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的詩歌范文
時間:2023-03-17 18:54: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長征的詩歌,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價格競爭的本質
市場經濟條件下,競爭可以分為價格競爭和非價格競爭兩種方式。價格競爭是企業為謀求利潤最大化,向消費者提供符合其需求的產品,通過對價格的制定與調整,與競爭對手進行市場競爭的經濟行為。由于價格不僅關系到企業利潤的實現,也與消費者的切身利益緊密聯系。因而,長期以來,價格競爭一直深受產品的生產者和銷售者的重視,甚至一談到價格競爭,有人就會想到依靠低廉的價格爭取銷路、占領市場、戰勝競爭對手,即要打價格戰或削價競爭。以家電行業為例,近年來,彩電、微波爐、VCD的市場價格均下降50%以上,這種現象我國經濟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國內普遍存在的價格戰現象說明了什么?我們又應該如何看待這種“內耗式、自殘式無序競爭”呢?
從理論上說,價格是產品價值的貨幣表現。在任何交易中,產品的提供者都希望以合適的價格賣出產品,而買方也希望支付一個合理的價格購買產品,但雙方對同一產品價值的認知卻未必一致,由此導致成交失敗的情況也就屢見不鮮。首先,從賣方的角度來說,在制定產品價格時最關心的是補償產品成本后仍然有利可圖。一方面,由于產品成本有個別成本和社會成本之分,企業在定價時,只能以社會平均成本作為主要依據,所以通常一個企業實際定價時,首先考慮的是產品成本,這是企業經濟核算盈虧臨界點,定價大于成本,企業才可能獲利,反之則虧損,再生產過程就難以繼續。另一方面,價格競爭又要求企業以較低的價格向市場提品。如何降低產品的價格?減少生產成本就成為必然選擇,即通過較高的勞動生產率降低制造成本,通過較高的流通率降低銷售成本,進而降低單位產品的價格。這樣,企業即使以低于該產業平均價格水平的市場價格進行銷售仍可獲得超額利潤,才能取得真正意義上的價格競爭的勝利。
其次,從買方的角度來看,價格競爭的核心是制訂出有“競爭性”的價格。由于現代市場營銷是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出發點的,因而“競爭性”價格制訂的關鍵是以產品給消費者提供的價值為基礎,通過消費者對產品價值的認知和理解,通過消費者需求的差異,并適當根據競爭對手的價格和產品成本進行靈活調整。如果不考慮消費者的利益,只根據競爭對手的價格或產品的成本來定價,要么會使企業喪失部分潛在的盈利,要么會使產品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劣勢。
所以,價格競爭不僅僅表現為產品的成本之爭,更重要的還表現為能否根據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成本定價。價格競爭表現為產品的成本之爭,實質要靠全方位提高生產效率來贏得成本優勢。這就要求企業從技術進步、管理科學和組織合理上努力;價格競爭又表現為消費者愿意支付的成本之爭,實質說明價格競爭并不等同于殘酷的價格戰,并不一定要求企業必須降低產品的價格。過去企業定價的常規方法是成本加成法,更多的是考慮企業生產產品的成本,有時雖然考慮消費者需要的不同,但也只是進行粗線條的操作。進入20世紀九十年代后,雖然消費者對價格仍然計較,但是考慮的因素卻更加復雜。如對某些消費者而言,去肯德基吃快餐考慮的不是快餐店的制造、銷售成本,而是消費者自己認為快餐店能夠提供的方便、快捷、衛生等因素,由此決定一個消費者自己認為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價格。所以,企業在定價時完全可以通過產品銷售環境的改善,或者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或者借助于品牌、企業形象的良好信譽等增強價格的競爭力。
二、價格競爭的利與弊
從長期發展的觀點看,價格競爭是供大于求條件下的必然產物。為了調整供求平衡,適度、適時的價格競爭對促進行業健康發展是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場規律的。
首先,合理適度的價格競爭具有優勝劣汰,實現資源最優配置和最高效率的作用。企業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從事營銷活動,由于資源有限、市場有限、機會有限,必須通過競爭使資源配置達到最優化,而價格就是社會評判優劣的最重要尺度。價格競爭作為市場經濟條件下最基本的競爭形式,其他所有的競爭形式,如品牌競爭、質量競爭、服務競爭以及技術競爭等等,都只不過是價格競爭的延伸。目前,很多人把“愛多”等家電企業被市場淘汰的原因歸結為是家電企業的“價格戰”。價格戰確實導致很多企業的虧損,但它并不是重要的、也不是唯一的原因。由于我國家電業產量大,重復建設非常嚴重,加上國有企業改革中的退出機制又不完善,這才是導致某些企業不能適應競爭而被市場淘汰的原因。而適時適度的價格競爭不但可以使企業避免陷入經營困境,還可以使產品的價格趨于合理,推動我國經濟的市場化發展。如格蘭仕自進入微波爐行業以來,努力使成本低于競爭對手,在5年的時間內把原來2000~3000元一臺的普及型微波爐的價格降到500元,最便宜的僅為340元,從而在家電業創造了市場占有率61.43%的優勢。
其次,合理適度的價格競爭可以促使企業不斷創新,從整體上推動經濟的發展。受規模經濟因素的影響,在一般情況下隨銷售額的增加,企業產品的平均成本會呈下降的趨勢。因此,企業要進行價格競爭,就必須關注生產成本,力求通過管理、組織、技術創新提高生產率。格蘭仕發動價格戰是由于它采取先進的集約化生產經營管理,擴大產銷規模,提高裝備檔次和管理水平,降低費用和負債率,杜絕回扣,加強自我配套能力,從而使其產品質量穩定,設計結構、制造工藝、外觀及性能均達到國際同類產品水平,質量合格率達100%。
最后,價格競爭可以增強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企業通過制定較低的產品價格,降低行業投資價值,可以提高市場進入壁壘,從而維持企業在行業內有利的競爭地位,如果其他企業貿然進入就會面臨非常大的經營風險。如可口可樂在進入中國市場以后一直采用低價滲透策略,以占領市場為主,等到百事可樂進入中國市場時,作為市場追隨者,在零售價上只好跟隨,同時由于市場份額小,還需要做更多的廣告促銷來吸引消費者,所以百事可樂在進入中國市場十幾年后一直沒有盈利。我國加入WTO后,更多更先進的外國企業不斷進入我國市場。與這些外企相比,我國企業在營銷管理、營銷手段及方式的運用、技術、品牌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但在勞動力、資源等方面占有一定的優勢,因而價格競爭就成為目前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最有效的手段之一。通過降低價格,壓縮競爭對手的生存空間,從而保證自己的優勢地位。當自己在較大市場份額盈利時,競爭對手由于市場份額少,所以盈利也少,甚至由于規模不經濟而無法盈利。
價格競爭是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基本形式和主要手段之一,但長期的價格競爭對企業而言并沒有好處,也不必要。企業是否采取價格競爭,關鍵取決于企業對自己的產品是否有信心,因為價格并不是決定產品銷售的唯一因素,營銷中的產品促銷、分銷也同樣非常重要,而且長期進行價格競爭,也會使企業面臨以下不利的情況:
第一,同質市場上,消費者購買產品的主要依據是產品的價格,誰的價格低,消費者就買誰的產品。既然價格關系市場各方面的利益,企業降價時,競爭對手可以立即效仿,不但使企業利潤流失,還會造成兩敗俱傷、惡性循環,不利于促進整個產業的發展。
第二,從消費心理來講,“一分錢一分貨”,產品降價,消費者會對產品的質量產生質疑,不利于樹立企業形象。同時,雖然從理論上講產品的需求與市場價格是反比關系,但消費者的預期心理,會使其存在“買漲不買落”的心理效應,降價促銷,特別是連續性的降價促銷,往往使消費者持幣待購,希望價格會進一步下降。2004年車市每隔一個季度就降一次價,而且降價幅度都不小,不但沒有刺激需求,反而抑制了消費者的購買,這顯然與企業降價促銷的初衷相悖。
第三,價格競爭需要企業有強大的實力。企業價格競爭的優勢主要是成本優勢。如果企業不能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產品的成本,盲目地降價競爭就會導致企業利潤下降甚至虧損,企業的價格競爭也就失去了意義。
三、正確運用價格競爭
在一定條件下,價格競爭是必要的。但是,把價格看成決定交易成敗的唯一因素,難免會造成價格競爭的泛濫。因而,正確運用價格策略,使價格競爭與非價格競爭有機結合起來,這才是發揮價格競爭優勢的關鍵所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個企業價格策略的實施都有其自己適用的條件和范圍,通常企業在制定與實施價格策略時應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第一,競爭態勢。競爭態勢對價格策略的制定與實施有巨大影響,所有企業都受整個競爭態勢的影響,企業無論大小都必須考慮動態環境和競爭對手之間的力量對比,這樣才能找到正確的定價戰略。由于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會分別處于市場領先者、市場挑戰者、市場追隨者和市場補缺者四種不同地位,因而從自身所處競爭地位出發,就應實施不同的價格策略。以市場領先者為例,它的目標是要保持自己的優勢地位,一方面要應對行業內競爭對手的挑戰,另一方面還要防止新進入者的威脅,因而實行戰略性定價策略才能實現這一目的。格蘭仕就是這種定價戰略的典范。格蘭仕將經營安全放在第一位,利潤放在第二位,通過低價戰略,主動降低行業平均毛利率,以降低自己的盈利水平來保護自己安全盈利,這對競爭對手來講,如果做不到格蘭仕的規模肯定面臨虧損。由于微波爐市場明顯容不下兩個格蘭仕,所以,這種低價戰略取得了預想的成功。
第二,市場供求狀況。商品經濟條件下,價值規律自發地起著調解和支配作用。當產品供不應求時,產品價格就會上漲,當產品供過于求時,產品價格就會下跌,使得供求影響價格,價格又調節供求,這是價格的運動形式。當然在我國由于國家對產品價格進行宏觀調控,企業定價不是絕對地受一時一地的供求關系的影響,但從全局性、長期性的過程來看,產品價格仍然與市場供應成正比,與需求成反比,即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產品供應量隨價格上升而增加,隨價格的下降而減少;而產品需求量隨價格上升而減少,隨價格下降而增加。因而企業必須根據市場供求關系,及時制定或調整價格,以利于供求平衡。同時,按需求的價格彈性程度分類,產品可分為需求彈性較大的產品(如奢侈品)和需求彈性小的產品(如生活必需品)。產品的需求彈性是大還是小,這是考慮能否對該種產品采用降價或提價策略的前提條件。只有需求彈性大的產品,企業才能通過降價銷售,增加銷售量,增加利潤。當產品缺乏價格彈性時,一定幅度的價格下降只能刺激有限的消費需求增加,企業從銷售額增長中得到的好處不能彌補降價損失,反而使總利潤下降,因而降價促銷是不可取的。
第三,消費者的心理因素。消費者的價格心理影響到消費者的購買行為和消費行為,企業制訂和實施價格策略時必須考慮到消費者的心理因素。
1、預期心理。這是反映消費者對未來一段時間內國家經濟政策、市場產品供求及價格變化趨勢的一種預測。如當消費者預測產品是一種漲價趨勢,消費者爭相購買;相反,持幣待購。所謂“買漲不買落”,就是消費者預期心理的作用。
2、認知價值和其他消費心理。認知價值指消費者心理上對產品價值的一種估計和認同,它以消費者的產品知識、后天學習和積累的購物及對市場行情的了解為基礎,同時也取決于消費者個人的興趣和愛好。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常常把產品的價格與內心形成的認知價值相比較,當確認價格合理、物有所值時才會做出購買決策,產生購買行為。同時,由于消費者還存在求新、求異、求名、求便等心理,這些心理又會影響到認知價值。因此,企業定價時必須深入調查研究,把握消費者認知價值和其他心理,以此制定價格策略。
篇2
【關鍵詞】市場化改革 地方財政 競爭
雖然地方財政競爭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但是,如果形成過度競爭,又會對市場環境形成影響,導致市場競爭秩序變得混亂,反而會對地方經濟的增長造成負面影響。因此,為了能夠使地方經濟能夠得到順利增長,就必須將地方財政競爭保持在一個合理的尺度內,由此一來,對市場化改革中的地方財政競爭進行詳細研究和分析,找到合理控制地方財政競爭的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一、當前市場化改革中的地方財政競爭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資源分配不合理
近幾年來,地方財政的支出變得越來越大,但是收益卻變得越來越小,其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地方政府沒有將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沒有將資源利用在該利用的地方上,而一味的在辦公用房、辦公用車、辦公用具以及其他的一些辦公設備上加大投入,資源分配不合理。除此之外,我國的一些地方政府的各部門之間還存在著嚴重的攀比現象,重復購置辦公設備或者是根本不考慮實際的辦公需要,只一味的追求高標準、高性能的辦公配置,進而導致資金的超編、超標使用,因此出現了地方財政競爭失衡,秩序混亂的問題。
(二)地方政府,影響了地方財政競爭的正常秩序
雖然近幾年來,國家對地方政府的財政補貼數量大大增加,但是卻遠遠滿足不了地方發展和政府的財政支出需要,因此,為了能夠大量吸引外資,進一步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地方政府常常會違反我國的稅收規定,濫用稅收優惠政策,這就會導致我國稅收大量流失,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另一方面,在征用農耕地的時候,為了能夠節省政府的開支,地方政府常常會違規進行征地,完全不顧當地農民的利益,進而對當地農民的生活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讓當地農民的心中出現一些負面情緒,對政府的印象也變得越來越惡劣,容易形成隱患威脅著社會的穩定。
(三)在競爭中存在地方保護
在地方財政競爭中,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能夠進一步擴大自身的競爭優勢,在財政競爭中占據有利地位,會存在一些地方保護等現象。比如,當地政府會通過一些政策對當地的企業進行限制,要求當地的單位要優先購買當地企業的產品,這種方式,雖然能夠在短期時間內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取得比較好的效果[1]。但是從長期的發展角度來看,卻會形成一種固步自封的情況,當地的產品和技術傳不出去,外面的好的產品和先進的技術也傳不進來,這就會導致地方單位和企業只能夠依靠當地的資源和力量進行發展,可地方的資源和力量畢竟有限,因而會對地方單位和企業的發展形成制約,不僅不能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還會對當地經濟的發展形成限制,得不償失。
二、解決市場化改革中的地方財政競爭中問題的有效對策
(一)建立健全的財務分配管理制度
當前,在市場化改革中,對于我國地方財政競爭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建立健全的財務分配管理制度,為地方政府的財務分配提供一個可供參考的辦事準則。首先,要將包括國家補貼和地方自由收益在內的所有資產統一交給政府財務部門進行集中式管理,明確每一分錢的最終用途,堅決杜絕腐敗貪污以及中飽私囊的事情的發生。除此之外,要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定期或不定期對財務部門的經濟管理工作進行監督檢查,尤其要對政府各部門的辦公用品的配置進行檢查,一旦發現問題,立即予以解決,而如果是發現等問題,則要徹查到底,堅決不留情面,事態嚴重的,直接移交公安機關,以此來對地方政府部門和官員形成約束。
(二)對地方政府的權利進行約束
地方政府只是國家權利機構的一個分支,而不是所謂的土皇帝,不能隨意的對國家政策進行更改,因此,為了能夠有效避免該情況的出現,要對地方政府的權利進行約束。首先,固定地方政府沒有擅自對國家納稅政策進行更改的權利,即使要吸引外資,也要在上級同意的情況下進行;其次,對當地政府的行政執法權進行約束,比如,規定地方政府沒有肆意征用農耕地的權利,保障農民等弱勢全體的利益,以維護社會穩定。
(三)提高政府對地方財政競爭的正確認識
想要對地方財政競爭的力度進行有效控制,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對地方財政競爭的正確認識,全面杜絕地方保護等問題的出現,以避免因為政府的錯誤決定而形成固步自封的困局,對地方經濟的增長形成影響。其次,要建立監管機構,對地方政府的行政決策進行監管,如果發現地方政府在決策上出現失誤或者是錯誤,監管機構要及時予以糾正,并監督政府對其進行更改,而如果地方政府不服從監督管理,一意孤行濫用權利,則監督機構要將該情況及時上報,經由上方進行解決。
三、結束語
雖然地方財政競爭能夠有效拉動地方經濟的增長,但是在合理競爭的前提下。因此,政府應該對地方財政競爭進行合理約束,并盡快解決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保證其不會擾亂市場秩序,有效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
參考文獻:
篇3
教育的私人成本指接受教育的學生,其個人或家庭所投入到教育中去的資源的價值,包括學雜費、生活差距費(學生因上學而多支付的吃住、交通等費用)及這部分費用投入后所放棄的資本收益;學生達到法定年齡以后因接受教育未能就業所放棄的勞動收入等。
教育經濟學對教育收益的研究始終沒有解決以下兩個問題:一是教育收益的識別問題。人們很難判斷個人或社會所獲得的各種收益哪些是教育帶來,哪些是稟賦、背景和經歷等因素造成的。二是教育收益的衡量問題。教育經濟學目前只能以統計為基礎衡量教育在貨幣收入方面的收益,但是,受教育程度和個人的社會背景、經歷、稟賦等因素是分開的。根據教育收益研究的現狀,我們在對教育收益進行評價與研究時,應竭力避免上述分析中存在的問題。(1)采用整體分析方法識別教育收益。評價某一層次教育的收益,一個有效方法是和低一層次的教育相比較。(2)構建多維框架衡量教育收益。對于教育的私人經濟收益統計,相對簡單,可以利用統計的手段,統計出接受教育群體的平均收入與低一層次的受教育群體的平均收入,兩者相差即可視為教育的個人收益。
對于教育私人成本的計算,我們調查了江蘇省某學院2002年至2004年連續三年的學生人均直接費用,由于該學院培養的學生為三年制專科學生,因此,這三年的生均費用的總和可視為該校學生接受教育的平均總費用。我們所調查的生均費用主要包括學費、書本費、住宿費、生活差距費(除住宿費外,下同),具體數據如表1所示,對于應從私人成本中扣除的獎、助學金,我們也在表中注明了。表中各項,學費、書本費、住宿費和獎、助學金從該校有關部門直接調查,而生活差距費則通過對三個年級的學生問卷調查得出。
關于上學所放棄的勞動性收入,我們利用了課題組調查數據(2004年)中的高中剛畢業、工齡未滿三年的江蘇就業人員的收入數據(平均每人每年的年收入為10836.54元),這一數據我們視為每生每年因上學所放棄的勞動收入。這樣,教育的私人成本,三年分別為:第一年為16933.44元,第二年為16894.24元,第三年為16961.04元,貼現后分別為:16400.47元,15583.70元,14901.30元(表2),這樣,三年教育的私人總成本現值為47885.47元。
需要說明的是,在計算貼現值的時候,我們按銀行以一般商業貸款和存款利率(一年期)的平均值計算,同時,學費、住宿費、書本費等,由于是學年初一次納,對學費貼現時按學年初價值,獎、助學金、所放棄的收入為學年末獲得,貼現時按學生年末價值,而其他生活差距費為一年內均勻支出,為計算簡便起見,貼現時按學年中價值。
該學院學生因接受教育所獲得的收益,在理論上應該是該校學生畢業后就業所獲得的平均收入減去他們如果沒有進入該校學習而就業所能獲得的收入。無疑,這樣的計算無法進行。我們可以通過替代的方法來對該校學生因接受教育而多獲得的收入進行近似估計。在進行近似估計時,我們利用了課題組的調查數據,對江蘇省高職專科就業人口的平均勞動收入和江蘇省高中學歷就業人口的平均收入作了統計比較。統計的結果是,高職專科的工資性年收入平均為20451.58,高中樣本總體的工資性年平均收入為16300.98,兩者相差4150.60元,我們可以將這個值近似看作因接受專科教育所獲得的年收入。為了計算的方便,我們假定,各層次受教育群體未來的年實際收入增長率都為零。這樣,接受高職專科教育的畢業生在今后每年的收入增長的貼現值都為4150.60元。由于高職專科畢業時,學生的平均年齡為21歲,如果高職專科學生畢業后即就業,并在60歲時退休,那么,我們可以假定高職專科畢業后工作時間為39年,這樣,由于接受高職專科教育所增加的總收入現值就是4150.60×39=161873.40元。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們是在假設高職專科勞動力群體和高中學歷勞動力群體的就業率均為100%的情況下所作出的推算。但現實的情況是,他們的就業率都不可能是百分之百,并且,一般來說,接受高職專科教育的勞動力群體,其就業率要高于高中學歷的勞動力群體。考慮這一情況,我們在對兩種類型的勞動力群體的平均收入差距進行推算時,還要做一定的調整。根據我們課題組的調查數據,普通高中就業率為89.61%,專科、高職就業率94.84%,這樣,這兩種類型的勞動力群體的收入差距就應為(20451.58×94.84%-16300.98×89.61%)×39=4788.97×39=186769.77元。從整個勞動力市場來看,這一數據可以看作由于接受高職專科教育所增加的總收入現值。
篇4
價格競爭應量力而行
價格競爭的含義及表現形式
所謂價格競爭是指產品的生產者為改善產品的交易條件和增加產品的銷售量,而單純以降價讓利為手段的競爭。其表現形式:第一,出賣者之間的競爭。同一種商品有許多不同的出賣者,誰能以最便宜的價格出售同一質量的商品,誰就能把其他的出賣者排擠出市。這樣的競爭通常會不斷地降低他們所提供商品的價格。第二,購買者之間的競爭。這樣的競爭提高著他們所購買的商品的價格。這通常是賣方市場的情況,不是本文所研究的范疇。第三,購買者和出賣者之間的價格競爭,也就是供求雙方的討價還價。這種競爭的結果將依據競爭雙方的對比關系來決定。由此可見,價格競爭就是降價的競爭,但其最低界限應是產品的變動成本。筆者認為價格競爭的核心就是企業的成本領先策略。
價格競爭的制約條件
第一,在完全競爭的定價環境中,眾多的企業只能接受由市場總供求關系所決定的價格,而不能自由定價。第二,在壟斷競爭的定價環境中,由于企業擁有各自存在差異的產品,因而能夠強有力地制定自己產品的價格。第三,在寡頭壟斷競爭的定價環境中,由少數幾家寡頭企業控制市場價格。產品價格將由他們協商定出,眾多的中小企業只能跟隨訂價。第四,在純粹壟斷(即獨家經營)的訂價環境中,從理論上說,企業可以隨意訂價,但往往要受政府管制和企業訂價目標的制約。由此可見,價格競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是一種越來越受到制約的競爭方式。
價格競爭的弊病
首先,價格競爭使商品的利潤率大大降低,要實現同額利潤,對銷售額的要求相當高。其次,價格競爭是競爭對手易于仿效的一種競爭方式,很容易招致競爭對手以牙還牙的報復,導致兩敗俱傷或多敗俱傷,最終不能提高經濟效益。再次,定價太低,往往迫使產品或服務質量下降,以致失去買主,損害企業形象。第四,價格競爭往往使資金力量雄厚的大企業能占領先機,而資金短缺的小企業將蒙受更多的損失。
市場環境的變化使人們逐漸認識到了價格競爭的不利方面,對于價格競爭策略的使用越來越謹慎,而非價格競爭逐漸成為企業間競爭的主流。
非價格競爭勢在必行
非價格競爭的含義及核心
關于非價格競爭的準確定義,學術界至今尚無定論。筆者認為非價格競爭是指在產品的價格以外或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借助于產品有形和無形差異、銷售服務、廣告宣傳及其它推銷手段等非價格形式銷售產品、參與市場競爭的一種競爭形式。
非價格競爭是一種更高層次的競爭方式。同價格競爭相比非價格競爭所涉及的方面更為廣泛,層次更為深入,對生產者的技術、知識、信息及管理水平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非價格競爭強調在除了價格因素之外的其他因素(包括商品的特色、品牌、包裝、服務、促銷、渠道等)上做文章,所以,筆者認為非價格競爭的核心為差異化競爭。差異化所追求的“差異”是產品的“不完全替代性”,即在產品功能、品牌、服務、包裝等方面,也就是說企業為顧客所提供的是競爭對手不可替代的。
豪泰林(Hotelling)模型
我們用豪泰林模型來說明一下差異化和價格競爭之間的關系:假設消費者以密度1均勻分布在長度為1的區間,互相競爭的兩家企業分別位于區間兩端,即企業1位于x=0,企業2于x=1;企業產品同質且具有相同的不變邊際成本c,以線性運輸費用表示企業產品的差異(這意味著單位距離運費t越高,產品差異化程度也越大);每個消費者具有0或1個產品需求,且市場完全被覆蓋。對于位于0和1之間s的消費者而言,如果P1+ts=P2+t(1-s)。則兩個企業的產品對于他是相同的。如此,兩個企業的需求分別是D1(P1,P2)=∫60f(s)ds=s=(P2-P1+t)/2t,D2(P1,P2)=1-s=(P1-P2+t)2t;利潤為∏I(Pi,Pj)=(Pi-c)(Pj-Pi+t)/2t。則企業I的最大化一階條件為:Pj+c+t-2Pi=0,由此可得兩企業的價格P1=P2=c+t;利潤∏1=∏2=t/s。可以看出,企業間產品差異化程度加大(即t增加)可以增加彼此的價格和利潤,緩解價格競爭的程度,反之則反是。極端情況,如果產品無任何差異,企業就按邊際成本定價并得到零利潤或負利潤(考慮到固定成本)。因此,差異化是緩解企業間價格競爭、提高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有效途徑。
非價格競爭的動力因素分析
第一,從市場環境看,經濟、技術的發展,為非價格競爭創造了良好的條件。隨著我國城鎮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費性支出的穩步增長,廣大居民對商品價格的敏感程度將逐漸降低。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企業能夠更有效地從商品自身構造方面區別于競爭對手,消費者也有了能夠更加個性化地選擇所需商品的機會。
第二,在現代市場中,控制市場的力量已由供給者逐步轉向消費者,大眾市場逐漸重組、分化而呈現差異化、個性化市場特征,均質化商品逐步讓位與差異化商品。實踐證明,如果企業不適時地把以量取勝和過分追求成本領先的價格競爭策略轉化為追求產品差異化的非價格競爭策略,就有可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這已不是理論上的推演,而是我們經濟生活中每天都在發生的現實。
第三,現代市場的價格競爭由于供給能力大、涉及范圍廣而日益成為對企業極具破壞力的殘酷競爭,價格競爭危險而消極的后果使企業尋求新的市場競爭手段和途徑。
非價格競爭策略組合
筆者認為非價格競爭可以通過以下幾個策略來展開:
實施核心產品差異化策略
消費者在市場上購買產品,最基本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產品所提供的實際利益和效用,即核心產品。在消費者不斷追求多樣化、個性化的今天,不同的消費者在質量、功能等產品的核心方面必然有不同的要求。當然,產品差異化策略不是在各行各業、各個時候都適用的。企業在實施過程中,首先要通過市場細分,選定目標市場,這是產品差異化策略的前提。其次,根據選定的目標市場,發揮企業自身優勢作好產品或服務的開發工作,這是差異化的產品或服務占領市場、面對消費者并成功吸引消費者的基礎。第三,產品差異化策略的實施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企業應根據市場情況不斷的調整和完善。
樹立獨特的產品品牌
在買方市場條件下,某些技術或消費者需求已經定型的產業,其產品的核心功能差別幾乎為零。企業或其產品要樹立自身的特色以區別競爭對手,可行而有效的策略是樹立獨特產品品牌。
對于已有品牌優勢的企業,一方面要設法保持優勢,另一方面在不破壞現有品牌優勢和品牌評價格局的前提下力爭增加新的競爭優勢。
對于品牌在市場上占劣勢的企業,首先,可以利用各種方式突破消費者已有的品牌信念。讓消費者相信自己的產品是一流的甚至更好。由于知名品牌的樹立并非一朝一夕,所以要與之爭雄,在資金投入和時間方面要有準備,需要足夠的耐心和技巧。其次,繼續強化和沉淀這種品牌印象,使它穩定下來。當然讓消費者相信自己品牌的產品除了性能與知名品牌一樣,還有別的優點值得他們購買等也很重要。
為產品做好“嫁衣”
產品包裝好比新娘的嫁衣,好的包裝能夠使產品更加吸引消費者,它是企業營銷活動中真正的“終端”,因為它是廠商與消費者“面對面接觸”的地方,是能誘發消費者“掏錢”的地方。只有產品的包裝運用到位,產品才能成功。實施合理的產品包裝策略應注意:第一,把握改變包裝形狀的要點。企業如要改變原包裝,必須了解消費者的消費、使用習慣,避免與之發生沖突,還要注意消費者的視線習慣,讓消費者認同而不反感和拒絕。第二,企業應根據營銷目標和市場營銷風險決定使用家族性包裝還是單獨包裝。第三,采用組合包裝。組合包裝可使顧客購買系列產品時,盡量購買本企業的產品,同時也適應顧客以饋贈為目的的購買。第四,采用多用途包裝。多用途包裝既可使包裝物在產品消費或進入使用后另作他用,也可使包裝發揮長期廣告的作用,讓顧客產生價格相對便宜而愿意購買的動機。
增強服務意識
首先,服務是現代企業取得市場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對消費者來說,購買任何一家企業的產品在產品實體方面所獲得的利益(或效用)都大體一致,能夠體現購買到產品差異的只能是產品的銷售服務。其次,服務是全面、深入履行現代市場營銷觀念的有效方式之一。由于產品實體本身所具有的營銷功能逐漸下降,而產品本身所具有的附加利益已上升到重要的營銷地位。因而提供服務的多少及質量高低,成為消費者感受營銷者提供的產品實體質量的重要指標。第三,通過提供良好的服務可以使企業及時得到反饋的信息。那些積極尋求顧客反饋信息的企業,發現他們與消費者的密切接觸能夠為其提供巨大數量的市場信息,并使其增加利潤。第四,服務可增加產品的價值。一般而言,提高產品的服務功能能提高消費者的滿意程度,服務具有使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的產品差異化和增加產品的價值的功能。第五,服務營銷的提出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組織變革。企業內部應建立起與生產、銷售等并列的獨立的為顧客服務的組織。在服務作為一個新的“P”提出以后、服務觀念應貫徹到企業的所有經營活動之中,貫徹到從產品設計到售后服務的整個過程,也應運用到產品的生命周期策略中。
優化產品分銷渠道
篇5
5個月的胎兒腹圍平均值為14.80士l.89cm,胎兒從頭到臀長約有16.5cm。
孕5個月的胎寶寶在子宮里怡然自得,此時胎兒的頭已占全身長的1/3,耳朵的入口張開,牙床開始形成,頭發、眉毛齊備。手指腳趾長出指甲,并呈現出隆起,胎寶寶還會用口舔嘗吸吮拇指。
(來源:文章屋網 )
篇6
目前,國內同城遞送的主要產品分別為:單證照類業務、重點行業類業務、商務類(或民用類)業務、個性化增值類業務。特別是配送類業務的附加內容比較多,延伸范圍比較廣,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提供倉儲、配送、代收貨款等服務。不少同城配送公司還學習全網快遞企業推出了“當日達”“次日達”“限時達”等特色服務,成為越來越多同城零售企業的首選。未來,同城遞送業務中最大的個性化潛力業務的增值將成為整個行業發展的焦點。其制勝的關鍵詞為“個性化”,即回歸快遞業本質,從客戶需求出發,為客戶提供滿意的服務,同時在同質化服務的基礎上另辟蹊徑,增加服務本身的含金量和鮮明的特色,提高客戶的滿意度,繼而在滿意度的提高中獲得更大的收益。
伴隨著電商業務模式的轉變,云倉和區域倉、成配倉的大量使用,同城配送業務占比將會不斷提升。如果這一發展趨勢加快,或將引起快遞市場格局的重大變化。從產業發展的規律來看,目前的同城遞送尚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行業進入門檻較低,新進入者容易,操作難度小,利潤空間大,成為各相關企業群雄逐鹿、爭相競逐的一片藍海。
同城快遞發展之趨勢
同城遞送業務的爆發,不是一種偶然,而是必然。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社會化物流”正在倒逼傳統物流變革。所謂社會化物流就是利用移動互聯網開創全新的智能化配送,整合社會閑散人力資源,信息化對接客戶需求,對發件人所處區域內的配送人員進行有效的調度,配送人員可以更加便捷地選擇離自己最近的訂單,及時、精準地為客戶提供配送等服務。同城社會化物流不僅可以節約運輸成本,還可以減少臨時倉儲環節,使快件送達周期更短。
二、阿里和京東在長線物流布局上給了這些本地化物流企業發展空間。與其說阿里和京東在布局物流網,還不如說是在各自的地盤上建立大而全的“電商生態”。眾所周知,物流的閉環是一個極其繁瑣的工程,從“訂單收件干線運輸中轉干線運輸派件”等各個環節的打通需要不少時日,而這恰好給了一些“小而美”“精而專”的遞送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
三、服務戰的藍海空間的形成。服務的同質化只會將同城快遞企業打入價格戰的死循環,在目前行業進入門檻低、成本逐年提高、利潤緊縮的現狀下,誰能抓住用戶的核心訴求點、誰能提供差異化的快遞服務,誰就能夠在“紅海”中開辟一片“藍海”。如提供差異化產品(在規定時間內送貨、按小時送、夜間送等)、解決差異化送達地點(與便利店、小區物業合作,設立代收快遞服務點)、提供高效的便捷服務(結算方式靈活、送貨進度可衛星定位查詢)等。與此同時,政府可以通過政策引導支持快遞企業利用城市公交系統實現同城配送,同時也要求公共交通企業在保證公共安全的前提下大膽創新,開辟新的業務領域,與相關物流企業構建協同運作的模式,在保障社會效益的同時提升經濟利益。企業也可引進戰略投資者,單獨成立第三方物流,利用城市公共交通系統實現同城配送,其他中小物流企業同時可以把同城配送部分環節的業務外包給公交企業,切實減輕自身的成本壓力。
四、新興模式降低成本。移動互聯網帶來的社會運力的共享用車模式為快遞流通業的發展前景提供了一個可行的解決思路,一個整合社會閑散運力、按體積計費、通過智能路由實現多點取送的物流模式逐漸形成。移動智能路由的規劃能滿足實時上貨與卸貨、多取多送的客戶需求,較為靈活,讓某些中小型商戶可以徹底取消倉儲,實現柔性配送;實現交易閉環,標準化所有服務。新興的一些同城快遞模式輕而易舉地解決了配送問題,如時下受到年輕人追捧的O2O眾包模式,用戶可以通過下載APP快遞客戶端應用軟件,在軟件中指定取貨時間與到貨時間,便可以在家里安心等到快遞員上門取貨,并在自己指定的精確時間內送達。這種模式在人人快遞和閃送公司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一方面使得同城快遞更加高效、方便。另一方面,快遞公司一般為當日送達,不需要做倉儲保管,更不需要雇傭固定的快遞員,只要通過快遞企業信用體系認證,在發出服務需求的寄件人周圍1公里內,都可以送貨。據最新數據顯示,人人快遞有500萬兼職人員,不需要其支付任何基本待遇。當然人人快遞和閃送在提升快遞速度和降低自身成本方面成績斐然,但同時也存在著快遞員不專業、收遞物品難以驗視、缺乏真實的反向追溯體系等可能嚴重危害公共安全的嚴重問題。
五、客戶需求的增多,同城遞送企業必將快速發展。首先,隨著購物習慣的逐步養成,人們對物流時間和服務的要求越來越高,尤其是一、二線城市的客戶對“極速達”和“限時送”有著較高的期待,大都希望在下單后迅速獲得商品,滿足自身的需求。其次,同城遞送業務通過專業細分可以在同城內遞送被傳統快遞行業拒之門外的商品,如液體、綠植、部分易碎品、部分電子產品、部分大件物品,甚至寵物都可以通過同城寄遞服務來解決。第三,同城快遞免去了郵件的中轉環節,均為直接送達,有效降低了郵件在中轉搬運中損壞的概率。最后,同城遞送可以通過個性化服務保持自己的利潤率高于普通快遞企業。
另外,目前,同城快遞以電商業務為主的中小企業雖在各自所轄區域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京東物流、阿里巴巴的菜鳥物流均已在全國初步形成網絡狀體系,隨著這些大型電商的同城快遞服務逐步壯大,未來將會和當地中小型同城快遞企業搶食份額。這股力量目前初顯端倪,若日后形成規模,會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形成大規模的并購重組戰。
未來的出路是聯盟
中小民營快遞可以采用與大型民營快遞企業相互合作的方式運營。以“宅急送”為例,“宅急送”在部分快遞業務量較小的城市,不自建網點,而是通過與當地小型的快遞企業合作,形成外網營業點。外網網點不僅可以收取“宅急送”的派送費,同時還可以利用“宅急送”快遞配送的網絡優勢攬貨并搭乘“宅急送”的物流班車。通過這樣的方式,“宅急送”既可以迅速占領市場,又不影響資金周轉。
聯盟對規模較小的快遞企業來說,不僅可以增加自身的業務,獲得更多客戶、資金,還可以在競爭激烈的物流市場中繼續生存和發展,既提高了企業自身的競爭優勢,又節省了社會資源,優化了資源配置。通過同城快遞的配送聯盟可以實現以下目標:
一、可以互補現有的快遞企業資源,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時又可以實現規模效應和范圍經濟,共同應對其他大型快遞企業的挑戰。
二、同城遞送企業可以利用聯盟成員的網點來擴大自身的市場范圍,傳播自身品牌,建立良好的市場和消費者口碑,做到在合作中求生存,在發展中求成長。中小同城遞送企業可以通過學習其他相關企業新的管理方式和經營模式,提高自身管理能力和水平,從而改善和優化自身的服務,激活和拓展同城快遞業務,同時增強開發細分市場的潛能。
三、同城遞送企業間可以通過行業資訊和信息的有效交換等方式,掌握新興信息技術和網絡技術,例如“互聯網+”“物聯網+”等,實現快遞服務創新和技術范式的轉換與革新,加快開發出新的產品或服務,推動快遞服務與新的媒介技術深度融合,從而取得新的競爭優勢。在平臺化的信息技術以及物聯網、機器人等新技術的驅動下,同城配送服務體系朝著一個穩定、精準而優質的方向快速前進。
篇7
【關鍵詞】 審計市場分割;降價競爭;良性市場;利益最大化
一、引言
中國的經濟處于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轉型時期,制度背景有其特殊性,政府對市場采取更多的干預措施。審計存在于這種制度背景的市場中,審計市場是專業服務市場的一部分,也存在市場分割。有些市場分割是自然因素形成的,如交通等,而有些市場分割則是人為因素形成的,如地方保護形成的市場分割。隨著社會的發展,由于自然因素導致市場分割越來越少,更多的是各地方政府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導致的人為市場分割。
審計的本質是作為獨立的第三方為鑒證對象信息的合法和公允提供合理保證。同時審計是有償服務,會計師事務所也是盈利機構。在存在分割的審計市場中,事務所怎樣在激烈的競爭中占有一席之地,審計市場又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本文就此作一分析。
二、審計市場分割
(一)中國審計市場的特點
隨著企業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分離,為了維護股東的利益,注冊會計師作為獨立的第三方受托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審計,以減少雙方的信息不對稱,緩解問題,這是審計最原始的需求動因。在中國,市場化體制不健全,為了維護股東、債權人等眾多相關者的利益,政府監管市場要求企業進行年報審計、工商年檢、專項審計、驗資等活動。企業的目的是盈利,審計是一項耗費企業資源的活動。但是企業存在于市場上就是要受到政府監管,所以又不得不耗費這項資源。大多數企業正是由于政府的強制產生對審計的需求,而不是向市場傳遞信息。
審計質量又具有不易直接觀察的特征,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報告都具有相同的法律效力。因此,導致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審計報告是為了敷衍政府等監管部門,借助審計獲得標準無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以獲得政府的認可,進而得到相關經濟利益。例如:政府制定規則,在滬深兩市公開發行股票的上市公司都要在第二年的4月30日之前公布上一年的經過注冊會計師審計的財務報告,上市公司想要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本,就得要遵守規則。高新技術企業為了獲得稅收優惠,需要事務所進行高新技術專項認定審計,沒有經過相關認定審計就沒有稅收優惠。這些導致審計的需求方可能更在乎出具的審計意見類型或者是審計收費,而不是審計質量。
(二)審計市場分割的研究
余玉苗(2001)指出我國上市公司審計市場帶有濃厚的地域色彩,市場并不是充分競爭的,而是在地方保護主義的作用下被嚴重地分割著。夏立軍(2004)也指出大量的上市公司選擇了本地的事務所為其提供審計服務,發現在樣本期間的IPO 審計市場上,存在著對管制便利、事務所規模和事務所地緣關系的需求,卻缺乏對高質量審計的需求,并且在我國轉型經濟中,政府管制對IPO 公司選擇事務所具有重要影響。鄭麗(2009)列舉了審計市場分割的表現形式:政府以“紅頭文件”的方式指定選擇本地事務所、審計招投標中對本地事務所加以照顧、“打招呼”等非正式的無形限制、包庇本地事務所的違規行為。根據中國證監會首會辦公布的《誰審計中國證券市場――2002 年證券期貨相關審計市場分析》:2002年80%以上的事務所是在本地或周邊地區承攬業務,異地客戶被出具非標準無保留意見審計報告的比大于本地客戶。本文統計2008年滬深兩市公布的數據,剔除一些數據不全的公司,在1 339家上市公司中也發現將近75%的公司選擇本地事務所審計。
(三)審計市場分割的原因
在審計市場上,政府是政策的制定者也是監管者,政府扮演的監管者的角色不獨立。一方面由于我國本土的會計師事務所多為中小所,各所的審計質量良莠不齊,國家、政府制定各種規定、政策介入審計市場,對某類審計設立進入門檻,從業務的角度對審計市場分割;另一方面,出于地方保護主義的考慮,地方政府也過多介入審計市場。當地政府與當地企業間有復雜的經濟、政治關系,當地的經濟需要當地的企業來拉動,經濟發展得好也是政府績效考核的指標;事務所發展得好帶來增加財政收入、解決就業等好處。出于地方利益的考慮,當地政府更傾向于“保護”本地的事務所。
對于企業而言,企業更熟悉本地事務所,并且如果聘請異地事務所審計,將會支付額外的差旅費等,從節約成本角度考慮,企業也更愿意聘請本地會計師事務所審計。特別是對于一些小公司的審計,本來審計費用就不高,再加上聘請異地事務所的差旅費,審計成本就會很高,加重企業的負擔。
三、降價競爭
價格反映了供需雙方的博弈均衡。我國的審計市場分散、進入壁壘低,會計師事務所呈現數量較多、規模小、地域分布較廣等特點,審計市場存在過度競爭。而通常企業間的競爭很容易導致打價格戰,事務所很難獲得超額的利益補償。為了規范審計市場收費,中國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從2002年開始披露審計費用。耿建新,鄭聰,趙瑋,馮惠江(2009)指出在我國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標準由國家各級財政部門會同物價管理部門及其他部門共同制定,而對于國內的事務所而言,通常還要在此基礎上打折,總體收費偏低。王玉梅,祁會萍(2007)指出我國注冊會計師行業的環境不佳,不正當價格競爭現象嚴重,尤其是在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相互壓價、同行詆毀、爭搶客戶現象時有發生,并且我國審計市場的需求產生于政府的強制性需求,降價對于企業而言更具有直接的吸引力。
四、審計市場分割與降價競爭的關系
馮均科,郭夢嵐(2010)指出由于我國注冊會計師法律制度缺失和監管的不足,違規成本與收益的不匹配使得注冊會計師在決定審計定價時往往偏重于保留或爭取客戶,而忽視相關的風險因素。政府監管不足,審計風險降低,事務所更偏重保留或爭取客戶,降價競爭。李清麗(2007)得出結論:在我國地方保護主義現象嚴重的狀況下,會計師事務所在異地執業時存在價格折扣。當存在審計市場分割時,事務所異地執業降價競爭激烈。由于當地政府的保護和企業對審計成本的考慮,本地企業更多選擇本地事務所審計,為異地事務所的進入設置了障礙,異地事務所就采取降價競爭的手段爭取客戶,異地事務所與本地事務所展開激烈競爭。近年來,事務所為了擴大規模,紛紛在各地建立分所,直接參與到當地審計市場的競爭中。
本地事務所相對于異地事務所而言,在價格競爭上略具優勢,但是就當地審計的子市場而言,還是存在很多審計質量良莠不齊的事務所,競爭激烈,政府和企業審計還是有很多事務所可以選擇。政府每年除要求年報審計以外,還要求開展很多的專項審計,比如所得稅審計、專項資金使用的審計、高新技術認定審計等。政府為了保證審計質量,還會稍微考慮一下事務所的質量,比如事務所的規模、相應的資質等,當地事務所努力使自己的條件符合規定,競爭進入劃定的圈內,部分事務所進入候選名單,獲得相應的審計資格。由于是出于政府監管的要求,審計風險較低,客戶更關注審計的價格,為了爭取客戶,只有采取降價競爭的策略。對于從政府那里取得相應審計資格的事務所,更偏重爭取客戶,有資格的事務所甚至通過轉讓資格來剝削沒有資格卻仍然想分一杯羹的事務所。對于地域上產生分割出來的本地市場而言,政府又從業務上將審計市場分割,進入門檻的事務所獲得政府認可,審計風險低,內部降價競爭嚴重。
對于非上市的國有企業,近年來常采用審計招標的形式根據價格的高低來選擇事務所。曹婷(2007)認為審計招投標制導致審計市場競相壓價,惡性競爭,審計質量下降等問題。為了彌補沒有考慮審計質量的缺陷,有的招標單位會設置一些進入條件,其實這也是審計市場分割的一種,各事務所會想方設法來滿足這些條件進入門檻,一旦進入這個分割市場的內部,競爭也很激烈。委托人可能不了解被審計單位的狀況,是否中標就根據價格來判斷,價低者中標。劉勝良(2009)指出,近年來指定審計或變相指定審計的情況不斷出現。單位設置不合理的條件和門檻,進行不規范的比選、審計招標,中小型會計師事務所不得不迎合招標人的要求,降低審計收費參與審計投標,招投標導致的市場分割也使得降價競爭越嚴重。會計師事務所是盈利性質的企業,在理性經濟人的假設下,要有利潤事務所才會承接業務,那就只有根據審計收費來控制成本,減少審計程序,導致審計質量低下。對于這類審計,政府是審計的需求者也是審計費用的支付者,如果國家沒有要求這項審計,事務所根本就不能獲得這項收入。因此,政府具有更強的議價能力。
就整個審計而言,由于本地政府的保護和企業出于審計成本的考慮,產生了地域市場分割,但異地事務所通過降價競爭的方式還是能爭取部分業務,或者通過建立分所的形式使得事務所本地化。對由于政府監管產生的不同業務市場分割,進入門檻的事務所也不得不迎合要求,降低審計收費,市場分割使得降價競爭嚴重。
五、結論
不合理的市場分割,導致降價競爭愈演愈烈,嚴重損害了審計的獨立性,審計質量降低。由于地域導致的市場分割,有異地事務所降價進入競爭的威脅;對于不同業務產生的市場分割,同樣也有很多事務所競爭,并且進入被分割市場的事務所擁有的條件、保護等類似,出于政府監管對審計的需求,企業更關心價格,降價競爭也同樣激烈。市場分割使得降價競爭嚴重,其根本原因是審計市場進入壁壘低,存在眾多良莠不齊的事務所。政府制定了相應的規則,卻監管乏力,政府在市場上充當多個角色存在沖突,我國需要盡快建立、健全規范的審計市場體制,降低審計市場分割,讓事務所只有在嚴格遵守審計準則做審計時才有利可圖,維護相關者的利益,使審計市場進入一個良性競爭的狀態,這樣才能保證各方的利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 余玉苗.中國上市公司審計市場結構的初步分析[J] .經濟評論,2001(3):120-122.
[2] 朱,夏立軍, 陳信元. 轉型經濟中審計市場的需求研究[J].審計研究,2005(5):53-62.
[3] 李爽,吳溪.審計失敗與債券審計市場監管――基于中國證監會處罰公告的思考[J].會計研究,2002(2):28-36.
[4] 鄭麗.中國審計市場分割問題研究[D].吉林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9.
[5] 郭夢嵐.我國審計定價研究述評[J].南京審計學院學報,2010(1):34-39.
[6] 耿建新,鄭聰 ,趙瑋,等.注冊會計師審計收費地區差異研究[J].中國注冊會計師,2009(4):39-42.
[7] 曹婷.“審計招投標制度”一把刺向審計市場的雙刃劍――基于經濟學的分析[J].山東商業會計,2007(4):45-48.
[8] 王玉梅,祁會萍.對審計收費中價格競爭現象的思考[J].商場現代化,2007(2):64.
[9] 馮均科,李清麗.基于審計風險的區域化審計定價的研究[ J ].當代經濟科學,2007(1):115-128.
篇8
一、我國目前在利率市場化方面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利率市場存在著雙軌制
從2011年開始,我國利率市場化出現了重大變化,即信貸市場中利率出現了“雙軌”。這不僅體現為銀行存貸款利率與民間融資利率之間的雙軌,而且還體現為銀行存款利率與理財產品收益率之間的雙軌。
1、銀行存貸款利率與民間融資利率之間的雙軌
民間融資利率遠高于銀行貸款利率已經成為市場化常態。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借貸案件的若干意見》的有關規定,民間借貸的利率最高不得超過銀行同類貸款利率的4倍。按照銀行1—3年中長期貸款6.65%的年利率計算,民間借貸的最高年息應為26.6%。然而,在一些地方民間融資中,甚至存在月息高達6分的現象,相當于年化利率高達72%。民間借貸利率超過法定最高值是一種常態。
2、銀行存款利率與理財產品收益率之間的雙軌
2011年至今,人民幣存款基準利率僅為3個月的3.1%到一年的3.5%,而同期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收益率多集中在3%—5%(占比53.29%)和5%—8%(占比29.04%)區間。即使因存在失控風險而被監管層所關注,叫停六類理財產品、擴展存款準備金繳存范圍、清理銀行“資產池”等一系列組合監管措施出臺后,仍有59款收益率高達8%的銀行理財產品出現。統計發現,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率遠遠高于同期存款收益率,均為其1—2倍。同時,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在與銀行存款利率分道揚鑣的同時,卻一步步趨近于具有明顯市場化特征的信托產品的收益率,兩者并軌跡象明顯,開始共享一條收益率曲線。以上表明體制內銀行理財產品受市場利率的影響明顯,貨幣市場結構正在出現新的變化,利率市場化正在深化。
(二)沒有形成市場化的基準利率
當前我國金融市場上形成了種類繁多的利率,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 (Shibor)、國債利率、定期存款利率等都在利率產品定價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到目前為止,受到貨幣市場交易規模、交易主體數量的限制,央行努力培育的Shibor仍然不能承擔利率市場化的基準利率。
(三)商業銀行還未作好利率市場化的準備
數據表明,目前我國銀行業70%以上的利潤來自巨大的存貸款利息差,這使得商業銀行資金運作過程市場化程度不高,貨幣需求利率彈性較弱,利率無法準確反映貸款的價格。利率市場化,也就是放開貸款利率下限和存款利率上限,必然產生銀行業之間的競爭,使其利差收入大幅度減少,從而導致銀行運營成本增加、收益降低。同時,利率市場化對銀行定價能力、利率風險管理能力、創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目標、主要任務和配套措施
(一)利率市場化的目標
1、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總體目標
逐步形成由市場供求決定市場基準利率,中央銀行運用貨幣政策工具間接調控市場基準利率,金融機構依據基準利率進行利率市場化定價的利率體系,從而實現既定貨幣政策下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主導作用。
2、我國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階段性目標
(1)2013—2015年,逐步提高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在各種金融產品定價中的基準作用;進一步取消貸款利率浮動下限和放寬存款利率浮動利率上限,2013年取消貸款利率下限,2015年實現存款利率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50%,壓縮金融機構存貸差,促進金融機構間的競爭;在債券市場中推進銀行資產證券化,形成有效的銀行市場長期收益曲線,理順利率結構和利率期限結構。
(2)2015—2017年,逐步取消存款利率控制,上海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成為基準利率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存貸款利率由金融機構進行市場化定價。
(二)利率市場化的主要任務
1、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試點,積累改革經驗
利率市場化是一項全面系統的改革,涉及面廣,影響范圍大,保持可控性是重要前提。可控的試點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按照金融機構的分類開展試點。試點對象可以選取一些內部治理比較好的中小商業銀行,對其較快放開存貸款利率。另一種方式是按照存貸款種類來進行試點。較快放開部分影響相對較小的存貸款品種,根據市場反應效果,調整政策選擇,這種試點局限于整個銀行系統的局部。在試點過程中出現一些超出預想的問題,由于大型銀行保持穩定,可以及時進行政策調整,而不會影響整個金融系統的穩定。
2、完善基準利率形成機制
基準利率是央行實現貨幣政策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是人民銀行公布的商業銀行存款、貸款、貼現等業務的指導性利率。隨著央行《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基本確定了未來Shibor基準利率地位。進一步完善Shibor形成機制,需要做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從合格的金融機構中遴選自我約束較強、信譽較好的金融機構參與日常報價,擴大報價機構覆蓋面,提高報價的精確性;推出中長期產品,完善產品的期限結構;提高報價金融機構的自律意識,發揮其在產品定價中的優勢,合理依據資金成本、市場風險以及政策預期等因素合理報價;加強行業內部以及與中央銀行的溝通交流,從行業發展的角度對利率市場化的宏觀經濟基礎、政策環境和市場條件進行評估,為推進基準利率的有效形成創造條件;政府監管機構加強對報價行為的監管,提高基準利率的公信力和透明度,最終建立基準利率的科學報價和定價機制。
3、完善利率傳導機制
完善我國利率傳導機制的主要任務是,在不斷提高基準利率市場導向作用的基礎上,首先要促進貨幣市場中Shibor與債券市場,債券回購市場等之間的連動,為基準利率發揮基礎性引導作用創造更加寬廣的條件;其次,以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指導并不斷完善已經市場化的利率產品定價機制,指導短期融資券以基準利率為信用融資的定價基準,完善其利率形成機制;指導商業銀行以基準利率為基準,完善其同業存款和協議存款利率形成機制;鼓勵政策性銀行以基準利率為基準完善金融債券利率形成機制。再次要大力發展國債、企業債券等債券市場和股票市場,提高直接融資在融資市場中的比重,加強直接融資與間接融資之間的競爭。大量資金以理財產品等的方式進入直接融資市場,金融脫媒和負債成本明顯上升會促使銀行業的資產和負債業務結構,乃至利潤結構都會發生深刻的改變,最終會形成對地方政府、國有企業為主體的信貸需求大戶建立起真正的財務預算硬約束,利率調節對實體經濟的影響就具有了堅實的機制基礎。最后,創新以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的利率衍生產品,如利率掉期、遠期利率協議等,都可以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開展交易。利率衍生產品可以通過價格發現的機制,有助于形成市場認可的、充分反映市場貨幣供求關系的市場基準利率。
4、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
隨著基準利率在利率體系中的基礎性地位不斷提高,要以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穩步推進存貸款利率市場化。
(1)首先以基準利率為定價基準,完善貼現利率形成機制,研究由同期同檔次基準利率加點生成貼現利率下限的政策方案,逐步建立貼現、再貼現利率動態調整機制。
(2)簡化法定基準利率檔次,放松貸款利率浮動下限。
(3)推進長期大額存款及大額可轉讓存單利率市場化,加快大額可轉讓存單標準化和二級市場建設,放開小額定期存款利率,最后放開短期存款利率。
(三)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配套措施
1、加強中央銀行的指導作用,增強Shibor的告示效應
中央銀行要加強社會公眾對Shibor的認識,逐步使中央銀行利率品種與Shibor掛鉤,如央行票據的發行和回購要參照Shibor定價,同時,中央銀行要加強公開市場操作的配合。從而擴大Shibor的影響,增強Shibor的權威性。
2、健全和完善貨幣市場
大力發展貨幣市場,拓展其深度和廣度,積極培育和擴大市場的交易主體,放開規模較大的商業銀行一級分行和地市級的二級分行進入貨幣市場的準入標準,有步驟地向非銀行金融機構開放貨幣市場,使其能夠進行短期的融資活動;豐富票據種類,擴充票據數量,增加票據市場的交易工具,形成一個完整的貨幣市場利率體系,包括繼續穩步發展銀行承兌匯票,擴大票據承兌、貼現量,拓寬票據承兌、貼現面,對符合條件的中小企業的票據承兌、貼現申請要大力予以扶持;大力推廣使用商業承兌匯票;適時推廣使用銀行本票,將存單、保險單納入票據范疇,嘗試開發無擔保票據、公司票據等商業票據,不斷創新豐富票據市場信用工具。
3、積極培育企業債券市場
債券市場的快速發展促進了直接融資比重的大幅提升,改善了金融市場體系的不平衡狀況。放松企業債券發行限制(如擴大發債主體范圍、放寬債券募集資金用途和企業債券的擔保形式等)、改善企業債券期限結構、發行市場化等會改善企業融資結構,提高金融對實體經濟的參與度,推動企業和銀行等微觀主體行為的市場化,也改善了貨幣政策傳導,優化中央銀行調控方式,起到平滑跨周期經濟波動的作用。推進債券市場發展,還需要積極推動產品創新,探索利率期貨、利率期權、利率聯動債券等風險管理工具,豐富投資者的信用風險管理手段,進一步完善長期限、低信用等級債券的收益率曲線,提高定價的透明度,推動信貸資產證券化,使金融機構可以盤活信貸資產,通過證券市場來引導信貸資產價格達到合理水平。
4、建立存款保險制度
現階段銀行收入來源依然主要依賴利息收入,這意味著利率市場化后,銀行將面臨較大的挑戰和風險。如果不能建立相應的存款保險體系和問題銀行退出機制,一些經營不善的商業銀行破產倒閉風險加大,并可能由此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造成整個金融體系的動蕩。因此,建立合理的存款保險制度是推進利率市場化、保證金融安全的重要制度保障。
5、改革監管方式
要允許銀行涉足更多的中間業務,包括擔保、理財、融資、金融衍生工具等,監管方式就必須從傳統的合規性監管向合規性、風險性和功能性監管并重轉變。改革監管方式,一是要加強三大監管主體之間的協調與合作,包括定期召開監管聯席會議,及時交換監管信息,對監管機構采取統一行動之外,還可利用先進的計算機網絡技術,將被監管機構的主要業務系統全部納入統一的監管監測系統聯網,實時監測被監管機構的業務發展狀況、風險狀況及管理水平。在監管手段上,要完善監管主體對金融業進行稽核檢查的保障制度、銀行內部控制制度,規范信息披露制度,健全市場退出監管制度等。二是加強行業自律監管和社會監管。一方面加強銀行、保險、證券三大行業協會之間的合作,通過制定同業合約等實施行業自律監管。另一方面由合法成立的并經中央銀行認可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事務所依法對金融機構報告的真實性、公正性進行審計,以便有關方面對其財務狀況、經營績效和風險程度等做出正確判斷,并對其存在的問題進行審計監督。當前尤其要重視國家審計機構對金融機構的審計監督,并協調審計監督與中央銀行監管的關系,分工協作并相互配合。
6、完善社會信用體系建設
加快信用立法,建立科學的信用評級體系,建立和完善信用中介機構。一是政府應適當運用公權力,在制度建設尤其是信息披露制度建設、信用制度建設以及宏觀經濟信息的收集和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盡量緩解交易雙方在信息擁有上的不平等地位。如在現行征信系統的基礎上,不斷更新完善信用信息數據庫,同時不斷提升信息的共享效率。二是加強對信息服務機構的監督,完善借款人信用的社會評價體系。由包括非盈利的公共機構和盈利機構的獨立第三方從事企業的資信評定工作,前者主要是政府為社會服務的公益機構,后者主要是以盈利為目的的中介機構,如會計師事務所,資信評估機構等。隨著信用評級的完善,將大大改善銀行信息不對稱的被動局面。同時,信用評級的完善還可以配合Shibor完善報價機制,提高Shibor報價的有效性和影響力,促進Shibor的推廣。
7、放寬銀行業準入,完善銀行治理
利率市場化與放寬市場準入是一枚硬幣的兩面。如果利率不市場化,卻大幅放寬金融機構準入,就會形成金融黑洞,大量社會資本會爭先恐后進入金融業;同樣,如果利率市場化而準入不放松,銀行就有可能利用相對壟斷地位導致貸款利率上升。因此,在推進利率市場化的同時,金融機構準入門檻需大幅降低,改變當前銀行間市場的國有銀行壟斷結構,促進金融市場主體多元化發展,加強金融市場微觀主體市場化,完善商業銀行內部治理機構,真正實現商業銀行利率的自主定價。
篇9
《中學政治教學參考》1995年第12期刊登了石先華同志《淺談“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一文。文章認為,“'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的觀點與長期以來'商品的價格由價值來決定'的觀點發生了矛盾,'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的觀點不僅是正確的,而且在提法上更科學、更符合客觀實際”。這就否定了政治經濟學關于價值決定價格的基本觀點。對此,我們有不同的看法,特與石先華同志商榷,并就教于各位專家學者。
一“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實際上是指市場形成商品的價格
首先,“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是針對以往“商品由國家統一定價”而言的,不是針對“價值決定價格”而言的。石先華同志注意到了高一《思想政治》教材第五課中有關“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的提法,但卻誤解了這一提法的本來含義。教材第五課的“引言”中寫道:“在1979年以前,我國的商品基本上實行單一的計劃價格形式,數以十萬百萬計的商品的定價權,集中在中央機關和地方各級行政機關手中。我國商品定價權的變化,反映了我國經濟體制正由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在講資源配置方式時,教材寫道:過去,我們“在否認社會主義經濟是商品經濟,忽視價值規律和市場作用的同時,建立了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國家定價的范圍太大,而且價格一旦確定,很少調整。技術發展了,勞動生產率提高了,或產品用料消耗變了,供應情況不同了,價格卻往往不變。這就使得不少商品的價格既不反映價值,也不反映供求關系,違背了價值規律的要求。……實踐告訴我們,這種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必須進行改革。”在講價格改革的重要性時,教材寫道:“價格改革是發展市場和深化經濟體制改革的關鍵,應當根據各方面的承受能力,采取調放結合、以放為主的辦法,積極加以推進,盡快取消價格'雙軌制'……”由此可見,教材雖然在好幾處提到“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但都是針對舊經濟體制下商品由國家統一定價而言的,沒有一處是相對“價值決定價格”的觀點而言的,“商品的價格由市場來決定”與“商品的價格由價值來決定”并不矛盾。
二商品的價值量只能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
石先華同志在文章的第一部分對“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提出了大膽的懷疑以至否定。文章說:“……事實上商品的這個價值僅僅是一種理論的抽象,在現實生活中是根本不會得出這一匹布的價值是5小時這一時間的,因為任何一種計算方法或計算工具也不能將這個時間計算出來。……人們看到的只能是商品的價格而不是價值。”文章接著說:“表現商品價值的價格是不確定的,……一定的時間里,商品的價格多高多低,既不是人決定的,也不是人計算出來的,它是在交換中自發形成的,是由當時市場的諸多因素決定的。
“在這里,石先華同志不僅否定了商品價值有量的規定性,而且否定了商品價值有質的規定性。是的,同商品的使用價值相比,商品的價值看不見,摸不著,但這并不等于說商品的價值就不存在了。商品的價值是一種客觀存在,有自己的實體,即凝結在商品中的抽象人類勞動。生產任何一種商品,都必須耗費人的勞動力。馬克思指出:”價值實體不外是而且始終不外是已經耗費的勞動力,——勞動,即和這種勞動的特殊的有用性質無關的勞動,——而價值生產不外就是這種耗費的過程。“(《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428頁)價值實體凝結在商品體內,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當然,商品自身是無法表現其價值的,只有與其他商品相交換,商品的價值才能通過交換價值(貨幣產生后通過價格)表現出來。交換價值只是價值的表現形式,價值是交換價值的內容,交換價值必須以價值為基矗實際上,我們正是從商品的交換價值或交換關系出發,才發現了商品的價值,掌握了商品的價值對象性。商品的價值不僅有質的規定性,也有量的規定性。商品的價值量即商品價值的大小,是由生產該商品所耗費的人類勞動量決定的,而衡量勞動量的天然尺度是勞動時間。眾所周知,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勞動時間不可能是商品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而只能是社會必要勞動時間。對此,經典作家早有論述。石先華同志認為,”商品的這個價值僅僅是一種理論的抽象“。
是的,決定商品價值量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看不見,摸不著,不是靠人計算出來的。但是,商品交換的實踐告訴我們:同樣的商品,出現在同一市場上,社會只承認它們有同樣的價值。教材指出:“現實生活告訴我們,商品是一個天生的平等派,它不管個別生產者耗費的勞動時間有多么不同,在市場上出賣時,只能是同樣商品賣同樣的價錢,也就是說,同樣的商品,它們的價值量是相同的。”“同樣的商品,它們的價值量是相同的”,這充分說明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的價值量,這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馬克思說過:“生產這些產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作為起調節作用的自然規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就象房屋倒在人的頭上時重力定律強制地為自己開辟道路一樣。”(《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92頁)人們的經濟活動必須尊重這一規律,否則,就會受到它的懲罰。石先華同志認為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僅僅是一種理論的抽象”,用商品市場價格的不確定性否定商品價值質和量的規定性,從而否定了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價值量的客觀經濟規律——價值規律。把商品價格的波動看成是一種純市場因素支配的偶然現象,顯然是不妥的。
篇10
七個月的寶寶正常心率是120次到160次左右,比我們大人快的多,屬于正常現象。年齡越小,呼吸越快,這是正常的表現。
每個人的心臟跳動得快慢往往不同,心臟跳動的次數不僅和年齡、性別有關,而且和姿勢、活動情況、情緒、環境溫度等也有密切關系。所以一個小兒的心跳次數在一天24小時內可有一定變化。一般說來在呼氣時較快,吸氣時較慢,臥位時較坐位時慢,運動時較安靜時快,情緒激動時、啼哭時比心平氣和和安靜時快,年齡愈小心跳愈快。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心率是反映小兒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
(來源:文章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