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工記閱讀答案范文
時間:2023-03-15 16:29: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核工記閱讀答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獨特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dú tè,形容詞,意思是指特有的,特別的,獨一無二、與眾不同的,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人體的獨特性閱讀題答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體的獨特性⑴全球有70億人口分布在世界各地,而在過去的5萬年間,據估計共有1000億人口在地球上生息過。每個人都會是獨一無二的嗎?隨著生命科學對人體認識的日益深入,人類個體的獨特性被越來越多的揭示出來。那么,人類個體的獨特性和不可取代性究竟表現在哪里呢?
⑵人的獨特性首先體現在DNA,即脫氧核糖核酸。它是人體所有遺傳信息的原始備份。人類DNA中包含有大約32億個堿基對,人類在基因上顯示出的差異有0.5%,這0.5%就意味著大約有1600萬個堿基對,它們的組合數則更多,所以任何人都沒有機會和你的基因完全一樣。
⑶與隱藏在體內的基因相比,我們更多的是從長相來確定他人是誰。對熟悉的人我們辨別的準確率可以達到66%,而對不熟悉的人,準確率只有56%。好在有新的研究顯示,其實人們并沒有局限于只依賴長相識別人。美國研?a href='//xuexila.com/yangsheng/kesou/' target='_blank'>咳嗽狽⑾鄭嗣塹?a href='//xuexila.com/naoli/' target='_blank'>大腦還非常善于綜合收集身體信息。當人的面孔被遮擋或者因距離太遠而看不清時,大腦會通過身體的信息,例如個頭和身材來識別人,而且效果通常很好。
⑷和長相相比,指紋似乎更加可靠。他們的形態更能顯示人的獨特性,所以指紋一直被用來確認一個人的身份。指紋的形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外,也受其他因素的影響。例如子宮內的壓力和羊水的晃動都可能會影響胎兒指紋的形成,這意味著即使是同卵雙胞胎,他們的指紋也不會完全一樣。
⑸研究顯示,每個人在走動的時候都有不同的步態。早在20世紀70年代,人們就已經意識到,步態足以幫助我們辨別一個人,且準確率至少可以達到90%。
⑹耳朵的形狀也非常獨特,不僅每個人不一樣,即使是同一個人,兩只耳朵也各不相同。在美國和荷蘭,甚至出現過根據耳朵留下的“耳紋”破獲案件的實例。
⑺科學家用心電圖記錄人的心跳就能得到人們心臟活動的獨特電脈沖,而這種獨特性也可以用于識別身份。據說蘋果公司就曾嘗試將心跳作為一種密碼用于保護隱私。
⑻所有這一切都證明你是唯一的,沒有人可以取代你。亙古至今,天地間只出現了一個現在的你,同樣的事情以前沒有發生過,未來也不會發生。
(原文有改動)
1選文第⑴段有什么作用?
說明了人類個體具有獨特性,交代說明對象,引出下文。
2第⑹段劃線句子“在美國和荷蘭,甚至出現過根據耳朵留下的“耳紋”破獲案件的實例。”運用了哪種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舉例子,具體有力地說明了耳朵的形狀也非常獨特。
3第⑸段加點詞語“至少”能否刪掉?為什么?
不能刪去,“至少”是不少于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說明步態足以幫助我們辨別一個人,且準確率不少于或超過90%。去掉之后就變成90%了,太絕對了,與事實不符,體現了說明文語言的準確性、嚴密性、科學性。
4閱讀選文,寫出文章是從哪六個方面介紹人體的獨特性的?
DNA(脫氧核糖核酸、基因);長相;指紋;步態;耳朵的形狀;心跳。
5文中說“所有這一切都證明你是唯一的,沒有人可以取代你。”人體的獨特性除了用來破案,還具有哪些功能?(寫出一條即可,可以合理想象)
示例:一、可以用指紋開門開鎖。二、用臉譜簽到。
人體的獨特性閱讀題答案相關文章: 大腦也要每天洗澡閱讀題答案
人體模特瑪利亞的閱讀題答案
人類體能的極限閱讀題及答案
人體內的夜班工作閱讀題答案
說明文閱讀練習題附帶參考答案整理
人體的最大器官皮膚閱讀題答案
高考語文現代文閱讀及答案
說明文閱讀練習題附帶參考答案整理歸納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閱讀題答案
篇2
關鍵字:英語閱讀方法
[JP3]英語閱讀是學習英語的目的之一,通過中學階段的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和鍛煉,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從而在今后的工作中得以運用。閱讀就顯得十分重要了,在閱讀中獲得信息,從而理解和判斷所獲得知識的價值。那么如何進行閱讀理解的訓練呢?[JP]
一、閱讀理解的目的
提高對書面外語的閱讀能力:即懂得按照不同的閱讀目的,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進而提高閱讀的速度。
提高對書面外語的理解能力:即獲取具體信息的能力,對閱讀材料進行分析、推理與判斷的能力以及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價的能力。分析、推理與判斷的能力以及對閱讀內容進行評價的能力。
閱讀的目的是理解,閱讀能力直接為理解服務。理解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演化。這就是閱讀與理解的辨證關系。
二、閱讀理解考查的重點
NMET閱讀理解題,有議論文、記敘文、說明文、應用文、對話等等,涉及社會教育、風俗文化、史地知識、科技、政治、經濟、日常生活、傳記、人物等諸多方面。這種題型一般包括一些信息題、是非題和推理、演算題等等。其測試的重點不外乎有以下幾點:
[HTK]1.字面理解試題
這是一種最簡單的試題,其特點是答案明確具體,一般從閱讀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答案。如辨認文章中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人物的外貌、特征,它們與事件的因果關系。
[HTK]2.推斷理解試題
這種題要求學生根據文章結構,掌握所讀材料的主旨、大意以及說明主旨和大意的事實和細節。既要理解具體的事實,也要理解抽象的概念;既要理解字面意思,也要理解深層含義,或弦外之音,分析作者提出的觀點、態度,進而從字里行間推測作者沒有說明的意圖、含蓄的內容,從中悟出作者的目的。
三、閱讀理解的答題方法及步驟
閱讀理解不存在語法問題。答題時只能根據文章意思進行判斷。在一般情況下,閱讀理解題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
(1)先通讀全文再答題。
(2)先看題目及四個選項再讀全文。
無論我們采用那種方法,在閱讀中,要善于抓住文章的關鍵詞或句。千萬不要糾纏文章中的某些細節而影響掌握全文大意。要緊緊圍繞五個Wh-questions,即when、 where、 what、 who、 how來解決某些特定的問題,迅速地查找需要了解的信息。因此,做題時我們一般應采取的步驟是:
(1)認真仔細地閱讀文章,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主要內容以及與之有關的細節。
(2)對文章后的題目,要逐項進行分析比較,排除非正確項,從文章的本意中尋找答案,要忠實于原文,而不是以自己的主觀想象為根據,想當然地進行判斷、選擇。
(3)確定你所選的正確答案的內容能落實到文章中的某一個或幾個具體的句子。也可以利用排除法(否定法),最后確定一個正確答案。
(4)在做科普、史地知識短文(客觀真理性文章)時,可以聯系平時學到的知識進行選擇判斷。這也是高考閱讀理解能力測試的主要要求。
四、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1.逐字逐句地閱讀。用手指著單詞一字一字,一行一行地讀。這既減慢了閱讀的速度,又會使你不能準確地理解全文而只停留在某個單詞、短語或句子上,使你所獲得的信息支離破碎,最終導致理解上的偏差。
2.左右擺頭。
3.小聲朗讀或在心里默讀。
4.過分重視細節,忽略對文章整體理解。即人們所說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5.缺乏自信,過分依賴字典。
五、如何培養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
1.選擇閱讀方法。教師要注意教會學生按照題目的要求及目的選擇使用不同的閱讀方法。
(1)詳讀:通過詳讀能尋找到某種具體的資料和信息,并對材料從表層到深層進行層層理解。
(2)閱讀:其目的只是為了獲取、知道文章的內容大意,例如,simple stories for enjoyment, news, letters from friends,因為這些內容對你的閱讀理解文章無大妨礙,而且簡單,清晰明了,故只需略讀即可。
2.要樹立自信心。不要一遇到生詞就退縮,就查字典,要學會充分利用上下文,上下句來推斷出該詞的意思,也可以利用構詞法(合成、轉化和派生)來猜測。請看下面例子:
All through the night Lincoln fought with death. At 7:22 in the morning it was all over. The great man was at peace with world.劃線這個短語可能沒見過,但是沿著事態發展的邏輯推理,自然會得出是“與世長辭”這一結論。
[JP3]3.抓住核心詞。上面的做法可以幫助我們掃除生詞的障礙,在理解過程中起了一個“橋梁”的作用,這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我們還要學會抓住核心詞。要知道人們在表達思想的過程中,由于修辭學上或其他方面的需要,往往使用了一些作用不大的修飾詞語。因此,要想準確、明了地理解文章,我們則要把著眼點放在核心詞上,放在理解句子內部結構的關系上。[JP]
Would you like to do some shopping together with me? If you are free, please ring me back to tell me about it.從上面這個句子不難看出劃線部分就是這段話的核心詞。
4.抓住主題句。在多數文章中,開篇的首句或前幾句就揭示了文章的主題,而每一段的首句或未句就為該段的主題句或核心句。
5.激發興趣,學會“覓食”。通過閱讀,學到許多課本上沒有的知識,這不僅擴大了視野和知識面,更激發了閱讀的積極性和求知欲。
另外,我們還定期舉辦“新聞會”,讓同學們把他們課外讀到的有興趣、有意義的“精華”講出來,與大家共欣賞,共分享。同學們在閱讀中嘗到了喜悅,體驗到了成功,同學們非常高興。
篇3
教學由“學生”“教師”“教材”“學習環境”四個要素組成。學生自主設定課題、主動探索、自己解決問題的“自我學習”形式等,均被樹立為理想的教學形態,將學生的“主體性”絕對化。
我校提出的“五環節”教學模式——“明標、自學、互學、精講、巧練”,把“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進行了巧妙整合,創設了一種以“學”為中心的教學。
這種以“學”為中心的“五環節”教學模式,首先給學生出示學習目標,讓學生的學習更有針對性和目的性。無論什么樣的學生,都有他自身的“邏輯世界”,通過“自學”環節,讓每個學生與教材自由對話,使得教室里每個學生都能放心地打開心扉,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邏輯、自己的速度學習,每個學生的差異都得到關注和尊重。“五環節”教學模式把這種“與教材對話、與異質的他人對話、與自我對話”的學習作為教學的中心。
二、“自學”環節如何操作
(一)前期準備工作
1.起始課給學生講清地理學科的核心問題
不同學科有不同的特點,比如歷史的核心是“時間”,即什么時間,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產生了什么影響;數學的核心是數理邏輯;化學的核心是反應;地理的核心是“空間”,即地理事物的空間分布和關系……
教師要在第一節課給學生講清地理學科的核心是什么,這樣,學生就會對地理學科有一個整體把握,在他自己學習的時候,便會清楚哪些知識是需要弄明白的。
2.培訓學生如何利用手中的學習資料自學
根據地理學科及教材特點,教師選取典型課題,集中培訓學生如何利用手中的學習資料自學。
我校學生手中的地理學習資料包括教材、彩圖冊、填充圖冊、同步練習。學生自學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同時打開教材、彩圖冊、同步練習中的相關頁數,先看同步練習下面的課時筆記,然后再閱讀教材相關內容,遇見教材中的地圖,再與彩圖冊中的地圖對照看,把彩圖冊中有而教材中沒有的地理信息補充到教材中。
3.培訓學生如何閱讀教材
地理教材包括正文、地圖、圖片、活動設計、閱讀材料五部分。學生的學習習慣一般都是以正文為主,看完了正文部分,他們就以為學習已經結束。而有些非常重要的地理信息恰恰是通過“地圖”和“活動題”的形式出現的。因此,教師用一個月的時間,通過課堂教學培訓學生認識地理教材,不斷強化閱讀“地圖”及思考“活動題目”。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注意指導學生如何讀圖,如何閱讀活動題的題干,從而提高學生的地理分析能力。
(二)搭建“自學”平臺——“學案”
學生自學要有依據,因此,學案的設計非常重要。不同的閱讀方法要依據不同的學案指導。
1.知識結構型學案
對理論性強,閱讀理解難度較大,學生一時難以把握的教材,為降低難度,便于學生自學掌握,教師可依據“知識結構型學案”要求學生采用“提綱式”閱讀法進行自學。“知識結構型學案”要求教師在課前就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好讀書提綱,理出主要知識點,為學生看書自學指出思路,從而達到降低自學難度的目的。
根據“知識結構型學案”,采用“提綱式”閱讀法自學,學生依據提綱去看書、讀圖,并完成一定的要求。然后讓學生在小組內闡述各自的見解,最后由教師系統歸納,得出正確結論。這樣,課堂氣氛生動、活躍,學生的主動性充分發揮,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理解得透徹,掌握得更牢固。
2.問題型學案
“問題型學案”就是教師根據大綱要求,把課本知識轉化為習題,讓學生帶著習題去看書自學,邊閱讀邊做習題。它適合于知識點較密集,重、難點較集中的那部分地理內容。采用這種方法指導學生自學,選編習題很重要,要求教師選編的題目與課本內容密切聯系,主要知識點都應在題目中顯示出來,而且題目要有一定的綜合性和啟發性,有利于學生對課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難度要適中,以大多數學生通過自學都能得出正確答案為宜。
教師把習題印發給學生,學生帶著題目有針對性地去看書,到課本中找答案,有利于學生分析、歸納等思維能力的提高,同時學生依照課本去解答題目,能夠準確而簡明扼要地得出正確答案,有利于提高學生答題的規范化和解題能力。
(三)教師指導原則:梳而不解,點而不答
教師自學指令的同時,要向學生說明:記錄下自己不會的或者存在疑惑的地方,以便使后續的“合作學習”更有針對性。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不直接解答學生疑問,而是點撥、指導、引導,幫助他們梳理思路,回歸教材,做好學生的引路人,傳授他們正確的思維方式。教師如果發現學生的錯誤信息,只點明,不解答,要求他自己思考并改正,或者提示他向同伴求助。
(四)教師應該關注每個學生的學習事實
1.關注學生對知識的把握
自學過程中,教師要盡最大可能及時把握學生的易錯點和學習難點,并與自己在備課環節中的預設加以比較,并及時修正,為“互學”環節學生間的“合作學習”提供學習資源,同時也為后續“精講”環節的針對性做好準備。
2.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
自學過程中,教師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及時把握學生學習情緒的變化,及時給予指點,保證學生的專注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技巧——“關鍵詞”“標號”“雙色筆”
自學過程中,學法指導方面,教師要求學生從閱讀文本、分析題干、思考問題的角度制定答案的切入點、回答問題的方式等等。
在培養學生閱讀文本、分析題干時,教師可提示學生關注“關鍵詞”,這樣做有兩個好處:一是幫助學生把握正確的思考方向;二是減輕學生的記憶量。
由于學生閱讀水平有限,往往找不準“關鍵詞”,教師要在此多下些工夫,引導學生分析典型文本或題干。就我的課堂實踐經驗而言,經過一個月的訓練,大部分學生都能準確把握,這樣,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文本時,根據“知識結構型學案”的邏輯順序,在課本的相應位置上“標順序號”,一是便于學生復習時清晰把握該學習模塊有幾個知識點,它們間的邏輯順序如何;二是幫助學生養成講究“條理”的學習習慣。
“雙色筆”的使用方法:自學時一種顏色,通過同伴或教師獲得的信息用另一種顏色,便于學生后續復習時清楚自己當時的學習狀況。
篇4
關鍵詞:閱讀;能力;解答困惑;解決策略一;解答困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12-198-02
近年來,閱讀分析類試題在小學生習題中占了相當大的比重。閱讀題能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水平,它既涉及到字、詞、句等基礎知識,又能考查學生分析、概括等各個方面的能力,因此閱讀題是一種檢驗學生語文能力的非常好的題型。
一、 存在問題
根據對小學生語文試卷的分析調查,我發現小學生在完成閱讀題時一般會出現以下幾種問題:回答錯誤率高;速度太慢;害怕做閱讀題;無效閱讀太多。
二、 原因分析
當前的語文教育對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是如此重視,但學生最把握不住的也是這一塊,那么是什么原因導致小學生在解答閱讀題時出現以上問題呢?通過與學生的談話,以及對學生閱讀卷的仔細分析,我覺得以上問題的出現與這些方面是有關系的。
閱讀能力是一種語文綜合能力,但許多家長包括學生平時都會覺得掌握字詞、寫好作文就可以把語文學得很棒,其實提高閱讀能力同樣也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在小學階段培養閱讀的興趣、掌握閱讀的方法,對每一個學生來說都是終身受益的。提高閱讀效率,并非一日之功,但指導學生探求閱讀文章的一般規律,培養學生臨場閱讀習慣,訓練答題技巧和方法,對正確理解、綜合分析、鑒賞評價文章是是非常有好處的。因此,本人提出了提高小學生語段閱讀解答能力的策略研究。
三、解決策略
1、明確閱讀題的特點
要讓學生掌握解答閱讀題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對閱讀題的內容特點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一般在小學階段的閱讀題主要有以下種類型:
第一種:填空和默寫。按原文填空或默寫課文某段落。體現了課內外知識、新舊知識的有機結合,考查了學生積累知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
第二種:閱讀一段話、閱讀短文回答問題。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題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
注重對語言積累的考查。
體現選擇性學習。思維訓練是語文教學的核心,創新思維又是諸多思維中最為重要的方面,“培養學生創造力”“發展健康的個性”是新大綱、新課標提出的新的語文教育思想,要促進教師在教學中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創造力。當前的許多閱讀題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把語文學習延伸到課外,拓展了語文的學習空間。
題型富有變化,比較強調閱讀的概括和表述。針對閱讀題的這些特點,學生平時要注重以下幾種能力的提高。
第一是識讀能力。當我們展開閱讀題時,首先必須憑借大腦“字詞庫”的記憶,辨析文字材料。“辨”字的音、形、義;“認”字詞的意義和用法。一般過程為“先逐字通讀,后解詞句之意,再析全文主旨。”
第二是理解能力。在讀懂文字材料后,運用語言知識對所獲信息加工處理,將其轉化為書面文字。這中間包括領會詞意、索解句子、理清段落、把握層次、分析結構、概括要點、評價文章等內容。
第三是應用能力。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通過分析、概括、評價等手段把文章內容表述出來,這就是應用。遷移能力是應用的“支柱”,綜合分析能力是應用的“基礎”。
識讀是基礎,理解是核心,應用是深化,三個步驟不能截然分開,它們互相滲透、交叉。
2、培養良好的閱讀心理
我覺得一個學生具有良好的閱讀心理,主要表現在:以自信目光審讀文章,遇到閱讀障礙不氣餒,解答閱讀問題順手也不盲目樂觀;正確客觀地認識自我,毫不畏懼地解讀文字材料,輕裝上陣、充滿信心,能巧妙地克服“害怕閱讀”的心理現象。
由于以上原因,學生在完成閱讀理解題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因此要教給學生進行自我調節的方法。
集中注意。有的學生經常會看錯了閱讀題,有的漏做,有的“張冠李戴”,這是什么原因?主要問題在于解答閱讀題時思想不專注。因此,學生在完成閱讀題時一定要專心致志。
輕裝上陣。做閱讀題時特別要做到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思想雜念。閱讀文字材料平心靜氣,解答題目有條不紊,回視材料、檢查答案不慌不忙。應該這樣想:閱讀題大家都覺得難,我必須在這方面有所突破才能戰勝對手;心情平靜一分,答題會多得一分,放下“包袱”就是勝利。沒有心理障礙,心境自然寬松多了,閱讀也就會得心應手。
旁若無人。有的學生本來心理緊張,看到別的同學下筆如飛,自己先慌了陣腳,不知該從何下手。或者一看到老師過來,生怕老師說自己做得差,心里又緊張了。因此,既然在做了,就當周圍什么人也沒有,相信自己的能力。
3、培養解決難題的能力
閱讀題需要學生綜合運用知識,進行深入的理解,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在完成閱讀時,學生經常會碰到各種閱讀障礙。那么,該怎樣消除這些障礙呢?
速讀。提高閱讀的速度,多讀幾遍,有句話叫做“書讀百遍,其義自現”,有時,讀著讀著,會茅塞頓開,突然想到答案。
巧憶。消除障礙還須依賴于巧妙的瞬時記憶。在完成題目時要適當地進行回憶,回憶以前老師講過的相關知識,如果有點想起,要趕快記下來。
靜思。碰到閱讀障礙,最要緊的還是能夠靜下心來,千萬不要急躁。心理學研究表明,輕松、愉快、樂觀的情緒,不僅能使人產生超強記憶力,而且能活躍思維、充分發揮閱讀潛能。要不斷暗示或自我激勵,強化自己的閱讀意志,保持平靜的向上的心態完成閱讀題。
4、掌握正確的閱讀步驟
在解答閱讀時有的學生能夠非常迅速正確地完成,而有的學生花費了很多時間還在原地打轉,因為他不知道該如何入手,沒有進行有效地閱讀。面對閱讀題怎樣入手閱讀解答呢?我覺得正確的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通讀材料,掃除障礙。首先要讀全、讀懂材料,對閱讀題題有粗淺認識,形成整體印象。“全”,就是將所給的材料及題目全部列入審讀范圍;“懂”就是能理解全文(段)的內容和中心。理清結構的段落之間的關系。
審讀題意,定向選讀。這一步要領是仔細審讀各題,且根據各題的規定材料、要求、目的等確定閱讀范圍,捕捉語言信息。審題要細、透、準,這對完成閱讀題來說尤為重要。弄清題干要求,有目的、有指向性地篩選閱讀材料,辨明考點,對號入題。
調集“庫存”,思索求解。解答每一道具體的閱讀題,需要的是與題有關的知識,因此,明確了考點,弄清了題意后,在定向閱讀基礎上,就要調集大腦庫存的與閱讀有關的知識,經過篩選、整理,變成語言文字。解題的核心是:比較、辨析、運用。
全面檢查,認真驗證。解題得出答案,并不算是最后的工序。必須全面檢查,認真驗證。“檢查”是指檢驗審題有無偏差,符號、字形等有無錯漏,答案是否符合要求。“驗證”是指檢測答案的正確與否。驗證一般采用“復校”(再換角度做題)、“代入”(將答案代入原題中閱讀)、“析因”(重新思考答案正誤的原因)等方法。
當然,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并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成的,有的學生閱讀能力已經有了提高,但是對閱讀題總還是有一種害怕感,不喜歡做閱讀題,用他們的話說:“太難了,有的答案別說我們確定不了,就是老師也要不準。”因此如何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怎樣提高,是我們今后尚待解決的問題。
(上接195頁)(k>0,k,b為常數),其中0<x<2的大致圖象是(D)
(4)下列所給圖象中,符合函數 ,其中x≥0的大致圖象是(B)
這組習題選擇的是由函數圖象和性質組成的題目,對落實雙基具有典型的意義。并且標題中有明確的知識指向性,提示學生要注意的問題,能讓全體學生輕松把好“基礎關”.
2、展示學生作業、改正練習錯誤
1、一次函數概念的內涵學生沒有理解透徹
在一次函數y=kx+b (k、b為常數,且k≠0)的概念教學中,要注意x與y的對應關系(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函數y是自變量x的一次式及k≠0的本質特征。例如:已知y=(k-2)x+k -3,當k為何值時,y是x的一次函數?
解:設K?-3=1,得k=±2
當k=±2時,y是x的一次函數。
錯誤分析:很多學生理解成:一次函數只要是x的一次式就可以了,而忽視k≠0的條件。這時我們教師要多強調k≠0是一次函數必不可少的條件。所以k只能等于-2
2、忽視正比例函數和一次函數的關系致錯
如果直線y=-x+m不經過第一象限,那么實數m的取值范圍是_____.
錯解:因為直線經過第二、三、四象限,所以m
錯誤分析:直線不經過第一象限,并不表示一定經過二、三、四象限,也可能只經過二、四象限,應分兩種情況考慮。
3、圖象位置不確定,混淆數形關系致錯
已知一次函數y=-kx+4的圖象與兩坐標軸圍成的三角形面積為16,求一次函數的解析式。
錯解:因y=-kx+4與y軸,x軸的交點分別是(0,4),( ,0),
故解得k=- ,所以一次函數的解析式是y=- x+4.
篇5
關鍵詞:閱讀;理解;推敲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2851(2011)01-0046-01
在高中英語的學習當中”閱讀”是重中之重。閱讀對各個試題項目包括寫作聽力等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只有先看懂閱讀,才能提高英語的運用能力。閱讀就是要考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推理判斷能力和概括歸納能力,也可以考查學生掌握和直接運用英語的能力。對于高中生而言,我們在高中的學制是三年,也就是說,我們必須要在三年的時間內快速提高自己的的英語閱讀能力,否則的話對于升學而言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首先,提高閱讀的前提是我們必須熟記教材的每一個知識點,每一個詞匯,和每一個語法結構,也就是說我們必須具備閱讀所需要的工具。之后,在課外的精讀中,我們應該要求自己看清并領會文章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每一個語法結構。這實際上是對自己所掌握教材基礎知識的一個必要的錘――在閱讀中鞏固并強化了所學基礎知識――這也是擴展課外閱讀的目的。
閱讀要有廣度,我們不能僅限于課本上的英語短文。閱讀的題材很廣泛,包括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應用文等。內容上包括人物傳記,寓言故事,社會文化,文史知識,政治經濟及科普小品等多方面,也可以找一些短篇小說例如“雙城記”“魯賓遜漂流記”等感興趣的英文故事來擴大視野和閱讀量。閱讀篇幅一定要有足夠的量。專家講學生們要想有能力參加高考,高中三年的閱讀量必須要達到4000篇以上,否則就不可能具備參加高考的能力。這就要求我們每天至少讀三篇以上。中間不能因為自己的意志薄弱而中斷,必須持之以恒,不能一日曝而十日寒。有很多同學特別是高一新生意識不到閱讀日積月累的重要性,他們盲目的強調語感。其實語感不是生來就有的,語感是后天見多識廣的結果。很多同學經常向英語老師講述他們在做題時憑感覺選答案就做對了,他們就說自己有語感。他們能做對的真正原因是他們在從前的學習特別是英語閱讀中曾看到過相關內容,這些內容在他們的腦海中經遺忘后殘留下一點痕跡,就是這種痕跡幫助他們在懵懂中找對了答案。由此說語感不是先天學習的結果,是后天見識多,涉獵知識多產生的結果。對于這點學生們如果理解不了或體會不夠深刻,我們英語老師就應該做到科學和有效的引導他們。否則等高考來臨時再反應過來就已經悔之晚矣。
閱讀要有速度和難度梯次,閱讀是為考試做準備的,考試是有時間限制的,所以我們平時訓練中就要做到限時訓練。篇幅小的短文需用5-6分鐘來完成;較長的用7-8分鐘;長而且難度大的文章要用9-10分鐘。如果按照這樣嚴格而科學的要求,經過長時間訓練后就可以提升你的閱讀速度。在閱讀中還要注意選擇篇幅的難度梯次,不能喜歡什么就拿什么題材來讀,所選的文章應該適合自己。太深了,有的文章100個詞匯中單生詞就有20多個,這樣會浪費時間,也會挫傷自己學習英語的興趣;也不能太淺,有的同學總懷戀初三的閱讀,認為看懂了就是好文章,失去了進取心,盲目樂觀,這對于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顯然是有害的。
在高中生學習英語中還存在這樣一個不可忽視的現象,很多同學閱讀文章時看的很明白,甚至也很快,但做題的失誤率卻高的驚人,他們自己也感到很委屈,老師看到這種情況也是恨鐵不成鋼。領會了文章卻做不對是對文章的理解是淺層次的,粗糙的,沒有深刻體會文章的深層次含義,就是未能做到真正理解文章的內容和創作初衷。未能真正理解文章深層次內涵其實是對英文還不夠熟練,因為不熟所以產生理解和認知障礙,從而導致理解不夠深刻,不夠準確。另外一種原因就是很多題型學生記不住。現在題型多樣化,包括下幾種:1:理解細節題2:推測詞義題3:推理判斷題4:歸納概括題。每種題型中還設有不同類型的陷阱。對于理解細節題而言,很多同學存在馬虎大意心理,有些試題涉及幾個句子,這就要求考生把與問題有關的全部內容都找出來,要回到文章中再核實一下,認真篩選整理,不要對自己的第一遍閱讀記憶的信息感到絕對有把握。有時做錯了題再回到原文查看時發現看錯一個詞致使自己誤選,悔之晚矣。對于推測詞義型,有一個原則,如果該詞的意思學生了解,那么答案必定不是它的本意。有的學生看過文章之后,對作者在文章中的觀點未置可否或感到作者的觀點是前后矛盾的,甚至認為作者本身無立場,嚴重到胡言亂語的程度!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是對文章理解不夠深刻,事實是類似這樣的文章作者的看法往往全面的,辯證的。作者強烈傾向于某一種觀點,但對于反面觀點或可能出現的另一種觀點也有贊同的保留。這種類似模糊的觀點在一知半解的同學看來是不能理解和接受的,進而導致選擇失誤。這樣的文章作為學生應該多看,多總結,多體會,以免重蹈覆轍。再有閱讀是理解他人,所以要尊重文章的作者及其觀點,要按照作者的思維去思考,去推斷,不能強加于自己的觀點。即使你認為文章中作者的觀點不符合常識,也不符合事實,甚至與你的觀點極其矛盾,是你極力反對的,也不能根據自己的看法選擇答案,因為我們是在做題,不是在賭氣,以免失誤。歸納選擇題一般是詢問文章的主題,標題,中心思想等,對于這類題型我們應該注意幾下幾點:1:概括要全面,不能以偏代全,不能以點代面2:語言文字要精煉。如果要求選擇文章最好的標題應確保標題的概括性,文學性,凝煉性,生動性。這類題其實和做漢語言文學題有些關聯和類似,目的是考察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最佳選項才是答案。
篇6
關鍵詞:職高學生;英語;閱讀能力;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4)06-336-01
一、 激勵學生自主探究閱讀
要教會學生自主性探究閱讀,首先要激發學生自主探究興趣。傳統的閱讀教學模式大體是fast reading, intensive reading,然后配以questions,最后老師對一些語言點進行梳理解釋。久而久之,學生習慣老師提問題,被動的回答問題,課后根本不知道老師講了些什么。實施自主探究式閱讀,就是要學生在閱讀課文中自己深入探究發現疑問,解疑釋疑,是讓學生由原來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讓學生成為閱讀中的主體。學會自主探究閱讀,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有很大幫助。
二、教給學生閱讀中的一些解題技巧
學生在英語閱讀當中,還應該教給學生一些閱讀理解當中解題的技巧。
1、兩遍閱讀法。 在拿到英語文章時,要先通讀全文,在通讀全文時抓住文章的general idea,要學會抓住文章的關鍵性詞語主題句或是結論性的句子。如果在這個過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句子或是生詞,用筆劃出來即可,只要不妨礙抓住文章的概略內容,可暫時不管。第二遍閱讀要逐句細讀,根據問題,找出能回答問題的關鍵詞,對文章的生詞要善于通過上下文的意思,和某些句子的語法結構進行分析,猜出其生詞的含義。這種通讀與細讀相結合的方法是閱讀中最普遍的方法。
2、略讀法 (skimming)。略讀又稱跳讀(reading and skipping)或瀏覽(glancing),是一種專門的,非常實用的快速閱讀技能。據統計,訓練有素的略讀者(skimmer)的閱讀速度可以達到每分鐘3000到4000個詞。在略讀過程中,一般可運用以下技巧:以一般閱讀速度,閱讀文章開頭的一、二段,力求抓住文章大意,背景情況,作者的文章風格,口吻或語氣等;閱讀段落的主題句和結論句。抓住主題句就掌握了段落大意,然后略去細節不讀,以求得略讀速度。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和這到的目的,不斷靈活地調整閱讀速度,注意轉折詞和序列詞,轉折詞。
3、尋讀法 (Scanning)。尋讀又稱查讀,同略讀一樣,尋讀也是一種快速閱讀技巧。尋讀是一種從大量的資料中迅速查找某一項具體事實或某一項特定信息,如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數字等,而對其它無關部分則略去不讀的快速閱讀方法。運用這種方法,學生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掠過盡可能多的印刷材料,找到所需要的信息。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尋讀既要求速度,又要求尋讀的準確性,具體地說,尋讀帶有明確的目的性,有針對性地選擇問題的答案。例如:在以下閱讀理解中
1. If you go to Baker’s Coffee House and Cybercafe on Tuesday evening, you can .
A. listen to live music B. eat delicious homemade chips C. get poetry readings
本題只要求得知on Tuesday evening所能做的事情,別的信息我們可以忽略不記。按照尋讀法的要求,我們只需要從文中獲取這一個具體的信息點,其他的可以略去不讀,所以我們從文中得知:poetry readings on Tuesday evening。所以答案選C。
4、標注記號法。在掌握了文章的大意后,再根據所提出的問題,進行仔細的細節閱讀,要認真理解每個句子以及題目的含義,在理解句意基礎上,對一些關鍵詞、重要詞組、或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句子,適當地標注記號,以便解題時容易比較,對提高答題的速度和準確率也是很有幫助的。
5、比較分析法。比較分析法應在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將題目與原文中有關句子進行比較、分析,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尤其是不同點,這往往是答題的關鍵。有的時候有些題目是可以在原文中找到答案的。這種方法使用于說明、議論類的文體。
三、怎樣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的訓練
1、讓學生平時養成泛讀的習慣。職高學生只注重完成課堂上或是課本里老師所強調的內容,而對于課外閱讀英語,覺得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殊不知課外的泛讀對于學生來說至關重要,如果在課外還不加強閱讀的話,光靠課堂上閱讀,是遠遠不能達到英語學習的效果。這里講的泛讀是指學生在課外廣泛閱讀大量及不同領域的書籍、報刊、文章。除此之外,每學期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幫助學生精選一本課外讀物,并確定一個明確的讀書定額。
2、教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章。一般的學生都是先閱讀短文,再看問題,回頭看短文,然后做選擇答案。應指導學生的先看問題,后讀短文,再做選擇答案,這樣學生的閱讀速度會大大地提高。在平時的閱讀課訓練當中,根據文章的難易程度以及訓練方向,精心設計課堂提問。如記敘類的文章,學會了解人物(who)、地點(where)、時間(when)、原因(why)以及如何解決問題(how)。議論類的文章,讓學生了解作者的態度和觀點以及中心論點,然后根據這些揣摩作者的寫作目的。有了這些問題的幫助,學生在閱讀中就可以依“題”而行,有目的地進行閱讀。
篇7
關鍵詞: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考試形式改革
我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作為一項全國性的、極具影響力的、廣泛應用的英語水平測試,歷經20多年的發展,對我國高校的英語教學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它使大學英語受到了學校、教師和學生的高度重視,極大地促進了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但另一方面,由于考試形式過多地借鑒和引進美國的TOEFL等的考試方式,過多地使用ABCD形式的選答題型,表現出考試自身效度低和題型的不合理性,因而導致大學英語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偏差。這種考試方式助長了一些考生和輔導人的投機心態,使很多人不是將全部精力放在語言本身能力的提高上,而是用很大一部分精力研究所謂的出題心理和答題訣竅,研究如何在沒有完全看懂的情況下猜對答案的方法甚至概率,而命題者為了應對這種趨勢也加大了答案的難度,或者使選擇答案之間的差別更小更模糊,從而加大了考生的抵觸情緒。網上有不少學者認為這種選擇答案的考試方式近乎變態。
近年來,社會上和大學英語教學共同體內不時發出對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質疑甚至取消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呼聲,這正是社會上對這種考試弊端的一種反映。這些都表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形式需要改革。
2004年,教育部高教司領導成立了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項目組。該項目組和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委員會廣泛聽取了大學英語教師和學生們的意見,經過反復研討和論證,制訂了四六級考試改革方案。2005年6月四六級考試開始采用新的計分體制和成績報道方式,同年9月項目組和考試委員會公布了改革后四級考試的樣題,2006年6月進行了全國范圍的試點,并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對大學英語四級考試大綱的修訂。
2008年教育部規定的全國50所高校的數千名學生第一次親身體驗了大學英語四級機試的試點考試。與傳統筆試相比,四級機試的最明顯差別就是考試的媒介由白紙黑字變成了電腦。考生從頭到尾要面對計算機屏幕聽音頻、看視頻和閱讀文章,還要敲擊鍵盤完成寫作。除了考試形式的改變外,機考的最大變革就是題型的設計和題材的選擇。聽力部分的比重達到了驚人的70%,其中包括25%的聽力理解和45%的綜合聽力,綜合聽力又包含單項選擇、聽寫、跟讀、結構及寫作五大題型。對考生聽說讀寫綜合應用能力的考察,已經被提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新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改革旨在提高考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英語聽說能力,內容上加大了理解部分的題量和分值比例,增加了快速閱讀理解測試,增加了健康非選擇性試題的題量和分值比例。
從整體上來看,新的考試形式和內容對語言的實際運用能力的測試方面有了很大的改進,特別是減少了多項選擇題的比例,增加了非選擇性試題的題量和分值比例這一點,比以前的考試能更加真實地反映考生的實際語言能力,并且對改變考生和教學單位的投機心態,減少考生的抵觸心態也有很大的幫助。然而,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很多在新的四六級考試中獲得高分的學生在英語聽力方面的能力令人相對比較滿意,但諸如英語口頭表達、漢譯英和寫英語畢業論文甚至論文摘要的能力卻令人失望。為了更進一步平衡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我們認為大學英語教學的英語四六級的某些考試內容和形式需要進一步改進,以引導大學英語的學習和教學向更健康、更合理的方向發展,使學生從應試教育的陰影下徹底解放出來。
一、聽力部分
由于聽力理解部分的分值比例大大增加,新的改革將使學生和學校更加重視聽力的學習和訓練,將大大地改變以往人們常說的中國學生的“聾子英語”的學習狀況。這一改革令人感到高興和欣慰。稍感遺憾的是,從進一步提高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效度來看,這種改革仍然不夠徹底,考核形式仍需要改進。
為了徹底消除猜測等投機心態,使考試結果更能客觀地反映考生的實際能力,這部分試題的考核方式,我們的看法是可以充分借鑒德國的DSH(大學德語入學考試)的聽力考試方式。其考試方式類似于聽寫,但又不完全是聽寫,即放一段聽力材料的錄音,讓學生邊聽邊記筆記,形式就像上課記課堂筆記,然后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將聽到的大概內容通過整理筆記再寫在答卷上。答案不必逐詞逐句和聽到的材料完全吻合,考生可以根據聽到的內容和意思自己重新組織句子。遺漏信息和寫出錯誤信息都要扣分。不同水平的考生寫出的內容將會有較大的差別,考生的分數充分拉開,從而能更真實、更全面地反映出考生的聽力理解能力、單詞拼寫能力、語法掌握能力。相對于使用多項選擇題的形式進行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將明顯提高考試的效度。這種考核方式還可以根據不同水平和要求很方便靈活地調整考試的難易程度,比如同樣的聽力材料可通過選擇播放一遍、兩遍甚至三遍,也可以使同一次考試中的聽力材料有短有長、有簡有難,各占相應的比例,這樣就很容易編排不同水平的試卷。當然,與機器改卷相比,這種考核方式的缺點是批卷的工作量將明顯加大,并且分數將受到批卷人的主觀因素影響,但是考慮到我國目前已有大量的英語專業人才,批卷工作量大不難解決。而考試分數受到批卷人的主觀因素影響這一點,也可以通過對閱卷教師的標準化培訓、批模擬試卷等訓練手段使批卷人的標準達到基本統一。
二、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
目前閱讀理解部分仍然采用多項選擇題型考核,我們認為這部分仍然有待改進。事實上,真正的閱讀理解應該是考生真正讀懂閱讀材料的內容,只有將閱讀材料翻譯成漢語才能體現考生是否讀懂。因此,我們認為這部分應該改為英漢翻譯。美國的TOEFL,GRE考試由于面向世界各種不同母語的考生,又要機改,因而被迫采用這種效度極差的方式。作為在中國國內考試的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中文譯文的閱卷將不會造成太大的問題和負擔。另一方面快速閱讀理解和完型填空部分采用的題型有是非判斷、句子填空、完成句子等的考察,涉及考生對英語語法和一些固定搭配掌握的熟練程度。雖然這部分內容是學生進一步學習提高英語的基礎的動力,但由于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是針對我國大學生的語言能力的考核,而不是對考生英語學習基礎的考核,而且這方面的能力可以通過漢譯英和寫作得到反映,因而從語言應用的角度來說,這部分分數所占的比例偏高,似乎應該再降低。
三、寫作和翻譯部分
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寫作部分,明顯是借鑒了TOEFL的考核方式。雖然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大綱指出,寫作和翻譯部分是考核學生用英語進行書面表達的能力,但這種考核方式顯然有很大的問題。對于任何一個作文題目,即使用母語寫作,每個考生寫出來的東西都會很不一樣,其邏輯性、連貫性、措辭的優雅性、轉折、意境、想象力等都會有很大的差別,特別重要的是,構思短文的中心內容和結構所用的時間會有很大的差別。我們還不能要求學生能完全用英語思考問題,如果考生在考場上花費很多時間來構思短文的中心內容和結構的話,就不是在考語言,而是像考中文一樣在考寫作文的能力。由于考試時間的限制,這種構思作文的過程將對考生造成不必要的壓力和緊張,使得考生的注意力不能完全放在對英語語言本身的關注上,分散考生的精力。更有很多培訓機構組織學生背誦所謂的“高分范文”,一旦考試題目與“高分范文”接近,有的考生就將“高分范文”中的句子套用進自己的寫作。而即使是不背誦“范文”,學生寫出來的內容并不一定是自己想要表達的意思,而是追求重點突出、句子連貫、語法、句子結構正確等,因而無法反映考生的真實的英語語言表達能力。因此我們建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的寫作部分是否應該改為漢譯英,即加大翻譯部分漢譯英的比例來代替寫作。不少在四級甚至六級考試中獲得高分的非英語專業學生,將自己的畢業論文的摘要翻譯成亂七八糟、無法看懂的中式英語,說明我們的考生在這方面急需加強。事實上,考生漢譯英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考生的英語應用能力,同時,翻譯的準確性和與英美人表達習慣的差別,也能充分顯示出考生對英語掌握的熟練程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仍然需要改革,應該將寫作部分改為漢譯英,只有用漢譯英來代替寫作才能反映考生的真實的英語語言能力。上述這些改革無疑將加大閱卷的工作量,但為了增大考試的效度,更真實地反映考生的綜合語言能力,工作量的增加是值得的。此外,取消ABCD多項選擇的考試方式可能會使考試的得分信度有所降低,這可以通過評分標準的合理化得以改善。逐步減少TOEFL考試中的ABCD多項選擇題型的影響,創造出符合考核中國學生英語實際能力的英語水平考試。
篇8
關鍵詞:遼寧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解題思路
高考對中學教學的影響是毋庸置疑的,而高考中的現代文閱讀測試十分注重對“能力”的科學檢測,這對中學閱讀教學也無疑是一種重要的啟迪。高考閱讀測試在對閱讀能力檢測如何更加具體化、科學化方面的確有許多突破。特別是在2007年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提出了實用類文本的概念,強調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應用能力,體現實用性和應用性的特點,這也使高考試題進一步貼近生活,引領學生在學習中關注生活。早年高考對于實用類文本的考查不多,但代表高考命題方向的上海題從2003年開始涉及到實用類文本。遼寧高考語文多年來都采用選做題的方式測試學生閱讀能力,實用類文本閱讀則是選做題之一。實用類文本主要指傳記、新聞、調查報告、科普文章等。簡要概括近幾年遼寧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的總體情況,可以有幾點認識:從選材上看,傳記是試題考查的熱點體裁,新聞、科普、訪談等文章還未被列入考查范圍。從選文上看,選文的文體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均十分典型,利于考生對高考新設文體文章的把握。從考查內容看,鑒賞評價、探究能力備受青睞,鑒賞評價側重就文本特點進行考查并有所拓展,而探究題設題的點和面均進一步拓展。從選材上看,選文既體現時代特色,又注重文本所具有的實用價值。從題型上看,題型已相對固定,一道多選客觀題,三道主觀題。從考核要點來看,實用類文體閱讀側重考查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1)對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考查。(2)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3)對寫作技法的考查。(4)含蓄性語句的理解。(5)段落之中句子的內部層次。(6)開放性問題。
在從學生對“文學類文本”與“實用類文本”選作比例來看,選做文學類閱讀的同學占少數,選作實用類閱讀的同學占多數。究其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大多數學生對文學類文本的中心把握不準,缺乏想象和聯想能力;二是實用類文本講究實用,操作性強,答案一般都能從文本中找到切入點,學生做起來不太“費勁”。因此,關于實用類文本的備考就顯得較為重要。下面筆者將從學生答題普遍存在的問題入手,談談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的解題思路問題。
2014年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對“實用類文本閱讀”提出了三個層級九點要求。這三個能力層級分別是:分析綜合能力、鑒賞評價能力與探究能力。我們下面將大致從三個能力層級出發,以近些年高考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作為案例,討論學生在高考語文閱讀答題中遇到的主要問題。
一、“分析綜合”能力層級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要求
“分析綜合”能力主要是指學生應具有: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分析語言特色,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本的文體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等方面的能力。就這一能力要求來看,近幾年高考試題與學生的答題情況,存在以下幾點比較明顯的問題。
(一)概括能力不強,答案要點有遺漏
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強化概括、歸納能力是閱讀能力中較為容易的一項。這實際上是在做保留有用信息、剔除無用信息的工作。但是沒有經過系統訓練的同學往往把“摘抄”等同于概括,所以在答題時雖然寫了很多,但是得分甚少,就是在概括知識點這個問題上有疏漏。學生概括能力不強主要表現在答案要么概括不當,切不中要害;要么語言煩瑣冗長不知觀點何在;要么概括出來的句子歧義叢生含混不清。2012年遼寧實用類文本閱讀為《克羅齊的求索》,文章擇取了克羅齊的重要人生階段,記述了其產生重要影響的理論成就與實踐活動。文章的思路清楚、行文流暢,較利于學生閱讀。試題第二題要求學生概述克羅齊是如何達到理論家和實踐者之間協調統一的。該試題同往年概括性試題有所不同,它需要學生從全文內容中進行概括總結,而非僅僅就一段或兩段內容進行概括,考生失分的主要原因是作答不夠全面,沒能從“理論成就”“實踐活動”“如何將兩者統一”三方面作答。對文中的信息概括不夠全面,提煉歸納能力較差,而是過多地依賴原文,摘抄原文。
(二)答題思路混亂,答案不準確
答題思路混亂,答案不準確。這個問題是在測試學生“分析綜合”能力時經常出現的問題。學生答題思路不清,答案要么缺少層次感、要么交叉重復、要么答案不在文章線索內,只是些毫不相干的語言堆砌。其實,這種情況的發生也說明學生在閱讀原文時思路就不是很清晰、甚至是混沌的。例如2010年遼寧卷《黃遵憲的外交活動》一文第二題:黃遵憲所撰《日本國志》一書具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這道題是考查學生“把握文章結構,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是“分析綜合”能力測試中,較為容易的一種能力測試,學生只要從文章第一段的敘述中進行分層概括即可得出以下的答案:務從實錄、全面準確的寫作宗旨;詳今略古、詳近略遠的編寫原則;史論結合的編纂方法。但是有些學生在閱讀原文時就沒有能理解和總結出文章第一段所寫內容即是在介紹《日本國志》一書的“特點”,因而在回答問題時,將文章其他段落的內容也寫入這道題的答案中,造成答案的混亂或堆砌。面對這種問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方面強化在閱讀原文時的理解、概括能力的訓練;另一方面就是增強答題時的思路條理化訓練,特別是對那些有難度的“分析綜合”題,更需如此。
二、“鑒賞評價”能力層級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要求
實用類文本閱讀能力的第二個層級是學生應有對實用類文本進行“鑒賞評價”的能力,對這一能力的“三個要求”分別是: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評價文本產生的社會價值和影響;對文本的某種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斷。雖然近幾年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試題中測試“鑒賞評價”能力的試題,并不是很常見,或者說很典型,有的融合在“分析綜合”能力測試項目中,有的則體現在“探究”能力測試項目中,但在此種情況下,學生答題也存在以下幾點比較明顯的問題。
(一)不熟悉實用類文本的藝術手法,鑒賞不到位
學生通常對于文學類文本的表達技巧、表現手法非常熟悉,而對于實用類文本各問題的藝術手法十分陌生,因而在作答相關題目時常常是無從下手,或者不適合地套用文學類文本的表達技巧的作用、意義,這樣,就會使得答案有偏移、不夠準確,或者無法做到有“深度”的思考和判斷。要求考生簡要分析文章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因此考生不會在審題上花費較多時間。2013年遼寧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為《吳良鏞:筑夢人生》,試題第二題要求學生簡要分析文章第六自然段有何作用。學生基本能夠從豐富人物形象角度入手分析原文,但很少能夠從主題角度來解答。許多學生答的是:承上啟下、烘托、襯托、總結全文、點明主旨等作用,這反映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諸多問題,一談段落作用,不考慮文章的實際,就死記硬背幾個“術語”,結果導致將理解、分析題變成“套做題”。文章中第六自然段沒有繼續介紹傳主的學術成就,而是從側面來寫傳主的性格、生活的片段,其主要作用就是要豐富傳主的形象和性格特征,讓人物變得更加真實可感。此外也使這篇人物傳記更完整,更豐富。但學生往往偏離了文章內容來談作用、鑒賞藝術手法,這應引起學生的注意。
(二)對考查要點不明,閱讀視野有限
“評價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中“文本的主要觀點和基本傾向”在各類實用類文體中略有差異,以訪談類實用文本為例,應包括訪談者的觀點和訪談對象的觀點,這就要求學生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持自己相關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后作出自己的價值判斷。而在傳記類的文本閱讀中應注意區分文本中作者、傳主、他者等不同人的觀點,必須認真梳理,全面把握其要素和傾向,能找出他們支撐自己觀點的相應材料,分析其邏輯推理的科學性,然后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斷。這類試題多要求分點論述,組織答案時最好顯示出多點的組合,點與點之間不前后重復和左右支絀,概括全面,突出要點。此外,傳記類文本還要特別關注如何正確評價傳主的功過得失,如何從傳記文本中汲取有益的人生啟示、引為人生鑒戒這類內容的考察。因而,我們要把握歷史人物的評價標準。對歷史人物,應根據他們對歷史發展、社會進步在客觀上所起的推動或阻礙作用,對人民有利還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這是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標準。具體來說,評價歷史人物時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處的歷史條件下來進行,絕不能脫離當時的社會現實。而在其他類文本中,則注重評價作者的觀點和基本傾向。無論從哪一個角度作答,學生都要有較強的辯證思維、邏輯思維能力,還能夠始終以理性的態度來閱讀文本,這樣,在作答時才能夠“自圓其說”。
三、“探究能力”對學生解題思路的要求
作為探究題,其本意在于鼓勵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培養探究意識和創新精神,以體現新課程的基本要求,即倡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語文教學培養學生探究能力。所以,探究題一般沒有統一的標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即可給分。但是,對探究能力的考察,也不能毫無根據的胡亂探究,必須能根據文本提供的相關信息或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探究。因此,探究題不像概括分析題那樣,要求面面俱到,學生只要能就某一方面進行論述、探究,既聯系文本,又有所發展,即可根據合理程度和論述情況酌情給分。學生可就任一觀點發表見解;也可以某一點為主兼顧其他作答;如果還有新的看法,只要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從近幾年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的探究題來看,最主要的設題點是:(1)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發掘文本反映的人生價值和時代精神。(2)探討作者的寫作背景和寫作意圖。(3)探究文本中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學生答題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不明確答題的角度和重點;脫離文本任意延展;答題空洞,不會分析;表述不規范,缺乏分析。
根據以上探究試題的案例分析,我們有以下幾方面的建議。
首先,學生應該重視文章中關鍵語句的內涵。“新聞”“訪談”“調查報告”“傳記”等文本雖然在寫法上可以綜合多種表現手法,但它們的一大特點便是立足于事實,事情的敘寫在文本中占有較大的比重。諸多事情的背后究竟隱含著哪些“深層意蘊”“人生價值”“時代精神”,這是命題者不會輕易放過的。這里面就有個要善于透過現象看本質的問題。同學們在答題過程中往往忽視句子的內涵,被其表面意思局限了自己的思維,進而答題只是涉及皮毛,得分亦可想而知。
其次,在“談談自己看法時”,要注意聯系生活實際,發掘文章的現實意義,使得答題不空洞,有內容。“實用類文本”的應用性、實踐性特點決定了高考命題不會回避對學生實踐能力與實踐體驗的考察“鑒賞評價”層級中的“對文本的某種特色做深度的思考和判斷”,“探究”層級中的“探究文本中的疑點和難點,提出自己的見解”等都有可能要求考生結合自己的實踐體驗去“思考”“判斷”,提出“見解”。2014年遼寧高考語文實用類文本閱讀為《侯仁之:城市的知音》,試題第四題要求考生結合原文談傳主成功的自身因素,并結合其中一點談啟示。學生失分的主要原因要求分析傳主“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有哪些”,但有些學生只圍繞一方面因素來分析闡釋,造成失分。還有的學生在談“自身因素”時內容空泛、堆砌套話,沒有結合傳主的具體情況分析,也造成失分。特別是談“啟示”時,有的學生脫離文本的內容談現實,有的學生脫離現實談古人,這都表明學生答題思路不清晰。
最后,學生應注意,雖然探究題較為靈活、但并不是說無的放矢、隨意作答,學生應注意不能脫離文本,應該是貼近文本,努力地整體感知文本。思維起于文本、歸于文本,超越文本的妄加發揮是不適宜的,而整體感知,說白了就是不要將文本的組成“要件”肢解,而要將其作為一個整體來讀。
[參 考 文 獻]
[1]據近三年來遼寧高考語文試卷數據分析所得.
篇9
小編先帶大家看看大家最熟悉的考點出處:轉折處出考點。常見轉折關聯詞有:but, however, yet, nevertheless, while(然而), on the contrary等等。
真題再現
大家先試試身手,不會的話,記得找出真題再做一遍喲!
例1:A few months ago, it wasn't unusual for 47-year-old Carla Toebe to spend 15 hours per day online. She'd wake up early, turn on her laptop and chat on Internet dating sites and instant-messaging programs – leaving her bed for only brief intervals. Her household bills piled up, along with the dishes and dirty laundry, but it took near-constant complaints from her four daughters before she realized she had a problem.(2010.6, cet4 )
51. What eventually made Carla Toebe realize she was spending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A. The poorly managed state of her house.
B. The high financial costs adding up.
C. Fatigue resulting from lack of sleep.
D. Her daughter's repeated complaints.
【答案】D
【解析】本段主要描述了Carla Toebe因上網嚴重影響到生活,最后一句后半句通過轉折指出,是她4個女兒的不停抱怨才讓她最終意識到自己有了問題(had a problem),而這一問題正是題干中提到的“spending too much time on the Internet”。
例2:I had waited tables during summers in college and was treated like a peon (勤雜工) plenty of people. But at 19 years old, I believed I deserved inferior treatment from professional adults. Besides, people responded to me differently after I told them I was in college. Customers would joke that one day I’d be sitting at their table, waiting to be served.
54. How did the author feel when waiting tables at the age of 19?
A. She felt it unfair to be treated as a mere servant by professional.
B. She felt badly hurt when her customers regarded her as a peon.
C. She was embarrassed each time her customers joked with her.
D. She found it natural for professionals to treat her as inferior.
【答案】D
【解析】作者19歲時在飯店當招待員,對于不被顧客尊重,她的看法是“deserved inferior treatment”,即“低人一等是理所當然的”。換句話說,作者覺得有專業技能的人看低她是十分自然的事,即D選項所述。
常見閱讀考點出處之二 —— 邏輯關系:并列、因果
除了最熟悉的轉折以外,邏輯關系還包含:并列、舉例、因果、遞進等等。而緊排在轉折之后,相對在歷年真題中較多出現的考查處,分別是:并列和因果。
常見表并列的詞語:and, while(同時), meanwhile, also;
值得注意的是:兩個句子之間用分號(;)隔開,也表并列。
常見表因果的詞語:because, why, the reason, for, so, since, as a result等。
同樣值得注意的是:當why引導一個問句時,考點出處往往是緊接著回答此問題的句子或相鄰的幾個羅列點或相連幾段話的首句。
并列和因果都比較難以察覺,需要同學平時練習過程中就有意識地對這兩種邏輯關系進行關注。
真題再現
大家先試試身手,不會的話,記得找出真題,再做一遍喲!
例1:(并列)They weren't looking for cured meats, organic produce or beautiful presentation; they were looking for whatever they could get their hands on, and this prioritisation of quantity over quality prevailed for decades, meaning a generation was brought up with food that couldn't compete with neighbouring France, Italy, Belgium or Spain.(2011.6, cet 4)
53. Why couldn't Britain compete with some of its neighbouring countries in terms of food in the post-war decades?
A. Its food lacked variety.
B. Its people cared more for quantity.
C. It was short of well-trained chefs.
D. It didn't have flavourful food ingredients.
【答案】B
【解析】本段后半部分提到,這種只重數量不重質量的習慣持續了幾十年,這意味著一代英國人是被無法和鄰近的法國、意大
利、比利時和西班牙相媲美的食物養 大的。由此可知,英國食物無法跟鄰國競爭是因為英國人只重數量不重質量。B選項是對原文中“prioritisation of quantity over quality”的同意轉述。
例2:(因果)American tourists, however, shouldn’t expect any relief soon. The dollar lost strength the way many marriages break up- slowly, and then all at once. And currencies don’t turn on a dime. So if you want to avoid the pain inflicted by the increasingly pathetic dollar, cancel that summer vacation to England and look to New England. There, the dollar is still treated with a little respect.
55. What is the author’s advice to Americans?
A. They treat the dollar with a little respect
B. They try to win in the weak-dollar gamble
C. They vacation at home rather than abroad
D. They treasure their marriages all the more.
【答案】C
【解析】面對美元貶值給美國人帶來的民族自尊上的困擾,作者給美國人提出建議:如果想要避免困擾,最好取消去英國的旅行,轉而前往新英格蘭(美國的一個地區)旅行。換句話說,作者建議取消去國外的旅行,轉而在國內旅行。
常見閱讀考點出處之三 — 特殊標記
細心的同學會在以前的四六級大綱中發現,快速閱讀部分寫到:“要求考生運用略讀和查讀的技能從篇章中獲取信息。“考核學生利用各種提示,快速查找特定信息的能力。這些提示包括文中的以下信息:1. 數字 2. 大寫單詞 3. 段首或句首詞等
很顯然,這一條不僅適用于快速閱讀,也適用于仔細閱讀。
真題再現
例1:In the past few years, prominent schools around the world have joined the trend. In 2003, when Cambridge University appointed Alison Richard, another former Yale provost, as its vice-chancellor, the university publicly stressed that in her previous job she had overseen(監督) “a major strengthening of Yale’s financial position.” (2009.12, cet4)
65. Cambridge University appointed Alison Richard as its vice-chancellor chiefly because _____.
A. she was known to be good at raising money
B. she could help strengthen its ties with Yale
C. she knew how to attract students overseas
D. she had boosted Yale’s academic status
【答案】A
【解析】文中提到,劍橋大學于2003年任命Alison Richard為副校長,而句中publicly stressed(公開強調)之后的內容即為任命她的原因,便是:
在以前的崗位上她的監管使得“耶魯的財政地位得到顯著加強”。所以,推理可知,答案為A。
例2:Richard Got professor of astrophysics at Princeton, hopes man will set up a self-sufficient colony on Mars, which would be a “life insurance policy against whatever catastrophes, natural or otherwise, might occur on Earth. (2008.6, cet6)
66. According to Princeton professor Richard Gott, by setting up a self-sufficient colony on Mars, Humans_____.
A. might survive all catastrophes on earth
B. might acquire ample natural resources
C. will be able to travel to Mars freely
D. will move there to live a better life
【答案】A
【解析】題干中setting up a self-sufficient colony on Mars可在原文中直接找到,原文中which引導的定語從句表示的內容就是setting up a self-sufficient colony on Mars所帶來的影響:人類能夠應對地球上各種各樣的災難從而幸存下來。A選項中的survive all catastrophes on earth是對原文的同義轉述。
常見閱讀考點出處之四 — 標點符號
下面講解閱讀考點常考出處的最后一個特征:總有部分題目出自引人注目的 —— 標點符號處。在四六級閱讀過程中,引人注目的標點符號,不得不關注的標點符號主要有兩類:1. 引號;2. 小括號。
1. 引號
1)尤其是當引號表示著重強調時
如:
They are using fewer of the very deferential “women’s” forms, and even using the few strong forms that are know as “men’s” .
2)某人說的話,能夠集中表達一個事實或觀點時
如:
"If it's a loss [where] you&
#39;re not getting to work, and family relationships are breaking down as a result, then it's too much." said Maressa Orzack, a Harvard University professor.
2. 小括號
小括號()中間加一個漢語注釋,非常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此處就不贅述。我們還是通過真題舉例來看具體考察情況吧。
真題再現
例1(引號):Toebe also regularly visits a site where posters discuss Internet overuse. In August, when she first realized she had aproblem, she posted a message on a Yahoo Internet addiction group with the subject line: "I have an Internet Addiction."(2010, 6,cet4)
8. In one of the messages she posted on a website, Toebe admitted that she ______.
【答案】had an Internet Addiction
【解析】首先分析結構可知,本空所填內 容是充當that賓語從句的謂語,主句的admitted表明謂語應用過去時。原文提到Toebe在雅虎的一個上網成癮群里發了一條消息,引號中的內容為 這條小的的主題:“我有網癮”。由此可知,Toebe承認自己“上網成癮”。故答案根據時態要求進行修改為:had an Internet Addiction.
例2:(小括號)The use of deferential (敬重的) language is symbolic of the Confucian ideal of the woman, which dominates conservative gender norms in Japan. This ideal presents a woman who withdraws quietly to the background, subordinating her life and needs to those of her family and its male head. She is a dutiful daughter, wife, and mother, master of the domestic arts. The typical refined Japanese woman excels in modesty and delicacy; she “treads softly (謹言慎行)in the world,” elevating feminine beauty and grace to an art form.
57. The first paragraph describes in detail ________.
A. the standards set for contemporary Japanese women
B. the Confucian influence on gender norms in Japan
C. the stereotyped role of women in Japanese families
D. the norms for traditional Japanese women to follow
篇10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理解; 解題技巧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3315(2012)09-053-001
閱讀理解題考查的核心是考查學生對文章的篇章結構和深層信息的處理能力。因而,考生應該在掌握大量詞匯及語言基礎知識的前提下,努力增強自己的語言應用能力。近幾年的高考英語試卷保持了“穩中有變、變中求新、立足語篇”的基本命題思路。
一、閱讀理解題型答案與干擾項關系的分析
1.答案項的設置方法
正確的選項往往是命題者把閱讀材料的內容或信息用不同的語言形式再現出來。一般而言,答案項的設置有以下幾種方法:(1)選用原文中的句子;(2)使用原文詞句的同義詞或相似結構;(3)使用原文詞句的反義詞或相反結構;(4)答案項是對生詞、長句或難句的解釋;(5)答案項是對原文詞句或段落的歸納、推理或演繹;(6)使用原文的上下義結構。
2.干擾項的設置方法
2.1以偏概全。考生在做猜測文章中心思想,給文章添加標題或判斷推理時,往往會犯以偏概全的錯誤。產生這類錯誤的原因是考生受思維定勢的影響或考慮不周,以局部來代替整體。其具體表現為合理關聯與不合理關聯,準確概括與不準確概括之間的錯位。
不合理關聯就是表層理解與深層理解相混淆。表層理解是對文章中客觀事實的感知與記憶,往往是文章直接表述的結論;深層理解則是對文章中的客觀事實進行邏輯推理,總結或概括后得出的結論。
2.2答非所問。命題者把文章作者的觀點與他人的觀點相混,題干問的是作者的觀點,選項中出現的都是他人的觀點;或者題干中問的是他人的觀點,卻把作者的觀點放入選項中去。
例:以2009年蘇、錫、常、鎮四市高三教學情況調查(一)第67題“We learn from the story that the beginning Andrew''s father__________.”為例,干擾項A項“holds the view that Andrew is hopeless” 與B項“has lost all his patience with Andrew”就是這種情況,而正確選項為D項“still hopes Andrew will improve.”
2.3偷換概念。干擾項用了與原文相似的結構和大部分相近的詞匯,卻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換了幾個詞匯,造成句意的改變。
例:以2006年全國卷第57題“It can be inferred that greyhounds _________.”為例。此題乍看應選B項“like staying in bed all day.”因為原文中有這么一句“especially they would much rather be at home in bed than walking around outside”,殊不知選項中加了“all day”,使意思絕對化了。正確選項應為D項“need some exercise outdoors”考生若注意不到此細節的變化,勢必造成失分。
2.4無中生有。干擾項往往是生活的基本常識和普遍接受的觀點,但在原文中并無相關的信息和其特點,這種選項的設置往往與問題毫不相干。解答這類考題時,考生應注意問題中有無“In the author''s opinion”或“According to the passage”之類的限定語。
二、閱讀理解題型的解題思路與技巧
解答閱讀理解題的總體思路是:單句入手,語篇突破,著眼整體,歸納推斷。常用的解題技巧有以下幾種:
1.排除法
排除法是解答閱讀理解題的常見方法,對于那些不合情理或荒謬的選項,與短文內容相反的選項,與短文內容不相關的選項,雖在短文中出現但答非所問的選項,以及不是問題的主要因素的選項等,都可以采用排除法。
考生可以遵循如下的方法排除干擾項:
(1)如果干擾項明顯與文章不符,即為“誤”,可以直接排除。
(2)如果干擾項與文章內容不矛盾,但在原文中找不到依據,這是“虛”,也可以直接排除
(3)有些干擾項似乎很有道理,文中也能找到相關的依據,但它卻不能完全滿足題目的要求,未能以文章的主題、作者的思維模式為出發點,未能充分體現嚴謹性和最大的合理性,這種雖沒錯但不是最佳答案的“偏”選項也可以排除。只要考生以“是否矛盾”,“是否有依據”,“是否以偏概全”來思考、分析和甄別每一個選項,那么解題的正確率就會得以提高。
2.定位法
定位法即根據題干和選項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從原文中找到相應的句子,然后進行比較和分析(尤其要注意一些同義轉換),從而找出正確答案。
3.概括法與推理法
概括法指根據所讀材料概括文章的主題、要點、標題和中心思想等。而推理法則根據所讀材料的字面意思,通過語篇的邏輯關系以及各個細節的信息與暗示,推敲作者的態度,理解文章的寓意,悟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考生在運用推理法時首先要吃透文章的字面意思,從字里行間捕捉有用的提示和線索;然后再對文字的表面信息進行挖掘與加工,由表及里,由淺入深,從具體到抽象,從特殊到一般,通過分析,綜合和判斷等思維活動對文章進行深層處理以及合乎邏輯的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