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輿情分析報告范文
時間:2023-04-09 15:55:4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輿情分析報告,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自1957年我市建立防疫站以來,傳染病疫情報告一直沿用接診醫生填寫傳染病報告卡,由各醫療單位疫情管理員報送或郵寄市衛生防疫站,各種數據手工統計分析。這種傳染病報告模式造成了從醫生接診傳染病患者到報告至市衛生防疫站一般需24h甚至更長的時間,也極易造成傳染病報告卡的積壓或丟失,從而造成不能及時對全市傳染病發病情況的分析,延誤了對傳染病控制措施的落實,導致傳染病暴發流行。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在傳染病控制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傳染病疫情報告的及時性、準確性和數據分析的及時準確性決定了傳染病預防控制的成敗。2003年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在中國的暴發流行,充分暴露出了我國的傳染病疫情報告的不及時性等嚴重問題,這也給我國的經濟建設造成了嚴重損害。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各行各業的應用,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在全市一級以上的醫療單位通過建立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采取網絡式上報與管理,從而使傳染病疫情報告有了劃時代的意義。
1 網絡化報告的應用
隨著時代的發展,計算機網絡在各行各業的應用,也為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提供了更大的舞臺。在“十五”規劃中,國家提出了要加速衛生信息網建設,并確立疾病控制信息網絡建設優先的目標。為了提高疫情報告信息質量,市衛生防疫站于2003年10月份投資10余萬元建立了疫情信息網絡管理中心,在系統中建立了本級用戶和29個網絡直報用戶,為每個用戶設置了用戶編碼和密碼,并根據各自的職責授予了不同的角色,以滿足各自的報告要求。同時要求全市一級以上的醫療單位均要配備計算機、打印機和上網設備等硬件物資。對各單位網絡直報員進行了為期1天的技術培訓,主要培訓內容為如何登陸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錄入用戶編碼和密碼,進入本單位事先設置好的直報系統;如何對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的錄入、上報;如何查詢報告信息和分析疫情信息等技術。自2004年1月1日起,全市所有一級以上醫療單位發現的傳染病均要通過網絡進行報告,當我市直報用戶通過網絡報告傳染病后,市衛生防疫站的本級用戶立即就可以通過疾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系統對所上報的疫情信息進行瀏覽,查看報告內容是否齊全完整,是否存在邏輯錯誤,并對報告的疫情進行核實,然后進行審核,審核后疫情信息就存入網絡系統。通過此系統還可以定期對全市上報的傳染病疫情信息進行自動統計分析,對存在暴發流行趨勢的傳染病及時提出預警信息,可提前對疫情進行控制,以防止疫情擴散形成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
2 網絡化報告的效果與體會
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的網絡管理自2004年1月1日-2008年12月份為止,通過在我市運行,取得較好的效果。
2.1 傳染病患者資料的可靠性、完整性、及時性 各種數據分析的及時性和傳染病的預警等方面均取得了歷史性突破。在我市傳染病疫情報告采取網絡報告后使傳染病患者個人資料實現了電子化管理,具有真實可靠性,提高了傳染病報告卡片填寫的完整性,從而更有利于對傳染病患者的追蹤流調。
2.2 傳染病報告卡片完整性 由1986年的89%提高到2008年的99%。極大縮短了傳染病疫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時間,傳染病報告卡由原來的送達或郵寄至市防疫站平均需用24h以上,縮短為實行網絡報告后只需20s,市衛生防疫站就可收到上報疫情。
2.3 避免誤報 避免了由于筆跡潦草而導致的誤報,傳染病疫情分析的各種數據由電腦自動生成,由過去需要2天時間完成的數據分析,現在只需用5min即可準確無誤的生成,提高了工作效率,改進了工作質量。
2.4 減少漏報 極大減少了傳染病漏報,各級醫療單位傳染病漏報率由1986年的24%降至2008年的0.47%;自1986年加強疫情報告各項措施落實后,漏報率迅速下降, 2004年,實現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后,也極大地提高了疫情報告質量,漏報率也下降到了1%以下(見圖1)。
圖1 龍口市1986-2008年傳染病漏報率分析圖
2.5 自動、及時地提出了傳染病暴發流行的預警信息 2004年以前,傳染病控制是在形成暴發流行后開始采取防控措施,而實行疫情網絡報告后,根據網絡分析數據及早預警,更早地采取控制措施,從而防止了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保護了人民的身體健康,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如當我市1周內發生了2例重點傳染病(如麻疹、痢疾等),系統將自動發送短信給用戶管理員,提出警示,要求及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并對相應情況在網絡進行回復。
傳染病疫情報告是傳染病預防控制中重要的一環,及時、準確的疫情報告是疫情信息的重要來源,是全面掌握傳染病發病動態,探討流行規律并制訂有效措施的重要依據。傳染病網絡直報實現了傳染病信息獲取和疫情管理的及時高效,其優勢不僅在于及時,而且可從全局的角度動態監測各地疫情的發生、發展情況。傳染病疫情網絡直報在應用后,極大地提高了我市傳染病和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質量,縮短了報告時間,減少了傳染病漏報,從而更有利于市防疫站及時掌握全市的疫情狀況,及時的提出傳染病疫情預警信息,為及時采取控制疫情措施提供了科學數據,從而更好地防止了我市傳染病的暴發流行,保護了全市人民的身體健康,為推進經濟大發展,構建和諧新龍口提供了良好環境。
3 問題及對策
3.1 網絡或計算機故障將會影響疫情報告的及時性 因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的前提是網絡要保持通暢和計算機正常工作,在網絡或計算機發生故障的情況下,各醫療單位無法對傳染病疫情進行疫情報告,從而影響了疫情報告的及時性。
3.2 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是目前醫療機構傳染病疫情報告的一個空白 隨著醫療改革的不斷發展,我國醫療市場上已經出現大量的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但目前傳染病疫情報告尚未普及到這些醫療機構,很多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尚未開展法定傳染病疫情報告工作,而患者(尤其是農村患者)在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看病的并不在少數。
3.3 醫療機構網絡直報隊伍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目前,我市多數醫療機構網絡直報工作隊伍不穩定,網絡直報人員年齡老化、專業不對口,少數醫療機構尚未設置專門人員從事傳染病網絡直報工作,從而影響了疫情報告工作的順利開展。針對上述問題筆者認為:一是要進一步提高疫情報告員的網絡或計算機維護能力,在遇到常見故障時能自行解決。在停電或網通公司系統故障時,要在規定的時限內將有關疫情資料電話或傳真報告市衛生防疫站,由市衛生防疫站疫情管理員將有關疫情資料錄入專報系統網。二是要定期開展傳染病疫情報告相關知識培訓。各級各類醫療機構應定期組織臨床醫生開展傳染病報告相關知識的學習和傳染病防治知識的普及。疾病預防控制機構疫情管理人員應加強自身的建設,提高自身的業務水平。逐步建立起一支覆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和醫療機構的穩定的網絡直報工作隊伍。三是爭取政府支持,加強對全市各級醫療單位疫情報告的管理,增加對個體門診或私人診所的資金投入,爭取在全市所有醫療單位實現傳染病疫情網絡報告。
篇2
善待網絡輿論,及時回饋信息
伴隨著中國社會復雜而艱巨的轉型,隨著互聯網上突發公共事件和熱點話題此起彼伏,存在于互聯網虛擬空間中的網民群體和網絡意見已經成為中國社會一股強大的力量。[1]
在這種情形下,如果各地政府能夠善待并積極應對網絡輿情,妥善處置各種網絡熱點事件,必將有效維護政府形象、提升對外信息的能力,而一旦政府應對網絡輿情措施失當,對政府公信力的影響和破壞就會很大。
因此,作為新聞機構,首先要轉變觀念,善待網絡輿論。
網絡時代,政府官員的言行舉止,往往要接受最廣泛的監督,對于網絡這樣一種全新的公眾民主表達方式,各級政府官員不僅要敢于面對,勇于并善于傾聽網絡聲音,正確看待網絡上的被監管和網絡批評,更要能以更寬容平和的心態、更機敏的輿情反應程度,逐漸適應網絡時代新的輿情和信息挑戰。
從近幾年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的“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中網絡輿論的公共話題來看,雖然內容五花八門,但受年輕網民追逐個性、求新求異等心理因素的影響,更多的話題往往會聚焦在一些危機事件的負面效應和負面信息上。
這是因為,危機事件的突發性和震撼性會引發公眾多疑、焦慮等不穩定情緒的擴散,增加負面信息發生的源頭。倘若此時網民意見和網絡留言不被相關部門重視、正面反饋,而是敷衍塞責,那么危機事件的多變性和不確定性只能使信息傳遞的次數更為頻繁,從而為負面信息的流動提供更為多樣的載體。
其次,要想使網絡真正成為新時期政務公開的重要渠道,各級政府部門更要發揮網絡優勢,真誠回答,及時反饋,要能使官方的信息和網絡輿論的關注迅速對接,進而消除疑慮,建立誠信。
網絡空間的無限性不僅為網民提供了傳統媒體不可比擬的發言機會,從最根本的意義來看,它也體現在媒介形態與社會結構變遷和政治參與方式變化的對應關系上。各新聞機構不僅要認識到這種公民政治參與的重要性,更要多方開拓完善網絡溝通及反饋形式,“問計于網”,“問政于民”,真正實現與媒體公眾的網絡溝通。
一些部門雖然已經搭建了“網絡問政”平臺,但由于對于網絡意見和網民問題的重視程度不夠、處理不及時不認真,不僅造成網民的不信任,而且更容易造成信息誤讀和錯解現象的蔓延滋長,強化了負面信息帶來的社會效應,或是因處置失當造成影響廣泛的社會事件。
因此,面對網絡輿論,無論是網絡批評還是網絡監督,各級政府和企業都應以寬廣的胸懷正確對待網絡民意,都應持歡迎和提倡的心態。正如公安部新聞發言人武和平所說:“在網民的罵聲中聽取諍言,在咒語中體察民情,在板磚中提高公信力,在網民監督下做好工作。”
做好輿情分析,引導網絡輿論
網絡時代的新聞如果要符合受眾需要,有針對性和新意,那么預先充分的國內外輿情調研必不可少,而網絡輿情分析則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伴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普及和更新,中國的網絡輿論空間多元化格局已經初步形成。各種價值觀的網絡群落和社交網站相安并存,這也使得網絡輿情分析的渠道越來越多,但就新聞的工作流程來看,網絡輿情的收集分析主要分兩個步驟:
新聞會前。收集各網站、主要社交媒體,網群、論壇及微博相關方面的言論、評論,有針對性地獲悉網絡輿論對所在部門的看法,對即將信息的關注度和關注點,正面輿論和評論有哪些,負面的有哪些,網民關注的信息集中在哪些方面。其中,哪些信息需要澄清、哪些有利的信息被忽視了。
新聞會后。跟蹤了解各網站對于新聞會的報道;收集網民反映,分析輿論走向;從中對新聞議題作出及時的反饋和總結,比如反響如何,是否達到預期目的,還有哪些疑問。
通過這樣的輿情分析,新聞部門不僅能夠有針對性地及時確立新聞的主題和重點,而且可以通過網絡輿情跟蹤研究分析,歸納總結,從中找出不足和問題,促使下次的信息在確保職能部門的政策立場傳播出去的同時,更能針對一些網民問題以及敏感話題作出呼應。
要想有針對性地做好新聞,新聞前的預先策劃會也是輿情分析的重要一環。
這需要新聞機構和相關人員在對新聞主題明確的過程中,通過對網絡輿情的整理分析,從“民情需要”入手,從“民情利益”考慮,清楚公眾和媒體最可能關心的問題會是什么,哪些話題最容易引起公眾的關注,他們會有怎樣的反應,哪些因素可以確保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什么樣的措施可以把既有的損失降到最低,并結合預先掌握的政府相關政策,達到信息有的放矢。由此看來,新聞前的網絡輿情分析不僅能協助新聞人員盡早明確新聞的主題和目的,而且還會使之有備而來,進而從容應對。
從網絡輿論的傳播過程來看,盡管網絡所提供的匿名可能性給公眾提供了一個暢所欲言的平臺,但這種言論自由、開放和匿名的傳播特質也不可避免地造成了網絡信息的監管難題,尤其是危機事件爆發時,處于危機情境下的公眾由于各種好奇、焦慮、恐懼心理便會在網上傳播各類小道消息。這類非正式信息對于公眾輿論的影響力會更大也會更迅速。
因此,在對網絡輿情整理分析進而確立主題的同時,確保公眾知情權和監督權的網絡輿情引導與監管也要加強。
篇3
關鍵詞:公安機關;互聯網輿情;導控工作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9599 (2011) 18-0000-01
Public Security Organs Internet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Work
Wang Zheng
(Chines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Beijing 100038,China)
Abstract:The Internet has deeply affected all aspects of the 21st century,people's lives today,a number of online criminals deliberately make trouble,damage,inflammatory rhetoric but also to bring a serious threat to social stability.Public security organs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and control aspects of the Internet,there are still inadequate legislation,lack of protection in place and some also need to raise awareness,enhance training, to make positive improvements to effectively promote social harmony and stability and the country's long-term stability.
Keywords:Public security organs;Internet public opinion;Guidance and control work
一、互聯網輿情導控的含義
互聯網輿情導控就是針對公眾對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各類社會公共事務所形成的認知判斷、情緒反應、行動意向之類群體心理特征在互聯網上形成的社會輿論情態,通過宣傳、批判、贊揚、討論等多種途徑做出某種導引,使之朝向有利于輿情導控主體驅動的方向去發展的行為。
二、公安機關做好互聯網輿情導控工作的重要意義
互聯網輿情對社會上事態的發展影響巨大。網絡已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又一重要媒體,成為反映社會輿情的主要載體之一,其在傳播上獨特的互動性是以前這些媒體都不具備的,言論自由、民意交流等方面更是無可替代。如新浪在2010年12月《中國微博元年市場白皮書》,其數據顯示,2010年6月至9月,國內微博市場月覆蓋人數從5452.1萬人增長到10307萬人,月度有效瀏覽時間從761.07萬小時增長到3035.69萬小時[2]。種種數據表明我國網民的社會參與意識越來越強,同時也正是因為網民的積極參與,使很多事件的結果發生了改變,所以公安機關做好輿情導控工作對社會維穩至關重要。
三、公安機關互聯網輿情導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多年以來,公安機關在互聯網維穩這一重要的維穩戰場上一直恪盡職守地戰斗著,日夜辛勤工作,有所成績,也有所挫折。其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方面:一是輿情處置機制不健全。目前公安機關內部宣傳資源的管理和利用一定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整合,政工宣傳部門、指揮中心、網監支隊等部門,都涉及到公安宣傳工作,部門之間的指揮缺乏統一性[3];二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領導和民警在互聯網輿情信息收集、分析工作方面缺乏正確的認識和足夠的重視、一味地固守、缺乏保密意識和紀律觀念造成工作的被動甚至不好的社會影響;三是綜合素質不強,一些領導和民警在輿情導控工作方面沒有系統的教育和培訓過[4];四是人財物保障不足。尤其是基層公安機關,無論是內宣還是外宣,都存在人員少、專業化程度不高、任務多精力分散等問題。
四、公安機關如何做好互聯網輿情導控工作
網上維穩任務艱巨而復雜,難免存在一些問題,關鍵是我們是否正確地認識到了存在的問題和是否采取了正確的解決措施。通過認真調查研究,筆者認為,要改善公安機關互聯網輿情導控工作,應從以下五個方面發力。
(一)“加強收集,健全機制”是做好輿情導控工作的基礎[5]。一是落實互聯網輿情收集人員。負責每天對互聯網輿情開展日常監測和重點網站、重點論壇的網絡巡查;二是進一步加強重點單位和重要網站等部門的網上輿情報送工作;三是建立輿情分析研判機制;四是建立專門的“互聯網輿情信息系統”。充分運用信息化技術手段,建立互聯網輿情自動收集系統,對重點網絡進行適時監測[6]。
(二)“解放思想,提高認識”是做好輿情導控工作的前提。我們應當解放思想,擯棄傳統的不愿、不敢接受媒體監督的錯誤觀念,辯證和客觀地看待日益強大的輿情,充分發揮其有利的部分。事實上,輿論監督已經存在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社會進步不可缺少的力量。必須樹立執法為民的理念,尊重民意,保障人權,把關注和解決民生問題作為工作的著力點和出發點,同時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7]。
(三)“強化學習,提高素質”是做好輿情導控工作的關鍵。公安民警要進一步學習現代網絡傳播知識、信息網絡技術以及輿情導控知識、公安業務知識,熟練掌握與媒體打交道的本領以及輿情導控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對負面信息的免疫能力[9]。
(四)“優化資源,加強培訓”是做好輿情導控工作的保障。公安機關要重視培養新型情報分析專業技術人員,積極發揮業務部門貼近基層、情況熟悉的優勢,把各個部門文字功底好的同志都發動起來,實現宣傳工作全警覆蓋,并有必要實施網安民警的月度培訓與考核,大力夯實輿情導控民警的業務素質。
參考文獻:
[1]祝華新.2010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M].北京:人民日報社,2010,12-14
[2]王來華.輿情研究概論――理論,方法和現實熱點[M].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32-36
[3]曾潤喜.互聯網輿情管控工作機制研究[J].圖書情報工作,2009,27(2):6-9
[4]丁偉.問計于民的可喜方式[N].文匯報,2007,12(14):3
[5]宋學敏.互聯網:聽民意,聚民智的平臺[N].每日新報,2008,6(21):2
[6]李靜睿.透露上網關注三大問題[N].新京報:2008,6(21):4
[7]王天意.和諧中文網絡論壇的秩序規范[J].紅旗文稿,2006,24(9):35-38
篇4
[關鍵詞]排水防澇;數據融合;澇情預警;數據可視化
1引言
近年來,暴雨等極端天氣給社會管理、城市運行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造成了巨大影響,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澇等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調蓄雨洪和應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現了嚴重的暴雨內澇災害。《全國城市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十三五”規劃》提出“加快對城市易澇點整治”“建設暴雨內澇監測體系,提高內澇預報預警能力。”如何及時、準確、完整地掌握各個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進展,對城市排水防澇工作進行科學、有效的監督指導,成為住建部、省、市城建管理部門的迫切需求。大數據技術在海量異構數據融合、分布式數據處理與計算、數據可視化等方面具有優勢,[1]融合大數據技術與城市澇情監管預警業務,成為客觀分析排水防澇效果,科學指導城市安全度汛的有效方法。[2]
2應用需求
基于大數據技術,通過數據集成、互聯網信息爬取、傳感器采集等方式收集城市易澇點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城市澇情信息,為用戶提供綜合數據分析、可視化展現等服務,為城建管理部門監督、指導城市開展排水防澇工作提供支撐平臺。系統主要需求包括以下三方面:①準確、及時掌握城市降雨及澇情信息。能夠從氣象網站獲取全國主要城市的逐小時降雨信息。從門戶網站、微博等渠道爬取城市澇情相關信息,及時掌握全國各地澇情程度和影響;②城市澇情信息預警預測。綜合降雨量、城市防澇標準、易澇點治理進展、歷史澇情等信息,建立城市澇情預警分析模型,對全國城市未來澇情情況進行預警,指導城市排水防澇工作;③對降雨、積水、澇情等信息進行綜合利用,提供每日澇情情況匯總報告、澇情周報、澇情預警情況報告。輔助領導決策,滿足監督、指導各地開展排水防澇工作的需要。
3系統建設方案
3.1數據架構。排水防澇信息系統融合易澇點基礎信息、補短板項目進展信息、易澇點實時監測信息、城市澇情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形成排水防澇綜合數據庫,支撐排水防澇業務處理及科學決策需要。排水防澇數據體系包括:基礎數據、業務數據、決策分析數據三類:①排水防澇基礎數據:基礎數據包括代碼數據、基礎數據、空間數據。基礎數據在排水防澇系統各模塊共享使用;②排水防澇業務數據:包括補短板項目業務進展數據、易澇點實時監控數據以及從互聯網、第三方采集的降雨數據、澇情數據、統計年鑒等排水防澇相關數據,為排水防澇分析決策提供支撐;③排水防澇決策分析數據:決策分析數據是依據數據分析與綜合決策要求,對排水防澇業務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形成的數據,包括排水防澇統計數據、治理系統評價數據、澇情分析預測等數據。3.2技術架構。排水防澇信息系統利用大數據平臺的數據采集、存儲、計算、分析能力構建,由基礎設施層、綜合數據庫層、大數據技術支撐層、排水防澇應用層以及信息安全體系、數據指標體系組成,構建科學合理的數據分析、澇情預測模型,通過豐富、形象、易用的數據可視化技術,滿足排水防澇業務的數據應用需求。①基礎設施層:通過云計算技術,將網絡、計算、存儲、安全等基礎設施池化,為大數據支撐平臺、綜合數據庫、排水防澇應用提供穩定、可靠、高效的運行環境;②綜合數據庫層:將易澇點數據、澇情數據、降雨數據、監測數據等按照數據標準體系進行清理、轉換、加載等處理,形成滿足業務處理與分析決策的綜合數據庫;③大數據技術支撐層:滿足分布式環境下海量異構數據采集、存儲與資源管理、分布式計算框架、大數據分析與可視化展現等功能需求。主要的技術組件包括地理信息、信息爬取與搜索、數據挖掘、集成接入(ETL)、遙感遙測分析等;④信息安全體系:圍繞信息保密性、真實性、可用性(CAA)目標,參照信息系統安全機制構建涵蓋物理安全、網絡安全、應用安全、數據安全、管理安全的數據安全服務體系,為排水防澇信息管理提供安全的數據服務;⑤數據指標體系:建立排水防澇信息的數據標準、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確定數據采集、數據集成、數據共享的技術路線,推動數據互聯互通與信息共享,形成排水防澇頂層數據指標體系;⑥排水防澇應用層:梳理排水防澇信息管理業務流程,按照數據指標體系要求,提供易澇點管理、澇情信息管理、降雨信息管理、綜合數據分析、業務一張圖、澇情預測等服務,滿足排水防澇業務需求。3.3功能架構。排水防澇系統主要功能包括:城市降雨信息管理、澇情報告生成、綜合展現一張圖、統計分析、基礎信息管理等模塊。①城市澇情預警。融合降雨數據、防澇標準、歷史澇情數據,構建澇情預警模型,提供城市澇情預警預測服務;②澇情報告生成。利用網絡爬蟲及語義識別技術,從微博、門戶網站等渠道采集城市澇情信息。提供城市澇情周報、日報等報告生成功能;③綜合展現一張圖。基于二維GIS地圖展現城市降雨、澇情以及易澇點位置、積水、視頻等數據,實現相關數據的綜合展現;④統計分析。從行政區域、時間等維度提供澇情分布、澇情趨勢對比分析等功能,通過統計圖表方式,實現數據的直觀展現和應用;⑤基礎信息管理。對城市防澇標準、易澇點位置、監測設備等基礎信息進行管理,為規范城市澇情、降雨、積水等信息提供支持。
4關鍵技術
4.1澇情信息爬取與識別技術。4.1.1澇情信息爬取。通過爬蟲采集數據主要包括三種方式:定向采集、擴展采集以及源搜索。定向采集是指限定站點或者頻道來搜索,實現精確的數據采集;擴展采集是指通過設定采集的起始點和采集的深度來實現比較精確的數據采集;源搜索是指利用搜索引擎(如百度、搜狗、360等),通過設置關鍵詞組來實現數據的非精確采集。本項目采用定向采集方式。按照數據采集范圍、關鍵詞持續采集數據,并對重復數據進行去重,能夠根據語義過濾垃圾數據。分布式城市澇情信息爬蟲體系包括如下四部分:①系統管理控制臺:對爬蟲系統部署的軟硬件資源進行監控及動態管理,包括服務器資源及網絡狀況、爬蟲進程運行情況以及異常事件處理等;②爬取規則定義:能夠依據網絡爬蟲的運行狀況和信息爬取效果對爬取規則進行定義及優化。主要定義的爬取規則包括:爬取范圍、優先策略(深度、廣度)、分析詞策略(關鍵詞、剔除詞)、爬取頻率等;③功能中間件:主要包括爬取中間件、爬取防屏蔽中間件、數據存儲中間件等,提供數據采集、分析、避免反爬取策略、數據存儲及查詢服務;④分布式基礎設施:采用“主從”模式構建,主節點將爬取、分析任務在從服務器動態分配,并建立異常處理機制,實現爬蟲高效、穩定運行。4.1.2澇情信息識別。網絡爬蟲依據“大雨、內澇”等關鍵字采集的輿情數據不都是有效澇情信息,存在大量噪聲。為了提高爬蟲獲取澇情數據的準確率,構建了“正則關聯”與機器學習算法結合的澇情信息識別模型。通過機器學習算法進行語義理解,建立爬蟲抽取的數據類別庫,即判讀每一條數據是否與洪澇相關,從而將樣本庫分為兩類。通過卷積神經網絡(CNN)和循環神經網絡(RNN)提取文本上下文語義特征信息,依據屬性特征對其進行分類,判別爬取的內容是否屬于澇情相關的數據。該模型進一步提高了澇情數據的精準度。4.2城市澇情預警預測技術。以降雨預報、歷史降雨信息、歷史澇情信息、排水防澇標準、易澇點治理進展為主要因子構建城市澇情預測模型,將風險劃分為“最高”“高”“較高”“一般”“無”5種等級,并三天內各城市的風險預警,為指導城市內澇工作提供決策依據。通過接入澇情城市、基于內澇點的降水實況及預報、覆蓋內澇城市的降水實況及預報等數據,通過滾動計算方法,將其與城市防澇標準做對比,通過制定風險預警策略,預判城市澇情風險和易澇點澇情風險,并實時澇情預警信息。4.3排水防澇數據可視化技術。通過大數據技術融合城市澇情輿情信息、城市降雨信息、城市澇情監控實時信息,利用專題一張圖、報告生成等方式實現多維度疊加式數據可視化,更好地服務綜合管廊建設管理部門的規劃和決策。①排水防澇專題一張圖。基于GIS的業務多圖層綜合展現,將全國易澇點、降雨和澇情信息集中在一張圖,關聯降雨對澇情的影響,科學評估易澇點治理效果;②排水防澇業務分析報告:面向不同用戶的業務需求,按照報告模板要求的格式、數據快速生成分析報告。報告采用文字、表格、統計圖等多種數據展現形式,內容包括降雨分布情況、澇情分布情況、降雨與澇情關系分析等。
5結論
文章研究大數據在城市澇情監管預警領域的應用方案,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分布式、海量、異構數據采集、存儲、處理、分析方面的優勢,改變傳統信息采集方式,融合易澇點數據、降雨數據、澇情數據、補短板項目數據,實現“填報型”到“監控型”應用的轉變,構建城市排水防澇效果評價、澇情預測等數據分析應用模型,為促進排水防澇工作提供有力支撐。
參考文獻:
[1]孫敏,王琳.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可視化方法分析[J].軟件,2019,40(9).
[2]張麗虹.大數據背景下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動態管理系統設計[J].工程管理與技術,2018(4).
[3]薛祥光,蔣世峰,李萌,等.GIS在城市排水防澇中的應用趨勢[J].科技視界,2016(1):71-72.
[4]侯圣巒,劉磊,曹存根.基于語義文法的網絡輿情精準分析方法研究[J].計算機科學,2014(10).
[5]郝瑩,陳靖,王元,等.基于高時空分辨率降水預報產品的城市內澇預警研究[J].暴雨災害,2019(3).
篇5
如何面對突發事件,是對政府處置和媒體報道的一個重要考驗。華中科技大學趙振宇教授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應對突發事件輿論引導系統構建》(11AXW006),受到學界和業界的關注,本期刊發部分研究成果,以饗讀者。作者除署有的單位外,均為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評論研究中心課題組成員。
1.引言
近幾年,我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頻發。隨著我國公民意識的逐步提升,媒體責任的進一步完善,突發事件得以大范圍地公開報道和討論。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輿論引導已經逐漸成為學術研究的重點、熱點以及難點。從SARS到有毒奶粉再到H1N1流感,每一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都給社會帶來了恐慌和危害。作為信息傳播者的媒體則承擔了傳播事實、建立良好輿論環境的重任。其中傳統媒體擔負了絕大多數消息、評論和公民意見的任務,做到了先有事實,再予引導,在反映輿論態勢上扮演了一個絕對權威的角色。
然而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已經逐漸取代傳統媒體成為新聞事實及態度的最大傳播場所。并且在突發性事件爆發后,網絡的雙刃劍效應明顯。本文將通過對具體案例的分析,來探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論的特征和規律。
根據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突發事件應對法》,突發事件是指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員傷亡、財產損失、生態環境破壞和嚴重社會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緊急事件。該法律明確將突發事件分為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和社會安全事件四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類,指的是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會公眾健康嚴重損害的重大傳染病疫情、群體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職業中毒以及其他嚴重影響公眾健康的事件。
2.案例描述
本文以2012年年初發生的廣西龍江河鎘污染事件為例,探析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輿論的特征和規律。2012年1月15日,廣西龍江河拉浪水電站網箱養魚出現少量死魚現象被網絡曝光,經檢測,龍江河宜州拉浪碼頭前200米水質重金屬超標80倍。正值農歷龍年春節,龍江河段檢測出重金屬鎘含量超標,嚴重威脅到沿岸及下游居民飲水安全。1月24日,柳州市開始通過網絡論壇、微博、傳統媒體等多種渠道滾動公布水情監測結果,平息市民恐慌情緒。有關部門表示鎘污染未對居民用水造成影響,有害物濃度均保持在可控范圍內,但該事件仍造成了柳江沿岸居民的極大恐慌,紛紛囤積飲用水。此次鎘污染事件的主要原因是一家企業——金城江立德粉廠將其生產污水直接排放到地下溶洞。
3.統計方法說明
本文網絡輿論的采集集中在主流網絡媒體,即新浪論壇、搜狐論壇、新浪微博等為采集對象;同時輔以百度指數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圖表分析和《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為參考資料。另外,本研究將借用武漢大學信息管理學院ROST團隊所開發的ROST輿論監控系統進行數據采集和處理。將以突發事件輿論演變的周期理論對每個案例進行科學分期,并抽樣得出輿情分析所需的相關數據,抽樣指標為網絡跟貼數量、新聞報道數量、網民態度、效果等指標。
在采樣時間區間上,突發事件網絡輿論從出現到完全消失會經歷很長時段,根據克里斯?安德森的長尾理論,一個事件的網絡輿論不可能完全消弭,但是媒介的議程設置會主動將人們關注的重點從任何一個突發事件上移開,轉換到下一個事件上。我們在這里只能選取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段時間進行研究,表現網絡輿論最重要時期的走向。另外,為了將突發事件潛伏期的輿論態勢也加入討論范圍內,采樣時間起點應在突發事件發生之前。故本研究將采樣時間區間確定為突發事件發生前5天至發生后30天這一個階段。采樣關鍵詞確定為“龍江河鎘污染”。
4.采樣統計及分析
(1)關注程度
2012年1月15,有群眾反映廣西龍江河宜州段出現死魚,經檢測該河段重金屬鎘超標3倍。事件進入潛伏期。1月26日,媒體報道龍江河鎘污染水體已經進入柳江,河池啟動預警預案。此時該事件關注程度正在加速,到1月31日到達峰值。該日,廣西稱龍江鎘污染事態處于控制中,刑拘7名責任人。隨后,有關部門負責人出面道歉,并有責任人被撤職查辦,污染企業確定。關注度逐漸平息。
從百度指數中的用戶關注度(圖1)和新聞詞頻(圖2)的對比可以看出,用戶關注程度的走勢與媒體的關注度基本重合,達到關注峰值和峰值下降的時間均與媒體關注程度成正相關。同時,作為網絡輿論最為活躍的微博(圖3),關注走勢也與媒體關注走勢相吻合。
同時,由于該事件發生在廣西省,影響范圍也僅局限于廣西境內的一部分地區,故廣西省本地對該事件的關注程度要遠大于國內其他各省。從具體城市關注度來看,事發地河池、柳州占據關注度頭兩位。北京、廣州、長沙等大中型城市緊隨其后。(圖4)年齡在20-39歲之間的人群成為關注該事件的主力,并且女性占到64.88%。(圖5)傳媒業由于行業屬性占據關注度職業分布第一名,大專及以上用戶占到絕大多數(圖6)。
(2)輿論走向
由統計圖表可以得出,該事件對人民群眾造成的影響是負面的,其所帶來的輿論反應也以消極態度為主。隨著事件進程的不斷深入,中性的態度逐漸變少,網絡輿論的態度變得更為明確,主要抨擊污染企業和政府的所作所為。到輿論的衰退期,積極情緒下降到整個過程的最低點。(表1)
5.總結
篇6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微傳播的“細雨”,移動通信和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在改變著媒體生態環境的同時,也改變著我們的生活。
南京大學藝術研究院周憲教授在其《時代的碎微化及其反思》一文中,描述了他幾個月前訪問騰訊公司深圳總部時,感受到微傳播“令人震驚”的情形,“在那座摩天大樓式的總部二樓,有兩塊巨大的LED顯示屏,向來訪者敘說著騰訊正在如何改變世界。一個顯示屏上正顯示當時有3.8億微信用戶在線,星星點點不停地在五大洲閃爍;另一個顯示屏上顯示的是當時有1.2億QQ用戶在線,星羅棋布地分布在世界不同地方”。
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首次的《中國新聞事業發展報告》顯示,微博、微信等成為使用人數最多、傳播力最強的新媒體形態。
現實生活中,微信、微博不僅成為人們須臾不離的獲取信息、監視環境、交流情感、溝通意見、分享新知的信息工具,同時也是人們出行參考、購物支付、金融理財、休閑娛樂、工作協調、生產調度、產品營銷、舉報投訴、參政議政、教學授課等方面的伴侶。有的高校老師,甚至將微博、微信作為學生上課考勤簽到的工具。微傳播幾乎“入侵”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不僅如此,微傳播還是當前用戶使用黏度極高的生活工具。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4年7月份的調查數據顯示,31.4%的微博用戶會每天使用微博,其中,新浪微博用戶每天登錄微博的比例是40.7%,另有近25%的用戶每周會登錄微博2次以上。從每次的使用時長來看,34.4%的用戶每次使用時長在11~30分鐘之間,另有24%的用戶每次使用時長在半小時以上。31.4%的用戶每天都使用微信,有24.9%的用戶每周使用兩次以上。
微博、微信每日推送的信息量,也能從一個側面驗證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與微傳播的“親密關系”。人民網的2014年中國互聯網輿情分析報告所引用的來自政府網絡管理部門的數據顯示,微信日均發送信息高達160億條,QQ日均發送信息60億條,手機客戶端日均啟動20億次,新浪微博、騰訊微博日均發帖2.3億條。
一些政府部門和組織機構,也把微傳播作為溝通民意、政務公開、辦事服務、網絡問政以及公益慈善、品牌和形象塑造等的工具。政務微傳播的運用,拉近了政府機構與公眾的距離,為溝通民情民意和做好便民服務工作開通了新的渠道。
微傳播不僅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也在不斷改變著媒體生態。傳統媒體所占的市場份額,已經逐漸被以微傳播為代表的新的傳播媒體所侵占。據《2014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2013年中國傳媒產業總體規模達8902.4億元,同比增長16.2%,其中,移動互聯網對傳媒產業的增長貢獻率達到30.3%。這種“入侵”,必然使得傳統媒體的生存環境和傳統媒體人的從業生態更加艱難。
微傳播在不斷“入侵”傳統媒體生存空間的同時,也在不斷革新,甚至顛覆傳統媒體的生產方式。傳統媒體依靠自身記者編輯為主體的傳統生產方式,依靠發行和推介為主要手段的信息產品營銷方式,已經被微傳播全新的依靠用戶自助生產、自助分享的“眾籌”式信息生產和交流方式所取代。不僅信息產品的生產和營銷成本大大降低,而且時效性和傳播效率有了很大提高。
從社會發展來看,微傳播信息生產方式的變革,其更重要的意義還不在于信息生產經營成本的降低,而是對于傳統信息生產模式的信息來源單一化、同質化和普通民眾話語權缺失的突破。微傳播的出現,使得廣大“草根”有了更多的發聲機會,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生活,包括政治生活的進步。
篇7
記者:符總,您好,很高興見到您!
符洪濤:也很高興見到您,感謝《管理觀察》對中傳瑞智公司的關注和支持。
記者:近幾年對于電視收視率的質疑聲越來越大,對于這個問題,您有什么看法?
符洪濤:現在的收視率調查基本都是采用樣本抽查的方式,主要采取日記法和測量法,因為每個城市樣本戶的數量只有幾百戶,為了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收視率數據,有些電視臺采取不正當手段,包括雇傭私人偵探公司跟蹤收視調查人員、網上發帖懸賞尋找樣本戶主甚至電話竊聽、超市送購物卡、收買員工,來搞到樣本戶的地址、電話等資料,甚至還有收視調查公司員工,因為幫助電視臺收買相關樣本戶而被判刑入獄,這些情況的直接結果就是導致樣本戶被污染,以至于最后的收視率數據不準確。
事實也正是如此,只要收視率有可能影響到節目的生死存亡和相關人員的收入,無論調查公司想出什么招數,只要是抽樣調查方式,有心造假的人總會想到應對的辦法,因此推行全網數據采集分析才會從根本上杜絕這類事情的發生。
電視作為一個公眾媒體,如果發生收視率造假這樣的事情,直接傷害的是社會公眾對媒體的信任,進而威脅到整個社會的誠信價值體系,所以需要確保收視率的清白,還中國一個誠信的輿論環境。
記者:對于廣電總局要求建立和完善科學的廣播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您怎么看?
符洪濤:總局和業界對目前以收視率為唯一指標來評價節目的的科學性、合理性和導向性都提出過不少意見和質疑,為此廣電總局在2012年下達了文件,主要對收視率進行規范,建議采用新的綜合評價體系。
我們公司也在相應總局號召,通過我們現在研發的系統,構建新的節目評價體系,新體系中將不再以收視率考核作為唯一的標準。新的評價體系的目的就是要建立有中國特色、符合社會核心價值觀一一客觀、公正、權威的廣播電視節目評價體系,以更好地發揮出廣播電視引導輿論、推動發展的社會責任,全面提升廣播電視節目的影響力、傳播力和公信力。
我認為建立和完善較為科學的廣播電視節目綜合評價體系,對于防止和糾正片面追求收視率非常重要,有利于提高廣播電視節目的核心競爭力和健康發展。
記者:符總,您能簡單介紹一下中傳瑞智公司和產品么,也讓我們對這個領域有更多了解。
符洪濤:北京中傳瑞智市場調查有限公司是2008年成立的,是一家專門從事數字電視智能運營決策及市場調查分析的高科技公司,我們公司的主營業務是面向整個傳媒行業,收集行業關注的信息和數據,通過深度數據挖掘、借鑒專家經驗,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權威、專業、精準的信息服務和決策支持。
中國傳媒大學是我們公司的發起人之一,傳媒大學是中國傳媒領域的最高學府和科研單位,多年從事數據調查研究,擁有豐富的理論研究基礎及實踐經驗。一直以來,我們和傳媒大學一起致力于傳媒內容和形式的創新研究、傳媒領域的高新技術研發等內容,對數據進行采集、分析以及挖掘,提供相關行業的詳細分析報告,為政府和企事業等單位提供決策咨詢服務。
我們公司結合自己的開發能力與中國傳媒大學的科研實力,歷時三年研發成國內基于三網融合面向數字電視領域的專業DSS數字電視智能決策系統。該系統區別傳統意義的抽樣收視調查,具有全網數據采集、回傳、存儲、分析的功能,同時可對采集到的全網海量數據進行分析及數據挖掘,從而提供相關行業有價值的分析報告,解決目前數字電視整轉平移后如何調整頻點資源、節目資源等決策依據,深度挖掘客戶的收視和消費習慣,提高網絡運營價值。
記者:中傳瑞智公司的產品的優勢主要在哪些方面呢?
符洪濤:因為我們的數據不是抽樣而是全網采集,所以我們可以提供用戶的收視數據分析報告,我們的數據分析是建立在全網采集基礎上的,可以杜絕數據污染,公正體現收視率高低。
除此之外我們還能提供實時的收視數據分析及呈現,及時發現市場動態。
傳統用戶分群只有很少的維度,比方說用戶所處的地區、年齡、性別、職業、學歷、收入等等,而我們的系統通過全網范圍數據的采集、分析,可以細分出更多的維度,更多的類型組合,用戶精細分群后,就可以根據用戶的收視習慣和偏好,為不同的用戶推送或者推薦不同的節目,改善用戶體驗,增加用戶的粘性。
利用對用戶的細分也可以達到廣告精準投放的目的,優化廣電廣告資源,提高廣告收入。
我們對于全網、海量的數據采集,也可以應用于廣電輿情分析。通過對評價數據的采集以及群眾收視實時數據,主客觀的數據結合,我們可以實時提供突發事件的波及度、熱度作為政府決策的依據。
這些都是我們產品的優勢,是其它公司產品所不能提供的,我們現在也正在積極跟傳媒大學合作為政府職能部門構建新的綜合評價體系來代替現行的收視率評價體系。
相信在不遠的將來,中傳瑞智能夠成為行業內的領頭羊,為社會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篇8
據說,北京有一“妖嬈男”,在中關村的肯德基上廁所,發現手紙沒了,情急之下,掏出手機,發微博求援,幾分鐘后,敲門聲響起,手紙送達。
這就是微博的威力。
微博是網絡社會的新生兒,它僅有140字的話語空間,比QQ、MSN、博客、論壇、貼吧、小組更快捷、更生猛、更性感。它是一介小社會,是一個新聞圈、名利場,也是一本全新的生意經,更是你的新聞頻道、財經頻道、生活頻道、娛樂頻道和政法頻道。
新聞圈
2009年9月4日11時17分,李開復發了一條微博:再見,谷歌。 這是李開復開通新浪微博后的第30條微博,此前,他一直在回應“脖友”對他身份真偽的懷疑,講述他和女兒所吃的甜甜圈、意大利餐,以及黑莓、iPhone、G2選購攻略。
“再見,谷歌”通過關聯博客自動,比博客晚了11分鐘,李開復離開谷歌中國將要創辦創新工場的消息,掰面包式地一點點通過微博“劇透”,激起媒體持續追蹤報道的熱潮。
此后,洪晃也效仿李開復,通過微博宣布2010年不再主持旅游衛視《亮話》節目。
新浪微博是個新聞場,這里潛伏著一大群媒體總編、編輯、記者,“V字幫”一有風吹草動,他們便會聞風而動。
兩個月后,李開復又因微博播報大雪導致航班延誤成為新聞人物。2009年11月1日9時29分,他用3G筆記本上網發出一條微博:“北京機場大雪,航班延誤90分鐘。”幾個小時后,電腦耗掉兩塊電池,李開復用iPhone以十幾分鐘一條的頻率微博:“等了12個半小時,已經缺食物9小時,缺水3小時,說無法補充,空氣很差。原來抱怨的員工都沒力氣了”直到11月2日凌晨l時13分,李開復寫道:“終于上車回家了。明天直飛臺北的航班已經滿了要到香港轉機。今天一共在機場17小時。”
當事人鮮活的細節描述,成為了媒體報道“雪誤航班”的最好素材。
中國社科院在2009年12月出版的《社會藍皮書》中,將微博定義為“殺傷力最強的輿論載體”。“藍皮書”認為,中國微博的一大特點是“強烈關注時事”。從上海地鐵事故、大雪封航、哥本哈根氣候峰會、胡舒立出走《財經》到《新世紀周刊》解約門,人人都是記者,能搶在傳統媒體和政府前面,第一時間在微博上對突發事件進行“現場直播”,一手消息。
無論“V字幫”還是草根,縱是微博,也是媒體,縱是微博,也是力量。洪晃通過微博直播被要求搬出史家胡同51號老宅一案的庭審經過。桑蘭通過微博抱怨小區無障礙坡道的煩心事,并最終解決問題。臺中的蕭姍姍,2009年12月19日通過微博“地震@@!好強!”,成為全球播報2009年臺灣地震最早的一條消息,比中新社快出10分鐘,比新華社快出21分鐘。
名利場
微博是名利場和雞尾酒會。這里掌握話語權的依然是文化名流、演藝明星、時尚達人和傳媒精英。
兩性專欄作家丁小云這樣描述微博社會的名流眾生相:“微博上有些名流布道,有些名流傳教,有些名流懺悔,有些名流發騷,有些名流指點江山,有些名流插科打諢,還有些名流眼睛瞪得溜圓苦苦思索著世界的形勢和中國的命運……”
在微博里,你既能看到“微博女王”姚晨像鄰家大姐一樣,戲稱自己是一顆很遜的鹵蛋,也會看到周筆暢抱怨北京房價、劉曉慶痛恨微博暴露行蹤、趙薇贊老媽的酒釀湯圓,還會看到丁磊回應養豬秀、曹德旺說自己很孤獨、陳發樹搞慈善、許家印說自己發財是干出來的、吳曉波拿愛馬仕圍脖和潘石屹對賭二手房營業稅優惠政策。
當然,微博也是個人情社會。
有人在這里尋人:“袁學宇,15歲時被劫往山西。父袁成兩年來一直堅持尋找……渴望見孫子一面。”
有人在這里炫富:“其實,我不喜歡坐老爸的私人飛機,像在烏龜殼里似的。一時興起,去弄了個卷發。感覺傻呼呼的。”
微博是圈子,是江湖,也是試金石,它顛覆了現實社會中名人與平凡大眾的距離感,部分改變了“宅男宅女”的生活習性與思維習慣,也催生出一種新型的社會關系。《聯機》雜志前主編凱利(Kevin Kelly)預測:“朱來,互聯網會變成一個巨大的機器,小小的掌上設備只是進入這個覆蓋全球的唯的機器的窗口。”互聯網的實體化,將會讓未來人類社會的經濟結構虛擬化。
生意經
微博是進行口碑營銷的生意經。
這里有《新周刊》、《中國新聞周刊》、《第一財經周刊》、《南方周末》、《快樂大本營》、山東衛視、新京報、光線傳媒、美通社(亞洲)等出版傳媒機構。《新周刊》在2009新銳榜頒獎禮中試水微博直播,此后又大玩封面創意征集,還向“轉發達人”免費贈送雜志;山東衛視也在微博里力邀“脖友”免費游山東。
這里有摩托羅拉、智聯招聘、新東方、凡客誠品Vancl等企業。凡客誠品在微博里推出1元秒殺原價888元衣服的搶購活動;有電腦廠商承諾轉發消息最多的“脖友”可免費獲得一臺筆記本電腦:飯統網在微博里提供電子優惠券和預訂餐館服務;長安福特利用廣州車展在微博大做營銷;強生可伶可俐在騰訊滔滔大造“向青春告白”聲勢,并策劃打造首部網絡微博小說。
這里也有人民文學出版社、中國社科文獻出版社,湖南文藝、江蘇文藝、長江文藝、二十一世紀等文藝和少兒出版社,機械工業、電子工業、南京大學、重慶大學、華東師人等科技和大學出版社,悅讀紀、萬榕、華章同人、讀客等圖書公司。北京讀客圖書在微博里病毒式營銷《我們臺灣這些年》。一直板著面孔的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微博里變得可愛起來:“豆瓣上評價很高的歪說西游《妖怪記事簿》,曾經在天涯奇幻文學人肉置頂一年,現在還掛在那里的說!”
除了商業營銷和產品推廣,微博也是企業進行危機公關和信息的重要平臺。
潘石屹在建外SOHO“停電停暖”事件中,通過幾篇微博進行“悲情反擊”和及時澄清,化解掉公關危機。“11月22日晚上8點46分:建外SOHO出現危機的幾個月來,有不少朋友勸我,你不要管建外SOHO的事了,小區交出去已經五年多了,與開發商沒有任何關系了,建外SOHO現在水很深,你惹不起。我知道,我在建外SOHO只是。名業主。但我看到建外SOHO被糟蹋成這個樣子,我很心疼。”風波平息,他又寫下感恩微博:“感謝微博,感謝微博上朋友們。這幾天我深有體會,小小微博照樣可以糾正大電視臺不實的報道。”
聯想是微博營銷的活躍分子,它在新浪微博至少擁有3個各具功用的賬戶:“終結者B5”――特定型號產品的推廣活動,“聯想飚愛族”――品牌公益活動,“聯想問吧一一網上售后服務。
篇9
關鍵詞: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基礎教育、社會化服務、服務途徑
近年來,隨著高校圖書館服務范圍的不斷延伸,圖書館社會化服務逐漸成為了未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然而,貴州高師院校服務社會的著力點在哪里,如何開展社會化服務等問題仍然不甚明確,筆者將就此抒己之見,希望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一、社會化服務:未來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趨勢
高校圖書館社會化服務是指高校圖書館在履行其服務高校教學、科研職能之余,對社會開放,接納社會讀者和團體,允許他們查閱館藏信息資料,為他們提供服務,滿足其對信息的需求。在發達國家,大學圖書館社會化現象十分普遍。美國圖書館界20世紀60年代就提出“社區信息服務”( Community Information Service, CIS),此后美國的大學圖書館一直向社會團體和個人提供多種信息服務【1】;據統計,截止2005年,日本701家大學圖書館中有 685 家向社會開放,開放率達到了97.7%,即便是543家私立大學圖書館的開放率也達到97%以上【2】;在英國,大學的圖書館里約有5%的讀者是市民。在德國,許多大學圖書館都具有大學圖書館和公共圖書館雙重身份 [3]。我國教育部2002年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修)》中明確規定:“有條件的高等學校圖書館應盡可能向社會讀者和社區讀者開放。”我國在高校圖書館服務社會的實踐中,北京、上海、廣東等發達地區的高校圖書館率先對社會讀者開放,如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已對社會全面開放;北京科技大學圖書館與社區居委會鑒定協議,居民隨時可以借閱圖書;復旦大學圖書館可憑有效證件借閱;寧波高校園區圖書館打破大學圖書館與公共圖書館的界限,免費向市民開放[4];廣州大學圖書館建設了“媒體眼中的廣州”新聞資料全文數據庫,并依托此數據庫提供綜合性、專題性信息產品及輿情分析報告[5] 。綜上所述,隨著高校社會服務職能的發揮和拓展,社會化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未來發展的趨勢。
二、貴州基礎教育需要高師院校圖書館提供資源服務
隨著現代教育信息技術的不斷普及和基礎教育課程、教育改革的逐步推進,中小學對優質教育教學資源的需求愈加迫切,貴州省尤為如此。貴州地處西南,經濟基礎薄弱,阻礙了教育發展,嚴重制約著貴州基礎教育的良性發展。近年來,貴州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貴州基礎教育取得較大發展,主要表現在如下方面:第一,經過8年的“兩基”攻堅,貴州基礎教育2009年6月順利通過國家督導評估檢查。截止2008年,全省所有88個縣(市、區、特區)都實現了“兩基”目標,“兩基”人口覆蓋率達到了100%;全省15至50周歲青壯年非文盲率達到97.44%;初中階段在校生從2000年的142萬增加207萬,增長率為45%;全省小學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6.97%,普通初中教師學歷合格率達到97.49%[6]。第二,隨著“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的實施, 進一步促進了城鄉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為貴州的教育信息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礎。到2005年底,“貴州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項目資金投入達5億元,全省共建衛星教學收視點14000多個, 光盤播放點8000多個,計算機教室1500多個,培訓省級骨干教師1.7萬多人,項目覆蓋了全省95%以上的中小學[7]。第三、2010年教育部、財政部開始全面實施中小學教師國家級培訓計劃(簡稱“國培計劃”)。貴州以中學骨干教師研修、培訓團隊研修、班主任教師培訓、中小學緊缺薄弱學科教師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置換脫產研修、農村中小學教師短期集中培訓、農村中小學教師遠程培訓等方式,2010年培訓教師共計5.5萬人次,2011年培訓教師共計4.4萬人次[8]。“國培計劃”的實施,為貴州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進一步提升了教師素質,有效促進了教育均衡發展。總體而言,貴州基礎教育依然存在底子薄、基礎差及信息化發展落后等問題[9]。
地方高等師范院校的主要目標是培養合格的基礎教育人才,圖書館在服務學校教學、科研的過程中,積累了大量與基礎教育相關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這些資源與基礎教育存在著較多的耦合點,正是廣大中小學教師所迫切需要的。作為高等師范院校文獻信息資源中心的圖書館,在文獻資源及專業技術人才等方面都有著絕對的優勢,理應通過整合基礎教育教學相關的館藏資源和虛擬資源,直接或間接地服務于基礎教育事業。這對豐富我省基礎教育資源、提高中小學教學及科研水平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高師院校圖書館服務地方基礎教育的途徑
(一)依托豐富的館藏紙質資源,提供書刊借閱服務
向中小學教師提供紙質文獻借閱服務是服務基礎教育最直接的服務途徑,圖書館可利用地理位置上區位優勢,向周邊基礎教育相關機構輻射,向他們提供紙質文獻借閱服務,滿足他們的部分信息需求。對于館藏紙質文獻,為提高其服務基礎教育的針對性,應根據基礎教育的特點進行二次文獻加工,將中小學教師最關心的資源揭示出來,從而提高文獻借閱服務的針對性,提高了資源的利用率,又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二)依托海量數字文獻資源,開展文獻傳遞服務
現代教育是一個開放、動態發展的系統,特別是隨著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推進,對中小學教師提出的要求越來越高。依托系統多樣、完備、實用的數據庫和網絡資源,不但可以其豐富的基元和無窮的組合適應千變萬化的課堂教學情境,還可以為教研人員的研究和學生的自學提供第一手的實用素材和自由發揮的空間,使教學變得更生動有趣。我省中小學在數字資源建設方面還相當滯后,只有極少數學校使用數字資源庫,很多學校幾乎沒有信息技術教育資源。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可利用豐富的本館數字資源,針對基礎教育中課程改革、素質教育、創新教育等熱點問題,通過學科信息服務平臺將分散在多個數據庫中的資源按教師教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基礎教育理論等主題進行整合,形成專題數據庫,讓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用少量的時間獲得教育教學的新信息、 新思想、新經驗、新理論、新方法。
(三)開發網絡資源,提供深層次信息服務
雖然高校圖書館具有豐富的紙質資源和數字資源,但這些資源缺乏針對性和實用性。網絡信息資源具有分散、無序、繁雜、異構性、隨機變化大等特點。對于中小學教師而言,一方面網絡免費教育資源相當豐富,另一方面卻因技術等方面原因,又無法從浩如煙海的信息中快速正確地檢索到需要的教育文獻。高等師范院校圖書館可利用自身的專業技術優勢,選擇與基礎教育密切相關的主題,對網絡上的信息資源進行篩選、收集、整理及深層次加工。以我館為例,2009年與學校培訓中心合作,為中小學骨干教師培訓班整理了課程改革相關網絡資源,內容包括政策法規、師德師風、班主任工作、教師專業化發展、教研與備課、素質教育、創新教育、新課程內容、課堂教學經驗與技能、教學案例、課程改革視頻等內容,以光盤的方式提供給培訓班學員,這種方式得到了培訓班學員們的一致好評。圖書館必須整合館內資源,提高實用性及科學性,方能真正為我省的基礎教育事業提供深層次知識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