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名言范文

時間:2023-04-09 15:10:2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蘇格拉底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蘇格拉底名言

篇1

1、分手的時候到了,我去死,你們去活,究竟誰過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

2、我與世界相遇,我自與世界相蝕,我自不辱使命,使我與眾生相聚。

3、暗戀是世界上最美麗的愛情。

篇2

“明白。”那位助手趕忙說,“您的思想光輝是得很好地傳承下去……”

“可是,”蘇格拉底慢悠悠地說,“我需要一位最優秀的傳承者,他不但要有相當的智慧,還必須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氣……這樣的人選直到目前我還未見到,你幫我尋找和發掘一位好嗎?”

“好的、好的。”助手很溫順很尊重地說,“我一定竭盡全力地去尋找,以不辜負您的栽培和信任。”

蘇格拉底笑了笑,沒再說什么。

那位忠誠而勤奮的助手,不辭辛苦地通過各種渠道開始四處尋找了。可他領來一位又一位,總被蘇格拉底――婉言謝絕了。當那位助手再次無功而返地回到蘇格拉底病床前時,病入膏肓的蘇格拉底硬撐著坐起來,撫著那位助手的肩膀說:“真是辛苦你了,不過,你找來的那些人,其實還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辭懇切地說,“找遍城鄉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優秀的人選挖掘出來,舉薦給您。”

蘇格拉底笑笑,不再說話。

半年之后。蘇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別人世,最優秀的人選還是沒有眉目。助手非常慚愧,淚流滿面地坐在病床邊,語氣沉重地說:“我真對不起您,令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對不起的卻是你自己。”蘇格拉底說到這里,很失意地閉上眼睛,停頓了許久才又不無哀怨地說,“本來,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給忽略、給耽誤、給丟失了……其實,每個人都是最優秀的,差別就在于如何認識自己、如何發掘和重用自己……”話沒說完,一代哲人就永遠離開了他曾經深切關注著的這個世界。

那位助手非常后悔,甚至后悔、自責了整個后半生。

為了不重蹈那位助手的覆轍,每個向往成功、不甘沉淪者,都應該牢記先哲的這句至理名言:“最優秀的就是你自己!”

篇3

敬愛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講話的主題是“有始有終,定能成功”。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曾經在中學當教師,有一天他對班里同學說,我們來做個甩手游戲吧。游戲很簡單,就是把手使勁往前甩三百下,再往后甩三百下,但要求每天都這樣做。同學們紛紛說這個游戲容易,保證能做好。一個星期以后,蘇格拉底問同學們游戲完成得怎么樣?同學們全都舉起了手。一個月以后,當蘇格拉底再做統計時,全班仍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學在堅持做。一年以后,當蘇格拉底在課堂上再次向大家了解情況時,只有一位同學舉起手,他就是后來成為大哲學家的亞里士多德。亞里士多德在自己的學習和生活中,憑著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自覺鍛煉自己的意志,終于在哲學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其哲學思想直到現在仍然放射著智慧的光芒。

同學們,這個甩手游戲從動作上看很簡單,但每天堅持,卻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事情要有始有終,絕不能半途而廢,如果我們能養成這樣的好習慣,就一定會取得好成績。人們常說,在科學之路上沒有平坦的大道,只有敢于在崎嶇的小路上不斷攀登的人,才能到達希望的頂點。讓我們認準自己的努力目標,堅持不懈地努力,不斷地鼓勵自己,這樣我們就會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和收獲的快樂。

最后,我送給大家一句法國生物學家巴斯德的名言:“告訴你使我達到目標的奧秘吧,我惟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堅持精神!

篇4

關鍵詞:主體性意識 萌芽發展 困境

主體性哲學是西方哲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主體與主體性問題也是了解西方哲學的一條主要邏輯線索。從整個西方哲學發展的進程看,主體性的自覺經歷了原始人類社會對自己認識混淆不清的狀態到希臘哲學本體論階段,近代認識理論的發展又使得主體性思想發揮到了極致。主體性的變化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是人類改造世界和改造社會實踐里和客體的相互作用所激發出來人的自主性、能動性和創造性。

一、主體性意識的興起

人類是在進入文明時代之后才真正提出了對認識自己的質疑,在西方文明開始的希臘時代,輝煌的物質、精神文明以及人對世界、對自己的思考開始了。

(一)認識自我

人是主客體的統一,主體又可以決定客體。在一定程度上原始人類與自然仍未明確區分開來,與自然、世界交互滲透,主體與客體處與一種混沌不分的狀態。馬克思曾論述說:“自然界起初是作為一種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對立的,人們同它的關系就像動物同它的關系一樣。”群體主體意識的出現和原始社會的宗教及祖先崇拜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可以說,這一切促成了主體意識的萌芽。隨著主客體的分開,主體意識隨著實踐的腳步日益明顯。

(二)認識自我意識

人類的歷史就是不斷認識自己的歷史,尊重人的地位真正是從進入人類文明開始的,古希臘是西方歷史的開源,其輝煌的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對后世都有深遠的影響。西方哲學思想一直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哲學時代,在古希臘人看來哲學和科學是一個范疇,是對生活的智慧的總結與思考。因此,前蘇格拉底的哲學家們一開始就致力于對萬物本原、始基的哲學思考。所以,代表古希臘哲學思想的起點應該是泰利士的“水是萬物的本原”,它是指千變萬化的世界,歸根到底應該歸于單一的具體物質。這時候的哲學思想主導就是追求物質的本源,體現了當時的人們對于世界的認識程度和如何看待生產力發展的水平。

蘇格拉底的名言“認識你自己”,其哲學意義就在于強調認知的作用、強調知識的作用,從而肯定人的地位,擁有了知識從而擁有了道德,知識和道德的完美結合就成了真正意義的人。從智者普羅泰格拉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到蘇格拉底的“認識你自己”,開啟了對于自己認識的開端。但是,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想,出發點并不是關注人,而是更多的看重物,他們認為“物”是萬物構成的基礎,是哲學家追求的真理,關注的重點并沒有放在對于人的關注上。蘇格拉底的哲學研究主要集中在人本身的問題上,由此開始古希臘哲學注重對自然本身的研究轉到對社會倫理和對自我的研究上,追求的是千變萬化的自然真理,從感覺而來的知識更是變化莫測的一種永恒不變、確定的真理,蘇格拉底在自然界中找不到,所以更多的是研究自我而已。自然與我不再是一體的,而是逐漸分開的,人不是成為主體的一部分,而成為有自己特點的獨立的實體。人由自然中走出來,體現了哲學由自然到注重人的過程。普羅泰格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認識到這一點也是人的尺度,這需要更透徹和深入。

因此,一方面他認為通過反思精神才能來認識和理清自己;另一方面,蘇格拉底認為靈魂應該是與物質有本質不同的精神實體,自然界的產生和滅亡也不過是如此,不過是某個東西的聚合和分散。雖然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界定還不明確,但確讓精神實體和物質實體對立起來,這種區分讓蘇格拉底成為西方哲學史上唯心主義的奠基人。不研究自然界,而是將注意力轉移到從倫理上來探討普遍真理,進一步認識到社會生活的普遍法則和了解認識自己,這也就是說,蘇格拉底在強調知識的重要性,想要將倫理道德來靠理智主宰。這種理性主義的思想,對于西方哲學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促進了主體性思想的萌芽發展。但是把自我當成認識的對象,在追求知識的同時并沒有脫離樸素性和直觀性,并沒有把知識、理性當作把握事物的主要手段,因此,蘇格拉底只是注意自我意識的靈光,而并沒有意識到主體性問題掌握主體性原則。

可見,主體性思想還只是處在萌芽中,并沒有脫離開這個階段。古希臘哲學主要是本體論哲學,比如,“認識自己”、“人是萬物的尺寸”等問題雖然涉及到了一些諸如認識論問題等,但并沒有脫離本體論的傳統。在本體論下的人的主體問題,是以本體論問題基礎來展開的,和現在的認識論哲學探討主體性原則是有所不同的。古希臘哲學畢竟是人類思想發展的初級階段,還沒有真正達到把主體與客體自覺對立起來的水平,沒有把主體性原則當成哲學的真正原則,也無法真正體現人的主體地位。我們可以從蘇格拉底的哲學理論中看到,在終極本體論思維下,希臘時期的主體概念還不是很清楚,還沒有和人有著必然的聯系。總而言之,雖然有一定的萌芽出現,但是主體意識在希臘沒有形成確定下來的主體概念和原則。真正的得到關注和重視是在近代以后,科學在不斷發展、哲學理論也在不斷完善,對于認識論的問題就成為急需要解決的問題,它關乎著人們精神層面的發展,關系著人們對于精神世界的拓展和發掘。

二、主體性思想的快速發展

哲學發展時期,人和主體的統一成為人們關注的重中之重,這樣的哲學環境使得人這個個體有了成為主體的內涵:擁有主體能動的創造性內涵的特點人們從自然存在的世界中游弋回到了此在的世界里,從對自然的崇拜到對人自我意識的研究,人們開始關注知識領域、追求個性解放,展現了人們的時代精神、人文精神。

篇5

關鍵詞:本體性 主體性

中圖分類號:B5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02(c)-0221-01

形而上學的本體論本性是哲學在任何一個歷史維度下都不可或缺的一個本質要素,而其內在的核心或本質則在于對主體性超越的本體追求和終極關懷的理性至高追求,傳統形而上學的主體性原則萌芽于古希臘時期;彰顯于近代笛卡爾我思故我在的提出;綻放于德國古典時期,它孜孜不倦地推動著西方哲學向前發展,與此同時其理論的內部也出現了分裂,使其陷入了困境,現代西方哲學家竭盡全力挽救或給其尋找安身立命的穩固的基礎使其擺脫困境,那么我們就需要從源頭來反思主體性在西方哲學的發展脈絡。

古希臘哲學是建立在自然哲學的基石之上探究萬物產生的本原問題,在探索的過程中裂變為真理的“邏各斯”和意見的“自然”,巴門尼德的真理與意見構成了形而上學的基礎,“他總結了早期自然哲學家的各種理論形態,從中提取一個抽象的概念來界定世界的本質,這就是‘存在’概念。在他看來‘存在’的存在是‘真理’之路,‘非存在’是意見之路”至此形而上學的本體論(Ontology,其中on便是存在)雛形得以展現,經驗世界產生了“意見”,“真理”是依據抽象思維而形成的,這樣強調理性思維的唯理主義認識路線清晰的呈現在大家的面前。沿著此路線前進,希臘哲學從自然哲學走向了形而上學,主要體現在對邏各斯的深層分析之后,問題研究的重心已經轉向了“邏各斯”背后的人和神,人的倫理生活和社會生活納入了哲學的研究視野。巴門尼德用邏輯的思維方式給予原始質樸哲學以前進的內部動力,但是這時的哲學仍然在“自然”的范圍,后來的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薩戈拉等也涉及到人的問題,但是均未從根本上發現人的主體性。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曾認為蘇格拉底第一次把哲學“從天上拉回了人間”,他的意思是說,在蘇格拉底那里哲學開始將眼光從自然界轉向了人的道德世界。然而實際上普羅泰戈拉在蘇格拉底之前就這樣做了。[1]普羅泰格拉認為:“人是萬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在這里尺度、邏各斯通過人來建立,這對于追求本體的古希臘哲學來說無疑是一個不同的聲音,一個嶄新的思維向度-主體納入到了哲學研究的視野中來,萬物依據人的邏各斯而存在或非存在,人的主體地位得以確立,同時它也是古希臘歷史發展的主動性和人的自覺意識的覺醒的嶄新形態。雖然人的主體意識有了一定的覺醒但是這仍然不是主體能動性的覺醒,而是感性方面的理解,人仍然是形而下的存在。

蘇格拉底的“思維著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孕育了人的主體性思想,他把人作為一切活動的出發點和標準,蘇格拉底引用鐫刻在德爾菲神廟門前的名言來號召人們:“人啊,要認識你自己”,使哲學的研究視角轉向了人,蘇格拉底將人看作是理性的思維主體,承認了人的力量的存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們對認識的途徑、認識的可靠性的條件等問題的研究。因此,主體性思想在蘇格拉底的哲學中獲得萌芽狀態。亞里士多德在對理念論進行了批判之后將哲學理解為一切科學的匯總,并將其分為理論科學、實踐科學以及藝術三部分,形而上學則存在于理論科學的體系之內,他認為人的認識是經過經驗(一般知識)、技術(普遍知識)、理論最終到達知道的智慧(第一哲學或形而上學),并建立了以實體為核心的關于“存在的存在”本體論哲學,他的形而上學研究對象是存在本身即“存在的存在”,這種在亞里士多德這里得以高純度的發展,他試圖建立一個遠離塵囂的“本體”世界。但深入地對亞里士多德的哲學進行剖析,我們會發現其內部結構中對主體性的關注。亞里士多德提出“求知是所有人的本性”“人是理性的動物”“人是政治動物”。前兩個命題表現出亞里士多德力圖通過人的形而上追求來建立感性活動與理性活動的鴻溝,同時也為知識論提供了根基。第三個命題“人是政治動物”則將至高無上的形而上追求給予了現實的根基,“人是政治的動物”強調了人對社會整體的依存性。這一點也為實踐哲學的研究找到了本源性的證據。“人的本質是人之所以為人而區別于其他動物的最根本的特征,即人在一定社會關系中具有使用人類自己制造的工具改造自然的活動,亦即生產勞動,更廣泛一點講,即人的實踐活動。”

古希臘時期的形而上學發展路線是在理性提純至最高點的本體論或存在論哲學,其中主體性思維并沒有得到全面的發展,主體性蘊含在實體和屬性的關系之中,主體性思想在古希臘時期仍處于潛在和萌芽階段。而到了近現代文藝復興時期,隨著人的自我意識的覺醒,形而上學的發展脈絡發生了顛覆性的翻轉,意識論的形而上學登上了歷史舞臺,主體性思維開始走進了形而上學研究的視野中來。

篇6

認識自我

[黎巴嫩]紀伯倫

一個雨夜,賽艾姆坐在書房的書架前,開始翻閱起舊書。他叼著支土耳其大雪茄,厚厚的嘴唇不時噴涌出一陣煙霧。柏拉圖記錄的他的老師蘇格拉底關于“認識自我”的一段對話引起了賽艾姆的注意……賽艾姆掩卷深思,心中油然漾起一種對東西方哲人圣賢敬佩的感情。

“認識你自己。”他嘟囔著蘇格拉底這句名言,猛地從座椅上站了起來,展開雙臂大聲嘆道,“對!我必須要認識自我,洞察自己那秘密的心靈,這樣我就拋脫了一切疑懼和不安,從我物質的人中找出我精神的人,從我血與肉的具體存在中找出我的抽象實質,這就是生命賦予我的至高無上的神圣使命!”賽艾姆像害了場熱病,眼中閃爍著酷愛“認識自我”的狂熱光芒。

他踱到鄰屋,像座塑像一樣佇立在穿衣鏡前,凝視著鏡子里鬼一般可怕的自我,并默默地估量著自己的頭形、面龐、軀干和四肢。

賽艾姆的這種塑像神態持續了半小時,空靈縹緲的“認識自我”,仿佛給他灌注了一套足以揭示自我靈魂秘密的奇異、升華了的思想,并使他心里充滿了理性之光。他平靜地啟動雙唇,自言自語地說:“嗯!從身材上看,我是矮小的,但拿破侖、維克多?雨果兩位不也是這般嗎?我的前額不寬,天庭欠圓,可蘇格拉底和斯賓諾莎也是如此;我承認我是禿頂,這并不寒磣,因為有大名鼎鼎的莎士比亞與我為伴;我的鷹鼻彎長,如同伏爾泰和喬治?華盛頓的一樣;我的雙眼凹陷,使徒保羅和哲人尼采亦是這般;我那肥厚嘴唇足以同路易十四媲美,而我那粗胖的脖子堪與漢尼拔和馬克?安東尼齊肩。

“不錯,我的身體是有缺陷,但要注意,這是偉大的思想家們的共同特點。更奇怪的是,我與巴爾扎克一樣,閱讀寫作時,咖啡壺一定要放在身旁;我同托爾斯泰一樣,愿意與粗俗的民眾交際攀談;有時我三四天不洗手臉,貝多芬、惠特曼亦有這一習慣;我的嗜酒如命,足令馬婁和諾亞自愧弗如;我的饕餮般暴食暴飲使巴夏酋長和亞力山大王也要大出冷汗。”

又沉默了片刻,賽艾姆用骯臟的指尖點了點腦門,繼續發言:“這就是我!這就是我的實在。我擁有迄今為止人類歷史上的偉人們的種種品質。一位擁有這么多偉大品質的青年是一定能干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的。

“睿智的實質是認識自我。偉人們把宇宙的這一偉大思想根植于我心靈深處,并激勵我開始去干偉大的工作。從諾亞到蘇格拉底,從薄伽丘到雪萊,我伴隨著偉人們一起度過了歷史的風風雨雨。我不知道我會以什么樣的偉大行動開始,不過一個兼備在白晝的勞作和夜晚的幻夢中所形成的神秘自我和真正本性的人,無疑是可以開創偉業的……是的,我已經認識了自己,而神靈也已洞鑒了我。啊!我的靈魂萬歲! 自我萬歲!愿天長地久,諸事如愿!”

賽艾姆在屋里踱來踱去,他那丑陋的臉上蕩漾著歡樂的光澤,嘴里不時發出一陣像貓啃骨頭時的歡快叫聲。他反復吟哦著阿比?阿拉的一段詩文:盡管我是這個時代的晚輩,創業祖先的未竟之業,總會歷史地壓在我的肩背。

過了一會兒,我們的這位賽艾姆穿著他那骯臟的衣服倒臥在亂七八糟的床上,進入了鼾聲如雷的夢鄉。

篇7

阿基米德是被困的7個小矮人中的一員。一晚,他在夢中遇見了雅典娜,雅典娜告訴他:在這座城堡里,除了他們所在的那個房間外,其他的25個房間里,一個房間里有一些蜂蜜和水,夠他們維持一段時間,而在另外的24個房間里有石頭,其中有240塊玫瑰紅色的靈石。收集到這240塊靈石,并把它們排成一個圈的形狀,可怕的咒語就會解除,他們就能重回自己的家園。

第二天,阿基米德迫不及待地把這個夢告訴了其他6個伙伴。有4個人不相信,但是艾麗絲和蘇格拉底愿意和他一起努力。一開始,艾麗絲想先去找些木材生火,這樣既能取暖又能讓房間明亮些;蘇格拉底想先去找那個有食物的房間;阿基米德想先把240塊靈石找齊,好快點兒解除咒語。3個人無法統一意見,于是決定各找各的,但兩天下來,3個人不僅沒有成果,反而累得筋疲力盡。這讓其他的4個人嘲笑不已。

但是,他們仨沒有放棄,失敗讓他們意識到應該合作。他們決定:大家一起先找火種,再找吃的,最后找靈石。這是個有效的方法,3個人很快找到了火種以及蜂蜜和水。

在他們3個人的感召下,其他人也參與到合作的隊伍中來。大家團結協作、共同努力,終于搜集到所有的靈石,成功解除了身上的咒語。

美好的愿景是團隊組建的前提;明確的目標是團隊運行的基礎;默契的合作則是團隊成功的關鍵。

大道 理

在現實生活中,孤立的人是無法生存的,每個人都要與別人進行合作,在合作中學習、工作和生活。即使你是一枝嬌艷、美麗的牡丹,也要知道:一枝獨放不是春,春天應是萬紫千紅的世界。

:聽到這兒,你知道合作的重要性了嗎?

:我有點感觸。平時在學習中,當遇到難題的時候,如果我和同學一起討論解答,效果可能會事半功倍的。

:沒錯,聰明的“小雨點”。你真是一點就通啊。^-^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些諺語和名言警句,看看合作究竟有多重要!

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

――諺語

人心齊,泰山移。

――諺語

篇8

1、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諸葛亮

2、自尊心是一個人靈魂中的偉大杠桿。——別林斯基

3、沒有比認為自己是有用之才的自尊自信對人更有益的東西。——卡內基

4、假如你認為能夠,你便能夠;假如你認為不能夠;你便不能夠。——戴維斯

5、應該相信自己是生活的強者。——雨果

6、走你的路,讓別人去說罷!——但丁

7、無論是別人在跟前或者自己單獨的時候,都不要做一點卑劣的事情:最要緊的是自尊。——畢達哥拉斯

8、人應尊敬他自己,并應自視能配得上最高尚的東西。——黑格爾

9、自尊自愛,作為一種力求完善的動力,是一切偉大事業的淵源。——屠格涅夫

10、沒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莎士比亞

12、最野蠻的是輕蔑自己。——蒙田

13、自尊心是一個人品德的基礎。若失去了自尊心,一個人的品德就會瓦解。——斯特那夫人

14、楚蘭生于深林,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以窮困而變節。——子路

篇9

這時,托爾斯泰34歲,度過了他放蕩的青年期。索妮亞18歲,聰明熱情,對愛情充滿美妙的狂想。然而,結婚前夕,她受到了當頭一擊――托爾斯泰出于一種“誠實”與“懺悔”的道德動機,把他的全部日記拿給她過目:說謊、、妓、酗酒,婚前與農婦阿克辛雅瘋狂情愛并生下私生子……一個男人對其放蕩史的坦白,帶來的是一個女人對愛情的絕望幻滅!

每個偉大的男人,在女人那里,似乎部有一塊“軟肋”。

蘇格拉底再雄辯,一切言語在她妻子那里,也有理說不清。還好,蘇格拉底足夠豁朗,他把悍妻當頭潑下的一桶涼水,詼諧喻之為“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要跟著下雨”。

林肯再英明,也終生遭受悍妻瑪麗的暴烈及動輒咖啡澆頭的“待遇”。當然,林肯足夠幽默,他向世人證明有一個怕老婆的總統的國家會是更民主的國度。

也可以這么說,大師與丈夫,壓根是兩回事。

托爾斯泰與索妮亞呢?如果不是晚年的索妮亞陷入一種歇斯底里癥,在精神上自釀悲劇,她稱得上是一位偉大的妻子。

從19歲開始,索妮亞一共為托爾斯泰生育了13個孩子,還有過3次流產。托爾斯泰一生沉溺于男女之歡,即使中年皈依后,依然在禁欲與欲望之間掙扎。

索妮亞的前半生充滿犧牲精神,她出色地完成了人婦與人母的角色。她才干出眾,打理雅斯納亞莊園,使其財產收入較原先增加4倍。更重要的一點是,她每夜挑燈抄寫托爾斯泰的文稿,在她不厭其煩、無比繁冗的謄寫下,《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等巨著浩浩蕩蕩地誕生了。

幸福的家庭大多相似,不幸的家庭卻各不相同。托翁的這句名言,赫然寫在《安娜?卡列尼娜》的扉頁上。信徒多如山的大師,在這場婚姻糾葛中到底充當了一個怎樣的不幸角色?終其一生,他多情而軟弱,自負而彷徨,無私而自相矛盾。索妮亞則始終精力旺盛,強悍異常。愈到晚年,她隨更年期而來的支配欲、狂躁癥,愈發強烈。

兩人的家庭矛盾,在于對生活等級的選擇與對待財產的價值觀的分歧上。托爾斯泰在寫了《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兩部鴻篇巨制后,突然對自己的作品產生了一種“羞于提起”的否定與厭惡感。更有甚者,他對靠作品贏得版權以及對私有財產、貴族生活產生了罪惡感。他宣布,1881年后的所有作品版權公有,并想把自己的莊園分給貧困的農民。

在莊園里,他與妻子就著作版權與私有財產問題進行了一場“至死方休的爭吵”。孤獨!隔閡!叛離!晚年的托爾斯泰,陷入了一種終極的孤獨與眾叛親離之中。索妮亞成為一個精神失常的女人,生活中充滿爭吵與自殺,妒忌與發作,家庭似乎成了地獄。大師托爾斯泰日漸在家庭糾葛中耗盡精力,疲憊絕望。出走的愿望,一次次在腦中醞釀:“像一個印度信徒那樣出走!”

1910年9月24日,托爾斯泰和索妮亞結婚48周年紀念日。信徒布爾加科夫為他們拍了一張照片,這是他們的最后一張照片。照片中,索妮亞緊攥著托爾斯泰的手,如同攥緊她余生里的愛與財產,她身材健壯,精力充沛,臉部透著神經質的乖戾痕跡;再看托爾斯泰,白須,白發,駝背,衰老,兩眼直勾勾盯著鏡頭,除了冷漠,孤獨,他的眼光已不投向眼前人。他對女人的恨意,從安排安娜?卡列尼娜的臥軌自殺開始,到晚年更甚。

1910年10月28日,莫斯科寒冬。托翁82歲,他在拂曉前離家出走了!“親愛的索妮亞,像每個老教徒那樣,我想把自己生命的最后時光奉獻給上帝。感謝你,并懷念你給予我的一切。”

篇10

哲學在古代稱為“玄學”,被人為的披上了一層神秘面紗,有人說:哲學如同夜空中的星星,美麗但又遙不可及。對于初接觸哲學的高中生來說,剛開始對哲學充滿了好奇,可是由于邏輯思維、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面對哲學抽象的概念、深邃的原理、理性化的觀點,很多學生學習中慢慢地心有余而力不足,對哲學課產生了恐懼心理而望而卻步。為了提高學生學習哲學的興趣,教學中我不斷學習別人經驗,總結課堂教學,反思自身不足。經過多年的探索,結合學生實際,結合教材特點,結合個人教學風格,通過通俗易懂的故事、俗語、詩句、名言名句、日常生活的現象、時政熱點、生活熱點等學生易于接受的方式,打造了趣味性、生活性、思辨性、歷史性的“四性”哲學課堂。“四性”課堂化抽象為具體,課堂洋溢思辨的氛圍,閃耀智慧的光芒,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達到了“哲學就在我們身邊”和哲學“指導人們生活得更好”的效果,讓很多學生受益匪淺。

一、講敘故事,引趣激思,打造趣味性哲學課堂

趣味故事孕育哲理,通俗易懂,回味無窮。心理學研究表明:愛聽故事的高中生占85%以上。教師可以將學生愛聽故事的心理傾向引向課堂,結合《生活與哲學》教材內容精選一些趣味故事進行教學,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求知欲和興趣,開拓學生思維,活躍課堂氣氛,來創造教學佳境。

例如,在教學“矛盾的對立統一”時,可采取故事式設疑:傳說孔子曾帶領一班學生找老子請教,老子很老了,正在閉目養神,大概聽到了響動,抬起眼皮看了看,孔子趕快請安說:“弟子孔丘特來候教。”過了很長時間,老子才張開嘴,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問:“你看到我的牙怎么樣?”孔子說:“已經全掉了”,又問:“我的舌頭怎么樣?”孔子說:“還好。”老子又合上眼皮,靜養去了。孔子帶領眾弟子退了出來。在故事中,老子教了孔子及弟子們什么道理?剛開始學生會認為什么也沒有教,讓學生再思考討論。待學生回答后,教師補充總結,老子的意思是牙齒是剛強的,卻是柔弱的,舌頭是柔弱的,卻是剛強的,看起來剛強的牙齒,敵不過柔弱的舌頭。孔子向老子請教的故事告訴我們,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事物內部都存在著矛盾。世界上沒有純而又純的東西,看問題要用矛盾的觀點。

又比如在講“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這個難點知識時,可以用古代的“白馬非馬”的故事導課,講完之后,不忙著分析,可以再講個幽默笑話:“黑馬向白馬求婚,說:如果咱倆結婚,一定能生出一個黑白相間的什么活也不用干的斑馬。”學生一聽肯定哄堂大笑,緊接著提問:“白馬是馬么?”“黑馬和白馬結婚后能生出一匹斑馬來嗎?”繼續啟發“為什么”,學生討論回答后,由此得出,馬是白馬、黑馬的共性,白馬、黑馬是馬的個性。一個很難的知識點就在這個有趣的故事中解開了,而且學生的印象會很深。

總之,以寓言、笑話、典型故事、歷史故事、哲理趣文等的講述和分析來幫助學生理解哲學道理。這類材料學生比較容易接受,既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而且還可以逐步地吸引學生參與到材料的分析中來,使學生慢慢地改變學哲學難的認識,從而提高學習參與的積極性。

二、結合熱點,聯系實際,打造生活性哲學課堂

夸美紐斯在《大教學論》中指出:“一切知識是從感官開始的”。學生需要生活化的哲學課,需要讓學生用感官感觸社會生活,通過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最終習得《生活與哲學》課的觀點、技能、方法、

轉貼于

態度、價值觀。教師要努力創設情境,采用切實可行的方式、手段,引領學生在實踐中學習,在生活的實境中感悟。

例如在教學第一課第一框“生活處處有哲學”時,可以這樣導入。電視劇《武林外傳》熱播以來,男女老少都愛看,影響面很廣。播放視頻《武林外傳》第29回“呂圣人智斗姬無命”中那段呂秀才說死姬無命共3分鐘的視頻。學生看完了很興奮,教師借機分析:為什么一個書生能把一個武林高手說死,用的是哲學思維,靠的是知識力量。視頻中的經典名句“誰殺死了我”,“我殺死了我”,用到的哲學思維是人的個體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構成……學生一聽,太有意思了,從而很想了解哲學這門學科。哲學到底是什么?把學生引進來,讓他們在興趣中自己找答案。

哲學課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哲學教學中,我們可以選擇現實的時事素材作為背景,設置一定的情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自主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利于鍛煉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例如在教學“實踐和認識的辯證關系”時,播放10分鐘視頻呈現我國的探月進程,讓學生自己結合理論來分析討論,從而真正領會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三、循序誘思、展開辯論,打造思辨性哲學課堂

哲學問題也需要在思辨、爭鳴、對話和交流中加深理解。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的母親是個接生婆,他努力追隨母親的足跡,做一個精神助產士,幫助別人生產出他們自己的思想。蘇格拉底通過盤問的方式向別人提出問題,誘導別人思考、回答,使被問者不斷否定錯誤,從而不斷接近真理,這個方法被稱作“蘇格拉底接生術”。如果我們能在哲學教學中學習蘇格拉底的接生術,善于循序誘思,必將會為哲學課堂增色。

在“哲學的基本問題”教學中,播放《林黛玉進賈府》片段設置了三個問題:(1)唯物主義認為是存在決定思維還是思維決定存在?(2)但是林黛玉、賈寶玉從未謀面,卻為何在他(她)們的心靈深入處先有了對方的影子?(3)那么倒底是先有我的觀念,還是先有我看到的那個心靈之外的真實世界呢?這三個看似矛盾的三個問題,卻非常好地引發了學生的討論、爭鳴,達到了教學目的。

在“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教學中,可以運用教材p67中的漫畫《懸掛在山崖上的兩個人》設置以下問題:(1)他敢燒斷繩子嗎?為什么?(2)他真的不敢燒斷嗎?在什么情況下他就敢燒斷,而且非燒斷不可?(3)這體現了什么哲學道理?這種循序誘思打破傳統,善于進行逆向思維,不僅啟發了學生的思維,也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體現了哲學的魅力。

四、追尋歷史,理清軌跡,打造歷史性哲學課堂

學習哲學歷史,就是要知道古今中外的哲學家是如何看宇宙,如何看人生,如何思考自己所面臨的時代問題,并給出解答方案的。不學哲學歷史,就很難真正講授好哲學,也就談不上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了。因此,我們有必要去認真學習哲學歷史,去追隨哲學大師的思維軌跡,去了解他們內心世界的真正所想。在《生活與哲學》教學中適當穿插一些哲學家的介紹,讓學生慢慢理清哲學發展的線索,唯如此,我們高中哲學課才有可能真正成為哲學課。

例如在教學第三課“時代精神的精華”時,我通常先用2個課時給學生簡單介紹西方哲學發展線索及代

轉貼于

表性的哲學家。西方哲學發展史中,從古希臘哲學說起,早期的泰勒斯、赫拉克利特(我尋找我自己)、畢達哥拉斯(世界上最有趣而又最難理解的人),到中期的蘇格拉底(認識你自己)、柏拉圖(柏拉圖式的精神戀愛)、亞里士多德。中世紀基督教哲學(哲學被神學所奴役)。文藝復興時期的哲學,代表人物但丁、哥白尼、伽利略、馬丁路德等。近代西方哲學包括:17世紀英國經驗論哲學,代表人物培根(知識就是力量)、笛卡爾、貝克萊(存在即被感知)、休謨等;18世紀法國啟蒙哲學,代表人物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等;19世紀德國古典哲學,代表人物康德、謝林、黑格爾、費爾巴哈等。然后到哲學的產生即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現代西方哲學,代表人物叔本華、尼采、羅素等。通過這種簡單的介紹,能讓學生明白哲學的產生絕不是偶然,它是哲學史上的偉大變革,哲學是社會變革的先導,推動時代的步伐,指導社會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