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教學設計范文
時間:2023-03-23 01:53:0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坐井觀天教學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教學內容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根據《莊子秋水》中的相關內容改寫。課文通過簡短而傳神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鳥到井邊喝水,與青蛙發生了爭論。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說天空無邊無際。青蛙不相信,小鳥很無奈,只能請青蛙自己跳出來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體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著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先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想法,感受寓意,續編故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會寫“喝、渴”兩個字,理解詞語“無邊無際”。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3.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樣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難點: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樣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引入新課。
考一考:過火車讀詞語。
井沿 回答 抬頭 口渴 喝水 大話 無邊無際
(二)運用生字,指導寫字
1.交流識字方法,學寫喝渴兩字。
學生交流“喝、渴”時,補充兒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這對孿生姐妹你能把它們寫漂亮嗎? (希沃的漢字功能)
(1)它們的結構特點是——指導學生說出左窄右寬,左右兩部分的高低情況呢?學生觀察后說出渴左右上邊等高,下邊左短右長。
(2)重點筆畫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從“日”的豎畫處起筆,豎折從小撇的尾尖處起筆)
(3)教師范寫,強調先進人后關門的筆順規則。
(4)學生練習。
(5)同桌互評,詞語正確一星、左窄右寬一星、左右高低合理一星、重點筆畫到位一星。
(三)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指名擺放青蛙和小鳥的位置。
2.想一想: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天有多大)
3學習提示:自讀課文,請同學在文中分別用“——”畫出小鳥、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1)推測“無邊無際”的意思;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無邊無際?體會像小鳥一樣飛行。指導朗讀“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學習反問句“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3)小實驗: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把紙卷起來,卷成一個紙筒,抬頭看天,你能看到多大的天?
(四)分角色朗讀,讀懂對話
1.分三次對話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中標點的停頓。
2.同桌討論,加上提示語讀。
青蛙(大笑著、搖搖手、搖著頭)說……
小鳥(也笑著、大聲、拍拍翅膀)說……
3.想一想:小鳥和青蛙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1)說說青蛙和小鳥的有何不同?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3)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到底誰的想法對呢?你想對青蛙說點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
青蛙是多么的自以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鳥見識多廣,誠懇地勸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變它的看法。這真是一只見識短淺又自以為是的青蛙。
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4)青蛙錯了,可它自以為是的總認為是自己對了,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呢?(跳出來,讓小鳥帶他到處走一走)
篇2
本次課程改革力圖改變傳統語文教學只重接受,輕探究;重知識,輕體驗;重結果,輕過程的被動、封閉、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忽略了人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因此,要改變以教師、課堂、本書為中心的局面和原有單純接受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與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元化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標準》的規定:“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方式的轉變,不僅意味著學生在學習態度、學習意識、學習習慣、學習品質等方面的改變,而且意味著學生個人與世界關系的轉變和存在方式的轉變,更意味著學生作為一個生命個體其主體力量的增強和生命價值的彰顯。
一、基于探究的學習
從能動的反映論來看,學生的學是以自己現有的需要,價值取向以及原有的認知結構和認知方式為基礎,能動地對所要學習的內容進行 篩選、加工和改造,最終以自身的方式將知識吸納到自己的認識結構中去。這表明學生學習不是被動接受和認同,不是對現有知識的直接占有,而是帶著個人的自傳性經驗獨立分析、判斷與創造的活動。這是一種基于自己與世界相互作用的獨特性經驗之上的繼續不斷的構建過程,是一種積極主動的探究過程,學習過程中必須有學習自主探究的活動內容,但又不能機械理解為整個學習活動必須完全由學生自己提出、研究和解決每一個問題。其關鍵在于激發學生獨立思維,無論是直接還是間接地接觸所要解決的問題,只要真正調動了學生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就可能形成一種探究式的學習,我們倡導探究學習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追求其結果。
以識字教學為例: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學生在識字的過程中,老師一般采取的學習方式是:畫(在課文中找出生字)——讀(讀生字的字音)——分析(分析生字的字形)――書空(在空中書寫生字)――書寫(在作業本上寫生字,重點筆畫的指導)----再認(老師用生字卡片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生字)老師在黑板上一個字一個字的教,學生一個字一個字地學。在整個識字過程中學生鮮有主動識字的表現,其識字的過程無情的被老師牽著鼻子走,學到哪兒算哪兒。識字的自完全掌握在老師的手中,學生只是被動的灌輸和接受,扼殺了學生主動學習生字的愿望,學習的效果往往是事倍功半。基于探究的學習,可以轉換一種學習的方式,老師既尊重學生學習個體,又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具體的作法如下:自主學習(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可以采取不同的學習方法或者和自己興趣相投的小伙伴組成小組共同學習)――合上課本回憶生字――老師發“難”(老師把錯字呈現給學生)――學生分析生字錯在哪里――總結提高。其中“老師發‘難’”是重要環節,從“老師發‘難’”當中了解學生是否主動學習生字。老師在黑板上寫出的生字不是正確的,而是缺一點,少了捺;多一撇,少一畫的錯別字,把學生愛寫錯的字全都搬到了黑板上。當錯別字出現的時候,課堂就躁動起來,紛紛向老師舉手,一張張小嘴都說老師寫錯字了。說著便旁若無人地哈哈大笑起來。看到此情此景,我內心感到十分高興,明白了此舉引起學生的高度關注。接著,我便故作鎮定向他們發問:“老師怎么會寫錯字呢?是不是你們學習的時候不仔細、不認真,反而說老師寫錯了?”“不是,不是。”“老師你看,這個字您多了撇,那個字少了一點。”“老師,您這個‘琴’字多了一點,就變成‘琴’,它是一個錯字,以前這個字我老愛寫錯了!從今后,我再也不會寫錯這個‘琴’字了。”看到學生如此的熱情,我便要學生自己說說你是怎么學會這些生字的,學生都七嘴八舌地講了起來。整個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超出了我的想象之外,正所謂“一石激起千層浪”。讓學生探尋學習生字的方法,轉變學習方式,效果則是事半功倍,解放了老師,解放了學生,解放了課堂。
二、基于個性的學習
個性是在一定歷史條件下,通過社會實踐活動行成和發展起來,個體是在社會實踐中作為體現學生個性特征,最有利于發揮學生個性特長,并取得最佳學習效果的學習方式。
篇3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設計;預設;生成
課堂教學設計就是在開始教學前的計劃和設想,是順利完成教學實踐的必備條件,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不僅反映了教師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教風,更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教學發展從只注重教師的“教”,向重視教師教學,突出學生學法方面轉變,以突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和自主學習意識。
一、課堂教學設計要突出操作性
再精美的教學設計,不具備操作性都是紙上談兵,無法實施的設計沒有任何意義。教學設計的操作性要從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手段等方面落實。
1.依據標準和學情設置目標
教學目標是開展教學的基礎,是教學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課程設計首先必須依據課程標準和自己所教學生的學習情況設置有效的目標。
首先,目標要明確。以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荷花》寫字、理解詞語為例:甲教師的教學目標為:會寫“荷、挨、蓮、蓬、脹、仿、佛、裳、翩、蹈、蜻、蜓”12個生字,重點指導寫好“蓬、翩、蹈、裳”4個生字;會理解“挨挨擠擠、飽脹、破裂、翩翩起舞”4個生詞。乙教師的教學目標:會寫生字并理解生詞。甲教師目標直指靶的,便于從操作系統中優選出方法。乙教師目標盲目,一旦操作起來,難免腳踩西瓜皮,教學效果將大打折扣。
其次,目標要具體。以《掌聲》理解內容為例:A教師理解課文內容。B教師理解課文中“掌聲”所表達的內容,體會課文所表現的情感,從小學會關心、愛護朋友和親人。A教師目標顯然太模糊。B教師目標具體,標得清楚,技術路線也好預定,提供了目標保證。
2.依據內容和環節設置過程
每堂的教學內容不同,所采用的方法也會不同,課程教學設計不僅要在過程環節中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和主動性,更要讓整個過程具有可操作性。
例如,《落花生》這課教學的設計片段:
師:我姓武,“武則天”的“武”(寫“武”)。誰愿意把自己的名字寫在黑板上介紹給大家?(生上講臺寫自己的姓名。)
師:你的名字叫什么?
生:我的名字叫劉詩樂。
師:什么意思?
生:“詩”呢,因為我爸爸希望我像詩人一樣出口成章!“樂”就是我爸爸也很喜歡音樂,他也希望我喜歡音樂,所以取名叫劉詩樂。
師:既能寫詩,又懂音樂,多么了不起的人啊!給她掌聲!(生鼓掌)(可以多增加幾個學生名字的分析)
師:回去問問你的父母,為什么給你起這個名字,好不好?
這個“好不好”,一下子拉近了老師與學生的距離,整堂課孫老師都用商量、鼓勵、親切的語言與學生對話,形成了民主、平等的教學氛圍,建立了和諧的學習環境和平等的師生關系,使學生在老師的尊重、信任中主動探索、自主學習。
3.依據教學實際設置手段
教學手段不僅僅為了熱鬧,而是應該采取最有效的輔助完成教學目的。我們現在最常用的也是最濫用的就是多媒體教學手段了。如一位農村的教師,在教學《坐井觀天》的生字時花了半天時間制作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課件,點擊綠色的荷葉,其上空出現音節,接著音節下方出現漢字,音響發出漢字讀音,使學生跟著音響讀三遍,緊接著一個青蛙張開大嘴,“呱、呱、呱”地叫喊著跳出來。青蛙形象、音響的強烈刺激,使學生剛才記住的讀音有可能全變成“呱”音了。課件制作雖然很美,但是對于農村的孩子青蛙再熟悉不過了,這樣做不僅沒有起到輔助作用,反而干擾了學生的識記。
二、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設計不是盲從,什么樣的內容需要什么樣的教學、學法,針對教材特點、教學內容、教學要求、教學目標、個性差異等不同選用不同的教法、學法。
例如,教法就是教學的方法,這是課程設計所要設計的重要內容。課程設計時,教法的選用要靈活,或多種教法滲透并用。教學有關環保、社區活動等內容的課文,可選用“案例教學法”,如進行《獅子和鹿》的設計,可以設計一份關愛動物的案例,引導學生根據案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得出結論,形成報告。設計教學內容離現實生活較遠,語言文字又比較抽象的課文或片段教案,宜選用“情境教學法”。
三、課堂教學設計要具有靈活性
課堂教學永遠不可能如教學設計一樣一成不變,應為設計師預設,而教學是真實的進行,是動態的,時刻存在生成。為此,我們在教學設計時要有一定的靈活性。
例如,人教版《我們的民族小學》的教學預設:
你知道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民族小學的美麗嗎?(絢麗多彩)“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如果此時學生不能準確地說出“我們的民族小學”是一所美麗的小學,教師可以這樣處理:
1.老師指導讀:“那鮮艷的民族服裝,把學校打扮得更加絢麗多彩。”啟發:你們覺得這句話寫出了學校的什么?
2.句子里哪個詞直接說明了它的美麗?(絢麗多彩)那么“絢麗”的近義詞就是美麗。
這樣的教學設計沒有固定成某種格式,而是對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預設,充分考慮了學生可能出現的學困、思維、習慣等問題,順學而導,隨學處置,靈活機動。
參考文獻:
篇4
趙靜老師授課的內容是高二語文月考試題之現代文閱讀《朦朧的敬慕》。她定的學習目標一是理清思路,把握結構;二是掌握藝術手法。課堂上,她采取的方式是首先給文章每段內容歸納段意(共12段),然后結合試題完成文章設的結構題。第一個目標的達成用去了將近20分鐘,事先設的專項訓練也沒用上,藝術手法更是無暇顧及,可是下課鈴聲就悄然而至。可以說,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遺憾的課。
課后市專家對她這節堂課進行診斷,并予以深刻剖析,給她提了許多中肯的意見和建議。比如本文的結構比較簡單,不應花去那么多時間,全篇的內核,解題的關鍵,應該是本文的主旨。所以要在把握結構的基礎上點明主旨,同時一定要分析標題,尤其本文的正副標題有什么價值?還有就是本堂課學生交流得不夠充分,學生質疑的環節很少。趙靜老師認真聆聽專家的點撥指津,把專家的意見建議認真記錄在案,同時不時和專家進行交流,以便下次授課中揚長避短。聽完專家的引領點撥,教誨指津,趙靜老師豁然了,同時她又細心傾聽了我組教師們的意見和建議,并和組里的前輩王老師、陳老師認真交流了自己的想法,進行深入地斟酌反思,最終讓新的導學案定稿。經過深入的二次備課,她把學習目標定位為理思路把握主旨;掌握方法,規范答題。同時她又重新審視課件,以期做得更好。在課上,趙靜老師游刃有余,從結構入手,把握文章主旨,并在把握主旨這一環節進行交流研討,讓學生真正動起來,提出問題來。教師適時點撥,引到題目來,最終明確主旨。同時讓同學上黑板寫試題答案,暴露缺點不足,以便師生解疑。她在課堂上大膽增設質疑答疑環節,讓課堂真正成為解惑的地方。一堂課上得有生氣,有活力,內容拓寬了,主題突出了。課后專家們的評價是課堂發生了質的飛躍。趙靜老師經過專家的引領,同行的合作探究,自己的不懈努力,讓二次備課后的課堂趨于完善,臻于完美。
在集體備課會議上,我們組也對趙靜老師課前后質的變化進行了深刻反思,首先,感謝市教研室的領導及我校的高二年級趙主任的點撥。行家里手的專家引領指津解決了困惑疑難,使課堂結構發生了變化,并產生了理想的教學效果。這也促使我們不要坐井觀天,一定要多學習,學習專家的精湛的教學藝術;其次,我們更明白的是教無定法,學無止境。課后要學會反思,反思一節課的成敗得失。因為教學設計是一個靜態的預設過程,更是一個動態的生成過程。教學前的每一個環節都可能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學反思不僅是教學設計的重要環節,也是教師專業自我發展的有效途徑。因此,養成教學反思的習慣是提高教學技能、優化教學策略的科學之道。通過二次備課,經過深刻反思,讓我們知道一節好課是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是眾人的智慧凝聚而成;是教師學生交流合作、互動質疑的成果;是讓學生真正學有所獲,學有多獲;是大容量,高密度的有生機活力的自主高效的大課堂。
課前備課固然重要,但課后反思,進行二次備課,更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熟與提高。在教學實踐中,課堂一旦放開,真正活起來,就會有很多突如其來的可變因素。學生的一個提問、一個“發難”、一個突發事件,都會對原有的教學設計提出挑戰。教師在課后把這些突發事件記錄下來,對自己的教學觀念和教學行為,學生的表現、教學的成功與失敗進行理性的分析,通過反思、體會和感悟,則可以幫助自己總結和積累經驗,形成一套能適應教學變化的、能出色駕馭課堂教學的知識體系和本領。
篇5
關鍵詞:高職教育 餐飲服務 教學做一體
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構成了蓬勃發展的旅游業,其中酒店業又與旅行社業、旅游交通業并稱為旅游業的三大支柱產業。而在酒店業的三大主營部門中,餐飲又占據著相當重要的位置。它的人員流動性更強,崗位勞動需求量更大,《餐飲服務》課程就是隱藏于柱子下方的追根溯源的基礎和奠基,重要的專業核心課程。培養的是學生們的專業核心能力以及拓展能力,直接指向未來的就業崗位,也為學生未來就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首先,分析就業核心崗位,確立課程目標。針對餐飲服務中基礎、中級、高級崗位群,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和成長規律分別設立與之相適應的能力培養目標。以職業規劃為主線,以工作任務為主題,以崗位能力為主旨,以實訓項目為主體構建課程內容,根據學生未來就業的崗位層級循序漸進的設置課程內容。將教學目標更加細化。通過課程學習,知識上讓學生掌握餐飲服務的理論知識、技能心法。能力上培養他們動手操作的實踐、把控和管理的能力。素質上讓他們在上課伊始就樹立起職業態度進入職業狀態。單純的一門課程雖看似微小,但課程的目標緊貼旅游管理專業甚至是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方向,雖是微小細胞卻能成為核心推動。
第二,繞課程目標和行業需求進行課程設計。充分利用高職院校校內外實訓條件,使教學做一體化,讓課程具有實踐性;加強校企之間的合作,貼合行業具體情況與需求共同組織教學,使課堂打破坐井觀天的閉塞,具有開放性;高職教育如果脫離行業,就完全失去了意義。教師應整合資源給自己的課程建立專家指導委員會,參與行業活動,了解行業發展動向,把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融入教學中。將現代餐飲高級餐廳服務員國家職業標準貫徹在教學里,用國家行業標準來要求學生,作為授課和實訓的準則。使學生提前進入職業狀態,培養學生的職業性。
第三,改變教學思路,建立清晰的教學計劃和日程。以餐飲工作為主線貫穿教學內容,以崗位技能和職業標準作要求。把課程細分為三大模塊:中餐服務、西餐服務、酒水服務,以及若干實訓項目。編制實訓手冊和任務書,讓學生在第一節課時,就把握課程的整體構架,脈絡清晰,了解所學課程的具體設置,哪一天要上哪一堂課,會學到哪一樣知識技能。如果缺一節課便會缺失一項技能,這樣也保證了高職課堂的出勤率。同時保證了教學內容有序化,以任務驅動每單元課程教學,根據學生認知能力、規律、接受層次和職業成長方向,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設計教學內容,因為學生的天資、接受程度不同,但老師要做到有教無類。所以,設計教學內容,從理論基礎,到技能技巧,再到最終的創意創新,讓教學層次更加分明。以n程第一模塊即中餐服務為例,擺臺不是最終的目的,能夠讓學生獨立設計完成一臺中餐主題宴會才是授課宗旨。給出學習任務,以項目小組為單位在老師指導下,確定宴會主題,設計中心臺面,全程依照國家職業技能標準來進行各項目操作并進行評價,最后總結經驗教訓。對于教學效果,采用學生、教師、行業的三方評價。學生體會了課程實踐性,教學中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動手能力充分得到激發,讓他們真正學習到技能。
第四,在教學設計上,真正把握教學做一體化的模式。以任務做驅動,項目為導向,每節課都設置對應的工作任務和項目。比如第一節課,會給學生布置任務,對五星級酒店餐飲部考察體驗。了解星級酒店行業現狀,餐飲發展,工作性質,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在酒店方和老師的幫助下解答問題。收集相關資料,做成調研報告,在課上展示講解。培養對未來職業的興趣熱愛及認知,提前做好職業規劃。在教學方法上采用多種方式,如:項目小組競技法、角色代入法、任務驅動法等等。應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開發網絡教學。利用網絡平臺,讓課程更加的多元立體,擴展深度廣度,讓課堂無限延伸。建立完善的教學資源,選擇適合學生的驅動型教材,制定完備的課程標準、授課計劃、教案、課件,建立參考教學視頻庫、微課等,參照高級餐廳服務員培訓教程。建立雙師素質專兼結合年齡與職稱結構合理適宜的教師隊伍,使先導課程、平行課程及后續課程之間相互輔助鏈接,緊密環環相扣,理論與實踐不脫節。
第五,在考核方面,通過過程性考核、成果性考核、期末考核來完成一門課的學習考評。過程性考核,主要考查學生平時的課堂表現與出勤,同時也包括學習過程中職業感和禮儀性的代入與體現。成果性考核,看的是學生在每一項實訓項目中知識技能的掌握,各項服務流程的完成情況。期末考核,如果學生有頂崗實習、兼職工作,可以出具酒店方的實訓證明和評價申請免考。
這樣的課程才是真正做到教學做一體化,結合行業職業標準進行課程設計、教學安排及考核評價,鼓勵創意創新。依照不斷完善和更新的行業標準,培養學生高效創新的思維。對于教師,這樣的授課方法同樣也讓自己迅速成長,在授課中不斷更新知識,保持行業特質,并不斷推動完成課程的改革和創新。對于行業,也為旅游餐飲行業輸送了基礎扎實的勞動與技術人才。
篇6
誤區一:教學即研究:研究過程的簡單化
“我每天備課、上課、改作業,就是做科研,不需要再寫什么課例案例,不需要參加所謂的校本教研活動或學校的課題組活動了。”一些教師簡單地把普通而常規的教學活動過程等同于科學研究過程,認為這就是從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出發,基于教學實踐開展科研工作。
1.教學過程可以是最好的教師研究過程
針對許多教師把“教學與研究”割裂且對立,“問題即課題,教學即研究”的提法能讓教師看到兩者的同生共長。“從某種意義上說教師的教育科研就是教育教學實踐行動的一種形式,而不是游離于教育教學實際行動之外的活動。這種教育科研活動不僅關注文本學習、資料積累和理論思考,而且更加關注實際問題的解決和教學行為的連環改進。”[1]基于教學的科研才是真正的教師科研,教學過程可以成為教師最好的研究過程。
2.教學過程需要轉化才能成為教師的研究過程
不是所有的教學過程都一定含有研究因子,有些教學是反思性、創造性的,但也有些教學則可能是重復性的。“20年的教學經驗,也許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復。”美國心理學家波斯納這樣批判那些僅僅在做重復性教學的教師。重復性教學即便有一些思考,但因為那些教師只滿足于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思考,并不能稱之為研究。許多教師恪守的傳統式備課、上課、評課過程恰恰就只停留在重復階段。
增加教學過程中反思性與創造性,才能讓教師的教學過程真正成為研究過程。如果說,創造性教學可遇而不可強求,反思性教學則是教師可以努力爭取的狀態。一個教師,教學設計時有“行動前反思”,教學過程中有“行動中反思”,教學后有“行動后反思”,就把反思貫穿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同時在反思中能不斷更新教學觀念,改善教學行為,并歷練自己對教學現象、教學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創新性見解,他就已經真正成為教學研究的主人了,這才是研究。
把教師科研過程簡單地等同于教學過程,把教師一般性的教學思考等同于科學研究,人為地降低了教師科研的層次,忽略了科研對于教學的提升空間,教師的教學則又回到了“教而不研則淺”的原點。
誤區二:行動等于科研:教育理論的排斥
“我的研究中,我的論文中,沒有任何抄來的理論,都是我自己的東西。”經常有教師這樣自信地描述自己的研究,但將成果文本拿來一看,卻發現與日常的工作總結無異,基本上沒有什么認識高度與理性提煉。質樸不等于粗糙,簡潔不等于簡陋,教師研究要走的是一條不局限于理論桎梏中的草根之路,但這條路上不一定要對教育科學理論繞道而行。
1.教師研究有其獨特的不受約束性,不需要過多糾結于理論
教師科研是一種自下而上的“實踐”性科研,不需要也不應該過多糾結在理論與邏輯的論證上。在我國,像李吉林、李鎮西等從中小學教師中涌現出的研究者的成長歷程也再次佐證了基于教師自身的教學實踐,依舊可以讓理論落地,讓自己的經驗開花。對空洞的理論說不,可以防止教師科研陷入“假科研”、“偽科研”的誤區;不糾結于理論論證,也可以讓教師將更多的研究視角投向鮮活靈動的教學實踐,讓教師在教學行動中有所收獲。
2.教師研究強調“理性”的實踐
教師研究更是一種“理性”的實踐行動,在理論指導下有目的地探索,才能確保開展行動的科學性。如一位教師針對低年級學生無法獨立整理作業,編制了如“作業完,要整理。刨鉛筆,六七支”等瑯瑯上口的兒歌,“快、齊、潔、美、靜”等簡單易記的口訣,這樣一種促進低段同學更好地學習的行為是一個有思考的教育行動過程,可也是大部分教師都在做的事情。當教師從對低段學生自主學習狀況的認識與學習習慣培養的思考,從培養個性化、持續性的整理習慣與能力的探索中提出了低段整理課的五大支架的搭建,他則進入了研究的領域。因為他開始借用系統有效的理論自覺反思自己內隱的理論與探索嘗試的教學實踐行為之間的關系。
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擁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但這些經驗只限于個人。教師只有把智慧的行動提煉成為科學的經驗,才能對自身的教學活動有完整、清晰的認識,能夠透過教學現象看到本質,從自己的教學經驗中解讀出教學活動內在的學術理論意義。這更需要教師通過教育理論的有效學習來培養自己深刻的洞察能力,通過教育理論的有效應用來指導自身的教學活動的有效與合理,而不是成為理論學習的反對者。
教師研究追求樸質,但卻拒絕膚淺。用經驗至上、理論無用的去理論的方式來降低教師研究的標準,必然會讓教師的教學與研究同時陷入固步自封、坐井觀天的尷尬境地。
誤區三:記錄等于研究:科研方法的忽略
“寫寫自己的研究故事”的敘事研究作為一種適合教師的研究方式被廣為推崇,一些學校為了更好地推進教師科研,還規定教師必須開博寫文。大量的隨筆與教育故事開始充斥著許多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中。但是,仔細翻閱教師的文章,卻發現許多教學日記與隨筆只是記錄今天上了什么課,學校布置了什么任務,自己完成了什么任務……僅僅“照相化”地把自己“自然”工作的點滴記錄下來,隨意、表象而零星。
篇7
關鍵詞:教師行為 言傳身教 勇于探索 熱愛事業 平等互愛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2(a)-0179-01
學校教育中,教與學這兩個處于不同地位而又密切聯系的主體之間是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尤其是教師行為對學生行為更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教師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在潛移默化地感染著學生。教師的行為可分為課堂教學行為和非課堂教學行為。課堂教學行為主要包括教師的學識、才華、儀表、語言、教學設計和表述藝術;非課堂教學行為主要包括教師的氣質、品質、道德、修養等。教師在其行為過程中,既傳學問之道,又傳做人之道;既解攻堅之惑,又解成長之惑;既授業學生,又授德學生。教師行為對學校教育過程所產生的影響從以下幾個方面得到體現。
1 言傳身教,率先垂范的感召力
布魯納在《教育過程》中指出:“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而且是模范。”可見,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一種平等互愛的關系,然而對學生來說畢竟是師者長者。教師的思想品格、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學生,所以教師必須做到言必信、行必果,而且要求學生做到的,教師自己必先做到,教師理應為人師表。如教師教育學生要熱愛專業、努力學習,教師本身就要愛崗敬業、勤奮工作;教師教育學生要遵章守紀、文明禮貌,教師首先必須是遵紀守法、敬老愛幼的楷模。具有正直、正義、正氣的教師形象和樂于奉獻的紅燭精神,必然在學生的心目中形成對教師的敬佩感和信任感。教師的言傳身教對學生是一種無形的教育,具有極大的感召力,甚至持久地影響到學生今后的工作和一生的做人。
2 勇于探索,開拓求新的創造力
教師是學生探求知識的引導者和學生智慧的開啟者。教育的過程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和學習知識,更重要的教會學生如何去探求知識和運用知識、啟迪思維、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因此,教師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就顯得至關重要。美國教育家史密斯認為:“教師應具備吸收新知識、運用新知識和創造新知識的能力。”即應有一定的職業提高能力。教師在知識結構上應有如下特征。
2.1 博
即博學多才、知識淵博。教師不僅要有充實的專業知識,在社會知識、人文知識、自然科學知識方面都應廣泛涉獵,這樣才能在傳授知識、表述問題時旁征博引、融會貫通。
2.2 精
即對本專業領域知識的精通,對國內、國際本學科前沿領域的新進展隨時了解。尤其在當今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速率加快,現代技術運用于教學過程,迫使教師去努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在施教過程的每一個環節,無論是理論課還是實踐課,無論是作業還是考試,教師都應力求嚴謹,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大膽探索、激發興趣,從而鍛煉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的創造力也將從中發現,為今后的成功夯實基礎。
3 熱愛事業,積極進取的鞭策力
教師創造勞動的情感基礎就是對教育事業無比的熱愛,對學生深切的關愛,這種愛能匯集成一股強大的動力,激發教師在自己所從事的事業上永無停息地攀登。這就需要教師具備堅強的意志、廣闊的精神視野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現代教育需要的是既有專業知識和教育理論、又有良好政治思想素質的教育家式的教師,而不是坐井觀天、借教謀食的“教書匠”。許多教育工作者之所以能有卓著的成績,首先是因為他們熱愛教育事業,關心下一代的成長,愿意為此奉獻自己畢生的精力。試想,一個不熱愛教育事業的教師,又怎么會有工作的動力和責任心?即便他滿腹經綸,又怎么能對學生產生良好的教育影響?教師處在學校“教育源”的最前沿,教師意志定向、敬業精神、求實作風、進取之心,對學生的志趣、情趣、興趣必然帶來至關重要的影響,耳儒目染中讓學生受到激勵和鼓舞;在此基礎上,再去嚴格要求學生,才能讓學生認識到嚴格的必要、嚴格的魅力和嚴格的價值,從而產生一種強大的鞭策力,使學生群體出現一種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立足本職、不懈追求的良好氛圍,學生的求知潛能、求知;毅力、學習積極性也必將得到最大發揮。
4 平等互愛,團結和諧的凝聚力
學校教育中,健康向上的教育教學氣氛、整潔優美的校園環境與和諧的人際關系是緊密聯系、不可缺少的條件。師生關系是整個學校教育過程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部分,它能啟迪智慧、激勵創造,從而使師生在愉快的氣氛中完成教學目標。
4.1 信任與尊重學生
教師應把學生看作是有獨立人格的人,雖然他們思想單純、富于幻想、情感不穩定,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活動只有通過學生的內化活動才能實現,教師應當充分尊重他們,盡可能地理解、寬容他們,消除師生間的心理防衛。同時,教師應相信絕大多數學生的求知欲是強的,是愛學習的,即使有極少數學生存在厭學情緒,那也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教師有責任、也有辦法把他們已泯滅的學習激情重新激活。
4.2 關心與愛護學生
教育是愛的共鳴,是心與心的呼應。教師既要無微不至地關心學生,真誠地愛護學生,與學生彼此理解、信賴,建立濃厚的師生感情,又要嚴格要求學生,督促幫助他們改正缺點和錯誤。這種愛是一種寬泛的對所有學生的愛,而不能偏愛個別與部分學生。這種愛又是一種理智的愛,充滿著關心、批評、指導、寬容的高度統一。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和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師只有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才能搭起師生感情的橋梁,使學生樂于接近教師、自覺接受教育,使學校教育發揮最佳效果。
4.3 啟發與鼓勵學生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辦法啟發學生建立積極可靠的奮斗目標和學習方法,使之明確自己努力的方向,知道怎樣去學習。對學生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要及時給予肯定和鼓勵,使其對自己充滿信心,這是成功的先決條件。教師尤其要注意的是對后進生不能諷刺、責備、謾罵甚至體罰,這樣會傷害學生的感情和自尊心,以致失去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4.4 理解與文持學生
首先,教師要相信,學生的主觀愿望都是好的,希望自己有好的表現和好的成績。一旦事與愿違、遭受挫折,自然會產生自責與自卑心理,此時教師必須理解并了解學生,既要指出學生的缺點與不足,更要肯定他們的長處與優勢,克服自卑情緒。其次,教師要理解學生現實的愿望,他們也想改變自己學習上的被動狀況,渴望獲得自尊,他們也想展示自己的特長,對此教師要給以積極關注,創造機會,熱情文持,激勵學生上進。
參考文獻
篇8
關鍵詞 網絡環境;小學語文;翻轉課堂
中圖分類號:G63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489X(2015)09-0051-02
小學語文網絡教學和其他的教學方法相差很多,教師在互聯網上能夠查詢各種語文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做好教學設計;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或者是其他的電子設備進行教學,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享受到開放性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網絡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共享性、豐富性進行知識的講解,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
1 提高學生參與小學語文網絡教學的興趣
提高學生的興趣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在傳統的教學中教學方法老套、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工具缺乏,學生很難形成持久性的語文學習。教師認識到傳統教學方法的限制,因此廣泛進行多種教學的拓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網絡教學主要是在網絡環境中學生能夠利用豐富多彩的資源進行知識的學習,隨時隨地在互聯網上查找相關的知識,進行學習方法的優化。網絡教學還將文字、聲音、圖片等進行融合,學生只需要在搜索引擎中查找相關的文字,就可以找到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學習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識,調控自己的學習時間,選擇最佳的學習狀態。
2 使用多媒體突出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重點
使用多媒體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 網絡教學的重點就是多媒體教學,因此,教師要積極進行多媒體教學,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因為多媒體主要是借助互聯網進行教學,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講課之前,能夠在互聯網上尋找相關的知識,查找重點和難點,將這些教學設計在課件中。教師可以使用多媒體進行互聯網教學,擴展語文課堂的豐富程度。如在教學《雨點》時,教室就可以在互聯網上下載很多下雨之前的視頻,讓學生在觀看這些片段的時候對下雨有深入的了解。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播放下雨之前的沉悶場景,以及下雨過程中的電閃雷鳴,給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
使用簡潔有效的方法突破重點 在互聯網教學中,有的語文教師為了提高語文課堂的生動形象,特意加入很多圖片和文字,還會加入一些和語文知識無關的內容,以為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殊不知這種教學方法會起到相反的作用。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簡明顯示出來,讓學生能夠在眾多的幻燈片中一目了然、切入主題。多媒體畢竟是教學課堂的工具,最主要的目的還是讓學生投入教學環境中。因此,教師可以圍繞教學設計,進行相關知識的講解。如教學《坐井觀天》,教師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這則寓言的本意,因此可以在多媒體上展示一張青蛙在井底仰望天空的素筆畫,讓學生對這則圖片進行思考和討論,然后說出自己的看法。這樣學生就能夠直接深入主題,了解到這則寓言的真實目的。教師還可以進行一定的提高:“若是青蛙跳出來,會發生什么事情?”引導學生紛紛說出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互聯網教學的目的。
堅持文字為主,拓展想象空間 在互聯網教學中,教師經常會使用很多的視頻或者是圖片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很少使用文字。其實這種教學方法是錯誤的,畢竟小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目的就是掌握語文的基礎知識,如漢字、讀音、拼寫等,在進行多媒體教學中若是能夠適當加入一些文字,能夠讓學生潛移默化掌握文字的知識。小學生學習語文應該是以文字為主,在現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發揮,提高語文課堂的效率。如教學《楓橋夜泊》,教師可以給學生展示一張漫畫,然后配上相應的文字解釋,從而提高學生的文字理解能力,把詩句中描繪的場景生動地展現出來。
3 網絡豐富小學語文教學資源策略
積極查找語文教學資源 互聯網教學提供了大量的教學資源,教師要合理利用這些優秀的資源進行語文教學。教材因為篇幅和內容的限制,選擇的文章和習題畢竟是有限的,所以教師進行課外資源的補充就顯得非常重要。在課外資源查找中,教師要具備篩選教學資源的能力,能夠在海量的知識中找到最佳的教學資源,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有的教師積極進行“翻轉課堂”的教學,正是利用了互聯網教學的特點,課堂上主要是講解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學習的過程都是在課下完成。雖然翻轉課堂存在一定的弊端,但是真實顯示了互聯網教學的作用。教師也要很好地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健康的網址進行自主學習。如在學習《》之前,教師就布置任務:“請同學們提前掌握課文中的生字生詞,在網絡中查找抗美援朝的背景,然后找到其他的生平事跡。”學生就可以在互聯網上查找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習的開放性。
進行語文閱讀任務教學 教師要利用互聯網進行任務閱讀教學,擴充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語文素質。小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可以有效提高語文功底,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進行相關課外文章的閱讀。互聯網上的文章非常多,學生在挑選資源的時候要選擇適合小學生閱讀的文章。教師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提前布置好教學的任務,為學生的學習指明方向。如教學《三借芭蕉扇》,教師可以提前這樣布置:“請同學們在互聯網上自行查找資源,傾聽歌曲《大圣歌》和《敢問路在何方》,了解三借芭蕉扇的來龍去脈,之后選擇自己最適合的方式將這個故事演繹出來。”學生有了任務就會積極完成,首先會在互聯網上查找相關的知識,了解故事的緣由,之后找到合適的方法演繹,可以是選擇小故事的形式復述故事情節,也可以是自己表演出來。為了達到更好的表演效果,學生就要在互聯網上觀看相關的視頻,從而提高表演的水平。
開闊學生對社會的視野 學生在互聯網教學中能夠開闊視野,掌握多種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些小學語文學習的網站,讓學生在業余時間瀏覽網站,掌握語文學習知識。教師還可以給學生提供一些下載來的視頻或者是電子書,讓學生豐富知識。為了拓展知識的應用,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學習,三五個人組成一組在互聯網上進行語文探究活動,增強語文教學效率。如教學《翠鳥》,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分組,查找翠鳥的生活習性、外形特點、活動特點和其他特征等,小組成員對查找來的資料進行交流,總結出最全面的答案。
小學語文教學要積極利用互聯網的優勢,讓學生在互聯網的學習和使用中加強對語文知識的了解。教師要使用多媒體等營造良好的氛圍,鼓勵學生利用互聯網的開放性進行知識的學習,控制好學習的進度,提高語文資源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吳海華.基于網絡環境下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策略[J].師道:教研,2011(7):52-53.
篇9
摘要:高職院校教研室雖然是高職學院教育教學管理中最基層的組織,但是其工作卻與學校的專業建設水平以及人才培養質量息息相關。因此,高職院校教研室必須進行標準化建設以及內涵提升建設,促進學院教學質量的提升,從而實現學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高職院校;教研室;標準化;內涵;提升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249-02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經過二十年左右的發展,已基本完成了規模化發展的原始任務。2006年,教高[2006]16號文件《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的出臺,標志著現階段高等職業教育的工作重心已經由規模擴張轉變為內涵建設,已邁入以質量求發展的關鍵時期。
作為我國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管理組織單位,教研室既是學院人才培養方針的執行者,也是人才培養研究的實踐者,是學院加快內涵建設,實現持續發展的基本載體,其自身的建設狀況直接反映學校發展的層次和水平。為此,高職院校須進一步強化教研室的管理水平,提升辦學質量,促進學院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高職院校教研室建設現狀
我國的高職院校多是由中專院校升格而來,近年來各校為了滿足學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張的需求大量引進新教師。許多高職院校教研室受職業教育研究起步較晚、辦學基礎條件落后、師資隊伍薄弱等不利因素影響,主要存下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教研功能較弱
教研工作是教研室工作的核心,跟本科院校的教研室相比,高職院校教研室學術功能明顯偏弱、一定數量的教研室忙于處理一般性行政事務和教學事務之中,主要是一些日常的瑣碎事務,應付各種檢查、評估、評優等活動,被動傳達和完成上級各部門的各種任務,使得教研室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教務室,教研室工作教而無研,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創新研究等多種教研活動流于形式。
(二)凝聚力不強
高職院校的教研室作為學院教學管理的最基層的一級,在教學資源分配、教師考核與獎懲、教師進修培訓以及職稱晉升等方面的話語權非常有限。因此,部分教師對教研室布置的工作不太重視,大部分教師的工作任務和學術方向相對獨立,整個教研室成員之間實質性合作很少,并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團隊,教研室凝聚力還有等進一步加強。
(三)科研氛圍不濃厚
科研能力是教師業務水平的重要體現,科學研究是教師專業教學的重要支撐,只有具有了較高的科研水平,教師的課堂教學內容才不會空洞無味。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師以青年教師為主,教學任務及學生管理壓力異常繁重,教師可以用于從事科學研究的時間和精力屈指可數,而且高職院校教師能夠外出學術交流的機會很少。總體看來,高職院校的科學研究水平平庸,教研室的科研氛圍不濃,教師成了典型的“教書匠”。
(四)創造力不夠
由于高職院校教研室被繁縟的事務所累,導致教研室職能錯位,加之能夠與其他學校以及行業企業交流合作機會少之又少,這些弊端均導致高職院校教研室難以及時掌握行業企業發展最新動態。上述封閉化傾向造成了作為高職院校教育教學中最基本的執行者的教研室猶如井底之蛙,坐井觀天,不利于高職院校緊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及時更新建設理念和思路,對其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產生消極的影響。
(五)師資隊伍培養缺乏長遠考慮
高職院校的教師主要以青年教師為主,專業教研室對青年教師培養缺乏長遠考慮。由于教學工作量較大,教研室一般都是將剛畢業分配來校的青年教師匆匆送上教學第一線充當教育教學第一線,使得他們無暇進行教學研究與反思,不利于新教師的思想、業務水平的提高。
二、高職院校教研室建設思路
(一)標準化建設階段
高職院校教研室標準化建設是指在教研室教學組織管理、教科研究工作以及質量保證等方面制定統一的規范標準,明確教研室的性質、任務和職責使教研室工作趨于標準化。就如何建成標準化教研室,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1.用嚴格的制度來規范教研室的管理工作。學院教務主管部門應當通過制定《教研室工作職責》、《教研室工作考核指標體系》、《教研室主任工作職責及考核辦法》、《教師工作目標責任書》等各項規章制度進一步明確教研室及教研室各成員的工作職責,相關人員的進修培訓、年終考核、評優評先、職稱晉升等均與其完成教研室布置的工作情況直接掛鉤。通過制定上述一系列嚴格的制度,賦予了教研室主任一定的權利,對教研室成員進行管理、監督和約束,從而實現教研室管理工作的規范化、有序化。
2.抓好課程和專業建設,搞好教學基本建設。高職院校的專業建設和課程設置是高職院校搞好教學基本建設的重要內容。高職院校教研室應該強化市場調研與分析,準確定位人才培養目標,做好專業與產業對接,并且根據行業企業需求,合理設置專業課程體系,同時,不斷完善專業課程標準,做好專業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研室要緊緊圍繞以課程改革為核心,突出教研重點,強化“教”與“研”兩項職能,做好教研室所屬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修訂工作。
3.采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來保障教學質量。教學工作是高職院校的生命線,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其人才培養的質量。教研室是學院教學質量監控體系中最基礎、最重要的環節,應定期對本教研室所承擔課程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進行研究并采取措施加以解決。
(二)內涵提升階段
1.突出科學研究,提升教研室總體學術水平。科學研究是教研室工作的一項重要職能,是促進高職院校教學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也是衡量教研室內涵建設水平的重要依據。高職院校教研室應組織教研室教師積極參與各級各類科研課題的申報工作,有計劃地組織教研室教師赴校外參加各種學術交流活動。通過科學研究可以促進教師知識更新和科研成果的轉化,活躍教研室學術氣氛,造就和培養青年人才,此外還可以充實青年教師的教學內容,提高高職院校教學質量。
2.積極尋求交流合作,開闊建設視野。高職院校教研室可以通過組織教師經常走出去赴兄弟院校及行業企業調研學習積極尋求交流合作,拓寬辦學視野,在教學方法和科學研究上互相學習、取長補短。
3.制訂教師專業發展計劃,構建優質教研團隊。努力構建一支業務素質高、團結合作、梯隊較合理的教研團隊。①鼓勵教學改革,提升教學水平。高職院校教研室應當積極鼓勵廣大教師申報各類教改課題,總結教育教學經驗,撰寫高質量教研論文,從而真正實現有教有研。②重視年輕教師的培養,搞好學科梯隊建設。因為歷史的原因,高職院校的師資隊伍以剛從學校讀書畢業又跨進另一個學校工作的青年教師為主,盡管他們自身有很多缺陷,但他們仍然是學院發展的生力軍,教研室對他們負有培養責任,教研室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實施做好青年教師的培養工作,使青年教師快速健康成長。③以代練,提高教師教科研能力。通過定期組織教師說課大賽、信息化教學設計比賽、教育教研論文比賽、青年教師技能操作競賽等,全方位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④轉變思路,改進人才引進方式。現階段高職院校引進人員的重點必須從過去的高學歷研究型人才轉向具備一定理論水平和學歷層次的高素質的企業技術骨干,廣大教研室可以邀請優秀的企業人才來校擔任兼職教師講授部分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并且創造條件,吸引這些人才中的一部分人成為高職院校的專職教師。⑤多方并舉,培養英才。通過實施“雙師教師培養計劃”、“青年教師培養計劃”、“教師團隊培養計劃”、“兼職教師培養計劃”等措施激發老師的工作激情,促進教師教科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曲士英,魯明川.高職院校教研室內涵建設芻議[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1,(29):62-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