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科技大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3-22 08:44:4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西南科技大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我國高等教育經過連續幾年的擴招,在校生人數已經從擴招前的400多萬人增加到目前的1000多萬人。高考的錄取率從1978年恢復高考時的3~5%提高到目前的50%以上,部分省市的高考錄取率已經超過70%。這表明,我國的高等教育已經逐步從過去的“精英式教育”轉變為“大眾化教育”。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標也部分的轉變為普及和提高全民的教育及科技文化水平,以及提供基本的就業培訓等方面。在我國由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逐步完成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后,大學作為高等辦學主體,在獲得更多辦學自的同時,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其中主要的就有辦學經費的壓力、招生壓力以及學生就業的壓力等。而這些壓力又都是關乎大學本身生存和發展的關鍵因素。對于一般的大學來講,他們必須面對的現實是,政府提供的辦學經費不再像過去那樣有保障,相當部分需要由學校自行籌措;同時,政府還明確表示將推行“優勝劣汰”的政策,其中教育部5年一輪的本科教學質量檢評就是政府優勝劣汰的具體措施之一。一個大學辦不出特色和水平,必然面臨的是經費困難、招生困難以及學生畢業的就業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一個大學的特色似乎已經成為其存在的理由和發展的前提。在當今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大學的特色問題已經成為事關大學本身能否生存和發展的根本大事。在這種形勢下,大學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已經成為眾多大學以及大學領導者們的共識。
二、市場經濟條件下大學辦學特色的理解與定位
雖然大學要“辦出特色,辦出水平”,已經成為眾多大學以及大學領導者們的共識。但是,不同的人以及不同的學校,對大學特色的理解以及定位是不一樣的。如何在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正確理解和定位大學的特色,成為一個值得研究和討論的問題。我個人的理解是,大學的發展問題特別是辦學特色問題,必須納入我國目前的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來進行考慮。在市場經濟環境條件下,大學的主要角色應該是高等教育服務以及科研成果的提供者,我們的直接產品是我們提供的教育服務以及科研成果。就大學教育服務這個產品來講,我們有兩個層面意義上的客戶。第一個層面意義上的客戶就是學生,這是我們的主要客戶或直接客戶。過去我們常常把學生簡單看成是我們的產品是不太恰當的。大學教育第二個層面意義上的客戶就比較多,包括學生家長、政府部門、相關企業、社會團體以及科研單位等。第二個層面意義上的客戶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看成為間接客戶。對于間接客戶來講,我們的直接客戶學生可以看成是我們的產品之一。就科研成果產品來講,所有相關的社會企事業單位、團體甚至個人都是我們的直接客戶。對于特色的理解,一般可以概括為“人無我有,人有我強”。
一個大學的特色,可能包含了許多方面。但如果是從考慮客戶需求的角度看,其主要的特色就應該在教育服務產品上體現出來,具體包括“特色專業(體現人無我有)和高質量的教學水平(體現人有我強)”;以及在其提供的科技產品(服務)上體現出來,具體可以體現在一些領域處于領先地位的科研水平。當然,其它一些方面如校園文化、人文環境及歷史等,都可能成為大學特色的一部分,但對客戶的影響力相對較弱。應該說,從某種意義上講,特色代表了優勢,也代表了水平。大學的特色和水平,是吸引客戶的法寶。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客戶對象對大學不同的特色更感興趣。因此,大學所提供的服務特色,必須要考慮不同客戶對象的需要。舉例來說,我們教育服務產品的直接客戶-學生以及部分間接客戶(學生家長、教育主管部門等),就對大學的教育質量(水平)以及特色專業更感興趣;具有特色的專業項目和高質量的教學水平,意味著高質量和有特色的學生;高質量和有特色的學生必然受到社會的歡迎。其畢業生受社會歡迎的大學,必然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大學。而對于一些企業、研究機構及社會團體,以及部分政府主管部門,則對大學在一些領域的科研水平及實力更感興趣。高水平的科研實力,意味著更多的經費和合作,更大的社會影響力。一個具有強大科研實力、擁有充足經費、廣泛合作機會和強大社會影響力的大學,必然是一所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大學。下面的框圖可以比較直觀地說明學校-社會(市場)-客戶三者之間的關系。
三、西南科技大學的辦學特色思考:過去、現在與將來
從歷史的角度看,西南科技大學曾經是特色非常鮮明的學校,其前身分別包括了四川建筑材料工業學院和綿陽農業專科學校。當時在全國范圍內專門的建材高等學校僅有5所,凡是提到建材系統的高等教育以及科學研究,很容易使人想到四川建材學院。同樣,當時全國的專門的農業院校也不多,綿陽農業專科學校在四川以及西南地區也有相當影響力。雖然過去特別是在計劃經濟的年代,對大學的特色以及水平強調得并不多。但我們的特色曾經是那么的明顯。西南科技大學過去的影響以及特色,已經從我們培養的人才以及創造的科技成果在今天我國社會經濟生活中的作用和影響中充分顯現出來。據了解,我校過去培養的畢業生,很多已經成為建材系統的企業經理、工廠廠長、礦山的礦長等,成為了知名的農技專家、高級經營以及管理人才等。西南科技大學是為適應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形勢需要而組建的,不論是從當時、現在以及今后的發展趨勢看,都是非常必要和正確的。不過,由于西南科技大學組建的時間較短,目前還沒有形成比較鮮明的特色和學科優勢,如前所述,在經濟全球化、教育國際化,教育市場競爭變得越來越激烈的情況下,一個大學的特色和優勢已經成為其存在的理由和發展的基礎。因此,如果我們不重視學校的特色建設,西南科技大學就有可能變為中國1000多所高校中的一所,而不是人們可以很容易想到的某一類專業院校的幾所之一。
而我們兩校過去曾經所擁有的鮮明特色及優勢也將逐步失去,取而代之的是沒有多少特色,也沒有什么優勢,龐大但普通的一所大學。因此,我們必須對我校目前的發展現狀保持清醒的認識,高度重視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抓好我校的特色建設問題。西南科技大學的特色建設,應該主要從市場的需要和現實的可能兩個方面進行考慮。應該說,我國經濟正處于高速發展時期,社會對高等教育服務以及科技服務的需要既強勁,又廣泛。因而,從市場的需求來講,學校的特色建設是沒有什么限制的。從這個角度看,我校的特色建設應主要根據現實的可能來進行規劃。從提供教育服務的角色看,我校涉及的專業及學科領域可以寬一些,其特色或優勢建設主要體現在教育質量以及培養高素質學生上面。但對于科技服務的角色來講,學校就不能涉及面過寬。我校主要脫胎于建筑材料和農學兩大學科,不論是教學還是科研,我們都具有相當的基礎和實力,也在這兩大行業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這曾經是我們的特色和優勢,按照我個人的觀點,這兩個方向仍然可以作為我們現階段以及今后科技特色建設和發展的主攻方向。主要的理由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各項建設特別是城市建設、居民住房建設、道路建設以及各種與生產相關的建設方興未艾,對各種建設材料的需求非常強勁。同時,在強調環境友好與可持續發展的時代,建筑材料更新換代對先進建筑材料的需求十分迫切。
這些都為我們建筑材料特色建設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因此,我們應該集中精力在建筑材料領域形成特色和優勢,包括傳統建筑材料如玻璃、陶瓷、水泥、建筑鋼材等以及新型建筑材料如輕質墻體材料、高性能防水、保溫隔熱材料以及其它與環境友好、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新型材料等,這些已經足以給我們創造非常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四川是一個農業大省。中國有超過13億的人要吃飯,農業問題永遠是一個事關國計民生的大事,提供農學方面教育培訓以及科技服務是有著長期和廣大的市場。因此,我校過去在農學方面的一些特色和優勢如小麥、水稻、茶葉以及花卉和園藝等應該繼續得到加強并進一步加以發展。應該說,農學的教育培訓及研究,具有較強的地方特性,而建筑材料有具有較強的行業特性。地方特性和行業特性就是特色,容易形成優勢。這如同民族文化一樣,越是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學校的特色建設特別是科技服務的特色建設,不宜選擇得過寬,專業領域不宜過多。有些學科如電子信息、制造工程、生物技術等,雖然市場有強大的需求,但由于我們與國內其它一些高校的水平差距過大,要形成西南科技大學的特色和優勢,花費的時間太長,代價過高,而結果往往也不如人意。應該看到,一個大學的特色和優勢,往往是在一定的環境和機遇條件下逐步發展而成,并不是簡單按照人們的預先的設想或規劃成為特色和優勢。因此,對于難以形成特色和優勢的學科,學校工作的重點可以放在提供高質量的教育服務以及培養高素質學生上面。這項工作并不排除而是需要開展一些相關的科學研究工作。最后,有必要就西南科技大學與董事單位的“聯合共建”是否應該成為西南科技大學的辦學特色問題進行一些討論。應該說,西南科技大學近幾年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綿陽科技城建設和與董事單位的“聯合共建”。
西南科技大學通過與董事單位的聯合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發展壯大自己,走出了一條比較有特色的發展之路。但這條有特色的發展道路是否應該上升為學校的特色或優勢來加以宣傳,也許值得討論。首先,目前我校與董事單位的聯合共建基本上是單向的,主要是那些在國內外都有重大影響力的研究機構和企業向西南科技大學輸入人才、項目、經費以及其它教學科研的資源。而我們輸出到有關董事單位的教育服務以及科技服務內容很少,水平也不高。在這種情況下,對外宣傳過分強調西南科技大學的“聯合共建特色”,可能會引起一些負面的效果。別人會認為,西南科技大學缺乏實力,其發展主要靠別人的幫助,自身沒有什么。這顯然不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效果。我們希望借助于董事單位強大的影響力提升自己的影響力的設想,在現階段也許并不現實。學校的“大師”級人物只能努力靠自己培養,才能得到社會的真正認可。有人曾經問道,假如西南科技大學與九院合并,西南科技大學能否很快成為一流大學?這個問題的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也許結果是西南科技大學的消失。國內一些洗滌劑廠家與國外一些著名的品牌企業聯合,由于實力相差過于懸殊,最后基本上都是以國內品牌消失為最終結果,就是很好的例證。因此,只有當某一天我們能夠自豪地對外宣稱,長虹的什么產品是利用西科大技術開發的,九院或827的某項科學難題是由于西科大的參與而解決的時候,“聯合共建”才應該上升為西南科技大學的主要辦學特色之一向外宣傳。目前最好的做法是“多做少宣傳,而且宣傳的對象一定要適當”。
篇2
關鍵詞:西南科技大學;產學研結合;財務報告分析
引言
對產學研結合的教學模式的不斷探索是我國高校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教育要“支持學生參與科學研究,強化實踐教學環節” [1]。西南科技大學是一所以產學研聯合辦學為特色的西部高校。1993年學校創建了被李嵐清同志譽為“西南工學院模式”的特色辦學模式,并成立了第一屆校董事會。自2000年正式組建成立西南科技大學,學校至今已經更換了兩屆董事會,董事單位的數量和質量均有大幅度提升。作為會計專業本科職業能力培養重要課程的《財務報告分析》,其課程設計如何貫徹綱要的要求,促進產學研結合,是西南大學財務報告分析教學組近年來持續探索的課題。經過三年多的教學實踐和思考,初步形成了相對系統的課程設計思路,本文將對其主要內容進行闡述。
一、西南科技大學產學研結合現狀
西南科技大學是一所以教學為主的綜合型大學,以本科教育為主。學校地處西部,因歷史沿革,其特色專業為非金屬礦產資源和生物資源開發、先進建筑材料、核廢物與環境安全、機器人技術、電子信息、生物技術等方面。以應用技術合作為主,工學理學已經與董事單位建立密切的合作關系,企業對這些專業畢業生的滿意度也較高。但是,作為綜合型大學重要院系的經濟管理學院,在與董事單位合作,促進產學研結合方面卻不具優勢。突出表現在:第一,各系教師多以自己的人脈資源為依托與企業開展合作,沒有針對性;第二,少數系領導對合作不夠重視,以完成任務為主,合作單位質量較低;第三,院系教學改革尚未明確提出在課程設計時應考慮產學研結合的特色,強調與董事單位的深度合作。在問卷星上實施的西南科技大學產學研人才培養走訪董事單位調查結果顯示,董事單位對聯合培養人才很感興趣,但是對現有人才的基礎能力滿意度較低[2]。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隨著黨的十提出調整經濟結構,保持高速發展的目標,企業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高校教育改革面臨挑戰。地方高校如何辦出自己的特色?如何服務地方企業?李國志在《高校辦學特色與特色化的辯證思考》中分析了辦學特色與本色的內涵及其辯證關系,指出特色化是不斷適應社會發展需要、滿足自身發展需要、自我完善與卓越發展的過程[3]。饒文軍在《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微觀思考》中歸納了影響教學質量的五種力量模型,特別分析了教師在課程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力量因素[4]。由上文分析,特色是人才供給與需求對接的端口,而質量是人才供給滿足需求的內涵。
無論是特色還是質量都必須依靠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來實現,而具體的課程設計則是最基本的要素之一。針對會計專業的《財務報告分析》這一門課程的設計,黃芝花[5]、夏雪花[6]等提出了案例教學方法。陶功浩對財務報表分析課程進行了整體設計,并提出了學生分組完成教學實踐的方案[7]。周艷、張流柱、董文秀進一步設計了以“課程建設+競賽推廣+公司實體實踐平臺”為核心的高職特色會計專業課程建設[8]。
以上研究成果,有些只是討論了高校教學改革的宏觀層面,具體的課程設計研究在實施上缺乏特色,層次以高職高校為主,不適合我校的具體情況。因此,本文對我校原有《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深入思考,提出了有特色、保質量、育人才的創新課程設計方案。
三、課程設計的路徑思考
與管理路徑相似,高校教學改革的路徑也可以分為兩種。從上到下的路徑,優勢在于上層支持,立意高遠,資源豐富,能夠快速形成書面文件進行大范圍推廣。但由于脫離實際教學過程,常常出現教師學生不適應、見效緩慢或不了了之的情況。模式成形快,但效果較差。而從下到上的路徑,由基層自發在實踐中摸索,資源匱乏,通常依據教師本身對課程的熱情,反復實驗形成一套較為有效的教學模式。劣勢是與教師長期的堅持投入高度相關,少有成功案例,模式難以復制。模式成形慢,但效果較好。而且通過課程教學組成員的傳承,能夠形成長期效應。本文在對課程進行創新設計時,結合了兩種路徑。先從下到上,由任課教學組在教學實踐中逐步形成產學研結合的特色課程設計,有效提升學生的專業基礎能力,加深對董事單位的認知。學生素質通過就業過程傳遞,同時申請學校和董事單位的支持,從上到下,固化和完善現有模式,向其他課程推廣成功經驗,再建成名副其實的特色專業。以上是我校保持和發揚辦學特色的有效路徑。
四、《財務報告分析》課程設計意義與內容
(一)課程設計意義
財務報告分析職能在現代會計職能體系中處于核心地位,是商業分析的基礎,應用廣泛[9]。《財務報告分析》課程是我校會計專業2009年出臺新專業培養方案后,由原《財務報表分析》與《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與分析》兩門課程合并而成。前者針對企業會計方向學生開設,后者針對公共會計方向學生開設。新培養方案在企業會計方向更加強調行業會計業務能力的培養,在公共會計方向更加強調應對注冊會計師考試改革,提高學生案例分析能力。因此,本課程的教學模式設計,可以首先通過重點分析董事單位下屬優秀企業,加深學生對企業的認知,培養學生對企業的感情,逐步形成從評價企業價值到發現企業價值,再到創造企業價值的就業價值觀。
(二)課程設計的內容與創新
1.課程設計內容
目前,課程的教學改革仍處于從下到上路徑階段,以授課教師為核心組織教學工作。按照《財務報告分析》課程創新設計方案,課程設計包括課程目的、課程內容、教學環節、實踐環節、考核方案、課程總結等部分。課程目的和內容在此不再累述。
課程的教學環節以財務報告分析理論、分析框架和分析工具的講授為主,占課程總授課時間的40%。課程的實踐環節從董事單位的簡介開始,初步介紹我校董事單位的名稱、所處行業及歷史沿革。之后發放學生意向問卷調查,按調查結果與學生討論選定財務報告分析對象,分組并展開案例分析。在此過程中,要求學生明確分析目標,依據教學環節所學分析框架進行分析。授課教師則在不同分析環節穿插相關理論知識的重復講授,加深學生印象,提高分析工具的運用能力。
至從上到下路徑階段,我校可實施專業課程、特色專業外聘企業導師制度。課程教學組可選擇適當的時機,邀請董事單位財務及相關管理人員擔任課程外聘企業導師,親臨授課現場:介紹行業企業背景資料,彌補公開網絡資料不足;指導學生的實踐環節,促進產學研結合。
課程考核包括60%的過程分和40%期末考核分。其中過程分值由分組組長評價30%,授課教師評價30%及財務分析報告成績40%組成。期末考核分以閉卷考試成績計算,以保證學生牢固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2.課程主要創新
在課程設計的分組案例討論階段,以我校國防軍工、建材、高精制造業、生態農學等優勢專業為選擇標準,在我校董事單位及相關行業、相鄰地域、學生生源地中有針對性地選擇特色上市公司為財務報告分析對象,通過分析過程形成較為完整的企業財務分析報告,作為學生實踐成果。后期可進一步擴大分析范圍,整合形成區域產業分析報告。提高學生專業素質,加深學生對我校辦學特色、優勢專業、董事單位的認知,在更明確的產業范圍內落實了學生素質與企業需求的聯系,部分解決學生在就業時面臨的種種問題。
3.課程成果與拓展
課程設計實施初期,學生實踐環節成果可集結成冊,完成企業財務分析報告合集印刷品一份。課程設計實施后期,完整的課程成果設想包括三部分,即:形成董事單位下屬企業分析報告合集一份,評價企業價值;選擇區域同行業代表企業進行對比分析,發現企業價值;爭取企業實地調研機會,結合分析結果討論對策,創造企業價值。
五、結束語
本文以我校的特色辦學模式—產學研結合為基礎,以滿足我校董事單位及相關行業、相鄰地域企業人才需求為目的,以培養學生財務分析能力為專業質量保證,闡述了對《財務報告分析》課程的創新設計。一門特色課程的創立和發展離不開授課教師的努力,更需要來自學校、學生、企業、社會的支持。產學研結合的辦學特色并非一蹴而就,本文的不足之處尚需各位同行補充指正。■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 — 2020 年)[N].人民日報,2010-7-30.
[2]西南科技大學產學研人才培養走訪董事單位調查問卷.問卷星[EB/OL].http:///wjx/user.aspx?username=265348
[3]李國志.高校辦學特色與特色化的辯證思考[J].教育與職業,2010(10):9-11.
[4]饒文軍.提升高校教學質量的微觀思考[J].遼寧科技大學學報,2011(12):650-657.
[5]黃芝花.淺談案例教學法在財務報表分析教學中運用的重要意義[J].企業家天地,2011(3):122-123.
[6]夏雪花.《財務報表分析》案例教學法之我見[J].新會計,2011(3):62-63.
[7]陶功浩.財務報表分析課程整體設計及教學實踐[J].職業,2011(2):168-169.
[8]周艷,張流柱,董文秀.以“課程建設+競賽推廣+公司實體實踐平臺”為核心的高職特色會計專業建設[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1(1):72-73.
[9]朱蓮美,丁日佳.“管理型”會計專業本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設置.財會通訊 , 2010(5):33-35
篇3
首先感謝你在百忙之中垂詢我的自薦材料,為一位滿腔熱情的大學生開啟一扇希望之門,給我一個邁向成功的機會。
我是一名西南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院2001級的一名學生,在大學四年里,我已經學會了一定的計算機軟硬件的一些知識,參加了西南科技大學學院網站設計,對網絡設計管理維護都很熟悉,也能解決一些硬件問題。作為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我熱愛我的專業,期待著實際的工作考驗。
作為一名初出校門走向社會的學生,我認為我最缺乏的是豐富的社會實踐和工作經驗,這或許讓你猶豫不決,但我有著青年人的熱情和赤誠,有著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和集體合作精神,真心希望貴公司能給我一個機會,我愿與貴公司同甘共苦,共創未來!“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新世紀,我有信心憑自己的能力為貴公司的事業添一份力量,希望貴公司可以成為那個可以實現自我價值的大舞臺,也希望為我自己贏得一片天空。
過去并不代表未來,勤奮才是真實的內涵,在求學之路中養成積極樂觀,進取的品質和滿腔的熱情,使我有信心能很快勝任自己的本職工作,并且在實際中不斷學習,不斷完善自己。我堅信真誠 勤奮可以創造奇跡。
千里馬因伯樂而馳騁,我需要你的賞識和認可,如果你能給我一個機會,我會更加嚴格要求自己,以全新的面貌迎接輝煌的明天。
你一刻的斟酌,我一生的選擇!
再次感謝你在百忙之中一閱,并衷心祝愿貴單位蓬勃發展,蒸蒸日上!
靜侯你的佳音!
此致
敬禮!
篇4
關鍵詞:女生;課余時間;游泳鍛煉
1.前言
游泳是國家《全民健身計劃》中倡導推廣的主要健身項目之一。各高校普及游泳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高校游泳運動能夠快速的發展,并顯示出了強大的號召力。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諸多問題,如:女生學習興趣不高、怕水心理、游泳技術掌握不扎實等。
2.研究對象:西南科技大學游泳公體課100名女生
3.研究結果與分析
3.1女生游泳課現狀的調查分析
對西南科技大學100名女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及對其中部分女生進行訪談,共發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問卷98份,有效率98%。根據問卷調查的結果進行研究分析。
3.1.1女生參加游泳鍛煉的態度
通過對調查問卷進行統計,參與調查女同學對游泳鍛煉持積極態度的占70.4%,她們表示愿意參加游泳鍛煉;而不愿參加游泳鍛煉的同學占總調查人數的29.6%。
通過訪談得知,她們表示非常想學會游泳,參加游泳鍛煉,并通過參與游泳鍛煉達到順利通過達標考試、鍛煉身體、掌握技能等目的。而不愿意參加游泳鍛煉的女生是因為不喜歡體育鍛煉;還不會游泳,認為游泳危險性太大;呼吸很難掌握,容易嗆水;有過溺水經歷;身體有特殊疾病等原因。
3.1.2游泳課對學生參與游泳鍛煉的影響
對參與調查的同學進行訪談了解到,她們認為通過游泳課上的學習,結合課余時間的鞏固練習能夠熟練的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術;劃定了統一的考試標準后,大部分同學積極地去游泳池練習。由此看來想要獲得好的學習效果,游泳課上的學習和課余時間的鞏固練習是相互影響,密不可分的。
3.2課余時間游泳鍛煉的現狀
3.2.1參與鍛煉的目的
通過對該校女生參與游泳鍛煉的目的進行調查統計顯示,有48.9%的女同學是出于獲取學分、考試的動機被動學習游泳并參加游泳鍛煉的;有17.4%的女同學表示,她們努力學習游泳技術、參加游泳鍛煉是期望達到減肥塑形和健身的效果;而真正愛好游泳,并且想掌握這門技能的女同學僅占調查總人數的8.2%。
3.3課余時間女生參與游泳鍛煉的制約因素
3.3.1外界因素
對西南科技大學有多年專業教學經驗的教師進行訪談,他們表示學習游泳的過程中,理論知識能夠有效地幫助同學們理解游泳技術中的力學原理,使學生更熟練地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術,而且在老師的引導下可以總結出適合自己的練習方法。對但是由于該校游泳池都是室外露天游泳池,沒有水循環設備;另外天氣的影響,造成游泳課的教學時間短,完成教學任務都很困難,很難再抽出時間傳授理論知識。
3.3.2心理因素
影響我校女生參加課余游泳鍛煉的心理因素主要包括:擔心個人形象、怕苦怕累、以及強烈的懼水心理等原因。18.4%的女生因為怕曬黑,而不喜歡上游泳課,有14.3%的女同學表示擔心自己的參加游泳鍛煉的過程中被別人議論,傷害自尊心;12.2%的女生因為強烈的懼水心理不喜歡參加游泳鍛煉,甚至有的女同學之前還有過嗆水或溺水的經歷,對游泳產生了恐懼心理。鍛煉心理學老師建議從培養學生自信心入手,(1)增加個體對成功的體驗。(2)增加替代性的體驗。(3)教師的語言說服,心理暗示。(4)培養和調節良好的情緒和生理狀態。以此來改善心理因素對我校女生課余時間參加游泳鍛煉的影響。
3.3.3生理因素
大學生已基本發育成熟,受生理周期的影響,導致一些女生不喜歡參加游泳鍛煉,甚至耽誤游泳課,影響了學習效果。在調查中發現,有55.1%的女生表示游泳池水太涼,自己在游泳后,開始產生痛經、月經不調等不良現象。調查發現,有4.1%女生因為自己的生理原因或有特殊疾病,因此無法參與游泳鍛煉。對期末游泳考試的負責老師進行訪談得知,有個別女生到醫院開假病例證明意圖逃避考試,任課老師表示對這部分同學會加強思想教育,學習興趣的引導來解決問題。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4.1.1西南科技大學女生課余時間參與游泳鍛煉的現狀并不樂觀,還有很大的改善空間。
4.1.2缺乏基本理論知識、氣候、場地限制,該校并沒有建設室內恒溫游泳館的計劃,水溫偏低,開放時間短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該校學生在課余時間參加游泳鍛煉。
4.1.3對游泳的學習興趣、課余時間參加游泳鍛煉的觀念都不是很強,無論是從健身角度還是從實用角度來講,加強學習興趣和終生體育觀念的培養是學校體育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
4.2建議
4.2.1加強對女生參加體育鍛煉的引導;從培養興趣出發,根據體育課中的教學的目標和任務,結合女生身心特點,選擇難度適中,實用性強,易于掌握的教學方法進行游泳課的教學。
4.2.2在學習、練習游泳的過程中,熟練掌握岸上徒手動作,充分利用水中練習時間,以動作的熟練程度彌補水感的不足。
4.2.3根據該校實際情況,采用“短時多次”的教學方法,適當增加游泳池對外開放時段;同時加強對游泳基本知識,游泳安全防護知識宣傳。
4.2.4在學習游泳的過程中,要盡量克服心理障礙所產生的影響,教學中做到循序漸進,重視熟悉水性的教學,消除學生對水的恐懼感。
參考文獻:
[1]李青梅.廣東省粵西地區普通高校游泳選項課開展現狀與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9,11(23).
[2]趙立剛.高校女生游泳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9(12).
篇5
關鍵詞: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問題路徑
公益創業,是指個人、社會組織或者網絡等在社會使命的激發下,追求創新、效率和社會效果,面向社會需求、建立新的組織、向公眾提品或服務的社會活動。[1]公益創業作為以解決社會問題為首要目標,以經營活動為手段,以實現社會效益為主,經濟效益為輔的運營模式的創新創業,在社會創業蓬勃發展的態勢之下勢必成長迅速。2014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達727萬,而2005年,我國高校畢業生僅338萬人,十年間人數增加了389萬。[2]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沉重,亟需新型且行之有效的就業方案。2014年12月,在教育部《關于做好2015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中指出,“各地各高校要把創新創業教育作為推進高等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抓手,將創新創業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再次從政策領域對高校的大學生創業教育責任予以說明。在2015年的兩會期間,總理更是多次強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高校開展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營造出更好的社會環境。公益創業教育作為創業教育的新領域,在我國各類高校中屬于初探領域。目前,我國部分高校已形成一定公益創業教育模式。其中,以湖南大學為代表的“產—學—研”相結合的公益創業教育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學為代表的“創業教育+創業資金+創新基地”模式以及清華大學的創新素質培養模式較為成功。[3]
一、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面臨的主要問題
(一)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在教育內容上,目前我國高校公益創業教育的專業教育極少,已有的公益創業教育課程往往作為創業教育的子課程選修。在對高校公益創業教育課程教師授課內容的調查中,發現教師授課內容仍然是廣義的創業教育,對專門的公益創業并未多做介紹,且沒有專門的公益創業教材。在教育方式上,在開展公益創業教育的高校中,絕大部分都僅僅進行理論教學,缺乏實踐指導。公益創業的教育并未形成完善的課程體系。
(二)缺乏專業的教育團隊
通過調查發現,在高校中,經過系統創業教育學習的教師很少,經過系統而專業的公益創業教育教學方法學習的教師則更少。當前部分高校的創業老師也只能稱之為創業輔導員,只能在創業信息等方面提供指導,而不能進行專業的創業培訓。這種輔導員一是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師來兼任,缺乏實際創業經驗;一是由企業家或者創業人士擔任客座教授,有一定實戰經驗而缺乏系統的理論體系指導。
(三)社會外部環境支持系統不完善
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教育不僅是學校的任務,同時需要政府、社會等多方面的輔助,形成一個完善的公益創業教育體系。目前,在政府方面,大學生創業就業問題一直都是國家及教育部重點關注的問題,政府對大學生的創業方面有很大力度的支持。但是,對公益創業的專項政策沒有形成體系,針對性不夠強。在西部偏遠地區由于其地域的偏僻性和經濟的欠發達性,在政策的制定等落實方面不足,相關機構監管不力。在社會方面,公益創業項目因其較小的經濟效益而不受風險投資行業青睞。
二、大學生公益創業案例分析
(一)案例簡介
公益創業團隊名稱:為樂志愿服務與研究中心2008年5月14日,汶川大地震后第三天,西南科技大學應用心理學專業大二學生郭常波在專業老師的帶領下前往地震重災區綿陽安縣、平武、北川等地開展心理援助,并成為西南科技大學心理援助志愿者團隊的骨干成員。在心理援助期間,郭常波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投身于公益事業,并在畢業后與專業其他幾位志向一致的老師和同學一起成立了為樂志愿服務與研究中心(簡稱為樂公益),作為西科大心理援助志愿者團隊的延續,成功入駐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進行項目孵化,2014年,項目孵化成功,脫離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開始市場化運營。自成立以來,中心一直堅持以需求為本,創新模式,務求實效。多年來聯合研發,形成了包含“樂+u”核心課程、加油鄉村夏令營、加油高校冬令營、加油課堂、加油運動會、加油愛心包等系列產品在內的“加油”品牌項目體系,并與中國扶貧基金會合作,在全國復制推廣。團隊也獲得多項榮譽獎勵,曾入圍團中央全國“十佳志愿者團隊”候選名單,先后榮獲團中央“志愿服務先進集體”、“抗震救災先進集體”和中國扶貧基金會“最佳項目團隊獎”、“四川省十佳志愿服務項目”、“四川省青少年素質訓練計劃優秀組織獎”、“中華青少年生命教育優秀組織獎”等殊榮。盡管如此,中心志愿者團隊并不驕傲懈怠,仍然不定期地組織和參與國內外心理援助相關培訓,積累心理危機干預、團體心理輔導、心理培訓和講座、心理調研等經驗,以期中心更好地發展,為更多的人群送福祉。[4]
(二)案例分析
目前,我國類似于為樂公益的大學生公益創業組織越來越多,其項目運營模式主要為政府購買與基金組織競標,利用政府與基金組織專項資金免費為目標對象開展服務。此外,也有面向普通受眾的收費項目,但因其組織的公益特性,項目主要以實現社會效益為主,因此項目收費較低。從為樂公益的發展和成長道路來看,為樂公益的成立,創始成員們的公益意識、社會責任感與社會使命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此外,公益活動的社會實踐也為團隊成員增加了工作經驗,為團隊成立提供了可能性。最后,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為其成果轉化及市場化運營所提供的孵化平臺,為團隊成立提供了平臺保障。由此可見,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教育,不能僅僅局限在理論教學上,也不能局限于思想政治教育上,而是要以思想政治教育為主線,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最后,為其成果轉化提供專業平臺,幫助其與社會、市場成功對接。
三、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路徑思考
大學生公益創業是一個從學校學習到社會實踐的系統過程,因此大學生公益創業教育路徑的構建,必須從學校教育和社會外環境教育兩個方面入手。
(一)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
1.構建多元化公益創業教育體系
完善大學生公益創業的課程教育體系主要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加強理論教學。將公益創業課程作為學生必修或者選修的系列課程,以培養學生公益創業認知、公益創業意識、公益創業情感及公益創業行為為目的,購買或者編寫專業教材,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開展大學生公益創業教學活動。第二,強化實踐體驗。公益創業因其成本低,啟動資金少的特點,特別適合在校大學生實際體驗,在體驗中學習經驗,用經驗豐富理論。可以舉辦各類型公益創業比賽,提高大學生公益創業實踐能力,以實踐豐富公益創業教育理論。
2.組建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育團隊
(1)聘請專業公益創業教育理論專家
此類專家可以以企業管理顧問的身份參與企業的管理,在工作中時時刻刻為企業指點失誤、出謀劃策,隨時對企業家進行培養。這類專家可以是我們各大學經濟管理專業的教授。
(2)聘請成功企業家為實踐操作導師
一方面,成功企業家自身具有強烈的競爭意識和堅定的自信心,對于準備創建新企業的創業者同樣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力和感染力。通過與成功企業家接觸能夠激發創業者的創業激情,為創業者沖破障礙樹立信心。另一方面,成功的企業家的創業經驗和教訓對于創業者而言也具有激勵和借鑒作用。
3.搭建驅動與孵化共存的多樣化教育實踐平臺
加快建立大學生企業孵化基地,以商業化的運作方式,著眼創業實踐。以學校的科技園為依托,建立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學校通過對學生創業技術進行評估,對有發展前景的公益創業團隊進行重點扶植,鼓勵其進入科技園進行孵化。
(二)完善社會外部教育環境的構建
1.重視大眾輿論對大學生公益意識的教育
我國尚缺乏鼓勵學生創業的社會文化氛圍,傳統思想的束縛和計劃經濟的影響導致在社會中普遍存在著對創業的惰性。因此,我國開展創業教育就要在全社會培育鼓勵自我創業的社會文化,改變大眾傳統就業擇業觀。具體可以通過媒介多渠道宣傳大學生公益創業典型,傳播社會正能量,弘揚社會責任感與公益使命感,提高青年大學生的公益意識。
2.落實政府政策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支持
政府作為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在社會宏觀調控上起著重要作用,大學生公益創業外部環境的構建,離不開政府的支持。
(1)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可以為大學生公益創業提供有力的社會大環境保障。我國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業服務的政策很多,但政府相關職能還相對滯后,如審批手續繁瑣、限制條件多等等。這無疑增加了大學生創業的成本。公益創業因為其性質的特殊性,在政策方面,國家應該減少審批程序,放寬申請條件,充分激發大學生公益創業的意識,調動其公益創業積極性。
(2)專項資金支持
一方面,國家對大學生創業已有專項資金支持,但申請到手很困難,手續繁瑣且條件嚴格,因此,政府可以開通大學生公益創業綠色通道,縮短資金申報流程,減少審批手續,在資金申請環節給予大學生公益創業者以便利。另一方面,大學生公益創業經營側重點更偏向社會效益,在運營過程中,某些組織無法實現自我造血,因此,在針對大學生公益創業的資金支持上,政府可以分階段給予支持,幫助大學生公益創業團隊度過組織生存期。
3.構建學校與社會聯合培養的培育平臺
政府、企業和高校應密切合作,加快對學生創業成果的轉化。國家通過大學科技園、創業公共服務平臺等落實創業政策,為大學生開設創業綠色通道,免費辦理相關手續等,為大學生創業提供制度保障,以此不斷優化創業環境,促進創業企業對經濟發展和民生就業的推動。其次,在“挑戰杯”科技作品競賽和創業計劃競賽等同類型創業大賽設公益創業欄,為大學生公益創業搭建風險投資與創新創業項目接洽會平臺,強勢推動優秀創業項目落地孵化、促進成果轉化為市場化運作。四、結語大學生是我國未來美好藍圖的建造者。解決好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對維護社會穩定、保障國家長治久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公益創業是大學生就業的新選擇和新方向,它不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就業壓力,更能體現現代公民應有的公益意識、責任意識。對大學生積極開展公益創業教育,不僅能有效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加創業就業可能性,同時也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公益使命感,是對大學生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有效方法,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新方向。
參考文獻:
[1]唐亞陽.公益創業學概論[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9.
[2]2001年———2014年全國高校畢業生人數[DB/OL].
[3]杜銀偉.我國大學生公益創業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1.
篇6
我國本科生教育質量的實證調查分析
關于本科畢業論文開題工作的幾點思考
中國高校師資隊伍建設現狀的調查研究
西部高師畢業班學生教師職業道德調查研究——以重慶師范大學為例
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研究述評
試析高職院校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之實踐鍛煉法
試論新時期井岡山精神
自我認識與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
信息化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新探索
試論“基本原理概論”課中的案例教學法
增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課堂教學實效性策略探析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學實施懲戒教育探析
“海西”發展戰略背景下的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研究
地方高校大學生聽說學習障礙性因素及其對策的分析研究——以麗水學院為例
西南科技大學地質工程專業畢業設計的教學實踐與思考
環境工程微生物學實驗教學新探——污水生物處理過程中微生物的簡單分析
“現場總線控制技術”課程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數控加工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
關于網頁設計課程的改革探索和實踐
以知識失業現象的視角反思我國高校文科建設——兼論文科招生規模與教育教學質量的統一
高等教育自身規律與社會經濟制約性關系探析
獨立學院創業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
體現職業特色的高職人文教育問題研究
高校女教師職業價值觀調查分析——以重慶市為例
論大學精品課程建設
以轉化高校“問題學生”為路徑的教育公平研究
從“孝心”與“孝行”說開去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打造高校服務型機關
積極學習理念在高等教育中的應用研究
語境策略在古代詩歌教學中的價值功能探微
西部高校生物類雙語教學師資隊伍建設途徑
聽力教學改革新思路:元認知策略培訓
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社會實踐教學保障機制的思考
大眾化與高校政治課教學研究
虛擬樣機軟件ADAMS在工業機器人教學中的應用
構建“植物學”課程自主學習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普通本科院校化學專業實驗教學新體系的構建
對農學類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特點的調查分析——以廣西大學農學院為例
解放思想艱苦奮斗開拓創新——西南科技大學30年改革發展回顧與展望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30年的回顧與思考“紀念改革開放30周年專題”研討
學術何以道德——論大學學術道德建設的三大路徑
大學合法性危機:大學治理的原因探究
論基于信任的教學
教學交往的修辭互動——重構教者與受者的權力關系
我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管理體制創新的思考
我國高等教育投資體制政策歷史回顧、價值分析及啟示
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階段的師生關系探討
對外漢語中級階段詞語辨析方法的探討
大學英語教學與雙語教學的比較分析
網絡環境下大學英語自主聽力教學探究
非英語專業大學生的翻譯教學探討
信息光學與設計性實驗探索
開展設計性物理實驗課程的探討
化學實驗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
大學生實驗成績評定方法與問題探討
高校德育課堂如何走向主體性
生物制藥工藝學和中藥制藥工藝學融合教學初探
篇7
關鍵詞:卓越工程師培養方案探討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2)06(a)-0248-01
西南科技大學于2010年啟動“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并于2011年作為試點單位,獲得國家教育部的批準。西南科技大學“機械設計制造及自動化專業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根據教育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有關文件精神,借鑒國際、國內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經驗,依托“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省級重點學科、四川省特色專業、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國家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借助綿陽科技城、董事單位的優秀資源,以培養“強實踐、能管理、善創新”的未來優秀工程師為目標,以校企聯合為平臺,以實際工程為背景,以工程技術為主線,培養掌握機械設計、機械制造及其自動化系統理論的專門知識與關鍵技術的復合型拔尖人才為目標,通過深入的教學改革與實踐,采用“3+1”培養模式,制訂本培養方案。
“3+1”培養模式,是指對本科學生而言,前三學年在校內學習,學完本專業的核心理論課程,并完成生產實習、認識實習、工程訓練、課程設計等除畢業設計(論文)以外的實踐教學環節的學習,最后“1”學年根據學生志趣或學習的特長,結合市場人才需求狀況,實施校內強化與校外實踐訓練相結合的多模式培養。
“機械卓越工程師培養”具有三個要求:一是知識要求,要求具備較扎實的數學、物理、力學、電工學、外語基礎、人文社會素質科學和計算機及網絡應用等公共基礎知識;以及接受較扎實的專業理論和專業技能訓練,初步了解學科前沿和發展趨勢。二是能力要求,要求具有能適應進一步深造及終身學習需要的較強自學能力,解決制造業相關工程實際問題的基本能力,掌握文獻檢索等基本方法,具有獨立獲取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基本能力及開拓創新的精神,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三是素質要求,要求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會公德和職業道德,適應社會競爭與合作。
由此,我們必須在培養方案的制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教師培養等方面改革創新,并在圖書信息、校園文化、過程管理等方面加以輔助,才能真正達到“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培養的最終目的。
1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及工作方案的制定應總結吸收前人的教育教學改革的最新成果,充分發揮西南科技大學學科優勢,增前沿意識、開放意識和國際意識。
培養方案突出機械專業導論、制造科學與工程專題課程群、工程應用類課程、工程訓練、企業實踐等教育內容,使學生有興趣、有研究、有實踐地學習專業領域的知識,逐步地、系統地增長工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與科學研究能力。教學方式方法上,改變以前理論先行的慣例,讓實驗先行或同步,在理論教學的方法上更加加強項目教學、案例教學、現場教學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每三個學生安排一個校內導師,建立個人培養檔案,根據學生特點進行個性化培養,從入試點班開始一直到本科畢業全程跟蹤,企業實習階段安排一個企業導師,結合工程項目和課題進行科研訓練,完成畢業設計的相關工作。通過自主選課模式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專擅選擇專項,確定自己在機械行業的發展方向。同時將學生在校期間獲得與專業、職業和就業相關的職業資格或技能證書均納入成績考核計算體系;部分保研生可提前修讀碩士階段課程。
2 創新性實踐教學體系以及運行模式的改革
卓越工程師試點班學生在企業學習所得學分不少于36學分,累計40周。制訂三門校企教師聯合授課的主題特色課程6學分,頂崗實習16周(獲得8學分),在企業制訂的選修模塊根據實習單位的具體情況制訂,設置六個工程項目實踐模塊(設計、制造、控制、材料、過控、工業),每個模塊6學分,第七學期進行,授課方式靈活多樣,逐步構建由“課堂實驗—專業實驗課—核心的課程設計(校內或企業都包含)—機械金工專業實訓(校內或企業)—專業認識實習(企業內)—機械工程生產實習(企業內)—機械工程畢業設計(校內或企業)”組成的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在實踐教學的運行模式上,我們采用開放型的運行模式,據自身的興趣和特點自主選擇學習內容,因材施教,將實踐與就業結合起來;并形成局部的企業化運行模式,使學生能夠以特定的企業角色在參與企業生產運營中,基于工程項目而學習知識,鍛煉實踐能力。
3 師資隊伍的建設
開展卓越工程師培養,師資隊伍是關鍵。進一步加大教師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力度,提升每位教學一線專業教師的工程能力素養,強化工程背景。學院選派2~4名青年教師在第7、8學期帶隊參與企業的聯合培養,教師在企業帶領學生全程服從企業的作息時間,參與企業各部門的實際工作第一線,不斷提升自身的工程意識,早日成為“雙師”型優秀教師。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并認真做好學生的學習、生活、健康和安全管理,以保證學習的順利進行;根據教學大綱,會同企業有關人員,制訂出切實可行的企業學習階段執行具體計劃,擬訂日程表,提前印發給學生,報教學辦備案;企業學習階段結束前,應與企業導師一起認真做好實習成績的考核工作,并將全面考核的學習成績提交教學辦。學院給予帶隊教師全年滿工作量的待遇。同等條件下,在職稱評定、崗位聘任、公派出國、教改項目申請等方面享有優先權。設置專項獎勵,對在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中取得的成果以及涌現的先進個人進行獎勵。同時,吸引來自企事業單位的高級技術人員一起打造“雙師型”教學團隊,從而保證實踐教師隊伍的教學質量和教學素質。
4 加強企業學習過程的管理
在企業培養過程中,指派帶隊教師,對學生的學習過程主要以企業培養環節各部門的主管監督為主,教師的監督為輔。要求學生針對所學每天寫工作日志,記錄當天的生產實踐概況,特別是學習了新的工藝內容,遇到的工程問題,以及采取的解決方法等;要求學生每周寫出一份報告,對一周的學習進行總結與思考,分別提交給企業部門主管與校方指導教師進行指導,對于重大問題提出參與討論。
要妥善處理學生在企業學習期間與學生找工作、報考研究生之間的矛盾,在企業培養中,在保證培養目標不變的前提下,可以采用更靈活的時間安排,如有松有緊,有條不紊地規劃和落實企業培養環節的內容,達到企業培養的目標。
5 結語
卓越工程師的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必須從多方面因素加以思考,加以探索和改革,而且必須結合本學科的特色優勢以及參與企業的大力配合,和學校多方面的政策、經費的支持,才能達到培養實施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篇8
何光的就業協議是在6月9日晚簽的,就在他的宿舍。他和三十多名同學一起與南京一家并不存在的商貿公司簽了就業協議。這個協議蓋完章后當晚就交給了班長,然后交到輔導員那里。
這家商貿公司的“老板”就是何光自己。5月,在學校多次催促上交就業合同后,何光找到一家刻章子的公司,花了130元錢,打算偽造一份就業協議。
盡管刻章子花了130元,但實際上何光還小賺了一筆。每蓋一個章,他收了同學10元錢的手續費。
何光是江蘇某工科高校的大四學生。2013年春節過后,何光便開始找工作。3月,他在南京一家手機賣場找到了銷售的工作。干了一個月后,工資低,不穩定的銷售職業讓從小在蘇南農村長大的何光覺得“活得沒有尊嚴”。4月份何光便開始準備公務員和銀行系統的考試,一連考了幾次,“一次筆試也沒過”擊碎了他關于“出人頭地”的任何設想。
河南鄭州黃河科技學院的大四學生林楠則直接從網上購買了一份就業協議。5月21日,她在淘寶上買到了一份杭州一家醫藥銷售公司的“就業協議”。
當天晚上,在外實習的林楠,突然接到班長發的飛信:當晚必須交靈活就業合同(與高校畢業生通用的“三方協議”不同,“普通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合同”明確注明,“此合同僅限于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使用”)。
林楠正在忐忑地琢磨如何造假時,班長告訴林楠,他的協議也是隨便找人蓋了個章,“學校才不管你去哪里就業,就業協議書上只要有一個紅色的公章就可以了,不會調查的”。
林楠明白班長所說的“只要有一個紅色的公章”是什么意思。這并不是她大學四年來的第一次造假,曾經的暑假實踐報告和實習證明,都是這么弄出來的。
在淘寶上尋找出售“就業協議”的商戶,并不困難。林楠很快鎖定一家位于杭州市的淘寶網店。該店稱,可辦理實習證明、就業證明、失業證明等一切與蓋章有關的業務。在支付了100元費用后,她成為了一家醫藥銷售公司的客戶經理。最終,她的協議被按時交到了班長手里。
洛陽理工學院土木工程系09級畢業生吳葉的就業協議,也是花了一百多元錢買來的。——和林楠相比更省事——就是從學校附近的一家超市買來的。
吳葉去超市買零食,結賬的時候,抱著試試的態度問超市老板能不能幫她“簽就業協議”。看著她抱著的一堆零食,老板很爽快地為她蓋好了章。這一次買零食,一次便解決了三個人的就業。吳葉把自己兩個好友的協議,一塊央求老板給簽了。
并不是所有的超市老板都這么沒有商業頭腦。開封某高校的大四學生公寓樓下的一家超市老板,已經做“蓋章生意”好幾年了。公寓里住著六千多大學生。由于平時繳話費業務,他便刻了一枚通信公司的印章,然后以每蓋一個章2元錢的價格收取費用。老板透露,在5月底,經他蓋過章的“靈活就業協議”就有兩百多份。
西安理工大學電氣專業的畢業生王林是通過父親的關系解決就業協議的。考研失利后,他準備再讀一年考西安交通大學本專業的研究生。大學四年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工作的事情,因此他將要簽協議的事情告訴了家人。王林的父親曾經是名生意人,很快就幫王林蓋了陜西一家知名企業的公章。
四川農業大學09級畢業生李承則是以假“應征入伍”的方法,解決了自己的“就業協議”問題。
2013年6月中旬,李承依然沒有找到單位來簽三方協議。他便到“大學生應征網上平臺”報名,然后打出了兩份表格:《應征畢業生預征對象登記表》和《高校在校生應征入伍學費補償國家助學貸款代償申請表》,填好后交給學院的負責人,告訴學校自己“解決就業問題了”。
“網上報名填了之后,不需要真的去入伍。不參加體檢就行了,學校和部隊也不會過問。”李承說。
李承告訴記者,畢業前,班里35個同學,已經簽了三方協議的有七八個,讀研的也只有四五個,還有兩個是假應征入伍的。其他的人最后去向,他并不知情。
被逼造假?
這是這些大學生們四年的最后一次造假。大二的時候,為了拿到5000元錢的國家勵志獎學金,家境富裕的王林到民政局偽造了貧困家庭證明;大四上學期,林楠外出打工賺錢,而并未按學校的要求去實習單位實習,偽造了全部的實習日志。
但何光坦言,這一次自己找人刻章造假,也是被學校逼出來的無奈之舉。
從上大學起,每到畢業季,校園就流傳著“找不到工作不準畢業答辯”的說法。2013年6月流言成為現實。按照何光所在學校的規定,“如果在6月10日之前還沒有簽訂三方協議,就不能參加畢業論文答辯”。何光也想過抗拒,“我就是不交,看你能把我怎么樣?真敢不讓我畢業?”但是一看到班里三十多人的三方協議都蓋好章交了,何光最終選擇了忍耐和屈服,“胳膊扭不過大腿,我不能拿自己的前途賭博”。
何光不愿求人,更不愿讓家人知道自己上了4年大學“連個飯碗”都沒有,最終何光在網上聯系了一家刻章公司,“自食其力”。
“沒有簽署就業協議不能答辯”的學校還包括西南科技大學。有學生告訴記者,學校給畢業論文輔導的老師們都下了任務指標,如果到答辯前,導師名下的學生按人頭沒有交夠已經簽訂好的三方協議,導師就要被罰款。該校的09級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畢業生董丹告訴記者,她同學的導師就要求:如果沒有三方協議,論文和實習報告就無法通過。
王林、林楠、吳葉、李承等人所在的學校則是利用畢業證和學位證來要求學生簽訂就業協議。
李承告訴記者,三方協議、用人單位接收函、入伍證明,三者有其一,他們的畢業實習學分才能拿到,然后才能修滿學分畢業。李承正是以假“入伍證明”的方式取得了自己的畢業證和學位證。
王林、林楠、吳葉所在的學校更是直接,“沒有就業協議,就沒有畢業證、學位證”。
王林所在學校的石油特招子弟生們更是陷入了無法逾越的死循環。這些石油子弟們到單位報到時必須有畢業證和學位證才能正式簽約;而學校的規定是,必須有三方協議才能頒發畢業證、學位證。所以,這些學生們為了兩全其美只能先用一個虛假的協議換回畢業證,然后再改派到實際工作的單位。
學校逼迫大學生就業大面積造假的背后是就業率與招生指標掛鉤的管理制度。
給各個就業率低的學校的警示意義是:在2013年青海省的高校招生中,有150個就業率不高的專業將被實行緩招、限招、停招。
2011年11月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做好2012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對就業率連續兩年低于60%的專業,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2012年11月,教育部《關于做好2013年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級教育行政部門和高校要加強就業狀況統計、分析和監測預警,把就業狀況作為“招生計劃制定、質量評估、經費投入、專業設置、培養方案調整、班子考核等工作的重要依據。“連續兩年就業率較低的專業,除個別特殊專業外,應調減招生計劃直至停招”。
2013年7月2日,記者分別致電四川農業大學、西南科技大學核實畢業生就業造假。兩校招生就業辦公室的負責人均予以否認。
“校方沒有這樣的規定,也有可能個別導師這樣要求。”西南科技大學招生辦副主任胡小俊說。
河南科技大學管理學院電子商務系主任郭獻強告訴記者,面臨史上最難就業季,該校并沒有專門要求老師逼迫學生簽約,他所在的管理學院也沒有明說,“但是我知道有些系說過,必須把三方協議拿回來,不然不給發畢業證。”
郭獻強說,每個學校都有個就業率的問題,教育部會統計學校就業率。“就業率低的專業要取消招生資格,所以大家都想把就業率做高。我們學校就業率本來就不高,你再不要求學生做一些就業的協議,那就業率不就更低了嗎?”
假就業知多少
并沒有具體的數字顯示今年的699萬畢業生中,到底有多少人簽署了假就業協議,但或可從提供假就業協議的商家這里,從側面窺豹一斑。
在淘寶網上,至今依然有多個出售就業協議蓋章的網店,價格從80元到200元不等。記者與其中一家注冊地址顯示為廣州的網店店主取得了聯系。在最近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該網店的業務成交量已達到20件。
記者從某高校就業網站上下載了一份明確注明僅限于統計畢業生就業情況的《普通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合同》,填好畢業生信息后發給對方。很快,就業合同的信息被逐項填滿并且加蓋有一家翻譯有限公司的公章,單位的注冊地址顯示為廣州市白云區。
為了防止偽造“就業協議”,各個高校的就業協議上均有一欄用人單位的“聯系電話”。這一欄要求必須填,以供學校電聯核實。而這些出售假就業協議的公司,可謂服務到家。記者以學校就業辦老師的身份與合同上留下的人事部門聯系人取得聯系。報上合同畢業生的姓名和學校后,負責人稱該畢業生已到公司上班,“表現很優秀,每個月工資能發三千多塊錢”。
做起簽協議兼職業務的還有一些勞務派遣公司。這些勞務派遣公司甚至將廣告做到了大學校園里。廣州富禾勞務派遣公司便是眾多兼職簽協議的公司之一,這家位于廣州市天河區珠村某商務中心的公司自稱是一家集人力資源引進開發、勞務派遣、就業實習管理為一體的綜合單位。該負責人說,該公司成立已有十多年了,和大學生簽虛假協議是這兩年的事情。如果簽協議的話,“單人次的話一份150元錢,人數多的話可以按100元一份”,并且也可以“負責配合學校后續的跟蹤抽查”。
經過一輪造假,并未給何光、李楠、王林、吳葉他們帶來什么實際的影響。畢業之后,又回到了原點。感覺“沒有臉面回家”,何光留在南京郊區的一間陰暗、逼仄的出租屋里,不斷地尋找招聘信息;未找到工作的李承回到了家,開心地和同伴們玩著網絡游戲;王林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在備考2014年的研究生考試。
篇9
交通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其實驗、實習等各實踐環節對本專業學生來講都非常重要,作為辦學歷史不長的學校交通工程專業,不斷改革和完善實踐教學環節,對提高學生實踐能力、提升學校辦學水平,為社會提供有實際操作能力的合格大學畢業生非常重要。學校在長期的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中,積極開展探索與研究,摸索出了一套適合交通工程專業特色的實踐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和要求
(一)交通工程專業特點交通工程涉及到多門相關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有著自身鮮明的特點。交通工程中既有大量深入的定量計算,也有許多對未來不確定因素的定性分析。因此在實際工作中,既有理論分析,也離不開一定的工程經驗。交通工程研究過程中,既需要大量的現場外業調查,也有大量的內業數據處理、計算與分析。研究成果的表現形式既有文字(研究報告)也有專業圖紙。
(二)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的目的與要求在交通工程專業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側重于交通工程理論知識體系的構建,其重點教學內容是步驟、內容、方法、手段與模型。僅僅依靠課堂理論教學,難以使學生形成對交通工程的感性認識,難以培養起學生初步的工程概念和交通工程實踐操作能力。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立足于交通工程特點,在一系列理論教學的基礎上,有針對性地模擬、創造工程實踐環境,參加實際工程或科研項目,目的是使學生在充分了解交通工程實踐的基礎上,培養學生的具體操作能力、提高綜合素質;通過實驗,提高學生在工程研究中進行觀察、認識、思考、分析的綜合能力和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激發學生開展獨立思考的積極性,加深對交通工程理論的理解與認識。要求學生掌握數據的采集、處理與分析以及仿真、模擬的基本方法與手段,掌握工程設計能力,能夠在一定的指導下獨立開展簡單交通工程設計,能分析規劃過程中的常見問題,具備較強的工程研究能力。通過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為學生今后的學習、發展提供有利的基礎支撐,積極推進建立知識、能力、素質三者協調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二、實踐教學環節的作用和地位
交通工程學科的實踐教學側重于理論如何在實際中應用。交通工程學科包含大量的基本概念和基礎理論,僅僅記住了概念的解釋或只了解基礎理論的原理和計算步驟,在交通工程實際中根本無法進行應用。例如:對于日變系數、月變系數、高峰小時系數等一系列概念,不能懂得如何在實際中獲取用于計算的交通數據、不懂得如何將這些基本概念用于實際交通現象的評價分析,就不能掌握交通變化規律。又如,只明白交通調查的移動車調查法的方法,但不能應用調查結果的數據應用到道路交通時速、密度分析,就不能對道路交通情況進行評價,對改善交通無法決策。對于這些實際問題的處理,注重實際經驗的積累,通過實際工程項目對學生的實踐教學起重要作用。只有通過參與實踐,才能真正將理論知識學懂弄透,才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
三、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
學校交通工程專業辦學十年來,不斷探索學科發展方向,結合近幾年學生就業去向統計,80%以上學生在施工單位任職,經過多次培養方案修訂,明確了學校交通工程專業劃分為二個方向,一是交通土建方向,二是交通設計方向,近幾年選修交通土建方向的學生趨多。對交通土建方向實踐教學環節,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實踐環節體系。在交通工程專業實踐教學建設中,注重理論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建立促進學生能力培養,分層次、模塊化的教學課程體系。實踐和實驗教學體系從四個層次劃分:專業基礎實驗、專業技能實驗、綜合設計實驗、創新研究開放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構架(圖略)
(一)專業基礎實驗通過專業基礎課的教學及基本理論知識的認知后,進行的專業基礎實驗、實踐教學環節。如:公路工程地質實習、交通工程認識實習、測量實習等。
(二)專業技能實驗學生在學習部分專業課程后進行的專業技能提高實驗及實踐教學環節。如:專業生產實習、汽車駕駛與檢測實習、道路建筑材料及實驗等。
(三)綜合設計實驗如公路勘測設計課程設計、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
(四)創新研究、開放實驗實驗課程由課內拓展到課外,強調立體化、多層次、開放式,實行教師引導,張楊學生個性,讓學生自選實驗題目,自己設計實驗步驟,查資料,親自動手,完成實驗過程,總結實驗結果,完成實驗報告,增加了與書本學習的結合,調動了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深化了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掌握交通工程專業各實驗過程,使學生的實踐能力、實驗技能、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培養與提升。強化學生自主研學和個性發展,結合教師的科研項目、交通生產實踐與科技發展前沿,利用課余時間及寒暑假完成,培養學生的自主設計和創新能力。
篇10
1.理論環節較重,應用性教育不足
第一,因為理論學習較多,但專業實踐性環節不足,使得部分學生出校后不能適應社會需求,空有理論知識,無動手能力,不能很快適應社會崗位的需要;第二,沒有更多符合我國災情國情、反映我國災害防治的發展與現實的案例,以供教學參考和利用;第三,目前,西南科技大學環境與資源學院地質工程國家級特色專業正在建設中,如何提升我校地質工程專業教育的特色,又如何創建一套新的依托我校資源又能體現國家級特色專業的“災害地質學”課程培養方案,而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方案正符合教學科研型高校教學特點,既有我校特色又有研究應用價值,并能夠反映社會需求的課程培養模式。
2.不注意角色轉換,教學效果較差
專業課程教育,教師必須從單純教育者的角色轉化為對學生未來工作的參與者、組織者的角色。學生必須從被動接受者的角色轉換為未來職業培養而接受教育者的角色。我們很多教師仍然習慣于以前的滿堂灌,甚至填鴨式的課堂講授,而學生采取全盤接受,甚至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課程結束時以考試成績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效果的唯一考核方法,這樣培養出來的學生到了真正的工作崗位上會感覺大學學習一無所獲。因此,將探究式教學模式引入到“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中是非常必要的,也是非常有助于提高我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方法和途徑。
二、研究方法與內容
1.目標
(1)根據教學內容創設系列以實際科研項目為背景的研究案例,形成一套針對“災害地質學”課堂教學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有效方法。
(2)將探究式教學方法貫徹到“災害地質學”的每一堂課的教學方案設計和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中,通過探究式教學方法的實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養成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的習慣,開啟學生心智,開發創造潛能,從而培養具有探究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大學生。
2.內容
(1)“災害地質學”課程的各欄目的建設主要包括: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材料、課程通知、答疑討論、課程問卷、教學筆記、研究型教學和課程作業,特別是課程資源、答疑討論、研究性學習、問卷調查等欄目的重點建設。
(2)結合以上各欄目的建設,將具體的科研項目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引入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教學思想,推進“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的改革。
3.主要特色
(1)體現“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發展為宗旨”的創新能力培養教學理念。
(2)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精心設計教學過程,靈活創設問題情境,課堂教學中為學生提供探究的環境,留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增加認識。
(3)落實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交流和學生間的合作交流。
(4)注重教學反思,教師成為專業課堂教學的研究者。
4.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1)對學生的認知結構、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征進行研究,了解學生向往、期望的課堂教學方式。
(2)針對探究式教學模式與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各個環節間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三、實例研究
1.教學基礎
(1)已對“災害地質學”教學內容進行了探究式教學方案設計,在地質工程專業高年級班的實際課堂教學中加以實施,并通過問卷調查和對學生實際問題解決能力的考核反饋教學改革嘗試的效果。
(2)筆者長期從事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災害評估與風險分析的教學科研工作。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會結合具體的科研項目對學生進行引導,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們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堅實的基礎。
2.教學思路
根據本研究內容的選定,通過探究式教學模式的應用解決目前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探究式教學模式推進“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改革的模式流程圖。通過探究式教學,本課程可以在課程介紹、教學大綱、教學日歷、教學通知等欄目做得會比較全面,從而極大地方便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在參與教師科研項目、答疑討論和問卷調查等欄目的建設上,本課程不僅提供了全方位的教學材料,而且對于目前該課程的最新研究領域和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進行了介紹和探討。通過問卷調查,獲得了學生對于該課程學習的全面了解,包括課程進度、教材選擇的難易程度、對于教學在線的使用建議等。
3.教學安排
將“災害地質學”課程教學(32課時)分為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授課前,4周):收集整理相關資料,進行專家咨詢,對“災害地質學”課程的探究式教學模式進行全面設計。第二階段(授課中,32課時):按所設計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實踐,并在實踐中修正完善設計方案,并通過對參與科研項目的師生進行訪談、調查問卷、問題解決能力檢測等方式收集實驗效果反饋信息。第三階段(授課后,2周):在實踐—分析—反思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設計,完善探究式教學模式及實施策略。
四、教學評價與結論
通過該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災害地質學”中的實踐教學,筆者在總結授課效果的過程中發現,本次授課班級共有35名大三學生,其中有16名學生將自己今后的畢業單位設定為地質災害相關的單位,有10名學生準備繼續攻讀地質災害方面的碩士研究生,授課班級85.7%的學生表示收獲很大,尤其是對我國西南地區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災害有了一個全面、直觀的認識和了解,這也成為他們今后學習和工作的一個重要基礎。因此,探究式教學模式在“災害地質學”課程中的實踐教學效果優良,尤其是對高年級學生的啟發作用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