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優美段落范文

時間:2023-03-30 10:41:0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摘抄優美段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摘抄優美段落

篇1

1、要揚我其長,擁有“舍我其誰”的自信,雄鷹就博擊長空,游魚就飛翔潛底,是顆螺絲釘就堅守自我的位置,各盡其能,發揮所長,風景這邊獨好,順乎自我本性,懷有一技之長,成就別樣精彩的風景。

2、一個越來越復雜的世界在尋求一種簡單,一個越來越浮躁的心靈在尋求一種寧靜,一個越來越淡漠的人群在尋求一種感動,一個越來越奢華的社會在尋求一種質樸……不經意間,找回童年似乎成了每一個人的夢想。

3、平頭漸漸退隱,分頭則一下子涌現出來。大街小巷,隨處可見“時尚一族”,他們走著走著就突然那么一甩頭,讓那時尚的分頭分明出來,炫耀著。這功勞恐怕還得蓋于當時流行的港片吧。周星馳、劉德華、亦或周潤發時不時一甩頭,亦或時時一陣風吹來,分頭前的發梢飛揚,映射著一張張帥氣的臉龐。嘖嘖,那個帥呀,那個時尚呀!于是眾多“平頭”蓄發認明“分頭”之志。

4、用春天絢麗的情思構建理想的階梯,用夏陽般火熱的激情熔鑄飛揚的思維,用秋葉般深邃的色澤涂抹豁達的品質,用冬雪凜冽的鋒芒刺破前進最后的屏障。

5、白露橫江,水光接天,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是你啊,曠達的子瞻,泛舟赤壁。你心中何嘗不想“至君堯舜上,再使風流淳”?可你逃不了“烏臺詩案”,你選擇了黃州,造福一方百姓又何嘗不好?“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那雄姿英發的周瑜,你仰慕他,然而,你終是你,變人生的軌跡未嘗不可?高歌“一蓑煙雨任平生”豈不快哉?

6、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有魚吃的年代還捉老鼠;在小康社會的今天還撿飯桌上的一粒米;在糧食充裕的時候還舍不得倒掉一碗餿了的菜。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含淚。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在花甲的年紀都不懂得休憩;在烈日的炙烤下不懂得乘蔭納涼;在兒女已長大的年紀還釋不開心懷。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傻笑。我們嘲笑父輩,說他們穿著老土的衣服顯樸素;在城里的餐桌上依然吃得一粒不剩;在買菜時拿著皺巴巴的錢討2毛錢的價。在我們的嘲笑中,他們執著著。

7、生活的完善離不開發現與創新。除去前面提到的各色發明人、科學冢。所有的俄科技發明人都是在生活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用他們的創新思路在實現自我價值的同時,推動了社會的進步,使生活更加充實而美好。紡織工人在工作買踐中發明了珍妮紡紗機,拉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愛迪生的電燈點亮了世界。汽車、電腦、手機……無數的發明讓生活更便捷,而正是不斷地發現與創新造就了這一切。

8、俗話說,禮多人不怪。如果祝福也是一種禮,那么這種禮大概是世界上眾多的虛偽之一。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身邊的同學開始學會了說一句話:祝你幸福。這句話讓我感到惡心。祝福,大概已經成為了一種常識,如果一個人連祝福都不懂,毫無疑問,他不懂人情世故,然而這種所謂的常識,是虛偽的,直接反映了人類的偽善。

9、在現代社會里,人們總說要全面發展,便注目于自己的短處和弱點,費盡心思,以求全面發展,卻往往收效甚微,甚至會阻礙未來自我的發展完善。我們要發揮自己的特長,各盡其能,社會才會認同你的價值,才能創造出自己的天地。如那“不思進取”的韓寒,滿腦子叛逆思想,但憑其出色的文學才華而成為文壇后起之秀;還有那年少輕狂、但卻是世界臺球天才的丁俊暉,他們不是所謂的“好”學生和“全才”,卻依然創造出奇跡,開辟出屬于自己的天地。

10、每一條已經走過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跋涉的理由,每一條將要走的路都有不得不這樣選擇的方向。一年好景橙黃桔綠,人生四季春夏秋冬,宿命一說固然成立,然而漫漫長路,總會有某個偶然的契機停靠,看好這個生命的轉折,把握這次成功的投籃,駛向彼岸,徜徉天地間。

11、圓與缺的哲學是什么,也許就是那些偉大的人能夠用一種缺憾而不舍地追求完美的精神。黑格爾曾對此這樣評價:“人的靈魂一定到過至善至美之境,否則怎么會不停地追求完美。”的確是這樣,人因為有缺憾,所以才追求全。不得不說,道爾頓、安藤百福、喬利都是偉大的人,他們用自身的缺憾成就了人類社會一個完美的圓。

12、江河沒有大海的洶涌澎湃,卻有蜿蜒流轉的氣韻;小草沒有青松的高大挺拔,卻有綠意勃勃的柔韌;星星沒有月亮的皎潔明亮,卻有熠熠生輝的閃爍。世間萬物,各有千秋,不必慨嘆自己的不足,發揮自己的長處,風景這邊獨好。

13、人有十指,長短不齊,誰優誰劣,眾說紛紜。只有各自發揮自己的長處,才會協調合作成功。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我們能用大拇指和食指固定筷子,卻不能用它們掏耳朵。就像擅長短跑的兔子,不讓其發揮特長,而去學游泳,無異于緣木求魚,只會抑其天性,反害其發展。

14、我們生活的地方是一個藍色的星球,球則是圓,而我們在生活中就是處理圓與缺的哲學。缺之于圓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正如道爾頓,色覺的缺給了他醫學理論上的圓;安藤百福破產的缺讓他有了一個新產業的圓;家務雜工喬利的缺,讓洗衣技術得到了一個圓。

15、大漠千里,黃沙漫漫,駝鈴悠悠。你,一個柔韌的奇女子,王嬙,演繹出讓人感傷的出塞的神話。一個江南水鄉浸透溫婉氣息的女子卻要在風沙裹蝕下把青絲熬成霜白,枯萎了紅顏。又有誰可以承受這樣的命運,而你,昭君,只是懷一幽怨的琵琶,留下了夕陽下無語的青冢。你,變坎坷的人生際遇為華夏史冊上為民族和平而犧牲的永世光輝,熠熠生光。

16、當出版界被某些人占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年輕讀者,他們賺更多的錢,當教育界被某些人占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下一代,他們的觀念卻是不容質疑。當學校被某些人占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學生--此時不博,更待何時,擇校費不過幾萬而已。當牛奶行業被某些人占據,他們就會“祝福”我們的青少年,希望他們身體更壯。以上的例子不過是滄海一粟。

17、找回童年就是要找回單純找回真誠。童年的我們是單純的,對人是真誠的,左鄰右舍的大門都敞開著,王大爺張大媽家的竹床板凳都好像是自己家的,可以躺下就睡拿來就坐,那時沒有人叫我們不要和陌生人說話,沒有誰教我們如何去識別形形的騙局,有的是鄉里鄉親的融洽相處,有的是人與人之間的真誠相待。雖說日子苦,可喝杯清水心也甜。其實很多的快樂和感動都是來自于人與人之間的真心相待,只可惜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追名逐利的人心似乎已容不下真誠了。

18、可惜這個世界總是有那么多的悲劇,人們的同情心泛濫了,只會同情貓狗,只會同情死去的人,只會同情癌癥患者,大部分時候,他們都在祝福別人,追求幸福,向往成功,對于整個華夏來說,這是一個壓抑的時代,這是一個思想荒蕪的時代,這是一個沒有想象力的時代。

19、我們憶起了那些我們忘卻的艱辛,那些在田野中撫著枯死的幼苗嘆息的時光。我們也終于懂得了父輩們放心不下的原因。他們都曾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只是用自己的辛酸曉諭我們那不能忘卻的艱辛。

20、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發現與創新。有人曾說過:“一個不懂得發現的人,只能生活在狹小的空洞里。而一個不懂得創新的人,則使那個空洞更加乏味。”我們的祖先從自然中發現了可供生存的食物,還周各色泥土創造出了最早的顏料。發現和創新讓原始居民得以生存,并從中滿足繪畫帶來的精神娛樂。將空間拉回我們自身。無論是學生、領導還是其他領域的人物,只有不斷發現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同時創造出一種合乎實際的應對方案,才能得到長久的發展。可見,發現與創新在人的發展中功不可沒。

21、民族的繁榮離不開發現與創新。就拿中華民族來說吧。中國在五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中沉淀了博大精深的優秀文化。印刷術、造紙術、指南針和火藥的發明無疑在人類的發展中起到了卓越的成效。中華民族在生活中發現并創新出的優秀傳統文化更是光彩奪目。在21世紀的現代化進程中,我們只有懂得發現本民族文化中的美,并用創新的思路在保存其精華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它,使它與中國的現代化和諧社會建設相適應,才能使中華民族走向繁榮。毋庸置疑,發現與創新在一個民族的昌盛繁榮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篇2

目前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中存在這樣的教學現象,老師死板的講解作文的要求,內容,甚至段落要求都要學生一成不變的進行,在學生價值觀,人生觀,學習方法建立并發展的初中階段,這樣的教學無疑是限制了學生的思路,思考方法。寫好作文能同時培養學生的語感和閱讀能力,對學生自身的語文學習有著很大的幫助,老師應該在教學時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

1 要注意循序漸進

想讓學生一步登天地就有創新性思維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老師要有耐心引導學生,在寫作上要注意寫作前的指導,寫作中的提示,寫作后的講評,這都是很重要的。在寫作教學中,老師要倡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寫作觀念,尊重他們的表達方式和情感流露,激發他們的寫作熱情,讓學生敢于寫作,敢于創新,敢于嘗試。[1]學生缺乏生活體驗,沒有豐富的寫作素材導致學生畏懼寫作,害怕動筆。

在寫作前,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尋找感覺,可以接近到的則讓學生感受到,觸摸到,讓學生有大概的理解。葉圣陶在《作文要道》一文中寫到:“沒有真意,就沒有必要作文”。[2]比如,在寫作《玉樹》時,老師可以提前從家里帶來玉樹的盆栽,讓學生先看一看,有對它的大概了解。在教學生寫《山茶花時》,我們可以帶領班里同學到校園區逛逛,找到山茶花,并進行寫作,這樣寫出來的作文便有了學生的真實情感。在有真實情感的基礎上,學生加以思考,寫出好的新穎的作文。老師也可以給出半命題或者自己決定寫什么的題目,體裁不限,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為學生有創新性思維提供條件。

在寫作時,老師可以偶爾走動走動,看到有的同學以“老三段”為主的就提醒一下減少“開頭 中間 結尾”這種老三段形式,有時可以提醒字跡端正等,看似小事,但細節也是很重要的,決定成敗,還有就是,到時機成熟的時候,盡量不要限制學生的寫作時間,盡快交上就可以了,不要使學生太過著急,有足夠的時間思考語句拿捏。對于寫作過程中有明顯偏題的同學也應適當提醒,注意圍繞題目進行,并注意主題積極向上,健康的要求。

在寫作后,在學生寫作完成后,老師就到了一個相對重要的階段,老師對學生作文的批改和評語在學生學習和改進的過程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老師的評語和態度是學生下次寫作時的風向標。對于不同的情況要有不同的對待態度。比如對于寫作問題比較多的學生,老師可以采取面批的形式進行,老師的耳提面命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有用的。對于問題不大的學生老師可以在他的作文本上寫下評語和改進的意見,對于作文中出現的優美句子和段落,老師可以做下標記,以示肯定,并寫上改進意見。

這三個過程是引導學生寫作的重要階段,老師應當重視。在教學過程中,我們也可以發現和改善方法,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產生更有利的幫助。

2 以鼓勵和肯定學生為主

初中生還是在比較畏懼老師的學生時代,所以老師不要輕易批評學生的寫作手法,要以引導為主,而非一味批評。平時也要多讀些優美的作文或者語句,告訴學生在寫作中可以應用這些句式,積少成多,老師多讀這些優美段落的話,會對學生產生一些積極的影響。在批改完作文后,應該拿出寫得好的同學的作文,全班朗讀,既肯定了那位同學的寫作,又讓同學們聽到了優美的文章,老師不應該吝嗇挑選好文章好段落好句子來讀,對于有的同學的作文中出現的寫的好的某一個段落或者某一個句子也應該加以肯定,老師的鼓勵和肯定會激發學生的積極進取之心,會在寫作上更加勇于前進和拓展。

鼓勵學生隨手練筆,不固定次數,不固定字數長短,只要是學生有感而發或是覺得值得寫的都可以寫下來,這樣的情形下寫出的文字往往極富真實情感,不被固定模式禁錮,具有創新性內容,而且寫的多了,信手捏來,在以后的語文考試中也不會緊張的一片空白,而是具有了一個寫真的好心境。

鼓勵學生積極參加作文競賽。班級是一個很小的環境,在班級中的寫作水平不能充分表示個人的寫作水平,要讓學生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3]積極參加作文比賽,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也避免了學生在學習中的自滿情緒,在大環境中的比拼更是要靠作文的出彩,創新性思維。墨守成規,一成不變只會局限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在活動和比賽中展現自己的能力。

鼓勵學生平時就養成摘抄的習慣,摘抄好的文章并熟讀,摘抄好的段落并熟記,摘抄好的句子并加以運用。有了摘抄習慣后,將來寫作運用到時便是水到渠成,所以有一個好的摘抄習慣也是寫作過程中的重要內容,在先前好的語句的基礎上加以創新、發展,使它變成自己的語句,這便是創新性思維。

3 注重語文書上的文章資源,使學生學為所用

語文教材是經過眾多的專家學者細心雕琢探究而出版的正規文學素材,里面有大量學生可以學習的地方,寫作手法,修辭,優美語句都是可以學習的地方,所以要學會利用有限資源創造無限價值,同一樣東西發揮創新性思維寫出栩栩如生的效果。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作者寫清國留學生的丑態“頭頂上盤著大辮子,頂得學生制帽的頂上高高聳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辮子,盤的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這段話能讓同學們理解運用反語修辭,可以運用到作文中去。以本為本,并加上學生自己的見解和看法,更多地培養學生的發散性和創新性思維。初中三年的語文書上好的文章隨處可見,學生如果學會了多種寫作方法,就能完成把別人的變成自己的這一質變過程。在閱讀的過程中也應積極地做好點評,覺得哪句句子用的好,為什么好,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哪一句你覺得可圈可點,你認為用哪種修辭會更加好,人家的最后一段是不是總結性的點睛之筆,你認為應該更簡潔些還是如何。把這些都積極地寫下來,變成你的讀書札記。

除了注重語文書上的文章,也應該擴大閱讀量,閱讀和寫作雙管齊下,最終促使閱讀回歸寫作,閱讀能培養語感,為寫作護航,減少病句的出現和語法的錯誤。好的文章的精華一經咀嚼便可以成為指導學生寫作的有效范例,從中所獲取的美詞美句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遣詞造句的情感,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一定的寫作技巧。課外書中涵蓋了很多內容,學生多多閱讀可以擁有更多知識,對于寫作的創新性思維提供了環境。閱讀和寫作向來是一家的,加大閱讀量,閱讀很多文章之后,學生就會覺得“下筆如有神”,到時候的思維便擴散開來,而不是局限于一方面。

4 發揮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作用

學生都完成作文以后老師可以組織同學們左右桌或者前后桌相互交換作文本進行評改,因為在評改過程中,學生一來可以通過同學的作業學習到更多寫作文的好方法,學習到更多好的修辭手法和優美語句,有著“見賢思齊”的效果,二來可以看到某些和他作文中一樣有病句的句子,有著“自省”的功能。當同學們之間互相評改完,最后再由老師進行評改時,兩個沒有改出來的地方會被老師改出來,這樣學生的作文就更加完善了。通過這樣經常的互相評改,學生可以提高閱讀的能力,也能使視野更加開闊。

參考文獻:

[1]蒙亮亮.如何開展初中語文作文的創新教學[J].現代閱讀,2012(11).

[2]潘荷芬.克服恐懼心理,激發內在動力-初中語文寫作教學例談[J].現代閱讀,2011(3).

篇3

一、指導學生選擇適合的閱讀內容

浩瀚如海的書籍,良莠不齊。讀一本好書,猶如交上一個好朋友,反之,讀一些不適合學生的書,學生的閱讀不僅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而會帶來不良影響。為此,指導閱讀很重要。

1、推薦好書目。指導學生讀一些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讀物。

2、課內指導閱讀。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十二冊第四組幾篇不同體裁、不同風格的課文時,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先讀通、讀懂,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體會人物的美好心靈,感悟作者要告訴我們的道理。然后建議學生運用學習本組課文所掌握的方法閱讀同類的文章或作品,提高閱讀能力。

二、指導學生學會做閱讀筆記

做閱讀筆記是增長知識、豐富情感、提高分析理解能力的好辦法。那么,怎樣做閱讀筆記呢?

1、摘抄。即用筆記本、日記本摘抄所讀文章的精彩片段,或是名人名言、成語故事,或是描繪景物優美細致的句子等。摘抄后可以加上眉批旁注。

2、剪貼。語文學習中教師經常讓學生搜集一些與學習內容有關的資料,因此可以建議學生把覺得有用的文章進行剪貼(以報紙、雜志為主)并注明出處。在剪貼時可以適當歸類,以防資料摻雜不清。

3、制作卡片。對篇幅長的文章首先要仔細閱讀,分清文章的主次,然后抓住主要部分,歸納成幾個要點制成卡片,幫助記憶文章內容,把握文章結構層次,儲存信息,以便日后查找。

4、辦手抄報。

可以在對原文閱讀領會的基礎上,將原文中知識要點,例如,好詞佳句、精彩片段,布局謀篇、寫作技巧等進行梳理,辦成手抄報,便于反復閱讀,培養閱讀興趣,也積累了寫作素材。  5、談感悟。在閱讀后,可以聯系實際,將自己閱讀文章后的感悟或對文章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下來,提高對原文的理解能力。

三、指導學生的閱讀方法

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小學生的閱讀,并不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

1、初讀。通過閱讀了解全文大意,把生字、新詞、重要句子等用符號標下來,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字詞,這樣讓學生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基礎。

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楚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系,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曉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好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學習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

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學生要理解體會出文章的思想內容,就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在閱讀中,對于文章中某些語句,若有自己的見解,就隨手在文章的空白處寫下批注,或就自己感受最深的內容談感悟。

篇4

我一直覺得為考試學習,特別是為語文考試學習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我以前這樣做過,但總是在一段時間之后喪失耐心和動力。很顯然,考試,尤其是語文考試并不是一件很吸引人的事。因此,我們有必要用更能引發我們興趣與激情的目標來激勵自己。語文學科的特點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學習如春起之苗,不見其長,日有所增。”也就是說,對語文學習的投入一定會有收獲,會讓自己提升,但是并不一定會反映在分數上,至少在很短一段時間內難以看到進步。很早我就意識到這一點,對于我來說,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或許其他學科的成績波動還會引起我些許的不安,但在語文方面卻從來不會。“盡人事,聽天命”,在語文這一科,我認為是應取的態度。因此,我認為學語文最重要的是放平心態,不要過分地期望在分數上的回報,而要看到自己內在的進步,并且培養起自己對這種提升的渴望。當你發現做某件事能給你帶來快樂時,它的結果或許對你來說就不那么重要。而通常情況下,這種結果不會令人失望。我個人認為,學習也是這樣。我覺得掌握一些語文知識是一件很酷的事,這就夠了。

下面,談一談語文學習的具體方法。

語文試卷尤其有自己的特點,試題大致可以分為主觀型和客觀型,兩相比較,以主觀型居多,且大多數題是兩種類型的綜合。簡而言之,客觀題考查我們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主觀題考查更高層次的理解分析和感悟能力。

鑒于此,一些做法值得一試。進入高中時,語文老師就建議我們準備錯題本、摘抄本、《現代漢語》詞典和《古漢語詞典》。錯題本的重要性不言自明。我們可以把平時做錯的題目簡明扼要地記錄在本子上,例如可以記下平時容易寫錯的字、詞、句子等,定期或不定期地翻看一下,不知不覺間就會消滅一些常犯的錯誤,減少低級失誤。摘抄本可以用來記錄自己平時看到的一些優美、有哲理的句子和段落。這不僅僅是為了給自己積累素材,在作文上奪得高分,同時,優美的文段本身也會給自己帶來美的享受,提升語文素養。當然,我們也可以在本子上記錄自己突發靈感而閃現在腦海中的句子。這些句子大多是稍縱即逝的,要及時記下。記錄下來不僅能豐富自己的素材,還能用來回憶自己的心路歷程。詞典的作用重點說一下。我想,學語文最重要的就是踏實勤奮。平時就要養成這種習慣,遇到不懂或不全懂的字詞,一定要勤翻詞典,直到弄懂為止,不能稀里糊涂地混過去。說不定這些問題會在其他地方再次出現,如果答不對你一定很遺憾。還有,有毅力的同學可以找一些比較小的詞典,如《成語小詞典》之類的,前前后后翻著背一遍。即使沒背完或者感覺全忘了,其實也會挺有益處的。

對于更高層次的語文能力的培養,我覺得廣泛閱讀與認真感悟很重要。當然,高中時課業負擔很重,我們沒有太多的時間閱讀那些長篇著作,但我們完全有時間閱讀一些短小精悍的散文、小說等,并從中認真感悟文字的魅力與情感的力量。還有,現代文和文言文不可偏廢。我們班有一位同學把每一次考試遇到的文言文閱讀段落都剪下來,貼在一個本子上。早讀時認真讀一下,其中的實詞和虛詞在不知不覺中就掌握了,語感還有很大的提高。對語文的其他題型,要自己總結特點,總結方法。關鍵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取得扎實的進步。

篇5

關鍵詞:中學生;積累美文;好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121

一、積累美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

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講,寫作文是一件非常頭痛的事。筆者曾對本班54名學生做過調查,平時愛寫作文的僅12人,占22%,怕寫作文的42人,占78%。為什么怕寫作文?多數人認為是“沒有東西可寫,詞匯貧乏,不會開頭、結尾,感到頭痛難寫。”也就是說,寫作材料匱乏,是導致學生產生怕作文心理的主要因素。那么怎樣來解決這個問題呢?

其實平時積累是非常關鍵的。提到積累,筆者認為主要有兩個方面:

首先是課堂積累。在教學過程中,筆者告訴學生要注重課堂上的積累,在初中語文課本中,除了文言文和古詩文,現代文中也有很多優秀的篇目需要學生背誦,比如朱自清的《春》、《背影》,的《我的母親》等。在教學這些課文時,筆者都要求學生能熟讀成誦。除此之外,筆者還讓學生將其他課文的好詞、好句、好段,摘抄在讀書筆記本里,并經常拿來讀讀背背,繼而仿寫。時間久了,學生們也就積累了一些寫作經驗。例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有這樣一段話“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說出抑揚頓挫的話來,便使我忽又良心發現,而且增加勇氣了,于是點上一支煙,再繼續寫些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惡痛疾的文字。”這里就較好地給我們提供了一個語言境界:在夜深人靜,時鐘的嘀嗒聲不斷地傳入耳際,渾身疲勞正想入睡的時候,看到某種東西,忽然受到一種精神的鼓舞,便又振作起來。仿照這種語言境界格式。筆者給學生們布置一道仿寫作業,一位來自農村的學生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每當夜深人靜,精神疲憊的我,望著黑呼呼的天花板時,就仿佛看見你們的身影,看見你們充滿希望的目光;聽到你們那親切的話語,這時我的疲憊便突然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進取的信心和勇氣……”這是一種真情實感的流露。這種真實情感的表達來自學生平時的語言積累。因此,筆者覺得課堂的積累是提高學生寫作水平的主要途徑之一。

其次是課外積累,也就是一種主動積累。中學生作文的素材大多數要靠自己的平時的積累。筆者要求學生定期摘抄一定數量的名言名句、優秀作文、好的句段。每周安排一節課,讓學生比賽背誦美文,或者閱讀課外的優秀書刊,如《讀者》、《意林》、《哲理》、《散文集》等。每周抽時間讀一些名篇名作,尤其是一些中外名著,而且最好能把一些經典的詞句熟讀成誦。另外,中國的古典文學中的精華就是詩詞,筆者每周給學生講解一首詩或詞,讓學生理解并能熟讀能背誦。不僅要讀,課外平時的積累還離不開寫。筆者告訴學生,寫得不好沒有關系,只要自己肯寫,愿意動筆,寫出自己的真實情感,而且多思多練,及時把自己的所想所感記下來,至少每星期要練一次。在練筆的時候,不要太多的想是否符合教師所講的作文格式。在自己一提筆就能文思如泉涌時再注意作文的技巧。

二、積累美文可以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

學生的口語表達主要體現在課堂教學中。所以,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讓學生多讀優美的段落。如分析朱自清的《春》,筆者引導學生去領略春之語言的優美,反復誦讀熟讀背誦“春花、春風、春雨……”優美的語句,通過誦讀,品味春之美,從而受到美的熏陶。讓學生帶著這樣的興趣去反復閱讀、背誦課文,讓學生從文章的語言中去尋求春天的可愛之處;在對語言積累的基礎上,讓學生說說春天景物的特點,從而領悟春天的美麗,給人帶來的希望;這樣整個課堂充滿著活力,充滿著生機。學生在背誦積累中自然會提高自己的口語表達能力。

三、積累美文可以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

在積累美文的過程中,筆者既要求學生摘抄優美的文章,又要他們摘選一些對生活和學習有影響的勵志性故事。利用晚自習時間讓學生輪流上講臺朗讀,其他同學認真聽,聽完后再進行小結,談談自己得到的啟發或靈感。筆者發現很多學生非常喜歡輪流讀故事這個環節,就連平時上課睡覺或者搗亂的同學也安靜下來認真聽。所以,筆者借助這個時機,利用課余時間和他們溝通交流,跟他們談談學習的目的和重要性,如何與同學友好相處,如何面對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怎樣做一名合格的中學生,作為班級成員應該履行哪些責任和義務等等。經過一段時間的故事熏陶和教育開導,我發現部分學生在悄然發生變化:懶散的學生變勤奮了,說臟話的學生變文明了,同學之間的矛盾減少了,整個班級呈現出一種積極向上、和諧融洽的氣氛,正在逐漸形成一個團結友愛、充滿活力的溫暖大家庭。班風好了,班集體的凝聚力更強了;學風好了,同學們的學習目標更明確了。

篇6

關鍵詞:讀寫滲透 綜合能力 成功過渡

從事中學語文寫作指導已有二十余年,近幾年我又嘗試小學語文讀寫結合,頗有感觸,下面我就談談自己是如何做到從小學讀寫結合到初中讀寫結合成功過渡的。

從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向中學語文讀寫結合成功過渡,可以說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更是一個讀寫積累的過程。因此說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積極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的能力,進而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既要加強閱讀教學,又要加強讀寫聯系,做到讀寫滲透,讀寫結合,否則,很難做到成功過渡。顯然,讀寫結合既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也是小學語文讀寫結合向中學語文讀寫結合成功過渡的基礎,更是小學語文教師教學的重要環節。

我認為做好這一點,首先是從語文課本誦讀入手,以讀促寫。語文教師應抓住語文課本中優美語段讓學生熟讀成誦,培養起學生良好的閱讀興趣,讀完后再讓學生想一想,說一說,這篇文章到底好在哪里?鼓勵孩子養成一邊讀、一邊提筆在手,隨時做好批注筆記的良好習慣。這樣反復咀嚼琢磨,學生們就會收到心領神會、潛移默化的效果,當然“從讀到寫”我最看好的是“仿寫”,“仿寫”就是很好的切入口。有的老師認為,學生作文不能模仿,理由是模仿會限制學生的創造力。其實,這種認識是片面的。仿寫并不是我們所說的抄襲,也不是生吞活剝式的搬用。在這方面我們老師不要怕學生模仿,而是要教會學生如何模仿,并在模仿的過程中提高、發展、創造、再創造。我在閱讀教學中就非常注重以范例為章法,依章循法地引導學生進行寫作訓練。比如我在教閱讀課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時就先讓孩子們閱讀課文,了解課文大意,并讓學生說一說這篇好在哪里?那么你在寫故鄉的特產,尤其是寫故鄉的特產水果時,會這么寫么?我就讓學生們在閱讀學習之后就寫了《我愛家鄉的冬棗》、《我愛故鄉的香梨》等作文,效果相當好。多年來,經驗告訴我,讀書只有達到善讀的地步,才與寫作有意義。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果能善讀,自必深受所讀書籍文章所影響,而思緒與技巧才能漸有提高。”所以,閱讀只有完成上述的兩個過程,達到善讀的過程。才能對學生如何運用語言文字表達思想感情具有指導意義。從閱讀的認識過程分析,閱讀和寫作是緊密結合在一起的,閱讀應該作為寫作的基礎,要在讀中學寫,又要在寫中促讀。

當然讀寫結合時,還應為學生們張開想象的翅膀。有人說作家就是兒童,因為他們都有無際的想象力。那么在閱讀中培養孩子們的想象力是必然的。只有讓孩子在閱讀中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融入課文情感,習作中才可能有可寫之處,可看之處。巴金曾這樣說過:“我會寫作,不是因為我有才華,而是因為我更有感情。”閱讀時孩子們融入了情感,在腦海里產生了作品中所描寫的景象,產生了不同的閱讀體會、感受。孩子把閱讀的體會感受遷移到自己的作文中,產生了寫作的情感,這樣的作文才會匠心獨運,獨樹一幟。我們語文教師必須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找到每篇文章讀寫結合的聯結點。讓讀寫真正結合起來,不要流于形式。

現在許多中學教師一讀剛剛升入初中的七年級學生的初作時,就無從下手,甚至認為這不叫作文,這是因為語文教學中的兩個重要環節是閱讀教學和作文教學,兩者是互相聯系、互相促進的。反思我們平時的教學實踐,總是將它們孤立起來進行教授,所以導致大多數學生寫起作文來愁眉苦臉,難以動筆或語言生澀。而每一單元才進行一次的作文訓練,學生因為練筆次數少,再加上有些語文教師平時不注重寫法指導,很容易產生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脫節。這就造成小學中高年級寫作與中學寫作銜接不夠。

此外語文知識的積累也是成功過渡的關鍵。“重視文本”是新課標的要求,很多課文的思考練習中都出現“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摘抄好詞、佳句”這樣的練習,就會讓學生在背誦時感受語言文字的優美,在摘抄中積累材料,讓學生明白:對課文的理解、感悟、鑒賞及仿寫是積累語言的基本方法。教學課文時,我提倡學生做摘抄,把書中的好詞佳句拿來為我所用。每篇課文學完之后,我給學生指出一些比較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要求學生背誦,并且有意識地在寫話和作文中進行運用。每學完一個單元,我還圍繞這個單元的主題讓學生把一個單元的優美詞語、句段整理并要求學生背誦積累,初步學習運用。只有這樣,才能讓優美的詞句,深邃的思想,精警的智慧化為自己的血肉,才能遷移運用,隨心所欲,才能呼之欲出,揮灑自如。所以教材是最好的范文,也是最好的教師。

篇7

記得唐朝大詩人杜甫曾經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雖然我沒能做到這一點,但平日里讀的書要比一般的同學多,所以寫作文不用費太大的勁,而且作文能得高分。因此,我的寫作興趣更濃,不僅作文課上寫,而且在課外也寫。每當遇到新鮮有趣或令人生厭的人和事,我都情不自禁地將它們記錄下來;讀了一本好書,除摘抄妙詞佳句外,還寫點心得體會,試作結構或人物分析。這些就是我的日記內容。可每天哪來那么多可記的人和事呢?老師同學的外貌、神態、語言、舉止,馬路上小販的吆喝,乞丐的乞討以及校園里的花開花落等,都成為我觀察的對象。由于經常留心身邊發生的事,所以日記的題材很豐富,作文成績提高很快,到小學五年級時,我已能編童話故事了。

這一年的寒假,縣文教館舉辦中小學生現場作文比賽,老師叫我代表學校去參加。記得作文題是《記一件雪天有趣的事》,要求小作者再出副標題。我略加思考,就寫了《堆雪人》,用“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交代昨夜的一場大雪作為文章的開頭,接著寫我和三個小伙伴說說笑笑爭爭吵吵地在院子里堆雪人,最后,雪人堆好了,太陽出來了,雪人舍不得離開我們,流下好多好多的眼淚,以此作為文章的結尾。這篇作文后來獲了獎,而我也樹立了長大要當作家的遠大理想。

我比先前更勤奮地閱讀和寫作。看到自己喜歡的報刊雜志上的文章,我就把它剪下來,貼在一個本子上,供作文時參考。我的摘抄本上,不僅僅是詞匯和句子,而是擴大到了段落,并且分門別類,內容十分豐富。

篇8

一、利用名人的讀書名言營造書香氛圍

名人名言對于處于成長中的初中生來說更有說服力、權威性,再加上其語言簡潔,行文優美,因此,通過名人說出一些讀書的道理,往往更讓學生信服,記憶深刻,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發動學生搜集有關讀書的名言:如“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高爾基”,“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書籍是人類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天空里沒有太陽;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然后請書法好的老師將其寫在紙上張貼在班級中,營造良好的書香氛圍;另外,我還讓學生將名人的讀書名言以每周一句的形式寫在黑板右下角,呈現給學生,使每個學生浸潤在讀書名言中,從名言中獲得啟迪,懂得讀書的重要性。

二、設立圖書角,共享讀書資源

要讓學生多閱讀,首先要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書籍。因此,我與學生商量在教室的后墻角設立圖書角,讓每個學生提供幾本書。為了保證有書可供,我通過書信與家長取得聯系,做好宣傳,取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發動家長去買好書,買新書。當學生們把書帶來后,我讓班長做好記錄放于圖書角內,并制定借書閱讀規則,由班級圖書管理員做好記錄,一周內需歸還所借圖書。另外,為了豐富圖書的品種,擴大學生閱讀選擇的范圍,讓每個學生有書可讀,能讀好書,我主動與校圖書館聯系,借一部分書放入班級圖書角,每周換一次,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抓緊時間閱讀。

三、定時陪讀,督促閱讀進度

有些學生自覺性較差,如果讓他們自己閱讀,他們很難真正靜下心來看書,閱讀效果差,進度慢。因此,我利用午休時間和每周劃出一、兩節課定時陪學生一起閱讀,有計劃地開展課外閱讀及指導。當學生們看到老師坐在教室里與他們一起看書時,那是一種最好的榜樣,他們就會靜下心來認認真真的閱讀。有時我還與學生一起開展讀書比賽,比誰看得快,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他們心中的閱讀火種就會被點燃。時間長了,學生的閱讀習慣也就慢慢形成了,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自覺行為。

四、課內外結合,適時引導學生拓展性閱讀

蘇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很多優美的文章都選自名家名篇,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的需要,把握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和閱讀興趣,適時引導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如,七年級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學習,學生閱讀面窄,閱讀的素材局限在語文課本上。所以,首要任務是訓練學生閱讀的主動性。在七年級第一學期圍繞講、讀的方式進行。老師提供閱讀材料,材料的內容通俗易懂,篇幅短小精練,如,寓言故事、幽默笑話、成語故事、時事報道、新聞等閱讀材料,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讀物,展開閱讀。讀故事書的,分小組推薦代表復述故事或簡介內容,講完后由其他同學作出評價;讀美文的,就讓小組代表進行聲情并茂的朗讀,成員作出評價。小組中的成員輪流分工,讓每個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

五、教給閱讀方法,讓學生暢游在閱讀的快樂中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學生課外閱讀不能只憑興趣毫無目的、不拘方法地走馬觀花,更不能在茫茫課外閱讀的大海中“瀟灑走一回”,那樣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是無效的。因此,我們要指導學生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不僅愛讀,而且會讀。首先要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對好詞、好句和自己深有感觸的句子適當摘抄;其次要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要邊思考邊閱讀,并適當做些批注,談談自己的認識、疑惑和感想;第三要指導學生有選擇地閱讀,對于一些不是很重要的段落,可以略讀,知其大意便可,對于一些重點段落或語句優美的段落,可細細品讀,品詞句的美妙,品段落的精妙,品寫作手法的巧妙等,使學生暢游在閱讀的快樂中。

六、豐富讀書活動,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篇9

第一步,初讀瀏覽

第一遍是不帶任何問題、粗略地讀課文。讀過課文之后,只需大略知道課文內容就可以了。

第二步,勾畫圈點

這一步顧名思義就是在文中做一些記號。要求學生在讀課文的同時,找出生字、難詞,標出文章的段落序號,為解決生字生詞、劃分段落做好準備。在這兩遍讀課文之后,在理解大致內容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理解和語言基礎,畫出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優美句子,這樣為掃除文章障礙和理解課文內容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

第三步,使用工具書

這里說的工具書,指字典、詞典以及與課文內容有關的資料,在這一步首先用工具書查找注釋以外的生字生詞,給生字注上音,把生詞解釋寫在筆記本上,然后翻閱有關資料,解決課文中有歧義和疑問的地方,有必要的可在書上作批注。這一步有助于學生解決疑點,較透徹地理解課文內容,為下一步在聽課過程中掌握課文要點、理解文章中心掃清了障礙,也能鍛煉學生自己動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四步,劃分層次

通過前幾步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掌握了課文內容。在此基礎上完成這一步首先要速讀、跳讀課文,讀過之后再分析思考,自行分段。在分段時要特別注意,對文章開頭結尾的理解和對過渡段、過渡句的把握,以利于理解文章的段落層次。

第五步,逐段精讀,就是詳細閱讀課文的每一段

這一步務求“細”,要求學生在讀的過程中抓住每一段的關鍵詞句,理解每一段內容,概況各段段意,進而概括文章中心。

第六步,研讀重點

在第五步理解中心的基礎上,找出能夠突出表現中心的段落和細節,反復閱讀,仔細體會,理解其表現中心的作用。

第七步,思考練習

練習題是為了掌握課文重點和理解課文內容設計的,所以做練習題對掌握課文內容是很有必要的。它要求對課后練習分層次,按不同的要求認真思考并且在題目的旁邊批上自己理解的要點或提綱,以便老師提問時發言,從而提高自己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八步,讀背積累

這一步要求學生把文中的精彩句段和對自己的寫作有借鑒意義的佳詞妙句背下來或摘抄下來,也可寫出讀書筆記或擴寫,形式可以多樣,如寫讀后感等,這樣可以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

篇10

關鍵詞:積累 ;法寶

戰國末期的大思想家荀子在《勸學》中說:“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他在這里強調了學習中積累的重要性。平時有許多學生和家長問語文學習有什么好的方法,實際上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成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沒有一步登天的好方法。學好語文最根本的條件是對語文知識的全面掌握,掌握語文知識要靠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一定的積累,就想提高語文成績,那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么作為語文教師,怎樣讓學生積累知識呢?

一、課前的復習提問

有些教師認為課前復習提問會占用講課時間,擔心完不成課時計劃,因而也就忽視了這一環節,實際上我們講課的目的除了能力方面的培養外,就是讓學生掌握一定的基礎知識。我們上完每堂課后,就讓學生明確下堂課提問的具體內容(主要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這樣由于提問內容具體明確,學生掌握起來也就顯得輕松,無精神負擔,長期下來學生所積累的知識是十分可觀的。如果把這些知識留給學生,教師不去過問,結果學生掌握的不牢固,基礎知識就不能很好地積累。

二、抓好檢測驗收

為了鞏固以上所強調的知識,每個單元結束后,可以在規定的范圍內出檢測題,如果上兩個班的課,兩班交替考試,考完后互換改卷,所得分數記入平時成績。這種方法學生們樂于接受,在改卷過程中,為了找準確答案,他們就查字典和有關資料,所學知識得到了強化,掌握得也就更牢固了。有人認為這樣頻繁的考試會影響教學時間,其實答題用課前十分鐘左右的時間就足夠了,這樣堅持下來,到總復習時就輕松了,考試成績也會有大的提高。

三、充分利用好摘抄本

摘抄既能強化知識記憶,又能積累寫作素材,這是一舉兩得的好做法。對于要記住的知識點,如優美詩句、新鮮詞語、文學常識等,就可以寫在摘抄本里,隨翻就有,隨用就查,不僅節約時間,而且方便簡潔。為了提高作文水平,我讓學生抄一些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優美的短文、典型生動的例子等,活學活用,靈巧地用在自己的作文中,大大豐富了作文的內容。這種形式很受同學們的歡迎,既豐富了他們的學習生活,又積累了語文知識。

四、死記硬背不可少,課外閱讀須加強

對“死記硬背”現在許多人都會持否定態度,其實這也是積累語文知識的一個好方法。

古人的做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大量的背誦會對一個人思維能力的訓練,語態的形成,以及表達能力,寫作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都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現行高中新教材中也明顯增加了背誦的篇目,所以加強背誦是不可少的。另外課外閱讀也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充分利用《語文讀本》中篇目外,教師可根據學生實際指定閱讀部分名家名篇,在學生大量的閱讀中積累知識,提高語文綜合能力。

五、從校外生活中豐富積累語文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