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首都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時間:2022-12-07 05:23:00

導語:為首都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為首都構建和諧社會營造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須全面貫徹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方針,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不斷增強全社會的創造活力。人事部門要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為構建和諧社會的大局服務,就必須為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各類人才提供全面發展、創業干事的空間和舞臺。從北京的實際來說,大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是構建首都人才資源開發與管理體制的重要內容,是促進首都人才資源整體性開發、建設高素質人才隊伍的重要條件,是構建首都和諧社會、加快首都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

構建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是應對國際人才競爭,提高首都核心競爭力的必然選擇。當今世界,人才資源已經成為最重要的戰略資源,成為各國政府和跨國公司普遍關注的焦點。發達國家憑借經濟科技優勢,千方百計爭奪人才,國際人才競爭日趨激烈,擁有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已成為評價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順應人才競爭國際化的潮流,必須大力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全面提升首都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增強人才競爭能力。

構建良好的人才發展環境,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首都和諧社會的內在要求。落實科學發展觀,必然要求樹立科學的人才觀,樹立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觀念,樹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觀念,樹立人才存在于人民群眾之中的觀念。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必然要求激發各行各業人們的創造活力,破除一切有礙人才成長的觀念和制度束縛,使一切有利于社會進步的創造愿望得到尊重、創造活動得到支持、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從而在全社會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和發揮作用的良好氛圍。北京市要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實現“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必須按照首都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工作的總體要求,堅持從實際出發,以服務于首都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為主題,堅持改革創新,深化人才結構調整,大力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促進人才隊伍的外延式增長和內涵式增長,在全社會形成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環境,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和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人才發展環境的建設是一項長期的工作。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就是要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樹立和落實科學的人才觀,全面實施首都人才發展戰略,從體制、機制、制度、市場、人文和服務環境等方面下功夫,為各類人才的成長、發展和創業創造良好的條件,努力形成人才智力匯集、人才活力競相迸發、人才資本持續增值、各類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社會環境,為首都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提供堅實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持。

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脫穎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體制機制環境。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首先要突出抓好促進人才成長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體制機制環境。

一要堅持以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為導向,建立科學的選人用人機制。進一步深化黨政干部選拔任用制度改革,不斷提高科學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大力推行公開選拔、競爭上崗和輪崗交流,增強干部隊伍活力;推進企業經營管理者市場化職業化,堅持市場配置、組織選拔和依法管理相結合,按照企業發展戰略和市場取向,拓寬選人視野,吸引國際國內一流人才;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重點推行聘用制,加強崗位管理,促進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二要堅持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努力形成科學化社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建立以職位分類和崗位職責規范為基礎的考核評價指標體系,建立健全考核工作責任制;探索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評價機構,改進國有資產出資人對企業經營管理者考核評價工作,圍繞任期目標責任制,突出考核經營業績和綜合素質;打破專業技術職務終身制,堅持社會化的職稱改革方向,進一步探索考試、評審、考核、直接聘任等多種評價手段;大力發展人才評價中介組織,在政府宏觀指導下,開展以崗位要求為基礎的、社會化的專業技術人才評價工作。

三要堅持以科學人才觀為指導,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動機制。進一步消除人才流動中的城鄉、區域、部門、行業、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流動渠道,整合首都人才資源,形成本土人才和海歸人才、國內人才與境外專家在北京共同創業的良好局面。

營造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有效配置的人才市場環境。優化人才發展環境,必須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的供求、價格和競爭機制,形成政府部門宏觀調控、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行業協會嚴格自律、中介組織提供服務的運行格局,努力營造法制健全、運行規范、服務周到、指導監督有力的人才市場環境。積極推進政府部門所屬人才服務機構的改革,試行管辦分離、政事分開,逐步實現人事人才公共服務業務與市場競爭業務相分離。進一步開放首都人才市場,放寬市場準入,鼓勵民間資本、國外資本投資首都人才市場,促進人才中介服務主體多元化發展。進一步健全人才市場運行機制,破除首都地區人才市場統一發展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實現勞動力、技術等各類要素市場的聯網貫通。大力發展專業化人才市場和網上人才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積極開發人事、人才租賃、人才選聘等服務業務,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健全專業化、信息化、產業化、國際化的首都人才市場服務體系,提高首都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創新人才市場管理方式,加強對人才流動的宏觀調控,提高人才市場監管水平,保證人才流動的開放性和有序性,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有效配置。

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人文環境。開發首都人才資源,必須堅持科學的人才觀,充分發揮用人單位開發人才資源的基礎性作用,用才育才并重,樹立科學的、系統的、可持續發展的人才成長生態環境理念,創建以人為本的人文環境,促進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和諧健康發展。把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和落實“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有機結合起來。圍繞奧運人才的吸引、選拔培養工作,積極宣傳北京的人文環境,使北京成為國內外人才擇業創業的理想選擇。把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與首都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機結合起來。加強首都社會各方面人員的人文素質培養和人文精神境界的提升,增強社會的包容性和開放意識,在全社會普遍樹立拼搏意識、進取意識、團結意識、責任意識和奉獻意識。把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與加強首都公民道德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加強文化建設、思想建設,創建文明社區,在全社會倡導形成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尚,使北京能夠最大限度地滿足各類人才身心健康、交流學習提高的需求,使各類人才在北京工作創業有一個寬松和諧的人居環境。

營造鼓勵人才干事業、支持人才干成事業、幫助人才干好事業的服務環境。要把優化首都人才發展環境作為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全面部署當中。充分發揮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密切聯系群眾的優勢,在黨管人才原則下,各司其職、密切配合,為各類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服務環境。要切實改進機關工作作風,轉變政府職能,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強化服務意識,努力為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要創新政府服務體系,本著以人為本的原則,大力推廣全程辦事制和其他一切在行政服務活動中創造的新鮮經驗,把政府工作的重心轉到宏觀指導、規范標準、強化監管、加強服務上來。要進一步加大人才資本投資,積極動員和組織全社會力量,逐步建立政府、法人和社會公眾多元投資體制,形成政府、企業、人才個人和社會多方受益的人才資本投資回報機制,使各類人才真正感到在首都創業有機會、干事有舞臺、發展有空間,享受全社會共同創造的人才環境建設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