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菇栽培范文

時間:2023-03-21 23:55: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香菇栽培,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香菇栽培

篇1

論文提要:本文從北方半熟料開放式栽培香菇實踐出發,對生產過程中不同階段常見毛霉、綠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六種病害的危害狀和防治方法進行了較為詳細的闡述,使用的藥物有價廉、毒性小、對人畜無害等特點,可以為生產者提供有價值參考,防治方法簡單實用,有效降低生產者損失,增加收益。

半熟料開放式栽培香菇是北方地區栽培香菇一種較為成功的技術,可分為塊式、袋式兩種,具有原料來源廣泛、管理簡單、生長周期長、省時、省力、產量高等優點。成功的關鍵在于發菌期、轉色管理期及出菇期病害防治。發菌期,各地早春氣溫回升快慢不同,適宜的栽培期有時并不易把握,尤其是氣溫回升較快時,極易發生病害,造成減產甚至絕產,給生產者帶來巨大損失。轉色期溫度、水分、光照管理不當,出菇期水分、通風管理不到位,都將給生產者造成相當大的損失。在生產實踐中,不同時期常見的主要的病害有毛霉、綠色木霉、黑斑病、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等六種。現將北方半熟料開放式栽培香菇中不同階段常見的上述病害危害狀和防治方法介紹如下:

1發菌期常見病害有:毛霉、綠色木霉。

危害狀綠色木霉是競爭性雜菌,適應性強,繁殖速度快,可與香菇菌絲爭奪養分,分泌毒素阻礙香菇菌絲生長,綠色木霉能生長在生長勢減弱的香菇菌絲體上,使香菇組織細胞溶解死亡。侵害香菇培養基時,初期為白色棉絮狀,后期變為綠色,形成綠色孢子粉層覆蓋在菌塊(袋)表面,造成爛塊(袋),導致減產甚至絕產。毛霉也可與香菇菌絲爭奪養分,由初期的灰白色生長成黑灰色覆蓋在菌塊(袋)表面,雖不能阻止香菇菌絲生長,但能降低產量。

防治方法:低溫早種早春氣溫達8-12℃為最適宜播種期,易早不易遲,利用低溫條件控制毛霉、綠霉發生。這是半熟料開放式栽培香菇的基礎,也是最為關鍵的環節,決定了栽培的成敗。

蒸料時,料中心溫度達到100℃保持2.5-3小時,可有效殺滅多種雜菌菌絲體,同時增加培養料的腐熟度。

培養料中拌入0.1%的50%含量可濕性多菌靈粉劑,能有效防止綠霉發生。出現綠霉感染,早期可用0.2-0.5%多菌靈涂抹患處,并撒上一層白灰粉。感染嚴重的,及時清除并進行燒毀或掩埋,防止擴散感染其它菌塊(袋)。

發菌環境要清潔干凈,定期噴施多菌靈液以及其它消毒藥品。如噴施石灰水、來蘇水等。

2轉色期常見病害有綠色木霉、黑斑病。

危害狀香菇栽培轉色期,光照、濕度、溫度三要素失調,可使菌塊(袋)呈白色或白色、褐色相間,極易感染綠色木霉,發生爛塊(袋)病,嚴重的可達到絕產程度。轉色不良且在高溫高濕環境中,也易發生黑斑病。菌塊(袋)感染處出現成片黑色病斑,不再出茹,導致產量下降,造成極大損失。

防治方法確保香菇生長達到生理成熟時,脫袋轉色。標志為菌塊(袋)表面出現許多瘤狀物,并有少量褐色水珠。轉色溫度控制在18-22℃,相對濕度80-90%,適當增加光照強度,以促進表面菌絲生長,形成褐色菌膜,抵御外部雜菌侵入。適度增加提膜換氣次數,保證轉色質量。

加強通風換氣,防止菌塊(袋)長期處于高溫高濕中,減少綠色木霉發生幾率和爛塊(袋)機會。

出現綠色木霉、黑斑病,用0.2-0.5%含量50%可濕性多菌靈液涂抹感染處,連續2-3次。感染嚴重的,要及時清除并進行燒毀或掩埋。

3出茹期常見病害有褐腐病、褐斑病、褶腐病,有時也發生綠色木霉。

危害狀出茹期褐腐病發生時,香菇子實體停止生長,菌蓋、菌柄、菌褶變為褐色,最后發軟腐爛并散發難聞氣味,子實體上常伴生綠霉。褐斑病發生時,菌蓋上出現褐色不規則凹陷斑點,高溫高濕條件下,出現白色霉層,失去商品價值。褶腐病發生時,菌褶初期出現少量白色菌絲,后期生長成團,布滿整個菌褶,使菌褶相互粘連,導致菇體變軟腐爛。三種病害均可造成香菇商品性狀下降,降低生產者收入。

防治方法出菇場地使用前,清除雜物,搞好衛生,保持環境清潔干凈。四周噴施多菌靈液,地面撒一層白灰粉,清除病原菌。

加強通風換氣次數,保證空氣流通,適當降低空間查對濕度,避免持續高溫高濕環境,是出菇期幾種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

菌塊(袋)浸水(補水)時,控制好水量,切勿過度。以浸(補)水后菌塊(袋)的重量為脫袋時的80-90%為宜。補水過度,易感染綠色木霉(危害狀、防治方法同前述)。噴水保濕、菌塊(袋)補水時均要用清潔無污染水源,防止使用不潔凈水帶入病菌,人為造成不必要損失。

發現病菇及時摘除,病害處清理干凈暫停止噴水,待菌絲重新恢復后,進行常規管理。在安全范圍內,可少量噴施農用鏈霉素、多菌靈、克霉靈、甲基托布津等來抑制病原菌繼續擴展。要注意的是,每采一茬菇后,把留在菌塊(袋)表面上的菇根徹底清理干凈,并停止噴水2-3天,利于菌絲恢復生長,增強抗病力。

適時采收,最發在子實體尚未完全開傘時完成,既可保證香菇的商品性狀,又可減少病害危害程度。

篇2

一、栽培方法

香菇生產一般都采用陰棚或果林間地等比較陰涼的地方作為出菇場所。

1.基料配制 一般采用篩過的硬木闊葉木屑500千克,麥麩100千克左右,玉米粉12千克,過磷酸鈣12千克,尿素2千克,石灰粉6千克,石膏粉12千克,蔗糖6千克。

2.基料處理 木屑一般不要混入松樹、杉樹、柏樹等含有芳香族物質的木材。原料應盡量新鮮、干燥、沒有霉變,顆粒均勻。根據原料干濕情況采取相應的加水方式和速度。加水后進行拌料,有條件的盡量采用機械操作,盡量使基料均勻,PH值均勻。拌好后的基料,堆放12個小時以上,使原料進一步吸水、軟化。

3.裝袋 香菇袋裝栽采用的是兩頭開口的塑料筒,裝袋可以在機械或者人工拌料的基礎上,使用裝袋機進行裝袋操作。裝袋前要檢查塑料袋是否漏氣,應保證袋子完好無損。裝袋要松緊適宜,要均勻。在裝袋的時候還要防止木屑刺破塑料袋,每裝完一袋,在扎口前,要把袋口內壁清理干凈,不要讓基料沾在上面。扎口的時候,扎緊不得漏氣。

4.滅菌 裝好基料的袋子必須馬上進行滅菌處理,要將基料中的微生物活體殺滅后,才能進行后面工序。在香菇生產上常用的滅菌方法,主要是加熱滅菌法中的“濕熱滅菌法”。在滅菌的過程中應注意料袋的堆放,一般都應“#”形排列,以便于蒸汽能均勻滲透,滅菌不容易出現死角,在大批量生產中,滅菌包可堆放2000袋以上,滅菌包內一定要呈“空心型”擺放,周圍最多可放5排左右,中間形成2~4個料袋空間的方形空心,以最大限度地積蓄蒸汽。在開始加熱升溫時,火要猛要大,鍋內溫度達到95℃的時間最好不超過3個小時。當達到95℃時,火勢可以稍微控制一下,保持該溫度20個小時左右,滅菌基本就可以結束了。

5.香菇壓塊式栽培管理

基本要領:將側面打穴接種香菇料袋運到接種室內壘排起,每壘排一層就往料袋上噴灑一次0.2%多霉靈,消毒40分鐘。菌袋培養期可在室內(溫室)、陰棚里發菌,發菌地點要干凈、無污染源,干燥、通風、遮光等。進袋發菌前要消毒殺菌、滅蟲,地面撒石灰。待菌袋內壁四周菌絲體出現膨脹,有皺褶和隆起的瘤狀物,且逐漸增加,當接種穴周圍稍微有些棕褐色時,表明香菇菌絲生理成熟,可進菇場轉色出菇。

轉色管理:香菇菌絲生長發育進入生理成熟期,表面白色菌絲在一定條件下,逐漸變成棕褐色的一層菌膜,叫作菌絲轉色。轉色的深淺、菌膜的薄厚,直接影響到香菇原基的發生和發育,是香菇出菇管理最重要的環節。

出菇管理:氣溫在20℃以上時,大約一個半月時間香菇菌絲即可長滿袋。菌絲發滿料塊后可以適當揭開膜,以增加塊內氧氣和溫度,菌絲成熟后即可出菇。

二、病蟲害及雜菌的綜合防治

香菇的病害防治以預防為主,注意栽培場所的環境衛生,降低環境雜菌數量,嚴格控制香菇生產的各個環節,盡量選用健壯、高品質的菌種,提高菌種抗雜菌的能力,規范各種操作流程,避免在接種過程中遭遇污染,強化菌種檢查,對污染菌袋應及時清理。

香菇的蟲害也是影響香菇生產的重要原因,有很多昆蟲絲蟲等的成蟲或幼蟲都喜歡食取香菇的菌絲或子實體。因此,采取合適的方法防治這些蟲害是香菇生產中的重要工作。

1.環境上防控:棚室內及周圍環境保持干凈整潔,室內地面要撒施石灰粉吸潮,并定期打殺蟲劑。菇棚或生產區盡量遠離飼養場垃圾場等環境較差的地方,以避免蟲害的傳播。

篇3

關鍵詞 甘蔗葉;雞腿菇;香菇;品種比較

中圖分類號 S646.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5)08-0113-01

甘蔗是華南地區最重要的經濟作物之一[1],每年產生大量副產物。當前,甘蔗副產物綜合利用主要集中在對制糖副產物的利用上,迫于環保壓力和經濟效益的驅使,制糖副產物利用程度相對較高,甘蔗渣除用于燃燒鍋爐實現熱電聯產外,基本上被用來造紙。對甘蔗葉的利用程度則相當低。截至目前,被開發利用的甘蔗葉不足20%,且利用形式簡單,基本上在田間就地焚燒[2]。栽培食用菌,需要消耗大量林木資源,尋找替代的培養基質,是食用菌產業持續發展和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以甘蔗葉栽培食用菌已經做了一些研究[3-5],探索甘蔗葉栽培食用菌技術,有利于提高甘蔗葉的價值,降低食用菌生產成本,減少資源消耗,改善生態環境。

雞腿菇和香菇,是世界上栽培廣、產量多、消費普遍的食用菌。雞腿菇是一種珍稀的食用菌品種,肉質細嫩,鮮美可口,且兼有多種藥用功效,具有較大的發展前景。香菇是一種世界性食用菌品種,產銷前景廣闊。本試驗對適宜甘蔗葉栽培的雞腿菇和香菇品種進行初步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雞腿菇品種:CC900、純白978、特白2004、特大9201、CC200(引自江都天達食用菌研究所),特白33、特白36、特白39(引自江蘇高郵市科學食用菌研究所)。香菇品種:申香10號、香農983、香農881、L26-1、武香一號、高香2號、香農49、801(引自江蘇高郵市科學食用菌研究所)。

甘蔗葉以當年新剝的甘蔗葉曬干粉碎后備用,其他基質購自農資市場。

1.2 試驗方法

雞腿菇培養料配方為甘蔗葉70%、棉籽殼10%、麩皮18%、石灰1%、石膏1%。香菇培養料配方為甘蔗葉40%、雜木屑40%、麩皮15%、玉米粉4%、石膏1%。

每個小區10 kg干料,3次重復。配料后,裝袋滅菌,移至接種室,冷卻至28 ℃以下后接種。在發菌期和出菇期調查各品種菌絲生長情況和產量。2012年10月接種,2013年3―4月出菇采收。

2 結果與分析

2.1 甘蔗葉栽培對雞腿菇產質量的影響

在發菌期,通過菌絲生長圈劃線標記,由所測得的兩標線間平均距離計算菌絲日生長速度。從表1可以看出,特白2004、特白36、特白39的菌絲生長較快,純白978、特大9201、CC900、CC200、特白33的菌絲生長較慢。

從表2可以看出,特白36的產量最高,顯著高于其他7個品種。特白39、特白33、特白2004的產量較高。CC900和CC200的產量較低,顯著低于其他品種。

2.2 甘蔗葉栽培對香菇產質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申香10號的菌絲生長速度最快,武香一號、高香2號、801其次,香農881、香農983、香農49較慢,L26-1最慢。

從表4可以看出,香農49的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他7個品種,香農881和香農983的產量極顯著低于其他品種。

3 結論與討論

該研究篩選適宜以甘蔗葉為主料的雞腿菇、香菇品種。

結果表明:雞腿菇品種特白36的菌絲生長較快、長勢濃密、產量最高,是甘蔗葉生產雞腿菇的適宜品種。香菇品種香農49的菌絲長勢濃密粗壯,產量極顯著高于其他品種,適宜甘蔗葉栽培。從試驗中可以看出,適宜甘蔗葉栽培的食用菌品種菌絲生長速度中等,長勢濃密。目前以甘蔗葉栽培食用菌還處于起步階段,甘蔗葉的預處理和配方篩選等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4 參考文獻

[1] 盧敬銘,李明,韋麗嬌,等.甘蔗葉粉碎還田技術推廣存在的現狀及對策[J].熱帶農業工程,2012,36(6):43-45.

[2] 鐘祝爛,張明華.甘蔗葉栽培打球蓋菇試驗[J].食用菌,2009,31(2):29.

[3] 黎金鋒,覃培升,劉斌.甘蔗葉栽培平菇配方篩選試驗[J].食用菌,2009,31(3):37-38.

篇4

關鍵詞:油茶籽殼;香菇;生物轉化;應用研究

中圖分類號: S646.1+2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2.06.036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又名茶籽樹,是山茶屬中的一個樹種。同屬比較有名的植物包括茶葉與茶花。油茶是我國南方重要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我國基本的木本食用油料樹種[1]。尤溪縣是全國重點油茶種植基地,油茶種植面積達1.48萬hm2,年有油茶籽殼1.83萬t,除部分被利用外,大多數散存在農戶中丟棄,不僅嚴重污染環境,而且造成資源浪費。油茶籽殼主要成分為植物性木質素纖維,而香菇等食用菌能降解代謝植物細胞壁中的木質素纖維等化合物,并轉化合成其營養成分[2-3]。因此,筆者開展了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最負著名的食用菌香菇(Lentinus edodes (Berk.)Sing.)栽培生化油茶籽殼的試驗研究[4-6]。為充分利用這些廢棄資源,變廢為寶,減少廢棄物污染環境提供科學依據[7-8]。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試菌株

香菇菌株 L-26菌株由三明真菌研究所提供。

1.2 栽培原料

油茶籽殼由福建沈郎生物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經曬干后粉碎,備用。其他栽培材料木屑、棉籽殼、麩皮等在市場上購買。油茶籽殼的香菇菌絲生長試驗與出菇試驗培養基配方分別見表2和表3的備注。

1.3 測定方法

培養基原料和香菇子實體的營養成分分析:采用中性—酸性洗滌纖維序列分析方法測定纖維素、半纖維素、木質素;采用鹽酸水解法測定氨基酸組成與含量;采用凱氏定氨法測定粗蛋白含量;采用氰化物原子熒光光度測定曬含量;采用石墨爐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鈣含量;采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鋅、鐵、鉛和鎘含量;采用原子熒光光譜分析法測定汞含量;采用氰化物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總砷含量。

1.4 方 法

2.4 油茶籽殼對香菇子實體營養品質的影響

3 討論與結論

利用油茶籽殼替代香菇培養料中的全部木屑、全部棉籽殼和50%麩皮,無論是菌絲生長,還是出菇的產量,試驗組與對照組差異都不顯著。說明用油茶籽殼栽培香菇是可行的。油茶籽殼的粗蛋白含量達到了9.21%,含有豐富的纖維素、木質素,這為香菇生長提供了碳、氮營養成分。用它來栽培的香菇子實體中蛋白質和氨基酸總量分別達到52.89%和39.28%,明顯高于對照。說明油茶籽殼培養料中的碳、氮營養能有效地被香菇利用轉化,比常規栽培的口感更好,質量更優。近年來,香菇等食用菌產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由于木屑等生產資源的過度消耗,給林地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性的壓力,而油茶籽殼在農村常以垃圾處理,未得到充分利用,既污染環境,又浪費資源。因此,利用油茶籽殼栽培香菇,使廢棄物得以資源化利用,實現經濟與生態的可持續發展,體現了循環經濟的資源“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原則。同時也為香菇生產開辟了新的原料來源,緩解香菇生產發展中存在的“菌林”矛盾和“菌牧”矛盾。

參考文獻:

[1] 束慶龍,張亮富.中國油茶栽培與病蟲害防治[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9:9-8.

[2] 陳秀炳.人工栽培香菇闊葉樹的優化選擇及應用研究[C]∥第八屆海峽兩岸菌物學學術研討會文集.長春:2007.

[3] 陳君琛.廢棄資源作替代料栽培大杯蕈、秀珍菇和茶樹菇研究[J].菌物學報,2007(26)增刊:364-368.

[4] 陳秀炳.花香菇高產優質栽培技術[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

[5] 陳秀炳,劉葉高.木屑栽培香菇高產技術研究[J].中國食用菌,1991(3):22-23.

[6] 陳秀炳,潘文忠.袋栽香菇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食用菌,1990(6):28-29.

[7] 陳秀炳.尤溪縣食用菌生產發展問題研究[J].上海農業科技,2001(1):2-4.

[8] 陳秀炳,吳擢溪,池英隆.食用菌在可持續農業的地位和展望[J].上海農業科技,2004(1):15-17.

篇5

1、選塊。將發好菌的香菇塊與菌筒,充分干燥,選擇無污染、完整的塊或菌筒做處理,如老菌皮過厚可進行搔菌,待其菌絲愈合后方可選用。

2、浸泡。熱水浸塊是春季栽培香菇催蕾的一種理想方法。浸塊時,將水熱至33℃,然后將香菇塊或菌筒倒入池內,浸泡3-5小時,如果水溫降低可添加開水,調節水溫到18℃-33℃,然后將浸好的香菇塊撈出,置于出菇場地,用塑料薄膜覆蓋以保持其溫度,直至塊上現蕾,再進行通風換氣。出菇期間如氣溫低,可直接向塊上噴灑18℃-33℃的熱水,然后用塑料薄膜覆蓋,提高薄膜內環境的溫度,以利香菇正常生長。

3、香菇的采收及塊的營養補充。浸泡過的塊用薄膜覆蓋后要繼續保溫,菇蕾能很快拱出菌塊,此時加強通風,提高氣溫。10-17天便可采第一茬菇,采完后,揭開薄膜讓香菇塊充分干燥7-15天,再用熱水浸第二次。采完第二茬菇后,應給香菇塊補充一定的養分。常使用的營養物質有:三十烷醇溶液、30ppm的檸檬溶液、0.2%的磷酸二氫鉀和葡萄糖溶液、小于0.2%的尿素、豆漿、淘米水、蘑菇生長素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1.出菇安排

在自然條件下,春栽香菇可收5~6潮,按發生季節可分為秋菇、冬菇、春菇3種,重點是秋菇和冬菇。

秋菇:9―11月發生。9月份開始,氣溫逐漸降低,出現的菇蕾要依據天氣情況酌情采取培育厚菇或花菇的技術措施。秋雨連綿,空氣濕度大時可先培育厚菇;天氣晴朗,要抓住時機培育花菇。當菇蕾長至2~3厘米時,要進行催花管理,白天遮陰,控溫在18~20℃,采取山區“五陰五陽”、平原“六陰四陽”的方法,調節光照,降低溫度。第一潮菇采完后,要清除菇腳,重新養菌,溫度20~25℃條件下1周左右,至菇柄部發白,催第二潮菇發生。

冬菇:12月至翌年2月是冬菇管理階段,此時是培育花菇的最好時機,可培育兩潮花菇。此時把遮陽物全部去掉,讓菇架及菌袋直接受陽光照射,調節棚溫至8~16℃,晚上低于8℃時,應修火道加溫,將溫度維持在8℃以上。白天晴天時,將薄膜去掉,使幼菇接受陽光照射。

2.催蕾

菌袋經過越夏失水較多,要進行浸水或輸水處理。催蕾應滿足以下條件:(1)日平均氣溫10~20℃,溫差8~10℃;(2)菌袋含水量在55%左右,達到原袋重;(3)小環境空氣濕度85%~90%。對出菇困難的,可振動驚菌,促進出菇。

3.煉蕾

催菇后一般兩天左右開始現蕾。當菇蕾長到玉米粒大小時要及時割口育蕾。在幼蕾頂起的薄膜四周割口3/4,但不揭開,讓幼蕾自然生長把薄膜頂開。割口后的菌袋放在架的下層,每袋選留生長健壯,排列均勻的幼蕾5~12朵。待割口幼蕾長至1厘米左右時,進行揭膜煉蕾。煉蕾要時刻注意天氣的變化,通風由小到大,幼蕾1~1.5厘米時以保濕為主,兩天后逐步加大通風;1.5厘米以上時白天揭膜、夜間蓋膜;2~2.5厘米時嚴格控制袋溫在15℃以下,溫度高時要及時通風,濕度以60%~65%為宜。第一潮菇氣溫高,練蕾時間4~5天,以后可煉蕾7~12天。

4.催花與育花

白天控溫在15~20℃,夜間零點以后進行上潮,加溫加濕至袋溫15~20℃,濕度85%~90%,2~3小時菇表面由干變濕,菌褶吸水,突然揭膜育花。看到裂紋白而深時,要迅速排潮,把空氣濕度降到65%左右,最后保持在55%,通過排濕,把白色裂紋固定下來。

5.采收加工

篇7

一、 閱讀是教師思想力的土壤,培養閱讀責任

教師思想的力量需要建立在豐厚閱讀的土壤上。書是滋養教師思想的肥沃土壤。幾年來,我們工作室每學期都致力營造讀書環境,為工作室成員從讀書種類、書目、方法、互動交流、好書漂流等方面扎扎實實地具體引領,真真切切地深入研讀。時間上采取集中學習和分散自學相結合的形式,工作室成員老師幾年里讀了一系列教育教學理論書籍、新課程理論專著、名師教學實錄案例等。第一年,我們要求工作室成員三個月內閱讀一本教育著作,并認真撰寫閱讀心得,定期進行沙龍式的和內部教師們交流,在校內進行一次“推薦一本好書”活動,改善全校讀書環境和教師讀書的氛圍;第二年開始,工作室成員每人逐漸能每月主動讀完一本教育專著,帶動自己所在教研組老師能從不看書到自覺看書,從一本書讀很久到爭取三月讀完一本書。每位工作室成員力爭帶動一個組的老師們慢慢養成讀書習慣。

教師閱讀責任需要我們培植。我們名師工作室為每位成員安排循環“亮相”,展示自己和組內老師閱讀的收獲。我們還專門安排閱讀同本書交流碰撞的“書峰PK”活動,推動成員老師向問題閱讀、需求閱讀、深度閱讀發展。閱讀型教師不一定都能成骨干教師,但是骨干教師必定是閱讀型教師。我們堅持,一位骨干教師成長應該走在通往博讀的路上。我們要求成員老師應該沉浸、沉潛,浮華、浮淺是難以沉淀出教學智慧的。我對工作室成員講,教師追求的身心和諧,應當在閱讀天地里,教育心靈安穩的教師才幸福。骨干教師必須在閱讀中再向前一步,有了閱讀的深度,自然有思考的厚度。

二、 課堂是教師思想力的枝葉,培養課堂自覺

教師思想力的綻放在課堂。有成員老師問我怎樣才算是骨干教師?我是這樣講的,課堂成熟時就是你骨干教師時。為了磨煉老師們的課堂教學,工作室采用名師示范課和成員研討課相結合的方式,聚焦成員們的課堂教學“細節問診”和“專項論課”。通過觀摩名師示范教學,進一步理解名師教學思路乃至教育思想的形成過程。通過學員執教研討課,打磨細節,幫助學員初步形成教學特點,努力塑造自己的教學思考探索的深度與寬度,每次打磨課時,我經常提醒的一句話就是,向前一步,再向前思考一步,怎樣讓語言文字運用得更自然無痕,孩子們學習更快樂高效。這就應該成為骨干教師的一種課堂自覺。

我們的課堂需要接地氣,越接近學生實際的課堂越具有生命力。我對成員們提出低點要求,小點起步,求點踏實,慢點提升。課堂爭取做到“五個一點”,即“激發自己的精神,上課有點激情;理解自己的學科,課堂多點‘語和文’;看清自己的責任,少玩點花樣;關注自己的細節,文字有點深入;開發自己的潛能,教學有點力量”。我們要求青年教師們不但要在學科專業領域向名師學習,更要在師德、人品和思想方面向名師們看齊,加強自己的成長深度, 把從骨干教師成長到成為名師當作自身的追求,以執著追求的狀態,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自覺的思考與實踐中去。工作室成立第二學年后,我們采用名師示范課和徒弟研討課“同課同構”和“同課異構”相結合的教學研究方式,探討、研討、論課、辯課,要求他們關注“課堂自覺與課堂安全”的研究,極大地催生成員老師的課堂新思維,“安全課堂”強調學生心靈的自由與思維的自主,這也是高效課堂的基礎。骨干教師應該在課堂實踐中常問問自己,是否可以再向前一步,直抵教學的本質和學生的心靈。

三、 論壇是教師思想力的賽場,培養教學主張

教師思想力馳騁的賽場應該在議論、立論、爭論、辯論、明理中。為了給老師們更多交流的時間與空間,我們思考搭建了網絡平臺論壇,讓思想交流,問題研討,沙龍活動成為他們每天生活學習的新常態。我們成員在網絡交流平臺上,汲取工作室內大家的資源,同時可以擴大化地互補學習資源,吸收其他名師的優秀經驗。以每周專題研討與每天自由交流相結合的方式,挖掘網絡交流的深度,提高網絡對話的熱度,在群中拓展成全天候、零距離的專業成長平臺,我自己發表有一定專業水準的論文放到群共享中,讓老師們閱讀說感受,提建議。同時幫助指導修改名師工作室的老師們論文,并推薦他們論文去發表。在群里還開設視頻講堂,讓老師們把自己教學微視頻放進來,一起觀看指導分享。

論辯在培養骨干教師思維張力的同時,引發了教師內力的生長。我和成員老師們一起進行多次學科專題思維碰撞,提升大家學科教學技能和專業修養,使老師們教學相長,共同沿著正螺旋方向發展,力爭內力發展與智慧發展的同時,給他們搭臺唱戲,爭取“名師工作室”成員中能培養出市區有影響的骨干教師。名師工作室網絡交流平臺成立幾年來,學員們每每在教學中遇到困惑,便會在群中向導師和同事請教。骨干教師可以在辯中再把自己向前推進一步,一步一境界。

篇8

關鍵詞:桑枝;香菇;產量;正交試驗

中圖分類號:S888;S646.1+2;S78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2)06-1149-03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ulberry Branches on Lentinus edodos Yield

LI Chuan,CHANG Quan-ji,YANG Jiang-hua

( College of Agricultural and Life Science / The R & D Center of Agricultur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nkang,Ankang University, Ankang 725000, Shaanxi, 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roportion of mulberry branch in culture medium on the yield of Lentinus edodos (Berk.) Sing. wa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e mushroom variety 241, using the cultural medium of 25% mulberry branch sawdust + 75% other wood sawdust, adjusting the pH of cultural medium 5~6, keeping the difference value of temperature at 10℃ after the mushroom-package being placed on shelves, controlling the shade density about 50%, the yield was higher.

Key words: mulberry branches; Lentinus edodos (Berk.) Sing.; yield; orthogonal test

蠶桑產業是陜南農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也是陜南突破經濟發展瓶頸的支柱性特色產業之一。蠶桑生產每年在桑樹的修剪上產生大量的桑枝條,每公頃桑園僅夏季修剪就可產生大約11 250 kg的桑枝條[1]。據測定,桑枝含粗蛋白5.44%(質量分數,下同),纖維素51.88%,木質素18.18%,半纖維素23.02%,灰分1.57%[2],其中的纖維素及半纖維素含量大約占了75%,這是栽培食用菌的合適生產原料。利用廢棄的桑枝作為栽培食用菌的培養基料發展桑枝食用菌生產,不僅可以解決養蠶淡季農村勞動力剩余的問題,使蠶農利用非養蠶季節開展食用菌生產,增加蠶農的經濟收入,提高桑園的綜合經濟效益;而且在“退耕還林”政策背景下為食用菌生產中培養基質的來源開拓了新的途徑,有效地保護了農村生態環境[3]。香菇[Lentinus edodos(Berk.)Sing.]又名香蕈、冬菇、香菌,屬于真菌門(Eumycota)擔子菌亞門(Basidiomycotina)傘菌目(Agaricales)口蘑科(Tricholomataceae)香菇屬(Lentinus Fr.)真菌,是世界上最著名的食用菌和特色蔬菜之一,陜南地區出產的香菇肉質肥厚細嫩、味道鮮美、香氣獨特、營養豐富,是當地特征明顯的優質農產品,在市場上具有很強的競爭能力;食用菌栽培也是當地農民普遍具備的農業生產技能之一,生產基礎好,覆蓋面大,便于快速推廣。試驗對不同桑枝比例組成的培養料栽培不同香菇品種進行了探討,以期獲得適宜本地區桑枝栽培香菇的最佳品種和培養條件,從而便于桑枝栽培香菇規模化發展,最終實現蠶桑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試驗所用香菇品種分別為939、241、慶科20,均購自浙江省慶元縣食用菌科研中心。香菇培養料取自當地修剪桑樹后剪下來的桑枝條,經粉碎、消毒后備用。

1.2 方法

1.2.1 正交試驗設計 采取L9(34)正交試驗方法對香菇生產上的品種選擇與培養條件等4個因素進行了優化,各因素、水平設置見表1。共有9個試驗處理組合,每個組合安排20袋,共計180袋,袋料中培養料為100%的桑枝木屑,其他輔料的添加及滅菌消毒按文獻[4]的方法進行配制和處理。培養料上架后,菇棚內空氣相對濕度控制在60%~65%,每采收一批菇后,對培養料補充葡萄糖溶液。統計每處理的頭次采收鮮菇的產量和鮮菇的總產量,分析找出最佳栽培方案。

1.2.2 不同桑枝比例單因素比較試驗 由于桑枝木屑栽培方式的香菇產量與其他雜木屑栽培方式相比有較大的差距,為了進一步找出培養料中添加桑枝量的最佳比例,在其他栽培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通過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設計了單因素試驗,單因素試驗所用品種和栽培條件均為從前述正交試驗中篩選出來的最適品種及最佳條件,試驗設計添加不同比例的桑枝木屑培養料處理,體積分數分別為0(CK)、25%、50%、75%、100%,用當地傳統栽培香菇的其他硬雜木木屑補足至100%,每個處理200袋,3次重復,共600袋,總計3 000袋。統計鮮菇總產量和生物轉化率,利用SPSS 11.0軟件進行Duncan’s多重比較,并進行方差分析,確定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佳添加比例。

2 結果與分析

2.1 正交試驗頭次菇產量

香菇品種選擇與培養條件正交試驗中頭次菇產量的統計結果見表2,從表2可以看出,在9個處理組合中,以第六個組合A2B3C1D2的香菇頭次菇產量最高,即香菇品種選用241、轉色后溫度差為10 ℃、pH為4~5、遮陰度控制在50%,產量可達323.20 g/kg;比較各因素的極差R,排出了因素的主次順序,依次為香菇品種、轉色后溫度差、遮陰度、袋料pH,說明香菇品種的選擇最重要,袋料pH對產量的影響最小。

在4個參試因素中,香菇品種因素以A2(241)的頭次菇平均產量最高,為302.50 g/kg;轉色后溫度差因素以B3(10 ℃)的頭次菇平均產量最高,為252.10 g/kg;袋料pH因素以C2(pH 5~6)的頭次菇平均產量最高,為249.17 g/kg;遮陰度因素以D2 (50%)的頭次菇平均產量最高,為251.00 g/kg。由此可見,最佳的處理組合應該是A2B3C2D2。此結果與試驗中最優秀的處理組合相比,只是在袋料pH因素上有所差異。

2.2 正交試驗香菇總產量

香菇品種選擇與培養條件正交試驗中香菇總產量統計結果見表3,從表3可見,在9個處理組合中,仍然是第六個組合A2B3C1D2的試驗結果最佳,即香菇品種選用241、轉色后溫度差為10 ℃、袋料pH為4~5、遮陰度控制在50%,則總產量可達784.30 g/kg。比較各因素的極差R,可排出各因素對香菇總產量影響的主次順序,結果與對頭次菇的影響順序相同,也是A、B、D、C,即香菇品種、轉色后溫度差、遮陰度、袋料pH,說明香菇品種的選擇仍然是最重要的,袋料pH對產量的影響還是最小的。

在4個參試因素中,香菇品種因素以A2(241)的平均總產量最高,為742.93 g/kg;轉色后溫度差因素以B3(10 ℃)的平均總產量最高,為680.63 g/kg;袋料pH因素以C2(pH 5~6)的平均總產量最高,為659.73 g/kg;遮陰度因素以D2(50%)的平均總產量最高,為666.73 g/kg。由此可見,最佳的處理組合應該是A2B3C2D2,此結果與試驗中總產量最優秀的處理組合相比,也是在袋料pH因素上有所差異;然而袋料pH是試驗中的最小影響因素,沒有動搖香菇品種是最重要影響因素的地位。

通過以上試驗,可以確定香菇品種241為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適品種,袋料的pH應控制在5~6之間,轉色后的溫度差應控制在10 ℃,遮陰度在50%左右。

2.3 桑枝木屑比例單因素試驗結果

添加桑枝木屑比例的單因素試驗結果見表4,從表4可見,與傳統用硬雜木木屑的處理相比,添加比例不同的桑枝木屑,其香菇產量、生物轉化率都有所下降。但是添加25%的桑枝木屑處理與對照(100%硬雜木木屑培養袋料)相比產量差異不顯著,而與添加50%、75%、100%的桑枝木屑處理的香菇產量相比差異顯著,其中純桑枝木屑的袋料香菇產量最低,只有799.3 g/kg,比對照低212.9 g/kg。在生物轉化率方面,添加25%的桑枝木屑處理與對照相比差異就已經達到了顯著水平,說明桑枝作為香菇的培養袋料還需要探討解決一些在生物轉化上的障礙因素。

3 小結與討論

3.1 桑枝比例問題

從試驗結果來看,隨著培養料中添加桑枝木屑比例的增加,香菇的產量逐漸減低,以純桑枝木屑培養袋料的產量最低,但添加25%的桑枝木屑與硬雜木木屑培養袋料的香菇產量差異不大,可作為適宜的配方生產香菇。100%的純桑枝木屑培養袋料的香菇產量較低,主要是養分積累少,產菇后勁不足造成的。而純桑枝木屑培養袋料的香菇其食用口感比100%硬雜木木屑培養袋料要好一些,這與陳金華等[5]的研究結果是相同的。有關香菇口感、成分分析的詳細研究將在下一步進行專門的探討。

3.2 品種選育問題

從正交試驗結果來看,不同香菇品種的產菇量也存在較大的差異,只有241的產量較高。各品種在試驗過程中都表現出第一次、第二次的產量較高,后期產量降低較快,這與張拴牛等[4]的研究結果類似。從生物轉化率來看,100%純桑枝木屑栽培香菇品種241的生物轉化率只有79.93%,而硬雜木木屑的生物轉化率在100%以上。因此,應加強選育適宜桑枝木屑栽培的香菇品種,減少對其他木屑的依賴性,從而節約林木資源,提高后期產量和總產量。在香菇品種源頭上要加大研究力度,發揮科技創新優勢,不斷馴化各類野生菇種,多方引進珍稀品種,擴大適合利用桑枝木屑栽培的品種群體[6],不斷提高各類栽培品種的產量和質量,從而增加效益。

通過本試驗,確定利用桑枝木屑栽培香菇的最優條件是,栽培品種為241,25%的桑枝條木屑+75%其他雜木屑作為培養基質材料,袋料pH控制在5~6,上架轉色后溫度差控制在10 ℃左右,遮陰度控制在50%左右,可提高鮮菇產量并能合理利用廢棄桑枝。本研究建立的栽培技術已在陜南蠶桑主產區得到了推廣,經濟效益十分明顯。

參考文獻:

[1] 洪根法,王小飛,王俊其. 桑枝培育食用菌前景廣闊[J]. 蠶桑通報,2006,37(1):64-65.

[2] 黃月清,鄭社會,余建妹. 循環利用蠶桑下腳資源發展食用菌生產[J]. 今日科技,2008(1):42-43.

[3] 趙永強,白坤偉,王欽舉. 利用桑蠶資源發展食用菌生產實現兩個產業的生態循環與可持續發展[J]. 食用菌,2005(4):26-28.

[4] 張拴牛,周建方. 桑枝木屑袋栽香菇試驗[J]. 食用菌,2004(4):17.

篇9

關鍵詞 廢筷子;香菇;枝條菌種;食用菌

中圖分類號 S646.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2)14-0062-01香菇是十堰地區食用菌栽培的主要品種,在當地的食用菌生產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傳統的袋栽香菇菇期在10月至次年5月,接種必須在8月中下旬進行。而此時氣溫高,容易感染雜菌[1],菌筒的成品率只有70%~80%,有的甚至全部報廢,損失嚴重。為了減少污染,近年來有部分菇農安排在3月低溫制筒,夏季養菌。但養菌期間氣候炎熱,菌筒內濕度較高,易造成大量爛筒,產量很低[2]。為了使袋栽香菇獲得高產,鄖陽師范高等專科學校聯合丹江口市水都菌種廠,試驗用一次性廢筷子制作枝條菌種,接種香菇栽培袋。經過連續2年的實踐,切實有效地解決了接種污染問題,菌筒平均成品率達95.1%。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菌株

供試材料主要有一次性廢筷子(從學校食堂回收)、聚丙烯折角袋、木屑、麩皮、石膏、白糖。供試菌株為939、908、華香5號、武香1號、856、L087、泌香3號、Cr02、申香4號;試管種分別購自浙江慶元食用菌研究所、華中農業大學菌種實驗中心、河南泌陽真菌研究所等,原種及栽培種為自行擴繁所得。

1.2 栽培種的制作

1.2.1 廢筷子栽培種的制作。將回收的廢筷子清洗干凈后,于pH值為8、1%蔗糖、0.1%磷酸二氫鉀的營養液中浸泡24 h,撈出晾干,備用。輔料按比例(木屑∶麩皮∶石膏∶糖=78∶20∶1∶1,含水量60%)配好攪拌均勻,將處理好的筷子裝進聚丙烯折角袋(17 cm×33 cm)中。再將配置好的輔料均勻地填充在筷子中間周圍縫隙中,使筷子上下周圍充分接觸到營養料,裝袋高度以沒過筷子2 cm為宜,然后用無棉蓋體封口。高壓蒸汽滅菌3 h。滅菌結束后,待培養料溫度降至28 ℃以下時,按無菌操作要求接入木屑原種,采用常規方法培養。

1.2.2 對照(木屑)栽培種制作方法。常規方法制作木屑栽培種,以與枝條栽培種進行生長情況與接種栽培袋情況對比。

1.3 栽培袋的制作與接種

常規配制木屑培養基,分裝于聚丙烯塑料袋內(20 cm×55 cm)。高壓蒸汽滅菌3 h。料溫降至28 ℃ 以下時,按常規方法接種木屑栽培種,兩側接種,一側2穴,另一側3穴。枝條栽培種接種方法:在接種箱或超凈工作臺中進行,用酒精擦拭消毒料袋兩端,迅速從枝條菌種袋中拿出筷子,手持筷子大頭2 cm以內,將筷子小頭沿袋子一頭迅速插入袋內(袋外留長2 cm的筷子),每袋均勻插入4根筷子。常規方法培養。

2 結果與分析

2.1 栽培種菌絲生長情況

從表1可以看出,各供試菌株在枝條培養基中生長時間較木屑培養基縮短2~3 d,這與其通氣性好有關,故菌絲生長更快。菌絲長滿袋以后,將筷子折斷,其內菌絲并未生長至筷子中心。根據試驗,一般在菌絲滿袋以后10~15 d可長透筷子,以供栽培使用。

2.2 香菇栽培袋發菌情況

從表2可以看出,采用廢筷子為主要原料制作的枝條菌種接種后,香菇菌袋生長良好,平均比木屑菌種接種的菌袋早10.7 d長滿袋,生長周期縮短。更為重要的是,枝條菌種接種的菌袋平均成品率達95.1%,比木屑菌種的平均成品率(75.1%)高20.0個百分點。

3 結論與討論

試驗結果表明,采用廢筷子為主要原料制作香菇枝條菌種,菌絲生長較木屑快,成品率高,可以有效地解決夏季高溫接種感染率高的問題。同時,用廢筷子作原料,取材易,價格低,用于生產投資少,不僅凈化了環境,而且使大量農業廢棄物、下腳料變廢為寶,值得在生產中推廣應用[3]。

用筷子枝條菌種接種料袋,1個料袋需要用4根枝條菌種,這在一定程度上減慢了接種速度,而且降低了雜菌感染的幾率。如果利用直徑比筷子粗、長度合適的其他枝條代替筷子作香菇菌種,1個料袋只用2根枝條菌種接種,可以大大提高接種速度,并有可能進一步降低雜菌污染幾率。

(下轉第65頁)

在制作廢筷子栽培種的過程中,廢筷子的含水量是制作枝條菌種的關鍵。含水量高,菌絲生長細弱,萌發率低;含水量低,菌絲難以深入到筷子內部。當發滿袋時,上層枝條因失水多而變干,菌絲干縮[4-6]。據筆者的實踐,含水量應控制在50%左右為好。

4 參考文獻

[1] 姜濤,張忠偉,薛建臣,等.香菇枝條菌種的制作與應用技術[J].食用菌,2007,29(6):24-25.

[2] 鄔金飛.枝木菌種在袋栽香菇上的應用[J].食用菌,2007,29(1):53.

[3] 任桂梅,喬文蘭,賀曉龍.廢筷子制作食用菌枝條菌種初探[J].安徽農業科學,2005,33(11):2039.

[4] 黃海新,袁陽淦,袁建華,等.香菇袋料栽培技術[J].上海蔬菜,2010(2):94-95.

篇10

關鍵詞:香菇產業;發展現狀;存在問題;優勢條件;對策;云南鎮沅

1發展現狀

鎮沅縣有9個鄉鎮,截至2009年僅有按板鎮種植香菇,種植農戶150戶,共種植香菇60萬筒,總產鮮菇270 t,產值129.60萬元,菇農共計獲純收入21.60萬元,農戶最高收入達1.08萬元。目前,鎮沅縣栽培種植的品種有135、939、9608等5個,其中以939品種產量最大、效益最好。食用菌人工種植過去在鎮沅一直是空白,香菇是鎮沅人工種植的第1個食用菌品種。

1999年,在冬季農業開發中,縣委、縣政府為了合理開發和利用自然資源、加快該縣農業結構調整步伐、為農民尋找增收新途徑,引進福建玉泰公司在按板鎮和恩樂鎮進行香菇訂單生產試種,當年引導農戶生產種植了20萬筒,總產值32萬元,平均產菇0.38 kg/筒,產值僅1.52元,純收入0.22元/筒。造成產量低、效益差的原因是因為公司技術人員對該縣的自然環境和氣候缺乏充分的認識,照搬照抄福建的種植管理技術,致使菇農在種植管理中出現了問題,且公司在收購中不嚴格執行標準,壓級壓價,嚴重挫傷了廣大群眾的積極性。但有少數幾戶種植成功,香菇產量平均0.52 kg/筒,產值達2.08元/筒,純收入0.78元/筒,效益達到了香菇種植較好的江浙一帶的中上等種植水平,極大地增強了政府發展香菇產業的信心。

2000年底,政府又引進了浙江麗水地區云和縣香菇種植大戶葉老板,并簽訂了3年的發展合同。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組織香菇生產。同時,政府組織當地農業科技人員到外地參觀考察、學習,回來后協助公司進行生產管理,組織發動群眾。這期間,香菇種植曾一度發展到了6個鄉鎮380戶農戶中,最高年份曾發展到了120萬筒,產量504 t,產值226.8萬元,純收入58.8萬元,平均純收入0.49元/筒,香菇產業呈現出興旺、快速發展的勢頭。但是,由于公司是屬于浙江一帶種植管理技術較好的農民組建起來的,經濟基礎薄弱,在大量香菇產品涌到收購點時,公司根本無法組織大量資金按合同收購;加之缺乏有效的大批量的銷售路子,資金周轉困難,公司無法正常運轉,出現了“打白條”現象,誠信受到了菇農的質疑,使香菇產業跌入低谷。但是通過連續3年的發展,廣大香菇種植戶的種植技術已趨于成熟,出菇量和品質都有了較大的提高,并培育出了一批從菌種選育、生產到栽培技術的本地農業科技專家。鎮沅縣香菇在全市有了不小的聲譽,部分縣市紛至沓來取經學習。

2004年思茅亨利航貿公司慕名而來,并投入了大量資金,購買了冷凍車和運輸船,在按板鎮建起了香菇生產基地,建起了冷庫。至目前香菇產業逐步跨入了正軌,并形成了一條產供銷為一體的生產銷售網絡。幾年來共計種植香菇360萬筒,共計產鮮菇1 620 t,其中國內銷售1 200 t,總產值720萬元,出口國外420 t,銷售收入達420萬元。但菇農產值僅為777.6萬元。

2存在的問題

2.1菇農發展資金不足,技術力量不成熟

香菇生產工序多,輔料多,運距遠,是一項消耗型的產業[1-2],石油價格不斷上揚,成本高,達1.6元/筒。由于受技術條件的制約,在輔料的替代產品攻關能力方面力不從心,難于在短時間內降低成本。鎮沅縣香菇種植采用高架棚栽培技術。高棚架栽培效益好,投入產出比高,但一次性投資較大[3-4],大部分農戶投入較為困難;加之香菇市場價格多變,風險比較大,農民不敢冒險投入,從而限制了香菇生產快速發展。大部分菇農未接受過相應的專業技術培訓,加之農民文化水平低,接受能力低,未能全面地掌握技術,影響了香菇產量和質量,使產業效益未顯現出來。

2.2缺乏龍頭企業帶動

鎮沅香菇產業發展一開始就以企業帶動起步,但引進的公司、企業規模小,經濟實力薄弱,抵御市場風險能力低,有的不是以發展壯大自身為目的,只是來進行投機生意,無法帶動香菇產業走上一個更高的臺階。公司沒有長遠發展目標,只顧自己眼前利益,壓級壓價,嚴重挫傷菇農的積極性,導致香菇產業發展徘徊不前。

3發展香菇產業的優勢條件

3.1優良的氣候環境條件

鎮沅縣位于橫斷山脈以南,沿云貴高原西南邊端,屬哀牢山與無量山之頂部。全縣由橫斷山脈主脈之云嶺山脈的支脈,哀牢山和無量山兩脈以北向南橫貫控制全境。最高海拔3 137 m,最低海拔774 m,高差2 363 m。鎮沅縣位于低緯度地區,屬南亞熱帶季風氣候,干濕季分明。境內山高谷深,相對高差大,地形波狀起

伏,地貌類型多樣復雜,形成了暖溫、亞熱、熱3種不同的氣候類型和“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點,立體氣侯、立體農業十分顯著。境內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季。年平均溫18.5 ℃,最高26.3 ℃,最低13.2 ℃,月均溫≥10 ℃有365 d,日平均≥10 ℃的積溫6 781 ℃,年均降雨量1 279 mm,年相對濕度為77%,年日照時數2 064.6 h,平均日照5.66 h,無霜期達340~365 d,特別是11月至翌年4月,月平均溫在13.2~20.2 ℃;境內無工業大氣環境污染;優良的氣候環境條件非常適宜香菇的生產和發展。

3.2豐富的原料資源

鎮沅縣幅員面積4 136.81 km2,其中林業用地2 259.68 km2,森林覆蓋率54.71%,自然常綠闊葉植被保存較好,喬木層、灌木層次清楚,有著豐富的常綠原生黃櫟、青岡櫟、山茶花、麻栗樹、水冬瓜樹、野櫻桃等樹種,是發展香菇產業的優質原料,資源豐富,只要采伐得當,不但不會破壞生態,還會促進林產業發展,達到充分利用林業資源、為人類造福的目的。

3.3獨特的區位優勢

鎮沅縣位于普洱市北部,普洱具有“一市連三國、一江通五鄰”的獨特區位,在對外開發中具有獨特的優勢。思茅港和孟連縣城是國家一類和二類口岸,是云南省乃至西南地區通往東南亞的重要門戶,昆明-曼谷國際大通道的建成將使普洱成為東南亞國家進入中國的第一城市。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建設,大湄公河流域經濟合作的深入推進,普洱對東南亞國家的開發區位優勢更加明顯。鎮沅縣交通以柏油路面公路為主,南距普洱僅180 km,東距昆明460 km,北距大理300 km。鎮沅產品北和東達廣通和昆明,經鐵路直達全國各地,南面通過公路至普洱、西雙版納、孟連,直達緬甸、泰國、柬埔寨等國家;思茅機場可起降波音737等中型客機,經昆明直達全國各地,水、陸、空交通便利。東南亞又是我國香菇產品的主要銷售地之一,雖然該縣香菇產業起步較江浙沿海地區晚、規模小,但獨特的區位優勢,使鎮沅縣的香菇產品在價格競爭中占據了先機。

3.4良好的發展基礎

鎮沅縣香菇種植已有9年的歷史,產業發展從開始就得到了各級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采取行政之手與市場相結合的運作手段。從行政上成立了香菇產業領導小組,專人負責,宣傳發動,積極協調林木采伐,組織專門的技術人員到外地參觀考察、學習栽培技術,負責香菇的生產技術指導;市場運作方面引進、支持江浙一帶具有一定種植技術、營銷經驗和有一定經濟實力的企業或個體來鎮沅開發基地,進行訂單生產。經過幾年的努力培育出了一批高技術的科技人員隊伍,他們可解決生產環節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并具備了二級菌種的大規模繁殖技術及生產能力,能保證香菇產業所需的大量菌種,香菇產量產值得到了逐年提高,形成了具有一定規模的“公司+基地+農戶”的生產模式,有了1個初具規模的龍頭企業,示范帶動能力顯著增強。因而,發展香菇產業有良好的技術及栽培基礎。

3.5優惠的政策環境

政府采取協調低息或無息貸款,無償使用國家閑置的公共設施等措施,扶持引進的香菇企業和種植大戶,調進各種香菇輔料,預先給帶動起來訂單生產的農戶先期賒用,交菇時分批結款,為各菇農解決了生產中資金周轉難的問題。同時,出臺了香菇種植戶進行香菇種植時必要的林木、簡化采伐辦證手續、菇農無需交育林費、育材費由香菇企業統繳納等對菇農有利的一系政策。

4發展對策

4.1加大投資力度,增強香菇產業發展后勁

香菇產業化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大量資金投入,如技術研發、推廣、廣告宣傳、行政執法等工作都需要資金投入。要繼續積極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制定更多有效的優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吸引更多社會資金和外來資金投入鎮沅,進行香菇產業化開發。財政今后要采取對企業和基地農戶貸款貼息的辦法,支持香菇產業的發展。積極爭取各級金融單位資金支持,確保香菇產業有足夠的經費投入,促進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4.2推進香菇標準化生產,提高質量,增加效益

香菇對生產管理的要求極其嚴格,從育種到栽培、產品干燥,一個小的環節出問題,都會產生不良后果。相同的品種,縣(市)鄉(鎮)村和菇農之間,產量有多有少、質量有高有低、效益有大有小,究其因之一就在于標準化生產的水平不同。要迅速擴大香菇發展規模,應把工作的著力點轉移到標準化生產上來,這就應認真制定和完善標準化生產規程,通過各種渠道和載體廣泛宣傳規程,讓菇農家喻戶曉。層層培育示范大戶,用典型引路,讓事實說話,靠示范的力量啟發、引導和激勵菇農。聘請和組織專家學者,有計劃地對基層干部、專業人員、示范大戶和廣大菇農進行培訓。定期檢查標準化生產實施情況,及時總結和交流先進經

驗。對新菇農,應力求使他們有一個較高的起點。對老菇農,應創造條件讓他們開眼界、長見識,從而自覺自愿地接受標準化生產。在大力推進標準化生產的同時,努力打造鎮沅香菇品牌。積極引進、研制和推廣拌料、裝袋、打孔、烘干等生產機械,用機械化保證和促進標準化。還應堅持不懈地積極努力,逐步實現與國際標準的對接。

4.3強化科技服務

要立足于科技創新與科技推廣,在品種選育、標準化配套技術研究、菇品加工儲藏、新材料開發(如輔料的替代產品的開發)等方面深入研究,探索對策。要加速品種選育和栽培模式的革新,直接減少菇農損失,提高栽培效益,服務菇農,增加收入。

4.4扶持香菇合作組織

要盡快成立縣香菇協會,將真正關心支持香菇產業的單位和個人、專業人士吸收到協會中來,共同為振興香菇產業獻計獻策,形成行業自律的中心;同時讓協會與公司協調好與菇農的利益分配,形成一個緊密的利益共同體。在此基礎上,要對各類從事香菇行業的專業合作組織給予扶持,讓其在產業的基地化、組織化、標準化升級、行業自律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4.5扶持種植大戶

要鼓勵發展種菇大戶,以聯戶、農莊等形式組建標準化生產大戶,一頭連基地,一頭連農戶,一頭連企業,成為香菇栽培、技術創新和標準化生產的帶路人,引領其他菇農共同致富。

4.6扶持壯大龍頭企業,推動香菇產業化發展

按照“興辦一個企業、帶動一個產業,建立一個基地、覆蓋一批農戶”的模式,狠抓龍頭企業建設,對開展香菇產銷服務的經營大戶,要在政策、資金上給予扶持,使其擴大規模,增強帶動能力。對外來的客商要熱情服務,幫助其組織好貨源,協調辦理相關手續,疏通外銷渠道。建立“公司+基地+農戶”、“專業市場+農戶”、“中介組織或協會+農戶”的生產模式,形成產業化經營機制。通過增加投入、強化素質、優惠扶持政策等辦法,逐步建成管理水平先進、技術力量雄厚、營銷能力強的香菇龍頭企業或專業營銷隊伍。發揮其拓市場、帶基地、連農戶、搞加工的作用,推動香菇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5參考文獻

[1] 王宏宇,侯桂森,王長娜.林下栽培香菇培養料配方篩選[j].食用菌,2010(1):43-44.

[2] 羅世隨.賀州八步區香菇產業生產現狀及發展對策[j].長江蔬菜,2008(12x):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