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手抄報素材范文
時間:2023-04-03 14:50: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中秋節手抄報素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聯系生活,豐富寫作素材
魯迅先生說:“文章該怎么做,我說不出來,因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練習,此外別無心得和方法。”我們的學生需要開拓視野,增長知識,單靠課本學習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開發利用其它信息資源。葉圣陶先生也有句話:“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字。”我們應當指導學生多積累生活素材,有了豐富的素材和詞匯,學生的筆下定會生出許多鮮花。
組織學生有目的的進行課外閱讀,從書中積累豐富的作文材料和語言材料。在課外閱讀的廣闊內容中,有千萬個點是與課堂上所學的教材相通的。通過課外閱讀,學生獲得了綜合性的知識,即不僅有社會常識,更有大量的自然常識(包括天文、地理、生物等方面)。學生課外閱讀越多,就越有利于將課內知識鞏固、加深和系統化,從而積累大量的作文材料,而且有利于陶冶性情,豐富精神生活,培養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課外閱讀越多,學生作文材料更豐富,思維更活躍,表達起來有選擇的余地,做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
開展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為豐富寫作素材注入新的活力。例如,我們開展的漂流書活動、古詩誦讀、手抄報展評、給災區小朋友的一封信、“保護環境,愛護母親河”的倡議活動,等等。在這些喜聞樂見的語文活動中,學生的體驗多了,內心對生活的感悟加深了,也在活動中積累了大量的習作素材。就拿辦手抄報來說,每人辦一期手抄報,學生都要根據確定的中心廣泛搜集資料,進行大量閱讀、摘抄、分析、篩選,然后還要編輯、設計、抄寫。一張手抄報,促使學生積極自覺地涉獵知識,不斷的充實自己,也為學生展現自己的才能提供了舞臺。
鼓勵學生寫日記和隨筆,注重在隨機性活動中積累作文素料。比如:家長會前學生會寫些給爸爸媽媽的心里話;老師外出不在校時,會讓學生寫一寫老師不在時班級里發生的新鮮事,既鍛煉了文筆,又起到了溝通交流的效果。每逢節假日、紀念日我總會讓學生適時的表達自己的感情:三八婦女節時替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然后將過程寫下來;六一兒童節時讓學生寫一寫過節的體會;中秋節寫一些全家團圓賞月的喜慶氣氛等等。
二、旁敲側擊,引領寫作方法
蘇聯教育學家克魯普斯卡婭曾經說過:“模仿對于兒童正如獨立創造那樣同等重要。”學生在作文過程中的模仿,應該是一種積極的寫作方法,是為著表達自己的意思而運用從范文中學到的語言和寫作方法。如果教師讓學生機械模仿,就會阻礙學生表達能力的發展,壓抑學生的創造精神。因此在主題生活作文教學中,采用旁敲側擊法,教師可巧妙引領學生掌握寫作方法。跳繩比賽真有趣!隨著一聲哨響,同學們快速地甩動手中的繩子,飛快地跳起來。你看李穎,挺直了腰板,手不停地甩繩子,腳不停地跳,活像個腳下裝了彈簧的機器人。旁邊的同學都在扯著嗓子大喊:“加油!加油!”再看看那邊的小東……
讀完此段后,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這段話圍繞哪句話寫的?寫了哪些人的表現?抓住這些人的哪些方面來寫?然后在教師的引領下總結寫作方法。最后才進入主題,組織學生體驗夾玻璃球,再把剛才活動的精彩瞬間記錄下來。你可以圍繞一個中心句,抓住重點人物和觀眾的表現來寫,也可以選擇你喜歡的方式寫。這樣的教學模式,學生感興趣,寫起來言之有物,得心應手。
三、鼓勵為主,拓寬評價途徑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遠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往往是多元的”。“面對學生多元化的理解,作為教師,正確的做法是尊重學生在習作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重視對學生多角度、有創意的評價。我們應該把這種多元的空間留給每個孩子,讓每個孩子在他們的生活空間抒發自己的情感。
人性評改,鼓勵為主。評改作文時,對學生在立意、構思、表現手法上有創新的地方,教師要及時的肯定和鼓勵。
引導自改,超越自我。作文修改,教師應重“批”,讓學生重“改”。教師寫評語,一忌指責,二忌籠統。應多用肯定型評語,商量型評語,交流型評語等啟發學生自己認識作文的優點,發現作文的不足,然后自己動手修改。自改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形成獨立作文能力的一種好方法。
篇2
關鍵詞: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在目標設計中首次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綜合性學習是一種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是自主的、合作的和探究的,綜合性學習“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是培養學生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新精神的重要途徑”“綜合性學習應突出學生的自主性,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精神。”如果學生對活動內容缺乏興趣,那么“自主”與“主動積極”都無從談起。
一、在整合中提煉
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溝通是語文綜合性學習的一個重要體現。因此,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可以在學科的整合中提煉。
小語課本中,有許多描寫春天的課文。春天,我讓學生到學校里、田野里、公園里尋找春天,到實踐中去發現春天,然后把各科教學組織起來,實現綜合性的學習,讓學生感悟春天,在語文課中感受“春天植樹的快樂”,品味詩人筆下的秀麗春色,領略“春之使者”燕子的風采;在美術課上畫“春光”,在音樂課上教唱《春來了》《春天在哪里》;再讓學生與春天相約年年相見,為了見證約會,科學課上了解了種子后,讓每人回家選擇種一棵小樹或者一種花、一棵豆,去切身體會春天的美麗、春天的生機勃勃、春天的無處不在!最后讓學生在作文課上匯報交流,推薦一個自己認為最美的地方,讓大家去飽覽春色,為了說服大家,要寫出自己推薦的理由,這樣圓滿地完成了本次實踐活動。
整個活動緊緊圍繞著“春”,綜合運用了搜集資料、匯報交流、歌唱、繪畫、親自動手操作、習作等多種形式,這樣的學習不但實現了內容的整合,促進了學生語文素養的提高,語文能力的發展,而且提高了整體教學效益。
二、在人文性上開掘
1.我與自然。大自然是人類生存的物質根本,因此小學生首先要和大自然進行交際。美麗的大自然永遠令人向往,身邊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一年四季中,春花爛漫,草長鶯飛;夏日炎炎,知了鳴唱;秋高氣爽,落葉繽紛;寒冬臘月,銀妝素裹;還有那風雨雷電,霧雪冰霜……讓孩子們感興趣的太多了,信手拈來,便是孩子們眼神追逐的所在。
秋天來了,到處飄落著樹葉,我設計了“秋葉繽紛”的學習活動。首先組織秋游,讓學生通過看、聞、聽、摸、想等方法觀察秋葉,然后讓學生收集各種樹葉,弄清葉名,再自主選擇分組,有美術制作組,進行葉畫制作;有詩歌散文組,搜集贊美秋葉的詩文;有童話故事組,搜集關于秋葉的童話故事;有自然科學組,了解葉片和葉脈的作用,了解秋葉的顏色變化和落葉的原因,最后積累素材,寫成文章,每組合辦一張手抄報,全班合編習作集《秋葉繽紛》。
活動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審美能力,還培養了創造美的能力,在語文素養方面,學生懂得了積累的作用,也培養了搜集、處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激發了學生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也提高了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
2.我與他人。小學生自降生之日起就不斷地與人交際,不斷觀察人與人的交際,不斷地學習人與人的交際。作為每位語文老師要喚醒學生相互交際中學語文的激情。教育家雅斯貝爾說:“教育是一種喚醒,是一個靈魂對另一個靈魂的喚醒。”用心看著可以看到的一切,用情聽著可以聽到的一切,以一個欣賞者的心緒,以一個建設者的姿態靜待花開,這才是教育的境界。
校園生活中有許多可以挖掘的內容。如我曾經組織過的“征集班級格言”活動。活動的過程是這樣的:首先創設模擬采訪的情境——在學習生活中掌握言簡意賅、精當生動的言論,不僅能使你顯得通古達今,明智機警,還能使你談吐出色、文筆增輝,大家可能都有自己喜歡的格言警句,我想充當一回記者采訪大家……通過采訪,我了解到大家都有自己喜歡的格言,班級是個大家庭,大家想不想為班級也征集兩條格言?然后出示征集格言啟事,啟事包括集體要求和評獎辦法。把全班同學分成八個組,五人一小組,選派臨時小記者到各組去采訪,讓學生把推薦的格言及理由講清楚,再組織評獎,頒發證書。接著,展開寫話訓練,把沒獲獎的優秀格言選送給合適的人,并寫清推薦理由。最后請班級小書法家把這些優秀的格言寫出來進行裝裱,張貼在墻上。
這種交際是讀取別人的信息,明白對方的想法,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
3.我與自已。如何和自己交際,如何調整好自己的心態,使自己具備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在當今信息爆炸、競爭激烈的社會中顯得尤為重要。這需要老師具備一定的心理學知識,要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保護他們的自尊和隱私,及時發現他們心理上不穩定的因素,并通過對課文的學習來訓練學生與自我交際的能力。如圍繞“自尊自愛”的活動主題,在自己生日那天,以一顆感恩的心對母親表達謝意;說感受,把活動中體會最深的寫成作文,進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