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產化工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7 04:53:1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林產化工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本科生科研最初起源于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在1969年推出的“本科生研究機會計劃(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UROP)”。這是針對傳統的接受式學習模式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種全新的教學方式,被世界各地廣為效仿,成為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徑。由于本科處于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的基層,因而在本科階段鼓勵學生參與科研活動,使其具備基本的科研素質和自學能力尤為重要。借鑒MIT的成功經驗,清華大學提出“大學生科技訓練計劃(Students Research Training, SRT)”,并于1996年正式實施。2007年,教育部推出了“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的本科生科研項目[1]。2008年,東北林業大學開始推行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其中林產化工專業把本科生參與科研作為培養拔尖人才的重要舉措之一。通過組織本科生組建創新實驗團隊進行創新實驗以及大學二年級的本科生根據自己所感興趣的研究方向,自主選擇科研項目兩種方式對本科生進行拔尖人才培養,兩種參與科研的方式在林產化工專業得到了全面的開展,并取得了良好的階段性科研成果。多數本科生期間發出若干篇SCI、EI以及國內核心期刊論文,科研能力和創新思維顯著提高。
二、參與科研對林產化工專業本科拔尖人才培養的重要性
1.參與科研有利于本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學習興趣和實踐能力
對所學專業具有濃厚的興趣并培養出較強的實踐能力是本科拔尖人才應具有的素質之一。傳統的僅僅局限在課堂上的教學模式,不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學習興趣是學好專業知識的前提,參與科研的過程使學生把課本上學到的知識得以實踐,學以致用,并且在科研的過程中會發現自身所學的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不足之處,促使其更加重視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對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具有一定的積極和促進作用。
林產化工專業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在教學中也是非常重要的環節。通過參與科研使學生具有較強的動手操作能力,使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在科研項目的實踐中得以驗證、補充和拓展,真正地實現了理論到實踐的過渡,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融合。在參加科學研究過程中檢驗了專業理論知識的實用性,加深了對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所以,提倡本科生參與科研項目是培養林產化工專業本科拔尖人才的有效途徑之一。
2.參與科研有利于提升本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創造性思維和科研能力
以培養具有深厚化學基礎知識的本科生為林產化工專業的培養目標。培養本科拔尖人才創造性思維是實現拔尖的人才培養的前提。對于林產化工專業的本科生而言,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關鍵。林產化學專業針對本科拔尖人才創新能力的提高,選擇讓本科生參與科研作為有效途徑。在科研項目研究的過程中,學生會圍繞本學科已發現未解決的問題、未發現的問題而展開研究和思考,選擇新的視角確定科研方向,通過科學實驗把理論知識變成現實。整個科研過程培養了學生主動發現、主動思考的能力,創造性的思維模式也逐步得以形成。為林產化工專業拔尖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基礎。
同時,參與科研項目使學生掌握了與科研相關的多種技能,培養了一定的科研能力。參與科研需要很多前期工作的準備,為了確定科研項目的選題必須查閱大量參考資料,并對收集的相關資料進行總結和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的數據。在選題的過程中,鍛煉了學生查閱學術文獻的技能、資料整理總結的方法以及分析并解決問題的能力。參與科研中論文的撰寫以及大量相關數據的處理,可以有效地鍛煉本科生對科研信息的綜合分析能力、總結概括能力和寫作能力[2]。
3.參與科研有利于促進本科拔尖人才培養的科研環境建設
高??蒲袌F隊的組成不能僅僅依靠學校的教師和研究生,本科生也是科研隊伍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撐力量。吸收本科生參與科研可以有效地推動學生群體中積極的潛在力量發揮其潛在的科研能力,同時也為本科拔尖人才的培養創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由于本科生的思維方式通常不會被常規的固化的思想束縛,因此具有突破常規、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勇氣。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參與科研活動,一定會取得具有突破性的科研成果,成為高校科研發展的有生力量。
東北林業大學林產化工專業一直以來堅持讓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教學模式。大學一年級掌握了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作為基礎,大學二年級對感興趣的方向追隨相關的專業老師走進實驗室開始參與科研項目,真正實現了理論知識在實踐科研中得以驗證。并且學校為了調動學生參與科研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了參與科研的硬件環境。根據興趣的不同,把學生分配在相應的實驗室,確定指導教師,同時創立科研創新小組進行創新實驗。
對學生而言,把科研引入到教學過程中改變了學生的學習狀態,打破了“老師教,學生學”的“填鴨式”固定模式,而是讓學生主動去探索、去研究。“大學教授的主要任務并不是‘教’,大學生的主要任務也不是‘學’。大學生必須獨立地自己去從事‘研究’,大學教授的工作是引導大學生‘研究’的興趣,再進一步指導并幫助大學生去作‘研究’的工作”[3]。林產化工專業的專業特性也要求學生在科研實踐中探索和發現新的領域,獨立地從事專業方向的研究也是本科生拔尖人才必備的素質。對高校教師而言,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進行科研項目研究,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專業理論知識中實際應用部分,從事科學研究應該具備的能力??梢?,本科生參與科研是高??蒲协h境構建不可缺少的部分。
4.參與科研有利于增強本科拔尖人才培養的就業能力
社會競爭的日益加劇,對人才能力的要求也日趨提高。具有較強的科研創新能力、工作經驗和團隊精神的高素質的復合人才正是現在企業所需求的,而高校的本科生的綜合能力卻與之相差甚遠,就業問題變得十分嚴峻。林產化工專業未來的就業方向主要也是生物質以及化工等相關企業,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實踐操作能力都是企業所要求的必備素質,所以參與科研的教學模式在培養本科拔尖人才就業能力方面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讓本科生參與到實際的科研項目中來,鍛煉其實際的科研實踐能力,加深其知識的實踐水平,增強了學生將來的就業能力[4]。高校的培養目標不僅僅是畢業生,更是培養出合格的職業師。首先,本科生參與到科研活動中,科學實驗創造出新的科研成果,通過和申請專利的形式得以呈現,不僅僅增加了學分,同時也為未來的考研和就業增加了新的競爭砝碼和把握機會的能力,其次多角度、多層次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本科生課外科研活動,并深入到經濟建設中形成產學研的有機結合。從而將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形成推動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 [5, 6]。因此,參與科研對于增強本科拔尖人才的就業能力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
三、總結
林產化工的產品具有資源可再生的天然性和應用中的不可替代性。在當今化石資源、能源危機不斷顯現、環境污染日益加劇的背景下,大力發展林產化工,尤其是生物質能源,已列入國家長期發展規劃。因此,林產化工領域高層次人才的需求將不斷增加,從本科階段開始培養拔尖人才,為社會輸送更多思維敏捷、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和動手能力的工作人員、對未來林業產業發展,改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項目:東北林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課題(DGY2013-05)。
參考文獻
[1] 梅中磊, 劉敏, 楊帆. 指導本科生參與科研活動的體會與思考[J]. 高等理科教育, 2014, (3): 98-101.
[2] 王有基, 呂為群. 依托科研項目培養本科生創新能力――以生物類專業為例[J]. 中國高??萍?, 2013, (9): 58-59.
[3] 卞軍, 魏曉偉. 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科研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高等教育研究, 2011, (6): 85-91.
[4] 馮團輝, 范麗波. 關于本科生參與科研的思考[J]. 科教文匯, 2010, (2): 64-64.
[5] 何劍, 梁鏗浩. 論加強對高校學生科研能力的培養[J]. 黑龍江教育: 高教研究與評估, 2006 (4): 26-27.
篇2
【論文關鍵詞】 森林 低碳經濟 發展
引言
低碳經濟就是要求能源利用水平、產業結構、經濟結構、經濟質量、環境保護水平都有質的提升和轉變,是對傳統能源利用、產業結構的挑戰。森林在低碳經濟模式中具有特殊的作用。林產加工等可通過新技術、循環經濟、綠色經濟和開發生物質能源來達到低排放,減少因非法采伐等引起的森林破壞、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通過科學規劃增加森林面積,利用科學經營提升森林質量,增強碳匯功能;建立造林與更新長效機制,處理好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使經營主體保持積極性,使森林經營與林農致富緊密結合,實現持續碳匯。本文就森林低碳經濟的發展談幾點粗淺認識。
1. 發展森林低碳經濟的作用
1.1森林是陸地生態系統中最大碳庫
森林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并將其固定在森林植物體內和森林土壤中。同時,森林固定二氧化碳持久而穩定。同樣,木材及木制品也是十分重要的碳庫,固碳的時間可達幾十年、上百年。統計分析表明,通過植樹造林方式吸收固定二氧化碳,其成本要遠低于核能、風能和生物質燃料等各種工業活動減排的成本。
1.2森林是地球表面利用太陽能的最大載體
森林每年固定的太陽能總量占陸地生態系統每年固定太陽能總量的多一半,這是一個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巨大能源寶庫。樹苗長成大樹,不僅吸收、固定了大量二氧化碳,同時吸收和儲藏了太陽能。因此,選用那些易繁殖、萌發力強、能固氮、生長快、熱值高、用途多和抗性強的樹種,以大密度造林的方法,使薪炭林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間和陽光,就可以達到固碳儲能的目的。
1.3消除各種污染源排放
很多森林植物由于結構復雜,樹葉表面不平,多絨毛,分泌粘性油脂及汁液,能夠吸收有害氣體和吸附大量飄塵。杜鵑、木槿、紫薇等植物能夠吸收二氧化硫、氯氣、氯化氫、氧化鋅等有害氣體。松屬、圓柏屬、云杉屬、樺木等許多森林植物能放出大量殺菌素,可殺死各種疾病的病原菌。采用人工措施或者噴灑各種殺蟲劑或殺菌藥來消除環境污染,不僅要付出能耗,而且需要較高的成本。
1.4減少了人工措施的土石方工程
人們投資、投勞耗用水泥、鋼材以及其他材料和化石能耗修建各種攔水、蓄水工程,不僅耗費了大量化石能源,而且產生了污染。當使用壽命結束時,清理報廢工程仍然需要消耗能源。森林攔蓄降水,調節徑流,減少洪澇災害的成本遠低于修建水庫的成本。森林蓄水的同時,減少了水土流失和土壤養分損失,從而大大降低了農林業發展對化工產品和化石燃料的需求,減少了化石燃料使用量和溫室氣體排放。
1.5降低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與能源消耗
近年來,氣象災害發生的頻率有增加的趨勢。采用人工措施增雨、調水、防洪、減災,不僅需要投入較多的勞動力,更需要大量的物質與能量投入。森林能夠調節氣候,降低或減緩洪澇、干旱災害,保持和維護有利的生產環境,減少了化石養分或能耗投入,使農作物和畜牧業在比較自然的狀態下發展并獲得高收益,從而降低了災害控制和恢復成本,減少了生態系統調控的物質和能源消耗。
1.6改善人類生活環境
森林所形成的自然和人文環境對人類生存有著良好的影響,森林生態環境直接作用于人的視覺、聽覺、嗅覺,使人精神放松,增進人體健康。同時,森林也是人們旅游、爬山、遠足,甚至探險的場所。生活在山清水秀的自然環境條件下,意味著用于調溫、調濕、滯塵的各種人工設備使用數量和時間的減少及其能耗和溫室氣體排放數量的降低。
1.7林產品是低碳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作為僅次于煤炭、石油、天然氣的第四大戰略性能源資源,森林具有可再生、可降解的特點,而且還有占地少、一次種植持續利用的優勢,是大有希望的新興的綠色能源。森林提供的木材作為生物類的材料,以及各種非木質林產品,不論作為能源,還是作為生產、生活資料,都是一種低碳經濟材料。在石油、煤日益枯竭的情況下,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能源替代戰略的重要選擇。
2. 促進森林低碳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2.1加快造林綠化步伐
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和《應對氣候變化林業行動計劃》,加大生態建設投入。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三北”及長江和沿海防護林體系、防沙治沙、濕地及野生動植物和自然保護區、商品林基地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制定和實施造林綠化規劃綱要,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油茶等木本糧油等林業重點工程。健全生態效益補償機制,開展濕地生態效益補償試點,實行木材加工產品“下鄉”補貼試點,推動低碳經濟和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在增加森林面積的同時,增加森林碳匯。
2.2實施森林經營工程
目前,我國大多數森林屬于生物量密度較低的人工林和次生林,森林蓄積很低,這是增加森林碳匯的最大潛力之所在。在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將森林經營作為我國林業建設的重中之重,這既符合國際林業發展的趨勢和要求,也是未來氣候談判增匯減排的重要籌碼。因此,應盡快啟動《全國森林經營工程》,同時應積極發展農林復合經營,提高森林蓄積量,增加森林碳匯。
2.3開展碳匯造林試點
在現有造林規劃的基礎上,開展碳匯造林試點。碳匯造林即在設定了基線的土地上,對造林和森林經營以及林木生長的全過程都進行碳匯計量和監測的營造林活動,探索具有中國特色并與國際規則接軌的營造林模式。建立與“三可”(可測量、可報告、可核查)相匹配的碳匯計量監測技術體系,為中國森林生態系統增匯固碳和中國溫室氣體減排開展“三可”奠定基礎。
2.4提供科技支撐
深入開展森林對氣候變化響應的基礎研究。加強林業減排增匯的技術潛力與成本效益分析;繼續加強森林災害發生機理和防控對策研究;加強氣候變化情景下森林、濕地、荒漠、城市綠地等生態系統的適應性問題研究并提出適應技術對策;加強森林作為重要可再生能源庫的研究和開發利用。通過科研,推進科技興林、科技富林、科技強林的進程,為建設創新型國家作出積極貢獻。
2.5引導全社會參與低碳發展
森林在維護氣候安全、生態安全、物種安全、木材安全、淡水安全、糧食安全等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全球高度關注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林業被提到了事關人類生存與發展、前途與命運的戰略高度。聯合國糧農組織前總干事薩烏馬指出:“森林是人類之前途,地球之平衡”。因此,應廣泛宣傳林業在發展低碳經濟的優勢,充分調動企業、公眾參與植樹造林、保護森林等活動的積極性,通過林業措施,實踐低碳生產和低碳生活。
篇3
關鍵詞:新建本科高?!】蒲卸ㄎ弧】蒲泄芾?/p>
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是高校辦學的三大功能,新建本科高校也不例外。對于新建本科高校來說,人才培養是辦學的中心任務,這是無可置疑的共識。但是,對于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在新建地方本科高校辦學的功能定位,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新建本科高校大多數是由??茖W校組建而成,這類學校帶有??茖W校辦學觀念和辦學模式的深刻烙印。要實現從??葡虮究频膶嵸|性轉型,必須開展學科建設和科學研究,才能消去??妻k學的烙印。新建本科高校大多是地方高校,為地方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服務是其辦學的重要任務。通過開展科學研究,能夠提升新建本科高校師資隊伍的學術水平和社會服務的能力,促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開展好科學研究工作,對于新建本科高校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的功能發揮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如何定位好新建本科高校的科研工作,形成自身科研的特色,這是值得研究和實踐探索的問題??茖W研究“有頂天立地”之說,“頂天”是知識和技術的原始創新,“立地”是知識和技術應用于社會的集成創新。新建本科高??蒲泄ぷ鞯难酃庖蛳?,在“立地”中有所為,在“頂天”中有所不為。在“立地”中有所為,就是要面向地方產業和社會發展需要,積極開展科研開發和技術服務,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科技支持。因此,新建本科高??茖W研究功能定位要眼光向下,腳踏實地,要為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功能的發揮提供保障。具體來說,科研要發揮如下四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1 發揮科研對學科建設的作用
學科建設是高等學校發展的龍頭工程,是培養合格本科人才的關鍵。新建本科高校要通過科研,促進學科建設的發展。通過科研的積累,把新理論、新思想,新知識充實到基礎學科的建設中,使基礎學科上水平。通過科研的積累,把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引入應用學科的建設中,使應用學科上檔次。通過科研的積累,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學科,使傳統學科的建設跟上時代的步伐,使培養的人才切合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科研的積累,發展高新技術的學科。通過科研的積累,培植新學科和邊緣學科的增長點,同時為以后將要發展的研究生教育和申辦碩士點打好基礎。
三明學院自從2004年6月成立以來,就一直重視發揮科研對學科建設的促進作用。2005年初,學校成立了學科建設辦公室并掛靠科研處,由科研處來履行全校的學科建設管理職能。2006年6月啟動了三明學院學科建設項目,分為“優勢學科建設項目”和“重點學科建設項目”。筆者認為,目前沒有研究生層次教育的新建本科高校,其學科建設的內涵應該不同于重點大學和老本科高校。根據新建本科高校的本科層次和教學型以及地方性三個特征,三明學院的學科建設內涵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學科專業、學科研究和學科梯隊三個方面。
1.1 學科專業方面
要通過學科專業調整與創建,使學科專業布局設置更趨合理,使學校培養的專業人才更加符合地方社會的需求。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矛盾是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與社會需求之間的矛盾。高等教育工作的社會價值就在于高等教育資源(特別是優質高等教育資源)適應并滿足社會需求的程度。要把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辦成地方人民滿意的大學,就要為地方的建設與發展培養各類急需的應用型專業人才。所以,學科專業建設是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學科建設的第一個基本要素。
1.2 學科研究方面
學科研究包括教學研究與科學研究。在教學研究工作上,要做好教學改革方面的研究與實踐,包括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精品課程建設、教學實踐基地建設等方面的工作。要通過教學改革與研究,取得一批水平較高的教學研究成果,切實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人才培養特色。在科學研究工作上,要在制度政策上鼓勵和支持教師從事科學研究,要以科研項目為重點,以學科基地為依托,以集成技術創新服務地方社會發展為突破,形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科研工作上的特色。
1.3 學科梯隊方面
要通過內培外引,形成一支結構合理且水平較強的師資隊伍,包括學科帶頭人及其團隊,包括教學名師和科研骨干。通過學科平臺的建設,吸引一批高層次人才,匯聚若干學科團隊。通過重點學科建設,培養出一批學術帶頭人,冒出若干個拔尖的學科領軍人物和教學名師,提升學校的辦學實力和水平。
為了搞好學科建設項目,三明學院每年投入300萬元對學科建設項目給予專項建設經費資助。為了保證學科建設項目的質量,學校制定了學科建設項目實施辦法和學科建設項目經費管理條例,實行學科建設項目年度檢查、滾動淘汰的制度,加強學科建設項目的過程管理。2007年1月,學校的植物學、生物化工、結構工程三個學科通過專家評審被福建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建設學科。
2 發揮科研對師資隊伍建設的作用
大多數新建本科高校的師資力量比較薄弱,這是制約學校發展的瓶頸問題之一。當然可以通過優惠政策引進高層次人才充實教師隊伍,但是引得進,還存在是否留得住的問題。對于高層次人才,單有待遇留人和感情留人還是不夠,還要有事業留人。要讓高層次人才能干事業,干成事業,必須要有科研的平臺。除了外引,更重要還有內培。教師通過科研,獲取碩士、博士學位,提高了教師隊伍的學歷和學位層次。教師通過科研,晉升副教授、教授,提升了教師隊伍的職稱檔次。教師通過科研,能置身學科發展的前沿,主動更新自身的知識結構,提高創新能力和學術水平。通過科研活動,有利于形成濃厚的學術氛圍,有利于催生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干,促進師資隊伍整體水平的提高。通過科研活動,帶動一大批中青年骨干教師脫穎而出,以此形成學術梯隊,促進師資隊伍的建設。
三明學院成立以來,就一直重視發揮科研對師資隊伍建設的促進作用。學校設立了三明學院科學研究發展基金,每年撥出專項經費,評審和立項一批?;痦椖浚С智嗄杲處熀凸歉山處煹目蒲谢顒?。通過?;痦椖康难芯浚嗄杲處熌軌虻玫礁斓某砷L,骨干教師能夠得到更快的成熟。通過校基金研究的積累,許多教師的研究課題升級省市以上的科研項目。對于獲得省市以上立項的科研項目,學校每年撥出專項經費給予配套資助,對立項的科研項目按照到校經費的10%~1 5%給予獎勵。對于教師發表的論文、出版的學術著作、授權的專利等科研成果,學校設置科研成果獎勵基金每年給予獎勵。在學校教職工崗位聘任及崗位津貼分配政策
上加大對教學和科研的傾斜。通過這些激勵措施和政策導向,形成教師積極從事科研的氛圍。2004年三明學院成立之初,全校只有10位教授和70多位副教授。五年來,很多教師通過科研晉升了教授或副教授,現在學校教授已達到35人,副教授達到1 85人。通過科研,教師得到實實在在的利益和榮譽,同時也確確實實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和水平,達到了科研促進師資隊伍建設的作用。
3 發揮科研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促進作用
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是對高等學校教學與科研關系的最恰當的解讀,不僅可以兼顧教學與科研的地位,正確處理學校教學與管理中的各種矛盾,而且可以有效地體現高等教育的本質。培養合格本科人才,是新建本科高校辦學的中心任務。如果教學工作沒有搞好,學校就無法生存和發展,對新建本科高校,要下大力氣適應本科教育,建立健全本科教學工作規范,盡早達到本科教學工作合格要求。在抓好教學工作同時,新建本科高校也應重視和抓好科研工作。教學和科研二者應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在教學中,學生是主體,教師起主導作用。通過科研,教師能把學科發展的前沿信息傳導給學生,把新理論,新技術,新知識充實到課堂的教學中,使學生對學科發展產生濃厚的興趣,激發他們的求知欲,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另外,在畢業論文、畢業設計等教學環節中,教師通過帶學生進行課題研究,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又能進一步促進人才培養質量的提高。因此,新建本科高校應重視科研工作,不僅是學校師資隊伍建設的需要,也是提高本科教育質量的需要。
三明學院成立以來,就一直圍繞人才培養這個中心任務,以教育部本科教學水平評估要求,加強本科教學管理和建設,與此同時,重視發揮科研對人才培養質量的促進作用。五年來,學校在校學生共獲得省部級各類學科競賽獎項477人次,72篇,2007、2008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31名,2009屆本科畢業生考取研究生37名,顯示了科研對人才培養的促進作用。
4 發揮科研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新建本科高校開展科研工作要眼光向下,面向當地經濟建設社會發展,開展產學研工作,科研在“立地”中尋求作為??蒲蟹蘸头挠诋數亟洕鐣l展的“立地”站位,是新建本科高校自身的層次和性質決定的。新建本科高校是教學型的本科層次教育的地方高校,不具備從事“頂天”的科研條件,也沒有進行原始創新的科研優勢和能力,不能跟研究型的重點大學或教學研究型的老本科大學簡單地攀比。但是,新建本科高校的地方性,決定了其人才培養要滿足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就決定了學科專業和師資隊伍建設要適應地方產業發展的需要。因此,新建本科高校完全具備從事“立地”的科研條件,也有進行集成技術創新的科研能力。
三明學院成立以來,就一直重視發揮科研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學校設立了三明學院科技應用開發基金,每年撥出專項經費,支持教師為當地企業進行新產品研發、技術改造和技術服務等活動。圍繞三明市產業和社會事業發展,學校與復旦大學共建了三明復旦天然藥物工程研究中心,與海峽兩岸(三明)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共建閩臺林業研究所,與永安市合作共建三明汽車工程技術研究所,積極為三明市的機械與載重汽車產業、林產化工、生物醫藥等產業提供技術支撐。學校與三明市明溪縣、沙縣建立了校縣合作關系,與三明化工廠,三明移動通訊公司建立了校企合作關系,與三明市質量技術監督局,三明市人民檢察院建立了校局合作關系,通過與地方的廣泛的合作,發揮地方高校服務地方社會的功能。
篇4
【關鍵詞】以就業為導向 中草藥栽培技術 藥材深加工單
元教學模塊 課程群
【中圖分類號】G【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3)09C-0046-02
課程群是培養某個專業的學生的教學活動,是為了完善同一施教對象的認知結構,而將本專業或跨專業培養方案中若干門在知識、方法、問題等方面有邏輯聯系的課程加以整合而成的系列課程,而這一邏輯聯系多以專業或學科為中心。藥材深加工單元教學模塊是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培養方案中專業核心能力模塊下的兩大單元教學模塊之一。該單元模塊的教學活動涉及提取工、粉碎工、切制工、凈制工、干燥工、炮制工等多個該專業就業目標崗位群中具體工作崗位要求掌握的內容;經過該單元教學模塊的學習,要求學生具備藥材識別與鑒定、飲片生產、植物提取物生產等職業能力。本文從藥材深加工單元教學模塊課程群的建設、實踐教學建設與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教學團隊建設等方面進行探討。
一、調研確定目標就業崗位群,根據崗位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藥材深加工課程群
依據原料藥材深加工過程中涉及的原藥材鑒定、凈制、干燥、炮制、提取等實際工作內容構建課程群和進行課程序化;以調研為基礎,根據崗位工作內容的典型任務分析確定藥材深加工課程群。具體的課程群構建見表1。
課程群共包括4門課程,前期開設在專業基礎教學模塊中開設中藥學基礎、藥事管理與法規為前導課程。前導課程與課程群開課順序為第一學期開設中藥學基礎課程,第三學期開設藥事管理與法規課程,第四學期開設藥材與飲片鑒定技術課程,第五學期開設飲片炮制與規格、植物提取物生產技術課程。課程群設置及序化以崗位工作內容中的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為基礎,帶來了以下好處:一是老師帶著任務教,帶來了促進老師自我學習提高的動力。二是學生帶著任務學,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結果構建的課程群,實踐性強,實踐教學課時比例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通過課程群中各門課程循序漸進的展開,最終形成學生從事原藥材深加工所需要的專業技能。
二、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
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是課程群建設的重要基礎建設,實踐教學改革是課程群建設與改革的主要組成部分之一。以原藥材深加工課程群建設為契機,進行了實踐教學條件的建設與實踐教學改革。主要工作如下:一是在原有生物技術專業林果產品加工實訓室的基礎上,通過儀器設備的添加,建立了飲片炮制實訓室。二是以相關專業中央財政、區財政支持的資金夠置的儀器設備,進行了共用平臺的建設,如在食品檢測實訓室基礎上,建立了食品加工技術、生物技術、中草藥栽培技術共用的食品藥品質量檢測控制功能的實訓室,可以為相關專業的藥材鑒定、成分測定、品質檢測實訓內容開展實訓項目教學工作。三是在原有化學實驗室的基礎上,通過購置一批新的提取物生產方面的儀器設備,建立了植物提取物生產技術實訓室。
在實踐教學改革方面,進行實訓內容、教學方法等改革。如在植物提取物生產課程中,“水蒸氣蒸餾法提取薄荷中揮發油的提取方法”與“松針揮發油及莽草酸提取分離與鑒定”項目中均涉及揮發油提取方法,“薄層層析與柱層析檢測演示”內容在“B一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的提取分離與測定”及“松針揮發油及莽草酸提取分離與鑒定”兩個實訓項目中均有,改革后均二選一,實驗內容科學精選與合理安排后降低了實驗項目重復性,增強了系統性與連貫性。
在植物提取物生產課程中同時進行教學方法改革,在實驗教學改革前以單一驗證性實驗居多,改革后按照產品生產工藝流程將實驗內容組合成項目,如在甘草中甘草甜素的提取和鑒定實驗項目中,按照藥廠甘草片有效成分提取方法進行熱回流提取,濃縮得到浸膏,經分離過濾,用分光光度法,在248 nm波長測定吸光度,計算含量;改革后學生在做實驗時就能以工藝流程為依據建立做項目的思想,增加了學生的求知欲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實訓條件的建設、實驗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改革取得了實效,適應了高職教育“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培養目標的要求,有利于“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學理念的推廣,有利于具有創新精神、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創新型人才的培養。而這些成果的取得都與課程群建設有密切聯系。
三、圍繞課程群建設教學團隊,個人發展的同時服務專業發展
在課程群的建設前期工作中,面臨部分課程在教研室內部無法找到適宜教師擔任教學任務的情況。而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及其相關專業如生物技術專業、食品加工專業等專業在教學組織過程中,均以教研室為單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人為劃分的師資共用壁壘。在教學團隊的組織與建設過程中,既要以教研室為基礎組建新課程群的教學團隊,同時也要爭取各方支持,打破教研室和系部界限,根據學院教師專業背景調研材料,廣泛溝通,深入交流,從課程群改革對專業建設及教學質量提升的意義出發,進行有效聯系,最終消除“行政”壁壘,打破有限教育教學資源條塊分割的局面,建立對應新課程群的教學團隊,盤活師資資源,保證教學活動的有序開展。如在植物提取物生產課程的擔綱教師選擇上,多方尋求,找到一位其他系部的以前從事過林產化工課程教學,專業背景為天然藥物化學碩士的教師,隨著林產化工課程的停開,該教師一直從事企業管理等非專業的教學工作,由于企業管理課程多個專業均開,該教師年課時量較大,在多次溝通,從上植物提取物生產課程對教師自身的專業發展及該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關系到中草藥栽培技術中專業課程群建設質量的意義出發,成功動員該教師接受植物提取物生產課程的教學工作。該教師也在實際工作中體現出其優秀的專業素養和技術水平,結合教學發表多篇植物提取物生產的科研論文,并對實踐教學進行了內容與方法的改革,教改成果公開發表;2012年以“工學結合進行植物提取物生產技術課程改革的研究”為題獲得廣西教育廳教改立項資助。
課程群是教學活動內容的實體,也是聯結教與學活動的結合點。加強課程群建設,優化教學內容體系和教學過程,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也是教學改革深入的必然要求,更是實現高等職業院校根本任務的重要基礎。在中草藥栽培技術專業的專業建設中,通過以就業為導向的原藥材深加工單元模塊課程群建設這個抓手,以教學為紐帶,以開展教科研工作為合作方式,以個人發展與共同的事業發展為激勵措施,培養了教學團隊,提升了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增強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動手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使教學貼近行業企業實際生產狀況,提升了該專業的教學質量,受到學生和用人單位的一致好評。
【參考文獻】
[1]李慧仙.論高校課程群建設[J].江蘇高教,2006(6)
[2]李慧仙.高校課程群三論[J].煤炭高等教育,2006(4)
[3]范守信.試析高校課程群建設[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3(3)
[4]陳新.高職機械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合理化設置探究[J].廣西教育,2012(10C)
[5]李芳良,麻昌愛.以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高職專業課程重組[J].廣西教育,2012(9C)
【基金項目】2012年度廣西高等學校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2012JGA358)
篇5
歷史悠久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普遍采用板書的方式,近年來,這種教學模式常常與啟發式教學和討論式教學相結合,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生思辯能力的效果。這種教學模式能使上課教學內容條理清晰,重點突出,便于課堂的復習與總結,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中重要作用。但是,在這一種教學模式中,由于在板書過程中需要大量的時間,特別是一些圖形、圖表等復雜結構的板書,導致上課講授內容太少,跟不上上課內容增加的步伐,同時,由于板書浪費了太多的時間,從而導致與學生的互動與交流減少,導致上課效率降低,不利于高素質人才的培養。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幻燈片、投影儀、計算機、以及相對應的各種教學軟件相繼研發出來并在高校中廣泛使用,這些設備和相對應軟件結合,能夠將圖畫、文字、語言、可視電影、動畫等有效結合,從而導致上課內容生動、有趣,而且導致上課的知識容量增加;同時,能節省大量由于板書浪費的時間,進而導致上課時能騰出更多的時間來和學生交流和溝通,從而導致上課效率大大提高。
目前,多媒體教學模式已經在高校中大量應用,大有完全代替傳統教學模式的趨勢。誠然,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確實可以大大大學物理的教學效率。研究表明,合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能使學生學到比目前多三倍的知識。但是,現在的高校教學中,很多老師過度依賴多媒體教學,忽略傳統教學以及板書的作用,板書隨意書寫,有的老師甚至一節課沒有一個字符板書在黑板上,僅僅照PPT過一遍。
經過一段時間實踐表明,完全利用多媒體教學,忽略傳統的板書教學模式,教學效果并不明顯,甚至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要表現在教學速度過快,前面的還沒聽懂,后面的新知識就來了;從而導致雖然上課的內容豐富了,但是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不扎實;或者前面的只是剛剛掌握好,過一會兒后就忘記了。在本期的大學物理教學過程中,我們對傳統板書教學與多媒體技術的結合進行了多種模式的探索,我們的探索表明,在大學物理的教學中,要把每節課的重點,特別是公式、定理、定律等詳細地列舉在黑板上,特別是一些重要公式的推理過程能在黑板上詳細地帶領學生一起推一遍,這對公式的理解特別有用。同時,每節課的重點知識板書到黑板上之后,在本節課中一定要保持不被抹掉,以便學生在后面新知識的學習時忘記前面學的知識點時能及時回過頭來隨時復習。而對于一些具體的例題、模型、物理實驗、歷史物理典故等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出來,以豐富上課內容,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傳統上課模式和多媒體技術的有效結合,經過一段時間的時間后,學生的反饋很好,包括對大學物理知識的理解,對大學物理的學習熱情等有了顯著提高。
二、基礎知識的傳授與前沿科學研究探討相結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創造能力
長期以來,中國的傳統的教育以“傳道、授業、解惑”為主,特別注重于知識的傳遞與記憶,注重于知識的理解。在大學物理教育方面也傳承了許多歷史積累下來的慣性思維,例如基本公式、基本定義的講解,然后大量題型的訓練。誠然,這些訓練對于大學物理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鞏固,對于培養學生扎實的大學物理功底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然而,在當代社會,除了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基本功外,還需要特別注重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對大學生進行創新思維的培養的途徑有很多,而在大學物理教學中把大學物理與科技前沿相結合,把反映當代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學思想引入大學物理課堂,同時,老師在自身的科研經歷和研究過程中鼓勵和引導學生參與,這對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帶動學生的學習愛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特別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從2010年秋季開始,我們在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汽車服務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物流工程、生物工程、高分子、林產化工等各理工科專業的教學中將最新的科研動態滲透到相關的大學物理知識教學中,例如,在講到《大學物理》第16章量子力學基礎時,我們把最新的前沿科學低維結構中量子熱導、量子電導知識滲透到其中,并將我們正在進行的科學研究,包括目前低維量子體系中熱、電輸運需要解決的理論問題、我們的研究方法、研究內容、正在主持的課題介紹給大家,同時,把正在研究的問題中急需解決的關鍵核心問題介紹給大家,引導學生思考,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開展撰寫“小論文”的教學課外活動,引導學生開展第二課堂。通過學生課后查資料,自主參與調研,主導思索,把自己的想法和構建的解決方案在一段時間后集中在課堂討論。通過這種教學模式的實踐,結果表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了提高,激發了學生對新知識的求知欲,特別是通過這種與前沿科學研究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提高了學生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創造能力。
三、結束語
篇6
關鍵詞:高等農林院校;物理化學;教學模式;專業特點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5)17-0133-02
物理化學是高等農林院校在應用化學、資源環境科學、環境科學、食品工程、食品安全、制藥工程、林產化工、生物科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必修課,是物理學與化學最早相互滲透的一門交叉邊緣學科,被稱為“化學的靈魂”。該課程不僅對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有極其重要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掌握科學方法論。然而眾所周知,物理化學是化學課程中基礎的基礎,較抽象,教學有一定難度。農林院校的學生對這門課更是望而生畏,因此,我們應讓基本原理在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的實例中展現其活力,以此提高創新能力。因此,近年來,我們結合農林院校開設物理化學課程的各個專業的學科特點,在教學內容安排、教學方法等方面始終與學生所學的專業結合,提出了物理化學與專業結合的教學模式。
一、教學內容與專業特色緊密結合
在課堂教學中,設計好教學內容比制作PPT課件更重要,不應讓“死”的公式和概念充斥課堂,而應讓原理在科學研究和實際應用的實例中展現其活力,培育興趣,提高創新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內容上,堅持做到“傳統物理化學”與“應用物理化學”的有機統一。在對各專業學生的教學過程中,堅持將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系統地介紹給學生,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此基礎上,緊密結合專業實際、生產實際和生活實際,查閱大量物理化學在各專業領域應用的實例,如將熱化學、多組分體系熱力學、相平衡、電化學、表面與膠體化學等內容以專題的形式進行講授,增加反映學科前沿與研究熱點的專題內容,并根據專業方向進行專題輔導。如針對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物理化學是一門專業主干課,教學時數較多,物理化學基本理論應該是課程的重點教學內容,但其專業特色又偏重于“應用”二字,所以在做好基本理論教學的同時,重點介紹傳統物理化學與其他學科專業之間結合所派生出的一些交叉學科及其應用,如生物物理化學、地球物理化學、土壤物理化學等;同時舉一些“閃光點”說明物理化學基本原理在現代技術中
發揮的巨大作用,如物理化學在合成化學和新材料的制備、現代分離技術、新能源技術等現代技術中的作用;同樣,在我們周圍生活中,物理化學原理也無處不在,如2008年我國南方地區遭受的大面積凍雨災害的凍雨形成的原理,人體腎功能即反滲透功能,人工降雨、洗滌、礦物浮選、紡織品印染的滲透、油田的二次采油等原理,結合這些“小問題”可以使書本上的理論變得生動而容易理解,培養學生的物理化學視角。對于生物類和制藥學等專業,在學生學習物理化學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的基礎上,以熱力學、電化學、動力學、膠體與表面化學的應用為教學重點,如現代生物科學與物理化學學科交叉與融合而發展起來的,在21世紀已經成為熱門研究內容的生物熱力學、生物電化學,藥物及材料分子設計方法簡論、表面活性劑的應用、微乳液的應用等。對農業資源環境專業,以電化學、動力學、表面與膠體化學為教學側重點,著眼于讓學生了解如何解決環境資源合理利用與環境保護問題,如講授相平衡知識時,以專題講座的形式介紹超臨界流體在廢棄物的合理利用問題、土壤和水體污染的治理問題等的應用及進展;吸附劑和絮凝劑的研究進展;電化學在環境污染治理中的應用、電有機合成、納米電化學、燃料電池、鋰離子電池等新能源技術等。食品科學與食品安全專業,介紹食品科學中的物理化學方法,如熱分析在測定食品熱值中的應用,化學動力學在食品保鮮保質期測定方面的應用,膠體化學原理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等等。
二、與專業結合的綠色化實驗教學
實驗教學是課程三段式教學中理論知識的具體驗證與應用。在實驗教學環節中,又分三個教學層次來進行,即實驗技術講座、基礎理論驗證性實驗和運用物理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綜合性實驗三部分。在實驗技術講座的基礎上,根據專業學時不同,安排8個或10個涉及熱力學、電化學、化學動力學、表面化學與膠體化學等各方面理論知識最典型最具代表性的驗證性實驗,同時注重實驗過程的綠色化,如凝固點降低實驗中的苯和萘更換為水和尿素,雙液系中的苯更換為環己烷,溶膠性質中的三硫化二砷負膠更換為粘土。在驗證性實驗訓練的基礎上,根據實驗室條件、不同專業、不同實驗學時數,選取一些與專業有關的研究性、應用性實驗項目,讓學生綜合運用物理化學課程學習及查閱文獻資料獲得的知識,自行進行實驗設計,完成實驗內容,分析實驗結果,撰寫實驗報告。如針對應用化學專業學生,結合每位教師的科研工作,提出了與生產相關的4個綜合性實驗項目:果醋總酸度的測定、果膠酶對果汁黏度的影響、維生素C氧化速率的測定和大孔樹脂對色素吸附速率測定;對于資源環境科學及環境科學專業學生,主要結合環境問題,提出了表面活性劑臨界膠束濃度測定和活性炭對水體中有機污染物的吸附性能測定實驗項目。另外對于同一實驗,針對不同專業,采用與其專業相關的不同實驗材料,如電導滴定實驗,對葡萄酒專業,讓學生測定葡萄酒的總酸度;而對食品類專業,測定食醋的總酸度;對于資源環境專業,測定土壤的陽離子代換量及不同水體的電導率,這些實驗內容同樣體現了綠色化的內涵,而且實驗內容也趣味化。
三、教學方法中突顯物理化學在各專業中的地位
教學方法改革是影響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關鍵環節之一。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程度”,也是影響教學質量“方向”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為了幫助學生在本質上理解化學變化,從理論上解釋化學現象,在實踐中利用物理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解決實際問題。在課程教學過程中,以“三段式”教學方法為基礎,圍繞創新教育的戰略,研究“問題教學+參與式教學”法,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實現創新教育。
(一)課堂教學
以問題為主的研究性學習有利于幫助學生提高靈活應用知識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問題解決和推理策略,并發展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物理化學課程理論性強、內容抽象、涉及領域廣,很多學生在課后感慨物理化學非常重要,但不知道怎么用。為此,我們采用“問題教學法”,圍繞物理化學的知識模塊,在引導學生發現各種問題的前提下,傳授知識。在教學活動中,嘗試使物理化學知識圍繞實際問題而展開,使問題不僅成為激發學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還成為學生期盼、理解和吸收知識的前提,激發學生的創新動機和創造性思維。為了打破物理化學枯燥、沉悶的傳統教學方法,實行“參與式”教學方法,嘗試開放式教學內容,對一些易懂的章節讓學生自己提前預習寫教案,學生從“臺下觀眾”轉變為“場上主力”;同時開展論文研究、基于問題的學習、案例教學、項目訓練和指導性設計等多種參與方式,以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二)學生討論
胡英院士指出“物理化學教學方法要做大改革。要以自學為主,講課首先介紹框架結構,重點講授難點和進展,并開展課堂討論”。因此,在農林院校物理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更應增加學生參與課程教學的機會,加強習題課和討論課內容,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具體實施中,根據教學內容中的難點和重點,對于不同專業,在教學進程表中提出與專業密切相關的問題,如對于環境科學專業,提出“吸附作用原理及表面活性劑在環境科學領域中的應用”等專題討論題目;對于生物類專業,提出“熵與生命”等專題討論題目,讓學生學完一部分內容后,對該問題展開討論,啟發學生進行發散性思維,對問題進行多角度的觀察、比較與分析,然后讓學生提出問題,把問題加以篩選,從中發現最重要最基本的問題,啟發學生思維,把理論搞清楚。最后再給學生作出總結,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實踐證明,學生討論,這對提高學生的智力和能力,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實踐效果
通過近幾年對物理化學與專業結合的教學模式的實施,不僅拓寬了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培養了學生從事科學研究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如不同專業的學生積極申請大學生創新基金項目,2010申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基金項目“多環芳烴污染土壤的SDS淋洗溶液前處理方法研究”,2012年申請到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微電極陣列表面的羧基功能化及其在環境監測方面的應用”,2013年申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創新基金項目“不銹鋼微電極陣列的制備及性能研究”及“利用廢棄木料制備大孔容活性炭”。該模式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模式實施過程中,始終以實際問題為引導,讓學生帶著實際問題去學習,然后從理論上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討論。通過近幾年的教學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掌握扎實的物理化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并能把這些知識和技術應用到農林科學的研究中;有利于學生認識、闡明和解決某些物理化學相關的專業實際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素質。因此,這一新模式在高等農林院校的物理化學教學中具有較大的推廣和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 綜合設計性實驗;食品添加劑;改革;實踐
中圖分類號 TS202.3-4;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3)19-0336-02
Reform and Practice of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 of the Food Additive Course
XIE Ai-ying LIU An-rong WANG Fei
(Southwest University Rongchang Campus,Chongqing 402460)
Abstract Comprehensive designed experiment is the important link to improve students′practical and innovative ability.Topic selection requirements in implementation of the comprehensive designed experiments in food additives were elaborated,which was carried out from easy to difficulty.Precautions in the experiments were discussed.Feasibility and necessity of comprehensive designed experiments in food additive curriculum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nd designed experiments;food additives course;reform;practice
食品添加劑在食品中的添加量極少,但其對豐富食品的種類、改進食品的感官質量、提高食品的營養價值或功能性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食品科學的發展,要求食品添加劑應安全、營養并富有功能性,這就要求食品添加劑學科要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為食品工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迎合消費者對食品添加劑的新需求,為此對食品添加劑學科相關專業人才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1]。食品添加劑是指為了改善食品的感官及營養品質,改善食品加工條件,延長食品保存期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或人工合成的物質,食品添加劑課程是食品化學的一門分支學科。其前置課程是有機化學,專業基礎課程是食品化學,后置課程為食品工藝學類課程。可以說,食品添加劑是這些基礎學科在食品加工中的應用。因此,它主要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規范性的學科,該課程實驗在培養應用型食品專業人才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中實驗主要以驗證性為主,如防腐劑抑菌圈測量法、肉制品中亞硝鹽殘留量測定、酸變性淀粉的制備與性能變化等,這些實驗的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一種測定或制備方法,實施過程通常是教師準備好試劑及原料,課堂上講授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項,然后學生“按方抓藥”得到實驗結果。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受到限制[2],這種實驗模式的實驗報告內容多為課件內容,沒有學生自己的思考與分析,且實驗課程考核成績僅有實驗報告和實驗課程中的表現2個部分。這種驗證性實驗方法適應于在基礎課上部分應用,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實驗方法,而在食品添加劑這一銜接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的過渡課程中應適當運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有利于食品專業學生后期專業課程的學習。
綜合性實驗是指綜合多個知識點的實驗內容,即實驗內容設計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與本課程相關課程的知識的實驗[3]。設計性實驗是指學生根據給定的實驗任務書,查閱資料,自行設計實驗方案、準備實驗儀器和藥品、獨立進行實驗操作,最后書寫實驗報告,總結實驗結果的實驗。實驗成績有預習方案、實驗過程表現和實驗報告3個部分構成。該實驗的主題是學生,整個實驗過程由學生設計和操作,教師起輔助指導作用[4]。
食品添加劑課程一般設置在大學的第3~4學期,這一階段的學生掌握了專業基礎知識,僅了解部分食品工藝專業知識,在實施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論證選題,正確確定實驗中的變與不變,在實驗課堂上及時輔導,課后進行討論與總結,既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又能夠提實踐操作能力。
1 實驗選題應具有前沿性、趣味性
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選題應能夠體現研究前沿性、方法實用性、過程趣味性的要求,實驗內容能讓學生感興趣。結合教師的科研來選擇實驗項目是最佳的方法,因為教師的科研項目往往與本學科的優勢、特色相關,而在研究或剛完成的課題常常是學科前沿或應用熱點,具有先進性或實用性,對學生幫助較大[2]。也可以采用科技創新項目,或者市場上暢銷的產品及產品的半成品,或者是簡單的功能性食品工藝作為實驗設計內容,經過適當的調整修改,使其成為具有可操作性的選題,以增加學生動手實踐的內驅力和激發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興趣。食品添加劑課程的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設置首先要求符合本課程特點,側重點放在添加劑的應用方面,如牛奶山藥果凍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要求學生采用不同的增稠劑制作牛奶山藥果凍,學生可設計的內容為增稠劑的種類和濃度、山藥的添加量等。該產品加工過程中涉及添加劑的種類多,沒有復雜加工工藝,內容涵蓋食品化學內容,如褐變控制等專業基礎知識,能夠增強學生對不同專業課程內容融會貫通的能力。
2 實驗的開展應循序漸進
食品添加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展應遵循由易到難、有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的教育規律循序漸進的有序開展。首先,在實施綜合性或者設計性實驗時先讓學生查閱資料即對擬定的課題或實驗內容進行資料收集作為實驗預習內容。這一內容要求具體、明確,如不同增稠劑在果凍中添加量的范圍、防腐劑的使用方法及在果凍中的用量等。教師針對學生提交的資料進行評閱及修改,并講解在應用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其次,分步驟進行課堂實驗。以簡單的增稠劑的應用作為實驗的開端,如牛奶果凍加工實驗,前期簡單的實驗利于學生自信心的培養,避免因實驗內容復雜而出現太多問題。在初步實驗的基礎上,逐步引導學生設計完整的產品或者半成品的加工,如山藥果凍加工工藝。最后,合理安排實驗學時。預習問題及討論在理論課程中進行,實驗課前強調添加劑在使用過程中易出現的問題,然后進行實驗,讓學生完成自己設計的方案并選出最佳方案。如牛奶山藥果凍加工實驗需要12~14學時。
3 實驗完成后進行實驗總結,并形成實驗報告
由每個小組的學生總結本組實驗中的收獲與存在的問題,教師參與討論,針對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解釋、討論,這樣可使全班同學互相學習。由于不同組實驗設計不同,所用添加劑種類和操作方法不同,所得實驗結果不同,實驗報告內容的結果也不同。因此,在綜合性設計性實驗課程的實驗報告中除了常規實驗報告所包括的內容外,還要求有實驗過程及結果的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議,以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4 實驗實施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
食品添加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實施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問題。教師的主導作用要充分體現,在實驗課程中教師不僅在修改學生預習報告時要認真,在實驗課堂上也要多輔導,及時發現問題,并予以指導,如有的學生在增稠劑沒有徹底溶解的時候就匆忙與配料進行混合,有的同學在剛滅菌過的熱牛奶中加入檸檬酸時出現沉淀。對小組中分工不合理或部分偷懶的同學加以監督和引導,如有一組同學理解錯誤,實驗設計量不符合要求,并且把多余的原料分給個人,經提醒后,該組同學主動改正錯誤,迅速齊心協力的完成剩余實驗,在實驗總結中也做出深刻的反省。
5 實驗應用效果
在食品添加劑課程中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效果顯著,明顯提高了學生設計實驗能力。如進行過牛奶山藥果凍實驗的學生在后期的乳與乳制品工藝學實驗中能夠靈活的應用設置對比實驗,在實驗乳酸飲料調制過程中采用3種不同穩定劑設置幾種組合對比研究乳酸飲料的配方,并對出現的沉淀現象認真查閱資料并做出幾種解釋,最后還能夠提出最優的配方。
6 結語
開展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有利于在大眾化教育的課堂中進行因材施教,實驗設計過程,可使學生學習設計實驗方法利于畢業論文的完成。如前面提到的有潛力的、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可設計較為復雜的方案,一般的學生完成預訂的實驗目的即可。將食品添加劑課程涉及的多學科知識聯系起來,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有利于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和綜合素質的培養[5]。食品添加劑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同時提高了學生查閱資料能力,有助于學生掌握和鞏固專業知識,通過實施自己設計的實驗方案,得到的產品增加了學生的成就感。通過實驗及解決實驗過程中的問題,能夠提高學生獨立思考及分析問題能力,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通過小組全體成員的設計與操作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加強了學生與學生及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溝通,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后續食品專業課程的興趣??傊?,綜合性設計性實驗在食品添加劑課程中能夠開拓學生思維,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及創新能力,符合現在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要求,滿足了現代社會對綜合性素質人才的需求。
7 參考文獻
[1] 張京芳,樊金栓,尉芹,等.林產化工專業食品添加劑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設備,2011(23):96-98.
[2] 沈為民,黃杰,楊凱.提高綜合性設計性試驗的教學效果的探討[J].高教論壇,2012(8):21-24.
[3] 魏明,熊雙麗,陳紅春,等.《食品分析》課程綜合性設計性試驗教學探索[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29(5):152-153.
篇8
一、大學新生的特點大學新生是一個特殊群體,他們從中學步入大學,表現出獨有的特點,集中反映在對環境的不適應、心理不適應及學習不適應3個方面。
(一)環境不適應大學新生面臨的第一個巨大變化是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轉變。新生們來自全國各地,由于地域差異明顯,各地的風土人情、風俗習慣及飲食習慣不盡相同。同時,入學后生活環境也發生了巨大變化。多數學生在中學階段的主要任務是考大學,部分新生在入校前從未離開過父母,生活方面的事物全靠父母打理。進入大學后,衣、食、住、行都要自理,面對全新的集體生活,大部分新生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
(二)心理不適應面對全新的環境,大學新生的心理也發生著巨大的變化。大學新生在中學階段有明確的學習目標,那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學。家長和教師的引導,也是圍繞這一目標展開的。學生為備戰高考,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而在高考勝出后,學習目標和壓力一下消失,沒有了新的方向。此時,如果沒有及時確立新的人生目標,則會對學習失去熱情和積極性,懈怠感悄然滋生。此外,還有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對大學生活進行過美好的想象,當心中憧憬的理想環境與現實環境發生沖突時,就會產生失落感;還有一部分學生因在高考中發揮欠佳,或在填報志愿時出現了偏差,與心目中理想的大學和專業失之交臂,心理存在著一定的落差;還有部分新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出于對熱門專業的追逐而盲目地選擇了學校及專業,當進入大學后,發現得非所愿,也會出現不良的抵觸情緒,并深受其擾。大學新生在中學階段多是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同學心中的好榜樣。進入大學后,發現身邊的同學個個都很優秀,除了成績以外,自己和他人在知識面、才藝、人際交往及家庭條件等各方面均有差距,使一直以來的良好感覺蕩然無存,自尊心受到打擊。尤其一小部分來自農村家庭、經濟條件困難的學生,他們有的通過助學貸款步入校園,有的靠東拼西湊才能湊齊學雜費,經濟壓力大,思想有包袱,容易產生自卑心理,表現得較為自閉。
(三)學習不適應大學階段與中學階段的學習存在著明顯的差異。高中階段學習的主要科目都是初中學習知識的延伸,學生對這些課程體系和學習方法都比較熟悉。而進入大學后,學生面對的是以前從未接觸過的課程知識,教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教學內容趨于精深和抽象。要想學好專業知識,不僅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更需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有些學生不能及時轉變學習方法,出現了課上聽不懂、課后無所適從,對學習表現出明顯的不適應。
二、多種方式引導大學新生健康成長針對新生的特點,作為一名青年專業教師,筆者在擔任大學新生班主任工作期間結合自身的工作經驗,從青年專業教師的角度,對引導大學新生健康成長的方式進行了總結。
(一)引導大學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目標對每一個人都有著巨大的導向作用,青年專業教師作為新生班主任,應根據自身經歷,把引導新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目標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俗話說有什么樣的目標,就會有什么樣的成就、有什么樣的人生。哈佛大學有一個著名的關于目標對人生影響的跟蹤調查,調查對象是一群智力、學歷等各方面條件相差不多的年輕人。通過25年的跟蹤研究,結果表明,有清晰和長期目標的人,最后都成了社會各界頂尖的成功人士。而目標模糊者,大多數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
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之所以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和他一生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密不可分。早年的愛因斯坦有志進軍科學領域,他通過分析后發現雖然自己的成績平平,但對物理和數學有興趣。于是,在大學選擇專業時,他果斷地選擇了物理專業,使個人的潛質得到了充分的發揮,最終在光電效應理論、布朗運動和狹義相對論3個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在他取得卓越成就之后,以色列政府曾邀請他擔任以色列總統,然而他對自己的目標矢志不移,毅然謝絕。由此可見,確立清晰的人生目標對個人成長和發展十分重要。筆者在新學期的第一次班會上,給新生們提出了幾個思考問題:你想成為什么樣的人?你想實現什么樣的人生價值?你想擁有什么樣的生活?你想擁有什么樣的能力?你希望與什么樣的人為伍?你覺得什么對你是最重要的?筆者通過這些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樹立切實可行的人生目標,并指導學生將自己的目標分解落實。首先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不再為了學習而學習、為了考試而學習,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明確大學階段的學習目標,就是要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使自己具有立足社會的真本領。通過這一舉措,筆者驚喜地發現,存在于新生中的學習動力缺乏、自主性差等普遍問題有了一定程度的緩解,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大大地增強。很多新生表示,要充分利用大學的優越條件,努力學習,增強自己的競爭力。雖然樹立了人生目標,有了主動學習的意愿,但是部分新生卻為該如何進行大學階段的學習而苦惱。筆者作為青年專業教師,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對新生的學習方法進行了指導。告誡學生要克服學習上對老師的過分依賴,培養學習的獨立性。首先從制定科學的學習計劃入手,做到合理支配課余時間,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課堂上緊跟授課教師的思路,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課后勤于思考、及時歸納總結,做到融會貫通、舉一反三。教師應提醒新生在第一學期要以學會學習為主,學好必修課,對選修課做到不盲目、不負重。在后期學有余力的基礎上,利用好圖書館、資料室、校內精品課程、各類講座等資源,廣泛涉獵,拓寬知識結構。通過教師的引導,班里的同學大都能做到課前預習、上課有針對性地聽講、課后復習,學習效率大大提高,并不斷地摸索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此外,學生們還以寢室為單位建立了學習小組,團結互助、比學趕幫,班內學習風氣濃厚。
(二)加強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引導筆者針對大學新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問題,在入學教育中進行了積極的引導。首先,針對新生在臥虎藏龍的大學校園因地位不保導致的失落,筆者引導新生要正確面對。一方面接受自己是大學校園普通一員的事實;另一方面要逐步接受客觀存在的差異性,積極地接納自我、認識自我。教師應引導新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優缺點,不能因為與別的同學存在差距而全盤否定自我。通過這一引導,大多數新生能夠在正確認識自己的基礎上,恰當地進行自我評價,不再盲目焦躁和悲觀。其次,對于家庭條件較困難的學生,教師應引導他們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所面對的現實,堅信物質上的匱乏只是暫時的,鼓勵他們通過刻苦學習獲得獎學金,通過勤工助學改善生活條件。班里有一些同學通過獎學金及校院兩級的勤工助學補助,解決了自己的生活費用,增強了自信心。此外,結識新朋友、建立新友誼也是新生不可或缺的心理需求,是大學生身心發展、成長成才的必要條件。美國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卡耐基說:一個人的成功,15%是靠專業知識,85%是靠人際關系與處世能力。筆者特別重視引導新生的人際交往,教育新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主動與老師及同學交流,積極參加文體社團活動。筆者教育新生在人際交往中應以真誠為前提,以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為基本原則,注重交往方式和方法,引導學生在交往過程中互通有無、樂于分享。在班級討論QQ群里,筆者鼓勵新生暢所欲言、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有價值的信息。新生積極與大家分享自己獲取的各種信息,包括名人演講、高雅藝術進校園、公益培訓等活動的通知。值得一提的是班里有幾位新生及時了解到北京大學組織暑期調研活動的信息,并參加了此次活動,開闊了眼界。通過對大學新生的心理引導,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增進了新生之間的交流和感情。
(三)強化大學新生對專業的認知專業認同感指個體對所學專業的態度或對專業的認知程度以及由此產生的主觀感受。專業認同感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效果及個人發展,甚至影響著整個學科的發展。梅莉等人開展了華中農業大學林學專業學生專業認同感的調查,發現林學專業學生的專業認同感較低:超過70%的學生表示,如果重新選擇專業,不會選擇林學專業。該專業新生對專業的喜歡程度分化明顯,喜歡和不喜歡的比例均高于其他年級。筆者所在的北京林業大學林產化工學科的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也較低,表現在高年級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不高,大一新生申請轉專業現象明顯,先后有多名新生向筆者咨詢轉專業的相關事宜,其中不乏有學生打聽學校最好的專業是什么,某些專業課程設置的難易程度如何、就業前景如何。這些學生轉專業的出發點不是基于對專業及自身情況的客觀分析,而是盲目從眾。針對這一現狀,筆者作為新生班主任,向新生介紹了本專業的專業特色、專業培養目標、專業要求、課程設置及與其他相關專業的聯系;分析了學好本專業所能具備的知識結構、學科的發展前景、學生畢業后所能從事的工作及繼續深造的方向,讓學生充分了解了本專業的重要地位及學科設置的意義。通過這些工作,激發了學生的專業興趣,部分原本盲目想轉專業的同學,也在了解本專業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思考,最終選擇留在本專業繼續發展。
(四)引導大學新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可為個人的成長、成才打下堅實的基礎。習慣是人在較長時間內形成的規律性的行為方式,不需要特別的意志力,是行為自動化的結果。古今中外有所建樹者,無一不具有良好的習慣。著名的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說:我的生活過得像鐘表那樣有規則,當我的生命告終時,我就會停在一處不動了。達爾文所說的規則,便是指良好的習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談及習慣時說:有時事務太忙,我也可能感到吃不消,但生活的秘訣實際上在于把90%的生活變成習慣,這樣你就可以習慣成自然了。著名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說:播下一個行動,收獲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收獲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收獲一種命運。良好習慣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因此,作為新生班主任,要引導新生養成良好的習慣。首先要引導新生做時間的主人、做晨型人。從大一開始就有效利用時間,努力學習,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成為一個學業優秀、體型健美、精力十足的人。其次引導學生注重閱讀。要多讀書、讀好書。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哲理使人深刻,邏輯修辭使人善辯是自古以來人們的共識。筆者在新生班級的生日會上,結合過生日同學的自身情況,先后將《古文觀止》《肖生克救贖》《把信送給加西亞》《做最好的自己》《目送》等優秀讀物作為生日禮物送給新生,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使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班里的同學視這些書籍為班級的共同財產,相互傳閱,并由此養成了上圖書館的好習慣。新生在閱讀中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啟迪了智慧,陶冶了情操,從而變得更豐富、更理性、更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