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腺腫瘤超聲診斷價值分析
時間:2022-11-06 11:38:39
導語:腮腺腫瘤超聲診斷價值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目的分析常見腮腺腫瘤的超聲表現,探討超聲在腮腺腫瘤診斷中的價值。方法回顧性分析經病理證實的45例腮腺腫瘤患者的超聲圖像,比較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聲像圖特點,總結其特征性表現。結果45例腮腺腫瘤患者中良性41例,惡性4例,良、惡性腫瘤在腫瘤形狀及邊界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內部回聲、有無囊變及血流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超聲在腮腺腫瘤檢查中有重要臨床意義,其中腫瘤的形狀及邊界在良惡性腫瘤鑒別中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腮腺腫瘤;超聲診斷;良性腫瘤;惡性腫瘤
涎腺腫瘤約占全身腫瘤的3%,涎腺腫瘤中最常見的即腮腺腫瘤,約占80%[1],腮腺由于其位置表淺,且腫瘤多發生于淺葉,患者常因偶然觸及無痛性腫物而來院檢查,超聲作為無創方便的影像檢查,可以快速明確腫瘤的來源、大小、邊界等信息,并對腫瘤性質做出初步判斷,臨床已將超聲作為腮腺腫瘤影像學檢查的首選[2],因此,提高超聲診斷腮腺腫瘤性質的準確性顯得尤為重要。本文旨在分析既往經病理證實的腮腺腫瘤的超聲聲像圖特征,總結其特征性表現,提高診斷準確性。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民航總醫院收治住院并經病理證實的腮腺腫瘤45例,其中男31例,女14例,年齡24~83歲,平均年齡(57.3±14.03)歲,所有患者術前均行超聲檢查。其中良性腫瘤41例(多形性腺瘤11例,腺淋巴瘤23例,基底細胞瘤5例,腮裂囊腫伴感染1例,脂肪瘤1例),惡性腫瘤4例(腺樣囊性癌1例,惡性黑色素瘤1例,鱗狀細胞癌1例,黏液表皮樣癌1例)。1.2儀器。本組病例為回顧性分析,其中使用的超聲儀器主要為飛利浦IU22,其他另有百勝Mylab90、GELogiq9及西門子S3000超聲診斷儀,探頭頻譜7~12MHz。1.3方法。患者均于術前行超聲檢查,選取線陣探頭,調節至設定的腮腺條件,取仰臥位,頭偏向健側,充分暴露腮腺組織,連續多切面掃查腮腺內腫瘤,記錄腫瘤的位置、大小、形狀、邊界、內部回聲、有無囊性區及血流信號等。1.4血流豐富程度判斷標準。參照Martinoli分級標準,將血流豐富程度分為4級:Ⅰ級,無彩色血流信號;Ⅱ級,偶爾出現短暫的彩色血流信號或在其中心見到一只血管;Ⅲ級,出現多點彩色血流信號或有管壁清晰的血管穿過腫塊;Ⅳ級,腫塊內見大量的血流信號[3]。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2.0統計軟件,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Fisher精確概率法,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結果顯示,45例腮腺腫瘤患者中良性41例,惡性4例,良、惡性腫瘤在腫物形狀及邊界方面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良性腫瘤與惡性腫瘤的內部回聲、有無囊變及血流分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1、圖1~2。注:男,55歲,左側腮腺內低回聲腫物,大小約4.0cm×3.5cm,形狀不規則,邊界不清,內部回聲不均勻,有較大囊性區,Ⅱ級血流,病理為黏液表皮樣癌圖2良性腫瘤注:男,83歲,右側腮腺內低回聲腫物,大小約3.2cm×1.6cm,形狀欠規則,邊界清晰,內部回聲不均勻,呈網格樣,Ⅳ級血流,病理為腺淋巴瘤
3討論
既往研究表明[4],腮腺良性腫瘤中最常見的是多形性腺瘤和腺淋巴瘤,多形性腺瘤在腮腺良性腫瘤中發病率最高,以40歲左右者居多,女性稍多見,第二常見的良性腫瘤為腺淋巴瘤,平均發病年齡62歲,以中老年男性多見。本組病例中,多形性腺瘤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44.2±12.5)歲,腺淋巴瘤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年齡32~83歲,平均年齡(62.3±12.0)歲,本研究中腺淋巴瘤病例數多于多形性腺瘤,提示腺淋巴瘤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他與既往研究基本一致。本研究結果顯示,腮腺良、惡性腫瘤在腫物形狀及邊界方面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高源等[5]、王曉榮等[6]的觀點一致,腫瘤的邊界、形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腫瘤的生長方式,惡性腫瘤由于侵襲性生長的特點,容易向周圍組織浸潤,故多表現為邊界模糊,形態不規則。本組病例中,有3例病理證實良性腫瘤超聲表現為形態不規則,病理結果均為多形性腺瘤,這一表現與多形性腺瘤的病理特點有關,它具有組織多形性與多中心生長的特點,瘤體可凸向或穿破包膜而出現分葉[7],故其相較于其他良性腫瘤,更易出現分葉狀改變而呈現不規則的形態,在臨床工作中,應結合腫瘤邊界等其他特征綜合判斷。在病灶邊界方面,有1例病理證實為惡性腫瘤者表現為邊界清晰,其病理結果為惡性黑色素瘤,該患者既往無惡性黑色素瘤病史,且體格檢查未檢出皮膚,尤其頭頸部皮膚及口腔、生殖器等部位有原發病灶,故考慮腮腺原發性惡性黑色素瘤可能,而既往研究認為在正常腮腺導管上皮中存在黑色素細胞,結合上述表現考慮該病例為腮腺導管內原發的惡性黑色素瘤,尚未突破腮腺導管,病灶邊界較清晰。本研究結果顯示,良、惡性腫瘤患者在內部回聲、有無囊變及血流分級等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首先,良性腫瘤中以多形性腺瘤及腺淋巴瘤較多見,多形性腺瘤病理成分復雜,可由上皮、黏液樣組織及軟骨組織等多種成分組成,故內部回聲表現多樣,可表現為內部回聲不均勻,可有無回聲區;而腺淋巴瘤常呈網格樣改變,囊腔內含較多黏液或膠凍樣物質,常會發生感染、出血、液化等,內部回聲也會表現為不均勻;惡性腫瘤生長迅速,容易在病灶中央因缺血壞死形成液化區,這使得良惡性腫瘤在內部回聲方面存在一定重疊區,故內部回聲及有無囊變不能作為鑒別良惡性腫瘤的指標,這也與Wu等[8]的研究相符。本組病例中,良性腫瘤血流分級表現多樣,其中有16例表現為Ⅱ級血流(病理證實多形性腺瘤4例,腺淋巴瘤8例,基底細胞瘤3例,腮裂囊腫伴感染1例),13例表現為Ⅳ級血流(病理證實多形性腺瘤2例,腺淋巴瘤11例),良性腫瘤中多形性腺瘤與腺淋巴瘤的血流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158),其中腺淋巴瘤在良性腫瘤中血流較豐富。惡性腫瘤中,有1例高分化黏液表皮樣癌彩色表現為Ⅱ級血流,其余3例均為Ⅳ級血流,良惡性腫瘤的血流分級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一方面由于腺淋巴瘤的血流分布在所有涎腺腫瘤中最豐富[9];另一方面,近年有研究[10]認為,不同類型涎腺惡性腫瘤血流分級表現不一,由于細胞分化程度及侵襲性的差別,血管生成亦存在差異,并非以往文獻認為的腮腺惡性腫瘤多為豐富血流信號。
綜上所述,超聲在腮腺腫瘤的診斷中有一定的臨床價值,尤其是病灶形狀及邊界,對良、惡性腫瘤的鑒別有指導意義。但由于本文的回顧性研究在病例的選擇、儀器的選擇等方面存在偏倚,且樣本量較小,下一步應據此進行大樣本量的前瞻性研究,進一步明確超聲在腮腺腫瘤良惡性診斷中的臨床價值,必要時結合其他超聲新技術,為腮腺腫瘤的臨床診斷提供更大價值。
作者:楊旭芬 熊穎 單位:民航總醫院超聲醫學科
- 上一篇:城市蔓延測度空間分異與形成機制分析
- 下一篇:建筑企業財務會計管理體系分析
精品范文
1腮腺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