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4-02 21:57: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愛家鄉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愛家鄉手抄報

篇1

一.走進教材,讓學生在體驗文本情感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情感,并能抒寫自己的情感。

把學生帶進教材,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直接體驗作品的人文性,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法。語文文本含有豐富的情感,豐富的人文內涵,對人的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對學生心靈的震撼是極其深遠的。所以,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語文文本對學生“思想情感、審美情趣”的培養,加深、加強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

人教版八年級語文下冊第四單元的文章有《云南的歌會》《端午的鴨蛋》《吆喝》《春酒》等,這組文章是我國濃郁的民俗文化、民風民情的展現。單元閱讀提示這樣闡述:“民俗是人類文明積淀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關注民俗,可以了解民生和民間文化。本單元所選課文,大多是寫各地節日風俗的,……組成了一幅幅有聲有色的民俗風情畫卷。”

在教學完本單元后,結合單元“綜合性學習?寫作?口語交際”的內容,筆者組織開展了“到民間采風去”的寫作實踐活動,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激起家鄉情感,了解自己的家鄉有哪些民俗風情,并通過調查訪問,記錄整理,完成一次寫作實踐活動,進一步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楊亞洲同學的《下鎮“過會”》一文記敘了自己的家鄉――下鎮的民間傳統節日“過會”這一習俗起源、發展、演變的經過,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的自豪感與熱情。周艷紅、楊夏同學合作采訪寫成的《家鄉的板燈》一文,充滿豪情:“正是青山秀水的孕育,文人雅士的熏陶,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我們家鄉形成了獨具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板燈即為其中的一種。春節期間若去我們家鄉,舞板燈――絕對是不可不看的一件盛事。”兩位作者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多次的實地采訪調查,并在農村老家親歷了舞板燈的場景。作者對板燈的制作非常了解,對舞板燈的描寫非常傳神生動,對舞板燈的習俗也追根溯源,不僅體現了作者豐富的知識,更體現了作者對家鄉這一習俗的熱愛與贊美。

學習本單元的文章,在感受這些風俗民情帶給我們無限樂趣的同時,更要聯系自己的生活,用審美的眼光去發現探究自己家鄉獨具特色的風俗民情、文化特征、生活習慣等。

二.走出教材,引領學生拓展閱讀空間,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豐富的情感。

美國教育家華特?科勒涅斯說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劉國正先生也多次強調:“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起來,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活動,拓展學生的閱讀廣度與深度,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進一步培養,情感得到進一步陶冶。

1.舉辦班級好書交換活動。即以班級為單位,發動每位學生開展“獻一本看百本”活動,并借助此活動,豐富班級圖書角。具體的做法是:要求每位同學把自己喜歡的經典書籍,帶一二本到班級中來,由班級圖書管理員統一登記管理,統一辦理借閱手續,形成“好書你我共分享”的閱讀氛圍,并且在交換好書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了學生愛護書籍的意識。

2.舉辦班級“好書評讀”手抄報評比活動。經過一段時間的好書交換閱讀活動以后,要求合作或獨立辦一份以讀書為主題的手抄報。手抄報的內容可以是介紹讀書格言,摘抄名篇名段名句,也可以抒寫自己讀書的感受體會等等。老師可以組織班級評比小組對手抄報進行評比,對圖文并茂的手抄報除了予以獎勵外,還要張貼展覽。

3.舉辦班級“我愛閱讀”為主題的黑板報評比活動。可以把班級劃分為若干個小組,小組民主選出主編、編輯、插圖等,每一周或兩周辦一期以“我愛閱讀”為主題的班級黑板報,并由評比小組評比打分,分數暫時密封保存,等所有小組的黑板報辦完后,再統一拆封公布成績,對優勝組予以一定的獎勵。黑板報的評比活動,最好一個學期所有小組都能至少展示一期,這樣就做到了該項活動的完整性。

4.舉辦班級“會讀、多讀、樂讀,讓書香伴我們共同成長”的讀書成果報告會。經過一個學期或一個學年的閱讀活動以后,要求每位同學把在閱讀活動中的收獲、體會進行總結,寫成自己的閱讀成果筆記,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成果報告。首先,每位同學在閱讀小組內進行成果交流,然后,由閱讀小組推薦優勝者在班級進行交流推廣。

篇2

一、實行班級事務承包,強化責任落實

為提高管理效率和水平,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實行了班級事務承包制度,把班級大至集體活動,小到一門一窗的所有事務全部向全班學生承包,主張“人人有項目,人人有權力”,做到班級事務“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管”。班級事務承包,發揮了學生的班級主人翁意識,提高了自主管理能力。

二、推行星級評選,引進競爭機制

星級學生評選活動,設立“禮儀之星、紀律之星、學習之星、衛生之星”四種獎勵類別,班級每周評比一次,以紅五角星的形式標注到展板上,每學期評選一次校級之星。這項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短短的時間內,學生的日常行為習慣發生了巨大變化:學生中偶爾兩人相碰,怒目相視的沒有了,誠懇道歉、真切問候的多了;隨手亂扔的沒有了,俯身撿拾廢棄物的多了;師生見面形同路人的沒有了,親切問候、甜美微笑的多了;花壇中,攀枝折花的沒有了,澆水、拔草的多了;損壞公物的沒有了,主動修復課桌凳的多了……

三、推行校園督查,實施自主管理

結合我校教師少,工作頭緒多的實際,學校全面施行學生的自我管理,實施學生校園督查,督查工作由學校政教處牽頭,各班抽取責任心強,品學兼優的同學組成校園督查小組,固定人員,固定時間,固定檢查內容,專人專項,明確分工,檢查量化結果納入到班級評價,具體督查內容如下:

1.各班班級事務承包落實情況

2.眼睛保健操、課間操、陽光體育1小時活動落實情況

3.集會、放學、校服穿著、紅領巾佩戴、公物愛護等專項內容。

校園督查制度的落實,充分發揮了學生“小助手”的作用,強力推進了班級管理的精細化。

四、開設興趣小組,發揮個性特長,引導學生自主發展

既兼顧學生的全面發展,又積極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學校開展了豐富多彩、富有特色的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開設了烹飪、乒乓球、書法、棋類、籃球、田徑隊、誦讀、跳繩、踢毽子等多個興趣活動小組。每個小組都有固定的輔導老師和固定的輔導時間,學期初有小組活動計劃,中間有活動記錄,學期末有活動總結獎懲量化。興趣小組的開展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陶冶學生的情操,培養學生的智能,讓更多的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享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五、圍繞“農”字做文章,開展農村生活教育

我校的德育活動立足于廣大農村,圍繞“農”字做學問,認真開展農村生活教育進校園活動,教育學生了解過去,珍惜現在,把握未來,為孩子的終生幸福奠基。

農村生活教育的內容:

(1)舉行農村生產、生活工具展,將祖輩過去生產、生活的器具進行展示。通過展示,讓學生認識到生產、生活工具的歷史與演變,教育學生體會勞動的艱辛,培養勤勞的品質,增強自豪感。

(2)以“可愛的農村―我的家”為主題,布置整理農副產品一條街,將家鄉主要物產,分農作物、蔬菜、手工藝品、地方特產四部分,進行展覽。通過參觀、談體會、寫觀后感等活動樹立學生強烈的家鄉榮譽意識。

(3)開辟農村勞動基地。學校所在駐地的小辛村,是土地成功流轉的先進村,有藥材和蔬菜兩個種植基地,學校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優勢,與他們簽訂了合作協議,從整地、種植、生長管理采收,每一個過程學生均積極參與,然后再由種植戶講解其市場價值、經濟效益,學生獲益匪淺。

(4)定期開展農村超市活動。該活動分三個階段:首先讓學生進行市場調查,包括資源種類、市場價格等;然后分出買賣雙方;最后模仿農村市場在固定的時間、地點進行交易。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體驗生活,了解社會信息。

(5)開展農村社會調查活動。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村政策一次又一次的調整、完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學校抓住這一契機發動學生對廣大農村的方方面面進行社會調查,對爺爺、爸爸、我三代人進行縱向對比,分三個層次:一是生活水平調查,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來展開;二是生產勞動調查,通過生產工具、勞動方式、種植類型、畝產數量、經濟效益等方面展開;三是環境調查,通過植被、土地面積、野生動物種類、大汶河水文變化等方面展開。

(6)組建民俗娃美術興趣小組。對流傳于當地農村的民間手工技藝如條編、剪紙,進行整理、挖掘和培訓。興趣小組吸納有興趣和特長的學生參加,并邀請部分民間有技術的人兼任輔導員。通過活動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研究探索的體驗,培養對勞動的愛好與興趣。

(7)拓寬教育渠道,營造教育氛圍。學校充分利用各種教育渠道進行教育,如旗下講話、黑板報、主題班會、演講比賽等;低、中、高三個年級,分別以《我愛我家》、《我愛我校》、《鶴山,我可愛的家鄉》為主題,定期出版手抄報。

(8)開發整理鶴山文化校本課程。主要包括農耕文化、民俗文化、 歷史文化、人文景觀等。發揮課堂主陣地,通過校本課程能讓學生更加全面的了解家鄉,熱愛家鄉。

六、編印德育校本教材,深化養成教育

為了讓學生能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傳承文明,繼往開來,我校結合實際編寫了《養成教育》系列校本教材。

篇3

一、抓住時代背景浸透德育

教材中的課文都是作者在特定的時下的,其思想內容都有鮮明的時代烙印,與作者的思想情感密不可分。介紹作品的時代背景,可以感受并學習作者的思想情感。我在教學《我愛這土地》時,出示課題,引導學生讀題。問:作者深愛這土地,說明了什么?他為什么要深愛這土地?不用多說,學生肯定被作者的愛國主義情感打動。接著介紹時代背景,問:1937年至1945年在我們的國土上發生了一件什么事?日本侵略者在我們的家園都干了些什么?從學生的神情上便能感受到他們對侵略者的憎恨,學生的愛國情感進一步得到加深。

二、挖掘課文思想內容中蘊涵的德育因素

“文以載道”,課文是思想內容的載體,兩者密不可分。因而在教學中如能把兩者緊密結合,有利于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運用,又能使思想教育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例如,《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會學生如何克服人生中遇到的困難;《背影》這篇散文,就教育學生要理解父母、關愛父母;一些描寫山水風光的詩歌,諸如《望岳》《三峽》等,也能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至于說明文,如《蘇州園林》,看似平淡無奇,但稍加琢磨就能發現其中也歌頌了中華民族的創造精神。

作為中學語文教師,應像獨具慧眼的伯樂,通過對教材的深入鉆研,挖掘出各種顯性或隱性的德育素材,為創設課文情境打好基礎。

三、在作文教學中浸透德育

作文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是學生思想的流露。作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其內容豐富多彩,愛國主義教育、前途理想教育、良好習慣養成教育、哲學思辨能力教育均可貫穿其中。老師可以從生活實際出發,結合時事,正確引導學生的思想,不失時機地對其進行德育。如“雅安地震”發生后,我要學生搜集救災現場發生的一些感人事件,談談自己的感受,這樣可以培養他們對人間真善美的認識,感悟人間自有真情在;我還要求他們就“”的緊張局勢發表自己的看法,培養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感,感悟到祖國領地神圣不可侵犯;在一些特殊的節日,我提醒他們給自己的親人寫信,如母親節那天,布置學生寫《給母親的一封信》,培養他們熱愛父母、感恩父母的情感。其實只要在教學中肯留心,德育無處不在。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課外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

空洞的理論、干燥乏味的說教,既倒學生的胃口,也難以完成既定的教學任務。教師只有以學生為主體,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才能增強德育滲透的生動性和趣味性。我平時注重培養學生課外閱讀的習慣,特別是名著閱讀,不僅有利于知識技能諸多方面的積累,更有助于培養他們高尚的道德情操。此外,我結合教材中的綜合性學習,帶領學生走出課堂,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活動。如重陽節時,組織學生去縣里敬老院,幫助老人打掃衛生,聽老人講故事。通過這次活動,學生們體會到了助人為樂、孝敬老人的樂趣,同時與老人的交談中,他們學到了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增長了見聞。三月份是“學雷鋒活動月”,我要求每個學生都要做一件好事,把學習雷鋒落實在行動上。平時還可以通過出手抄報、演講、辯論等方式,讓學生明事理、辨善惡,弘揚真善美,批駁假惡丑。

五、教師以身作則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

作為“為人師表”的老師,一言一行都是學生學習的楷模。要想教育出品德高尚的學生,老師先要起好示范作用,如語言文明,舉止端莊,思想健康等,這樣才能做到言傳身教,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感化學生。同時,平時還要在班集體、學校等公共場所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讓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在,深入到學生的心靈深處,體現在一言一行之中。

篇4

關鍵詞: 初中語文 綜合性學習活動 方法探究 能力提高

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帶給語文活動課新的氣息,為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研究開創了新的局面。因此,新課改背景下的語文活動課應更加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

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活動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是:確定主題,設計方案,分組分工,安排進程,搜集、整理信息,合作交流,展示成果,共享成果,總結經驗。幾年來,我進行了廣泛的理論學習和參與“綜合性學習活動”課的實踐,總結了幾點心得。

一、通盤考慮和計劃語文綜合性實踐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初中語文共有36個綜合性學習活動,對此,我們可以分成幾類:一類是社會調查,如《說不盡的橋》、《漫游語文世界》、《成長的煩惱》、《金錢,共同的世界》等;二是人物訪談,如《我愛我家》、《獻給母親的歌》、《到民間采風去》、《背起行囊走四方》等;三是影視欣賞,如《戲劇大舞臺》、《探索月球奧秘》、《話說千古風流人物》等;四是查閱材料,如《黃河?母親河》、《蓮文化的魅力》、《古詩苑漫步》、《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等。此外,教師還可針對本地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調整,確定有意義、有價值的項目和內容。如學習《端午的鴨蛋》一文后,教師可結合當地舉行的各種民俗活動,帶領學生參觀,暢談自己感受到的家鄉美,課后再布置幾個探究性問題,如玉湖風韻簡介、安定風味小吃、掛榜臺來歷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家鄉的變化,培養其熱愛家鄉的情感。

二、師生共同備課。

師生共同備課就是先確定將要涉及的主題,然后師生圍繞這一主題分別去準備。在當今信息社會,學生往往和教師擁有同樣的信息源,有時甚至因為學生的視角獨特而使問題的答案更接近本質,只不過他們沒有更多的時間加以篩選,也沒有教師那樣的學識和閱歷,難以形成完整的認知。因此,我們應積極順應信息時代的這種變化,把過去教師單向封閉的備課和學生孤立的預習變成師生的“共同備課”。

那么,怎樣引導和組織學生參與備課呢?首先,讓學生參與主題設計。綜合實踐活動設計,不是先決定教師能夠做些什么,學生應該學些什么,而是研究學生關心什么,對什么感興趣。所以,我堅持主題之前先有學生。其次,讓學生參與活動準備。

在這里,教師的備課也不僅僅是備教材,備學生,而應備“可備性資源”。教師充分備好“可備性資源”,才能在活動上游刃有余,導得自然,評得恰當。

三、創設最佳教學情境。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學習者的知識是在相關的資料背景下獲取的,這個資料背景也包括學習的情景,活動課前應不失時機地營造一個易于學生理解、掌握知識的最佳教學情境。這一情境的創設就是根據所確定的學習主題,將學生搜集到的有關資料,張貼到教室的墻壁上,或寫在黑板報中,提前給學生營造一種探究的氛圍,使學生從中了解到將要學習的主題的各個方面,即所謂的“先造聲勢”,并閱讀其他同學的材料,品味其內涵,擴展學生的知識面,且通過廣泛閱讀同一主題的相關材料,可以將學生從一個例子引到另一個例子,培養他們舉一反三的能力和知識遷移的能力,也使學習的主客體和諧發展,拓寬語文閱讀的范圍,更為學生的思考、探索、感悟、發現和創新提供最大的空間,真正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

四、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綜合性學習活動課強調學生是活動的主體,強調要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獲得直接經驗,但這并不意味著不需要教師的指導。沒有教師的指導,再好的課程也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活動的組織、內容的選擇,甚至有些活動在實際操作上,都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輔導。

首先,活動開始階段教師要讓學生明白整個活動的具體要求,應該怎樣活動,完成哪些任務。有些活動的內容學生可能并不是很清楚,教師還要加以具體說明。

其次,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活動過程。綜合性學習活動并不只是教師提出了要求,指導了方法,就可以讓學生自由活動,教師還必須跟蹤活動的全過程。不說別的,單說家長這一頭,教師就有必要與家長取得聯系。因為在活動過程中,肯定要占用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有些家長不愿意,因此活動前教師要把活動的目的、意義、大致的操作過程跟家長溝通,讓家長心中有數,這樣既可以讓活動順利進行,還能讓學生的行為受到調控。另外,教師和學生一起活動,隨時可以了解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保證活動的質量。

最后教師還應重視檢查、評價。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質量,教師應進行檢查和中肯的評價,以表彰鼓勵為主,增加語文綜合實踐活動的樂趣,也讓學生相互交流,反思提高。

五、以讀促寫,以寫促讀,讀寫結合。

圍繞主題開展寫作練習,以讀促寫,以寫促讀。因為收集了大量的相關主題資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同一主題仿寫名篇,或另設角度作文,或寫讀后感,等等,讓學生學會利用已有的資料圍繞主題發表自己的看法,使學生對寫作有興趣,有表達的欲望。

六、展示活動成果。

與他人分享,善于展示自己也是新課程標準所提倡的。圍繞主題出“手抄報”,辦好作文展評,或將學生學習成果收集起來辦一個主題作品展。通過主題展覽,學生會有很大的成就感。

總之,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教師要樹立大語文的教育觀,讓語文學習走出課堂,走進自然,走向社會,讓學生在學習活動的動態中,培養活動構思的能力、文明交際的能力、調查的能力、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創意表現的能力,以支持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健康持續地發展,提高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能力。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挖掘;資源;綜合性學習;落到實處

G623.2

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是以小學語文課程的整合為基點,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的聯系,強調語文學習與生活的結合,以促進孩子們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的實踐活動。因此,語文“綜合性學習”的開展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DD語文課程資源、其他學科課程資源和社會生活資源。

一、充分挖掘語文教材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教材是開展語文活動性學習最便利的憑借。從教學的角度來看,新課標提出教師“應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從過去“教教材”轉變為“用教材教”。教師可以憑借教材中所設計的“綜合性學習”題目,也可以憑借教材中文本的特點開展語文綜合性學習。

1.把教材中設計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落到實處。

課改后的新教材每冊設計了兩次以上“綜合性學習”題目。現我市使用的語文出版社的小語教材,從一年級上冊開始,每冊教材“語文百花園”中,以“語文大課堂”的形式設計了兩次綜合性學習。其設計主要體現內容的綜合、形式的綜合,并體現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綜合。目前已使用過1-3年級教材“語文大課堂”內容如下:一年級上冊:《有趣的樹葉》、《小羊乖乖》, 下冊:《和春天交朋友》、《小小讀書會》; 二年級上冊:《辦小小手抄報》、《做賀年卡》,下冊:《“我愛家鄉”展示會》、《采集本里學問大》;三年級上冊:《玩得真開心》、《走進市場》,下冊:《花的世界》、《愛心小組在行動》。每學期開學初,我校均要求教師通讀教材,語文教師通讀教材的要求之一就是要了解本冊教材綜合性學習內容,以便根據學校、社會、季節等實際情況適時安排,開展好綜合性學習。

2.在教材的前后延伸中開展綜合性學習。

(1)緊繞目標進行課前開放。語文是社會性、科學性、實踐性很強的一門學科。語文教材所選的文章,是作者知識、生活、能力、思想、觀念等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反映。在學習課文之前,安排孩子們通過閱讀導讀、預習課文、查閱資料、詢問家長、社會調查、網上查詢等方式,了解課文相關信息,提前自主學習課文。這樣通過開放性的自主綜合學習,我們的教學不再局限于課本,不再局限于對字詞的理解,不再局限于提出表面問題。有了豐富的堅實的課前準備,我們的課堂教學質量也會相應大大地提高。

(2)教材出發后進行課后延伸。綜合性學習的著眼點不僅要延至課前,而且要向課后延伸,要讓孩子們走出課堂后,積極參加家庭和社會的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將課堂所學的知識進行驗證、完善和升華。教學中,我在教材編排的課后安排了延伸性實踐活動。我們可以選擇這些實踐活動拓展開來設計為“綜合性學習”,也可以根據教材特點自主設計綜合性學習活動。如在《倔強的小》的教學中,有的孩子提出為什么要走荒無人煙的草地?為什么他們不多準備一些糧食?說明孩子們對十分陌生,但有強烈的想要了解的愿望。我就鼓勵他們去查找相關的圖片、文章、書籍或上網查找相關資料,觀看《》故事片等。在實踐活動中,孩子們學會了收集、整理、加工資料的方法,也培養了閱讀能力、動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二、充分整合其他學科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課程標準》“提倡跨領域學習,與其他課程相配合”。語文課內容包羅萬象,和其他學科有著千萬縷關系。我們要善于溝通與整合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內容和形式,發揮整體協調提高的作用。這樣,孩子們通過自主學習活動,綜合性地學語文、用語文,全面提高語文素養,也激發了孩子們學習的興趣。思品與社會中《我的一家人》的學習中有個活動“我的家庭小調查”,調查之后可以讓孩子們進行交流談感想,學習了課文《趙州橋》后,自己設計一座橋,畫一幅《我心中的橋》;這些學習活動涉及到諸多學科領域,包括了多種學習方式,豐富完善了孩子們的知識結構,達到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充分開發社會生活資源,開展綜合性學習。

語文新課標提出了“語文課程資源”這一概念,語文教材僅僅是語文課程資源之一,就綜合性學習而言,更廣闊的資源還在社會生活當中。孩子們的生活就是重要的學習資源,當地的自然環境、風俗民情、傳統文化、國內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都可能成為有益的學習資源。作為語文教師必須要有極強的資源意識,必須做教學和生活的有心人,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興趣,關注語文與兒童生活、社會生活的緊密聯系,鼓勵孩子走出學校小課堂,走進社會的大課堂。

1.結合孩子們的生活進行。

作為成年人,我們往往低估孩子們的知識和經驗,其實新時代的孩子們富于個性化的豐富生活經驗,奇異多彩的想法,出人意料的操作探索往往超出我們的預料。作為語文教師要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把孩子們作為一種綜合性學習資源,充分發揮孩子們的知識、經驗和能力開展綜合性學習。如低年級開展“有趣的名字”活動(拼讀名字――認讀名字――說說名字的含義……),中年級開展的“吹泡泡比賽”(探究什么樣的溶液泡泡吹得大、怎樣讓泡泡飛得高,玩中觀察,玩后說話、寫話);高年級開展的“上網利弊辯論會”(分正反方收集上網利弊材料,展開辯論引導孩子們預防網癮)等都緊密結合孩子們生活開展的綜合性學習。可以說孩子們在玩中就增長知識,提高了語文素養,何樂而不為呢?

2.結合本土資源特點進行。

篇6

升國旗演講稿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

踏著春天的腳步,我們又步入了一個新的學期。今天我們隆重舉行新學期的升旗儀式,在此,我向全體同學表示親切的問候,向辛勤工作的全體老師們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早上看到同學們背著書包走進校門的那一刻,我好像同時看到了一個勇于開拓、善于創新、不斷升華的市第七小學。

過去的一學期是我們第七小學旅程中令人感動的精彩一學期,我們學校順利通過了省普九驗收工作,學校環境辦學水平有了質的飛躍,師生的精神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順利通過了農遠檢查驗收,并獲得了農遠示范校的光榮稱號.我校還代表市教育局接受了鐵嶺市的校務公開檢查,并受到了好評。在期末全局數學教學成績抽測中,我校四年級獲得全市第四名,同類學校第一名的好成績.我們的運動員參加市運動會榮獲了全市同類學校第一名的好成績,這些成績是我們學校的光榮,是同學們的自豪。

本學期,在教育局領導下,為培養我們愛國主義精神,培養感恩意識,弘揚民族精神,充分反映我們熱愛祖國,熱愛家鄉,奮發向上的精神風貌,我校將開展以愛祖國,愛家鄉為活動主題的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系列活動.活動的內容包括讀書征文.手抄報.演講比賽.國旗下講話稿.書畫比賽.主題班隊會評比.歌詠比賽攝影展.我們還要開展以陽光下生長為主題的藝術節活動.

同學們,新的學期開啟新的希望,承載新的夢想,又為我們創造新成績、新輝煌提供一個嶄新的舞臺。在這里我希望看到我們第七小學的學生能夠自信的走向各種各樣的舞臺,去演繹你們的夢想,去實現你們的追求,你們要用自己的努力,去爭取每一次的成功。

為了這每一次的成功,在這里,我代表學校給同學們提三點要求:

1、在行為禮儀方面,要嚴格按照《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來要求自己,爭做文明向上的好學生。

2、在安全與紀律方面,要配合老師的管理,上下樓梯、課間操、課間活動都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

3、在學習方面,把學習當成生活的樂趣。學會賞識別人,學會合作學習。正確面對困難,始終對自己充滿自信。

為了這每一次的成功,在這里,我代表學校向我們的老師也提三點要求:

1、開好頭,起好步,抓好開學第一周。凡是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要重視開學第一天,第一周。作為教師,要認真上好第一堂課,認真組織好教學,給學生以信任感。

2、要樹立自信心。有位教育家曾說過:要培養一個人只要培養他的自信心,要毀滅一個人只要毀滅他的自信心。這就足以說明自信心對于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作為教師,首先要自信,其次才能他信。為此,必須要做到恪守師德,提高師能,鍛煉師魂,要象胡xx說的那樣:“潛下身來教書,靜下心來育人”,“嚴謹、篤學、立德、樹人”。

3、要勇于挑戰自我。學校教育質量始終是生命線。發展是硬道理;作為教師,學高為師,身正乃范,良好的師德和淵博的知識,才能贏得學生的尊重。為此,要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

老師們,同學們,讓我們以新學期為新的起點,以滿腔的熱情、飽滿的精神和堅定的信心,去迎接新學期的挑戰,讓我們一起為造就一個輝煌的XX而努力吧!

最后祝全體教師身體健康,工作愉快,事業有成,祝各位同學生活快樂,學習進步,健康成長,祝愿七小的明天更加美好!

升國旗演講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五年級四班的任宜謙,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讀書,真好》。

我愛讀書,從小就愛。

記得小時候,我常常纏著爸爸媽媽問他們一個又一個稀奇古怪的問題。“一年中為什么有時冷,有時熱?”“為什么媽媽能生寶寶,爸爸卻不能?”他們常常被我問得哭笑不得:“快快長大吧,書,會給你滿意的回答。”爸爸不耐煩地說。于是,在每個夜晚,在柔和的燈光下,媽媽開始給我讀書上有趣的故事,聽著聽著,我不知不覺進入了甜美的夢鄉——在幽藍的夜空中,我仿佛成了一顆長著翅膀的小星星,在宇宙中自由自在地翱翔…忽然,我夢見自己變成了《西游記》中神通廣大的美猴王、《白雪公主》中善良的小矮人…..

上學了,在老師的幫助下,我學會自己看書了。只要一有時間我就看書,像一只勤勞的小蜜蜂,不知疲倦地在書的百花園里采集花粉。在這里,我發現了一個又一個驚人的秘密:猿人是人類的祖先;遠古時代,人們鉆木取火;百慕大三角的秘密至今無人揭曉…哦,世界原來這么奇妙!讀書,真好!

我愛讀書,因為書使我懂得做人的道理。通過讀書,我知道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丑惡。當神農氏重獲新生時,我快樂無比;當白雪公主逃脫了惡人的詭計之后,我禁不住大聲叫好;當福爾摩斯巧妙地揭穿騙局時,我懸著的心才漸漸平靜。我為賣火柴的小女孩凍死街頭而哭泣,為岳飛將軍的壯志未酬而鳴不平,為阿q的悲慘遭遇而嘆息。我喜歡他們,因為在這里,我可以學到課本上沒有的東西。

我愛讀書,我的成長也離不開書,書使我成長的更快。當我坐在教室里,聆聽老師的講解,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時,我的大腦日益充實。課間,我喜歡和同學為了某道數學題爭得面紅耳赤,對了,成功的喜悅讓我歡喜,錯了,失敗使我獲得了經驗。學習是艱苦的,可我愿意,因為讀書是享受。

我愛讀書,書是收獲希望的土地。我要辛勤耕耘,以獲得更多的糧食。

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像自然界沒有了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像鳥兒沒有翅膀。奮發的種子愛跟陽光交朋友,勤勞的蜜蜂愛跟花朵交朋友,活潑的魚兒愛跟溪水交朋友,有為的孩子愛跟好書交朋友。好書,能使你暢游美麗多姿的知識海洋;好書,能帶你探尋古今中外的歷史滄桑;好書,能使你明辨是非,分清美丑;為你指出生活方向,教你做人的道理。

高爾基曾經說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人終生的伴侶,最誠摯的朋友。在我們成長的道路上,書使我們從無知走向成熟。書給了我們精神的食糧;書給了我們知識;書給了我們力量。書中有打開我們心窗的朋友,書中有溫暖我們童年的名字,書為我們插上了想象的翅膀,書香盈盈的童年最美麗,書香陪伴的人生最甜蜜。

同學們,讓我們愛讀書吧!“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讓我們都和好書交朋友,讓我們在讀書中尋找快樂!

我的演講完了,謝謝大家!

升國旗演講稿

親愛的同學們、尊敬的老師們:

跨過了嚴寒的冬天,度過了愉快的寒假,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我們迎來了新的一學期。我向全體同學,全校教職工道一聲:新年好!并向本學期新轉入我校就讀的同學們表示熱烈的歡迎!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文化知識學習、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綜合實踐活動、身體素質鍛煉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大多數同學出色地完成了學習任務,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自主的生活習慣和文明的行為習慣。

過去的一年,老師們更加敬業,學校管理更加規范,校風更優,學風更濃,學校有了新發展。過去的一年,我校被升格為“江蘇省實驗小學”,被南通市委、市政府評為文明單位,被南通市教育局、南通市環保局、團市委評為環保監督示范崗,被評為南通市紅旗大隊、南通市示范紅會,被通州市教育局評為通州市第四屆模范學校、通州市新課程改革先進集體,通州市素質教育先進單位,亭小英語教研組被評為通州市巾幗示范崗……

新年伊始,萬象更新。在新的一學期里,我校全體教職工,將以更加開拓進取的態度、更加嚴格認真的作風、更加科學規范的管理、更加熱情細致的服務,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辦學水平。在這新的一學期里,我們的校園環境會更加優美,學習氛圍會更加濃厚。

在這意氣風發,斗志昂揚的新學期,我們全校同學,從開學的第一天起,就要珍惜寶貴時間,帶著新的希望和對明天的憧憬,把今天當做一個起點,努力,從今天開始。或許你以前是老師眼中的后進生,你是否想過,從現在開始,發奮努力,迎頭趕上;或許,你以前是一個調皮搗蛋、讓老師頭疼、讓同學反感、讓家長傷心的同學,你是否想過在新的一學期里,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規范自己的言行、約束自己的魯莽,使自己成為一個受老師欣賞、受同學歡迎、讓家長寬心的人;或許你學習方面真的很有困難,你是否想過在其他方面獲得進步,在一些活動中,去盡情展示自己的特長,令師生們對你刮目相看;或許你一向默默無聞,自認為是被老師遺忘的角色,你是否想過改變現狀,見到老師禮貌地打招呼,課堂上大膽表露自己的觀點,平時多與班上同學交流,主動為班上多承擔點事務,你的形象將無處不在,誰想忘掉你都作不到;或許你各方面都很不錯了,可小學畢竟是人生的起步階段,要學的東西有很多,知識無窮盡,把目光放高遠一點,你將發現自己的目標還遠未能達到。

老師們,同學們,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萬木復蘇,春草吐綠,春天來了,我們的新學期開始了!讓我們挺起胸,抬起頭,迎著春風,帶著微笑,向著新的征程,出發吧!

祝老師們同學們新學期學習進步!生活快樂!

升國旗演講稿

同學們,老師們:

早上好!

五星紅旗在莊嚴的國歌聲中冉冉升起,我們在這里舉行升旗儀式。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尊敬老師,從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做起。

當老師在課堂上為我們播放精美的課件,你是否想過老師是什么時候做的這些課件,老師為什么要做這些課件?當你打開作業本的時候,上面布滿了老師的辛勞,哪怕一個小小的錯別字老師都為你劃出來。當你取得進步的時候,你會看到老師贊嘆的目光;當你受到挫折的時候,你會聽到老師安慰的話語。

當你或者因為上課做小動作,或者因為作業沒有完成好,或者因為今天跟同學打架了……中午或放學后老師可能仍然在教室里陪著你訂正作業,可能在一遍遍為你講解今天的學習重點難點,也可能在耐心地跟你談心……這個時候你可能不理解甚至會抱怨老師,為什么要批評我?可是請同學們仔細想一想:在上課時做小動作不但影響了自己也影響了旁邊的同學,上課時我們應該專心聽講;作業沒有及時完成可能會影響全班的教學進度,我們要按時完成作業;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互相幫助。

我們學校的每一位老師都很關心同學們,老師希望你們在學校快樂的生活,健康的成長。

尊敬老師要體現在行動中。在校園里,見到老師,要主動問好,這是一種尊重;遵守校紀校規、課堂紀律,認真上好每一堂課,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也是對老師的一種尊重;虛心接受老師善意的批評,是一種尊重;用成長和進步感恩于老師,更是一種尊重。而更重要的,你們在學習中取得的優異成績,你們的健康成長,才是給老師的最好的回報。

我們中華民族是禮儀之邦,有著很多的傳統美德,請首先從尊敬老師開始;尊敬老師,從“老師好” 這樣一句簡單的問候語開始,從認真上好每一堂課做起!讓我們與文明交朋友,與好習慣同行。

今天我的講話就到這兒,謝謝大家!

升國旗演講稿

尊敬的老師們,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你們知道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是什么傳統節日嘛?(端午節)對,是端午節。你們知道端午節的來歷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始于春秋戰國時期,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關于端午節起源的傳說可多了,其中,紀念屈原的說法流傳得最廣。歷史上的這天,人們會通過賽龍舟、包粽子等形式來紀念一顆不朽的靈魂——屈原。屈原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戰國時期的楚國。他為人正直,學識淵博,很有才干,在楚國擔任了重要職務。因為他主張堅決對抗秦國侵略,而受到打擊、排斥,還被楚王趕出了朝廷。屈原悲憤極了,在流放途中寫下了許多充滿愛國精神的詩篇,最有名的是《離騷》。后來,秦國軍隊攻占了楚國都城。楚國失地千里,尸橫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國破家亡的慘景,就在農歷五月五日這一天,懷抱石塊,跳進了汨羅江,用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百姓們愛戴屈原,當聽到他自殺的消息后,紛紛劃船打撈屈原的遺體,但沒能找到。他們怕江中的魚蝦會咬食屈原的遺體,便把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丟進江里,據說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的身體了。后來,為了防止飯團被蛟龍吃掉,人們便提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的辦法,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們都會自發地來到江邊,悼念屈原,還要劃著船沖進洶涌的波濤,象征人們爭相打撈屈原遺體,以此來寄托對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