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英文范文
時間:2023-03-23 16:01:4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九月的英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素有東方好萊塢美譽的香港電影,是中國電影最具世界影響力和產業滲透力的分支,而香港電影歌曲作為香港電影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在電影中不僅可以傳遞信息、表達思想、烘托環境、推進故事;同時,歌曲與畫面的完美結合,使得一些經典電影歌曲不僅傳唱至今,其影響力也遠遠超過了影片本身。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后期是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其中大量膾炙人口的電影歌曲,伴隨著人們度過人生中最青春、最美好的年華。談到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歌曲,就不能不提到已故香港電影歌曲創作的典型代表人物———黃霑。黃霑(1941—2004),原名黃湛森,籍貫廣東番禺,1941年出生于廣州順德,1949年隨父母移民至香港,一生創作了近2000首作品,是香港著名的詞曲作家、廣告人、作家及傳媒創作人。他長于文、精于曲,有“香港詞壇教父”之稱。在電影音樂尤其是電影歌曲創作中,黃霑構成了自己獨特的音樂語言,是香港電影歌曲黃金時代的重要締造者,對香港乃至整個華語地區的電影音樂與文化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捧紅了一大批明星,成就了香港電影的輝煌時代
20世紀八九十年代,是黃霑創作的頂峰時期,許多最具影響力并在當時獲得電影音樂大獎的作品都產生于這一時期。1987年的《倩女幽魂》、1990年的《笑傲江湖》等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主題曲獎”;1992年《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等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插曲獎”。這些經典的電影音樂和電影歌曲,成為香港電影音樂標志性的作品。黃霑這一時期的創作不僅大大推動了當時香港電影的發展,也捧紅了像許冠杰、周潤發、張國榮、梅艷芳、張學友、王祖賢、林青霞、李嘉欣、李連杰等一大批明星,使他們成為香港演藝界舉足輕重的人物。同樣,隨著電影的熱映,影片的主題曲也迅速傳遍了大街小巷,成為流行的曲種,香港電影也由此進入了一個輝煌時代。
80年代的香港電影歌曲最明顯的特點就是純真樸實。1986年由徐克電影工作室監制,吳宇森執導的槍戰片《英雄本色》創造了華語電影的票房紀錄,開創了黑道英雄片的先河。影片所呈現出來的陽剛情懷和暴力美學頃刻間征服了香港觀眾。周潤發也因此由“票房毒藥”,成功躍變為“銀幕英雄”———風衣、墨鏡、冷血、雙槍。周潤發也成為香港電影黃金時代的一個坐標。同時,由黃霑為電影作詞作曲的主題曲《當年情》,貫穿全片,在不同情境下采用不同的樂器演奏,往往在情感傾瀉之時迸發而出,把片中的江湖義氣與兄弟情義上升到一種藝術的高度。張國榮飽含深情的演唱,讓我們感受到了歌曲與影片的完美結合。而由徐克、程小東執導的《倩女幽魂》是改編自蒲松齡小說集《聊齋志異》中的《聶小倩》。影片對兩位主人公關系的層層遞進交代得有條不紊———寧采臣與聶小倩從相遇邂逅到心生愛慕;寧采臣對聶小倩從拒絕鬼魅到傾心相助;從愛戀不舍到悲情分離。這樣的悲劇結局加上音樂的烘托,使黃霑為影片創作的主題曲《人生路》在此時顯得更加深刻。這首主題曲,既有俠義豪邁之氣,又具小橋流水之音。同樣是張國榮那略顯低沉的醇厚嗓音,將歌曲演繹得百轉千回,蕩氣回腸。無論時光如何流逝,只要聽到這首熟悉的旋律,總能讓人想起影片中那人間仙境般的水中小樓,香絹、琴瑟,還有那善良迂腐的書生……一時間,香港影壇因《倩女幽魂》和《英雄本色》而涌現出鬼片和槍戰片創作的熱潮。
進入90年代,香港的電影創作更加多元化,古裝片、武俠片風行一時。這一時期,黃霑創作的電影歌曲更呈現出一種絕無僅有、血統分明的中國風格。由黃霑作詞、作曲的《笑傲江湖》主題曲《滄海一聲笑》,因其古典韻味與民族性旋律的有機結合而被譽為經典中的經典。在創作時,黃霑受到“大樂必易”的啟發,運用了傳統的五聲宮調式,令旋律簡單流暢,朗朗上口。電影畫面中劉正風、曲洋和令狐沖合唱時,古琴先奏出一段行云流水,古意盎然的旋律,接著一陣嘹亮清脆的笛音穿云而出、鶯啼百轉,鼓的節奏也作為音樂背景貫穿其中。穩重的鼓點與演唱者的節奏相生相應,伴著畫面中涌起浪花的巨大聲音,從而也與歌曲中“滄海笑”的詞義相符;黃霑豪爽大氣的辭藻與電影本身對于江湖俠義的酣暢表現交相呼應、渾然一體;尤其是黃霑、羅大佑、許冠杰的演唱,全無修飾,揮灑恣意,把瀟灑淡定的江湖之道展現得淋漓盡致,令人遐想,使人感慨。
二、推動了香港粵語音樂文化的繁榮發展
從70年代香港流行音樂文化的開始崛起,黃霑的創作在華語樂壇就成為主流音樂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粵語流行音樂文化的發展、繁榮。他在創作過程中,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資料,多方考證,使他對于粵語音樂文化和音樂形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對于香港粵語文化的發展也產生了自己的思考、研究與探索。曾著有《粵劇問題探討》《粵語流行曲的發展與興衰:香港流行音樂研究1949-1997》等論著。
黃霑從接觸音樂開始到從事音樂創作及影視配樂以來,參與創作了大量的粵語影視歌曲。他的電影音樂創作符合廣大觀眾的審美需求和聽覺習慣,使得他的作品在華語社會具有廣泛的受眾群體和很高的傳唱度。在影視歌曲帶領潮流的那個年代,黃霑成為寫影視主題曲的代表人物。黃霑寫粵語流行歌的歌詞,既能用白話文,也能用文言文,尤其他為古裝電影插曲的填詞,更善于用淺白的文言文,這在20世紀80年代的新派詞人中是少有的。他的作品用詞直白但不庸俗;詞句對仗隨意但不散亂;詞義優美,語境豁達,從高雅中透出些許粗獷,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語言風格。早在1980年香港無線臺制作的電視劇《上海灘》,被稱為香港電視史上最成功、最經典的電視劇之一,曾風靡全球。其中的主題歌由黃霑作詞、顧嘉輝作曲,葉麗儀演唱。這首作品稱得上是詞、曲、歌俱佳,在當時影響力非常大,可以說是粵語歌曲中的典范。對內地觀眾來說,《上海灘》更是代表了整整一代人的記憶。如今20多年過去了,每當那激昂的音樂響起,葉麗儀那充滿男子氣概的演唱,就令人血脈賁張。而在1996年的電影版本的《新上海灘》中,片中的男主角已不再是許文強而是丁力,不變的卻仍是那首膾炙人口的主題曲,劉德華用他那大氣深沉的嗓音,再次唱響了這首令人怦然心動的經典老歌。1983年,香港無線臺制作的電視劇《射雕英雄傳》播出,憨厚質樸的郭靖和鬼靈精怪的黃蓉俘獲了億萬觀眾的心,播放時萬人空巷。而由黃霑創作的主題曲和插曲則更是到處傳唱。在那個年代的大街小巷,男女老幼,都會有模有樣地哼唱幾句粵語歌曲,而這幾句歌曲就是《射雕英雄傳》的主題曲。這也足以顯示出這些歌曲的影響力和受歡迎程度。從這些不難看出,黃霑對香港粵語音樂與文化所作出的貢獻。#p#分頁標題#e#
三、繼承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構成了香港一代人的文化思想
黃霑自1949年移民到香港直至去世,親身經歷和見證了香港的發展和變化。由于深受不同時期、不同背景的多種文化混雜的影響。在他的作品中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征,表現了香港一個時代的音樂發展歷程,所體現的創作思想是他對整個社會,對時代,對傳承民族文化的思考。他認為,中國要有自己的文化和傳統,音樂也要有中國自己的民族特色;運用特有的民族樂器、音樂語言(調式、和聲、旋律、節奏)、表現形式、藝術手法等展現作品,才能符合整個中華民族的審美理想。因此,在他的作品中不僅表現出他的俠義和豪放,更體現出中華民族一脈相承的傳統文化。他作品中所呈現出的民族精神是用怎樣現代的配器及編曲手法都無法掩飾的,這一點在黃霑電影音樂的創作中表現得十分鮮明。民樂和古樂的曲風、民族器樂、民歌、小調和戲曲都成為他音樂創作的元素,如用古箏表現如夢如幻的美妙仙境;用打擊樂表現不屈不撓的民族氣節等。在他的歌詞中有大量的中國古典詩詞的遣詞和句法,卻從不故作風雅;自有一種古風,卻又是家常的、直白的、鮮活的。他所寫的歌詞無論是文言文或是白話文,或氣勢磅礴;或細膩柔美,風格各異,雅俗共賞,使流行音樂得以真正“流行”。
黃霑作品中的經典曲目流傳廣泛,被不同年齡、不同社會環境,但有著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所接受。毫不夸張地說,那時每個人都能哼唱幾句他的歌。1992年在徐克執導的《黃飛鴻》中,黃霑深厚的民樂功底,使影片的歌曲《男兒當自強》備受好評。這首歌曲從配樂到演繹都達到了很高的境界,是黃霑電影歌曲中重要的一部代表作。曲子的開頭及結尾部分尤為精彩:開頭是緩慢的鼓聲,由遠及近,由疏變密,由緩至急,猶如策動的千軍萬馬,氣勢如虹。其中,主奏樂器是大鼓,嗩吶和琵琶與其相應和,伴以男子習武時的陣陣吼聲,加之林子祥高亢激昂的聲音,字字鏗鏘,句句正氣,處處張揚著民族主義的英雄氣概;而結尾則與之相反,鼓聲轟然而落,余音回蕩。這首作品字字強拍、聲聲怒吼,仿佛吹響的號角,催人奮進、發人深省,深刻彰顯了中華兒女堅強的脊梁和民族氣節,配以影片“自強不息”的主題,使每一個中華兒女此刻胸中都會驀然騰起一股浩然正氣,熱血沸騰。
篇2
關鍵詞:問題設計;類型;原則;弊端;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8-090-1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問題類型
1.展示型問題。展示型問題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文本信息的識記和理解而設計的問題,教師預先知道學生作答的內容,學生作答時會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文本信息。例如,教學《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 時,教師設計的問題“What is a commercial advertisement?”便是展示型問題,學生從文本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
2.參閱型問題。參閱型問題是教師在學生理解并獲取文本的事實性信息之后,為了幫助學生進一步理解文本,圍繞文本中有價值的可以生成的關鍵點而設計的問題,這類問題文本中一般沒有現成的答案。例如,教學《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時,教師設計的問題“Should we follow the advice in PSAs? Why or why not?”便是參閱型問題。
3.評估型問題。評估型問題是教師在文本處理的最后階段,為了增進學生對文本話題的熟悉,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態度,向學生提出對文本話題進行拓展的問題。這類問題基本上從文本中找不到答案,學生通常需要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結合邏輯和情感得出綜合性的評價和結論。如教學《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1 Advertising時,教師設計的問題“How do you think advertisements affect our life?”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原則
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教師要特別重視挖掘教材,聯系生活,精心設計問題。在問題設計時,我們要遵循以下兩個原則:
1.問題的設計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教師向學生提出的問題應有利于促進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問題設計要有適當的難度和梯度,既要讓學生有成功的可能,同時又要具有培養課堂思維的價值。
2. 問題的設計要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教師可通過這樣一些語句:“你的看法是……?”、“你是怎么想的?”、“這是為什么?”等來建立學生的思維模型。
三、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存在的弊端
1.活動內容不全面。在設計活動內容時,教師只注重詞匯、語法、結構等內容的學習,而忽視話題功能的學習。在聽、說、讀、寫等活動中,只注重理解和鞏固知識的活動,而忽視了教給學生方法和策略的活動,忽視了培養技能和提高能力的活動。
2.活動方式單一化。課堂上的活動,教師通常只采用教師問、學生齊答,或教師問、單個學生答的方式。有時,一個學生回答2-3分鐘,而其余的學生只是在聽。偶爾也安排“結對子”活動,但是整堂課下來活動方式過于單一。表面上教學活動很多,而學生全體參與活動的時間卻很少,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被挫傷了。
3.活動時間不合理。一是設計活動時考慮不周全。如導入活動安排10分鐘,圖片、動畫俱全,氣氛是調動起來了,但是教師卻忘記了導入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在知識和心理方面作好準備,點到為止即可。二是教師不能很好地控制教學節奏。三是教師把活動目標定得太高,學生在活動中達不到教師的要求,從而影響了本節課總體目標的達成。
4.活動的內容與形式不統一。課堂上經常出現活動內容與教學目標脫節、與活動形式不統一的現象。比如,活動的內容與方式是讓學生根據廣告圖片和關鍵詞來談論廣告,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只帶領學生一起根據廣告圖片和關鍵詞復述了一遍課文,活動就結束了。
四、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問題設計的對策
1.展示型問題的設計要求——“精”而“活”。所謂“精”,即提綱挈領,切中要害,能較容易勾勒出一個框架來。例如,針對《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4 Unit 2 The honorable games,教師可以設計“How can the text be divided and what is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這一問題,教師梳理出前四段的主要內容、第5段的主要內容和后三段的主要內容,從而使文章框架清晰可辨。
所謂“活”,即要拓寬文本信息轉換的角度,增加文本信息轉換的維度,提高思維含量。例如,對The honorable games一文第四段的處理,如果教師能夠轉變設問的角度,設計這樣的問題:According to Paragraph 4, where are the modern games held? 學生就需要對教材上的文本信息進行轉換。
2.參閱型問題的設計要求——“足”而“真”。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增加參閱型問題的數量,這可促使學生提供句子更長、句法更復雜的答案,從而促進英語習得。例如,在教學《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2 Unit 3 The curse of the mummy時,教師可以設計這樣一個參閱型問題: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convincing explanation of the mummys curse? 讓學生思考關于木乃伊詛咒的各種解釋以及各自的可信度,學生的參與熱情就會增加。
篇3
關鍵詞:美聲唱法 聲樂文化 發展 影響
美聲唱法是宗教音樂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歌唱形式,在歐美音樂中占據重要地位。該唱法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和連貫性,可以充分展現歌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將歌曲與歌唱融合在一起,給人以美的感受,對聲樂文化的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20世紀初期美聲唱法流入中國,為中國聲樂文化的豐富提供了新的元素,開始扎根于中國聲樂文化中。該唱法對中國聲樂文化體系的發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推動作用。
一、美聲唱法概述
美聲唱法是西方歌唱的表現形式,主要源于17世紀的意大利演唱風格。該唱法具有非常強的穿透力,直觸人心,可以充分表達歌曲中的情感,這與西方人奔放的性格相似,是西方文化發展過程中孕育的歌唱精華。美聲唱法在聲音、技巧、美學等方面與其它唱法存在顯著的差別,具有典型的西方民族文化特征。
在聲音方面,美聲唱法聲音洪亮,感情充沛,具有非常高的戲劇性,對藝術情感的表達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在技巧方面,美聲唱法對共鳴具有非常高的要求,指出歌唱者在表演的過程中需要通過各個器官達到聲音的共鳴,形成真假聲的混合,達到各個聲區聲音的融合,從而形成圓潤的音色。與此同時,美聲唱法還對吐字進行強調,要求在歌唱的過程中把握好各個元音,保證元音歌唱連貫、清晰、流暢,從而提升歌曲的藝術表達效果。在美學方面,美聲唱法要求要培養聲音的美學觀,注重歌唱過程中的音區、音色、承接等,從氣息的控制、音區的轉換、語言的承接等方面流暢、自然地進行歌曲演唱,更增添了美聲唱法的魅力。
二、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文化的影響分析
隨著時間的推移,美聲唱法已經開始在中國聲樂文化中開花結果。該唱法不僅實現了我國專業藝術教育途徑的拓展,還推進了我國民族聲樂學派的發展,提升了我國藝術歌曲創作水平,對我國聲樂文化建設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對我國專業聲樂教育的影響
美聲唱法貫穿于我國專業聲樂教育體系,是我國專業聲樂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我國專業聲樂教育密切相連。20年代初期,我國開始對美聲唱法進行研究,形成了以美聲唱法為基礎的聲樂教學內容,這為我國專業聲樂教育體系的構建奠定了基礎。這一時期,蕭友梅、楊仲子等音樂先驅對中國聲樂文化進行反思,在中國聲樂文化發展與西方聲樂文化發展對比過程中建立了北京國立藝術專業學校,將美聲唱法作為專業聲樂教育的重要內容,拉開了我國專業聲樂教育的序幕。隨后,周小燕、應尚能等在該基礎上對美聲唱法專業教育內容進行完善,從根本上細化了我國專業聲樂教育體系,為專業聲樂教育的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到目前為止,我國專業聲樂教育機構數目已經非常龐大,各個教育機構中均設置了美聲唱法專業,對美聲唱法進行講解和教育,美聲唱法已經全面融入到我國專業聲樂教育體系中,成為我國專業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對我國聲樂學派發展的影響
我國傳統聲樂藝術主要以戲曲為主,演唱多以本音為主,音域較窄。該藝術演唱過程中注重以字行腔,字音婉轉,悠揚綿長,從而對曲中的故事進行描述,對曲中的情感進行表達。這種藝術表現形式具有典型的東方特色,但無法與世界聲樂文化融合,缺乏相應的聲樂橋梁。美聲唱法作為中國聲樂文化與西方聲樂文化的聯系紐帶,將西方文化融入到中國聲樂歌唱中,為中國聲樂歌唱體系與世界文化的銜接提供了良好的“接口”。在美聲唱法影響下,我國聲樂演繹大家開始對戲曲進行轉變,在戲曲中融入美聲唱法并不斷發展形成了現代民族聲樂藝術框架,這對我國民族音樂學派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當前在美聲唱法背景下,我國民族音樂學派內容不斷完善,歌唱形式逐漸多樣,已經培育出一大批著名的民族藝術歌唱家,如、宋祖英、李谷一等。美聲唱法使中國民族聲樂更好地被世界所了解和熟知,為中國聲樂文化走向世界做出了非常大的貢獻。
(三)對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影響
隨著美聲唱法的引入,我國開始開始認識西方聲樂文化,對西方聲樂文化與中國聲樂文化進行對比,對兩者進行反思。在該反思過程中老一輩聲樂藝術研究人員開始對美聲唱法背景下的西方聲樂文化觀念及創作方法進行分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為中國藝術歌曲創作的完善提供了新的契機。20世紀30年代,冼星海、黃自等藝術家對西方歌曲進行分析,深入研究了美聲唱法的特色并將其融入到我國藝術歌曲創作過程中,形成了以美聲唱法為核心的一大批優秀抗戰歌曲。20世紀50年代,羅宗賢、方韌等對美聲唱法進行了進一步的分析,將美聲唱法的技巧與民族聲樂藝術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藝術歌曲作品,如《我站在鐵索橋上》、《草原之歌》等。美聲唱法為中國藝術歌曲的創作提供了新的技巧和方法,實現了中國藝術歌曲的豐富。在該唱法影響下,我國藝術歌曲內容不斷豐富并逐漸與世界接軌,開始形成具有西方特色的中國聲樂藝術表現形式,為民族聲樂走向世界鋪平了道路。
三、結語
美聲唱法流入中國后,從藝術形式、藝術技巧、藝術創作等方面對中國聲樂文化產生了影響,與中國聲樂文化相輔相成,為中國聲樂文化體系的完善創造了良好的條件。但該唱法傳播的過程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如美聲唱法理解障礙、欣賞群體的“現代化”等。上述狀況均是由于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文化的碰撞引起,需要對美聲唱法進行深入研究,解決美聲唱法與民族聲樂文化的沖突,從而保證中國聲樂文化能夠更好、更快發展。
參考文獻:
[1]王金寶.關于中國聲樂人才培養方向的思考[J].四川戲劇,2013,(09).
[2]王煒,王柳丁,劉文靜.美聲唱法對中國聲樂藝術的影響和發展[J].大眾文藝,2014,(10).
篇4
【關鍵詞】大學英語 閱讀教學 課堂提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3-0055-01
一 閱讀能力的性質
閱讀教學的目標是使學生具有閱讀能力,而閱讀能力是抽象概念,是人腦的內在能力之一,無法直接測量。對閱讀能力測試是一種間接測試,必須建立于對閱讀結果的分析之上。
對閱讀能力的研究開始于母語閱讀能力研究,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外語閱讀能力在母語閱讀能力研究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但由于二語閱讀是一種比母語閱讀更為復雜的閱讀過程,對于二語閱讀能力,學者仍無定論。
對于閱讀能力的構成,現階段主要有三種觀點。閱讀能力整體觀認為,閱讀能力的構成成分是不可分、單維的;閱讀能力二分觀認為,閱讀能力至少包括字面理解能力和閱讀推理能力;而閱讀能力多分觀認為,閱讀能力由3~8個不同的能力組成。
每種觀點都有一些學者和相應的理論和實證研究支持,但如Zwick,Weir,Porter,Gough,Davis等研究的研究群體、研究對象、閱讀材料各不相同,對于閱讀能力至今尚沒有完全統一的觀點。這一情況只有到人類對于大腦和大腦的語言功能有進一步認識之后,才能得到解決。近年來閱讀能力多分觀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主要在于其對于閱讀教學和測試有著更積極和現實的指導意義。
《課程要求》指出: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基本要求學生能夠讀懂一般性題材英文文章,閱讀速度達到每分鐘70詞,在快速閱讀篇幅較長、難度略低的材料時,閱讀速度達每分鐘100詞。能就閱讀材料進行略讀和尋讀。能借助詞典閱讀本專業的英語教材和題材熟悉的英文報刊,掌握中心大意,理解主要事實和重要細節。能讀懂工作、生活中常見的應用文體材料。
筆者認為,在大學英語閱讀教學環境下,閱讀能力主要包括四種能力:一是對于文章重要細節的理解能力;二是把握文章主旨、大意的能力;三是領會作者態度、目的意圖的能力;四是把握文章上下文的邏輯結構的能力。測試的內容也應圍繞這四個方面的能力。
二 課堂提問的內容和方法
1.課堂提問的內容
第一,詞匯的理解(Vocabulary)。英語中一詞多義、詞性活用現象比較常見,通過詞匯的考查,可以了解學生是否能夠識別和理解單詞在文中的意義。
第二,代詞的理解(Pronouns)。英語中代詞的使用頻率較高,通過代詞指代內容的考查,可以了解學生是否理解了文章中詞語之間的關系。
第三,句子理解(Complex Sentence)。英語文章中經常出現較長的句子,主語、賓語、定語、狀語從句的使用讓英語的句子變得復雜,通過句子概括的考查,可以了解學生對句子基本信息和附加信息的理解。
第四,事實性信息的理解(Factual Information)。事實性信息是支撐文章主要觀點的重要細節。通過對事實性細節的考查,可以了解學生是否能區分文章重要細節和次要細節。
第五,文章意義理解(Meaning)。在字面理解的基礎上,根據文章的重要細節、內容,通過作者的用詞、舉例來理解作者的寫作目的、態度和意圖。
第六,邏輯關系的理解(Logic Relationship)。對文章中作者為什么以及怎樣使用某些特定信息,可以考查學生對文章的邏輯性理解,即句子和句子、段落和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同時也考查了學生對作者寫作意圖的理解。
2.課堂提問的題型
第一,是非題題型。段落或篇章講解中,學生根據課文內容,對教師的表述進行判斷。是非題型考查內容可以是原文的信息點,也可以是對原文信息的歸納和總結。它考點單一,測試目標明確,可以為教師的教提供準確及時的反饋,便于教師動態的調整教學內容和速度,促進師生良性互動。
第二,簡短回答和完成句子。簡短回答以特殊疑問句的形式考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相當于畫線提問。完成句子中空白處常常放在句尾,限制回答字數,注重語法優先原則。簡短回答和完成句子側重細節和事實的考查。
第三,摘要填空題題型。摘要是原文或原文段落中主要內容改寫或縮寫而成,空白處可以是原文的重要細節,作者的態度、目的和意圖,也可以是文章的重要觀點。這類題型主要為書面測試形式,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將摘要放置在PPT中,使用投影儀向學生展示,由學生完成相關任務。
第四,小標題題型。小標題題型考查的內容為段落主題。有些段落有明顯的主題句,對于主題句概括就成為段落小標題。有些段落主題句不明顯,主題詞的歸納和概括就是考查的要點。該題型主要考查學生對文章大意的理解。
三 結束語
課堂提問對教學有著積極的指導、檢查和反饋作用,閱讀課堂教學中的測試同樣如此。準確定位測試內容,運用正確的測試方法,能夠指導學生的閱讀學習,檢查學生是否具備了規定的閱讀能力,推動學生調整學習策略,增強其閱讀學習熱情,從而提高其閱讀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篇5
你好!
我在電視上認識了你。
我知道了你的事。5月12日,突如其來的地震你被壓在了廢墟之下,你心里默默哼唱著《柴可夫斯基的曲子》,悠揚的歌聲飄得好遠好遠……
那天,你終于被獲救了,即使你美麗的臉龐沾滿了鮮血和灰塵,但在我眼中你是那么美麗、高貴。災難奪走了你的左腿,卻沒有奪走你的信念。
開幕式上,身著一襲芭蕾裙裝像個小公主一樣的你,坐在輪椅上,穿著粉色的芭蕾裙,你用手臂代替足尖,輕點節奏、曼妙而舞。當“芭蕾王子”呂萌將你從輪椅上托起,舉過肩頭時,你仰望夜空,蹬直了右腳。我知道,你是為自己的夢想而舞,為北川的父老鄉親而舞,為自己罹難的同學而舞,為在那片滿目瘡痍的土地高昂著不屈的頭顱的人們而舞……
篇6
關鍵詞:英語閱讀課;探究式提問;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5-0136-02
閱讀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主陣地。一節閱讀課的設計,不管是以任務的形式還是以活動的形式呈現,其實質是問題的設計。[1]在目前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閱讀教學已基本跳出過去那個"老師講,學生記筆記、讀、背"的圈子,大多數教師能通過設計問題和活動引導學生獲取信息和理解信息,但課堂提問效果不盡如人意。首先,教師提的問題比較隨意,缺乏思考價值,不能有效激發和發展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忽視了閱讀教學以問促思的功能。其次,教師的課堂駕馭能力不夠,提問缺乏雙向性,學生回答時糾錯過于頻繁,挫敗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最后,學生參與度不夠,忽視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有鑒于此,筆者對閱讀教學中的探究式提問進行了探索,發現恰到好處的探究式提問可以提高英語閱讀課堂的提問效率,有利于師生雙方的信息反饋,還能活躍課堂氣氛,激活和發展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實現有效教學。
探究式提問是指能夠為學生創設特定的問題情境,生成適當的問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和參與對話。[2]探究式提問提出的是探究性問題,沒有固定的答案,給學生很大的自由發揮空間,容易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通過親身實踐去解決問題,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創造性思維,充分體現了閱讀教學以問促思的功能。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提問時,要結合學生的實際知識水平,提出有針對性的、有思考意義的探究性問題,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探究時間,在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多做正確評價和引導,多些肯定和鼓勵。教學實踐證明,探究式提問可以穿插在閱讀教學的各個環節,通過啟動、推進、深化、升華學生的思維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1.借助導入時提問啟動思維
精彩的開篇是一堂好課的一半。上課開始時,學生尚未啟動思維。在獲取新知前,教師要恰當地把握時機,適時提出有足夠思維空間的探究性問題,擴大問題的思維容量和深度,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誘發學生思考,使其快速啟動思維。
比如,下面以一節研討課(新目標Goforit!九年級Unit13中的ReadingSavethesharks!部分)兩個老師的不同導課為例。
第一位老導課如下:
T:Doyouknowsharks?
Ss:Yes.
T:Aretheybig?
Ss:Yes.
T:Dotheyliveinthesea?
Ss:Yes.
從表面上看,這位老師導課氣氛很好,很熱鬧,學生們整齊劃一地回答老師問題。但是,如此簡單隨意的事實性問題不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也無法調動學生的思維,難以達到以問促思的教學目的。
而另外一位老師不受傳統的束縛,采取探究式提問進行導課,如下:
T:Whatdoyouthinkofsharks?Whatdoyouknowaboutsharks?
NowIwillgiveyousometimetothinkaboutthemordiscussthemwithyourpartners.Thentrytotellusasmuchasyoucan.
老師話音一落,學生們便討論起來,并展示了豐富的答案:
Ss:Sharksareverybigandcruel,andtheyliveintheocean.Theyusuallyfeedonthesmallfish.
Ss:Sharksareverycruel.Itisverydangeroustoswimintheoceanwhichhassharks.Thesharksmaymistakeyouforfishandtheymayattackyou.
Ss:Thoughsharksareverycruel,theyarefarfromus.Ithinkpeoplearemuchmorecruelthansharks.Alotofsharksdiedbecausetheirfinswerecutbypeople…
事實證明,結合學生的實際提出的探究式提問遠遠勝過一般的事實性提問,不但激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是啟動了學生創造性思維和評判性思維,最終得出了精彩紛呈的答案。
2.借助閱讀前提問推進思維
在進入閱讀文本前,學生尚不明確文本的內容與主題。教師精心設計的探究式提問,可以把學生引向話題,引向閱讀,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使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可以激起學生渴求新知奧秘的強烈愿望,不斷地刺激學生的思維,推動學生思維的發展。
比如,以2015年浙派名師的一節閱讀課Abeautifulsmile(外研版新標準八年級下Module9Unit2)為例,在進入閱讀文本前,教師讓學生讀標題abeautifulsmile,然后拋出一個問題:Whatdoyouwanttoknowaboutthispassage?然后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這個探究式提問迅速刺激學生思考,推動學生的思維。一番思考后,學生們給出了很驚喜的答案:Whogavethebeautifulsmile?Whatdidthestorytalkabout?Whereandwhendidthestoryhappen?Whywasthesmilebeautiful?這5個wh-問題的拋出,其實大致呈現文本的框架,讓學生提早對文本框架進行整體感知,從而進一步推動學生的思維。
3.借助閱讀中提問深化思維
問題要基于文本,又要跳出文本,教師應通過探究式提問幫助學生理解文本,深化思維。初中生的思維很活躍,喜歡有一定挑戰性的東西。閱讀是一種積極思維的智力活動過程。[3]在閱讀文本過程中,學生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思考。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設計探究式提問,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引導學生帶著問題去文本中尋找相關的信息,并結合已有知識,通過討論來達到解決與探究問題的目的,逐漸深入走進文本,提高思維品質,使學生學得輕松、印象深刻,甚至富有情趣。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習的有效性,為學生思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活力。
比如,以外研(新標準)版九年級上Module3Heroes中的Reading一課為例,教師引導學生細讀第二段時,針對文中一個長句子:Ononeislandaverybigmanwithonlyoneeyetriestokillthem.Duringthisfight,Odysseuslosesmanyofhisfriends,buthemanagestorunaway.教師向學生提供了一幅與此相關的圖片,并提問:IfyouwereOdysseus,whatwouldyoudo?這個略帶思維深度的問題一經拋出,激發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爭先恐后地用英語表達了自己的想法:IfIwereOdysseus,Iwouldcomeupwithsomegoodplanstobeatthebigman.\IfIwereOdysseus,Iwouldfightwiththebigmanfacetoface.\IfIwereOdysseus,Iwouldrunawayasquicklyaspossible…教師在每個學生給出答案后再進行追問,在與學生熱烈討論后挖掘出奧德修斯的睿智勇敢的英雄品質,整個過程一氣呵成,到處綻放著學生的思維之花。
又比如,以一節公開課(牛津版九年級上)Module3Thegift為例,文中有一句:Dellacouldn'taffordapresent,soshesatdownandcried.教師提出一個問題供女生討論:Girls,ifyouwereDella,wouldyoucry?Whatwouldyoudo?立刻推動全班女生的思維熱情,積極性高漲,答案精彩紛呈:IfIwereDella,Iwouldn'tcry.MaybeIwouldcookabigdinnerforJim.\IwouldgiveahugtoJim.\Iwouldjustsay"MerryChristmas"toJim.Ithinkthegiftisnotimportant,butthethoughtandlovebehindthegiftarethemostimportant…多么精彩的回答!女學生通過換位思考,感受女主人公的困擾,但是當她們說出送什么禮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禮物后隱藏的心意和愛,著實讓人驚喜。而后,在解讀第二段時,針對文中的句子:Theywereproudofthesetwopossessions.OnewasJim'sgoldwatch,theotherwasDella'sbeautifulhair.Itfellabouther,andreachedbelowherknee.教師又向男生拋出一個問題:Boys,ifyouhavesuchabeautifulwife,howcanyoushowyourlovetoher?此題一出,全班男生熱情高漲,思維火花四濺:IfIhavesuchabeautifulwife,Iwillworkreallyhardandearnalotofmoney.\Iwillgiveakisstoher.\Iwilltrymybesttodoeverythingandcareabouther…從男生們輕松有趣、甚至是富有情趣的答案中,隨處可見他們跳躍著的思維火花,學習熱情高漲。
4.借助閱讀后提問升華思維
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語言水平與技能,他們會在閱讀后形成自己獨特的文本理解。但由于受年齡小、知識面窄等多方面限制,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打不開思路,看問題不全面,所以他們在閱讀后對文本的理解比較膚淺,達不到應有的深度。但在真正的閱讀后,學生應不僅能夠解讀文本字面意義,還能理解文本所傳遞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此時,教師精心設計的探究式提問可以引導學生深度解讀、分析和評價文本。學生在充分閱讀文本后,以文本內容為依據,結合自己的主觀體驗和實際知識水平,積極參與討論、思考,在質疑、爭辯的過程中碰撞出思維的火花,思維得到進一步升華。
比如,以(牛津版九年級上)Module3Thegift為例,文本的結局是:DellasoldherlongbeautifulhairtobuyawatchchainforJim,andJimsoldhisgoldwatchtobuyasetofcombsforDella.教師提問:Whatdoyouthinkofthegifts?Why?引發學生陷入思考。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利波特,學生們的答案是五花八門的:Ithinkthegiftsareuseless.BecauseDellasoldherbeautifulhairandJimsoldhisgoldwatch.\Ithinkthegiftsareironic.Theyweretoovain.Theyweresopoorthatit'snotnecessarytobuybirthdaygiftstoshowlovetoeachother.\Ithinkthegiftsarereallywarm.Thoughtheywerepoor,theytriedtheirbesttoselltheirfavoritethingstobuybirthdaygifts…然后老師發表自己的觀點:Iagreethatthegiftsarereallywarm.Theyareasymboloflove.Thoughtheywerepoor,theylovedeachothersodeeply.TheytriedtheirbesttoshowtheirlovebysellingtheirpossessionstobuyChristmasgifts.歐亨利小說的結尾往往是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在這個小說里,從表面上看Della和Jim似乎是非常不明智地賣掉各自最寶貴的東西給對方買最好的圣誕禮物,導致對方買的圣誕禮物都不再適合他們自己,但正因為他們一心只想著對方,深愛著對方,才會有這樣溫暖而又有趣的結局。這是本文的難點,傳遞了文本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教師只有通過探究式提問,引導學生以情體會情,以心感受心,不僅升華了學生的評判性思維,也讓學生的語言得到錘煉,進一步開發學生智慧的潛能。
總之,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探究式提問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提高課堂提問效率。我們若能在恰當的時機進行探究式提問,以問題引領閱讀教學,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使英語閱讀課充滿生機和活力,更具魅力。
參考文獻:
[1]葛炳芳.英語閱讀教學的綜合視野:內容、思維和語言[M].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3.
篇7
【關鍵詞】音樂教學 多元化 資源整合
【中圖分類號】G62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6-0094-01
當今社會,許多文化相互交織融合,促進了多元文化的發展。而非常活躍且獨具特色的音樂文化作為文化的一個重要內容,自然應該成為文化多樣性的一個重要傳播載體。這就要求在實踐教學中,必須重組小學音樂教學,通過滲透文化多樣性,幫助學生更好地認識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音樂,以改善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多元文化的發展需求。
1、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小學音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民族音樂文化的推廣缺乏活力
多元文化是音樂教育的倡導者,也是新課程的標準。多元文化可以促進民族音樂的發展,也是民族音樂概念的倡導者。它的目的是使學生了解和熱愛祖國的音樂文化,增強學生的民族意識和愛國主義意識。但據我所知,許多學生認為,民間音樂并不是很好聽,或者可以說是老師教唱歌或聽覺享受是沒有意義的,但這并不意味著音樂本身是無聊的。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老師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相對落后。
今天的學生,大多受到社會和家庭來自西方美學理論的影響,對最初的民間音樂不感興趣,同時,由于現在很多音樂老師的教學方法沉悶古板,使民間音樂和文化遺產的講解傳授過程只能膚淺的停留于表面層次,遠低于預期的結果。要改變這一現狀,就需要在音樂教育過程中融入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來指導我們的教學,使其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結合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對知識的渴望,通過適當的教學方法指導,并融合多元文化視角,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1.2教學目的不夠明確,音樂課堂大雜燴現象嚴重
作為老師,應該明確教學目的,清楚應該教什么,學校也應注重教師培訓,教師可以為教學活動描述一個預期的目的。如果目標不明確,可能導致被動教學。作者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很多音樂課堂上,沒有以音樂教學為主線,或在其他學科教學過程中也并沒有真正的與音樂內容密切相關,由于缺乏明確的教學目的而導致了音樂過程缺失和藝術偏差。以歌唱課為例,課程中雖然結合了許多學科的知識,但最終沒能讓學生唱出口;還有一些課程,音樂班學生雖然積極參與,但未能享受音樂的核心,等等。從這個角度講,音樂教學只是讓學生了解到了音樂知識,但沒有真正實現學生學習音樂文化的目的。
2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探析
2.1在情感體驗中滲透多元文化
眾所周知,音樂不僅是文化的重要組成,也是文化的重要體現,因此對音樂的情感體驗學習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可以通過對多元文化的情感體驗,幫助學生獲得音樂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提升綜合素質。
如在學習《祖國,祖國我們愛你》一節時,應在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的同時,激發其對祖國的熱愛。我動員學生在學習的時候,為自己的歌曲收集相關數據,如背景、作曲家、音樂主題等進行課堂交流,學生完成材料大大超出我的想象。課堂上,一些學生展示文化內涵豐富的文本信息,有的學生借助光盤呈現了《娃哈哈》、《我愛北京天安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等相關歌曲,還有些學生用他們熟知的樂器呈現了精彩的歌曲內容等等。簡潔的總結后,我通過展示祖國壯麗的景觀形象為切入點,配合使用不同的樂器,鋼琴、長笛等分別演奏了一些歌曲,加深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跟著課件等學習了歌詞、旋律等整首歌之后,我鼓勵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力,編歌詞,用于表達自己的愛國主義。簡而言之,在這節課學習過程中,學生通過獨立收集資料,吸收和轉換學習到的音樂知識,獲得了豐富的多元文化和情感體驗。
2.2教學方法的多元化
因為音樂本身的特點很廣泛,而且人們愿意接受音樂,所以音樂教育的教學方式就需要多元化發展。音樂教師在教授音樂知識時,要結合音樂的文化氛圍,同時還要融合當地的舞蹈文化,這就需要老師有很豐富的知識。隨著時代的發展,形成了各種各樣的音樂形式,這就需要我們對于不同的音樂,要用不同的方式來享受。我們要理解不同音樂的文化背景,通過研究各種音樂的背景,我們可以更深刻的理解音樂。作為一名教師,也可以更好地對學生傳授音樂知識,讓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
2.3在課堂活動中滲透多元文化
課堂活動是小學音樂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理解、表達和創造能力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因此我們可以巧妙的將多元文化滲透進課堂活動,在促進學生音樂素養提升的過程中更好地理解文化的多樣性。
總之,在小學教育階段,音樂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門課程。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我們國家的未來發展必然會需要不同的人才。發展小學音樂教育,為學生的長遠發展提供了基礎,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因此,在編排課程內容過程中,我們應根據當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未來發展趨勢,編排學習內容,整合教學資源,擴大教師教育的范圍,才是促進小學音樂教發展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張嬋 . 多元文化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滲透研究 [J].教改探驪 ,2010(20).
篇8
廣州地區初中學生使用的現行英語教材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語,三個年級的學習內容題材豐富多樣,跨文化意識的體現較為明顯。作為外國語學校的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但要掌握語言基礎知識,而且更要學會運用跨文化知識來交際。無論是在學校一年一度舉行的“外語節”,或是學生自愿參加的一年一度的國外游學夏令營等活動中,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一、概念界定
提到英語跨文化教學,人們很自然聯想到跨文化差異,人類文化中有著許多共性的東西。但也不可否認,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尤其是在交際文化方面,東西方之間存在著較大的差異,這給學習正確使用英語帶來一定的困難。有時對同一個詞匯,對同一個稱呼,對同一個手勢,對同一句話,英美人的理解與中國人的理解就大不一樣。所以我們的英語教學,首先應該搞清楚什么是跨文化意識。
跨文化意識(intercultural awareness)是指對異國文化與本國文化的異同的敏感度,和在使用外語時根據目標語(如英語)文化與本國文化來調整自己的語言理解和語言產生的自覺性。跨文化意識培養是外語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了解文化差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有利于加深對本國文化的認識,同時能用客觀的標準去評判異國文化,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意識和人文修養,使學生能較為恰當得體地進行交際。
二、跨文化意識在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中的滲透
1. 在閱讀課教學目標中強調跨文化意識的重要性。
教師在閱讀課教學中,要有目的地深挖教材的文化內容,在教學中滲透跨文化意識。本人在教授廣州教材(牛津版)七年級Unit 2 Travelling around the world時,在目標設置上除了知識目標外,還特別強調文化的滲透,例如在教學目標別強調:
A) Guide Ss to learn to write a postcard and comprehend the passage -The Leaning Tower of Pisa.
B) Encourage Ss to talk about their holiday plans and appreciate the famous place of interest and culture as well.
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自己要清楚教學目標,還要向學生介紹清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讓學生懂得在學習并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也要了解一些相關的跨文化知識。
2. 利用教材中“文化角”板塊,滲透跨文化意識。
根據現行教材中每個單元設置的“Culture Corner”板塊,本人有意識將“文化角”板塊中的內容與閱讀課的內容相結合,通過一定的教材整合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跨文化知識。例如在教授廣州教材(牛津版)八年級Unit 5 Educational exchanges時,在介紹一些有關文化交流及交換生概念外,教師會將教材中“文化角”板塊中的“文化沖擊(culture shock)”作為閱讀課前的引入,讓學生了解相關知識,并帶著問題去閱讀:How do you deal with culture shock? To deal with culture shock, you can: try and make new friends;keep a diary; write about all your new experiences; call your parents and friends and tell them about these new things.課堂中通過講練結合,師生互動,生生互動,讓學生慢慢學會思考,學會溝通,使學生逐漸形成跨文化意識,為培養能力做好鋪墊。
3. 聯系生活實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
語言學習是理論的積累,也是實踐的運用,只有將語言與生活結合,才能不斷鞏固知識、更新知識。本人通過在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聯系生活實際,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教師可對教材中常出現的一些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英語國家的文化知識進行擴展,例如在講到上海牛津版八年級上冊Module 2 Unit 4 Great inventions時,不只是讓學生了解課本內提到的三項世界發明(The Wheel,The telephone,The bulb),還讓學生講中國的偉大發明:如The importance of the gunpowder, The invention of paper, even papermaking technology and so on. 同時,在課堂布置作業時,可將文化滲透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設計Great Chinese Inventions 手抄報等,挖掘學生潛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篇9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閱讀技巧,習慣培養,具體方式
閱讀教學能夠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字、詞、句的累積運用,能夠有效的整合英語知識點。同時有對單詞,語法知識的學習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由此可見閱讀教學是我們初中英語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一、在閱讀教學中教育者應該做好哪些準備
(一)大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知識儲備
根據調查顯示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學生對英語知識的儲備直接影響到學生在閱讀教學中表現,因此教育者在對初中英語進行閱讀教學前要事先對班內學生的學習狀況與知識儲備有一個大致的了解。以此來對學生閱讀教學所能基本接受的難度有一個相對科學的把握,以此確保大部分學生從閱讀教學中取得發展進步。
(二)教育者進行閱讀材料的詳細分析
教育者對閱讀教學材料的有效評估對于提高閱讀教學效率與閱讀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作用。在教學之前教育者需要進行材料的分析,分析閱讀材料是否符合學生的學齡特點,是否符合學生學習的最近發展區等等。當然教育者還需要對材料中的一些重點難點進行提前標注,以便于講解時細密有致。
(三)根據閱讀內容提前準備材料
閱讀教學不僅僅是針對閱讀內容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中往往還涉及到一些與閱讀內容相關的輔學習材料。教育者需要在教學設計中就將這些輔材料搜集整理好,以便于為學生呈現更加充分、更加精彩的閱讀教學。
二、閱讀教學中教育者要注意哪些問題
(一)制定閱讀內容,明確教學主題
閱讀教學的重點在于“閱讀”,教學者作為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對學生起積極的引導作用。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育者有責任也有義務為學生確立明確的閱讀主題,以便于學生找到課堂學習的中心與重心。
(二)合理的在閱讀教學中使用分層教學法
每個學生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能夠奢求每個學生學習英語,進行英語閱讀都具備一樣的能力。在實際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我們應該認清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勇敢的承認這種差異,并采用分層教學法在閱讀教學中去弱化這種差異。
在閱讀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學生閱讀能力,詞匯積累程度的不同而進行不同的層級劃分,這也是教育者在閱讀教學之處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解的原因。我們將學習狀態較好的學生分為一組,將學習能力,單詞累積程度較差的學生分為一組,不同的組別給予不同難度的閱讀主題,或是閱讀要求。
比如在我們組織學生閱讀《What time do you go to school?》這篇課文時,教育者就可以為學習狀態較好的學生訂立理解文意,用自己的話轉述文意的閱讀要求。而對于學習狀態較差的學生,教育者則可以只要求學生掌握課文中的新單詞,理解文意即可。
三、如何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進行有效的閱讀教學
(一)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閱讀學習興趣
學生是閱讀教學的主體,學生本身對閱讀學習的興趣往往就決定了閱讀教學的教學質量,因此教育者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
學生往往對“新奇的,時髦的,故事性強的”事物比較感興趣,教育者就可以抓住學生的這個特點,在閱讀教學的教學內容中適當的插入一些英語小故事,小語言,或是一些涉及時事的報道類文章。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加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設置問答環節提高學生的閱讀教學參與度
閱讀教學中的問答環節可分為兩種,分別為“前問答環節”與“后問答環節”。“前問答環節”是指教育者在閱讀教學開始之前進行問答設置,易引發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猜想,為學生提供一個閱讀啟發。“后問答環節”則是指在學生進行完閱讀學習之后進行問題設置,以此來實現對閱讀內容的回顧也總結,加深學生閱讀學習的印象。
在閱讀教學中設置問答環節,不僅有利于學生在閱讀時進行積極的思考,還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三)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
課外閱讀往往能夠有效的擴展學生的英語知識,因此教育者要積極的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英語閱讀,以此培養學生的英語自主閱讀能力,使得學生形成課外閱讀、自主探索的好習慣。
四、總結
教育者必須將閱讀教學擺在英語教學的重點位置,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在教學中擴充學生的詞匯量,更要讓學生在教學中愛上英語閱讀,愛上英語學習,為學生往后進行更加深入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一、將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的重要意義
多元文化是在各地域與各民族的風土人情、民俗特色以及地方習慣等不斷交流與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而在我國的《普通高中音樂課程標準(實驗)》中對高中音樂的教學目標有著明確指出:“面向全體學生,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利用音樂為審美核心,弘揚民族音樂,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同時讓學生學習、體驗、尊重和理解各個地域和民族的音樂文化,通過音樂教學令學生樹立多元文化的價值觀念,從而使學生更加珍惜國家的文化遺產。”近幾年來經濟全球化正不斷深入,國際交流也越來越頻繁,因而各國家和民族也越來越重視保護自己的傳統文化,而音樂作為各地傳統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其也是人們所重點保護的對象。我國若想傳承和弘揚傳統音樂文化、使中國音樂得到世界化發展,就必須要將多元文化融入到學生的音樂教學當中,從而令學生通過對各個地域和民族的多元音樂文化的學習,加強與世界各地民族之間的交流與溝通,并在這一過程中更加強化自身文化在世界文化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充分利用好多元文化,還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與音樂素養,以及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程度。因此,將多元文化融入高中音樂鑒賞課中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合理應用措施
(一)遵循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運用原則
1.審美原則
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無論是讓學生欣賞我國的傳統民族音樂,還是讓學生欣賞其他國家和民族的音樂,都必須要遵循審美原則,也即是要將音樂中“美”這一核心元素充分體現出來。因為音樂作為一門藝術,它的本質是體現自然之美、傳承思想之美。因此,高中音樂教師應當要在音樂鑒賞課上將每首音樂作品的美感都充分提煉出來并展示給學生,從而讓學生逐漸體會到其中的美、享受到美的氛圍,繼而得到審美能力的提高。
2.文化原則
音樂是文化的產物,在人類漫長的文化發展過程中,音樂逐漸產生。因此,任何一種音樂可以說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下被創作出來的。所以,在高中音樂鑒賞課中利用多元文化之時,教師必須要遵循文化原則,要引導學生充分挖掘每首音樂背后的文化元素,讓學生從音樂當中感悟文化、體會文化、學習文化。
(二)明確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作用
近年來,多元文化在各領域中的滲透越來越多,因而也對高中音樂課程的教學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教學中所存在的爭議一直都是一個熱點話題,一部分教育者認為,多元文化為高中音樂教學帶來了新的活力,它能夠豐富高中學生的音樂生活,令學生了解和學習到更多、更廣闊的音樂知識;另一部分教育者則認為,多元文化的過度滲透可能會導致傳統音樂的丟失,讓我國傳統音樂的知識內容在高中音樂教學中的地位變得岌岌可危。而若想停止這些爭議,讓大家更加接受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教學當中的運用,就需要高中音樂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正確理解多元文化在高中音樂鑒賞中的作用,明白將多元文化融入到音樂鑒賞當中并不是為了消解我國的傳統音樂,反而是為了讓學生能夠通過其他文化與自身傳統文化之間的對比而更加增強對自身文化的保護意識與重視程度,這才是真正做到合理運用多元文化。
(三)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育者要重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高中音樂教學也不例外。高中音樂教師應當要在音樂鑒賞課上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與能力,并將多元文化融入其中,讓學生自主進行不同國家與民族音樂的鑒賞,并形成對其的自主思考。因為學生只有通過自主思考,才能夠更加體會到音樂中的多元文化內涵,也才能夠更加意識到保護自身傳統文化的重要性。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分組的方式讓學生自主鑒賞音樂,給予每個小組一首不同風格的音樂讓其在組內進行討論,討論完畢后再派出代表進行總結演講。這樣既能夠讓學生學習到多元音樂知識,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交流溝通能力,可謂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