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年齡界定范文

時間:2023-03-23 08:03:4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青年節年齡界定,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青年節年齡界定

篇1

前天,媽媽給我買了一個精美的工藝品——粉紅色的蘋果風鈴。

這個風鈴上面是一個牽牛花一樣的淡粉色東西,中間還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珠子;上面也有一顆半透明的粉紅色小“鉆石”。“鉆石”中間有一個小孔,中間串著一根白色的細絲線,連著小珠子,小珠子下面的鐵片夾住了好幾根細絲線,大約有十多跟,都分別串過了一個透明的、中間有一些粉紅色短條的圓環,那些穿過圓環的細絲線每兩三根系著一根又細又長、纏滿銀絲的空心深粉色柱子,其余的垂下來。其它的細絲線都串著一個個美麗的“水晶蘋果”和晶瑩剔透的“露珠”那一顆顆水晶般透亮的蘋果,純樸、動人,它純凈得讓人感覺到蘋果里裝滿了含沙量是0%的清純的露水一樣。還有那嬌小玲瓏的小珠子,顆顆泛出粉紅色的光芒;在只有我無名指指甲殼那么大的小珠子中竟有一顆有我一節小拇指那么大的小珠子!

如果有一陣清風拂過,蘋果、銀柱、和小珠子碰撞在一起,發出:“丁丁冬,滴鐺,嘩啦!”的聲音,這聲音婉轉、歡快、美妙、動聽。聽,它,難道不就是在演奏著童年的贊歌?!有綠色的樹林,清澈的小溪,溫暖的陽光,美麗芬芳的花朵。

呵(a)!我們少年兒童不也向這風鈴一樣,活潑、可愛、幼稚、天真,雖短暫,但美好,使人想到美麗的鮮花。

風鈴呵(a),我愛你!

篇2

一、節日文化概念界定

節日本來就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各個國家、各個民族、各種宗教、各種文化都有自己不同的節日。節日不僅僅有著不同的表象活動,而且有著更深層次的文化內涵。作為幼兒園節日文化的定位是應當選擇適合幼兒年齡特點、發展規律以及具有一定教育價值的節日,挖掘淺顯的節日文化內涵,通過組織開展各種活動,達到教育發展的目的。

二、幼兒園現有課程分析

作為學校教育制度基礎階段的幼兒園,就應利用豐富的節日資源,試圖挖掘一些節日中隱含的文化,在幼兒教育中圍繞節日開展各種活動,開發利用節日文化,著重進行本國節日資源背后的民族文化教育,并讓孩子初步接觸一些多元的世界性節日文化,汲取不同文化的新信息。同時整合家庭與社區的資源,挖掘研究的深度,拓展研究的寬度,探索在幼兒教育課程中節日文化的開發、利用。

三、實施園本課程,尋找與主題活動的結合點

1.在節日活動中,把握好主題生成與預設、幼兒經驗與興趣需要、教育發展的結合點

在實踐中,我們深切體會到:幼兒自發生成的活動與教師的預設活動是不可分割的,兩者是相互交融,有效滲透的。幼兒生成的主題經老師的支持、提升,可以以教師預設的活動形式進行,而在教師精心預設的活動中,幼兒受到材料、形式等因素的影響,又會時時拓展生成出屬于他們的新的主題。那么,怎樣使預設與生成有機結合呢?

首先,走進孩子的世界,了解其經驗基礎與發展的興趣需要。“當要開展一個節日活動時,你是否了解了孩子有經驗基礎嗎?”“如果沒有,你該怎么做?”這是我們教師在開展活動前必須思考的第一個問題。環境潛移默化的影響,為我們的活動開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從幼兒園的校園文化建設,外環境創設,到教室環境,資料庫……節日氛圍濃濃綻現。如:五一黃金周前期,我們在“民俗知識廊”中,及時提供了符合幼兒年齡特點與興趣需要的“食篇”“花車篇”等。為節日活動開展提供經驗,激發興趣。

其次,發現最佳融合點,尋找到孩子真正的關注的熱點。如“奇妙的蛋”主題活動中,老師努力尋找到了其相通之處,即孩子喜歡吃各種小吃,以此為切入點,“端午節”活動“吃粽子聽故事”便成了主題的小小伏筆,和孩子包棕子吃粽子之余,給孩子講屈原的故事,培養孩子公正、勇敢、頑強的優良品德.孩子的生成與老師的預設竟是那樣不謀而合,殊途同歸。又如:在“歡歡喜喜過大年”的活動中,在孩子們說出除夕這一天做的許多事情后,老師補充了除夕的另一習慣――貼春聯,這一預設促使孩子生成了“春聯”系列活動。而孩子生成的諸如春聯的寫法、含義也為老師預設下一步活動提供了實際支撐。

2.在節日活動中,把握好生活、運動、學習、游戲課程的平衡,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1)在一日活動中追求平衡

在幼兒園一日活動中,生活活動中的禮儀教育:尊敬長輩等及手工勞動(編織、繡花);運動中的民間競技運動(包括器械):爬梯子、板凳、花鍵等;游戲活動中的民間游戲:賽龍舟、七巧板等;學習活動中的民俗集體教育活動……都能達到有效的平衡狀態。

(2)在一個主題中做到平衡

目前我們的課程基本上是以主題的形式展開的,在主題進行的過程中,老師們盡可能地考慮到四項課程的平衡。例如:《親親熱熱一家人》主題活動,就安排了游戲、MTV欣賞等活動,在一個主題中,包含著學習、游戲、運動和生活的課程。當然,每個主題的側重點都有所不同,這需要老師的靈活運用和把握。

(3)在一個活動中體現整合

在整合的課程觀的指導下,我們的老師心中裝著大目標,更多地去關注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興趣需要和認知特點。很多活動中既有肢體基本運動、能力的培養,又有生活常規方面的要求,還能巧妙地自然地將幼兒的語言發展、情感體驗柔和在一起,整個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展開,使幼兒在游戲中充分地感知、體驗和表現自我。實現了學習活動的游戲化。

在新的課程理念的指導下,我們努力做到讓每個孩子在發展中求平衡,在平衡中獲得全面的發展。

四、及時交流,將節日活動滲透到區域活動中

每個月,我園都會進行節日活動設計方案的評比、交流活動,“中秋節”、“慶三八,愛媽媽”、“快樂元宵節”等一個個極富鮮明民俗性的方案躍然而出。從主題產生、設計思路、主題目標,到具體活動方案,無不顯露出濃濃的民俗文化氣息和二期課改理念碰撞的火花。在課程實施中,班級教師還根據孩子的興趣點,以及該年齡段應獲得的傳統文化的要求,預設并和孩子們共同生成了“喜鋪”、“元宵燈會”、“哎呀呀禮品店”等區域活動。從環境的創設,資料的積累,活動的進行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發展、教師的成長。一幅幅充滿童趣和民俗特色的主題版面正是孩子童真世界的寫照。

五、利用家庭人員的情感紐帶,充分發揮節日教育的價值

1.家長的言傳身教是創設家庭節日教育氛圍的重要保證

幼兒知識經驗缺乏,可塑性大,模仿力強,在和父母的朝夕相處中,耳濡目染發,成為父母的“影子”因而父母是孩子最經常、最直接的模仿對象,具有十分強烈的教育影響力,這是其他因素無法替代的。如“無煙日”活動,家長首先要保證家庭中“無煙”,在孩子面前不吸煙;重陽節教育孩子尊敬老人,家長自身也要尊老愛幼,經常去看望老人,在老人生病時及時地予以關心和照顧等等;愛牙日教育孩子保護牙齒,家長也要自覺地養成睡前不吃東西,食后漱口刷牙的習慣.。在這樣的家庭氛圍中,對孩子實施節日教育的作用才能得以鞏固和充分發揮。

2.開展親子活動,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親子間的交往與溝通,可讓孩子在輕松愉快,無拘無束的家庭中體會骨肉親情的可貴,也使家長更了解孩子的發展情況,從而能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在孩子眼中,過節是最快樂的,因而也最能接受教育,若能抓住時機,運用親子活動中接觸到的一些事物和材料,對孩子進行因勢利導的教育,就能促進孩子身心有效發展。

(1)以感知、操作為主的親子活動

此類活動旨在通過感知操作,讓孩子體驗節日快樂,領略民俗民風,培養創造思維。如“中秋節”,我園開展了民俗游園會,舉行了嘗月餅聽動人的傳說;“元宵節”我們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搓元宵……這些活動不僅使幼兒領略民俗風情,體驗了節日快樂,增進了親子關系,更提高了幼兒的感知、動手能力。

(2)以運動,遠足為主的親子活動

孩子好奇、好動,對客觀世界處處感到新鮮、有趣。“大自然,大社會就是活教材”。節日教育同樣可以利用大自然這一活教材。如清明節,親子同樂放風箏;端午節爸爸帶我劃龍舟等等。通過運動,不僅增強了孩子體質,融洽了親子關系,也使孩子從大自然中感受到了民俗節日的民俗、民風。

(3)以激發孩子“愛”的情感的親子活動

在國慶節時,“愛的旋律”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畫國旗、插國旗、掛地圖、置地球儀等,培養孩子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在青年節活動中,邀請了一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家長,開展“聽爺爺講那過去的事”活動。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受到了愛祖國、愛人民、愛的教育。

六、開展的成效及思考

我園開展節日文化的研究一年多來,不僅使孩子了解了我國一些傳統節日文化、社會性節日文化和世界性節日文化、少數西方節日,而且我們的教師、家長對節日有了更多的了解與認識,知道了以前并不清楚的節日和從未接觸過的節日,并深刻感受到節日之多,文化內涵之廣博。在幼兒園中挖掘節日文化對幼兒進行教育很有必要。社會不斷向前發展,節日同樣具有發展性,節日內容的廣泛,對于現代幼教工作者來說提出更多的思考:

1.幼兒園的節日文化教育活動的展開不僅僅局限于以上的途徑,還可以有多種的形式進行并劃分出更多的種類。如:我國的二十四節氣中的冬至、立春等四個節氣,開發利用季節性節日,讓孩子知道一年四季顯著變化與特征。

2.關于節日活動中預設與生成的問題。此問題的關鍵處雖已為我園教師所攻克,但如何把握游刃有余,如何真正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仍需不斷研討。

3.究竟一個好的集體學習活動的標準是什么?

4.如何把握在節日活動中“傳承”與“發揚”、“教”與“學”,“科學”與“童話”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