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設計論文范文

時間:2023-03-26 11:09: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排版設計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排版設計論文

篇1

關鍵詞:建筑給排水;問題;處理辦法

1.建筑給水設計問題

1.1給水壓力方面的問題

高層建筑中常常會出現給水壓力問題,一般大城市中土地和人口矛盾較大,可供開發利用的土地比較少,為了緩解城市住房壓力,最大限度的提高用地效益,現代建筑樓層越來越高。建筑樓層不斷增加的情況下,就會容易出現建筑給水系統設計不合理,給水二次加壓效果不理想等問題,這樣高層樓房用戶常常會用不到自來水。

1.2給水管道設置的規范性不足

一般商品用房的給水用量相對較大,而且用途比較廣,給水管道通常都是縱橫交錯。比如,有的建筑公司為了節約成本,廚房、洗手間等供水管道設計并沒有獨立分開,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滴水、冒水、跑水、漏水等情況,這樣會嚴重影響到居民用戶的用水安全。

2.建筑排水設計方面的問題

2.1地漏水封

《建筑給水排水設計規范》中明確要求了地漏水封深度,如果地漏水封深度沒有符合規范要求,一旦由于各種原因破壞了水封,整個污水管道內的有毒氣體、異味都會竄到室內,這樣會對室內空氣清潔度造成很大影響,甚至可能會威脅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安全。建筑實際施工過程中,有的建筑公司可能會為了節約建筑施工成本而選擇一些材質相對比較差的地漏配件、管道配件等,這樣水封深度并不能滿足相應的設計要求。其次,有的居民自己裝修房屋時,自我鑒別能力不高,一味的注重材質的外觀美而忽略水封深度,這樣后期正式投入使用后,可能會導致房間內常常會有惡臭現象。尤其是啟動抽油煙機后,會嚴重破壞水封,室內可能會混雜有多種氣體,大大影響居住用戶的生活品質。

2.2衛生間排水管設計問題

當前,排水管道設計不合理已經成為建筑該排水系統設計的一個常見問題,有的衛生間面積較大,只設計了一個洗臉盆排水管、一個大便器排水管以及一個地漏,居住用戶入住后,為了連接洗衣機、淋浴房,就會破壞住宅原有的結構,這樣雖然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多便利,但是長期以往,會破壞整體的房屋結構,影響房屋建筑的整體質量,導致管道排水不暢通,因此實際生活中一定要盡可能不要出現這種問題。

3.處理建筑給排水設計問題的辦法

3.1給水壓力解決辦法

為了解決高層建筑給水壓力問題,應該針對建筑物的高度設計相應的水壓方案。主要是結合建筑物的建設規模以及建設高度,把水系統劃分為幾個不同的區域,而且每一個區域內都應該根據相應的設計規范決定相應的系數。如果是超高層建筑,可以劃分成3個或者以上給水區域,這樣可以更好的確保用戶可以安全用水。給水過程中假如靜水壓力太大的話,可以在給水位置上另外再安裝一個減壓閥,從而減少靜水壓力。

3.2給水管道設計處理辦法

目前,塑料給水管材由于耐腐蝕性良好、外形美觀、衛生等諸多優點得到了廣泛應用,但是這種管材的熱膨脹系數比較高,而且阻燃性以及力學性能都比較差,因此最好是室內暗設。如果一定要明設的情況下,應該安排在不容易受到撞擊的地方,如果無法避免的情況下應該做好外加保護措施。同時,塑料給水管道明裝的情況下很容易變形,對外形美觀造成很大影響,而且防火性能相對較差,暗設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塑料管材的耐老化性能,因此如果條件允許,應該盡量選擇暗裝。其次,當前已經普遍應用到地板采暖的方式,有時候在墊層內也會埋設強電管線、弱電管線,因此一定要注意和電、暖等專業相互協調配合。

3.3排水管道設計

對于排水管道設計可以采用兩種方案:①衛生間地面樓板下沉,在本層下沉板以上的戶內敷設污水橫管,這樣的方式有利于排水管道施工,但是很難檢修管道,因此在實際施工中一定要嚴格做好下沉室周圍放水處理以及衛生間地面防水處理,只有通過嚴格注水試驗合格后,才可以將管道隱蔽,防止上層衛生器具會出現漏水情況而對下層用戶造成影響。②側排。衛生間可以選擇后出水式坐便器,然后地漏設置在側排,適當墊高淋浴房或者浴盆,然后順著衛生間地面墻腳一直把各衛生器具排水橫支管引到立管處。排水橫管、彎管、存水管都應該設置在本層的墊層里,這樣可有效防止出現下沉室積水情況。

3.3解決地漏水封的問題

化糞池、居室和水管道之間的連接口就是地漏,傳統老式的地漏主要是通過地漏自身的存水造成水封,從而隔開管道系統以及居室空間。但是地漏常常會產生一些有害氣體或者異味,甚至有的時候還可能會溢出生活污水,這樣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居住用戶的居住環境。水封是地漏最大的作用之處,如果地漏水封的深度沒有符合相應的設計標準,沒有采取及時的補水措施,很容易破壞地漏的水封層,無法充分發揮出地漏的作用。這種情況下,室內空間和化糞池之間毫無阻擋,糞化池中產生的各種有毒氣體(如硫化氫以及甲烷等)會流入室內,污染室內空氣質量,這樣嚴重危害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尤其是嬰幼兒的身體健康會造成嚴重威脅。為此,設計師一定要嚴格根據相關的管理規定要求地漏水封深度應該超過50mm,而且后期使用的過程中,應該定期用水到水封中,避免水封干涸而失去作用。

3.4水箱設計

水箱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儲水方面,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水箱的儲水質量,設計師應該注意材質的選擇,水箱材質最好選擇具有良好耐腐蝕作用,和水接觸后部容易變質的,比如玻璃鋼、復合鋼板、不銹鋼以及搪瓷等都是比較好的選擇。同時,還應該注意安裝水箱的方式,盡可能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科學、合理的在水箱安裝方法,裝配式、有組合式都是比較好的選擇,操作簡便,而且也可縮小水箱內死水區范圍。

參考文獻:

篇2

關鍵詞:自動排版;個性化定制;閱讀體驗

中圖分類號: G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1069(2017)01-137-3

0 引言

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技術的創新為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創造了可能。信息內容變得唾手可得,用戶對信息的理解不再局限于信息本身具有的涵義,而是將其作為一種工具輔助科學交流和知識共享,信息應用正在取代信息獲取成為互聯網核心。出版業的信息應用,集中體現在數字出版方面,而個性化定制出版又是其中一種特色鮮明的全新的出版形式。它允許用戶介入出版過程,根據用戶指定的信息需求,整合多種出版資源,最終包裝形成個人屬性強烈的信息應用產品。這一過程既體現了人機交互行為,又是用戶信息系統行為的一種表現形式。實質上,個性化、差異化作為定制出版的顯著特征,主要表現在最終為用戶呈現的出版物產品上,因而,作為包裝前一環節的排版工作就顯得尤為重要。

傳統的依靠編輯力的排版工作,耗費人力、物力、財力,不能適應數字時代大規模定制的需求,更無法支持個性化環境下的信息應用,在此基礎上,本文提出了自動排版這一概念,從探討其必要性方面著眼,闡述了自動排版的解決方案和現實意義,以期縮短個性化定制出版的流程,為用戶提供真正意義上的個性化服務體驗。

1 自動排版的必要性

自動排版是一種機器完成的排版方式,根據一定原則適當地安排內容以適應設計要求。它雖然由計算機系統完成,但智能化地加入了情感設計和空間設計,在滿足用戶個性化出版內容需求的同時,還有助于提高出版物生產效率和自動化程度。

首先,從用戶需求角度來看,自動排版是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的必然結果。出版業的技術發展是為了更好地解決數字信息的供求矛盾,而這一矛盾使得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更加強烈。從差異化的數字出版內容、多樣化的數字出版產品形態可以看出,用戶信息需求是出版業發展的源動力。數字出版的內容提供商、生產制作商、渠道提供商都在試圖改善用戶的出版體驗,積極推行擁抱用戶的策略。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是用戶自意識增強和互動性需求增強的表現,包括創建適合用戶個人行為的信息環境和建立與用戶資料的有機結合等。而自動排版恰好能滿足用戶的個性化信息需求,根據不同的用戶偏好和理念,設計專屬于用戶個人的版式樣式,交付給用戶一個量身定制的出版物產品,這也正是用戶所期望的。同時,排版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著用戶付費意愿。信息豐裕的數字時代,用戶拒絕為隨處可見的類似出版物產品付費,他們更愿意為定制付費,因而針對用戶獨特興趣的自動排版無疑是有價值的。此外,用戶不僅僅為購買內容付費,更愿意為體驗付費,自動排版的出現就為其提供了個性化服務體驗,能夠最大程度的接近用戶的預想效果,滿足他們對出版物形式的期望。

其次,從編輯的視角來看,自動排版有利于解放編輯生產力,有利于豐富編輯成果展現。編輯作為出版業的主力軍,更應該及時地豐富自身技能以滿足行業發展和職業要求。如果把編輯的成果比作糖果,那么排版工作就是多彩的糖紙,第一眼看中糖紙的人更愿意剝開糖紙品嘗,因而,出版物的排版設計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用戶是否愿意進行閱讀。紙質出版物的排版工作是由美術編輯利用排版軟件逐頁編排完成的,他們的設計思想主要體現出版物封面和封底,而內容頁面的排版基本相同,無明顯變化。數字出版已經不能沿用傳統的排版方式,一方面是因為傳統排版方式在耗費大量編輯資源的前提下,仍無法滿足即時排版的制作要求,另一方面,用戶在體驗閱讀時,會潛意識地運用自身的審美品味評判出版物形式,這就要求出版物具有不同的排版風格。在此基礎上,就產生了版式排版和流式排版的概念。流式排版和版式排版是對出版物的內容元素進行不同版排處理的排版方式。兩者主要區別在于,版式排版的版面是固定不變的,而流式可以自動縮放以適應不同版面大小。此外,基于Publisher的流式排版缺點在于無法根據用戶的閱讀偏好進行調整,由此提出自動排版的概念,它將版式與流式結合起來,減少排版過程中的編輯干預,解放編輯生產力,允許編輯根據用戶的個人喜好為其選擇出版物的外包裝,豐富了編輯成果展現形式,創建了更高水平的自動化編輯系統。

最后,從出版產業的角度來看,自動排版有利于出版產業實現各種出版形態的融合,提高出版產品生產效率。在出版業不斷發展的今天,出版的定義越來越傾向于其技術屬性。從傳統的紙質出版到數字出版,這一領域的知識應用與獲取也發生著變化。無論是以亞馬遜電子出版市場為代表的統一平臺下的單體出版模式,還是以CNKI學術文獻庫為代表的統一平臺下的集成出版模式,亦或是以中國科學院OA平臺為代表的自由平臺下的集成出版模式,都破除了以紙為中心的出版理念。伴隨著數字內容生產技術、出版技術和文檔內容編排技術的出現,按需印刷、新媒體出版、個性化定制出版、自出版等出版新形態逐步得到了實現。其中,排版技術是文檔內容編排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一方面恰當地處理了內容和形式的關系,另一方面也體現了特色版式設計。而傳統排版方式,設計單一、版式簡單,無法滿足高質量、高效率的出版要求,由此提出了自動排版的概念。自動排版是當今排版領域中一個引人矚目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在商業印刷制作領域的應用已經愈來愈廣泛。它能夠很好地適應Web2.0環境下的出版發展,利用計算機設備動態智能地解決關于排版的一系列問題,形成一個完成的排版流程,協助完成動態出版。

2 自動排版的概念

從上述三個層面必要性的探討中可以歸納出其定義:自動排版是個性化定制出版的一種排版方式,它力圖減少編輯過程中人的干預,將重新組織好的出版物內容,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排版規則自動地灌排,調整其格式,使出版內容呈現出符合消費者個性化閱讀需求的版面形式。實際上,自動排版是自組織理論的一種實踐應用,它是20世紀60年代末建立起來的一種系統理論,主要研究系統的組成單元在共同遵守的行為準則約束下自發的從無序狀態組織成一種有序結構的過程。1系統中的自組織功能愈強,系統的持續發展動力就愈強。自動排版是在一定的排版條件和排版規則下,內容元素根據參數值的不同,從雜亂無章的狀態到結構化有序歸位的狀態,具有生成偏好版面的目的趨向性特征,是排版工作由低級走向高級的進化過程。其中,排版規則和算法是自動排版的內容組織標準和指令,影響著自動排版的順利完成。

2.1 區別于傳統意義的自動排版

傳統意義上的自動排版處于印刷環節,目的是在印刷過程不間斷的前提下,連續地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產品。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動排版區別于傳統意義上的自動排版。它是為出版物封裝做準備的。由于個性化定制的數字出版物不存在大批量的紙質印刷行為,封裝即是出版物生成的最后一個環節,從某種角度來說,自動排版處于數字出版物的發行環節。

目前,論文的自動排版、試題庫的自動排版、工程圖的自動排版都可以看作是一種尚不成熟的自動排版應用。關于論文的自動排版是按照標準的論文模板的要求,處理輸入的未排版論文的內容,調整其格式,并輸出完全符合模板格式規定的論文。試卷的自動排版是試卷版面生成的過程,根據特征將試題劃分為多個單元,不同內容在一定規則指導下,被逐步選擇,分析相互之間的關聯,并有序化歸類布局。工程圖的自動排版是根據幅面、屬性,自動地將其布置在卷筒紙的打印范圍內,在保證打印位置正確的前提下,盡可能節省紙張。這幾類應用雖都屬于自動排版的范疇,但自動化程度仍然較低。

2.2 區別于word的自動排版功能

方正飛翔、Indesign等專業排版軟件的出現,并沒有完全沖擊word的自動排版功能。word自動排版功能是在有很少人工接入的情況下,按照預先設定好的格式,運用智能感知技術,進行排版。但是要實現完全的自動排版,用戶必須在錄入之前設定格式,格式相同的段落需要重復進行手動編排。它有一個說明性樣板,包括規定好的字體、字號、段間距、行間距等基本版面要素,在導入文檔內容后,對其進行掃描,保存各部分格式和信息。word更多地體現一種人工干預和預先設定的過程,是待用戶自己輸入內容后直接套用模板。而本文所研究的自動排版,是已經獲取內容后的自動排版,自動排版的規則也是區別于word固定格式的一種個性化表現,體現了結合偏好的自動化排版過程。

3 自動排版的意義

自動排版不僅僅是排版軟件的智能化應用,支撐其興起和發展的動力是數字出版技術,技術資源、內容資源的博弈與融合,必然會成為未來出版業的核心競爭點。研究自動排版的意義在于:

3.1 增加信息內容的附加值

自動排版不是針對某一本書,而是可以將自由組合起來的內容進行自動編排。信息的多元化、海量化、無序化是在知識爆炸時代的顯著特征,將這些信息根據用戶的需求高效地提取和組合,是滿足用戶知識偏好的主要途徑。傳統的排版方式,無法將不同的信息內容依據用戶偏好的方式呈現出來,即使能夠呈現出來,也需要大量的人工干預,浪費成本。自動排版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在節約成本方面起到了不小作用。它在不增加計算機運行負擔的前提條件下,將人力資源和計算機資源結合起來,對信息內容資源進行了二次利用,增加了知識內容的附加值。此外,自動排版在計算機系統內部完成,縮短了出版物生成時間,為信息內容的價值提升創造了良好的環境,這也是知識組織理論的應用拓展。

3.2 提供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對于傳統的紙質圖書而言,版面設計在編輯環節,不需要用戶參與,編輯按照個人審美標準和同類書的排版風格進行版面編排,用戶被動的接受版面樣式。某些情況下,編輯可能會在進行用戶閱讀習慣等調查的基礎上排版,但仍然無法避免統一單調的版式設計。而自動排版,是根據用戶偏好,實現出版物內容的個性化呈現,它是對內容的一種包裝,為用戶提供了個性化的體驗。自動排版后的出版物是已經封裝好的出版物,可以直接傳遞給消費者。同時,封裝既是內容版權保護意識的體現,又將自動排版視為智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成果,保護了自動排版的知識產權屬性。從用戶的角度來說,需求的知識內容被封裝成了一個新的出版物,即使是相同的內容需求,不同用戶得到的封裝版本也具有不同的版面風格,滿足了個性化時代的差異化需求,增強用戶的使用體驗。自動排版也可以被認為是一種特殊的營銷手段,用戶的購買決策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而自動排版是出版商為影響購買決策能夠作出的努力之一,它能夠盡可能地縮小用戶閱讀時的感知質量與閱讀前期望質量的差距,為保持用戶粘性、培養用戶忠誠度提供可能。

3.3 為可變數據印刷的發展創造機會

可變數據印刷(Variable Data Printing)是按需印刷的一種,也是傳統意義上印刷環節自動排版概念的衍變。它是指在連續印刷的過程中,通過改變數據信息印刷出不同的出版物內容,又被稱為可變信息印刷、定制印刷、信息印刷等,數據庫出版也屬于這一類。為了滿足用戶日益多樣化的信息需求,它根據預先設定好的包括內容、格式等頁面要素,針對不同的客戶進一步進行設計而成。本文所研究的自動排版,從字面上理解應該是可變數據印刷的前一環節,但是在數字出版時代,它也可以看作是可變數據印刷的一種特殊形式,是在出版物交付給消費者的最后一個環節實現個性化定制。它將智能聚合后的用戶信息內容需求,按照預先設定好的版式,自動將文本內容和圖片灌進頁面當中。因而,自動排版在數字時代創新了可變數字印刷的發展途徑,拓寬了可變數字印刷的發展視野。

4 結語

自動排版在個性化定制的背景下產生,本文闡述了其必要性,并對其概念進行了界定,提出了一個自動排版的解決方案,論述了其存在和發展的現實意義。自動排版體現了以用戶為中心的排版理念,是對傳統編輯排版的數字化改變。數字出版的相關技術已經能夠實現排版的自動化,而結合用戶閱讀偏好、設備偏好、知識偏好的自動編排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本文僅提出了自動排版這一概念,后續研究可以在自動排版的實現流程、相關技術、排版規則制定、版式生成算法等方面展開,以期適應不斷變化的用戶需求,為個性化出版物產品和個性化出版服務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 考 文 獻

[1] 陳富忠,劉衍聰.基于自組織理論的工程圖學試題庫自動排版技術[J].山東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1).

[2] 侯霞,孟飛,楊鴻波.文檔編輯與排版系統的設計[J].計算機工程與設計,2012(33).

[3] 基于Publisher自定義模板的自動排版系統[J].計算機時代,2011(3).

[4] 楊楊.基于試題庫的試卷管理和自動排版系統的設計和實現[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3(10).

[5] 馬吉全,金英,宋成杰,尹明.畢業論文自動排版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26).

[6] 張釕.在線科技論文編輯和自動排版平臺研究[D].蘭州大學,2013.

篇3

關鍵詞:體育新聞;實踐教學;實驗室建設

中圖分類號:G2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122(2013)08-0137-02

我國體育新聞專業經過 20 多年的發展,目前有近 20 所高校開設體育新聞專業,為新聞學教育增加了新的教學與研究領域,滿足了一定的社會需求。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創辦于 2005 年,經過多年的發展與探索,已經初步構建并明確發展方向與目標定位,2012 年在學校的總體規劃下開始實施 2013 版體育新聞專業培養方案的修訂,針對專業培養目標、課程體系構成、課程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進行了重新梳理,使之規范化和系統化,并突出和強化了實踐教學,突出了學生專業素質及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實踐教學體系提出的依據

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提出,首先是為了適應社會對應用性人才的需求,新聞學是特別強調應用的人文學科,體育新聞專業更是在實踐中產生并對專業能力有明確的要求,如對體育運動項目的了解,對采寫編評及攝錄采播技術與能力的要求,實踐能力也恰是體育傳媒行業對當前教育的要求,只有開展實踐教學模式,才能夠培養出綜合素質高,既有專業的理論知識和實操能力,又能勝任各種崗位技能操作和管理的綜合型人才。

其次,實踐教學體系和內容必須緊緊圍繞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要從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要求出發,提出本專業實踐能力培養的具體目標,并將其為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目標。在 2013 版培養方案中對培養目標的要求是系統掌握新聞學、傳播學和體育學的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具有體育人文社會學的專業素養,熟悉我國新聞、宣傳的政策法規,了解新聞與體育行業的發展變化,能夠在新聞、出版、宣傳領域從事策劃采編、媒介經營管理及文化傳播工作的高素質、應用型體育新聞專門人才。

二、實踐教學實施方法

(一)完善教學計劃,制定合理實踐教學課程體系

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建立要圍繞圍繞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在制定教學計劃時,通過課程設置和各個實踐教學環節的配置而建立起來的與理論教學體系相輔相成的內容體系。體育新聞專業的實踐課程體系加強了實踐性,突出了應用性,將體育新聞專業的 23 門專業必修課分為三大類,學科理論課程、技術性的實務課程及實踐平臺課程。

理論性課程如《新聞學概論》、《傳播學概論》、《中外新聞事業史》等采用精講的方式進行,以點帶面著重介紹重要的理論,其余內容通過課外閱讀書籍和討論,研究論文等形式完成。如《中外新聞事業史》首先為學生梳理歷史發展的大體脈絡,挑選重要史實和人物精講,其余內容以作業和課外閱讀形式進行,同時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查找報紙原件,探尋歷史人物足跡等方式來還原歷史,并在課上進行講演。

對技術性的實務類課程如《體育新聞編輯》、《新聞評論》、《體育攝影》、《體育賽事報道》等增加了課程種類及學時,增加實踐教學周。每個重點實務環節必須進行實踐練習,如在《體育新聞編輯》教學中,以任務驅動為主要教學方法,從教學開始階段為學生布置實踐作業“設計并完成一份報紙”,每人要從報紙的媒介定位、產品設計、報道的策劃與組織、稿件的分析與選擇、稿件的修改、新聞標題的制作、版面設計、實際版面制作幾個環節,將報紙從設想到完成一份真正的報紙,實踐整個報紙編輯環節,實現了人人動手、一對一的進行實踐操作與指導。

實踐平臺類課程如《電視攝像與編輯》、《圖片編輯》、《電視節目制作》、《體育播音與主持》、《網頁設計與制作》、《新媒體技術與應用》等,依托實驗室將三分之二的教學環節安排在實驗室或課堂之外,所有課程都要安排各種作品的實踐,期末試卷不做純理論與文字考核。

(二)完善實驗室與實訓基地建設

實訓基地和實驗室是推進體育新聞專業改革的基礎工程和保障,將實訓基地的建設作為重要基礎設施來實施,通過加大投入、加強管理,使得實訓基地與實驗室在培養實踐創新人才中發揮重要作用。

體育新聞專業計劃建設及升級演播廳(包括錄音室)、電視節目編輯實驗室、平面排版與設計實驗室、攝影實驗室、體育主持模擬實驗室、新媒體實驗室,這六大實驗室針對不同課程和實踐要求,進行統籌規劃,明確功能,同一個實驗室能承擔不同專業、不同課程的實驗教學任務,增強學科專業的適應性,提高使用效益。從功能上看演播廳、電視編輯實驗室、體育主持實驗室將直接服務于電視媒體模塊課程包括《電視節目制作》、《電視攝像與編輯》、《體育播音主持》等課程,平面排版設計實驗室與攝影實驗室服務于平面媒體模塊課程包括《圖片編輯》、《新聞編輯》、《攝影基礎》等課程,新媒體實驗室服務于新媒體模塊課程包括《網頁設計與制作》、《新媒體技術與應用》、《新媒體營銷》等課程。

同時,實驗室與實訓基地要發揮學科專業優勢,加大開放力度,幫助學校及其他專業進行技術培訓、會議保障、科研與科技服務等工作,使得實驗室成為學校科研發與人才培養的基地,為鼓勵、促使學生積極參與開放實驗,將學生參加開放實驗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作為畢業的必要條件納入要求,強化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第二課堂及校內外實習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充分溝通課堂教學與課外活動,積極開展第二課堂活動,建立校外實習基地,將傳統的實驗教學方法轉變為充滿活力的開放型教學方法,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第二課堂活動將密切結合體育新聞專業的特點,利用體育學院的體育術科項目優勢,使得學生深入了解體育運動項目,為今后從事相關項目報道提供理論和實踐經驗,同時可以豐富課外生活,加強身體鍛煉。第二課堂提供了足球、籃球、跆拳道、羽毛球、乒乓球、體育舞蹈等運動項目,供學生選擇,在固定時間提供場地,由運動訓練專業指導員進行輔導。其次,針對專業技能定期開展各種知識和技能競賽,如海報設計大賽、報紙版面設計大賽、體育解說員大賽、微電影創作大賽,學生通過這一系列校內實踐活動,能夠對創新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與鍛煉。同時,還與圖書館、大學生體育館、繼續教育學院進行全面合作,建校內實習平臺,提供志愿者,新聞宣傳等服務。

此外,賽事志愿者活動是長期堅持下來的特色,每年在北京舉行的“斯諾克中國賽”、“中國網球公開賽”、“世界沙灘排球巡回賽”、“羽毛球冠軍賽”等國際、國內大型賽事中,體育新聞專業學生已經成為了固定的志愿者團隊,在賽事期間提供了球員接待、賽場服務、票務服務、場地保障服務、媒體服務等工作,在多種志愿者活動中,許多學生通過接觸賽事、球員、規則、體育記者,對賽事流程,運動項目,培育興趣愛好,新聞技能實踐等方面都起到了很好的鍛煉,已經成為該項賽事的準專家。

在校外實習方面,將實習與社會實踐作為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內容來落實,相繼與《北京日報》體育部、中央電視臺《體育星探》欄目、人民體育出版社、《田徑》雜志社、樂視網等 20 余家媒體機構建立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校外實習平臺,提供了良好的實踐機會和實踐條件。

(四)構建畢業設計實踐教學模式

畢業設計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環節,體育新聞專業的畢業設計之前全部為畢業論文的形式,大部分畢業論文更偏向于理論和科研性質,對學生的實踐能力鍛煉與考核明顯欠缺。在新版的培養方案中,對畢業設計進行了明確細化,畢業設計可以以畢業論文和畢業作品兩種形式來完成,畢業論文對選題、格式規范、研究方法的使用、論據論點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畢業作品可從平面、電視、新媒體三個模塊中選擇相應的新聞作品做為畢業設計,同時對畢業作品在設計、主題、數量、規范、展示等方面提出要求。

三、實踐教學的保障措施

(一)轉變觀念改革教學內容助力實踐教學

對學生的教學活動,不能僅停留在傳授理論知識體教師,要形成聯系實際,以實戰出發為指導思想的教學觀念,著力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

(二)加強教師隊伍與專業建設支撐實踐教學

教師隊伍與專業建設是體育新聞專業的基礎工程和根基,對實踐教學的提高起到關鍵作用。逐步整合教師資源形成平面、電視和新媒體三個研究方向,爭取每門課程能夠由兩到三名教師進行講授互助提高,形成專業強勢。

同時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并鼓勵教師橫跨兩個或三個研究方向。每學期對教師要進行單獨或集體的專業技能培訓,如運動項目知識培訓、攝影攝像技術培訓、網絡技術培訓、新媒體行業進展培訓、電視包裝培訓、演播室節目創新、平面創意培訓等等,通過各種培訓、培養途徑,使他們既具備扎實的基礎理論知識、較高的教學水平,又具有很強的專業實踐能力,并對表現出色的教師及實驗室進行表彰和獎勵。

在教材編寫方面,目前已經有兩套系列教材,體育新聞傳播系列教材及體育新聞實訓系列教材,同時對國外體育新聞實務研究的系列著作正在編譯中。屆時將形成三套系列教材,能夠對體育新聞專業實踐從理論和實務層面進行指導,并具有一定國際視野。

廣泛與校外名師及體育新聞行業工作者合作,通過校內講座,項目合作,邀請進入課堂教學等環節。

(三)完善實踐教學規章制度護航實踐教學

科學管理必須要有規章制度進行保障,為使實踐教學能夠順利進行,在首都體育學院《體育新聞專業培養方案》的精神下,將逐步修訂和制定各門課程的課程要求、教學計劃及教學大綱、《第二課堂管理規定》、《畢業設計工作方案》、《新聞實驗中心管理規定》、《新聞實驗儀器設備管理規定》、《本科畢業實習管理規定》等一系列規章制度,從而使實踐教學管理更趨于規范化,為實踐教學質量穩步提高,提供了基本條件。

參考文獻:

[1] 郭盛,黃剛,王峰.高等院校實驗室建設與管理工作的進一步思考[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

篇4

關鍵詞:中學計算機教育教學方法

中學計算機教育是一項基礎文化教育和人才素質教育,是一項知識性和技能性相結合的基礎學科教育。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在計算機教育方面制訂了一系列方針政策,為中學計算機教育發展提供了保障。而在計算機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是為國家建設培養一大批有用的世紀人才的迫切需要。

一.中學計算機教育的現狀

(一)對計算機教育的認知不足

雖然計算機教學已逐步進入課堂,但由于我國未把計算機教育歸入/普九0課程體系,它還不是一門獨立的基礎性學科,部分學校領導對計算機課的認識不高,重視不夠,計算機課程在中學課程體系中的地位和課時都難以得到保證。甚至有些學校把計算機課作為一種“擺樣子”的課程,隨時都受到其他“大課”(如數學、語文、英語)的排擠,其重視程度仍然是“外熱內冷“。在對宜賓興文二中信息技術課的“援教”活動中,除了我任課的初中升高中的四個預科班外,只在高中安排了信息技術課,授課的內容是QB、數據庫。并且,預科班的計算機課每周在周五和周六安排兩節(包括實驗)電腦課,而其他中學有的只上一節,有的索性不開課,在同一地區教學內容及教學進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

(二)學生計算機水平層次不齊

在接觸計算機的學生中,從學校中學習和通過自學或其它途徑獲得計算機知識的各占

66%和34%,值得注意的是這34%的學生中,有部分具有某些專長,如排版設計,圖片處理,網頁制作等等。可以看到大多數學生接觸過計算機,并能意識到其重要性,而面對紛至沓來的計算機發展的新信息,大部分學生對其中的圖像處理和INTERNET等信息頗為關注,而對教材必備的DOS命令不感興趣。

(三)師資力量薄弱,設備條件不完善

目前,多數中學的計算機教師大多是由其他學科教師經過短期培訓轉行過來的,由于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迅速,而進修學習的機會較少,部分教師所具有的計算機學科知識結構難以適應計算機課程的發展;另一部分計算機教師的來源是一些大專院校的專業畢業生,計算機知識基礎較扎實,但教齡較短,教學經驗還有待提高;還有一部分是從校外借調或臨時代課的,另外,由于職稱、待遇和地位問題以及市場經濟的誘惑,很多中學還存在部分專業計算機教師的流失問題,因此,中學計算機教育的師資在質量和數量上都存在一定的匱乏。

二.中學計算機教育的新方向

(一)課程結構改革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近年來,我校先后在高一、高二年級開設了計算機課程,由勞動技術課程逐步發展成為基礎文化課程。在教學中加強學科教學德育目標滲透,重視學生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在教材編排上注意遵循由淺入深,年級之間課程內容的銜接,做到知識趣味性強和科學性嚴謹,注重發展學生個性和特長。同時,我們也鼓勵和支持學生利用計算機去做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去完成其他學科的作業、寫作文、做實驗或進行計算機輔助學習等等,效果較好。

(二)教學內容設置合理、新穎

教學內容設置應當適合計算機素質教育的特點。教學內容要以實用為主,根據各個中學的特點選擇不同的教材,做到從實際出發,而且教學內容還應當隨著科技的進步進行不斷調整和更新。教學內容所涉及的知識面不但要更寬廣,而且要更新更深,既有思考的,又有動手的.教學內容改革應當適合素質教育的特點。教學內容要以實用為主,自編或選用多種教材,體現/一綱多本0/多綱多本0的原則,做到從實際出發,注重效益,有計劃、有重點、分地區、分層次地發展和普及計算機教育。

(三)改進教學方法,注重“精講多練”“因材施教”的原則

改進教學方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我們在計算機教學中提倡“精講多練”的原則。“精講”,是指對于學生自己看得懂的、理解的內容,教師少講,甚至不講;而對于一些理論概念(如文件、目錄、路徑等),要有針對性地講解,突出重點,抓住關鍵,突破難點,精要簡賅地講授,讓學生掌握知識要領。

(四)提高教師素質,完善教學評價機制

教師的素質是支撐計算機素質教育的最積極、最活躍和最具決定作用的因素。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的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教師自身素質的好壞對完成培養高素質跨世紀人才的任務起著決定性的作用。因此,計算機教師要更新觀念,要朝一專多能方面發展,積極參加繼續教育和培訓,通過學習實踐,提高自身素質、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經驗,并能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去進行教學教研活動,撰寫具有指導意義和借鑒性的教學論文,自覺把學科教學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上。在教師教學評價方面,學校要注重教師教學實績,鼓勵教師積極撰寫和發表教學論文,參與課題教改實驗,對成績突出者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鼓勵。學校還應注重培養學科帶頭人和青年骨干教師的成長,并充分發揮他們的特長和作用,提高計算機教師的待遇和地位,設置單獨的計算機職稱系列,培養優秀的計算機教師,為全面實施中學計算機素質教育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5

高職學報,基于其主辦學校的辦學類型、辦學特色、人文特色等,都會在其運行過程中自覺地將學校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三大職能表現出來。但不同的高職學報會因為其所服務的區域、所屬的行業等而有層次之分,抑或說側重點不同。高職學報以其獨具的優勢,依托行業企業,服務區域和社會經濟發展。對于高職學報所在地域里的行業企業來說,高職院校往往是獨一無二的合作伙伴,既代表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方向,而且高職學報也往往是行業內為數不多或是唯一的學術性刊物,它所擁有的學術權威性和對區域內行業企業發展產生的影響力不言而喻,占領科技文化的至高點自在情理中[2]。1.學報服務行業企業體現學校辦學定位高職院校大多由行業主辦學校升格而來,定位于培養本行業、本地區所需要的高端應用型技術技能人才[3]。作為反映高職院校教育教學、科研、服務水平的高職學報,其定位理應立足于區域內的行業企業,立足于服務學校學科建設、專業群建設和人才培養質量保障,立足于研究行業和企業發展中急待解決的理論與現實問題。那種不顧自己的辦學和辦刊現狀,一味模仿普通高校學報運行模式的做法,不僅嚴重背離了高職院校服務行業企業和區域經濟發展的辦學宗旨,也不利于高職學報的生存和發展。2.高職學報服務行業企業是高職院校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服務是一項具體的實踐活動,高職學報與經濟社會發展、行業企業結合得越緊密,學校和學報的發展才更具有活力。同時,高職學報在為行業企業的服務實踐中辦刊宗旨進一步明確,辦刊能力得以提高。高職學報在服務過程中取得了成績,在區域內行業企業的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高職院校的社會聲譽也由此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高職學報的服務定位加強了高職院校與行業、地方的聯系,得到其信任和支持,學校和學報可持續發展的動力更足了。堅持以行業企業價值追求為主導,謀求學校與行業企業的深度合作,彰顯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辦學特色,實現學校辦學價值的廣泛社會認同,是高職學院主辦學報的必然追求,高影響因子、二次文獻率等雖然也是其追求的價值所在,但在服務社會過程中,關注高職學報辦刊學校與行業企業間的共贏發展,由此產生的社會影響,并使高職辦學效益達到最大化。3.提高服務行業的針對性和目的性高職學報的辦刊定位決定了它不可能擔負國家宏觀發展規劃、部委重大項目及關系國計民生的高新科研課題等研究成果公布,應精心選擇那些符合行業企業現實需要的實用技術及應用性成果加以推介,有效地服務行業企業的發展。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和教育教學研究都具有很強的行業特色和優勢。不論是企業的科技攻關項目還是行業內部的橫向課題,甚至省科技廳、教育廳支助的基礎研究項目,大多明確了行業應用前景和實現途徑,參與的研究人員大多與行業企業有著緊密的聯系和深厚的感情。以高職學報為媒體,與行業企業加強應用研究與技術開發,解決行業企業實用技術及成果應用性推廣方面的問題,應是高職學報的價值取向。

二、《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的特色

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為“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理事長單位,農業辦學優勢突出。作為“服務三農”的高職學報,辦出自身的特色,形成獨特的品牌效應,一直是學院學報的追求。

(一)行業特色

農業類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是培養從事農業經營、管理、技術、服務等方面的應用性人才,大多隸屬于農業廳,教育業務由教育廳主管[4]。作為農業類高職院校的湖南生物機電職院學報,結合學院的辦學定位,立足農業,行業特色明顯。首先表現在欄目設置上,四個主要欄目中有三個是涉農的,分別為農業科技、農業工程、農業職教。其次在稿件采用上,目前每期20多篇稿件中有10余篇是服務“三農”方面的,占全部采用稿件的50%以上,內容涉及農作物生理生化、遺傳育種、耕作栽培、土壤肥料、植物保護、環境氣象、園藝園林、加工貯藏、休閑農業、畜牧獸醫、水產養殖、農業產業、農業經濟、農業機械、“三農”問題等。

(二)應用特色

高職學報與本科學報的側重點不同,本科學報注重學術價值,而高職學報結合高職學院人才培養目標及重技能、重實踐、重應用的辦學定位,更加強調技能性和應用性,強調各類、各層次的適用技術推廣,以便直接為生產建設服務。該院學報農業實用技術方面稿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農業類高職學報的應用特色凸顯。如2013年第12卷第1期中的《藤本植物治理石漠化的技術研究與應用》、《基于為害狀色調多重分形的椪柑病蟲害識別》、《原子熒光法測定糧食中汞的誤差控制》等稿件的應用特色非常明顯,受到廣大農業工作者的關注。

(三)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特色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強調職業教育要“實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高職院校普遍形成了工學結合、校企一體的人才培養特色。我院與隆平高科、亞華種業等農業企業簽訂了校企深度合作協議,建立了校企合作辦學的長效機制,積極推行“訂單式”、“校中廠廠中校”、“頂崗實習”培養,推動了學院職業教育與農業產業鏈的深度融合。學院學報秉承工學結合、校企合作的辦學理念,經常在“農業職教”欄目刊載學院教師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方面論文,同時也發表農業行業、企業內科技人員所撰寫的論文,促進了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

三、“服務三農”的高職學報創新

(一)辦刊模式創新

基于農業類高職院校鮮明的校企合作辦學特色,在高職學報建設上同樣可以借鑒此類做法,實現辦刊模式的創新,推進學校與行業、企業聯合辦刊。聯合辦刊是學校與行業、企業雙方合作的產物,能完善雙方深度合作辦學體制機制。對于學校而言,通過聯合辦刊,使得行業、企業中當前運用的新理念、新技術、新方法通過高職學報這個平臺引入到學校的教學和科研之中。本院與湖南省農業委員會、隆平高科技園合作,開設專欄刊載基層農技人員和企業技術能手撰寫的農業技術推廣、農作物新品種研發等方面文章,供學院教師參考,促進我院“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更上新臺階。對于企業而言,通過聯合辦刊,借助高職學報這個載體,可以研討并解決生產經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還可以在此平臺開展科技交流、成果推廣,推動社會科技進步,提高生產效益,促進科技人員綜合素質的進一步提升,培養“學者型”科技人員隊伍。同時,也可以通過高職學報來傳播企業理念,宣傳企業文化,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總之,校企聯合辦刊,可以實現雙方良性互動,真正實現“雙贏”。1.打好合作辦刊基礎通過擴大學報在行業、企業的發行量來提高學院學報的知名度。該院作為“湖南現代農業職業教育集團”的牽頭單位,集團內所有企業都與我校建立了深度合作關系。定期把我院學報寄送到這些農業企業,增加他們對我院學報辦刊宗旨和指導思想的了解,在增加我院學報影響力的同時,相信可以為以后的合作辦刊打下良好基礎。2.與企業共建學報欄目一個學術刊物是否讀者群廣泛,很重要的一個指標就是“實用”。該院高職學報要在農業企業中擁有較大的讀者群,必須要讓讀者感覺到學報的實用性。為了增強我院學報對企業讀者的實用性,除了欄目設置、內容安排上滿足企業需求,盡力與區域產業可持續發展同步跟進,增強刊物的實用性以外,每期還可利用封二、封三免費介紹一些大型農業龍頭企業,對企業的經營理念、主要農產品和社會影響作積極宣傳,以此加強同他們的交流和聯系,引導合作企業健康發展,搭建校企合作的新平臺,使企業感覺校企合作實用。雖然這項工作大大增加了高職學報編輯人員的工作量,但換來的是學報在行業企業中影響力的增加,堅持下去,我院學報辦刊效益會大大改善。3.吸收企業專家、聘請企業顧問參與學報工作校企合作不僅要表現在校企共建專業、課程、實訓基地、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也可以聘請部分企業專家參與學報編輯工作。他們可以從參與制定學報發展方向,到科技論文組稿、審稿,學報發行以及企業的推薦介紹等全程參與,保證學院學報與行業、企業發展緊密結合,并及時了解企業的最新動向,及時調整相關資訊,引導行業、企業健康發展。4.積極與行業、企業互動在校內舉辦論壇、講座等,增強師生的社會閱歷。學報編輯部利用與企業經常聯系的機會,邀請企業的專家來校內舉辦講座、研討會等學術活動,增加師生對企業所需員工的感性認識,增加教師培養具一定企業知識和社會閱歷學生的責任感。事后,將論壇的講話錄下來,加以整理,形成稿子,最終以專欄形式發表在學報上,可起到很好的宣傳作用,有效地發揮學報作為校企合作新平臺的作用。

(二)學報版式創新,增強可讀性

一本農業類高職學術期刊,主要讀者對象是基層農技工作者,他們對論文的內容是否豐富、觀點是否新穎也許并不會要求太高,更注重外觀上的美感。因此,該院學報加強版式創新,無論從封面到排版設計,還是從字體字號的選擇到圖表的安排,都應時時做到給人以美的享受[5]。當然,這種美感不應該象時尚雜志那樣張揚,要努力做到既美觀大方又不失莊重。可以通過定期更換封面的紙張、顏色、字體、字號、圖案等來給讀者以新鮮感,封二、封三可以介紹一些觀賞農產品,融知識性、觀賞性、宣傳性于一體。

(三)欄目設置創新

篇6

關鍵詞: 校園媒體;高職院校;媒介素養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1422(2013)11-0026-04媒介素養是高職院校學生應該所具備的一種素質,也是學生應擁有的職業核心能力中的信息處理能力和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高水平的媒介素養能讓大學生對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和多元化的媒介傳播方式有更加充分地認識,能將自身的信息需求與媒介傳播的信息內容有效聯系起來,并準確判斷傳播信息的價值,充分利用媒介提供的信息資源。校園媒體是學生接觸較為頻繁的媒介之一,如何利用校園媒體來開展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探討性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本文將以高職院校的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以下簡稱“廣外藝”)作為研究個案,較詳盡闡述校園媒體在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中的作用以及開展路徑。

一、國內外媒介素養教育的梗概

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研究中心這樣定義媒介素養(Media Literacy)(亦稱媒體教育),它指的是人們對于媒介信息的選擇、理解、質疑、評估的能力,以及制作和生產媒介信息的能力。我們對媒介素養概念進行分解,它包括三個主要的環節,即在接觸媒介時獲取媒介傳播的信息;在解讀媒介時開展批判性地接受信息內容;在利用媒介時借助媒介進行生活和工作。

從概念上我們要清楚區分媒介素養教育與媒體從業人員的教育培訓這兩者之間的區別。媒介素養教育面向全體公民,主要是要培養公民對媒介的性質、運作規律、媒介傳播手段、媒介信息內容等媒介傳播現象和規律的認識能力和判斷能力。

媒介素養教育在國際教育界早已被納入正規教育體系之中,例如,新西蘭在五年級課程中有媒介素養教育的課程;日本在中小學中均將媒介素養教育納入“綜合教育”中;歐美一些國家如加拿大、英國、澳洲等國媒介素養教育的步伐更為早些;我國的港臺地區的媒介素養教育也緊跟國際腳步,2002年,臺灣官方公布了《媒體素養教育政策白皮書》;1997年,香港始推媒介素養教育,并于2005年與2007年深入推廣。

但是,與傳媒業快速發展的勢頭相比,我國內地的媒介素養教育主要存在一些本科院校的新聞傳播課程中,在高等教育的重要領地之一的高職院校中,媒介素養教育還是一個相對陌生的詞語。目前,高職院校的大學生媒介素養教育主要是處于一種自發的狀態,甚至很多人并沒有認識到這種自發性,只是在無形中已經接觸了媒介素養教育。他們只是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積累了一些媒介使用的經驗,雖然這些個人媒介直覺可以為大學生找到相關信息提供少許幫助,但是這畢竟是一種較為低層次的媒介素養,他們更需要一種系統的媒介理論來指導,更需要一種具有針對性的實訓來培養他們的媒介素養能力。

?前沿理念?1利用校園媒體開展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新路徑研究 二、校園媒體對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質提升的重要作用校園媒體是高校或者其各類團體組織所主管或主辦的媒體,它是一種特殊的媒介,與傳統媒體有著相似之處,也有不同之點,它的傳播地點主要在校園,傳播對象主要是學生,傳播的內容是廣大師生身邊的事與人。高職院校有著非常豐富的媒介資源,它們囊括了校報、校園網、廣播臺、電視臺、內刊以及各單位所開通的微博等多種類型的校園媒體。它們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于高職學生媒介素養教育有著重要的、持久的、潛在的影響和教育作用。

1.教育作用

校園媒體是高職院校的一種媒介形式,它們存在和發展的意義在于育人,它們對于大學生的心靈歷練、知識吸收、思想塑造、人際交往、素質教育等方面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有利于大學生樹立端正的學習目標,明確今后的職業角色,鍛煉“多而專”的知識技能,形成健康積極的人格心理,最終促使大學生能自覺選擇媒介、接觸媒介和利用媒介,實現對學習和生活的有力指導。比如:廣外藝的校報《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報》始終以筆為犁,深耕廣外藝這塊熱土,虔誠地記錄著校園每個角落的悲歡與變遷。歷經100期的發展,廣外藝校報的內容出版日趨穩定,第一版為要聞版,第二版為“教與學”,反映校園文化生活、師生教學、學習等感悟,第三版是“理論專題版”,包括理論探討、理論學習心得等,第四版是“副刊”,主要是師生的英文習作和藝術作品等,透過一期又一期的版面內容,我們均可看出校報一直以來堅守的教育責任。

2.導向作用

校園媒體是高職院校校園文化建設的一種載體,它們承載的內容不僅僅是客觀的新聞事實,更多隱含著明確的導向性,通過字里行間的導向性,不僅能引導大學生的媒介素養以及媒介行為往積極方向發展,還能引導大學生正確使用媒介、準確識別媒介信息,而且也能約束不正確的媒介接觸行為,改變錯誤的媒介使用方法和思想。比如:廣外藝的校報充分利用這個宣傳教育平臺,加強輿論引導。同時又避免一般化、公式化、概念化的傾向,不斷增強校報宣傳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一是為學院中心工作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唱響了學院的改革主旋律;二是加大評論力度,對環保、美德、教學品牌等均有相關評論,引領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媒介觀。

3.創造作用

校園媒體是高職院校文化建設的一種手段,也是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一種工具,它的工具性為可以改善大學生知識結構,滿足對文化、精神的需要,也可以承載著大學生頭腦中產生的理論體系、生活感悟以及行為思考,同時也為社會創造具有媒介素養的技術型人才。廣外藝的學生宣傳隊伍主要有學生通訊社與校報編輯部組成,每一年這兩個學生社團約有40余人活躍在校園生活的每個新聞現場。 2011年,以校報編輯部與學生通訊社成員為主構建成的廣外藝亞運志愿者通訊社分站點從百余個站點中脫穎而出,榮獲“十佳優秀站點”,他們這些年在《廣州青年報》、校報、校園網、官方微博上發表了許多的原創性作品,展現了現代大學生的精神風貌。如今,他們一批又一批活躍在百度、電視臺、出版社等社會舞臺上,甚至大多數已經脫離原來的專業,做起了新聞宣傳工作,他們感概說,校報編輯部與學生通訊社讓他們磨練出的媒介素養讓他們得到了這份工作,也讓他們得到了人生中一筆用不完的精神財富。

三、利用校園媒體開辟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教育的新途徑目前,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還處于一種自發狀態,相距專業性的媒介素養教育的要求還較遠。總體上說,高職院校學生媒介素養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接觸媒介的主要目的是娛樂消遣,或者出于功利性的接觸媒介,他們只是想從網絡上尋找一些與論文相關的資料或者應付差事。二是接收傳播的信息內容趨向軟化,對純娛樂性的節目或者肥皂劇等軟性信息情有獨鐘。三是媒介信息的選擇能力不夠強,尤其是面對一些良莠不齊的信息一股腦接受,難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四是獲取信息的能力相對較差,有的同學在圖書館或者在網上就算停留一天也難以獲取自己想要的信息來解決實際問題。五是容易踩踏知識產權保護的,尤其是在網上下載論文不加注釋就直接冠以自己的論文內容,這些都是直接踏入了知識產權保護的雷區。因此,我們要充分發揮校園媒體的作用來開展學生媒介素養教育,開辟新途徑和新方法促進學生媒介素養整天水平的提升。

1.高度重視校園媒體的重要作用

高職院校應高度重視學生的媒介素質教育,加強媒介素質教育理論體系研究,制定切合高職人才培養的媒介素質教育的目標、內容、方式、評價等相關內容,充分認識到校園媒體是學生媒介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并利用校園媒體宣傳媒介知識,營造濃郁的媒介素養教育的氛圍。比如:廣外藝的領導高度重視校園媒體的運用,主管學院新聞宣傳工作的黨委書記一再強調校園媒體要差異化發展,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校報、校園網、內部資料性出版物、校園廣播臺、電視臺、官方微博等校園媒體各有傳播特點,按照不同媒體的性質對學生的媒介素養教育采取不同的方式和方法:校園網主要新聞動態,校報進行深度報道,微博引導學生鑒別信息真偽等等。同時,校園媒體還派出專門的部門和指導老師予以業務指導,保持宣傳工作的正確方向。

2.構建“社會參與”的媒介教育模式

高職院校要構建“社會參與”的媒介教育模式,即不僅僅要教導學生了解媒介的一些使用技巧,還要鼓勵學生參與社會,借助媒體實現信息傳播權以及輿論監督權。比如:廣外藝校報不僅不斷加強自身內容、版面設計等各方面的內涵建設,它還借助新興媒體的優勢,以達到其“社會參與”的媒介教育模式的效果。2009年9月30日,第64期校報以新面孔出現在校園門戶網站的“媒體廣外藝”欄目中。同時,微博是廣大師生使用最為廣泛的新媒體,校報審時度勢,于2013年開通“廣東外語藝術職業學院校報”微博,鼓勵校報編輯部的同學借助新媒體形態實現信息傳播權,也實現了輿論監督權,使之成為意識形態工作的新平臺,搶占思想輿論陣地的制高點。令人欣喜的是,2011年,校報編輯部與學生通訊社成員以亞運會在廣州召開為契機,積極參與亞運志愿者通訊社分站點的各項志愿者報道工作,在《廣州青年報》上策劃兩大專版,并結合學院辦學特色積極投稿刊登20余篇稿件,他們這種“走出去”開展聯合出版專版和開展對外宣傳報道的新聞傳播戰略,對于構建“社會參與”的媒介教育模式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

3.利用校園媒體搭建媒介素質教育的實踐平臺

校園媒體一般都是掛靠在高職院校的黨委宣傳部、校團委等行政部門,分派了相關的指導老師予以宏觀把控和業務培訓,但是具體的業務工作還是由高職院校的各類學生社團來進行實踐操作。比如,廣外藝的校報與校園網由黨委宣傳部主管或主辦,但是具體的業務工作還是分別由校報編輯部和學生通訊社來執行。在校報這個實踐平臺上,校報成員與其他的學生都可以參與組稿、編稿、審稿等編排工作,甚至校報的每一期的第三版為專題策劃版面,深度報道已成為最常見的報道形式,因此,學生圍繞著圍繞學院的中心工作和師生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先后策劃推出了黨建、就業、學生社團、畢業、實訓、教師教育、頂崗實習、感恩教育、節能減排、教學觀摩、校友會、師德建設、新疆班、亞運人物、創先爭優、國際交流與合作、職業教育、學風建設、校運會、校企合作、管理經驗交流、體育衛生工作、“三下鄉”、教師培訓、校慶人物、過年、“悅”讀、網購、學雷鋒、廣外藝之春等專版,新聞策劃由點帶面,整體策劃,結合學校工作和師生喜愛話題來提煉新聞點,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影響作用和發展趨勢等方面報道新聞事件,通過系列新聞稿件深入記錄學院發展的歷程。在這里,學生不僅懂得了新聞采寫的技巧,還熟悉了報紙編排的規律,他們的媒介素養教育在實戰一線中得以形成和提高。

4.加強媒介素質理論知識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