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級宏觀經濟學范文
時間:2023-04-08 08:05: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級宏觀經濟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其中,項目組必須在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試點中,實施學生分組,安排課題,與制作課堂演示ppt等項目內容,以得到第一手的研究資料與成果。
通過研究發現,讓學生們發揮主動性去做課題研究,能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與交際能力以及動手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讓學生在快樂的活動中學到經濟學的專業知識,增強其對于經濟學的專業素養,其次,通過一定的獎勵機制,能將學生的積極性發揮到最大,如從項目經費中抽出大部分錢用于學生的海報制作與打印費用,對最后的海報評出“狀元”,“榜眼”,“探花”三組,可從項目經費中拿出一部分錢購買獎品進行獎勵,最后獲獎作品將掛放在大學里的經濟貿易系辦公室或者相關專業辦公室與課堂進行永久展示,剩余作品都將作為裝飾用品貼在學校走廊與教室內供全校學生觀看等,這些激勵措施極大的增強了學生的自豪感和責任感,讓他們能夠更加努力的運用所學的知識并結合自身能力去做調查研究。
試點班級必須按時進入到海報制作的環節,接下來項目組成員可以下撥經費給學生用于制作經濟學項目研究所得出的結果的宣傳海報,這要求學生緊跟課程進度,選擇與課程內容相應的時事熱點與經濟新聞,以及我國或世界最新的宏觀經濟動向,選擇一個課題項目進行研究。最終海報都將經過評比獲得分數作為學生的平時成績,具體評比標準為:海報設計創意占60%,海報文案,占40%。
研究過程中發現,最大的問題出現在學生的配合方面,尤其是個別組員的懶惰性方面,為了防止部分同學懶惰,小組協作不積極出現搭便車的現象,特做出以下規定:(1).小組長對小組工作進行詳細分工并進行標注,具體工作有“資料收集,文案制作,編輯,制圖,撰寫,外聯,采訪,筆錄,總策劃,創意”等幾類。組長有絕對權威分配任務與組織,但必須誠實負責,對于不合作的同學平時成績為零。(2).所有旁聽同學必須積極聽講認真評分,最后每位同學都要進行記名投票,不準棄權,沒人一票,分數用票數進行折算,棄權者平時成績為零。
此試點項目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例如,學生ppt代表作之《論一路一帶的支點之自貿區》,是其中典型的代表作,其中學生們通過查找數據,找到一路一帶的相關資料,并結合廣州實際情況親自前往南沙等自貿區調研,研究的內容圖文并茂思路清晰,通過此研究以及在課堂上的展示可以最大程度的讓參與項目的學生們感受到經濟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尤其是使得學生們能夠發現身邊的經濟學現象與問題隨處可見,由此增長見識,學到經濟學知識,并且增加對經濟學的興趣,同時為教師的經濟學研究尤其在國際貿易方面提供了極大的啟發。
第二組優秀學生成員的代表作ppt是《網絡經濟研究之TFBOYS是怎樣紅起來的》,此研究題目新穎,尤其對廣大90后的大學生吸引力極強,同時能在結合興趣的同時,對網絡經濟的原理有一定程度的探究,能得到自己的獨立的見解,有一定的深度,此研究通過探究網紅音樂男團組合TFBOYS的背景與成長經歷,結合網絡和經濟學的原理得到一定的啟發,尤其通過大眾的態度和反映,尤其是網絡熱搜數據等一系列的大數據說明了網絡經濟之所以火熱的原因。對于探究社會深層次的經濟問題和現代網絡經濟的研究提供了初步的數據資源與研究成果,為學生們升入了解現代的網絡經濟打好基礎,教會他們善于利用網絡,合理利用網絡,并從中找到有益和有價值的資源,此研究結果具有強烈的時代氣息和氛圍,同時對于教師從事網絡經濟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資料,有助于教師對網絡經濟的深入研究與探索。
上述兩個代表性成果在課堂上展示時獲得了轟動的效果,學生們反映強烈,小課題組成員的學生們在展示時得到的同齡人的贊許使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最后,我的結論是:通過這樣的課程設置,可以極大的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考習慣,同時可以扎實的學到經濟學的相關理論與知識,對任課教師也是一種學術上的啟發,對以后得中級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方面,都將起到了積極的借鑒作用和啟發作用。
篇2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教學;AD-AS模型;邏輯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2年3月5日
宏觀經濟學是經濟類與工商管理類專業本科生的必修課和主干課。在整個經濟學類課程中,宏觀經濟學既是核心課,又是基礎課。在本科生宏觀經濟學教學中,一個很重要的問題是應該把宏觀經濟學的邏輯體系介紹給學生。經濟學是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如果用一條線把主要知識點聯系起來,那么學生掌握的就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識點,他們就難以真正理解相關理論。目前,國內本科生使用的宏觀經濟學教材大多數都沒有很好地體現出知識體系的邏輯性,這些教材呈現給讀者的是多個理論的堆砌,缺乏一條明確的主線將這些理論聯系在一起。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這條貫穿宏觀經濟學各理論的邏輯主線講出來,以利于學生理解和應用這些理論。本文就是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宏觀經濟學知識體系的邏輯性的一些體會和心得。
一、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經濟增長理論和AD-AS模型
宏觀經濟學是解釋現實宏觀經濟運行中短期經濟波動和長期經濟增長的理論體系。宏觀經濟學主要用來解釋以下兩個問題:1、為什么會有經濟周期,怎樣解釋宏觀經濟的衰退和繁榮;2、經濟在長期中實現持續增長由什么因素決定。宏觀經濟運行中出現的其他問題都是由這兩個問題派生出來的,如怎樣解釋通貨膨脹,失業率與產出的關系等等。經濟學家用AD-AS模型來解釋第一個問題,即經濟的短期波動,用經濟增長理論來解釋第二個問題,即經濟的長期增長。因此,AD-AS模型和經濟增長理論就是宏觀經濟學的核心理論。一般來說,本科生教學更側重于對經濟短期波動的解釋,AD-AS模型是本科教學中最重要的內容,經濟增長理論只作簡單介紹即可。事實上,AD-AS模型是由凱恩斯交叉和IS-LM模型在放寬相關假定后演繹而出,教師必須明確地向學生講授這些假設條件和演繹過程,才能使學生真正理解AD-AS模型?!段鹘洝钒袸S-LM模型作為全書的核心部分,而對AD-AS模型的論述過于簡單,并且也沒有把IS-LM模型和AD-AS模型之間的關系說清楚。如果使用這本教材,那么教師非常有必要向學生補充相關知識。
二、宏觀經濟理論的起點:凱恩斯交叉
凱恩斯交叉是宏觀經濟分析的起點,它一般也被稱為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之所以“簡單”,是因為它只考慮了一個市場:產品市場。用總支出和總收入相等來確定產品市場的均衡產出水平。這個模型的一個重要假設是:假設企業愿意在給定的價格P下提供任何數量的產品,即產品供給在價格P處是完全彈性的,總供給曲線是一條水平線。這個假設的重要意義在于,均衡的總產出完全由總需求方面決定,不用考慮供給方面。另外,《西經》還有一個假設是兩部門假設,即不考慮政府,這個假設貫穿全書。顯然,這個假設是不恰當的,因為政府支出和稅收的變動就是財政政策,而如果政府根本就不進入理論模型,那么用理論模型來解釋政府的財政政策就有點牽強。比較恰當的是在模型中引入政府,采用三部門假設。另外,凱恩斯交叉假設投資和政府支出多是外生變量,即把它們看作常數。凱恩斯交叉的結論是,45度線與總支出曲線相交確定均衡的產出水平,即產品市場均衡在圖上表現為一個點。
三、從凱恩斯交叉到IS-LM模型
凱恩斯交叉只考慮了產品市場,它是對現實宏觀經濟的一個高度抽象和簡化。為了接近現實,需要加入新的變量。如果在這個模型中加入利率這個變量,那么我們就可以得到IS-LM模型。如果把原來設定為外生變量的投資內生化,我們可以設定投資函數。而利率就進入了投資函數,進而利率就通過投資影響均衡產出。有一個利率水平就會有一個均衡的產出水平。這樣,我們就把產品市場均衡由一個點變為一條線,這條線即為IS曲線。問題是,利率是由什么決定的?利率是在金融市場決定的。貨幣供給和貨幣需求共同決定均衡的利率水平。貨幣供給被假設為由中央銀行外生給出,而貨幣需求被假設為由收入和利率共同決定。當貨幣供給與貨幣需求相等時就實現了金融市場均衡,此時的利率水平即為金融市場均衡時的利率水平。由于貨幣需求取決于收入和利率,因此有一個收入水平就會有一個均衡的利率水平,反映這個對應關系的曲線就是LM曲線。因此,均衡的收入水平或產出水平是由產品市場均衡即IS曲線決定的,而均衡的利率則是由金融市場即LM曲線決定的。將IS曲線和LM曲線結合起來,兩線相交就可以確定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共同均衡時的產出和利率。顯然,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同時均衡在圖形上表現為一個點。
四、從IS-LM模型到AD-AS模型
IS-LM模型的均衡點反映了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共同均衡,這兩個市場反映的都是總需求方面,確定的兩個變量是產出和利率。顯然,這個模型忽略了一個現實經濟中非常重要的變量,即價格水平。在IS-LM模型中我們維持了凱恩斯交叉中的一個假設,即價格水平是外生變量。為了進一步逼近現實,必須讓價格水平這個變量進入模型,成為內生變量。價格水平通過LM曲線進入IS-LM模型。在這里,我們放棄了IS-LM模型中貨幣供給由中央銀行外生給定的假設,而是讓中央銀行只確定名義貨幣供給,而實際貨幣供給由名義貨幣供給和價格水平共同確定。這樣,有一個價格水平就會有一個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共同均衡的產出,這兩個市場共同均衡就由一個點變為了一條線,這條線就是AD曲線。問題是,產品市場和金融市場只確定了均衡的產出,我們也需要確定均衡的價格水平。價格水平是由勞動市場均衡決定的。我們從勞動市場均衡中可以推導出向上傾斜的短期總供給(AS)曲線和垂直的長期總供給(LAS)曲線。將AD和AS、LAS結合起來,就可以得到產品市場、金融市場和勞動市場共同均衡時的產出水平和價格水平。AD和AS的交點為短期均衡點,而AD、AS和LAS三條曲線的交點是長期均衡點,短期均衡必然趨向于長期均衡。顯然,三個市場同時均衡在短期和長期在圖形中均表現為一個點。
五、經濟增長理論
根據AD-AS模型,三個市場短期均衡時,無論產出水平是高是低,在長期中它必然趨向于長期均衡,此時的產出水平即為自然產出水平,它由垂直的LAS曲線決定。我們用AD曲線和短期LAS曲線的移動來解釋經濟的短期波動。在AD-AS模型中,生產函數只考慮了勞動,沒有考慮資本、技術、土地等生產要素,因此LAS曲線不會移動,除非受到類似于石油危機這樣的短期供給沖擊。顯然這個假設不符合現實。隨著時間推移,LAS曲線顯然會持續性的向右移動,即自然產出水平在長期內必然會持續增加。因此,我們必須把資本、技術等生產要素內生化,更重要的是,讓時間作為內生變量進入模型,分析方法由比較靜態變成動態,這樣,我們得到解釋經濟長期增長的理論:經濟增長理論。經濟增長理論不再關注總產出水平,而是致力于解釋人均產出水平的長期增長。根據增長理論,人均產出的增長來自于資本積累和技術進步,但人均產出的持續增長最終歸因于技術進步。增長理論內容較多,更多的放在研究生階段。
六、結語
根據上面的分析,宏觀經濟的短期波動和長期增長分別由AD-AS模型和增長理論來解釋。本科宏觀經濟學教學核心是AD-AS模型。而AD-AS模型是從凱恩斯交叉和IS-LM模型逐步放松假定而演繹出來的。從凱恩斯交叉到IS-LM模型,再到AD-AS模型乃至增長理論就是逐步放寬模型的假設條件而讓模型不斷逼近現實經濟的過程。這期間不斷放寬假設條件,逼近現實的邏輯主線是本科教學的重點,只有把握這條主線才能真正理解這些理論模型。《西經》把教學重點放在IS-LM模型,沒有詳細介紹AD-AS模型,而且中間的邏輯主線也不太清晰,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更加明確地做出補充和說明。
主要參考文獻:
[1]高鴻業.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M].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
篇3
關鍵詞:聯立方程模型 宏觀經濟學 識別性判斷 ILS參數估計
一、引言
聯立方程是計量經濟學的基本模型。對于實際問題,聯立方程模型是描述變量間聯立依存性的方程體系。而在宏觀經濟學中,凱恩斯總需求決定模型闡述了國民總收入與消費、投資的經濟關系。在不考慮進出口的條件下,為了定量分析總收入的變動對消費和投資的影響,本文引進聯立方程的理論知識,對宏觀經濟模型的消費函數和投資函數進行識別,得出都為恰好識別。然后再根據1978年-2003年的相關經濟數據,運用間接最小二乘估計法(ILS)進行恰好識別的參數估計。又考慮在宏觀經濟活動中,當期消費行為還要受到上一期消費的影響,當期的投資行為也要受到上一期投資的影響,因此,在上述宏觀經濟模型里再引入滯后一期變量Ct-1和It-1,然后進行過度識別的二階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計。從而得到內生變量的系數,即總收入對消費和投資的影響程度。本文將聯立方程運用于宏觀經濟學中,具有較強的實際意義。
二、聯立方程模型的假定及推導
(一)模型的設定
依據凱恩斯宏觀經濟調控原理,建立簡化的中國宏觀經濟調控模型。經理論分析,采用基于三部門的凱恩斯總需求決定模型,在不考慮進出口的條件下,通過消費者、企業、政府的經濟活動,分析總收入的變動對消費和投資的影響。設理論模型如下:
其中,Yt為GDP,Ct為消費,It為投資,Gt為政府支出;內生變量為Yt,Ct,It;前定變量為Gt,即M=3,K=1。
(二)模型的識別性
首先,用階條件判斷。這時m2=2,k2=0,因為K-k2=1-0=0,并且m2-1=2-1=1,所以K-k2=m2-1,表明消費函數有可能為恰好識別。
其次,用秩條件判斷。在(B,Г)中劃去消費函數所在的第二行和非零系數所在的第一、二、四列,得 。顯然,
,則由秩條件,表明消費函數是可識別。再根據階條件,消費函數是恰好識別。
由于投資函數與消費函數的結構相近,判斷過程與消費函數完全一樣,故同理可得投資函數也為恰好識別。
綜合上述各方程的判斷結果,得出該模型為恰好識別。
三、模型的實證分析
(一)數據的來源
本文采用2004年中國統計年鑒中1978—2003年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由于消費函數和投資函數均為恰好識別,因此,可用間接最小二乘估計法(ILS)估計參數。選取GDP、消費、投資,并用財政支出作為政府支出的替代變量。
(二)參數的估計與檢驗
1.恰好識別模型的ILS估計。
根據ILS法,首先將結構型模型轉變為簡化型模型,則宏觀經濟模型的簡化型為
其中結構型模型的系數與簡化型模型系數的關系為
其次,用OLS法估計簡化型模型的參數。其中,GDP表示Y,COM表示C,INV表示I,GOV表示G。得到三個簡化型方程的估計結果,寫出簡化型模型的估計式:
最后,因為模型是恰好識別,則由結構型模型系數與簡化型模型系數之間的關系,可惟一地解出結構型模型系數的估計。從而得結構型模型的估計式為
2.過度識別模型的2SLS估計。
考慮在宏觀經濟活動中,當期消費行為還要受到上一期消費的影響,當期的投資行為也要受到上一期投資的影響,因此,在上述宏觀經濟模型里再引入Ct和It的滯后一期變量Ct-1和It-1。這時宏觀經濟模型可寫為
用階條件和秩條件對上述模型進行識別判斷,結論是消費函數和投資函數均是過度識別。需要運用二段最小二乘法對方程組的參數進行估計。運用Eviews,寫出消費函數的2SLS估計式為
其次,估計投資函數。同消費函數的估計,得到投資函數的估計式為
(三)模型結果
最后,寫出該方程組模型的估計式為
四、主要結論及意義
篇4
同專業不同、興趣不同的學生的學習需求層次并不相同。與經濟類專業通常會在本科階段繼續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不同,公共管理類專業在本科階段一般只安排初級課程,但是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的專業課內容一般都會達到中級程度。因此希望繼續深造的同學就需要掌握中級課程的有關內容。初級宏觀經濟學與中級宏觀經濟學二者盡管概念體系一脈相承、教學內容結構類似,但是同樣的知識,分析深度和應用的數學工具都差異甚大。如果完全不具備靈活性,只是拘泥于初級課程的固有內容,就無法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阻礙其繼續深造。
二、公共管理類本科生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革重點
1.針對學生需求層次不同,開設多層次的宏觀經濟學課程公共管理類專業本科生一般都會開設初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但是如前所述,也有部分學生需要學習了解中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對他們而言此種課程設置就會不敷所需。因此,教學改革的著眼點,首先應當對授課內容進行適當調整,在不影響學生正常學習與理解前提下盡量涵蓋中級課程內容,以兼顧不同類型學生的需求。這一點看似困難但卻有其實際可行性。現代經濟學的知識體系已經較為完善,無論是初級還是中級課程,其知識結構及使用的概念體系都基本相同,所區別的只是形式化程度或抽象化程度的不同,即使用的數學分析方法的嚴密程度不同。只要學生具備相應的數學知識,就不會影響對課程的正常學習與理解。當然上述方法只是在現有課程設置條件下的治標之策,更進一步的治本之策是有條件的學校爭取在大學高年級以專業選修課形式開設中級宏觀經濟學課程,以滿足希望繼續深造和有更多學習興趣的學生的需求。這是一種更為合理有效的做法,但對各校公共管理學科的師資結構和專業課程設置提出了更高要求,可視為未來的長遠努力方向。
2.豐富教學模式,改善教學質量
從現代經濟學發展的固有現狀角度出發,相對微觀經濟學而言,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較為松散,各部分知識內容各有特色,并且相互之間的邏輯關系不是非常緊密。針對這一特點,具體到宏觀經濟學的教學當中,就應當針對不同部分知識采取更為多樣的教學模式,保證學生全面掌握各部分內容,達到形散實不散的教學效果。例如可以通過跨國情景比較的方法講授經濟增長理論和一國收入水平的衡量,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探討國民收入各個組成部分的不同內涵。用學生作為主體親身參與的方式講授勞動力市場的運行機制。同時還可以組織學生應用課程當中學習到的經濟學理論知識,對一些現實問題如當前國內外廣泛關注的經濟焦點話題展開分析討論,一方面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避免囫圇吞棗的現象;另一方面也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學是一門來源于現實的科學,并非僅僅簡單體現為課本上的單薄原理與教條。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用樂趣的同時也進一步激發其學習熱情與興趣。另外,如前文所述,現代經濟學中大量使用數學分析工具,而為了使學生真正掌握這些數學工具并在現實中能夠加以應用,就必須進行足夠的習題練習,宏觀經濟學教材的每一章節之后都會提供大量課后習題就是出于這種考慮。但是由于課時安排有限,很難做到由教師在課堂上對課后習題一一進行講解,所以有條件的學??梢酝ㄟ^設置研究生助教的方式,在正式課時以外時間詳細講解課后習題,幫助學生消化課程內容。
3.建立綜合評價體系
如前所述,一方面宏觀經濟學課程包括近20章內容;另一方面,學生的課堂學習時間又相對有限。同時一般只有1-2次考試機會來最終判定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掌握程度。這些特點正與高中階段教育相反,后者的教學時間較為充裕,涉及的知識范圍相對有限,并且可以圍繞同樣知識內容反復進行多次考試,以加強學生的理解與掌握。因此單純采用植根于高中教育特色的閉卷考試形式就無法非常準確的判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真實理解與掌握。有些學生可能通過死記硬背獲得較好的卷面成績,但實際并沒有真正理解掌握經濟學的概念體系與分析方法,考試結束之后死記硬背的內容很快就付諸東流。有些學生可能對經濟學理論的整體理解更為清晰,但一次性考試固有的偶然性會削弱真實知識水平與考試成績的相關性。因此,除了最終考試以外,還可以結合采用課程論文、主題發言等多種形式考查學生對知識的實際掌握程度,并令其在成績評定中占據一定權重,最終形成一個綜合性的學習成績評價結果。
4.嘗試采用英文教材
篇5
【關鍵詞】宏觀經濟學 研究式教學 課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2)08-0048-02
宏觀經濟學是我國高等院校經濟類專業開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在培養學生經濟學理論知識和經濟學分析能力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經濟學是一門學以致用的學科,具有極強的社會實踐性和問題導向性,特別是宏觀經濟學相對于微觀經濟學而言具有更為突出的應用性,在西方發達國家很有經濟政策的制定者同時又是著名的經濟學家,例如曼昆和保羅·克魯格曼,往往是在大學和政府機構交叉任職,這表明了宏觀經濟學確實是一門來源于國民經濟運行和管理的實踐性學科。由于宏觀經濟學涉及到復雜多樣的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加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尚處于發展完善中,市場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相對于國外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經濟問題不同于國外,例如房價、消費者物價指數等等,往往具有特殊的發生背景和形成特點,按照一般經濟學原理理解起來比較吃力,而我國高等院校多在大學一、二年級開設宏觀經濟學基礎課,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薄弱,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又為宏觀經濟學教學工作帶來了不少困難,傳統滿堂灌式的教學方式不利于真正培養學生們經濟學思維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通過著眼于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的研究性教學,可幫助學生科學地理解西方宏觀經濟理論和中國宏觀經濟的發展,對培養學生的經濟實踐能力具有積極意義。
研究式教學尚無明確定義,一般認為研究性學習是在教師指導下,從自然、社會和生活中選擇和確定專題進行研究,并在研究過程中主動地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活動。我認為研究式教學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的研究式教學指的是一種普遍適用的研究性地教,研究性地學,并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貫穿于教學全過程各個環節的新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它的特點是適用的普遍性。狹義的研究式教學則是指就某一重大理論問題或現實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以增強學員素質,提高學員能力為目標,以研究解決重大理論問題或現實問題為導向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與方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人們很難將兩種方式截然分開的,而是將兩者有機結合在一起。
一、課題研究式教學實施過程
高等院校教學目標就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一定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的現代化人才,而體現高校教學工作的直接標準就是培養出來的學生能否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型人才,創新性直接表現為學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上述能力的培養都離不開在校期間扎實的以研究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能力培養。下面,結合我在宏觀經濟學教學實踐,就如何開展課題研究式教學談談個人體會。
1.課題選擇。這里的課題選擇不是單純的學術研究,而是要充分結合教師學期內承擔的宏觀經濟學課程,研究目標都要與你所要講授本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有關的。在教學實踐中,我承擔的宏觀經濟學課題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教學本人承擔的研究課題,例如教師承擔或參與的學校立項課題、部級社會科學基金、自然科學基金課題以及承擔的委托課題等;二是要求學生自己選擇當前重要的社會經濟問題,例如,房價問題、人民幣匯率、債務危機等。對于前者,由于教師本人自己承擔的課題,熟悉本領域發展前沿和存在的問題,能夠較好把握課題范圍和發展方向,因此,一般也是由教師本人確定課題方向,讓學生們在已有范圍內自己選擇;對于后者,這些課題都是學生們自己自由選擇下來的,學生之間的水平和經驗差異較大,影響到所選課題的水平也是參差不齊,因此,教師必須參與到最終課題的選擇確定上來。我往往組織學生進行小規模的開題報告,讓學生利用短短幾分鐘時間匯報一下自己選題的原因和想法,教師在這方面必須控制好課題難度,課題是否與課程相關、是否與學生實際水平相適應。通過上述兩種方式,就可以大致確定本學期展開研究式教學所需的課題了。
2.課題調研。研究式課題以學生小組為單位展開,小組成員不超過5名。調研需要提前布置,因為在學期初已經就學生負責組織的課題了,在確定教學日歷、教學進度安排、考核文件時就應該將課題研究工作結合進來。由于學生普遍缺乏基本的研究基礎,經驗缺乏,教師應就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專題講座,讓學生了解研究工作過程、關鍵環節,特別是前期的文獻資料搜集、資料歸納、問題提煉是必須重要講解的。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學生組織進行課題調研的途徑包括:一個是學生利用互聯網搜集與課題相關的資料,這部分資料絕大多數是與數據等實證資料;另一個是教師組織學生到學校圖書館查閱圖書文獻,同時到中國知網等專業性文獻檢索網站檢索文獻,也讓學生們掌握基本的文獻檢索方法,積累初步經驗,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和畢業論文寫作奠定一定基礎。此外,根據課題的實際需要,我們還組織學生有針對性的開展實踐調研,例如組織問卷調查、實地走訪等方式。
3.課題討論。課題分析討論是課題研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討論的具體形式、時間安排、點評均由教師主導。在實際組織過程中,首先由教師介紹課題相關的背景知識和前沿課題發展,重點放在目前研究現狀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和將來可能的創新方向上,然后要求每個小組組長匯報本小組研究過程、研究內容、提出問題和介紹觀點,小組其他成員補充意見,其他同學就此課題匯報情況展開討論,教師在此階段發言要少,把更多機會讓給學生。但教師在此階段卻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其作用主要有:調控學生發言,控制課堂時間,讓每個人都有充分的機會表達思想,并讓發言集中在學術層面;引導學生發言,啟發那些在發言和表達思想上有一定困難的研究生,同時就有關背景知識可做進一步補充;發現問題。研究生在課堂上提出的技術途徑一般而言都不可能是成熟的,教師應及時發現研究生所提技術途徑所存在的問題,促使其做進一步的思考。討論局限于課堂上,學生們對同一問題的不同觀點交鋒都可以通過網絡學堂“研究式教學”專欄出來。個人的研究文章也在這個期間完成,字數可規定1000字以上。小組集體研究成果和個人研究成果均通過網絡學堂“研究式教學”專欄出來。
4.課題總結。經過上面充分討論交鋒,我們發現學生對自己負責的課題顯然有了充分的知識積累和信心,這是值得鼓勵的,但是,課題研究最終目的還是服務于教學,因此,我們要在最后對課題研究成果進行總結,首先要肯定目前研究中已經取得了進步,特別是要表揚那些能夠運用教學課程中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還有能夠不囿于已有理論觀點大膽提出自己獨立見解的學生。在對學生研究成果進行總結時,必須要始終將學生的思考出發點拉回到教學內容上來,例如,我們討論災害影響有益還是有害時,可以歸結于人們對GDP基本概念的理解,也可從中發現GDP局限性。通過由實踐到原理的循環反復,讓學生恍然大悟,或由于英雄所見略同而帶來極大成就感,所以這些方式適合于學生感性、好奇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們更加重視對課程中基本知識的學習以及實際的應用能力。
二、課題研究式教學中注意的問題
1.加強教學團隊建設。宏觀經濟學教學內容極其豐富,而其所聯系的社會經濟問題更是復雜多變,包羅萬象,非常具有挑戰性。因此,研究式教學對教師本身提出了更高要求,單獨依靠一兩個教師承擔起來,是不可行的。一個有效的方法就是形成了穩定的教學團隊,在團隊中不同教師具有不同研究方向和科研基礎,有的可能擅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分析,有的可能更喜歡研究匯率問題,有的擅長于計量模型分析。實踐證明,不同專業背景、研究經歷的教師組成教學團隊的效果會更好。
2.加強教師科研工作。宏觀經濟學課題研究式教學難度要超出一般意義上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因為它要求教師要承擔起比平時更多的教學備課任務,不但要熟知教材上的內容,還要熟悉掌握本專業發展前沿問題,了解最新的研究文獻,并對研究課題有一定的研究積累,對問題有自己的觀點,能夠從實踐中發現經濟學原理的根源,對學生的研究內容、分析方法、觀點建議及時給予指導,引導學生按照教學要求有效開展課題研究,既要有一定的自由度和研究空間,又不能任由學生發揮,要時刻體現教學要求。顯然,這對教師的科研工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教師沒有或很少承擔、參與課題研究,就不可能持續關注學術前沿發展動態,深化自己的研究課題,在研究觀點和研究方法上就不能有創新,就會大大降低研究式教學的實際效果,導致學生消極參與。
3.加強研究方法指導。在宏觀經濟學分析方法中最重要的是實證分析法,為此,我們需要在教學工作中注意三方面:第一,在課堂講授中要求學生掌握最基本的經濟變量定義。第二,注意假設條件。我們都知道假設是一種理論所適用的條件,任何理論離開了假設可能就不成立或不完全成立了。學生在學習中往往習慣于現成的答案,滿足于對結果的記憶,他們并沒有認識到假設的重要性。第三,關注不同理論的表述方法。一般來說,經濟理論可以用文字、表格、圖形或函數關系來表述。在既往的學習中,數學與經濟等理論是分離的,也許一個學生數學學得很好,但在經濟生活中究竟有什么意義,他可能不太清楚。比如,曲線的斜率表示什么?它表示不同變量變化之間的關系,正斜率越大,表明橫坐標的變化比縱坐標的變化速率要慢,即橫坐標的變化對縱坐標的變化不夠敏感,或者說是缺乏彈性的。教師可讓學生回憶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并對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諸多變量之間的關系產生聯想,從而創造性地用幾何方法分析更多的經濟問題。
4.注意激勵與疏導。大學生承擔課題研究,既有優勢也有不足,優勢體現在求知欲強烈,有熱情,缺點是經驗缺乏,方法不得當,有時由于遇到困難和挫折,情緒低落,缺乏耐心。還有就是個別學生性格比較內向,發言不積極,不愿意接觸社會實踐,只對理論學習很感興趣。因此,這就要求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安排時,要針對學生特點和可能遇到的困難,設計實施方案和應對措施,根據參與學生的知識基礎、性格特征等,對以前研究活動中出現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做好知識和心理的準備;同時,要對課題研究的外在環境利弊進行分析,提高研究活動的針對性,減少學生在方案實施過程中的不確定性。既要輔導學生有關心理學等方面的知識,又要指導與被調查者接近和交談的方式等。在教學設計時,要盡可能征詢與課題有關的政府部門、企業和社會專家的意見,收集相關的資料信息,為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提供參考資料和便利條件,建立更多針對學生研究課題的調查渠道。
三、結論
課題式研究教學是一種將科研和教學有機結合起來旨在培養學生經濟學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的教學方式,它突破了傳統的教師為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方式,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和親身體會以及基于目標達成的問題解決。對于教師而言,通過課題式研究教學選擇教學內容作為研究課題,在過程中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社會實踐能力,真正將教學活動轉變為學生為主體的發展過程,以教學促進科研,以科研帶動教學,實現了教師與學生、教學與科研共同促進、共同成長的良好循環過程。
參考文獻:
[1]郭金林. 論教師在高校文科研究式教學中的主導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學報. 2006(02)
[2]喻國華. 研究式教學模式探究[J]. 教學與管理. 2006(06)
[3]夏錦文,程曉樵. 研究性教學的理論內涵與實踐要求[J]. 中國大學教學. 2009(12)
篇6
(一)初級微觀經濟學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
大部分的高校在本科階段學習的是初級宏觀經濟學,而初級宏觀經濟學的內容和微觀經濟學的聯系較少,缺乏微觀經濟學的基礎,雖然目前高級宏觀經濟學是建立在經濟學共同假設的基礎上,但這部分內容在初級宏觀經濟學的書上往往涉及的很少,比如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高鴻業主編的西方經濟學宏觀部分這本書里,也只有最后兩章才有所涉及,學生會對因為找不到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之間的聯系而感到困惑。所以,現行的初級宏觀教材在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聯系的問題上還不能很好地解決本科階段學生們的問題。
(二)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用處的質疑
除了學習體系上的不完善造成學習宏觀經濟學的困難,學生們往往對宏觀經濟學的實用性產生質疑和困惑,由于宏觀經濟學主要是研究國民收入的決定與變動,長期的經濟增長與短期的經濟波動,以及相關的通貨膨脹、失業和國際收支等問題,對于基本上還沒有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們來說,學習起來會感覺比較抽象,難理理解,尤其是不能體會書本上的知識如何與現實生活有效地結合。所以,很多學生在學習宏觀經濟學的時候,都會提出這門課的用處到底是什么,課程對學生今后的發展和工作的用處到底是什么等等諸如此類問題。
二、宏觀經濟學教學改進建議
(一)提高教師的理論水平
為了發掘學生對宏觀經濟學的興趣,提高宏觀經濟學的教學效果,教師應注意將西方的經濟理論與中國的現實情況相結合,而且,講解宏觀經濟學離不開案例的分析,通過案例的分析可以使晦澀的理論模型變得生動,學生學習起來更有興趣。是否一定要使用多媒體課件,這取決于授課教師的個人偏好,多媒體課件可以提高講課的效率,無論從色彩上還是動態的效果上,多媒體課件都有它的優勢;相比而言,板書授課的優勢是教師一步一步的演繹推導和作圖可以使學生的記憶更加深刻,在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注意力也更加集中,課堂教學的效果好。所以,多媒體和板書的有效結合,是一種既提高講課效率又提高授課效果的很好的方式。而多媒體授課對于宏觀經濟學重要性還在于在課堂上可以隨時就講到的知識點展示網絡上的信息,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信息和數據,都可以做到及時觀測,讓學生可以了解到最新的知識和數據信息。為了更好地保證所講授知識的正確性和即時性,講授宏觀經濟學的教師除了應該進一步深入研究中級宏觀經濟學、高級宏觀經濟學以及經常關注國內外最新的理論科研成果之外,對于與宏觀經濟學相關的學科也應當有深入研究,比如計量經濟學、金融學、國際經濟學、勞動經濟學、貨幣銀行學等等,這些學科的部分理論在宏觀經濟學中都有廣泛的應用。
(二)教材選擇的多樣化
現階段,國內教材普遍存在的問題是理論陳舊、分析方法單一和知識更新的速度比較慢。受到教材的影響,學生很難接觸到及時更新的理論和針對性更強的案例。除了教師應該注意到這種知識結構和內容上的變化,有義務不再傳授陳舊的或者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理論,同時應該不斷更新學生的教材或者是參考書目。比如,如果能夠開展雙語教學,可以選取英文版的比較新的教材,很多英文教材的優點在于,定位比較明確、內容更加充實、案例和習題新穎、貼切、印制精美等等,更容易被宏觀經濟學的初學者接受,當然,翻譯版的也可以,問題是現在很多譯文版有很多翻譯或者書寫上的錯誤,教師要仔細檢查,并一一對學生指出。如果不能直接選用英文版的教材的話,也要在參考書目中列舉出足夠量的原版宏觀教材以供學生課下閱讀。另外,課堂上可以經常介紹一些當前宏觀經濟學的前沿科研成果和論文等,讓學生了解這門課當前的進步、爭論和新的發展方向,以促進這門學科的不斷發展。
(三)宏觀經濟學的教學離不開數據
作為教師除了教給學生書本上的內容以外,應該讓學生知道書上的每個定理、每個模型都來自于實際的生活和數據。所以,對歷史事件和生活的觀察以及對數據的敏感都是學好經濟學必要的素質。只會死記硬背書本的內容而無法將其聯系實際以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這不算是學好經濟學的表現。所以,學會采集數據、整理數據、處理數據和通過數據得出結論,對學習經濟學的學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梢愿嬖V學生在哪里得到與課程的研究內容相關的數據,比如銀行的網站,尤其是各國央行以及世界銀行的網站,國家統計局的網站和美國經濟分析(BEA),也可以具體到各個省市統計局的網站等等。學生通過對真實數據的搜集和分析,更容易理解已經學過的經濟學理論到底是如何從現實中總結出來的,也能夠理解政府采取的各種經濟政策背后都有哪些依據。雖然作為剛剛入門的經濟管理類專業學生也許不能得到比較深入的結論,但是對于他們的學習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為了讓自己能夠盡早完全理解這些現象,也更加有動力去學習新的理論和知識。
(四)習題是宏觀經濟學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篇7
1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早期宏觀經濟學,或稱之為古典宏觀經濟學,萌芽于17世紀中葉,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發表之前。其代表人物是英國古典經濟學家威廉·配第,他首次從宏觀的角度觀察經濟運行狀況,并發表了西方經濟學中第一部以宏觀經濟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術著作——《賦稅論》[1]。
在此之前,由于新航路的開通,商品交換變得日益頻繁,交易半徑不斷擴大,商品交換產生了巨大的財富,由此產生了重商主義學說。重商主義認為,財富來源于商品交換,而貿易順差是財富的源泉,因此應鼓勵出口而抑制進口。但隨著資本主義工廠手工業的發展,英國迅速走向富強,尤其資產階級革命后,英國的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作為新興產業資本利益的代表,威廉·配第擺脫了重商主義的影響,對經濟的研究從流通領域轉向了生產領域,提出勞動價值論,認為是勞動創造了價值。
《賦稅論》深刻闡明了稅收對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威廉·配第認為,稅收來源于農業生產中土地的租用。政府可以利用稅收實現資金在各領域的合理分配,從而刺激新興產業的發展,進一步增加社會財富。
同一時期,法國經濟學家魁奈發表著作《經濟表》,強調利益來源于農業,并對國民經濟結構做了系統描述。隨后,古典革命的爆發極大促進了古典經濟學的產生和發展。亞當·斯密的代表作《國富論》率先提出了“經濟人假設”這一經濟學研究的根本出發點,并指出:市場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調配著宏觀經濟的運行,使社會資源得到最優配置。斯密之后的經濟學家如馬爾薩斯、大衛·李嘉圖等,他們在各自的研究領域對宏觀經濟的運行提出深刻的見解,并對現行政策提出了中肯的建議,為后來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2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產生與發展
2.1凱恩斯現代宏觀經濟學的創建
凱恩斯在1936年出版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是現代宏觀經濟學建立的主要標志。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爆發了經濟危機,經濟陷入困境,新古典經濟學家們推崇的自由放任主義難以給出大蕭條合理的解釋,更無法提出有效的經濟措施使經濟回暖。這種情況下,凱恩斯適時地提出了應由國家來調控宏觀經濟的觀點。凱恩斯認為,人們的消費總是小于儲蓄,因此造成了有效需求的不足,而資本主義市場不能自動達到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均衡,因此,需要國家參與宏觀經濟調控,積極實行財政赤字政策擴大需求,以政府的投資來彌補私人投資的不足。這種政府帶頭刺激消費的行為有利于帶動社會閑置資金投資于生產,使市場達到供需均衡的狀態,進而刺激經濟的發展。
凱恩斯主義的核心是解決就業問題,而就業問題來自有效需求的不足,也就是說,就業量的多少取決于有效需求,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總供給價格等于商品總需求價格時的商品需求量。當需求價格小于供給價格,需求量小于供給量,即供過于求時,資本家就會降價或減少生產,進而造成員工的失業。而在短期內,商品的成本變化幅度小,因而商品的總供給幾乎是不變的,這就會造成商品價格的下降。因此,是總需求量,也可以說是有效需求量的大小,決定著就業數量。一旦有效需求不足,就會出現失業問題。
另外,凱恩斯進一步提出三大心理規律,即:消費傾向規律、流動偏好規律和資本邊際效率規律。這三大規律決定了有效需求的大小,有效需求由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構成。消費傾向規律解釋了這樣一種狀況:當收入增加時,人們更傾向于將資金用于儲蓄,從而降低消費的百分比,引起消費需求的不足。投資需求則取決于人們對利益的追求,由于資本邊際效率是遞減的,即投資越多,收益率越小,當收益率低于利率時,投資者將停止投資轉而進行儲蓄。另一方面,利率又取決于流動性的大小,人們對流動性的追求,會造成利率的上升,這也阻礙了投資者的投資熱情。由此引發的投資需求不足會造成有效需求的不足,產生大量失業,從而爆發經濟危機。這時,最好的辦法就是國家干預經濟,利用宏觀調控采取擴張的貨幣政策,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資。
凱恩斯的《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正是當時經濟危機的產物,為解決經濟危機提供了良好的思路。而這次的“凱恩斯革命”,極大地促進了西方經濟學的發展,創立了宏觀經濟學理論體系。
2.2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20世紀70年代初西方國家出現了通貨膨脹和失業并存的“滯脹”局面,而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理論不足以解決這一問題。其中,以弗里德曼為代表的貨幣學派認為,凱恩斯提倡的政府宏觀調控政策很可能就是導致這次“滯脹”出現的根源。非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由此得以迅速發展。
與凱恩斯主義相反的是,非凱恩斯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反對國家干預經濟,主張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通過市場的自我調節來穩定經濟,而不需要國家的過多干預。
貨幣主義是非凱恩斯主義的中堅力量。他們強調:市場在社會經濟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自由市場本身的調節機制會使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而國家的干預打破了這一均衡,必定引發經濟的動亂。
同時,貨幣主義強調了貨幣的重要性:貨幣供應量決定了物價水平,影響了經濟活動的進行。因此,貨幣當局可以利用貨幣政策來調節流通中的貨幣量,從而保持經濟秩序的穩定。貨幣政策的提出為國家解決“滯漲”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促進了貨幣主義下宏觀經濟學的新發展。
2.3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
20世紀80年代以后至今,是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創新和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主要得益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一方面,計算機技術的飛快發展帶動了社會經濟的進步,為宏觀經濟學的研究提供了非同尋常的技術支持,尤其是大量數學方法的使用和計量經濟模型的建立,促使宏觀經濟學的發展日趨成熟。技術因素作為學術研究的新手段,將進一步受到重視。
另一方面,宏觀經濟學的發展也趨于整合。首先是傳統各學派經過不斷的發展完善,其界限逐漸模糊,基本形成了以新凱恩斯主義為核心,其他理論百花齊放的局面。其次,宏觀經濟學微觀基礎的確立和博弈論的應用,為統一經濟學的產生奠定了基礎。同微觀經濟學一樣,宏觀經濟學在探究其微觀基礎的同時一直遵循著理性經濟人假設,這一理論基礎很可能是宏觀經濟學與微觀經濟學就此走向融合。另外,隨著宏觀經濟學的發展完善,這一理論被世界上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認可,各國在對宏觀經濟學的實踐中總結出的經驗結論,將進一步豐富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內容。
然而,盡管新模型能更準確地解釋經濟現象,但對宏觀經濟運行的研究卻難以取得新進展。隨著市場機制的復雜化,越來越多的新問題開始顯現出來,例如收入分配問題,資源配置問題,以及如何提高宏觀政策有效性的問題,這些新問題的出現反映出現代宏觀經濟學的發展還不完全,在經濟進步的背后還存在思想突破的困難。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還面臨著很大的挑戰。
3西方宏觀經濟學在當代中國的運用
西方宏觀經濟學在我國的發展之路是曲折的。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首先,我國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同西方國家以私有制為主體的市場經濟體制存在較大差別[2]。經濟制度的不同就決定了我們在運用西方宏觀經濟學來進行經濟調控時,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充分吸收有利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部分。另外,宏觀經濟學的運用還有一些前提條件,這就存在著適用性的問題,也決定了我們決不能照搬照抄,一定要結合本國社會的實際情況,加以有效利用。
就宏觀經濟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而言,建設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宏觀調控體系是首要的任務。我國一直致力于宏觀調控措施的完善,并進行了多次成功的宏觀調控實踐。例如,2008年金融危機背景下,我國國內相繼發生了雪災、地震等自然災害,沖擊了我國經濟的平穩進程。在此嚴峻背景下,中國對宏觀調控政策做出了極大改變,實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松的貨幣政策,下調基準利率和存款準備金率,同時啟動四萬億資金強力拉動內需,這些政策在避免經濟衰退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保持了經濟的平穩發展。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中國與世界的經濟聯系會更加緊密,中西方宏觀經濟理論的融合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了解宏觀經濟的發展與起源是我們正確認識這門理論的基礎,也是學習并應用這一學科的前提。同時,我們也要將所學應用于實踐,這就要求我們要正確地吸收和借鑒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有益理論,緊密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努力探索中國經濟發展之路,不斷補充完善宏觀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有效地解決當代經濟問題,促進世界經濟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杜純布對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的產生、形成和發展歷程的探析[J].新鄉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2)
[2]崔保春現代西方宏觀經濟學理論在中國的運用初探[J].甘肅聯合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10)
篇8
關鍵詞:國際金融;教學內容體系;與時俱進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544(2009)02-0075-03
具有全球化視角與本土經驗的國際金融人才是我國金融業最為稀缺的,這需要合理有效的國際金融培養體系。在學科一專業―課程三級體系中,課程具有相對的彈性,而課程的彈性體現在課程的教學內容上。和教學手段的選擇與教學次序的安排相比,教學內容的確定更為重要。本文主要探討國際金融本科層次教學內容體系,局部論及研究生層次教學內容體系。
一、金融學科定位與國際金融教學內容的論爭
追根溯源,金融學科的定位直接關系到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體系,事實上,金融學科的定位與國際金融課程教學內容的論爭一直就沒有停止過。
長期以來,金融學科的定位存在爭議。王廣謙、張亦春、姜波克、陳雨露在《金融學科建設與發展戰略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一書中對金融學應當屬于社會科學還是自然科學、金融學應當屬于理論經濟學還是應用經濟學、金融學是接近經濟學還是更接近管理學等三個問題上指出:其一,金融學不純粹是一門社會科學,它與自然科學相互交叉滲透;其二,金融學科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應用性經濟學科;其三,金融學的研究范疇應該橫跨經濟學和管理學兩大學科,充分體現交叉融合的特點。
在國際金融學獨立性的問題上,復旦大學姜波克(2000)認為,國際金融不是國內加上“涉外”內容的簡單延伸;國際金融是從貨幣金融的角度研究開放條件下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同時實現問題的一門科學。上述認識在相當程度上界定了國內國際金融課程的教學內容,《國際金融新編》(復旦大學出版社)作為教育部推薦教材已出三版,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內國際金融教學的走向。然而,國內學術界對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體系一直存在爭議。天津財經大學的王愛儉(2005)提出,姜波克對國際金融學內容的界定是一種創新,但并不能完全概括國際金融學的特點,尤其是忽略了國際金融實務的內容。因此,姜波克等人所指的國際金融學稱為“國際金融理論”似乎更確切一些。另外,國際金融是否存在主線,或者主線到底是什么的問題尚未達成共識,需要我們進一步展開探討。中國人民大學陳雨露新編的《國際金融》(第二版,2006)教材在融合國外商學院側重微觀與經濟學院偏重宏觀的基礎之上,率先提出“國際金融市場――跨國公司財務管理――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為國際金融課程樹立了一個新的標桿。
國際金融教學的內容體系究竟應涵蓋哪些內容?已有認識與相關教材并沒有給出完美的答案,這需要我們對該問題進一步探索。
二、國內外教材教學內容的比較分析
(一)國外教材
高級國際金融教材以Obsffeld&Rogoff的《高級國際金融學教程》為代表,該書是美國許多一流大學國際金融學研究生課程的主要教材或重要參考書。全書首先建立了經常賬戶跨時分析的理論框架;然后利用該框架分析了實際匯率和貿易條件、資產交易風險的不確定性對經常賬戶變化和經濟周期國際傳導的影響以及國際債務問題,并將最優增長模型引入開放經濟宏觀經濟學;接著分別介紹了名義價格完全彈性條件下和粘性價格條件下的貨幣模型;最后討論了動態的粘性價格模型。該書引入了微觀基礎的跨時均衡分析方法,試圖為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提供一個統一的分析框架。
中級國際金融教材首推Krugraan(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得主)&Obstfeld的《國際經濟學理論與政策》下冊國際金融部分。全書包括兩篇:匯率和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國際宏觀經濟政策。該書深刻洞悉了國際貿易和國際金融領域的變化和爭議,所提供的分析方法與全球經濟大事密切相連,涵蓋了匯率和開放經濟的宏觀經濟學、國際宏觀經濟政策兩部分內容,并在第六版中增加了發展中國家的情況、全球化的沖擊等新內容。
如果說上述兩種教材屬經院流派,那么商學院流派的國際金融教材則側重微觀與實務。以布特勒的《國際金融學》(ITP國際出版公司)為例,該書主要內容包括外匯與匯率的決定、外匯衍生產品的外匯風險防范、國際資本市場與投資組合、跨國公司財務管理,涵蓋了國際金融市場與跨國公司財務管理等內容。
(二)國內教材
國內國際金融的代表性教材為姜波克、陳雨露、易綱與張磊編著的三本教材,其教學內容比較詳見表1??梢钥闯?,國內國際金融教材的課程內容強調的主線不一,進而體現在課程體系內容存在較大的差異性。
通過國內外教材的比較分析,我們不難發現,國內外流行的教科書在教學內容體系上各有側重,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主要在經濟學院模式與商學院模式(衍生出研究型導向型與實用型導向型)、全球問題與中國問題(包括港澳問題)中尋找平衡。
三、教學內容體系應與時俱進
國際金融作為金融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體系應是與時俱進的。(1)應體現經濟學的演進。經濟學的演進對國際金融學的發展起著極大的推動作用,這在國際收支理論、匯率理論與貨幣危機理論等國際金融核心內容中均有所體現。例如,國際收支決定理論中的彈性論、吸收論、貨幣論與供給論分別對應了經濟學中的微觀經濟學、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貨幣學派與供給學派,反映了經濟學的演進過程;在匯率決定理論中,粘性價格的運用(新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學的微觀基礎)、外匯微觀結構研究的發展也反映了經濟學中對微觀基礎的重視;貨幣危機理論的發展得益于信息經濟學的推動,第一代貨幣危機理論較少涉及信息經濟學,而第二代與第三代貨幣危機理論則大量運用了信息經濟學。(2)應體現國際金融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變化。例如,當前由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國際金融理論的危機,已對貨幣金融危機理論、國際貨幣體系、國際金融市場等有關國際金融的教學內容形成沖擊。它一方面暴露了當前的國際金融理論的缺陷,另一方面也必將推動國際金融理論的完善和發展。對此,國際金融的有關教學內容也必然需要修正和補充。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根據開放與兼收并蓄的思想,我們認為,與時俱進的國際金融教學內容體系的主體框架為:“三位一體”、“六大結合”與“四大內容”。
篇9
2、主要課程:管理學、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理信息系統、統計學、會計學、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經濟法、中級財務管理、高級財務管理、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等。
3、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計算機模擬、教學實習等,一般安排10--12周。
4、業務培養目標:本業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和理財、金融等方面的識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業、事業單位及政府部門從事財務、金融管理以及教學、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學科高級門人才。
篇10
關鍵詞:國際經濟學;教學模式改革;實踐教學;雙語教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到來,各國之間的經濟關系往來越來越為密切,在人才的選擇上,對經濟學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人才的要求也進一步提高。目前,在高等院校,國際經濟學是經濟學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必修課程之一。隨著各國經濟關系交往的頻繁,國際經濟學在經濟學中的地位也跟著日益提高。
國際經濟學作為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學科,是在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研究對象是國濟經濟關系。它運用一般經濟學的概念、理論和方法,研究稀缺資源在世界范圍內的最優配置,以及在此過程中發生的國際貨物、服務、資產等交易及其對國內經濟的影響,其內容豐富,牽涉到的數量關系及數學模型占有相當比重??梢姡瑖H經濟學是門理論性較強,有一定難度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如果依然采取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將導致該課程的教學效果不理想,更不利于培養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經濟類專業人才。因此,探索與國際經濟學內容和體系相聯系的、行之有效的、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技巧,對提高國際經濟學教學質量,增強學生對國際經濟問題的分析能力有重要意義,對于培養高層次的經濟類應用型國際化人才,促進經濟乃至社會的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一、國際經濟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過程中理論與實踐相脫節。在國際經濟學課程中,數學模型和邏輯分析較多。其主要運用抽象分析方法,通過建立假設前提條件,排除干擾因素,創造一個純粹的理論分析框架。而經濟類專業的學生在高等數學方面相對薄弱,特別是對邏輯推導、圖示、公式、數學證明更不易于接受,難以將這些模型公式與經濟涵義相聯系,故然對理解其理論模型的經濟意義更是難上加難。而高校中的大部分國際經濟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比較依賴教材,過于注重基本理論、模型及數學方法的講解,忽視了國際經濟理論與現實的國際經濟之間的關系,使課堂教學顯得枯燥乏味,造成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興趣不高,使學生有學不會的感覺,以致于出現厭學的情況。這種傳統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學習的目的不明確,不知道學習這門課程到底有什么用處,對于用理論去分析國際經濟問題更是無從入手。另外,許多高校對教師考核的目標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二是教學的科研成果。對于實踐教學方面根本不屬于考核范圍。正是由于院系方面對實踐教學方式的忽視,使授課教師也缺乏實踐教學的動力和壓力,最終使理論與實踐相脫節。
(二)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相脫節。經濟學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都隸屬于應用經濟學門類。隨著國際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社會對于經濟類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國際貿易專業是涉外經濟專業,不僅要求在國際經濟方面有較扎實的理論功底,要求有較高的外語水平和良好的交流溝通能力,這就要求要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化經營管理技能的復合型人才。特別是從事國際貿易工作的人員,會經常與國外客戶溝通聯絡,會經常使用英語專業術語。而如今,大部分高校在培養國際貿易人才時,依然是“黑板加粉筆”,滿堂灌的中式教學方式,忽略了雙語教學的重要性。
(三)課程設置結構不合理。課程設置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問題,包括課程內容的設置以及課程結構優化。課程內容陳舊、結構不合理,是很難培養出高質量的學生的。美國大學就特別重視核心課程設置,比如康奈爾大學每年都要對課程設置(包括課程的教學內容、重點與要求等)都要進行修改。目前,康奈爾大學經濟系的新生入學以后,首先,要求必修三門課程,即“初級微觀經濟學”、“初級宏觀經濟學”和“高等數學”。其后再修八門課程,這八門課程中,包括三門必修課程,即“中級微觀經濟學”、“中級宏觀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另外五門可由學生按學校規定的范圍選擇課程??梢?,課程設置的合理與否,對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另外,案例教學不僅是實踐教學內容,也可以說屬于課程設置的內容,部分高校教師在授課時“照本宣科”,不能合理安排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就做不到理論知識與實踐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該課程時缺乏興趣。
(四)實踐型教師隊伍水平有待提高。當前,從事國際經濟學教學的大部分老師中,雖說擁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但缺少實踐經驗,導致老師在具體的教學授課中,只講本書中的理論知識,而忽略了該課程與其他課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忽略了這門涉外課程要求有較強的外語運用能力和實踐型的分析問題能力。再得,參加學術活動是提高教學質量與科研水平的重要條件之一,但有許多大學教師很少參加學術交流活動,使自己不能與其它高校教師或同行教學進行交流與學習,僅局限于自己的教學模式,不易于教學創新。
二、國際經濟學教學改革與創新途徑
(一)采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模式。由于傳統教學模式造成學生實踐能力差,以致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前景不樂觀。因此,在國際經濟學教學中,應做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為此,應做到以下兩方面:一是重視案例教學在國際經濟學中的重要作用。案例教學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可以使經濟理論深入淺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分析現實問題的能力,并有助于師生互動,還能使學生充分了解當前的國際形勢以及社會用人趨勢。通過案例教學,不僅可以闡釋抽象的理論和知識的要點,而且可以有效地開發學生的智力潛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二是充分使用輔助教學軟件。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重形式,通過多媒體教學,可以穿插一些現實經濟中的案例和圖片,不但豐富了教學資源,而且使課堂教學更為生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聽課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開展國際經濟學雙語教學模式。國際經濟學是一門涉外經濟課程,有著深厚的國際化背景。所以,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經濟學理論知識,還要求掌握從事國際交流活動的專門技能,而英語是國際交流的通用語言,因此,要求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要高。大多學校都是通過英語四六級考試,來體現對英語的重視,但忽視了國際經濟學中的一些英語專業術語。這就要求在教學期間,一方面通過開設像經貿英語、外貿函電等相關專業英語課程,來強化學生的對英語的掌握能力;另一方面通過使用“漢語教材為主英語為輔”的過渡型雙語教學模式,鼓勵學生多說英語多使用英語,漸漸實現用英語回答問題及考慮問題,特別是用英語進行國際交流,充分體現人才培養的目標,以適應國際化人才市場需求。
(三)科學安排課程設置。國際經濟學課程是經濟學專業和國際貿易專業的必修課程,其理論基礎是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微觀經濟學與宏觀經濟學是用比較通俗、直觀的方法,講述基本概念,介紹基本理論。因此,學習國際經濟學要有扎實的西方經濟學功底。另外,修好國際經濟學這門課程,學生要求具備較好的高等數學基礎。但是,自高校擴招以來,經濟類專業的大多數學生,由于數學基礎的薄弱,以至于學生對教學中講到的經濟學案例有興趣,而對邏輯熱推導、公式、數學證明難以接受。再者,為順應經濟全球化的趨勢和中國加入wto對國際經貿人才的新要求,專業課程設置與人才培養向綜合化方向發展。所以,只有科學的安排高校學習課程,才能強化基礎性理論課、外語類課、計算機運用和專業技能課,使學生有較好的外語運用能力、計算機運用能力、專業知識運用能力和社會實踐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時,作為國際經濟學教師也應努力提高自身在數學、英語等方面涵養,以適應國際經濟學教學和研究的發展趨勢。
(四)有效提高教師素質。高校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就是要擁有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隨著我國經濟在全球地位的提高,對經濟類國際化人才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因此,高校在培養經濟類人才時,首要任務就是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一是通過開展學術交流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當你給學生講課時,可能不會使你學到太多新的東西,但是也許會幫助你整理近期的思維,或者促使你思考一些問題。但當你與經濟學者對話,聽著名經濟學家做報告,和企業界人士聊天等時,都可以獲得許多讓你難以獲得的信息,他們的話題總是帶有不同的問題,這使你能夠直接接觸問題,而不是經由現象再到問題。通過學術交流,可以了解更多的經濟方面的知識,從而提高教學質量。二是提高教師的英語水平。把雙語教學有效地運用到國際經濟學教學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教師英語水平的提高,可以用效提高學生的用英語進行國際經濟學知識交流的能力,更有助于培養全方位、高層次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李坤望.國際經濟學[m].北京:高等教學出版社(第三版),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