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職稱工程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10 11:33:3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評職稱工程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評職稱工程論文

篇1

施工階段由分批參加過公司學習的監理人員協助總監指導其他監理人員對監理用表的正確填寫進行指導,各個監理人員將資料使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以向總監反映,以便完善改進資料管理工作。總工辦定期對各個監理部或組織各個監理部互相對資料的填寫、使用、整理、歸檔情況進行評比檢查,檢查結果作為公司各監理部工作質量評定的內容。施工資料的管理。監理資料與施工資料是互相聯系的、在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是統一的。監理資料的填寫、使用、歸檔管理與施工資料的管理是密不可分的。在這一方面,公司委派總工辦參加質量監督部門組織的最新監理規范和有關標準的學習,并且及時向各個項目部傳達貫徹。比如:由于《建筑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50306—2001的執行《,建設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資料》也發生了變化。公司總工辦就及時組織了公司部分監理人員對一些術語、質量的評定、驗收程序的規定、監理資料的規范填寫等內容的培訓。走出去、請進來,進一步提高資料管理水平。公司組織部分項目部管理人員參觀其他監理單位資料管理的活動使我們受益匪淺。但資料管理是一門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工作,必須多學習人家資料管理的經驗。同時,與一些高校、同行進行交流,借鑒他們的資料管理經驗。

項目監理機構資料管理分工明確、制定單位資料管理制度

資料整理歸檔統一制度。單位監理資料的33類監理用表都嚴格按監理資料分類劃分,認真填寫,按照要求分類歸檔。在對施工單位布置施工資料的填寫要求時,要求施工單位按照時間、工程進展分別提供企業資質(含主要分包單位資質)、項目經理資質、施工組織設計、相關專業施工方案、特殊工種(電工、起重工、架子工、電焊工等等)資質、施工現場安全管理方案,大型設備吊裝方案。隨著施工的開展,各種施工用材料質量證明書、合格證,進場施工設備應該及時報監理審核,合格后方能使用;施工過程報驗表、報審表等等應該及時報監理確認,合格后才能進入下道工序。所有施工單位報到監理項目部的資料,統一由資料員接收,并且按照要求編制電子文檔,分門別類存放保管。監理資料員根據項目總監和有關監理規范、標準的要求、規定,在項目初期編制有關資料和文檔的目錄和表格,做好前期準備。項目總監在項目開工初期,總監負責收集監理公司資質、總監任命書、總監資質、各專業監理工程師資質等等材料。總監負責編寫監理規劃,并報公司總工批準;總監組織各專業監理工程師編寫各專業監理細則,由項目總監批準后實施。以上資料都應該集中都資料員手中,按照要求分門別類保管。在施工過程中,監理工程師根據現場施工情況發出的監理聯系單和通知單,由資料員及時發送到施工單位。監理通知單,一定要施工單位按照要求及時回復。資料管理的時間制度。主要對監理資料中對申報、回復的時間、項目實施過程的監理機構人員的會簽時間、項目結束后的監理資料歸檔的時間做了規定,保證資料管理的時效性。資料的會簽制度。施工單位的有關資料由監理項目部資料員統一接收,然后根據專業分發到專業監理工程師,由專業監理人員進行現場檢查,合格后簽字確認,并歸還資料員,由資料員進行分類保管和返還施工單位,保證資料的完整性。為此,我們根據有關要求,對來、發文進行登記,保證資料的可跟蹤。“過程控制、強化驗收”,保證監理資料的連續性。工程項目的地基基礎分部驗收、主體驗收、竣工驗收,項目總監必須參加。分部工程結束,在規定時間內必須要對驗收情況匯總,編寫分部質量評估報告;竣工驗收前必須按規定時間提交各單位工程和分部工程的質量評估報告。項目總監參加工程竣工驗收,并且組織編寫工程監理總結。

篇2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眾化教育”的轉變,高校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學生總體素質卻有所下降,本科畢業論文質量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性,其實際質量與目標要求之間存在著較大差距。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是全面衡量論文質量的標準,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1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存在局限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因素有:學校主管部門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院系領導對論文質量的過程管理、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指導教師對其所帶學生的指導和管理、學生對畢業論文過程的執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往往只看重論文的內容質量、形式質量和答辯質量,而對論文管理質量的評價卻存在著局限性和狹隘性。

1.2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同于課程考試的成績評定,論文的選題、研究內容、方法及結果均沒有標準答案,不宜進行明確評分。評價指標和標準均含有可變因素和主觀因素,這就要求評價體系具有多層次評級指標以及精準明確的評價內涵,而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卻存在著體系松散寬泛、評價指標不全面、評價內涵不明確的問題。

1.3針對實施對象不能因材施教學校各專業使用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一般是由學校教務職能部門制訂的適合所有專業通用的評價體系,評價內容往往是適合所有專業的抽象化、概念化的模糊語言,而不是體現專業特色的具體語言。沒有根據人才培養目標和專業特點來構建適用本專業的評價體系,既不能真實反映論文本身的質量,又不能準確評價人才培養質量及整體教學水平。

1.4沒有形成良性的循環反饋現行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除了對論文質量進行評價以外,在發現論文教學環節中存在的問題這一方面卻沒有發揮重要作用,往往只能發現論文的質量問題,卻不能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無法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反饋。隨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論文質量評價指標及權重應作出相應的調整。

2構建生物工程專業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的探索

2.1構建原則

2.1.1系統原則畢業論文的撰寫是一個系統工程,對畢業論文的質量評價不僅要注重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文字表述與圖表質量、格式規范、答辯及成果所反映的學生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而且要充分考慮學校及學院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工作,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

2.1.2專業原則生物工程專業屬于理學、工學和藥學等多學科交叉學科,綜合性強,要求學生不僅要掌握與生物相關的知識技能、理學的基本概念尤其是生物技術的基本概念,還要掌握工科的相關知識。而對于中醫院校的生物工程專業來說,還要求學生具備一定的中醫藥學科背景。因此,構建我校生物工程專業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體現本專業的學科特點、人才培養目標和學校的傳統特色,以此提高論文質量評價的準確性,并引導培育專業特色。

2.1.3操作原則一個易于操作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具有客觀性、可測性和完整性,指標內涵不模糊,應使用明確及可以考評的語言對指標進行描述,而模糊及難以量化的指標則放入綜合評價中。操作性好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可以減小評價者對論文的主觀評價影響,縮小評價結果與實際質量之間的偏差,體現對論文質量評價的客觀性。

2.1.4激勵原則構建本科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應將科學性與可行性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基本指標與提高性指標相結合。所構建的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要具有一定的導向性,能充分調動學生、指導教師、管理人員的積極性。

2.2體系內容

2.2.1靜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靜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成果質量進行評價,包括對論文的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和形式質量進行評價。將一級指標“靜態質量”分解為3項二級指標:內容質量、答辯質量、形式質量。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是畢業論文質量的核心,在畢業論文質量評價體系中占有較大比重,對論文的評價結果具有決定性影響。畢業論文的內容質量涉及到論文的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研究成果等方面,將二級指標“內容質量”分解為選題、文獻綜述、外文翻譯、學術水平與動手能力、綜合應用基本理論與基本技能的能力等三級指標,對選題是否合理、文獻綜述是否具有綜合性特點、外文翻譯是否準確、研究成果能否反映學生的綜合能力等進行評價。

畢業論文的答辯質量反映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是對學生分析問題能力、口頭表達能力、思維應變能力、多媒體應用能力等的全面體現,具有直觀性、過程性、綜合性的特點。將二級指標“答辯質量”分解為匯報論述、口頭表達、回答問題、多媒體應用等三級指標,對答辯匯報是否條理清楚、口頭表達是否流利、回答問題是否準確、多媒體應用是否優秀等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形式質量是本科畢業論文的直觀表現,論文在結構層次、語言文字、數據圖表等方面應具有規范性、標準性、可讀性。目前,畢業論文的規范化問題已成為影響畢業論文質量的重要因素,如論文的結構層次不合理、數據圖表不規范、撰寫格式有誤、參考文獻格式不規范等。將二級指標“形式質量”分解為結構層次、文字表述、圖表質量、規范要求等三級指標,對論文結構是否嚴謹、文字表述是否合理、圖表制作是否精確、文本格式是否規范等進行評價。

2.2.2動態質量評價畢業論文的動態質量評價是指對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質量進行評價,畢業論文的過程管理包括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和監控,以及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學院對畢業論文工作的管理評價主要包括制度建設、組織保障、教學條件、過程管理等各方面的評價。制度建設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制定了畢業論文的工作方案以及具體規范要求進行評價;組織保障的評價是對學院是否成立畢業論文工作小組或答辯委員會進行評價;教學條件的評價是對畢業論文的實驗條件、圖書資料等支撐情況進行評價;過程管理主要評價本科畢業論文工作的全過程管理情況。對指導教師工作的評價注重于論文任務書與指導開題報告的質量,計劃進度及執行情況,評語的客觀性與公正性,對各個環節的指導工作是否到位等。在影響本科畢業論文質量的各個因素中,指導教師對論文教學過程的執行和管理對畢業論文教學質量的評價影響最大。

3結語

篇3

[關鍵詞]層次分析法;模糊綜合評價;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

1 引 言

我國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從1984年試點工程類型研究生開始,已經從9個培養單位、1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1千多人,發展到2010年的241個培養單位、40個工程領域、年招生8萬多人、在校生21萬余人。在這種趨勢下,如何保證我國工程碩士的培養質量是至關重要的。學位論文是工程碩士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體現工程碩士綜合素質和培養質量的重要標志。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研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水平,這不僅有利于工程碩士培養質量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教育的長遠發展。

對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國內外學者進行了相關的探索研究,其中張士峰探討了工程碩士培養過程中學位論文選題及論文指導中出現的問題,提出應建立一套完備的評價準則和責任體系來評價工程碩士論文合格與否。王慶金等構建了工程碩士教育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并對工程碩士教育質量進行了評價。黃秋萍對影響工程碩士論文質量的因數進行了分析,提出需明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審標準,完善評價體系。李庚建立了學位與研究生教育質量評估體系。肖立山研究指出端正態度,制定科學標準,精確評分,公正評比,以評促進,加強監督,確保長效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實踐的經驗,是工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評估工作必須注重的環節。令人遺憾的是,目前學者關于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理論探討與指標體系建立兩方面,而在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定量分析卻為罕見。鑒于學者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評估大多是定性評價的方式,專家評閱標準各不一致,導致論文評估時的主觀性很強,論文的質量優劣難辨,缺少一定的客觀性和可靠性。同時,評審專家在評閱論文時存在一定的模糊性。下文選擇層次分析法(AHP)與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

層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是一種解決多目標復雜問題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決策分析方法,該方法能夠有效地分析目標準則體系層次間的非序列關系,有效地綜合測度決策者的判斷和比較。模糊綜合評價是一種基于模糊數學的綜合評價方法,該綜合評價法根據模糊數學的隸屬度理論把定性評價轉化為定量評價,即用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的評價,具有結果清晰、系統性強的特點,能較好地解決模糊的、難以量化的問題,適合各種非確定性問題的解決。基于層次分析法和模糊綜合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能夠使評估更合理,更符合客觀實際,從而提高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評判結果的準確性。本文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的基礎上,通過運用層次分析法(AHP)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然后利用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各指標進行定量化分析,最后通過實例分析解決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

2 基于AHP與模糊綜合評價模型的構造

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模型的構建是基于AHP以及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先運用層次分析法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再通過模糊綜合評價對該體系進行綜合評價,最后根據最大隸屬度原理得出最終結果,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據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按照模糊綜合評價理論,在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的基礎上建立評價指標集:

步驟2:確定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可以通過AHP來確定。首先,構造判斷矩陣。利用1~9比例標度,對在同一準則的元素進行兩兩比較評分,在xi與xj之間比較賦值,其中xij代表i指標對j指標的重要性。其次,計算各指標的權重。通過比較賦值,可以得到若干個兩兩比較的判斷矩陣,專家將其轉化成一個綜合判斷矩陣,通過特征向量法來計算判斷矩陣的排序向量,從而可以得到各指標的權重。如果構建的判斷矩陣為A如下,求得矩陣的最大特征根λmax,并對這個特征向量進行歸一化。

最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由于各人偏好以及知識水平的差異,難以確保評價者對多因素評判的思想邏輯的一致性,因此為了保證層次單排序的可信性,需在得到λmax后,對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即計算隨機一致性比率:

其中RI為平均隨機一致性指標。當CR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根據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將指標評語分為若干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通過采用德爾斐法對各評估指標所隸屬的評語等級進行考察,從第i個指標對第j個評語等級vj的隸屬度rij,由此得出第i個因素u1的單因素評判集ri=(ri1,rr2,…,rin),那么m個單因素的評判集就構造出一個總的評價矩陣R:

3 實例分析

本文通過AHP和模糊綜合評價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研究類論文)質量進行評估,具體步驟如下:

步驟1:建立評價指標集

在全國工程碩士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論文評審參考標準(研究類論文)的基礎上,本文從以下八個方面建立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如下圖所示。評價指標集U用向量形式表示為:

步驟2: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

本文中,作者邀請了多位工程碩士領域專家與教育專家給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重要性進行兩兩比較評分。然后,利用加權算數平均綜合向量法確定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權重,如表1所示。

步驟3:確立一個評價等級集

依實際情況及計算量大小,本模型將待評價的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價等級分為5個級別,建立評語等級:

步驟4:明確隸屬關系并建立模糊矩陣

文中以某篇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為例,采用比值法確定單因素的隸屬度,即每一級所占的數目與該指標所有評價項目總數之比為該評價指標的隸屬度,詳細的評價情況如表2所示。由下可得到指標的隸屬度為: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上述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屬于(優,良,中,較差,差)的模糊隸屬度為(0.1349,0.5044,0.3607,0,0),根據模糊綜合評價求解的最大隸屬原則,我們可以確定工程碩士論文質量評估的結論為良。

4 結 論

針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的問題,本文提出AHP和模糊綜合評價的論文質量評估模型,該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通過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體系中各指標的量化,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杜絕評審專家在學位論文質量評估中的片面性。同時,本文充分考慮了評估系統的模糊性,運用模糊評價對論文質量進行評估,能夠真實的反映工程碩士學位論文的質量水平,使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評估更加科學客觀。該評估模型在實際運用中,可實現軟件化,即用計算機編程對數據進行統一處理,從而達到簡化操作,提高使用效率的目的,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此外,該評估模型在其余類型的論文質量評估中也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士峰.工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8,31(1):81-82.

[2]王慶金,王炬香,孔燕,等.基于灰色系統的工程碩士教育質量綜合模糊評價[J].青島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21(4):99-103.

[3]黃秋萍.工程碩士學位論文質量的影響因素及解決途徑[J].理工高教研究,2008,27(4):72-74.

篇4

SCI、EI、ISTP、ISR是世界四大重要檢索系統,其收錄文章的狀況是評價國家、單位和科研人員的成績、水平以及進行獎勵的重要依據之一。我國被四大系統收錄的論文數量逐年增長。學校在”1512工程”建設及科技成果獎勵方案中均十分重視四大系統,也已成為教師和科研人員提升自己的努力方向。

EI期刊如何防止上當受騙及需要注意的問題

1)評職稱如何避免上當受騙

每年的上半年都是眾多的老師評職稱尋求發.論文的高峰期,也是很多學生畢業需求論文的黃金時間,由于職稱評定、畢業使得您必須,找中介機構要上當受騙,直接找雜志社也要上當受騙!境外刊、假冒刊、一號雙刊、增刊、副刊隨處可見!

2)上當受騙的途徑有兩種情況:

1、直接找雜志社:因為在網上找的雜志社本生就有很多是非法刊物(不信你可以在百度里面搜索“核心期刊”試試);

2、找機構:現在機構超過五成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欺騙。

3)被騙的方式有兩種情況:

1、直接騙發表費用;

2、發表的刊物是非法刊物、增刊、假核心刊物等,比直接被騙損失更大,除了損失錢還耽誤時間。

4)如果你想查自己論文是否被EI收錄很簡單:

EI數據庫檢索途徑有哪幾種

1、利用Ei數據庫檢索相關主題文獻

2、利用Ei數據庫檢索個人論文收錄情況

篇5

晏才宏,上海交通大學電子信息與電子工程學院的一名普通教師。3月12日,他因肺癌去世,時年57歲。

傳奇教師

在學生的追憶中,晏才宏是一個“傳奇”。他喜歡講課,并講得“精采絕倫”。據說,他上課只帶一杯茶,一支粉筆,從不帶課本和教學參考書,知識早已爛熟于胸,例題信手拈來。再加上一手漂亮的板書和抑揚頓挫的嗓音,他的電路課被學生譽為“魔電”,幾乎場場爆滿。

如果只是講課好,還不足以贏得學生如此愛戴。晏才宏對學生、對教學有很高的熱情和責任感。他的家離校區很遠,晚上常因為學生答疑錯過校車,回家還會接到學生的電話,于是他干脆住進校區招待所,以便接待學生,每周只回家一兩次。后來,晏才宏索性貸款在校區旁買了新房,專門辟出一室,掛上一塊小黑板,作為“答疑房”。

晏才宏天生是一個教師。一次他上街,在家具店看到店主讀初中的小女兒正面帶難色地做題,為數學不及格而懊惱。他馬上坐下來幫孩子講解,臨走還留下聯系方式。后來孩子果然找上門,晏才宏為她一補就是兩年。諸如此類的答疑補習數不勝數,他從來分文不取。

去年“十一”長假后的第一堂課,晏才宏宣布,自己已患肺癌,這將是最后一堂課。他語氣平靜,照常開講,卻史無前例地拖堂了。

一周后,他又出現在講臺上。“由于新老師沒到,我繼續把第一章講完再告一段落。”據悉,那一課許多學生是含淚聽完的。

“不知道天堂里是不是也會有人學習電路呢?如果有,他們真的很幸運。”一位學生在BBS上留言說。

以講師終老

很多學生說,晏才宏是自己見過的最好的老師;也有很多老師承認,自己講課遠不如他。但晏才宏的才能和心血并沒有換來相應的回報。任教上海交大已17年的他,直到去世還只是講師。

在上海交通大學,講師評副教授的標準是要發表兩篇期刊論文,或主編一本教材,或發表三篇教學研究論文。有人說,晏才宏長期只顧教學而與科研脫離,已經“手生”,寫不出論文了。但也有人反駁說,他聰慧超群、學識淵博,在國內期刊上發表學術文章根本不在話下。即使不寫論文,以晏才宏講課的水平,把課堂記錄整理出來,也很容易出教材。但他一直沒有這樣做,令許多人難以理解。

晏才宏生前,也有人就此問過他,他的回答是,發表學術論文要十分慎重,必須在某個領域有突破性的創見才拿得出手,為評職稱而拼湊論文的做法他不忍為。

因此,晏才宏甘于淡泊,過著清貧生活。他很少接項目,把心思全都花在教學上。昔日朋友、同學身居高位者比比皆是,但是沒有人聽到他抱怨。

有人稱贊晏才宏有“古君子之風”,寧肯不要頭銜和待遇,也不制造“學術垃圾”,實屬難能可貴。但也有人說他“傻”。

在生命最后一刻,晏才宏說:“作為講師,我問心無愧。”

高校評價體系“一刀切”

盡管晏才宏看破名利,沒有怨言,但他的處境引發了人們對于高校現狀的強烈質疑。由于沒有論文,即使課講得再好,也不能評職稱,那么教學在高校中置于何地?只講課的教師在大學應該有什么地位?

清華大學教授葛劍雄認為,傳道、授業、解惑,原是教師的本職;教學,也應該是大學的第一要務。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大學要辦成研究型大學,科研的地位越來越高,教學的地位則每況愈下。不少學校急于辦成研究型大學,片面強調科研特色,任意抬高科研的地位,教學不僅相形見絀,連基本地位都保不住了。

而在評價科研水平的指標中,最具“操作性”的就是論文數量,這成了提升職稱的硬指標。這種對論文的盲目崇拜,使得許多老師急功近利。像晏才宏這樣一直講課而未發表論著的教師,自然只能以講師終老。

篇6

阿Q式教育

陳寅恪先生早在上個世紀30年代就說過中國沒有“真正的大學”。這句話在當今的中國依然通用,國內的所謂“211”工程和“985”計劃的那些學校就是真正的大學嗎?肯定不是,就連清華的學子也無奈自嘲道到“清華也只是留美預科學校而已”。

時下在大學中廣為流傳的一句話就是:“學生說:‘進門就能畢業,干嘛要用功?’老師說:‘有課題就是老板,干嘛要教書?’”,這句話言簡意賅地對中國當下的高等教育做了最真實的寫照。

所以就出現了百年難遇的怪狀,大學校長開始抄襲他人的論文,院長也就緊跟領導的腳步,教授當然是不甘落后地瘋狂抄襲他人的學術成果了。那些可憐的碩士、博士也就淪為老板們(他們的導師)打工仔,累死累活兩三年下來,逝去的青春換來的只是一張文憑,而且是一張沒有含金量的東東。這不是阿Q式的教育嗎?

筆者這里講個有關制度好壞的經典故事。18世紀,英國將囚犯運往澳洲搞開發。運輸承包給私人,政府按上船時運的人數付費。結果船主為牟暴利嚴重超載,囚犯死亡率奇高。政府無奈改制:由上船時按人數付款,改為下船時按人數付款。很快,死亡率驟降到1%。該制度告訴人類一個道理就是:壞的制度會讓好人作惡,好的制度能讓壞人從良。

在一個只追求論文數量、不考量教學質量的高等教育考核制度下,那些教授也是被逼無奈上梁山,要想評職稱先或者出版學術專著,否則想晉升門都沒有,這就很自然的出現了上面“瘋狂抄襲”和“打工仔”的現實。

樹挪死,人挪活。高考狀元紛紛選擇香港的高校就讀,棄北大清華而去,這記耳光重重地打在誰的臉上呢?這是說明北大清華的魅力不夠,還是學生的選擇太多呢?是誰逼走了這些高考狀元呢?偌大的中國難道就沒有他們的選擇嗎?明白人心里應該有自己的答案。

投資型教育

像耶魯、哈弗、普林斯頓、康納爾等等美國的常青藤大學在運營管理上就是科學的。他們的收入來源主要來自校友的捐贈和學校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學校的最高管理機構是董事會,校長由董事會選舉產生,跟你什么白宮沒有任何關系,想選誰當校長是董事會的權利,校長只對學校董事會負責。

從某種意義上說,常青藤大學的資本就是學生。學校視學生為寶貝。所以他們會從世界各地錄取在他們看來是最優秀的學生,只要你夠優秀,沒錢念書,學校不要你學費而且還給你發全額獎學金,鼓勵你去他們的大學讀書,而且學生在校期間學校會無微不至地給予他們最大的幫助,學校把學生當做自己的孩子一樣的關愛,盡最大的努力把學生都培養成社會精英。這樣的結果是學生畢業后在社會上取得了事業上的成功,反過來給母校捐款,以報答母校的培養之恩,從而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所以這些常青藤大學才能長期屹立于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巔峰,成為一顆顆閃耀的明珠。

大學教育到底該教什么?美國耶魯大學一位校長說過:“如果―個學生從耶魯大學畢業后僅僅擁有了某種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這就是耶魯教育最大的失敗。”這話道出了教育的根本,即培養學生思考的能力和習慣:讓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讓學生養成思考的習慣,讓學生成為思考的主體。

從投資的角度看,美國的常青藤大學的教育就是一個最明智的人才投資,錄取最優秀的學生,給學生創造最好的學習條件,學生學成后成長反過來回報母校,形成―個良性循環體系。中國的大學從管理上就是行政體系,校長只對上級的行政領導負責,教授只管抄襲論文評職稱,學生就成了沒人管得孩子,自由呀?自由的結果是思想的缺失。

通過以上的中外對比,中國的高等教育急迫的要做兩方面的改革。第一:教師考核制度的改革,不能唯學術研究論來評職稱,應該結合教學效果來考核教師的能力和職稱;第二:教學方式的改革,核心是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習慣,而不是填鴨式的讓學生死記硬背,把學生培養成書柜。

思想的缺失

沒有真正大學的民國時期確是大師輩出的時代,如、林語堂、、陳寅恪、沈從文、錢鐘書、王國維、梁實秋、馮友蘭等等。而時下真的是沒有大師了嗎,時下的思想難道枯竭了嗎?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索爾仁尼琴說過:“對一個國家來說,擁有―個講真話的作家就等于有了另外一個政府”。時下要滿足這句話還真是個難題。要不素有“中國公民”之稱的韓寒就暫時頂上,應該很多人都沒有意見。

思想的缺失,滿目的崇拜。―個宋鴻兵寫了本偵探式的財經小說《貨幣戰爭》,滿足了大眾都可以讀懂的好奇心,結果大賣,引無數國人成為其粉絲。是國人的從眾,還是無知?到底是缺少獨立思考的精神。

篇7

一、電力期刊

1.根據自己的電力論文內容,研究方向,選擇對應的發表期刊。

2.選擇期刊。確認期刊的合法規范性。可以通過搜索雜志之家查詢系統來確認其登記注冊信息。

3.選擇發表機構。可以通過工商局查詢系統,盡量選擇規模大,口碑好的機構。

4.溝通,達成發表協議。

5.根據編輯或者審稿專家要求,修改論文,達到發表要求。

6.完成后,再過1-3個月就能夠成功發表了。同時會收到當期樣刊。

7.多查詢,多比較,綜合判定期刊和機構的合法規范性。

二、電力期刊技巧

1.準確得體

要求論文題目能準確表達論文內容,恰當反映所研究的范圍和深度。題目要緊扣論文內容,或論文內容民論文題目要互相匹配、緊扣,即題要扣文,文也要扣題。這是撰寫論文的基本準則。

2.簡短精煉

題目的字數要少,用詞需要精選.一般論文題目不要超出20個字。不過,不能由于一味追求字數少而影響題目對內容的恰當反映,在遇到兩者確有矛時,寧可多用幾個字也要力求表達明確。

3.醒目

論文題目雖然居于首先映入讀者眼簾的醒目位置,但仍然存在題目是否醒目的問題,因為題目所用字句及其所表現的內容是否醒目,其產生的效果是相距甚遠的。

三、電力期刊要求

1.引用率不得超過30%;這個引用率一般以的引用率為準!

2.評職稱的話,對于期刊等級是有要求的,不同單位,對于期刊的等級要求也是不同的,一般大多都是國家級期刊就行了。(當然啦,有的單位要求得核心期刊,有的單位僅僅省級期刊就可以,這一點需要你了解清楚后在做決定)。

四、的電力期刊有哪些

1.中國電力雜志CSCD核心期刊北大核心期刊

主管單位:國家電網公司

主辦單位:國網信息通信有限公司;中國電機工程學會

國際刊號:1004-9649

國內刊號:11-3265/TM

出版地方:北京

郵發代號:2-427

創刊時間:1956

發行周期:月刊

《中國電力》是全國性綜合類專業技術月刊,發行范圍覆蓋全國各省、市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以及北美、歐洲和亞太地區。擁有大量的國內外讀者。

《中國電力》主要報道全國發電廠、電網、供用電等有關電力生產運行、設計施工、科學研究以及電力信息資源開發利用的成果,加強經營管理方面的經驗介紹;

《中國電力》刊登電力工業技術政策、技術規程、標準及電力統計數據;適當介紹動力機械、電機電器制造部門在產品改造和改型方面的經驗以及國外電力生產、科技及經營管理方面的動態。

《中國電力》2004年榮獲第三屆“國家期刊獎”;2001年進入“中國期刊方陣”的雙效期刊;中國電力報刊協會期刊。

2.電力建設雜志北大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

主管單位:國家電網公司主辦單位:國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

國際刊號:1000-7229

國內刊號:11-2583/TM

出版地方:北京

郵發代號:82-679

創刊時間:1958

發行周期:月刊

《電力建設》(月刊)創刊于1958年,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中國電力工程顧問集團公司主辦。本刊立足于我國的電力建設,包括國家宏觀政策、規范以及投資方向,規劃設計,工程管理,科研技術,產品優化等。是我國電力建設領域的性期刊,在全國電力行業頗具影響。目前,本刊已發展成為電力系統的重要科技期刊,被評為全國科技期刊,電力部科技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美國《劍橋科學文摘》收錄期刊,波蘭《哥白尼索引》收錄期刊,并入編新聞出版署中國期刊方陣,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辦刊方針是:“傳承科技,服務電建”和“四個面向”(科研、生產、管理、基層)。目前分為編輯、廣告、發行等部門。期刊專業領域:電源工程建設,電網工程建設,電源電網運行,技改和檢修,電力設備制造,電力系統自動化,工程管理。

《電力建設》獲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

3.現代電力雜志北大核心期刊統計源期刊

主管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主辦單位:華北電力大學

國際刊號:1007-2322

國內刊號:11-3818/TM

出版地方:北京

郵發代號:82-640

創刊時間:1984

發行周期:雙月刊

篇8

教師職稱評定對于教師來說非常重要,那么教師職稱評定工作總結怎么寫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教師職稱評定個人工作總結,來欣賞一下吧。

教師職稱評定個人工作總結幾年來,我在工作中,堅持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和教學業務潛力,新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知識面,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此刻,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不斷努力,現對近年來教學工作作出總結,期望能發揚優點,克服不足,總結檢驗教訓,繼往開來,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堅持認真備課,備課中我不僅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個性注意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單,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思考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潛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語文課,就連以前極厭惡語文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完善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狀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狀況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時加大了后進生的輔導力度。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更重要的是學習思想的輔導,要提高后進生的成績,首先要解決他們心結,讓他們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對學習萌發興趣。要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習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這樣,后進生的轉化,就由原先的簡單粗暴、強制學習轉化到自覺的求知上來。使學習成為他們自我意識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個性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簡單,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五、與同事交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善工作。

六、用心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并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注意了學生潛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潛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在教學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所任班級成績突出,受到校園領導的肯定,我會繼續努力豐富自己,提高自己,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努力奮斗。

教師評職稱工作總結范文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在教壇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回顧近十幾年的工作,我感慨萬千。這十幾年,是我默默耕耘的十幾年,也是我努力探索的十幾年,更是我迅速成長的十幾年。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也有一份收獲。但我深深明白,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領導的信任、栽培和老師們的鼓勵與支持。新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知識面,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此刻,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不斷努力,現對近年來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堅持認真備課,備課中我不僅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在工作中,“德高為師”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為人師表”是我的行動指南,

并時刻以《師德規范》這面鏡子來要求自己。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個性注意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單,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思考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潛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英語課,就連以前極厭惡英語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與同事交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善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

作業狀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狀況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而是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英語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個性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簡單,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用心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并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注意了學生潛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潛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在教學工作中,我的努力得到了回報,20__年6月我撰寫的論文《如何使學生始終持續高漲的學習情緒》一文,榮獲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論文評選活動二等獎;20__年10月28日我的論文《到學生中去,和他們共同演繹課堂的精彩》一文在河北省教育廳主管的《閱讀》期刊20__年第10期上發表;20__年5月10日我的《校園教研起波濤看我逐浪高——英語校本教研促我成長》經專家評審,被評為“全國教研成果二等獎”,并發表在《教學交流》雜志20__年第5期,并聘為中國教育學會成長研究會研究員。20__年6月12日我的繪畫作品,在深州市教育局舉辦的“長明杯”迎奧運師生書畫展活動中,榮獲優秀獎;20__年6月18日在深州市教育局舉辦的中小學教師評優課活動中,榮獲一等獎。20__年9月27日被王家井鎮教育委員會評為教學先進。成績微不足道,只認為是對自己工作的一種肯定。成績屬于過去,明天任重而道遠。我深深地懂得:一名新世紀的人民教師、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肩負著重大的歷史使命和對未來的歷史職責感。那一份份獲獎證書是各級領導對我的激勵,為了不辱使命,為了無愧自己的良心。

教師評職稱工作總結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在教壇摸爬滾打了十幾年。回顧近十幾年的工作,我感慨萬千。這十幾年,是我默默耕耘的十幾年,也是我努力探索的十幾年,更是我迅速成長的十幾年。天道酬勤,一份耕耘也有一份收獲。但我深深明白,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離不開領導的信任、栽培和老師們的鼓勵與支持。新的時代,新的教育理念,教育也提出新的改革,新課程的實施,對我們教師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豐富知識面,結合本校的實際條件和學生的實際狀況,勤勤懇懇,兢兢業業,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立足此刻,放眼未來,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進步不斷努力,現對近年來教學工作作出總結:

一、堅持認真備課,備課中我不僅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資料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擬定采用的教學方法,并對教學過程的程序及時間安排都作了詳細的記錄,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制作各種利于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搞笑教具,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寫好教學后記,并認真按搜集每課書的知識要點,歸納成集。在工作中,“德高為師”在我心中根深蒂固,“為人師表”是我的行動指南,并時刻以《師德規范》這面鏡子來要求自己。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條理化,準確化,條理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做到線索清晰,層次分明,言簡意賅,深入淺出。在課堂上個性注意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作用,讓學生學得容易,學得簡單,學得愉快;注意精講精練,在課堂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在每一堂課上都充分思考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潛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此刻學生普遍反映喜歡上英語課,就連以前極厭惡英語的學生都樂于上課了。

三、與同事交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在各個章節的學習上都用心征求其他老師的意見,學習他們的方法,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點,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請其他老師來聽課,征求他們的意見,改善工作。

四、完善批改作業:布置作業做到精讀精練。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為了做到這點,我常常到各大書店去搜集資料,對各種輔助資料進行篩選,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時對學生的作業批改及時、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狀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出現的問題作出分類總結,進行透切的評講,并針對有關狀況及時改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五、做好課后輔導工作,注意分層教學。在課后,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對后進生的輔導,并不限于學習知識性的輔導,而是透過各種途徑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上進心,讓他們意識到學英語并不是一項任務,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滿樂趣的,從而自覺的把身心投放到學習中去。在此基礎上,再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提高他們的技能。并認真細致地做好查漏補缺工作。后進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識斷層,這些都是后進生轉化過程中的拌腳石,在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時,要個性注意給他們補課,把他們以前學習的知識斷層補充完整,這樣,他們就會學得簡單,進步也快,興趣和求知欲也會隨之增加。

六、用心推進素質教育。新課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學生素質教育為主導思想,為此,我在教學工作中并非只是傳授知識,而是注意了學生潛力的培養,把傳授知識、技能和發展智力、潛力結合起來,在知識層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發揮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潛力。讓學生的各種素質都得到有效的發展和培養。

篇9

在南開大學校長龔克看來,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要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但目前教學和科研的中心偏離了人才培養,一些高校搞科研不是為了培養學生,而是出文章、出成果、提高排名,不斷獲得學術榮譽。

“問題出在思想觀念上,而直接誘因是評價體系出現了偏差。”龔克說,這幾年,南開大學一直在強調要有定力,要把人培養好。

龔克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天津大學校長。在十多年高校管理者的職業生涯中,他常以“改革者”、“敢說話”的形象出現。近年來,南開大學的很多改革受到社會各界普遍關注,比如,在南開,學校最高議事機構校務委員會為學生代表設固定席位,從2014年開始南開新建非管理機構不設行政級別,將教學評價作為教師職稱評定的前置條件,等等。

“隨著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作為一項民生事業,其一大重要功能是打破貧困代際相傳。”龔克說,貧困家庭如果有一個大學生走出來,可能會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和面貌。這樣的民生功能,和培養一位工程師、培養一批學者,是不一樣的。

在接受《財經國家周刊》記者專訪時,龔克表示,高等學校的核心任務是培養人才,靠三項職能來實現。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都不能離開這一中心任務。

教育打破貧困代際相傳

《財經國家周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辦好公平優質教育。當前條件下,如何理解教育公平,學校方面又是如何踐行這一理念的?

龔克:中國教育經過多年發展,義務教育實現普及,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

我相信,到2050年,中國的高等教育也會走向普及。從這一角度看,教育應該是連著民生的基本公共服務事業。而基本公共服務應該是公平的服務。但目前教育公平方面存在的最突出問題是地域和城鄉差別。

近年來,政府下了很大功夫,提升欠發達地區孩子上大學特別是重點大學的機會。例如,實施農村貧困地區定向招生專項計劃,由中央部門高校和地方“211工程”高校為主的本科一批招生學校,在800多個貧困縣單獨拿出招生計劃。南開大學去年就專門在貧困縣以下的中學招了307人,占招生總量達8%。去年全國重點高校招收貧困地區農村學生人數增長21.3%,而南開大學增長了27%左右,相當于是為21.3%的增速做了貢獻。

《財經國家周刊》:在貧困地區單獨拿出招生計劃,是否對其他地區分數更高的學生意味著不公平?

龔克:隨著高等教育走向大眾化,作為一項民生事業,其一大重要功能是打破貧困代際相傳。特別是我們這種所謂重點建設的研究性大學,更要意識到不管多么拔尖,現在做的都是一項民生的事業,是一個逐漸大眾化、普及發展的公共服務。

我們一開始也不是特別理解,在一個省、一個市的范圍內,都不能按照一個分數線來招生,有時候放著600多分的學生不招,而去招500多分的。這會不會不公平呢? 龔克簡介

1955年6月生,湖南湘潭人,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南開大學校長。

曾任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兼培養處處長,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常務副主任,主任,科技處處長,清華大學副校長,天津大學校長等職。

現在想明白了,公平不僅是分數面前的平等,還要打破貧困的代際相傳。貧困家庭如果有一個大學生走出來,可能會改變整個家庭的命運和面貌。這樣的民生功能,和培養一位工程師、培養一批學者,是不一樣的。

這也是我們談到教育公平的時候,必須深刻理解教育作為民生事業對公平的內在的本質的要求。這種公平要比分數面前人人平等要深刻得多。

但另一方面,沒有質量的公平是毫無意義的公平。所以現在要更加關注,如何提高教育質量,把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孩子培養好。

《財經國家周刊》:除了公平發展,你還一直主張教育優先發展。為什么要這么提?

龔克:教育優先發展的理念,是由教育的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作用所決定的。

雖然現在政府工作報告沒有直接提出,但從國家財政預算安排上看,還是將教育放在優先地位的,這一點從教育費用增速、占財政開支比重可以看出。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教育之所以要優先發展,是因為教育事業實際上是一個育人的事業。它的基礎性、全局性和先導性都跟育人有關系。

特別對于研究性大學來說,育人靠的是什么呢?首先是教學,打基礎;然后靠科研,培養舉一反三的能力;再后面,教學、科研的延伸是社會服務,包括國際合作,還有文化傳承。

所以,教學、科研是學校培養人的兩個主要方面。所以教育優先發展的要義還在于,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本身,要緊扣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

《財經國家周刊》:有觀點認為,有部分教師把主要時間和精力都用在了報課題、搞科研、寫論文上,而在教育教學上投入較少,你認為問題出在哪兒?

龔克:教學和科研的中心偏離了人才培養。很多高校搞科研不是為了培養學生,而是出文章、出成果、提高排名,不斷獲得學術榮譽等。 很多人強調大學科研對社會經濟發展做直接貢獻的要求,忽視大學的教學和科研都是為了育人的根本任務。

槭裁椿岢魷制離?思想觀念出了問題。大學最初在國外發展起來,功能不斷演變,最早期大學的功能就是教學,后來經歷改革,將科研放進去,通過教學和科研的結合來培養人才。再到后來,威斯康辛模式興起,大學增加了服務社會的功能,其實意在將學生培養和社會發展聯系在一起,更好的培養人才。所以大學就有了教學、科研和服務社會三大功能,均是圍繞人才培養來展開的。

但這三大功能翻譯到國內,就變成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這樣一來,科研、社會服務和人才培養并列了,而且,很多人強調大學科研對社會經濟發展做直接貢獻的要求,忽視大學的教學和科研都是為了育人的根本任務。

這不符合法定觀念。《高教法》第31條規定:“高等學校應以培養人才為中心,開展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保證教育教學質量達到國家規定的標準。”也就是說,高等學校的核心任務是培養人才,靠三項職能來實現。教學、科研和社會服務都不能離開這一中心任務。

論文不應成為唯一標尺

《經國家周刊》:如何扭轉觀念的偏差?

龔克:教師和學生觀念的轉變,其實是改革最難的部分。現在,一些教師并沒有把立德樹人、教育育人的職業觀念牢固樹立起來。我們招聘的時候,提問為什么喜歡當教師,大多回答說喜歡做學術,很少有人說喜歡培養年輕學生。學生則認為,對自己將來發展特別重要的是名校文憑,而真正在學期間為今后發展德智體美打好基礎的主動性不夠。

觀念難以轉變,最主要還是對大學的評價體系出現了偏差。評職稱、當教授,依然是多數大學老師的職業目標。論文又是橫在教師評價體系的一桿硬標尺。

當下的問題是,論文評價被濫用,幾乎所有的科技學術活動,比如評選長江學者、競爭科研項目、科技成果轉化、學科排名等,最后實質是都要“拼論文”。

近年來,學科評估開始重視到教育了,但是還是比較皮毛,比如看生師比、教授上課比例以及生源等,這些還不能真正體現教學質量、教學投入。

最近,政府強調教育開支的績效,這個績效也要看排名。包括新生專業選擇、學校選擇也這樣,大多還是看排名。所以這就是一個走不出的怪圈。

從學校角度來講,如果對論文關注過多,放在培養學生上的注意力就不夠了。

這幾年,我們一直強調南開大學要有定力,要把人培養好。為了加強教學,南開大學推出了對教學多層次多維度的評價,嘗試包括了教師自評、上課的學生以及畢業生和畢業5年校友、教學督導組的評價等。在教學評價體系里獲得好評,是教師評職稱的前置條件。

南開正在校內開展這一改革。但不能否認,在綜合改革中相對削弱論文的分量,提高教學的比重,可能導致學校排名下滑。每一個排名出來,我們都很緊張,一旦名次下滑,校內校外都會來拍磚,壓力很大。

從長遠看,國家層面應加強高校各類評價體系的改革。不是否定論文的標準,而是讓論文的標準不唯一化,不作為通用標準。而且,整個評估要透明,評估的目的、指標、數據來源和評估針對的主要群體要讓公眾知曉。另外,一定要建立對本科教學質量的評估體系。

“雙創”重點在培育創新精神

《財經國家周刊》:自2015年以來,中央和地方各級都大力支持和鼓勵創業創新,不少剛畢業的大學生投身創業,在校大學生休學創業、教師創業的情況也不少,怎么看待這一現象?

龔克:首先,大學生的創業創新最終目的是什么呢?從宏大的角度看,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所需。創新型國家不光需要重要的科技成果、優秀的論文和精英的科學家,還需要創新的公民和充滿活力的體制,這也是雙創的著眼點所在。

雙創重點是要培育創新精神,這一點和培育尖端科學家并不矛盾。但要防止兩大誤區。一是放棄學業、忽視學業去搞創業,恐怕得不償失。學生以學為主,這個不能變。我們從不鼓勵休學創業。創新創業是結合在一起的,缺乏創新精神,很難創業。因為創業沒有創新的精神,很難去創。而只有創新精神,沒有扎實的學業基礎,也是做不成事情的。我認為,應該把創業創新當成學生的實踐活動,與學業學習有機配合起來。

二是在進行創新創業的教育中,過度強調融入專業教育。普遍參與創新創業,會提升學生活躍度,這相當于是通識教育的一部分。所以將創新創業作為一種實踐培養的話,不要太強調專業性。更何況,社會上大量的實際問題是跨專業問題。對學生來講,發揮創新創業,打破學科界限,推動改革通識,又加強專業深度,把握好學業和創業這種關系非常重要。

而在整個引導方面,新注冊公司數量、營業額等指標,對大學生來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在創業過程中,提升了創新能力、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包括其間形成的社會責任感,對國情的真實了解以及合作、關注和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和素質。

此外,創新創業教育和優秀科學家的培養,也不矛盾。衡量創新創業到底是否成功,是看賺多少錢、融多少資,還是看在創新實踐中提升多少素質和能力、增強多少社會責任感,這兩者的關系要處理好。

至于科學家辦企業,要非常慎重。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很多優秀的教授辦企業,最后變成很蹩腳的企業家。在創新型國家,優秀的科學家更多是將自己的成果向企業轉化,作為回報,可以持有一定股份。對于教師離職創業,應該“允許”,而不應“鼓勵”。

《財經國家周刊》: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不少代表呼吁打開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通道。高校科研成果轉化難在哪?對于提高成果轉化率有何建議?

龔克: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確存在很多問題,這些都要解決。

但是一定要注意,國內目前并不是好成果過剩,尤其是原創性成果并不多。而原創性成果供給不足,將是日益凸顯的大問題。

原創性成果是多年磨一劍做出來的。比如說,聚氯乙烯(PVC)樹脂是廣泛應用的塑料品種之一,但生產過程中需要大量使用氯化汞催化劑,這不僅使我國汞礦資源迅速枯竭,還會帶來極其惡劣的環境污染。南開大學化學學院研發出用于PVC合成的新型低汞觸媒技術,就是一個很好的成果。幾千萬的科研經費,產生出好多億的產業效應。但這如果沒有南開大學在化學專業長期的積淀、厚實的基礎研究,短時間不可能解決這個問題。

基礎研究做得越深、對科學的認識越透,越容易解決實際操作問題。中國發展到現階段,要站在創新型國家前列,從供給側來看,原始創新的科技供給不足,可能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財經國家周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是本屆政府行政改革的亮點,也是著力最大的領域。教育領域簡政放權有何實際進展?

龔克:不客氣地講,這幾年政府放權放了很多,刪減了很多項目,但是我們的獲得感不強。

很多東西,它實際上是從政府轉到了事業單位,也就是那些半官方的機構。比如,現在不再評重點學科了,對我們松綁不少。但社會組織依然在評。而最后國家在各類經費發放、績效評估等方面還是會參考這些評價。

篇10

關鍵詞:事業單位改革;人力資源結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技術職稱改革;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結構;職稱評審

中圖分類號:F249.2;C9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131(2012)01-0037-07

On the Optimization of Human Resources andthe Reform of Professional Titles in Public Institutions

XU Xian

(School of Sociology and Public Administration, Chongq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067, 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two closely associated key points in the institutionreform in China, one is to optimize the structure of human resources to tamp the foundati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the other is to enhance the professionaltitle reform to strengthen capacity construction of public institution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se goals, we must insist on the scientific outlook on development and the peopleoriented principle, persist in a series of comprehensive measures such as the income distribution system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post responsibility, working performance and real contribution of employees under the premise of all staff employment contract system as well as just, fair and scientific professional titles review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so on and effectively activate developing propulsion with competition for choosing advanced staff in public institutions so as to give free rein to advantages and potential of human resources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public service in public institutions.

Key words: public institutions reform; human resources structure; management of human resources; professional title reform; staff structure of the staff with professional titles; professionaltitle review

始于1999年的事業單位改革已持續十余年,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見顯效。“十七大”以來,黨和國家從落實科學發展觀高度多次提出加大事業單位改革力度的明確要求。其中,進一步優化人力資源結構和加強專業技術職稱改革,是兩個密切聯系的改革重點,對此必須通過制度創新實現規范化科學管理,進而有效促進事業單位的健康發展,這是當前事業單位改革的當務之急。

一、我國事業單位力資源管理改革目標指向

1.事業單位改革涉及人力資源管理深層次問題

我國事業單位數量眾多,機構類別龐雜。作為為實施政府公共政策、向全社會提供公益而設置的機構組織,事業單位主要分布于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基礎設施、社會管理等基本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領域。長期以來,我國事業單位編制、人員和經費等幾乎都采用黨政機關管理模式,由政府包辦,政事不分,事企關系模糊,人力資源分布不均衡,人才短缺和浪費現象并存的結構性矛盾突出。具有中專以上學歷或初級以上職稱的各類人員,尤其是高層次人才多集中于職工總人數本不多的機關事業單位,其中又以教育、科研院所及醫療衛生等事業單位占多數,聚集了大量專業技術人員,而其中許多卻處于閑置和半閑置狀態。

徐 憲: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優化與專業技術職稱改革論析

破除事業單位冗員充斥、人浮于事的積弊,是改革初衷之一,其基本取向是優化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結構以強化其公共服務功能。但改革實施過程中,包括事業單位管理者在內的許多人對此理解并不十分清晰,采取的做法只是簡單化處理,即只做減法,一些地區和部門將此項改革的目標僅僅局限于機構編制部門減少編制、人力資源部門裁減人員和財政部門削減經費。實際上,更應認識到的是,事業單位是公共服務和社會管理的一支非常重要的主體力量,就社會事業發展整體而言,目前事業單位存在著冗員等問題,又存在著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不足的問題。那種類似完成既定裁減任務的方式方法,易于形成避重就輕、顧此失彼的認識誤區,以致實施中往往采取見物不見人的程序操作,將注意力更多放在甩包袱、減負擔上,對事業單位的功能拓展和發揮其人力資源優勢極為不利。

隨著我國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社會管理的加強,事業單位的作用將更加突出,對人力資源數量和質量要求必然越來越高。因而事業單位改革必須注重整體性、系統性和前瞻性,不能把這一重要改革的目標僅僅定位在消極的削減人員和經費上,否則難免落入過去勞而無功的“膨脹―壓縮―再膨脹”的窠臼。改革推進過程中必須全面把握事業單位的性質類型、人員構成、人員數量、經費來源等相關情況,經過認真的利弊權衡進行合理取舍和布局。其方向應當是建立起一個能夠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滿足公共服務需要、精簡高效的現代事業組織體系,促進事業單位回歸公共服務屬性,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的潛能最大限度地開發出來并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在改革過程中必須建立起動態的管理調節機制,實現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的科學化和法制化,在減少成本的同時,以最佳的政策導向和科學管理措施,促進大量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推動人才合理流動,為擴大事業單位公共服務基本社會功能和完善社會管理提供人力資源基礎保障。

2.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趨勢

近年事業單位全員聘用制的實行和崗位設置及結構比例管理的制度安排,對改變以往事業單位普遍存在的參照黨政干部管理的單一模式以及職務、身份終身制和人員能進難出等問題具有解題意義,由此才能逐步建立健全事業單位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人力資源競爭擇優機制。

隨著政府職能的轉變,特別是在適用于行政機關的公務員法和主要適用于企業的勞動法的實施以及企業用人與分配自逐步落到實處、過去事業單位所依附的相關制度辦法隨之廢止后,其人力資源管理中政事不分、機制不活、效率低下的問題更顯突出。事業單位專業化、公益性公共服務的特點,決定了其組織形式和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管理方式與行政機關和企業單位均有所不同。由于缺乏一套系統明晰的人事管理法規,且存在自我約束機制欠缺和監督管理機制不健全的狀況,以致其機構膨脹、人浮于事、個別事業單位對部門利益和個人利益的追求偏離公共服務這一公共機構的基本價值等老大難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并由此形成了制約其事業成長及專業能力提升的困局。全員聘用制和崗位設置管理制度的實施,取消事業單位的行政規格和管理人員的行政級別,打破了各類人員的身份界限,對原有的利益格局進行大幅度調整,觸動面大,在實際執行中存在不少由過去保守滯后的觀念和既得利益者的抵觸而形成的相應的阻力,機制轉換任務頗為艱巨。

為此,需要特別重視相關政策法規的研究制定和政策體系的完善配套,在改革總體方案框架下,必須明確細化改革落實的舉措,對單位領導或中層干部職位實行公開競職的聘任合同制,對一般崗位實行公開競崗、雙向選擇的聘用合同制。分類管理職工,管理人員實行職員職務等級管理制,專業技術人員實行評聘分開,工人實行崗位等級聘用制。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工勤人員全部納入合同管理,員工與單位的人事關系成為符合市場經濟準則的合同關系,建立起用人和擇業的雙向選擇機制,為實現事業單位人員結構素質的不斷優化、發揮市場競爭機制在事業單位人力資源配置方面的基礎性作用創造條件。與此同時,必須落實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職員、專業技術人員和工人崗位的管理辦法,構建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與崗位職責、工作績效和實際貢獻密切結合的分配機制。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等不同類型和特點的事業單位實行不同的收入分配政策。而事業單位內部的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等不同類型人員亦應實行不同的分配政策,各類人員工資活的部分均按照工作條件、工作量、崗位性質、奉獻大小確定,并建立正常的增資機制。為有效激發事業單位及其各類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對不同的績效理當實行不同的分配形式。特別是逐步形成和完善行之有效的專業領域內知識創新能力的社會化評價標準和績效考核機制,對優秀專業技術人員給予重獎。至于領導和非領導職數比例、雙肩挑管理、獎懲任免、破格聘用、考核、兼職、培訓、退休、分流安置等重點難點問題的具體政策,亦應相互銜接,構筑起新的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規范體系,從而使整個改革過程在實際操作層面上具有現實針對性并有據可依。

二、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稱改革導向

1.事業單位專業技術職稱改革中的難點問題

事業單位是專業技術人員薈萃之地。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歷來對提升事業單位公共服務質量和促進專業技術人員成長具有重要激勵作用。經過多年職稱改革,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整體結構有所改善,但數量和質量仍有明顯不足,特別是西部地區高級職稱人才相對較少(見圖1)。

總體上各層次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結構基本上呈高少低多的正常狀態。如重慶市對專業技術人員職稱情況進行的統計和實證調研顯示,截至2008年10月,重慶市現有專業技術人員92.6萬人,其中事業單位(含國有企業)已評職稱51.38萬人:正高級職稱0.36萬人,占0.70%;副高級職稱3.96萬人,占7.71%;中級職稱19.61萬人,占38.17%;初級職稱27.45萬人,占53.42%(見圖2)。

在專業技術職稱人員的行業分布方面,則存在不合理現象,大部分集中在教育、衛生、農業、文化系統和國有企業,其中有相當一部分處于閑置和半閑置狀態,而非公有制經濟的中小企業、民營企業以及社會中介組織等具有各類職稱的人員呈匱乏狀態,呈現出短缺與積壓并存的突出矛盾。如重慶市2008年事業單位(含國有企業)已評職稱人員中,教育系統高、中、初級分別為22 944人、117 568人、132 916人;衛生系統高、中、初級分別為10 762人、36 059人、89 017人;農業系統高、中、初級分別為1 308人、4 449人、9 755人;其他系統高、中、初級分別為9 236人、34 001人、445 779人(見圖3)。

多年來,各地都進行了一些職稱評審的改革與創新,如打破所有制、地域、身份、學歷資歷、職務檔次限制,修訂各個職稱系列的評審及破格評審條件,推行 “考評結合”、“以考代評”等,對激勵專業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起到了積極作用。但職稱評審改革的部分重要指標以及評審方法與過程等,仍不盡如人意,主要體現在以下3方面:

一是社會人才職稱數量過低。特別是非公有制單位、社會中介組織等具有專業技術職稱者明顯偏少。

二是對職稱“含金量”的社會認可度不高。職稱本是專業技術人員學術技術水平和專業能力的重要標志,促進其水平和能力提高是職稱評審根本意義所在,但現實中某些方面卻顯示出與職稱評審初衷相悖的情況。職稱的社會公信力不如考試取得的執業資格,譬如高級會計師職稱與注冊會計師資格比較,社會往往更青睞后者。

三是職稱引導專業技術人員提升本職崗位能力的力度不夠。相當一部分人員具有的專業技術職稱與其崗位職責并不匹配,存在專業技術人員脫離一線的現象。同時職稱評審導向中過多強調數量,也致使許多專業技術人員疲于應付論文,難有專注于提高自身本職崗位能力的長遠打算。

2.影響職稱評審和改革的因素分析

我國現行職稱制度是1986年還處于計劃經濟體制時制定的,經過20多年運行,特別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以往的制度設計與當前形勢發展已呈現出不相適應之處。在職稱制度實施方面傳統體制影響較深,改革滯后,以至職稱評價機制建設缺失、激勵專業技術人才成長的導向功能不強,已逐漸成為阻礙職稱評審和改革在實踐中發揮作用的重要原因。

(1)資歷條件因素

現行職稱評審制度設計對參評人員的資歷條件有明確規定,實踐中也嚴格掌握。以大學本科生為例,走上專業技術崗位定初級需要1年資歷,晉升中級至少需要5年資歷,晉升副高至少需要5年資歷,晉升正高至少需要5年資歷,按年資條件滿足即晉升的理想狀況,取得正高級職稱至少需要16年。在專業技術人員密集的事業單位,如教育、衛生等行業本科生從初級職稱到正高職稱平均需要25年左右。由于職稱制度集評價、使用、待遇等多種功能于一體,以前實行嚴格的指標管理,晉升通道很窄,競爭性太強。有的事業單位為了解決人員待遇問題,在職稱評審推薦時,進一步強化資歷要求,加劇了論資排輩現象,而從破格通道通過職稱評審的比重極低。如2008年重慶市申報高級職稱評審的有7 683人,按特殊人才破格條件申報評審的僅31人,最終評審通過的僅18人。由于職稱評審過程論資排輩現象突出,以致向中青年優秀人才傾斜的思路及相關政策難以兌現。

(2)評價標準因素

現行職稱評審工作已運行多年,在評價標準方面有過一些局部調整,但總體改變不大,似乎形成了一種套路,導致參評人員循規蹈矩甚至為適應這種套路不惜弄虛作假的問題。評審條件重理論、輕實踐,論文作為職稱評審必要條件的權重太大,將論文作為大多數專業的必要條件,沒有區分不同專業技術人員的職業性質、崗位特點和工作條件。很多專業技術人員是為評職稱而寫一些與其崗位職責不著邊際的論文,實際上可應用推廣的創新成果很少。重慶市2008年11月進行的問卷調查顯示,論文條件備受關注(見圖4),反映出論文條件在衡量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方面存在較大缺陷。同時,職稱評審標準和指標體系亦多有不切實際之處,如要求獲獎的條件較多,但獲獎者畢竟很少,以致讓多數專業技術人員望而卻步。問卷調查中,62.3%的人認為應該將評審指標量化(見圖5),但實際中相當一部分職稱系列并沒有具體的量化要求,以致職稱的“指揮棒”作用不靈,難以引導專業技術人員到基層一線工作。

(3)分類因素

現行職稱制度設計具有政府直接管理、模式高度統一的特點,分類管理不夠。如職稱外語考試的政策規定寬泛,一直存在外語條件過高的反映。近年各地已適當降低了外語考試難度,但在城鄉之間、行業之間仍缺乏統籌兼顧。從事農村農業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對職稱外語考試反映強烈,認為外語在農村用處實在太少。現行職稱制度承擔了應由其他人力資源管理制度發揮作用的職能,其評價、使用、待遇等功能甚至自相矛盾,如評價功能要求同一職稱水平差距不能太大,而待遇功能又要求城鄉之間不能“一把尺子”,否則工作條件艱苦的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很難提高待遇,而這些都沒有通過加強分類管理予以解決。又如隨著經濟成分、生活方式、就業形式多樣化,非公有制企業、社會中介組織逐步發展,吸納了大量專業技術人員,而現行職稱制度對這些“體制外”社會人才缺乏分類管理,評審條件、標準和管理辦法不能適應其特點和需要,沒有解決在職稱與待遇不掛鉤的情況下為非公有制企業、社會中介組織提供評價服務的問題。

(4)評審方式因素

現行職稱評審中,大多數職稱系列主要采取的是資深專家“看材料”后作出其評論、評委會審議定奪的傳統評審方式,其他如考評結合方式等只在部分系列施行。傳統評審方式采用票決制,但評委會的自由裁量權大,實踐中出現人為因素的問題仍然難以完全避免。近年職稱改革強調了重視能力與業績,也作了一些有關業績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條件的設置,但沒有通過技術創新、技術推廣、成果轉化等指標進行量化,評審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對參評人員業績好壞的真實情況難以了解和掌握。現行職稱評審方式存在的另一個突出矛盾是,只管評上,不管評后。專業技術職稱一旦評上后就成了實際上的終身制,致使一些專業技術人員因職稱晉升無望便一蹶不振,而另一些則是在晉升了職稱后便坐享其成,進取心消退,跟不上知識更新和技術進步進程,知識老化甚至不如后起之秀。由于現行職稱評審方式缺乏職業水平的長效監督,因而對專業技術人員整體上能否保持旺盛活力缺乏激勵和約束。

三、事業單位用人和職稱改革思路與對策

1.改革重點在于增強事業單位人力資源利用效率

事業單位改革在一定程度松動了以往剛性人力資源管理方式方法的根基,激發了各類專業技術人員主動服務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不過,由于事業單位領域廣,類型多,性質各異,經費來源不一,單位層次相差大,人員類別多且素質參差不齊,在改革涉及廣泛、各類人員的利益調整也較為敏感的復雜情況,對所有的事業單位均用一把尺子衡量并不現實。因而,在改革實施過程中,政策制定和具體操作不宜簡單實行“一刀切”方法。重要的是,必須高度重視人力資源管理體制創新,注重根據不同地區、不同層級事業單位的特點進行分類指導,因時因地制宜,以能力建設為核心,真正引入和形成競爭激勵、優勝劣汰的長效機制。

一是完善事業單位人員進入退出機制。眾多事業單位行業不同、專業復雜,公開招聘錄用標準不一,存在進人不公開不透明、向事業單位亂塞人的問題。進口關的公平競爭擇優爭議較多,必須把好。新進人員必須面向社會公開招聘,凡進必考,規范招聘行為,以利優秀人才引進。而疏通出口,緩解相當一部分事業單位長期以來人滿為患、積壓浪費的問題則更加棘手,更需要明確具體措施并穩妥推進。對于在實施全員聘用制中的未聘人員,視其具體情況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處理意見,分別以正常退休、提前退休、提前離崗、辭職辭退、自謀職業或進入企業以及下崗待聘等途徑予以安置,實現多渠道合理分流,從而保證事業單位改革有序推進。在與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密切相關的其他配套改革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優勝劣汰在具體操作中阻力很大,因而暢通出口,建立與聘用制度、退出機制相配套的、保證人員正常流動的解聘辭聘等體制機制,在解決社會保障基礎上形成提前退休、離崗退養等制度安排,均須盡快加以完善。

二是加強政府主導及相關領域改革同步協調。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改革牽動許多相關環節,難以單兵突進,在落實事業單位用人自的過程中,政府需要從大局著眼,加強宏觀調控和綜合配套。事實上,管理體制、機構編制、財政供給和社會保障等領域的改革都對人力資源配置及其分配制度改革進程具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制約。如社會保障便直接影響到事業單位改制和分流,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雖然實行“老人老辦法,新人新辦法”,人事、編制、保障、財政等部門對改制為企業和分流出去的人員統一納入養老保險,即離開事業單位的全部入保,留下的則暫不入保。大部分事業單位尚未納入社會保障體系,員工此前未曾參與社會保險,養老保險存在歷史欠賬且欠缺具體方案,“視同繳納”的年限及具體由哪級財政埋單等問題也缺乏剛性規定,除“老人”外,改制分流的“新人”的養老待遇勢必低于轉制前。養老保險制度不能盡快完善,改革后勁則必然不足,沒有健全的社會保障機制,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只能算是不痛不癢的小改小革,一旦出現反復和反彈,政府為此付出的成本將更大。顯然,事業單位改革與各相關領域改革是一個相互關聯的系統,整體改革必須在政府主導下多方參與,通過聯席會議制度等方式進行綜合協調。

三是強化事業單位人力資源管理制度建設。事業單位的人員進出、考核獎懲、收入分配、培訓晉升、解聘辭聘等,均涉及利益格局的再調整,出現各類人事爭議在所難免,申訴控告、人事調解和仲裁等配套政策亦需相應完善,對人事爭議進行妥善處理,維護單位和個人的合法權益,實現人事爭議仲裁與司法接軌。在事業單位人事監管上,需要建立起人員總量、結構比例、收入分配的宏觀調控體系,建立起宏觀管理、政策監管和個案處理相結合的監管機制,形成以公共價值為導向的內部與外部的績效考核與評價機制,調控專業技術資源合理流動及其流向,積極營造事業單位成長發展的適宜環境,切實提升人力資源管理質量和利用效率。

2.構建公正、公平、科學的職稱評審評價機制

由于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員比重大,具有“指揮棒”管理職能的職稱制度必須進一步加大改革力度,理順思路,對癥下藥,打破職稱評價標準陳舊條款的束縛,探索有利于激發專業技術人員創新能力的評價機制。

(1)完善職稱評審標準

職稱評審標準的修訂,應注重引導專業技術人員融入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第一線。

其一,將完成基本工作量作為必備條件加以強化,對各行各業基本業務工作提出定量規定,按不同檔次要求,評審時在用人單位公示申報者基本工作量。

其二,評價指標定性與定量相結合,探索準確衡量能力和業績的評價標準,盡量將定性指標定量化,增強評審的可操作性。在能力衡量上,主要側重于衡量創新能力和技術工作經歷等相應指標。在業績衡量上,注重科研成果應用轉化情況,主要考核指標量化為不同獲獎等次和新技術、新模式推廣等數量質量及其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2)實行分層分類管理

其一,按職業分類評價。對事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專業技術人員,如建筑師、藥師等,應適應國家對其嚴格控制的需要,不降低標準和條件,不簡化評審程序,執行全國統一標準;對社會通用性強、流動性強的專業技術人員,如翻譯、咨詢等,具有評價與使用、資格與崗位分離的特點,可適度放寬條件,但與全國統一標準的差別不宜太大;對工作崗位相對固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如教育、醫療、科研等,適應其評價與使用結合的特點,評價標準和條件立足實際并注重創新,以引導其專業創造能力的發掘。

其二,按城鄉分類評價。通過統籌務實的職稱評價標準,充分調動城市和農村專業技術人員各自的積極性。對在農村鄉鎮專業技術崗位達到一定服務年限的專業技術人才,可免試職稱外語并適度放寬其他評審條件。

其三,按行業分類評價。根據行業特點在導向上區分不同的評價標準和評價辦法,如以研究為主的專業技術人員重在研究成果水平和創新性,工程技術人員重在工程項目水平和實用能力,以教書育人為主的中小學教師則重在其教育教學實際效果,等等。

(3)改進職稱評價方式

其一,建立以年度考核為基礎的專業技術職稱考核制度,業績指標作為職稱評審重要參照,以促進職稱評審與業務工作密切結合。

其二,根據專業特點選擇不同的評價方式,運用考試、評審、答辯、考評結合、考核認定等不同評價手段,評出真實水平和能力。對實行執業資格考試的專業,不必再組織該專業相應層次的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或考試,通過全國統一考試取得執業資格者可同時取得相應專業技術資格,根據工作需要可直接聘任相應專業技術職務或申評上一級專業技術資格。

其三,優化評委會組成結構。以專業化組建、同行評議和業內認可為重點,消除“雜家評專家”現象,打破地區、行業、系統和部門壁壘。評委范圍向體制外延伸,解決企業、基層一線專家評委缺乏以及體制歧視等問題。由此切實增強職稱評價結果的公信力,為廣大專業技術人員創造公平競爭的適宜環境。

參考文獻:

李培林.2007.積極穩妥地推進社會體制改革和創新[N].人民日報,2007-0115(9).

林澤炎.2005.提升人才競爭力促進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措施[J].決策咨詢通訊(6).

徐憲.2008.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與人才環境創新[J],經濟體制改革(4).

程德俊.2004.不同戰略范式下的人力資源管理理論綜述與比較[J].管理科學(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