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觀天的故事和道理范文

時間:2023-03-21 21:03:3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坐井觀天的故事和道理,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坐井觀天的故事和道理

篇1

本單元圍繞“思維方法”這個主題編排了《坐井觀天

》《寒號鳥》《我要的是葫蘆》3篇課文,以及“口語交際:商量”和“語文園地五”。

本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本單元所選的三篇寓言故事,內容淺顯,寓意深刻。教學時,引導學生借助課后題,聯系生活實際,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感受人物形象,發表自己的觀點。在交流討論中,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獲得初步的思考問題的一些方法。

“感受和體會課文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也是本單元重要的學習內容。通過對比朗讀來體會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不同的語氣表達了不同的情感;通過仿說引導學生如何把句子表達得更具體。

“口語交際”的教學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創設真實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語氣,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嘗試自己解決問題

。“語文園地五”可以通過引導學生發現、猜一猜、交流、朗讀、背誦、書寫進行積累語言,感受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

內容

課時

內容簡說

教學要點

坐井觀天

2

這則寓言通過青蛙和小鳥對天的大小的辯論,闡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認識事物或看待問題時,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1.認識35個生字,讀準3個多音字,會寫24個生字,會寫27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對話;讀出句子的不同語氣。

3.聯系生活實際,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

4.結合課后題,感受和體會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

寒號鳥

2

勤勞的喜鵲在冬天快要到來的時候,勸說寒號鳥做窩,但懶惰的寒號鳥不聽勸告,最后在寒冷的冬夜里凍死了。

我要的是葫蘆

2

一個種葫蘆的人不聽勸告,一心只想要葫蘆,不管葉子上的蚜蟲,結果葫蘆都掉光了。

口語交際

1

商量

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創設真實熟悉的情境,用商量的語氣,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

語文園地五

2

識字加油站、字詞句運用、書寫提示、日積月累、我愛閱讀

1.能根據字義猜偏旁,進一步領悟漢字形旁表義的特點,認識9個生字。

2.積累帶“言、語”的四字詞語,能猜測詞語意思。

3.仿照例句,把句子寫具體。

4.了解漢字“左短右長”“右短左長”的間架結構,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

5.背誦積累古詩《江雪》。

6.閱讀《刻舟求劍》,和同學交流閱讀后的感受。

12

坐井觀天

1.認識“沿、答”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會寫“井、觀”等8個生字,會寫“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

2.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3.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重點

1.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2.體會故事的寓意。

難點

體會故事的寓意。

1.識字寫字

(1)本課要求會認10個生字,字音方面,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認識多音字“哪”。引導學生聯系偏旁、熟字,采用加一加、換一換的方式,展開認讀、理解“答、話、哪、抬”。教學“際”字時,通過查字典,選擇“無邊無際”中“際”的字義,并進行拓展詞語。“錯”字結合生活實際,在語境中識記。

(2)本課要求書寫的8個生字中,有6個是左右結構,且都是“左窄右寬”的字。指導書寫時,“觀”字放在課題中先寫。“渴、喝”可放在課文句子中進行對比。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

2.閱讀理解

(1)教學本課,將朗讀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手段,引導學生讀好對話。本課以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展開故事情節。本教學設計把小鳥和青蛙的3次對話作為主要教學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

(2)體會想法,感受寓意。一是關注青蛙說的話:“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結合這句話中的關鍵詞“天天、一抬頭”,讓學生邊讀邊想:青蛙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認識?二是關注青蛙的神態和表情。通過對“笑”字的揣摩(猜猜青蛙這時候會想什么?)引導學生領悟“不聽勸告,自己以為自己是對的”是導致青蛙弄錯的重要原因,從而明白故事的寓意。

3.表達運用。

(1)想象說話:小鳥飛過,飛過。這天大得很!

(2)續編故事,各抒己見。課文的結尾寫小鳥讓青蛙跳出井口親自來看看,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假如你是那只青蛙,當你跳出井口后,你會看到什么,想說些什么?鼓勵學生有個性地表達,學生可以談自己獨特的想法。

1.預習提綱

(1)初讀課文,圈出生字,讀準字音。

(2)再讀課文,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3)想一想,小鳥和青蛙在爭論什么?

2.多媒體課件、剪貼畫

教學課時

2課時

第1課時

課時目標

1.識記“沿、答”等10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哪”;理解“坐井觀天、井沿”等7個詞語;學寫“觀、喝、渴”等8個生字。

2.讀通小鳥和青蛙的3組對話,初步感知文章大意。

一、補寫課題,引入新課。

ɡuān

1.教師出示課題《坐井____天》,讓學生填空。

2.學生觀察“觀”字,發現左右部件筆畫穿插。教師補寫課題。

3.教師示范寫“觀”,說明書寫要點:左窄右寬,“又”第二筆是長點,“見”首筆豎緊貼田字格的豎中線,下端過田字格的橫中線。

4.學生在田字格中練習書寫,然后評議。

5.出示象形字“觀”,幫助理解字義:見字旁的“觀”,就是看,觀天就是看天。

6.教師介紹寓言特點。學生齊讀課題。

小結:這是一則寓言故事,寓言故事里往往藏著深刻的道理,也就是寓意。《坐井觀天》會藏著什么道理呢?

設計意圖:

通過這一環節,引導學生聯系字形來理解字義。同時,學生在學習之初明確了閱讀目標,思考其中的道理。

二、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教師講故事,創設故事情境。

(1)教師讀第1自然段,走進故事。

(2)出示課件(課文插圖),觀察青蛙和小鳥所處位置。隨文認讀“井沿”。

①指一指課件中的“井沿”。

②識記“沿”。

③學生聯系生活,說說還知道哪些“沿”。

④觀察課件,和同桌說一說青蛙和小鳥的相遇。

2.學生自由朗讀第2至7自然段,感知3組對話。

要求:正確朗讀課文,讀不準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找出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3.師生合作,串讀課文。

(1)教師讀旁白,指名朗讀青蛙和小鳥說的話。

(2)課件出示句子,讀句子,識記句子中的生字。

課件出示:

小鳥回答說:“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

識記生字“答”;比較生字“渴、喝”的部首區別,“口渴”需要水,因而偏旁是“氵”;“喝水”是一個動作,張嘴喝,要用口,因而偏旁是“口”,可以讓學生借助順口溜“口渴想要水,喝水要用嘴”區別這兩個字。

課件出示:

小鳥說:“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讀準多音字“哪”的輕聲。“錯”字結合生活實際,在語境中識記,比如:“作業寫錯了”“有錯要改正”。交流“弄、際”的識記方法。

(3)同桌認領角色,進入情境,再讀課文。

(4)出示課件,讀后完成填空,整體感知課文。

課件出示:

青蛙坐在(

),看到的天只有(

)。

小鳥落在(

),看到的天(

)。

設計意圖:

創設情境,認領角色,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文識字遵循了語文學習的規律——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把字放在具體的語境中去識記,把字的音形義緊緊地結合在一起去識記,可以大大提高識字興趣,優化識字效果。

三、指導書寫,運用生字。

1.引導觀察,歸納生字。

(1)獨體字:井

(2)上下結構:答

(3)左右結構:觀、沿、喝、渴、話、際

2.指導書寫“喝、渴”。

(1)觀察對比,書寫“喝、渴”。

(2)教師范寫,提示:注意右半部分的筆順,里面先寫“人”字,再寫“豎折”。

(3)學生練寫“渴、喝”,后評議。

(4)

學以致用“喝、渴”。

出示課件:

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

)了,下來找點兒水(

)。

3.學生練習書寫:井、沿、答、話、際。

教師相機指導:寫“沿”時,注意右上方與“幾”不同;寫“際”字時,注意“阝”是兩筆完成的,要寫得高而窄;“井”兩橫上短下長,撇伸展,豎為懸針豎;“答”的上部“”要寫在豎中線兩側;“話”的左部橫折提中橫不宜長,折短。

4.反饋評價。

設計意圖:

歸類進行書寫指導,可以把握一類字的書寫難點,重點指導容易混淆的形近字,提高寫字的效率。

第2課時

課時目標:

1.

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2.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一、復習導入,交流初讀感受。

1.認讀生字及詞語。

2.指名讀課文,要求讀通順。

3.交流初讀感受。

讀完課文,你知道課文寫了什么內容嗎?

設計意圖:

復習上節課的內容,交流初讀感受,使學生對文本有個整體的認識,為后面的教學奠定基礎。

二、朗讀對話,讀懂對話。

(一)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1次對話。

1.和同桌對讀青蛙和小鳥的第1次對話,對比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

(1)與同桌讀對話,體驗小鳥的生活環境。

①理解“一百多里”,感受天之大。

②教師引讀,男女生分組加上動作表演讀。

師:一只小鳥飛呀飛,它口渴了,落在井沿上,井底的青蛙看見了問它。

男生:“朋友,你從哪兒來呀?”

女生:“我從天上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點兒水喝。”

出示課件,拓展想象:

小鳥飛過____________,飛過____________。這天大得很!

(2)想象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狀況。

2.分角色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中標點的停頓。

3.分角色練習朗讀,再現對話情形。

4.指名讀,師生評讀。

(二)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2次對話。

1.學生朗讀第2次對話,想一想: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

(1)出示課件,學生選出青蛙眼中的天和小鳥眼中的天。

(2)讀懂青蛙的觀點。

①聯系上下文理解“大話”。

②認讀“弄錯”,感受爭論。

(3)讀懂小鳥的觀點。

①結合構詞規則,推測“無邊無際”中“際”的意思。

②出示課件:

“際”在字典中的意思有:①邊緣或交界的地方。②彼此之間。③指某個特定的時候。

1.“無邊無際”中的“際”應選第(

)種意思。

2.“無邊無際”的意思是(

A.一眼望得到邊。

B.沒有邊,很大。

③還有哪些事物是無邊無際的?課件出示小鳥飛過大海、草原、平原、沙漠等圖片。

2.分角色朗讀,讀好對話。

(1)指導朗讀感嘆句和反問句。

(2)同桌討論,加上提示語讀。

青蛙(笑著、搖搖手、搖著頭)說……

小鳥(也笑著、大聲、拍拍翅膀)說……

(3)根據提示語,加上神態、動作,同桌分角色朗讀。

(三)學習青蛙和小鳥的第3次對話。

1.課件出示句子:

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2.指名讀句子,注意帶點的詞“天天、一抬頭”想一想:青蛙為什么會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引導學生聯系生活經驗或做實驗,了解青蛙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的原因。

3.學生分角色朗讀。說說青蛙和小鳥的笑有什么不同,猜一猜青蛙這時候會想些什么。

4.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設計意圖: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讀書活動層次不同,形式多樣:通過在讀中展開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通過加提示語、配合動作等方式朗讀,讀懂青蛙和小鳥關于天有多大的爭論。通過分角色讀,感受青蛙和小鳥的心理活動,體會“笑”的豐富內涵,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又讓學生感知了寓意。

三、整體感悟,理解寓意。

1.小組合作,分角色朗讀全文。

2.說說你對小鳥和青蛙的不同看法。

3.同學們,直到今天,人們一直認為這是一只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青蛙,所以常常用“坐井觀天”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眼界狹小、見識短淺的人。

4.聯系生活實際,舉例子進一步理解:現實生活中,你有沒有遇到像青蛙一樣坐井觀天的人?你會怎么去面對他?

5.總結:所以,咱們每一個同學從小就要多學點知識,多讀一些課外書,多出去走走看看,不斷地增長自己的見識,你才不會成為一個坐井觀天的人。

設計意圖:

通過對小鳥和青蛙正確與錯誤原因的分析,學生自己悟出了課文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理解了“坐井觀天”這則寓言故事的寓意,用學到的道理指導今后的學習生活。

四、展開想象,編寫第4次對話。

假如你是那只青蛙,當你跳出井口后,你可能會看到什么,想說些什么?

青蛙聽了小鳥的話,真的跳出了井口,它一下子驚呆了,看見了__________________,于是它對小鳥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鳥說:“______________________。”

設計意圖:

續編對話,拓展知識,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培養了想象力和表達能力。

1.做一做,利用實驗釋疑解惑。

課文中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青蛙為什么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為了弄清這個問題,我讓學生做了個實驗:拿出紙卷成圓筒狀,然后透過圓孔看天花板或者四周,說說與平日看到的有什么不同。動手實驗為每個孩子創造了參與的空間,弄清為什么青蛙說“天只有井口那么大”這一疑難問題。學生在實驗中動手動腦,將語言學習與生活經驗相結合,既培養了實際的操作能力,也培養了觀察和思維能力。

2.看一看,利用圖畫明白寓意。

課文中小鳥說:“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緊扣“無邊無際”一詞,出示課件,讓學生看一組小鳥飛過草原,飛過平原,飛過大海等畫面,自己根據畫面進行解說。這樣學生最后明白了:小鳥見識廣,青蛙所見有限、目光狹小,我們要做一個見多識廣的人,不做井底之蛙。學生很自然地悟出寓意,在“潤物細無聲”中得到啟示,受到教育。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傳授知識、培養能力的過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過程,學習寓言故事,就是要學生透過一個簡短的故事明白一個深刻的道理,并在生活中恰當地運用。

3.讀一讀,揣摩人物心理。

教學本課,將朗讀作為教學的主要任務和手段,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發展思維,特別是引導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本課以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展開故事情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促進學生對故事情節、人物心理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悟趣。如通過在讀中展開想象,感受青蛙和小鳥的生活環境。通過加提示語、配合動作等方式朗讀,讀懂青蛙和小鳥關于“天是大還是小”的爭論。通過分角色讀,感受青蛙和小鳥的心理活動,體會“笑”的豐富內涵,既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語感,又讓學生感知了寓意。

篇2

一、教學內容

《坐井觀天》是一則寓言故事,根據《莊子秋水》中的相關內容改寫。課文通過簡短而傳神的對話,講述了一個有趣且寓意深刻的故事:小鳥到井邊喝水,與青蛙發生了爭論。青蛙整天坐在井底,認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小鳥說天空無邊無際。青蛙不相信,小鳥很無奈,只能請青蛙自己跳出來看一看。寓言揭示了一個道理:認識事物,看待問題,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

二、整體設計思路

本課教學著重引導學生練習朗讀,在朗讀中識字,在朗讀中理解,在朗讀中發展思維。先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對話。在反復朗讀的基礎上體會想法,感受寓意,續編故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教學目標

1.會寫“喝、渴”兩個字,理解詞語“無邊無際”。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3.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樣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四、教學重難點

重點: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難點: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他們說法不一樣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五、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引入新課。

考一考:過火車讀詞語。

井沿 回答 抬頭 口渴 喝水 大話 無邊無際

(二)運用生字,指導寫字

1.交流識字方法,學寫喝渴兩字。

學生交流“喝、渴”時,補充兒歌“口渴要喝水,喝水要用嘴。”

2.“喝、渴”這對孿生姐妹你能把它們寫漂亮嗎? (希沃的漢字功能)

(1)它們的結構特點是——指導學生說出左窄右寬,左右兩部分的高低情況呢?學生觀察后說出渴左右上邊等高,下邊左短右長。

(2)重點筆畫有什么要提示大家的?(小撇都是從“日”的豎畫處起筆,豎折從小撇的尾尖處起筆)

(3)教師范寫,強調先進人后關門的筆順規則。

(4)學生練習。

(5)同桌互評,詞語正確一星、左窄右寬一星、左右高低合理一星、重點筆畫到位一星。

(三)創設情境,整體感知

1.指名擺放青蛙和小鳥的位置。

2.想一想:青蛙和小鳥在爭論什么?(天有多大)

3學習提示:自讀課文,請同學在文中分別用“——”畫出小鳥、青蛙認為天有多大的句子。

(1)推測“無邊無際”的意思;你還知道哪些事物無邊無際?體會像小鳥一樣飛行。指導朗讀“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2)學習反問句“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3)小實驗:我們先來做個小實驗,把紙卷起來,卷成一個紙筒,抬頭看天,你能看到多大的天?

(四)分角色朗讀,讀懂對話

1.分三次對話朗讀,指導讀好長句子中標點的停頓。

2.同桌討論,加上提示語讀。

青蛙(大笑著、搖搖手、搖著頭)說……

小鳥(也笑著、大聲、拍拍翅膀)說……

3.想一想:小鳥和青蛙的說法為什么不一樣?

(1)說說青蛙和小鳥的有何不同?

(2)同桌討論,全班交流。

(3)他們都覺得自己是正確的,到底誰的想法對呢?你想對青蛙說點什么呢?初步感知寓意。

青蛙是多么的自以為是啊!多么的愚蠢啊!小鳥見識多廣,誠懇地勸告青蛙,希望青蛙能改變它的看法。這真是一只見識短淺又自以為是的青蛙。

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有趣的故事來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4)青蛙錯了,可它自以為是的總認為是自己對了,想一想:有什么辦法能讓青蛙知道自己錯了呢?(跳出來,讓小鳥帶他到處走一走)

篇3

是否仰望天空,這是一種選擇;是否跌入水坑,這是一種結果。

人生中,我們會面臨著一個又一個的的選擇。每一個不同的選擇會給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帶來各種各樣不同的影響,這些影響又會對我們做出不同的結果。我們有權利選擇,我們每個人都是生活的主人。那么,怎樣選擇?

我看到這樣一個故事:從前有兩只青蛙,它們常年待在一口井中,坐井觀天。每天它們抬頭望著天,一只青蛙覺得世界是那么渺小,只有巴掌那么大。另一只青蛙卻認為井外是非常美麗的,一天,一只小鳥來井邊喝水,遇見這兩只青蛙。于是,她勸兩只青蛙跳出井,到外面的世界,享受自由的生活。第一只青蛙卻不知情,認為天空只有井口一般大小,便沒有放在心上;另一只青蛙聽了鳥兒的話后,更加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每天都練習跳躍,終于有一天,這只青蛙跳了上來,當他看到這世界后,嘆了口氣:“可憐的兄弟啊,認為世界只有那么一點,我想,估計你一輩子也看不到這井外的美麗世界了。”第一只青蛙在一開始就做出了錯誤的選擇,認為這世界只有這么一點大,所以它不可能會成功;而第二只青蛙卻始終相信這世界是非常美麗的,最終,它成功的跳出這口井,看到了世界。

困難與挫折,這是我們在生活中不可避免的。有的人在困難面前選擇了放棄,就像那第一只青蛙,結果也注定會是失敗;或許還有一些人會堅持,但是這些人的信念不是十分堅定,選擇半途而廢,那么它的結果也一樣會是失敗;最后一部分人,他們意志堅定,選擇了努力,堅持,拼搏,結果他們成功了。

一個選擇會直接影響到你最后的結果,舉個我的例子來說吧:考試的時候,在一道選擇題上猶豫不定,到最后試卷發下來,才會發現,正確答案就是當初自己想的那一個,因此而懊悔不已。選擇的不同會直接影響到我們最后的結果。

不同的選擇將會有不同的結果,一旦決定了,那就不可能從頭來過,在人生中的每一次選擇,每一個十字路口,我們都要慎重的做出我們的選擇,決定我們的方向,或許我們會猶豫,但記住,我們所做出的每一個選擇,都將會成就我們未來的結果,不管他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

篇4

課堂評價概述

課堂評價的概念 課堂評價是在特定的課堂教學情境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行為等做出的評價。課堂評價的表現形式多為語言和行為。

課堂評價對課堂教學的作用 課堂評價作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僅對學生學習有一定的作用,同時對教師教學水平有提高。課堂評價激發了學生興趣、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保證了課堂教學質量;課堂評價也為教師的教學活動作出了反饋,讓教師也可以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

小學語文課堂評價現狀

師生關系越來越和諧、平等 在傳統課堂上,教師作為管理者甚至是“霸權主義者”,對學生過于嚴格,導致很多同學對教師產生恐懼、厭煩。因為新課改的推動,教師改變了在傳統課堂絕對主導的地位,而是作為課堂學習的指路人,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與學生的溝通也變成了雙向溝通,對于學生提出的建議,大部分教師都會耐心聆聽、虛心接納;而不是置之不理或大聲呵斥學生。就調查來看,有80%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和諧平等,15%的學生認為師生關系并不平等,還有10%的學生表示不確定,時而平等時而不平等。

課堂評價的方式多種 課堂評價已經不只是停留在讓教師做評價,也在讓學生參與進來。例如:在學習《一個村莊的故事》時,選學生來朗誦課文,讓其他學生評價,通過不同的耳朵聽到不同的問題,有的學生覺得斷句有問題、有的學生指出錯別字、有的學生認為感情不到位。用這種方式讓更多的學生參與進來,從而提高了積極性。最后由教師來對所有學生進行評價,詳細而且認真,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課堂評價在不斷的突破語言這一種形式,行為也漸漸成了表達課堂評價的方式。在課堂上,教師和學生面對面地近距離接觸,而且很多學生對如出一轍的口頭表揚已有“免疫力”,很多教師都采用更直接的行為評價來表達,比如拍拍肩膀、豎起大拇指等,甚至發動全班鼓掌,讓學生的感受更加直接深刻。

課堂評價的內容呈現多樣化 課堂評價就是為了讓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成就感,所以多采用鼓勵式語言,超過90%的學生表示在平時課堂都受到過“真好、真棒”這類簡單的語言表揚,其中60%的學生表示經常受到表揚。而在學生回答錯問題的時候,教師也不再像以前直接說:“你回答錯了,坐下吧!”而是很委婉地說“一起來聽聽大家的意見吧!”這不僅顧及了學生的面子,而且也充分調動了其他學生參與的熱情。課堂評價表現出關注學生的思考過程,在課文解讀中,充分聽取學生的思考過程。例如:在學習《我要的是葫蘆》一課中,有同學指出不認識葫蘆,有的同學不知道秀才拿葫蘆做什么,還有同學并不理解為何最終葫蘆落了。學生尋找答案未果,最后由教師講解。這種看似是無用功,實則對解讀文章乃至對學生的成長都有益處。

對存在問題的思考

在新課改的不斷推動下,小學語文課堂評價形勢一片大好,但是依然存在很多問題,面對新課改的要求、家長的期待和應對考試的壓力,不少教師毫無頭緒,只能憑借自己積累的教學經驗,不斷摸索課堂評價這條艱辛路。

很多教師不顧錯誤,盲目鼓勵 學習過程是一個面對未知領域不斷探索、不斷犯錯而又不斷糾正錯誤的過程。這是對于成年人和孩子都公平的,小學生是成長中的孩子,對于他們來說,錯誤是經常出現的,而教師這時對于他們的錯誤就應該指出改正,而不是一味地鼓勵。這樣容易讓學生產生“自我膨脹”的“良好”感覺,覺得自己“無所不知”,這樣反而阻礙了學生探索未知的腳步。

過于注重目標,忽視細節 很多教師認為教學就僅僅是讓學生熟悉課文、理解課文所包含的人文道理,從而忽略了小學生作為孩子的天性,愛想象,對一切未知充滿好奇。例如:在《坐井觀天》中,教師只注重講解青蛙眼光的狹隘,而不顧學生理解不了坐井觀天的感受,對學生提出異議不予理睬或讓學生自己考慮。對于這種不理不睬的課堂評價,只會消磨學生的積極性,甚至導致學生的思想“誤入歧途”。

語言過于機械,缺乏豐富感情 課堂評價是教師對學生觀點或態度的點評,是在課堂這個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對教學溝通的一種方式,如果教師語言過于機械,缺乏感情,很容易造成課堂的“冷場”,小學生最是活潑坐不住,如果課堂冷冰冰的,教師翻來覆去只是那幾句“大家看課本思考下”“能不能看出其中的感情”,難免走神或者干點別的事情。因此良好的課堂評價的語言也很重要。

篇5

一、激發學生樂趣,鼓勵學生展現自我

小學生好奇心強,容易受到新鮮事物的吸引,教師應以此為契機,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享受學習語文的樂趣。教師在課堂上要多引導啟發,幫助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學習新知識。教師應敢于放手,讓學生去尋找問題并解決問題,進而獲取新知識,使學生在課堂上始終處于一種積極的探求新知識的狀態,鼓勵學生進行自我展示,將自己所得與同學分享,在交流中實現共同進步。如,學習《坐井觀天》一課時,我在上課之初就制好了青蛙與小鳥的頭飾,再鼓勵學生熟讀寓言故事,與同學合作表演這個故事。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分組準備,讀、說、分、演全面參與,積極性高漲,整節課氣氛熱烈,課堂任務完成良好。

二、師生多方互動,教會學生主動學習

語文是一門人文性很強的學科,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們更應該關注學生的獨特觀點,引導學生在語文課上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教師在教學時應先引導學生進行全面的、充分的思考,得出自己的結論。在這個階段教師不要過多表現自己的立場。當學生的意見產生分歧時,鼓勵學生之間相互辯論,加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體會學無止境的道理。最后,形成統一觀點,歸納總結,此時教師可適當進行點撥。這樣的課,學生能夠全程參與,積極研討,給學生充分表達個人見解的空間。教師的放手,使學生的個性在沒有束縛的辯論中得以張揚。

三、尊重學生人格,帶領學生走向成功

篇6

二年級語文是二年級學生所學課程中一門重要的學科,其綜合性強,它涵蓋了拼音、漢字、組詞、句子、閱讀以及這幾個方面的綜合,同時它還是一門重要的語言交流工具,是人類溝通的橋梁,是信息傳播的載體,是培養學生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關鍵。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小學語文的一大特點,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對學生來說尤為重要。

二、信息技術手段

凡是能擴展人的信息功能的技術手段都可稱為信息技術手段,以計算機和多媒體為代表的信息技術具有傳統教學無法比擬的優勢,它圖文并茂、內容豐富、形象直觀、信息量大,能將教材中的靜態圖形變為動態圖形,從而幫助學生全面深入地了解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還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使枯燥乏味的知識點變得生動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還可以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使教學導向深入。

三、信息技術手段在二年級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及積極影響

在探索具體學科教育的過程中,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已由開始時的在優質課、示范課上的“表演”向素質教育的主陣地――課堂教學邁進,對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都起到了關鍵作用。

1.通過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好任何一門課程的關鍵所在。教師只有緊緊抓住這一點,創設一定的教學情境,才能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以“一分鐘”這篇課文為例,根據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注意力不集中,喜歡觀看圖片、動畫等特點,教師可以這樣設計:首先拿出圖片教學生認識本課的生字,如“鬧”,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拼音來認識這個生字,并通過組詞來理解這個生字的含義,然后以提問的形式,你認為“一分鐘”是怎樣的一個含義呢?在一分鐘內我們可以做哪些事情呢?讓我們共同走進今天的主題,開始進入課堂。同時借助多媒體播放“元元因為多睡一分鐘,在過馬路時,剛走到十字路口,綠燈卻變為紅燈,而剛過了路口去趕公交車,公交車卻已經走了,只能自己走到學校,從而導致最后上課遲到20分鐘”,通過當時的情境播放,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元元當時說“要是早一分鐘就好了”時的后悔、焦急的心情,進而啟發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嚴格要求自己,懂得“分秒必爭”的道理。

2.豐富教學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

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主要是以教材、學生的課時練習為主要內容,以黑板粉筆為主要教學手段,經常是教師在課堂上慷慨激昂地講,學生索然無味地聽,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而新課改強調以學生作為課堂主體,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就要求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靈活地改變教學方式,如利用多媒體形象、生動等優勢來輔助教學,也可以適當地加入游戲、故事等環節來豐富教學內容。

以“坐井觀天”一文為例,如果教??只是單純地給學生講這個故事,學生會覺得自己以前聽過這個故事,學習的熱情不會太高,而如果教師這時利用多媒體播放這個動畫故事,立刻就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欣賞這個故事,一邊讓學生體會青蛙和小鳥的對話,并引導學生從他們的對話中得出一定的道理,這樣,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3.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化解難點

向學生呈現教學重點,化解教學難點,不僅是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務,也是體現教師教學水平的一個重要標志,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直觀、形象的優勢,向學生展示,從而便于學生的理解。

篇7

我時常想,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我所謂的“生活”是“享受”,是“領略”,是“培養生機”。假若為學問、為事業而忘卻生活,那種學問、事業在人生中便失其真正意義與價值。因此,我們不應該把自己看做社會的機械。一味迎合社會需要而不顧自己興趣的人,就沒有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我把生活看做人生第一樁要事,所以不贊成早談專門;早談專門便是早走狹路,而早走狹路的人對于生活常不能見得面面俱到。前天G君對我談過一個故事,頗有趣,很可說明我的道理。他說,有一天,一個中國人、一個印度人和一位美國人游歷,走到一個大瀑布前面,三人都看得發呆。中國人說:“自然真是美麗!”印度人說:“在這種地方才見到神的力量呢!”美國人說:“可惜偌大水力都空費了!”這三句話各個不同,各有各的真理,也各有各的缺陷。在完美的世界里,我們在瀑布中應能同時見到自然的美麗、神力的廣大和水力的實用。許多人因為站在狹路上,只能見到諸方面的某一面,便說他人所見到的都不如他的真確。前幾年大家曾煞有介事地爭辯哲學和科學,爭辯美術和宗教,不都是坐井觀天誣天渺小么?

我最怕和談專門的書呆子在一起,你同他談話,他三句話就不離本行。談到本行以外,旁人所以為興味盎然的事物,他聽之則麻木不能感覺。像這樣的人是因為做學問而忘記生活了。我特地提出這一點來說,因為我想現在許多人大談職業教育,而不知單講職業教育也頗危險。我并非反對職業教育,卻深深地感覺到職業教育應該有寬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倘若先沒有多方面的寬大自由教育做根底,則職業教育的流弊,在個人方面,常使生活單調乏味,在社會方面,常使文化膚淺褊狹。

許多人一開口就談專門,談研究。他們說,歐美學問進步所以迅速,由于治學尚專門。不專則不精,固是自然之理,可是“專”也并非是任何人所能說的。倘若基礎樹得不寬廣,你就是“專”,也決不能專到多遠。自然和學問都是有機的系統,其中各部分常息息相通,牽此則動彼。倘若你對于其他各部分都茫無所知,而專門研究某一部分,實在是不可能的。哲學和歷史,須有一切學問做根底,文學與哲學歷史也密切相關,科學是比較可以專習的,而實亦不盡然。比方生物學,要研究到精深的地步,不能不通化學,不能不通物理學,不能不通地質學,不能不通數學和統計學,不能不通心理學。許多人連動物學和植物學的基礎也沒有,便談專門研究生物學,是無異于未學爬而先學跑。我時常想,學問這件東西,先要能博大而后能精深。“博學守約”,真是至理名言。亞里士多德是種種學問的祖宗。康德在大學里幾乎能擔任一切功課的教授。歌德蓋代文豪而于科學上也很有建樹。亞當?斯密是英國經濟學的始祖,而他在大學是教授文學的。近如羅素,他對于數學、哲學、政治學樣樣都能登峰造極。這是我信筆寫來的幾個確例。西方大學者(尤其是在文學方面)大半都能同時擅長幾種學問。

我從前預備再做學生時,也曾癡心妄想過專門研究某科中的某某問題。來歐以后,看看旁人做學問所走的路徑,總覺得像我這樣淺薄,就談專門研究,真可謂“顏之厚矣”!我此時才知道從前在國內聽大家所談的“專門”是怎么一回事。中國一般學者的通病就在不重根基而侈談高遠。比方“講東西文化”的人,可以不通哲學,可以不通文學和美術,可以不通歷史,可以不通科學,可以不懂宗教,而信口開河,憑空立說;歷史學者聞之竊笑,科學家聞之竊笑,文藝批評學者聞之竊笑,只是發議論者自己在那里揚揚得意。再比方著世界文學史的人,法國文學可以不懂,英國文學可以不懂,德國文學可以不懂,希臘文學可以不懂,中國文學可以不懂,而東抄西襲,堆砌成篇,使法國文學學者見之竊笑,英國文學學者見之竊笑,中國文學學者見之竊笑,只是著書人在那里大吹喇叭。這真所謂“放屁放屁,真正豈有此理”!朋友,你就是升到大學里去,千萬莫要染著時下習氣,侈談高遠而不注意把根基打得寬大穩固。

最后,我這番話只是對你的情形而發的。我不敢說一切中學生都要趁著這條路走。但是對于預備將來專門學某科而謀深造的人,尤其是所學的關于文哲和社會科學方面,我的忠告總含有若干真理。同時,我也很愿聽聽你自己的意見。

你的朋友:孟實

(選自《給青年們的十二封信》)

[注]本文為朱光潛《談升學與選課》一文中的“選課”部分。雖題為選課,實是談學習基礎要扎實,要精深。標題為編者所加。

含英咀華

本文從學習知識走狹路而談我們應該知識寬廣,從學知識死板僵化而談應該自由靈活,從基礎不寬廣而談基礎知識應扎實,這種由反及正的寫作手法,值得考生值鑒。

思考練習

1.作者為什么認為做學問、做事業在人生中都只能算是第二樁事?作者說人生第一樁事是生活,那么我們應該如何生活?

篇8

關鍵詞 普通話 想象 訓練 復述 思維

“語文姓語”這是大家經常說的一句俗語。它簡練明確表達了語文這門課程的基本特征,我認為學習語文,那就是一個從會說“語”到會作“文”的過程,可見,讓我們的學生先學會說“語”是個非常重要的環節。而且,口語表達也常常是一個人氣質,風度、智慧的表現,怎樣讓學生開口表達、會表達、表達的好呢?在這幾年的教學中,我做了很多嘗試,下面就我的一些想法和收獲談一談。

一、讓學生進校門后就說普通話

我們的地方方言很重,從孩子一出生就學的是方言,因此,課堂上,很多學生用方言回答問題,有時,你讓他們用普通話回答問題時,他們就支支吾吾回答不上了,或者是不會用詞了,因此,我讓學生一上一年級就開始說普通話,不管是上課回答問題,還是下課和老師交流,反正在校期間,都必須講普通話,剛開始,有些學生覺得很難講,有時,竟然說的是方言普通話,引起很多人的哄笑,但學生慢慢的在進步,讓他們有一個好的語言環境,為他們的說話訓練打下了一定的基礎。

二、 培養表達力要與識字相結合

低段學生的識字量大,如何讓學生通過識字訓練他們的表達力呢?我平時在教生字時,先讓學生給這個字擴詞,如“味”字,擴詞有:味道、美味、香味、氣味、趣味、品味、原味等。然后啟發學生用這些詞語說話,這樣,學生的積極性高漲,都踴躍舉手發言,有的同學說;“我喜歡喝原味的奶茶”。也有的同學說:“媽媽炒菜時,我聞見了濃濃的香味.”還有的說:“叔叔是個很有品味的人。”這時,學生們積極性高漲,都在開動腦筋想,看著他們爭先恐后的樣子,我心里十分高興,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更重要的是訓練了他們的表達力,無論學生怎么說,只要他說的有道理,語句通順,我們都應給予肯定。

三、抓好每個單元的“口語交際”部分

低段教材書上每個單元都安排了“口語交際”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訓練口語素材。每次的口語交際,我都認真對待,先出示題目,啟發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水平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對于困難一點的題目,先讓小組討論,鼓勵學生多說,再選小組代表發言,只要說的有道理即可,記得前段時間我們有一個口語交際,題目是《合作》,這個題目對于他們來說比較難,所以推了好長時間都沒上,我覺得學生平時很少合作一些有意義的事,他們根本體會不到合作過程的心情以及合作的作用。正好美術課上,老師讓他們四人合作手撕貼畫,要求有些學生拿固體膠,有些同學拿皺紋紙,還有些同學拿硬卡紙,課上,要求學生共同合作制作一張手撕貼畫,課上完之后,我馬上就讓他們訓練了合作手撕貼畫這個題目,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爭先恐后地說出自己的觀點,這時,我覺得達到了我的目的,也在快樂之中培養了他們的表達力。

四、抓好文章空白,巧妙填補和拓展

大家都知道,在很多文章中,作者為了表現的需要,常常利用留白的藝術,把一些內容留給讀者自己,讓他們自己想象。在教學時,我充分利用這些空白,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出他們自己的想法,比如,我在教《丑小鴨》這課時,文章最后提到,丑小鴨看到自己變成了美麗的天鵝時,他可能會怎樣想,怎樣說?學生根據課文的內容,自己想象天鵝的內心活動,各抒己見,說出了自己的想法,也有時,文章講完之后,進行拓展訓練,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而且,也培養了學生的口語表達力,學生的積極性很高,課堂氣氛也很活躍,如我在教《坐井觀天》這課時,課文學完之后,總結拓展,如果青蛙真的跳出井口,他會看到什么,他會想些什么?他又會對小鳥說些什么呢?學到這里,你又會明白什么道理呢?自由說一說自己的想法,這是,他們就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真是一舉兩得。

五、多讓學生復述課文內容

復述課文既是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也訓練了學生的思維,更重要的是訓練了學生的表達力。在一般情況下,我是讓學生在初讀課文后,大致復述課文,然后在學習課文理解課文之后,讓他們詳細地復述課文內容,還可請其他學生當評委,評一評誰講得好,然后讓他們向這些學生挑戰,這樣,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有的同學還像模像樣地當起了小老師,給復述者提出問題,這樣,學生的思維和表達力同時都得到了發展。

六、鼓勵學生多看故事,多講故事

篇9

一.參透人生的諷喻

莊子能將諷喻修辭運用到如此深入人心的境界,歸根到底在于莊子對人生世界的參透,參透后所看到的世界是充滿骯臟和虛偽的,莊子便是那眾人皆醉我獨醒的一人。他的思想超前,對事物的觀察可以窺其本質,這種能力來自于他對現世的絕望,絕望后的他可以更為平靜和客觀的審視世界,也使他更加超脫自然,了無牽掛,順應自然。

在《內篇 德允符》中莊子故意將申屠佳與子產的強烈對比來說明得道者未必是世俗上的達官顯貴。申屠佳是受刑殘疾之人,而子產是有名的貴族,在世俗的立場上,前者卑而后者尊,子產羞于與社會地位低于自己的申屠佳同進出,以此來諷刺那些斤斤計較形骸之外的高低之別,不能以平等之心待人之人。以子產這樣的思想是不可能得道的,而申屠佳雖然遭受刑罰,卻不以為辱,順安天命,終獲得了心靈的平靜,淡泊安然。人不能以地位尊卑來判斷別人的德行,也不能以形骸是否完備來衡量一個人的境界高低,得道之人早對形骸之外的千差萬別視若無睹。因此莊子提出圣人無情的觀點,無情是一種至高的境界,并非是達到毫無感情,而是以一種更為客觀的方式對待蒼生。在他看來世界萬物雖然差異明顯,但卻并非絕對,人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可以衡量天下事,宇宙萬物都出自于道,同與異皆來自于人自我的成見,人們只知道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問題,無法站在他人的角度,因此輕易地斷定自己為是其他人為非,《內篇 齊物論》中的物無非彼,物無非是講的便是這個道理。

二.警醒世人的諷喻

莊子的世界觀、人生觀都與他所處的時代有密切的關系,戰國時期,戰亂不止,百姓苦不堪言,莊子認為圣人不死,大道不止,儒家所推行的仁義禮法是天下大亂的根源。圣人制定法律法規和道德標準是為了防范作奸犯科,確保社會秩序井井有序,而心術不正之人卻正可以利用這些法律法規去做更大的惡事。彼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 ;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謀略家一面用仁義禮法裝飾門面,一方面殘害百姓,玩弄法制。莊子認識到了仁義禮法在實施中的虛偽性,雖然圣人不死,大道不止的觀點有些極端,但其所具有的現實意義卻無法忽視,人們應會分辨真善與偽善,真圣人與偽圣人。

《內篇 逍遙游》中蜩與學鳩笑之曰 :我決起而飛,槍榆枋,時則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萬里而南為?適莽蒼者,三餐而反,腹猶果然 ;適百里者,宿舂糧 ;適千里者,三月聚糧。之二蟲又何知!莊子用蟬和小鳩嘲笑大鵬的故事來諷喻那些不能得道的世俗之人,因為其思想的狹隘,知識的有限,是永遠不可能了解明道者的精神境界。莊子認為人的知識、思想、見識都是有局限的,對某些人來說很重要的事情,在其他人眼中可能是不值得一提之事,以小度大,只會暴露自己的膚淺和無知,而以大度小,又會狂妄惹人厭惡,莊子告誡眾人,為小者,應以大者為目標,努力提升自己,積極上進,而為大者,應牢記山外有山,天外有天,不要自以為大。

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外篇 天運》,天鵝不用日日沐浴,也仍然是渾身雪白,烏鴉不日日染黑,也依然是黑的。莊子用天鵝和烏鴉來諷刺那些顯露才能和智慧的愛慕虛榮之人,天鵝是白的,烏鴉是黑的,不用刻意表現,就如同現實生活中有才能的人需要的是發揮才智,而不是炫耀己長。成為虛榮的俘虜,人們會不由自主的用金錢、權利、地位來彰顯自己的能力,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為了這樣虛無的虛榮心,人們會不得不不斷地獲取這樣彰顯身份的外物,而再多的外物填補不了虛榮的空缺,最終導致失去精神和內心的自我與自由,為了外物而耗損自身,還有可能落得終身役役而不見其成功,苶染疲役而不知其所歸的境地。莊子希望世人能夠修煉充實自己的內心和精神來提升自己的境界,去除心中的浮躁與虛榮,才能學會肯定自己,淡然地面對世事沉浮,得到心靈的凈化,以此摒棄虛榮外物對人生的牽絆。

含有勸誡、警醒、譴責的故事在《莊子》中比比皆是,所以說《莊子》不只是一部經典文學著作,他警醒世人、開闊心境的思想境界已經到達了無可企及的高度,對后世的作家和文學發展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

三.奇妙動人的諷喻

篇10

一、模仿寫話

葉圣陶先生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語文的技能。”人教版低段教材中很多文章的語言規范、優美,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除了大量的誦讀來積累語言以外,一定量的模仿也是積累與運用語言的好途徑。

1.從詞語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冊課文《找春天》:“我們看到了她,我們聽到了她,我們聞到了她,我們觸到了她……”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先帶著學生反復誦讀文本,找出文章中的動詞,比較用法,細細品味。在教師的啟發下,很多學生的語言一下子豐富了起來,學會了運用更多豐富而貼切的動詞。

2.從句子的模仿入手

如《找春天》這篇課文:“她在柳枝上蕩秋千,在風箏尾巴上搖啊搖,在喜鵲、杜鵑嘴里叫,在桃花、杏花枝頭笑……”的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發現句式間的規律,“她在什么地方,怎么樣”。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說還在哪里找到了春天,說的時候注意指導學生用上課文中的句式。

學生通過想象和感悟,在更多的地方發現了春天的蹤跡:她在迎春花的花瓣上歡唱;她在蒲公英的降落傘里旅行;她在小溪流的琴聲中奔跑。

3.從段落的模仿入手

如人教版第四冊《泉水》這篇課文中,第2―5段都是結構相似、文質兼美的段落。教師可以利用相同的方法,讓學生通過仿寫的形式來積累和運用語言。而且帶領學生在學習文本的基礎上,引導啟發:“泉水還會流到哪里,遇見誰,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并設計這樣的仿寫訓練:泉水流到________,看見________,泉水說:“________”。

低段的學生進行這樣的詞、句、段的仿寫訓練,因為有一定的語言形式,又加上富有情趣的文本資源,使得他們有話可說,有空間可拓展。

二、情境寫話

1.從標點引發

在低年級的教材中,教師除了要抓住詞句進行寫話教學外,往往標點符號也是教師進行課內寫話教學很好的切入點。

如人教版第四冊《筍芽兒》中:“筍芽兒終于鉆出了地面。她睜開眼睛一看,啊,多么明亮、多么美麗的世界呀!桃花笑紅了臉,柳樹搖著綠色的長辮子,小燕子嘰嘰喳喳地叫著……”教師可以抓住省略號做足文章,引導學生利用文本的句式拓展想象:“如果你就是鉆出地面后的筍芽兒,你還會看到什么美麗的景象呢?”引領學生有順序地描寫外面的世界。

2.從表演中引發

如學習了《小柳樹和小棗樹》一文后,教師可創設情境,讓學生表演寫話,即:“如果你就是那棵自以為是的小柳樹,你會怎么做,怎么說?”在表演時指導學生想象小柳樹驕傲的姿態、神情、語氣等。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表演體驗來寫話,學生不僅興趣濃厚,而且文字真實生動。

3.從留白處引發

低段的教材中,教師如果能巧妙地抓住文本的留白處,進行精當的設計,也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第四冊《小鹿的玫瑰花》的教學中,教師為了突破“為什么鹿弟弟說小鹿的玫瑰花沒有白栽?”這個教學難點,讓學生體會到:“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道理。設計了這樣一組寫話訓練:“其實在森林里不光是黃鶯和微風見過、聞過小鹿的玫瑰花,還有好多小動物們也看見過呢?如果你就是其中一位,你會對小鹿說什么呢?請你寫下來。”

三、插圖寫話

在低段的教材中,很多課文都配上了生動形象的插圖,不但增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降低了學生學文的難度。教師如果利用好插圖,將學文和寫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看圖編故事

如教學第四冊《宿新市徐公店》這首古詩時,引導學生觀察圖片,問:“你在圖上看到了什么景色?誰在干什么呢?試著編個故事”。這樣學生就在教師的引導下,從景到人,從靜到動,開始看圖想象、說話。

通過這樣的圖片創編故事,不但很好地解決了學生在詩意理解中的難點,而且增強了詩歌的故事性和情趣性,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

2.看圖寫信

如教學第三冊《看雪》這篇課文時,我抓住了玩雪情景的插圖,引領學生通過觀察插圖,從雪景――人物活動――心理感受,這樣幾方面來表達,同時要求學生通過給臺灣小朋友寫信的方式把圖上的內容寫下來。

四、續編寫話

續編寫話是學生根據故事的情節,展開合理的想象把課文中的故事編下去。學生對于這種寫話的方式最感興趣,因為這種方式最開放,可以讓學生放開手腳進行自己獨立的故事創編。

如教學了《坐井觀天》這篇課文后,我布置了這樣一個課后續編故事的作業:這只小青蛙聽了小鳥的話可不服氣了,它真的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都叫它“井底之蛙”呢?于是它打算跳出井口去弄個究竟,后來到底會發生什么事呢?小青蛙又會怎樣呢?請你這個故事大王來編一個有趣的故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