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藥學范文
時間:2023-04-01 04:03: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藥學,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苣荬菜;生藥學研究;總黃酮含量
[中圖分類號]R2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8517(2011)13-0037-04
苣荬菜是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莢菜(sonchus arvensis L,)全草,具有涼血利濕、消腫排膿、化瘀解毒之功效,常用于急性咽炎、急性痢疾、闌尾炎、腸炎、產后淤血、痔瘡腫痛等癥,民問也作野菜食用。因此,苣莢菜在藥用和保健方面均有使用價值。苣荬菜資源豐富,分布廣泛,但其與苦莢菜(Ixefis polycephala Cass,)、全葉苦苣菜(sonchus transcaspicus Nevski)、南苦苣菜(sonchus lingia-nus Shih)、長裂苦苣菜(sonchus brachyotus DC.)等植物形態近似,臨床用藥時易混淆。因此本課題對其進行生藥學的研究,以保證臨床用藥安全有效。同時,為更深入認識、研究和利用苣莢菜資源提供參考。
苣莢菜資源分布廣泛、豐富易得,但是目前對苣莢菜生藥學的研究較少。通過其生藥學研究,為對苣賣菜化學成分、藥理作用和資源應用等方面的進一步研究提供基礎,進一步開發其藥用及營養價值。
1、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莢菜(sonchu8 arvensis L)全草,采于云浮市新興縣水源山。經高級實驗師田素英老師鑒定為菊科植物苦苣菜屬苣荬菜(sonchus arvensis L);槲皮素對照品(UNO,UNO-000337);番紅(天津市永大化學試劑開發中心,20070405);固綠(國藥集團化學有限公司。20070308);其他試劑均為分析純。
1.2 儀器
套式恒溫器(TC-15,南寧市新華醫療器械廠);電子天平(廣州儀通興儀器儀表有限公司);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UVll02,上海天美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雙頻數控超聲波清洗器(KQ3200VDB,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數顯鼓風干燥箱(GZX-9246MBE,上海博迅實業有限公司醫療設備廠);搖擺式高速中藥粉碎機(DFY-400,溫嶺市林機械有限公司);暗箱式紫外分析儀(zF-20D,上海顧村電光儀器廠);顯微成像系統(BK-DM320,奧特光學;320v攝像頭);循環式多用真空泵(sHB-Ⅲ,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
2、方法與結果
2.1 藥材性狀
苣荬菜干燥葉灰綠色,卷縮或皺縮,質脆,葉片邊緣可見小銳齒;莖外皮灰黃色或灰綠色,具縱紋,質韌,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多中空;主根多彎曲,表皮棕褐色或棕黃色,被須根,具縱紋,質硬,不易折斷,皮部黃白色,木部類白色,斷面具放射狀紋理。
2.2 顯微特征
2.2.1 根橫切面木栓層細胞2-4列,皮層較寬,薄壁細胞較大,類圓形或方形,排列不甚緊密,可見乳汁管成群分布,內含乳汁結晶。韌皮部有較多乳汁管群放射狀分布,常與木質部相對。形成層可見,但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單個或數個成群,放射狀排列,木射線細胞3-6列(見圖1、2)。
2.2.2 莖橫切面表皮細胞一列,類方形,排列整齊。厚角組織細胞2-4列,類圓形,徑向排列整齊。皮層薄壁細胞類圓形,排列不甚緊密。莖橫切面可見多個維管束,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可見纖維束,乳汁管沿韌皮部外側成群或散在分布。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可見導管、木纖維、木薄壁細胞。髓部細胞類圓形,多中空(見圖3、4)。
2.2.3 葉橫切面葉為兩面葉,上下表皮可見氣孔分布。上表皮細胞一列,細胞大小相間排列。下表皮細胞一列,類圓形,細胞大小較為均一,排列整齊,主脈下方表皮細胞可見縊縮現象。主脈維管束3枚,外韌型,構造與莖大致相同,韌皮部外層細胞可見乳汁結晶。主脈下方厚角組織明顯,細胞2-4列(見圖5、6)。散布于粉末中。導管多為螺紋,有少數網紋導管和梯紋導管。粉末中可見厚角組織碎片,纖維多成束存在。木射線細胞較長,細胞壁增厚。非腺毛淡黃棕色,呈丁字形,偶見鞋底形腺毛存在于粉末中,由4個細胞組成,呈淡黃綠色(見圖7)。
2.3 理化鑒別
2.3.1 黃酮類定性鑒別
鹽酸鎂粉反應:取試管2支,分別向其中加入1mL上述樣品溶液,一支加入少量鎂粉,另一支不加鎂粉,再分別向2支試管中滴加濃鹽酸數滴,溶液顯紅色。
三氯化鋁紙片反應:于濾紙片上滴加1滴上述提取液,再滴加1滴1%三氯化鋁,使兩液滴有重疊區域,置256nm紫外燈下觀察,重疊區域顯藍綠色熒光,熒光加強。
濃硫酸反應:取2支試管,分別加入1mL上述樣品溶液,向其中一支試管中加入1-2滴濃硫酸,提取液顏色從淡黃色轉為紫黑色。
薄層鑒別:精密稱取槲皮素對照品10.06mg置于5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定容至刻度,備用。取樣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無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聲提取20分鐘,2次,過濾,濃縮至適量,95%乙醇溶解,備用。用甲苯一乙酸乙酯一甲酸(5:4:1)展開,待溶劑前沿線離薄層頂端2em時取出,晾干后用碘蒸氣熏顯色,在與對照品色譜相對應的位置上,顯相同棕黃色斑點(見圖8)。
2.3.2 香豆素類定性鑒別取樣品粗粉5g,索氏回流至浸出液無色,粉末用50mL 70%乙醇超聲提取20分鐘,2次,過濾,濃縮至適量,95%乙醇溶解。取上述溶液2mL,加1%氫氧化鈉顏色加深,加入2%鹽酸溶液顏色褪去,加入5%氫氧化鈉顏色加深,可能存在內酯環。在濾紙片上滴1滴上述溶液和1滴5%氫氧化鈉甲醇溶液,使兩滴溶液有重疊部分,于紫外燈(365nm)下觀察,不重疊部分呈藍色,液滴重疊部分呈黃綠色。說明樣品中含有香豆素類化合物。
2.3.3 槲皮素的含量測定
2.3.3.1 制備供試品溶液稱取苣莢菜粉末10.2g,置索氏回流裝置中,用氯仿:石油醚(1:1)回流至浸出液無色,取出,保留藥材粉末,將粉末放置于100mL錐形瓶中,向錐形瓶中加入70%乙醇50mL,超聲提取2次,每次30rain,過濾,合并濾液,濾液置旋轉蒸發器中濃縮至適量,定容至50mL備用。
2.3.3.2 制備對照品溶液
準確稱取槲皮素標準品10.06mg于50mL容量瓶中,并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作為對照品溶液備用。
2.3.3.3 紫外光譜吸收曲線的繪制及測定波長的確定精
密量取槲皮素對照液0.20mL于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為參比液,在200―500nm范圍內掃描,得到其吸收光譜,最大吸收波長入=256nm(見圖9)。
2.3.3.4 標準曲線繪制分別準確量取0.2mL、0.4mL、0.6mL、0.8mL、1.0mL、1.2mL的槲皮素對照液,注入10mL容量瓶中,以70%乙醇溶液定容至刻度,以70%乙醇溶液為參比液在其最大吸收波長下分別測定其吸光度值并且給出A值,記錄濃度和吸光度值。得回歸方程為:y=33.614x+0.055,(r=0.9994),其中y為吸光度,x為濃度(mg/mL)。表明槲皮素標準品溶液在0.0039~0.0276mg/mL與吸光度有良好的線性關系。
2.3.3.5 穩定性實驗精密量取0.4mL“2.3.3.2”對照液置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10min、20min、40rain、60rain、80min、120min的吸光度值,RSD為1.15%(n=6)。表明槲皮素對照品在120min內基本穩定。
2.3.3.6 精密度實驗精密量取O,4mL“2.3.3.2”對照液0.2mL于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連續測定6次,RSD為0.271%,儀器精密度可信。
2.3.3.7 供試品槲皮素含量測定從供試品溶液中精密量取0.4mL儲備液置10mL容量瓶中,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計算槲皮素含量。三批苣荬菜樣品的槲皮素含量分別為0.0744mg/g、0.0783mg/g、0.0773mg/g,平均為0.0767m昏/g。
2.3.3.8 回收率實驗配制3個不同濃度、已知含量的樣品,每個濃度各3份(共9份),按樣品制備方法制備樣品,分別準確加入對照品適量,按“2.3.3.4”項法測定吸光度值,平均回收率為103.21%,RSD為0.75%(n=9,見表1)。
3、討論
3.1 苣荬菜主要特征上部葉短劍形,葉中下部不規則淺裂。中下部葉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基部下延左右呈耳狀或呈楔形,葉片邊緣可見小銳齒,全草均有乳汁管分布。葉主脈維管束3個,均為外韌型。葉上表皮細胞大小差別較大,常大小相間排列。下表皮副衛細胞壁波浪形相對上表皮而言較為明顯。鑒別特征明顯。
篇2
關鍵詞:生藥學實驗;教學內容;考試
《生藥學》是指以生藥為主要研究對象,對生藥的名稱、基源、生產、采制、鑒別、化學成分、醫療用途、資源開發與利用和新藥創制等進行研究的學科[1]。《生藥學》實驗課的目的在于訓練學生掌握生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準確識別、鑒別生藥基源的種類,辨別生藥的真假與優劣,同時培養嚴格的科學態度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2]。藥材的真偽和優劣是中藥產業質量控制的源頭,沒有藥材質量的保證,下游的質量控制都將是空中樓閣。因此,對生藥學教學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出具有實際鑒別經驗的中藥從業人員,是生藥學教師要共同應對的課題。現結合生藥學學科的特點和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對生藥學實驗課的內容及考試的改革談一些體會。
1該校生藥學實驗教學及考試現狀
筆者學校生藥學實驗共36學時,學生實驗內容主要為學習常用生藥的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和理化鑒別方法,現有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教師通過主控臺傳輸實施教學,同時可監視學生端顯微鏡下圖象或電腦屏幕,用以指導學生操作,并將任一學生顯微鏡觀察到的典型結構進行處理并傳輸到每一位學生的計算機屏幕上進行教學示范。教師與學生通過師生對講模式進行一對一語音交流或短信交流,使師生間的交流更直觀有效,達到真正的互動效果,顯微鑒別的教學效果得以大大提高。并且實驗考試要求學生識別3種未知藥材混合粉末,計入考試成績,學生對此非常重視,學習效果良好。但目前筆者學校生藥學實驗課程仍存在一些不足。(1)實驗內容分布不均。生藥學課程目標是要求學生至少應具備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四大鑒別能力[3]。但實際上,因學時限制和條件限制,所開設內容信息量不夠大,顯微鑒別重視程度較高,而不同程度地忽視了對學生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理化鑒別能力的培養。(2)藥材標本量不足。藥材的標本量不能滿足學習要求,缺乏足夠量的偽品標本,同時此項內容未納入考試內容,學生的重視程度明顯不夠。(3)實驗學時數不足。性狀鑒別和顯微鑒別都需要學生花費大量時間去練習鞏固,由于學時數的局限,藥材性狀鑒別的訓練時間嚴重不足,雖然對顯微鑒別的教學實踐有所側重,但依然需要加強。(4)實驗課考試內容較單一。要客觀衡量學生的實際藥材鑒別能力,需要建立合理的實驗課考試制度。以前實驗課考試內容比較單一,不夠全面,成績主要是以實驗報告和期末顯微鑒別考試為主,實驗課平時成績為輔。而實驗報告基本以板書為模板,加上實驗報告要求的繪圖內容,實驗報告的內容往往大同小異,僅僅靠實驗報告的成績,并不能真正衡量出學生的實驗水平,對于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掌握情況更不能體現出來。而期末粉末顯微鑒別則側重于顯微鑒別,無法評價學生的藥材性狀鑒別能力。
2改革方法
2.1建立完善生藥圖庫,隨時隨地學習
生藥的原植物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是生藥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需要大量的時間反復學習鞏固記憶才能掌握鑒別技能。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系統中建立生藥原植物圖庫、藥材圖庫、生藥顯微特征圖庫,同時將圖像上傳至藥學院網站,學生不僅可在實驗課跟隨老師的講解進行學習,還能在課外時間自主學習,隨時隨地對各種藥材特征進行復習比較,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
2.2補充藥材和偽品標本,充分利用課外時間
生藥學實驗內容繁多,為了保證教學質量,在實驗課上要準備足夠的實物藥材,盡量做到學生能邊聽講課,邊觀察藥材性狀,掌握藥材鑒別的要點,尤其是經驗術語。前人總結的經驗術語是對藥材特征描述的生動概括,是區別于其他藥材的最重要特點,言簡意賅,便于記憶。比如大黃根莖橫切面中髓部具有的異形維管束,因呈星散狀排列而稱“星點”;何首烏的塊根橫切面皮層中出多個異型維管束組成的“云錦花紋”;天麻頂端的紅棕色干枯殘留芽苞,皺縮似辮狀的“紅小辮”;還有黨參的“獅子頭”,人參的“蘆長碗密棗核艼,緊皮細紋珍珠須”等。這些術語使性狀變得生動形象,易于掌握。筆者學校生藥學實驗要求學生掌握300種常用生藥的性狀鑒別,此外,還應添置足夠量的偽品標本。補充更新藥材標本后,一方面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到標本室進行技能練習或標本觀察,并做好輔導工作;另一方面,設計木質生藥托盤,每托盤可分裝12種生藥,每班發放25個托盤,在實驗室完成生藥性狀鑒別要點的教學之后,學生將托盤帶回宿舍,每天利用業余時間認真觀察,確保學習效果。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學習和鞏固,可以有效彌補實驗課時不足的問題。
2.3組織生藥性狀鑒別競賽,豐富考試形式
生藥學是實踐性極強的學科,目前,無論是藥材生產領域還是流通領域,不缺少擅長儀器分析檢測的畢業生,而是大量急需具有藥材實際鑒別能力的生藥學人才[4]。原有的實驗課考試是將3種未知粉末混合后進行顯微鑒別來判斷藥材。但是在實際應用中,經常使用的還有性狀鑒別。針對實驗課考試內容不夠全面的問題,筆者擴展了考試內容,重新設置實驗成績的組成比例。筆者設計了生藥性狀鑒別競賽,并將成績納入實驗成績,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壓力。該校已成功舉辦了藥學院首屆“中藥性狀鑒別大賽”,要求學生識別30種藥材的名稱、科名和入藥部位,并設置個人單項獎和集體獎項,通過這項改革,促使學生對實驗課更加重視,增加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同時也促進了實驗課教學質量的提高。
2.4調整實驗教學計劃,修改實驗講義
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安排,重新調整生藥學實驗的教學計劃,同時對實驗講義做相應的調整,與時俱進。由于顯微互動系統的應用,提高了學生顯微鑒別的學習效率,適當增加了其他鑒別方法如植物鑒別、性狀鑒別和理化鑒別的內容等。教學計劃和實驗講義的修訂,使實驗教學緊跟學科發展的最新動態,使實驗教學做到有的放矢,豐富學生第一手實驗資料,有利于學生復習鞏固。
3結語
生藥學實驗內容及考試改革旨在通過建立藥用植物圖庫、藥材圖庫、生藥顯微特征圖庫,并在顯微數碼互動實驗室的系統中進行教學,改善教學效果,同時通過實物的觀摩認知,加深記憶,達到教學目標,并且通過不斷創新改進的考試內容和形式,加強學生的基本功,進一步提升實驗技能,培養生藥學實用型人才。通過對教學內容的調整和多種教學方式的綜合運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教學內容全面而又突出重點,生動形象,有效地提高了生藥學實驗課程的教學質量,學生反映效果良好,希望能為生藥學實驗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作者:李昌勤 王金梅 袁王俊 單位:河南大學藥學院
參考文獻:
[1]蔡少青.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
[2]吳立人.生藥學實驗[M].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6:4.
篇3
【關鍵詞】:芙蓉菊;生藥學;性狀;顯微特征
【中圖分類號】R282.6;R284.1【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7-8517(2009)01-0015-03
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為菊科芙蓉菊屬植物,別名玉芙蓉、海芙蓉、蘄艾、千年艾、香菊[1]等。主要分布于我國南部地區、臺灣省、東南亞及日本等。其性味辛苦,微溫,能祛風濕,可治療風濕關節痛、胃脘冷痛[2],并能治風寒感冒、支氣管炎、百日咳以及癰疽、疔瘡等。嶺南地區亦有用水煎服芙蓉菊治療糖尿病的傳統民間療法。有文獻報道[3],從芙蓉菊枝和葉中分離水解得到的芙蓉菊寡糖水、5%乙醇洗脫組分有一定的促進胰島素分泌的作用。其已知的化學成分為蒲公英賽醇、蒲公英賽醇乙酸酯、蒲公英賽酮[4]、異石竹烯[5]等。目前其生藥學方面尚未見文獻報道,本文首次對芙蓉菊全草進行生藥鑒定,為今后的該藥材的研究開發利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 材料
1.1 實驗材料 采自廣西南寧市,經廣西醫科大學天然藥物化學與生藥學教研室焦愛軍副教授鑒定為芙蓉菊(Crossostephium chinense(L.)Makino)的全草。
1.2 儀器與試劑 Leica-Mps60生物顯微鏡及Qwin圖象分析系統(德國徠卡公司);Leica-RM 2145 切片機(德國徠卡公司);所用試劑均為分析醇。
2 方法
采用石蠟切片法將芙蓉菊根、莖、葉進行橫切后制作組織切片觀察。取干燥藥材適量,剪成小段后在50℃以下烘干粉碎并過60目篩,取適量,用水合氯醛透化,稀甘油裝片觀察粉末特征。
3 結果
3.1 原植物形態 半灌木,高10~40cm,上部多分枝,密被灰色短柔毛。根的表皮易剝落。葉聚生枝頂,狹匙形或狹倒披針形,長2~4cm,寬4~6mm,全緣或有時3~5裂,頂端鈍,基部漸狹,兩面密被灰色短柔毛,質地厚。頭狀花序盤狀,直徑約7mm,有長4~15mm的細梗,生于枝端葉腋,排成有葉的總狀花序,總苞半球形,總苞片3層,外中層等長,橢圓形,鈍或急尖,葉質,內層較短小,矩圓形,幾無毛,具寬膜質邊緣。邊花雌性,1列,花冠管狀,長1.5mm,頂端2~3裂齒,具腺點。盤花兩性,花冠管狀,長1.5mm,頂端5裂齒,外面密生腺點。瘦果矩圓形,長約1.5mm,基部收狹,具5~7棱,被腺點。冠狀冠毛長約0.5mm,撕裂狀。花果期全年。
3.2 性狀鑒別 干燥全草長30~100cm。根圓柱形,直徑0.3-1cm,多彎曲,有分枝。表面灰黃色,具縱皺紋和溝紋,外皮易剝落。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不平坦,淡黃白色或淡黃綠色。莖圓柱形,多分枝,表面灰棕色,外皮易剝落。質硬,不易折斷,斷面淡黃白色,木質部淡黃色。葉互生,緊聚枝頂。葉片多皺縮,展平后狹匙形或狹倒披針形,長2~3cm,密被灰白色短柔毛。頂端葉3~5齒裂或分裂,基部狹長,裂片卵形或狹矩圓形。全草有特殊香氣,味辛苦,性微溫。
3.3 顯微鑒別
3.3.1 根橫切面 木栓層細胞7~13列,細胞長方形,易剝落。皮層由14~26列類圓形的細胞組成,含有成束或單個散在纖維。韌皮部由12~20列細胞組成,細胞方形,排列較緊密,有散在的分泌腔。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類圓形、多邊形,細胞壁增厚、木質化。射線細胞徑向延長。見圖1、2
3.3.2 莖橫切面 表皮細胞5~9列,細胞長方形。皮層由19-22列類圓形的細胞組成,排列疏松。韌皮部由5~11列細胞組成,細胞方形,排列較緊密,外側有纖維束環列。形成層明顯。木質部導管類圓形、多邊形,細胞壁增厚、木質化。射線細胞徑向延長。髓部細胞較大,類圓形。見圖3、4
3.3.3 葉片中脈橫切面 上、下表皮細胞各一列,上表皮細胞較大,類圓形或橢圓形;下表皮細胞較小。上、下表皮都有氣孔和丁字形非腺毛,非腺毛頂端細胞多斷落,柄1~3個細胞。上表皮下方有1~3列柵欄組織,不過中脈。海綿組織由數列類圓形或不規則薄壁細胞構成,排列疏松。中脈較小,維管束外韌型。見圖5、6
3.3.4 粉末顯微特征 粉末灰綠色。丁字形毛非腺毛眾多,頂端細胞長而彎曲,多斷落似纖維狀,細胞長82.6~271.8 μm,直徑10.5~12.4μm,基部1~3個細胞。纖維為單纖維,長梭形,兩端漸尖,直徑為6.9~12.3um,長66.8~139.9 um。石細胞呈現淡黃色,為不規則形,長方形或類方形,多見長方形,直徑為8.9~16.8um,長29.8~62.2um。方晶大小不一,多為類方形,直徑為8.5~21.5um。導管為螺紋導管,直徑為4.4~8.9um。見圖7
4 小結
本文從性狀、顯微及粉末鑒定幾個方面對芙蓉菊全草進行了生藥學研究,其主要的鑒別特征是①根部有長方形木栓層細胞,易剝落,并含有纖維束和分泌腔。②莖的韌皮部由5-11列方形細胞組成,排列較緊密,外側有纖維束環列。③髓部細胞較大,類圓形。④葉上下表面及粉末中可見眾多丁字形非腺毛。⑤含草酸鈣方晶及石細胞。
參考文獻
[1]侯寬昭.廣州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56:537.
[2]江蘇新醫學院.中藥大辭典[M].1977:1047-1047.
[3]譚樹暉,黃海波主編.中草藥野外識別手冊(三)[M].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2004:18.
[4]鄒磊,傅德賢,楊秀偉,康瑞娟: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J].2007,19:250-25.
篇4
【摘要】 目的 對玄參科母草屬植物母草及泥花草進行生藥學研究,為該藥用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依據。方法 采用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的方法。結果 明確了2種植物的性狀特征和粉末、橫切面的特征,初步判斷兩種植物中均含環烯醚萜苷類成分。結論 該鑒定方法可靠,可作為2種植物的鑒定依據。
【關鍵詞】 母草屬;母草;泥花草;生藥學;性狀鑒別;顯微鑒別
Abstract:Objective To identify two Lindernia species, L.crustacea and L.antipoda histologically and morphologically.Methods Morphological and microstructural characters were described, and physical and chemical methods were established.Results Collenchyma was found in the stems angular of L.crustacea, of which the cells were vertically elongated, and large air cavities were distributed in the cortical aerenchyma. While in the cortex of L. antipoda, there were many fiber bundles, and little aerenchyma or large aircavity. Iridoids can be detected in both the species.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easy and reliable, suitable for the quality control of these two plants.
Key words:Lindernia;L.crustacea;L.antipoda;pharmacognosy;characteristics;microscopic identification
母草屬植物主要分布在亞洲熱帶和亞熱帶,美歐兩洲有少數種分布,我國有約26種,主要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四川及海南等省。母草屬多種植物均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活血祛瘀、抗菌消炎等作用,廣東省民間常用于煲涼茶或煲湯。目前國內外對該屬植物的研究極少,故本文選擇該屬植物中的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和泥花草 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 [1,2]進行生藥學研究,以期為該藥用資源的開發利用提供鑒定依據。
1 材料與儀器
1.1 材料 植物樣品采于廣州大學城,經廣東藥學院中藥學院姬生國副教授鑒定為玄參科母草屬植物母草Lindernia crustacea (Linn.) F. Muell、泥花草Lindernia antipoda (Linn) Alston的全草。
1.2 儀器 Nikon YS100生物顯微鏡(日本尼康公司)、數碼攝像(Motic BA200)、電熱鼓風恒溫干燥器(上海迅能電熱設備有限公司)、WD9403C型紫外分析儀(北京六一儀器廠)、HK3300H超聲波清洗器(上海科導超聲儀器有限公司)。實驗所用試劑均為分析純。
2 性狀鑒別
2.1 母草
常皺縮成團,無毛或嫩枝被毛。莖四棱形,扭曲,多分枝,下部莖節上有時具須根,斷面有時中空。葉對生,多皺縮,具短柄,葉片展平后呈闊卵形或三角卵形,長8~15 mm,頂端鈍或短尖,基部寬楔形或圓形,邊緣疏有淺齒。有時帶花,花淡紫色、淺藍色,二唇形,上唇直立,常淺2裂,下唇略較長。蒴果橢圓形或倒卵形。氣微,味淡。
2.2 泥花草
多皺縮,全株無毛。莖圓柱狀,有縱紋,下部莖節間有時具須根,斷面實心。葉對生,多皺縮,葉片展平后呈長圓形、狹橢圓形或線狀倒針形,長0.8~4.5 cm,寬0.6~1.2 mm,頂端圓或有時急尖,基部楔形,下延成柄,邊緣具細鋸齒或有時近全緣,兩面無毛。花紫色、淡紫藍色或白色,略呈2唇形,上唇2淺裂, 下唇3裂, 與上唇近等長。 蒴果柱形, 長約2 mm,頂端漸尖。氣微,味淡。
廣東藥學院學報 第26卷 第1期 林微微,等.母草及泥花草的生藥學研究
3 顯微鑒別
3.1 母草莖橫切面
切面呈四方形。表皮細胞類方形,排列緊密,外被角質層。皮層較寬,中間有通氣組織圍成大型氣腔多數,四角有明顯棱脊,內各有1個纖維束,細胞壁較厚。維管束四角處發達,韌皮部較窄,形成層環類方形,木質部于四角處較發達,由導管、木薄壁細胞、纖維構成,髓部由薄壁細胞組成。見圖1、圖2。
3.2 母草葉橫切面
葉上下表皮呈長方形,排列緊密,外被角質層,有氣孔。柵欄組織通常為1列細胞。海綿組織為4~5列細胞。主脈上下表皮內方有厚角組織及薄壁組織。主脈維管束外韌形,半月形,木質部導管2~7個排列成行,韌皮部細胞較小。見圖3。
3.3 母草粉末
粉未黃棕色。上下表皮細胞垂周壁彎曲,氣孔不等式;腺鱗多數,腺頭4個細胞,內含黃棕色分泌物,柄單細胞;花粉粒類球形,外壁有細密短刺,具3個萌發孔;纖維平直,長梭形,壁較薄,常數個聚集在一起。厚角細胞多角形,多見螺紋導管;偶見石細胞,長方形或橢圓形。少見草酸鈣方晶。見圖4。
3.4 泥花草莖橫切面
切面呈類圓形。表皮細胞外被角質層,可見非腺毛及氣孔。皮層較寬,其間散在有多個纖維束,細胞排列緊密,壁較厚。維管束通常有6個,與皮層纖維束相對應,韌皮部較窄,形成層環類圓形,木質部由導管、木薄壁細胞、纖維構成,髓部由薄壁細胞組成。見圖5、圖6。
3.5 泥花草葉橫切面
葉上下表皮呈長方形,排列緊密,外被角質層,有氣孔,偶見非腺毛。柵欄組織通常為1列細胞。海綿組織為5~6列細胞。主脈上下表皮內方有厚角組織及薄壁組織。主脈維管束外韌形,半月形,木質部導管2~6個排列成行,韌皮部細胞較小。見圖7。
3.6 泥花草粉末
粉末黃綠色。表皮細胞垂周壁彎曲;氣孔不等式;非腺毛多為單細胞,頂端尖,基部鈍圓,平直或彎曲;纖維細長;多見螺蚊導管。見圖8。
4 理化鑒別[1,3]
4.1 還原性糖及糖苷成分的鑒別
取樣品粗粉各1 g,各加入蒸餾水10 mL,加熱提取10 min,濾過,分別取濾液1 mL置2支試管中,1支加5%的α萘酚乙醇溶液,搖勻,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可見試管液面有紫色環產生。另1支加入Fehling試劑,有磚紅色沉淀生成。
4.2 環烯醚萜苷類成分的鑒別
取新鮮藥材1 g,切碎,置試管中,加入1%鹽酸5 mL,浸漬5 h,取上清液1 mL,加氫氧化鈉溶液后,溶液由微黃色變成亮黃色。
4.3 氨基酸類成分的鑒別
取樣品粗粉0.4 g,置小燒杯中,冷水浸提12 h,濾過,取濾液2 mL,置試管中,加入5滴茚三酮試液[3],沸水浴10 min,溶液顏色無變化。
5 討論
5.1 顯微鑒定中在母草莖的橫切面中皮層有明顯的通氣組織,并形成大型氣腔,而泥花草的皮層中則沒有通氣組織,這可能與母草多生長在離水較近的地方,而泥花草多為旱生有一定關系。母草在4個棱脊處均有纖維束存在,而泥花草則有6個纖維束存在,提示可作為其鑒別依據。
5.2 《廣東植物志》中對母草和泥花草的性狀描述為:“整個植株均無毛[2]。”但本實驗發現泥花草的莖和葉的表皮均有非腺毛,組成非腺毛的細胞多為1個,且分布較少。
5.3 理化鑒別試驗方法是參照《中國藥典》[3]和《全國中草藥匯編》[1]的方法進行,初步判斷兩種植物中均含環烯醚萜苷類成分。氨基酸試驗為陰性,與文獻[4]中的記載有出入,尚需進一步驗證。針對黃酮類、蒽醌類及生物堿類成分的鑒別試驗,結果顯示均為陰性。
參考文獻
[1] 全國中草藥編寫組.全國中草藥匯編(上冊)[M].2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6:270-271.
[2] 陳封懷.廣東植物志(第四卷)[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1:385-390.
篇5
關鍵詞:民族藥;野棉花;生藥學;質量標準
中圖分類號:R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09)09--0036--03
野棉花為毛茛科銀蓮屬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Buch,―Ham,)的根及全草,分布于我國湖南、四川南部、云南、貴州、東南部和南部。現代文獻記載,本品味苦、性寒、有毒。具有祛風,散瘀,利濕,驅蟲等功效,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鉤蟲病;外用治瘧疾,滅蠅蛆等。云南各民族均有使用本品的歷史,經各民族長期使用,均具有較好的療效。本品分布廣,資源豐富。為進一步開發利用民族藥資源,制定藥材質量標準,筆者對野棉花的民族藥名、民族藥用經驗、植物來源、藥材性狀、顯微及理化鑒別特征作了初步研究。
1 民族藥名及藥用經驗
阿昌族:整兒阿鋪。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白族:yonmalwul榮麻烏、白葉葉。用根和全草。昧辛、苦,性寒,有毒。清熱除濕、活血祛瘀、殺蟲。用于菌痢,淋病,胃痛,食積,跌打損傷,風濕性關節炎,難產,死胎,瘙癢癥,瘡瘍,腸炎,痢疾,蛔蟲,急性腸炎。
德昂族:山棉花。用根。味苦、性寒,有小毒。祛風,散瘀,利濕,驅蟲。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景頗族:Haqmui bvun。味苦、性寒,有小毒。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痢疾,蛔蟲病,鉤蟲病。
傈僳族:尼三臘。用根。苦、寒,有小毒。理氣,殺蟲,祛風濕,接骨。用于跌打損傷,風濕骨節痛,腸炎,痢疾,蛔蟲病,瘧疾,黃疸,胃寒痛,咳嗽氣喘,內外傷出血。彝族:阿堵沙波、松羅告。用根。清熱解毒,祛風除濕,收斂止血,散瘀消腫,祛蛔。用于風濕骨痛,胃腸出血,食積,肛腸脫垂,產后腹痛,跌打損傷。
2 實驗儀器
Nikon ECLIPSE80i型高級研究用正置生物數碼攝影顯微鏡、JNOECXS一212―202型生物顯微鏡、Nikon E―CLIPSE80i FVM--PF高級研究用明場微分干涉系統顯微鏡、Canon IXUS850型變焦數碼相機、ML5―4型可調式電熱板、組織切片機、恒溫水浴鍋、旋轉蒸發儀、Adobe photoshop 9.0簡體中文版圖形處理軟件等。
3 來源鑒別
3,1實驗材料采于云南昆明,經作者鑒定為毛茛科銀蓮屬植物野棉花(Anemone vitifola Bueh,―Ham,)的根及全草。
3,2植物形態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莖斜生,粗0.8~1.5cm。基生葉2~5;葉柄長25~60em,有柔毛;葉片心卵狀或心狀寬卵形,長11~22cm,寬12~26cm,頂端急尖,3~5裂,邊緣有小牙齒,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被白色短絨毛。花葶粗壯直立,有柔毛;聚傘花序長20~60cm,二回至四回分枝;苞片3,輪生,葉狀,但較小,柄長1.4~7cm;花梗長3.5~5.5cm,密被短絨毛;花兩性,萼片5,花瓣狀,白色或淡粉紅色,倒卵形,長1.4~1.8cm,寬8~13mm,外面被白色絨毛;花瓣無;雄蕊多數,長3.5~4.5mm;心皮約400,密被綿毛。聚合果球形,直徑約1.5cm;瘦果長約3.5mm,密被綿毛,果柄細。花期7~10月,果期8~11月。(圖1)
4 性狀鑒別
根呈短圓柱狀,直徑0.6~2cm。外表灰棕色,表面粗糙,具縱向凹裂,偶見支根痕。根頭略膨大,頂端附有殘存的葉柄基部,密生白色絨毛。質脆,易折斷。斷面皮部淡棕色,木部黃色,射線色較深,根中心部分可見裂隙。莖圓柱形,外表灰綠色至棕色,有多數縱棱。葉革質,上面疏被短糙毛,下面密生絨毛。(圖2)
5顯微鑒別
5,1野棉花根橫切面(直徑約0.7cm)木栓層由數列細胞組成,外被落皮層,深棕色,細胞多破碎。皮層和韌皮部有眾多篩管群和纖維束散在,篩管群大多被纖維所包圍,纖維木化,壁薄。形成層呈環狀,由3~5列細胞組成,細胞扁長方形。木質部呈放射狀排列,由導管、木纖維及木薄壁細胞組成,導管散列或縱列,木射線明顯。(圖3)
5,2野棉花莖橫切面(直徑約0.4cm)
表皮細胞類長圓形或圓形。皮層較窄,細胞排列緊密。維管束散在,于近皮層處排列成環狀,大小不一,中心部位排列稀疏。維管束外韌型,韌皮纖維束層帽狀,木化,壁不甚厚;木質部由導管及木纖維組成,導管散列,大小不一。(圖4)
5,3野棉花葉主脈橫切面上表皮細胞圓形或類長圓形,內側有1~3列厚壁細胞。下表皮細胞類圓形,壁略增厚。上下表皮外側均可見單細胞非腺毛。主脈維管束外韌型,導管散在,木纖維眾多,位于韌皮部上方,纖維壁薄,略木化。柵欄組織由2列細胞組成。海綿組織細胞長圓形,排列疏松,形成氣室。(圖5)
5,4野棉花全草粉末全草粉末淺灰棕色,氣微,味辛。非腺毛眾多,大小不一,均為單細胞組成,平直或略彎曲,壁較薄,直徑8~22μm。導管多為具緣紋孔,少為螺紋,直徑20~45μm。木栓細胞黃棕色,類長方形或不規則形。花粉粒類圓形,外壁光滑,表面可見點狀雕紋,萌發孔3個。葉表皮細胞不規則形,壁呈波狀彎曲,氣孔較大,不定式。木纖維眾多,成束,壁薄,胞腔內有斜點狀紋孔,直徑25~40μm。韌皮纖維成束或散在,長梭形,淡黃色,直徑32.5~40μm。莖表皮細胞類方形,壁多呈連珠狀增厚。棕色塊眾多,大小不一。(圖6)
6 化學成分
經系統預實驗證明,野棉花全草中含有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氨基酸、糖等成分。
7 理化鑒別
7,1檢查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取樣品粗粉10g,加95%乙醇100mL于水浴上加熱回流1h,稍冷后加入蒸餾水使含醇量為70%,冷至室溫,過濾,濾液用石油醚(60~90℃)100mL分兩次萃取,以除去葉綠素等脂溶性成分。將所得到的乙醇提取液進行濃縮,加95%乙醇50mL溶解過濾。濾液供檢查內酯、香豆素及其苷類成分用。(1)取乙醇提取液滴于濾紙片上,待干燥后,于紫外燈下檢視,斑點有藍色熒光,噴灑1%氫
氧化鉀試劑后斑點顏色變為黃綠色。(2)取乙醇提取液1mL,加3%碳酸鈉水溶液1mL于沸水浴上加熱3min,冷卻后,加入新配置的重氮化試劑1~2滴,顯紅色。(3)取乙醇提取液1mL,加7%鹽酸羥肟甲醇液3~5滴和10%氫氧化鉀甲醇溶液10滴,于水浴上加熱至反應開始(有氣泡產生),冷卻,再加入5%鹽酸使成弱酸性,加1%三氯化鐵水溶液5滴,反應液呈暗紅色。
7,2檢查氨基酸取樣品粗粉5g,加蒸餾水60mL,室溫浸泡過夜。過濾,濾液供檢查氨基酸。(1)取冷水浸液1mL,加入0.2%茚三酮乙醇溶液2~3滴,搖勻,于沸水浴中加熱5min,冷卻后顯藍紫色。(2)取冷水浸液滴于濾紙片上,干燥后,噴灑吲哚醌試劑,于120℃加熱5min,斑點顯多種顏色。7,3檢查糖及其苷類成分取冷水浸液的剩余液,在60℃水浴上熱浸30min,趁熱過濾。濾液供檢查糖及其苷類成分用。(1)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新配置的菲林試劑4~5滴,在沸水浴上加熱5min,有磚紅色沉淀。
(2)取熱水提取液1mL,加入5%α―萘酚乙醇溶液2~3滴,搖勻,沿試管壁緩緩加入濃硫酸1mL,加在試液與硫酸的交界面產生紫紅色環。
8薄層層析
取藥材粗粉5g,加95%的乙醇50mL,超聲振蕩提取30min,過濾,濾液回收乙醇至干,加少量熱水溶解。溶液用正丁醇萃取,萃取液濃縮后點樣。吸附劑:硅膠G(青島海洋化工廠生產)。點樣:樣品的甲醇提取液。展開劑:環己烷一乙酸乙酯(5:1)。顯色劑:紫外光燈檢視結果:在紫外燈下有10個斑點。a點為紫色熒光,b點為淡橙紅色熒光,c、d點為橙紅色熒光,e點為紅色熒光,f點為黃色熒光,為紅色熒光,h點為淡藍色熒光’i、j點為黃色熒光。(圖7)
9 小結與討論
篇6
【關鍵詞】 化橘紅 生藥學
中藥化橘紅為蕓香科植物化州柚 Citrus grandis ‘tomentosa’ 或柚 Citrus grandis (L.) Osbeck 的未成熟果實的外果皮,前者稱毛橘紅,后者稱光橘紅,為理氣化痰之常用中藥[1]。化州柚是柚的栽培變種,為化州市特有樹種,已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2],自古以來,其未成熟果實外果皮即作為橘紅入藥,習稱毛橘紅,品質最優,曾列為皇室專用祛痰圣藥。柚外果皮作為化橘紅入藥,習稱光橘紅,其藥材雖非道地,但因種植面廣、產量高,在市場上也以化橘紅品名進行銷售,因品質差于毛橘紅,嚴重影響了化橘紅藥材的市場聲譽,給道地毛橘紅藥材的生產帶來嚴重沖擊。為科學區別兩種化橘紅藥材生源及性狀,現對化橘紅兩品種的原植物及藥材進行生藥學研究。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化州柚和柚原植物標本和毛橘紅與光橘紅未成熟果實全部采自化州市平定鎮化橘紅GAP種植示范基地,毛橘紅與光橘紅飲片按《中國藥典》加工方法加工。以上原植物標本及藥材標本均由課題小組采集,并由平定鎮化橘紅研究所林仁和主任鑒定。
1.2 方法 通過化橘紅GAP種植示范基地的實地考察,采集植物標本,進行兩種化橘紅的原植物組織形態學研究,并對毛橘紅與光橘紅兩飲片進行顯微特征鑒別。
2 形態、性狀研究
2.1 化州柚的植物形態學、性狀研究
2.1.1 化州柚的植物形態 常綠小喬木,高通常3~5m,嫩枝、葉背面、花梗、花萼和子房均密被柔毛;嫩枝壓扁且微有縱棱,并有微小針刺。單身復葉互生,嫩葉常暗紫紅色,成長葉厚,橢圓形至闊卵形,長7~13cm,寬3~6cm,頂端圓或微凹,基部圓,邊淺波狀,深綠色;羽葉倒心形,長2~3cm,寬約2.5~3cm。花春季開放,白色,極香,單生葉腋或組成腋生總狀花序;花萼杯狀,4淺裂;花瓣4片,矩圓形,白色,子房近球形,被柔毛,萼直徑約1cm,4淺裂;花瓣長圓形;雄蕊20~25枚。柑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時直徑約8~11cm或稍過之,幼果綠色,被黃綠色絨毛,成熟果實檸檬黃色,絨毛不褪,果頂部稍凹,果皮厚約2cm,有極厚與果肉不易分離的白色海綿組織;瓢囊16瓣,味極酸;種子80粒以上,扁圓形,白色,合點淺紫色。
2.1.2 毛橘紅飲片性狀 呈類球形,已切成五角或七角狀。直徑8~15cm,厚1.5~6.5cm 。外表面黃綠色,密布茸毛,無皺紋,有油室;內表面黃白色,有脈絡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一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內側柔軟而有彈性。氣芳香強烈,味苦、微辛。
2.2 柚的植物形態學、性狀研究
2.2.1 柚的植物形態
常綠喬木,高5~10m。嫩枝壓扁且微有縱棱,具明顯針刺,幼枝、葉背面被疏短柔毛,單身復葉互生,長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闊卵形,葉質較薄,長6.5~16.5cm,寬4.5~8cm,邊緣淺波狀,羽葉倒心形。花單生或為總狀花序,腋生;花瓣白色;雄蕊25~45;子房長圓形。柑果梨形、倒卵形或圓形,幼果綠色,無絨毛,成熟果實檸檬黃色,頂部稍凹,果皮厚約2cm,有極厚與果肉不易分離的白色海綿組織;直徑10~15cm,外果皮光滑無毛,油室大;瓤囊10~18瓣,味極酸;種子80粒以上,扁圓形,白色,合點淺紫色。柚葉基部闊圓形,邊緣有圓鋸齒,上面暗綠色,有光澤,下面有稀疏毛,葉質明顯薄于化州柚,其他特征與化州柚相似。
2.2.2 光橘紅飲片性狀 呈對折的五角或七角星狀。單片呈柳葉形。完整者展開后較毛橘紅大,直徑10~30cm。厚5~15cm。外表面色略淡,黃綠色或黃棕色,無茸毛,有皺紋,油室;內表面黃白色,有脈絡紋。質脆,易折斷,斷面不整齊,外緣有1列不整齊的下凹的油室,油室較毛橘紅大,內側柔軟而富彈性。香氣較弱,味苦、微辛。
3 顯微結構研究
3.1 莖橫切面特征
3.1.1 化州柚 表皮枯萎,表皮外有非腺毛。木栓層由4~5層細胞組成。皮層由3~8層細胞組成。石細胞散在,含較多淀粉粒。韌皮部20余層細胞,富含草酸鈣方晶,韌皮纖維2~3環,每環4~5層細胞。形成層環狀。木質部發達,有明顯的年輪,次生木質部可見導管、木射線和木薄壁細胞。髓部明顯。
3.1.2 柚 表皮外無非腺毛,韌皮部含方晶較少,皮層含淀粉粒較少,其他特征與化州柚相似。
3.2 葉橫切面特征[3]
3.2.1 化州柚(見圖1A) 上下表皮均為一列。葉肉柵欄組織由3層短圓柱狀薄壁細胞組成,共厚約70μm,細胞排列整齊緊密,其長軸與上表皮垂直,形成柵欄。最外層柵欄組織含草酸鈣方晶。海綿組織位于柵欄組織下方,與下表皮相連,由一些近圓形或不規則形狀的薄壁細胞組成,細胞間隙大,排列疏松如海綿狀,含油室、方晶和氣孔。葉脈維管束外韌型,韌皮部外有韌皮纖維環繞,皮層較厚,韌皮部富含方晶。主脈上方有柵欄組織與葉肉中的柵欄組織相連接。上表皮有非腺毛,多含方晶。
3.2.2 柚(見圖1B) 葉肉柵欄組織3層共厚約28μm,最外層柵欄組織不含草酸鈣方晶。葉脈皮層較薄,約為化州柚的1/3,其他特征與化州柚相似。
3.3 飲片的橫切面及粉末圖特征[4]
3.3.1 毛橘紅(見圖2A) 表皮為一列類方形細胞,可見1~5個細胞的非腺毛,長可至110μm,基部直徑約25μm,外被角質層,有氣孔,氣孔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7~21μm,副衛細胞5~7個,排成放射式。中果皮薄壁細胞形狀不規則,壁不均勻增厚,排列疏松,外側有油室,徑向長90~365μm,切向長490~980μm。草酸鈣方晶主要存在于外側薄壁細胞中,長9~18μm,中果皮散有維管束,導管主為螺紋,直徑6~17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細胞扁長形。
3.3.2 光橘紅(見圖2B) 表皮為1列多角形類方形細胞,外被角質層,有氣孔,氣孔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17~21μm,副衛細胞5~7個,排成放射式,無非腺毛。中果皮細胞類圓形,排列較疏松,外側有大型油室,不規則排列成1~2列,油室較大,長圓形,徑向長380~1220μm,切向長285~810μm。草酸鈣方晶主要存在于外側薄壁細胞中,長9~18μm,中果皮散有維管束。導管主為螺紋,直徑8~20μm,成束或散在,分泌細胞扁長形。
4 總結
毛橘紅原植物化州柚為柚的變種,兩者親緣關系雖近,但兩者原植物及藥材在植物形態及顯微構造上存在顯著差異。毛橘紅外表面為綠褐色或黃綠色,密被茸毛,質堅實,不易折斷;光橘紅外表面為黃綠色,無茸毛,質脆體輕,易折斷。化州柚與柚的莖、葉橫切面有較大差異,與化州柚比較:柚莖橫切面表皮外無非腺毛,韌皮部含方晶較少,皮層含淀粉粒較少;柚葉脈皮層較薄,葉肉柵欄組織3層共厚約28um,約為化州柚的1/3,最外層柵欄組織不含草酸鈣方晶。現把兩品種的主要區別列于下表1、2、3,易于互相鑒別。
4.1 毛橘紅與光橘紅原植物形態主要區別 見表1。
4.2 毛橘紅與光橘紅原植物顯微主要區別 見表2。
4.3 毛橘紅與光橘紅飲片顯微特征主要區別 見表3。表1 毛橘紅與光橘紅原植物形態主要區別表2 毛橘紅與光橘紅原植物顯微主要區別表3 毛橘紅與光橘紅飲片顯微特征主要區別
參考文獻
1 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05年版一部.北京:化學工業出版社,2005,51.
2 梁文皓.化州橘紅志.廣州:廣東科技出版社,1993,1-30.
篇7
關鍵詞:生藥學;教學改革;教學方法
DOI:10.16640/ki.37-1222/t.2015.24.268
生藥(crude drug)是指來源于天然的,未經加工或只經過簡單加工的植物、動物和礦物類藥材,具有“生貨原藥”之意。《生藥學》是以天然藥物為主要研究對象,應用植物學、植物化學、藥物分析學、藥理學、中藥學、臨床醫學等學科來研究生藥的基源、鑒定、有效成分、生產、采制及資源可持續性開發利用等的一門學科[1]。對于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說《生藥學》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而對于高職的學生專業基礎薄弱,對該課程的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同時,該課程需要記憶的量相對很大,所以從考試成績來看,不是很理想。追溯生藥學發展的近200 年,其研究目的和任務已由最初的對生藥進行真偽鑒別,到今天對藥材進行真偽鑒別、質量評價、安全性評價及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2]。但是,如今高職《生藥學》教學仍然沿襲著多少年不遍的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筆者從事《生藥學》教學工作,期望通過對教學過程中的常見問題進行梳理,并通過教學革新,以期提高《生藥學》的教學效果。
1 高職《生藥學》教學面臨的問題
1.1 課程定位不明確
《生藥學》在教學過程中與《中藥鑒定學》的教學內容在內容上有著很多的重復性,雖然在生藥與中藥概念之間以是否將中醫傳統理論作為指導進行區別,但是在日常教學過程中,不論從課程內容還是教學手段上都基本一直,這樣給學生的印象就是這兩個課程講的是同一個內容,將生藥和中藥等同概念。
1.2 教學內容和形式單一
以往《生藥學》教學著重講解生藥品種的來源、性狀、鑒別三大塊,格式體例一致,極易產生學習疲倦感。《生藥學》是應用本草學、植物學、動物學、化學、藥理學和中醫基礎理論、中藥學等學科知識,來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生產、采制、鑒定、化學成分、和醫療用途的科學。目前該學科教學主要對生藥進行真偽鑒別、質量評價、安全性評價及其資源開發利用等方面的研究。但是這一研究內容并未在職業院校《生藥學》的課堂教學中得到很好的體現,在職業院校《生藥學》的課堂上仍然是在教傳統的藥材鑒別,重點是性狀和顯微鑒定占據90%以上的課時量,導致不少學生對生藥學課程產生錯誤的認識,認為學習生藥學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識別生藥。現有相似藥材的橫向對比研究,經常出現的情況是學了后一種生藥內容忘記前一種內容,教學和學習的效果很低下。
教學形式即使在多媒體技術的加入后,也無非是手上那個生藥標本,然后按部就班的對照鑒別要點一一核對,進行記憶。由于體例一直,很多藥材描述的術語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對學習記憶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1.3 實驗項目過于簡單
目前生藥實踐教學普遍出現的現況是實踐動手能力很差,學習的過程僅僅停留在模仿上,缺乏創新思維,缺乏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實驗項目往往按照藥用部位進行劃分,設置10個左右的項目,每個項目若干個生藥品種,然對對照課本對各味要進行講解,提出每個藥的鑒別要點,按照書本的鑒別方法和步驟,將課本的鑒別要點逐一的按照老師規定的格式抄錄到實驗報告上,這樣項目實訓就結束了。久而久之,學生對生藥實驗也就麻木了,所謂知其然不知情所以然也,到學期末也僅僅是將短時間的記憶內容的重現,對個人技能的掌握沒有帶來有效的幫助。
2 《生藥學》教學思考與實踐
2.1 明確《生藥學》培養目標和任務
《生藥學》課程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任務是培養學生對生藥進行鑒別、質量評價、質量標準制定和新藥研制等方面的綜合能力,是藥學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核心課,同時該課程應用性和實踐性很強。對于高職《生藥學》教學過程中,受到教學課時數和學生基礎知識的閑置,教學目標應該定位在生藥鑒定和質量評價方面,同時適度拓展到現代生藥質量標準和控制綜合技能的學習,重在方法的掌握,增加高效液相色譜法、分子遺傳標記法等新的鑒別手段引入教學中,能夠做到舉一反三。
2.2 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提前預習本節課程的教學內容,要求學生講訴中藥小故事。比如夏枯草的小故事,秀才的母親得了瘰疬,巧遇與郎中,郎中讓他上山采摘長圓形葉子、開紫花,枯萎時如麥穗的野草,還告訴他這種中藥一過夏天就沒有了。如此的小故事,不光描述了夏枯草的植物形態、功能主治,也包括該藥材命名的又來。如此通過一則小故事將該藥材的大部分的知識點都能夠記住了。實現預習、藥材形狀、采收、功能主治的學習和掌握。學習的樂趣和學習的積極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2.3 優化教學內容
我院《生藥學》教學團隊根據藥學相關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適當的調整教學內容及重點。對于高職高專層次學生的培養,生藥學的教學目標應該是突出生藥學的實用性,面對市場中生藥(中藥)品種混雜,來源多樣,企業急需能夠對生藥的真偽有較強的鑒別能力,特別擅長與常規性狀鑒別的技能。著力培養傳統鑒別技能。同時,針對市場中偽品,如提取過揮發油的薄荷,能夠通過一定的理化鑒別與真品進行鑒別。高職教師在教學中可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生藥側重講解,借以提高學生就業后崗位適應能力。
2.4 教學方法多元話
教學中學生始終是教學主體,努力充分的調動學生對生藥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是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要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靈活運用信息化教學法、案例教學法、互動式教學法、研究式教學法等多種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十分重要。信息化教學結合板書可以保證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向學生傳授最大信息量;通過案例教學,使學生掌握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具體問題的方法,并要求在授課過程中要逐步增加案例教學的比例,通過典型案例的介紹,能夠是學生掌握自我學習生藥的方法和內容;為了能更好地體現互動式教學法,將多種教學方法綜合應用,學院生藥學教學團隊作了多次研討,比如在進行皮類生藥厚樸的教學時,將藥材分發給各個討論小組,讓小組同學根據其性狀鑒別的方法,仔細觀察厚樸的形狀、外表面的顏色、表面附屬物,是否存在結晶物,感受厚樸的質地,內表面的顏色,是否能刻畫出油痕,觀察折斷面的特征,通過鼻聞、口嘗去感受藥材的氣味,進行小組討論并由小組代表現場描述厚樸的鑒別要點,由主講教師進對學生描述內容進行點評和知識補充,對沒有觀察到的鑒別要點由老師引導再次進行認真觀察[3]。
2.5 建設口袋標本館
《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要加強實踐操作的訓練,精選具有典型性狀特點和顯微特點的生藥品種作為大綱內容。教學形式以理實一體話教學,將實驗與理論知識有機融合,教師在授課時將生
(下轉第294頁)
(上接第292頁)
藥標本分發給每個同學,由學生自己選擇具有顯著特征的標本進行封裝、收藏,這樣極大的增加學生接觸生藥標本的機會。學生能夠用看、摸、嗅、嘗等方式進行生藥學習,從而能更好地辨別和拓展各生藥的性狀、來源、成分、功效及應用等知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2.6 充分利用我院百草園與中藥標本館
植物園的40余種本地道地中藥材的種植規模,讓學生直觀、形象的觀察到原植物的形態和形狀特征,同時也對植物種植、產地采收以及其生長環境和資源現狀有著進一步的了解。本院標本館已有生藥標本800余種,其中包括水浸標本、臘葉標本和常見生藥藥材標本,涵蓋所有生藥藥物的用藥部位類型。該場地是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的第一場所,為課堂理論和實踐內容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3 小結
在高職《生藥學》的日常教學中,對課程內容進行梳理和歸類,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手段,并結合傳統生藥教學基本功,注重互動、啟發式教學,理實一體話的教學。充分利用學院百草園和生藥標本館的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口袋標本館工程,激發廣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才能更好的提升教學效果,才能更好的培養出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藥學人才。
參考文獻:
[1]呂艷娜,趙芮,李文靜等.發揮中藥標本館對《生藥學》教學實踐的促進作用[J].科學教育,2015(08):243.
篇8
關鍵詞生藥學;案例教學;案例收集;考核方式
生藥學是研究生藥的名稱、來源、鑒定、活性成分、生產、采制、品質評價及開發利用的科學。生藥學的主要教學內容是關于生藥的品種鑒定(來源、性狀、顯微、理化鑒定)與整理、生藥及其制劑的品質標準的建立與評價、資源開發、新藥研究等[1]。作為藥學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與綜合性。生藥學的基礎理論并不深奧,但包含的范圍十分廣泛,記憶點多,歷來被學生視為枯燥乏味,費時費力的一門學科[2-3]。案例教學是指把案例引入教學,以案例的形式向學生提供若干特定的案例情景,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4-5]。生藥學教學中運用案例分析法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活躍課堂氣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和視野,起到良好的效果[6]。傳統考核方式以成績的高低論英雄,對于提高新時代藥學人才的整體素質收效甚微。教師雖然增加了案例教學,以擴展學生的視野,期望達到素質教育為目的。但是應試型考核指標,缺乏讓學生獨立調研和思考的時間和空間,教學目的和實際收效相距甚遠,甚至過量的案例教學同樣會落入“填鴨式”教學的怪圈。因此,考核方式的改革對于培養創新型和復合型人才的培養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案例考核是案例教學的延伸,從案例教學中選擇適宜案例,對其進行提煉、改編,使之成為檢測學生學習成效的有效指標,是培養創新型藥學人才和檢驗教學成果的有效手段。案例考核在臨床專業中實踐較多,可以以此為借鑒,吸取經驗[7-8]。通過三年的實踐,筆者認為案例教學的難點在于案例的收集、篩選、整理、輸出、考核,如何將零散的日常信息整合成可以供學習交流的實例,筆者重點介紹在解決上述問題時采用的方法,以供同仁借鑒。
1案例搜集
傳統的搜集方式包括報紙、期刊文獻、碩士博士論文等,這種方式獲取的案例比較準確和權威,在授課中為了給學生講解一些最新的研究報道或者前沿領域的發展,往往通過權威期刊的資料獲得。利用網絡搜索是一種非常快捷的方式,只要尋找到合適的數據庫,并確定相關檢索詞后,很容易從網絡知識庫中獲取理想的案例資料,但是這種公共媒介方式篩選出的信息,容易誤導學生。例如中藥紅花,學生自然會聯想到紅花油,在百度中輸入紅花油的組成,并無紅花一藥。可事實上,新加坡產紅花油是有紅花成分的,取其活血化瘀之功效,因此在互聯網取材時,需要反復推敲和比較,選擇更為可信的數據。電視新聞及廣播新聞中報道的事件,具有可信性,也是很好的生藥學案例素材來源,一方面它很生動,另一方面它往往是社會熱點。教師可以通過整理來編寫出理想的案例資料。例如,2015年的中央電視臺新聞報道過,重慶一男嬰,在服用奶奶新榨的蘋果汁后,出現了昏迷,送院搶救得緩。該案例是苦杏仁苷中毒事件,比傳統媒介中1959年江蘇省某男誤食炒杏仁中毒的案例,時效性更強,更易激發學生的興趣。通過電視節目獲得案例,如影視劇中常將麝香作為致婦人流產的“毒藥”,可以介紹麝香有什么活性成分和藥理作用。中央電視臺《生財有道》欄目經常會介紹中藥材的種植、養殖、真偽鑒別等,如人參、鹿茸等,教師可以遴選這些資源,必要時剪輯成小視頻,以作為教學案例素材。案例獲取的另一有效途徑,來源于教研活動。生藥學是一門外延很寬的課程,教師可以參加各種相關課程的旁聽,收集所需的案例;聽取資深教師的課程收集案例;也可以從自身的科研實踐中提煉案例,例如在中成藥的鑒別中,如何檢驗中藥不是用原粉替代了提取物入藥,可以幫助學生認識生藥顯微鑒別的用途。總之,案例有多種形式,日常書面形式以及影片,電子媒體等非書面形式都可選擇。但選擇的案例要具有典型性,這是選擇案例的原則,從一則案例中反映出多重問題,讓學生有一個全面的認識;另外,不要把觀點傾向比較明顯的案例直接展現給學生,要選擇稍具爭議性的案例,使學生在分析過程中覺得有挑戰性,產生興趣。案例要與教學內容相關,情節真實連貫。在案例獲取的過程中,容易出現大量的虛假信息,在實際操作中,甄別真偽一方面有賴于教師的專業判斷,另一方面還需要多加檢索,多重驗證,最后才可以選出優秀案例,作為課堂教學使用。
2考核形式探索
在收集案例后,筆者會按照案例的時效性、熱點度順序對其進行排序,對闡釋同一問題的案例進行排序,按照優先級,有選擇地為學生講解,把與課程知識點連接緊密的、時效性更強的、更為經典的案例作為考核點,給學生適當形式的考察。根據實際工作經驗,搜集的案例大致可以分為圖片類、新聞類、故事類、研究類等四類。其中故事類往往是一些用藥典故,不適宜作為案例考核,而新聞類、圖片類、研究類均可以作為案例考核的素材。例如,圖片類考核方式可以對學生對于原植物形態,尤其是重點科的形態特征,對于常用中藥的性狀特征,顯微鑒別特征的掌握非常有益,但圖片在于期末閉卷考試中往往需要彩色打印,難以實現,放在平時教學用于隨堂考核,十分適合。同時也符合生藥學教學圖片多的特點,用來考查學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相關知識點。例如給出學生一幅顯微混合粉末圖,在給出一些提示信息如功效主治,讓學生推測可能的藥物。新聞類案例可以考核的知識點很多,主要取決于案例的內容。通過實踐,將考試形式總結為5種形式。
2.1案例面試
案例面試主要利用課堂提問的方式進行,教師提前拋出案例,學生進行分組預習,在上課時以面試的形式,讓學生對題目進行分析,說出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和途徑。例如,設計題干:非典期間人們使用貫眾防治流感,有的患者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卻收效甚微,有的還出現了嘔吐、腹痛等不良反應。設計問題:分析原因并給出更好的利用貫眾方法,避免副作用。在面試時,教師根據學生的反應,進行追問,考查學生預習效果,掌握程度,邏輯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這種考核對于學生提高檢索文獻的能力、思考問題能力、組織表達能力都很有幫助。
2.2即興互動
考核學生在課堂上主動性,即主動提出問題與回答教師問題的情況。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鼓勵互動,進而提高主動思考的能力。從另外一方面來看,這樣的互動也可以使學生上課更集中注意力聽講。這種啟發式教學,可以引導學生不斷思考,提高學習積極性。
2.3案例調研
根據課程內容,選擇適當生藥,拋出問題。例如生藥黃芪中有多種活性成分,設計其多功能開發路線,讓學生根據查閱文獻,進行科研的仿真設計,考核學生對于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和綜合運用能力。在教學中只有理論聯系實際才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投入到課堂中來。在課程設計中,學生進行分組進行調研,但是要清楚每個學生在課程設計中的貢獻,方便教師給出評價,同時可以避免抄襲現象,促進學生以團隊合作的形式完成任務。
2.4案例討論
通過課堂上的分組討論,讓學生相互之間有一定的互動并且完成課程涉及的熱點案例,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相互學習掌握知識,培養學生主動學習和探索的能力。例如,對于熊膽引流引發的爭議,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文獻調研,選擇支持或者是不支持這一做法,并給出原因。通過討論,學生之間可以互相討論自己檢索的內容,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的視野,在討論中教師也可以從中學習。案例討論可以摒棄以往只聽不說的被動式學習方式,使學生提高學習興趣,讓學生參與其中,提高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不僅讓學生掌握知識,還要能夠解決實際問題,能通過口述清楚地表達,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現自己對知識的掌握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更好地完成教學目的。
2.5案例考核
期末考試中,出一些案例考核的綜合分析題目,用以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例如,某男,患有關節炎,天寒加重。最近,從朋友那里聽說,每天喝一種藥酒,可以祛風除濕,溫經止痛。對關節炎的疼痛很有幫助。他便從朋友處討了點藥材,該藥材橫切片可見多角形的環紋。沒想到的是,兩口藥酒下肚后,該男就開始嘔吐,并感到身體發麻、四肢乏力。幾個小時后,情況越發嚴重。請根據所學知識,分析該患者可能服用了哪種生藥?其產生毒性的物質基礎是什么?如何在使用中避免毒性?
3展望與設想
案例考核作為案例教學的延伸,在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提高創造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既可以提高教學質量,又可以提高學生生藥學素質。案例教學也解決了學生死記硬背、對學習缺乏興趣的問題。案例考核作為案例教學的延伸,在鞏固學生所學的知識和提高創造性方面有著重要的作用。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例如,案例收集、整理和匯編需要大量工作,投入大量精力,這樣才能保障案例與教學的質量。在生藥學教學中,案例教學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存在很大問題,要想取得切實可靠的學習效果,在完善教學案例和考核方式上還有很多需要探討的問題。對此筆者提出兩點設想,首先,案例的收集還遠遠不夠,目前國內的案例版生藥學教材只有一本,可以在案例教學結合考核方面進行突破,編撰一本案例教學書籍,相信對學生自學和教師授課均有很大幫助。其次,在案例的考核形式上需要進一步探討,以學生為本,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選擇案例和考核方式,增強其生動性。
參考文獻
[1]鄭漢臣,蔡少青.藥用植物學與生藥學(第4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
[2]汪紅,黃真,陳錫林,等.案例分析法在生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藥學教育,2008,1(24):29-31.
[3]陳海洋.生藥學教學改革之我見[J].衛生職業教育,2005,3(23):59-60.
[4]黃悅.案例分析教學法在“法律基礎”課教學改革中應用的探索[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07,1(9):601.
[5]帕麗達•阿不力孜,叢媛媛,米仁沙•牙庫甫,等.淺談案例教學法再生藥學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1,20(12):12.
[6]易學東,羅亞文.案例分析在生藥學教學中應用探討[J].齊齊哈爾醫學院院報,2012,33(3):371.
[7]趙莉,田紅梅,李莉,等.案例教學和小組案例考核法對本科護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22):2691-2693.
篇9
【關鍵詞】生藥學;人參;說課
【中圖分類號】R28【文獻標志碼】 A【文章編號】1007-8517(2017)07-0126-02
說課作為一種教研改革的手段,是在備課的基礎上,面對教學人員、同行或專家領導,在規定的時間內,針對具體課題,采用講述為主的方式,系統地分析教材和學生等,闡述自己的教學設想及理論依據,然后由同行評議,達到互相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種教研活動[1-3]。實踐證明,說課活動有效地調動了教師投身教學改革,學習教育理論,鉆研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是提高教師素質,培養造就研究型學者型青年教師的最好途徑之一。
《生藥學》課程是新疆醫科大學藥學專業必修課程之一,教學重點包括生藥的鑒定、影響生藥質量穩定的有關因素(主要為生藥的采收、加工和炮制)和重點生藥的有關知識,以此構建藥學專業學生的天然藥物知識骨架。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掌握生藥描述、識別和質量評價的基本知識,熟悉影響生藥質量的主要因素,了解中藥新藥研究和開發的主要程序和注意事項,掌握常見生藥的來源、性狀、有效成分、藥理活性以及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知識,為今后從事生藥的真偽鑒別、品種整理、質量評價和開發應用打下基礎。人參為五加科植物人參(東北人參)Panax ginseng CAMey的根及根莖,具有大補元氣、復脈固脫、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等功效。因為人參是名貴中藥材之一,市場價格較高,偽品也較多。 因此,該藥材歷來是生藥學教材中的重點內容。本文對人參這一節內容進行說課設計,從教學方法、教材、學法、授課程序等方面進行初步探討,使學生能夠較好的掌握相關知識,提高教學效果。
1課程分析
11教材介紹生藥學課程采用全國高等學校藥學類專業第八輪規劃教材《生藥學》[4],人參位于教材中各論第二篇第十一章第一節雙子葉植物類生藥,本次課l學時(50min),教學內容包括人參的“基源、植物形態、采制、產地、性狀(生曬參、林下參、紅參、糖參)、顯微特征、化學成分、理化鑒別、含量測定、功效與主治以及偽品的鑒別等。
12教學目標依據生藥學教學大綱和藥學專業人才培養目標要求,首先是學生掌握人參的真偽鑒別,包括基源鑒定、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特征;其次,要求學生掌握該藥材的優劣鑒別,包括有效成分的定性分析、定量分析。
知識目標:掌握人參的基源、性狀鑒別特征、顯微鑒別特征和化學成分;熟悉人參含量測定方法;了解人參偽品來源和特征。
技能目標:能夠準確的識別市場上人參的正品、偽品及代用品,對常用含人參的中成藥能進行鑒別與檢測。
13重點與難點本節課的內容是針對單個藥材,因此重點內容為人參的基源、性狀及顯微特征、功效、主治、用法用量附注等內容。難點為人參正品與混偽品的區別與鑒定。
2學情分析
總結既往藥學專業的教學情況,充分認識和了解學生是取得較好教學效果的必要條件,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知識水平以及接受水平有充分的了解是安排授課內容的先決條件。生藥學是藥學專業的主干課程,作為大三年級的學生已經系統的學習了《藥用植物學》、《分析化學》等專業基礎課程,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同時多數學生具備了網絡信息查詢能力。因此,可以人參的藥理作用、功效以及藥材市場等內容設計相應的問題,讓學生上網查詢,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也可讓學生到圖書館查閱相關文獻資料,總結人參的臨床應用,撰寫綜述報告,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打下學習生藥學的良好基礎。
3教學過程
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實現本次課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及難點,作者從新課的導入、新課的展開、課后小結、課堂練習的設計等方面進行說課設計,以提問法導入新課,新課展開以多媒體、教學模型、視頻資料等圖文并茂形式講述為主,縮短描述時間,最后對課堂內容進行總結歸納,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直觀教學法。直觀教學法是指應用實物演示、模型、掛圖、多媒體、現場參觀、視頻等直觀手段來進行教學[5]。生藥學教學中直觀教學法主要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視頻資料和實物直觀教學法。比如,在講述人參性狀時,在課堂上展示人參的藥材標本,使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新課展開。①以問題為中心,以提問的形式導入教材中人參的相關內容。通過提問有哪些了解:“五加科植物主要特征是什么”?“你對人參知識是什么”等問題,使學生思考,引入本次新課內容(10min);②對重點和難點內容進行多媒體直觀教學、實物直觀教學,重點介紹該藥材的基源、性狀特征、顯微鑒別、主治、藥理作用、功效的內容,對藥材實物、圖片進行說明,同時采用數碼影像圖片的方式對人參性狀、顯微特征進行描述并加以文字說明。將人參的基源及不同偽品的性狀特點列為教學難點,人參真偽是指人參的真假,人參的偽品較多,鑒定人參真偽是從事中藥鑒定工作的一個基本素質。因此要求學生對人參市場上常見的偽品如商陸、垂序商陸、華山參、野豇豆、錐花土人參、山萵苣、桔梗等采用性狀鑒別、顯微鑒定等方法對其進行鑒別,藥學專業的學生以后大多氖亂┢芳煅楣ぷ鰨必須準確掌握藥材的真偽鑒別,才能做到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35min)[6-7];③歸納總結人參的重要知識點(5min);④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去學校中藥標本館觀察人參的藥材特征,利用圖書館和校園網絡以人參為關鍵詞查閱相關資料,總結人參的現代藥理學發展及其應用。
4說學法
利用學校中藥標本館、植物園區以及藥材標本,結合本課程的實踐教學,讓學生接觸問題,主動思考問題,在線調用信息資料,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興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說課設計中,筆者結合人參藥材及偽品的鑒別,為了使學生了解人參混偽品的整個發展歷史以及目前人參藥材的市場狀況,鼓勵學生查閱古代和現代最新的文獻資料,并到市藥材市場、藥材公司進行市場調研,開闊眼界,了解人參最新的發展動態,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說課作為一種較高層次的教學研究方式,由全體教師參與形成,是為了提高教學質量,也是對課堂內容的總結歸納和升華,也能起到督導和引導作用,其形式多樣,簡便易行,可操作性較強[8]。生藥學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為使學生加深對重點藥材性狀、顯微特征和功效的理解程度,從課堂教學方法和思路進行進一步改進,以多種形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加深對課堂學習的記憶。參考文獻
[1]王雁苓.說課教學的內涵、意義與實施途徑[J].教學與管理,2011,12:10-12.
[2]張桂芳,賴小平. 藥用植物學“蘭科”的說課設計[J].現代醫藥衛生,2016, 32(14):2251-2253.
[3]朱蕓,王翔飛,,等.《藥用植物學》中植物細胞后含物說課設計思路探討[J].現代醫藥衛生,2015, 31(12):1897-1899.
[4]蔡少青,秦路平.生藥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6.
[5]李婭瓊,崔茂英,楊耀文.《藥用植物學》教學實踐與探討[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 2013, 22(17):28-29.
[6]解兆龍. 人參及其偽品的鑒別[J].世界中西醫結合雜志,2016, 11(3):341-345.
篇10
關鍵詞: 菊三七; 性狀鑒別; 顯微鑒別
菊三七,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侗族、壯族、畬族、拉祜族、彝族、苗族、阿昌族、土家族中均藥用[1~8]。《本草綱目》于“三七”條云:“近傳一種草,春生苗,夏高三、四尺。葉似菊艾而勁厚,有歧尖。莖有赤棱。夏秋開黃花,蕊如金絲,盤紐可愛,而氣不香,花干則吐蕊如苦荬絮。根葉味甘,治金瘡折傷出血及上下血病,甚效,云是三七,而根大如牛蒡根,……”。《云南中草藥》:“甘、苦、溫,有毒。止血散瘀,消腫止痛。主治跌打損傷,風濕痛,癰腫,皮炎,無名腫毒,外傷出血”。《草木便方》:“活血,續接骨。治內傷積血,痞塊,心腹疼痛”。《滇南本草》:“味甘,微苦。無毒。入足、手陽明經,兼入血分,治跌打損傷。生用破血,炙用補血,主治止血、散血、箭傷杖撲、跌打損傷,包敷患處,即可痊愈”。《天寶本草》:“治婦女血滯,腰腳痛,男子遺精,痢疾”。
彝族傳統用于治療乳腺炎、咽峽炎、扁桃體炎、外傷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蛇蟲咬傷、干瘡(疥瘡)[8]。
作者在對常用民族植物藥菊三七進行了生藥學鑒定,以期為其鑒別及應用提供一定的科學依據。
1 材料與儀器
菊三七,采于云南大理古城邊,海拔1 900 m。經劉圓博士鑒定為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YD-1508輪轉式石蠟切片機(浙江金華科迪儀器設備有限公司);Sony DSC-100 數碼相機(索尼公司);KQ 3200 超聲波清洗器(昆山市超聲儀器有限公司);電子顯微鏡(上海興行實業有限公司)。
2 方法與結果
取部分新鮮藥材,剪成小段,用FAA固定液固定一周,按常規石蠟切片法,經過脫水、透明、浸蠟、包埋、切片,并經固綠和番紅染色,制成永久石蠟切片,在顯微鏡下觀察,成像系統成像。
2.1 原植物鑒定
為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Merr.[G. japonica (Thun)Juel.;G. pinnatifida (L.)DC.]的根。多年生草本。宿根肉質肥大,有疣狀突起及須根,斷面灰黃白色。莖直立,具縱棱。基生葉簇生,匙形,全緣或有鋸齒或羽狀分裂;莖下部和中部葉互生,長橢圓形,羽狀分裂,邊緣淺裂或有疏鋸齒,基部具2~5淺裂的假托葉2枚;莖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排列成傘房狀,著生于枝頂;總苞2層;花全為兩性,筒狀,金黃色,花冠先端5齒裂,花柱基部小球形,分支先端有細長線狀具毛的尖端,長約4 mm。瘦果狹圓柱形,有條紋,被疏毛;冠毛豐富,白色。花期9~10月(見圖1)。生于海拔1 500~3 000 m的山谷陰濕處及樹林下。分布江蘇、河北、湖北、湖南、四川、陜西、云南、貴州、廣東、廣西等地。
2.2 性狀鑒別根表面灰棕色或黃棕色,全體多有瘤狀突起及斷續的弧狀溝紋,在突起物頂端常有莖痕或芽痕,下部有須根或已折斷。質堅實,不易折斷,新鮮時白色,干燥者呈淡黃色,有心。味甘淡后微苦(見圖2)。
2.3 顯微鑒別
2.3.1 幼根橫切面呈不規則圓形。表皮為1列不規則方形細胞,外壁增厚。皮層寬廣,超過橫切面的1/2。維管束為外韌型,導管單個散在或幾個成群。髓部小(見圖3) 。
2.3.2 幼莖橫切面呈花瓣狀。表皮為1列不規則細胞。皮層、韌皮部窄。每瓣凸狀起有2~3個維管束,為外韌型。導管單個散在或1~2個排列成行。韌皮部外側有較多分泌道。髓射線寬廣。髓部大,超過橫切面面積2/3(見圖4)。
2.3.3 葉橫切面上表皮為排列1列稍方形細胞,下表皮為1列扁平細胞,可見氣孔。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分化不明顯。主脈表皮內有5個維管束,呈半月形,外韌型,可見分泌道(見圖5)。
2.3.4 粉末木栓細胞長方形或多角形,淡黃色。菊糖眾多,呈無色透明的多角形或不規則形碎片。網紋導管多見。纖維單個或成束狀存在,紋孔明顯,纖維直徑12~17 μm。
3 討論
菊三七為多民族用藥,資源豐富,本實驗通過對菊三七在原植物、性狀、顯微等這些具有專屬性的特征的研究,能夠很好地鑒定菊三七,并為其鑒別、質量標準的制定以及進一步的開發利用提供了基礎性研究資料。
由于所采取樣品的不完整性及切片過程等原因,未能對植物的其它部位進行顯微組織鑒別研究,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參考文獻】
[1]徐國鈞.中草藥彩色圖譜[M].福州:福建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172.
[2]張 藝,鐘國躍.羌族醫藥[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5:285.
[3]潘爐臺,趙俊華,張景梅.布依族醫藥[M].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2003:492.
[4]楊本雷,余惠祥.中國彝族藥學[M].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2004:380.
[5]宋立仁,洪 恂,丁緒亮,等.現代中藥學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861.
[6]覃迅云,羅金裕,高志剛,等.中國瑤藥學[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2: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