導向教學法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4 10:01: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導向教學法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導向教學法論文

篇1

1.1教師與學生角色的準備

教師由主講人到主持人的角色轉變。傳統的高校課堂基本是教師通過講授的方式向學生傳授知識,課堂是枯燥、沉悶而尷尬的,造成“一人講,多人睡”的現象。行為導向教學法使教師從主導作用變為引導輔助作用。教師對學生進行開放式教學,師生一起將知識點轉化為問題,學生們根據問題分組討論,最后得出結論,學生對自己及同學進行評價,教師再對此進行總結,進而在討論式互動過程中每名學生既學到知識,又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組織協調,控制課堂節奏,引導學生討論并最終得出結論。學生實現從“被動地接受”到“主動地參與”的角色轉變。這種教學模式充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主動性。正如心理學家所提出的,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學生才會積極開動腦筋,認真思考,并能付出更多的努力[8]。

1.2教學項目準備

課前師生需根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情景,通過圖書館、網絡信息平臺共同收集教學信息。師生在進行教學設計時,需準備多套方案以備不時之需,所有的設計需考慮學生的整體情況及個體自身素質;同時教師需預見在教學過程中可能發生的突發狀況,做好掌控全局的準備。診斷學實踐操作教學,需提前了解執業醫師考試大綱要求,根據大綱要求進行教學設計,以達到知識掌握與能力培養雙豐收。通過項目教學課前準備,學生不僅有了學習目標,而且學會使用圖書館及網絡進一步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主動性。

1.3問題設想

根據搜集到的資料,師生課前可提出自己的發現和設想,并制訂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綜合運用自己的基礎知識,選出相對較好的問題方案。通過拋錨式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索問題的能力。對于診斷學實踐教學中內容繁多的部分如問診、全身體格檢查,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尋求一種高效的學習方法。

2實施階段

2.1組織工作

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之前,教師根據班內學生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行為習慣、家庭情況等情況建立學習小組,每班約30名,分成5個組,從全班首先挑出5名學習成績好、性格外向、組織能力強的學生擔任每組的組長,組員根據性格、成績、智力等方面的比例結構進行組合。通過小組學習的力量激發每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2.2引導工作

在行為導向教學法中,教師主要在心理、方法及價值上充當引導者。在診斷學實踐教學中,通過心理引導激勵學生大膽探索與嘗試,幫助學生克服自卑心理,組員間、各組間學生可主動幫助,教師重點指導,讓其收獲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主動學習興趣;方法引導主要是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對實踐教學實施方案進行調整,同時對學生進行抗挫折教育和意志品質的教育。但在學習過程中要以學生自主學習和團體協作學習為主,教師多以“總監”的身份出現,將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精神貫穿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空間進行實踐活動。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自主學習的目的[9]。價值引導即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醫學生肩負重任,必須具備很強的社會責任感,具有仁愛之心。

3評價階段

教師和學生是行為導向教學法的評價主體。首先,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成效進行自我評價,既是學生對自己努力的肯定,同時也可改進自己的學習方法;其次,進行小組互評,各小組間相互討論及借鑒。在學生自評的基礎上,教師要對學生的學習進行指導性評價,以鼓勵和激勵為主,對存在的問題提出的建議,同時進行反思小結。教學評價為師生提供了共同學習的機會,為教師教學改革提供了依據,提高了學生間的協作能力、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提升了學生的綜合能力。評價過程是一個前進的過程,學生的表達、溝通、協作、創新及綜合能力均得到了提高。

4經驗練習

行為導向教學法主要體現在學生主動學,當整個小組學習過程結束后并不代表學習的結束,學生需對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經驗進行歸納總結,布置學生課后練習。課后的練習和作業是讓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熟悉實踐方法的重要手段,課后的練習與行為導向教學所倡導的連貫式教學的教育模式相輔相成,合理有效地布置教學課后作業不僅僅是為了實現教育教學的目標,而且還能夠從實際出發,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樂于完成作業,課堂學習的知識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相互聯系能夠讓學生掌握更多知識,不斷充實自己,對知識的運用更加深刻[10]。當然,在診斷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行為導向教學法也存在一些問題需要作者深思。

4.1師生存在的問題

在診斷學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明確自己的作用,要淡出主動傳授知識的角色,由主導者變為引導者;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建立學習小組過程中,應對學習者之間存在的差距加以重視,因材施教;部分學習小組在交流過程中流于形式,沒有討論,甚至有個別學生不參與、個別學生很活躍等,要及時進行引導;引導各小組及小組間開展互幫互助,讓學習積極性高、綜合素質強的學生與學習能力稍弱的學生組成互幫對;要求各組學生定期反饋學習情況及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教師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幫教。

4.2網絡平臺的使用與建設

行為導向教學法往往需結合網絡平臺,在網絡平臺上教師與學生可查找相關資料,進行分組討論,相互交流,并提供解決問題的途徑。利用網絡系統的電子舉手、語音對話、BBS論壇、留言簿、公告欄等形式展開討論和交流,針對創造性見解或共同話題進行小組或全班廣播,以供學習和借鑒,這就要求師生都能夠熟練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共同建設好網絡資源[11]。然而網絡平臺的建設,首先師生需共同做好教學設計,根據教學內容、重點、難點、學習習慣進行設計;其次,師生必須營造良好的網絡教學環境,學生能感受到學習氛圍,學生提問能得到師生的及時解答,提問有創新或回答正確,都能得到師生的贊賞,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得到激發,自主學習能力也會得以增強。

4.3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

篇2

行動導向教學法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它要求學生積極主動的去學習,為了行動而學習并通過行動進行學習;而教師則是引導、組織學生去主動學習,并在這個過程中為學生提供幫助,真正的讓學生在學習中達到手腦統一。行動導向教學法側重對相關案例的學習,注重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而進行自主學習。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包含:利用圖片進行學生思維的訓練、通過卡片進行簡單的展示、活動演講、課堂提問、問題啟發、分組合作學習法、實際案例分析法、情境導入法、多媒體輔助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情境法、項目教學法等。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教師主要是指導、引導的作用,而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則需要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各種行為能力都能得到很好地提升。

2.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課程中教學的意義

工程材料及熱加工工藝課程包含了大量的知識,并且涉及的范圍也較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的出現,其課程的內容也越來越多。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改進和完善傳統的教學方法,找出能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新型教學模式,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工程材料及熱加工工藝課程的學習。同時熱加工工藝的實踐性特別強,僅僅通過課堂上知識的講解,學生無法真正理解工藝的具體做法,因此教師還應該加強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此外,學生在很長階段的學習中,很少甚至沒有參加過一些社會實踐活動,更別說工程實踐了。他們雖然在課堂上學習相關技術的理論知識,但也是非常有限的,因為很多技術是需要通過具體的操作才能理解的。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課程中的實踐

3.1營造適合行動導向教學法的教學環境和學習背景

教師應當根據當前的教學設施和環境,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方式,如做實驗、觀看錄像、參加實踐活動等,更好的實現行動導向教學。教師可以多讓學生自己做實驗,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同時還可以鍛煉學生的行動能力。如在金工實習階段,教師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一個小錘子,并給出小錘子的力學性能指標,學生需要根據這些性能指標,制定小錘子的加工工藝路線,設計熱處理方案,然后進行動手操作處理,同時檢驗產品的性能指標是否滿足規定,并填寫實驗報告。這樣學生就可以更好的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并懂得應該根據物體的使用條件來確定其使用性能,通過合理選材,確定最佳工藝,同時提高生產效率。

3.2編排的課程內容

在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應當秉承以“運用導向,提高能力”、“基礎與實用相結合”、“理論與技能融會貫通”三個原則,以提高工程技術人員的專業技能為核心,轉變傳統的教學體系,將教材合理分為工程材料、熱加工工藝、材料選用三大部分,運用問題引導、項目教學、案例分析的方法,讓學生真正做到學和做的融會貫通。工程材料、熱加工工藝兩部分多為比較抽象的理論知識及較為復雜的工藝參數,學生往往也提不起興趣,因此教師將該部分的課堂安排在金工實習之后,這樣通過金工實習學生對一些工程材料的性能、應用,以及相關的熱工藝方法有了簡單的了解,可以促使他們更好的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如教師給出焊接件的零件,要求學生分析它的工作條件,并合理選擇材料及生產方法,合理安排熱處理工藝及制造工藝流程,進而了解設計產品的一般過程及實際生產的步驟。

3.3建立多樣化的立體教材

行動導向教學法主要是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進行學習,但是當前的教材并不適應行動導向教學法。因此,教師應當對當前教材進行改進,首先教材內容要貼合生產實踐,并強調以生產應用性內容為主,理論知識為輔。其次應當按照“必需、夠用”的原則改進理論知識,并在教材編寫足夠的實踐內容,強化實踐性教學部分;最后教材應當實用、簡單、直觀、多樣化,還應當多編排一些簡潔直觀的插圖、簡單易懂易操作的實驗、具體的實例、案例,形成利于學生學習需要的立體化的教材體系。

3.4轉換教師的角色

行動導向教學中教師主要扮演一個引導學生學習的角色。因此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觀念、教學習慣,積極參與專業的實踐活動,提升他們的現場教學能力。教師應當積極開展多種樣式的實踐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并積極了解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充分挖掘他們的潛力,引導他們積極參與到教學中,并根據學生反饋的知識及時調整教學內容,運動先進的現代技術進行教學。在教學初始,教師可以運用一些有效的方式,如提問、巧設懸念等,合理引入課題。如在結構鋼的講解中,教師首先提問學生:鋼屬于結構鋼嗎?結構鋼都有哪些?生活中哪些屬于結構鋼?隨后教師用學生熟悉的實際例子進行講解和討論,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同時使抽象的知識變得更加具體實際,利于學生的學習。

3.5改變學生的學習意識

行動導向教學要求學生改變學習意識,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并有效跟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這門課堂有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才會積極主動學習。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多舉一些學生身邊比較常見的與工程材料有關的實例,積極調動學生的興趣,并逐步引導學生學習相關的工程材料知識,同時將工程材料及其熱加工工藝和工程材料應用的實例結合起來更好的進行教學。教師還可以依據教學目標,巧設一些模擬項目,讓學生自主去完成,這樣不但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項目的執行中,同時強化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有利于他們綜合能力的提升。

4.結語

篇3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通過師生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進行教學活動的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法。在行動導向教學中,看中的不是最終結果,而是教學項目的完成過程。在行動導向教學中,學習過程就像人人參與的創造性實踐活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在幫助學生理解、把握課程目標中包含的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培養其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思維方法,體驗創新的困難和樂趣,充分體現了“以能力為本”的職業教育價值取向。

二、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倉儲管理》中的實施和應用

1.確定并下達行動導向項目目標。

首先由教師提出一個行動導向的可行項目,由相應項目的其他教師和企業一線工作人員進行協商,最終確定項目的任務及目標。在選擇項目上要求貼近企業操作的實際內容,增加教學內容的實際意義。行動導向教學法綜合分析合作企業實際的倉儲管理工作流程,結合高職學生就業的實際要求,創新教學方法,按照工作過程劃分工作任務以及教學項目,做到理論聯系實際。以我校倉儲管理課程為例,設置了包括入庫作業管理、出庫作業管理、在庫作業管理、倉庫內部布局規劃和倉儲成本與績效評價五大工作項目。這五個項目在實施教學前由教師下發任務書,幫助學生明確研究的重難點、項目的目標和任務及背景知識。在組織指導學生開展項目過程中,由于學習目的性強、崗位明確,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提高,并且樹立起了良好的職業精神和職業規范意識。

2.模擬企業環境實際進行操作。

創造相應的教學情境,能夠讓學生做到“做”“、學”結合,切實體會倉儲管理過程中作業的流程和相應的方法及技巧。在我校教學中,首先以物流倉儲實訓室作為第三方物流倉儲中心進行情境模擬。其次,確定學生的角色定位,以強化學生的職業特征及身份,營造真實的職業環境。通過這種教學方法可以加強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掌握倉儲管理的實際技能。

3.行動導向項目方案規劃。

學生自主完成確定項目的工作計劃,由老師審核通過。組織任務組內討論,讓每個小組成員加入到項目的組織、策劃中,使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得以提高。組內討論集思廣益,彌補了個人的不足,通過相互學習和啟發解決個人知識上欠缺的問題,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的能力。學生討論最終得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由教師進行審查,幫助其改善不足、修正錯誤,協助其順利的開展實施項目。

4.行動導向項目的實施和成果展示。

在項目任務成果的模擬和演示中,學生首先確定在小組中的分工以及演示中小組成員的合作形式,之后按組內確定的程序實施有步驟的模擬演示。模擬條件限制下不能進行模擬展示的方案,以報告的形式上交工作成果。實施過程要通過與組員和指導教師的討論溝通,解決遇到的問題,尋找問題的最優解,任務實施后,要進行任務總結。

5.成果的考核評估。

對項目成果地檢查和評估分為自檢和互檢兩方面。自檢是對本組的項目實施和完成情況進行自我剖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嘗試找出問題存在的原因,填寫檢查報告。互檢是對其他各個參與組的項目完成情況進行點評并提出優化及合理化建議。每一個項目完成后,由學生和老師共同探討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商討解決辦法,整體分析本項目,以成績評定的原則為基準對本項目進行整體分析。任務導向教學的考核和評價考慮項目實施過程評價和項目實施結果標準評價兩部分。評價內容包含職業素質、職業能力和相關知識;評價的載體為相關職業精神,主要包括勤奮刻苦、創新能力、出勤率、團隊精神、任務作業以及溝通表達。

三、行動導向教學法在《倉儲管理》課程中應用的分析和總結

通過實施“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效果在以下幾方面得到了發展與提高。

1.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技能。

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中,教師不再是核心人物,而是擔當了行動導向項目的促進者、輔助者和組織者。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項目規劃管理的意識和能力,以及項目管理評價等相關方面的充足知識。學生真正充當了教學的真正主體,教師要根據學生的不同狀況在項目執行前幫助其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層次,傳授足夠滿足項目實施的基礎知識,指導學生自行統籌安排項目的實施。這一過程很大程度地提高了教師的實踐技能。

2.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和組織能力。

物流倉儲是一種綜合性的營運業務,在操作過程中,學生必須分工協作才能完成。在行動導向法教學的實施過程中,首先會成立5人左右的項目小組,確定每組組長。然后,每組在項目組長的決策下通過分工合作、自主學習來討論、解決問題并完成項目。這種教學模式凸顯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鍛煉了學生協調組織的能力。

3.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

行動導向教學法能充分利用課外自學和課上實踐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的思考項目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自主地獲取和掌握知識,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的教學方式大大地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同時,開發了學生更加橫向和縱向的理解思考問題的能力。在行動導向教學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通過真實模擬業務的操作、訓練、角色扮演和實戰情況,提升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專業素質。同時,對培養學生自主分析、概括、解決問題和進行知識遷移、擴展思維的綜合能力有顯著的效果,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也有顯著提升。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實踐目標;問題導向;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

中圖分類號:G40-0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8454(2014)19-0041-04

一、引言

“我國電化教育發展是先有電化教育這個事,后有電化教育這個名,再有電化教育這個學”。[1]在我國電化教育學產生之前,電化教育在社會領域已經存在了,之所以電化教育首先在社會領域發揮作用,主要是由于它的本質特征――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導向決定的。[2]從國外教育技術定義的發展來看,由AECT(The Association for Eudcational Communications and Technology)94定義到AECT05定義也一直強調教育技術的實踐性。所以說實踐性一直是教育技術學的一個重要特性。教育技術學實踐不僅僅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的來源,也是教育技術學價值的具體體現。

長期以來,在教育技術學實踐中,由于普遍持一種“技術思維或技術邏輯”,我們更多關注的是技術手段和媒體工具,而較少關注教育技術要解決的問題或目的,往往去追求媒體技術的更替、翻新。教育技術人員不按照具體的教學情境,創造性地運用教育技術理論來解決教學問題,而是機械地照搬照抄,這說明教育技術的實踐領域缺乏合適的方法論。[3]從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視角,本文對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做了探索,提出構建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方法論。

二、以技術應用為導向實踐的不足

1.實踐應用跟風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實踐和對實踐的反思永遠都是形成教育技術知識的重要途徑。[4] 從哲學看,實踐是認識的來源、是認識發展的根本動力、是認識的根本目的、是檢驗認識正確與否的唯一標準;同時,認識也影響實踐,正確的認識對實踐有巨大的指導作用,錯誤的認識則會把實踐引向歧途。[5]教育技術學從誕生至今一直重視實踐性,理應積累了很多認識來指導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但是,現實卻恰恰相反,呈現出教育技術學的理論與實踐脫節,理論空洞不能指導實踐的現狀。[6]有人曾批評教育技術學專業是個“趕時髦”的專業,當一種新興技術出現之后,教育技術學研究者總會迅速地嘗試將之應用于各種教學中,并且圍繞該技術的各種應用性研究也就紛紛出現。楊開成教授分析這種現象認為:一方面與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另一方面也與唯媒體技術論長期占據教育技術研究主流有關。[7]這種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實踐在消耗了大量資金、 背負了過多期待之后卻并未對實踐產生多少根本性的影響,只是陷入一種“被寄予對教育進行革命的巨大期望在學校中大規模實施尖端技術數十年后被證明期望落空”的怪圈之中。[8][9]大量研究表明教育技術遠未實現人們期望它能夠發揮的那些潛能,近年來對于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的質疑甚至還有所增加。[10]

2.不利于理論的形成

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導致教育技術學的研究內容存在“跟風”的現象。總是隨著外界的信息技術產品興衰而變化。由于這種“跟風”的研究更多的是獲得某一特定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經驗,而不是針對某一特定教育教學問題利用技術解決的經驗,這就很難上升到解決某一教學問題需要的理論。因此很難從這種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出能稱得上理論的知識,同時這種研究的不斷深入沒有自身發展的邏輯,總是受到外界“技術”更新的影響。每個教育技術學研究者,由于對以技術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進行反思時進入的角度不同,會得出不同的發展邏輯,而這些研究深入發展的邏輯不是教育技術學研究問題本身發展的邏輯,其實是外界“技術”應用興衰變化的邏輯。這也是為什么教育技術學發展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大家公認的理論體系的重要原因。

3.不利于形成實踐規范

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是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的元方法,是一個程序化的過程,當方法論進入人的觀念領域成為指導實踐活動的觀念時,就具有了實踐規范的功能和意義。因此,它是形成教育技術學實踐規范的前提。而實踐規范的功能是使實踐活動以一定的方式保持在一定范圍內并且自覺和有效地趨向一定的目的,從而實現對于人的實踐活動的導向、激勵、約束、調節、控制等。[11]

以技術應用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還存在另外一個缺點就是不能形成一個統一的共教育技術學從業者借鑒的實踐規范。這就導致教育技術學領域的從業者面對一向具體的工作時不知道從什么地方入手,不知道應該怎么做,只能是根據經驗或者生搬硬套自己見過的應用方式或者別人實踐過的方式。要從教育技術學實踐中反思總結形成自己的理論,構建教育技術學理論體系,首先要形成一套能夠為教育技術學從業者所共同遵從的實踐規范。實踐規范為教育技術學實踐者從事的實踐活動提供依據、尺度和標準,規范方法論的使用,促進實踐活動的發展。

三、問題在科學研究和實踐中的價值

“問題”是科學認識論和方法論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或范疇??茖W家和哲學家歷來也非常重視“問題”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科學的歷史啟示我們,科學研究不但“始于”問題,而且正是“問題”推動研究,問題的不斷深入引導研究的不斷深入發展。[12]

“問題”對科學研究如此重要,但是對實踐有何作用?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問題”。關于問題的界定我國學者林定夷做了一個定義:某個給定的智能活動過程的當前狀態與智能主體所要求的目標狀態之間的差距。從問題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到,當我們談到“問題”時,總是預設了智能主體的某種目標。任何實踐活動都具有目的性,正如康德所說:“并非每種活動都叫做實踐,而是只有其目的的實現被設想為某種普遍規劃過程的原則之后果的,才叫做實踐”,而實踐目標是實踐目的的進一步的具體化表述。[13][14]當我們在實踐過程中設定了目標無形中也就產生了“問題”,因此,對“問題”的解決是引導實踐向目標邁進的動力。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也是具有目的性的,那么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也就成了一個“問題解決”的過程。這個“問題解決”的過程也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發現的主要源泉。

四、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

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是一個“問題解決”過程,因此在教育技術學實踐中我們首先應該找到“問題”。教育技術學中“問題”的產生是由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目的性決定的,實踐目標是實踐目的進一步的具體化表述。所以,我們先要明確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目標。

目前普遍認為教育技術學實踐目標是實現教學優化。[15][16]教育技術學的實踐活動怎樣才能實現教學優化?從教育技術學的研究范圍我們可以看出主要是利用信息技術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對教學相關要素進行改變,達到教學結構的改變,最終實現教學優化的功能。[17]也就是說信息技術在這些領域的應用是實現教學優化目標的途徑,而在這些領域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就是教育技術學實踐的過程和內容,那么信息技術在這些領域應用之前的現狀與我們期望要達到的狀態就形成了我們教育技術學實踐要解決的“問題”。

通過教育技術學實踐目標找到了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而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則是依據一定的原理或知識,恰當地利用信息技術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最后通過實施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這就形成了“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選擇技術)解決問題(應用技術)反饋評價(對技術選擇和應用過程的評價)”的問題解決的邏輯過程。這種問題解決的實踐邏輯過程避免了之前“技術應用發現問題探索研究”這種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實踐中盲目的技術應用。“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選擇技術)解決問題(應用技術)反饋評價(對技術選擇和應用過程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發揮教育技術學的作用,不然教育技術學實踐也只是成了技術的簡單更替嘗試的過程,失去教育技術學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在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中,對信息技術的應用總是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因此在信息技術應用過程中不斷的總結和反思,就會逐漸形成解決某一教學問題需要的理論而不是獲得某一特定技術在教學中應用的經驗。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強調教育技術學實踐是一個問題解決過程。問題解決不僅是一個復雜的行為過程,也是一個系統過程。系統科學家霍爾從系統的角度提出了問題解決的三維模型,他把問題解決的過程從知識維度、時間維度、邏輯維度分別做了劃分,以霍爾的問題解決三維模型為依據,我們提出了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的三維模型結構,如圖所示。

1.邏輯維度

邏輯維度就是形成實踐活動的規范流程,前面對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的分析是從問題解決步驟維度,即邏輯維度對其分析的。在這個維度可以把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做一劃分,劃分為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解決問題、反饋評價五個階段。明確目標主要是思考我們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要達到一個什么效果,形成問題則是根據要達到的效果分析存在的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方案則是根據存在的問題運用相關理論知識選擇恰當的技術并形成技術應用的方式方法,即形成解決問題的方案;解決問題是把形成的問題解決方案實施的過程,也就是把選擇恰當的技術應用于實踐解決問題的過程;反饋評價主要是反思在解決問題時選擇和應用的技術是不是恰當,應用效果如何等。

2.時間維度

時間維度則是實際的實踐過程階段劃分,從教育技術學實踐過程的時間維度看,任何一個教育技術學問題形成和解決都離不開分析過程,明確了問題后就要對問題解決方案進行設計開發然后應用于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并且在每個問題解決過程中離不開管理和反思總結的過程,即管理和評價過程,時間維度的評價是一個總結性評價,而邏輯維度的反饋評價主要是問題解決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因此,從教育技術學實踐的時間維度我們還是可以把它劃分為分析、設計開發、利用、管理、評價五個階段。

3.知識維度

知識維度則是在實踐過程和實踐規范的各個步驟中需要用到的知識。教育技術學實踐是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綜合應用,從知識維度看,教育技術學實踐離不開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無論是在信息技術的設計開發階段還是利用階段到最后的管理評價階段都需要教育技術學理論知識的指導。

教育技術學實踐主要解決的是教育教學問題,而教育教學問題往往是一些復雜的問題,對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問題,人們可以借助于系統工程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定義系統和子系統的方法來定義問題和問題解決空間。作者認為:無論是簡單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還是復雜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問題,都可以按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來統一和規范我們的實踐活動。

五、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特點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與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相比較具有以下的特點:

1.把教育技術學實踐從比較強調“媒體技術”轉移到用適合的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上來

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強調以教育教學中實際問題的解決為出發點,選擇性的、有目的性的使用技術,對技術進行設計利用,從而擺脫了實踐中隨著技術發展盲目的崇拜和利用新技術的現象。

2.利于形成實踐規范,實現教育技術學實踐效益最大化

實踐規范產生于實踐活動及其過程,實踐目的是生成實踐規范的直接觀念原因。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形成了“確定目標形成問題確定方案解決問題反饋評價”的問題解決的邏輯過程。這種問題解決的實踐邏輯過程不僅避免了技術應用為導向的實踐中盲目的技術應用,而且有利于形成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規范。實踐規范有利于促進人類實踐活動進一步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規范的形成有利于促進教育技術學實踐的科學化、規范化和效益最大化。

3.有利于促進教育技術學理論的發展

技術應用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通常會導致我們忽視所用技術與具體場景的對話,更注重技術本身而忽視了學習或教學。因為現代技術是對于效率極其推崇的一種思維邏輯,對效率的極其推崇會導致一個后果,既手段本身成了目的。[18]而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注重教育教學問題的解決,有利于形成關于教學問題解決方面的理論基礎,以及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如何使用和改造信息技術方面的理論沉淀。

六、總結

教育技術學是一門注重實踐的學科,作者認為教育技術學實踐是問題(或目標)導向的,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更多的是關注需要解決具體教育教學問題時選擇性的、恰當的使用技術,并且設計和開發出適合具體問題的解決方案和技術產品。以問題為導向的實踐方法論指導實踐,利于把教育技術學實踐從比較強調“媒體技術”轉移到用適合的技術解決教育教學問題上來,而且還利于形成實踐規范,促進教育技術學實踐活動進一步標準化、制度化、程序化、科學化、規范化、合理化和效益最大化。以問題為導向的教育技術學實踐方法論還可以促進教育技術學知識的產生,通過長期的實踐活動有利于形成信息技術應用于解決教育教學問題的理論。

參考文獻:

[1]王運武.教育技術工作者角色的歷史變遷――兼論新時期的歷史使命[J].現代教育技術,2005(5).

[2]尹俊華,莊榕霞,戴正南.教育技術學導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朱鄂桂,趙呈領.教育技術實踐的方法論體系分析[J].現代教育技術,2008(8):47-50.

[4]劉美鳳.論教育技術學的知識來源[J].開放教育研究,2004(4).

[5]張剛要,李建中.回到教育技術實踐本身:一種現象學解讀[J].電化教育研,2011(12):20-24.

[6]劉和海.論多元視角下的教育技術學實踐[J].現代教育技術,2011(11):23-27.

[7]楊開城.對我國教育技術研究領域發展現狀的反思[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4): 39-44.

[8]任友群.理論 實踐 方法―――21 世紀第二個 10 年中國教育技術研究的趨勢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9]轉引任友群.理論 實踐 方法―――21 世紀第二個 10 年中國教育技術研究的趨勢展望[J].電化教育研究,2010(9):29-33.

[10]王美,任友群.轉引對中國教育技術學科發展的再思考:方法、實踐與理論[J].中國電化教育,2011(4):1-7.

[11]夏建國.實踐規范論[D].武漢:武漢大學,2004:161.

[12]林定夷.科學哲學:以問題為導向的科學方法論導論[M].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09.

[13]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何兆武譯)[M].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164.

[14]張影. 教育技術實踐目標設定存在的問題分析[D].沈陽師范大學,2012:12.

[15]南國農.教育技術理論體系的重構:路線圖[J].現代教育技術,2010(4):5-7.

[16]南國農.信息化教育理論體系的形成與發展[J].電化教育研究,2009(8):5-9.

篇5

小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用正確的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范,對其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影響,幫助孩子們在人生之初扣好第一??圩?,使他們逐步成長為符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需要的有理想、有道德、有知識、有紀律,具有高尚思想品德的社會有用之才。小學生的思政教育工作,

要做到

“五個注重”:

一要注重循序漸進。

小學階段的教育,

在人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啟蒙作用。

小學生的思想既存在單純、可塑性強的特點,又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

心理承受能力較差的弱點。所以,對小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內外部因素相結合,

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要求滲透于日常教學之中,

逐步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

培養他們的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

二要注重班風建設。班級是小學生的主要活動場所,營造一個健康向上的班集體,有利于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思想意識。

要注重因人施教,營造溫馨班級,

充分發揮學生各自長處,

為班集體建設作出應有的貢獻。要引導學生自覺投身于思想政治的學習當中,促動孩子們在積累個人學識的同時,積極投身集體活動和社會實踐,培樹自覺主動為大家、為班集體、為社會服務意識。

三要注重言傳身教?!皫熣?,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堅持傳播正能量,

做學生的榜樣,

這是師者的天職,更是教師的畢生追求。教師要增強責任意識,

以良好的師德影響學生,要把管理與育人、教書與育人有機結合,溝通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學生在愉快的情緒體驗中接受教育,以收到“親其師、信其道”的效果。

四要注重正面教育。

教育好下一代任重而道遠,

需要體現于日常潤物細無聲的教學工作之中。

教師要堅持以正面教育為主,

使小學生堅定愛黨愛國的信念,

樹立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從小培養孩子們開放、創新、競爭意識。

工作中要“偏愛”后進生、嚴愛優等生、博愛中等生,

引導學生一起成長進步。

五要注重實踐活動。

學生優良品德的培養,離不開廣泛的實踐活動。通過適時組織學生開展各種課堂內外系列實踐教育活動,

為學生提供充足的“互動機緣”,讓學生汲取更多的“優良養分”。

諸如開展文明服務、敬老愛幼、助人為樂等活動,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興趣愛好,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淬煉學生的品格情操,從而促其不斷自我成長,培養出新一代

“四有”新人。

總之,

單一的方法難以達到教育的目的,必須相互補充、配合,充分調動和激發小學生的積極性、能動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篇6

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多元智能理論、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項目教學在我國高職院校越來越廣泛地被接受,大量教師進行了有益的實踐探索與理論研究。尤其是教學評價作為項目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對于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提高學生自我認知能力,診斷評估項目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重要的作用。由于項目教學是對原來傳統學科教學的解構與重組,項目教學的評價在實踐中遇到很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例如作為評價主體之一的學生參與度不高,評價內容和標準無法涵蓋學生在項目中的工作態度、行為變化等,所以無法真正發揮幫助師生分析項目教學得失、診斷教學癥狀的作用。

二、概念界定

(一)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指以教學目標為依據,制訂科學的標準,運用一切有效的技術手段,對教學活動過程及其結果進行測定、衡量,并給予價值判斷。其實質是從結果和影響兩個方面對教學活動給予價值上的確認,并引導教學實踐工作沿著預定目標方向前進。

傳統的標準化考試的評價方法更重視事實知識的測量和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但卻無法測量出學生在校參加的復雜的和有趣的學習經驗,無法對那些經過反復地嘗試進行學習的過程以及創造性等復雜的思維過程進行測量和評價。

(二)項目教學的評價

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以學為主的項目教學評價重視對動態的持續的不斷呈現的學習過程及初學者的進步的評價,而不是僅僅限于對結果的評價;具有多標準、多形態評價的特點;主張較少使用強化和行為控制的工具,而較多地使用自我分析和原認知工具,以個體知識建構和經驗建構為標準的評價;強調基于真實任務的背景驅動的評價。

三、研究進展描述

截至2015年11月30日,筆者在中國知網(CNKI)使用“項目教學”(或含“項目化教學”)并含“教學評價”進行精確檢索,根據主題對結果進行了篩選,得到期刊論文247篇,碩博論文4篇,課題會議論文等10項(篇)。

(一)研究趨勢分析

趙志群2003年在《職教論壇》第4期上發表了《職業學習理論的最新發展》,文中介紹了西方職業教育教學理論界三大理論思潮之一的“行動導向學習理論”,為項目教學提供了理論基礎。從2007年起,關于“高職項目教學評價”主題的研究成果逐年增加,有的研究者專門研究“項目教學評價”,也有的在“項目教學”研究中涉及到評價這個環節。其中關于項目教學評價體系構建、項目教學評價模式或方法及其在具體課程中的應用成為研究熱點。

(二)研究內容分析

經過對現有文獻的整理與分析,目前我國高職對項目教學評價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理論基礎研究。

目前研究者J為項目教學評價的理論基礎包括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多元智能理論、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實用主義教育理論等。

黃方慧、趙志群的《行動導向:項目教學的重要理論基礎》一文中認為,行動導向教學理論為項目教學提供了重要的理論基礎,項目教學法是典型的行動導向教學方法。持同樣觀點的還有劉邦祥的《試論職業教育中的行動導向教學》。

朱焰在《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高職項目教學研究》中以多元化智能理論為基礎,倡導教學評價的多元化――評價依據的多元化、評價方式的多元化、評價主體的多元化等。

徐涵在《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基本特征及對教師的要求》中提出“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情境學習理論和杜威的實用主義教育理論成為支撐項目教學的理論基礎”。

2.評價體系研究。

關于評價主體,有研究者將企業界人士和專家引入評價主體,即社會與教師、學生同時構成評價的三大主體,相關論文有張薛梅的《論高職院校項目化教學評價體系的有效構建》和李建峰的《“真題實作”式項目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評價客體,有的研究者從傳統的以學生的學業成績,即智力因素為對象擴展到非智力因素,如完成項目過程中的個人角色認同、團隊合作能力的評價、職業行為的改變等。邵丹萍在《高職項目教學中的學生團隊作業評價探討》中提出“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相結合、團隊評價與個人評價相結合、結果評價與過程評價相結合”的觀點。還有的研究者從對學生的學業評價擴展到同時對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進行評價。馮冀寧、霍奕在《基于項目教學的評價體系研究》中認為“項目教學的評價應包含對學生的評價和對教師的評價兩部分”,并提出了一些評價標準。

關于評價的功能,有研究者從教和學兩方面構建了診斷性評價、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的新的評價體系,例如楊曉波的《項目教學評價體系的研究》,潘世英、馮籍寧、馬海濱、霍奕的《基于項目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體系》,王燦、許本勝的《項目教學模式下教學評價體系創新探析》等都持有這樣的觀點。

3.評價方法研究。

(1)電子檔案袋:張寶珍、徐海濤的《電子檔案袋在項目化教學評價中的應用研究》一文結合日常工作實踐,對電子檔案袋在項目教學評價中的應用進行探討。作為信息化教學評價的一種常用方法,采用信息技術為手段記錄和展示學習過程中的主要信息,有效地記錄學生的學習過程。

(2)微格教學法:孫燕的《微格教學法在職高網頁制作項目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一文中提出這一評價方法。

篇7

    論文摘要:行動導向教學是當前職業教育教學的一種新的思潮,它突出實踐能力的培養,順應職業教育改革的潮流,符合職業學校的專業特征。本文積極探索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新途徑,以行業發展為引領、以崗位需求為導向,深化課程改革,建立產學結合、工學交替一體化的課程體系,為社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電子商務高素質技能型人才。 

    1.引言 

    電子商務是經濟與信息技術發展并相互作用的必然產物。電子商務是指企、事業單位內部員工之間的信息交流活動,供應鏈上商業伙伴之間的交易以及一切相關的網上事務和經濟活動,是指買賣雙方之間利用計算機網絡,按照一定的標準進行的各類商務活動,是在網上開展商務開展商務活動。 

    2.行動導向教學 

    將人類積累起來的知識、技能和經驗轉化為學生的專業技能,需要有相應的教學方式、方法。傳統的職業教育教學方法注重的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和操作技能的訓練,而對實踐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等方面的培養,缺乏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行動導向教學恰好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有效途徑。行動導向教學不是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是由一系列的教學方法所組成的,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宗旨。行動導向教學強調學生是學習過程的中心,教師是學習過程的組織者和咨詢者,在教學中與學生互動,讓學生在自己動手的實踐中,掌握職業技能,學到專業知識,獲得職業能力,構建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體系。 

    在行動導向理論中,“行動”是達到給定或自己設定目標的有意識的行為,學習者能從多種可能性中選擇行動方式。在行動前他能對可能的行動后果進行預測,通過“有計劃的行動”,學習者個人可以有意識地、有目標地影響環境。 

    在行動導向學習中,要想達到學習目標,必須掃除一定的學習障礙,因此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是關鍵,其基礎是具備相應知識基礎和實用戰略。 

    行動導向學習的核心是有目的地擴大和改善個體活動模式,其關鍵是學習者的主動性和自我負責。行動導向強調學習者對學習過程的批評和反饋,即學習評價。評價的重點是獲取加工信息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包括自我評價和外部評價。 

    3.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目標 

    職業教育的改革方向就是確立能力本位思想,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實施教學改革。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目標正是最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尤其是關鍵能力。 

    ⑴職業能力 

    職業能力是人們從事電子商務職業所必備的本領。職業能力是電子商務工作人員在職業、社會和私人情境中科學思維、對個人和社會負責任的熱情和能力,是科學的工作和學習方法的基礎。 

    電子商務職業能力的分類:從能力的組成元素上講,職業能力包括有關的知識、技能、行為態度和職業經驗成分等;從能力所涉及的內容范圍上,可分為專業能力、方法能力和社會能力三個部分。 

    ⑵綜合職業能力即關鍵能力 

    電子商務的關鍵能力是對那些與具體工作任務和專門技能或知識無關的,但是對現代生產和社會順利運轉起著關鍵作用的能力的總稱。它主要包括組織與完成電子商務的能力、信息交流與合作能力、應用科學的學習和工作的方法、獨立性與責任心和承受能力。 

    4.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組織形式 

    ⑴正面課堂教學與獨立學習 

    正面課堂教學是與班級授課制對應的傳統而典型的學習環境。課堂教學的突出優勢是有嚴密的組織性和計劃性以及教學內容和教材容易更新。 

    獨立學習是學生在沒有老師和其他同學的直接幫助下,獨立學習或復習的組織形式,主要目的是促進獨立工作能力和個性發展。如學生按照任務書,獨立完成學習任務或在觀摩實驗后填寫記錄等。 

    ⑵小組學習和雙人學習 

    小組學習是指多個學生在沒有老師或其他同學直接幫助下,學習和復習教學內容、解決實際問題。它是較獨立學習要求更高的、與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相對應的組織形式。采用分組教學形式時,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內容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雙人學習是兩個學習者在沒有老師和其他同學直接幫助下學習、練習和復習教學內容的一種合作式的學習組織形式。 

    5.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的主要教學方法 

    基于行動導向的電子商務教學方法主要推行角色扮演、項目教學、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和情境教學等,實現教學環節“教、學、做”一體化。 

    ⑴角色扮演法 

    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不同角色的扮演,體驗自身角色的內涵活動,又體驗對方角色的心理,從而充分展現出電子商務中各種角色的行為和位置,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能力的目的。 

    ⑵項目教學法 

    項目教學法是面對一個實踐性的、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完整的電子商務的項目,學生們獨立地確定目標要求、制定具體計劃、逐步實施并且檢查和評價整個過程。 

    ⑶任務驅動法 

    任務教學法是以電子商務的工作任務為核心來訓練專業技能和并構建專業理論知識的教學法?!盎诠ぷ魅蝿铡笔沁@種教學法的核心思想。 

    ⑷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即通過對一個具體電子商務案例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境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在案例教學中,教師與學生承擔著更多的教與學的責任,要求有更多的投入和參與。 

    通過電子商務案例分析和研究,達到為今后職業作準備的目的。在分析過程中,學習者自己提出問題,并自己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手段,從而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和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 

    ⑸情境教學法 

    情境教學法是指在電子商務教學過程中,教師為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而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以培養學生獨立探求解決問題途徑的教學方法。教師首先創設情境,然后給學生提一些建議,學生自己找解決問題的途徑,分組討論、展示,再全班討論。 

    6.結束語 

    在社會需求與網絡技術的推動下,電子商務正以驚人的速度在全球發展。在高等職業教學中,采用基于行動導向的教學模式,提高電子商務教學質量,培養電子商務專業高素質技能型人才,促進電子商務事業蓬勃發展,從而推動全球經濟更快的發展。 

    參考文獻: 

篇8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法,會計教學,應用

 

會計是一門集理論性、方法性、業務性和操作性于一體的學科,具有實用操作性強、專業性突出等特點。傳統的會計教學方法一直是以理論講授為主,忽視實務操作應用,這種應試教學方法,不能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不能激勵學生的創新精神。重理論輕實踐,會使學生走上工作崗位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適應實際工作,難以滿足現代企業對會計人才的需要。會計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剖析會計案例,讓學生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于會計實踐活動中,以提高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一種會計教學方法。它是一種具有啟發、誘導、決策等功能的新型教學方法。

一、案例教學法在職業學校會計教學中的意義

職業學校的目標是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將企業會計案例運用于會計課堂教學,通過教師的講授,學生的參與討論,鞏固學生所學會計理論,提高職業學校學生會計實踐能力,發揮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的素質,調動學生參與性和主動性等方面教育論文,具有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優越性。中職學校學生,應以就業為導向,充分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以便他們一出校門就能上崗中國學術期刊網。雖然他們在學校能較好學習和掌握會計的理論和方法,但是對于如何用會計理論來指導實際工作、如何來處理實際工作中面臨的各種各樣復雜問題,則往往顯得束手無策。會計案例教學法使掌握理論知識與發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把學生引入到社會實踐中,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知識,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正如古語所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不僅讓學生“學會”,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會學”。所以教師應根據課程的特點采用案例教學法來進行會計教學,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幫助學生理解和吸收會計理論知識,真正培養學生綜合處理問題的能力,這也是會計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必然要求。

二、案例教學法在職業學校會計教學中的實施

(一)準備階段第一,教師的準備工作,主要是搜集和整理會計案例的相關摘要積極引導學生預先思考相關問題。在案例教學中,教師的角色是領導案例教學的全過程。這樣才能控制在案例討論中可能產生的各種問題,引導案例教學課的順利進行,并取得預期的效果。

主要是閱讀教材和參考文獻,加深對分析和評價會計案例相關理論知識的理解。

會計案例教學的組織是綜合的,不做好充分的準備難以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鑒于學生有可能受閱歷影響,長期以來“習慣于被動的學習習慣,過度仰賴教師的資訊傳遞,缺乏主動參與的動力”,在實施案例教學前,教師要反復與學生交流案例教學的理念和用意,明確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應有的行為與目標。不能認為案例教學以討論為主,就覺得組織可以松散。(二)實施階段

下面通過一個會計案例在教學中的實施過程。

某會計事務所注冊會計師王剛在審計電子公司截至12月31日應收票據項目時,通過審閱公司財務提供的應收票據備查簿,發現:(1)存有A公司開具的于11月20日已到期的帶息商業承兌匯票300萬元,電子公司不僅未按規定將未到期的應收票據轉入應收賬款,并且于年度終了時按票面利率計提應收利息。(2)存有B公司開具的帶息銀行承兌匯票500萬元,票面利率月息3‰,出票日期為7月20日,到期日為次年的2月20日。電子公司年終未按規定計提應收利息。注冊會計師王剛面對電子公司的這些業務處理,他該作如何分析?

1、小組討論

篇9

論文摘要 將任務型教學法的教學理念應用于醫學英語教學實踐中,并結合醫學英語的專業特點進行有益的探索。這種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通過給學生布置學習任務讓學生更多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并從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和任務后階段3個維度分別介紹任務型教學法在課堂教學實踐中的具體應用以及取得的成效。

R. Willis指出任務型教學法應根據不同的教學活動把教學過程分為3個階段: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和任務后階段。任務型教學法從3個不同維度完善課堂教學活動,不僅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同時也發揮了教師課堂教學的導向和激勵作用?,F將任務型教學法在大學醫學英語課堂上的具體實踐做一介紹。

1 課前準備和背景知識介紹是任務前階段

具體地說,是教師導入教學任務的階段,教師要設計具體而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任務。課前給學生布置學習內容,如課文相關話題或特定的文化背景知識等,鼓勵學生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圖書館查閱信息,并將收集到的相關信息進行分類整理。讓學生在明確的教學任務的驅動下主動探究知識,發現問題,獨立思考,解決問題。

現以醫學英語教學中“英文病例書寫”為范例,介紹任務型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的具體實施情況。為了使學生掌握英文病例書寫的結構和形式,讓學生在任務的驅動下查閱英文病例的書寫方式和特點,以及相關專業術語的表達方式。學生要明確英文病例由哪些部分構成,每一部分包含哪些內容以及書寫格式,并且還要注意英文病例在詞匯、句式、語法等書寫方面的文體特點。任務教學法讓學生帶著任務學習,在探索中不僅可以擴大知識面,而且可以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來。

2 課上學習內容導入和具體分析是任務中階段

學習內容的導入主要是通過特定話題或背景知識的介紹逐漸引申到課堂內容,學習者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執行教師設定的各項學習任務,并向班級匯報任務的執行情況。

課堂互動可以采取多種形式創設具體的場景,如演講、采訪、小組討論、課堂辯論、角色扮演等多種形式。筆者結合任務型教學法和大學英語教學實踐的具體實例,具體介紹在任務型課堂上醫學英語教學是如何展開的。比如,在介紹診療場景時,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表演,每組4名學生,分別扮演醫生、護士、患者及患者家屬。在此場景中,要求學生現場表演或課前使用DV錄制視頻課上供學生欣賞,表演之后進行自評,并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打分,最后由教師進行點評。通過具體的場景,讓學生在醫患交流的語境中掌握醫學英語的應用及專業術語的具體使用情況,模擬診斷時醫患之間對話的真實場景。

3 課堂學習內容總結是任務后階段

篇10

〔關鍵詞〕應用型專業;能力培養;本科教學改革;公共管理類專業

〔中圖分類號〕G64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36(2016)02-0074-04 DOI:10.14045/ki.rhen.2016.02.015

公共管理類專業是目前很多綜合類高等院校開設的專業,它包含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勞動與社會保障等相關專業,隨著公務員就業熱,這個專業的招生前景越來越廣闊。公共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型的學科,毫無疑問,公共管理類專業不同于一般的基礎類專業,其培養目標并不僅限于學生在基礎理論方面的融會貫通,而應該更側重于學生應用型能力的培養。公共管理類專業培養目標就是旨在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熟悉和掌握公共管理基本知識與技能,具有高度公共責任感和公共服務精神,適應當代公共管理現實需要的高素質公共管理人才。所有專業課程毋庸置疑的教學使命是追求教學效果和本專業培養目標的高度契合。傳統教學模式下,專業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學生專業理論知識體系的培養,但對于應用型專業來說,專業課程單純的理論知識教學導向是遠遠不夠的,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樣重要。而這在傳統教學實踐中往往容易被專業課程教師所忽視。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加上本科學生社會經歷有限,且公共管理類專業理論知識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不少學生在對專業課程的認識上,視其為“萬金油”,什么都學,但覺得學與不學差別不大,專業性、實用性不強。在這種認知影響下,學生參與專業課程教學的積極性和能動性難免大打折扣。因此,傳統教學理念導向下的課程教學活動的效果,就會與培養提升學生能力的目標出現一定的偏離。專業課程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可以在教學實踐中從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考試形式等多方面著手。本文擬從公共管理類課程的特點出發,結合多年教學實踐,從上述角度逐一探討。

一、采取基于能力培養的多種教學方法

要實現能力和知識的雙重培養目標,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尤其是實踐教學方法的凸顯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最為傳統的講授法之外,還可以采用互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開放教學法等。在教學實踐中,可以針對專業課程的不同教學內容,結合教師教學經驗,嘗試綜合采用多種教學方法,較好發揮學生學習時的能動性和主體性,實現其學習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升。

(一)案例教學法

鑒于公共管理學科的實踐性和應用性特點,目前案例教學法是國內外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教學中非常提倡的教學方法。教師結合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組織學生分析、討論典型的專業課程的相關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把公共管理理論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緊密結合,把專業知識運用到公共管理實踐中,在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中發現問題,然后結合專業知識研究分析,解決公共管理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將學習研究的成果在實踐中推廣應用,做到公共管理知識“從社會中來,到社會中去,服務于社會”。為增加案例的可看性和趣味性,授課教師在案例可多選擇一些視頻資料。如《城市管理》課程,在第一章緒論教學中,教師引入了中央臺“熱線12”節目“惱人的夜市”報道視頻,因為該報道是聚焦于中央民族大學周邊魏公村夜市喧鬧、亂搭亂建等問題,學生對于發生在身邊的案例感同身受,非常活躍,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中了解城市管理的必要性和管理客體。在媒體報道一年多后,魏公村違章亂建的建筑均被相關部門拆除,但拆下的建筑材料、磚頭、泡沫被亂扔,街上塵土飛揚,持續好幾天無相關部門問津,給過往行人帶來了諸多不便。教師又在課堂上以此為例,啟發學生思考城市管理中各管理部門配合協作的必要性和有效性。除了授課教師查找課程案例材料外,還可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由學生聯系課程專業理論,主動尋找相關公共管理實踐案例,并以小組形式分組在課下進行充分討論、分析,形成系統的分析報告,在專業課程課堂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案例分享,展開充分討論,最后教師還可以對案例及學生的分析進行點評。通過理論和案例教學的有機結合,能使枯燥無味的理論知識變得淺顯易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能大大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開放教學法

所謂的開放教學,是指教學活動不局限于學校的象牙塔,可以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學生親身感受公共部門的工作環境,認知其管理程序和辦事方式,從而認識真正的公共管理。“走出去”是指組織學生去政府等公共部門進行參觀、調研、實習,參與公共管理實踐是學習專業知識、提升能力素養的最快捷方式,也是學校課堂教學最好的補充。如在《行政學原理》課程教學實踐中,授課教師組織學生去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審批大廳參觀,并與建委法規處相關領導和工作人員座談,了解北京市建委行政審批改革實踐,學生在參觀座談中表現非?;钴S,積極提問,這種實踐教學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通過實踐,學生具體感知了行政機關的運作,對公共管理理論有了更深的理解?!白叱鋈ァ钡恼n程實踐方法固然教學效果突出,但也必然受到學生人數、場地、時間等多方面限制,相較而言,“請進來”的課堂實踐方式受條件限制要少,也更容易實現?!罢堖M來”是指邀請公共部門的管理者來學校作專題講座,結合其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為學生現身說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能與一線的公共管理實踐者面對面溝通,了解來自公共管理實踐一線的最新動態,實現對專業知識理論由表及里的認知。當然,開放教學法能順利、有效實施的前提,是學校與公共部門保持良好密切的合作。這除了可以借助于教師的個人人脈關系外,更需要加強學校、學院與當地公共部門的合作,為學生提供實踐認知的場所。

(三)互動教學法

互動教學法強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講授法固然是非常重要的教學方法,但它也有明顯的缺陷,即在教學過程中的單向性。而互動教學法恰好能彌補講授法的不足。教師在講授基礎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針對某些教學重難點,可以通過提問、討論、答疑等方式,鼓勵啟發學生思考,并由教師點評總結。這種互動能使教師有效了解學生實際知識掌握情況,便于及時調整安排教學進度,同時能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學習的能力。如《公文寫作與處理》課程,公文案例評析就非常適合采用互動教學法。通過提問、組織學生討論例文,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基礎理論的理解,并掌握寫作的實踐技巧。另外,在開學初,教師就可以公開電子郵箱及課程網絡平臺鏈接,方便學生在發現專業問題時隨時答疑和下載相關課程資料。在實踐中,這種網絡互動方式尤其受到內向靦腆學生的歡迎,這既能避免他們和教師面談時的緊張拘束,又能有效解決其知識困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能有效配合講授法,實現教學相長,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基于能力培養的教學內容優化

目前,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學時通常是54或者36學時,在有限的課時內,要爭取使學生獲得盡可能多的知識信息量,并有效培養鍛煉能力,實現專業培養目標,必須精心選擇、優化教學內容。首先,教師必須明確課程教學內容與學科內容的區別,在有限的授課學時內,要想面面俱到地涉及專業學科的所有知識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因此在選擇課程教學內容時,必須有所取舍,關注和重點突出學科核心知識和熱點問題,而其它相關知識,則可以介紹參考書籍、布置課外作業等形式,讓學生自學相關的背景知識,鍛煉培養其自學能力。其次,教師要結合課程特點,在教學內容中充分反映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活動。作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必然包含學科的基礎理論,這些理論描述了公共管理活動的規律,也是學生學習掌握專業知識的基礎。但是純理論知識的講授不免枯燥乏味,而且,缺乏社會閱歷的本科學生在這些知識的理解、掌握上也會存在一定的困難。事實上,放眼世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活動比比皆是,它們都蘊含著豐富的公共管理理念,用實踐活動來說明和驗證公共管理理論和規律當然是最有說服力的。這就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用專業眼光篩選、梳理、分析有案例價值的公共管理實踐事件,及時補充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過程中輔之以現實事例,使之能有效幫助學生融會貫通理論知識,這能大大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充分體現了課程教學的實踐性、應用性導向。如《行政學原理》,顧名思義,這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如果教師就原理講原理,則流于形式和枯燥,學生也難免興趣缺缺。為提高教學效果,教師可在行政學各個主題領域的原理講授中輔之以政府實踐活動的內容。如行政職能這一章的教學內容中,在介紹相關理論時,可加入我國政府購買社會服務的實踐探索案例,用以說明在政府職能轉變實踐中政府和社會構建的合作伙伴關系,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政府職能轉變的理解,強化其理論知識聯系實際的能力。再次,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使其反映最新的國內外學科理論前沿動態和最新的公共管理實踐。部分高校教師可能會存在著一個教學誤區,即“一套教案講義可以用上好幾年”。這種想法可能在諸如數學、英語等純基礎學科中有著一定的可行性,但是在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中,是絕對不適用的。公共管理學科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公共管理理論和國內外公共管理實踐更新變革非常快,因此,在每次授課之前,教師必須做好教學內容的更新和優化,保持教學與理論、實踐的同步發展,為學生提供最新的信息量。最后,為體現課程教學的深度,可以在教學內容中,結合教師的研究方向和科研優勢,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增加部分專題分析的內容。專題分析可以增加學生對相關專業問題的了解深度,培養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鍛煉其科研能力。如《城市管理》課程,在城市人口和社會管理這一章中,可以加入城市流動人口管理專題和城市社區養老專題,引導學生關注城市管理實踐熱點,加深其對問題的思考,并鍛煉其思維能力,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探索基于能力培養的課程考核改革

專業課程的考核是衡量教學目標是否有效實現的重要指標。課程考核一直被學生重點關注,考核形式的變革創新能有效引導學生的學習活動,因此,為實現學生的能力培養目標,課程考核內容、形式的設計顯得尤為重要。授課教師可以借助于這個無形的指揮棒,在考核內容、形式改革中充分體現能力培養的導向,引導學生在專業學習中更加關注知識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傳統的專業課程考核形式往往采用試卷考試,用閉卷或者開卷的形式考核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但是這種形式有著自身的缺陷,它固然是考核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程度的非常有效的方式,但是對于其理論聯系實踐的應用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考查卻無法有效開展,以至于長期以來,學生對待專業課程的考試基本上陷入“死記硬背”的誤區。在以實踐性、應用性為導向的教學理念下,課程考核形式也應該嘗試著多種形式的改革。各學校教務處對專業必修課程期末考試一般會有考試形式等方面的規定,而課程期中考核就可以由教師視不同課程的特點嘗試靈活的考核形式,以更好地引導學生的學習焦點。其一,可嘗試由學生分組案例分析的考核方式,由學生自由組成小組,聯系專業課程相關理論,結合現實公共管理實踐案例,課下進行案例討論、分析,各組將討論分析結果在課堂上向全班作案例分析匯報展示,由教師為每組的案例匯報展示表現打分,這可以占考核50%的比例分,再由學生根據案例分析情況,每人撰寫一份書面的案例分析報告,這也同樣占50%的比例,兩個成績合一為學生的期中考核成績。這種形式能有效考核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水平,并充分鍛煉學生思考應用、團隊合作的能力。其二,可嘗試寫作課程學術論文的考核方式,這是鍛煉學生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徑。學生具備從事專業科研的能力也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之一。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都是本科學生重要的學習任務。教師布置專業課程論文,為學生提供了基本的科研訓練機會,為寫作學年論文、畢業論文打下一定的基礎,同時,這也是有效測試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核方式。綜上所述,在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教學學內容的優化、以及考核形式的改革等多種方式,引導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鍛煉提高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最終達到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