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發性骨髓瘤診斷范文
時間:2023-03-21 16:41:4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多發性骨髓瘤診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多發性骨髓瘤是惡性漿細胞疾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多見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近年來發病率有增多趨勢[1],并且發病年齡提前。其臨床表現十分復雜,容易誤診,誤診率高達69.11%[2]。為進一步加深對本病的認識,提高診斷率,現將我院自1997年來收集的經骨髓涂片和手術病理證實的2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的影像學做一回顧性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例患者中男14例,女6例,年齡37~69歲,平均58歲。主要臨床癥狀:骨痛18例,其中腰背疼痛12例;貧血14例;發熱17例;乏力11例;病理性骨折7例。骨穿可見原始細胞增多,血常規檢查紅細胞減少9例,血紅蛋白減少10例,血沉增快16例,白細胞增高5例,尿酸增高6例,堿性磷酸酶升高6例,免疫球蛋白電泳IgG升高13例,IgA升高4例,IgD升高2例,IgM升高1例,尿蛋白陽性14例,尿本-周氏蛋白陽性9例。
1.2 影像學檢查 所有病例全部攝取頭顱+脊柱正側位+骨盆+胸部正位X線平片。同時選擇性攝有其他部分:肩關節11例,胸骨斜位6例,肱骨9例,股骨7例;12例進行CT檢查;10例進行MRT檢查。
2 結果
2.1 X線表現 20例均進行了X線檢查,各種溶骨性破壞發生在頭顱骨15例,胸椎13例,腰椎16例,骨盆7例,肋骨9例,其中4例為膨脹性,肩胛骨2例,鎖骨、肱骨及股骨各2例,胸骨2例,長骨病理骨折1例,破壞邊緣有少許骨硬化,并見軟組織腫塊。
2.2 CT表現 進行CT檢查12例,共25個部位,20個部位表現骨質破壞或脊椎骨質疏松,部分伴壓縮骨折,表現大致與X線平片相同,但觀察累及范圍優于X線平片。
2.3 MRI表現 10例進行了MRI檢查,10例患者示明顯異常信號改變,多數病變呈長T1、長T2信號。按Stabler等分型:彌漫型2例,灶型3例,彌漫加灶型4例,“鹽和胡椒”型1例。其中,同時侵犯椎體和附件3例,硬脊膜受累變厚3例,增強后病變不均勻增強和硬脊膜均勻增強1例。
3 討論
骨髓瘤起源于紅骨髓,突出的病變特征為骨髓內大量漿細胞增生,占骨髓腔內細胞總數15%~19%。臨床表現多樣化,起病隱襲,多數病程緩慢,在臨床上和實驗室檢查異常懷疑有多發性骨髓瘤,應及時做影像學多部位檢查,影像學檢查在多發性骨髓瘤分期、監測治療反應、探測復發和評估并發癥中起了重大作用。
3.1 影像特征 多發性骨髓瘤的X線表現復雜多樣,可為全身性的骨質疏松,單一骨質損害、多發的溶骨性病變及骨質硬化,以溶骨性損害及骨質疏松發生率最高,其中多數表現為在骨質疏松的基礎上出現多發的點片狀骨密度減低區及邊界較清晰的蟲蝕樣和穿鑿樣骨破壞。顱骨X線平片對顯示病灶較敏感,其他部位的X線征象缺乏特征性改變,易被誤診為類風濕或風濕性骨關節病而延誤治療。CT表現與X線片表現相似,對檢出不規則骨及中軸骨的病變明顯優于X線片,因CT具有較高的密度分辨率,且為橫斷成像,故能發現較小的不典型病灶,可作為X線平片的補充[4]。多發性骨髓瘤脊椎CT上表現為多發性圓形或卵圓形或不規則形破壞,呈皂泡樣或蜂窩樣或大片樣或空洞樣,殘留骨小梁不規則增粗,部分骨皮質中斷伴椎旁軟組織腫塊,部分病例可同時侵犯附件。臨床可疑或確診骨髓瘤,X線和CT未發現時行MRI檢查,MRI能敏感的發現骨髓病變而成為最佳的影像檢查方法[5],在骨質結構破壞前顯示出骨髓的廣泛性浸潤[6],病灶在T1WI上表現為骨髓脂肪高信號的襯托下界面清晰低信號,T2WI上病灶不清晰,T2WI脂肪抑制呈高信號,典型者呈“椒鹽樣”征象。
3.2 多發性骨髓瘤的并發癥與誤診 多發性骨髓的并發癥中,以貧血最多,而且以中重度貧血為主,其次為低白蛋白血癥、高球蛋白血癥、高尿酸癥、腎臟損害、肺部感染等。而在誤診的疾病中按系統統計,以骨骼肌肉系統疾病誤診最常見,其次為血液、呼吸、心腦血管、腎臟等。要提高多發性骨髓的正確診斷率,應首先提高醫生對本病的認識,臨床懷疑多發性骨髓的病例,應及時做影像學多部位檢查,以進一步確定診斷。
參 考 文 獻
[1] 徐愛華,徐文堅,劉吉文.骨關節CT和MRI診斷學.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2:80-90.
[2] 李守靜,李宏然,趙相印,等.多發性骨髓瘤診斷的探討.中華腫瘤雜志,1995,17:43-45.
[3] Bataille R,Harousseau JL.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1997,336:1657-1664.
[4] Mahnken A,Wildberger J,Gehbauer G,et al.Multidetector CT of the spine in multiple myeloma:comparison with MR imaging and ra2 diography.Am J of Roentgenology,2002,178:1429-1436.
篇2
【關鍵詞】 多發性骨髓瘤;誤診;實驗室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是單克隆性漿細胞惡性增殖和異常聚積為特征的惡性血液病[1],變異的漿細胞喪失其正常功能并侵犯鄰近骨組織,因此導致其臨床表現復雜,首發癥狀多樣,容易發生延遲診斷、誤診或漏診。本文回顧了本院2001.7――2011.6共10年間76例MM患者,分析其首診診斷和實驗室檢查結果,務求分析MM的誤診原因,從而提高其診斷率。
1 資料和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組資料中,男46例,女30例,年齡為42-69歲,平均年齡54±16.8歲。其診斷標準符合《血液病診斷標準及療效標準》[2]。首診到確診時間為6天-5個月。
1.2 觀察指標
1.2.1 觀察MM患者的首診診斷,了解首診構成,分析誤診原因。
1.2.2 實驗室檢測:進行血常規、尿常規、血沉、肝、腎功能、血脂、血免疫球蛋白、尿本周蛋白、骨髓細胞形態學、X線檢查(頭顱、骨盆、脊柱、胸部)檢測以明確診斷。
2 結 果
3 討 論
多發性骨髓瘤(MM)起病緩慢,病情涉及多系統,臨床表現多樣化,若臨床醫生缺乏全面充分考慮,極易漏診、誤診。
由表1和表2可見,腎損壞是MM常見的并發癥。MM腎病腎損害主要以小管間質病變為主,同時部分有腎小球病變。其原因為骨髓瘤細胞直接浸潤,大量凝溶蛋白管凝聚并堵塞腎小管,導致腎淀粉樣變、高鈣血癥和反復尿路感染等[3]。MM患者尿液常規檢查常發現有蛋白尿、血尿,但管型少見。尿本周蛋白是從腎臟排出的免疫球蛋白輕鏈。由實驗數據可見,只有30.3%的患者尿液中出現尿本周蛋白。其原因與MM主要以腎小管間質病變為主,腎小球病變比例較低,免疫蛋白輕鏈分子量較低,容易通過腎小球基底膜有關。我們的經驗是,腎功能常受損,尤多見于MM病程中期、晚期。因此,對于中老年患者,突發蛋白尿或者腎功能不全,且既往無泌尿系統疾病病史者,均需要做相關檢查以排除MM。
骨痛是MM最常見的癥狀,最常見為腰痛,其次為胸痛[4]。況且由于發病年齡多處于中老年,所以臨床醫生往往也會考慮骨質疏松、腰椎間盤突出等與年齡相關的常見骨科病變,只有當X線下的特征性癥狀出現,醫生才往MM方面考慮。因此,以骨痛為首發癥狀的MM患者,也容易被誤診為骨科病變。
由于瘤細胞的異常增生抑制正常造血功能,同時,腎功能不全、營養不良,反復感染等因素也可造成MM患者貧血。有部分患者可以出現皮膚紫癜。本文中,77.6%的MM患者血沉增快,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52.6%),血沉的決定因素有兩個,紅細胞的下沉力和血漿的阻遏力,這兩者的相互作用決定血沉大小。MM中異常的漿細胞增殖,產生單克隆免疫球蛋白M蛋白[5]。M蛋白沉積在紅細胞上,可致紅細胞呈緡錢狀排列。這種排列方式使得聚集的紅細胞團塊與血漿接觸的總面積減少,因此受到下沉時血漿阻遏力也相應減弱。因此,對于無法解釋的皮膚色素沉著或皮膚紫癜而血小板數正常的中年患者;不明原因的中年腎病患者,特別是貧血與腎功能損壞不成正比時;或者中年以上貧血原因不明或難治性貧血,特別是血沉增快者,應做進一步檢查,排除MM的可能。
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是確診MM最重要的方法之一。診斷標準是骨髓中異常的漿細胞(骨髓瘤細胞)比例增高,國內標準是骨髓中漿細胞>15%,并有異常漿細胞或組織活檢證實為漿細胞[2]。但有的時候也會造成誤診或者漏診。尤其在MM早期患者,由于骨髓瘤細胞的灶性分布,或者由于骨髓穿刺過程中,容易發生干抽現象,都容易導致骨髓漿細胞比例下降。有文獻報道[6],雖然患者骨髓細胞涂片異常漿細胞比例
由于異常增生的瘤細胞可以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產生,使得病人免疫功能下降,因此容易發生感染。感染部位常見于呼吸系統、泌尿系統。因此,對于中年以上,反復呼吸道、泌尿系統感染不易治,特別是血沉增快者,如果合并骨痛,醫師則應提起警惕。
MM以心臟為首發表現者少見,其引起心臟癥狀的原因與骨髓瘤細胞對心臟的浸潤和心肌淀粉樣變有關[7]。況且由于發病年齡多處于中老年,往往合并有高血壓,冠心病等既往病史,容易誘導醫生往常見病方面考慮。因此,當中老年患者出現難治性心衰,尤其伴有貧血,胸痛,腎功能不全者需排除MM可能。
由統計數據可見,MM多見于老年人,由于老年人常伴發其他疾病,病情表現多樣化和慢性化,首診醫生往往受其專業所限,將診斷局限在其專科上,只有實驗室檢查結果與臨床表現不符合,請血液科會診后,才能得到最終確診,最終延誤了確診時間。
綜上所述,臨床醫師應該仔細詢問病史及行體格檢查,范圍不可局限。當臨床癥狀與影像學表現不符時既要考慮個體差異造成的耐受性、敏感性不同,也要考慮是否有伴發疾病等其它因素存在,將臨床癥狀、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實驗室檢查有機結合且綜合分析,才有利于提高MM的確診率。
參考文獻
[1] GuidoT.Multiplemyeloma andotherplasma celldisorders[M]Hofman R.Hematology-basic principles and practice.4th ed.Elsevier,2005:1501-l505.
[2]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第1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73-376.
[3] 曾紅兵.多發性骨髓瘤腎病的臨床識別[J].臨床腎病雜志,2008,8(1):5-6.
[4] 謝偉成,李娟,張國材,等.358例多發性骨髓瘤的臨床分析[J].新醫學,2002,33(3):160-161.
[5] 陳文彬.診斷學[M].5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2,255:296-297.
篇3
關鍵詞:骨髓細胞形態;免疫分型;多發性骨髓瘤
【中圖分類號】R55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602(2015)05-0148-02
多發性骨髓瘤主要是由于淋巴細胞引起的一類漿細胞克隆性增殖性惡性病變,主要表現特點為骨髓中的單克隆漿細胞發生增殖,將骨髓造血能力加以破壞,分泌出免疫球蛋白以及輕鏈?因為骨髓細胞一般為灶性分布,很多病例沒有顯著的臨床指征,不能夠及時的給予診斷,所以增強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是現在臨床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1]?本文選取5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在選取50例增生性貧血患者作為對照組,通過四色流式細胞術以及光學顯微鏡對患者的骨髓形態以及免疫型加以檢測,將兩組患者的檢測結果進行比較,找出多發性骨髓瘤的免疫型特點,現將具體報告匯報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12年5月到2014年5月的5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50例患者中男23例,女27例,患者的年齡在32~80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4.2±1.8歲,50例患者全部符合血液病診斷標準?在選取同時間段的50例增生性貧血患者資料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4例,女26例,患者的年齡在31~81歲之間,平均年齡為55.6±0.9歲?通過血清學免疫固定電泳檢查顯示,5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通過檢測,顯示免疫球蛋白G型29例,免疫球蛋白A型患者10例,免疫球蛋白M型患者1例2,Kappa輕鏈型患者31例,Lambda輕鏈型患者14例,2例陰性,對照組患者沒有單克隆抗體表達?
1.2 方法
對患者實施骨髓穿刺,將骨髓液取出0.2ml,進行涂片,在光鏡下記錄其細胞形態以及分類情況,選取一定數目的有核細胞[2],將其骨髓瘤細胞比例加以計算,按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骨髓增生?巨核細胞數量?紅細胞比例?淋巴細胞比例等進行分組?再取4ml骨髓液實施四色流式細胞儀分析,分析結果小于10?屬于陰性,在10?與10?之間屬于弱陽性,在10?與104之間屬于強陽性?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軟件處理實驗數據,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P
2 結果
多發性骨髓瘤組患者的形態學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漿細胞中存在的幼稚細胞數量較大,胞核?外形以及胞漿全部出現變化,骨髓瘤細胞比例顯著升高,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P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屬于血液系統中比較多見的惡性腫瘤,患者的骨髓增生程度各有不同,大多數顯示為顯著活躍,患者的粒細胞和紅細胞大部分處于正常水平[3]?通過對本文選取的5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與增生性貧血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比較顯示,多發性骨髓瘤組患者的形態學與對照組患者比較,漿細胞中存在的幼稚細胞數量較大,胞核?外形以及胞漿全部出現變化,骨髓瘤細胞比例顯著升高,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流式細胞術免疫分型檢測結果顯示兩組比較有顯著差異,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骨髓瘤細胞之間免疫抗體差異比較沒有顯著差異,綜上所述,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實施骨髓細胞形態學檢查屬于診斷的主要方法,與免疫分型檢查相結合,能夠更加準確的對多發性骨髓瘤進行診斷?
參考文獻
[1] 江紅,黃玲莎.多發性骨髓瘤實驗室診斷與進展 [J]. 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24 (11): 43-45.
篇4
【關鍵詞】多發性骨髓瘤;誤診;臨床分析
Clinical misdiagnosis analysis of Multiple myeloma
WANG Gen jie.
Blood branch of first People’s Hospital in Shangqiu,Henan,Shangqiu 4761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misdiagnosis of multiple myeloma and analyzed.Methods Review our department from January 2004 to December 2,009 year admitted 571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Misdiagnosed cases of which 326 cases occurred,were analyzed.Results The misdiagnosis rate was 57.09%,misdiagnosed as bone and joint,muscle diseases in 117 cases,accounting for 35.88%; 48 cases of blood diseases,accounting for 14.72%; 66 cases of urinary system diseases,accounting for 20.24%; 31 cases of infectious diseases,accounting for 9.50%; circulatory diseases in 18 cases,accounting for 5.52%; 22 cases of digestive diseases,accounting for 6.74%; nervous system diseases,12 cases,accounting for 3.68%; four cases of skin diseases,accounting for 1.22%; 8 cases of autoimmune diseases,accounted for 2.45%.Conclusion The onset of multiple myeloma because of hiding,the slow course of the disease,symptoms are not typical,diverse and complex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bone marrow of multiple myeloma tumor cells are often distributed unevenly,and some patients had repeated,multi site Guchuan be bined with the lack of medical awareness of multiple myeloma,the doctor of laboratory test results can not be correctly analyzed.Vigilance against the disease is not high,only to be satisfied with the first symptom,or an outstanding performance has not been ask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d detailed medical history,the system checks failed to conduct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multi system damage is caused by various factors of misdiagnosis.
【Key words】Multiple myeloma; Misdiagnosis; Clinical analysis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一種漿細胞克隆性增生的惡性腫瘤,是以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增高為特征的惡性漿細胞增殖性疾病。在所有腫瘤中所占比例為1%,占造血系統惡性腫瘤的10%~15%[1]。MM好發于中老年人,隨著人口的老齡化,發病率逐年上升。由于本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當臨床表現不典型或以某一系統癥狀為突出表現時,極易誤診誤治,延誤救治時機。國內報道首診診斷正確者僅占29.1%,誤診率大約為70%[2]。為了提高對本病的診斷,減少誤診、誤治。對326例誤診病例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匯報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回顧我科2004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571例。其中發生誤診病例326例,誤診率達57.09%。誤診病例中男224例,女102例,年齡57~84歲,平均68.7歲。出現首發癥狀就診到最后確診時間最短3個月,最長4年。
1.2 臨床診斷 所有患者均符合國內MM的診斷標準,具有下述三項特征:骨髓中檢出異常漿細胞等于或多于15%,并有幼稚漿細胞(漿細胞瘤)出現或組織活檢證實為骨髓瘤;血清異常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即M蛋白>30 g/L,或尿M蛋白>10 g/L;廣泛骨質疏松及溶骨性損害。所有患者均進行以下檢查:血常規,尿常規,血沉,肝、腎功能,血脂,血免疫球蛋白,尿本周蛋白,骨髓涂片,X線檢查(頭顱、骨盆、脊柱、胸部),β微球蛋白。按腫瘤細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分型:IgG型164例、IgA型80例,輕鏈型63例,無分泌型29例。
2 結果
對326例誤診多發性骨髓瘤病例進行總結,骨關節、肌肉類疾病117例,占35.88%;血液系統疾病48例,占 14.72%;泌尿系統疾病66例,占20.24%;感染性疾病31例,占9.50%;循環系統疾病 18 例,占5.52%;消化系統疾病22 例,占6.74%;神經系統疾病12例,占3.68%;皮膚類疾病4例,占1.22%;自身免疫性疾病8例,占2.45%。具體見表1。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年齡多見于中年和老年,以50~60歲之間為多,
由于本病起病隱匿,臨床表現多種多樣,當患者出現腰痛、骨痛、貧血、乏力、手腳麻木、肺炎等臨床癥狀時,常常到腎內科、骨科、神經科、呼吸科等科室進行首診,很少首診直接到在血液科就診,因而常常會出現誤診,初期誤診率高達70%。
由于骨髓瘤細胞可浸潤并分泌破骨細胞激素。造成破骨細胞對骨的吸收溶解增加,而不伴新骨形成的增加,導致溶骨性損害[4]。引起骨質疏松、骨質破壞、病理性骨折。臨床上患者常常表現為骨痛為首發癥狀,多易誤診為骨關節、肌肉類疾病,本組誤診為骨關節、肌肉類疾病117例,占35.88%。
由于骨髓瘤細胞進行大量的惡性增生,分泌大量異常單克隆球蛋白,抑制正常多克隆免疫球蛋白分泌及白細胞生長。使機體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均受抑制。臨床上患者可以表現為免疫力下降易出現多系統的感染,常見為呼吸系統及泌尿系統感染,本組誤診感染性疾病31例,占9.50%。
多發性骨髓瘤時由于骨髓瘤細胞大量分泌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輕鏈蛋白分子較小,大量輕鏈免疫球蛋白從腎小球濾過,通過腎小球濾過、腎小管重吸收及沉積于腎小管上皮細胞,引起上皮細胞變性壞死,加之高血鈣、高黏滯血癥、淀粉樣變以及骨髓瘤細胞浸潤腎臟等,腎臟損害和腎功能障礙是MM的主要并發癥及早期表現,本組誤診泌尿系統疾病66例,占20.24%。
骨髓腔內由于骨髓瘤細胞惡性增生、大量異常漿細胞增生,浸潤排擠了正常的造血組織,抑制正常骨髓造血,影響了造血功能以及腎功能損害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貧血[5],血液系統疾病以貧血的臨床表現相對較多,故易誤診為各種貧血。本組誤診為血液系統疾病48例,占 14.72%。
因腫瘤浸潤或病理性骨折可引起骨髓神經根或周圍神經受壓癥狀,常被誤診為腦出血、脊髓腫瘤,坐骨神經痛、格林一巴利氏綜合征等。由于高黏滯血癥及并發周圍神經淀粉樣變或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致磷脂代謝異常。出現周圍神經的節段性脫髓鞘軸突變性,引起周圍神經病變,誤診為多發性神經炎。本組誤診為神經系統疾病12例,占3.68%。
多發性骨髓瘤因起病隱匿,病程緩慢,癥狀不典型,多樣化、復雜化的臨床表現和多發性骨髓瘤細胞往往分布不均,有些患者需經過多次、多部位骨穿才能明確[6]。加之醫生缺乏對多發性骨髓瘤的認識,醫生對實驗室檢查結果不能正確分析。對該病警惕性不高,僅滿足于首發癥狀,或某一突出表現,并未進行全面細致的詢問病史,系統的檢查未能對多系統損害進行綜合分析是造成誤診的多方面因素。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沈悌.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科學出版社,1998:373.
[2] 主鴻鵲,徐開林,潘秀英,等.60例多發性骨髓瘤臨床分析.自血病•淋巴瘤,2002,11(5):298 300.
[3] 楊娟.難治復發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進展.國際輸血及血液學雜志,2007,30(4):291 295.
[4] 中國多發性骨髓瘤診治指南.中華內科雜志,2008,47(10):869 872.
篇5
【關鍵詞】
多發性骨髓瘤;復發/難治;硼替佐米
多發性骨髓瘤(MM)是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多見于老年人,平均生存期2~4年。目前其治療手段和療效均很有限,常規聯合化療完全緩解率低不足5%[1]。移植風險高,因而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方法。硼替佐米(萬珂)是一種蛋白酶體抑制劑,通過多種機制達到殺傷骨髓瘤細胞的目的[2],在臨床Ⅱ/Ⅲ期試驗中已取得很好療效。本文應用硼替佐米治療11例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以觀察療效及不良反應。
1 資料與方法
11 病例資料
自2006年9月至2009年9月在我院血液腫瘤科住院的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共11例,臨床診斷標準依據文獻 [3] 。男8例,女3例,年齡48~77歲,平均597歲。均經臨床骨髓象、尿本一周蛋白、X線攝片、免疫球蛋白測定、蛋白電泳等檢查確診為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病程5~72個月,其中IgG采用DurieSalmon分期標準。復發/難治患者既往均接受了2個以上療程的標準化療(包括M2、MP、VAD等),3例用過沙利度胺(反應停)。
12 治療方案 硼替佐米10~13 mg/m2,d1,4,8,11靜脈注射;地塞米松:10~20 mg/d,d1~4,d8~11靜脈滴注,療程2~6個,平均39 個療程。
13 療效判斷 采用歐洲骨髓移植處標準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微小反應、無改變、平臺期和疾病進展。完全緩解+部分緩解+微小反應即總有效率。同時按WHO標準判定不良反應。
2 結果
21 臨床療效
11例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總效率637%(7/11),其中完全緩解182%(2/11),部分緩解273%(3/11),微小反應182%(2/11)。目前治療有效的7例患者中,6例病情仍穩定,最長已持續22個月,1例已復發。
22 不良反應
11例患者中,5例出現周圍神經炎,其中3級1例,1級4例,3級周圍神經炎出現在13 mg/m2治療組中,患者調整了硼替佐米劑量(13~10 mg/ m2)好轉;8例出現NCI分級1~2級的惡心、厭食、腹瀉,6例出現乏力,對癥治療后好轉;2例出現帶狀皰疹,3例合并肺部感染,給予抗病毒、抗炎、抗真菌治療后好轉;1例治療結束后出現嚴重血小板減少,為9×109/L,未輸血小板,4 d后血小板升到37×109/L,1周后恢復正常。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是常規化療所不能治愈的疾病,中位生存期短,尤其是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治療難度大,效果差,因而臨床上迫切需要新的治療手段,以減輕癥狀,延長生存期,改善生存質量。造血干細胞移植雖然給患者帶來治愈的希望,但由于年齡、供體、風險等諸多條件限制,使之難以普遍開展。硼替佐米是一種人工合成的二肽硼酸鹽類似物,屬于可逆性蛋白酶體抑制劑。它不同于以往傳統化療藥物,它通過特異性地阻斷泛素蛋白酶體通道,誘導腫瘤細胞死亡;抑制細胞生長,誘導凋亡;抑制血管新生等,從而達到殺傷腫瘤細胞作用[2]。
本研究采用硼替佐米聯合地塞米松治療11例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患者,結果顯示,復發/難治患者在之前接受了各種方案反復治療,病情反復,給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治療,取得了很好效果,總有效率為636%。其中2例達完全緩解,這是傳統化療難以達到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對硼替佐米的不良反應耐受性良好,多數患者在采用支持、對癥治療后不良反應即減輕或消失。僅1例不能耐受手腳麻木而將硼替佐米的劑量由13 mg/ m2下調到10 mg/ m2,但仍取得了很好療效。5例患者合并感染,與化療后免疫力下降有關,在今后工作中注意加強患者機體免疫力,抗炎、抗病毒等支持治療。本研究觀察復發/難治多發性骨髓瘤應用該方案均有不同程度改善,但觀察病例數較少,其遠期療效需進一步積累資料及觀察。
硼替佐米為多發性骨髓瘤的治療提供一種新的治療方法,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更好地改善患者的預后,療效確切,緩解率高。雖然有多方面的副作用,都可以耐受。若能夠克服價格的困擾,硼替佐米有望替代傳統的常規化療,為更多的MM患者帶來生存希望。
參 考 文 獻
[1] 邱錄貴.多發性骨髓瘤的發病與國人特點.中國實用內科雜志, 2006,26:886888.
篇6
【關鍵詞】 多發性骨髓瘤; 誤診; 感染; 骨折; 發熱; 腎損害
Misdiagnosed Aanalysis of 4 Cases of Multiple Myeloma with Special Characteristics/BAI Yu-xiao,WANG Gui-feng,LOU Dong-liang,et al.//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3,10(26):163-164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misdiagnosis reason and prevent strategy of multiple myeloma.Method: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misdiagnosis reasons of four cases of misdiagnosed multiple myeloma in our hospital were analyzed.Result:Four patients were misdiagnosed as pneumonia, osteoporosis, anemia, nephritis, respectively.Conclusion:The misdiagnosis rate of multiple myeloma was higher,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is disease should be further improved to reduce misdiagnosis.
【Key words】 Multiple myeloma; Misdiagnose; Infection; Fracture; Fever; Kidney damage
First-author’s address: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Kaifeng, Kaifeng 475002,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3.26.078
多發性骨髓瘤(MM)又稱漿細胞骨髓瘤,是漿細胞惡性增生并浸潤髓外軟組織及惡性漿細胞分泌大量M蛋白引起的相關表現。我國MM的發病率為1/10萬,歐美國家2/10萬~5/10萬,約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在血液系統中占10%~15%[1],因其發病率低,在臨床實踐中,常遇見在其他科室反復治療,誤診或延遲診斷的病例,現將本科近一年在臨床實踐中遇見的其中4例較有代表性的誤診病例分述如下,以提高患者及醫護人員對本病的認識,減少誤診。
1 病例介紹
病例1,男,74歲,反復咳嗽、咳痰、左側胸痛3個月,3個月來多次在診所及住院以“社區獲得性肺炎”治療,咳嗽、咳痰可緩解,胸痛持續,考慮肺炎波及胸膜,后查胸部CT示:雙肺感染、左側胸腔積液、冠心病;以“雙肺肺炎”收住本院,進一步檢查提示血常規:WBC 3.0×109/L,RBC 3.23×1012/L,HB 101 g/L,PLT 34×109/L,三系呈進行性下降趨勢,肝功示:TP 113.6 g/L, GLO 80.5 g/L,ALB 33.1 g/L,IgG 36.22 g/L,β2-MG 6.3 mg/L;血沉45 mm/h。考慮MM,進一步行骨髓穿刺示:成熟紅細胞呈緡線狀排列,骨髓瘤細胞比例67%,血小板少見。確診MM(IgG型),給予“VAD”方案化療3周期后達完全緩解,胸痛癥狀消失。
病例2,男,54歲,7個月前患者在家無明顯原因出現腰背部酸疼不適、活動受限,疼痛向兩側脅肋部放射,反復“骨質疏松”治療,效果差,后檢查發現腰椎骨折、貧血,行“胸9腰1骨水泥椎體成形術”并輸血,術后腰背痛無緩解,又行針灸、局部中藥外敷后無效果,疼痛進行性加重至臥床,1個月前入本院檢查胸部64排CT:雙肺炎性改變、雙側胸腔積液、胸椎及肋骨骨質疏松、胸骨骨折、胸5及胸9腰1椎體壓縮性骨折,以“骨質疏松”收住骨科,查血常規示 RBC 2.13×1012/L,HB 65 g/L,PLT 74×109/L,肝功示:TP 96.6 g/L, GLO 68.6 g/L,ALB 28.0 g/L,IgA 21.2 g/L,β2-MG 8.0 mg/L;血沉77 mm/h,考慮MM,行骨髓涂片結果回示:成熟紅細胞呈緡線狀排列,骨髓瘤細胞比例75%,免疫表型CD38+、CD138+、CD56+,確診MM,給予“VAD”方案化療4周期及磷酸鹽應用,患者達完全緩解,疼痛基本消失,可下床活動,未再有貧血。
病例3,女,71歲,反復乏力、發熱、黑便、腰部疼痛2年,2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乏力癥狀,并發熱,體溫在37~39 ℃之間波動,間斷黑便、貧血,血紅蛋白60~70 g/L之間,血小板(20~50)×109/L,反復輸去白紅細胞懸液糾正貧血。檢查發現:肝功:TP 92.6 g/L,GLO 72.6 g/L,ALB 20.0 g/L,IgG 22.7 g/L,IgA 25 g/L,β2-MG 3.47 mg/L;血沉61 mm/h,腰椎MRI示:第3腰椎壓縮性骨折;反復查骨髓細胞學回示:骨髓中漿細胞比例5%左右.無法明確診斷。后病情加重因腦出血去世。
病例4,男,65歲,患者雙眼瞼水腫2個月,多次檢查尿蛋白陽性,在腎內門診以“腎炎”治療,1個月來癥狀進行性加重,以“腎功能不全”收住腎內科,尿常規:蛋白3+,并見顆粒管型,腎功能:BUN 10.34 mmol/L,Cr 154 μmol/L,UA 655 μmol/L,Ccr 35.90 ml/min。血常規:WBC 4.51×109/L,
RBC 2.29×1012/L,HB 73 g/L,PLT 138×109/L。肝功:TP 161.1 g/L,GLO 138.2 g/L,白蛋白 22.9 g/L,IgG 20.77 g/L,IgA 0.23 g/L,β2-MG 6.59 mg/L;血沉55 mm/h,請本科會診后,考慮MM,進一步行骨骼檢查:頭顱骨頂骨可見數個圓形透亮區,病灶邊緣清楚,銳利,呈“穿鑿樣”,余骨骼骨質疏松。骨髓穿刺回示:骨髓瘤細胞(原漿細胞)比例為73%,成熟紅細胞呈明顯緡錢狀排列。確診多發性骨髓瘤。給予VAD方案及MP方案化療6個周期,并水化、堿化尿液治療,患者貧血、腎功能不全、高尿酸血癥糾正,眼瞼水腫消退。
2 討論
2.1 誤診原因分析
2.1.1 病例1以“肺炎”為首發表現,左胸痛系肋骨破壞的癥狀,院外反復按“肺炎”治療,雖檢查有血常規示三系減少但未引起重視,漏診MM。MM常以“急性細菌感染”為首發表現,如肺炎、尿路感染等,且反復發生、不易控制并較頑固;MM正常白細胞生長受抑制,正常免疫球蛋白合成受限,致患者免疫缺陷,從而出現各種感染,因感染相關癥狀掩蓋病情,醫務人員對本病認識不夠,也是出現誤診、漏診的主要原因;當一患者同一癥狀反復發作,治療效果欠佳,需進一步考慮原有的診斷是否確鑿。本患者年齡較大,也可用改良VAD方案,與常規VAD療效相當[2]。
2.1.2 病例2在多家醫院骨科反復治療,甚至行手術治療壓縮性骨折,以及中醫治療,病情進行性加重并有消化道出血;后至血液科明確診斷,以“MM”治療后緩解。MM骨病是骨髓瘤的一種重要并發癥[3], 骨隨瘤細胞在骨髓中增生,刺激成骨細胞過度表達IL-6,IL-6作為MM最主要的通過自分泌和旁分泌產生的生長因子,可刺激瘤細胞生長、維持瘤細胞生存;同時IL-6激活破骨細胞,導致融骨性破壞及骨質疏松。骨質破壞發生率達90%[4],可行腰椎定量CT檢查骨密度[5]。對病理性骨折主觀臆斷,孤立的對待某一醫技檢查或臨床表現,忽視其他表現,致誤診[6]。對于無明顯誘因出現重度骨質疏松、不明原因骨折,特別是合并出血、貧血等血液系統改變的患者,一定要想到MM,避免誤診。
2.1.3 病例3主要特點:貧血、血小板減少、高球蛋白血癥、骨髓漿細胞比例升高,本患者符合IgA>20 g/L及局部骨破壞(MM診斷標準),但多次骨髓檢查,均不支持MM。回顧性分析,考慮患者診斷仍應考慮MM,為第3腰椎局灶性,多次骨髓穿刺未穿到病灶,誤診因忽視了MM病灶呈局灶性分布的特點,盲目排除MM診斷[7]。部分患者IgA、IgG、IgM含量減低,血清蛋白電泳出現陽性條帶,要高度懷疑IgD型多發性骨髓瘤[8]。對于此類患者,進一步明確蛋白電泳、骨髓活檢、CD系列等可能對診斷有幫助。
2.1.4 病例4以腎損害為首發癥狀,就診初期以腎炎治療,效果不佳,腎損害為MM常見并發癥[9],表現為蛋白尿、管型尿、尿量異常、血尿等,彩超特征為實質回聲增強,腎臟稍縮小,段動脈和葉間動脈PSV降低及RI升高[10];可被誤診為慢性腎炎、間質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等,甚至發展成慢性腎衰。發生機制:血液中游離輕鏈經腎小球濾過進入近曲小管,沉積于腎小管上皮細胞漿內,使細胞發生腫脹,引發腎小管變性;游離輕鏈同某些組織蛋白或多糖結合形成淀粉樣物質浸潤血管壁,引起腎小球萎縮和腎小管阻塞,導致腎單位破壞和腎功能不全[1],其他高鈣高尿酸血癥、感染可加重腎功能不全。故尿常規異常合并高球蛋白血癥,需排查MM。
2.2 防范誤診的對策 本科近2年來共有62例MM患者,首次診斷MM的共有27例,16例首次診斷為骨質疏松或壓縮性骨折,8例以各種感染就診,7例以腎功能不全就診,4例以發熱查因就診,誤診率高達56.45%,較呂鴻雁等[11]報告的誤診率65.17%低,與病例數量有關。由于骨髓瘤細胞的增生程度和浸潤范圍不一,可造成多系統損害(骨、腎、血液、各部位感染)等,當以一個系統為主時,首診醫師多以本系統相關疾病解釋和治療,而出現誤診,對于表現為骨痛、貧血、出血、反復感染、血沉快、球蛋白增高、腎損害等,一定要排查MM,可以請血液科醫師會診,以便指導進一步檢查診斷[12];骨髓漿細胞含量較高的患者預后較差,可能更易出現髓外浸潤[13-14],需及早診斷。望以上病例給相關科室醫師以啟發,開闊思路,減少誤診。
參考文獻
[1]陳灝珠,林果為.多發性骨髓瘤[M]//徐建民.實用內科學.第1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2555.
[2]許力,林金盈,陽文捷,等.改良VAD方案治療老年多發性骨髓瘤13例[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11(32):356-366.
[3]武永吉,李劍.多發性骨髓瘤臨床研究進展[J].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07,27(19):1491-1496.
[4]莊俊玲,武永吉,鐘玉萍,等.多發性骨髓瘤218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內科學雜志,2004,24(2):108-110.
[5]孫晶,李新民,張靈艷,等.多發性骨髓瘤患者腰椎定量CT與雙能X線吸收測定儀測定骨密度對照研究[J].中國醫學影像學雜志,2011,19(12):887-889.
[6]羅增彥,鐘雪力.多發性骨髓瘤的非典型表現誤診分析[J].中國臨床醫藥實用雜志,2004,24(10):52-53.
[7]汪江,顏維仁.多發性骨髓瘤誤診原因分析[J].臨床誤診誤治,2010,23(8):753.
[8]耿紅蓮,王淇泓,趙文靜.IgD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實驗室檢查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1,15(9):1504-1505.
[9]梁蘭青,列才華,王建平,等.以腎損害為首發表現的多發性骨髓瘤[J].臨床誤診誤治,2005,18(2):116.
[10]張銳,王豐,陳剛,等.多發性骨髓瘤腎病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評價[J].超聲醫學,2011,19(12):538-540.
[11]呂鴻雁,張金巧.多發性骨髓瘤1557例誤診資料分析[J].河北醫藥,2005,18(2):116.
[12]陳大燕,馮茹,張鈺,等.難治復發性多發性骨髓瘤特點分析[J].廣東醫學,2011,32(1):57-59.
篇7
【關鍵詞】 沙利
多發性骨髓瘤是臨床常見的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年齡多見于中年和老年,中位年齡65歲。臨床所見不少老年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同時合并有心腦血管或糖尿病等慢性內科疾患,對常規化療耐受性差或由于其他原因而放棄化療。鑒于此點,我院采取單用沙利度胺(商品名:反應停)對其中年齡偏高同時合并有各種內科慢性疾患的7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進行治療,取得一些療效,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7例老年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均為我院3年來收治或門診病例,診斷標準參照張之南主編《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7例中合并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紐約心臟病協會分級)Ⅱ~Ⅲ級2例;合并糖尿病2例;合并慢性支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2例;合并原發性高血壓病、高血壓性心臟病1例。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66~82歲,中位年齡75.4歲。均由于年老體弱、合并有其他慢性疾病、經濟原因而放棄常規化療方案。
1.2 治療方法及觀察指標 全部病例均單用沙利度胺治療。開始劑量沙利度胺200mg/d,d 1 ~d 7 ;400mg/d,d 8 ~d 14 ;此后600mg/d,最大劑量800mg/d維持,均在晚上臨睡前服用;期間未輸血或輸注其他血制品。10~14周分析血常規、骨髓瘤細胞及單克隆免疫球蛋白。所合并慢性疾患給予常規對癥治療。
2 結果
2.1 治療結果 除1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未作統計外,余6例均顯示血象紅細胞、血紅蛋白上升,單克隆免疫球蛋白下降,骨髓瘤細胞減少,治療前后比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見表1。取得2例緩解、4例進步,隨訪時間最長達32個月,病情穩定,日常生活自理狀況改善Ⅱ級以上。
表1 治療前后血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瘤細胞比較
注: ˇ P<0.01
2.2 副作用 7例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大便干結或便秘癥狀,給予多飲水、大黃蘇打片等對癥處理而緩解;3例有頭昏、乏力、食欲差等,因程度較輕能耐受而未給予特殊處理;未見水腫、皮疹、神經炎等其他毒副反應癥狀。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是克隆性漿細胞性惡性增殖性疾病,應用馬法蘭、強的松標準化療或聯合烷化基治療,中位生存時間3年 [1] 。Singhal等 [2] 報道沙利度胺單藥治療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取得較好療效,國內徐氏等 [3] 也有類似報道。我們對7例年齡偏大又同時合并有多種心血管等多種慢性疾患,而對常規化療難以接受或有顧慮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采用沙利度胺單藥治療。結果顯示,除1例因肺部感染、心力衰竭而死亡外,余6例從治療前后血象、單克隆免疫球蛋白及骨髓瘤細胞比例分析,紅細胞、血紅蛋白治療后有上升,較治療前比差異有顯著性(P<0.05);骨髓瘤細胞比例較治療前減少,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單克隆免疫球蛋白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非常顯著性(P<0.01)。其中2例取得緩解,4例取得進步,生活自理狀況改善2級以上。隨訪時間最長病例達26個月,病情穩定。且本組病例服用沙利度胺未見明顯毒副反應,輕微便秘、頭昏乏力等均能耐受。沙利度胺曾用于治療孕婦的早孕反應及作為一個非巴比妥類催眠藥被推廣應用,但因其致畸作用被禁用。近年 來,由于動物和體外實驗發現其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等作用而具有抗腫瘤的作用 [4] 。Vacca等(1994)報道,在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血清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水平增高,骨髓的微血管密度(MVD)明顯增加,增加的程度與骨髓中瘤細胞數以及造血異常情況密切相關,骨髓中微血管密度的高低與預后有著密切關系 [5] 。而沙利度胺具有抗血管新生,降低骨髓的微血管密度,減少瘤細胞的增殖;直接作用于瘤細胞或基質細胞,抑制增殖;作用T淋巴細胞,發揮免疫調節等作用 [3] 而成為治療血液腫瘤的有效藥物。筆者認為沙利度胺單藥治療一些年齡偏大、合并其他慢性疾患又難以耐受常規化療多發性骨髓瘤值得應用,改善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參考文獻
1 萬理萍,孫漢英,劉文勵.多發性骨髓瘤預后因素分析.臨床血液學雜志,1999,12(6):281-283.
2 Singhal S,Methta J,Desikam R,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thalidomide inrefractory multiple myeloma.N Engl J Med,1999,341:1565-1571.
3 徐榮香,楊建明,王健明.沙利度胺治療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臨床觀察.臨床血液學雜志,2003,16(1):29-30.
篇8
胸背疼、多次骨折,
原來是多發性骨髓瘤
最近,老奶奶在第二次骨折手術后不久再次發生第三次胸椎骨折,這次羅奶奶到省城醫院就診。經過醫院血液科的化驗、骨髓穿刺和核磁共振檢查,才真正解開羅奶奶反復骨折之謎:羅奶奶是患了一種叫做多發性骨髓瘤的血液系統疾病。經過醫院血液科醫護人員的積極治療,老奶奶近期又能夠活動自如了。
多發性骨髓瘤常被誤診
老年人骨骼和關節退行性病變時,大家往往認為老年人腰酸腿疼是很正常的事。而60%以上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都是以腰酸腿痛為主要的首發癥狀,常見于胸部及腰背部,有些還是以胸椎、腰椎、肋骨骨折,甚至大腿、小腿骨折為首發表現。
由于人們對骨髓瘤比較陌生,很多人常去骨科、疼痛科或康復科就診,還有些人認為是腰肌勞損,結果延誤病情。有數據顯示,因為多發性骨髓瘤的腰背痛與腰椎間盤突出非常相似,初診時誤診率近70%。因此,老年人如果發生不明原因的骨折或是反復骨折,建議到醫院血液科進行檢查。
多發性骨髓瘤為惡性腫瘤,
易發生病理性骨折
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血液系統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已經超過急性白血病,僅次于淋巴瘤,位居血液系統惡性腫瘤發病率的第二位。目前,在我國年發病率為每10萬人有1~4人,85%在50歲以后發病,40歲以下極其罕見。臨床發現,近三分之二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在初次診治時就已經累及多臟器功能。
篇9
方法:對照組18例,患者主要采用VAD方案化療;治療組20例行VAD方案化療聯合CIK細胞免疫治療。
結果:治療組緩解率(55.00%)高于對照組(16.67%,P
結論:CIK聯合化療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能有效緩解骨痛骨病癥狀,改善腫瘤負荷相關指標,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CIK細胞 化療 VAD方案 多發性骨髓瘤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3.007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801(2014)03-0005-01
多發性骨髓瘤是血液系統疾病的一種惡性增殖性疾病,也是惡性漿細胞病中最常見的一種類型,常伴有多發性溶骨性改變,高鈣血癥,貧血及腎臟功能損害,正常免疫球蛋白的生成受抑,表現為單克隆:約60%骨髓瘤患者可檢得單克隆IgG(通常>35g/L),20%為單克隆IgA(通常>20g/L),而且患者對細菌性感染的易感性增高,傳統的單純化療,其心肝腎毒副作用較大,且復發率高,難以有效地控制病情,因此,積極尋求新的治療模式是治療突破的有效途徑。
生物治療結合其他治療方法正成為目前治療惡性腫瘤的一種新模式。在腫瘤生物治療中,CIK細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細胞因子誘導的殺傷細胞)作為一種新型的、高效的、非MHC限制性的免疫活性細胞得到了廣泛應用。CIK細胞的特點為:①在體外可以大量擴增、對腫瘤細胞具有直接殺傷作用以及能調節宿主免疫功能。②可以在沒有損傷機體免疫功能的前提下,直接殺傷腫瘤細胞。③可以增強機體的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抗腫瘤作用。故CIK細胞被認為是新一代抗腫瘤過繼免疫治療的首選方案。
本研究通過對CIK細胞聯合VAD方案化療與單純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患者進行比較,觀察兩組治療有效率及心、肝、腎毒副作用,評價治療前后總體療效。
1 資料
1.1 一般情況。我院血液科自2012年2月-2013年9月,收治的多發性骨髓瘤患者38例,將病人隨機分為兩組,治療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初治者11例,年齡45~70歲,平均53歲;病程2-18個月,平均5.5個月。對照組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初治者11例,年齡44~69歲,平均52歲;病程3-15個月,平均4.2個月。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病情程度等方面無顯著性差異,具有可比性。患者多伴有輕重不等的骨痛、貧血、乏力、低熱等癥狀。
1.2 診斷標準。參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中多發性骨髓瘤診斷標準。主要指標:①骨髓中漿細胞30%。②組織活檢證實為漿細胞瘤。③血中出現大量單克隆免疫球蛋。M蛋白(IgA>20g/L、IgG>35g/L、24小時尿本周蛋白>1g)。次要指標:①骨髓中漿細胞10%-30%。②血中有M蛋白,但未達上述標準。③出現溶骨性病變。④其他:免疫球蛋白低于正常的50%。一個主要指標和一個次要指標或包括①②的三條次要指標可診斷為多發性骨髓瘤。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對照組行化療,主要采用VAD方案化療:VCR 0.4mg,天數1~4,靜脈點滴,阿霉素10mg d1~4,靜脈點滴,地塞米松40mg/d靜脈點滴,天數1~4,9~12,17~20。上述方案每月一次,在治療6療程后行療效判定。
2.2 治療組。治療組CIK細胞聯合VAD方案化療(化療方案同上)。CIK細胞分離與體外擴增培養及檢測:經血細胞單采儀收集入組患者外周血單個核細胞(PBMC),將初步得到的PBMC在實驗室內經離心洗滌,得到純化的PBMC,置于細胞培養袋中,在含有IL-2、IFN-γ等培養基中進行培養擴增,培養14d后,當CIK細胞總數達到4.0×109~5.0×109個以上,培養基上經細菌和霉菌培養陰性后,開始收集CIK細胞,用生理鹽水洗滌3次,加入5%人血白蛋白、1.0×106U?L-1IL-2,用生理鹽水配成100ml后靜脈回輸,回輸前均經無菌檢測,達到質控標準后方可回輸。
3 觀察指標與統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治療前后漿細胞比率(骨髓涂片),M蛋白(IgA、IgG、24小時輕鏈),檢查溶骨性破壞(X線),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數(骨活檢),血常規(血紅蛋白),血沉(紅細胞沉降率),血鈣,腎功(血肌酐、尿素氮等),心電圖、心肌酶譜、肝功能。治療前后是否出現惡心、嘔吐、心悸胸悶等不適癥狀。
3.2 統計方法。采用SPSS13.0軟件處理數據,測定數據以平均值±標準差(X±S)表示,其中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X2檢驗,而等級計數資料采用Ridit檢驗。以P
4 療效標準與治療結果
4.1 療效標準。療效評定按照《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擬定。完全緩解(CR):M蛋白消失,免疫球蛋白正常,骨髓內漿細胞90%以及尿M蛋白水平50%以及24小時尿M蛋白下降>90%或者50%,如果血尿M蛋白和血清游離輕鏈都不可測定時,而骨髓漿細胞比例>30%,則要求骨髓內漿細胞數目減少>50%。緩解率:CR+VGPR。
4.2 治療結果。
4.2.1 與病變直接相關理化指標的變化。對患者的成骨細胞、破骨細胞、漿細胞比率、M蛋白水平的指標進行治療前后的比較,結果如表1:
與治療前比較*P
由表1知,治療組治療后破骨細胞計數明顯下降、成骨細胞計數明顯升高,與治療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破骨細胞治療后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后的漿細胞比率、M蛋白水平較治療前均有所下降(P>0.05),治療后兩組漿細胞比率、M蛋白水平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4.2.2 總體療效。對38例患者的治療后情況進行療效判定,判定結果如表2:
因為是計數資料,行X2檢驗,卡方值為4.786,P=0.029
4.3 不良反應。對安全性指標進行分析,治療組心、肝、腎臟毒性反應均較對照組少,行卡方檢驗證實兩組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按照多發性骨髓瘤療效判定標準,對38例患者的治療后情況進行療效判定,治療組20例患者中11例緩解或非常好的部分緩解,3例部分緩解,無效7例,較對照組有差別(P
5 討論
生物治療是繼手術、放療、化療后的第四種治療模式,而細胞過繼性免疫治療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CIK細胞免疫治療具有增殖速度快、抗凋亡特性、殺瘤活性高及殺瘤效應不受癌細胞多重耐藥的影響等多種獨特優勢,體內回輸CIK細胞,不僅不損傷機體免疫系統結構和功能、直接殺傷腫瘤細胞,而且具有調節、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最大程度地恢復細胞正常的生長調節,可望能清除亞臨床病灶及殘留的腫瘤細胞。通過本研究,可認為CIK細胞免疫治療有扶正之功,降低對化療的耐受性和減輕化療的副作用,使化療得以順利進行,為改善患者預后,提高患者生存質量上提供新的途徑。總之,采取CIK細胞配合VAD方案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可以緩解骨痛等癥狀,減輕患者的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提高臨床療效。本研究結論提示CIK細胞聯合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有很好的臨床療效,研究結論對臨床治療該病有一定意義。因采用CIK細胞聯合化療治療多發性骨髓瘤在臨床上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故筆者認為此法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張之南.血液病診斷及療效標準[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373-380
[2] Ballen KK,Colvin G,Dey BR,etal.Cellular immunotherapy for refractory。cancer novel therapeutic strategies[J].Exp Hematology,2005,33(12):1427-1435
[3] Thom ESH,Negrin RS,Contag CH. Synergistic antitumor effects ofimmune cell-viral biotherapy [J].Science, 2006,311(5768):1780-1784
[4] 莊翔,劉倫旭,朱文,等.肺癌患者外周血中Lunx mRNA的檢測及其臨床意義[J].中國胸心血管外科臨床雜志,2007,14(3):184-187
[5] Jiang J,Xu N,Wu C,et a1. Treatment of advanced gastric cancer by chemotherapy combined with autologous cytokine-induced killer cells[J].Anticancer Res,2006,26( 3B):2237-2242
[6] 李蕓,趙衛國.CIK細胞治療兩例晚期肺癌患者的報道[J].臨床肺科雜志,2010,15(7):1046
篇10
【關鍵詞】 多發性骨髓瘤;長春新堿,鹽酸阿霉素,地塞米松;化學治療
多發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又稱漿細胞骨髓瘤,是分泌免疫球蛋白的單克隆漿細胞惡性增殖性疾病,漿細胞在骨髓內大量增生,浸潤骨骼,引起廣泛溶骨性破壞,臨床上出現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鈣血癥、貧血,血清中單克隆蛋白(M-蛋白)或其多肽鏈的亞單位增多,正常免疫球蛋白減少,臨床上常有感染、出血及腎功能衰竭等表現。多發性骨髓瘤病因尚不明確,電離輻射、慢性抗原刺激、遺傳因素和病毒感染可能與本病發病有關[1]。EBV和HIV感染可能和某些骨髓瘤發病有關,已發現本病中有c-myc、H-ras及bcl基因表達的異常,ras出現突變、p53出現點突變,這些變化與骨髓瘤的發病機制及病情變化均有關。多發性骨髓瘤是一種常見腫瘤,在美國其發病率占所有惡性腫瘤的1%,占血液腫瘤略超過10%,我國本病的年發病率約為1/10萬人口,世界文獻報道最近20年本病的發病率顯著增加,與生活水平提高,人均壽命延長,就診人數增加有關。本病常見于中老年人,診斷時平均年齡為66歲,其中年齡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3月至2008年3月,10例多發性骨髓瘤患者,年齡50~70歲,均為男性,其中IgG型5例,IgA型5例,全部患者按Wise-Salmon分期系統分期,I期2例,II期6例,III期2例,無腎功能損害,初次治療或“MP”等方案治療無效或復發的患者,均不考慮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治療。未接受過化療或末次化療>6個月,Karnofsky評分>70分,預計生存期>3個月,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長春新堿1 mg/m2靜脈滴注d1,鹽酸阿霉素40 mg/m2,d1,醋酸地塞米松40 mg/d口服第1~4、9~12、17~20、28天為1個周期,每2個周期評定療效。每例患者治療至少2個周期,每個周期化療前復查血常規、肝腎功能、心電圖,化療前30 min常規應用5-羥色胺受體拮抗劑止吐。不常規預防使用人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一直到骨髓瘤的M蛋白獲最大程度的減少后再用4個周期。鹽酸阿霉素的累積量不得超過540 mg/m2。為避免腎上腺皮質激素過量問題,醋酸地塞米松所給的頻度應在臨床緩解達到后逐漸減量。
1.3 評價標準 根據血漿蛋白免疫電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測定,骨髓中漿細胞數,全身骨X線檢查及血漿β2MG、C反應蛋白、乳酸脫氫酶、肌酐、白蛋白、血鈣等分期指標和預后指標。療效判斷標準包括:1、血清或尿中M-蛋白比治療前減少>50%;2、漿細胞瘤2個最大直徑乘積縮小>50%;3、溶骨性病變再鈣化;4、骨髓涂片瘤細胞減少到5%以下,血紅蛋白上升[3]。按RECIST評價標準評價療效,分為完全緩解(CR)、部分緩解(PR)、穩定(SD)、和進展(PD),以CR+PR計算有效率(RR)。毒副反應按WHO標準分為0~IV度。
2 結果
2.1 客觀療效 患者均完成4~6個周期化療。完全緩解(CR)4例,占40%;部分緩解(PR)4例,占40%;穩定(SD)2例,占20%;進展(PD)0例。RR為80%。2008年3月,10例患者隨訪,2例患者復發,10例患者生存,目前仍在隨訪中,中位生存期超過16個月。
2.2 毒副反應 10例患者均可評價毒副作用,最常見的是骨髓抑制,主要表現為白細胞下降,III-IV度占10%(1/10),I-II度占30%(3/10),高峰期在化療后7~15 d,血紅蛋白及血小板減少不明顯。其他毒副反應還有黏膜炎、感染等,均較少。
3 討論
多發性骨髓瘤一旦確診,化學治療是本病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近年來采用各種新藥及聯合化療,療效比過去明顯提高。但多發性骨髓瘤無一例能被治愈,所有患者最終均復發。藥物治療中止6個月后復發者使用原方案治療,仍有40%~60%患者有效,對難治性多發性骨髓瘤,應用VAD方案,對開始治療有反應的難治性病例,有效率高達65%,對原發耐藥者有效率為25%~30%。[4]對于分期及預后差的患者,初次治療就使用VAD方案,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減輕臨床癥狀,提高生存率。相對于“MP”及“M2”等方案,VAD方案使用方便,患者耐受性好,副反應較輕,有效率高,值得推廣使用。當疾病達到平臺期不宜再用化療,而用其他藥物維持治療。
參 考 文 獻
[1] 湯釗.現代腫瘤學.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0,9:1328-1334.
[2] Kim SJ, Kim K, Kim BS, et al. Clinical features and survival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multiple myeloma: analysis of web-based data from the Korean Myeloma Registry.Acta Haematol, 2009,122: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