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經濟貿易范文

時間:2023-03-18 08:44:2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首都經濟貿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首都經濟貿易

篇1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簡稱“首經貿”,創建于1956年,是由原北京經濟學院和原北京財貿學院于1995年3月合并、組建的北京市屬重點大學,為京港大學聯盟成員。

60多年來,首經貿已發展為擁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文學、理學和工學等六大學科,以經濟學、管理學為重要特色和突出優勢,各學科相互支撐、協調發展的現代化、多科性財經類大學。

學校擁有應用經濟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工商管理、統計學等4個博士學位授權一級學科,應用經濟學、統計學、工商管理、管理科學與工程等4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0個碩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多媒體技術及裝備在高校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為高校教育教學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由于高校多媒體教學環境需要設置大量視、聽媒體同時又需方便教師教學應用,因此要在工程建設過程中進行一體化的整體考慮和最優化的方案設計,其中實現系統功能的穩定性、適應性和方便教師教學應用應是首要的條件。最近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信息化教學環境建設工程中應用的北京艾威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一體化解決方案,成功實現了上述要求和建設目標,為信息化裝備如何促進教育教學,建設適應教學需要的信息化環境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范例。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是北京市市屬的一所重點大學,為滿足教學改革的需要,學校非常重視加強教學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教學環境的建設。目標是通過建設和改造升級實現教育教學的高效率,形成一個最優化的符合教學發展需要的綜合信息系統。在招標過程中,他們充分考慮教學和管理的實際需求,既嚴格遵循經濟實用性、操作維護簡單、安全可靠和可拓展性的原則,又要求功能完善、系統安全穩定,全面滿足多媒體教學的需求。

首都經貿大學選擇的北京艾威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為其量身定制的方案,不僅適用于學校現代教學環境和管理,而且可以滿足未來教學的發展,具備優異的可升級性和可擴展性。其采用的北京艾威康電子技術有限公司研制的網絡中央控制系統與多媒體教學系統涵蓋了校園網建設中的各個子網,實現了計算機局域網、多媒體雙向教學網、教學觀摩計算機評估網、數字音頻廣播網、遠程教學網、中央控制管理系統等全部功能,使教學、教研、管理業務在同一網絡平臺上有效、有序、安全的進行,實現全數字化多媒體教學。無論現場是否有人員活動,無論是在斷電還是網絡中斷等情況下,防盜報警系統均可實施24小時實時大屏幕監控。精品課程錄播系統有效保障了教學資源庫建設和資源共享。

來源:中國教育技術裝備 2007年1期

篇3

黃津孚,1943年出生,上海人。1982年畢業于北京經濟學院工業經濟系企業管理專業,1983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1987年任北京經濟學院講師,1989年被評為副教授,1991年晉升為教授,2000年起擔任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博士研究生生導師,2001年被聘任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特級教授,2008年被認定為國家二級教授。先后擔任北京經濟學院工業經濟系主任,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工商管理學院院長、MBA教育中心主任、企業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是國家級優秀教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先后兼任國家人事部高級公務員培訓中心客座教授、國家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審定委員會委員、袁寶華企業管理金獎評審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企業管理研究會常務理事、首都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式企業管理研究叢書》編委會專家委員、多家企業獨立董事和高級顧問。

二、研究領域

黃津孚教授主要從事管理學原理、企業管理現代化、機遇管理、管理創新、企業組織與人力資源管理方面的研究。黃津孚教授先后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項目、工業信息化部研究項目、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委項目、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科研項目以及企業委托咨詢研究項目20余項,公開發表學術論著200多篇部,先后獲得省部級優秀成果二等獎3項,校級優秀學術成果多項。從2000年以來,黃津孚教授先后為包括寶鋼、鞍鋼、新興際華、中石化、廣東移動、大慶油田、長慶油田、廣東電力、上海新世界、河南電臺、皖北煤電、廣新集團、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吉林東光集團、晨光生物科技等在內的上百家國內大中型企業管理提供管理創新的咨詢指導,獲得企業界的好評和尊敬。

三、研究成果

黃津孚教授建立的以系統管理原理、人本管理原理、職能管理原理、科學管理原理、權變與創新管理原理等五大原理為基本框架的管理學原理體系在學術界獨樹一幟;提出了管理現代化三維分析模型、考察管理發展變化的參數系統和評價系統,從管理思想、經營戰略、企業組織、運營管理、市場營銷、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管理等八個方面描述了其發展軌跡和發展趨勢,并提供了大量實證數據;從語義學角度界定了機遇、機會、風險范疇,建立相應的模型,破解了廣泛存在于學界和企業界的六個“迷思”,構建了包括機遇識別、機遇評價、機遇利用和機遇營造的理論和方法體系;力圖澄清當前社會上對創新認識的誤區,梳理出推動管理創新的六大環境因素,歸納出主動履行社會責任、深入貫徹以人為本、深度開放整合、堅持精益經營、加快信息化智能化、持續變革與創新等六大趨勢,并提供了系統的論述與案例;論述了資源和能力的不同內涵與相互關系,提出了獨特的資源和難以模仿的能力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的觀點;提出“中國式管理”研究包括六個基本命題:“中國式管理”的研究對象和內容、研究目的和意義、研究基礎――客觀存在性、“中國式管理”的鑒別標準、研究框架、“中國式管理”的形成機制。

四、主要論著

1、現代企業管理原理(1―6版),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出版社,1991―2011年。

2、企業管理現代化――理論、軌跡、經驗,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

3、中國本土企業經營管理案例,經濟管理出版社,2008年。

4、機遇及機遇管理――理論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10年。

5、管理創新,企業管理出版社,2012年。

6、機遇管理與我國企業發展機遇分析,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

7、資源、能力與核心競爭力,經濟管理,2001年第20期。

篇4

【關鍵詞】股利政策 股利支付率 股利支付額 信息技術業

一、股利政策與資本成本概述

(一)股利政策概述

股利政策是股份公司關于是否發放股利、發放多少以及何時發放的方針和政策。從狹義方面來說,指探討保留盈余和普通股股利支付的比例關系問題,即股利發放比率的確定。而廣義的股利政策包括:股利宣布日的確定、股利發放比例的確定、股利發放時的資金籌集等問題。現在比較被業界認可的股利政策主要有以下幾種: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續增長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低正常股利加額外股利政策等。

本文基于剩余股利政策來研究資本成本與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和股利支付額間的關系。剩余股利政策是以首先滿足公司資金需求為出發點的股利政策。公司依據確定的最佳資本結構,確定下年度的資金需求量和為滿足資金需求所需增加的股東權益數額,將稅后利潤中滿足上述需求后的剩余部分用來發放當年的現金股利(即股利支付額)。

股利支付率,也稱股息發放率,是指凈收益中股利所占的比重。它反映公司的股利分配政策和股利支付能力。計算如下:股利支付率=發放股利÷利潤總額×100% 。而本文除了考慮股利支付率外,還將重點探討股利支付額與資本成本的關系。股利支付額,也即每股股利,是從股東的角度出發,記錄股東真正能拿到的股利數額。以股東實際得到的每股股利為切入點,從另一個視角來考慮股利政策的制定是否有效,進而探討現金股利政策與權益資本成本的關系。

(二)權益資本成本概述

權益資本成本是指企業通過發行普通股票獲得資金而付出的代價,也就是股東的必要收益率。在單獨測算各種類型資本成本(主要是權益資本成本)方面,目前應用較為廣泛的工具有:資本資產定價法(CAPM)、多因子模型法、歷史平均收益法、股利折現法、股利增長模型法(戈登模型)等。這些方法主要基于企業實際收益計算企業的資本成本。本文選用戈登GORDON模型來衡量權益資本成本。與其他四種估算模型相比,戈登模型易于理解,數據可獲得性強,益于操作,計算相對簡便;另外理論研究表明戈登模型對于權益資本成本的估算具有較大的合理性。

戈登模型又稱固定增長模型。Re=D1/P0+G,其中Re為當年的權益資本成本,D1為預期下年的股利支付額,P0為普通股當前的市價,G為稅前每股股利的長期增長率,取可持續增長率(為常數,數據直接從CSMAR數據庫獲取)。

二、權益資本成本與股利政策研究

(一)樣本選取

本文數據來源于國泰安數據庫(CSMAR)2000-2009年的滬深兩市A股信息技術業公司的數據,而由于戈登模型只計算出2001-2009年的數據。數據處理過程分為兩大部分,一部分為權益資本成本的估算,另一部分為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額的相關數據計算。在數據篩選過程中數據取兩大部分的交集,也即如果只有估算權益資本成本的數據而沒有股利支付情況的數據,或者只有股利支付情況的數據而沒有估算權益資本成本的數據,則將相應缺失數據公司的數據刪除。剔除缺失數據,最后得到了418 個來自信息技術業公司的數據(見表1)

(二)數據分析(見表2,表3,圖1,圖2)

圖1反映的是股利支付率,股利支付額和權益資本成本隨著年份增長的變化趨勢。主要可以歸結為以下幾點:

1.權益資本成本,基本在0.06左右到0.13左右之間波動,相對穩定。說明信息技術企業通過發行普通股票獲得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在2001到2009年基本穩定,即每獲得一元普通股股利要付出的代價在0.06到0.13元之間較穩定波動。

2.股利支付額小幅波動,總體呈上升趨勢。

3.股利支付率在這9年間大幅度波動,基本呈現一個W的趨勢,幾個重要的拐點出現在2003,2005,2006,2008年。基本是遵循著重大經濟事件和行業內的里程碑事件的軌跡來的。具體如下:2003年的股利支付率處于9年間最低水平,主要是由于受截止到2002年底的第一次股權分置改革的影響。而2005年攀到9年間頂峰則是因為當時中國的信息技術業處在一個階段性的轉換時期。從2004年開始已有像Accenture和IBM,以及印度服務提供商Wipro在我國建立或擴大了外包基地。與此同時,硬件和網絡公司如聯想和華為技術公司在國際上的增長也在突飛猛進,而軟件公司如紅旗軟件也在領導國際軟件趨勢方面扮演著愈來愈重要的角色。以他們為代表整個行業的股利支付率都處在一個高水平上。2005年整個行業的過熱,到2006年則是呈現一個自然回歸的狀態,股利支付率有所降低,另外還可能是由于2005年產能不足導致2006年各企業紛紛擴大產能,從而投資加大導致股利支付減少。

4.依圖可以看出各年的股利支付額均高于權益資本成本,說明企業每年支付的現金股利水平都高于通過發行普通股票獲得資金而付出的代價,從而了證明企業發行普通股進行融資能夠在滿足股東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并創造出更多的利潤來回報股東。

5.由圖2可以看出,隨著權益資本成本的增加,股利支付額的變動幅度很小,基本穩定在0.07到0.2之間,說明上市公司即便在權益資本成本漸增的情況下,依然傾向于穩定支付股利,讓股東能夠拿到穩定的現金股利以安排日常生活和需要,這樣公司也向外界傳達了一個公司處于良好穩定發展狀態的信號。

6.同樣由圖2可以看出,在權益資本成本遞增的情況下,股利支付率的波浪式形態。這說明權益資本成本對股利支付率的影響甚微,公司確定股利支付率時的主要考慮因素不是權益資本成本,而更多地可能是以下因素:企業未來的發展,所處的成長周期,企業的投資機會、籌資能力、資本結構、股利的信號傳遞功能、借款協議及法律限制、股東偏好、通貨膨脹等。

三、結論

由實證數據可以看出,2001-2009年的股利支付額雖然小幅變動,但整體是呈上升趨勢的。股利支付率在這9年間大幅度波動,出現拐點主要是受到股權分置改革、在我國建立或擴大了外包基地等“信息技術產業大事件”影響。從三者之間的相互關系來看,各年的股利支付額均高于權益資本成本,說明企業發行普通股進行融資能夠在滿足股東要求的最低報酬率,并創造出更多的利潤來回報股東。隨著權益資本成本的增加股利支付額的變動幅度很小這一表現,可以傳達公司處于良好穩定發展狀態的信號。在權益資本成本遞增的情況下,股利支付率的波浪式形態,說明權益資本成本對股利支付率的影響甚微。

參考文獻

[1]Fama Eugene,Kenneth mon risk factors in the returns on stocks and bonds.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93,33.

[2] Meenakshi Sinha,Jayanthi Sunder and Bhanskarzn Swaminathan,Payout Policy and Cost of capital,Working Paper SSRN,2006.

[3]汪平,鞏方亮.資本成本、股東財富與股票市場[J].財會通訊(綜合版),2007(06).

[4]馮曰欣.基于資本成本的股利決策分析[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7(03).

篇5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福利的不斷完善,并且在中國步入老齡化社會的這樣一個大背景的情況下,研究社會保障型養老保險的監管具有理論與現實意義。本文首先通過對當下的背景與現狀進行研究,得到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在監管與實施過程中會計畢業論文存在的一些問題與不足。導致養老保險不能如期起到很好的效果。并且基于這些問題參看了國內外的相關研究的研究文獻,發現國內的研究方向大多以政策的變更,法律的立定,機構的改革委前提與方向進行相關的改革研究,對于會計準則下的監管制度的研究幾乎處于空白階段。因此基于如此的背景與研究動向,本文選擇了如下的方向進行相關研究。

 

關鍵詞: 養老保險  會計準則  會計監管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ocial welfare, and an ageing society in china, such a big background situation and research of endowment insurance of social safeguard supervision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current endowment insurance supervision and the 51lunwen.com/kjbylw/implementation process in som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 insufficiency. cause endowment insurance to have very good effect. based on these problems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on the domestic research, the research direction are found on domestic policy changes, the law reform commission institution halt, direction and the related prerequisite for reform of accounting standards, under the supervision of the system is studied almost empty stage. therefore, the background and the research trends in this paper, the choice of the direction of research.

keyworks:endowment insurance;accounting standard;accounting supervision

 

目錄

1 引言 3

1.1 研究背景 3

1.2 研究意義 3

2 養老保險及其監管模式的已有研究文獻 4

2.1 國內研究現狀 4

2.2 國外研究現狀 4

3會計準則與養老保險的監管 5

3.1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的涵義、依據以及目標 5

3.2 養老保險基金的會計監管現狀 6

3.2.1各級養老保險基金賬務處理方法不統一 7

3.2.2 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方法不完善 7

3.2.3養老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的空賬運行 7

3.2.4養老保險基金被挪用、占用的現象屢屢發生,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薄弱 8

3.3 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存在的問題 8

4 構建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體系的建議 8

4.1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體系的構建 8

4.2完善并統一中央與地方的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制度 9

4.3構建個人賬戶基金會計核算體系,確立個人賬戶基金會計主體地位 9

4.4健全養老保險基金會計報表的信息披露制度 10

4.5明確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監管的責任主體 10

4.6強化養老保險基金內部會計監管的控制制度 10

5 結論 11

參考文獻 12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上世紀九十年代社會保障體制的變革的負重起,步決定了這是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中一條艱辛的改革之路。也是目前構建和諧社會的必然條件之一。其作為社會保障基金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養老保險符合世界養老金制度改革的潮流,根據中國的國民經濟特色,并按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進行了一系列適合中國國情的獨特改革,在養老保險制度改革以及具體實施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1]。

但是,由于我國的養老保險起步比較晚,根基比較弱。養老保險基金管理仍存在著眾多的問題,如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個人賬戶的責任主體缺位以及空賬運行、社保基金大案的頻頻發生等。使得養老保險的改革與落實舉步維艱。

養老保險基金的監管制度急需改革,但如何改?改革的方向如何?方法如何?均無定論。學術界也為此進行了大量的研究,與討論。但主要都是從立法、制度設計以及監管模式的選擇等角度來進行分析的,以會計準則作為研究問題的出發點的學者很少,成果也不多,還沒有形成比較統一的觀點[2]。本人認為,會計既然作為一種重要的監管手段,以會計作為研究視角,結合已經發生的養老保險基金大案,對養老保險基金的整個監管活動進行分析,可以從中發現會計監管在保證養老保險基金安全方面的缺失、問題以及不完善之處:比如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混賬管理對基金安全的負面影響、個人賬戶基金沒有作為獨立的會計主體使基金權利主體缺位等[3]。對這些問題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學術價值。

1.2 研究意義

養老保險事關億萬國民的切身利益,是維護公平正義、促進社會和諧和實現共享發展成果的基本制度安排。經過多年的改革,養老保險在制度設計以及具體實施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但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監管方面仍存在著一系列的問題,如統籌賬戶與個人賬戶的混賬管理、個人賬戶的責任主體缺位、基金挪用案時有發生、貶值風險積聚,這些問題嚴重影響養老保險基金管理的安全性和規范性,制約著養老保險的改革和發展。也從實質上降低了養老保險的社

--> 會意義與社會價值。

參考文獻

[1]伍敏. 我國養老金會計信息披露問題研究[d]. 西南財經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2007.

[2]唐文靚. 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會計研究[d]. 廈門大學: 廈門大學,2007.

[3]劉曉鳳. 養老保險基金個人帳戶財務管理若干問題探討[d].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

[4]包旭東. 規范養老保險業務流程的思考[j]. 呼倫貝爾學院學報,2004,(2).

[5]候新霞. 企業養老金會計及其相關問題探討[d].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

[6]陳靜. 企業年金會計研究[d].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2007.

[7]丁俐娜. 基于會計視角的養老保險基金監管分析[d]. 南京財經大學: 南京財經大學,2008.

[8]劉曉昱. 養老保險會計制度應引入“權責發生制”[j]. 內蒙古煤炭經濟,2005,(2).

[9]張小明. 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問題研究[d]. 天津財經學院: 天津財經學院,2005.

[10]程冰冰. 新會計準則下企業年金會計問題的研究[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9.

[11]王曉璐. 西方人口老齡化與養老保險制度研究及啟示[d]. 吉林大學: 吉林大學,2005.

[12]王靜. 社會保障會計環境研究[j]. 陜西省行政學院.陜西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2).

[13]姚海碧. 我國企業養老金會計研究[d].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2004.

[14]田晶. 對養老保險會計核算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 山東勞動保障,2004,(7).

[15]孫慧玲. 我國企業補充養老保險及其會計核算問題的思考[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6).

[16]金小喆,于蕾. 可持續養老保險體制的財政條件[j]. 渤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2).

[17]林賢峰,. 企業養老保險會計核算若干問題初探[j]. 就業與保障,2005,(z1).

[18]李映照. 對我國企業養老保險會計核算中幾個問題的探討[j]. 四川會計,2001,(9).

[19]盧純佶. 建立以“三個核算體制”為中心的養老保險會計制度[j]. 中國勞動科學,1997,(9).

[20]熊金糧. 企業年金會計核算體系研究[d]. 四川大學: 四川大學,2006.

[21]裴建國,楊娟華. 談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繳、撥的賬務處理[j]. 南通職業大學學報,2004,(3).

[22]黃申,高陽宗. 多層次養老保險的會計問題探討[j]. 廣西商專學報,1999,(3).

[23]王曉紅 ,高萍. 建立新型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體系[j]. 山東勞動保障,2002,(12).

[24]李靜,. 關于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的思考[j]. 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6,(23).

[25]葉劍東. 淺論現時社保改革下的企業養老保險會計改革[j]. 商場現代化,2005,(5).

[26]李菊芳,. “權責發生制”在養老保險基金會計核算中的必要性[j]. 華東經濟管理,2006,(10).

[27]勞動保障部調整農村養老保險會計制度[j]. 勞動保障通訊,2002,(1).

[28]會計畢業論文楊光平. 行政事業單位實行養老保險與工資改革后有關會計核算的問答[j]. 上海財稅,1994,(4).

[29]于珂,. 企業養老保險會計核算研究[j]. 時代經貿(中旬刊),2007,(sa).

[30]姜宏青,季園園,. 政府透明化管理養老保險隱性債務的會計策略[j]. 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

[31]錢健. 如何構建企業補充養老保險會計規范[j]. 財會通訊,2002,(7).

篇6

由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口學會、中國勞動學會共同主辦,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人口經濟研究所承辦的第二屆全國“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學術研討會于2013年6月8日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出席本次會議的有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中國人口學會、中國勞動學會三個主辦單位的主要領導,有來自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流動人口服務管理司、發展規劃與信息司、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勞動關系司等政府部門的領導,有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中央民族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南京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福建師范大學、華南農業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北京市社會科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山東工商學院、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等多達58所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的近200位專家學者、研究生,以及《人民日報》、《中國人口報》、《人口與經濟》、《人口研究》、《中國勞動》、《中國少數民族人口》等國內著名報刊的領導和代表。大會開幕式由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楊河清教授主持,中國勞動學會華福周會長、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翟振武教授、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王謙司長、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校長王稼瓊教授分別為大會致辭,表達對“第二屆全國‘人口、就業與社會保障’學術研討會”成功舉辦的祝福和期待。

學術研討于上午9:15正式開始,上午是大會主題發言,分上下半場,上半場由中國人口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和人口學院院長翟振武教授主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際勞動保障研究所莫榮研究員以“如何看待當前就業形勢”為題,指出當前就業形勢依然嚴峻,特別是大學生就業困難,結構性矛盾突出并解讀了國務院關于解決當前勞動力供需矛盾的相關政策。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李建民教授在“人口紅利的終結與經濟增長的減速”主題演講中強調應對我國經濟增長減速需要制度創新,特別是社會制度的改革,他認為很多就業問題的產生可能其實并不在于就業政策,而在于整個社會制度安排有問題,如果宏觀的社會制度問題不解決,僅僅從具體政策層面去解決,那也只能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不能徹底的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社會發展研究所楊宜勇研究員提出人口紅利的終結有利于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方式的轉型。復旦大學人口研究所王桂新教授在“中國人口遷移與城市化發展動向的考察”主題演講中對我國人口遷移規模/強度、區域模式、城市化發展的未來動向做出了判斷。中國人民大學段成榮教授以“北京市人口規模調控研究:人口流動受益者的責任重構”為題,指出人口流動受益者與責任者的受益和責任應該相匹配,中央政府、城市政府、企業、市民、流動人口各盡其責,引導人口有序流動。大會主題發言下半場由中國勞動學會常務副會長、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院長田小寶研究員主持。中國社會科學院鄭真真研究員在“ICPD20年全球人口形勢變化及對中國的啟示”演講中提出人口變化的滯后效應和長期效應,另外,她認為人口本身不是問題,不能敏銳及時地意識到人口變化及其影響才是問題。西安思源學院經濟貿易學院院長段興民教授和西安思源學院經濟貿易學院王莉娜老師共同做了“基于復雜系統的公共就業服務多元化體制創新研究”的演講,從復雜系統理論的角度來構建公共就業服務的多元合作模式,運用復雜系統適應性理論剖析了該模式的運作并為該模式的順利運行提供了建議。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王謙司長以“城市化健康發展應重點關注的人口問題”為題,總結了近年來人口流動的特點和發展趨勢,提出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引導人口合理分布,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促進流動人口社會融合,適應大規模人口流動遷移需要,推進人口管理體制改革等建議。全國婦聯婦女研究所譚琳教授在“她們緣何要求與男性同齡退休?”的發言中指出機關事業單位女性與男性在受教育程度和健康狀況方面相差無幾,但是十年來女性實際退休年齡下降,性別差距不斷拉大;對機關事業單位女性職業發展機會和退休生活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建議男女退休應有一個相同的上限和下限。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童玉芬教授探討了中國城市化進程中超大城市的人口增長問題,分析了超大城市人口增長的機制、中國超大城市人口增長的現狀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6月8日下午是大會專題論壇,分別是“人口與發展”專題論壇、“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專題論壇、“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論壇,共有38位專家學者做了精彩的專題發言。下面按照分論壇主題對專家學者的主要觀點進行如下綜述。

一、“人口與發展”專題論壇

該論壇學者們發言的內容主要圍繞生育政策、生育意愿、少數民族人口、流動人口、城市化等相關問題。關于生育政策問題,陳友華教授在“機構改革背景下的中國計劃生育新去向”的發言中,認為人口計生部門被拆解,本身就表明中國強制性計劃生育歷史的終結,中國也因此逐漸向后計劃生育時代過渡。莊國波教授基于公共管理的視角認為多年來關于中國計劃生育政策中兩種對立觀點的爭論雙方觀點都有一定的依據,有些問題的產生是公共管理不到位造成的,與政策本身并無直接的關系。周長洪教授在“影響家庭幸福感的因素”發言中指出,根據六普數據我國家庭呈現規模微型化、結構扁平化、類型特殊化以及老人家庭空巢化的典型特征,這表明家庭發展存在著極大的脆弱性和不穩定性,家庭作為社會穩定器的作用在逐步削弱,由此他認為社會政策的制定應更多的考慮微觀家庭的狀況。孫曉明教授以“農村中老年女性人口生殖健康服務機制研究”為題,建議衛生計生部門加強女性更年期生殖健康服務。關于生育意愿問題,張建武教授在“廣東‘80后’生育意愿及其影響因素”發言中指出廣東“80后”傳統的生育觀念依然存在,生育意愿出現內部失調,對于開放二胎生育呼聲較為強烈。關于少數民族人口問題,馬正亮教授分析了我國少數民族人口發展與變化趨勢,艾尼瓦爾·尼吉木教授介紹了新疆各民族人口空間分布格局及其變動,徐世英教授分析了我國少數民族在業人口的職業結構,蔡果蘭教授介紹了新疆各地區人口與自然資源承載力的匹配模式。關于城鎮化和流動人口問題,朱宇教授在“兩代流動人口在城鎮定居意愿的代際延續和變化”的發言中指出,盡管較之第一代流動人口而言,新生代流動人口在個人特征上已發生了有利于其在城鎮定居的較為顯著的變化,但其在城鎮的定居意愿很大程度上仍延續了第一代流動人口的特點,整體上仍未發生從循環流動向在城鎮定居的根本性轉變。張力教授對中國流動人口的多元統計口徑給出了更加準確的界定,亓昕教授以對建筑工群體的考察為例介紹了我國農民工城市融合的現狀與困境。劉德鑫教授則介紹了對新型城鎮化遠郊農村的“上樓”問題的訪談情況。

二、“人口老齡化與社會保障”專題論壇

該論壇專家學者們就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我國社會保障體制改革、養老意愿、養老服務等問題進行了探討。人口老齡化作為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和研究的重要背景,蘇楊研究員在“中國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經濟影響和應對策略”的發言中從宏觀層面論證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態勢。關于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任遠教授在“適應人口流動性推動社會保障體制的改革”發言中指出分戶籍、分地區、分城鄉的碎片化的社會保障體制安排和人口流動性的日益增強構成一對尖銳的矛盾,為解決這一矛盾需建立城鄉一體化、區域一體化乃至國家整體性的社會保障計劃,使不同社會保障項目能夠成為有機銜接的整體:褚福靈教授在“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探討”的發言中提出了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兩個方案即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方案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全國統籌方案:傅志明教授在“從過度保障到彈性保障:歐盟勞動者保障模式的變遷與啟示”的發言中認為要建立彈性保障制度,也就是要正確處理市場與社會保障的邊界,從而有利于提高勞動力市場的活力;仇雨臨教授以“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轉型與發展路徑”為題,提出了我國醫療保障制度轉型的方向、路徑以及實現轉型的條件。關于社會保險以及公共服務方面問題,呂學靜教授在“我國失能老人專業照護的缺失與應對”的發言中,觸及了社會保障面臨的新問題即人口老齡化帶來的老年護理的需求并提出了五個需要關注和解決的問題:楊成鋼教授對未來十年四川省人口年齡結構進行測算,并對養老公共服務資源的供求差異進行分析:胡蘇云教授分析了人口老齡化和醫療技術進步對醫療保障制度費用上漲的影響,通過定量分析表明醫療技術進步對醫療費用上漲的影響更大;黃健元教授以江蘇省為例對人口老齡化背景下如何平衡基本養老基金進行了研究:肖嚴華副研究員以社會保障繳費率為切入點來探討我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改革:劉娟副教授在社會保險法的框架下提出了生育保險個體利益的帕累托改進三條路徑;張啟新副研究員介紹了上海市黃浦區瑞金二路街道“健康福利便利站”的案例,提出社區養老對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性。

三、“就業與人力資源開發”專題論壇

篇7

新發地在新村街道。北京市豐臺區花鄉新發地屬于新發地居委會,新村街道辦事處。郵政編碼為100070。行政區劃代碼為110106。

花鄉地區,隸屬于北京市豐臺區,位于北京市豐臺區西南近郊。花鄉緊鄰北京麗澤金融商務區,環抱中關村科技園區豐臺園,轄區內有北京新發地農副產品市場、即將建設的北京國家數字出版基地,以及新天壇醫院、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世界公園、世界花卉大觀園等各類優質資源,是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重要區域之一。

(來源:文章屋網 )

篇8

2、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3、大連外國語學院

4、南京郵電大學

5、西北政法大學

6、天津財經大學

7、上海金融學院

8、上海理工大學

9、上海大學

10、上海海事大學

11、上海立信會計學院

12、天津外國語學院

13、北京工商大學

14、南京財經大學

15、上海政法學院

16、上海電力學院

17、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18、大連醫科大學

19、南京工業大學

20.浙江工商大學

21、浙江財經學院

22、四川外語學院

23、北方工業大學

24、揚州大學

25、南京審計學院

26、云南財經大學

27、中國民航大學

28、江西財經大學

篇9

于海躍,2001年畢業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畢業后進入中國銀行工作。2005年3月開始做理財規劃師。曾獲得AFP證書、保險資格從業證書、基金資格從業證書。并獲得“2008年中行北京總行十佳理財經理”和“20D9年中行北京分行十佳理財經理”。

獲獎感言:

感謝領導的培養,沒有領導的教導,同事的幫助,也沒有我今天的成績。我會以“十佳理財經理”的榮譽繼續努力!

采訪于海躍的時候,他剛從國外回來,身上還帶著風塵仆仆的味道。“忙而充實并快樂著”就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快樂不僅僅是獲得“十佳理財經理’的榮譽,更多的是在工作中為客戶服務而快樂!”

客戶開心我也高興

2001年畢業于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專業的于海躍正式進入中行北京和平東街支行工作。一開始做前臺2005年3月才開始做理財師。

“9年來我一直者在這個網點,我們的網點主要服務于附近的居民,所以客戶相對比較穩定。而從開發客戶到維護客戶,做前臺的工作經歷給我很大的幫助。”

他告訴記者:“工作是一種樂趣和享受!我把工作當成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并且學會在理財中尋找快樂!比如我營銷了一個客戶賺了錢,客戶開心,我也高興。心里就會升騰起一種成就感。”

據他介紹,有一個老客戶長期居住在美國,特別喜歡存款,后來于海躍就給他做了資產配置,讓他去年年初買了些基金,到今年其凈收益已經達到了16%。

冷靜理性的心態

于海躍有自己的服務理念,他沉穩冷靜的工作態度,使他連續兩年成為了“十佳理財經理”。

“剛開始從事銀行工作時,我的性格比較急躁。看到客戶多,心里就緊張,隨著閱歷的增加以及對業務的領悟,這種急躁的情緒慢慢壓下去了。在工作中我明白:急躁是做不好事情的,冷靜理性才是一個優秀的理財師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除此之外,還要站在客戶的角度為他們著想。當客戶比較熱衷于某項產品的時候,他會冷靜地分析市場行情,給客戶提醒市場過熱存在的風險,讓客戶適可而止。2007年下半年,他預判股市的下挫趨勢,及時提醒理財客戶“見好就收”,較好地規避了這場“牛轉熊”的巨大損失,從而贏得了許多客戶的高度贊賞。

勤奮造就成功

在于海躍的日程表中,幾乎沒有休息日和節假日。他每天不停地忙于為各種各樣的客戶服務,還要了解金融、財稅、證券、保險、基金等方面的知識。即使下班回家,他也總會習慣性地打開電腦看看外匯、股市行情……

不懈的努力終于贏得豐厚回報。2009年,于海躍再次獲得了“十佳理財經理”的殊榮。

篇10

一、中國亟須加強“過勞”研究

從日本和韓國的例子來看,在國家追求發展和企業追求利潤的過程中,推崇“勤奮”的東亞文化會對勞動者的勞動態度產生影響,如果沒有一定制度措施加以保障,往往會出現“過勞”問題,其極端表現就是“過勞死”。中國現在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市場經濟機制并不是很完善,相關的法律制度盡管出臺了一些,但是用于防治嚴重的“過勞”現象,顯得還很薄弱。而且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東亞文化強調的“拼搏”精神更容易被加重。近年來,中國媒體陸續報道了一些“過勞死”案例。如備受關注的2012年11月25日,殲-15飛機研制現場總指揮的沈飛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羅陽在工作崗位上殉職,享年僅51歲,以及2011年“普華永道女碩士過勞死”案、“北京23歲女白領方言過勞死”案等。在這些報道中基本可以肯定的是,確有一部分勞動者嚴重“過勞”,但是報道中的這些人是否就屬于“過勞死”呢?顯然,這樣的報道至少是缺乏依據的。因為中國既沒有醫學意義上的,也沒有法律上的“過勞死”的認定體系,當然,也就談不上對“過勞死”的認定。客觀上,肯定有“過勞死”的現象,但是由于我們對這個領域重視不足、研究不力,目前還遠遠提供不了對“過勞”乃至“過勞死”問題的認識和解決問題的基本的理論支持和技術支持,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足為怪了。“過勞”還會產生一系列負效應。過度勞動形成的疾病和死亡,對個人和家庭都會帶來不同程度的損害。如果從經濟角度來講,過度勞動會導致效率降低,甚至可能產生生產、交通等事故,過度勞動的擠出效應會擠占就業崗位。過度勞動達到一定程度,會直接、間接地形成經濟損失。德國聯邦衛生部專家奧爾瓦德教授認為,在歐洲與疲勞相關的疾病已成為導致非體力勞動者長期無法工作的主要原因,歐盟由此造成的損失估計每年為1100億歐元[5]。據美國職業壓力協會估計,疲勞及其所導致的缺勤和疾病、精神健康問題,每年耗費美國企業界3000多億美元[6]。其實,如何解決員工的過勞問題對歐美先行的發達國依然是重要的課題。因為治療“過勞”(慢性疲勞綜合癥)所占用的巨大的醫療資源、用于預防疲勞或過勞所支出的宣傳培訓教育費用、用于支付“過勞死”訴訟或賠償的費用、由于工作疲勞或過勞誘發的工作延誤或失誤及事故造成的經濟損失等都足以形成巨大的黑洞。如果將勞動量投入的變化用一條直線給予說明,其兩端一邊是失業狀態,另一邊則是“過勞”致死的狀態,適度勞動在中間,從純理論意義上說可以描述為一個點,但是現實中,這個點處于頻繁飄移狀態中,因此,應該描述為一個區域。如果將效率、勞動生產率、效益等經濟元素導入,則直線會彎曲,變為倒U型形態。從失業狀態端到適度勞動區域,是勞動量的投入不足,超越適度勞動區間繼續加大勞動量的投入則是勞動過度,極端的結果就是“過勞死”。適度勞動區間的兩側均是不經濟的狀態:一方面,一部分勞動者深深卷入過度的市場競爭中,另一方面,仍有一部分勞動年齡人口游離于市場競爭之外,這兩個現象在中國明顯并存。對于后一個問題,研究者關注比較多,比如失業方面的研究和勞動不足的問題,這和傳統的對效率提高的認識直接關聯。適度勞動以及過度勞動則不那么幸運了,目前中國學界對其關注很不夠,研究起步晚且不系統,研究人員少且學科背景單一,研究力量的整合機制剛剛啟動,研究成果的數量與質量和社會需求相比落差巨大。然而,過度勞動問題已不容再被忽視,中國十分需要對這個問題進行科學、系統地研究,幫助人們了解認識這個問題,促進政府關注這個問題,推動社會盡快合力改善、解決這個問題。

二、應多學科聯合進行過勞問題研究

“過勞”問題屬于多學科的交叉研究領域,涉及的學科主要包括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法學、心理學、生理學、病理學、醫學、安全工學等。不同學科關注“過勞”問題的焦點不同,運用的方法也不同。醫學比較關注“過勞”及“過勞死”的衡量標準、發生原因和機理;法學比較關注對“過勞死”的法律認定及賠償問題;管理學、心理學更多從微觀層面關注組織內部的管理方式對“過勞”的影響;經濟學和社會學則更多關注“過勞”發生的宏觀經濟、市場、社會因素,及其帶來的經濟損失和社會風險等。從日本的研究來看,運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對過勞問題進行研究是趨勢所在,因為任何一種單一的學科方法都不能完整解釋過勞問題,必須通過交叉學科的研究手段才有可能全面把握這一問題。我們在多年的學術關注與研究的思考中認識到,必須呼吁更多的不同學科背景的有條件的專家、學者積極投身到相關研究中來,讓社會的方方面面更加關注我國已經十分嚴重的“過勞”問題,群策群力找到切實可行的緩和、改善、解決的辦法。

三、我國目前過度勞動研究的簡況和未來一段時期的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