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品牌范文
時間:2023-03-30 03:39:0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陶瓷品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宏陶陶瓷采用的是國內國外最先進的生產管理形式,在如今市場激烈的競爭中遙遙領先,在全國陶瓷行業中產品銷量名列前茅,是陶瓷界中數一數二的品牌。
宏陶陶瓷歸屬廣東品牌,屬于廣東三大陶瓷集團之一,它專門生產銷售釉面磚、?;?、廣場鋪石和仿古磚這類大型的現代材料,在宏陶陶瓷中質量比較穩定的是拋光磚。
宏陶瓷磚瓷磚質量已經通過了GB/T28001:200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ISO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和ISO14001:2004環境管理體系的認證,國際的標準化生產使宏陶陶瓷獲得了二級計量體系合格證書。得到了中國強制性產品的認可。
宏陶瓷磚能夠達到精準的工藝磨邊技術,讓瓷磚的尺寸以及邊邊角角都能拼接的完美無縫隙。從而提高了瓷磚的壽命。
篇2
[關鍵詞] 陶瓷品牌名牌
當前的陶瓷行業正處于一個稚氣而浮躁的時期,進入“微利”時代以后,眾多的陶瓷企業逐漸認識到了品牌價值的重要性,“中國名牌”(國家質檢總局)、“中國陶瓷行業名牌”(中國陶瓷工業協會)、“馳名商標”等各級各類的評選不斷,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加入到參評的陣營中,不少的陶瓷企業也由于獲得“名牌”的稱號而在市場知名度、市場占有率及市場競爭力上都比之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獲得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在各項運作成本不斷攀升的情形下,這更堅定了陶瓷企業參加“名牌”評選的信心。已目前最具權威的“中國名牌”“評選為例:從2003年開始至今,已進行3次(2003年、2005年、2006年)含陶瓷類產品的評選,已經有近30家陶瓷企業的陶瓷產品獲得“中國名牌”的稱號。
2003年中國名牌―建筑衛生陶瓷類
一、我國陶瓷企業的品牌戰略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1.簡單認為品牌是證書的堆砌
不少陶企在品牌戰略實施過程中,成立專門的品牌管理部門,但在具體的運作上缺少長期苦練“內功”,為品牌奠定基礎的理念,簡單的認為品牌是證書的堆砌,所以熱衷于各種“名牌”的評選。而實際上缺少一流的銷售服務、管理方式依舊十分粗放、尚未形成人才的集結效應等,所以陶瓷企業培育品牌的土壤還不完全具備。
2.盲目認為品牌就是做廣告
目前,越來越多的陶瓷企業有策劃、新聞專員從事媒介推廣,宣傳產品和企業形象,廣告的投入也越來越多,但是做一次、兩次根本就沒有用,消費者根本不會形成記憶點,連眾多的生活必需品的知名品牌都還在不停地做廣告,我國的中小規模的陶瓷企業根本無力以對,單一的媒體炒作距離品牌建設的本義依舊很遠。
3.缺少品牌的定位和內涵的建設
在陶瓷產品大戰中,消費者的消費取向充滿著極大的不確定性,消費需求越來越趨向個性化,而現有的陶瓷品牌少有明確的定位,而缺乏個性的品牌是沒有銷售力量的,不能給品牌帶來增值。同時,品牌是作為一個綜合載體,它涵概了企業的創新能力、管理、市場定位、營銷服務等多個方面的特征。許多國外品牌百年長青,都經過了幾代人的艱苦努力才達到了今天的成功。在我國陶瓷業短暫的發展時間里,很難沉淀出真正的品牌內涵。
4.胡亂“傍名”,杜撰品牌“文化”
如佛山市石灣新科迪陶瓷有限公司的“夢特嬌”品牌、福州奔躍建材的“歐典”系列陶瓷磚等品牌,由于“傍名”都受到了不少負面影響,也極大的影響了企業的銷售業績。而不少陶瓷企業為加大企業品牌的內涵還在杜撰品牌“文化”,引用所謂的古希臘神話或者我國古代神話來提升品牌的文化含量和歷史,期望這樣的品牌能吸引消費者。
5.本末倒置,忽略整體產品概念
產品是品牌的載體,要建立高端品牌,必須對企業的產品組合進行規劃,不斷提高產品核心層的價值;必須不斷完善售后服務。但是,我國的陶瓷企業過于熱衷創“名牌”,而不愿意耗費資源在提高及保持產品質量、提升銷售服務水平等方面。
二、我國陶瓷企業的品牌戰略的對策
要改變目前我國陶瓷企業品牌運作的現狀,必須對陶瓷品牌戰略做好系統完善的工作:
1.樹立真正做品牌的態度
一個企業有沒有真正做品牌的態度,沒有沉下心做好品牌建設的基礎工作,那是不行的。品牌的基礎是產品的質量和服務的水平以及產品中文化的內涵等因素。所以,要改變以往期望幾年就樹立一個品牌、一個名牌的心態,實實在在的、長期堅持的去建設一個陶瓷品牌。
2.進行合理的廣告宣傳
誠然,在人們生活節奏加快,信息媒體眾多的今天,“好酒也怕巷子深”。但是一味的去夸大廣告、虛假廣告,最終利益受到損失的是陶瓷企業自身。所以,要合理運用廣告宣傳,要有針對性的進行廣告宣傳,綜合運用事件營銷、生態營銷、體育營銷等多種目前陶瓷行業的成功營銷宣傳策略,以最少的資源投入獲得最大的品牌推廣效果。
3.要定好位,找準陶瓷品牌個性
由于缺失產品和品牌的獨有個性,很多陶瓷產品極易被模仿和抄襲,一些自主創新的陶瓷很難在千千萬萬仿制品中脫穎而出。所以,我國陶瓷品牌必須在個性特色上下功夫,在設計方面不斷進行變革和創新;同時,在品牌建設的過程中充分挖掘我國悠久的燦爛的文化,提升品牌的文化內涵。
4.合理給陶瓷產品命名
如同人名一樣,陶瓷品牌雖是一個符號,卻是關系到陶瓷產品的終生大事――銷售。我國的陶瓷企業在給產品命名以及在企業命名的過程中,要做到陶瓷品牌有創意、有內涵、易記誦、與行業相關等問題,不是靠玩噱頭而一時風光,而是真正推進企業的陶瓷品牌戰略,出好產品、取得好效益。
5.注重產品質量與創新,外延銷售服務
篇3
千億品牌夢,一定不是目前范疇的陶瓷。經歷30余年的發展,我們做的還僅僅是陶瓷,甚至只是陶瓷制造,而陶瓷領域的研發、設計、營銷都沒有轉化為生產力,更不用說科技和創新帶來的價值了,也還沒有把陶瓷延伸到電器、家居、汽車等領域,大多企業的盈利模式仍是靠勞動力的差價。所以,陶瓷行業的空間還很大,時代在變,陶瓷的內涵和外延也要變化。
突破思維的邊界。千億不是夢,要敢于打破常規,用發展的觀點重新思考,拋棄那些傳統的認識、行業情節和個人色彩,重新回到產業和市場經營上來,重新審視這個行業,重新解讀陶瓷,使行業與時代接軌,使企業與經濟接軌,突破思維的邊界,重新找到企業在行業的定位。
包容和開放。目前,陶瓷企業還是小農意識、大作坊的傳統運行模式,而非開放的市場思維。專業化分工是企業無法阻擋的必然趨勢,唯有合理定位分工的角色,最大賺取分工后的利益才是王道。開放和包容,會讓我們看得更遠,可利用的資源更多,可整合的平臺更大,由企業自己賺錢變成一個企業群幫你賺錢,這樣企業才可以實現幾何級增長。
核心科技和標準化管理。陶瓷行業沒有專利,也沒有技術壁壘,更沒有行業道德和商業法規,主要原因是沒有標準,企業的興衰很多取決于能人,這也是行業的痛點。其實,核心技術一定是建立在先進設備改良基礎上的應用創新,而不是簡單的引進。目前,行業把噴墨看成寶,其實它只是一次印刷的革命,每個企業都有就等于沒有,關鍵在于誰能在噴墨上進行二次改造,改造后的才是獨一無二的,這才叫核心技術。此外,行業并沒有解決職業和分配問題,造成管理的短視與近視,企業缺乏標準,行業缺乏規則,盲目和暴力成長為今天種下惡果。職業化進程下,千億品牌必須從長計議,戰略久遠。
高門檻。低門檻一定會造成分散經營,大家都可以生存,日子就都不好過。因此,只有高門檻才能成就千億霸主。
篇4
關鍵詞:創新方式;設計人才;日用陶瓷;品牌
一、創新型設計人才概述
人才作為設計創新的重要源泉之一,既是推動設計產業發展的中心樞紐,也是藝術設計之靈?,F在快速發展的社會,越來越多的創意、創新產業的興起,相較于之前傳統的技藝型人才來說,已經不能完全滿足市場的需求,如今,日用陶瓷品牌創建的意識已經滲透到陶瓷產業中,隨著日用陶瓷產品性能不斷提升,市場需求不斷細化和個性化,藝術設計專業的創新型人才隨著社會發展需求也就欣然登場。當今時代下的創新型設計人才可謂是集十八般武藝于一身,集中體現為對于專業知識的快速吸收與合理運用能力,創新能力與綜合能力的挖掘,其中創新能力是體現各綜合能力的重要評判依據。創新型設計人才可從多個維度評判,創新性思維由發散思維和聚合思維構成;其創造性傾向由自信心、好奇心、探索性、挑戰性和意志力組成。對于未來日用陶瓷品牌創建中的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值得我們深思。經調查發現創新型設計人才具有一些相通的共同點:①都有很好的專業素養,受過良好的專業教育和技能訓練,對設計思維和陶瓷工藝有著良好的基礎和技能;②都有與時俱進的設計理念和創新思維,敢于突破和創新;③都有腳踏實地、科學的、先進的研究方法,以及深思鉆研的團隊合作精神。
二、創新型設計人才是創建日用陶瓷品牌的核心
日用陶瓷品牌的創建需要創新型設計人才,作為日用陶瓷品牌創建的重要抓手,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打造穩固日用陶瓷品牌則是核心。品牌通過培養一支掌握先進技術、操作技能的創新人才團隊勢必大大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技術創新能力。在日用陶瓷品牌全球化的語境下,面對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當前需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站在解決問題的角度思考的能力,提高整合資源、重組知識結構的硬實力。并且品牌對團隊的創新型設計人才的投資必將比物質投資能賺得更多利潤,提高企業的人力資本增量。培養目標由以前的單一“專業技能型教育”轉向現如今的多元“社會主題型教育”,從社會需求、價值體現、科技創新等多個維度塑造滿足新時代需求的設計師,甚至可以和多個國家和地區開設聯合課程,了解各地方各國的特色,培養國際化創新型設計人才,打造國際知名品牌。創新型設計人才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現代技術成果向實現生產力轉換的骨干力量。因此在探究日用陶瓷品牌創建上存在廣闊的發展空間的同時,也需要思考重新構建技術創新體系與創新型設計人才體系,不但要有吸引、悉心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的能力,也要有留得住創新型設計人才手段,注重構建和完善創新型人才獎勵機制,優化和改善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工作環境與生活條件,做好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后勤保障工作。日用陶瓷品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需求與日俱增,如何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并對其進行保留和激勵至關重要,日用陶瓷品牌需掌控行業整體形勢,把控整體格局,緊跟市場需求,結合日用陶瓷行業內外部環境,加大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和創新發展,為以后的日用陶瓷設計品牌的創建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持。
三、創新型設計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創建中的創新方式
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設中的創新方式進行深入探究,其中包括理念創新,產品創新、技術創新以及營銷戰略創新等。這些都需要復雜的運作程序,需要創新型設計人才進行不斷的革新與創造,才能增加日用陶瓷品牌的商業創新與附加值。
(一)理念創新
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沒有自主的品牌就沒有可持續發展的未來,日用陶瓷在品牌建設中,它不僅僅是一種商標,更是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創新型設計人才通過對陶瓷品牌的打造要經過產品規劃、產品設計、產品宣傳、售后管理等各方面進行品牌的建設。想要打造出良好的日用陶瓷品牌形象,就需要陶瓷品牌能夠有其自身獨有的、唯一的、排他的文化符號與自身品牌相結合。品牌形象凝聚了企業的文化與理念。創新型設計人才通過打造日用陶瓷品牌形象展示陶瓷企業的獨特產品與文化結合的綜合實力,區別于其他品牌的企業對手,滿足大眾的消費心理,得到社會與市場的認可和尊重。幫助日用陶瓷品牌創造明顯的識別性、權益性、消費性,擴大屬于自身的經濟市場,塑造出良好的品牌形象。
(二)產品創新
在全球化的時代,市場經濟滲透并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日用陶瓷品牌需要放亮雙眼,及時迎合市場的多樣化、個性化等多元化需求。這對日用陶瓷品牌來說是機遇也是挑戰。日用陶瓷的產品創新是品牌生存的長久之計,創新的根本源泉是文化,產品的創新必然是根植在文化的肥沃土壤里的,創新的靈魂是設計人才。創新型設計人才具有豐富的創新性思維、發散思維和科學先進的研究方法,可以幫助產品在繼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在內容上推陳出新,并不斷吸收與借鑒新知識、新思想中符合自身品牌長久發展理念的優質文化養分,從而進一步實現產品的文化內涵融入,實現產品的創新、升華,從而保持加強日用陶瓷品牌在激烈的市場中的優勢地位,為品牌帶來最大化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此外,創新型設計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設中具有幫助日用陶瓷品牌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能力,有能力帶領中低檔日用陶瓷產品企業躋身到高檔陶瓷品牌之列。提升產品質量,加強產品的可觀性,增加陶瓷的生產品種和器型,使其更加豐富多彩。幫助企業明確品牌的獨特定位,增加陶瓷品牌的生產規模,增強陶瓷品牌的宣傳力度,都是打造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日用陶瓷品牌的重要抓手。
(三)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是日用陶瓷產品創新的基礎前提,其含義是產品創新離不開科學技術,然后是設計,模具生產再到規模化批量生產,最后走入市場。在當今的時展中,傳統日用陶瓷品牌生產技術并不能滿足當下社會需求。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技術成為品牌競爭的主要方面。技術創新可以提高日用陶瓷品牌的核心競爭力,把傳統的日用陶瓷產品的優勢發揮出來,將傳統與科學技術結合起來,需要創造科學的技術性日用陶瓷品牌。而科學的技術性日用陶瓷品牌就包含了陶瓷品牌設計過程中的科技創新能力及陶瓷品牌的額外附加值。傳統陶瓷行業生產以手工作坊和個人工作室為主,往往采用傳統的陶瓷制造方式,沿襲傳統經驗進行設計、制作,結果就是日用陶瓷產品成功率低,生產成本增加,規模難以壯大,技術上沒有及時創新。此時創新型設計人才的作用顯得尤為重要,他們有著先進的技術理念和創新思維對工藝制作流程和技術進行精準化設計和革新。產品創新使日用陶瓷品牌一直保持吸引力,工藝創新為日用陶瓷產品質量的改進提供保障,從而降低生產成本。創新型設計人才在原料的篩選、生產工藝流程、陶瓷燒造、陶瓷貼花等制作工藝流程上,都能較好地運用先進的儀器和設備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而贏得更多市場份額,創造符合當代消費群眾的需求的日用陶瓷產品。
(四)營銷方式創新
創新型設計人才在日用陶瓷品牌建設過程中對其營銷手段也要進行積極的創新,盡可能地把在陶瓷設計過程中的個性、價值、利益和文化等充分傳達給消費者,并且展示其獨特的魅力達到吸引消費者的目的。將日用陶瓷品牌產品與品牌的形象緊密相連,打造并提高屬于陶瓷品牌自身獨有的特色企業文化軟實力,通過文化使品牌深入日常消費,進一步引導消費者產生陶瓷消費的習慣性,收獲固定的消費群眾,達到日用陶瓷品牌在市場中占據份額的固定定位。樹立出“誠信”的經營模式,積極創新服務對接方式,人們通過不同渠道了解日用陶瓷品牌,因此,日用陶瓷品牌要向社會市場傳播多種品牌信息,通過這樣的傳播方式展示品牌自身的獨特性和特色性。例如網絡環境下的營銷方式,積極采取網絡的品牌輸出,將創新性的陶瓷品牌通過新浪、淘寶、微信公眾號、抖音直播帶貨等方式進行有效的傳播以提高日用陶瓷品牌的影響力,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日用陶瓷產品的營銷方式也要不斷地創新,跟緊時代的發展。除此之外,創新型設計人才因為思維的靈活性與創造性優勢,能夠實現新穎、有效、有針對性的廣告策劃,從而幫助擴大日用陶瓷品牌的宣傳影響力。例如發表報刊、廣告自媒體的運營等都能對陶瓷品牌的推廣達到十分顯著的作用。在品牌的建造以及推廣中,081有意識地打造、突出品牌的核心價值,使其牢牢地印在消費者的腦海中,有助于建立豐厚的品牌影響力。在擴大宣傳的同時,有的日用陶瓷品牌市場容量比較小,這時就需要2個或2個以上的品牌進行相互的聯合,借助對方的勢力使日用陶瓷品牌更加牢固。面對合作類的問題時,創新型設計人才需要提供出具有創新性、建設性的有效策略幫助日用陶瓷企業之間的聯盟,建立出市場同盟體,將市場的利益最大化以實現各企業之間的和平成長。
四、日用陶瓷品牌創建中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路徑
(一)實施高端創新型人才引進和培養雙管計劃
我國一直是世界第一的日用陶瓷生產制造大國,但部分日用陶瓷品牌的設計創新能力比較薄弱,缺乏創新型設計人才。高端創新型設計人才是指具有國際視野和把控市場強的高端人才,當前的社會發展需要創新型設計人才,日用陶瓷品牌的創建和新發展也離不開創新型設計人才,創新性設計人才是日用陶瓷品牌創建的原動力,要打造和創建屬于中國自身特色的陶瓷品牌,應該重視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價值及其作用,準確把握日用陶瓷品牌的發展方向,加大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引入,實行國內外引進專項計劃,在資金、資源配置、研發等方面給予足夠的保障和支持。同時培養創新型設計人才到國內外專業高校和知名企業進行定向培訓、學習和交流,增強其思維,開拓其國際視野。
(二)引入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
日用陶瓷品牌與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合作關系,能夠幫助日用陶瓷品牌的創建發展達到一個新高度。我國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目前主要集中在創新技能型人才上,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綜合能力培養也逐步增強,例如要求創新型設計人才掌握關于日用陶瓷設計的設計思維與陶瓷語言表達能力,注重培養其創造性思維,批判性思維等,并且精通掌握相關日用陶瓷設計的專業能力,培養其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領導能力和溝通能力。近年來,具有陶瓷相關專業的各大高校均制定專門的日用陶瓷專業相關創新型設計人才培養計劃,摸索培養模式,并且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校企合作”“產教合一”的企業教育模式如今也大受歡迎,應用的也越來越廣泛,是企業與高校之間雙贏合作的機制。根據社會陶瓷行業的崗位與設計能力要求,圍繞培養適應社會的創新設計人才設置課程體系,最終達到專業技術的學習與從事崗位的工作內容自然銜接。日用陶瓷品牌也可以借鑒這種模式發展,根據自身的特點定制一套獨特的發展模式。品牌引進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將促進品牌創新發展,首先,要能夠幫助優化品牌自身員工的知識結構和人力資本結構;其次,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在品牌的實踐過程中,依據自身的創造能力、綜合能力能夠提高品牌內部的生產技能和服務水平。再者,在與高校創新型設計人才接觸、交流的過程中,能夠潛移默化地使員工不斷地更新觀念,掌握新技能并適應企業的高要求。
(三)建立創新型日用陶瓷品牌人才供求與學術網絡平臺
依托互聯網時代的背景,創新型日用陶瓷的人才供求與學術網絡平臺是凝聚日用陶瓷行業的高端人才、開展學術交流的重要基地。加強創新型日用陶瓷人才供求與學術網絡平臺的建設能夠推動各陶瓷品牌與創新型設計人才間的學術交流,促進品牌間的聯系與合作。平臺可以為人才和各品牌提供探討問題的機會和協作大環境,不同的創新想法交匯可以發散思維,營造創新的氛圍,迸發出更多的創作靈感,促進資源共享,從而加強對創新型設計人才的培養。
五、結語
綜上所述,創新型設計人才對日用陶瓷品牌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品牌不僅要注重引入國內外創新型設計人才,也要進一步探索日用陶瓷品牌與高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培養與品牌聯系的高校創新型人才,實現品牌的可持續發展。日用陶瓷品牌想要打造品牌知名度,早日進入國際市場的計劃也離不開創新,創新是生產活動的第一動力,而創新的靈魂,是創新型日用陶瓷設計人才,他們是日用陶瓷企業的中堅力量,是推動技術創新和現代技術成果向實現生產力轉換的骨干力量。他們有著高技術性的思想理論與研究能力,因此可以有效地尋找出更好的解決方法,使傳統的日用陶瓷品牌完成自身改革創新后早日站到世界的舞臺,重回世界的巔峰。
參考文獻:
[1]李寶亞.陶瓷品牌形象建設的創新性研究[J].中國投資,2013:301.
[2]劉亞娟.論設計師在我國日用陶瓷品牌創建中價值和挑戰[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07.
[3]楊興.建筑陶瓷品牌創新研究[D].景德鎮:景德鎮陶瓷學院,2008.
篇5
[關鍵詞] “景德鎮學”;區域品牌;影響
[中圖分類號] F127[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5024(2008)02-0125-04
[基金項目]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景德鎮陶瓷學院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招標課題“景德鎮學與景德鎮品牌關系的研究”
[作者簡介] 戴啟文,景德鎮市經貿委主任、景德鎮陶瓷學院客座教授,研究方向為陶瓷經濟;
陳雨前,景德鎮陶瓷學院院長助理、工商學院院長、中國陶瓷文化研究所主任、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為陶瓷文化、企業組織文化;
黃勇,景德鎮陶瓷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運籌與管理。(江西 景德鎮 333001)
區域品牌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形成,用以反映該地域具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的行業、產業或產品系列,是該地域的企業品牌集體行為的綜合表現。區域品牌不同于企業品牌:企業品牌是由獨立的企業為了在市場中獲得核心競爭力而創建的,而區域品牌的形成是無數區域內企業產品品牌經過長時間的共同努力的結果,區域產業品牌是區域內企業產品品牌精華的濃縮,具有更高的價值和持續的品牌效應,是一種彌足珍貴的無形資產。作為區域產業集群發展的高級產物,實踐證明,區域品牌所具有的集聚效應、外部經濟效應和品牌效應,可以有效地轉變區域經濟增長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和增強區域產業核心競爭力。
“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和絲綢、茶葉一樣,瓷器曾經是中國的象征。陶瓷是景德鎮稱都之源,景德鎮因瓷而得名,也因瓷而出名,形成了一個集地名、產品名為一體的區域品牌。“中國瓷都”的稱號曾經讓這個城市“獨領數百年”。然而在市場經濟時代,景德鎮陶瓷產業由于沒有抓住經濟體制轉型的大好機遇,順應市場和環境的變化,其高檔陳設瓷的市場份額不僅急劇降低,而且日用陶瓷在市場上也逐漸喪失了競爭優勢。一個千年老字號區域品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衰落,景德鎮陶瓷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面臨著嚴峻的考驗。為此,本文試圖從“景德鎮學”及其構成體系與研究范疇入手,研判“景德鎮”構建對景德鎮陶瓷區域品牌建設的影響,旨在以學科建設視野來探討景德鎮陶瓷區域品牌建設,以重振景德鎮陶瓷產業,重振瓷都盛譽。
一、“景德鎮學”及其構成體系與研究范疇
郭沫若曾作詩“中華向號瓷之國,瓷業高峰是此都”。在景德鎮這塊因燒造精美瓷器而置鎮的著名的土地上,兩千余年瓷魂窯火所淬瀝積淀而成的文心血脈,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王能憲,2005)。然而在既往對景德鎮、景德鎮陶瓷研究史上,實踐經驗與理論視野兼具的研究者并不多見,把景德鎮或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作為一門學問、一門學科開展研究的幾乎沒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陶瓷文化研究的深入與推進,與“景德鎮”在歷史上、在世界、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影響十分不相稱。建構“景德鎮學”,這一學術構想的提出,被認為高屋建瓴,史無前例,對弘揚景德鎮陶瓷文化,弘揚中國陶瓷文化,弘揚中國民族文化,舉足輕重。
那么,何謂“景德鎮學”呢?
“景德鎮學”是以景德鎮陶瓷為緣由和主要研究對象,以哲學和藝術、歷史、經濟、科技思想為深刻背景和依托,運用綜合的研究包括現代的科技手段與方法,研究景德鎮陶瓷泥做火燒與銷售、消費過程和各個環節中所呈現及反映的材質文化、工藝文化、裝飾文化、器物文化、制度文化、傳播文化、歷史文化等,以及所積淀和反映的哲學思想、器物思想、科技思想、經濟思想、藝術思想,并進而拓寬至研究生活方式與文明史、文化史等內容,并由此提升至研究和挖掘出景德鎮陶瓷在人類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乃至揭示出人類生活的一種文化樣式和美的生活方式。
可見,“景德鎮學”是一種多學科的綜合性的研究,其研究內容和范疇構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具體包括:
1.“景德鎮學”的學術構想、體系架構與價值體系研究。主要闡述“景德鎮學”提出的背景、目的、意義及研究對象、范疇與方法等方面內容,揭示其架構體系與價值體系。
2.景德鎮陶瓷與中國哲學思想。主要研究景德鎮陶瓷生產器型、裝飾、功能所蘊含和體現的中國哲學思想,尤其是陶瓷工藝和哲學思想。
3.景德鎮陶瓷與中國文化和民族藝術。主要從景德鎮陶瓷與宗教、神話傳說、音樂、舞蹈、繪畫、書法、文學、哲學、民俗及建筑等關系入手,研究景德鎮陶瓷在中國文化中的地位與作用以及景德鎮陶瓷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4.景德鎮陶瓷與中國民族審美思想和審美情趣。從景德鎮陶瓷四大傳統名瓷與景德鎮陶瓷“白如玉,薄如紙,明如鏡,聲如磬”風格入手,研究其與中國民族審美思想與審美情趣之間的關系,研究獨特的景德鎮陶瓷的器物美學。
5.景德鎮陶瓷與中國人的生活及其生活方式。從景德鎮陶瓷的材質、工藝、裝飾、造型、風格和樣式、器型、功用等多方面,探討景德鎮陶瓷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之間的相連關系。
6.“景德鎮學”與“景德鎮”品牌。從“景德鎮學”的價值體系入手,闡述“景德鎮學”與“景德鎮”品牌之間的關系,進而凸顯“景德鎮學”對“景德鎮”品牌提升的重要意義。
7.景德鎮陶瓷文化精神與“景德鎮之魂”。自古至今,景德鎮人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汲取他人之長,并加以融合,積極創新,從而呈現“工匠八方來,器成天下走”盛況,形成“集天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的面貌,形成了景德鎮陶瓷文化延續千年不衰的輝煌。千年制瓷歷史概括出景德鎮陶瓷文化精神――創新,創新即景德鎮之魂,并用創新的精神,千年不斷創造出新的品種、新的造型、新的技法,不斷創造出至精至美的瓷器以滿足世人物質的和審美的需要。
8.景德鎮區域發展與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陶瓷是景德鎮立市之本,稱市和興市之源,“瓷業興,百業興”。重點研究景德鎮區域與景德鎮陶瓷文化遺產的關系,并從歷史的角度闡述陶瓷文化遺產對景德鎮區域的重要影響,陶瓷文化遺產的繼承、保護、開發應遵循的若干原則以及深遠的歷史和現實意義。
9.景德鎮陶瓷文化與全球文化一體化的關系。把景德鎮陶瓷文化置于全球化的大背景中去研究,在全球文化同質化現象日趨普遍的情況下,景德鎮陶瓷文化如何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并且在吸取他人所長的基礎上,更加彰顯民族文化特性,系統論述二者之間的關系。
10.景德鎮地域文化。主要研究“景德鎮”得名由來,景德鎮獨特的地理環境與景德鎮地域文化與陶瓷歷史文化的關系等內容。用藝術人類學、地域文化學的觀點和文化地理學等的觀點,研究景德鎮地域文化。
11.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在系統研判中國各地名窯與名品的基礎上,從材質、裝飾、造型及燒成等諸多方面,研究景德鎮陶瓷的演進史和景德鎮陶瓷文化史,并探討各階段所呈現的特征。
12.景德鎮陶瓷材質文化。主要從坯體的構成,釉的種類與組成及裝飾工藝等角度,研究景德鎮陶瓷材質的特殊性及其表現力,進而表現其特有的科技史與科技思想。
13.景德鎮陶瓷裝飾文化。主要從青花、古彩、粉彩、顏色釉和玲瓏等裝飾表現手法,以及紋飾入手,詳盡地探討景德鎮陶瓷的裝飾文化及其特征。
14.景德鎮官窯文化。主要對官窯的形成和特征與管理模式及其歷史地位進行研究,揭示官窯文化對景德鎮形成瓷都地位的主要作用和深遠影響,以及對當代景德鎮陶瓷創作和管理的啟示。
15.景德鎮陶瓷經濟史。運用現代產業經濟理論和管理理論,從中、微觀層面對景德鎮陶瓷經濟史,在歷史中尋找突破與啟迪,進而振興景德鎮陶瓷經濟。
16.景德鎮陶瓷創新研究。以歷史為主線,系統探討景德鎮陶瓷藝術創新在景德鎮文化發展上的地位與作用。
17.景德鎮民窯文化。主要就景德鎮不同歷史時期的民窯和民窯文化進行系統研究,揭示民窯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與景德鎮官窯文化進行比較研究,探尋二者之間的密切聯系和各自對形成景德鎮瓷都地位的作用。
18.景德鎮陶瓷工藝文化。主要從陶瓷生產方法和生產過程出發,系統探討景德鎮坯、釉用顏料的開采與加工,坯體成型、窯爐結構與燒成裝飾工藝,凸現景德鎮陶瓷工藝的文化價值與意義。
19.景德鎮陶瓷習俗文化。主要闡述陶瓷習俗文化的內容與分類及其特征,揭示陶瓷習俗文化與景德鎮陶瓷生產、交易以及鎮民的生活方式與生活環境等的關系。
20.景德鎮陶瓷器物文化。主要從器物語言中,研究和詮釋人們的社會生活、審美意識及時代變遷的軌跡,從陶瓷物質文化的研究中闡釋陶瓷器物與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器物思想和審美情趣等。
21.景德鎮陶瓷作坊文化。從作坊的分類、布局、器具、功能等多方面進行研究,揭示陶瓷作坊的專業化、分工及其意義以及作坊在景德鎮陶瓷文化中的地位與中國文化的關系。
22.景德鎮陶瓷建筑文化。主要從以坯房、窯房、窯爐為主的瓷業生產建筑以及商貿、行會、生活建筑為研究對象,揭示景德鎮陶瓷建筑文化歷史與建筑特色,研究和揭示景德鎮陶瓷建筑文化的理念和構成方式及其規律。
23.景德鎮陶瓷文獻。從《陶記》、《天工開物.陶埏》、《陶說》、《景德鎮陶錄》、《景德鎮陶歌》以及《浮梁縣志》等古今陶瓷文獻入手,闡述陶瓷文獻對陶瓷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的作用和意義。
24.景德鎮陶瓷與科技。對不同的歷史時期,陶瓷生產中瓷土配方、色釉的開發、燒成溫度、工藝技法等進行研究,闡明科技進步與景瓷獨步天下的密切關系。
25.景德鎮陶瓷的傳播與世界影響。以“行于九域,施及外洋”為主線,探尋景德鎮陶瓷的傳播路線及景德鎮陶瓷對世界的影響,展示景德鎮所以稱都的魅力所在,揭示“景德鎮”這一世界級品牌的價值。
26.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回顧與展望。景德鎮陶瓷文化的研究,是隨著景德鎮陶瓷發展的軌跡而展開的,其研究成果是豐碩的,其研究方法也是多樣的。因此,有必要對這個研究史進行研究,現實的研究需要從歷史的研究中獲得有益的借鑒,以不斷創新研究方式與方法。
二、“景德鎮”區域品牌提升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在世界各地提及陶瓷,人們自然而然的就會想到“景德鎮”。可以說,“景德鎮”在某種程度上是陶瓷的代名詞,其知名度和美譽度不弱于國內外任何一個區域品牌。然而,自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對市場經濟的不適應,景德鎮陶瓷經濟發展緩慢,“景德鎮”這一區域品牌受到了很大影響。甚至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在一定程度上其經濟價值在逐步稀釋至盡。為此,拯救“景德鎮”,提升“景德鎮”區域品牌十分重要。
1.區域品牌的提升有利于增加產品的附加值。從理論上而言,區域品牌是社會公共資源和財富。區域品牌更加容易傳播,傳播力強,影響力大,通過政府行為打造區域品牌,可以大大地增加屬地產品的附加值。如掛上統一標志的楓溪陶瓷產品在2006年廣交會陶瓷展區的展廳里格外引人注目,高雅、時尚的外觀設計和獨具特色的工藝技術的各式產品,吸引著參展商的目光,使楓溪軍團在本屆交易會上取得了1.7億美元合同成交額的可喜成績,“楓溪陶瓷”這一區域品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2.區域品牌的提升有利于產業集群的建設。品牌實際是一個沉淀的結果,集群是區域品牌的基礎,而區域品牌的價值積累也有利于集群的建設。由于沒有意識到“景德鎮”區域品牌的經濟價值,缺乏對“景德鎮”區域品牌應有的重視和保護,導致景德鎮陶瓷經濟的發展遭遇發展的瓶頸。基于景德鎮現有的陶瓷產業集群基礎,著力提升“景德鎮”區域品牌,無疑是景德鎮陶瓷繼續做大做強的最佳戰略選擇。
3.區域品牌提升有利于提升產業競爭力。當前,國內外陶瓷業競爭十分激烈,就國內而言,江西景德鎮、廣東佛山、河北唐山、山東淄博、湖南醴陵、福建德化等新老陶瓷產區群雄并起,作為市場的一種調控,大品牌聯合起來清理市場是一種市場的正常行為,并有可能形成新一輪的品牌重組。同時,由于能源短缺和部分原材料價格的上漲造成了陶瓷行業的利潤空間萎縮,部分大品牌稱將價格戰進行到底,促成行業性的洗牌,將部分劣勢品牌清理出局。而且,區域品牌的提升勢必成為提升企業競爭力,發展地區產業的手段之一。
三、“景德鎮學”與“景德鎮”區域品牌的關系
“景德鎮”這塊金字招牌陪伴了景德鎮人民、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上千年了,但是無論是哪個領域的研究,都只局限于本領域,人們對“景德鎮”的認識也僅僅局限于自己的知識領域,對景德鎮的認識都是片面的、武斷的,這猶如盲人摸象,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將從人文、政治、宗教、繪畫、經濟、審美等多個方面,去豐富和完善“景德鎮”區域品牌,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景德鎮學”的研究就是“景德鎮”區域品牌的研究。
1.“景德鎮學”學術構想的提出,不僅填補了景德鎮陶瓷文化研究史上的空白,而且把景德鎮納入國際學術的大視野,促其和“紅學”、“敦煌學”、“徽學”一樣成為國際性顯學。這將有利于我們從更多的層面去認識“景德鎮”區域品牌的歷史內涵、文化內涵;去研究“景德鎮”區域品牌的發展歷程、演變里程;以及在當前市場經濟、全球經濟和社會和諧發展觀念背景下,不斷的對“景德鎮”區域品牌的內涵進行豐富,提升“景德鎮”區域品牌的文化價值和經濟價值,以發展“景德鎮”區域品牌。
2.把景德鎮區域品牌視為一種區域文化,以文化形態進行系統研究,不僅有助于全面地展示景德鎮陶瓷品牌的內涵,而且立意高遠,提升了景德鎮陶瓷品牌研究的品位,對“景德鎮”區域品牌研究具有歷史意義的引領。
3.用文明史的觀點,以大量鮮為人知、未曾面世的圖片、實物藏品照片和首次公諸于世的文獻資料,對“新平冶陶,始于漢世”進行考辨與研究,將景德鎮地區文明的早期風貌展現在世人面前。這樣,將有助于加深消費者對景德鎮陶瓷產品、對“景德鎮”區域品牌的認知度。
4.以集眾合力的形式,突破單一藝術背景下陶瓷研究的局限性,從人文、政治、宗教、繪畫、經濟、審美等多個角度,運用系統思維對景德鎮地域陶瓷文化、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景德鎮陶瓷材質文化、景德鎮陶瓷工藝文化、景德鎮陶瓷器物文化、景德鎮陶瓷裝飾文化、景德鎮陶瓷制度文化等進行全方位研究,克服了陶瓷文化研究的藝術本位主義。擺脫以往的“閉門造車”的藝術創作,在產品設計、品牌內涵的提升等多個方面,為“景德鎮”品牌戰略提供了理論基礎。
四、“景德鎮學”的構建對“景德鎮”區域品牌提升的影響
1.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挖掘“景德鎮”區域品牌的內涵。品牌代表了一種或一個系列產品的質量、文化、品質、社會屬性、使用階層等內涵,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有助于挖掘那些被當代人所遺忘、所忽視的陶瓷歷史,挖掘“景德鎮”區域品牌的內涵。如對《周禮?考工記》進行考究,可以發現,其中說到,“凡陶旖之事,髻、墾、薛、暴不入市。”意思是說,凡是陶人和旖人的成品,若有損傷、頓傷、破裂、僨起、不堅致的,不許出售??梢?,中國古代無論是官窯,還是民窯制瓷者對陶瓷制品的品質和品牌都十分重視。
2.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總結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鎮四大名瓷的制作工藝,為制訂現代化的日用瓷、藝術瓷的工藝標準提供積淀。在國外,無論哪個級別的品牌,都有嚴格的制作和生產標準,而這個問題在我國則不那么受到重視。所謂標準化,是經營上的標準化,是從原材料到產品到服務的標準化。比如溫州的打火機,首先必須拿到這個打火機產品的國家標準制定權,按照國際化標準接軌角度,制定出標準來。這個區域品牌的標準應當是“以國際化為立足點,以產品質量、原材料管理、生產管理、銷售服務、形象標識和人員培訓的全面標準化為技術性支撐,以歷史文化為重要內涵的”。
景德鎮“集全國名窯之大成,匯各地良工之精華”,歷史上曾長期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與其在制瓷技術上的不斷創新和領先是分不開的。所以,可以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總結陶瓷制作,尤其是景德鎮日用瓷和藝術瓷的制作工藝,結合當前的生產流程和制作工藝,為制訂現代化的日用瓷、藝術瓷的工藝標準提供積淀,同時向其他產瓷區和國外學習并引進先進技術,不斷搶占陶瓷新技術的制高點,使古老的陶瓷與現代技術完美結合,重新屹立于世界陶瓷之林,成為全國乃至國際的陶瓷生產和研發中心,再現“工匠四方來,器成天下走”的輝煌,進而重振“景德鎮”區域品牌。
3.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為“景德鎮”區域品牌的提升提供各種信息。“景德鎮學”從人文、政治、宗教、繪畫、經濟、審美等多個角度,運用系統思維對景德鎮地域陶瓷文化、景德鎮陶瓷歷史文化、景德鎮陶瓷材質文化、景德鎮陶瓷工藝文化、景德鎮陶瓷器物文化、景德鎮陶瓷裝飾文化、景德鎮陶瓷制度文化等進行全方位研究,為“景德鎮”區域品牌的提升提供各種資料和行業信息,這將有助于“景德鎮”品牌在短時期內匯集全國乃至全球的陶瓷信息,加快區域品牌的建設速度。如在”景德鎮學“的研究基礎上,整合其他方面的資源,建立一個服務于整個產業集群的工程中心。這個中心是一個工藝設計中心與信息平臺,是公共性的國家級或國際級綜合性工程中心,它有兩項職能:建立權威性產品質量檢驗中心,設計、制定和定期修改各種相關標準;加強國際、國內最新工藝和設計技術、產品、市場和原材料信息的交流,并做好動態信息。
4.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規范行業秩序,促進“景德鎮”區域品牌的良性發展。通過“景德鎮學”的研究,我們發現:宋代以后,獨特的官窯與民窯兩大生產體系的形成,進而在客觀上要求建立行規制度。到了明清時期,一些主要的陶瓷生產地、集散地普遍設立了行會組織和會所。從古代制瓷業的行規制度中,我們發現,古人很早就懂得利用行業組織和行規來協調行業生產經營中的矛盾,消除無序競爭,以保護業主利益,促進行業的壯大發展。所以,當前景德鎮各級各類陶瓷協會都要制定完善的行業管理規章和辦法,加強行業自律,維護陶瓷行業的競爭秩序。同時,協會要組織好陶瓷行業的產學研協調,引導本行業開發和利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和新設備,開展技術咨詢服務、技術攻關、人員培訓、技術交流,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打擊侵犯本行業正當利益的行為。
參考文獻:
[1]武躍麗.塑造區域品牌促進區域發展[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3).
[2]胡大利,諶飛龍,吳群.區域品牌機理與構建分析[J].前沿經濟,2005,(4).
[3]馬永平.區域經濟品牌何去何從?“陶瓷封都”與“區域經濟品牌”的思考[J].建筑裝飾材料世界,2005,(7).
[4]李永剛.企業品牌、區域產業品牌與地方產業集群發展[J].財經論叢,2005,(1).
[5]陳和平.實施產業集群品牌戰略,增強區域經濟競爭力[J].科技創業,2006,(6) .
[6]夏曾玉,謝鍵.區域品牌建設探討――溫州案例研究[J].中國工業經濟,2003,(10).
[7]王能憲.為構建“景德鎮學”[J].光明日報,2005-07-21.
[8]鄭云云.“景德鎮學”能否進入國際視野[J].江西日報,2006-09-16.
篇6
1.1促銷功能
所謂包裝的促銷功能,即為包裝注入鮮活的生命,塑造出一個惹人喜愛,容易讓人接受的自我推銷員的形象。在溝通消費者與企業的過程中,存在不可避免的競爭。包裝可以強化產品的保護功能,促進產品的銷售功能,因而在生產、流通、倉儲、使用、銷售等這些方面應具備寬廣的彈性及適應性。陶瓷的包裝正是符合這些要求的,便于運輸和銷售,且有效降低了人們的工作強度。凡是和流通有關的商品,其包裝都是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1.2宣傳功能
所謂宣傳,即傳達視覺、聽覺的信息,而包裝就是最佳的視覺傳達方式之一。陶瓷包裝在包裝設計過程中,運用一些文字、影像、圖案等,為消費者創造一個美好的視覺印象。抓住產品的特點,選取不同的形式進行包裝,讓消費者對產品有一個更為直觀的認識,從而產生一種廣告宣傳的效果,刺激消費者的視覺器官,以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2陶瓷產品包裝發展現狀思考
2.1缺少對陶瓷產品包裝新材料、新技術的開發、運用
陶瓷產品的包裝在很大程度上都沿用舊的包裝材料及包裝模式,新瓷配舊包裝,是顯著存在的。一樣的包裝,不一樣的陶瓷,使得很多消費者無法從直觀上分辨陶瓷產品的質量,而這樣陳舊的包裝,也顯得十分不協調。
2.2包裝結構缺乏一定的創新性
現階段,陶瓷產品的包裝設計單一化、模式化,陶瓷生產企業沒有成立專門的包裝設計團隊,也沒有配備專門的包裝設備,導致陶瓷生產企業的包裝設計水平不高。與此同時,包裝企業常常依靠過去的、習慣性的包裝思維模式,依照以往熟悉的樣式進行加工生產,缺乏一定的創新性。
2.3包裝生產企業缺少專業的設計團隊
包裝生產企業缺乏專業的設計團隊,各企業之間競相模仿,“近親繁殖”現象嚴重。包裝生產企業缺乏對企業品牌文化、消費群體、經營理念的主動調查,缺乏較為針對性的包裝設計,在包裝盒的結構、設計上大同小異。
3陶瓷產品的包裝設計應遵循的原則
3.1強化企業商標、突顯陶瓷產品的獨特性
陶瓷營銷中最主要的兩大構成因素,就是商標和品牌,這兩大要素應標示在包裝的顯眼位置。選取不同的造型、材料、圖案、色彩、容器,對陶瓷產品進行獨特包裝,從而進行有效區分。色彩元素是其中最具刺激性的要素之一,組合色調時,應注意突出產品特性,強化產品品牌特征。個性化的色彩元素,能夠充分吸引消費者,刺激消費。圖案花紋也是陶瓷產品包裝設計中極為重要的部分,猶如廣告中的畫面,其設計應符合產品特點,突出產品獨特之處。如青花瓷的外包裝盒上設計出類似于產品的青花紋樣,這樣消費者就可以很容易辨識產品特性。
3.2信息簡潔、準確、一目了然
對陶瓷產品進行包裝,是為了吸引消費者的眼球,瞬間讓消費者產生興趣,因此包裝上的信息應做到簡潔明了、準確清晰。陶瓷產品的包裝上應包括產品的品牌、說明,這些信息應做到讓消費者在距離商品60cm處仍能快速瀏覽。
3.3保護產品
陶瓷產品十分易碎,因此在進行包裝設計時要考慮到包裝造型可以平穩放置,有必要時應選用多重包裝,在包裝外要做好易碎提示的標識,以此在運輸、銷售中保護陶瓷產品。
3.4美觀大方
陶瓷產品是一種藝術品,包裝作為陶瓷產品的一部分,在設計上應做到精美考究,反復斟酌,充分考慮藝術感染力,從而體現陶瓷產品的價值與質量。
3.5增強陶瓷產品包裝的功能性
陶瓷產品包裝除具有基本的保護、容裝、美觀大方的功能外,還應把運輸、儲藏、銷售、陳列、回收再利用等各個環節考慮在內,綜合各方面因素進行設計。如在陶瓷產品包裝的盒體內設計提手,錦盒內設計注重細節,以及包裝材料的回收再利用等等,注重包裝設計的綠色環保要求。
4從營銷角度分析陶瓷產品的包裝設計
4.1精心設計品牌陶瓷的Logo
Logo是將不同陶瓷品牌的產品有效區分開來的最為顯著的特征之一,因此Logo設計在陶瓷產品的包裝設計中占有重要地位。陶瓷產品的Logo追求的是簡潔準確,個性獨特的文字,抽象化的圖案,要求在外包裝中占據醒目位置,并且Logo應在外包裝上多處出現。醒目、獨特的Logo能夠讓消費者容易識別出陶瓷產品,印象深刻,同時也廣泛的宣傳了陶瓷的品牌。
4.2利用目標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來進行包裝定位設計
為有效促進陶瓷產品的銷售,在包裝設計上應不斷了解、分析潛在目標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依據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來設計產品包裝。比如贈送人的禮品瓷,應選擇高級的絲絨或錦緞作為包裝的材料,給人一種華貴質感,從而有效地滿足贈送者追求體面的心理需求。而作為消費者自用的陶瓷,其包裝則不必顯得奢華,只需簡潔、大方、美觀即可,但要注意簡潔不是簡單,在外包裝上的產品信息應編排美觀,讓人有清爽、明快之感,以符合自用瓷消費者追求實惠的心理。從陶瓷產品的目標消費者的購買心理來進行定位設計,能夠增強陶瓷產品品牌的影響力,同時為實際的營銷活動打下基礎。
4.3利用視覺識別系統打造包裝設計的統一感
視覺識別系統,包括制定企業的名稱、企業的Logo、企業標準字、個性獨特的色彩、象征性的圖案、企業標語口號等。利用視覺識別系統,為陶瓷品牌塑造統一的包裝設計風格,有著相似的圖案或色彩,從而使消費者從這些類似的包裝設計中聯想到陶瓷品牌的其它產品,不斷擴大陶瓷產品的知名度,促進陶瓷產品的銷售。當品牌陶瓷推出新的產品時,消費者借助以往的消費經驗,獲知該品牌的服務、產品質量,在心理上對新的陶瓷產品就很容易接受,但是要對不同品質的陶瓷產品進行區別包裝,從而避免低品質的陶瓷產品影響高品質陶瓷產品的銷售。
4.4陶瓷產品包裝的主展面差異性設計
所謂主展面,是指直接面對消費者的包裝面,陶瓷產品的包裝至少有一個主展面。主展面上必須具備企業的Logo、生產廠家、產品品名、產品形象等要素,通過獨具匠心的圖文編排方式,突顯陶瓷產品的個性化特征,給消費者獨特的視覺沖擊,讓消費者過目難忘、印象深刻。差異性的包裝設計,對陶瓷產品起著積極的宣傳作用,保證產品在同類產品中能夠奪人眼球。如果想強化包裝的宣傳作用,還應考慮到主展面與其他包裝面之間的密切關系,運用各種技巧方法,將各個包裝面有機地聯系起來,形成一個完整的設計。
4.5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陶瓷產品的包裝設計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瓷器大國,瓷器的發展蘊藏著悠久的歷史文化,瓷器文化本身也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制瓷文化歷史悠久,制瓷技藝積淀深厚,因而瓷器產品蘊含著濃郁的民族文化氣息。設計陶瓷產品包裝時,在巧妙地將中國傳統文化元素融入其中,能夠強化陶瓷產品的人文特征和民族風格。同時,傳統的民族文化元素,也能夠吸引中國消費者對民族傳統歷史文化的關注,容易獲得中國消費者的情感認同,消費者能較為容易的從這些傳統文化元素中解讀出陶瓷產品所要傳達的傳統意蘊。在國際市場上,這些具有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元素的陶瓷包裝,能夠很快吸引那些對東方古老文明深感興趣的消費者,獨特的民族設計風格、神秘的東方風韻,這些都使中國陶瓷產品倍受國際消費者的青睞。
5結語
篇7
[關鍵詞]產業集群;成本優勢;陶瓷;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F06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2728(2012)01-0016-03
一、德化陶瓷產業集群發展的形勢
福建省德化縣人口30萬,陶瓷生產歷史悠久,是我國陶瓷文化發祥地和三大古瓷都之一,特別是“九五”以來,德化縣緊緊圍繞建設“現代化綠色瓷都”這一目標,充分發揮資源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以“傳統瓷雕精品化,工藝陶瓷日用化,日用陶瓷工藝化”為發展目標,促進陶瓷產業優化升級。全縣現有陶瓷企業1100多家,目前已發展成為全國最大的工藝陶瓷生產和出口基地,先后榮膺“中國陶瓷之鄉”、“中國民間(陶瓷)藝術之鄉”、“中國瓷都?德化”等稱號。2008年,德化日用工藝陶瓷產業入選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公布“中國百佳產業集群”。僅2009年,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件、中國陶瓷行業名牌4個、省著名商標4件、省國際知名品牌企業4家、全省百家重點工業企業1家、使用德化白瓷地理標志產品專用標志企業20家,在國內大中城市新設陶瓷產品營銷中心10家,全縣陶瓷產值達71.3億元。
二、德化陶瓷產業集群發展的成本優勢
1 自然資源成本優勢
德化陶瓷產業能在全國甚至在世界上立于一席之地,與該縣有著高品位的高嶺土是分不開的,德化縣是福建省的礦產資源大縣,擁有生產陶瓷的全部坯體原料,特別是富擁上等的含鉀高、含鐵低高嶺土礦?!陡=ㄓ来骸⒌禄⒋筇锶h地質礦產》一文中在瓷土產狀部分對德化瓷土含量、特性及其成分曾作過分析:德化瓷土皆由石英斑巖等富含長石之巖石風化而成。近地表者,風化程度甚深,可作瓷土。深處之新鮮部分,可作瓷釉,蓋取其長石部分,此亦可間接證明其成因矣。德化瓷土,細磨漂凈,即可直接制坯,不需調和其他原料,大都較軟,故易變形。燒制盤碗,口徑在八寸以上者,每多拗曲,較小者亦不能太薄。致成品謂嫌笨重,不甚精巧。用德化高嶺土燒出的瓷器潔白、細膩而且透光性和延展性好,它可以燒結出截面積小而跨度大的器物。德化縣位于閩中屋脊的戴云山麓,境內山多、水足,水力資源豐富,因此,該縣的小水電建設得以快速發展,期間該縣共有電站172座,電力總裝機29.81萬千瓦,成為“中國小水電之鄉”。“十五”、“十一五”期間,該縣還成為“全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目前全縣使用電熱隧道窯生產陶瓷企業有100多家,1100多家陶瓷企業90%以上都使用各種各樣的電窯。
2 軟環境成本優勢
軟環境是經濟運行環境、社會人文環境與自然生態環境的有機統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經濟運行的商務成本。良好的軟環境可以激發企業的創業沖動,吸引八方投資,促進各種發展要素的優化配置。德化縣政府在縣城規劃了寶美、城后、詩墩、鵬祥等多個工業區和一個民營科技園,大部分的陶瓷生產企業在這些區域投資辦廠。工業區的規劃能使有關生產的經驗和技術在不同的企業間流動,可以使不同的企業吸收相互的經驗,改進彼此的技能水平,使產品的創新和生產效率不斷提高,同時使當地的生產要素充分利用起來,而不斷的分工專業化,使勞動力資源的素質不斷得到提高。以陶瓷為主的物流公司的興辦、陶瓷一條街設立、專業以陶瓷生產為導向德化職業中專學校、德化陶瓷職業技術學院的創辦陶瓷博物館的落成以及福建省陶瓷產業園區、國家火炬計劃陶瓷產業基地、省陶瓷產業技術開發基地、省陶瓷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網絡信息中心、技術培訓中心及設備技術服務中心的成立等一系列項目的陶瓷產業鏈條日趨完善使德化縣成為以高新技術為先導,以陶瓷產業為主體,集生產、研發、銷售為一體的初具規模的現代化產業集群。
3 勞動力及交通運輸成本優勢
勞動力是影響一個國家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國際產業轉移和發展的經驗和規律充分驗證勞動力因素的重要影響。德化縣大城關戰略的實施,使鄉鎮企業特別是陶瓷企業在城關地區得以率先發展起來,帶動了城區經濟的繁榮,為廣大進城務工人員提供了巨大的就業空間;同時,促進城區形成人口集聚效應,吸引越來越多的本地和外地務工人員向城關聚集,為推動陶瓷企業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隨著德化工資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外地區的勞動力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這樣德化縣仍有著較大的勞動力成本優勢。德化縣雖處于閩中,高速公路竣工后,距泉州港、廈門機場及海港僅有100多公里,只有1小時就可到達這兩地,便捷的交通拉近了德化與國內外其他城市的距離。
三、以成本優勢提升德化陶瓷產業集群競爭力的對策
1 繼續發揮政府引導作用。作好陶瓷集群產業發展規劃
德化陶瓷產業集群屬于資源型產業集群,存在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等方面的問題,因此,政府在產業集群發展上起著關鍵的作用,如果產業導向和政策不鼓勵或支持資源型產業集群的發展,那么,資源優勢不能轉化為經濟優勢。面對人世的挑戰,市場的競爭壓力,為了突破陶瓷產業的發展瓶頸,提高中國瓷都德化品牌的知名度與影響力,德化縣委、縣政府高起點地布局謀篇,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既著眼于縣域,又不局限于縣域,政府扶持企業上市,招商投資辦廠;德化還制定和完善有利于陶瓷產業聚集的投資政策、產業政策、土地政策、社會保障政策等配套政策和優惠措施,在土地供給、稅收優惠、簡化審批、收費優惠、準人條件等方面為產業聚集創造條件。鼓勵投資者到縣工業園區興辦企業,人駐企業將享受更加優惠的政策。德化積極爭取國家有關部門的支持,陶瓷產品退稅率由5%提高到13%。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德化縣重視陶瓷企業的網絡應用,除扶持陶瓷企業的網站建設外,還重點扶持建設陶瓷網絡公共信息服務平臺,為陶瓷企業搭建一個信息服務平臺。德化還積極為企業減負,利用財稅杠桿,創造低成本發展環境。在打造行政審批“綠色通道”的同時,近年來德化縣努力為陶瓷產業集群搭建起科技公共服務、人才保障、文化和銷售、政銀企合作、政策支持五個公共服務平臺,促進陶瓷產業迅猛發展,優化升級。
2 加快產業園區和專業市場建設,促進產業集群的形成和發展
在發展產業集群過程中,一定要把園區建設和專業市場建設作為縣域產業集群的重要載體。園區的首要優勢是低位商務成本、社會成本、政府成本,對產業集群的發展有一定的孵化功能。因此,為了更好地服務中小企業,德化建設了“福建省陶瓷產業技術開發基地”、“國家火炬計劃德化陶瓷產業基地”和“中國民營科技促進會德化陶瓷園區”,德化縣對人駐工業項目區的生產性企業減免
了城市道路占用費、建筑噪聲排污費、土地登記發證費、證書工本費、城市建設配套費和建設工程質量監督費,緩交墻體材料專項基金和散裝水泥專項基金等。在園區內還建立了以質量檢驗、信息服務、技術開發管理、培訓為主要內容的科技公共服務平臺,這樣企業就能最大程度地共享基礎設施和土地等其他資源,提高產業園區建設的集約化程度,較快形成以園區為載體的產業集群。德化擬建成將集文化、休閑、旅游、人居為一體,占地1000畝的“陶瓷城”;建設陶瓷產品展示交易中心、陶瓷藝術創作中心、陶瓷國際會展中心、陶瓷物流配送中心、陶瓷管理服務中心等,打造成為展示貿易、觀賞制作、批發零售為一體的中國陶瓷文化與陶瓷旅游的主要中心和面向國內外市場的陶瓷展銷窗口。
3 實施人才工程,實現產業集群的可持續發展
勞動力是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的關鍵,企業可以通過合理利用勞動力降低產品成本,提高產品競爭力。要提升德化陶瓷產業集群的競爭力,必須培養一批具有陶瓷專業化知識的人才。一方面,各級政府要制定吸引優秀人才的政策和措施;另一方面,要制定切實有效的政策,加大人力資源開發,縮小教育落后的差距。例如,要加強對本縣熟練的陶瓷工人和優秀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的培養,提供學習、培養機會;加強崗位培訓,加大職業教育力度和辦學規模,普遍提高在職工人和再就業人員的素質。通過大力發展職業技術教育和專業化教育,可以解決企業對初級人才的需求,提高本縣的勞動力素質,為陶瓷產業集群可持續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4 加強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提高產業集群生產效益
國內外不少陶瓷企業往往是向多樣化發展,新產品開發創新不斷。德化要提高陶瓷企業集群的競爭力,就必須形成以陶瓷企業為中心的技術創新體系。首先,企業充分發揮產業集群的累積效應,在繼承傳統瓷雕技藝的基礎上,對當今世界上的流行款式、流行品種和各國的文化底蘊、民族內涵、風俗習慣、生活層次進行研究分析,面對同行的競爭壓力的同時,吸收集群的信息,利用產業集群的物質基礎,大膽創新,大力開發市場適銷對路、具有德化特色的新產品,形成了傳統瓷雕、西洋工藝瓷、日用瓷等齊頭并進的陶瓷產品結構,提高產品檔次。其次,加大對生產過程時的技術改造。正如在陶瓷燒制過程中,德化陶瓷企業率先在國內進行陶瓷窯爐技術改革,研究建成電熱窯、油窯、液化氣窯等新型窯爐,結束了用木柴燒瓷的歷史,解決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使陶瓷業走上了可持續發展之路,從而也降低了陶瓷生產成本。再次,企業要能引進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開發生產特種陶瓷。特種陶瓷是一種集耐高溫、耐腐蝕、耐磨損、高硬度等多種特性于一身的新材料,已廣泛應用到空間探索、科研、生產、建設的各個領域,有很大的潛在市場與開發空間,它的應用和普及將是日后世界工業發展的大趨勢,成為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最后,延長陶瓷產業鏈,不斷擴大陶瓷生產領域,開發出與之相配套的樹脂、竹藤、蠟燭、鐵件、玻璃工藝等陶瓷產業鏈工藝品,帶動了陶瓷機械、陶瓷化工、瓷土開采加工、彩印包裝、耐火材料等相關行業的發展。當然,陶瓷企業要加強企業內部管理,引進先進管理技術,加快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高管理水平,推進管理專業化、科學化。
5 實施品牌戰略。推動陶瓷產業集群發展
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化,增創品牌產品,擴大市場份額,是企業發展的重要經營戰略,也是擴大成本優勢的必然要求。要提升德化陶瓷在國內、國際市場中的地位,提高德化陶瓷的核心競爭力,創建國內、國際知名的陶瓷品牌是關鍵。德化陶瓷企業一般是中小企業,除了缺乏人才、資金、技術、信息外,還缺少自主品牌或知名品牌。要想在激烈的市場競爭取勝,必須要實施品牌戰略,努力培育一批叫的響的知名品牌,以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帶動產業發展和集聚。從政府層面來講,要盡力打造集群品牌,以集群品牌的影響力支持集群內中小企業的成長。集群品牌具有廣泛的、持續的品牌效應,這種區域品牌效應,不僅有利于企業對外交往,開拓國內外市場,確定合適的銷售價格,也有利于提升整個區域的形象,為招商引資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為了突破陶瓷業發展瓶頸,德化制定了品牌發展規劃,加大品牌培育和宣傳力度。德化縣專門成立了品牌宣傳領導小組,全方位推進“中國瓷都?德化”品牌宣傳的系列策略。組織陶瓷企業到國內外大中城市舉辦展銷會,指導企業在地級市以上城市建立營銷點,政府統一授牌并監督,逐步形成了集生產、配送、銷售為一體的營銷體系,進一步打響了德化陶瓷在國內外的品牌知名度,形成規模效應。從企業自身來講,要努力塑造企業名牌。對企業而言,它代表了一種潛在的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是企業通過行銷和廣告在市場和消費者心目中所建立的產品形象和性格,是產品內在質量和外在特征的綜合反映。在陶瓷產品供大于求的買方市場環境下,陶瓷的生產技藝與品牌營銷是陶瓷產業競爭力的主要來源。作為高能源消耗的陶瓷產業,只有突破制約陶瓷發展的“瓶頸”,推動產業升級換代,實現由產業鏈低端向高端的轉變,才能實現利潤的最大化。
[參考文獻]
[1]徐本章,葉文程,德化瓷史與德化窯[M],北京:華星出版社,1993
[2]康義,以成本優勢推進湖北產業結構優化的思考[J],理論與實踐,2005,(11)
[3]原小能,國際產業轉移規律和趨勢分析[J],上海經濟研究,2004,(2)
篇8
【關鍵詞】低碳經濟;發展戰略;高安市;建筑陶瓷;SWOT分析
高安市位于江西省中部偏西北,借助于沿海地區陶瓷產業轉移的機遇,依托較好的產業基礎和豐富的瓷土資源,高安迅速崛起成為國內第五大建筑陶瓷生產基地。建筑陶瓷產業是傳統的高耗能、高污染行業,如今低碳經濟已成為經濟發展的大勢所趨,高安市又處于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這就決定了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必須轉變發展模式,走低碳經濟的發展道路。
一 低碳經濟的發展特點
低碳經濟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為發展基礎,以低碳增長為發展方向,以節能減排為發展方式,以碳中和技術為發展方法的綠色經濟發展模式。為了應對全球變暖的危機和挑戰,保持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各國都在積極采取各種措施發展低碳經濟。作為一種新型經濟發展形態,低碳經濟具有四個顯著特點。
1.相對性
低碳經濟是一個相對概念,這種相對性有三層涵義:第一,低碳經濟是相對于基于無約束的碳密集型能源生產和消耗方式的高碳經濟而言的;第二,低碳經濟是相對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經濟發展模式而言的;第三,低碳經濟是相對于人為碳通量而言的。因此,發展低碳經濟的關鍵在于降低單位能源的碳排放量,通過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積等技術降低能源消費的碳強度;在于實現經濟與碳排放錯位增長,通過能源替代、發展低碳能源和無碳能源實現經濟增長;在于改變人們的高碳消費傾向,減少人為碳通量,減緩碳足跡,實現低碳生存。
2.經濟性
發展低碳經濟必須按市場經濟的原則和機制來進行。低碳經濟是經濟發展與節能減排相結合的經濟發展模式,強調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經濟與社會的發展仍是低碳經濟的主題,要求在促進發展的前提下解決氣候變化問題,實現低碳高增長,使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因此,低碳經濟是通過改善經濟發展方式和消費方式來減少能源需求和排放,而不是讓人類回到農耕社會,不能因為發展低碳經濟而導致人們生活水平下降。
3.技術性
低碳經濟的核心是技術創新,運用高效節能技術、可再生能源技術和溫室氣體減排技術提高能源效率,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強度,全方位地改造建立在化石燃料基礎上的經濟發展模式。低碳技術涉及一切與環保、節能以及生態等有關的領域,這些行業間低碳新技術的開發及運用可以相互借鑒,技術溢出和交叉的現象也時有發生,行業間的技術累積效應能節約時間,減少資源浪費,將極大提高相關行業的生產率。
4.目標性
發展低碳經濟的目標是減緩氣候變化和促進人類的可持續發展。低碳經濟旨在實現經濟發展與CO2等溫室氣體排放的脫鉤,在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前提下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增長率,甚至實現零增長,使大氣中溫室氣體的濃度保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水平,不至于帶來全球氣溫上升而影響人類生存和發展。通過發展低碳經濟控制地球大氣內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能最終實現地球能源利用的綠色化和可再生能源的多樣化,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二 高安建筑陶瓷產業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制定運營戰略的常用分析方法,它通過分析外部環境來識別發展的機會(Opportunities)和威脅(Threats),通過評估內部條件來尋找自身的優勢(Strengths)和劣勢(Weaknesses)。結合內外部環境分析結果制定運營戰略,可以做到知己知彼,揚長避短。
1.發展優勢
一是豐富的原輔料資源。建筑陶瓷配方主要由粘土、長石、石英等原料組成。在高安市和相鄰縣市交界處,已探明陶瓷原料儲量達5億立方米,預測儲量10億立方米,擁有生產內墻磚、外墻磚、地磚的全部礦種和除廣東黑泥外的生產拋光磚的絕大部分礦種,礦藏資源儲量可供400條生產線生產100年。高安及周邊地區陶瓷原料不僅儲量豐富,而且品位高。例如粉石英不用破碎就可投入生產;硅灰石、透輝石、透閃石等原料在燒成中揮發物少,熱膨脹系數變化小,非常適用于快燒工藝;黑滑石、含鋰瓷石、鋰輝石等原料可以降低燒成溫度,調節產品性能。礦物類型的化學成分分析結果表明,高安地區的原料資源完全可以滿足建筑陶瓷的生產需要。
二是深厚的建筑陶瓷產業基礎。高安在宋代就已開始生產陶瓷,在20世紀80年代,高安“鎮鎮有瓷廠,家家有瓷工”。1995年,高安市釉面磚產量占江西省同類產品產量的1/2,占全國的1/8,被稱為“釉面磚王國”。截至2011年6月,高安市已有包括新中源、新明珠、歐雅、英皇、恒達等全國知名品牌陶瓷生產企業在內的陶瓷生產企業55家,陶瓷配套企業154家,建成陶瓷生產線138條,規劃內待建生產線202條,基本形成配套齊全的產業鏈。
三是交通便利,汽車運輸能力強。高安市東鄰南昌市,浙贛鐵路和京九鐵路支線連接南部6個鄉鎮,轄區內有城南、珠山、八景三個年吞吐量160萬噸的火車貨運站。建筑陶瓷產業基地位于贛粵高速公路和滬昆高速公路交匯處,浙贛鐵路5個貨運站的中心點,距南昌79公里,離樟樹水運碼頭15公里,距九江港160公里。處于贛西北資源分布扇中心點和“長珠閩”市場銷售扇的中心點,可從整體上構成“西北資源、基地生產、東南銷售、兩扇齊動”的發展格局。高安市汽車運輸業位列全國汽車運輸業四強縣市之首,擁有各類營運車輛1萬多輛,5噸位以上的長途貨運汽車8000多輛,運力輻射除臺灣以外的全國各地和越南、緬甸等周邊國家。
2.發展劣勢
一是產業規模過小。高安建筑陶瓷企業來源有兩類,一類是本土企業,一類是承接廣東、浙江、福建等地轉移來的陶瓷企業。位于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的企業大部分屬于承接產業轉移而發展起來的。本土的陶瓷企業不少轉移到高安市周邊的上高縣和宜豐縣。無論是本土企業還是轉移來的企業,就企業規模而言仍以中小型企業為主,缺少大型的龍頭企業。
二是產品缺乏特色。高安建筑陶瓷產品以仿制品居多,自主研發的新品種偏少。高安市60% 的建筑陶瓷企業是近幾年建設的,80% 的企業市場定位大同小異。這些企業大多缺乏創新的理念和能力,也缺少有創新能力的技術人員,只注重產品的數量和銷量,習慣于跟風和模仿,導致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獨創的個性產品。
三是品牌資產單薄。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受市場變化、資金緊缺、改制滯后等因素影響,高安市建筑陶瓷產業逐漸步入低谷,行業地位逐漸被佛山、淄博、晉江等地取代,原有的一些國內知名品牌逐漸被淡忘?,F在借助于沿海地區陶瓷產業轉移的機遇,高安建筑陶瓷企業又得到一定發展,但其品牌建設速度一直很慢,很多產品都是貼牌生產,雖然出現了如奢華王子、路易保羅等區域品牌,卻沒有能與佛山產品并駕齊驅的品牌。
3.發展機會
一是政府高度重視。高安市政府一直將建筑陶瓷產業作為支柱產業給予大力扶持,要在產業規模和品牌質量上實現突破。在統一規劃建設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后,又加大產業招商和服務力度,積極引進一批國內外知名的陶瓷化工和機械配套企業,強化產區龍頭地位,提升配套水平。還爭取到國家建筑衛生陶瓷檢驗檢測中心的支持,建設口岸作業區,為產區企業品牌建設從展貿、科研、文化、物流等爭取了相關單位和企業的入駐和落戶,進一步完善基地的物流、展貿等配套項目。
二是低碳建筑陶瓷產品市場前景廣闊。低碳經濟、低碳消費、低碳生活的概念已深入人心,人們對建筑陶瓷產品的環保要求越來越高,這就要求對建筑陶瓷產品賦予新的符合低碳經濟的特色。建筑陶瓷產業與建筑行業和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建筑業的發展以及每年大量的住房裝修工程都必然需要大量陶瓷產品。隨著低碳城市和低碳社會的建設進程,市場對低碳型建筑陶瓷產品的需求必將持續增長,在倡導低碳經濟和低碳生活的市場潮流下,建筑陶瓷產業的進一步發展表現出強大的動力。
4.發展威脅
一是環保壓力增大。陶瓷產業帶來的環境污染主要來自生產過程中排放的廢水、廢氣、固體廢物和粉塵。陶瓷生產過程中排出的廢水往往含有一定量的鉛、鎘、汞等生物毒性顯著的重金屬。煤燒窯生產過程排放的大量以SO2、NO和NO2、CO2為主的廢氣是形成酸雨、光化學霧和溫室效應的元兇。原料加工、泥坯料制備、釉料制備、制模、壓制成型和施釉、打磨等工序都會產生粉塵,其中游離的SiO2是造成矽肺的主要原因。隨著員工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和發展低碳經濟以及建設環鄱陽湖生態經濟圈的要求,減少污染成為高安市發展陶瓷產業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
二是能源供應緊張。水電等能源是陶瓷產業的血脈,供應不足會影響企業的正常生產。建筑陶瓷產業是一個高能耗產業,一條年產值1億元的生產線平均能耗在2000萬元左右,部分達到3000萬元以上。大多數陶瓷企業的燃料、電力等能源成本占整個陶瓷產品生產成本的40%~50%。近年來全國性電力供應趨緊也波及高安,2011年,高安陶瓷產區遭遇前所未有的限電風暴,例如,上高縣某陶瓷企業在2011年1~5月因拉閘限電造成近300萬元的損失。
三是技術型人才緊缺。陶瓷企業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隨著全國各地陶瓷產區四起,產業工人不足已成為產業發展的瓶頸。陶瓷行業上至高層管理人員,下至一線生產員工,都成為各產區爭奪的對象。隨著產業的發展和企業規模的擴大,建筑陶瓷企業不僅需要更多的員工,而且對員工的管理能力和技術水平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高安眾多建筑陶瓷企業均出現了程度不一的用工缺口,尤其缺乏具有創新精神,適應低碳經濟發展要求的管理和技術人員。
三 高安建筑陶瓷產業低碳化發展戰略
鑒于以上SWOT分析,高安建筑陶瓷產業的發展必須在順應低碳經濟發展特點的前提下,充分發揮在產業基礎和原輔料資源上的優勢,用足用好政府的扶持政策,抓住低碳型建筑陶瓷市場的成長機遇,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研發有低碳經濟特色的產品,打造高安建筑陶瓷品牌。
1.清晰定位,建設示范性低碳建筑陶瓷生產基地
首先,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是中國建筑材料聯合會授予的第一個建筑陶瓷行業國家級產業基地。自2007年成立以來,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就一直處于良好的發展態勢,在全國眾多陶瓷產區脫穎而出,成為銳氣十足的建筑陶瓷新興產區。為了將建筑陶瓷產業做大做強,高安要準確清晰定位,否則會重蹈佛山、淄博等產區的覆轍,在發展到一定規模后不得不進行產業調整與轉移。
其次,高安建筑陶瓷產業應秉承“做產業、成系統、可持續”的理念進行戰略定位。佛山、淄博等產區現均面臨資源枯竭的困境,正積極轉型建設陶瓷產業總部經濟區。高安擁有豐富的陶瓷生產原輔料資源,經過長期開發實驗,高安建筑陶瓷生產原料已基本實現本地化,礦藏資源儲量可供400條生產線生產100年。因此,為了與佛山、淄博等產區錯位發展,避免惡性競爭,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可定位為低碳型生產基地。
最后,建設示范性低碳型生產基地,必須合理有序地開采資源,保證資源持續供應。第一,應做好建筑陶瓷資源的統籌規劃,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合理有序地開采周邊陶瓷資源,注重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生態環境保護。第二,應未雨綢繆,繼續勘探鄰近的礦藏資源,做好相應原輔料資源的儲備工作,保證擴大產業規模所需的資源供給。
2.普及低碳技術,轉變產業發展模式
低碳技術是發展低碳型建筑陶瓷產業的強勁動力和重要支撐,是建筑陶瓷產業順利從高能耗、高污染型的增長方式轉變為低能耗、低排放的增長方式的重要保障。高安建筑陶瓷產業基地應順應低碳經濟的發展特點,以節能減排為著眼點進行技術與設備改造,不斷提高建筑陶瓷產業的核心競爭力。轉變建筑陶瓷產業的發展模式,不僅可以滿足消費者對低碳陶瓷產品的需求,不斷擴大市場份額,也有助于消除技術壁壘,順利進入國外目標市場。
高安市政府應在推廣低碳技術方面起引導作用,從政策、制度、稅收等多個方面強化節能減排約束機制。要制定限制污染排放和設備購置的標準,鼓勵和支持節能降耗技術、廢水重復利用技術、能源綜合利用技術、回收與再循環技術等特定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必須加強企業ISO 14000認證和清潔生產審計工作,從源頭控制和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和工藝??砂凑铡皽p量化、再利用、再循環”的原則,在產業基地規劃建設和扶持發展若干個陶瓷廢棄物處理中心,將陶瓷廢棄物加工成可再利用的產品或作無害化處理。
建筑陶瓷生產企業應積極開發利用低碳技術。首先要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傳統煤窯燃料的燃燒效率和窯爐的保溫效果,推進窯爐余熱利用。使用節能降耗的設備,采用新型保溫材料建設窯爐,可增強窯爐保溫效果。其次要全面推進天然氣、煤制氣和其他清潔能源的使用,減少生產過程中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粉塵、炭黑微粒等污染物的排放。例如以電為能量的微波燒成技術不僅能源利用率高,還可顯著縮短燒成時間,改善燒成質量。再次,要采用工藝除塵,在原料運輸和堆放時實行全封閉,控制粉塵污染。例如,采用氣箱脈沖布袋除塵技術進行煙塵治理,不僅能達到煙塵排放的標準,還能回收粉料再利用。最后,應在企業建設初期就規劃好內部循環體系,實行廢棄物利用資源化,高效回收利用陶瓷生產中的廢渣、粉塵和廢水。
3.塑造品牌形象,彰顯低碳特色
市場競爭的實質是品牌的競爭。一個具有品牌效應的高品質產品能拉動一個產業發展,培育和發展名牌產品是培養產業核心競爭力的關鍵之舉。高安建筑陶瓷雖然在行業內已小有名氣,但并沒有在消費者中形成品牌效應,許多人對高安建筑陶瓷知之甚少。目前國內建筑陶瓷產業的競爭集中在中低端產品,截止2010年底,我國共有瓷磚品牌超過5000個,前十大瓷磚品牌市場占有率不超過8%,市場相對分散,產品品牌化發展嚴重不足,這為高安培育具有低碳特色的高端產品留下了巨大的成長空間。
首先要打造高安陶瓷區域品牌,以形成產業的品牌效應??山梃b佛山陶瓷的品牌成長經驗,實施集群品牌,統一商標,以“高安陶瓷”注冊地理標志創出名牌,然后以名牌產品為龍頭,梯次培育企業的馳名品牌。高安市政府要扶助企業提升品牌,鼓勵企業在媒體進行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宣傳,加大企業創建品牌獎勵力度,減少高安陶瓷產品在銷售時冠上佛山陶瓷品牌的現象。要限制高能耗、高污染、沒有競爭力的產品的發展,淘汰明顯不符合低碳經濟要求的產品,為塑造低碳型建筑陶瓷產品形象奠定基礎。
塑造低碳型品牌形象必須以研發低碳型建筑陶瓷產品為基礎。高安建筑陶瓷企業應在集群品牌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自主品牌經營,圍繞低碳特色進行自主品牌創新。在產品開發時注重實現建筑陶瓷產品的薄型化、減量化、節水化和功能化,研發抗菌、易潔、抗污的陶瓷產品。薄型建筑陶瓷具有體輕、超薄、耐酸耐堿等特點,在相同面積產量下可節約量的原料、燃料和產品的運輸成本,符合低碳經濟“節能、降耗、綠色制造”的要求,應成為研究和應用的主導產品。企業應在國內外建立營銷網點,重點宣傳產業基地、產品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產品質量特征中具有低碳經濟特點的技術指標,確立其“低碳環保”的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鄧小亮、伍勇鋒.高安產品升級的三件法寶[J].陶瓷(上),2011(4)
[2]付允、馬永歡、劉怡君、牛文元.低碳經濟的發展模式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3)
[3]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應對氣候變化課題組.當前發展低碳經濟的重點與政策建議[J].中國發展觀察,2009(8)
[4]李宏岳、陳然.低碳經濟與產業結構調整[J].經濟問題探索,2011(1)
[5]商超兵、熊娟萍、張園.高安已建成138條生產線,規劃內待建生產線202條[N],陶瓷信息,2011.11.7
[6]張純、占建平.佛山建筑陶瓷產業大規模轉移對江西陶瓷產業發展的啟示[J].中國陶瓷工業,2010(6)
篇9
關鍵詞:淄博陶瓷 出口 SWOT 對策
加入WTO以來,淄博陶瓷企業迅速發展,出口量突飛猛進,并與廣東的佛山、潮洲,河北唐山,福建德化等形成了我國陶瓷主要出口基地。淄博陶瓷出口為淄博經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成為淄博經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一、淄博陶瓷出口的SWOT分析
(一)優勢(Strengths)
1 陶瓷原料資源豐富,產品設計獨特。淄博陶瓷資源豐富。主要原料晶種有陶土、石英、長石、焦寶石、堿石、鐘乳石、瓷石、釉土、紫砂土等。全國各地的主要陶瓷原料,在淄博都能找到。獨特的產品設計是淄博陶瓷的特色。如淄博炻器率先在我國研制成功,淄博炻器色澤柔和自然、釉面光亮,是淄博獨特的產品,主要產品有咖啡具、餐具、藝術陶瓷等。
2 產業規模龐大。目前淄博有三個各具特色的陶瓷制造加工中心,分別是博山日用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楊寨、南定建筑衛生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工程陶瓷產業制造加工中心。其中楊寨建筑衛生陶瓷有著雄厚的發展基礎,近幾年成功引進了廣東東鵬、廣東新明珠、上海亞細亞等國內外知名企業人員經營,一大批民營企業也落戶其中,如此眾多的陶瓷廠家云集一處,已經初步形成了淄博建陶產業的集群優勢和規模優勢。
3 陶瓷行業專業配套條件優良。不論是各種陶瓷機械設備,還是窯爐、耐火材料和陶瓷輔助材料等,在淄博都有專業化生產企業,具有良好的專業化協作配套條件,產業鏈基本形成。
4 淄博陶瓷行業具有良好的研發條件和人才培養體系。有專門從事傳統陶瓷研發的山東省硅酸鹽研究設計院,專門從事工業陶瓷研發的山東工業陶瓷設計院等。人才方面則有專門培養陶瓷美術設計人才的山東省輕工美術學校,和培養高層次人才的山東理工大學、山東工程技術研究院、淄博職業技術學院等高等院校。陶瓷行業的研發條件和人才培養體系都較為完善。
(二)劣勢(Weakness)
1 知名品牌較少,品牌意識欠缺。淄博陶瓷企業品牌經營意識不強,經常貼牌的企業占30%以上。雖然貼牌使產品價格上升了不少,但利潤被貼牌企業拿去大半,并導致很多企業變成了一些國內外知名企業的“生產車間”,這種情形對淄博陶瓷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當然許多企業已經開始重視品牌,但力度還不夠。許多陶瓷企業只知道做產品而不重視做品牌和培育運作品牌,品牌影響力十分薄弱,產品知名度不高。
2 科技創新能力不足,低水平重復建設嚴重。大多數陶瓷企業生產設備和生產能力相似,重復建設多。由于政府部門對陶瓷產業整體規劃投入不夠,重復建設較嚴重。企業用于新產品開發的科研投入不高,技術力量薄弱,缺乏創新能力,造成許多企業在生產相同的產品,這種惡性競爭必然導致一部分企業不得不拱手相讓自己的市場份額。
3 市場競爭的相對無序,出口價格嚴重偏低。目前淄博陶瓷企業尚處于轉型時期,新工廠興建、老工廠倒閉,加之國際陶瓷市場處于買方市場的相對狀態,各廠家大打價格戰,據統計,淄博陶瓷總體上同類產品出口價格只相當于日本和英國陶瓷產品價格的1/7。有的廠家為了壓低產品價格減少生產原料投入或簡化制造工藝流程,造成了一些廠家產品質量更加低下。如此的惡性循環加劇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使市場競爭處于一種相對無序的狀態。
4 出口市場和產品相對單一,出口市場有待擴大。淄博陶瓷的出口產品主要是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且以中低檔陶瓷為主,對于利潤較高的高檔瓷無論是生產還是出口都非常少,這樣產品大部分都出口到了亞洲、非洲、南美等發展中國家。對于需求大基高檔瓷的歐洲、美洲、澳洲等則出口有限。有時候會出現歐、美客戶來單,而廠家沒有能力生產出客戶所要產品的尷尬局面。
5 企業的管理者知識文化水平低,觀念落后,用人機制不合理。由于淄博的陶瓷企業大部分是村辦企業或家族式企業。企業的領導和經理,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管理知識和經營經驗,沒有長遠的發展戰略。管理者中“小富即安”思想比較普遍,不少企業實現溫飽以后缺乏進一步發展的動力。另外許多企業不重視人才,缺乏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導致企業人才流失現象相當嚴重,有的企業甚至出現了“天天招聘人才,天天有人辭職”的現象,從而嚴重制約了企業的發展。
(三)機會(Opportunities)
1 地緣優勢。淄博發展陶瓷業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淄博市地處山東省中心地帶,因此又稱魯中商城。淄博陶瓷歷史悠久,馳名中外。齊國故都遺風,蒲松齡的名著《聊齋志異》震鑠海外,這一切都給淄博市帶來了巨大的國際知名度。交通便利、四通八達,淄博是聯結省會濟南與濱海青島的重要結點,因此成了各類商貿用品的集散地。
2 人世后外貿自的放開,競爭環境超于公平。我國加入WTO后,外貿自放開,貿易機會增加。陶瓷企業可以獲得大量的市場準人機會,企業的經營環境,尤其是國外的貿易環境區域趨于平等,按照公平競爭原則和非歧視原則,陶瓷業可以與國外企業平等地開展競爭;加之關稅的削減、貿易壁壘的降低,中小型出口企業經營成本可以降下來,更具競爭力。這對于原先沒有出口自只能靠出口的淄博陶瓷企業不能不說是良好的機會。
3 當地政策優勢。淄博發展一直打著陶瓷的牌,因此在政策方面自然給了陶瓷業發展巨大的便利與支持。從現在淄博市人大的立法來看,陶瓷業更是被寄予了厚望,得到了政策上大力的傾斜支持。如根據市政府的統一規劃,建立的中國財富陶瓷城,中國陶瓷科技城,博山陶瓷物流商貿中心等這一系列的規劃都是在走規?;l展之路。另外,每年舉辦的(國際)陶瓷博覽會和淄博陶瓷琉璃節也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大量客戶,使淄博陶瓷業發展旺上加旺。
(四)威脅(Threats)
1 出口仍然面臨更多貿易壁壘。雖然加入WTO使關稅壁壘降低,但各種非關稅壁壘措施與日俱增,進入門檻實際并未降低。例如菲律賓對進口建筑陶瓷征收保護性關稅,印度針對中國和阿聯酋生產的玻化磚進行反傾銷等。陶瓷鉛溶出量國際上有明確而嚴格的標準,經濟發達國家從采納20PPM(即20%)到7PPM,美國要求為2%。淄博陶瓷企業受設備、技術等限制大部分達不到有關要求。
2 整體市場生存環境的惡化。近幾年隨著全國陶瓷業的發展,在淄博市地區乃至我國其他省市都興建了大型的陶瓷交易市場。如中國財富陶瓷城,中國陶瓷科技城的建立,使得淄博市內的市場激烈程度進一步加劇。而從全國大環境來看,廣東佛山、重慶、山東臨沂都興建了大型陶瓷交易市場,其規模與實力與淄博的陶瓷市場相比,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3 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影響。今年,國務院印發了關于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各地政府狠抓落實,嚴厲整治高耗能、高污染企業。我們知道陶瓷行業本身就是耗能高、污染強的行業。據統計,發達國家生產每噸衛生陶瓷耗電249~553度,耗煤238~476KG,我國則為250~600度,400~1800KG。此外,陶瓷的制造過程中產生的大量二氧化硫等氣體也是造成淄博污染較重的原因之一,國家節能減排政策的落實勢必會對淄博陶瓷企業產生較大影響。
二、促進淄博陶瓷出口的對策
(一)采取多元化的市場開發戰略
從近幾年淄博陶瓷產品出口狀況及能力來看,陶瓷市場主要還是集中在亞洲、非洲,只有少量產品進入歐美市場。且以利潤較低的中低檔瓷為主。為了擴大出口,提高盈利能力,必須在鞏固原有市場的同時開拓歐、美、澳洲等市場,建立―個多元化的市場結構。它包括消費群體多元化和產品多元化。這樣既能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多層次需求,又能以較快的速度進入某一市場。
(二)塑造品牌,以品牌去開發和占領市場
品牌是一個企業的無形資產,需要企業在成長和發展過程中創造品牌,通過品牌去占領市場。淄博陶瓷近50年來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發揮的作用是顯著的,但發展過程中遇到最大的難題就是只注重當前利益,搞貼牌生產,叫得響的品牌少。面臨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這一點對淄博陶瓷的長遠發展極為不利,所以當前淄博陶瓷急需樹立響亮的品牌,扎扎實實提高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提高淄博陶瓷的整體形象。
(三)堅持科技創新,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企業一定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尤其是加大對關鍵技術的研究與投入,從原料、成形、燒成、裝飾、精加工等每個環節力求創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保證質量,從而生產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加快發展高、中檔陶瓷產品,壓縮低檔產品,淘汰技術落后、能耗高的虧損滯銷產品。實現由出口粗加工向精加工轉變。由數量擴張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生產由粗放型的增長向集約型的增長,切實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促進科技創新
篇10
對陶瓷行業來說,這個“冬天”異常“寒冷”。
2011年3月,歐盟做出反傾銷初裁,對除極個別企業之外的中國陶瓷企業征收高達73%的臨時性懲罰關稅。屋漏偏逢連夜雨。隨著限購令、銀根緊縮等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的出臺,以及人工成本及原材料成本的持續上漲,中國陶瓷行業受到了更大的沖擊?!叭斯こ杀旧蠞q了20%以上,其他成本上漲了15%以上?!?廣東東鵬陶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何新明說,“大部分企業產銷不平衡,許多企業停產甚至關門歇業,尤其在山東、四川等省某些生產低端產品的區域,陶瓷企業停產的高達30%以上?!?/p>
惡劣的市場競爭環境下,東鵬增長率依然超過了兩位數。東鵬的秘訣,在于消費者認可的高端創新產品,以及經過多年努力,在消費者心中鑄就的附加了傳統文化價值的優秀高端品牌形象。用何新明的話說,就是“從賣瓷磚到賣空間,從賣空間到賣文化?!?/p>
固守高端
中國陶瓷已占到全球市場的30%,有大大小小的陶瓷品牌3000多個。但長期以來,中國陶瓷企業的優勢集中在中低端領域,高端陶瓷市場被美、日、歐系的品牌牢牢占據。
“中國產品在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的這種境遇,是因為產品的嚴重同質化,只能靠價格戰贏得競爭?!焙涡旅髡f,“17年前,東鵬品牌推向市場時,就定位于高端。這個定位從未改變過”。在他看來,沒有創新理念的產品就像是一個空殼,在消費越來越個性時尚化的時代不可能產生競爭力。因此,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充分吸收歐美藝術設計理念、用全球最時尚的潮流來引領陶瓷的設計和生產,用差異化的產品和策略挺進高端市場,直面競爭,成為東鵬的競爭之道。
東鵬建立了博士后工作站,以及近300人的龐大研發團隊,多年來,每年都將3%的收入投入研發,他們自主研發的金花米黃、天山石、洞石、納福娜、至尊洞石等一個個創新產品,成為引領中國陶瓷潮流的風向標。2011年,面對低迷的市場環境,東鵬再次調整產品策略,加大推出新品的力度,強勢推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水晶瓷。這些款式新穎、毛利率較高的高端創新產品,成為東鵬競爭的利器。
“2011年,新品銷售占比由往年的15%提升到20%?!焙涡旅髡f,“未來,東鵬會不斷調整產品結構,由傳統產品逐漸轉向一些特殊功能的個性化創新產品,譬如外墻觀掛、陶瓷仿木地板,以及各種低碳環保節能的產品,東鵬已經研制出一種不用燒的陶瓷?!?/p>
文化領航
中國作為陶瓷生產大國,為何沒能在全球打造出強勢的陶瓷品牌?這個問題,曾經引起過何新明的深思。
他的結論是,因為中國的陶瓷產品,沒有通過文化價值與消費者建立起獨特關系。缺少文化力,也造成了中國陶瓷品牌與國際大牌的巨大差距。深挖產品的文化內涵,被何新明提到了全新的高度。“我希望消費者不僅僅喜愛東鵬產品美妙的外觀,更能與每種產品建立文化上的共鳴,享受產品所附加的文化品位和文化價值。”何新明說,“我們的產品能說話。”
2007年1月,位于佛山東鵬總部辦公樓1至4層的“東鵬陶瓷生活體驗館”正式開張,這家體驗館從裝飾細節到設計理念,處處彰顯著東鵬對佛山石灣陶瓷文化以及古老東方文化的傳承―進門即可見胖胖的盛唐人物造型,聽導購娓娓講述它所承載的神奇故事;可以在?;u上看莊子的《逍遙游》,在洞石上欣賞《清明上河圖》,從中體味中國古老文化的巨大魅力。2011年3月,體驗館再度升級,這種融合中國傳統陶瓷文化的風格在東鵬所有展廳全面推廣,無論是在韓國,在印度,在意大利,還是在國內,東鵬上千家產品體驗館全部采用這種風格。
與此同時,東鵬通過各種方式向消費者宣傳中國陶瓷文化,并想方設法躋身國際頂尖建陶展會,不斷校正著國外同行認為中國建陶產品檔次低、技術落后、低價傾銷的偏見。
與“冠軍”同行
2010年溫哥華冬奧會上,趙紅波和申雪以創紀錄的216.57分奪得花樣滑冰雙人滑奧運金牌,這也是中國30年冬奧征程里第一枚花樣滑冰金牌。當年4月,東鵬陶瓷即正式簽約這對冰壇金牌伉儷為形象代言人,以期借勢冠軍的明星效應,提升東鵬的品牌力。“之所以選他們,首先因為他們是奧運冠軍,媒體暴光率高;其次,他們經過八年戀愛組建幸福家庭,與東鵬倡導的幸福理念相吻合;此外,花樣滑冰優美的動作,彰顯著東鵬追求的世界之美,而冰刀在堅硬地面上劃過,意味著東鵬的地板質量過硬。”何新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