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版實訓總結范文

時間:2023-04-04 20:48: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排版實訓總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排版實訓總結

篇1

關鍵詞:成人高校;基于工作過程;排版軟件

中圖分類號:G642

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源于德國的“雙元制”職業教育經驗,近年來在我國職業教育中得到重視。該教學模式是以培養學生職業技能為核心,以工作實踐為主線,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典型工作任務為載體的教學模式,體現了“學習內容是工作,通過工作實現學習”的職業教育理念。筆者認為,成人高校專業課程的教學也應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以工作任務為中心,整合課程知識和技能,縮短學生就業距離。

我校是一所成人高校,《排版軟件應用》是我校電腦藝術設計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技能課程,學習的軟件是InDesign。幾年來,筆者在該課程的教學中采用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良好,下面結合教學實踐,對如何運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進行課程設計做有益的探討。

1 確定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任務

InDesign軟件功能強大,命令繁多?!杜虐孳浖谩氛n程又具有很強的理論性、操作性和應用性。傳統的教學模式過于追求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偏重軟件和理論知識的講解,不利于學生設計排版崗位能力的培養。筆者在確定《排版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任務時,運用了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理念,以理論夠用,測重實踐,突出應用為原則,強調構建工作過程的完整性,突出創新能力的培養。

出版物設計的基本工作流程是接單――客戶溝通――資料收集――整理素材――設計制作――輸出。根據工作流程,筆者確定課程的教學任務為:了解出版物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基本工作流程、輸出過程,培養學生運用InDesign軟件的文本、表格、圖形、圖像、頁面等元素設計和制作出版物的能力,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和從事出版社、報社等單位的設計、排版工作奠定基礎。

2 設計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內容

傳統的教學模式強調學科知識體系的完整性,以學科知識邏輯為主線。而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模式是針對實際工作崗位的需要,以職業活動為主線,以培養職業能力為目標,重新組織和設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理論和實踐知識的比例,注重實踐操作,強調專業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理論知識以必需、夠用為度。

在《排版軟件應用》課程中,根據出版物設計排版崗位的工作過程,筆者將實際工作任務拿來做教學內容,將教學內容組織為4個工作任務,即4個教學任務,1個為實訓項目,3個為小型案例。具體見下表:

理論知識以工作任務為載體,核心能力與工作任務實現過程密切相關。課程實踐內容是實際項目和案例,排版理論知識的學習、軟件操作技能的掌握圍繞4個工作任務組織和展開,學生在學習中真正體驗了工作過程,在實際工作任務的完成過程中掌握了理論知識和軟件操作,變知識傳授為能力培養,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充分發掘了學生的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分析和綜合能力,從而提高了學生的就業能力。

3 采用基于工作過程的教學方法

在《排版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中,本著以工作需求為導向、突出應用、重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的原則,筆者采用了項目實訓、案例、任務驅動教學法。

3.1 項目實訓教學法。設置一個課程實訓項目,將整門課程零散的知識點進行整合,實訓項目貫穿整門課的教學。在啟始課上,引入實訓項目,激發學生興趣,使學生明確學習目標。實訓項目要展現出版物設計制作的整個工作流程,使學生在完成一個具體實訓項目的過程中,切身體驗到排版工作的實際操作流程,有利于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了便于教學,將實訓項目分解為若干子任務,分別融入到每次課中。

3.2 案例教學法。在文字、表格、圖形、圖像的教學中,使用3個教學案例,展現出版物設計制作的部分工作流程。文字、表格分別采用一個小型案例,考慮到成人學生基礎等因素,不要涉及圖形、圖像應用等知識。圖形、圖像應用采用一個綜合案例,學生通過案例任務的完成不僅掌握了圖形、圖像的應用,而且掌握了文本繞排和主頁排版等功能,還復習了文字處理的相關知識。教學中,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講、練、學相結合。

3.3 任務驅動教學法。將案例、項目、子項目設置為教學任務,根據任務創設教學情境,引出任務,分析任務,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主學習或協作學習,完成任務,同時學生通過復習舊知識和應用新知識,完成自身知識體系的建構。

項目實訓、案例、任務驅動三種教學方法各有利弊,實際教學中,應進行整合,取長補短,靈活運用。利用項目、案例、任務模擬工作過程,創設教學實踐情境,將理論知識的學習、軟件的使用融入到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工作過程中,學生通過工作任務的完成達到知識體系的構建,激發了學習興趣,切實提高了學生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

4 引入基于工作過程的考核方式

傳統的考試方式在評價學生學習成績上存在弊端,不能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基于工作過程的考核方式應從注重知識考試轉變為注重職業能力的考核,應從期末考試方式轉變為基于學習過程的分階段的形成性考核方式。在《排版軟件應用》課程的教學中,筆者用四個工作任務的完成情況來綜合評價學生的成績,每完成一個任務,就給出一個成績。根據任務的難易程度來設置分數權重,如:黑白書籍內頁設計占20%、客戶產品銷售情況統計表占15%、保護動物宣傳頁占25%、企業雜志設計與制作占40%。

實訓項目的評價,可先由學生展示作品,自評,再學生間互評,最后由教師總結評價。實踐證明,此評價過程可以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學生間也可以相互借鑒學習。

基于工作過程的考核方式是一種過程性的評價方式,評價貫穿整個學習過程,結合教學任務分階段考核,可以科學、全面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能力水平,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達到了以考促學的目的。

5 應注意的問題

5.1 精心設計和使用案例、實訓項目。隨著教學的深入,應先易后難,由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綜合,再到實訓,循序漸進,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利于學生建構知識。

5.2 案例、任務難度要適中,適合課堂教學。案例、任務過于簡單,會降低學生積極性;過于復雜,不利于課堂實現,學生會產生受挫感,失去信心。選擇難度適中的案例、任務,學生通過學習,完成了作品,具有成功感,增強了自信心。

5.3 案例、項目的選擇要考慮到成人教育學生的特點。成人學生普遍工學矛盾嚴重,知識基礎薄弱。案例、項目的選擇,總體上不要過于復雜,涉及的知識點不要太多。

參考文獻:

[1]丁琦,汪德宏.基于工作過程的高職課程教學模式探討[J].職教論壇,2010,2.

[2]李淮.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式教學模式[J].中國建設教育,2012,1.

篇2

關鍵詞:印刷技術;課程體系;和諧構建

一、印刷技術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現狀

(一)課程體系的設置還未完全擺脫傳統學科體系的束縛

大部分高職院校課程體系的設置并未依據就業崗位、工作任務、崗位能力進行設置,而仍依靠知識的系統性這一邏輯主線去設置課程體系,因此開設的很多課程高職學生就業后用不到工作中,另外不計劃升學的高職學生覺得這些課程理論性太強,不愿意學。

(二)不具備開設課程的條件

雖然有些學校在設置課程體系時考慮從培養學生技能入手,但受到學校實踐教學條件、師資條件等限制,很多課程并達不到課程教學目標。在這種實踐教學條件下,學生很難學到企業崗位所需要的技能,而大部分學生是在進入崗位后,要經過三個月到半年的培訓,才可以真正適應崗位需求。

(三)實訓條件不完善

印刷技術是實踐操作性很強的專業,但由于學校的實訓條件大部分是仿真模擬實訓條件,不是真正的企業生產環境,因此授課效果不好,很多實訓類的課程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二、印刷技術專業課程體系構建

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現代學徒制打破傳統學科體系框架,將學校學歷教育與企業崗位培訓相融合,將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的結合,構建基于崗位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課程體系的實施采用雙導師聯合授課制度,學校要根據專業的特點和企業生產的要求,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每門課程都由一名教師,若干名企業師傅組成,學校教師為課程負責人,負責課程理論教學和組織協調工作,企業師傅以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負責課程崗位技能教學與考核。專業課程體系構建步驟如下:

(一)按照行業、企業需求確定專業定位

印刷技術專業本著“服務區域經濟,輻射京津冀地區”的原則,采取多種方法和手段進行了全方位調研。印刷傳媒產業鏈包括創意設計、印刷復制生產、出版發行三個主要階段,其中印刷技術專業職業目標定位于產業鏈中游即印刷復制生產環節,通過對企業崗位調查分析,該階段崗位群主要涉及印刷工藝設計與生產管理、印前制作、制版、印刷操作等五類崗位。結合師資、設備和開設專業情況,最終確定印刷技術業核心崗位為印前制作和機長。

(二)明確就業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

學校和企業共同分析,總結出了印前制作和機長崗位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崗位能力的分析打下了基礎。具體操作為印前制作和印刷機操作。

1.印前制作。流程為圖文制作與排版;PDF輸出與預檢;計算機拼大版。

2.印刷機操作。流程為材料的準備;印刷機預調節;試印刷;正式印刷。

(三)明確每個崗位工作任務所需要的基本知識和技能點

學校與企業共同分析,確定了完成核心崗位中每個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點和技能點,為開設課程做好了準備。

1.印前制作。主要為印前工藝設計;圖文輸入;彩色圖像調整、編輯、分色與處理;圖文混排與完稿;產品設計制作。對崗位職業能力要求為熟悉重要生產要素與參數的設定規則;掌握操作掃描儀對不同類型的原稿掃描調整;掌握使用圖像處理軟件,具備圖像校色與分色等技能;掌握書刊排版的規范要求;掌握盒型、標簽等常用包裝品的制作與排版。

2.印刷機長。主要為上紙、上墨、裝版;印刷機開機;印刷過程中水墨量的調節和套準的調節;印刷故障分析與排除;印刷品質量檢測與控制。對崗位的職業能力要求為印刷材料的質量檢測能力;印刷機的預調節能力;印刷機的開機操作能力;印刷品水墨平衡的調節能力;印刷機校正印版的能力;印刷品生產印刷的能力;印品質量檢測與控制能力;印刷品故障排除能力。

篇3

引入一個企業真實設計項目,根據項目完成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展開,細分為11個工作任務:

1.成立項目組。

引入企業真實項目,企業全程參與,學生、老師角色轉換,培養學生團隊合作,全案設計的能力;教學內容包括企業項目見面會,學生角色轉換—從學生到項目負責人,教師角色轉換—從指導老師到項目總監;教學場地為企業、多媒體教室、工作室、校內實訓室之間相互切換!

2.市場調研。

告知學生設計調研的重要性,做任何設計都必須強調“設計之前調研先行”只有調研之后才有發言權,培養學生全面準確調研的能力;教學內容包括項目相關背景、產品屬性研究,現有包裝、材料、工藝、賣場陳列方式分析,同類產品分析,消費者分析;教學場地為多媒體教室、校外包裝市場、企業相互切換,強調理論結合實踐,教、學、做一體!

3.項目分析。

培養學生善于總結提煉和分析問題的能力,找到設計的切入點;教學內容包括項目組討論分析總結,企業參與,項目組向企業匯報調研結果,和初步的設計,教學場地為多媒體教室!

4.材料與工藝。

要求學生熟悉常用包裝材料的特性和制作工藝,并能運用合適的包裝材料進行創作設計。教學內容包括包裝材料實訓行現場教學,材料與產品屬性的關系,常用材料特性及制作工藝,走訪包裝材料市場,實地教學;教學場地為材料實訓室、材料市場,多媒體相互切換。

5.結構與造型。

培養學生具備運用合適的材料,進行產品包裝內部結構和外部造型的設計能力;教學內容以紙制材料包裝結構造型設計為主;教學場地為材料實訓室結合包裝操作實訓室和多媒體教室之間相互切換。

6.容器設計。

培養學生具備運用三維造型設計進行包裝容器外觀設計的能力;教學內容為液體類產品包裝容器造型設計;教學場地為材料實訓室結合包裝操作實訓室和多媒體教室之間相互切換。

7.草模試驗。

培養學生具備精細手工制作的能力,和細心、耐心的工作態度;教學內容為指導學生進行包裝草模的制作;教學場地為材料實訓室結合包裝操作實訓室和多媒體教室之間相互切換。

8.視覺設計。

培養學生具備視覺元素分析、提煉、設計排版的綜合設計能力;教學內容包括視覺設計構成要素,視覺設計的構思方法,視覺元素版面編排設計;教學場地為包裝設計多功能機房。

9.制作與印刷。

要求學生掌握包裝印前的印刷常識和印后的各種印刷工藝流程;教學內容包括包裝印前印刷常,包裝印后各種印刷工藝流程,考察包裝印刷制作企業;教學場地為多媒體教室和校外實訓基地!

10.項目提案。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和設計過程提案匯報的能力;教學內容為企業參與,項目組向企業匯報設計過程和設計方案;教學場地為企業、多媒體教室。

11.總結分析。

培養學生善于總結過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內容為指導學生撰寫項目總結書;教學場地為多媒體教室

二、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

針對上述課程體系的11個教學任務,在課程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也采取了相應的改革措施。首先是四合一教學模式的導入。

1.教室和設計工作實訓室合一。

教室和設計工作實訓室的合一,實訓室的設計模擬設計公司辦公的格局,有集體討論聽課區、設計區,制作區,作品點評提案區,加強實訓室的設計氛圍。再次是教室和企業辦公室合一,學生在專業課程期間、定期安排到企業進行實習,學習、實習交替進行,實現教室和企業辦公室的合一

2.指導老師和企業項目負責人合一。

指導老師和企業項目負責人合一:①學校靈活調整傳統教學管理模式和課時計算方法引進更多的企業一線設計師到學校任課;②從企業兼課到企業深度參與設計專業課程結構,讓企業設計人員成為教學團隊的中堅力量;③企業為教師提供掛職崗位,專業教師得到更多的一線實踐機會和經驗;④通過深度合作,企業設計師帶來大量的實操項目、專業任課老師通過掛職鍛煉積累實操項目,學生得到大量進行實操訓練的機會,最終實現企業、學校,項目負責人、指導老師之間的角色互換合一。

3.學生和企業設計師合一。

因教室和工作實訓室的合一,學生在工作室內完成角色的轉換;因教室和辦公室合一,學生在實習學習過程中完成角色的轉換;因指導老師和企業項目負責人合一,學生在實操訓練中完成角色的轉換。

4.理論教學和動手實踐合一。

藝術設計類專業技能強調動手能力,實做的能力,這就需要有足夠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實踐操練!但高職教育也決不是單純的培養技術操練工,實踐操練應有一定的理論知識支撐,如何有效的將理論知識灌輸在實踐操練中?這里提出理論教學和動手實踐的合一,強調邊實踐操練邊理論教學,邊理論教學邊實踐操練,兩者相輔相成,互為互補,缺一不可。其次是多形式的教學環境更替。充分利用各種教學場所,校內包裝材料實訓室、包裝制作實訓室,電腦后期處理實訓室,多媒體教室,校外個大商場、超市,材料市場,校外實訓基地,企業等,學生在各種教學場所中進行角色的轉換,實現了課內課外,校內校外“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的模式。再次是啟發式、鼓勵式、卡片式、頭腦風暴式等創新教學方法的交替循環實施。

三、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采用過程評價的方式,按單元教學獨立評價,每個教學單元根據工作任務設計要點進行考核評價,考核評價的標準側重點會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需要掌握的工作能力去衡量,同時每個教學單元的評價成績匯總取一平均分為課程的平時成績,占課程總評成績的75%,其中包括企業對于學生任務完成情況給予的成績,如“項目分析”和“項目提案”單元教學中,企業直接參與到教學中,教學評價的標準以企業的要求為主;在注重學生工作能力培養的考核,同時也強調學生綜合創新素質和職業素質的培養考核,占課程總評成績的25%。課程結束后的綜合評價,按各工作任務的評價成績和綜合創新素質、職業素質考核成績直接生成。課程評價應強調目標評價和理論與實踐一體化評價,注重引導學生改變學習方式,注重考核學生所擁有的綜合職業素質及能力。

四、結語

篇4

【關鍵詞】 學生主體 計算機基礎 方法探究

目前高職院校為了適應市場要求進行了全方位的教學改革,教學做一體化、項目教學的課程模式不斷涌現,雖然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根據教師自身的教學經驗安排課程先理論后寫作業改為項目模塊教學。但是依然存在很大的問題。

一、高職計算機基礎項目教學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計算機基礎》是我院高職基礎課程,其內容主要有計算機基礎知識、WINDOWS7操作系統、計算機網絡、WORD2010文字處理、EXCEL2010電子表格入門、PPT2010演示文稿,每個項目分為幾大任務來完成。

存在的問題如下:

1.1教學硬件設施不完整

本課程教學計劃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實踐環節會遇到一些不能解決的實際問題。比如:項目一“計算機基礎知識”里任務二 “常用的硬件的安b”,安裝硬件需要有計算機的實訓室,在實訓室里演示安裝的整個過程。但是,大多數院校在實際上課環節教師只能在計算機機房給學生播放計算機組裝全過程或者通過書上的安裝流程圖片來學習這個環節,因此在這一章節里學生缺少了動手的能力,沒有很好的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

1.2 項目課程教學在某種程度上沒有體現以“學生為主體”

計算機基礎課程全部采用多媒體、教學做一體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在計算機機房每個老師的服務機上都安裝了控制系統,教師能控制所有學生的電腦,對于這樣一門基礎課課程,講授教學法仍是本課程教學的最重要的手段。雖然教師把知識點、重點、難點分析的很透徹,學生練習項目完成的也很完美。但是,并沒有組織學生開展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的作用在于成為學生學習計算機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

比如:使用WORD制作“校內報刊”這個項目分為六個任務完成,分別制作頁面布局、報刊第一版的制作、報刊第二版的制作、報刊中縫的制作、報刊刊首的制作。每個任務是嚴格按照教學計劃每一節課來完成。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每節課控制學生電腦分別演示任務制作過程,學生看完教師制作過程,在計算機上獨立完成任務。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通過完成項目的任務學生掌握知識點、重點及難點,沒有完全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學生喪失了主動學習、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能力。

二、怎樣建構“以學生為主體”的計算機教學方式

2.1創設學生自主學習的環境氛圍

比如:使用Word制作“校內報刊”這個項目,首先了解教學目標從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確定。知識目標:掌握Word 2010文檔的基本操作掌握Word 2010文本的編輯及格式化,熟練掌握Word 2010的圖文混排功能,熟練掌握Word 2010的頁面布局及排版功能。能力目標:能夠熟練的使用Word 2010制作一般的文檔,能夠熟練的使用Word 2010進行報刊的編輯和排版,能夠使用Word 2010進行長文檔的編輯和排版。教學過程:分析項目,進行情景體驗;學生分組,進行合作探究;完成任務,學生總結;教師歸納、綜合、提煉,并在總結中滲透學習的本領和科學的思維方法,引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最后教師對擴展知識延伸、重難點進行講解。最終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參與教學,師生角色互換,讓我們的課堂活起來。

2.2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在計算機教學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制定計劃、提前完成任務。陶行知曾說“我以為好的先生不是教書,不是教學生,乃是教學生學。”在計算機基礎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發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體現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比如:在新學期第一節課,我們就把這個學期計算機的教學計劃、課時都告訴學生,每個班我們都選出小組長、小先生進行合作學習,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的每一個內容,每節課讓學生提前預習下節課所學內容,如有提前完成任務的同學,可以提前學習完成下一章節的內容,鼓勵學生自己制定學習計劃并監督完成。

三、結束語

本著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原則,培養適應鐵路市場人才的需求,自任職我院計算機教學,我們教研室對教材進行了多次的修訂,對每學期教學計劃進行了多次的修改,在教學中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合作學習解決問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探究的意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 考 文 獻

篇5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應用能力

中圖分類號:G71

摘要:就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改革方向,培養學生的計算機基本應用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教學目標、教改指導思想、課堂教學模式與方法、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談談對我校以培養面向應用,強化能力為中心的教學改革的效果。

關鍵詞:計算機基礎 教學改革 應用能力

目前,《計算機應用基礎》是中職院校所有專業一門公共必修課程,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知識、技術和方法,熟練掌握計算機的基本操作,具有使用計算機常用軟件的基本技能。

一、現狀與分析

《計算機應用基礎》有些內容盡管在中學已學過,但在深度和廣度方面,存在著嚴重不足,首先初、高中教學階段主要以興趣感知為前提,特別是高中階段,為了迎接高考,一般高中在高二階段,《計算機基礎》課程處于取消狀態,進入中職的學生看似懂得一些計算機應用知識,實際上對計算機硬件即主機和設備等實體認識率不足百分之五十,計算機實踐操作能力除了打字好一點外,其它各項技術都很弱,實際上,對于計算機常用辦公軟件的編輯操作也不能夠獨立完成。

就中職學生的學習能力來說,入學成績基本在200分到300分左右,可以說,自我控制力弱,學習興趣弱,學習能力弱,要想讓學生達到社會就業需求,存在著一定的困難,所以,教學上必須進行相應的教學改革,才能完成教學目標。現在,盡管多數學校在授課方式上較多地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可是在授課過程中照樣沿襲過去的授課方式,仍舊施行以“教”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方式,多數情況下仍舊以對學生傳授知識為主——強調教師“教”這個過程,學生當然照樣停留在被動地看、聽、記、學的層次上,毫無疑問,學生主動學的過程被忽視了,“要我學”變成“我要學”也只能停留在口頭上甚至只是一句空話,單純的“模仿式”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慢慢吸引不了學生的興趣。中職學生的機械記憶力很強,抽象及邏輯推演的思維能力較差,學生拘泥于具體的對象,他們往往在集中學習一個案例時可以很快很好的掌握,而不善于綜合使用和自主性探究,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創新。

二、課程性質和任務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是一門計算機知識的入門課程,在了解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前提下,重點學習Office辦公實用軟件的操作技能和利于網絡進行學習及“各種資料”

的實時查找。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熟練掌握并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和在網絡環境下獲取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滿足和適應信息化社會對大學生基本素質的要求。

二、教學過程最優化

教學過程最優化是前蘇聯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的。

最優化的教學過程是指在一定教學條件下設計合理的教學方案,使學生和教師都能獲得最好的成長。

在課堂教學中,應結合計算機課程的特點,充分注重教學實踐性和創新性、教學思想的藝術性和教學方法的多樣性,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一)運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實現教師示范性和學生主動性相結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計算機教學硬件直接影響著教學質量。以往多采用多媒體和實訓室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采用這種教學模式,教師要向學生完全展示操作過程是困難的,利用多媒體網絡進行教學,能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教學結束后,學生及時實踐練習,鞏固課堂上所講的主要操作。

(二)重基礎,抓重點,精彩講解

《計算機應用基礎》這門課程的知識點多 ,覆蓋面廣 ,而教學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在全面系統講解的基礎上抓住重點,顯得很重要。筆者認為,應根據所教專業的培養目標確定教學重點?,F以數學教育專業為例,把《計算機應用基礎 》這門課程的重點內容設置為:

(1)Word這一模塊,數學教案編寫與排版,數學試卷制作,論文和書稿的排版,電子板報制作等是重點內容。

(2)Excel這部分,學生成績表制作與編輯,單位工資表的數據處理,課題研究中數據的統計與插入圖表,函數的靈活應用是重點內容。

(3)PowerPoint這一環節, 學生利用學習 Word 時自己編寫的教案作為課件腳本, 結合幾何畫板軟件的特殊功能,制作圖文并茂并帶有動畫的多媒體教學課件是重點。另外,運用自己制作的多媒體課件進行講課演練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重點內容要做到精講。例如在講數學教案的編輯與排版時,需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內容要講透。數學公式的插入和編輯、標準數學試卷制作是講課重點。

第二,每一種操作方法要講得細而全。

第三,需要學生特別注意的問題要反復強調。

近年來,2003版Office 軟件還在普遍使用, 但有的電腦已裝2007 版軟件,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向學生介紹2007 版軟件的使用方法, 并且與 2003 版進行對比, 揚長避短,滿足學生的學習和工作需要,培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學新軟件的能力。

(三)教學方法多樣化

篇6

【關鍵詞】中職;平面設計;問題;策略

平面設計軟件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泛,近年來隨著廣告產業的不斷發展,社會上對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要求很大,隨著中職教育的普及,學生們期待在中職學校能學到一門有用的手藝,近年來中職院校普遍一設了計算機和藝術設計的專業,例如,美術設計、動畫與網頁制作等,這些專業都要接觸到平面設計軟件,現就幾年來從事學校系統的設計課程傳授中發現一些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1 中職平面設計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校教學與社會需求脫節。在我國中職學校開設平面設計專業的很多,可由于管理部門教研師資缺少,往往把中職學校的眾多專業歸于一個人來管理,以至于單一專業的交流極少,大家都只埋頭于自己領域內發展,加上教師對市場了解得少,教育出來的學生學平面設計的不懂市場營銷、制作工藝;學電腦制作的不懂印刷版式和色彩;不知道平面設計到底怎樣去運用,更無法滿足用人單位的要求。授課形式大多也是教師講述學生練習,課程結束后往往許多同學對市場調查、如何、廣告法規等許多在真實操作中必須考慮的因素沒有概念,學校目前還是處在一個真空教學的狀態中。學校無法提供給學生了解社會、接觸企業的機會。

1.2 專業的平面設計教師缺乏。雖然當前開設平面設計專業的中職學校很多,但是絕大多數教師并沒有受過系統的平面設計教育,他們原本都是純藝術的或是工藝美術專業出身,他們中很多都是依靠自學或各種培訓來了解平面設計的。除了很少一部分擁有從事設計工作的實際經驗外,絕大部分教師在平面設計的實踐上有些蒼白。他們往往有扎實的繪畫技能功底和良好的審美品位,但是對于平面設計這種面向市場的商業掌握不足。

1.3 學生學習的目標不明確。由于受中考制度改革及藝術類高考制度的影響,中職學校招收來的學生急功近利,盲目應試。有的學生專業學習了一、二年,竟不知道這個專業畢業后是干什么的。一些中職學校以升學率作為學校的宣傳資本,在巨大的升學壓力下,學生放棄了對資格證書的考核和平面設計類的比賽活動,潛心于基礎繪畫課,一心以升學為主,阻礙了學生自我發展的方向。學生忽視了平面設計專業課的學習,對自我提高產生不利影響,況且藝術類高考中也有命題創作這一科目。因此,只有把繪畫基礎課程和設計專業課程交叉學習才能全面提高平面設計的能力,只有多參加平面設計練習、創作、比賽等活動才能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

2 如何構建中職平面設計高效課堂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擴招之后,中職學校的學生生源質量也與以往相比有所降低,這就要求中職學校的教師付出一定的努力來設計適應當今中職學生的學習特點的教學計劃與模式,培養市場所需要的技術性人才。筆者根據自己最近幾年作為中職學校平面設計課程的任課教師的經驗總結,認為提高中職平面設計課堂效率應該從以下個方面入手:

2.1 隨著時代的進步不斷選用合適的新式教材

平面設計教學是一門注重時新的學科,作為發展在時代最前沿的學科,其知識和資訊的更新速度之快超乎人們的想象,而教材一定滯后于知識的出現,教材做為教學的基本一具,也是深入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如果不及時更換教材,那樣教材內容更陳舊,勢必成為平面設計教學的嚴重障礙。固然,根據社會的發展和教學的需求,選用合適的新式教材。在征訂教材時要多征求各方意見,由學生與教師共同組成探討,充分收集大家對教材的建議,多提供些樣書,最后總結各方意見選用較合適的教材。有時教材選用的也不一定各方面都合適,我們這些教師應有取舍的利用教材,對教材中內容加工處理。

其次是學校教學模式上未適應時代需求而進行教學方面的改革,教學觀念相對落后。中國的平面設計教育起步較晚,絕大部分在教學方面無論從內容還是到形式基本沿用以前的教學模式和教學大綱,創新意識薄弱。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與外界接觸的機會相對甚少,缺乏實踐動手能力。學習態度過于被動,學生只是順理成章的完成了所學專業的基本課程,但這并不代表該課程是否真正理解,是否真正能夠應用到平面設計中去。設計的過程和作品普遍存在抄襲現象嚴重的問題,一個平面設計命題往往都是東拼西湊,抑制了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的提高,使自己的平面設計水平停滯不前。平面設計教學不能固步自封,要時刻關注國際最新流行剪裁沿的設計訊息,設計教師應通過學習各種渠道如網絡、國外期刊雜志、學術研討會、文化交流會及大型設計展覽等獲取設計信息來傳遞給學生,將創新理念和創新思維傳授于學生,同時學校也多舉辦些設計大賽,以激發學生學習設計的動力和積極性,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2.2 明確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理念

在平面設計課堂中,教師應樹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進行積極探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關注學生的進步和發展。為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可以讓學生嘗試探究學習、合作學習、自主學習等一系列學習方法。比如,在標志設計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讓學生帶著“欣賞分析標志”的任務走出課室,以小組的形式欣賞戶外標志,再進行討論分析諸如“標志的表現形式”、“標志的分類”等問題,上交《賞析報告》,作為對現有標志的一次調研,不再是教師在課堂上的“滿堂灌”,而是學生的一種自主探究性的教學活動,能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興趣與主動性,快樂地成為學習的主體。與以前只是在課堂上看幻燈片對比,學生在實際環境中對已投入使用的標志的觀察更為立體,更為全面,可以從多角度觀察標志的效果,甚至可以有機會去動手摸一摸那些標志。老師引導學生研究不同材質做出來的標志的區別,例如有厚度的標志的立體感、空間感比較強,用于檔次較高的企業或商鋪;平面噴畫的標志成本低,但色彩變化豐富,可用于一般的小企業或商鋪等等,學生在這樣的戶外觀察過程中,可以自己發現問題,注意到平時在課堂上看幻燈片忽略的細節,回到學校后再進行小組討論總結,起到了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從而使學生關注到學習與實際工作之間的聯系,啟發學生進行下一步的學習。學生學習態度比以前積極主動,注意力明顯地提高了。

教師在課堂上還應發揮其主導的作用,努力在教學安排上做到:(1)善于激發及保持學生學習美術設計的興趣;(2)努力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引導學生討論,師生、生生交流以達到思維碰撞、激發設計靈感的效果;(3)不要吝嗇贊美的話語,多鼓勵學生;(4)用心創設教學情境,追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2.3 加強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

要想觸動這些受眾,就必須了解這些領域的知識,通過真誠交流讓人產生真正的共鳴,做出符合這些產品內涵的設計作品,而不是自說自話。因此,市場對平面設計專業畢業生的綜合素質要求越來越高,加強培養高職平面設計學生的綜合素質已經迫在眉睫。在高職平面設計教育中,課程設計一般分為基礎美術課程、電腦軟件課程相關項目的各類設計課程如:包裝設計、廣告設計、書籍裝幀、CI設計等。在綜合項目實訓過程中,可以讓學生在建筑、室內設計、產品等范疇跨界別地探索、思考、發現、融合、構想行動方案和制作,在行動過程中可以摻入文化意義、美學、音樂、文學和工程學等。兩千年前維特魯威在其著作《建筑十書》中除了建筑范疇亦引用了幾何學、光學、聲學、氣象學、天文學以及哲學、歷史學、民俗學等論據以昭示多學科對建筑創作的作用[2],平面設計也是如此。教師應該提供大量的閱讀信息,提供給學生查詢和閱覽,實施相關的鼓勵制度,讓學生主動接觸到美術、文學、音樂、科學、歷史、政治或其他學科領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擴展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設計內涵。“如果你要在一個領域里做得特別出色,你就必須在其他領域里吸取靈感和素材!”要尋求這種語言,不只是關注平面設計的視覺元素,甚至會設想房間墻紙的顏色,體會到音樂、建筑、繪畫等都只是設計的一個方面,只有把這些方面都掌握好,才能讓自己的手握成一個拳頭,讓自己的設計具有力量,才能產生共鳴,獲得市場的認可。

2.4 任務驅動,提升學生的創意能力

隨著學校對實訓教學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電腦美術班學生的機房設施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充分滿足了學生在設計與創作過程中所用的設計軟件。

2.4.1 設計初稿的擬訂。在這一階段學生要完成的任務是確定自己要進行的設計方向,擬訂作品的表現形式,達不到要求的作品重新構思創意與制作,激發學生深入構思創意,為求作品精湛,初稿經過各自反復推敲,由專業老師把關確定下來,為下一步的電腦制作作好準備。

2.4.2 效果圖的制作。作品的電腦效果圖主要通過photoshop、Illustrator以及coreldraw 等幾個設計軟件進行制作,制作過程中,要考慮幾方面的因素:作品效果圖的尺寸大小、色彩模式、格式等,為后面的作品成品印刷要求作準備。制作過程中學生還會碰到技術問題,老師得及時給予指導,技巧運用,在學生制作過程中色彩運用是否協調,產品形體塑造透視是否準確得及時給予更正,各組成員建立團結的合作關系,遇到問題先在內部解決,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作品設計,大大提高了學生專業能力、創造能力以及競爭能力。

2.4.3 作品的排版。各小組設計制作完成作品以后,接下來就是印刷前的排版,因為這個要考慮到印刷費用問題,所以,怎樣排版更合理、更節省經費也是個大考驗,各組在作品進行排版前,得按廣告公司的印刷機器的尺寸規格編排,印刷后還得將各個作品分別裁剪成獨立作品以便做最后的包裝與裝飾,這點得由專業教師引入指導,學生細心操作最終得以完成。

參考文獻:

[1] 查爾斯(美國), 張繼明等譯.認識心理學[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2年7月

篇7

1.1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經過三輪教學實踐后,筆者就開始了課程教學改革的思考,并于2011年4月在《科教文匯》雜志上發表了“‘市場調查與預測’課程教學改革探析”一文。從教師自身有進行改革的能力、學生有進行改革的需求、督導提出進行改革的建議三個方面對進行課程教學改革的必要性進行了分析,提出了五大改革思路。第一,成立模擬公司,開展真實的調查活動;第二,課堂情景模擬,體驗調查方法;第三,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提高學生思考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第四,引入上機實訓,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處理數據的能力;第五,改革考試方式,采用大作業和課堂測試相結合的方式。

1.2課程教學改革的實踐

1.2.1取得的成效(1)模擬公司成立,學生聽課積極性明顯提高。第一堂課成立模擬公司,布置調查任務,后面的內容都以調查任務為引子,引導學生思考,學生的聽課積極性得到明顯的提高。以前學生聽課缺乏動力,聽著聽著就會走神。但是現在只要一提到模擬公司的調查任務,引導學生去思考,學生的眼神馬上會變得專注起來,有些認真的同學還會拿筆出來進行相應的記錄。課堂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明顯的提升。(2)多媒體課件引入,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力進一步提升。引入多媒體課件后,學生上課更專注了,感覺多了一樣吸引他們的東西。精神狀態也要比以前使用板書時好很多。上課回答問題的準確率也提高了。這說明引入多媒體課件后,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率比以前提高了,對知識點的理解能力比以前提升了,多媒體課件的引入對學生的學習有明顯的促進效果。(3)考試方式變革,更合理全面地考查了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荚嚪绞礁母镏?,期末考試成績中一半的成績決定于市場調查報告,而市場調查報告就是他們實際操作能力的反映。這樣的考核方式很好地兼顧了理論和實踐,學生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都得到了考查。另外,理論考試是要求學生獨立完成的,這考查了學生的個人水平;而市場調查報告,是以模擬公司為單位完成的,需要學生間相互合作,這就考查了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因此,考試方式的變革還同時兼顧了個人水平和團隊合作能力的考查。變革后的考試方式更合理全面的考查了學生對課程的掌握情況。

1.2.2存在問題(1)學生成立的公司名稱不規范,調查報告內容不規范。第一輪嘗試時,對學生成立公司的要求不明確,導致學生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門,有成立廣告公司的,有成立市場調查公司的。調查報告和PPT的內容也各不相同。給人感覺有一點亂。(2)多媒體課件內容不夠豐富。第一輪嘗試,只是做到了各章都有多媒體課件,課件內容還不是很豐富,視頻只有一小段,圖片也不是很多,框架結構也有待進一步改進、完善。課件質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3)市場調查報告評分體系不完善。雖然對調查報告的評分結合了報告質量和ppt演示情況2個方面;對調查報告質量的評分從規范性、充實性、實用性、實效性四個方面進行,ppt匯報演示的打分也結合了老師的評分和學生評委的分數,但是評分標準還是不夠細致。(4)課堂情境模擬和上機實訓尚未實施。由于一些客觀因素的影響,如,課時安排較緊,機房安排緊張等,使得課堂情境模擬和上機實訓兩項改革尚未實施。一輪實踐完成后,我根據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了改革方法,并進行了新一輪的實踐嘗試。這一輪的教學效果又比前一輪有了新的提升。

2課程教學改革方案再思考

2.1成立模擬調查公司,規范公司名稱,將調查過程貫穿于教學全過程第一堂課簡要介紹學習要求和本門課程的學習任務后,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自行商量成立模擬調查公司,每個班成立3-4個公司;明確公司的名稱一律為xx市場調查有限公司;公司的經營內容是:提供市場調查服務;并且布置本門課程的市場調查任務:為我系校園電子商務網站的成立開展調查,收集相關信息。這樣的設計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幾點考慮。第一,學生踏入社會,可以創業,自行成立公司,招募員工;也可以去應聘,為他人打工。在這個過程中,沒有人強行為他們安排工作伙伴,作為老板,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需要的員工;作為員工,可以自由選擇想去的單位。讓學生自行成立模擬公司,而不是直接分配人員成立模擬公司,正是想讓學生真實地體驗一下市場上的這種雙向選擇的過程,對他們的人際交往能力是一種鍛煉。第二,對于每個班成立模擬公司的數量有所限制是基于兩點考慮。一是模擬公司若成立太多,后面的調查結果PPT匯報會占用大量時間,教學課時不夠。二是學生踏入社會,自己成立公司,也有人數的要求,尋找不到合作伙伴,找不到合適的員工,那也只能選擇為他人打工,否則,不勞動就沒飯吃。所以,事實上,公司也不可能無限制成立。第三,對公司名稱和經營內容的明確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進入角色,清楚自己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公司的成員,要做什么。在兩輪的實踐中發現,高職學生的理解能力還是有些不足,不將公司名稱、經營內容清楚地明確化,到后面,學生就不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成立的公司五花八門。第四,第一堂課就明確模擬公司的調查任務,是為了讓學生在后面的課程中都能進入角色帶著任務有目的的去聽講、學習、思考。此外,在以后每一堂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都要將調查任務貫穿進去,引導學生站在模擬公司的角度去思考。高職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還不是很強,如果在教學過程中不引導,不提點,那一開始成立的模擬公司就是空的,他們很難真正進入角色。

2.2完善多媒體課件,增加圖片與短視頻,提升課件吸引力多媒體課件是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工具,鮮艷的色彩,漂亮的圖片,活動的視頻都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但是高職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他們的專注力不夠,看了兩眼,覺得沒新意了,還是會走神。所以要想在一節課45分鐘的時間內牢牢抓住學生,就要對現有的對媒體課件進行進一步的完善。要進一步增加學生喜聞樂見的圖片、短視頻等內容,減少大量的文字堆積,增加自定義動畫效果,減少靜態頁面停留時間,只有PPT動起來,變化起來,才能長時間吸引學生的目光。吸引學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學到相關的知識,所以圖片、段視頻及文字的內容要緊緊圍繞課程的重難點,突出課程的重難點,要讓學生愿意看PPT,想看PPT,并且能學到相關知識。這對PPT的要求很高,做起來相當不容易,但是這是值得去探索改進的,是今后改善教學效果的一個重要方向。

2.3改革考核方式,平時與期末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細化實踐分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考試方式能夠比較合理全面地考查學生掌握的知識與技能,也符合課程的教學目的。本門課程的最終考核成績由平時和期末兩部分成績組成。期末成績由卷面考試成績和市場調查實踐成績兩部分組成。各部分成績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對調查報告的格式給出明確的要求,統一封面和里面應包含的內容,各部分的字體、字號、行間距等也給出明確統一的要求,并對市場調查實踐成績進一步細化。對調查報告質量的每一分的取得都制定出明確的標準。例如規范性方面,封面、序言、目錄、摘要、正文、附件齊全,排版規范,得6分。缺一樣,扣1分,排版不規范,扣1分,扣完為止。調查報告演示:取學生平均分和教師打分的平均分。這樣做的目的是讓交上來的調查報告更整齊統一,對實踐成績的評定更客觀合理。

2.4進一步優化教學內容,將課堂情境模擬與上機實訓落到實處課堂情境模擬與上機實訓兩項內容,對于幫助學生更好掌握所學知識與技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要進一步開展。但是,這兩項內容同時又受到課時和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首先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優化,對教學進度進行更為合理的安排,減少一些不必要的學生難于理解的理論內容,空出一定的時間來進行課堂情境模擬和上機實訓。課堂情境模擬主要用于市場調查部分內容的講解,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進一步理解調查方法。上機實訓主要用于市場預測部分,讓學生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計算機對市場上的相關數據進行簡單處理并進行預測,為學生踏上社會后真正使用奠定基礎。上機實訓的實施還需要提前和機房及教務部門協調,妥善安排實訓課時。

3總結

篇8

【關鍵詞】 廣告文案 三位一體 教學實踐

“廣告文案”是一般高等院校廣告學專業必修的專業教學課程,是實踐性和應用性極強的課程。課程的教學目標在于使學生迅速培養基本的廣告文案寫作能力,系統了解廣告文案知識體系,基本掌握廣告文案寫作的實際操作流程,培養基本的廣告文案寫作能力。

因此如何打好理論基礎、培養多方面的興趣點并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成為本課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本人以“廣告文案”課程為試點展開了“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實踐,并希望通過對這一學年課程教學的梳理,對“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和歸納。

1、“三位一體”的教學方法理念

本人通過相關課程觀摩并結合自身教學體會,針對“廣告文案”課程的特殊性提出了新的“三位一體”教學方法,包括理論教學、課堂實訓和小組研討三方面。理論教學環節主要為學生搭建知識框架,講解“廣告文案”課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同時提出該課程的學習要求;課堂實訓環節指在課堂教學的過程當中,結合具體的知識點進行相關實訓,主要鍛煉學生在廣告文案寫作各方面的實際動手能力,形成自己的廣告作品集;在分班討論環節,主要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通過合作完成規定的項目,在課程上進行相應的展示,老師給予相應的評判和講解。

2、“三位一體”教學實踐的主要內容設計

“廣告文案”最重要的專業基礎能力就是廣告文案的撰寫能力,這一能力的打造需要有市場調查與分析能力、目標制定與定位能力、創意策略表現能力、提案表達能力等具體能力的支撐。實訓教學內容設計主要圍繞上述目標的達成進行設計,課程安排了七次實訓項目,包括廣告文案人員事業規劃、文案寫作策略思考、動腦游戲發想創意、廣告文案視覺化審美能力實訓、文案利益點描述練習、系列廣告文案寫作以及不同媒介形式廣告文案寫作。在實訓方法上,根據內容的不同靈活安排,各有側重。

專業發展能力主要指廣告專業學生的合作能力、自學能力、表達交流能力、應變能力以及創新意識。為了提高上述能力,課程安排了研討教學內容。項目研討將所有同學分成三個討論班級,每個討論班級由專門的指導教師負責,下設若干個討論小組,共安排了四次研討教學課程,分別穿插在理論教學課前后。每次討論課之前,主講教師將討論的主要內容和要求告知學生,然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資料的收集和調研、討論,最后形成PPT 在討論課上進行講解和闡述。

3、“三位一體”教學實踐效果

3.1、學習積極性提高,內在性激勵強化

通過“三位一體”的教學實踐,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都有了極大的提高。主要體現在廣告文案課程學習中學生所具有的勤奮與認真、主動與頑強的能動的學習狀態。學習的積極性主要由學習需要、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和學習興趣幾個方面組成。

“廣告文案”課程在課程理論內容的安排上,遵循了創新型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舍棄了傳統的廣告文案教材,而以廣告文案一線工作人員教材為依據,以生動的貼近實際工作場景的內容安排為主,結合國內成功文案撰稿人的一手經驗,強化了課程的現場感,許多學生對課程內容感同身受。在課程的實訓內容設計方面,也主要以學生關注的話題作為選題,例如以“幸福”作為發想原點繪制腦地圖,不少學生能夠結合切身感受,將這一題目發揮淋漓盡致。在研討教學內容設計方面,企業廣告口號評析、傳統文化在廣告文案中的體現、雜志中的廣告文案等話題充分考慮了學生的興趣點,將其融合進討論題目設置中去,讓課程不枯燥。學生在學習中體驗到了強烈的學習樂趣和強大的學習動力。

3.2、通識能力提高,文案知識面拓展

在理論教學環節,除了講授文案寫作的基本理論和技巧之外,還有一些內容是關于文案與廣告其他元素的關系。例如,關于文案的視覺化思考的議題,在這一章中,教師將文案寫作與廣告審美結合起來,分別從字體、版式、圖像三方面內容擴展開去,強調好文案也必須是一個準美術指導。學生在課后的交流過程中表示自己深有體會,明白作為廣告文案,除了要有好文筆之外,在排版設計和攝影方面,也應該有自己的獨門心得。對于作品的綜合審美能力,會幫助自己更好掌控整個廣告的最終表現。

3.3、專業基礎能力提高,專業發展能力優化

篇9

【關鍵詞】項目教學法 體育新聞 采訪與寫作

【中圖分類號】 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4)02C-0096-03

隨著我國職業化教育的不斷發展,高校越來越重視培養大學生職業核心競爭力。項目教學法的運用,能有效的使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讓學生在模擬的崗位中進行真實的操作,符合市場對高校人才培養的需求,越來越受到教師歡迎。

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是體育院校新聞專業的一門核心課程,也是一門業務實踐課程。學習這門課程,學生將能進行實際的體育新聞采訪、寫作和編輯工作,這些工作能力都將是成為一名體育新聞工作者所需要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

項目教學法是通過完成項目來達到教學效果的一種教學方法,它體現了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通過文獻研究發現,近年來,項目教學法因在培養學生職業能力上成效顯著,運用領域正從理工科不斷向各個學科拓展。而通過筆者實踐研究,項目教學法運用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中,能夠較好的契合新聞媒體的業務模式,給予學生新聞實戰經歷。因此,不但能結合職業教育趨勢,也能緊扣新聞行業運行格局,勢必能提高學生就業競爭力。

一、項目教學法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中的設計

(一)設計原則

體育院校新聞專業學生雖然文字功底不高,但是思維活躍,膽子大,并有吃苦精神。在筆者3年體育院校新聞專業學生的教學經歷中,發現學生通常喜歡操作,對理論卻“懶得學”,教師以講授法、案例教學法等傳統模式進行授課,學生常常會不耐煩,甚至厭學,教學效果較差。因此,根據教學目標和市場需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將課程內容設計成劃分為若干個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項目,改變傳統“先學后做”的方式,讓學生“邊做邊學”,甚至“先做再學”,在完成項目的基礎上,領悟知識,掌握技能,不但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還能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二)設計思路

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的項目設計中,首先要以職業能力為主體,體現“背包記者”的培養方案。因此,在課程中融入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方面內容,既有報紙新聞和電視新聞的內容,又增加平面設計和網絡新聞的內容,不斷充實教學內容,并分學期配備不同專長的教師,將能促使學生擴展知識視野,成為復合型人才,從而更勝任當今媒介融合的形勢。如表1:

表1 課程項目種類列表

序號 教學項目(各章)名稱 教學時數 學期

項目1 辦一份《南寧體育觀察報》(月刊制) 32 2

項目2 制作一期國民體質監測活動網絡新聞專欄 20 3

項目3 制作一檔“體育名師實錄”電視專題片 38 4

總 計 90

設計思路的其次,就是引入新聞行業模式,建立起生產新聞的“作坊”,打破“先理論后實踐”及“先學采訪后學寫作”的模式,以職業實踐為主線,將新聞業務工作串聯起來,讓學生在完成項目的基礎上實踐新聞業務流程。具體思路是:在教學中,設計一個貫穿課程的項目,項目既與理論知識緊密結合,又是一個真實的新聞業務,它與媒體的業務流程基本一致,并能最終“生產新聞”。如表2:

表2 課程項目設計舉例

序號 教學項目名稱 項目步驟 媒體相應業務流程 教學時數 理論知識點 技能知識點 教學方法

與手段

項目1 辦一份《南寧體育觀察報》(月刊制) 1-1 布置任務、確定分組 分工 4 1.新聞敏感;

2.新聞點。 會觀察、判斷和分析新聞事件。 案例教學法、啟發引導法

1-2制定采訪計劃 策劃 4 信源與采訪。 能制定新聞采訪計劃。 頭腦風暴法 、分組討論法

1-3完善采訪計劃 2 采訪的方法與技巧。 會做采訪準備。

1-4實施采寫 采寫 10 1.新聞寫作要領;2.新聞稿件結構。 能進行新聞采訪與寫作。 現場教學法

1-5報紙編輯 編輯與審稿 4 新聞選稿與編輯。 能進行紙質媒體新聞編輯。 情景模擬教學法

1-6報紙排版 排版與

出版 4 報紙的排版。 能進行紙質媒體新聞排版。 討論法、啟發引導法

1-7作品評估驗收 稿件

評分 4 1.稿件評判原則;

2.紙媒新聞采寫要點。 能評判各類新聞的優劣。 討論法、啟發引導法

最后,為了符合專業和課程需要,設計思路還要體現體育特色。尤其在項目設計中,要以體育為中心,既體現校內體育新聞,又有校外體育大事。如表2舉例的課程項目“辦《南寧體育觀察報》”中,筆者將報紙分為4個版塊,分別是體育要聞版、體育教育版、賽事熱點版和體育培訓與活動版。鼓勵學生多與在區直體育管理部門掛職的教師,及掛靠學校的省級體育機構、學校相關部門緊密聯系,多到校內校外觀察,積極尋找體育新聞線索,從心理上轉化成一名體育記者。

二、項目教學法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中的實踐

(一)實踐途徑

將項目教學法引入課堂,不但項目要仿真,程序也要仿真。實踐項目時,學生必須分工合作,以真實感受新聞媒體中的“采寫分工”模式。如在“辦《南寧體育觀察報》”這個項目中,筆者實施的途徑主要是引進報紙媒體中的“跑線”原則,學生以自愿原則選擇自己擅長和熟悉的“線”,專做這條線的新聞,并根據“線”所在的版面來分組。如表3:

表3 分配模式舉例

序號 跑線分配 小組

1 自治區體育局、學校宣傳部等 體育要聞版小組

2 學校教務處、各系等 體育教育版小組

3 自治區體育局群體處、區社體中心等 賽事熱點版小組

4 廣西國民體質監測中心、廣西體育行業特有工種職業資格鑒定站等校內各級各類掛靠機構 體育培訓與活動版小組

在項目實踐中,將學生按跑線分組,不但可以使學生親身感受到自己是一名體育行業記者,還能讓學生了解媒體中記者的工作模式,并能提高學生報道的興趣和積極性。

(二)實踐步驟

根據筆者所在學校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要求,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共分為四個學期來上。筆者將課程具體安排如表4:

表4 教學安排與時數分配表

序號 教學項目(內容)名稱 教學時數 學期

1 體育新聞采寫基本知識學習 10 1

2 進行校運會新聞采寫 6

3 辦一份《南寧體育觀察報》(月刊制) 32 2

4 體育行業新聞報道采寫知識及練習(1.體育人物專訪2.體育會議新聞) 12 3

5 制作一期國民體質監測活動網絡新聞專欄 20

6 體育新聞特稿采寫知識及練習 10 4

7 制作一檔“體育名師實錄”電視專題片 38

總 計 128

從表4可知,新聞采寫的理論知識和基礎實踐將在第一學期內完成,從第二學期開始,引入項目教學法。教師在引入項目教學法后,依然要對項目涉及的相關知識點進行講授和回顧,并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和資料查找,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在項目安排上,具體分為7個步驟進行,分別是:布置任務、確定分組、制定計劃、完善計劃、現場采寫、制作出版、總結評價。

還是用“辦《南寧體育觀察報》”這個項目舉例,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布置任務。展示相關案例,介紹任務情況及重要知識點,并布置課外閱讀和資料收集等作業。

第二步:確定分組。根據教師所給版面,學生按“跑線”點進行自行選擇,由教師進行調劑,確保每個版面均有2、3名學生。每個版面是一個小組,設1名小組長。

第三步:制定計劃。各小組召開新聞策劃會,小組成員進行分析討論,確定報道主題和任務分工,并開始尋找新聞線索,制定采訪方案。

第四步:完善計劃。以圓桌會議的形式,召開報題會。教師聽取各小組組長報告新聞線索、采訪計劃和分工情況,并對各組提出建議與意見。各組完善計劃,并做好采訪前準備。

第五步:現場采寫。各組進行現場新聞采訪和寫作,教師進行跟蹤檢查和指導,確保學生能夠按質按量完成作品。

第六步:制作出版。召開排版會,各組組長向教師和全體與會人員推介本組采寫出來的稿件。教師與各組組長共同確定使用哪些稿件,如何修改、如何排版等,并進行編輯排版。

第七步:評估驗收。以評稿會的形式,邀請學校新聞行業的外聘教師1名,校內新聞專業專任教師1名,與任課教師及各組組長一起,評選出優稿,并總結各稿件撰寫及報紙排版需要改進和完善之處。

按照項目教學法實施教學步驟,并結合分版跑線、報題會、排版會、評稿會等新聞行業中的工作模式,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他們不但自主選擇,還自主完成、自主評價,不但能通過“做”領悟“學”,還有職業歸屬感,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的特點,并能極大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中實施項目教學法的展望

(一)要建立項目監控、評價體系

由于項目教學法強調學生要獨立完成項目,教師只起到指導和監督的作用;且完成項目的學時較長,時間較久。因此,建立具有科學性、可操作性的中期監控體系和后期評價體系十分重要。且無論是監控還是評價,都應該盡量仿真真實媒體的操作模式,讓整個項目有一脈相承的感覺。

(二)要加快建設校園媒介

引入項目教學法,就需要有載體――媒介。在筆者的學校中,就受到了載體限制:一是載體種類少。雖然有較為完備的新聞采編實訓室,但僅有校園網站和廣播站兩種載體,學生能夠實戰的鄰域少,展示機會少。二是載體層次低,稿件質量及管理流程與真實媒介相去甚遠。因此,加快建設校園媒介的步伐,對更好的引入項目教學法十分重要。

(三)呼吁社會媒體的大力支持

由于學校硬件設施有限,為了能使學生更真實地感受新聞工作,最便捷的方法就是實行校企合作。但是,受“學歷本位”風氣的影響,大專院校的學生很難進入主流媒體見習或頂崗實習。為此,呼吁社會媒體對大學生一視同仁,確保??粕塬@得更多更好的學習、實踐機會。

總之,項目教學法在體育新聞采訪與寫作課程中實施,就是將新聞作坊帶入了課堂,這將徹底改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和學生的身份轉變成了主編、制作人和編輯、記者,大家圍繞項目,權責清晰,各司其責,這勢必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積極的意義。當然,項目教學法的研究還不夠完善。下一步的研究中,(下轉第114頁)(上接第97頁)應以項目監控體系和評價體系為主。通過項目教學法的不斷改革、完善、創新,將切實提高體育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雷璐榮. 行業模式下應用型本科院校“新聞采寫”課程的項目制改革[J].重慶高教研究,2013(2)

[2]韋弘,唐鋒. 高職《新聞采訪與寫作實務》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的設計與實踐[J].高教論壇,2012(2)

[3]高常,胡忠青. “三段式”模式下項目教學法在新聞采編與制作專業教學中的運用[J]. 鄖陽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5)

[4]印興娣.“項目教學”在電視新聞專業本科教學中的應用[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0(7)

[5]周珂.媒介融合背景下新聞采訪教學創新研究[J].高等教育,2012(7)

[6]蔡雯.培養具有媒介融合技能的新聞人才――與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教授的對話[J].采編寫,2005(5)

[7]李希光.新聞教育未來之路[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8]微玉. 項目教學法綜論[J].廣西教育,2008(9C)

【基金項目】廣西新世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工程2013年一般B類項目(2013JGB294)

篇10

隨著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中國廣告市場呈現出蓬勃生機。我國必將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廣告市場, 全球著名廣告商也將紛紛加入爭搶中國業務的行列, 從而產生巨大的廣告行業人才需求空間。因此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的學生將會有廣闊的就業和發展空間。于此同時,對廣告專業的教學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在教學模式、課程體系、實訓基地建設等諸多方面都面臨著更多新問題,如何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如何提高高職廣告專業學生就業的機率,滿足企業的人才需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迫在眉睫的問題。

針對所面臨的問題,本文結合大慶職業學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教學改革實踐,談談如何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做到職業與專業的結合,積極建設“工作室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現有的基礎與優勢

我院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始建于2001年。多年來為社會和地方經濟發展輸送了眾多優秀的媒體設計制作類人才。畢業生100%參加職業資格培訓與鑒定,學生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比例達到100%。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不僅擁有教學經驗豐富的專任教師,并聘請多名廣告設計與制作技術專家擔任兼職教師。專任教師教科研能力較強。教師社會服務能力突出。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三個專業發展方向都有骨干教師在社會上做兼職十余年,擁有豐富的社會服務經驗。專任教師突出的社會服務能力,使學校教學和技術服務能夠緊密結合,教學中引入服務(教師服務項目引入到教學中),通過服務實現教學,學生、教師現場參與服務,將“職業融入學業、學業凸現職業”貫穿于教學的始終,對教學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并且建設了廣告畫室、數字媒體和裝潢藝術設計3個技能實訓室。建立了大慶日報報業集團等多家校外實訓基地,為課程的實踐教學提供真實的工作環境,同時滿足學生了解企業實際和體驗企業文化的需要。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立足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影視制作行業以及大慶市大文化戰略,按照行業職業標準和行業的崗位標準,建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制”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

“校企合作”:企業與學校共同進行職業崗位與人才需求分析以及培養目標分析,依據傳媒和室內設計行業發展“產業鏈”需求,與地方經濟發展緊密連接,建立無縫對接的“專業鏈”,實現專業與產業的對接,構建“大專業平臺、小專門方向”的專業建設體系;根據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行業職業資格標準,重構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共同開發影視制作實訓、排版設計和室內設計實訓等核心課程;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制定質量考核與評價標準,共同制定人才培養實施和保障機制,共同指導校內外實訓和頂崗實習,建設一套適應廣告傳媒和室內設計行業人才需求的人才培養方案措施,培養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高技能實用型人才。

“工作室制”:該模式的教學設計包括校內2年和校外1年2個學段。

在校內學段中:第1、2學期,為專業基礎技能學習階段,完成專業基礎技能訓練和相關基礎知識的學習;第3、4學期,為專業核心技能學習階段。學生必選平面設計方向,因為它是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的輔助設計,另外,選擇室內設計或影視制作方向進行學習。主要利用校內工作室,營造真實工作環境,增強教學過程的實踐性、職業性和開放性。校內工作室和校外“主觀意象”工作室均為生產性實訓基地,不僅能夠完成專業小方向進階核心技能訓練,教學做一體,而且能夠承接和完成對外業務,教師教學可以真實的工作項目為引導進行,學生隨時可參與項目設計,教師在實施項目中完成教學過程,在教學中完成設計項目,實現教學過程與工作過程的對接,確保職業核心能力的有效學習,并取得平面設計師職業資格證書。

在校外學段中:第5學期,為專業技能個性化學習階段(職業核心能力強化階段)。學生可根據個人興趣和特長,選擇一個方向在校外實訓基地進行強化訓練,使學生在真實的工作環境和素質教育環境中,通過專門化方向訓練,進一步拓展專業技能、深化理論知識。第6學期,在校外頂崗實習基地進行頂崗實習,通過項目實戰,進一步取得崗位職業經驗,完成從“學生”到“職業人”的轉變。

構建基于“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三個方向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

與大慶百湖影視基地、大慶英偉裝飾工程設計工程有限公司、大慶捷報傳媒有限公司等企業合作構建基于“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三個方向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共同開發3門專業核心課程,編寫3部工學結合的一體化特色教材以及與之配套的多媒體課件。

為了培養出適應行業企業需求,為區域產業發展注入新的設計專業人才,將課程體系改革與校企共建協作定義為教學育人的核心內容,對教學計劃進行合理的重整,以“工作室制”人才培養模式為框架構建基于平面設計、室內設計和影視制作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提升實際項目課程比重,以企業實際需求為標準實施課程教學,模擬職場環境,導入真實項目,開設實踐課題,企業人員授課,重點培養學生的自我認識能力、自學能力、觀察體驗能力、動手制作能力、研究分析評判能力、協作協調能力和創造能力等,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活動化、課程體系的模塊化、教學方式的開放化、實踐環節的項目化,培養出適應現代企業需求,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的設計專業人才。通過項目與課程的鏈接,企業專家、設計師與專業教師的鏈接,學業、就業與創業的鏈接,實現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課程采用循環漸進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在每個小循環課程中,逐步感受系統的工作方法,養成好的思維習慣。注重能力訓練,培養學生后續自我發展能力。

通過項目處理,鍛煉學生工作中的人際交流、公共關系、勞動組織能力、群體意識和社會責任心,以循序漸進、具體可感的方式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操守,提升其社會生存與發展的基本能力。

建設“工作室化”的校內外實訓基地

積極建設校內實訓基地,能夠為學生提供平面、室內和影視3個就業方向的設計訓練、實訓實習,能夠滿足職業技能培訓和高級技能鑒定。

積極建設穩定的校外實訓基地,滿足學生校外實訓和頂崗實習的要求。實現校內外工作室的生產性實訓和經營目標,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兼顧員工培訓、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教學、實訓、經營同步推進。

以設計任務驅動、項目導向開發實訓項目,組織實踐性教學環節,創建良好的生產性經營性實訓環境。制定學生實訓質量考核和評價標準,校企合作共同編寫指導手冊、培訓教材、多媒體課件等。

建設實訓基地管理機構,制定和完善實訓基地管理制度、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飾品的管理制度、安全防火管理制度、安全用電用水管理制度、實習學員管理制度;制定實訓指導教師崗位規范、培訓學員守則,增強教師和學生自我約束、自覺遵章守紀的意識。

建立校企共同實施的教學管理、質量評價、質量監控及保障的制度和運作機制,引入全面質量管理理念,細化考核,加強過程管理和質量控制,提高實訓效果。

建立校企聯合育人基地,完善學生頂崗實習期間的管理制度,簽定協議,明確校企雙方的職責,共同指導學生實踐,共同制訂考核辦法,將教師的現場教學和管理、企業兼職教師的實習指導和管理有機結合,成立聯合育人領導小組,定期研究解決聯合育人的有關問題。每期實習結束前,由考核小組對學生進行全面考核,以保證學生在崗期間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