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電系畢業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8 09:58: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機電系畢業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畢業設計選題是畢業設計的源頭和基礎,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前提。因此,選題必須符合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基本要求,內容涵蓋本專業的核心課程;選題應聯系科研、生產或社會實際,促進學、研、產的結合;選題應反映本專業領域的科技發展水平和前沿動態,符合科技進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需要;選題分量、難度、深度要適當,在滿足教學基本要求的前提下,結合學生具體情況因材施教。改進畢業設計選題工作,可以設立畢業設計課題審查小組,進行選題審查,對課題內容、工作量、難易程度、知識覆蓋面、可行性進行客觀的評估。其次,以就業為導向來選題。考研類學生專業知識扎實,學習能力、思考能力較強,選用理論研究型課題類型為主;專業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以工程實踐類課題為主,鼓勵到工作崗位中完成畢業設計;專業不相關崗位任職類學生,其就業對專業知識要求不高,以相對難度稍低的設計類或仿真類課題為主。
2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畢業設計指導工作是決定整個畢業設計質量好壞的關鍵。基于專業導師制畢業設計指導工作的實施,有利于密切師生關系、促進教風和學風建設,有助于解決指導環節存在問題。專業導師負責制,即從大三開始,每位學生都選擇一名專業指導教師,由專業導師指導專業課程學習、專業技能訓練,由專業導師布置和指導其畢業設計。實施專業導師負責制,專業導師來自于科研教學骨干教師與企業工程師,學生和導師雙向選擇,建立專業導師制度;其次,三年級學生即可進入畢業設計環節,在導師指導下,確定專業方向,學習專業知識。
3畢業設計質量管理
3.1建立畢業設計規范制度
建立畢業設計管理辦法與實施細則、畢業設計大綱、指導教師職責、評閱教師職責、成績考核標準、答辯工作規范、工作流程、論文格式規范等系列文件制度,從過程管理上形成選題、指導、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環節的規范和標準。
3.2選題規范化管理
制定科學、合理、規范化的選題申報制度,畢業設計選題實行一人一題、題目不重復。嚴把指導教師質量關,選派有教學和科研經驗、具有講師職稱或博士學位的教師擔任指導教師。
3.3畢業設計過程監控
畢業設計質量監控機構有學校、院(系)及專業建設組(或教研室)三級,采取院(系)自查和學校檢查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明確各級監控崗位職責。監控環節分為初期檢查階段,包括指導教師資格、選題、開題;中期檢查階段,包括教師指導、設計進度、學生工作情況等;末期檢查階段,包括設計質量、答辯資格審查和答辯情況,整個監控環節形成了畢業設計質量監控閉環。
3.4畢業設計量化考核
畢業設計工作的量化考核應以畢業設計規范制度為依據,對質量監控過程進行量化。畢業設計(論文)工作評估指標體系,分為一級指標(質量監控、題目選擇、論文或設計質量),二級指標(組織領導、質量監控、選題、成績評定、總體水平)及主觀觀測點,最終達到對畢業設計工作的量化考核。
3.5畢業設計網絡化管理
畢業設計網絡化管理系統實現了教師網上出題、開題下任務、中期檢查、論文審閱的全過程指導,提供師生互動平臺,為教學管理人員的組織立題、中期檢查、答辯分組、論文評審、歸檔全過程監督管理提供了工具,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畢業設計管理水平和畢業設計的質量。
4結論
篇2
關鍵詞:自動控制可編程序控制器系統設計應用
在現代化的工業生產設備中,有大量的數字量及模擬量的控制裝置,例如電機的起停,電磁閥的開閉,產品的計數,溫度、壓力、流量的設定與控制等,工業現場中的這些自動控制問題,若采用可編程序控制器(PC)來解決自動控制問題已成為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敘述PC控制系統設計時應該注意的問題。
硬件選購目前市場上的PC產品眾多,除國產品牌外,國外有:日本的OMRON、MITSUBISHI、FUJJ、anasonic,德國的SIEMENS,韓國的LG等。近幾年,PC產品的價格有較大的下降,其性價比越來越高,這是眾多技術人員選用PC的重要原因。那么,如何選購PC產品呢?
1.系統規模首先應確定系統用PC單機控制,還是用PC形成網絡,由此計算PC輸入、輸出點。數,并且在選購PC時要在實際需要點數的基礎上留有一定余量(10%)。
2.確定負載類型根據PC輸出端所帶的負載是直流型還是交流型,是大電流還是小電流,以及PC輸出點動作的頻率等,從而確定輸出端采用繼電器輸出,還是晶體管輸出,或品閘管輸出。不同的負載選用不同的輸出方式,對系統的穩定運行是很重要的。
3.存儲容量與速度盡管國外各廠家的PC產品大體相同,但也有一定的區別。目前還未發現各公司之間完全兼容的產品。各個公司的開發軟件都不相同,而用戶程序的存儲容量和指令的執行速度是兩個重要指標。一般存儲容量越大、速度越快的PC價格就越高,但應該根據系統的大小合理選用PC產品。
4.編程器的選購PC編程可采用三種方式:
一是用一般的手持編程器編程,它只能用商家規定語句表中的語句編程。這種方式效率低,但對于系統容量小,用量小的產品比較適宜,并且體積小,易于現場調試,造價也較低。
二是用圖形編程器編程,該編程器采用梯形圖編程,方便直觀,一般的電氣人員短期內就可應用自如,但該編程器價格較高。
三是用IBM個人計算機加PC軟件包編程,這種方式是效率最高的一種方式,但大部分公司的PC開發軟件包價格昂貴,并且該方式不易于現場調試。
因此,應根據系統的大小與難易,開發周期的長短以及資金的情況合理選購PC產品。
5.盡量選用大公司的產品其質量有保障,且技術支持好,一般售后服務也較好,還有利于你的產品擴展與軟件升級。
輸入回路的設計
1.電源回路PC供電電源一般為AC85—240V(也有DC24V),適應電源范圍較寬,但為了抗干擾,應加裝電源凈化元件(如電源濾波器、1:1隔離變壓器等)。
2.Pc上DC24V電源的使用各公司PC產品上一般都有DC24V電源,但該電源容量小,為幾十毫安至幾百毫安,用其帶負載時要注意容量,同時作好防短路措施(因為該電源的過載或短路都將影響PC的運行)。
3.外部DC24V電源若輸入回路有DC24V供電的接近開關、光電開關等,而PC上DC24V電源容量不夠時,要從外部提供DC24V電源;但該電源的“—”端不要與PC的DC24V的“—”端以及“COM”端相連,否則會影響PC的運行。
4.輸入的靈敏度各廠家對PC的輸人端電壓和電流都有規定,如日本三菱公司F7n系列Pc的輸入值為:DC24V、7mA,啟動電流為4.5mA,關斷電流小于1.5mA,因此,當輸入回路串有二極管或電阻(不能完全啟動),或者有并聯電阻或有漏電流時(不能完全切斷),就會有誤動作,靈敏度下降,對此應采取措施。另一方面,當輸入器件的輸入電流大于PC的最大輸入電流時,也會引起誤動作,應采用弱電流的輸入器件,并且選用輸人為共漏型輸入的PC,Bp輸入元件的公共點電位相對為負,電流是流出PC的輸入端。
輸出回路的設計
1.各種輸出方式之間的比較
(1)繼電器輸出:優點是不同公共點之間可帶不同的交、直流負載,且電壓也可不同,帶負載電流可達2A/點;但繼電器輸出方式不適用于高頻動作的負載,這是由繼電器的壽命決定的。其壽命隨帶負載電流的增加而減少,一般在幾十萬次至Jl百萬次之間,有的公司產品可達1000萬次以上,響應時間為10ms
(2)晶閘管輸出:帶負載能力為0.2A/點,只能帶交流負載,可適應高頻動作,響應時間為1ms.
(3)晶體管輸出:最大優點是適應于高頻動作,響應時間短,一般為0.2ms左右,但它只能帶DC5—30V的負載,最大輸出負載電流為0.5A/點,但每4點不得大于0.8A。
當你的系統輸出頻率為每分鐘6次以下時,應首選繼電器輸出,因其電路設計簡單,抗干擾和帶負載能力強。當頻率為10次/min以下時,既可采用繼電器輸出方式;也可采用PC輸出驅動達林頓三極管(5—10A),再驅動負載,可大大減小電流。
2.抗干擾與外部互鎖當PC輸出帶感性負載,負載斷電時會對PC的輸出造成浪涌電流的沖擊,為此,對直流感性負載應在其旁邊并接續流二極管,對交流感性負載應并接浪涌吸收電路,可有效保護PC。
當兩個物理量的輸出在PC內部已進行軟件互鎖后,在PC的外部也應進行互鎖,以加強系統的可靠性。
3.“GOM“點的選擇不同的PC產品,其“COM”點的數量是不一樣的,有的一個“COM”點帶8個輸出點,有的帶4個輸出點,也有帶2個或1個輸出點的。當負載的種類多,且電流大時,采用一個“COM”點帶1—2個輸出點的PC產品;當負載數量多而種類少時,采用一個“COM”點帶4—8個輸出點的PC產品。這樣會對電路設計帶來很多方便,每個“COM”點處加一熔絲,1—2個輸出時加2A的熔絲,4—8點輸出的加5—10A的熔絲,因PC內部一般沒有熔絲。
4.PC外部驅動電路對于PC輸出不能直接帶動負載的情況下,必須在外部采用驅動電路:可以用三極管驅,也可以用固態繼電器或晶閘管電路驅動,同時應采用保護電路和浪涌吸收電路,且每路有顯示二極管(LED)指示。印制板應做成插拔式,易于維修。
PC的輸入輸出布線也有一定的要求,請看各公司的使用說明書。
擴展模塊的選用
對于小的系統,如80點以內的系統.一般不需要擴展;當系統較大時,就要擴展。不同公司的產品,對系統總點數及擴展模塊的數量都有限制,當擴展仍不能滿足要求時,可采用網絡結構;同時,有些廠家產品的個別指令不支持擴展模塊,因此,在進行軟件編制時要注意。當采用溫度等模擬模塊時,各廠家也有一些規定,請看相關的技術手冊。
各公司的擴展模塊種類很多,如單輸入模塊、單輸出模塊、輸入輸出模塊、溫度模塊、高速輸入模塊等。PC的這種模塊化設計為用戶的產品開發提供了方便。
PC的網絡設計
當用PC進行網絡設計時,其難度比PC單機控制大得多。首先你應選用自己較熟悉的機型,對其基本指令和功能指令有較深入的了解,并且指令的執行速度和用戶程序存儲容量也應仔細了解。否則,不能適應你的實時要求,造成系統崩潰。另外,對通信接口、通信協議、數據傳送速度等也要考慮。
最后,還要向PC的商家尋求網絡設計和軟件技術支持及詳細的技術資料,至于選用幾層工作站,依你的系統大小而定。
篇3
永城職業學院設有機電工程系、電子信息工程系、食品化工系、建筑工程系、經濟貿易系、文化藝術系、礦業工程系、旅游管理系、基礎部和培訓部等教學實體。 本論文根據學校的要求,結合學校具體情況提出建設基于.Net技術的選題管理系統。系統涵蓋教師管理模塊、學生管理模塊、管理員模塊等主要環節,也包括數據報表的統計輸出,初始數據的導入,系統的階段管理等;系統采用B/S架構,三層架構開發,符合學校的軟硬件情況[1]。
1、系統開發技術方案
本畢業論文選題系統采用的是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10進行開發的,該版本可以支持.NET Framework 2.0/3.0/3.5/4.0,具有較強的擴展性和靈活性,并且該版本的其他輔助設計功能也非常完善和穩定。Visual Studio.NET 2010是一套完整的開發工具集,用于生成ASP.NET Web應用程序、XML Web Services、桌面應用程序和移動應用程序[2]。本系統采用的數據庫服務是由SQL Server 2008 Express版本提供的,它是微軟專門針對學生、初學者等入門級的版本,比較適合本課題的開發和應用環境。
系統采用B/S結構,三層架構開發。ASP.NET框架是.NET Framework的一部分,可以用任何基于.NET的語言開發ASP.NET Web應用程序。本課題采用的是C#語言,因為C#是.NET平臺上應用程序開發的主流語言,有利于項目的后期維護和改進。ADO.NET訪問技術為應用程序提供數據訪問能力,ADO.NET為運行SQL查詢、存儲過程、操作XML數據提供了所需的工具,它能用于訪問關系型數據庫系統。
2、系統的設計
2.1 系統總體功能規劃
根據學院的需求的分析,可將學生畢業論文選題系統按照不同的功能劃分為管理員模塊、教師模塊、和學生模塊功能。
2.2 系統的業務流程
首先管理員登錄系統,新的一輪選題前先執行“清空往年學生數據”操作和“清空往年畢業論文設計題目”操作,接著準備新一年的論文選題工作,并導入教師和學生信息,包括每個教師和學生基本情況以及專業培養要求、培養目標等相關信息。教師和學生登錄系統,可修改默認密碼。 教師根據學院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畢業論文的命題,包括論文的題目、要求和內容等,本系統自動進行相似度檢測,然后提交系統,若命題與其他老師的完全一致,則無法完成提交。
學生在規定時間內進行選題,每個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一個志愿,最后提交選題結果。為保證論文的質量,一般規定導師指導畢業論文的數量不超過10人。管理員可以對個別特殊的學生的選題情況進行微調,然后最終選題結果。 選題結束后,教師可以查詢和統計指導的情況,學生也可以查看自己選題的情況,最終選題結果可以導出到文件中,由系統管理員備案[3]。
2.3 管理員模塊設計
講師或碩士以上的教師有新建選題權限,賦予教研室主任進行專業性審核權限等;管理員可進行選題信息管理,如添加每年畢業論文選題等;管理員可對選題的整個過程進行管理和控制,如規定教師命題的時間、學生選題的時間范圍等,整個選題過程首先由管理員對各個導師提交的命題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后選題信息,然后實現師生雙選,最后對于個別選題不成功的情況進行手工調整。除此之外,管理員還可以進行信息統計匯總等。通過以上的需求分析,管理員模塊主要分為以下幾個功能:各部門管理、教師信息管理、選題信息管理、學生信息管理、以及系統管理等功能。
2.4 教師模塊設計
教師模塊主要實現新建選題和選擇學生兩個功能,新建選題功能主要是要求導師根據現有的條件和自己的專業特長給出若干個題目,并且要給出題目的說明和要求;選擇學生功能主要是授予導師選擇學生的權利。除此之外,導師還有修改命題、查詢選題情況等功能。
(1)新建選題:畢業論文工作啟動以后,導師首先要完成命題工作,要給出題目名稱,避免選題的重復性,導師還要給出限選專業、難易度、工作量以及說明和要求等必要信息,然后提交系統等待審核,導師還可進行選題的查詢,如查詢我的選題或全部選題。
(2)選擇學生:當題目經過審核通過以后將正式公布給學生,導師等待學生進行選題,選題結束后,導師可以查看題目被選情況并且有權決定是否接受學生。師生雙選階段和高考錄取非常相似。
2.5 學生模塊設計
學生模塊主要是實現查詢信息和選擇命題兩個功能。在經過管理員進行題目審核這個環節以后,所有審核通過的論文題目將公布給學生。首先學生可以通過點擊選題管理的選題列表瀏覽到所有供選擇的題目,并可繼續查詢到每個命題教師的有關信息,如教師的專業方向、教師的聯系方式、可指導的人數以及每個選題限選的人數等,然后根據自己的條件和專業特長進行選題,一個學生可選擇一個志愿,之后進入導師選擇學生階段。另外,學生可以隨時查詢自己被選的狀態,也可以查詢自己最終選題的情況。
2.6 數據庫設計
本畢業論文選題系統包含相關實體(教師和學生)和畢業論文題目。
教師實體,包括教師用戶名、密碼、以及教師編號、姓名、職稱、專業方向、籍貫、聯系電話、性別、QQ號、郵箱、所出畢業論文題目和指導人數。
學生實體,包括學生用戶名、密碼、以及學號、姓名、專業、聯系電話、性別、QQ號、郵箱和所選畢業論文題目。
畢業論文題目實體,主要包括題目編號、標題、題目簡介、題目內容、選題面向級別、出題教師、出題老師編號、允許選題的人數、學生姓名、審核信息。
篇4
關鍵詞:培養模式;知識結構;課程體系
作者簡介:王軍(1979-),男,滿族,遼寧本溪人,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講師;何鵬舉(1961-),男,甘肅慶陽人,江西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教授。(江西?贛州?341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課題“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一體化培養模式研究”(JXJG-09-6-1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7-0079(2012)28-0021-02
近十余年來,我國的本科生畢業人數從1999年的44萬人擴大到2011年的660萬人,研究生的招生規模也從1999年的7.1萬人擴大到2011年的52.4萬人,當一個國家的本科高等教育達到大眾化甚至普及化的時候,必然會追求更高層次(研究生教育)的大眾化。在高等教育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對高校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教學質量與招生規模、專業理論與實踐能力的矛盾,如何優化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教學質量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所面臨的問題。
本科生教育是大學中的基礎教育,強調的是學習但不能沒有研究性和實踐性的訓練;研究生教育是我國教育體系中的最高層次教育,強調的是研究和創造性,但是也不能忽視基礎教育,尤其是自然科學的系統知識體系以及人文社科和思想品德教育。大學中的基礎教育與高層次教育是一個有機體,應把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以及實踐能力的培養過程按照一個有機的整體進行設計和考慮,打通本科生高年級與研究生教育之間的隔離。[1]
一、測控專業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分析
“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是本科生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相結合的嘗試,是現行的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制度的補充與延伸。推薦免試指由本科階段直接保送進入碩士生階段學習的一種培養方式,相應的還有碩博連讀培養方式,就是碩士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生階段學習,目前國內也有部分大學(如清華大學)采取部分優秀的本科生直接保送到博士的培養方式。我校在2009年正式開展推薦免試研究生的培養工作,現已實行研究生推免制度三年了,“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正是為了適應我校的推薦免試碩士研究生制度所進行的有效補充,不但可以緩解招生數量與培養質量的矛盾,而且有助于吸引本校優秀本科生源進入研究生階段學習,優化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協調發展。
“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沿用了博士生培養方式中碩博連讀和提前攻博的概念。碩博連讀和提前攻博的培養方式是國家確定的博士生入學方式之一,縮短了研究生培養周期,對激勵碩士研究生攻讀博士學位產生了積極的影響。[2]碩博連讀模式在美、英等發達國家有較長時間的應用和實踐歷史,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得到了世界各國較為普遍的認同和借鑒。在當前高校擴招、就業壓力增大的形勢下,“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對于促進本科生努力學習、畢業后選擇繼續學習或者參加工作都有著積極的影響,是高等教育多元化的一種嘗試。
我校本科生教育實行3~6年的彈性學分制度,允許學生在修滿規定的畢業標準學分的基礎之上,根據自身的情況調整學習進度,增加了人才培養的靈活性。“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主張以人為本,有利于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充分體現了我校彈性學分制度的優越性,“本碩一體化”培養模式對于促進素質教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有著積極的影響。
二、本碩一體化課程體系改革與優化
測控專業是光、機、電、計算機多專業交融的技術學科,針對測控專業多學科、多專業交叉融合的顯著特點,以“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精密機械及儀器”、“機械電子工程”等碩士點的人才培養為導向,以礦山、冶金、儀器儀表等行業需求為目標完善本專業的電類和機械類課程。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知識結構、能力結構進行了層次設計和分類設計,修訂本科生和研究生培養方案,統籌安排本科課程與碩士研究生課程,調整課程設置,整合課程內容,使課程體系相互銜接,以就業和讀研兩個方向靈活設置選修課程,加強專業素質和能力培養,滿足就業和讀研的需求。
在本科三年級結束后,根據導師組的考核意見以及學生個人的選擇、能力和興趣進行分流。一部分學生選擇就業,進行本科畢業設計和畢業論文寫作;另一部分達到保送研究生資格的學生則在導師的指導下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該部分學生不再完成本科畢業論文,經過研究生階段培養,最后完成碩士畢業論文即可。
1.課程體系
測控專業畢業規定總學分為186學分,包括5大模塊,如表1所示。
公共必修課包括高等數學、大學英語、大學物理、思政、體育、線性代數、概率統計、復變函數與積分變化等課程,按學科大類分類設置,由學校教務處統一安排;專業必修課包括C語言程序設計、機械制圖、電路、模擬電子技術、數字電子技術、工程力學、機械設計基礎、自動控制原理、傳感器技術、信號與系統等課程;專業選修課包括Matlab語言、測控電路、電氣控制與可編程控制器、單片機原理、嵌入式系統、機電傳動控制、互換性與技術測量、計算機網絡、儀器總線、光電檢測技術、無損檢測技術、智能儀表設計技術、工程光學等課程;實踐教學環節則涵蓋大一到大四每個學期,包括軍訓、金工實習、課程設計、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校級公選課是為了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而安排的人文社科、經管藝術、自然科學等課程。在課程的設置上,注重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與先進性,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體現“寬口徑、厚基礎、強能力、高素質”的專業培養目標。
篇5
關鍵詞:高職;畢業設計;影響;評分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23-0193-02
一、引言
高職教育的教學分為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大部分,理論教學包括課程講授、課堂討論、習題課等;實踐教學包括課程設計、實驗課、實訓課、各種實習、畢業設計等。畢業設計是一種總結性的實踐教學,目的是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利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根據設計要求完成設計任務。但是,在教學實踐過程中,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并沒有充分發揮其本質作用。
二、當前的高職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畢業設計教學過程一般為:指導教師根據所帶學生情況先進行分組,首先將所選題目、設計要求、設計任務布置給學生,接著安排畢業設計完成進程、現場輔導,最后組織答辯委員會進行答辯及畢業設計評閱。通過畢業設計答辯,反映出有些學生收獲不少,有些學生則一問三不知或回避提問。根據調查某學院機電一體化專業近3年畢業設計質量出現了嚴重滑坡現象(見表1)。
1.時段設置對畢業設計的影響。根據調查,大多數高職院校的畢業設計通常安排在大三第一學期,而該時間段,大量的企業來校招聘,是學生就業的重要時期。在就業形式嚴峻的今天,學生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傾注于找工作上。同時,部分學生在該階段還要參加專升本考試、公務員考試等。因而,在該時間段完成畢業設計,學生投入的時間和精力遠遠不足,畢業設計收效甚微。某學院調查統計了機電一體化專業近3年完成畢業設計的有效時間,如表2所示,與實際的教學安排出入較大。
2.畢業設計選題對畢業設計的影響。一方面,由于高職院校的科研項目和課題不多,畢業設計題目的選擇有限。畢業設計指導教師選題時,多數是選擇網絡上成熟的課題或沿用校內、校外的舊題目。另一方面,指導教師畢業設計選題時,沒有與學生溝通、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實際水平,僅根據自己的業務水平及想法進行選題、安排畢業設計進程。這樣,同一專業的題目類似,僅是畢業設計個別參數不同,不利于學生創造性能力的培養。
3.學生自身的問題對畢業設計的影響。近幾年,隨著高職院校規模的擴大及招生人數的增加,參加高考人數的下滑,學生生源質量不高。一方面,學生綜合素質不高。通過調查發現,部分學生不清楚畢業論文的撰寫規程,畢業設計無從著手。同時,學生基本功不扎實,不能熟練運用Word等基本的文字處理軟件,設計說明書和論文的排版不規范。對于工科類專業的學生,學生不能靈活運用Auto CAD、Pro/E及Protel等制圖軟件,缺乏工程制圖規范的知識。另一方面,高校畢業生人數越來越多,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畢業設計進行時期也是學生就業的黃金時期,學生找到就業單位后,只要單位要求學生上崗,學生會毫不猶豫地奔赴單位,將畢業設計拋之腦后;同時部分學生要復習參加升本考試,用于畢業設計的心思甚少。這樣,指導教師只能通過電話、郵件、QQ、微信等方式指導學生,畢業設計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無法及時解決。等到畢業答辯時,學生馬上面臨畢業,指導教師又不忍心為難學生,畢業設計也就只能這樣匆匆了事。
4.指導教師自身的問題對畢業設計的影響。一方面,高職院校畢業設計指導教師身兼數職,不僅是專業課老師,還兼任班主任、實驗室管理等工作;指導教師教學任務繁重,所帶課程較多,周學時至少十六,多的達二十多。同時,高職院校教師相對學生比例偏小,通常一位教師要帶15~20位學生,指導畢業設計的精力和時間有限。另一方面,大多數高職院校由中專升格而成,教師的學術水平有限,教師自身的科研能力薄弱,企業經驗不足。教師專業知識更新慢,不能與時俱進,學生感興趣的課題可能不是自己的專長而難以很好地指導。
5.畢業答辯的形式對畢業設計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學生答辯形式單―為在校答辯,對于已經提前上崗的學生,教學院系一般要求:在省內就業的學生在答辯前返校參加論文答辯,在省外就業的學生(考慮到往返的不方便)不參加答辯。有的學生為了逃避答辯,胡亂找一家單位提前上崗。這導致了就業與教學的沖突,學生與指導教師的矛盾。
三、解決高職畢業設計存在問題的措施
1.畢業設計的時間提前。將畢業設計的啟動時間提前至第四學期的后半學期,學生有相對充裕的時間在校查找資料、分組討論、接受指導教師“面對面”的輔導。同時,對于一些大學生創新項目,學生還可以利用暑假去購買材料,為后期制作打下基礎。這樣提高教師指導的效率和畢業設計的完成質量,解決了畢業設計和就業之間的時間沖突。
2.畢業設計選題依托職業大賽及企業實習。雖然高職院校的科研項目和課題較少,但每年有各種職業大賽舉辦,高職院校可以參加大賽為目的,進行畢業設計選題,如機械行業的機械創新大賽、數控技能大賽等。另外,高職教育中有頂崗實習,學校應與企業合作,根據學生工作崗位進行選題,可按小組選題,幾個學生共同完成一個項目。這樣利于促進小組成員之間、小組成員與指導教師(校內和企業指導教師)之間的良好互動,形成一種校企合作的學習、探究氛圍。這樣,既符合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又加強了校內專業教師的實踐技能。同時由于企業指導教師的介入,校內指導教師更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他學生的畢業設計指導工作。
3.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首先,在基礎課學習中,教師要嚴格要求,讓學生打好扎實的基礎。其次,在專業知識和技能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布置的作業是拓展和深化。最后,學校應開設與畢業設計相關的課程。比如,在第四或第五學期,開設指導畢業設計(論文)寫作選修課,或增設相應的講座,指導學生如何搜集、閱讀、整理和歸納文獻資料。
4.指導教師加大指導力度,注重過程管理。通過問卷調查結果分析,指導教師的能力、投入精力和時間等對畢業設計質量影響巨大。首先,指導教師要利用假期參加各種培訓和企業實踐,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和修養。其次,由于高職90后學生自我意識增強,不愿他人過多干涉自己的學習和生活,所以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怎樣收集資料、查找資料、整合資料、撰寫論文和答辯等。最后,院系應制定一套完整的質量控制體系,明確教研室及指導教師的職責,并隨著情況的變化而調整。
5.建立完善的畢業設計評分體系。畢業設計過程分為指導教師指導、畢業設計質量審評、畢業設計答辯三個環節。首先,指導教師根據學生完成情況,與答辯前一周寫出論文評語及評分交畢業設計質量審評小組審查,決定能否答辯;其次,畢業設計質量審評小組審閱論文,并寫出評語及評分;最后,進行答辯環節,學生自述畢業設計的內容、特點及撰寫過程,答辯委員會向答辯人提問,根據學生答辯情況給出得分。對應這樣的三個環節形成一個三級評分體系:指導教師過程考核評分占總分的40%;畢業設計質量審評小組審核評分占總分的30%;答辯委員會結論考核評分占總分的30%。
四、結論
畢業設計是推進高職教育教學改革不容回避的環節,可以溝通學校理論學習和社會實踐。在學生、各位任課教師、指導教師、院系領導通力合作下,通過畢業設計時間的合理安排、選題的合理選擇、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指導教師的大力指導、院系對畢業設計的檢查、評價等,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和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核心職業能力,培養滿足社會需求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朱方來,向懷坤.改革高職畢業設計(論文)的幾點思考[J].職業教育研究,2011,(07):36-38.
[2]朱松節.高職高專畢業設計(論文)團隊模式的思考與實踐[J].教育研究,2011,(6):329-330.
[3]郭麗娜,邵亞娟.淺談高職院校學生畢業設計環節[J].科技信息,2011,(5):664.
[4]楊岳,關成立.高職環境專業畢業模式改革探討[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1,(4):36-38.
篇6
目前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與企業需求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現在:一是學生缺乏實踐工作經驗,不能馬上勝任企業的職能崗位,從而使企業把畢業生擋在門外;二是學生自身的期望值與實際能力不相符,間接造成學生就業困難。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有:課程設置、課程標準設計不合理,使知識體系與崗位能力的要求脫節。重理論教學輕實踐教學,缺乏對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習實訓基地建設投入不足,缺乏發展戰略眼光,造成實踐教學形式化。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雙師”素質教師數量不足,還有一些教師雖有“雙師”資格但無實踐經驗,對現任教師缺乏必要的技能培訓,在知識、技能的輸出上形成誤區,從而貽誤了人才培養的良機。教學質量觀念沒有深入到每位教職員工的心中,一些教職員工沒有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評價標準方面進行深入思考和研究,教師的主要精力發生了偏移,教學質量提高不快。
要扭轉這種現狀,首先要從轉變培養模式入手。中央16號文件[1]對高職教育提出了系統性、可操作性和科學性的辦學模式要求,明確提出各地職業院校要大力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培養模式。為實現新型紡織機電技術專業技能精英的培養目標,必須加強學科整合,各職能部門成立專門的協調管理機構[2],對培養過程的構造樣式和運行方式,包括教育理念、專業設置、課程模式、教學設計、教學方法、師資隊伍、培養途徑、實踐教學等內容進行探討。要加強學校與企業的緊密聯系,重視學生的生產實習和社會實踐,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人才培養模式,積極探索新的“學做合一”和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養模式。
德國最早提出了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十分重視職業教育,學生畢業后有很高的技術水平和文化素養,能得到社會的尊重和認可。新型紡織機電技術專業應加強校企合作,改善實訓、實習基地條件。要緊緊圍繞地方行業的經濟發展、技術進步、工藝流程和生產技術,分析與產業相關聯的各專業能力要素,進行基礎知識、專業技能相對應的課程建設,使畢業生在人力資源市場上具有專業特長的比較優勢。這種模式不求理論知識的系統性、完整性,而強調綜合性、實用性,學生畢業時能有較強的就業競爭力。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以突出技能訓練為特色,加強實踐教學,是充分體現高職教育辦學特色的關鍵所在。
企業“訂單式”培養是一種校企合作新模式[3],即由企業提出人才需求標準、數量和培養方式,并與企業簽訂協議,學生畢業后可到該企業工作。對企業來說是量身定做,為企業提供急需的應用型人才,滿足不斷發展的業務需要;對學生來說則解決了就業問題,可謂一舉三得,利學校、利企業、利學生。“訂單式”培養更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是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育才模式,為企業所認同。新型紡織機電技術專業與紡織設備生產企業聯合辦學,可為學生提供實踐基地和相應的技術指導。通過企業有針對性的專門培訓,學生具備新型紡織機電設備產品的設計、開發、改造、維護和管理能力,對紡織機電設備生產及下游紡織企業機電設備的使用得心應手,為企業產品的推銷和市場售后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人力資源保障。堅實的理論基礎知識和過硬的技能,“訂單式”培養模式解決了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的就業問題。
通過校企合作,實施產學研結合的辦學模式,積極支持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企業應用性項目研究,支持企業實施技術革新和推廣,為社會實踐活動服務。新型紡織機電技術專業實行產學研結合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能突出辦學特色,明確辦學目標。學校與企業進行產學研合作,共同制訂教學計劃、教學目標,共同培育學生。同時利用學生下企業頂崗實習的有利機遇,把工廠的問題帶回學校,教師通過幫助企業解決實際問題得到自身能力的提升。積極探索產學研校企合作新模式,加強校企合作項目開發,建立一支強有力的教師隊伍。只有擁有一支裝備精良、技術先進的師資隊伍,才能為培養技能精英提供有力的保證。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讓教師有更多的機會走出去,直接接觸企業的高新技術,使他們的知識能量得到釋放和發揮,不斷豐富和積累教學經驗;同時也讓企業對學校的教學有更深入的了解,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企業、了解企業。
培養新型紡織機電技術專業技能精英,其首要任務是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過去普通三年制高職教育一般采用2∶1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是兩年半在校進行理論課學習和部分實踐環節,半年時間到企業進行畢業實習和畢業論文,實際畢業實習時間只有12周。在這階段,部分學生還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找工作上,真正實踐的機會較少,嚴重影響了實踐教學計劃,與高職教育理論與實踐1∶1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近年來,很多高職院校都在著手研究和推廣“2+1”培養模式,這種模式是兩年時間在校學習,一年時間實行“頂崗實習+畢業實習+畢業論文”,實踐教學比例有所增加,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提高實際操作能力。但有部分學生和家長不能完全接受,他們認為第三年就“打工”,相當于提前畢業,既然如此,就應該改為二年制。但這樣就無法保證教學質量,與三年制的高職高專教學目標也不相符。“2+1”教育模式不利于企業安排學生實習,學校也較難找到能同時接收大量學生實習的單位,弄不好就會變成“走過場”。
1∶1培養模式使理論與實踐教學的課時比例為1∶1,第一年以基礎理論課教學為主,其余二年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讓部分專業課的教學搬到企業去,增設課堂現場教學。如紡織設備電氣控制技術、紡織機械裝備等,這樣可解決理論教學與生產實際脫鉤的問題,對于一些特定專業名詞,學生更容易接受并理解。分批、分次、分階段、分課程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具有很多優點:實習目的明確,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均有針對性,減少了盲目性;實習與專業教學相銜接,在實習現場學習理論知識,可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便于企業安排學生,一般企業不愿意同時接納太多的學生,主要怕影響正常生產,但如果是少量學生,一般企業都能接受;學生家長滿意,這樣的安排雖然會存在一定的教學難度,但學生能真真實實學到知識和本領,家長對此也感到滿意。
1∶1培養模式的新思維就是要建立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教學理念。根據培養目標確定人才知識結構、能力結構和專業技能的要求,建立基準課程框架,對每門課程的功能進行深入分析研究,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縮減理論教學,在原則上引入理論課程教學以“夠用”為準。學校應積極尋找合作單位,建立一批相對穩定的校外實習、實訓基地,在互惠互利的基礎上,充分發揮社會教育資源效益,讓企業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要建立相應的考勤制度,學生在生產實習期間不能隨便離開實習崗位,聘請企業技術人員擔任實踐指導教師,學校提供相應的報酬。通過改革校內外實驗、實訓教學條件,增加一些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和綜合技術運用能力的綜合型實驗,在實驗、實訓過程中要求學生能獨立完成設計、操作,并對測試數據進行分析總結。
篇7
一、郵件合并的原理分析
郵件合并是WORD辦公軟件中的一個功能項,具體使用方法是進入WORD編輯狀態,點擊工具/信函與郵件/郵件合并即可進行。但它只能局限于一個版面一張表,或一個版面多張表,對于后一種情況,有時可以解決一個版面多張表的問題。但是在表格的設置過程中比較復雜,只能采用系統本身所規定的常見的表格類型,而且尺寸不能動,對于特殊表格,需提前用自定義方式定義好,而一旦定義好,再修改起來很麻煩,對表格內的內容排版也很麻煩,如果沒有一定的經驗,很難使用成功。在實際工作中效率很低,沒有多大的使用價值。
二、頁面直接插入WORD域排版法
在使用郵件合并中,在套用信函項下WORD自動生成的表格的每一個版面中除去最后一個表格,每張表格的最后都有“下一條記錄”的WORD域,在調用數據源的過程中,只要碰到這一指令,數據源的指針就下移一條記錄,碰到換頁功能,指針也下移一條記錄,據此可以解決此類排版遇到的難題。
三、實際應用
1.編輯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如天津理工大學的畢業論文題目一覽表采用的是由教務處制定的標準版式。如格表一所示
最初數據文件為了管理方便,基本都采用EXCEL文件格式管理,因為這樣統計數據比較方便,例如:統計題目類型、指導教師指導的學生數,題目重復情況、題目來源等數據。由于從最初的擬題到最后的答辯結題,時間比較長,數據經常發生變化。為了統計方便,版式又不能和教務處的標準版式統一起來。因此,我們巧妙地將教務處的統一版式和我系的數據文件用郵件合并結合起來,這樣做出的統計報表就相當完美和準確了。具體步驟是:
第一步,在WORD編輯狀態下,打印畢業論文統計一覽表;第二步,點擊工具/信函與郵件/郵件合并后,選取數據源。找到存放數據文件的位置后,選中數據文件即可,這樣就進入到了郵件合并窗口,在序號等欄內插入合并域,在最后的備注欄,插入WORD域中的“下一條記錄”并依次復制到下一行,在表格的最后一行的最后一欄刪空,即可
合并后生成的WORD文檔,再點擊編輯欄的查看合并數據按鈕,即可顯示出所要的表格,點擊合并到文檔按鈕,即可調用數據源文件生成新的標準表格。
2.異形版面上表格的郵件合并排版。例如:對某校圖書館的圖書卡片的排版。因這卡片每版5張,也就是說每版5個表格,但需首先設定版面的紙張尺寸后,才能排版,插入合并域和插入WORD域的過程和前面的過程相同,只是要注意最后一個WORD域(下一個記錄)要刪去。
四、創新點
日常工作中,經常會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這時要仔細分析其原理,不要墨守陳規,本文主要的創新點是,在分析了系統本身的功能后,嘗試直接調用WORD合并域。實踐證明是可行的,而且效果極佳。本方法曾應用于天津市大學生數學競賽的準考證、座位證和獎勵證書的制證和機電部某所學員考試證的制證工作中,得到了好評。
五、結論
篇8
關鍵詞:測控技術與儀器;畢業設計;產學研結合;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李雅峰(1979-),男,陜西漢中人,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講師;郗濤(1974-),男,山西陽泉人,天津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副教授。(天津 300387)
基金項目:本文系天津工業大學教育教學改革立項重點項目(項目編號:063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47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3)22-0181-03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學過程中時間最長的綜合實踐環節,是對本科生四年課程學習和實踐的總結,是畢業生步入實際職業生涯或者接受研究生教育的教學準備。同時本科畢業設計是對高校教育培養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對于提高學生的創新素質和應用能力,增強學生在擇業競爭力等諸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是儀器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的重要分支,主要學習光機電一體化的精密儀器理論、控制理論和測控儀器的設計方法,以及測控系統的設計、應用及開發能力。天津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在國內高校中的起步較晚,與同城擁有“精密測試技術及儀器”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儀器儀表”博士后流動站的天津大學相比,在軟硬實力方面也有不小的差距。
因此從向國家教委申報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之始,為有創新、有特色的辦好測控專業,對該專業包括畢業設計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了探索,其人才培養模式也是目前天津工業大學亟需研究的問題。
本文立足天津工業大學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根據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培養模式與現狀,針對當前畢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問題,探索符合人才培養規律與學校現狀的畢業設計模式,逐步完善畢業設計過程的各項質量管理機制,提高畢業論文質量并促進應用型人才創新能力的培養。
一、測控專業畢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首先是就業與考研的影響,這也是全國所有高校都存在的問題。天津工業大學的畢業設計教學環節安排在大四第二學期,而此階段正值本科畢業生擇業就業的關鍵期。很多用人單位要求已簽約的學生提前入職或實習;另外沒有簽約的學生離校奔波趕場求職,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找工作之中;通過國家研究生分數線的學生,每年的三四月進入復試環節,導致這些學生在此期間無暇顧及自己的畢業設計。
其次是部分學生對畢業設計的重視程度不夠,態度不認真,不少學生認為畢業設計就是走形式,不論論文優劣和答辯表現好壞都能最終通過。畢業設計進度不能按照計劃進行,各環節步驟拖延,以及后期的趕工導致論文粗制濫造、抄襲現象嚴重。
再次是選題帶有盲目性。部分學生既不了解選題的主要內容,又對自己的個人能力估計不足,僅憑畢業設計題目名稱和對指導教師的喜好進行選題,結果在畢業設計過程中才發現選題和自己的專業特長以及職業方向相去甚遠,從而產生倦怠和消極情緒;部分學生選擇畢業設計課題時,避難就易只求完成,不向優秀畢業設計方向努力,從而影響了畢業設計的進度和質量。
最后還有個別指導教師畢業設計選題過于陳舊,實質內容多年不變,或是題目雖有變化但是內容不變。有的教師放松對學生的要求,沒能達到每周見面輔導兩次的要求,或安排給自己的研究生進行指導,在中期檢查和答辯時給分隨意,造成畢業設計質量下降。
二、對天津工業大學測控專業學生畢業設計的探索與成效
1.以競賽和科研為基礎的畢業設計
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和科研項目可以有效的把畢業設計時間前移,并且對畢業設計題目有所準備和認識。各種學科競賽始終貫穿于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中,以賽代練的方法能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和創新能力,把畢業設計作為學科競賽項目的一個拓展和深入,參加過學科競賽的同學繼續在教師指導下深入,使其可以延續性地完成過去感興趣的方向。
此外畢業設計可以結合在指導教師的科研任務中。科研項目所能提供的設備、場地、經費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動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同時有利于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另外也能調動廣大學生的積極性,使其更加善于觀察和解決現實存在的問題。本科生畢業設計作為教師科研項目的子課題,可以加快教師科研項目的研究進度,使教師更有時間和精力在戰略上掌控和把握自己的科研項目。
通過近三年對測控專業本科畢業生的統計,省部級以上科技競賽的獲獎比例達到全部學生人數的65%以上,參加指導教師科研項目進行助研活動的學生有23%,最終絕大多數學生的畢業設計選題與自己的競賽項目和科研任務有關。通過近年來獲得的成績表明,以競賽和科研為導向的培養模式,是提高畢業設計質量的有效途徑。
2.大力支持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期間,許多用人單位希望學生能到單位去邊做畢業設計,邊進行上崗培訓,而學生也愿意到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在工作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得到一些薪酬。學生到就業單位進行畢業設計可以很大程度的保證畢業生做畢業設計的時間,還可以充分利用企業的經費、儀器、場地和技術力量,完成企業需要的技術課題。對于企業而言,這些已簽約準備進入到企業的學生就是未來的員工,這使得企業有強烈的育人責任感,因而從人力、物力、財力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
校企聯合畢業設計采用共同指導的方式,以企業為主、學校為輔。畢業設計題目經校企共同協商確定,校內指導教師負責過程管理,制定進度計劃,監督設計過程,并負責審核畢業設計的進度狀況和完成情況;企業工程技術人員則負責對學生具體設計內容進行指導,提供相關技術資料,以及學生與工作現場、設計企業單位關系的協調。
學校和企業共同指導學生完成科研與工程課題,可以增加學校教師了解企業技術發展和技術應用的機會,有利于提高教師的實際工程能力,為教師科研工作提供了許多便利。近三年來測控專業校企聯合指導畢業設計的畢業生人數有逐漸增加的趨勢,校內教師聯系和管理在崗學生,使企業不把學生當成一個廉價勞動力來使用,控制好畢業設計的進度狀況和保證質量,也是今后畢業設計管理體系中的重要課題。
3.選題突出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特色和地方產業優勢
天津工業大學紡織科學與工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有百年辦學的歷史和經驗,并擁有以“先進紡織復合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代表的一批高水平研究基地,依托紡織學科優勢天津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畢業設計選題中也要突出紡織特色,使用新的技術手段和技術路線對紡織工藝、紡織材料的檢測以及紡織設備和紡織過程進行控制。不但可以利用學校重點學科的先進設備進行實驗,而且將紡織專業與測控專業結合起來,盡可能滿足學生的興趣和愛好以及就業的需要,使得學生成為具有紡織和紡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測控專業的畢業生每年在擇業期也能搭上校內大批紡織類企事業單位招聘的順風車,每年有30%以上的本專業畢業生進入紡織類企事業單位,從事測量與控制、儀器與系統設計制造、開發研究以及生產運行管理等工作。
此外,在本專業學生的培養過程中主動與地方優勢產業對接,注重服務于地方特色產業,對擴大就業范圍、提高就業率以及實現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天津工業大學所在的天津市具有風力發電產業集成優勢,在各產業園區共有近百家風電設備整機和風電產業配件的制造廠商,在風電制造領域如葉片材料、增速齒輪箱、發電機以及風電控制設備等方面都具有較強實力。以風電為載體的測量與控制畢業設計選題,可以讓本專業的畢業生在天津地區的就業市場上具有特色優勢,特別是進入歌美颯、維斯塔斯、蘇司蘭等大型國際名牌風電企業的畢業生也增加了很多。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畢業設計選題突出了與地方優勢產業相結合的特點,積極聯系相關企業的技術研究中心,有針對性地解決實際問題,提高了就業競爭力。通過對近3年測控專業畢業生進行分析,發現有73.3%的畢業生選擇留津就業,其中有48.6%的畢業生進入紡織、風電等地方優勢特色行業中進行就業。
4.完善畢業設計質量監控與保障體系
首先,在畢業設計選題階段要堅持模式創新,畢業設計內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廣度,要注意與專業知識結構的聯系;要體現本專業新工藝、新技術的研究方向,體現專業特點和學校地區優勢特色,體現實際意義與經濟效益。首先系主任先對畢業設計題目進行考察把關,然后測控系的指導教師開教研會討論各個題目的工作量、層次和深度等,集思廣益保證每個設計選題的內容和方向,最后在畢業設計選題階段,指導教師需要向學生公開設計任務書,并且實行指導教師和學生雙向選擇,這樣既避免了學生選題過于集中,又能防止學生盲目選題。
其次,天津工業大學制定了完整的畢業設計工作管理規范,對畢業設計的選題、開題、中期檢查、評閱、答辯等一系列環節進行審核。在2013年的畢業設計中,天津工業大學教務處首次啟用了網上畢業設計信息管理系統,能行之有效地提高畢業設計效率,并成為監控畢業設計質量的良好平臺。該系統使學生和教師都能在程序框架中明確自己的職責,能夠使師生之間互相評價與互相監督,同時教務管理人員也可以隨時登陸信息系統檢查畢業設計進度,并對完成情況進行考核。
最后,畢業設計答辯是檢驗畢業設計質量的重要階段。畢業設計答辯以畢業設計過程中的工作態度、畢業設計方案設計、結論與論據、外文翻譯質量以及答辯思路條理和問題回答等六大項作為答辯成績依據。近三年來測控專業畢業答辯如果有校企聯合畢業設計的畢業生,則必須邀請企業技術人員作為答辯小組的成員,以保證答辯中技術性問題環節。答辯采用末尾淘汰制,每個答辯小組排名最后的兩位學生需要進行集中式二次答辯,二次答辯小組成員均由各組組長再要求一位督導組成,以嚴格把握畢業設計的質量。同時,為給低年級學生提前進行畢業設計的啟蒙,答辯環節提倡并組織測控專業低年級學生進行觀摩,以提前培養學生認真對待畢業設計的態度。
5.加大教師交流、學生獎勵和抽查評優
首先,畢業設計指導教師互相交流和學習可以增加畢業設計工作經驗,調整思路和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質量和效率。比如測控專業的教師和信息學院、自動化學院相近專業的教師進行交流,與其共享技術資料和開放實驗室等。對于紡織、紡機等的測試與控制畢業設計選題,可以邀請紡織工程學科的教師進行團隊式畢業設計指導,這樣更利于指導教師和畢業生成長,保證畢業設計質量。
其次,天津工業大學加大了對獲得優秀畢業設計學生的獎勵,提供科研基金鼓勵學生投稿、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天津工業大學將學生畢業設計與畢業評優和就業掛鉤,作為綜合素質考核的條件之一,對測評結果優良的學生優先向用人單位推薦。近幾年來測控系每年都安排優秀畢業設計的學生作講座,和低年級的學生交流,使低年級學生對畢業設計有初步的認識。從而促使學生平時就注重綜合素質的提高,激發其個人潛能,有利于提高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此外天津工業大學也輔助以抽樣評估工作對本科生畢業設計進行質量監控,特別是對抽查的本科生畢業論文進行,以減少和杜絕論文的抄襲。由于校級教務部門質量監控的范圍有限,只能抽查全體畢業生中的很小的一部分,因此畢業設計質量保證體系要從根本上依托二級學院和教研室,特別是指導教師的力量。另外,鼓勵指導教師和學生參加各級畢業設計評優比賽,在各級評比中找出差距和不足,進一步提高畢業設計質量。從2012年開始測控專業所有畢業生的論文都要經過論文抄襲自查環節,此舉也使整個畢業設計管理工作更加嚴格,畢業生撰寫畢業設計時更加認真和具有創新性。
三、總結
高等院校的職能經歷了由培養技術人才兼顧科學研究,再擴展到對接產業服務社會的過程。而畢業設計是高等教育中的一項理論密切聯系實踐的綜合環節,是畢業生理論水平、創新思維、自學能力等素質的全面展示。經過近八年的教學探索和實踐,天津工業大學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已經形成了以紡織設備與產品信號檢測、光學測量以及機電控制特色,側重于測量與控制、儀器與系統設計制造等專業能力的培養。作為高等學校教學計劃中最后的綜合性教學環節的畢業設計,初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經驗,并且得到了較好的社會評價和用人單位的認可,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以及教學改革的深化,測控技術與儀器專業的畢業設計模式仍需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高教司.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和專業介紹[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鄒霞.大學生就業競爭力的提升策略[J].人民論壇,2010,(23):
278-279.
[3]殷開成,李同英.在畢業設計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討[J].高等理科教育,2006,(1).
[4]丁永建,等.提高工科畢業設計質量的幾點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0,(17).
篇9
關鍵詞:服務專業;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712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普通高職院校通常會開設的一門必修的公共基礎課,旨在培養學生了解現代信息技術在人們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應用,掌握必要的計算機操作技能,讓學生具有初步計算機學習和應用能力,為其職業生涯發展和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社會各崗位對高職畢業生的計算機實際使用能力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強不強決定了學生后續課程的興趣和自信心,也決定了專業課程學習的深度和廣度。由于各地中學計算機教育不均衡和各專業的需求不同,面對絕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必修課采用一個大綱、一套計劃、一本教材、相同的教學內容和模式是行不通的。因此,形成一套為非計算機專業服務的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已成為高職院校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
1教學現狀
目前,我院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基本上是以省和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為目標,在第一學期開設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常用辦公軟件、計算機網絡等內容的課程,在第二學期強化輔導,幫助學生通過等級考試。這種教學模式優點是利用課時數少,教與學的目標明晰,學生的重視度高,教學任務完成的好,考試通過率高;缺點是缺乏對不同專業需求的深入研究,不同專業、不同層次的教學往往采用相同的要求、相同的大綱、相同的教材,沒有針對性,這就難以實現和專業密切結合,難以體現不同專業對應用能力的不同要求。
2“服務于專業為導向”的內涵
“服務于專業為導向”的具體涵意體現在兩個層次:一是同一門課程面向不同的非計算機專業開設時,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如何體現與專業應用結合的特點;二是不同的非計算機專業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的需求有何不同,如何體現專業需求特點。目前我院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處于知識普及型向服務于專業型的轉型時期,沿用多年的以“計算機基礎知識+辦公軟件”為基本框架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設置,在知識分層和專業分類教學方面體現專業需求的導向很不明確。
3教學改革具體實踐
針對現行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的現狀與缺點,我們從能力培養出發,以日常活動的行為規范為主線,以實際應用為案例為引導,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三個方面進行改革。
3.1情景教學為主要教學內容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在教學中可以針對專業的工作性質,根據專業方向模擬將來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情景,設計與情景匹配的一些案例,將要掌握的知識與案例結合。學生學習時目的明確,增加了學習興趣,在了解和學習計算機知識的同時對計算機作為工具在自己的工作中將發揮的作用有了直觀的了解。
根據我院各專業情況及教育部關于公共基礎課程改革的方針策略,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模塊分為必選模塊和可選模塊。通過調研了解社會需求,確定必選模塊為各專業學生都必須掌握計算機基本配置;能輸入文字并編輯;會制做表格進行計算和數據管理;能制作演示文稿并修飾;能上網檢索信息和收發電子郵件。除了上述計算機知識以外,根據專業特點,適當增加如電路圖、流程圖的制作;電子表格的復雜函數應用及高級數據管理;圖形的簡單處理;Word文本的高級排版等,這些屬于可選模塊。每個專業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都是由必選模塊和可選模塊組成,至于選什么樣的可選模塊完全根據專業特點和需要進行按排。
3.2項目化教學為教學方法
一直以來我們都以任務驅動的方式進行教學活動,為了更好的服務于專業,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項目設計則更具有針對性和實用性。例如在必選模塊中我們設計了畢業論文排版的項目。畢業論文排版是我們每一個學生都會面臨的問題,通過學習分節、設置奇偶頁不同的頁眉頁腳、自動生成目錄、設置格式和樣式等來掌握Word高級應用的知識。在選用模塊中我們為藝術專業的學生設計了制作宣傳海報的項目,通過項目任務掌握圖文混排,美化文檔的技能。為機電系學生設計輸入公式和繪制電路圖的項目任務,掌握公式輸入和電路圖繪制的方法。通過不同的項目任務,使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更好服務專業的宗旨更加明確。和傳統的不分專業教學相比,這種方式使學生明白“為什么學、學了有什么用”的道理,更加能激發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改變了過去“老師講破了嘴皮,學生心不在焉”的教學狀況。
3.3理論實踐一體化為教學手段
計算機應用課程有一半的內容是計算機基礎知識,這部分內容講起來枯燥,不能引起學習興趣,課堂上老師灌輸知識,學生被動接受。我們將理論與實踐合并在機房進行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學習,不僅僅操作部分在機房授課實踐,理論知識部分也在機房使用多種形式教學。一利用課件圖文并茂的講述理論知識,二、以講座的形式對某一個主題進行討論,比如假設現在個人去買電腦,應該如何配置,性能如何。這樣可以擺脫書本的束縛,把理論知識與生活工作中的實際應用相接合,開拓學生們的眼界。三、以宣傳或新聞做為引入,介紹當前計算機發展動態介紹新知識。實踐內容更是利用電子教室,通過廣播教學、分組討論、學生演示等方法直接完成教與練的兩大步驟。這樣學習起來印象深刻,學習效率會提高,真正地實現了理論實踐一體化。
經過如上的改革,將突出《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實用性和基礎性,確保該課程更好的服務于專業,使不同專業的學生都能熟練應用計算機這一工具為專業課程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1]張少芳.管理類專業計算機應用能力培養的研究[J].信息技術,2013(12)
[2]王秀芝.案例教學中需要研究的幾個問題[J].中國高等教育,2006(12)
篇10
關鍵詞:計算機技術;專業型學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
1國內高校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培養情況
從2010年開始,國內各高校相繼大幅度增加對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的培養力度,很多專家學者也對計算機專業碩士的培養模式和方案、課程體系和特色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分析、探討和實踐,提供了許多成功的可借鑒經驗。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不僅需要將專業碩士的培養目標與區域性發展對應用型專業人才的需求相結合,同時還要能夠根據地方辦學特色,因地制宜制定培養方案[1]。林世平等人[2]總結介紹了福州大學開展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實踐與成果,探索了適應海峽西岸經濟區對應用型專業人才需求的培養新機制;李淑芝等人[3]闡述了江西理工大學“三體一位”的培養體系,詳細介紹了一系列針對性舉措,取得了較好的培養效果;高磊等人[4]針對目前專業碩士較多地移植學術碩士的培養模式所造成的實踐能力欠缺的問題,提出在培養過程中應突出工程應用,并充分利用校外導師的行業優勢,構建強效的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質量保障體系;張巖等人[5]比較了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的區別,提出專業碩士課程體系對專業知識掌握的“精”和“專”應有更高要求,實踐教學比重應更大、課程教學內容應更貼近服務特殊行業的需求,這樣才能更好地實現高校服務社會的功能。
由于專業碩士對工程性要求更高,因此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考核、工程實踐等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培養。高妍妍等人[6]提出在專業碩士的教學內容進行選擇時,應以“應用性”內容為主,以“實際系統”為中心,同時還要注重內容的“與時俱進”;梁志劍等人[7]提出教學內容要與企業緊密結合,切實加強對學生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并通過采用多種靈活多變的考核模式,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羅燕琪等人[8]根據計算機工程領域的特點,將CDIO工程教育模式引進計算機實踐課程,通過項目訓練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和工程意識,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
2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學位的現狀和不足
教育部設立專業型碩士學位的目的是培養具有扎實理論基礎,并適應特定行業或職業實際工作需要的應用型高層次專門人才,在培養目標與學術型碩士具有明顯差異。專業學位教育主要培養從事具有明顯職業背景工作的人才,如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就是培養計算機工程師,因此,在教學方法、教學內容、獲取學位的條件與要求等方面理應與學術型有所區別。然而,由于大多數學校早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時都是從學術型開始,因此,導致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的培養方案區別不大。下面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技術專業型碩士為例,分析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中存在不足。北京信息科技大學1993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2年開始招收培養計算機應用技術學科的碩士研究生,2003年獲批計算機應用技術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2010年開始招收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2012年獲得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近5年來,計算機學院研究生招收總數保持一個相對穩定的態勢,但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計算機技術專業型碩士比例在逐年增加,學術型碩士比例在逐年下降,甚至目前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的比例達到2:1。圖1為計算機學院研究生總數和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人數的對比。
2.1專業碩士培養現狀
根據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相關文件的精神以及北京信息科技大學的實際,我們對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的定位是:緊密圍繞國家和首都信息產業的需求,發揮多學科交叉優勢,培養掌握計算機技術及應用領域堅實的基礎理論和寬廣的專業知識,具有較強的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夠承擔專業技術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的高層次應用型專門人才。我們秉持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培養特色,致力于培養計算機技術工程領域的應用型、復合型及高層次的工程技術人才,尤其是為大中型企業培養計算機應用開發、計算機管理等方面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培養出來的研究生適應產業需求、就業面寬、實踐能力強,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根據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的特點,充分考慮首都經濟對創新性、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借鑒國內其他院校對專業碩士的經驗,結合我校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對培養模式、培養方案和課程設置進行了一番努力和探索:開設包括人工智能原理與應用、大數據處理技術、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等多門專業基礎課,以及自然語言處理、數據與信息安全、信息檢索與搜索引擎等多門專業選修課,在學生中反響不錯。同時,學院采用學校導師與企業導師共同指導制,積極給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配備企業導師。學校導師由具有指導碩士研究生資格并具有工程經驗的教師擔任,企業導師在專業碩士入學后一年內確定,通常聘請計算機相關企業中具有豐富項目經驗的技術骨干來擔任。通過校企結合的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在知識結構上合理構建知識體系,也有助于學生從工程實施、項目研發、技術實現等方面來鍛煉和培養自己的實際能力。
2.2現存不足
2015年,根據學校精神,計算機學院就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點組織了學科自評,專家們針對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點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總結為如下兩點:
(1)課程體系不夠合理:課程體系不清晰,核心課程需要進一步整理,有些課程是本科層次的課程,屬于研究生補修課程;企業教師上課和企業實習應主要針對工程碩士。例如,當時出于提升學生編程能力考慮,設置了相關編程語言的進階課程,但實際上這類課程屬于本科知識層次的提升,未能很好體現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的核心本質,所以需要對課程進一步優化。
(2)專業碩士與學術碩士的區分度不高: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與學術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區分度不高,工程性體現不夠。事實上,在專業碩士培養初期,由于對專業碩士的認知和理解還有欠缺,很多高校都以學術碩士的培養方案為模板,導致了專業碩士和學術碩士區分度不高。一方面,高校培養目標的設置需要多方面衡量,以便更好地適應不斷變化發展的經濟形勢需要;另一方面,企業導師也需要一個過程,按照一定的層次結構,將企業的實際工程經驗傳授給學生。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在專業碩士培養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許多同類型的高校中普遍存在,如何因地制宜、根據自己學校的定位,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計算機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是一個需要長期探索的過程。
3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
在構建計算機技術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案時,除了要與學術型研究生培養方案有較大的區別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與所在學校的學校定位與特色相聯系,構建具有本校特色的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案。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以培養機電行業和信息行業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為目標,以信息技術、現代制造與光機電一體化為辦學特色。因此,我校計算機技術專業研究生培養體系的確定應該服務學校的目標和特色,打造出與學校培養目標和特色相適應的計算機技術專業型、應用型的人才。鑒于此,在進行培養體系設計時,就要將信息行業和機電行業作為計算機應用的背景,在學位論文的選題、導師工程能力要求以及培養環節上,體現出計算機技術的專業特色,并在課程體系與課程內容兩個方面優化,滿足工程碩士的培養要求。
3.1在培養環節上體現工程性和本校特色
1)論文環節:鼓勵學生選擇信息行業和機電行業為背景的工程性題目。
因為要與學校的定位與特色相融合,因此在選擇課題時就鼓勵學生以信息行業為背景的應用性題目。例如,目前互聯網行業非常熱門,就業形勢也較好,與互聯網相關的大數據技術、數據挖掘技術、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社會媒體的數據分析與挖掘技術等就成為計算機技術專業研究生的選題熱門。另外,智能化立體倉庫系統設計、計算機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機電工程技術等,符合我校光機電一體化的特色,學生選擇相應的倉庫信息管理系統(WMS)和倉庫監控系統(WCS)作為研究課題,既具有我校的行業背景特色,又有很強的工程性和應用性,非常適合我校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特色。
當然,要使專業型研究生的培養特色突出,學校和學院的管理者就要更新管理理念,制定鼓勵學生選擇應用性課題的相應政策。例如,鼓勵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和企業實踐,允許他們經常出差住在企業從事相應的工程項目;在相應的課程體系中增加工程性的課程,例如,我們在課程體系中增加軟件工程項目實踐這樣的課程,另外,計算機學院每年鼓勵研究生積極申報創新型科研項目,在申報的項目中,大部分都極具工程性,既調動了學生的科研熱情,又能夠促進學生工程能力的提高。
2)導師指導環節:聘請企業導師,提升導師隊伍的工程開發能力。
作為研究生培養體系中最重要的環節,導師的作用不言而喻。為了提高計算機學院導師隊伍的工程開發能力,學院專門為專業型研究生聘請企業導師,與校內導師、新入職的青年博士組成研究生指導小組,由校內導師為主,企業導師為輔,為專業型研究生的畢業論文進行選題和指導。鼓勵研究生指導老師組成科研團隊,聯合申報縱向科研項目或橫向開發項目。校內指導老師對學生提供學業上的指導,傳道授業解惑,從系統理論、知識結構、科研能力、選題指導、論文撰寫等方面來幫助學生,提升專業碩士自身內涵的修養;企業導師利用自己的工程實踐經驗,以實際問題為背景,從系統工程、項目實施、實踐能力等方面,按照工程實現的思路對學生進行專業指導,提高專業碩士的工程實踐能力。近年來,計算機學院的許多碩士指導教師都有大量的橫向課題,工程實踐性強,對具體的實施者要求較高,從項目需求文檔、概要設計、詳細設計、項目具體實施、項目部署與上線、后期維護等一系列工程性過程,對參與其中的研究生能夠起到很好的促進和提升的作用。同時還積極聘請國內知名學者來學院做學科前沿講座,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學院的學術氛圍、提升指導老師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碩士研究生了解行業動態和科研前沿。
3)論文評審前:增加程序系統的檢查驗收環節。
在培養環節上,為了體現強調專業型碩士研究生的工程性、應用性,我們強調計算機技術專業型研究生必須要在堅實的計算機理論基礎上,具備良好的計算機軟件系統設計能力和編程實現能力,為此,要求學生必須選擇具有一定工程應用背景的論文題目,在學位論文提交之前,增加一個與畢業論文對應的程序系統的檢查驗收環節,有學院的學位分委會確定檢查驗收小組,采用背對背的形式,由導師小組對所有全日制專業碩士研究生的畢業程序系統進行驗收檢查。所謂背對背就是檢查小組的老師實行交叉檢查,導師不能檢查驗收自己指導的研究生。檢查主要以開題報告為依據,對開題報告中提出的功能和性能進行驗收,判斷其程序系統的工作量,對其程序系統設計的合理性、算法的有效性、程序的魯棒性以及相應的代碼量進行檢查,檢查不合格者,給其一周的修改時間進行二次檢查,檢查通過者進入論文盲評,二次檢查不過者延期3個月答辯。增加這一環節后,經過4年的實踐,證明學生畢業時的軟件系統設計水平和程序編碼水平均有較大幅度的提高,專業碩士的培養質量大大提高。
3.2進一步優化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研究生不僅要重視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還要注重對其科研能力、實踐能力的培養,但這并不否定課程學習的重要性,也不能僅僅只是為了修滿學分。因此,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內容要以實際應用為導向,以職業需求為目標,以綜合素養和應用知識與能力的提高為核心,兼具理論性和應用性課程的有機結合,既要緊跟學術前沿和時代特色,也要能夠突出工程目標和實踐研究。因此,我們要構建工程性強的課程體系,適當突出一些案例教學,模擬工程場景,通過運用團隊學習、案例分析、現場研究、模擬訓練等方法,培養專業碩士的實際工程能力和素養,培養學生研究實踐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在課程體系的構建中,我們刪去了之前相關編程語言的進階課程,而是要求學生平時多加對編程能力的培養,在許多課程中要求以實現工程性系統為考核目標,間接地促進學生的實際編程能力;另一方面,課程體系要反映出近年來計算機領域的研究熱點,有利于學生以后的擇業選擇。這幾年機器學習和大數據處理技術相當火爆,網絡空間安全相關技術正在興起,為此,我們在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課程體系中,因勢利導地開設了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大數據處理技術、數據與信息安全、網絡安全等課程,并在學院內部搭建了大數據處理平臺提供測試和使用,既拉近了學界與業界的距離,也拓展了學生的視野,一舉兩得。再如,針對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開設了軟件工程項目實踐、軟件測試方法與實踐、工程課題實現等課程,從工程的角度來看待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工程性和系統觀,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4結語
盡管經過了幾年的發展,但總體上來說人們對專業碩士的理解還較膚淺,加上計算技術發展迅速,新技術、新概念、新理念不斷涌現,對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的培養也提出更高要求。唯有緊密結合實際,不斷更新對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學位的認識,并根據行業實際進行準確的定位,積極完善培養模式和培養方案、更新課程設置和課程體系,從學生、教師、學院、學校多個方面多管齊下,保障計算機技術專業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才能為首都、為社會培養出合格的創新型和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做好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工作的若干意見》[EB/OL].[2017-03-19].
[2] 林世平, 余春艷. 計算機技術領域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綜合改革與實踐[J]. 福建電腦, 2013(10): 24-26,31.
[3] 李淑芝, 蘭紅. 計算機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培養方案的探索實踐[J]. 贛南師范學院學報, 2014(3): 114-117.
[4] 高磊, 趙志剛. 以應用引導促進全日制工程碩士培養質量體系的構建[J]. 科教文匯, 2015(2): 71-73.
[5] 張巖, 姜建錦, 張克君, 等. 計算機學科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特色課程體系建設[J]. 計算機教育, 2016(12): 91-94.
[6] 高妍妍, 歐陽一鳴. 計算機專業全日制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研究[J]. 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 27(5): 133-136.
[7] 梁志劍, 楊秋翔. 計算機學科全日制專業碩士培養模式研究[J]. 黑龍江教育(高教研究與評估), 2015(11):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