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腫瘤范文

時間:2023-04-02 17:08:4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腮腺腫瘤,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腮腺腫瘤

篇1

年俞光巖等總結北京口腔醫院2055例腮腺腫瘤病例,其中69例為MPT(3.4%),病人年齡24~80歲,平均年齡58歲,男女比例5.9/1。2009年徐杰等總結濱州醫學院附屬醫院口腔頜面外科收治腮腺腫瘤705例,其中34例為MPT(4.8%),病人年齡25~81歲,平均年齡58歲,男女比例為2.4∶1。病理類型為沃辛瘤(WT)及WT合并其他腫瘤的病例比例明顯高于其他類型腫瘤。WT又稱腺淋巴瘤,作為腮腺第二高發的腫瘤,好發于老年男性,發病率約占所有腮腺腫瘤中的15%~25%,這其中約20%WT是多發性的。對于WT的這種多發性特點,很多學者已經做過大量統計分析。目前,關于WT形成認可最多的假說是WT是由胚胎發育時期存在于腮腺導管內的淋巴結內的腮腺組織發生而來。在胚胎發育的早期階段,腮腺腺體內上皮和淋巴組分之間尚未出現明確的界限。此時上皮細胞與唾液腺導管腺泡系統前體,可保持嵌入在淋巴組分內。這些淋巴組分將在未來構成腺體內淋巴結。在一系列包括吸煙在內的暫不明確的致瘤因素刺激后,這些上皮細胞包涵體將有可能會引起WT。而這種包涵體可能在雙側腮腺均存在,或存在超過一個。而其他病理類型的腮腺MPT多是以單獨的個案出現,多數學者更傾向于認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巧合而不是聯系。

2診斷方法

由于腮腺MPT的多灶性、多病理及多時性類型特點,完善而細致的術前檢查十分關鍵。依靠病史及癥狀可以對腮腺腫瘤進行初步的良惡性的鑒別,但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就腮腺MPT而言,了解腫瘤數量、部位、邊界的情況尤為重要。因此,通過影像學手段如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CT檢查及磁共振成像(MRI)檢查獲得更多信息以指導治療方法十分有必要。

2.1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超聲波在軟組織中傳播時,由于組織的密度和特性差異而產生不同的回聲,對軟組織腫瘤和囊性的鑒別有幫助,通過連續多切面掃查腮腺,觀測病變的大小、數量、形態、邊界、包膜、內部回聲、衰減特征,而且其能明確辨出淋巴結的皮質及髓質,區分淋巴結與腫瘤。另一方面費用低廉、安全無創、便于復查、動態追蹤等優點在腮腺疾病診斷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B超對腫瘤還是缺乏特異性影像學表現,并且對深葉結構顯示不夠清晰。

2.2CT檢查CT對頭頸部各種類型組織結構都有很好的顯示能力,可確定腫塊大小、數量、形態、邊界等,診斷困難病例可通過造影,突出血管、肌肉等與腫物的關系,判斷腫物的范圍、大小及性質,并能及時發現周圍動靜脈的受壓情況和腫塊存在的關系。正常腮腺組織密度較低,低于肌肉,但是卻比脂肪組織高,而腫瘤組織為實質性,密度高于腮腺。一般認為,圓形、界限清楚,多為良性;分葉狀或不規則,但分界清,多見于有局部侵蝕性良性腫瘤和生長較緩慢的低度惡性腫瘤;彌漫不規則,界限不清,多為惡性腫瘤。CT的問題主要在于單純依靠CT片不能區別炎性腫塊和腫瘤,無法直接顯示出病變與面神經的關系等。

2.3MRI檢查MRI其對軟組織的病變顯示性能優越,能清晰顯示病變部位、范圍和與重要神經血管關系,對腫瘤的治療方案的選擇很有價值,特別適用于腮腺深葉腫瘤。MRI具有良好的軟組織分辨率及多參數的應用可獲得豐富的診斷資料,能夠提供如下信息:是否存在實體腫瘤,腫瘤的數量、位置、范圍,常見腮腺良、惡性腫瘤的各自特點,腫瘤與神經、血管的關系。

2.4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FNAC),因其價廉、快速、安全、診斷準確率高而被廣泛用于頭頸部腫塊的術前診斷。何悅、呂炳建等分別對腮腺區腫塊患者進行細胞學檢查,診斷準確率超過85%.定性診斷準確率超過90%,并且均未出現人們所擔心的腫瘤針道種植和擴散等嚴重并發癥。因此,目前很多學者均建議FNAC列為常規檢查,確定腫瘤性質,盡可能地對腫瘤進行鑒別,指導治療方法的選擇。

3治療方法

良性MPT手術治療為首選方式。Franzen&Koegel主張切除全部或大部腮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復發率,但是其弊端在于手術創傷大,術后面部凹陷畸形明顯,發生面癱和Frey綜合征的概率大。俞光巖等主張腫瘤包膜外切除術或腮腺淺葉部分切除術更適合于大多數WT,因為大多數的WT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同時多數淋巴結亦定位于腮腺的尾部,即腮腺腺體后緣和胸鎖乳突肌的前緣的交界處。在這些淋巴結的顯微鏡檢查中,時有發現微腺瘤或腫瘤細胞占據,故應切除位于腮腺尾部邊界淋巴結,以防復發。對于非WT的其他腮腺腫瘤,外科手術是目前治療腮腺腫瘤最為有效的手段,首次術式是否正確是影響手術效果的關鍵,因此臨床應根據腫瘤的大小、位置及良惡性質確定手術術式和切除范圍。對良性腮腺腫瘤,多數學者主張采用保全面神經的腮腺淺葉或全葉+腫瘤切除術,即位于淺葉則單純切除淺葉,如位于深葉則須行全腺葉切除。由于良性腮腺腫瘤多為多形性腺瘤,一般包膜不完整,手術不徹底者容易復發。故行腮腺區域性切除、腺葉切除或腮腺全切除,可避免因殘存或種植而引起的復發。目前,隨著功能保留性外科的興起,越來越多的學者傾向于對位于淺葉、直徑不超過4.0cm的良性腫瘤,且其邊界清楚者采用腫瘤+部分淺葉的區域性切除術,該術式創傷小,減少了面神經損傷和Frey綜合征的發生率,保留了部分腮腺功能,且其復發率與傳統術式相比并無明顯的差異。但對體積較大以及源于深葉的腫瘤仍以傳統術式為宜,以保證安全地切除邊緣,防止復發。對于惡性腮腺腫瘤,則應盡可能采取腮腺全葉切除+術后放療,如腫瘤已突破腺體被膜而出現局部廣泛。浸潤者則需行擴大切除術,擴大切除范圍應依據術前影像資料和術中所見來決定,常常包括全腮腺、下頜深枝、顴弓和顴骨、耳廓及部分乳突等結構,以減少復發率,提高術后生存率。

4展望

篇2

1940年代前,因擔心手術傷及面神經,腮腺腫瘤的手術多采取腫瘤剜除術;1940年代始,采取經典、常規的術式即保存面神經的腮腺淺葉或全腮腺切除;進入1980年代,社會科技的進步促進了腮腺腫瘤的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并且隨著個性化的保存性、功能性外科理念的引入和顯微外科器械、生物材料的應用,推動了術式的改進和創新,使腮腺功能性外科的概念及內涵不斷完善,進入了功能與形態并舉的新時期。

2腮腺功能性外科的主要進展

2.1完善了腮腺功能性外科的生物學基礎

李揚等通過動物實驗證明,保留腮腺主導管的腮腺部分切除術后殘余腺體具有強大再生能力及代償作用,腺體功能得以保存或部分保存[1]。Zhao等用锝放射自顯影的結果顯示,保留主導管的淺葉部分切除后剩余腺體的功能完全正常[2]。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學者報道,對于腮腺良性或低度惡性的腺癌,采用完整切除腫瘤和必要的最少量正常腺體組織,不但不會增加腫瘤復發的機會,而且具有簡化手術和減少術后并發癥等顯著優點[3??4]。

論文百事通以上研究均表明,保留腮腺主導管,能夠保全剩余腺體組織的功能。在腮腺良性腫瘤的手術中,保留腮腺主導管與保護面神經具有同等重要性。據此,為腮腺功能性外科奠定了堅實的生物學基礎。

2.2功能性外科與整形外科美學觀念的融合和實施

使腮腺腫瘤治療真正進入了功能與形態俱佳的時代。

2.2.1切口的選擇

結合面部除皺切口改良而來的美容切口有:(1)耳前發際入路,適用于高于耳垂平面,可行部分腮腺切除的腫瘤;(2)耳后發際入路,其依照面部除皺切口設計類“N”形腮腺切除術切口,適用于腮腺下極深淺葉、可行部分腮腺切除的腫瘤[5]。(3)耳前耳后發際入路適用于腮腺淺葉腫瘤,可以完整從下頜后窩取出的腮腺深葉腫瘤[6]。這些入路的應用,通過隱蔽切口的設計,可以在根治腫瘤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存正常組織結構和面容不被破壞,術區與切口錯開,使由于深層組織對切口牽拉而形成瘢痕的影響降到了最低,基本上達到了手術不留可見瘢痕的美學效果。

2.2.2術區凹陷的處理

腮腺大部分腺于下頜升支后方,因而腮腺腫瘤切除后常出現耳垂區及頜后區軟組織凹陷,組織瓣及生物材料填塞可減輕畸形的程度。目前,臨床常用填塞耳垂區及頜后區軟組織凹陷的組織瓣,包括顳淺筋膜瓣、二腹肌瓣、頸闊肌瓣、頰脂墊及胸鎖乳突肌瓣等,因胸鎖乳突肌瓣具有方便、創傷小的優勢,應用最為廣泛;而郭錫久等運用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植入整復腮腺切除后凹陷畸形亦取得了良好的美容效果[7]。

2.2.3耳大神經的保留

切除耳大神經及其分支所引起的外耳廓及周圍皮膚的麻木、刺癢、痛溫覺喪失等癥狀已成為患者術后復查時較為突出的主訴,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像保護面神經那樣去保留耳大神經”就成為功能性外科發展的必然趨勢之一。近年,許多學者通過對耳大神經深入細致的解剖、觀察,熟練掌握了耳大神經的解剖位置、走形、層次、分支、分布,在行翻瓣、解剖面神經、切除腫瘤步驟進行改進,成功的避開或解剖耳大神經主干及主要分支,保留了耳大神經主干及主要分支。術后無術區皮膚長期麻木的并發癥,明顯地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由于耳大神經主干近分叉處和各分支起始段均走行于腮腺筋膜淺層表面,牙祖蒙等通過制備蒂在后的扇形腮腺咬肌筋膜瓣并保留之,將耳大神經與瓣一并翻起,避免了耳大神經的解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并且對Fery’s綜合征及涎瘺的預防也有一定效果[8]。

2.3建立了規范化的個體化診治程序

隨著科技的進步,特別是病理學、醫學影像學、頭頸部外科應用解剖學的發展,出現了運用腮腺區腫塊的細針吸細胞學診斷和醫學影像學的各種手段(包括CT、MRI、B型超聲、核素顯像及腮腺造影)進行腮腺區腫塊影像學診斷的綜合研究,促進了腮腺腫瘤的早期診斷水平的提高,對療效的預測也更加快速、準確、簡便,并能在短時間內按患者需要設計出多種可供選擇的、準確的功能性外科的手術方案;特別是運用三維CT重建下的腮腺造影,可準確顯示腫物位置、范圍及大小,初步判斷腫物性質,明確腫物與腮腺導管關系,特別是與主導管的關系,對于建立以腺管解剖為基礎的功能術式,保存正常腺體組織及功能具有重要作用。

2.4面神經保護的進展及損傷后重建技術的多樣化

面神經的處理是腮腺切除術中的關鍵步驟。面神經損傷導致的周圍性面癱給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社會活動帶來嚴重影響。對某些腮腺癌患者,如何在盡量避免腫瘤復發的基礎上保存面神經的功能,是近些年來學者們關注的問題。

2.4.1面神經的保存治療

符合以下條件的腮腺癌患者:(1)面神經與腫瘤緊貼,但尚可分離而不致腫瘤破裂;(2)低度惡性腫瘤;(3)患者年輕,職業要求高;(4)患者強烈要求保留面神經。可選用保存治療方法,如采用術中液氮冷凍加術后放療以及125I粒子植入。

2.4.1.1冷凍加放療

將面神經從腫瘤表面分離,切除腫瘤后將液氮紗球放置于從腫瘤表面分離下來的面神經上,使液氮紗球上的冰晶自然融化,為1個凍融周期。如此重復3次,即3個凍融周期。術后2周開始放療,放射野包括整個術區,放療劑量為50~70Gy。這種綜合處理方法對適應證合適的患者,能夠達到既根治腫瘤,又保存面神經功能的效果[9]。

2.4.1.2125I粒子植入

即將放射性粒子植入到組織內,緩慢持續釋放低劑量的放射線,殺滅粒子植入區的殘留腫瘤細胞。將面神經從腫瘤表面分離,切除腫瘤,保留面神經。在手術野及面神經周圍植入125I粒子,處方劑量一般為60Gy。北京大學口腔醫學院的一組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腫瘤未見復發,治療區無皮膚放射性損傷。術后發生的面神經麻痹,可在6月內逐步恢復,近期療效滿意[10]。

2.4.2面神經重建

對于腫瘤惡性度高、面神經穿入腫瘤、分離之可致腫瘤破裂的情況,就不得不犧牲面神經,此時面神經的即刻重建,對于功能恢復顯得尤為重要。重建方法主要有:面神經缺損即刻端端吻合修復、面神經缺損延長后即刻端端吻合修復和面神經缺損橋接移植修復等。

2.4.2.1面神經缺損即刻端端吻合修復

周圍神經缺損若不超過神經總長3%或小于神經直徑的4倍時,可望獲得無張力端端縫合,此方法效果最好[11]。即若面神經缺損<1cm,可作端端縫合。

2.4.2.2神經延長后端端無張力縫合

其主要優點是不犧牲供區神經,軸突芽只需跨越一個吻合口。因此,在一定的缺損范圍內,神經延長術可以取代神經移植術[12]。牙祖蒙等對于面神經缺損≤3cm的患者,應用直線加載和弦式加載法,將面神經快速延長后行端端無張力縫合,總體療效滿意,認為該技術可以取代神經移植術[13]。

論文百事通

2.4.2.3面神經缺損橋接移植修復

對于面神經缺損3~6cm的病例,面神經缺損橋接移植修復成為最好選擇,其包括自體神經移植、異體神經纖維組織橋接物、自體非神經其他組織橋接物、人工合成材料橋接物和組織工程學等。如內含雪旺細胞和各種神經營養因子的人工導管橋接;靜脈、變性骨骼肌橋接;預處理(冷凍、凍干、放療、預潰變和乙醇浸泡以及胚胎神經移植)的異體神經移植[14??16];及用間充質神經干細胞技術的組織工程橋接法,各有優缺點,其中組織工程學技術成為最先進,最有前途的方法。

2.5對于Fery’s綜合征的預防有了長足的進步

國內外學者根據迷走再生學說,利用自體或異體材料形成組織屏障,隔斷副交感神經與交感神經之間的通路,避免發生神經錯生,從而達到預防Fery’s綜合征的作用。通過這一思路,采用胸鎖乳突肌瓣、顳筋膜瓣、前臂游離皮瓣、大腿外側的闊筋膜瓣、生物材料等作覆蓋物,阻止兩神經斷端的游走或錯位再生[17??21]。但是,這些肌瓣或闊筋膜取材時需要增加手術切口,術中創傷大,出血增多,術后遺留額外疤痕等,許多患者尤其是年輕患者不易接受。因此,有學者研究發現,腮腺嚼肌筋膜具有致密、堅韌的特點,術中保留腮腺嚼肌筋膜可以隔離殘余腮腺與皮下組織間的創面,阻斷分布于腮腺的副交感神經纖維與分布于汗腺及皮膚血管的交感神經纖維發生錯向的交叉再生聯合,收到了良好的預防效果[8]。

3腮腺功能性外科治療的選擇及挑戰

腮腺功能性外科治療的前提是保證腫瘤徹底切除,即完善的術前準備,排除腫物多發,及確定其有足夠的安全緣,只有在此基礎上才能體現功能性的核心價值,即最大限度保留及恢復術區正常腮腺組織及鄰近正常組織功能,達到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否則一味的追求“功能”與“美觀”,或隨意縮小切除范圍;或求畢其功于一役任意增加術區創面;或強求切口隱蔽,忽視腫瘤性狀,致術區暴露不足等,將使治療方案走向極端,歸于舍本逐末之流。另一方面,合理的融入“功能”與“美觀”理念必然對術者提出更高要求,其必須具備嫻熟的手術技巧,敏銳的組織分辨力,精準的解剖,以及完善的組織保護觀念等。

總之,腮腺功能性外科就是要以個性化的方式,結合腫物性狀、患者情況來制定最優診療方案,并使之成為規范的有機整體規程。相信隨著圍手術期各項處置的進步,以及手術技術的成熟和經驗的積累,腮腺功能外科治療必將更加成熟。新晨

【參考文獻】

[1]李揚,王大章,鄭光勇.腮腺部分切除術后再生與代償的動物實驗研究[J].腫瘤學雜志,2001,7(3):132??135.

[2]ZhaoK,QiDY,LiM,etal.Functionalsuperficialparotidectomy[J].JoralMaxillofacialSurgery,1994,52(6):1038??1041.

[3]HelumsC.Subtotalparotidectomy:a10yearreview1985to1995[J].Laryngoscope,1997,107(8):1024??1027.

[4]YuGY,MaDQ,LiuXB,etal.LocalexcisionoftheparotidglandinthetreatmentofWarthintumour[J].OralMaxillofacSurg,1998,36(3):186??189.

[5]O''''BrienCJ.Currentmanagementofbenignparotidtumors??theroleoflimitedsuperficialparotidectomy[J].HeadNeck,2003,25(11):946??952.

[6]郭傳??,俞光巖,毛馳,等.腮腺腫瘤手術入路的選擇[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5,40(5):396??398.

[7]郭錫久,阮興朝.膨體聚四氟乙烯植入整復腮腺術后凹陷畸形[J].中國美容醫學,2005,14(6):697??698.

篇3

【關鍵詞】 腮腺深葉腫瘤;咽旁間隙;診斷;手術進路

腮腺為錐體形,其內側面構成咽旁間隙的外側面,發生于腮腺深葉的腫瘤,常因相當大的體積,甚至發生功能障礙后才被發現[1],往往向阻力小的內側突入咽旁間隙。該部位置結構復雜,手術視野顯露困難,易發生意外。因此,術前應對腫瘤的來源、范圍、性質作盡可能完善的評估,以便選擇合適的手術進路及確定切除范圍。本文收集1996年以來我院收治的腮腺深葉腫瘤39例,分析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齡23-71歲,平均41歲;腫瘤種類,多形性腺瘤36例,惡性混合瘤2例,腺樣囊性癌1例;臨床表現:無痛性咽側、軟腭膨隆14例,無痛性頜后頜下膨隆25例;合并癥狀:語音改變、打鼾、耳鳴、吞咽異物感等;輔助檢查:CT檢查39例,MRI檢查2例。

1.2 治療方法 全部病例均經手術治療,3例惡性腫瘤術后加放療。腫瘤種類與手術進路見表1。

表1 腫瘤種類與手術進路(略)

2 結果

39例隨訪1-5年。良性腫瘤無1例復發;2例惡性混合瘤中1例術后18個月頸淋巴結轉移,行頸淋巴結清掃術后未見復發,另1例術后3年肺、腦轉移死亡;1例腺樣囊性癌術后14個月局部復發行2次手術,術后1年肺部轉移死亡。

3 討論

3.1 術前要明確診斷 咽旁間隙腫瘤有隱蔽性生長的特點,各種腫瘤手術進路不一。腮腺深葉腫瘤,特別是咽側膨隆和軟腭膨隆的咽側腫塊型,主要應與咽旁間隙的神經源性腫瘤及脈管腫瘤鑒別[2]。

3.2 手術進路 咽旁間隙內有頸內動靜脈、舌咽神經、迷走神經、副神經、舌下神經等重要神經血管通過,并以解剖復雜的顱底組成間隙頂部,手術易損傷鄰近正常的重要組織。(1)口內進路:腭部縱切口,切開粘膜、解剖咽旁間隙、分離腫瘤將其摘除。適用于瘤體較小且主要突向咽側、軟腭部與周圍組織無粘連或僅有粘膜粘連者。手術簡便,缺點是術野暴露不良,腫瘤將血管向內推移,出血往往難以控制。本組僅2例采用口內進路。與粘膜有部分粘連,腫瘤體積較大,呈分葉狀突向各肌間隙內,活動度差。在翼下頜韌帶內側作“s”型切口,下端延伸達舌根部,切除粘連的粘膜,摘除腫瘤并切除腫瘤周圍的部分腺體;(2)頜后頜下進路:用腮腺手術常規反“s”切口,切除腮腺淺葉,保留面神經,擴大頜后間隙,切除腮腺深葉及腫瘤。本組9例采用此進路;(3)頜下進路:自乳突下方,繞下頜角平行下頜骨下緣的弧形切口,從下頜骨下緣切開頸深筋膜附著,良性腫瘤,包膜光滑,用手指作鈍性分離,適用于活動度好,瘤體體積不大,瘤體下極靠近咽側壁下方,甚至突入頜下三角的咽側腫塊型腫瘤尤其適用。本組12例用此進路;(4)口內外聯合進路:本組16例采用此進路,因部分腫瘤瘤體體積大,與周圍組織粘連重,術中視野不清,需要口內、外雙切口,減輕分離阻力,減少出血,避免瘤體破裂。尤其對惡性腫瘤避免術中包膜破裂后種植,對患者預后的有效生存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參考文獻】

篇4

腮腺腫瘤是口腔頜面外科常見的疾病,在頜面部腫瘤中發病率非常高。主要的治療方法以手術切除為主。由于腮腺處于顏面部位,神經分布異常復雜,血運比較豐富,給手術本身帶來較大的難度和危險性,術前術后護理也比較復雜[1]。2008年1月至2010年09月我院口腔科共對102例腮腺腫瘤患者行腮腺腺體及腫瘤切除術,均取得良好效果。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患者102例,男82例,女20例;年齡26~78歲;86例為良性腫瘤,16例為惡性腫瘤。

2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由于腮腺腫瘤患者面頰部都有不同程度大小包塊隆起,影響患者外觀。患者對于術后的效果是否有并發癥、后遺癥等,普遍存在緊張、焦慮、恐懼心理,所以應做好心理護理,主動與患者溝通,指導患者減壓的方法,如對環境的適應、醫護人員的了解、手術的方法介紹、疾病的宣教等,使患者消除緊張情緒,使其增強治病的信心,使患者進入最佳手術期。

(2)做好術前檢查,如實驗室檢查、心電圖、X線胸片等

(3)術前1日做局部皮膚準備,做好術區備皮,剃發至耳后5 cm,男患者剃胡須。

(4)術前晚保證充分的睡眠,全麻術前6 h禁食、禁飲,以免術中嘔吐誤入氣管,局麻可進少量清淡飲食。

3 術后處理

3.1 護理:全身麻醉患者未清醒者,應采取去枕平臥位4~6 h。頭偏向一側,使口腔分泌物或嘔吐物易于流出防止誤吸。全麻清醒后給予半臥位,抬高床頭30°~45°,以利于呼吸,減輕頭部充血、局部腫脹,有利于傷口分泌物、積血、積液的引流。

3.2 保持呼吸道通暢:因為口腔手術范圍廣、時間長、創面大且靠近顱底及呼吸道,全身麻醉氣管插管有可能引起喉頭水腫,出現聲嘶、呼吸不暢,故術后需嚴密觀察生命體征、面色、口唇顏色、有無煩躁不安出現,及時吸出口腔分泌物。密切觀察呼吸是否平穩、頻率是否正常、呼吸道是否通暢及血氧飽和度的變化,必要時行氣管切開。

3.3 傷口負壓引流管護理:術后傷口負壓引流管應妥善固定,注意觀察引流液及傷口敷料滲血性質及量,保持傷口引流通暢,做好記錄。麻醉清醒后取半臥位有利于減輕血腫,確保有效負壓引流切勿扭曲引流管,壓迫阻塞和脫出等。

3.4 傷口護理:術后3-5天拔除引流管后,傷口處均以敷料加壓包扎,正確適度的局部加壓包扎可促進殘余腺體萎縮,減少涎瘺的發生。包扎期間隨時觀察患者的面部血供及循環是否正常。

如敷料包扎過緊,可引起頭痛不適,影響進食、睡眠、眼瞼、顏面部腫脹,甚至呼吸困難,這時可適當放松,向病人解釋加壓包扎原因,以取得配合。

3.4 傷口疼痛護理:因手術創傷、加壓包扎所致。若包扎太緊可適當放松;手術后取半臥位,減輕頭部充血、組織水腫、減輕疼痛;告訴患者疼痛的原因及持續時間,指導患者減輕疼痛的方法:如聊天,必要時給予止痛劑和鎮靜劑。

3.5 飲食護理:手術后患者傷口疼痛及傷口加壓包扎,張口及咀嚼困難,患者因此減少進食,可告訴患者這是暫時性的,松開包扎后可恢復。在此期間進高熱量、高蛋白、無渣不含纖維素的溫涼流質飲食或半流質飲食,勿食酸性和鮮味食物,以減少腺體分泌,同時盡量減少咀嚼,并少食多餐。對與有高血糖、高血脂患者,應執行相應飲

3.6 口腔護理:每日用甲硝唑漱口液漱口,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口腔并發癥發生。

3.7 并發癥的觀察與護理

3.7.1 涎腺瘺:多因腮腺術中殘留腺泡結扎不徹底,引流不暢,尤其是術后加壓包扎失誤引起,多發生于術后3天以后,故術后應加壓包扎1周,包扎期間隨時觀察患者面部血供及循環是否正常;拆線后仍應加壓包扎1周~2周,同時術后可口服山莨菪堿,抑制涎液分泌。

3.7.2 味覺出汗綜合征:癥狀指術后3個月~6個月可出現。當咀嚼飲食或刺激分泌唾液時,術側局部出汗并伴有發紅現象,多數患者感覺不適,可能與手術中刺激神經、術后局部腫脹壓迫神經及瘢痕粘連等因素有關,應做好心理護理、飲食指導,忌食酸性或刺激性食物,腫脹消退即可恢復,86例中,其中1例發生味覺出汗綜合征,均在術后10個月恢復。

3.7.3 面神經麻痹:引起的原因在于腮腺與面神經在解剖上密切相連。術后可用丹參、維生素B1、維生素B12注射液、煙酸等增加面神經周圍微血管的供血量,改善局部微循環,營養神經,用針炙、理療、推拿、熱敷促進神經功能的恢復。

3.8 出院指導:患者出院后應定時復查。堅持每次進食后漱口和正確的刷牙方法,徹底清除口腔內食物殘渣。加強營養,多食新鮮蔬菜、水果,避免辛辣刺激食物或過熱飲食,1個月后可正常飲食。注意勞逸結合,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若有感染癥狀應及時用藥。

4 討論

腮腺腫瘤的治療方法以手術為主,正確而合理的局部加壓包扎是保證創面愈合的關鍵步驟之一[2]。護士應定時檢查加壓包扎情況,防止松脫,并應注意加壓包扎松緊適度,以免影響呼吸道暢通。經過細心觀察,精心護理以及患者的積極配合,臨床102例患者全部痊愈出院,取得了良好的護理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腮腺腫瘤;腮腺切除;局部凹陷;修復

[中圖分類號]R7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455(2012)11-1953-03

腮腺腫瘤是頜面部常見病、多發病,良性腫瘤占80%左右[1]。腮腺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從傳統的腮腺淺葉切除到改良腮腺區域性切除,充分體現了現代功能性外科手術及微創手術的理念,進一步改善了面部外形、減少了腮腺及面神經的損傷和功能障礙,形成了相對標準的手術術式[2]。如何減少手術創傷、局部組織凹陷,減少味覺出汗綜合征及涎瘺等并發癥是腮腺良性腫瘤的手術治療的探索方向之一。本文從手術切口設計、利用腮腺殘端組織轉移修復缺損方面入手,對發生在腮腺下極腫瘤的手術治療獲得滿意的手術效果。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選擇2008~201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醫院口腔科收治的腮腺下極良性腫瘤患者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齡13~72歲,平均45.2歲。術前均行腫瘤細針穿刺細胞學檢查排除惡性腫瘤可能,B超檢查腫瘤直徑小于2cm,病理分型:多形性腺瘤13例,腺淋巴瘤15例,肌上皮瘤3例,基底細胞瘤1例。

1.2 手術方法

1.2.1 麻醉:32例患者均選擇經口氣管內插管全麻手術,麻醉后患者取仰臥位,墊肩,頭偏健側。

1.2.2 切口:自耳垂下沿下頜升支后緣向下至下頜角做切口,如腫瘤位于腮腺后下極,切口線則向上延長繞過耳垂至耳屏下方。切開皮膚、皮下及頸闊肌層,保留耳大神經,自腮腺嚼肌筋膜淺面掀起皮瓣,顯露腮腺下前部腺體組織。解剖并顯露面神經下頜緣支及頸支,沿面神經頸支走向縱向剖開腮腺淺葉組織至腫瘤下緣下1cm處,解剖顯露面神經下頜緣支及頸支至面頸干,在這一組織解剖層次逆向找到面神經下頰支,顯露腫瘤前緣及上緣,在離腫瘤外緣0.5~1cm處鉗夾腮腺組織并切斷,同時縫扎腮腺殘端,注意保留腮腺咬肌筋膜,保護面神經,沿面神經面頸干向后解剖至腮腺腫瘤后緣,在離腫瘤外緣0.5~1cm處鉗夾腮腺組織并切斷,將腮腺腫瘤及該區域腮腺組織切除,同時縫扎腮腺殘端。此時腮腺腫瘤區出現組織缺損,將腮腺下極腮腺組織殘端充分游離,形成腮腺組織瓣向組織缺損區轉移修復缺損區,沖洗術區、止血、對位縫合,放置負壓引流管,分層縫合,皮膚層用4/0普理林線連續皮內縫合。

2 結果

術后72h拔出負壓引流管,術后1周拆除線,發生涎瘺1例,用彈性繃帶加壓包扎1周后愈合,臨時性面癱2例,House-Brackmann系統評價為輕度功能障礙[3],3~6個月復診面神經功能恢復良好,其余患者傷口均愈合良好,術后隨訪2年,無術后復發及味覺出汗綜合征患者,局部凹陷及瘢痕不明顯,瘢痕呈線狀,面神經功能正常。

3 討論

傳統的腮腺手術切口呈“S”形,采取腮腺淺葉切除+腫瘤切除的術式,同時結扎腮腺導管。由于手術切除范圍大,面神經解剖分離廣泛,導致術后出現臨時性面癱、味覺出汗綜合征幾率較大,下頜后區凹陷明顯,瘢痕長等給患者外貌及生活質量影響較大[4]。隨著經濟的發展,患者對面部外形、美觀及功能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了適應患者的美容需求及功能性外科手術和微創手術理念的發展,很多學者都在進行腮腺腫瘤切除術的改進,在完整切除腫瘤的基礎上,既減少手術創傷,減少味覺出汗綜合征及涎瘺等并發癥,同時又減輕局部組織凹陷,減少瘢痕,滿足廣大患者面部美容的要求減輕局部組織凹陷的追求。

3.1切口改良: 借鑒皮膚除皺切口設計將傳統的“S”形切口轉變“N”形,耳前切口改為耳屏緣內側切口,繞過耳垂至耳垂后溝向上至耳廓后溝的皮膚褶皺處,將耳后切口延伸入發際內,手術切口隱藏在皮膚褶皺處及發際內,使得整個切口較傳統的切口更為隱蔽、美觀[5]。還有的學者使用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行腮腺淺葉腫瘤手術,對于位于腮腺淺葉,直徑

3.2腮腺切除范圍的改良:采取腮腺區域性切除術,在解剖、保護好面神經基礎上,于腫瘤外緣0.5~1cm處完整切除腫瘤及周圍的腮腺組織,術中注意保留腮腺導管,相對傳統的腮腺腫瘤加淺葉切除,同時結扎腮腺導管的術式,腮腺區域性切除術保留大部分腮腺組織,保存了大部分腮腺分泌功能,不會造成患者術后口干等不良反應[7]。術后腮腺組織可代償性增大,進一步改善局部組織凹陷,對維持腮腺功能及面部形態有重要意義[8]。

3.3減少味覺出汗綜合征的發生,改善腮腺區組織凹陷,保持面部外形美觀:腮腺手術損傷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節后纖維,被切斷的耳顳神經和支配腮腺分泌功能的副交感神經纖維再生時錯位愈合而導致味覺出汗綜合征發生。傳統的腮腺手術將腮腺淺葉切除,耳顳神經和面神經暴露在皮膚下層,患者術后涎瘺及味覺出汗綜合征發生幾率增大,局部組織凹陷明顯,增加了患者痛苦,對面部外形美觀的影響較大。很多學者為此研究、探索出許多方法以減少手術并發癥。例如采用部分帶蒂胸鎖乳突肌肌瓣翻轉向上轉移修復腮腺區缺損[9];用顳淺血管及周圍軟組織為蒂的顳肌筋膜組織瓣在顴弓根部向下翻蓋于腮腺區缺損[10];用耳后肌筋膜骨膜瓣帶蒂翻轉180°修復腮腺區缺損[11];應用異種脫細胞真皮基質修復膜植入腮腺咬肌筋膜和剩余腮腺組織之間,修復腮腺區缺損[12]等。利用臨近組織瓣或口腔組織補片修復局部組織缺損,同時阻斷分布于腺體及汗腺的神經纖維之間的迷走神經再生,臨近組織瓣修復組織缺損有重要意義。

本文從減少瘢痕、創傷及并發癥,改善面部外形等方面,針對發生在腮腺下極且直徑

4 結論

綜上所述,由于腮腺良性腫瘤發生的部位、大小、性質不同,選擇手術治療的方式不盡相同,可以在傳統和現有的改良術式中探索出更有針對性,經濟實用性,能減少手術并發癥,減少手術創傷及瘢痕,使患者在外形及功能上獲得滿意的美容效果的手術方式。本文針對發生在腮腺下極且直徑

[參考文獻]

[1]邱蔚六.口腔頜面外科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95-299.

[2]廖宗生.腮腺良性腫瘤3種切除手術臨床比較[J].口腔醫學,2009, 29(7):391.

[3]House JW,Brackmann DE.Facial nerve grading system[J].Otolaryngol Head and Neck Surg,1985,93:146-147.

[4]郅克謙,鄧佩芳.腮腺良性腫瘤改良術式的臨床探討[J].上海口腔醫學,2008,17(3):229-232.

[5]陳巨峰,李嘉明,李 金,等.改良腮腺良性腫瘤切除術的美學效果[J].中國美容醫學,2009,18(10):1451-1454.

[6]梁秦龍,馮海波,趙 華,等.腔鏡輔助下小切口腮腺淺葉良性腫瘤切除術體會[J].現代腫瘤醫學,2011,19(10):1964-1965.

[7]李 諄,隋繼強,徐 娜.腮腺切除術中幾個美學問題的探討[J].中國美容醫學,2011,20(3):390-392.

[8]王思明,南欣榮,陰旭斌,等.功能性腮腺切除術治療腮腺淺葉良性腫瘤的臨床研究[J].口腔醫學研究,2008,24(1):75-77.

[9]陳 勇,韋 元,唐恩溢.改良腮腺切除術的臨床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12,22(2):117-120.

[10]李貴昌,王雙義.顳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腫瘤切除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7,17(2):175-177.

[11]李貴昌,王雙義.顳肌筋膜瓣在腮腺良性腫瘤切除中的應用[J].口腔頜面外科雜志,2007,17(2):175-177.

篇6

摘要 :目的 探討多部位多層次冰凍切片對臨床腮腺腫瘤手術的指導意義及其重要性、必要性。 方法 對40例腮腺腫瘤患者的冰凍切片檢查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診斷的靈敏度、特異度和準確度。 結果 術中多部位多層次冰凍切片檢查使臨床腮腺腫瘤手術的診斷準確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對惡性腫瘤的診斷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100%,準確度為97.5%。 結論 術中多部位多層次冰凍切片應作為臨床腮腺腫瘤手術的常規,其對手術術式選擇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 :腮腺腫瘤;冰凍切片

腮腺為涎腺中最大的一對腺體,涎腺腫瘤中尤以腮腺腫瘤多發,其比例高達80%,腮腺腫瘤中惡性腫瘤占30%左右。外科手術是治療腮腺腫瘤的主要和首選方式,尤其首次徹底切除是治療腮腺腫瘤的關鍵。但過于廣泛的切除會引起較多的并發癥,如腮腺全切術后出現面神經損傷的概率遠大于腮腺淺葉切除及局部切除[1] ,由于腫瘤的性質不同決定了手術的范圍、方案的不同,且在首次手術中,治療的及時、徹底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患者病情的預后,故首次手術中快速準確的病理診斷尤為重要。現就我院1996-2005年的40例腮腺腫瘤患者的冰凍切片及術后病理檢查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探討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對術中診斷腮腺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的價值。現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共40例,男25例(占62.5%),女15例(占37.5%),年齡20~82歲,平均45.21歲。右側腮腺23例,左側腮腺13例,雙側腮腺4例。

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經術中多部位、多層次取材,進行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切除瘤體術后經組織病理學檢查。將冰凍切片及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冰凍切片檢查的敏感度、特異性度準確度。

2 結果

40例腮腺腫瘤術后病理檢查類型:良性35例(占87%),惡性5例(占13%);其中混合瘤18例(占45%),腺淋巴瘤為11例(占27.5%),狀囊腺瘤2例(占5%),嗜酸性淋巴細胞肉芽腫2例(占5%),腮腺囊腫2例(占5%),惡性腫瘤包括粘液表皮樣癌2例(占5%),惡性混合瘤1例(占2.5%),狀囊腺癌1例(占2.5%),腺泡細胞癌1例(占2.5%)。

術中冰凍切片和術后病理檢查結果比較見表1,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的診斷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100%,準確度為97.5%。

表1 40例冰凍切片檢查與病理診斷比較(略)

3 討論

在臨床中,對腮腺腫瘤手術前的診斷有以下3種方法,這3種方式各有利弊,對腮腺腫瘤明確診斷都有一定的局限性。第1種方法是綜合病史、臨床檢查、輔助檢查并結合醫生自身的臨床經驗對腮腺腫瘤作出診斷;第2種方法為術前針吸活檢并進行組織細胞學檢查來確定腮腺腫瘤的性質;第3種是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確定腫瘤的良惡性。臨床實踐中發現,當瘤體較小或位于腮腺深部時,很難獲得充足的組織進行細胞學活檢,因此穿刺活檢有可能漏診或誤診。葉永康等[2] 認為,穿刺活檢對炎癥及腫瘤雖然有較高的診斷率,但易造成惡性腫瘤的種植,且患者懼怕疼痛不易接受,因此臨床上難以列為常規檢查。即使穿刺結果提示腫瘤仍需進行術中冰凍切片檢查。Wong[3] 報道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可以檢測出所有的惡性腫瘤,當懷疑腫瘤有惡性可能時,需做術中冰凍切片檢查進一步確診。 目前,很多臨床醫師對快速冰凍切片檢查的價值沒有充分的認識和必要的重視,認為其準確度值得懷疑,陽性率不夠高,敏感度不夠好,主要等病理結果,易造成二次手術。我科非常重視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對腮腺腫瘤進行多部位、多層次的取樣,多位病理檢驗人員讀片,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本組惡性腫瘤的診斷靈敏度為83.3%,特異度為100%,準確度為97.5%,明顯優于臨床診斷,且避免了腫瘤的種植。我們認為,術中快速冰凍切片檢查應作為腮腺腫瘤手術常規,可為術式的選擇提供依據。

本組有1例術中冰凍切片檢查報告為良性腫瘤、部分細胞增生活躍,術后常規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究其誤診原因總結為取材有限、切片較厚所致。

由于諸多因素的干擾,并非所有的冰凍切片都可快速準確可靠地得出診斷[4] ,冰凍切片檢查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參考文獻 :

[1] 歐新榮,粟紅兵.腮腺良性腫瘤手術方式與面神經分支功能性損傷[J].湖南醫科大學學報,2001,26(4):371-372.

[2] 葉永康,紅 穗,陳仲偉.良惡性腮腺混合瘤的手術治療[J].實用口腔醫學,2001,17(2):159-160.

篇7

【關鍵詞】腮腺腫瘤切除;手術期;護理干預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4-4949(2014)04-0098-02

腮腺瘤屬于口腔頜面腫瘤中發病較高的一種,目前在臨床上主要采取手術治療,本病一般為良性腫瘤,尤以多形腺瘤和腺淋巴瘤多見,包塊較為清晰,可以活動或者固定,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外觀美,也會影響患者的腮腺功能[1]。由于腮腺位于特殊顏面部位,因此解剖關系相對較為復雜,位置相對較深,神經的分布極為廣泛,血液運行很豐富,因此對于手術的要求極為嚴格,一旦操作不當容易產生面神經的損傷與腮腺瘺,影響患者術后的康復[2]。我院對行腮腺腫瘤切除手術的患者實施了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礎資料

選取2010年12月-2013年12月在我院行手術切除的腮腺腫瘤患者100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各50例,所有患者均經術后病理確診。其中觀察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齡37-69歲,平均年齡(47.23±3.77)歲,病程4月-10年,平均病程(3.54±1.13);對照組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齡31-68歲,平均年齡(47.42±3.69)歲,病程3月-11年,平均病程(3.62±1.21)。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病程等基本資料采取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案

觀察組:給予患者常規頜面外科護理操作。

對照組:給予患者綜合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包括以下方法:首先對患者進行術前護理干預,護士要加強對患者的健康教育,向患者介紹手術的方式、風險和可能出現的并發癥以及如何預防并發癥發生,護士要積極和患者溝通,聆聽患者感受,通過心理疏導讓患者釋放負性情緒,為患者樹立信心,在術前減少腮腺感染風險術前3天開始含漱并做好牙齒清潔與齲齒的護理[3-4]。其次做好術后的護理工作,上采取去枕平臥位,頭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吸入到氣管或者污染傷口;飲食上避免刺激性食物,以高熱量高蛋白的流質飲食為主,指導患者餐后漱口;做好負壓引流的加壓包扎,定期查看負壓引流裝置是否通暢,避免扭曲與打折。第三,針對并發癥進行護理干預,對于出血護士要定期巡視,查看負壓引流情況,發現引流量突然增多或者引流液呈血性后要及時通知醫師并處理,護士要做好患者心理安慰,叮囑患者不要恐慌;針對面癱術后可給予激素、維生素B族、煙酸等藥物增加面神經的周圍血管供應,護士要指導患者拆線后進行表情肌肉鍛煉,促進面部恢復;針對涎瘺要嚴格進行加壓包扎,必要時應用山莨菪堿減少腺體分泌,在進食上要清淡為主,避免攝入酸辣刺激性食物。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采用自行設計調查問卷從醫療技術水平和臨床護理服務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觀察兩組患者術后發生面癱、涎瘺、味覺出汗綜合征等并發癥發生情況。

1.4統計學處理

3討論

腮腺瘤多好發于中年人群中,患者多數無自覺癥狀,生長相對緩慢,病程可達到數年或者數十年,因此往往不易引起患者重視,腮腺瘤多數為良性,但是部分可能發生惡變,惡變率在3%左右,隨著病程的延長本病惡變的幾率提高。腮腺瘤手術由于解剖關系的復雜容易造成患者發生并發癥,比如腫瘤切除手術的切口不能超過5cm,否則容易造成解剖面的神經線受到影響產生神經的損傷[5]。而且腫瘤的發生會對患者的心理上帶來嚴重的影響,部分患者由于對疾病缺少認知因此在心里上容易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負性情緒,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手術效果以及術后的康復。

我院對行腮腺瘤切除的患者采取了綜合護理干預,首先針對患者產生的焦慮、恐懼等負性情緒開展心理疏導,加強了健康教育的力度,讓患者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手術的效果,對腮腺瘤有一個整體的認知,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護理中護士要鼓勵患者將心中的疑慮表達出來,耐心聆聽,鼓勵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術前還要對患者漱口進行指導,以減少可能發生的口腔感染[6]。其次加強了術后護理,護士指導患者,防止嘔吐物誤吸到氣管污染傷口,患者清醒后取半臥位,有助于局部的血液發生回流,減輕顏面部的腫脹;飲食上指導患者以高蛋白、高熱量為主,避免刺激性特別是酸性食物的攝入,飯后要認真漱口,保證口腔的清潔;加強對患者的巡視,做好引流裝置護理,術后要嚴格加壓包扎,保持切口的負壓引流裝置暢通,避免出現扭曲、打折與壓迫,注意記錄引流量的顏色、性質和量。第三做好術后容易發生并發癥的護理,針對可能出現的出血要密切關注病情變化,一旦表現出面色蒼白、頭昏等情況要及時通知醫師處理,做好搶救準備;針對可能發生面癱要在術后進行面部表情鍛煉的早期指導,爭取盡快回復面部神經功能;對于涎瘺的發生則是由于加壓包扎不牢靠引發,或者是過早的進食增加了唾液的分泌,因此要注意引流管情況,做好加壓包扎,及時更換,必要時可給予禁食水結合腸外營養促進愈合[7]。本研究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組間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應用在腮腺腫瘤切除手術中能夠縮短手術時間和住院時間,減少手術并發癥發生,提高臨床護理滿意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 曹玉峰.兩種腮腺腫瘤切除術式的臨床分析[J].內蒙古醫學雜志,2009,41(3):296-297.

[2] 李守宏,李金超,劉茁,等.腮腺功能性切除與淺葉切除術式的比較研究[J].臨床口腔醫學雜志,2010,26(3):154-155.

[3] 郅克謙,溫玉明,李龍江.腮腺良性腫瘤切除后并發癥的防治[J].現代護理,2010,10(2):85.

[4] 周梁,李采,張孝通,等.腮腺多形性腺瘤手術方式的選擇[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09,40(1):922-924.

[5] 周璇,陳偉,李培玲,等.腮腺腫瘤切除術前及術后護理[J].黔南民族醫專學報,2011,24(1):46-48.

篇8

[關鍵詞] 腮腺;良性腫瘤;圍術期;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 R4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7210(2017)02(b)-01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n patients with parotid benign tumor during perioperation by different nursing treatments. Methods From October 2012 to September 2013, 66 patients with parotid benign tumor at Department of Head and Neck Surgery of Tangshan People′s Hospital (for short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 group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with 33 cases in each group. All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by surgery;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by traditional nursing, while the patients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treated by the nursing through our hospital improved. The complication rate,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costs, and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of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lication rate of experiment group was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but there was not significantly statistical difference (P > 0.05). Before nursing, there were not differences in SDS and SAS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 0.05). After nursing, the scores of SDS and SAS in the two groups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ose in experi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 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experiment group, the average hospitalization time was shorter, the average costs of hospitalization were lower,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as better (P < 0.05). Conclusion The improved nursing on patients with parotid benign tumor could significantly relieve their depression, reduce the average hospital costs, decrease the hospitalization time and improve th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Parotid gland; Benign tumor; Perioperative; Mental nursing

腮腺是人w重要的唾液分泌器官,其內有面神經穿行。腮腺腫瘤以良性為多見,手術是其目前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常見術后并發癥有面癱、腮腺瘺、耳垂麻木、面部凹陷畸形和Frey綜合征[1],優質的圍術期護理能提高手術療效,使患者獲益最大化[2-4]。現對唐山市人民醫院(以下簡稱“我院”)于2012年10月~2013年9月的66例腮腺良性腫瘤患者在不同的護理模式干預下的臨床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2年10月~2013年9月收治的66例腮腺良性腫瘤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33例和對照組33例。其中對照組男15例,女18例,年齡35~68歲,平均(46.1±7.8)歲,病程1~16年,平均(7.1±3.8)年;實驗組男13例,女20例,年齡35~68歲,平均(47.9±8.2)歲,病程1~18年,平均(6.8±3.2)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表現為面部耳垂周圍無痛性腫塊,呈結節狀、圓形或橢圓形,質地較硬且生長緩慢,均無面神經功能障礙,術中冰凍和術后經病理證實均為腮腺良性腫瘤,參照2005年版世界衛生組織(WTO)頭頸腫瘤新分類[5],其中多形性腺瘤43例,腺淋巴瘤18例。本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所有參與本研究的患者都知圓斡胙芯渴孿畈⑶┦鷸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手術治療

所有患者的手術均由同一組醫生、麻醉師和器械護士完成。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決定術式,行腮腺淺葉及腫物切除術25例,腮腺區域性切除術41例[6]。

1.2.2 護理干預

1.2.2.1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主要包括入院簡單的介紹、常規手術患者基礎護理、服藥指導等。

1.2.2.2 實驗組采用我院改良后的護理模式,除一般常規護理外,患者從入院開始直到出院,給予互聯網形式宣教、全程心理疏導、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的一整套綜合性護理措施。

入院第1天至術前具體護理方案如下。①入院后向患者介紹科室環境(介紹科室走廊張貼的科普畫報)、住院須知、設施使用和安全知識、科室醫護人員介紹和醫護技術水平。②詢問患者的現病史、既往史,對患者手術的耐受性進行評估,掌握患者重要臟器功能及實驗室檢查結果。針對有高血壓、高血糖、心電圖異常等情況的患者要詳細了解目前和既往用藥的種類及控制情況,向醫生匯報,以便采取對應措施。③發放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7],對于文化水平較低的患者,口述題目和選項讓其作答。耐心聽取患者各種訴求,結合SDS、SAS自評量表得分和患者入院一般情況,對患者生理、心理、家庭和社會狀況有大致了解,針對具體問題制訂相應的心理干預方案,鼓勵患者家屬共同參與心理護理工作。④對于年輕患者可組建微信群、QQ交流群,安排醫護人員管理微信公眾號、QQ,進行在線答疑,定期科普腮腺腫瘤,推送醫學小視頻,分享成功案例、術后康復訓練的圖文。對于老年人,鼓勵患者家屬積極參與宣教工作。每周組織1次醫患、患患交流活動(醫患:請科室主任、管床大夫、責任護士介紹自己的診療經驗,科普腮腺腫瘤的醫學知識。患患:請已出院的術后恢復良好的熱心患者回院為在院患者介紹自己的就醫體驗及恢復經驗)。⑤制訂并告知患者護理方案,告知各項檢查的目的和意義,檢查時應做好的準備和注意事項以及檢查地點,如有必要應安排好外勤護士帶領前往檢查地點。⑥口腔護理。囑患者務必保持口腔清潔,術前反復用生理鹽水或漱口水漱口。確保無潰瘍、齲齒等口腔疾患。若有上述情況,及時向管床大夫反映并處理。⑦術前備皮。男患者要求剃胡須,女患者要注意詢問是否月經來潮;加強營養,防止上呼吸道感染;告知患者和家屬要保證睡眠,及時解答患者的困惑,消除緊張情緒,可根據情況適當給予安定;整理好所有護理評估單和檢查單并歸病例。

術后具體護理方案如下。①術后半臥位,頭偏向患側,避免低頭彎腰和頭部向健側扭轉。術后6 h可喝少量溫水,待排氣后可進食清淡易消化流質,不宜進食酸性以及強刺激性食物,盡量使用口腔健側進食;告知患者傷口引流管的注意事項;有呼吸的變化和不適感覺時,要鼓勵患者表達出來。②口腔護理。叮囑患者保持口腔清潔,飯后用生理鹽水或漱口水漱口。③傷口疼痛的護理。適當減輕加壓包扎的力度;采取健側臥位,減輕患側水腫;酌情給予止疼劑和鎮靜劑。疼痛會使患者產生負面情緒,建議患者家屬多與其交流、陪伴以轉移患者的注意力。④定期換藥。加壓包扎持續至拆線后的2~3周。⑤并發癥的觀察及預防的護理。告訴患者緩解和治療并發癥的方法,避免過度擔憂,積極配合治療。例如合并面神經功能障礙時,患側眼裂閉合困難導致容易導致角膜炎,白天可以用人工淚液滴眼,夜晚睡覺前可以涂抹紅霉素眼膏。功能肌障礙時,可以通過吹氣球、咀嚼口香糖鍛煉,加速恢復。還可以通過藥物、理療、針灸等方法輔助治療。告知患者有些并發癥,如Frey綜合征,常出現在手術3個月后,不必擔心和緊張,只要注意飲食,可自行緩解。⑥發放護理滿意度調查和SDS、SAS自評量表。回收問卷并統計,評價患者對健康教育內容的掌握情況。

1.3 觀察指標

1.3.1 術后并發癥情況

術后并發癥包括傷口感染、皮下積液、涎腺瘺、面部凹陷畸形等,觀察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1.3.2 護理干預前后SDS、SAS評分情況

兩組患者入院第1天和術后第1周填寫SDS量表、SAS量表,用于評價被測試者的抑郁和焦慮狀態。SDS、SAS量表分別包括20個項目,采用百分制,分值越低,說明被測試者狀態越好。

1.3.3 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和對護理滿意度調查

兩組患者出院當天發放問卷調查,調查的內容包括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對護理滿意程度的評價,記錄患者的意見和建議。其中護理滿意度調查評分標準:高于80分為非常滿意,80~60分為較滿意,低于60分為不滿意;非常滿意和較滿意的人數計為滿意人數。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數據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 <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

兩組腮腺良性腫瘤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狀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SDS和SA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 0.05);干預后,兩組患者的SDS、SAS評分均較干預前有所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其中實驗組的SDS、SAS評分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P < 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平均住院時間、住院費用以及護理滿意度比較

實驗組平均住院時間和費用均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5)。見表3。

3討論

本研究發現,傳統護理和我院改良后的護理,在控制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上并沒有明顯差異。原因是術后并發癥的發生與很多因素有關,主要是由患者病情、手術情況決定的。護理雖然不能有效地改變并發癥發生的事實,但是卻可以起到令患者更加舒心,更有安全感的作用。

腮腺腫瘤生長的部位是在面部耳周,手術切除后留下的切口疤痕以及并發癥的發生特別容易影響人的外觀形象[8-9],這無疑會給患者帶來壓抑和悲觀的情緒。在未經任何護理干預時,患者因為腫瘤知識的匱乏,對手術的恐怖心理,患者往往存在負面情緒。本研究發現,經適當護理,患者的負面情緒能得到緩解;特別是我院改良后的護理模式,以患者為中心,充分考慮患者的心理狀態,結合互聯網平臺使患者及其家屬主動參與到治療中,顯著緩和了患者焦慮、抑郁的情緒,縮短住院時間、減少住院費用,提高護理滿意度,也促進了醫患關系的和諧發展。

研究表明,整體護理模式[10-11]、舒適護理模式[12]和全程心理干預[13-14],都是以人為中心,關注患者心理狀態并及時干預疏導;提倡責任護士了解并參與手術,術后重視對傷口的換藥、加壓包扎和并發癥的預防,從而有效減少術后并發癥,提高手術療效和患者的滿意度。也有學者比較注重健康教育[15-16],認為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越充分,對治療配合越好,手術滿意度越高。由于傳媒技術的發展,健康宣教的形式已經不在局限于課堂授課形式,還有多媒體形式[17-18]。通過互聯網平臺,與患者進行溝通,激發患者的學習興趣,引導患者查閱和獲取相關醫學知識,用正確積極的心態面對,從而增強手術信心,緩解焦慮抑郁心理,積極配合治療[19-20]。

經我院改良后的護理工作不僅患者受益,而且對于年輕無經驗的護士也有很大幫助。一方面通過對患者的精心護理,可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另一方面,重視患者的心理,給予患者應有的鼓勵和尊重,也能大大地節約溝通時間、住院時間和費用,同時減輕醫務人員的工作壓力。

C上所述,經我院改良護理模式,在傳統護理基礎上,采用互聯網形式進行宣教、全程心理疏導、積極預防術后并發癥以及出院后的延伸護理,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

[參考文獻]

[1] 董想,張昊,曾憲濤,等.腮腺腫瘤切除術后并發癥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口腔醫學研究,2015,31(1):92-93.

[2] 王鳳.腮腺混合瘤的圍術期護理[J].現代醫藥衛生,2014, 30(23):3642-3643.

[3] 趙巖.102例腮腺腫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體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7):350-351.

[4] 劉穎,李家鋒,管海虹.腮腺腫瘤切除手術的圍術期護理[J].黑龍江醫藥,2015,28(4):1007-1010.

[5] Thompson L.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head and neck tumours [J]. Ear Nose&Throat Journal,2006,85(2):74.

[6] 朱代珍.腮腺良性腫瘤手術切除術的臨床研究[J].中國醫學創新,2012,9(5):96-97.

[7] 王汝展,劉蘭芬,葛紅敏,等. ZUNG氏抑郁自評量表(SDS)作為外科住院患者抑郁障礙常規篩查工具的可行性研究[J].精神醫學雜志,2009,22(4):251-253.

[8] 崔麗.優質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腮腺腫物手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36):227-228.

[9] 張瑜.腮腺腫瘤患者的圍手術期護理[J].北方藥學,2013, 10(9):187.

[10] 付建云,馬群華,張大錚.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對術后腮腺混合瘤患者并發癥的影響分析[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116-119.

[11] 吳成紅.綜合護理干預對腮腺腫瘤切除術的效果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20):223-224.

[12] 甘柳萍.舒適護理在腮腺多形性腺瘤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4,7(16):178-179.

[13] 肖愛軍,陳素萍,時敏秀.全程心理管理程序在惡性腫瘤患者心理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學報,2007,14(6):83-85.

[14] 管健,介小霞.心理護理干預改善住院惡性腫瘤患者心理狀況臨床觀察[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2):282-283.

[15] 陳倩.集束化護理在預防腮腺腫瘤術后患者涎瘺的應用[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6,37(21):2738-2740.

[16] 張艷,鐘玲,陳婷瑞,等.腮腺腫瘤患者圍術期心理護理干預[J].中國保健營養,2012,11(1):4577.

[17] 吳西枝.多媒體技術對普胸外科圍術期健康宣教的效果[J].中國鄉村醫藥,2013,20(16):82-83.

[18] 林亞琴,張菊紅,戴杰.應用多媒體對腮腺腫瘤患者實施健康宣教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34):122-122.

篇9

關鍵詞:口腔修復膜 腮腺腫瘤 味覺出汗綜合征 預防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2.114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2-0089-01

急性味覺出汗綜合征(gustatory sweating syndrome)又稱Frey綜合征,是腮腺手術后比較常見的并發癥,多在腮腺手術后3個月~6個月內發生,臨床表現為進食或味覺刺激時腮腺手術區皮膚潮紅、出汗等癥狀[1]。Frey綜合癥發病率較高,嚴重影響患者術后的生活質量。本次研究對腮腺腫瘤切除后的患者植入口腔修復膜,觀察其預防味覺性出汗綜合征發生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過程與結論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2年3月收治的126例需進行手術治療的良性腮腺腫瘤患者,年齡15~79歲,平均(44.2±1.6)歲,其男性72人,女性54人。所有患者均為初次手術治療,采取腮腺腫瘤切除聯合面神經解剖術,觀察組患者在腮腺腫瘤切除后植入口腔修復膜,對照組常規處理。入院時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患者行全麻后,在耳屏前行“S”切口,按照面神經解剖,施行腫瘤和部分腮腺切除術或全腮腺摘除,觀察組選取大小合適的口腔修復膜,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要求取出修復膜,在無菌生理鹽水中使修復膜排凈氣泡、充分水化,每次浸泡時間不超過1min,重復3次,將處理過的修復膜置于肌皮瓣與剩余腮腺組織及之間,基底膜面朝向剩余腮腺組織,縫合固定修復膜邊緣和腮腺組織,關閉頸闊肌層、皮下組織層及淺表皮膚。對照組完成腮腺腫瘤清除后不直入口腔修復膜,直接將頸闊肌層關閉復位。兩組患者均低位放置常規橡皮引流管一根,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均勻加壓包扎。

1.3 觀察和評價標準[2]:①Frey’s綜合征的主觀評價:詢問和檢查患者進食和味覺刺激時是否有腮腺手術區潮紅、出汗癥狀。②Frey’s綜合征的客觀評價用Minor試驗進行檢測。即在患者手術區域和對側相應皮膚涂布碘溶液,干燥后在該區域撒干淀粉少許,給予患者0.4g維生素C片咀嚼以產生催唾反應,3min后觀察局部皮膚反應,汗液可使淀粉溶解并與碘發生化學反應呈藍紫色,從而確定有無味覺出汗綜合征。

1.4 統計學分析。對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5.0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當P

2 結果

兩組患者手術均順利完成,觀察組患者Frey’s綜合征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后Frey’s綜合征發生率比較[n(%)]

3 討論

Frey’s綜合征是常見的腮腺腫瘤術后并發癥之一,常在手術后3~6個月發生,發生率較高。其發生機制為“迷走再生學說”:即由于經過腮腺區手術使腮腺筋膜損傷或缺損,同時切斷了分布于腮腺的副交感神經傳導纖維,導致支配腮腺的副交感神經暴露,并與支配皮膚汗腺的交感神經纖維錯向交叉再生聯合,導致患者進食時汗腺分泌增多、局部血管充血而引起[3]。Frey’s綜合征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進食或味覺刺激時腮腺手術區皮膚出現潮紅、出汗等不適癥狀,雖然該病不危及生命,但常常給患者生活帶來不便和造成較大的精神痛苦,特別是對某些職業從業者或社會交往較多的患者問題[4]。

口腔修復膜預防腮腺腫瘤術后Frey’s綜合征發生的原理是:口腔修復膜形成一道屏障,將支配腮腺的神經阻隔,防止其與支配面部毛細血管汗及腺的神經錯聯吻合,由于口腔修復膜主要成分是膠原蛋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不具有毒性作用和免疫原性,并且它可通過空間誘導加速創面的上皮細胞長入,在短時間內形成組織屏障,有效地阻止神經纖維的錯位,以達到預防Frey’s綜合征的作用[5]。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Frey’s綜合征發生率顯著小于對照組,兩組比較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參考文獻

[1] 喻秀麗,楊凱,項立,等.口腔修復膜預防腮腺腫瘤術后味覺出汗綜合征的療效觀察[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0,35(011):1759-1761

[2] Sanabria A,Kowalski L P,Bradley P J,et al.Sternocleidomastoid muscle flap in preventing Frey's syndrome after parotidectomy:a systematic review[J].Head & neck,2012,34(4):589-598

[3] 黃代營,李祥,聶二民,等.口腔組織補片預防腮腺術后味覺出汗綜合征[J].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2011,15(38)

篇10

流行性腮腺炎是感染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傳染病,臨床以發熱、耳下腮部漫腫疼痛為主要特征。又名痄腮。

1 診斷要點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間,發病前2~3w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觸史。初病時可有發熱、頭痛、咽痛。腮腺腫大以耳垂為中心,向前、后、下擴大,邊緣不清,觸之疼痛,有彈性感。常一側先腫大,2~3d后對側亦出現腫大。腮腺管口可見紅腫,或同時有頜下腺腫大。可并發腦膜腦炎、炎、卵巢炎、胰腺炎等。

2 實驗室檢查

2.1 血象檢查:血白細胞總數正常或偏低,淋巴細胞相對增高;繼發細菌感染者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均增高。2.2 血清和尿淀粉酶測定:血清及尿淀粉酶活性增高,與腮腺腫脹相平行,2w左右恢復至正常。

2.3 病原學檢查:從患兒唾液、腦脊液、尿或血中可分離出腮腺炎病毒。

3 辨證

3.1 溫毒在表證:輕微發熱惡寒,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疼痛,觸之痛甚,咀嚼不便,或有頭痛、咽紅咽痛、納少,舌質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3.2 熱毒蘊結證:高熱,一側或兩側耳下腮部漫腫脹痛,范圍大,堅硬拒按,張口咀嚼困難,或有煩躁不安,面赤唇紅,口渴欲飲,頭痛嘔吐,咽紅腫痛,頜下腫塊脹痛,納少,尿少而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舌苔黃,脈滑數。

3.3 邪陷心肝證:高熱不退,耳下腮部漫腫疼痛,堅硬拒按,頭痛項強,煩躁,嘔吐劇烈,或神昏嗜睡,反復抽搐,舌質紅,舌苔黃,脈弦數。

3.4 毒竄睪腹證:腮部腫脹同時或腮腫漸消時,一側或雙側腫脹疼痛,或少腹疼痛,痛時拒按,或伴發熱,溲赤便結,舌質紅,舌苔黃,脈弦。

4 分證論治

4.1 溫毒在表證:治法:疏風清熱,散結消腫。主方:柴胡葛根湯加減。常用藥:柴胡、黃芩、牛蒡子、葛根、金銀花、連翹、板藍根、夏枯草、赤芍、桔梗、甘草等。

4.2 熱毒蘊結證:治法:清熱解毒,軟堅散結。主方:普濟消毒飲加減。常用藥:柴胡、黃芩、黃連、連翹、升麻、板藍根、蒲公英、掛金燈、玄參、夏枯草、陳皮、桔梗等。

4.3 邪陷心肝證:治法:清熱解毒,熄風開竅。主方:清瘟敗毒飲加減。常用藥:梔子、黃連、連翹、板藍根、生地黃、生石膏、牡丹皮、赤芍、玄參、鉤藤、僵蠶、甘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