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保護法范文

時間:2023-04-03 06:01: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水資源保護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水資源保護法

篇1

目前,國家關于水資源保護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規,初步形成了法規體系,但長江流域的水資源保護具有一些特殊性,如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上游梯級水電開發的累積影響等,因此,流域水資源保護需要有一些針對性強的法規。從實施有關法規的需要和從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實際需要出發,探討了制定流域配套法規,以解決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殊問題。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立法應注重對長江及其水資源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的統一保護,遵循以流域為單元進行保護以及預防為主的原則,立法內容要體現長江流域的特點。

關鍵詞:

水資源保護;法規建設;長江流域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決定,標志著依法治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依法治國體現在經濟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也必須依法進行,特別是在長江經濟帶開發確定了“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基本定位的大背景下,完善流域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更顯急迫[1-3]。

1相關法規體系

目前,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基本上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水法》、《環境保護法》、《水污染防治法》等為基本內容,以《取水許可和水資源費征收管理辦法》、《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方法》、《河道管理條例》、《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水功能區管理辦法》等行政法規、部門規章為配套措施,以及大量地方性水資源保護立法與《地面水環境質量標準》、《污水綜合排放標準》、《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漁業水質標準》、《農田灌溉水質標準》為實施依據的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因此,雖然我國目前沒有專門的水資源保護法律,但已初步建立了與水資源保護相關的法律體系。其中,很多制度在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10月1日實施的新水法規定了水功能區管理、飲用水源保護、入河排污口管理、水生態保護等核心制度,加強了法律責任機制,同時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執法主體地位。2008年修訂的《水污染防治法》對流域管理機構入河排污口管理職責進行了強化,進一步確立了流域水資源保護機構水污染防治監督管理機關的地位,并授權進行省界水體水環境質量監測和依法對排污單位實施現場監督檢查的職責。水利部依法制定了《入河排污口監督管理辦法》、《水功能區管理辦法》、《重大水污染事件報告辦法》等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這些法規使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基本上有法可依。但國家層面的法規主要是解決我國各流域水資源保護面臨的共同問題,還無法適應各個流域的特殊性。解決各流域的特殊性問題,需要針對性地通過立法,形成流域的法規體系來解決。

2立法需要解決的特殊性問題

(1)長江干流近岸水域污染嚴重,江心水質尚可,污染向江心轉移。

目前,長江的水質總體尚好,干支流局部水污染嚴重。其中干流有近600km岸邊污染帶,大多分布在離岸200m的范圍內。長江沿岸主要城市取水口的位置一般也在近岸,污染嚴重區同時又是用水集中區。近岸污染對長江主要城市的飲水水質有著重要影響,也成為造成長江沿岸一些城市取水困難的主要因素。近岸污染是長江獨有的特殊問題。為適應長江的特殊情況,在目前的水功能區劃分過程中,長江中下游干流分左右岸劃分。但是,目前在長江干流出現了向江心排污的情形,一些城市和一些企業、工業園有將廢水向江心排放的趨勢。對于江心排放廢水問題,目前的監督管理方式很難奏效,水功能區管理辦法也缺乏相應的規范措施,亟需有效的法律予以調整。

(2)支流治理污染向干流轉嫁。

據近期長江流域水質監測結果,2萬多千米的支流中,超過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的河段長度約占1/3。黃浦江、湘江、沱江、岷江等支流及一些城市內河、內湖污染較嚴重,對長江干流水體污染負荷影響顯著。因此,對長江流域水資源的保護,不僅需要對長江干流進行統一保護,同時也需要對流域內的主要支流、湖泊的治理進行統一協調。目前長江水污染治理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各城市將原排入城市支流、湖泊的污水通過截污管道轉向長江干流排放,這樣雖然緩解了支流污染,但對干流水質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如上海將原排入蘇州河、黃浦江的污水轉向長江干流排放,南京將排入秦淮河的污水改向干流排放。同時,長江流域內有多個跨行政區劃或跨流域性的引(換)水工程,如引江濟太等換水工程,武漢的江湖連通工程等。這些引、換水工程對長江流域及有關區域的生態及發展的影響目前還存在很多不能完全確定的因素,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規范。但目前的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對這種支流污染轉嫁干流的問題還沒有有效規范,對于引換水工程的污染轉嫁問題也沒有相應的法規進行調整。

(3)從整個流域層面考慮三峽工程對長江水資源保護的影響。

三峽工程是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工程建成后,長江干流的水文、水質情況發生巨大變化。庫區平緩的水流使水體自凈能力下降,水庫水質保護對庫區及其上游提出了較其他地區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下泄流量的改變,對中下游主要濕地、水生生物多樣性、河口生態環境造成不利影響。三峽工程的建成改變了長江上下游的治污現狀,加重了一些行政區域的治污責任。如三峽水庫形成后對重慶、四川、湖北3省(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產業布局、污染治理產生了重大影響。國家對三峽工程給予了高度重視,通過環境影響評價對三峽工程建成后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充分論證,提出了減免措施,但全面落實需要一系列社會經濟關系調整。同時,國家也針對三峽庫區制定了有關的管理制度與規定。但這些管理制度和規定往往只針對三峽庫區或三峽工程,并不能全面調整三峽對整個流域社會經濟與生態的影響。三峽工程產生的影響是全流域性的,需要有流域的水資源保護法規統一協調生態環境保護、治污責任、產業結構調整、生態補償、生態調度等一系列問題。而目前水法規定的有關流域管理的制度還不能對三峽工程進行全面、綜合的監督。同時水污染防治法確定區域治理原則也很難解決三峽水庫對整個流域生態的影響問題。因此需要針對長江流域中三峽水庫的特點制定專門規定。

(4)從流域層面考慮南水北調對長江水資源保護的影響。

南水北調工程是實現我國南北水資源合理配置、優化調控的跨流域調水工程,它涉及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流域及多個行政區域。目前中線一期工程和東線工程已建成投運??缌饔蛘{水工程涉及的利益主體關系復雜,其水資源保護責任區分不同于同一流域內上下游之間地方責任區分。水源地的保護不僅需要投入,而且高標準保護(飲用水的保護標準)的要求將會限制當地某些產業的發展和優勢資源的利用,某種程度上會影響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對于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來說,其主要供水目標為城市生活用水,從水源角度講需要達到飲用水源標準,國家對丹江口水庫的要求是“永保一庫清水”,對水源地保護標準與要求較高,會極大影響與限制地方一些產業的布局,影響地方經濟的發展,使有關地方政府在水資源保護方面的積極性較低,從而影響整個南水北調水資源的質量。因此,需要有相關的法律規范來明確區域內政府、有關部門、有關企事業單位在水資源管理、利用及排污等方面責任和權利,對其行為進行約束和管理,指導各相關地區和有關部門做好水源地的水資源保護工作,明確各地區、各級單位的權利和職責,解決多地區和部門水資源保護工作的協作問題,同時建立相應的保護與發展協調機制與補償機制,以解決水源地保護過程中的區域外部性與污染的外部性問題。雖然我國目前的一些制度可以用于跨流域調水水資源保護,但還缺乏跨流域調水水資源保護責任區分的原則和規定,而不同的責任機制,將直接導致權利義務主體的差異和水資源保護制度設置的差異?,F有法規在跨流域調水水資源保護制度設置上存在空白,不能滿足南水北調水資源保護的需要,需要專門對此進行規范。

(5)中上游水電開發的累積效應對長江生態影響與供水安全的影響問題。

長江流域蘊藏著豐富的水能資源,且開發條件優越。開發利用長江流域水力資源,是解決長江流域電力能源問題最合理的途徑。水電開發一般需要修建大壩水庫,從而帶來土地淹沒、人口遷移、河流水文和水力學特征及河流生態系統等改變,對生態環境帶來影響。由于各水電站業主都是一個市場利益主體,都會尋求其市場利益的最大化,水電調度與生態調度就必然產生沖突。特別是關于多座水電站對全流域生態影響的累積效應,以及對長江流域中下游地區生態安全與用水安全的影響目前還缺乏相應的法律規范,需要建立健全流域生態安全與用水安全統一調度相關制度,規范水電開發與生態安全、用水安全之間的沖突。

(6)長江流域生態功能獨特性與重要性的流域統一保護。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現有水生生物1100多種,其中魚類370多種,是我國淡水漁業的搖籃,魚類基因的寶庫和經濟魚類的原種基地。長江在維系長江流域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正是由于這種重要性,表明了長江生態系統的敏感性,需要大力進行保護。隨著長江流域開發的不斷加快,長江水生態環境的壓力加大。目前白鰭豚理論上已經滅絕,江豚、中華鱘、鰣魚等一些珍稀水生生物的情況也不容樂觀。長江主要經濟魚類“四大家魚”的種苗產量嚴重下降。近年來,長江捕撈產量不足最高年份的1/4。流域內大量長江特有的濕地面積縮減使不少物種已陷入瀕危境地,引發各種生態問題。原來有千湖之省美譽的湖北,現只有湖泊300余個。這種過度開發利用,不僅影響了整個流域濕地環境的生態系統,加速許多長江特有珍稀物種的滅絕,同時也將對人類的社會經濟發展帶來重大影響。長江生態系統因其在我國生態安全與生態健康中的重要地位,必須從全流域綜合考慮生態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關系,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的流域獨特性。而目前水法、水污染防治法及漁業法中對于河流的流域生態有所關注,但缺乏法律間的協調與完善,需要進行流域性綜合協調。

(7)治污責任的特殊性需要從流域角度進行規范。

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已經形成利益多元化的局面,在水污染治理中要逐步實現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的利益機制。長江流域涉及19個省(市、區),流域內又有三峽工程等控制性工程,其建設將從流域整體上改變治污格局,因此整個流域的污染治理存在獨特性。一方面,上游的污染(水土流失造成的污染、工業污染與生活垃圾污染、農業面源水源污染等)在工程建成后將極大影響水庫水資源的狀況與水環境安全,并使上游的污染責任轉移至庫區。庫區特殊的水流條件將使水庫污染治理變得十分困難并且成本巨大,上游相關省市與地區的污染治理責任需要重新劃分,以減少入庫的污染量。另一方面,整個流域水資源保護涉及中央、地方及排污單位的治理責任,這些責任的區分與協調難度是別的流域無法比擬的。例如,在三峽工程建設過程中,主要是依據行政權力進行規劃、建設與管理,涉及較多的是工程建設過程中與建設單位、移民的利益問題,工程建成后,行政權力不再是主要支配工程的管理與運營以及水庫污染治理的主要因素。原來工程建設過程中的污染治理行政責任(中央及有關地方政府的行政責任)主要成為一種工程運行管理中的污染治理責任,它不僅涉及中央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與地方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治理責任,同時也涉及庫區有關地方政府間污染治理責任,以及庫區有關政府、企業、庫周居民以及工程管理單位各方的利益。這種治理責任與利益格局的變化,對水庫水資源的管理方式、要求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同時工程管理單位主要是一種市場利益主體,市場效益最大化往往是其追求的目標,其運行過程中的污染治理往往并不能完全保證庫區水資源的最佳安全狀態,它本身還存在著水力發電與水生態安全調度的矛盾。而作為長江干流上的控制性工程,三峽水庫水資源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整個長江流域的水生態安全與中下游的飲水安全以及生態環境問題。因此必須明確規范、區分與協調有關中央與地方、工程管理單位與企業、用水戶等在三峽水庫水污染治理上的責任,確立行之有效的責任機制,以保證三峽水庫水環境安全。目前三峽水庫治污責任機制不健全,主要靠行政措施進行協調,嚴重制約了三峽水庫治污規劃的實施。除三峽工程外,長江流域開展的大規模水電建設,將出現與三峽工程類似的問題,需要通過立法在流域統籌規劃的基礎上確立中央、相關區域政府的治理責任,并進一步確定有關企業及有關用水戶在水資源保護中的責任。

3水資源保護法規體系的建立途徑

解決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中的特殊性問題,可以采取以下途徑。

(1)制定流域配套法規。根據現行法律法規,制定流域層面的相應規范性文件來加強法律的實施效果,主要包括流域管理機構的強化、流域管理與區域管理相結合的制度的細化、水功能區和入河排污口管理、水資源保護監測監控和信息化建設的規范等。

(2)制定專項法規。針對長江的特殊問題,通過專門立法進行創設性規定,設立新的相關制度。主要包括:流域管理委員會與流域協作機制、三峽水庫與其他水利工程的綜合性管理、流域內水利工程聯合調度規范、南水北調水源地保護責任機制、深水排污管理規范、流域生態補償、生態保護與修復、地方政府制約與政府水資源保護考核等。

4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立法的原則

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立法應單獨進行流域立法,體現對長江及其水資源的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的統一保護,以流域為單元進行保護以及預防為主的原則,立法內容體現長江流域的特點。

(1)長江流域單獨立法。

長江流域水資源對維護我國用水安全和生態安全,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長江經濟帶的建設對流域水資源的社會經濟功能和生態功能的影響是全流域性的,需要進一步加強流域水資源保護?,F有關于水資源保護的法律制度不能完全適應解決長江流域的諸多特殊問題的需要。要解決當前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中存在的問題,單純對現行法律進行修改無法滿足需要,最有效的是進行適應長江流域特點的水資源保護統一立法。

(2)立法體現對水的生活、生產和生態功能的統一保護。

水資源具有多功能性,水既能用于農業灌溉、人畜飲用、工業原料,同時還可用于漁業養殖、發電、航運。人們為滿足不同的需要,為不同的目的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水資源有與其它經濟資源的共性,但又有別于其它資源,如自身獨有的流動性、可重復利用性、多功能性、不可替代性等。水不僅是一種經濟資源,同時也是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系統的控制性因素。水作為資源和環境具有一體性。水資源的功能可以界定為兩大類:①維持自然生態平衡的生態功能;②能用于生產、生活等社會經濟領域的社會經濟功能。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在興利的同時,一種功能的發揮可能會導致其他功能受到影響甚至損害。正是由于水資源的雙重性質,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尤其要強調合理利用、有序開發,以達到興利除害的目的。要實現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必須統一考慮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統籌考慮生活、生產、生態用水要求,合理分配水資源,根據水域納污能力確定產業結構和生產規模,以及合理安排城鎮規模等。這就需要對水資源的生活、生產和生態功能實行統一保護。

(3)體現以流域為單元的統一保護。

水資源與其他固體資源的本質區別在于其所具有的流動性。水以流域為單元進行匯集,在匯集的過程中,不斷地將其他物質溶入,溶入物質如果超過一定的量,將影響到水的利用。水污染的特點是陸上污染源影響水體,支流影響匯入河流直至干流,左右岸相互影響,上游影響下游,地表水與地下水之間相互影響。這種影響不以行政區為單元,而是以流域為單元。水連同其載體形成河流、湖泊等各種水體,自然水體以其連通性形成一個完整的流域生態系統。水由于有這種特性,在水資源保護管理中,在信息收集、規劃、治理方面,單一行政區的管理不可避免地造成地方過分地強調本地方的需要,而忽略流域整體上的需要及流域其它地方的需要,造成水資源的分割利用,另外地方政府一般只對本行政區的水資源熟悉,而熟悉整個流域的水資源狀況既不是它的職責,同時也不可能,這就容易導致水資源開發利用的盲目性和隨意性,無法滿足整個流域的需要。黃河斷流和淮河的全流域污染就是不注意流域整體性的典型例子。水資源保護的理論與實踐都需要流域管理。

(4)貫徹預防為主的原則。

對于長江這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目前水污染的特點主要是,既有干流岸邊污染帶、流經城鎮的中小支流污染、“三湖”等重污染區域,也存在三峽水庫、丹江口水庫等急需保護的區域,同時流域源頭生態保護、濕地保護、河口生態保護等工作也日顯急迫。按照長江流域的特點,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立法應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以從總體上加以保護。

(5)著重于解決長江流域的一些特殊問題。

主要包括岸邊污染和江心排污的關系、三峽和其他大型水利工程對全流域的影響及其包括考慮生態需要的綜合調度、南水北調工程跨流域的利益協調機制、大型工程建成后的治污責任調整、長江獨特生態系統保護,以及管理體制設置方面的流域水資源保護綜合管理等。

參考文獻:

[1]劉雅鳴.踐行治水新思路再譜護水新篇章———紀念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局成立40周年[J].人民長江,2016,47(9):1-2.

[2]陳琴.加強長江水資源保護保障流域水安全[J].人民長江,2016,47(9):3-7.

篇2

【關鍵詞】地下水資源;開發現狀;保護措施

地下水作為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由于具有分布廣泛且穩定、便于開發、相對地表水不易受到污染等優點,已經成為人們生產生活的重要供水水源。隨著人們的生活用水量的不斷提高以及對水資源的污染,導致地下水的開發和利用出現了一系列的嚴重問題。當前保護地下水資源,僅僅控制需求量還是不夠的,尋找新的水源和節水方法,成為當前地下水資源保護的重點。基于此,以下就地下水資源開發的現狀及保護措施進行探討。

一.我國地下水資源開發的現狀問題

1、地下水的開采與補給不相適應。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用水量日益增多,由于干旱少雨,地下水補給不足,給地區的地質條件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也給地下水的可持續利用帶來了不可估量的后果。據資料顯示,由于過量開采,很多地區地下水相隔幾年后相對的下降了2~3米。有的區域在開發利用地下水時沒有統一規劃,不經過專業部門的研究與論證,隨意開采,造成了出水難及地下水補給困難的雙重損失。

2、存儲量豐富,但南北地區開發有差異。我國地下水資源豐富,占我國水資源的30%。其中山區地下水總量要遠遠的高于平原地區的地下水資源的存儲量。根據調查顯示,一半以上的地下水水質良好,可以提取出來供人們直接引用的。但是,我國南北地區地下水資源存在明顯的差異。相對于北方地區,南方地區的地下水資源豐富,但是北方地區的地下水開發量卻遠遠的高于南方地區。據調查顯示,北方地區的地下水開發量即將占到國家總開發量的80%。如果還是這樣不合理的開發下去,那么北方面臨的可能就是連喝的水都不能自己自給自足。

3、地下水資源的集中開發引發地質問題。由于我國工業的不斷發展,很多的工業發展需要大量的水資源,所以在很多工業區集中的地段,出現了嚴重的地面塌陷、漏斗區和沉降。過度的對一個地區的地下水進行開發,導致地下含水成出現斷層和下降,從而導致地表的下降和塌陷,有些地區還出現了嚴重的漏斗區。我國很多城市的工業集中區都出現了這樣的情況。

4、地下水污染嚴重。地下水的總儲備量是豐富的,如果滿足人們的合理需求也是可以的,但是目前地下水存在著很多的污染情況,這就導致很多的地下水無法被人們使用。造成地下水污染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工業廢水的排放,就會深入地下和地下水混合,污染地下水,同時,開發地下水造成的地面塌陷也會造成污水的回流。據調查顯示,武漢、天津、沈陽等城市的地下水硬度嚴重超標。南京、上海等城市的地下水中也檢測出了很多有害的化學成分。

5、大量的資金投入,造成財政負擔。很多地區對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和污染,使得很多地下淺層水資源已經出現了匱乏的情況,水井中的水資源迅速減少。有統計顯示,北京市每年購買和更新抽水機就會花去上億元。如果能夠合理的利用地下水資源,那么這些投入都是不必要的。

二、地下水資源開發的保護措施

1、對地下水資源的開發,必須堅持科學論證與合理開發為前提。在地下水開發之前,要經過專家的實地勘察,對地下水所處的地理位置及水位、含水量、水質等要素進行仔細研究,根據地下水勘察與評價及長短期動態觀測等基礎數據,根據不同的開發利用階段編制開發利用規劃,進行允許開發區、控制開發區和禁止開發區的規劃工作,實現水資源的合理與科學地開發,制定出合理的開發計劃。

2、健全國家水資源保護法。利用法律的強制性,貫徹執行水資源保護法和其他相關的水資源法律法規,對保護水資源的部門單位或者是個人給予獎勵。對于不遵循法律,過度開發和破壞水資源的現象要給與嚴厲的制裁。通過法律手段,對地下水資源進行統一的、有規劃的開發和利用,使地下水能夠得到循環持續的利用。

3、國家對水資源的開發進行統一的規劃。我國南北方的地下水資源的開發是存在很大的差異的,北方的地下水開發量占到了總量的80%,說明南北方的水資源開發嚴重的不合理。所以,國家應該對整個國家的地下水資源進行統一的規劃,針對水資源南多北少的情況,將南北方的水資源按一定合理的比例進行開發,這樣就不會導致北方水少開發多的情況,最終才能夠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均衡開發和可持續使用。

4、控制工業用水,實現水資源的重復使用。工業用水占了人們總用水量的一大部分,所以,想要保護地下水資源首先就要從控制需求做起。世界上很多的國家都在積極的建設節水工業,采取各種措施來降低工業用水。我國的很多城市也意識到了水資源缺乏的問題,采取鋪設循環管道等方法進行水資源的循環利用,大連、太遠都是這方面的代表。但是,我國的平均工業的循環用水整體水平還是很低,需要進一步努力。

5、加大節水技術的投入力度 。很多工業不能夠積極的進行地下水保護措施,一個關鍵的原因就是節水技術的限制以及不能夠對污水進行處理再利用。現在世界上很多發達的國家,在工業上采取了冷卻池、風冷卻等高科技方法,將使用過的水資源進行循環使用。還有很多的國家都建有自己的污水處理廠和凈化池等,將污水進行技術上的處理之后,將污水凈化為農業或者是工業,也甚至是人們可以直接引用的水。雖然在我國也有這方面技術的研發,但是還應該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和支持力度,研發出各種能過節水的技術和措施。同時,每個工廠也應該有自己的污水處理技術和節水技術的研發機構,保障工業用水的循環使用。

6、用其他的水代替地下水資源。世界上還有很多的水資源,不僅僅只是地下水資源這一種,北冰洋就有大面積的淡水資源。從長遠來看,國家可以尋找一種新的辦法,就是獲取北冰洋的冰塊來供人類使用,但是這項辦法短期之內是不可能實現的,還需要我們進一步的努力。除了北冰洋大面積的淡水資源,世界上還有很多的海水,但是海水是鹽水,并不能夠供我們直接使用,這就要使用淡化技術,目前世界整體的淡化水平都不是很高,只有少數國家的海水淡化技術和設備在世界上是拔尖的,面對著水資源的日益短缺,我們必須要加大對海水淡化技術的重視,將海水作為我們的后備資源,以備不時之需。

結束語:

水資源作為一種重要的生命資源,對我們的社會和生活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但是,當今世界面臨著嚴重的水資源短缺問題。水資源短缺不僅僅直接給人類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威脅,而且給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都會產生制約性因素。隨著經濟的發展,水資源日益短缺的情況日趨嚴重,針對水資源開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要積極的采取行動,利用科技手段,保障水資源的循環可持續利用。

參考文獻:

[1]錢易等.中國城市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M].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02.

[2]閆忠.蘇尼特右旗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及對策[J]. 內蒙古水利. 2009(04)

[3]齊邦鋒.曲阜地下水資源分布狀況及開發利用探析[J]. 國土與自然資源研究. 2012(03)

篇3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保護水資源,做環保小公民。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人體重量的60%是水,血液中的90%是水,我們每人每天需要兩公斤的水才能維持生命。水又是生產中的首要資源:生產一噸稻谷需要水1400立方米,煉一噸鋼需要水200立方米,造一噸紙需要水500立方米。可以說,如果沒有水,人類將無法生存

同學們,烈日炎炎的夏天,當你擰開水龍頭,舒舒服服地沖著涼水澡時,你們知道嗎你洗澡所用的水是缺水地區幾十人的日用水量;當你沖洗馬桶時,你一次用水量當于發展中國家人均日用水量;當粗心的你沒有擰緊水龍頭,它一個晚上流失的水,相當于非洲或亞洲缺水地區一個村莊的居民日飲用水量……這些事例決不是聳人聽聞,而是聯合國有關機構多年調查得來的結論。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貧水國家,人均淡水只有224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居世界第109位,被列為世界13個嚴重缺水的國家之一。由于缺水,我國農村糧食產量減少,西北沙漠化嚴重,沙塵暴頻繁發生。節約用水對于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已是當務之急。

但是,環顧四周,破壞水資源,污染水資源的現象屢見不鮮。

篇4

1.1水資源嚴重匱乏

目前我國水資源總量約占全球水資源的60%,屬于全球水資源第四大國。然而我國人口接近14億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這使得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率僅排在世界上124位,并被聯合國列入全球十個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不僅如此,嚴重的水資源匱乏與逐步對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影響,就連長三角以及珠三角等具有豐富水資源的區域也開始出現各類水資源問題,水資源匱乏的情況必須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

1.2水資源污染嚴重

目前導致水資源污染問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因素:①隨意排放生活污水;②工業生產污水排放嚴重,且監管力度不足;③農藥以及農業生產化肥的污染。加上有關部門對治理水資源污染的意識普遍不高,且相關配套設施都不齊全,使得大部分被污染的水資源沒有經過專業的處理就排導水系當中,使得水資源受到污染,加重了水資源緊張的局勢。

1.3水資源浪費嚴重

雖然我國人民的環保意識以及節約用水的意識得到了逐步提高,但是仍沒有在全民范圍內得到重視,仍經常可以見到水資源浪費的情況,無論是在生活用水、農田灌溉或是工業生產過程中,水資源浪費的情況仍屢見不鮮,使得水資源緊張的局勢逐步惡化,一方面大量浪費了水資源,一方面還大量消耗了我國經濟與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重要基礎和資源。

1.4水資源分布不均

我國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征,且具有較為發達的山系,這就使得我國南方具有較為豐富的水資源,且降水量較多,尤其是在夏季,南方降水量是北方的3倍以上。整體而言,我國東部地區降水量是西部地區的4倍之多,從而導致我國水資源分布不均勻的情況,這在一定程度影響著我國社會的發展。

2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

2.1加大法律約束力

第一,將環境影響評價的范圍擴大,將開發大型水資源可能會對流域早上的安全風險考慮在內,從而合理協調與控制開發水資源的規模與數量,并獎勵其相應的法律責任追究制度。第二,加大檢測與調查流域資源的力度,且做好相應的跟蹤工作,給水資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并將制度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第三,建立起完善的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協調體制,有效統一利用資源與生態保護二者間的關系,避免在今后的協調與溝通中出現矛盾或沖突,或是出現比這更嚴重的情況。

2.2建立完善的生態補償機制一個被尊重制度

不單單是因為其是制度,具有一定的約束力,而且還在于其將社會福利也充分考慮在內,這樣才能將一個制度的正當性與活力充分展現出來。因此,在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因為要實行生態環境保護策略而使得某些地方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受限時,則應當合理的給予該地域適當的補償。其為了實現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保證生態環境不受破壞而導致其自身經濟收益降低,對其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做出的犧牲,并鼓勵更多的保護生態環境的行為,對其進行適當的補償是無可厚非,物超所值的。反之,對于破壞生態環境的水利工程,一律對其進行嚴懲,酌情征收期生態保護費,并從中提取部分資金來維護與修護生態環境。除此之外,還可以采用合同的方式,將受益人定為當地居民,并經過多方協商來讓雙方達成一致,并且機制受到法律保護,從而保證這些規定得以順利實施與落實。

2.3合理利用與開發水資源

首先,在開發與利用水資源時,務必要堅持生態保護的原則,將流域與區域的水資源承載能力進行全面的考慮,并對其用水總量進行嚴格把控。此外,對于河道內外的用水應做到合理安排,且在確保地下水系統以及濕地基礎用水需求得到保證的前提下,嚴格控制地下水資源的開發,以確保水資源不受到破壞。其次,應對各流域、地區的水資源情況、生態環境情況、供水現狀以及今后供水的需求進行全面考慮,合理處理用水關系,杜絕水資源的浪費。與此同時,還需對區域的用水總量指標進行科學確定,做好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再者,應對不同地區水資源及其用水情況進行全面考慮,做到因地制宜,統籌兼顧,將各個地區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以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在水資源日益匱乏的今天,我國要對節約水資源、生態環境保護予以充分重視,正視當前我國水資源現存問題,并采取針對性的生態環境保護策略,以實現我國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王雯婧 楊金霞 單位:天津市環境工程評估中心

參考文獻

[1]呂游.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過程中的生態補償機制[J].法制與社會,2016(3).

篇5

論文摘要:依據伊春市水資源的特點,對水資源的開發和保護提出的構想進行了論述。

1伊春市水資源特點

伊春市位于黑龍江省東北部,小興安嶺巾段。區內山巒起伏,林木繁茂,河流縱橫,降雨豐沛,地表水資源比較豐富。但是,由于沒有控制性水利工程,絕大多數的地表水都隨時匯人河流,順流而去??菟竟?,尤其是冬季,條條河道凍結斷流,用水偏多地區經常發生水荒。伊春市地下水資源普查資料尚不全面詳細。從前,人們一直誤認為地下水是一種受降水豐枯影響較小的衡量水資源。但隨著用水量不斷增大,明顯暴露出地下水供給能力的不足。尤其是受大氣候環境影響,干旱周期的到來,最近幾年地下水位顯著下降,水荒問題越演越烈,涉水爭議時有發生。

伊春市地下水的匱乏,主要決定于地區的地形條件和地質構造。首先,小興安嶺地面坡度較陡,地表水隨坡就勢順暢外流。其次,伊春地區屬于低山丘陵區,可富含水的第四紀松散層較薄,在低洼的河漫灘部位也只有4~8m,而潛水層厚度一般僅為2—4m。下層的巖石裂隙水雖然可深達數十米或近百米,但是,含水量十分有限。多年來,全市在生產生活用水中鉆進了數百眼深井,出水量能達到設計指標的很少,而且深井的出水量與潛層水和地表徑流水有著直接聯系,出水能力隨地表水的豐枯而變化。以上事實證明了伊春市地下水資源是匱乏的,遠不能滿足不斷發展的工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需求。更重要的是,過量開采地下水資源,會產生地下水位逐年急劇下降,造成土地干旱,沙化,加劇水土流失,影響地表植被生長,破壞生態平衡,惡化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問題

2大力開發利用地表水

在地下水資源匱乏的情況下,科學合理的開發地表水資源,實現洪水資源化,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切實可行的策略。伊春市降雨多年平均值約為600mln,地表水資源豐富。但是,降雨年內、年際分配不均衡,給開發利用造成了很大困難。實現地表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唯一有效的手段是興建以水庫為主的蓄水工程。利用水庫蓄水,實現年內、年際徑流量的重分配已是成熟經驗。伊春市水利工程建設起步較晚,尤其是水庫工程建設幾乎為空白。可喜的是,目前人們對開發利用地表水資源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并且也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湯旺河區、南岔區西林區和伊春中心城區以城鎮供水水源為主要目的的4座水庫已建成或正在興建。這標志著伊春市地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已步人了正確軌道。但是,從長遠的觀點看問題,要使水資源開發利用更趨科學合理,還應做好如下兩方面工作:

2.1研究科學的綜合開發利用規劃

水利工程建設涉及的問題很多,如水利工程之問相互干擾問題、地表水與地下水調劑問題、水能開發的梯級劃分問題、水利工程與營林工程爭地問題、生態與環保問題等等。如果沒有統一規劃,工程布局與建設就難免出現不和理,造成自然資源和經濟投入的損失和浪費。

2.2研究適合于當地自然條件的經濟環保型壩體結構

伊春市地處小興安嶺山地,黏土少而砂礫百豐富。利用黏土筑壩不但取料困難,還需開辟料場,破壞自然環境,不利環保。利用砂礫石筑壩也有成熟經驗,但是,這種壩型需要較緩的邊坡,填筑體積大,經濟指標偏高。為了適應伊春市大規模水利工程建設需要,水務部門應立項研究一種適應本地自然條件、安全、經濟、環保的壩體結構,以促進水利工程建設事業順利健康發展。

3轉變水程效益觀念加大水利工程投資力度

傳統的水利工程效益觀念,重點考慮的是直接獲得的有形效益,如防洪、灌溉、供水、發電、養魚等,忽視生態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在經濟效益分析中,重點考慮的也是直接獲利部分,這就使得水利工程建設比價偏高。如能將保護生態環境效益和促進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效益也計人一定比例,情況就能大為好轉,投入產出比就容易被人們接受。具備一定規模體系的水利工程可使洪水資源化,優化配置有限的水資源,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是保護生態環境,促進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基礎條件。針對全市地下水資源短缺,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有限等情況,堅持除害興利結合,開源節流并重,防洪抗旱并舉的原則,積極興建~批蓄水工程。通過豐年枯用、季水年用,閑水忙用,優化配置有限的水資源,促進生態環境良性循環和社會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這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造福子孫后代的偉業。

4科學管理。提高水資源效益

4.1統一管理,規范市場,放開經營

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是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核心,水資源統一調度與管理是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基礎。具體體現在統一的權屬管理和統一收取水資源費。依法建立權威、高效、協調的流域與區域相結合的統一管理體制,依法建立科學、合理、規范的水權與水市場體系,實現水資源的科學管理和永續利用。

4.2加強理論研究與基礎工作

緊迫任務是全市水資源評價、可利用量評價及其水資源承載能力等基本特性研究。以水資源與國民經濟、生態環境的相互協調為目標,從供需兩方面研究水資源的合理配置。

4.3制定予案防災減災

伊春市年內降水不均,年際變化也很大。水資源的供給予案應適應蓄水工程發展,才能提高蓄水工程在枯水年的防災減災能力。予案中還應考慮豐水期對過量開采地下水地區的回灌問題,在恢復水環境同時,盡可能利用地下蓄水,調劑豐枯,最大限度減小災害損失。

4.4利用價格杠桿促進水事發展

引進水價機制,按照補償成本,合理盈利,公平負擔的原則,確定生活用水和不同行業用水水價。同時施行定額管理政策,在保證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和行業定額用水的前提下,嚴格執行超額加價政策,促進節約用水,為水務事業滾動發展奠定基礎。

篇6

【關鍵詞】水資源;開發利用;途徑;水環境;保護;措施

發展生態水利,提倡人與水環境和諧發展是當前經濟高速發展應該重視的問題。當下最迫切的任務就是結合現有的水資源條件,進行合理規劃,全面宣傳節約用水的思想,綜合治理和管理,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與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之間的關系,保護好水資源,為經濟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動力,不單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還要實現生態環境的可持續。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環境影響的原因分析

1、水資源在開發利用中存在的問題。(1)對水資源過度開發使用的問題。如今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的轉軸已經停不下來,一切經濟活動都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趨勢只見瘋長,瘋狂開采水資源,開發過程中操作偏離正常程序。有些開采活動遠遠超過其本身的承受力, 導致這些河流領域生態環境嚴重惡化,水資源枯竭,從而反過來影響這個地區的社會經濟活動。(2)水資源污染嚴重的問題。很多工廠或是重金屬加工制造業在經過了生產活動之后直接就將富含重金屬或是污染因素的廢水排入當地的河流中,導致這一片區域的水資源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而且當排入的污水過多超過河流自身的凈化能力,這片河流就會變成真正的不可用的水資源。當地居民生活用水都可能得不到保障,更別提工廠的大規模生產用水了。(3)水資源節約意識的問題。關于水資源節約的宣傳活動做得太少,很多居民心中從不曾有節約用水的意識,只有在停水時,才感覺到生活的不便??墒且坏┎蝗彼?,又開始大肆浪費水資源,如頻繁洗車,洗車的大量又不循環利用;刷牙或者洗澡時水龍頭一直開著,洗衣服不用手搓而是直接對著水沖洗等等這些行為,嚴重降低了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

2、水資源開發對環境影響的原因。(1)水資源開發目標單一的原因。水資源開發規劃為開發利用提供了科學的指導,也暴露了開發目標單一。更重要的是部分規劃的指導思想本身就缺乏科學性和前瞻性,而且區域之間的規劃往往缺乏銜接,不協調。(2)生態環保意識淺薄的原因。很多人認為水是一種可再生資源,所以就應該最大限度的開發它,讓它為我們所用。甚至有些人認為發展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本身就是矛盾,在現今我國正需要經濟發展的時候,應該先把環境保護放一邊,等以后再進行治理。這些觀點嚴重缺乏科學性,水資源只是一部分可再生資源,對于超量污染的水是不可再利用的。不管什么時候,我們都應該重視環保。

二、加強水資源開發利用的途徑

1、邊開發邊保護。工業生產活動是不可能間斷的,因此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不能間斷的。針對我國水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的情況,要制定統一的戰略思想,邊開發邊保護,首先要有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對工業用水總量給予一個限定,超額工廠需要承擔相應的處罰,但是工業用水整體上還要以節約為主,將用水量盡可能縮減。適當地多植樹造林,涵養當地水源。對造成污染的工廠要勒令其在規定時間內做好治污工作,將污染源處理到位。

2、對區域水資源實施重點保護。因為人類對水資源的過度開發和使用,已經造成水資源緊張的局面,還有些工廠企業隨意排放未經處理過的廢水,污染居民用水,導致用水安全問題頻繁出現。國家要制定合理的水資源配置方案,使生態環境能夠實現良性循環,對問題突出的區域做重點保護,做好排污治污工作,節流控流,實施多渠道開發,保證好城鄉生活用水安全,維持社會穩定。在這個基礎上,再重點規劃工廠生產活動,規定用水量,完善原有的排污程序,將污染源控制在合理范圍內,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3、重復利用水資源。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是一項重大的工程,需要合理規劃。目前我國水資源利用率普遍偏低,綜合起來是大家沒有水資源危機的意識。工業用水量非常大,如果都是用一次就直接當廢水排出去,會浪費很多水資源。因此工廠也要適當改進設備,能夠重復利用一次用水,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也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水資源的消耗。生活用水方面,居民也要有水資源危機意識,把每一滴水都使用到位,改變原有的粗放的生活習慣,實現生活用水的二次使用甚至多次使用。

三、水環境的保護措施

1、把水資源的節約和保護放在首要位置。節約水資源完是解決水資源緊缺問題的根本途徑,也是減少水資源污染的重要途徑。我們對水資源的管理必須嚴而又嚴,總的原則是開源節流保護并舉,在保護中開發,開發中保護,把節約放在首位,努力提高水資源利用率。要大力提倡并推行節約用水,把建立節水型社會作為全社會的努力目標,節水本身也是保護水資源的一種手段。

2、切實做好水資源綜合規劃。水資源綜合規劃是水利建設和水資源管理工作的重要依據。做好水資源綜合規劃應牢固確立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以人為本、人水和諧的治水理念和尊重自然規律的要求貫徹到規劃的各個方面和全過程;滿足經濟發展的新要求,提高規劃的針對性、務實性和可操作性;堅持科學系統的規劃原則,按照系統工程的方法,搞好各個專業規劃之間的系統銜接;傳統的治水經驗與現代治水技術相結合,努力提高水資源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

3、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轉變人們對水的認識.通過宣傳,使人們改變對水的傳統觀念,轉變對水的認識,從人類向大自然無節制的索取轉變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實現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從認為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轉變為認識到水資源是有限的,從重點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轉變為在對水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治理的同時,要特別強調對水資源的配置、節約、保護;從重視水利工程建設,轉變到同時要特別重視非工程措施,并強調科學管理;從認為水是自然之物轉變為認識到水是一種資源,采取工程措施,使水成為商品;從認為水資源費可收可不收轉變為依法收費等等,在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增強水的憂患意識、資源認識、法律意識,教育和動員人們都來愛惜、保護、節約水。

4、切實加強水政執法工作。抓好普法宣傳和教育,營造關注水資源、學習水法規的濃厚氛圍,增強全社會的水法治觀念。規范行政行為,依法治水、依法管水。

5、依法治水,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水資源作為一種具有多種功能的動態自然資源,也是生態環境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進行相互轉化,各地區之間的水資源具有非常強的不可分割性,因此水資源主管部門需要對地表水和地下水進行統一管理,做好合理的統籌安排,擬定出能夠滿足長期用水的水資源分配方案,仔細計算和確定每條河流的污染承受能力,嚴格控制污水排放。強化城市水資源管理,保證重大項目的水資源使用的合理性。

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環境保護已是一個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樹立生態、資源、經濟三者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思想下,進行水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要堅持水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的長期性,制定方針政策,要配合法律的強制作用,全面做好生態保護工作。

結束語

參考文獻:

[1]楊麗英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與水資源管理[J].中國水利.2011(23)

篇7

關鍵詞 林地;資源保護;利用現狀;發展對策;貴州惠水

中圖分類號 F326.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0-0234-02

林地是森林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林業產業發展和林業生態建設的基礎。林地保護利用規劃是林地資源可持續性發展的基本綱要,是發展現代林業的首要前提。林地也是野生動物的棲息地,對于生物多樣性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保障木材及林產品供給、維護國土生態安全中具有核心地位,在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中具有特殊地位。國務院明確要求“要把林地與耕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視林地保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統籌好林地資源的保護利用,不斷增加森林資源,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保護和發展林地資源,關系到國土生態安全,關系到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1] 。該文根據惠水縣林地保護資源的實際情況,指出在林地保護利用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林地保護利用的建議,以為林地資源保護利用提供參考。

1 惠水縣基本情況

1.1 地理位置

惠水縣位于貴州省中南部,北鄰貴陽,西及安順,地處東經106°23′20″~107°05′14″,北緯25°40′26″~26°17′45″??h域東西寬72 km,南北長68 km,少數民族占58%。惠水縣屬喀斯特盆地地貌,漣江縱貫全境,漣江沖積平原面積90 km2,土地肥沃,阡陌縱橫,平疇綠野,生機盎然。

1.2 氣候特征

惠水縣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均溫15.8 ℃,≥10 ℃積溫4 797.5 ℃,年均日照時數1 318.3 h,無霜期282 d,最冷月1月平均氣溫5.8 ℃,最熱月7月平均溫度23.9 ℃。年均降雨量1 213.4 mm,相對濕度76%。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雨量充沛,雨熱同季。

1.3 林業發展概況

在“十一五”期間,生態建設取得長足發展,全縣森林覆蓋率達到“十一五”規劃目標的45%,林業各項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林業產業進一步壯大,林業干部隊伍得到充實,為今后林業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了積極條件。

1.3.1 用材林基地建設情況。在“十一五”期間,用材林基地建設不斷得到發展壯大,通過植被恢復費項目、珠江防護林體系建設工程、退耕還林工程、貧困林場補助項目等完成用材林造林745.3 hm2,其中鄧恩桉653.3 hm2,馬尾松92 hm2。

1.3.2 經濟林基地建設情況。依托石漠化綜合治理項目、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鞏固退耕還林項目、植被恢復項目等,使惠水縣經濟林建設規模不斷加快,在“十一五”期間完成經濟林造林968.7 hm2,其中“牛肉紅”金錢桔458.1 hm2,核桃297.3 hm2,金銀花113.3 hm2,茶葉100.0 hm2。

1.3.3 林產品生產加工情況。林產品加工業得到長足發展,一是在2004年組建的惠水縣擺金長青松香廠于2005年開始進行松香加工,年加工能力500 t,加工產值325萬元;二是2007年通過招商引資項目組建了惠水縣林豐木材制品有限公司,年加工能力為5 000 m3,年加工產值560萬元。

1.4 林地資源現狀

現有林地138 388.38 hm2,其中有林地面積74 892.46 hm2,占林業用地的54.12%;疏林地1 123.28 hm2,占林地的0.81%;灌木林地42 935.59 hm2,占林業用地的31.03%;未成林造林地12 640.99 hm2,占林地的9.13%;苗圃地4.7 hm2,占林地的0.003%;宜林地6 334.22 hm2,占林地的4.58%;無立木林地(含采伐跡地、火燒跡地、其他無立木林地)457.14 hm2,占林地的0.33%(圖1)。森林覆蓋率41.28%,林木綠化率47.58%。惠水縣林地具體分類如下。

1.4.1 林地按經營類型分類。公益林99 000.00 hm2,占現有林地的71.54%;商品林39 388.38 hm2,占現有林地的28.46%。在公益林中,重點公益林44 526.67 hm2(均為國家級公益林),占公益林的44.98%;一般公益林54 473.33 hm2,占公益林的55.02%。在商品林中,重點商品林6 671.06 hm2,占商品林的16.94%,一般商品林32 717.32 hm2,占商品林的83.06%。

1.4.2 林地按權屬分類。權屬為國有的林地2 490.8 hm2,占林業用地的1.8%。權屬為集體的林地135 897.58 hm2,占林業用地的98.2%。

1.4.3 林木按起源分類。天然起源的林地107 123.83 hm2,占81.41%;人工起源的林地24 468.49 hm2,占18.59%。

1.4.4 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按林種分類。林地中有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3項面積118 951.33 hm2,占林地的85.95%。按五大林種分類分別如下:防護林84 315.64 hm2;特種用途林130.00 hm2;用材林31 095.42 hm2;經濟林2 015.60 hm2;薪炭林1 394.67 hm2。防護林、特用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的面積比例70.9∶0.1∶26.1∶1.7∶1.2。

2 林地保護利用措施及成效

2.1 多措并舉,林業工程穩步推進,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一方面通過生態工程建設、社會造林等途徑,加大森林資源的培育;另一方面通過改灶改燃、沼氣推廣、農村電網改造、勞務輸出等措施減少森林資源消耗。幾年來,森林資源得以保護和增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笆晃濉逼陂g,全縣共完成生態工程造林13 900 hm2,其中人工造林5 300 hm2,封山育林8 600 hm2。按工程分類:退耕還林3 300 hm2;珠防工程5 100 hm2;植被恢復費項目1 046.67 hm2;石漠化綜合試點治理工程4 280 hm2;農業綜合開發名特優經濟林項目完成人工造林66.67 hm2,鞏固退耕還林后續產業建設完成人工造林106.66 hm2。完成投資2 799.5萬元。通過重點林業生態工程建設,工程項目區的生態環境有了一定的改善,有效地遏制了水土流失以及土地石漠化退化。

2.2 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加大,成效顯著

“十一五”期間,全縣不斷加大林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林業建設成效顯著。一是種苗基地建成并投入使用;二是新建了雅水、三都、蘆山等15個林業站站房共2 324.58 m2、林業派出所辦公樓880 m2,馬尾松采種基地綜合樓496 m2;三是2008—2010年連續3年公開招聘17名高校畢業生,為林業站增添了技術力量;四是辦公條件明顯改善,各種辦公設施、設備得到加強;五是加強撲火隊伍建設,建立了4支專業撲火隊伍,32支業余撲火隊伍,添置滅火機108臺、割灌機8臺等相應的防火器具。

2.3 林業災害防治和資源監測管理逐漸加強

“十一五”期間,惠水縣在縣委、縣政府及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充分發揮縣森林防火指揮部的職能作用。為切實抓好惠水縣森林防火工作,縣森林防火指揮部每年都要召開多次專題會議,研究安排和部署全年的森林防火工作。一是逐級簽訂防火工作責任書,實行主要領導負責制。確保組織領導到位,思想認識到位,宣傳教育到位,工作措施到位,問責倒查到位,追究處理到位。二是加強撲火隊伍建設,及時組織撲救。三是建立防火預警體系。

森林病蟲害防治監測工作逐步步入正軌。在“十一五”期間,惠水縣沒有大面積森林病蟲害發生,發生的病蟲害主要以營林措施進行處理,無公害防治率均在90%以上;為加強森林病蟲害的預測預報,設置監測樣地47個(固定樣地7個,臨時樣地40個),每個季度1次病蟲害短期預報,測報準確率100%;全縣育苗面積926.67 hm2(含花卉面積),產苗量10 354萬株,實施檢疫面育積926.67 hm2,實施產地檢疫10 354萬株,產地檢疫率100%。監測和防治工作基本做到專業化、規范化、科學化、法制化。利用遙感影像數據、林業基礎地理信息地面調查數據、地理空間數據等作為基礎數據層,建立覆蓋全縣的森林資源監測網絡及監測目標資源數據庫,構建滿足縣級各種應用的森林資源監測體系。

3 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3.1 建設項目對林地需求量大,保護與利用矛盾日趨突出

惠水縣城鎮化、工業化發展較快,各項建設處于快速發展階段。工業園區建設、城鎮建設、高速公路路網建設、水利基礎設施建設、采礦等建設項目用地需求量日益增大。

3.2 粗放利用林地狀況較突出

部分工業用地的林地利用率不甚理想,沒有有效合理利用征用的林地。一些鄉鎮的砂石礦廠、小煤礦不僅破壞森林景觀,也造成了林地資源和礦產資源的浪費。

3.3 森林防火工作仍需加強

森林防火宣傳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效,但是由于部分群眾防火意識差,違規用火現象時有發生,引發山林火災。護林防火投入不足,基礎設施較差。

3.4 林地資源管理工作隊伍力量薄弱

林業局是負責林業工作的縣政府直屬機構,是行政事業單位,履行植樹造林、實施林業重點工程建設、森林資源管理、野生動植物保護、森林防火與林業執法等職能。現有在編人員72人,林業隊伍力量薄弱。

4 發展對策

4.1 各級政府部門要做好思想教育與法制教育工作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從根本上是解決提高國人保護林地的意識。二是加大監督檢查力度,確?!度珖值乇Wo利用規劃綱要》實施。三是加大打擊力度,對于亂砍濫伐森林,非法占用林地,包括亂捕野生動物,要依法查處[2-3]。

4.2 嚴格用途管制

林地必須用于林業發展和生態建設,不得擅自改變用途;禁止毀林開墾、毀林挖塘等將林地轉化為其他農用土地的行為。在農業綜合開發、耕地占補平衡、土地整理過程中,不得擠占林地。臨時占用林地期滿后必須按要求恢復林業生產條件,及時植樹造林,恢復喬灌植被。

4.3 加強森林保護,積極補充林地

遏制林地退化,推廣應用先進科技成果和實用技術,防止并減少森林土地退化;對已經退化為疏林地、灌叢和荒山荒地的有林地,有針對性地規劃和實施退化林地修復工程,在郁閉度低的林地見縫插針補植樹苗,改造低效益林分。加大對森林覆蓋率低的地方的人工林培育工作,提高全縣森林覆蓋率和森林資源分布的均衡性[4-5]。

4.4 優化林種結構和樹種結構

根據國家、區域生態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合理調整防護林、特用林等公益林地結構和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等商品生產林地結構,優化林地資源配置。其中,重點提高特種用途林、經濟林和薪炭林的比例,滿足林地多功能作用的發揮??茖W調整天然林地與人工林地結構。嚴格控制征占用天然林地,加大對人工林的培育工作,優化結構,加快荒坡荒地的改造工作,通過封山育林,促進有林地的天然更新,提高林地生產力,發展用材林、風景林,滿足生產生活所需,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全縣有林地中,以馬尾松為主的針葉林,所占比例為55%,純林所占比例為89%,闊葉林、混交林比例較少,樹種結構不合理。因此,必須通過調整,優化樹種結構,提高林木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

4.5 依靠現代科技完善林地保護工作

充分利用“3S”技術,加強對林地資源的監管,建立林地、森林、林木的信息管理系統,對林地實施動態監管,實時掌握林地利用和規劃的實施情況,及時發現和糾正林地保護中存在的問題。

5 參考文獻

[1] 郭會玲,許嵐.論我國林地資源保護法律機制[J].林業資源管理,2007(3):28-33.

[2] 索南扎西.青海省興海縣退牧還草(林)工程的調查報告[J].畜牧與飼料科學,2010(8):66-67.

[3] 趙萍,馬莉,趙功強.干旱地區抗旱播種優化技術[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9(6):154-155.

篇8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水資源 ,涵義 ,特點 ,保護 ,對策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level more and more high, water pollution is more and more serious, are affecting the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In this case, you must work har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guarantee, and to intensify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avoid water pollution and waste. This paper firstly introduces the defini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ater resources, and then from the macroscopic level analysi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water resou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tection measures. The policy for the protection of water resource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e water resources, the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protect, and countermeasures

中圖分類號:TV211.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作為一種重要的資源,水資源對于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一方面,水是組成生命的重要物質,幾乎所有的生命都無法離開水;另一方面,水在工農業生產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離開了誰,相當多的工農業生產就無法進行。但是,隨著工業化水平越來越高,水資源的污染越來越嚴重,已經嚴重影響了人類的生存與發展。在這種情況下,必須努力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加大力度保護水資源,避免水資源的污染和浪費。

一、水資源的涵義與特點

1、水資源的涵義

在對于水資源涵義的討論中,相當多的學者都是從水的形態特點、如何利用、水量大小等方面進行研究,很少有學者從水質方面進行研究。研究水資源就是研究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如果離開水質談水資源,那么,水資源的研究必將出現失誤。因此,對于水資源的研究不但要研究水的形態特點、如何利用、水量大小等問題,同時還要對水的質量進行研究。綜合上面的因素,我們必須將水資源進行涵義上的重新認定。

水資源是指人類長期生存、生活和生產活動中所需要的既具有數量要求和質量前提的水量,包括使用價值和經濟價值1。

2、水資源的特點

⑴、水資源的自然特點

水資源是按照流域作為基本的劃分單位,并且各流域之間的水資源是相對獨立的。在時空分布上,水資源是非常不均勻的,在同一時間內,有的地方會出現旱災,有的地方會出現洪災。

⑵、水資源的經濟特點

從經濟方面來講,水資源不單是一種生產要素資源,同時它還是一種公益性較強的經濟資源;和生態系統之間具有密切關系的經濟資源;是各種經濟活動中難以替代的、基礎性的經濟資源。

3、我國水資源現狀

盡管我國擁有遼闊的疆域,但是我國的水資源總量卻只有2.8124萬億立方米,,只占全世界水資源總量的6%。雖然我國水資源總量相對較少,但是隨著工業化水平的逐漸提高,用水量卻與日俱增,1993年我國淡水用量就高達5255億立方米,占全世界年取水量的12%,其用水量竟然超過了美國在2005年的用水量。目前,我國在人均水資源方面遠遠落后于世界人均資源水平,只占全世界人均水資源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資源相對貧乏的國家。另外,季風氣候也使我國水資源分布極不均勻,南方雨量充沛,北方干旱少雨,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工業化水平不斷加快,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城市化水平逐漸加快,環境污染日趨嚴重,水污染現象比比皆是,這些現象的大量存在,使原本就是水資源貧乏的我國更是“雪上加霜”,嚴重制約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正常進行。

二、可持續發展視角下的水資源保護對策

1、堅持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保護理念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是水資源保護的基本理念,是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和環境保護的基礎。作為人類發展進步的重要的載體,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于人類是生存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在地球上,水資源作為生態環境中最重要的生態因素其作用是人人皆知的,也是其他任何物質都無法代替的,離開了水資源,人類和其他生物將不復存在,人類的前進和發展更是無從談起。同時,物種進化、生態環境變化、氣候變化、地貌變化都和水資源有著直接的聯系。為了保證物種的多樣性,物種的進化,保證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在水資源的利用上必須堅持可持續發展的理念。

可持續發展的水資源保護理念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⑴、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上不但要考慮當前,而且還要考慮將來人類對水資源的開發和利用。⑵、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和人口、環境、經濟以及資源相互協調,互相促進,協調發展。⑶、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保證水資源的整體協調發展,保證水資源的優化以及高效率的使用。

2、堅持市場機制和政府調控相結合的原則

在水資源的保護過程中,要大力倡導市場機制,將水轉變為商品,通過商品價格的杠桿作用,限制水資源的浪費,同時還要積極探索發展水權轉變的有效方式,加大對節約用水的宣傳和實踐,不斷提高水資源的使用效率和使用效益。同時,要大力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將水資源工程的建設、運行以及管理用法律法規的形式進行規范,建立健全全社會參與并監督的社會評價制度。

3、優化水資源配置

要想有效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必須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的管理,避免各自為政的分割式管理方式,優化水資源配制,確保水資源的各種效益得到發揮,實現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優化水資源配制,就必須按照當前各流域中能夠利用的水資源的總量,在滿足生活用水以及生態用水的基本條件下,合理分配不同流域、不同用水行業之間水資源的使用權,明確水資源的初始水權。優化水資源配制,可以明確不同流域、不同行業的水資源使用量,界定水資源的使用上限,避免用水需求的過度膨脹,避免區域間因為發展而導致水資源的無序競爭,從而使人們最基本的用水權益得到保障,使生態環境得到完美的保護,同時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引導水資源利用進入良性循環。

4、提高水資源的承載力

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過程中,必須要在水資源的承載里之內進行開發利用。如果超過了水資源的承載力,那么就是對水資源進行掠奪性的開發利用,這樣必將破壞水資源的可持續能力,破壞生態環境,從而嚴重影響人類的生存安全。

目前,要想不斷提高水資源的承載力,首先必須進行水權分配管理,從根本上對水資源的使用量進行控制,嚴格限制不同區域和部門的超額用水,通過這樣的手段可以提高人們的節約用水意識。建立水權交易市場,通過價格杠桿對水資源的利用進行調節,這樣就會充分調動人們的節水意識,調動人們節約用水的積極性,從而保證水資源向效率高、效益高的地區和行業流動。在水權分配管理過程中,為了保證水權分配公平、科學,必須建立科學而有效的水資源分配體系,其分配體系通常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水資源管理部門對用水指標進行合理分配的指標體系。這種指標體系是根據不同地區不同行業的用水需求,在合理論證和科學研究的基礎上通過法定程序進行水資源分配。一種是圍觀定額體系。針對社會上的每一個種類的產品或者勞務制定具體的水資源使用指標,明確規定具體的用水量。在水資源的利用過程中,只有建立了這樣的指標體系。才可以有效控制每一個行業的用水指標,落實節約用水的責任,確保水資源的使用量在水資源的承載力之內,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其次,要加大經濟結構調整的力度,按照各地區實際水資源的情況,進行科學的規劃,調整工業、農業以及其他行業的布局,針對水資源的狀況制定不同的產業規劃,將水資源作為產業規劃的硬性指標,用水資源決定社會經濟的發展。

三、小結

為了保證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除了上面提到的方法和手段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健全水資源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全面控制污染,實現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和利用,保證人與資源、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岳書平.可持續發展視角下解決山東省水資源問題的戰略研究.2005年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2、周勇.對我國水資源現狀和保護措施的思考.學園.2011(6)

篇9

摘要:紹興市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關注城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高效和諧與持續發展。筆者立足紹興市生態興市的指導

>> 林業生態工程建設與水資源開發利用 宿遷市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對策研究 新疆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與生態環境保護 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淺談中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保護 節約型社會建設中的水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 石家莊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保護對策分析 延安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保護對策 大理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及其保護問題淺論 麗江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及保護分析 澄城縣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方案 中國水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 淺談水資源合理開發利用和保護 保定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對策 我國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的思路與建議 延安市水資源開發利用問題及對策研究 焦作市水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問題研究 佳縣毛一渠渠首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 羅閘河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對策 馬龍縣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問題探討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中國 > 政治 > 紹興生態市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案研究 紹興生態市建設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方案研究 雜志之家、寫作服務和雜志訂閱支持對公帳戶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請告知我們")

申明:本網站內容僅用于學術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本站將立即刪除有關內容。 摘要:紹興市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越來越關注城市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高效和諧與持續發展。筆者立足紹興市生態興市的指導思想, 從紹興市水資源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分析了紹興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現狀,預測了紹興市水資源供需的趨勢,并根據紹興市水資源開發利用的有關 規劃,提出了紹興市水資源調控的主要對策。 關鍵詞:水資源供需;生態用水量;水資源調控 中圖分類號:X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6929(2004)04―0025―04

篇10

[關鍵詞]國家安全水安全對策研究 1引言

水不僅是一個生態環境問題,也是一個經濟問題和社會問題、政治問題,直接關系到國家的安全。

中國水資源的總量雖然不小,但人均占有量很低,水土資源在地區上的組合不相匹配,水的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有專家研究,在中國所有的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自然資源中,水資源對中國的人口承載能力限制最大。以至于“中國糧食威脅”論的始作俑者美國人萊斯特·布朗先生,于1998年在《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將震撼世界的食物安全》一文中,以中國水資源的嚴峻形勢為其論點提供新的佐證,雖然國人對布郎先生的論點不以為然,但對他所提出的中國水資源危機問題不能不引起國人的高度重視。

2水安全

20世紀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經濟規模的迅速擴大,全球化進程的日益加快,結果人類對地球的影響力空前膨脹,全球性的人口、資源、生態等危機的出現,導致人們的國家安全觀念有了質的變化,由傳統的著眼于國家機器維持政權、社會穩定的能力,轉變到著眼于整個國民系統因應于其中某一或多個要素的變動的自我調節與恢復的能力,表現在國家安全要素由傳統的軍事、政治、經濟諸要素而擴展到包括科技、文化、環境等非傳統的影響國家安全的要素,水就是這樣一個非傳統的影響國家安全的重要要素之一。

2000年在斯德哥爾摩召開國際水討論會,從1991年開始每年一次,到2000年已經開了10次。2000年該會議的主題是“21世紀的水安全”。在這次會議上對“水安全”和為了實現水安全人類面臨的挑戰取得了共識,注入了新的內涵。

(1)水安全

會議提出水安全的含義包括:確保淡水、沿海和相關的生態系統得到保護和改善;確??沙掷m發展和政治穩定得到加強;確保每個人能夠以可承受的開支獲得足夠安全的淡水來保持健康和豐富的生活;確保人們不受與水有關的災難的侵襲。

(2)實現水安全,人類面臨以下挑戰

滿足基本需要一承認獲得安全、充足的水和衛生環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保證食物供應;保護生態系統;分享水資源;對水資源進行風險管理;提供使用水的有償服務;確保良好的水資源管理。

3中國水安全存在的主要問題

3:1水量有限供不應求

我國水資源貧乏、短缺的問題,不容樂觀。人口占世界的22%,而淡水量僅占世界的7%左右,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m3/年,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我國已被列人世界13個人均水資源貧乏國之一。按照現行國際標準,人均水資源量1000m3/年為人類生存的最低需求,人均水資源量2000m3/年就處于嚴重缺水邊緣。以這個標準來衡量,我國目前有6個省、區(寧夏、河北、山東、河南、山西、江蘇)人均水資源尚不足500m3/年,離最低的生存需求都相差甚遠。此外,還有16個省、區人均水資源低于2000m3/年。目前,全國一半的城市缺水,其中嚴重缺水的達130個,全國城市每年缺水60億m3,不少城市為此不得不實行定時供水。此外,當前全國農村目前1.33億hm2耕地中,尚有0.55億hm2為無灌溉條件的干旱地,有0.93億hm2草場缺水,全國每年有0.2億hm2農田受旱災威脅,農村8000萬人和6000萬只家禽飲水困難。農業缺水量達3000億m3。水的貧乏、短缺供不應求的危機現實,亟需認真對待。

3.2污染嚴重水功能衰退

近年來,我國水體污染日益嚴重,全國每年排放污水量高達560億t,除70%的工業廢水和不到10%的生活污水經處理排放外,其余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人江河湖海,致使水質嚴重污染和惡化。

全國118個大中城市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86%城市河流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高達64.4%的城市地下水受到嚴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輕度污染,僅有2.5%的(3個)城市的地下水尚未受到污染。

從全國情況看,水污染態勢呈總體惡化趨勢,形勢十分嚴峻。水污染正從東部向西部發展,從支流向干流延伸,從城市向農村蔓延,從地表向地下滲透,從區域向流域擴散。全國9.5萬km河川,有1.9萬km受到污染,0.5萬km受到嚴重污染,清江變濁,濁水變臭,魚蝦絕跡,令人觸目驚心。松花江、淮河、海河和遼河水系污染嚴重。水體功能嚴重衰退。

3.3生態環境嚴重惡化

60年代,中國地下水開采量僅是20億m3~30億m3,而目前已突破1000億m3,占全國供水總量的20%。有100多座城市地下水位持續下降,華北地區的地下水位每年以高達0.3m一3m的速度下降,目前全國有200個縣市共發現757處地面裂縫,其中西安市最為嚴重。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在遼寧、河北、山東、江蘇等沿海地區,發生大面積的海水入侵,面積已達1500km2。

水土嚴重流失,據統計,我國每年流失的土壤近50億噸。建國以來全國興建的8.6萬座水庫,總庫容為4000多億m3,已淤積損失庫容1/10,淤廢重點水庫22座。此外,因河道淤塞而導致通航能力下降,全國河道通航里程由60年代的17.2萬km降低至10.8萬km。自1972年以來,黃河幾乎連年斷流,且一年比一年嚴重,除下游斷流情況嚴重外,各支流控制站亦多數出現斷流,甚至1996年和1998年黃河源頭發生前所未有的斷流現象。1998年遼河干流新城子段斷流37天。

由于森林植被受到嚴重破壞,水資源平衡受到破壞,一方面造成水源減少,加上水土流失,河湖淤塞,一些地區連年干旱,另一些地區連年出現洪澇災害。1949年一1991年的42年中,全國每年平均受災面積780萬km2,成災面積431萬km2。近十年,長江、黃河、淮河等江河連續發生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澇災害。我國是一個河流眾多的國家,主要河流沿岸人口集中、城市密布,全國約有1/10的國土面積位于河流洪水位以下,而該地帶集中了全國人口的40%,工業總產值的60%,洪水威脅成了經濟發展的一大憂患。干旱缺水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障礙之一,每年因缺水影響工業產值約2300億元。農業受旱面積由70年代的0.11億hm2增加到1997年的0.33億hm2。由水資源缺乏而引:起的旱災在松遼平原、黃土高原、云貴高原等地區年減產糧食200萬t一300萬t。

4影響中國水安全的主要原因

4.1經濟外延式增長人口快速增長及城市化導致水需求量急劇增加

改革開放20年來,我國經濟規模翻了兩番多,但經濟結構水平仍然很低,導致用水量的大幅度增長,20世紀80年代全國總需求量為4400億m3,90年代為5500億m3。按“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規劃,預計2010年的水資源需求總量為6900億m3,2030年將增至8200億m3。目前,我國人口已達13億,21世紀我國人口將繼續增長,預計2030年將達到高峰。2050年我國人均擁有水資源量將從20世紀80年代的2700m3減至1700m3。從長遠看,人口的增多,經濟的快速發展促使水資源需求較快增長,水的供求將形成更為嚴峻的態勢。

4.2長期開發利用不當導致水體污染與生態環境惡化

由于人口增長和工農業生產的迅速發展,加上對水資源管理不善,使河流、湖泊、水庫、地下水的水質受到重大影響。長期以來,我國盲目開懇土地,圍湖造田,大量砍伐森林,破壞草地植被,過度放牧,致使草地退化,開懇草場為耕地,促使沙化速度加快,消減了植被涵養水資源能力,減少了地面可供蒸發水源,改變了徑流形成的時空分布,破壞了大氣水、地表水、地下水的自然正常循環,使水資源生態系統受到嚴重破壞,加劇了洪澇水旱災害的發生和水體污染。我國長江流域每年新增人為水土流失面積1200km2。自1954年以來長江中下游水系的天然水面減少了12000km2。

4.3水資源宏觀管理體制的問題

我國傳統的水資源管理在計劃經濟時期,一直是分部門管理,管理的重點是供水工程建設。這種管理模式存在許多弊端:

(1)以供為主的水利發展模式,使社會經濟發展過分依賴水資源的投入,加劇了水資源的浪費和水污染,忽視了水資源的過度開發與自然環境退化的關系;

(2)分部門管理水資源,經常出現部門間政策目標相互磨擦的不利影響;

(3)以中央政府投入為主的水利建設方式,導致了不適當的方式分配水資源,阻礙了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水資源產權制度的建立和水市場的培育;

(4)水資源的無償使用和不合理的供水價格導致了水資源價值的嚴重扭曲,以及對水資源需求的膨脹,國家對水工程建設與管理的投資與補貼不堪重負。

4.4水資源保護法律法規體系不健全

我國在水資源管理立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制定了專門的《水污染防治法》、《水法》,及一些其他的水資源法律法規。但這些有關水資源管理和水體保護的法律、法規及規章之間及與其他資源生態方面的法律缺乏有機的聯系。水資源是與其他自然資源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水資源的利用方式可以影響到與之相關的資源的利用,同時,其他資源的不合理利用也會引起水資源的連鎖式的破壞。因而,互不相連的資源保護法不僅不能很好地保護某一專門資源,其拼湊起來的整體也不能從根本上對整個資源作為一個系統起到有效的保護。因此,必須有一部關于資源整體的系統的資源管理立法。

地表水和地下水是一個統一的整體,但是我國目前還缺乏關于地下水的專門的法律,使得我國地下水管理混亂,而地下水的開采不合理又必然對地表水產生影響,最終影響到整個水環境。

另外,現有的環境、水利建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及規章對水資源保護工作規定的不具體、不明確,可操作性差,不能體現出環境與資源協調發展的戰略思想。

5水安全問題的戰略對策

5.亞轉變思路從長遠利益制定水安全戰略

21世紀將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經濟全球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將不再靠資源擁有的多少來衡量國力的強弱,人類社會的發展將從依靠資源消耗轉向依靠科技創新。我國是一個人均資源量十分緊缺的國家,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目標,人們必須轉變觀念,開拓思路,著眼于長遠利益,高瞻遠矚,重新審視傳統的國力評定方法,從片面追求經濟規模的擴大轉變到更看重文化、科技水平的提高,國家、社會制度的建設與生態環境的改善等影響國計民生的戰略要素上,走可持續發展道路,科技立國與人文立國并重,建立起和平、富強、穩定的社會。具體到水安全戰略上,就是要把節約用水、高效用水當做一項基本國策,要讓國民視節約用水為一個重要的美德,并用法律和制度保證其得到有效貫徹實施。

5.2保護淡水生態系統

對河流生態系統的治理不當,將導致極大的經濟損失。堤防、大壩、水閘、水庫等工程對擴大農業、促進導航和控制洪水等方面確實發揮了作用,但與此同時,它們也對生態系統造成了巨大的損害,這又反過來引起了自然界的報復和災害。因此,在治理河流時,要把河流當做整個生態系統,而不應當做孤立的區域進行管理。這不僅有助于減少洪水泛濫,而且有助于恢復流域的生態系統。歐洲一些國家已經認識到了保護河流生態系統的重要性。所以采取了措施恢復河流生態系統,挽回其自然功能,例如:提供安全的飲用水、恢復地下水供給、蓄洪等。人類社會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適當控制“人力”對河流生態系統無休止的、無限制的干預,適當釋放“自然力”對河流生態生態系統的優化。

5.3實現水資源的統一管理與綜合管理

水的問題是和其他生態環境問題相聯系在一起的,水安全問題應納入整體生態環境保護當中,既要有權威的水主管部門加強對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同時,又要有強有力的資源環境的綜合管理,為此,要以流域單元,建立流域管理機構,實行流域綜合管理。水資源的綜合利用必須從全局性和經濟效益出發,把水資源的開發利用與能源和原材料的開發利用、環境保護、維持生態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把供水、灌溉、抗旱、水土保持以及旅游結合起來。并建立國家統一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對水資源進行統一管理。

另外,要從水資源的供給型管理轉變到水資源的需求型管理上來。水資源需求管理強調把水作為一種稀缺的經濟資源,對水資源的優化利用著眼于現存的水資源供給,而不是自發地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資以滿足來來需求。

5.4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水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加快水價改革

建立水資源市場,實現水資源市場化管理。建立水資源市場的目標是在水資源的使用和分配中引入市場機制,實行“使用者付費”的經濟原則,利用經濟手段和市場刺激,使其成為法律手段的重要補充,確保政府在市場和價格政策扭曲中起調控作用。水資源價格在水資源調控中起著重要作用,水價過低就會將供水部門的效益無償轉讓給用水部門,從而使供水成本得不到補償。同時,水價過低對于居民節水意識的形成和水資源的保護是極為不利的。

5.5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水安全

加強法制建設,依法保護水安全。目前最緊迫的任務是根據國家環保法制定各流域、區域的水資源保護法。我國的水環境保護法是建立在按行政區進行管理的基礎上的,客觀上造成了只顧本行政區的利益而犧牲下游地區水環境質量為代價的地方保護主義,從而加劇了水污染。因此,應結合各流域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制定相應的流域水資源保護法,使各個流域水資源保護工作盡快走上法制軌道。另外,水利工程法、地下水法也亟待研究,對現有的水法,還必須進一步完善,使其更加具體,增加其可操作性。

參考文獻“”版權所有

1MiriamR.Lowi,BrianR.Shaw.EnvironmentandSecurity:Discoursesandpractices.Macmillan

Press,2000:33~49.

2王星橋.全球關注“水安全”.嘹望,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