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家鄉征文范文

時間:2023-03-31 02:19:2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我愛家鄉征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我愛家鄉征文

篇1

在黃河之畔有一座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美麗城市,這就是我的家鄉——河南省省會鄭州市。

家鄉鄭州是全國聞名的園林城市,被稱為“中原明珠——綠城“。這里一年四季都是那么綠,仿佛被籠罩在翡翠色的彩霞之中。特別是街道兩旁栽植著枝繁葉茂的雪松、法桐,和芳香四溢的桂花樹,爭奇斗艷的月季花等都是我們鄭州人的驕傲。尤其到了夏天,道路兩旁都是綠草茵茵、郁郁蔥蔥的草坪和花帶,美麗的景色十分讓人陶醉。漫步在繁花似錦的綠城廣場,感覺到整個城市就是一個綠色的大花園。

家鄉鄭州是園林城,也是著名的商業城市。聞名中外的“二七廣場“四周環繞著一幢幢高樓大廈,有金博大、丹尼斯、北京華聯、銀基商貿城等都是全國有名的購物天堂。鄭州位于全國的交通樞紐,來自五湖四海的客人在這里匯成了鄭州商貿城的另一特色;熱鬧非凡、熙熙攘攘,一片都市繁榮景象!

鄭州更是歷史悠久的中國古都之一,早在3500年前,這里就是商代王朝的都邑。位于鄭州西南的登封少林寺更是享譽天下。中國武術始于少林,作為鄭州人,我為我們擁有聞名中外的少林寺和少林拳而自豪,更為我們擁有古老而文明的歷史文化而驕傲!

我愛家鄉,愛這座半城綠樹半城樓的美麗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成為祖國建設的希望之星。

篇2

我們把提高德育實效的突破點聚焦到了“毛衫文化”。“毛衫文化”是指洪合羊毛衫產業幾十年發展過程中積累起來的有關羊毛衫的人文、經濟、科技、藝術的總和。首先,我校絕大多數學生家庭都在從事羊毛衫的加工、制作及銷售,學生時時刻刻都能接觸有關毛衫的人和事。羊毛衫作為洪合鎮的支柱產業,已經影響到了每一個洪合人。毛衫產業作為一種文化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功能。其次,流動學生來自全國各地,文化背景差異較大。但今天跟隨父母相聚在洪合,“毛衫文化”為他們所熟悉,并容易得到他們認同。為此,我們提出了“毛衫文化資源開發與創建學校德育特色的實踐探索”的研究課題,嘗試著發掘地方毛衫文化中蘊含著的正反兩方面的教育資源,尤其是家鄉人民在羊毛衫產業幾十年發展過程中積淀起來的腳踏實地、勤勞、誠信的品質和熱愛家鄉的傳統美德教育資源,開展了一系列有成效的教育活動。

走進歷史,以洪合毛衫

發展歷程啟迪人

始于上個世紀80年代的洪合羊毛衫產業,在發展歷程中,有成功的經驗,有失敗的教訓,經過逐年積淀,已形成了具有鮮明區域地方特色的“毛衫文化”。洪合人正是在這種文化的激勵和熏陶下,苦練內功,勇闖天下,打響了洪合毛衫的品牌。因此,我們可以讓中高段的學生走進毛衫的曲折發展史,去有所發現,獲得啟迪,受到教育。

1.聽毛衫昨天,悟誠信之道。通過播放宣傳片以及組織學生進行調查訪問,讓學生去聆聽洪合的昨天:泰石橋知青點的一個家庭作坊如“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勢,使洪合毛衫打響全國,卻在1993年經歷了慘痛的教訓――以次充好,將大批的兔毛制品銷往俄羅斯,靠欺騙手段大發不義之財,致使市場一度崩潰,直到今天,還在為其付出代價。其實有許多學生家長在那幾年也虧得血本無歸。我們組織學生對這一段歷史進行調查總結,用最有力的例子給學生上了一堂關于誠信的課。讓學生在身邊的人們、自己父母的扼腕長嘆中受到心靈震撼。

2.看毛衫今天,學勤奮開拓。組織學生到市場進行實地的參觀與走訪,看今天的羊毛衫市場及工業園區的發展規模以及如今毛衫制作設備的種類、加工工藝及印染污水處理的狀況等。讓學生在看到家鄉發展的同時,感受到勤勞致富的力量。由于大多數學生家庭與毛衫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除了看市場發展外,還可以讓學生調查自己家庭這些年來的變化,在親身感受長輩們操持工作、辛勤勞作的基礎上,能對勤勞樸實等中華傳統美德有更深的理解。

3.思毛衫明天,樹責任理想。組織學生在以上的基礎上,借助網絡資源等舉行班隊討論會:我們如何提高洪合毛衫的競爭力?從冒牌、雜牌、傍牌到樹品牌、創名牌,你認為關鍵是什么?怎樣讓我們在發展的同時,保護好我們的環境?……這些問題對于我們的孩子雖然有些高深,但我們的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一種身為洪合人的責任感油然而生。同時,學生還會為了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實現環保等提出許多自己的設想,而這些設想也正是學生心里美好的理想。不管是責任感還是理想,都是一個人成長中重要的精神財富。

深入社會,

在社會實踐中教育人

學生了解洪合毛衫發展歷程,是一個初步認識社會發展規律、促進思想認識提高的過程。而進一步深入到社會,進行關于毛衫的一些實踐活動,能讓學生獲得更切身的體驗,更深刻的啟迪。

1.尋訪身邊成功企業家的故事,榜樣育人。羊毛衫市場的發展離不開一大批成功企業家的支撐。而這些成功人士的創業歷程,就是最生動的教育素材,因此在中高段各班開展“成功企業家尋訪活動”。各班在老師和家長的幫助下,先選定幾位比較熟悉的羊毛衫老板,然后組織學生分工采訪,收集信息,總結體會。在各班收集整理的基礎上,學校教導處再把比較有典型性的若干個毛衫名人的事跡確定為全體學生學習的素材。通過學習他們的先進事跡,使大家看到了鮮活的榜樣。學生去威尼制衣有限公司、秋維特制衣有限公司等企業實地參觀,走訪名人,傾聽他們的創業故事,感受他們的智慧、勤勞與誠信等良好品格。學生在為數不多的幾次親身實踐中的感悟,勝過我們口若懸河強調千百遍的空洞說教。

2.開展小課題研究,探索發現。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了不同層次、不同主題的小課題研究,見表1。

小小的“毛衫”里,蘊涵著尊重、勤勞、誠信、環保、遵紀守法等許多道德、文明要素在里面,我們的課題實踐活動,給了學生了解毛衫并挖掘這些道德內涵的機會,使其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思想的啟迪。

3.組織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實踐明理。來自親身的體驗,往往更具有說服力,我們的德育更需要這樣的親身體驗,需要主體參與。因此,我們利用學生的暑假,爭取了家長的配合,組織他們進行社會實踐:“做一周橫機工”“毛衫包裝助理”“小老板實習”等。在這些實踐活動中,學生要完成拉橫機、毛衫包裝、看門市部等一些“工作”。學生往往開始嘗試時感覺新鮮,但不多久就會失去新鮮感,體驗到父母的辛勞、生活的不易,從而發自內心地懂得去體諒父母,懂得珍惜生活,知道要磨煉意志等。

立足校園,

在毛衫系列活動中培養人

“灌輸”式的道德說教,斬斷了道德與生活的血肉聯系,道德成了與學生學習無關的客觀對象,學生無法產生真正的學習動機和熱情,無法進行也不愿意進行道德的自我實踐和道德的自我教育。因此,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生活經驗,將“毛衫文化”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開展“我勤勞,我能干,我是洪合一代新人”的系列活動,讓學生從中感受到學習的快樂,同時,讓學生學會動腦動手、學會合作,并獲得心靈的陶冶。

1.開展“我是小小毛衫設計師”活動。我們成立紅領巾毛衫設計院,組織開展“毛衫新品設計”“毛衫小配件設計”“商標設計”“毛衫宣傳廣告設計” 等一系列活動。活動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一件件富有創意的作品誕生了。活動的開展有效地增強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舉行“毛衫零料貼畫”創作比賽。我們充分發揮各級班隊組織的作用,利用千家萬戶做羊毛衫時丟棄的邊角料,每學期進行1~2次“毛衫零料貼畫” 創作比賽。在創作的過程中,我們將零料貼畫與秀洲農民畫的技巧有機結合,提高了作品的藝術品位。活動不僅鍛煉了學生靈巧的雙手,還提高了審美能力,培養了合作精神;同時又解決了羊毛衫零料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多了一種變廢為寶的解決辦法,真可謂一舉多得!

3.進行中華美德名言的貼畫制作活動。我們緊緊圍繞中華傳統美德這一主題,以美德名言的傳誦與傳承為入口,以毛衫零料貼字的形式來對學生進行教育。學生們先將收集到的一句句中華美德名言在班隊課上進行學習交流,然后評選出若干“精選美德名言”,再由大家一起動手利用羊毛衫零料把這些名言制作成貼畫作品。一些優秀作品用鏡框裝起來懸掛于學校走廊及教室的墻壁上,時時激勵著學生。

4.開展毛衫主題征文活動。看到洪合毛衫一路走來的歷程,參觀了市場或企業發展的規模,聽到了企業家或自己父母的創業經歷,親自參與了毛衫零料的設計等等,學生在“毛衫文化”中獲取了豐富的精神食糧,而把這些匯成隨筆、觀后感、實踐體會等文字,給了學生一種思想的沉淀與升華。因此,學校每學期都組織學生開展以“我愛家鄉的毛衫”為主題的征文活動,引導學生去感受家鄉的巨變,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5.舉辦校園毛衫文化藝術節。舉辦校園毛衫文化藝術節活動不僅是對學生的實踐成果進行全面展示,同時也要表彰在實踐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優秀學生,樹立榜樣,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參與熱情。每年舉辦一屆“毛衫文化藝術節”,在歷屆藝術節上,組織學生開展了“毛衫之韻攝影比賽”“毛衫小樣品設計比賽”“我愛家鄉的毛衫征文比賽”“毛衫模特秀展示活動”“羊毛衫繡花表演賽”等,在學生熱情參與的同時,無形之中激發了對家鄉的自豪感,讓他們學會了團結互助,體驗到刻苦付出才有回報。

篇3

與豐富的課外實踐相結合

廈門鄉土文化資源豐富,筆者多次組織學生走出校園,廣泛接觸社會,并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民間文化 由于筆者所在學校位于廈門市的城郊結合部,這里有一大部分居民是原廈門的“老村民”。讓學生到每一個村走訪老人或被稱為村里“先生”的人,緊密結合當地文化背景,征集當地民間故事、諺語及民歌。搜集到后,鼓勵學生去搜集民謠背后的傳說故事。通過此項活動,不僅可以使學生受到了廈門地方文化熏陶,同時將其整理成篇成冊,形成獨特的校本文化。

名人文化 廈門曾涌現出了許多名人。讓學生以愛國者、科學家、藝術家、文學家、教育家、醫學家成長故事為主題進行資料搜集;組織學生開展了解當地名人的成才經歷,撰寫他們的事跡,介紹他們的突出業績,為他們出傳記等一系列活動。活動的開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文化素養,也為學生樹立起遠大理想做了一次熏陶。

古跡文化 廈門文物古跡有三多:一是古建筑(指祠堂、廟宇、民居)多;二是名人墓葬多;三是涉臺文物古跡多。通過帶領學生實地走訪、參觀展覽,讓學生了解到廈門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并引導學生就此撰寫報道文化古跡的消息、通訊等系列報道,根據搜集的資料、傳說采編成生動的民間故事集。

美食文化 廈門的風味小吃久負盛名,發展至今已有200余種,其中尤以咸食的燒肉粽、土筍凍、沙茶面、花生湯、炸棗等長盛不衰。引領學生品嘗、學做、了解制作的過程,同時豐富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加深學生的實踐體驗,為習作積累豐富素材。

旅游文化 廈門是旅游城市,可在帶領學生深入景區欣賞大自然美景的同時,對景點的原有冠名加以審視,討論并提出修訂意見;對未冠名的景點,鼓勵學生進行討論命名;對一些景點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引導學生為這些景點寫解說詞。通過這樣的活動,大大豐富了學生的旅游文化知識,也鍛煉和提高了學生的遣詞煉句能力。此外,還可結合培養學生的欣賞能力,開展“我愛廈門,我愛家鄉”的征文活動、演講比賽,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家鄉的感情。

與教材內容相銜接

開發和利用廈門鄉土文化資源,一方面要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作素材,另一方面應切實與教材內容相銜接,這樣才能真正做到由課內向課外的自然延伸。

一是挖掘廈門鄉土文化資源,在教材的“寬度”和“深度”上下工夫。學生在課本上學到的點滴知識,如果在實踐中得不到及時應用,最終也得不到內化,為此,筆者結合教材內容,適時拓寬延伸到廈門鄉土文化資源中來。如學習六下第二單元“民風民俗”主題單元時,讓學生搜集中秋節博餅、端午節賽龍舟的習俗,了解廈門的歌仔戲、高甲戲的特點,模仿上一兩句唱詞;學過《趙州橋》后,可以讓學生參觀廈門大橋、海滄大橋、杏林大橋等,并搜集相關資料模仿寫作等。

二是在語文聽說讀寫能力訓練中適時滲透廈門鄉土文化資源。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重要能力訓練,也是學生情感素養形成的重要手段。為了使聽說讀寫訓練變為有本之木、有源活水,在每次開展訓練前,筆者有意識地將學生思路拓展到豐富的地方鄉土文化中,使每一次訓練都有地方文化資源作素材和背景。如開展演講比賽時,滲透了仙岳山的雄壯、白鷺洲的靈秀;開展讀書會,滲透了陳慧瑛的《一花一世界》、李志明的《鄉間小路》;搞課本劇表演,添加了幾聲歌仔戲、高甲戲腔等。這些都為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的提高、心靈的陶冶、感情的升華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

與校本課程開發同步

校本課程開發是學校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學生能自主參加突出學生自主性和靈活性的活動。開發得當,對學生興趣特長的培養、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能力與團結協作能力都有重要意義。而廈門鄉土文化資源的開發正可滿足校本課程開發要求。學校抓住這一契機,做到鄉土文化的開發利用與校本課程的開發相同步。

其一,成立“鷺鷥”文學社,出版具有濃厚地方氣息的校刊《鷺鷥展翅》。以班級為單位的成立“鷺鷥”“筆會”,在學校層面成立“鷺鷥”文學社。文學社成立后,制定了社團活動章程,組織采訪活動,并把采訪當地文化名人等活動資源作為重要組稿來源,使刊物本身具有了濃厚的鄉土氣息。這樣的活動既培養學生的動口、動手、動腦能力,又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

篇4

一、緊抓機遇,提高管理質量

作為一名初中校長,基層教育管理者,深知管理出質量,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科學而又高效的管理是辦好一所學校的關鍵。在本學年,我緊緊抓住市教育局組織的“教育質量提升年”活動的機遇,與領導班子和全體教師精誠團結,相互支持,齊心協力,梳理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現狀,整合學校已有各項制度規范,全面修訂文本,細化規范流程操作,在工作上確立了“校長抓總,副校長抓線,主任抓塊,條塊結合,指揮暢通”的管理思路,推行部門分層管理制度,組織各職能部梳理已有的管理制度文件,健全各項管理制度,匯編成冊,進一步明晰各職能部門關系,加強各部門聯系;簡化管理程序,明確操作流程,加強團隊合作追求,力求學校管理的簡明、實用和高效。在辦學過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校長領導,分口管理,班級包干”的層級管理體系。

在管理的措施上,我校認真貫徹市教研室“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精神,積極開展學校常規管理創新活動。定期開展教學常規檢查,每學期讓教務處組織進行備課檢查三次,教研組自查多次。還根據實際完善修訂了《**二中“文明班級”評比細則》,實行量化管理,按照標準進行了嚴格認真的督促和檢查工作。每個星期,學校除有領導值周外,還安排了全體教師課間、午間在各樓層進行巡值,并在校內重點時間段重點區域設了“共青團監督崗”,切實加強了學生的常規管理,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成了展示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一道風景線。

對學校的日常服務管理緊抓不懈,在水、電、門窗維修等方面做到及時、快捷,未造成影響教學現象發生。在領導的支持和幫助下,對學校的廁所進行了美化改造,完成了學校大門的改造的更換,學校圍墻粉刷美化,校園部分地面用彩色地面磚的鋪設和美化,主席臺周邊綠化,校園網外線安裝,新設校園路燈8盞、照明燈1個,并準備更換安裝教學樓、宿舍樓的門窗,大大改善了校容校貌。另外創造條件改善師生的學習和生活環境,添置了新的食堂設備,改善了教師的生活條件。學校環境和辦學設施的改善為我校的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得到了社會和廣大師生的好評。

二、活動創新,拓展德育途徑

本學年,我們多方位組織了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道德習慣、提高綜合素質的主題活動,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給學生進行自我鍛煉提供了一個大舞臺,我們出發點是同學們的心有多大,我們就應為他們搭建多大的舞臺。

如組織學生進行了“愛我中華”大型演講比賽,,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唱響青春主旋律;通過“國學.三字經”讀講背賽活動,領會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魅力;通過“我愛家鄉”征文活動,培養愛家鄉、愛學校的優良品質;組織了“春季田徑運動會”和“廣播操比賽”,加強了集體主義和合作拼搏精神的培養。開展了“我為二中唱支歌”的合唱比賽,增強了主體意識。學生們經過主動參與和親身體驗,增強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主動性,推動了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促進了學生的思想道德的養和良好校風、學風、班風的樹立。

學校還開展了對學校環境美化和校園文化建設工作。精心布置了閱報欄,在樓梯過道布置了藝術名畫、宣傳標語,各班級也重新布置了名人名言,布置上了學生自己撰寫的勵志明理的警句。學校門口櫥窗定期更換宣傳內容,展示教學業績、表揚優秀學生、宣傳相關知識。

這些活動的開展不僅豐富了同學們的校園生活,給同學們搭建了自我展示的平臺,而且進一步增強了班級的凝聚力,讓同學們留下美好的記憶。一學年來,學生中未出現違法犯罪、學生群架、意外安全事故。學生在學校、社會的表現有明顯進步,社會普遍認同學校的德育工作。

三、嚴于律己,提高工作能力

作為一名基層教育管理者,學校的負責人,我十分注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我為自己確定的工作態度是“多為成功想辦法,少為失敗找借口”,工作目標是“四多四少”,即“多干實事,少說空話;多琢磨事,少琢磨人;多搶挑重擔,少推卸責任;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對學校事務做到“四勤”,即“眼勤、手勤、腦勤、腿勤”,腦子中時刻裝著教育,裝著學校,裝著教師,裝著學生,為師生甘吃苦,甘受累。

篇5

一、努力加強德育隊伍建設

1、按照學校“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全體教職工都能自覺地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結合本職工作,認真履行了育人職責,學校制定實施了《關于實行全員班主任制》的規定,落實了優生、邊緣生、后進生的幫輔與承包。全體任課教師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自覺滲透德育教育,全校上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做到了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環境育人、逐步形成了全方位育人的格局。

2、加強了班主任隊伍建設

制定實施了《班主任工作條例》、《班級管理考評實施方案》,繼續實行班主任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制度、例會制度、優秀班主任評選制度。加強了班主任工作的責任心、上進心、事業心教育,強化“三精”意識,即精心、精細、精品。召開了兩次優秀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并下發了典型經驗材料,舉行示范班會觀摩,觀看了北京市優秀班主任報告錄像帶。

3、充分發揮學生自主管理的作用

(1)在班級內部繼續推行值周班長制和班干部競選輪換制度,各班級均成立班級管理量化小組,對每一位同學的日常行為進行量化管理。

(4)實施了自主與責任教育工程。在自主方面做到“三主四層次”,即以學生為主體,自主管理,主動發展,實施學生會、值周班、班級自治、學生個體四層次管理。在責任方面做到“五點五學會”,即以對家庭負責為起始點,學會孝敬;以對自己負責為立足點,學會誠信;以對學習負責為基本點,學會求知;以對集體負責為凝聚點,學會關心;以對社會負責為升華點,學會報效祖國。

通過以上形式,有效地促進了學生的養成教育,學校每學期對涌現出來的一大批三好學生、優秀干部、文明學生、學習尖子、體育尖子、藝術尖子、各類標兵等在全校大會上大張旗鼓的進行表彰獎勵。本學年共評選出25名“五星學生”。

4、政教處自身組織建設。根據學校要求,制定了政教處工作制度、學習制度,努力爭創“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政教處。政教處人員分工明確,努力做到“團結協作、真誠善良,真抓實干、務求實效,主動學習、提高能力,開拓創新、有所作為”。

二、狠抓學生養成教育,認真落實一日常規

繼續開展以爭創示范班集體為龍頭的常規管理達標活動,制定了《學生管理40條》、《學生管理手冊》,對學生紀律、學習、三操、衛生、安全等一日常規,從嚴管理,精細管理。在常規落實上,由學校領導、政教處、班主任、全體教職工、學生會參與管理,實行一日一反饋,一周一總結,一月一評比,使常規工作落到實處。

三、多渠道開辟育人陣地

1、充分利用升旗儀式和國旗下講話,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把升旗改為分年級輪流升旗,增強了對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2、全面培養學生的遵紀守法意識,每學期開展一次法紀教育月。邀請關工委領導作了生動的法制報告,經常組織學生觀看法制錄像片、安全教育片,不定期進行違紀檢舉。通過作法制報告,落實后進生跟蹤幫教,對違紀學生公開處分。通過以上形式有效地防止惡性事件的發生。

3、加強了宿舍管理。對宿舍衛生、物品擺放及被子折疊政政教處制定了詳細的制度,并每天進行檢查評分,每月評選購文明寢室若干個。經過嚴格管理,各班級的積極配合,學生公寓樓管理日趨規范,成為學校管理的一個亮點,得到了師生及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超級秘書網

4、利用四川汶川地震中涌現出來的可歌可泣的事跡,對學生進行責任教育、感恩教育。

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

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寓教育于活動中。本學年學校先后組織了班級籃球賽、乒乓球賽、跳繩踢毽子比賽、拔河比賽、健美操比賽、趣味健身運動比賽。學校還先后組織了“頌歌獻給黨”歌詠比賽、“責任在我心中”征文與演講比賽、書法繪畫比賽、舉辦了“金秋寫生”繪畫展、“我愛家鄉”征文比賽等活動,豐富了校園文化生活。

五、問題與不足

1、平時忙于事務性工作多,學習不夠,理論水平和決策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德育科研及特色創新工作需進一步加強。

篇6

的確,雍生的畫,筆沉墨濃,情緒飽滿,大寫意的手法把黃土高原畫的蒼茫雄渾、深沉厚重,有著西北特有的闊大境界,給人以強烈的視覺沖擊和心靈震撼。了解雍生的人都知道,他似乎是為藝術而生。大約從十幾歲迷戀上繪畫后,這二十多年,他生活中的其它內容都一點點被繪畫擠了出去,直至工作和家庭。剛過不惑之年的他,除積攥了一堆堆常人難以看懂的黑糊糊的水墨畫,大概是一無所有了。但他在心路上的積累至精神上之充實,也是常人難以企及的。

雍生的探索之路是艱辛的,從風翔師范到西安美院,又到中央美院,從陜西到北京,又到廣東,這數十年,他的生活狀態是孤獨與飄泊,而藝術狀態則是思考與探求。面對繪畫藝術窮盡式的發展,也面對歷代大師和豐富悠久的繪畫傳統,如何表現自我的審美感受,同時更要反映新的時代精神和氣象,這也是他和無數個畫家無法回避的難題。但有一點他非常明白,那就是要走自己的路,不能受制于某家某派的原則和某種師承。還有一點就是他從開始到今天一直都在表現生養自己的故鄉――西北這塊渾茫、蒼涼、深厚而淳樸的黃土大地。盡管他四處飄泊,游蹤不定。但從八十年代他的繪畫作品到近年他摸索的具有現代意味的水墨大寫意,他一直畫著那山、那原、那鄉野農莊。在表現手法上他也不拘一個畫種,版畫、油畫,甚至抽象水墨,他都搞過或嘗試過。但他最后認定從寫意水墨著手,因為他偏愛水墨這種語言,中國的宣紙水墨有著無限的隨機變幻和豐富莫測的偶發效果,雖難以駕御,但意味無窮。這也符合他不用寫實手法而是用超現實的意象手法去反映生活的追求。

隨著飄泊生活帶來的頻繁交流,各種新觀念、新思潮、新手段的介入,在孤寂的藝術之路上踽踽而行的雍生眼界大開。但他認定艱辛探求的目的是找到自己。同時他意識到中國山水畫是一種主觀性很強的藝術樣式,所以在現代和今后它才有無限發展的可能性。因此他既未走向表現物象的客體主義,也未走向純抽象的現代水墨,而是繼承了中國優秀傳統繪畫精神,不斷培育自己的造境能力,以表現心象為主。經過數年的摸索,他的水墨山水脫略了傳統山水畫各種皴法的束縛,以更大膽、更自由的水墨寫意,反復、疊加的濃淡墨色,粗放飛舞的線條用筆在畫面形成一種形式節奏,又統一于深厚的整體形象中。其許多作品黑糊糊的畫面,透出幾塊神秘的光亮,既使觀者有觸目驚心之感,又給人一種難以名狀的激情與振奮。展覽中有一幅6米×2.4米名為《暉》的水墨巨制,表現的是黃土高原,層層疊加的濃黑水墨,在渾然一體中構成博大景觀,畫面超越了描繪的拘泥,大筆濃墨隨心靈律動和情感的起伏而躍現,氣勢充盈而體量厚重。畫面同樣黑中透亮,這種以黑暗寫光明之法既讓我們想起了倫勃朗,也讓我們想起了黃賓虹,它給予人們的審美感受是如此深厚強烈而非淺薄淡然。著名畫家羅平安先生觀展后激動地說:“用水墨大寫意的手法把黃土高原表現的如此深厚確屬少見。我在你的畫面上感受到了黃賓虹先生一生追求的境界――渾厚華滋。”

顯然,雍生的繪畫已走到了一個較高的層面,但他仍認為自己是剛走到路上,以其尚年富力強就悟到并實踐了的有著陽剛大氣的水墨畫,相信他在今后必將奏出更加豪邁高亢的西部之歌。

雍 生 1961年生于陜西鳳翔。1982年畢業于陜西鳳翔師范學校美術專業。

1990年畢業于西安美術學院版畫系。1992年進修于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

曾任北京《中國文房四寶》雜志美術編輯和廣東大千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職業畫家。

1981年《我愛家鄉的木版畫》獲中學生雜志社全國征文二等獎。

1988年《夢里,那匹白馬》獲“金龍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一等獎;1990年《做泥玩》入選第十屆全國版畫展,獲陜西省美術作品展二等獎,《瞬間》獲陜西省體育美展一等獎。

1991年《雙鴨圖》入選中、日書畫聯展,《棗園燈火》、《體育之光》獲陜西省美術作品展三等獎。

1995年陜西省電視臺追蹤攝制紀實性專題片《都市自由人》;1998年入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當代美術家》光盤圖錄;2000年《山水隨筆》入編《今日中國美術》,《那塬》入選《2000年全國中國畫大展》,四川美術出版社出版《名家精品?雍生現代彩墨畫集》;2001年《惠風拂塬》獲第四屆全國山水畫展創新獎。

篇7

關鍵詞:金華;名人;圖書館;文化;

中圖分類號:G258.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520(2015)-10-00-02

一、實施背景

金華市歷史文化名人遴選工作歷時一年多時間,在市委市政府、市文廣新局的高度重視與支持下,匯集了各方力量,最終形成了《金華歷史文化名人普查報告》這一詳細可靠的調研成果。在此基礎上,為擴大名人元素宣傳的影響力,金華市少兒圖書館自2013年起啟動了“憶故鄉名人?傳千古風范――金華歷史文化名人進校園”系列活動,精心設計、制作數十套《金華歷史文化名人》展板,走進校園展示艾青、黃賓虹等在金華歷史上具有深刻影響力的22位名人,在山區學校塔石小學、箬陽小學,民工子弟利民學校、百年名校艾青小學等20多所校園建立“校園文化長廊”,贈送名人展板(每套22幅),共400多幅,傳承“生于斯、長于斯”的前輩先賢的優良風范。同時,與“書香校園”建設齊頭并進,通過找準“閃光點”,打造“新亮點”,建立“校園文化長廊”;館校聯袂,豐富活動內涵,共譜“書香校園”新篇章;以閱讀課、書法課、寫作課等手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未來發展保駕護航,“書寫未來”;全面深化,“大講堂+叢書”,播撒“鄉土文化”基因等一系列務實而又富有新意的措施,提升活動內涵,推動活動全面深化……

活動期間,共計服務讀者近6萬人次,圖書流通6萬余冊次,幫助學校更替圖書4200余冊,總投入約16萬余元。活動也帶來了較大的社會影響,有關活動報道獲浙江圖書館、浙江文化信息網、金華市政府門戶網站、婺城區教育網等多家單位、媒體轉載。

二、基本做法與主要成效

(一)找準“閃光點”,打造“新亮點”,建立“校園文化長廊”

歷史文化名人是城市金名片,金華市少兒圖書館緊盯名人文化這一資源“閃光點”,讓資源動態化,造出“新亮點”。在以往建立圖書流通站,開展閱讀推廣等活動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再行增添新元素、注入新活力。

考慮到有關“歷史文化名人”的介紹往往出現在書籍當中,倘若要起到更大的宣傳效果,還須尋求一個“曝光率”更高、便于長期宣傳的展示載體。通過精心設計、幾經修訂,將第一層次包括“詩壇泰斗”艾青、“畫之大者”黃賓虹、“時代歌手”施光南在內等22位“生于斯、長于斯”的故鄉先賢的生平事跡予以展現,制作了10套共220幅《金華歷史文化名人》畫像展板,有針對性地選擇了10所學校進行金華歷史文化名人重點宣傳展示,贈送名人展板,幫助安裝上墻,建立起富有人文特色的校園文化長廊。行走其間,全校師生便隨時可以了解名人們的豐功偉績,以之為榜樣,立志成為棟梁之才。

(二)館校聯袂,豐富活動內涵,共譜“書香校園”新篇章

金華市少兒圖書館將“歷史文化名人進校園”活動與圖書流通站之一雅畈小學的第六屆書香節活動相結合,館校聯袂,共同助力“書香節”遠航,致力于書香校園建設。舉行了金華歷史文化名人手抄報比賽,開展了充滿地方文化韻味的文藝表演。如:表演金華唐代著名詩人張志和的《漁歌子》舞蹈,施光南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朗誦……活動引領學生走近一位位金華歷史文化名人,在名人的熏陶中,達到更加了解家鄉,更加熱愛家鄉,產生為建設祖國而努力學習的遠大理想。

(三)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未來發展保駕護航,“書寫未來”

1、“閱讀課”打開知識大門

為不斷豐富孩子們的精神世界,滋養孩子們的童年生活,在集中宣傳展示金華歷史文化名人的同時,還為大山里的孩子們送去了數千套書籍、文具。莘畈小學是我市山區學校的一個典型代表,也是少兒圖書館較早設立的“圖書流通站”之一。多年來,工作人員定期前往流動圖書,推薦一本本適合孩子們閱讀的好書,從未間斷。當該校教務處主任向同學們提問:人生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學習!”“讀書!”――所有同學異口同聲。簡單而有力的回答,是全校六個年級共65位孩子共同的心聲!為滿足孩子們的讀書渴求,金華市少兒圖書館邀請到市區優秀語文教師志愿者前來為大家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讀后感》作文課,進一步加強了孩子們的閱讀素養。期間,金華市少兒圖書館還開展了“今天你讀書了嗎?”少兒讀書征文活動,結集成《山村娃娃愛讀書》作品集。

2、“書法課”寫就美好未來

“字是門頭書是屋。”字是人的門面,小時候練得一筆好字,會使人受益終生。小學教育《新課標》中明確提出:寫字教學要重視對學生寫字姿勢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書寫技能,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另外,長期認真地寫字,可以陶冶情操,增強審美意識,提高文化素養。作為名人進校園的子活動,金華市少兒圖書館周國良館長作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金華市青年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將自己多年來的書法工作經驗與感悟與塔石小學師生一起交流、分享。奇妙的方法、生動的言語、形象的比喻,一堂書法課下來,大家對漢字的結構更加了解,掌握了方法以后,面對平時讓人畏懼的筆畫、偏旁,無論是硬筆、軟筆,書寫起來都頓時變得得心應手了。

3、“寫作課”描繪精彩世界

金華市少兒圖書館的志愿者隊伍不斷壯大,2014年5月還特別邀請到著名當代兒童文學家、浙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湯湯老師,來到艾青小學講《作文就像烹飪》寫作輔導課,以烹飪來比喻寫作,生動地道出了寫好作文所不可或缺的其中三昧:即一要調動全身感官仔細觀察,把景物寫得細膩,寫出獨特感受;二要學會設置懸念,不按順序講故事,善于“賣關子”;三要學會細致入微地描寫一件事。新穎的寫作方法,生動的比喻形象,活躍的交流氛圍,讓在場師生受益匪淺、流連忘返。

(四)全面深化,“大講堂+叢書”,播撒“鄉土文化”基因

南宋理學名宗、教育大家朱熹《訓學齋規》有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金華市少兒圖書館作為我市首批“優秀創新團隊”婺文化研究會的常設秘書處,負責我市地方文化挖掘整理工作,肩負宣傳婺文化內涵,打造婺文化品牌,助推文化強市建設等重要使命。從公共圖書館的角度出發,面向讀者服務,金華市少兒圖書館還具有保存優秀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的職能。由此,作為“金華歷史文化名人進校園”活動的深層次補充,拓寬眼界,金華市少兒圖書館借鑒“朱子讀書法”,以“婺文化大講堂”、“婺文化課題叢書出版”等形式為依托,同步推廣、傳承、弘揚名人背后的歷史文化知識,使其“深入人心”,讓活動意義更加深入、全面。

1、“口到”:婺文化大講堂定期開講,聯合力量擴大宣傳

2013年共舉辦婺文化大講堂8場。金華市少兒圖書館作為承辦單位,邀請了浙師大葛永海教授講授“漫談金華的文化精神”,裘樟清教授講授“八婺書畫文化的歷史和現狀”,陳國燦教授講授“宋代婺學的特點與歷史價值”,宣炳善副教授講授“金華斗牛的歷史與民間文化傳統的變異”,龔劍鋒碩導講授“朱熹與婺學先賢”、“金華歷代書院的興盛”,王嘉良教授講授“婺文化視閾下的金華現代作家群”,金職院助理研究員林勝華講授“婺州飲食文化”等。目前,婺文化大講堂總計開辦28場。28場婺文化講稿還將編撰成《婺文化大講堂文集?第一輯》,納入《婺文化叢書》系列,單列出版。

為擴大婺文化大講堂品牌影響力,金華市少兒圖書館通過三種途徑來擴大聽眾面。一是根據每場講座的主題,大致框定聽眾群體,提前到一些高校、老年大學、學會等進行聯系宣傳;二是并與公共圖書館聯合,對一些比較愛看書的讀者進行講座短信群發;三是借助媒體,今年的婺文化大講堂,我們通過金華日報每期講座預告、向婺文化愛好者與圖書館讀者短信平臺群發,真正做到了面向社會大眾的講座,有的聽眾甚至是專門從外地趕來聽講,一傳十,十傳百,只要堅持下去,相信婺文化大講堂的聽眾隊伍會越來越龐大,婺文化品牌通過口口相傳,定能深入人心。

2、“眼到”:婺文化課題征集立項,編輯出版婺文化叢書

研究會每年與金華市社科聯、金華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下文,向社會廣泛征集,開展婺文化市級課題申報立項工作,為婺文化研究、愛好者提供課題補助,編輯出版高質量的《婺文化系列叢書》。2013年11月份,第七批《婺文化叢書》課題申報立項工作順利完成,共收到課題申報18項,經金華市婺文化研究會學術委員會、會長辦公會議討論決定,10項課題獲準立項,分別是《金華文史記憶》、《橫店的歷史印象》、《金華道情小品曲藝選》、《婺學縱橫》、《婺州的老村老房》、《金碧先剪紙集》、《八婺說茶》、《麗州古韻》、《文化芝堰》、《義烏兵的別有風懷》。

這10項課題均由研究會提供的書號與經費補助,其中4項全額補助,6項部分補助。至此婺文化研究會六年來共課題立項82項,編輯出版叢書72部。第七批婺文化叢書也將隨后完成出版工作。

3、“心到”:有課聽,有書讀,最終讓歷史文化邁進心里

講課有教授,出書有專家,可謂是“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金華市少兒圖書館在高端知識分子與普通讀者群體之間建立了一座溝通橋梁,形成了“你講課我來聽,你出書我來讀”的良好社會氛圍。

目前來看,無論是婺文化大講堂,還是婺文化叢書,最大的受益者均是學生群體。其中,大講堂聽眾中學生人數占比90%以上,婺文化叢書自出版以來亦有諸多大學生、研究生特來借閱。現依托婺文化平臺,至少可實現以下兩方面的效果增益。一為突破活動范圍:學生群體即便走出校園,仍有良好的機會去接觸金華地方歷史文化,感受金華名人的風采;二為拓寬活動對象:名人進校園活動面向小學生展開宣傳教育的同時,不同年齡、不同文化層次的讀者也都能占一席之地。

長期來看,婺文化講座、叢書、展覽等形式,不僅能夠成為擴散“金華歷史文化名人進校園”活動影響力的必要補充,最終所能達到的效果和目的是讓金華歷史文化邁進每個人的心里,為社會各方面發展帶來正能量,促進金華文化強市、浙中崛起。

三、經驗啟示

(一)以當地名人為題材,為多所學校建立校園文化長廊,在我市尚屬首創。追憶先賢,傳承文明,向廣大青少年展示八婺大地上涌現的歷代杰出名人代表,能夠讓未成年人進一步拉近與故鄉名人的距離,更近距離地感受到前輩的優良風范。

(二)發掘歷史文化名人這一創意閃光點,在以往建立圖書流通站,開展閱讀推廣等活動所取得成果的基礎上再行增添新元素、注入新活力,宣傳金華文化名人光輝事跡與崇高的愛國精神,弘揚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懷,激發孩子們奮發有為,積極向上,達到了鄉土教育、愛國教育、名人教育相融合的新境界。

篇8

加強德育工作培養合格人才--延津縣城關中學德育工作總結延津縣城關中學辦公室主任林建江中學生正處在人生成長的關鍵時期,這期間對于一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形成至關重要。在中學階段,如何進行有效的道德素質教育,提高道德水平,學會做人之道,使中學生真正成為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這是當前我國基礎教育中一個刻不容緩的課題。這些年來,我校堅持“德育為首,五育并舉”的辦學方向,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為主線,以德育系列化方案為主要內容,養成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貫穿始終,學校德育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一、扎實德育展示實效1、加強學習,轉變觀念我們通過行政會、班主任及教研組長會和例會這“三會”學習貫徹《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應語忌語、應行忌行》、《教育法》、《教師法》、《未成年人保護法》及《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關教育法律法規,并在會上交流教育學生的經驗,使教師牢固樹立“三個面向”、“以德育人”的思想,為樹立良好的師德師風打下堅實的基礎。學校在每周四的教職工例會上,堅持組織學習時事,學習有關文件,使先進的、典型的案例成為廣大教師實施德育的參照,為教師堅持依法執教、依法治校、以德治校,奠定良好的基礎。2、學科滲透,提高效果堅持以周一晨會、政治課、班會為德育教育主渠道,充分發揮學科教學滲透德育的功能,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有目的地在學科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進行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教育,使學科教學與德育有機結合,并在各科計劃和教案中要求具體體現德育內容。3、創設活動載體,大力開展活動通過開展“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做學生喜歡的老師”為主題的師德建設活動,使《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中小學教師應語忌語、應行忌行》變為每一位教師的自覺行動。扎實每周一升旗儀式和早會、班會活動,組織學生學習《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課堂常規》、《一日常規要求》、《在校十不準》、《文明禮儀常規》等守則、規范,狠抓學生的習慣養成教育,使守則、規范最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我們緊緊圍繞時代的變化和發展,不斷賦予德育工作以新的內容。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們分別為各年級制訂了《德育系列化方案》,并通過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活動,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結合“三八”婦女節、“清明節”、“五一”勞動節、“五四”青年節、國慶節、元旦、環境日、植樹節、愛鳥周等相關節日開展各有關主題系列活動。如三月份,開展“學雷鋒活動月”活動,學校里出現了層出不窮的好人好事;四月份,組織學生祭掃烈士墓,進行革命傳統教育;九月底,舉辦“迎國慶歌詠比賽”,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十一月底,舉辦第四屆手工制作展覽,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和創造美的能力,為廣大學生提供了展示才華的舞臺;十二月份,舉行拔河比賽和迎元旦越野長跑比賽,培養學生團結和拼搏精神,鍛煉學生的意志,增加班集體的凝聚力。我們組織學生開展“讀好書(《熱愛我們共有的家園》、《共和國五十年》、《中國讀本》等)、看優秀影片(《離開雷鋒的日子》、《焦裕祿》、《蔣筑英》、《孔繁森》、《劉胡蘭》、《飄起的紅領巾》、《背起爸爸上學》、《揮師三江》等)活動,并組織學生寫好讀后感和觀后感,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秀的作品鼓舞人。結合德育系列化方案的實施,我們開展了“做合格中學生”、“理想與人生”、“愛祖國、愛家鄉”征文比賽,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凈化了學生的思想,陶冶了他們的情操。為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我校在學生中開展了“做文明中學生”、“我愛城關中學”演講賽,在教職工中開展了“神圣的事業”演講及師德建設大討論,促進了學生文明習慣的形成,增強了教職工愛崗敬業的精神。配合“講文明、樹新風”活動,我們始終堅持組織學生文明執勤、多次組織學生上街清掃街道,清理非法張貼物。為激勵學生的意志,我校開展了“制作座右銘”活動。每個學生的課桌上都貼出了自己的座右銘(包括三部分:崇拜的人,追趕的目標,信奉的格言),每個學生學有榜樣,趕有目標,偉人的語言時刻激勵自己上進,學校形成了生動活潑的德育工作新局面。4、加強家校聯系,形成整體合力我們堅持以學校教育為主體、以社區教育為依托、以家庭教育為基礎,積極開展“三合一”教育活動。要求每班每學期至少組織一次家長會,利用家長會開展“家長教育進課堂”活動,讓家長走進教室為學生傳授各種豐富的知識并進行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別具一格的教育;舉辦家長學校培訓班,聘請中國家庭教育協會會員、中國家庭教育講師團成員馬耀昌主講,引起學生家長對家庭教育的重視及對日常家教行為的反思,深受廣大家長的歡迎。清明節組織學生到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教育學生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為祖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假期中號召學生參加社會實踐,在活動中感受到多方位的教育,使校--家--社會形成教育的整體合力,提高了教育的效益。

二、法制教育常抓不懈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制教育是道德教育的基礎。因此,在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中,我校始終把法制教育擺在重要的地位。我們通過各種形式的法制教育,使學生不僅掌握一些重要的、基本的法律知識,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培養大家的法律意識和法制觀念,使大家的腦子里裝上法律這根弦,遇事知道用法律作為準繩來衡量。我校經常利用校報、板報、手抄報、墻報、廣播對廣大師生進行法制宣傳教育。我們每學期至少兩次聘請司法局律師或公安干警、法院法官對學生進行普法教育,聘請交警并利用校會、班會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利用課余時間組織學生觀看學生安全教育錄像帶。每周每班開設一節法制課,由政治教師主講,主要講解與青少年關系密切的法律知識,如《義務教育法》、《刑法》、《未成年人保護法》、《治安管理處罰條例》等。教師講解時理論結合實際,特別是結合青少年現實生活中的實例,講解深入淺出,學生認識到上學既是自己的權利,也是自己的義務,真正懂得了什么是違法,什么是犯罪,如何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通過各種形式的學習活動,廣大師生從廣度和深度上加強了對法律知識的理解,教師在法律知識考核中全部合格。這樣,增強了大家學法、用法、守法、護法的自覺性,為創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創建優良的教學秩序,促進學校精神文明建設協調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篇9

騰新屋,辦學校

地處黔桂邊界高山峽谷之中的甲茶村,風景優美,沙灘、峽谷、修竹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風景畫卷,是著名的風景旅游區。然而,這里高山陡峭,絕壁橫立,交通閉塞,其所轄的陡壁、拉七、拉抹等7個自然村寨就分布在崇山峻嶺之中。王通模所居住的寨子叫陡壁寨。陡壁,顧名思義就是陡峭的巖壁,僅從寨名就可看出環境的惡劣。在全寨53戶260多人中,幾乎全是布依族村民,每年的適齡兒童有40多名。

在1999年6月以前,這里沒有學校也沒有教師,盡管河對岸不遠的地方就是甲茶小學,但是,水深浪急的甲茶河隔斷了孩子們的求學之路,許多適齡的孩子只能在家放牛、看家,只有個別人家把孩子送到村外親戚家寄宿讀書。多年以來,適齡兒童入學率始終在10%以下徘徊。

這時,讀過高中的王通模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想,“寨上老一輩本來就是文盲居多,照這樣下去,新的文盲不就更多了嗎?我是寨中唯一讀過高中的人,決不能坐視不理啊!”于是,王通模萌生了在寨子里創辦學校的想法。他把自己的想法與鄉親們一說,得到了父老鄉親的大力支持。

但與此同時,王通模遭遇到了來自家里的阻力,因為他必須騰出自家剛修好的新房子來做教室。這房子的一磚一瓦可是他和妻子莫明蓮一塊一塊親自燒制的,房子的木料是夫妻二人上山砍伐并一根一根扛回來的,看似簡單的房子,卻飽含了他們夫妻二人的艱辛與汗水。眼看房子建好了,他們還來不及享受喬遷新居的快樂,丈夫就要把剛建好的新房拿來辦學校,這一做法讓王通模的妻子始終無法理解。

王通模把自己的孩子“趕”到樓上住,將自家樓底的一間新房間騰出來,隔成兩間教室。起初沒有課桌板凳,他就用自家的木料來動手加工;沒有黑板,他拿出自家的幾塊木板拼釘在一起,并買來油漆涂上;沒有作息電鈴,他就從鎮上找來一塊廢鐵板,把它掛在房前的屋檐下,當作上下課敲鐘用。

正當一切準備停當,王通模才發現有一個更大的困難:沒有課本。按照規律,每個學校都提前一個多月向當地新華書店訂購課本,可眼下他到哪里弄課本呢?于是,王通模帶著干糧翻山越嶺,步行幾十里山路,跑到本縣者密鎮的納料小學、總老小學去找,又自費到縣城新華書店購買,這才終于抱回30多套新舊課本。

1999年9月初,陡壁寨有史以來的第一所學校開學了,30多名山里娃扔下放牛鞭,背上書包興高采烈地走進了學堂。

“陡壁寨辦學校了!”

好消息不徑而走。部分在外村寨親戚家寄讀的娃兒,紛紛回到陡壁寨就近讀書。因為學生的成績參差不齊,王通模將學生分為一、二、三年級,采取復式教學的方式進行上課。

開學將近一個月后,王通模發現寨中還有4個已超過讀書年齡的女娃沒有來上學。這些女娃的家長重男輕女的思想較嚴重,認為女娃是“外頭客”,“盤”讀書是幫別家“盤”媳婦。

一天晚上,王通模來到堂叔爹王仁能家動員其女王通英上學讀書。他對王仁能說,“叔爹,娃崽沒有文化,連帳都不會算,將來一輩子要吃大虧啊……”

叔爹王仁能脾氣犟,無論王通模怎么勸說,他始終不答應,王通模只好怏怏而回。

第二天晚上,王通模又去了,仍無結果。

第三天晚上,牛勁上來的王通模再次踏進叔爹家的大門。

“叔爹,娃崽的書和書包我已為她準備好了,就等你一句話了,如果你不答應,我明天來,后天來,以后天天都來,直到你答應為止……”

王通模的倔強性格,“逼”得叔爹不得不妥協,終于,叔爹答應讓女兒放下鋤頭去學堂讀書。

“釘子戶”王仁能的工作做通后,馬上引起了連鎖反應,王通模上其他三戶家里動員,問題隨即迎刃而解。

由于白手起家創辦學校,王通模贏得了鄉親們的贊揚,也得到縣鎮教育部門的贊譽。

每天早晨,從王通模家簡陋的教室里傳來的瑯瑯讀書聲,在深山峽谷里飄蕩,與甲茶河的潺潺水聲、山中的鳥鳴、寨中的雞叫組成了大自然的交響樂,那么動聽,那么迷人!

義務“擺渡人”

王通模的家庭式學校“經營”了一年,得到了上級教育部門的肯定。為了便于管理,2000年9月,擺茹鎮教育站決定將王通模的陡壁復式教學點,合并到僅一河之隔的甲茶小學。

兩校合并后,教學設施較為完備,教育教學實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加強。更為可喜的是,王通模已正式被甲茶小學聘為代課教師。王通模的才能得到了施展,使他教書育人的勁頭更足了。

然而,兩校合并后,卻給陡壁寨的學生上學帶來了較大的困難。陡壁寨背靠陡峭的巖壁,寨前是水流湍急的甲茶河,河上沒有便橋,全村老小要出山,只有乘坐竹筏、小舟過河,陡壁寨人出行十分不便。40多名學生每天早、中、晚在學校與寨子之間往返,若在冬天河水淺,學生還可趟水過河,但如遇上河水暴漲,娃兒們也只好望水興嘆了。因為這條河水,許多家長很不放心,有的家長甚至產生了讓自家孩子退學的念頭。

王通模發現了家長這種苗頭,擔心學生再次面臨輟學。“娃兒好不容易才走進學校讀書,豈能讓他們又回家里放牛摘菜?”王通模拍著胸脯對校長說:“我來負責陡壁寨學生的過河問題!”

從2000年秋季開學的那天起,王通模除了教學外,還成了義務“擺渡人”。

沒有船,王通模利用課余時間,砍來竹子捆成竹筏為學生擺渡。竹筏非常笨重,也很危險,稍不小心,就會導致人落筏翻。并且竹筏一次也只能載三四名學生。每天早中晚,陡壁寨的40多個孩子都是乘著王老師的竹筏上學和回家的,而每次接送,總要花掉近1個小時的時間。

看到陡壁寨的學生上學非常不便,2001年,擺茹鎮教育站為王通模購來了一條舊木船。木船載的人多,一定程度上減少了擺渡的次數。同時,也給鄉親們出行帶來不少方便。他不僅無償運送學生,也無償運送過河的村民。

每天上午8點,王通模準時來到河邊,舀干船里的積水,吹響掛在胸前的哨子,寨子里的孩子們一聽到河邊的哨聲,就歡快的從家里跑到河邊候船。每一次,他都要清點學生,直到全部到齊后他才開始擺渡。冬季甲茶河水位下降,木船擱淺了,他就背著學生赤足走在冰冷的河水里。看著丈夫被凍紅、凍裂了的雙腳,莫明蓮心疼不已。

王通模百般愛護他的那艘小木船,但由于使用頻率過高,加上長期遭水浸泡,船底開始漏水,船舷也漸漸開始腐爛,安全隱患成了王通模的一塊心病。學校沒有維修費用,他就自家掏錢買來材料維修船只,從不向學校、家長伸手要一分錢。后來小木船損壞得實在不能使用了,他才向學校領導匯報,學校才又為他買來了另一條舊船。舊船沒有栓系岸樁鐵鏈,他就找來廢鐵絲,自制了一條50多米長的鐵鏈子。

6年來,王通模義務為學生擺渡16萬人次,行程1萬多公里。

甲茶河上沒有橋,但在陡壁寨人的心中卻有一道無形的“橋”,這座“橋”就是王通模。“橋”,連通了大山深處孩子的求學之路,也連通了山里人的希望:他的學生王仕紅畢業后參了軍,當上了班長,2006年晉升為士官;學生王仲金考上初中,2005年參加全國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榮獲五年級組三等獎,其作文《可愛的甲茶》2005年榮獲平塘縣關心下一代協會舉辦“我愛家鄉”征文二等獎……

信念與愧疚

有人說,選擇做代課教師,無疑選擇貧窮。

1999年9月至2000年7月,在自家辦學的一年里,王通模沒有拿過一分錢的工資,每天的報酬是全體學生湊足的1斤大米。在當時,按照當時每斤大米0.8元的價格來折算,他一個月的“工資”不過是24元,一年中他的全部收入僅為192元。

自家庭式學校合并到甲茶小學后,作為代課教師的王通模,頭兩年月薪僅為120元,并且假期不拿報酬。現在,他的月工資也僅漲到300元。

王通模選擇的這條路一直讓妻子很不理解。

的確,王通模當上代課老師后,上課、改作業、運送學生,家里的農活他幾乎幫不上忙,田里、地頭的農活全由妻子一人承擔,犁田、耙地、薅地……妻子從地里回家,還要帶孩子、喂牲畜等等。妻子抱怨他:“我在家種地、搞經濟作物的收入,比你的教書的收入還要高,但你卻干得那么歡,你究竟圖個啥?”

王通模的堂弟王通軍在廣東一家工廠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月工資就是王通模一年的報酬。王通軍多次來電話叫他南下掙錢,但他始終不為所動,他告訴堂弟:“家鄉孩子沒有文化,將來吃虧。”

正是堅守這份執著,才使得王通模成長為一名優秀的骨干教師。2005年至2006年學年度第一學期,他所教的四年級語文,獲得了擺茹鎮語文教學一等獎。

榮譽的背后,是王通模藏在心底深深的愧疚。

母親生病,他沒有時間去看。即使去了,也是來去匆匆。因為家里經濟拮據,結婚14年來,他沒給妻子買過一件衣服;就連過年給孩子買的新衣也是最便宜的。

2003年8月里的一天,8歲的女兒王韻走路不小心翻下高坎,致使左肘骨折。當時家里沒有錢,他只好跟親戚借了600元送孩子到縣醫院治療。治療5天,600元錢早已花光,他只好背著女兒回家求助民間草醫。因治療不徹底,至今女兒的手肘處還留有明顯的后遺癥。

篇10

時間就如同白駒過隙般的流逝,在這段時間的工作中我們通過努力,也有了一點收獲,我們要做好總結,寫好述職報告哦。怎樣寫述職報告才更能吸引眼球呢?小編為大家準備了大隊輔導員個人述職報告范文參考,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大隊輔導員個人述職報告范文參考一

20xx年我透過競聘上崗,成為了學校的少先隊總輔導員,我們順河中心小學歷來是一所少先隊工作相當活躍的學校,少先隊工作的基礎相當雄厚,如何在前任輔導員的基礎上使我校的少先隊工作再上一個臺階呢,這是我一向思考的一個問題,憑著多年來從事少先隊工作的經驗,我認識到,學校的少先隊要有突破,必須要創出自己的特色。做一名成功的少先隊輔導員,務必要學習、實干、研究,幾年來,我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

一、做永不停步的學習型輔導員

在擔任輔導員的幾年中,我從沒放棄任何一個學習的機會,只要有機會,省、市、區少工委組織的各種輔導員培訓班,我都會想方設法用心參加。《輔導員》、《少先隊活動》、《少先隊小干部》及一大批少先隊工作書籍是我的案頭必備,多年來,我自學了超多少先隊工作理論,不斷地從書本中吸取著營養,還不停向少先隊老專家請教,虛心學習,如饑似渴地學習少先隊基礎卡設、少先隊活動設計與輔導、少先隊課題研究等少先隊教育的基本技能和理論。

二、做求真務實的實干型輔導員

少先隊活動是豐富多彩,七年來,我們的少先隊組織了超多的活動,隊員在活動中體驗成長,感悟成長。每一次活動,我都是精心策劃,身先士卒,力求使我們每一次活動都精彩,都有效。

學校的美術教師劉芳德對剪紙藝術十分精通,具有較高的指導潛力,引起了隊員的興趣,我就想到能夠利用這一資源創出我們學校少先隊工作的品牌,同時也讓我們學校的剪紙特色透過少先隊這一塊陣地來宣傳出去。我和劉老師一齊帶著隊員們成立了順河中心小學剪紙班,經過幾年的實踐,剪紙班成為了我們當地頗有名氣的紅領巾社團。

20xx年,借著新教育實驗的東風,我又帶領隊員們投入到營造書香校園的活動之中,隊員們在紅領巾讀書活動中或閱讀名著,或誦讀古詩文,或寫下讀書心得,用先進的文化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四有”新人活動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積累了超多資料和實踐經驗,學校促進書香校園,促進少先隊文化建設的實踐。

三、做善于思考的科研型輔導員

在多年的輔導員工作中,我深知少先隊科研的重要,加強少先隊科研工作,能提高少先隊教育及活動質量,促進輔導員素質的全面提高,促進隊員素質的全面發展。

少先隊文化建設是當前的一個時代命題,20xx年,六安市少先隊文化課題《開展讀書活動活動,促進少先隊文化建設》正式開題。課題得到了老少先隊專家的指導,我又一次擔任課題組長,我們的輔導員、少先隊員們正在用心地投入到推薦書香校園,營造少先隊所特有文化氛圍的實踐之中。

多年來,我養成了勤動筆、勤思考的習慣,近年來,寫下超多的論文、隨筆、反思,我的身影還活躍的《輔導員》雜志社的輔導員論壇上。

四、做樂于“份外事”的熱心型輔導員

我是一名少先隊輔導員,但我更是順河中心小學中的一員,因此那里的份外事要加上一個引號,那里我想說的事是一些輔導員工作之外的事。作為學校的德育領導,我協助李校長、張校長做好班主任的管理與考核、家長學校、社區教育、期末評優等德育常規工作;作為學校電教組成員,并在教育在線論壇建立了我校新教育實驗的工作臺帳,不斷的更新與維護。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在我任總輔導員期間,學校少先隊先后獲得了“六安市雛鷹爭章達標大隊”、“裕安區優秀少先大隊”、等榮譽,學校成為了“裕安區示范學”。不知不覺,我從事少先隊工作已有十個年頭了,在總輔導員崗位上也工作了七年了,回顧過去,我要感謝學校各條線的領導,感謝*、更要感謝全體班主任、中隊輔導員,有了你們的支持與配合,學校的少先隊才能如此活躍,有了你們的支持與配合,才能使我在這一崗位上熱情高漲,全身心投入。我愿意繼續從事輔導員工作,并且努力為提高德育、少先隊工作的實效性而努力。

大隊輔導員個人述職報告范文參考二

一年來,本人在做好一年級數學以及五年級科學教學工作的同時,力求做好學校少先大隊輔導員工作,始終把少先隊工作看作一項事業,認真學習,努力工作,用心為學校工作獻計獻策。透過一年的努力,在學校領導的正確領導下,在各位老師們的支持配合下,不斷加強和深化少先隊自身建設,充分發揮少先隊組織用心、開拓、自立、創新的作用,在實踐中不斷摸索前行,開創少先隊工作的新局面,下面就一年來的主要工作作簡單的回顧:

一、抓好常規,做到務實求真

每周升旗儀式是少先隊的常規工作之一,透過國旗下講話,提高了學生的認識,對學生進行思想上的洗禮,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上能夠嚴格的要求自己,每周護旗手的推選,不僅僅是對優秀學生或進步學生的表揚,又為其他學生找到了學習的榜樣,自身得到提高。每學期寒暑假作業評選頒獎,讓隊員們在假期中的實踐活動得到了肯定,也激勵了學生更好地開展社會實踐活動。每年一年級新生入隊都十分規范,利用10月13日建隊日和六一兒童節分別對新生舉行了入隊儀式,讓他們體驗到了系上紅領巾的喜悅與自豪。

二、完善制度,加強隊干培訓

在平時不少老師會尊稱我為“領導”,可在我心里卻更多地把自己看作一個學校的“服務者”。

為了讓學校的班級禮貌檢查更加規范,每個月都集中了全體少先隊監督崗進行培訓,使得“監督崗”在檢查時更為公正、公平。加強對大隊委學生干部的培訓,使他們參與學校的大型活動,用心訓練禮儀隊,廣播員,訓練護旗手完成每周的升旗任務,學生自己管理自己,體現出少先隊員的自主性。利用合格校建設契機,對大隊部活動室進行了小小的裝飾,使得大隊部活動室更加規范。

三、開展活動,大膽用心創新

少先隊工作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載體,少先隊活動是學校學生的一顆心臟,活起來、動起來,才能顯示出生命的活力,才代表著生長的茁壯。

一年當中,少先隊大隊部利用好每一個節日,精心策劃每一個活動,透過周密安排,嚴緊落實,各項活動都開展得較有成效。以我校參加市實驗小學的驗收和市現代化驗收為契機,在我校開展“一聲問好,兩個輕”競賽活動,讓學生懂得了互敬互愛,透過消防安全演習與禮貌小乘客的評選,讓學生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吃垃圾食品一票否決,學生懂得了如何辨別安全健康食品,學生的身體健康也得到了保障;校運會,組織一次別開生面的開幕式,國旗隊、鼓號隊、彩球隊、彩旗隊,一個個氣勢生動的小方塊,讓隊員們感到了學校的進步與活力。大隊部還透過開學典禮、六一節、教師節、國慶節等重要節日和慶典日舉行相關大型活動,班級也舉行了相應的班級活動,學生在活動中得到得到了體驗,得到了鍛煉,得到了提高。

四、不足和來年打算

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但在工作中也存在不足之處,主要從三個方面加以改善。

1、升旗儀式,在時間控制、升旗手動作規范,護旗手著裝、演講者訓練等方面加強訓練。讓升旗儀式真正成為學校德育工作主陣地,學校特色新窗口。

2、少先隊監督崗訓練,上學期由于本人在音樂教學方面投入較多,分散了精力,少先隊監督崗沒能及時訓練,產生的問題沒有得到及時的反饋和處理。

3、“一聲問好,兩個輕”的推廣,得到了學生的用心擁護,在未來的日子里,將不斷完善,讓“一聲問好,兩個輕”真正促進學生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

五、工作感言四句話

1、認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2、主動用心去組織各種活動;

3、不斷學習,提高工作藝術,團結一切能夠團結的力量開展好工作。

4、把工作當作是快樂的享受和用心的挑戰。

回顧本學期的工作,我付出了很多,也收獲了很多。一年來不但讓我體味到了在校園內外奔波忙碌的艱辛,更讓我領悟到了走進學生內心世界的快樂與感動。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一如既往地對待每一項工作,奮勇拼搏,展現自我,努力開創學校新局面。

大隊輔導員個人述職報告范文參考三

本學期調入新的工作崗位,主要分管班主任、少先隊、工會、安全等德育管理工作,半年具體工作匯報如下:

一.優化德育過程管理,全面提高德育常規管理工作的實效性

學校管理是一所學校生存的根本,所以抓學校德育過程管理是我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1.在全面熟悉學校基本狀況后,擬定學校德育工作計劃,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各班班主任為核心力量,全體教師為組員的德育隊伍,分工明確,職責到人。

2.與學校領導班子一齊,學習和領會上級文件精神后,通力合作,健全各種規章制度。制定了各種安全制度,各種意外事故發生應急演練預案。教師常規工作制度,班主任工作常規制度、值周制度。班級評比制度,班主任考核細則、教師考核制度等,使學校各項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真正做到制度管人,人服人。

3.安全工作常抓不懈,從開學到此刻甲流流行傳染,我制定了甲流可防、可控、可治的可操作的流程,并和班主任教師一齊嚴格遵守,照章操作。并協調衛生疾控部門和學校的關系,嚴格督導和防范,甲流雖傳染猖獗,我校學生在校生活和學習依然井然有序。在這期間還組織師生一齊進行了“甲流防控演練”活動;“地震應急疏散演練”活動。利用國旗下講話對學生進行“交通安全”、“防火”、“防踩踏”、等系列安全教育。在此期間,還為全校各個班級上了預防甲流的衛生宣傳課。

4.我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小學生一日學習常規》、《學校作風建設年實施方案》為依據制定了《城北小學德育督導實施意見》,與學校領導一齊團結協作實行包班、包年級督導教師儀表形象、教師堅守崗位狀況;學校擔當區衛生管理、學生課間活動、學生儀表衛生,學生的思想變化狀況等。督導以上工作落實的全部過程,責成值周教師和學生負責詳細記錄,作出詳細的評比。在學期末還在全體學生中舉行了城北小學《小學生一日常規》及校園文化知識測試問答活動,以上督導過程規范了師生的言行和儀表,學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收到了明顯的效果。

5.與思想品德教師一齊確立校本教材,群眾備課,恰當運用《小學生一日學習常規》、《*規》等作為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教材,以課堂為主陣地,聯系學生實際,加強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6.加強班主任工作管理,建立了班主任成長檔案和班主任培訓制度,采取警中培訓和經驗交流等方式對班主任進行培訓。這學年我為全體班主任做了題為“如何進行班級細節管理”的專題講座,發放了“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材料,組織班主任觀看了“魏書生關于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光盤,并寫出了心得體會。

二.以活動為引領,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本著一切為了人的發展的原則,開展各項活動,促進師生全面發展。

1.組織全體學開展了愛國歌曲大家唱比賽活動,開展迎國慶60周年抒發愛國情懷征文活動;我愛家鄉優秀論文評比等活動。我校學生在以上征文活動中有30余名學生分獲一、二獎。組織全體師生參加團縣委組織的“文化大搜索活動。”舉行了少先隊建隊日活動。和少先大隊輔導員一齊以紅領巾廣播站為主陣地向學生進行各種教育,半學年里,共展播節目90余次,充分發揮了少先隊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12月,還在全體師生中開展了“12.4”法制宣傳周活動。活動的開(20xx年酒店主管述職報告)展給學生帶給展示的舞臺,提高學生發展特長的用心性。

2.以活動為載體加強師德師風建設。組織全體教職工訓練群眾舞,參加了縣城學區中心校中心校組織的教工運動會。學期初,根據班級評比制度制訂了城北小學綠色班級評比實施方案,以此為依據在學期末對評選出的綠色班級進行了表彰。組織師生一齊更換了班級布置和學校宣傳櫥窗,豐富了學校文化內涵的同時,又使全校師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九月份舉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德育論文評選活動,開展師德標兵、教學標兵評比活動。

這學期,定期召開了踐行“魏書生”教育思想的專題會議,各班開展了主題為“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管理活動,組織了班主任進行了班級細節管理匯報。使班級管理的制度化、經常化、精細化、科學化真正落到實處。開展了主題鮮明的主題中隊會展示活動,并帶領全體班主任教師和大隊輔導員與手拉手學校二道河子中心小學一齊進行了主題中隊會研討活動,透過此次研討活動,交流了經驗,規范了主題中隊會活動的程序。利用歡慶新年的契機,開展了師生共慶新年聯歡會活動,陶冶了師生的性情的同時,更增加了學校整體工作的凝聚力。

三.狠抓學校德育工作的關鍵環節,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1.由于我校地處縣城周邊,提高學生家長對學生的科學管理意識顯得十分重要。因此,本學期組織召開了一次一至五年級的大型家長座談會,進行了一次詳細的家訪,舉行了六年級家長開放日活動。透過這些活動的舉辦,使家長廣泛了解學校的辦學狀況,架起家長、學校、教師溝通的橋梁,構成家、校、社會教育的合力。

2.加強班主任教師的培訓,是我在強化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舉措。在全體班主任教師中開展讀書活動,撰寫班級管理心得,定期交流班級管理經驗。

3.在工作中加強自身學習,半學年聽課40節,寫學習心得二萬字,深入落實31345工程,半年來,給全體教師做了題為“教師在工作中如何學會自己培養自己”的專題講座,給二年級學生上了“除法的初步認識”的示范課,對幫帶教師進行跟蹤聽課和加強常規工作檢查。

德育工作的中心任務就是發展師生的知、情、意、行,半年來,以中心工作的切入點,將本職工作做細、做精。

總結成績的同時,也看到了工作中還有許多提升的空間,在下半年的工作中,從以下三方面花大力氣:

1.繼續學習落實魏書生班級管理思想,以建立綠色班級為憑借,將班級管理的制度化、精細化、科學化走向深入。具體做法是,繼續完善班主任成長檔案;建立科學的、精細的、富有實效性的班主任工作檔案。以科學的管理,促進班級管理的整體水平有較大的提升。

2.以主題中隊活動主要為載體,以《小學生一日學習常規》、《*規》等為教材,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的養成。

3.加強畢業班的管理工作,定期召開畢業班學生座談會,了解學生在學校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