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難其一李白范文
時間:2023-04-02 20:28:5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行路難其一李白,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李白《行路難》其一主題是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詩人相信自己總會有一天高掛云帆,乘風破浪,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這是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
表現手法: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要是在平時,因為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會一飲三百杯的。然而,這一次他端起酒杯,卻又把酒杯推開了;拿起筷子,卻又把筷子放下了。他離開座席,拔下寶劍,舉目四顧,心緒茫然。停、投、拔、顧四個連續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心的苦悶抑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1、《行路難》其二開頭“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與《行路難》其一完全不同。第一首用賦的手法,從筵席上的美酒佳肴寫起,起得比較平,而這一首詩用了很多典故,一開頭就陡起壁立,讓久久郁積在內心里的感受,一下子噴發出來。亦賦亦比,使讀者感到它的思想感情內容十分深廣。
2、這首《行路難》表現了李白對功業的渴望,流露出在困頓中仍然想有所作為的積極用世的熱情,他向往象燕昭王和樂毅等人那樣的風云際會,希望有“輸肝剖膽效英才”的機緣。篇末的“行路難,歸去來”,只是一種憤激之詞,只是比較具體地指要離開長安,而不等于要消極避世,并且也不排斥在此同時他還抱有它日東山再起“直掛云帆濟滄海”的幻想。
(來源:文章屋網 )
篇3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
李白出生于公元701年,少年時學習內容廣泛,除儒家經典、古代文史名著外,還瀏覽諸子百家之書。他很早就喜歡道教,喜歡隱居山林,求仙學道;同時又有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一方面要做超脫塵俗的隱士神仙,一方面要做君主的輔弼大臣,這就形成了出世與入世的矛盾。但積極入世、關心國家,是其一生思想的主流,也是構成他作品進步內容的思想基礎。李白的詩作多以醉時寫的,代表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qiānɡ)進酒》《明堂賦》《早發白帝城》等。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譯文:并不知道臨近水邊的寒梅是提早開放,以為是枝頭上的白雪經過一冬仍然未消融。
2、千山鳥飛絕,萬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柳宗元《江雪》
譯文:所有的山上,飛鳥的身影已經絕跡,所有道路都不見人的蹤跡。江面孤舟上,一位披戴著蓑笠翁,獨自在大雪覆蓋的寒冷江面上垂釣。
3、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難·其一》
篇5
關鍵詞: 李白 飲酒詩 性格特征
李白一生沒離開過酒,也沒離開過詩。所以離開詩談他的酒,與離開酒談他的詩都是不得要領的。
酒能醉人,亦能娛人,使人獲得身心的愉悅,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但酒的特殊功能有助于文人們發揮創造性,對激發他們的激情和靈感有很大的作用。王蒙在《文人與酒》中就贊道:“有酒方能意識流,人間天上任遨游。神州大地多瓊液,大塊文章樂未休。”
可見,飲酒對詩人來說,不但不會妨礙作詩,反而會增加作詩的激情。在昂揚的激情中,詩人作的詩會更好。李白正是如此,杜甫曾用兩句詩概括李白的一生:“敏捷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但這一點還不足以說明李白酒名顯赫的原因。歷來詩酒兼擅者大有人在,杜甫就是其中一例。有人考察杜甫喝酒比李白還兇,但歷代歌詠杜甫的詩很少寫他的酒,也沒有關于他喝酒的故事流傳。再如阮籍可連醉六十日,陶淵明詩不離酒,都是酒詩大家,相比之下,人們對李白的酒詩頗感興趣。關鍵既不在于他酒喝得多,又不在于他詩寫得好,而在于他的飲酒詩中體現出一種令人喜歡的性格特征。
一、“我醉欲眠卿且去”——與友縱情、真摯、率真的性格
李白歌詠友誼的詩大都寫得率真、自然,有濃厚的人情味,這是詩人情不自禁的內心流露,是詩人坦蕩胸襟的寫照。詩的格調高昂、樂觀地表現了詩人重友情、與友交往不拘小節、肝膽相照的性格特征,我想這是人們喜愛詩人的原因之一。能體現這一性格的詩,當推《山中與幽人對酌》:“兩人對酌山花開,一杯一杯復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
此詩透露出一股清雅之氣,使人頓生清風過耳、白云蕩胸之慨。“一杯一杯復一杯”,不依聲侓,重在達意。酒逢知己,心無纖塵,一杯接一杯,喝得酣暢,喝得癡迷,雖有千言萬語,也表達不出此時的真摯情意,然而酒中蘊含著詩人要表達的一切,也就是“酒逢知己千杯少”,醉則醉矣,詩人卻說:“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詩人脫口而出的這兩句使我們想起另一位酒緣很深超邁不群的真隱士——陶潛。《宋書·隱逸傳》記載:“潛不解音聲,而蓄素琴一張,無弦,每有酒適,輒扶弄以寄其意,貴賤造之者,有酒輒沒,潛若先醉,便語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在詩里,李白是恰逢其情也好,化用典故也罷,都表現了一位狂士的真性情,與友人的真感情。古往今來,人人都喜歡與己肝膽相照、不為小事而憂的朋友相交。真誠、坦率是朋友間契合的基礎,契合又是朋友之間感情的升華。李白的酒詩中能表達出朋友之間真摯友情的詩句很多,如“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酒肆話別》),“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客中作》),“勸君下箸一餐飽,醉著金鞭上馬歸”(《酬中都小吏》)。
綜上所述,李白詩中表現出來的重友情、坦率、真摯、不拘小節的性格特征是人們喜歡李白酒詩的重要方面。
二、飲酒與任俠
提起“俠”字,人們會自然而然地想起那些武藝高強、身懷絕技、專愛打抱不平、除強助弱、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俠客們。而作為文弱書生,“斗酒詩百篇”的李白居然身懷絕技,行俠仗義,聽起來不十分令人相信,然而詩人確實寫了大量的俠士豪客的詩。如“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殤勸候贏。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眼花耳熱后,意氣素霓生。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于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俠客行》
這首詩充分表現出李白的俠義精神。古代游俠或儒俠,有的與君主談笑天下,有的在民間路見不平拔刀相助,是社會生活的參與者或干預者,是社會政治的維護者和民間正義的匡扶者,李白對這樣的俠義傾心贊賞。“將炙啖朱亥,持殤勸候贏。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此四句贊美了朱亥、候贏(戰國時的俠客)兩人重義氣、守承諾,視“五岳倒為輕”的俠義風范;表現了詩人對勇猛無敵“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俠客生活的神往。
李白酒詩中能反映其“任俠”精神的詩句還有很多。如“托交從劇孟,買醉入新豐。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結客少年場行》);“擊筑飲美酒,劍歌易水湄。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少年行》之一);“長劍一杯酒,男兒方寸心”(《贈崔侍御》)等詩句。詩人在《與韓荊州書》中說:“自幼好任俠,有四方之志,年十五而修劍術,二十而懷縱橫之策,欲遍干諸侯。仗劍去國,辭親遠游,雖身長不滿七尺,而雄心萬丈,所至尚意氣,重然諾,輕財好施,常為人急而不敢自為,嘗游揚州時,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萬,落魄公子悉皆濟之。”從詩人的自述觀之,那好劍的熱情里積淀著多少俠客情腸,那樂善好施、存交重義的行為又包含著多少俠客風范。“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笑盡一杯酒,殺人都市中”,正是李白內心獨白的真實寫照,從中可以看出李白對任俠的態度和實踐。
三、“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高傲、自負的性格
杜甫詩云“李白斗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安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飲中八仙歌》)。這首詩不僅說明了李白詩與酒的關系,而且體現了詩人那“天子呼來不上船”的高傲、自負的性格。
李白少年時博覽群書,遍觀百家學識,因此他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但他不想走一般人所走的道路——科舉。當唐代廣大士子埋頭苦讀,準備考取狀元一鳴驚人時,或從軍塞外,準備憑借軍功一飛沖天時,李白卻選擇了“終南捷徑”,即隱而求仕。他不屑蕓蕓舉子的常規之路,他要走一條與眾不同,更讓人震驚、更讓人羨慕的成功之路。
果不其然,天寶元年(742),唐玄宗親自下詔,昭李白進京。李白二十五歲去蜀遠游,經十七年的遍訪名士以激揚聲價,屢屢投書顯達以抬高身價,就是為了這以布衣而致卿相的一天。這一天真的來了,詩人怎能不喜上眉梢、喜出望外、喜不自禁呢?其《南陵別兒童入京》一詩,正是他這種喜不自勝的心情的真實流露:“白酒新熟山中歸,黃雞啄黍秋正肥。呼童烹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起舞落日爭光輝。游說萬乘若不早,著鞭跨馬涉遠道。會稽愚婦輕買臣,余亦辭家西入秦。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烹雞酌酒,這是歡慶喜訊的序幕;高歌起舞,這是歡慶喜訊的;仰天大笑,這是多么高傲的神態;豈是蓬蒿,這是多么自負的心態。
在詩人看來,君王下詔之時,亦是他一顯身手之日。所以他要刻不容緩地抓住機遇,趕快著鞭跨馬以盡早去游說萬乘。全詩充滿了豐收的喜悅、嬉笑雀躍的兒女、高歌起舞的詩人、游說萬乘的雄心、仰天大笑的情態,構成了一種歡樂的聲情和豪放的氣勢,淋漓痛快地表達了詩人的狂喜心情。
然而好景不長,天寶三載(公元744年),李白被“賜金還鄉”,結束了他夢寐以求的朝士生活。大鵬展翅的政治抱負沒有實現,只好告別,開始他另一輪的漫游。仕途失意,漂泊天涯的傲世奇才,在“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將進酒》)的同時,發出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同上)的千古絕唱,激發了詩人對未來的向往,相信人一定有機會施展才華。“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這是詩人蔑視權貴、自信、輕財的驚人之語,充分表現詩人恃才傲物,決心驅使一切而不為一切所驅使的孤傲、自負的性格。
四、高談滿四坐,一日傾千觴——體現豪飲、狂放的性格
李白經歷了一般人很難經歷的由大喜到大悲,由充滿希望到徹底失望的巨大感情變化。這種痛苦的人生經歷溶進了李白的酒詩中,后人把李白這種狂飲說成李白狂放性格所致,這是有一定道理的,而且詩人已在自己的詩中坦白地表露出來。如“大笑同一醉,取樂平生年”(《敘贈江陰宰陸調》);“手持錦袍覆我身,我醉橫眠枕其股”(《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舉杯向天笑,天迥照永愿”(《獨酌清溪石上昭夷》),“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湖州司馬何須問,金粟如來是身后”(《笑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等。這些詩中的李白完全是放浪形骸的形象。
在《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中,詩人高歌“黃金白璧買歌笑,一醉累月輕王侯”,這里既有李白潛意識里對大醉六十日智拒司馬昭與其聯姻的贊嘆,更有一醉不醒、糞土王侯的傲岸狂放。可謂酒中得豪氣,足以輕王侯。讓人想見李白其人開放浪漫、瀟灑、狂放的動人風采,這都是詩人受人喜愛的重要原因。
五、“舉杯消愁愁更愁”中的“愁”
在李白的后期作品里,酒詩中常有“愁”出現。如“人生達命豈睱愁,且飲美酒登高樓”;“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以上所述,每句詩都離不開“愁”字,那么“愁”又由何而生呢?只有弄懂“愁”的原因,才能更好地深刻理解酒詩中“愁”的真正含義。
天寶元年,詩人懷著“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激情應詔入朝,以為從此可以陳力就列,沒想到只做了個供奉翰林,坐冷板凳不說,還要受一些人的冷嘲熱諷。滿腔的政治熱情化為冰雪,從而體會到人生的嚴酷。仕途的艱險令其經常發出抑郁不得志的感慨,表現出對社會的不滿和失望,然而仍懷著“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精神。詩人于天寶三年(744)離開長安時,寫的《行路難》其一最能體現這種思想:“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詩的前四句通過夸張、對比等手段表現詩人極度憤懣、抑郁不舒的心情。李白辭別帝京,親朋好友為他設宴餞行。金樽、玉盤、美酒、珍饈,該是多么豐盛的筵席。但“一日須傾三百杯”的李白,此刻卻無心喝酒,他放下酒杯,撂下筷子,拔劍四顧,出路在哪里呢?這些外部表情正突出其內心心理的失衡。“停、拔、投、顧”四個連續動作形象傳神地顯示了詩人內心的激烈情緒,它與“金、清、玉、珍”形成鮮明對比。對美酒佳肴夸張得越充分,則越能反襯出詩人憤懣的強烈。然而執著的政治抱負卻使他“忽復乘舟夢日邊”,即使他身在山林,心仍在朝廷。“行路難”的反復呼號,“多歧路,今安在”的不理解,充分表現了詩人內心矛盾的無法排遣。詩人雖對社會現實不滿,然而又不愿棄世,這種矛盾的心態是詩人在酒詩中流露出“愁”字的根本原因。
綜上所述,李白后期酒詩中的“愁”是由于詩人政治失意、郁郁不得志,然而又積極用世,抱有強烈的“兼濟天下”的愿望卻又無法實現。詩人只有借酒消愁,精神上才能得到暫時的解脫。因此,只有正確理解李白酒詩中蘊含的思想矛盾性,才能準確把握酒詩中的“愁”字,才能真正體會詩中表現詩人的性格特點。
李白的性格特征在飲酒詩中得到充分體現,這是人們欣賞李白酒詩的真正原因。在欣賞李白酒詩時,要注意詩人個性變化原因及過程。前期作品引人注意的是詩人熱情天真、狂放不羈的性格,以及他那種豪放飄逸和大膽想象的藝術風格。在令人窒息的封建社會中,這種個性風格具有批判現實意義。后期作品最大變化是出現了憂憤深廣的感情基調,這是因為李白在政治上受到嚴重挫折、齊天壯志得不到實現的表現。它充分表達了詩人對現實的不滿和反抗,具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完全符合唐代社會“山雨欲來”的時代氣氛。思想感情的變化反映在藝術風格上,便出現了縱橫變幻、惝恍莫測的詩風。
李白是盛唐的嬌子,是空前的盛唐文化哺育了這位中國文學史上最具魅力的大詩人。李白在盛唐的美酒里流連,也在盛唐的美酒里揮灑著多樣的性情,更在盛唐的美酒里得到了永生。
參考文獻:
[1]張式銘.李白杜甫詩全集(整理).北京燕山出版社.
篇6
1、美人自刎烏江岸,戰火曾燒赤壁山,將軍空老玉門關。____張可久《賣花聲·懷古》
2、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____納蘭性德《長相思·山一程》
3、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人未還。____王昌齡《出塞二首·其一》
4、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____楊炯《從軍行》
5、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云和月。____岳飛《滿江紅·寫懷》
6、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____范仲淹《漁家傲·秋思》
7、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橫戈馬上行。____戚繼光《馬上作》
8、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____李賀《雁門太守行》
9、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____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二》
10、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____杜牧《題烏江亭》
11、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____屈原《國殤》
12、白日登山望烽火,黃昏飲馬傍交河。____李頎《古從軍行》
13、漢兵已略地,四方楚歌聲。____虞姬《和項王歌》
14、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____陸游《訴衷情·當年萬里覓封侯》
15、夜戰桑乾北,秦兵半不歸。____許渾《塞下曲》
16、君王游樂萬機輕,一曲霓裳四海兵。____李約《過華清宮》
17、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____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18、莫遣只輪歸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____李益《塞下曲》
19、邊月隨弓影,胡霜拂劍花。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20、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____李頎《古從軍行》
21、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____杜甫《春望》
22、此日六軍同駐馬,當時七夕笑牽牛。____李商隱《馬嵬·其二》
23、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____辛棄疾《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24、傳聞一戰百神愁,兩岸強兵過未休。____曹松《己亥歲二首·僖宗廣明元年》
25、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____楊炯《從軍行》
26、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27、支離東北風塵際,漂泊西南天地間。____杜甫《詠懷古跡五首·其一》
28、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____王維《觀獵》
29、客子過壕追野馬,將軍韜箭射天狼。____李夢陽《秋望》
30、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____李白《從軍行》
31、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____李白《戰城南》
32、萬里云間戍,立馬劍門關。____崔與之《水調歌頭·題劍閣》
33、卷旗夜劫單于帳,亂斫胡兒缺寶刀。____馬戴《出塞詞》
34、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____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35、天山雪后海風寒,橫笛偏吹行路難。____李益《從軍北征》
36、集中什九從軍樂,亙古男兒一放翁。____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37、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____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38、今為羌笛出塞聲,使我三軍淚如雨。____李頎《古意》
39、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0、流星飛玉彈,寶劍落秋霜。____張玉娘《從軍行》
41、昨夜秋風入漢關,朔云邊月滿西山。____嚴武《軍城早秋》
42、弓背霞明劍照霜,秋風走馬出咸陽。____令狐楚《少年行四首·其三》
43、詩界千年靡靡風,兵魂銷盡國魂空。____梁啟超《讀陸放翁集》
44、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難著。____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45、東風吹落戰塵沙,夢想西湖處士家;____劉因《觀梅有感》
46、和戎詔下十五年,將軍不戰空臨邊。____陸游《關山月》
47、橫戈從百戰,直為銜恩甚。____李白《塞下曲六首》
48、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____李白《從軍行》
49、天涯靜處無征戰,兵氣銷為日月光。____常建《塞下曲四首·其一》
50、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____杜甫《月夜憶舍弟》
51、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____曹操《蒿里行》
52、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____陳羽《從軍行》
53、金帶連環束戰袍,馬頭沖雪度臨洮。____馬戴《出塞詞》
54、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銷殘戰骨。____辛棄疾《賀新郎·用前韻送杜叔高》
55、前年伐月支,城上沒全師。____張籍《沒蕃故人》
56、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____高啟《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57、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____屈原《國殤》
58、軍聽了軍愁,民聽了民怕。____王磐《朝天子·詠喇叭》
59、隔水氈鄉,落日牛羊下,區脫縱橫。____張孝祥《六州歌頭·長淮望斷》
60、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塵直到江城。____陳克《臨江仙·四海十年兵不解》
61、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____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62、玉門山嶂幾千重,山北山南總是烽。____王昌齡《從軍行七首》
63、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____屈原《國殤》
64、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____屈原《國殤》
65、白馬金鞍從武皇,旌旗十萬宿長楊。____王昌齡《青樓曲二首》
66、落日塞塵起,胡騎獵清秋。____辛棄疾《水調歌頭·舟次揚州和人韻》
67、歲歲金河復玉關,朝朝馬策與刀環。____柳中庸《征人怨 / 征怨》
68、兵戈既未息,兒童盡東征。____杜甫《羌村三首·其三》
69、五更鼓角聲悲壯,三峽星河影動搖。____杜甫《閣夜》
70、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____王昌齡《出塞二首》
71、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頭如刀面如割。____岑參《走馬川行奉送出師西征 / 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72、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____李白《戰城南》
73、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____沈佺期《雜詩三首·其三》
74、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____杜甫《悲陳陶》
75、俯視洛陽川,茫茫走胡兵。____李白《古風·其十九》
76、悠悠卷旆旌,飲馬出長城。____李世民《飲馬長城窟行》
77、馬嘶經戰地,雕認打圍山。____王镃《塞上曲》
78、城頭一片西山月,多少征人馬上看。____李攀龍《塞上曲送元美》
篇7
關鍵詞:誦讀誦讀教學法
“誦讀”,也許是我們并不陌生的詞匯。那么“誦”究竟是怎么讀呢?如果追溯到許慎《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誦,諷也。”段玉裁在注解中這樣區別“誦”和“諷”:“倍文曰諷,以聲節之曰誦。倍同背,謂不開讀也。誦則非直倍文,又為吟詠以聲節之。”而所謂吟詠,實際上是一種感情的抒發。《詩.周南.關雎序》:“吟詠性情,以風其上。”孔穎達疏:“動言曰吟,長言曰詠。作詩必歌故言吟詠情性也。”綜上可以看出,“誦”應是一種寓情于聲,以聲傳情的表達形式。
在當今講求高節奏、高效率的語文課堂上,在不少老師眼里“誦”似乎就等同于背了,而對于它本應具有的傳情效果往往未給與足夠重視。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當情感的血液在知識這個活的機體中歡騰地流動時,知識才會成為一種信仰,成為學生主觀世界的一部分。”語文學科本來就具有鮮明的審美性。讓學生在文本中品味欣賞美,受到熏陶,培養良好的情感品質,都是語文教學的目標。被選入九義教材的這些古詩詞,正是一些歷代傳誦、長盛不衰的精品之作。語文新課程標準在“閱讀”部分的要求中明確指出:“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也可以看出“誦讀”和“情感”是密不可分的。
在古詩詞教學中,我們可以把以誦讀為主的教學方式稱為誦讀教學法。它并不是采用單一的朗讀訓練來達到背誦的目的,而是通過誦讀來帶動學生對詩詞意象的認識、對思想感情的領悟。教師講解詩詞內容同時啟發學生誦讀,二者相互促進:一方面學生通過感知頭腦中的詩詞意境來思考如何表達;另一方面學生在自己誦讀的嘗試過程中不斷加深對詩詞內涵的理解。古人常言:“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就是這樣的道理。
一般來講,古詩詞誦讀教學應包括整體把握、細節品味、完整誦讀、課后鞏固四個階段。
一、整體把握
這一環節是誦讀教學的常規工作,應在老師指導下主要由學生自主完成。涉及內容應包括以下方面:
(1)詩詞作者、相關文學常識、注解以及字詞讀音。了解寫作背景,對于一首詩詞感情基調的確定非常重要。如教材中很多詩人的作品都創作于自己遭貶謫之后,情感上往往帶有憤懣、抑郁之意,這些在誦讀中應該有所體現。一些常見字詞的讀音辨析也很不容忽視。如“沉舟側畔千帆過”中的“沉(chén)和“忽復乘舟夢日邊”中的“乘(chéng)”。如果讀音上混淆了,對詩句意義理解也可能產生偏差。一些古音字或特定讀音的字詞也應重視,如“浩蕩離愁白日斜(xiá)”“將(qiāng)進酒”“阿(ē)房(páng)宮”等,以免鬧笑話。
(2)根據古詩詞一般停頓規律進行斷句。所謂古詩詞一般停頓規律指:四言詩,一般采用“2/2”停頓;五言詩,一般采用“2/3”停頓;七言詩,一般采用“2/2/3”停頓。對于個別長句,如《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以理解成“四言+五言”的停頓形式。這些規律其實有一個原則,即不出現停頓點后半部分短于前半部分的情況,否則讀起來會很別扭。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古詩詞的常規停頓切勿刻意、明顯地去體現,否則反而對詩詞本身的意境和流暢性構成嚴重損害。應做到“聲斷情不斷”。
(3)找出詩詞韻腳,了解平仄規律。押韻、平仄等規則都是古人為了讓詩詞讀起來朗朗上口而制定。押韻不僅便於吟誦和記憶,更使作品具有節奏、聲調諧和之美。在律詩、絕句中一般只有一韻,找出韻腳比較容易。而樂府詩或宋詞中,則可能出現兩韻。轉韻往往意味著詩詞層次、情感上的變化。把握韻腳變化對誦讀很有意義,這在后文還將涉及到。同樣,詩詞中平仄這兩類聲調有規律地交錯出現,就能使聲調變化多樣,不致單調,念起來可以產生音律美。平,包括平聲;仄,包括上、去、入三聲,在現代漢語里,平,包括陰平、陽平;仄,包括上聲、去聲。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老師可以指導他們標出近體詩的平仄,逐漸認識了解其中一些規律,這樣的探索過程本身就不失為一種樂趣。
二、細節品味
同學們在完成了上述一系列工作后,將在老師的帶領下,對詩詞逐句進行細節的品味。這是誦讀教學最重要的一個環節。教師應多采用啟發式教學法,精心設計問題,不斷引導學生走進詩詞中的情境,讓他們自己嘗試用最恰當的誦讀方式去表達情感。在這個環節中應注意以下幾方面:
(1)創設情境讓學生真正走進詩詞。喚醒學生主體意識是教育界經常的話題。在古詩詞誦讀教學中,首先要讓學生產生“我”即詩人、詩人即“我”的感覺。如學習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課時,教室窗外正好在刮風。這不正是一個創設情境的契機嗎?在預習之后,我便請一位同學站到窗邊感受了一會兒,然后讓他以第一人稱來介紹杜甫當時的情況。他想了想,這樣說到:“你們眼前的我,是一個衣衫破爛,瘦弱蒼白的老頭兒。誰能想到,這就是曾經聞名全國的詩人杜甫啊!我好不容易從安史之亂的烽煙中茍且偷生,找到個落腳的地方,本以為可以就此安度晚年了,沒想到這一陣可惡的狂風……”他越說越動情,真的像是“進入角色”了———這不正是品味詩句情感的最好的開始嗎?良好的情境,需要老師敏銳的觀察,精心的設計。
(2)讓學生自己悟出“重讀點”所謂“重讀”,即在朗誦中加重語氣,增大音量,以強調所讀內容。詩句中哪些詞語需強調?為什么強調?傳統的做法是老師直接把自己認為需重讀之處提出來,讓學生們照葫蘆畫瓢———毫無疑問,這是對學生主體意識和創造力極大的抹殺。那么,如何讓學生自己“悟”呢?這就需要老師設計啟發式的問題了。如李白《行路難(其一)》中第一句“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我們可以設計幾個層次的問題:a.這一句表現的是什么場面?———宴會,b.這是一場怎么樣的宴會?———豪華、奢侈,c.如何能看出這場宴會的奢華呢?———“金”“玉”的容器,價值“十千”“萬錢”的酒菜。這三個問題,思路清晰,層次步步推進,也絕無“為難”學生和牽強附會之感。到了第三個問題,學生便能頓悟:哦,原來“金”“玉”“十”“萬”一重讀,就能強調這場盛宴的豪華了。
(3)找出詩詞中情感變化的“關鍵點”。前面已提到,在一些樂府詩和詞中,常常都有轉韻現象。同樣以李白《行路難(其一)》為例。這是一首情感變化跌宕起伏的詩作,讓學生們找出韻腳也并不難。我們發現,前面四句一直是“ɑn”韻,到了五、六句忽轉為“ɑi”韻,這里一定是我們需要關注的“關鍵點”了。前四句,詩人異常壓抑,面對美食佳釀毫無食欲,內心急切不安又無所適從,進退無路卻又想繼續求索———從整體上看,前面部分都是沉抑的,而在反復的“行路難”詠嘆之后,一句“今安在?”則像是對前面“冰塞川”“雪滿山”痛苦迷惘的宣泄,詩人已不是簡單發問“我在哪里?”而更像是控訴:“我能往哪里走?”這樣最后一句的豪言壯語便呼之欲出了。在誦讀教學中,這樣的“點”很重要。學生一旦用轉韻的規律找到這樣的“點”,便能擁有一份成就感,對詩詞的投入便又自然多了一分,前后部分的誦讀自然也能更有意識地表現出感情的變化了。這樣的“獎勵”正是學生自己給自己的。
(4)可配合表情動作來體會感情在詩歌朗誦時,適當加上點肢體語言也是讓學生“進入角色”的一種方法。這種方法可以說是借鑒和微縮了舞臺劇的表演形式。有時,一些難以言傳的微妙情感卻能用表情、動作入木三分地“表演”出來。如趙師秀《約客》中“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一句,表現對遲遲未到友人的等待。我便嘗試讓同學們一邊做動作一邊朗誦。有一位同學是這樣表演的:他微皺眉頭,半閉雙眼,一邊不緊不慢地敲擊著手中的筆,口中念念有詞似昏睡狀,忽然筆失手落地,他方才做出驚醒的表情,俯身往桌下尋找。這是多么精彩的表演!把久等未到那種疲憊、昏昏欲睡的感覺表現得淋漓盡致。那么昏昏欲睡的狀態怎么用誦讀表現呢?我讓同學們繼續討論和嘗試。這樣的方法可以讓課堂氣氛輕松活躍,同學們也感到有所收獲。“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詩歌朗誦的方法又為何不能多彩多姿呢?
(5)詩詞結尾句可酌情適當放緩語速,拖長音節在審美活動中,“延留”是指對古詩詞的接受進入階段后的一種心理延續和留存。是詩詞中的美感繼續留存于腦里并使其不斷回味的狀態。這種“延留”如果從誦讀的角度去表現,最好的方式便是對結尾一句適當進行一定的處理。可放緩語速,并將最后一個音節稍稍延長,達到“余音繞梁”的效果。如崔顥《黃鶴樓》末句“煙波江上使人愁”就適合這樣表現。教學時,可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如何處理;哪些詩適合這樣表現,哪些不適合。老師并不需要給學生一個“標準答案”,而是讓學生在這樣的思考和嘗試中不自覺地加深了對詩詞內涵的領悟。
三、完整誦讀
對詩詞作品進行完整地誦讀,不僅能讓學生們對詩詞內容情境的理解進一步加深,而且能促使他們形成更加完整的全局感受。在整個誦讀教學中,學生的個體差異會比較明顯。一方面,每個學生對詩句感悟的程度和角度都不盡相同;另一方面,每個學生的誦讀表現能力也有很大差異。因此,一味地讓學生們反復齊讀意義不大,缺少了一種層次上的推進。那么如何能最大限度地讓全體同學的誦讀效果達到理想的水平?具體的方法肯定是多樣的。這里有一種“過渡法”的思路———即由個人誦讀逐漸過渡到全體齊讀。
四、課后鞏固
篇8
一、鮮明的個性,時代的強音
李白是個清醒的現實主義者,具有灑脫不羈的氣質、傲岸不屈的性格;又是一個熱情的浪漫主義詩人,他不是一個“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詩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關心,很多生活他都體驗過,他的詩歌是以現實生活為基礎而發出的時代的強音。他的詩歌部分是抒情詩,在這些詩中,詩人不是冷靜地表現生活,而是側重抒發強烈的、鮮明的獨創性。他在批判政治黑暗時,憤怒地斥責“夷羊滿中野,菉葹盈高門”(《古風》其五十一);在批判安史之亂時,他又沉痛地呼喊:“白骨成丘山,蒼生竟何罪”(《贈江夏韋太守良宰》),表達了他強烈的憤怒。他在書寫理想時總是十分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將進酒》),“長風破浪會有時”(《行路難》其一);在表達追求自由的心情時更是十分狂放:“何時騰風云,搏擊串所能?”(《贈新平沙年》)“大鵬一旦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都表現出一種豪放不羈、傲岸不屈的精神。
上述種種熾熱感情的抒發,使李白詩歌具有一種強烈的自我表現的主觀色彩,表現出鮮明的傲岸不屈的個性特征,體現了李白詩歌“壯浪縱恣,擺去拘束”(元稹語)、以氣奪人的特色。李白正因為如此,他的情感的宣泄,從不顧及理性的規范,不是掩抑收斂,而是噴薄而出、一瀉千里,任憑激情隨著筆端流淌。
二、豐富的想象,豪邁的情懷
李白詩歌還善于運用豐富而奇特的想象來描寫形象、抒發感情。他有時借助夢境仙界,捕捉超現實的意象,創造出美麗的理想世界,抒寫自己鄙棄黑暗、追求光明的思想感情。如《夢游天姥吟留別》,借助夢境描寫了天雞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龍吟、霓衣風馬等現實意象,渲染了仙界的瑰麗和美好,映襯了現實的污濁和黑暗,表現了崇高的理想。有的詩他借助神話傳說馳騁想象,大膽夸張,貫以奔放的氣勢,描寫雄偉神奇的山川形象,寄托自己開闊的胸襟和豪邁的氣概。
《蜀道難》就是這樣的詩篇,這首詩一開頭就融匯歷史傳說和遠古神話于一爐,運用夸張手法,著力渲染“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這一雄放基調,接著突出描寫蜀道的艱難險阻:“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破逆折之回川。黃鶴之飛尚不得過,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畏途巉巖不可攀。”詩中“六龍回日”的神話,黃鶴難飛的夸張,“捫參歷井”的想象,多種手法跌互使用,融為一體,層層渲染山勢高危,層層映襯蜀道艱險,描繪出一幅色彩絢麗、氣勢雄偉的蜀道山水圖,寄托了詩人對壯麗河山的贊嘆之情和對現實政治的某種隱憂。
運用大膽的夸張、新奇的比喻以及擬人的手法,也是李白抒寫熾熱感情所常見的藝術手法。有時既用夸張又用比喻,如“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秋浦歌》其十五)、“燕山雪花大如席”(《北風行》)都是夸張、比喻的名句。有時他又把豐富的想象和夸張結合起來,寫自己強烈的心潮激蕩:“狂風吹我心,西掛咸陽樹”(《金鄉送韋八之京》),把思念長安的心情表現得十分神奇別致而又形象貼切;“南風吹歸心,飛墮酒樓前”(《寄東魯二稚子》),思念子女的骨肉之情也表現得淋漓盡致。“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所寄》),愁心可寄,已是大膽的夸張,寄予明月,更是奇特的想象,對友人的思念便在詩中得到了最好的表達。
三、澎湃的激情,浪漫主義風格
篇9
【關鍵詞】職高高考;詩歌鑒賞;社會環境;人生境遇;內容和形式;李清照;蘇軾;杜甫;李白
職高高考中對古代詩歌鑒賞的命題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的狀態,題型設計主要限于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和賞析,作者情感傾向進行考察。因此,要答好這類題,就應具有鑒賞詩詞的能力。我們在教學上要從具體的社會環境、人生境遇、內容和形式著眼,對學生展開能力培養。
首先,鑒賞古代詩詞要從社會環境和詩人人生境遇入手。
所謂的社會環境和詩人人生境遇是指作者所處的時代,作者的人生歷程,作者寫作時的思想變化。不同的人,不同的時代,作者表達的情感就不一樣。即便同一個詩人所作的作品,詩詞的內容和表達的風格會隨著社會變遷、人生境遇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像李清照詞以靖康之難為界,分前后期,前期的詞語言就顯得清新自然、歡快美滿、悠閑風雅,偶有閑愁點綴。如《如夢令》: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
描繪了一幅夕陽、碧水、青草、藕花、鷗鷺動靜結合、相映成趣的美景。一群少女游玩歸來,“爭渡,爭渡”,寫出了少女的頑皮,將人物心情寫得活靈活現。
后期則詞風沉郁、凄婉、悲愴,主要抒發愁緒。《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聲聲慢》里“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等句無不刻畫出一個消瘦、蒼老、愁緒滿懷的女人形象。李清照在詞中把國破、家亡、夫逝的后孤愁無助、凄清寂寞、生意蕭條的處境含蓄慰藉的表達,寄托了極其深沉的家國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
蘇軾一生受“烏臺詩案”、“眉山記憶”的影響,而顯得經歷坎坷,思想復雜,情感豐富,故詞作在風格上呈現出多樣性,前期的作品清雄曠達、大氣磅礴、豪放奔騰如洪水破堤一瀉千里;而后期的作品則時而清冷孤寂、時而空靈雋永、時而樸質清淡如深柳白梨花香遠益清。
其次,鑒賞古代詩詞要從內容和形式著眼。
從內容分析鑒賞詩詞可抓住以下五點進行:
一是理解標題。標題有的體現作者思想,有的提供社會環境,有的點出作者人生境遇。如《蜀道難》、《登高》、《贈從弟》、《長恨歌》《永遇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等詩詞,直接或間接將作者所處的社會環境,人生境遇,思想進行表露。
二是抓住帶有感彩的詞。詩詞中或多或少都會有帶有作者情感的詞。這些詞傳遞著作者寫作時的了心理痕跡、情感傾向。“雄”、“新”、“綠”、“輕”、“晴”、“香”等傳遞著作者即時即刻,此情此景中歡愉快樂的情感;“獨”、“孤”、“寒”、“秋”、“斷”、“亂”、“凋”則感彩濃厚,滲透著作者主觀感受,體現出冷落、孤寂、悲苦、凄涼、愁緒一類的情感。這兩類詞一路寫來越積越多,詩人或歡愉快樂,或豪邁豁達、或寂寞傷感、或孤獨愁苦……之情迸涌而出。
三是找準節奏,感受音韻美。詩詞讀起來節奏鮮明歡快、輕松活潑,韻腳發音響亮的,表現出的是作者歡愉快樂的情緒。如陶淵明之《歸園田居》(其一)以一韻到底的方式,用“山”、“年”、“淵”、“田”、“間”、“前”、“煙”、“顛”、“閑”、“然”將渴望歸隱大自然的陶淵明終于實現心愿時的極度歡欣之情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反之,杜甫之《登岳陽樓》讀來節奏悠緩而沉重,“樓”、“浮”、“舟”、“流”雖中途換韻,仍徹底的把登上岳陽樓,面對洞庭湖浩淼氣勢,想到國破、親離,空有抱負難以實現的抑郁、悲苦、感傷徹底暴露在讀者面前,顯出沉郁頓挫之風格。
四是理解詩詞典故所蘊藉之義。作者寫作時中遇到需要避諱的情況,或為詩詞含蓄而不直白,就得運用典故表達內心情感。讀者就必須弄清楚典故的來龍去脈,所含意義,深層次挖掘詩詞內涵。如李白之《行路難》中“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用呂尚(姜太公)渭水溪垂釣遇周文王被重用,以及伊尹在被商湯委以國政時,曾夢見自己乘船在日月旁邊經過之典故傳遞出人生道路上遇到挫折的詩人對從政仍有所期待的情感傾向。
篇10
1、他生莫作有情癡,人間無地著相思。——況周頤《減字浣溪沙》
2、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茅屋為》
3、無情不似多情苦,一寸還成千萬縷。——《玉樓春》晏殊
4、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對聯》
5、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白馬篇》
6、對酒已成千里客,望山空寄西鄉心。——盧綸
7、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相思》
8、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行路難·其一》
9、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揚子江》
10、平生不會相思,才會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11、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后出師表》
1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宨淑女,君子好逑。——佚名《詩經周南關雎》
13、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蜀相》
14、為君沉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時候斷人腸。——秦觀《虞美人》
15、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1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無題》
17、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蘇軾《江城子》
18、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秦觀
19、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離思》
20、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辛棄疾
21、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無題》
22、千里稻花應秀色,五更桐葉最佳音。——曾幾
23、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鸛雀樓》
24、憑杖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蘇軾《蝶戀花》
25、壯心未與年俱老,死去猶能作鬼雄。--《書憤》
26、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7、一行寫入相思傳。--《塞鴻秋》
28、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蝶戀花·柳永》
29、人如風后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彥《玉樓春》
30、有美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求凰 琴歌》
31、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越人歌》
32、傷心橋下春波綠,曾是驚鴻照影來。——陸游《沈園》
33、蠟燭有心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其二》
3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無題》
35、知我意,感君憐,此情須問天。--《更漏子》
36、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晏幾道《臨江仙二首其二》
37、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酬樂天揚州》
38、莫道弦歌愁遠滴,青山明月不曾空。 ——王昌齡
3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卜算子》
40、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溫庭筠《楊柳枝》
41、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李商隱《無題》
42、一登樓,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秦觀《江城子》
43、回廊一寸相思地,落月成孤倚。背燈和月就花陰,已是十年蹤跡十年心。——納蘭性德《虞美人》
44、只身千里客,孤枕一燈秋。 ——陸游
45、獨思多少,地角天涯不是長。——張仲素《燕子樓》
46、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離思》
47、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李之儀《卜算子》
48、凄涼別后兩應同,最是不勝清怨月明中。——納蘭性德《虞美人》
49、尋好夢,夢難成。況誰知我此時情。枕前淚共簾前雨,隔個窗兒滴到明。——《鷓鴣天》
50、長相思,在長安。--《長相思·其一》
51、唯將終夜長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遣悲懷三首其三》
52、相思多少,地角天涯未是長。--《吟詠唱和》
53、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
54、萬里云帆何時到?送孤鴻,目斷千山阻。——葉夢得
55、瘦影自憐秋水照,卿須憐我我憐卿。——《怨》
56、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求凰·琴歌》
57、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過零丁洋》
58、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蜂》
59、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觀滄海》
60、亂山千疊橫江,憶君游倦何方。知否小窗紅燭,照人此夜凄涼。——納蘭性德《清平樂》
61、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里人。——陳陶《隴西行》
62、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風與月。——歐陽修《玉樓春》
63、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棱,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
64、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無題》
65、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無題》
66、天涯地角有窮時,只有相思無盡處。——晏殊《玉樓春》
67、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雜說送張琥》
68、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隱《嫦娥》
69、曉看天色暮看云,行也思君,坐也思君。--《一剪梅》
70、又到舊時明月路,袖口香寒,心比秋蓮苦。——納蘭性德《蝶戀花》
71、入我相思門,知我相思苦,長相思兮長相憶,短相思兮無窮極。——李白
72、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史記·滑稽列傳》
73、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
74、一寸相思千萬緒。人間沒個安排處。--《蝶戀花》
75、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登飛來峰》
76、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張泌《寄人》
7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岳陽樓記》
78、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當時明月在,曾照彩云歸。——晏幾道《臨江仙》
79、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警世賢文》
80、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欲寄彩箋兼尺素,山長水闊知何處。——晏殊《蝶戀花》
81、豈不爾思,遠莫致之。女子有行,遠父母兄弟。——《詩經*衛風》
82、只緣感君一回顧,使我思君朝與暮。——《漢樂府》
83、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詩經*邶風》
8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
85、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竹枝詞四首其二》
86、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惠崇春江》
87、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清平調詞》
88、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
89、醉后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唐溫如
90、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生查子·元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