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爾基的兒子范文
時間:2023-03-13 22:40:5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高爾基的兒子,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親愛的爸爸:
您好!
你在小島上還過得好嗎?我在這里和媽媽生活得非常好。每天都很開心!
我收到你的來信了,我知道了我栽種的那些花草,現在已經開放了,它們給爸爸,你,帶來了好的心情,這讓我感到非常高興。爸爸,我真想趕快來到你的身邊和那些花兒一起陪伴著你。
我看了你的信,那些語意深刻的話語,會讓我終生難忘。
從小的時候,您就教育我如何踏實做人;告訴我人生的意義和正確的方向。而您給我的信中的那句“‘給’,永遠比‘拿’愉快”,則將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引路牌。蜜蜂的幸福,在于把吃下的花粉都釀成甜甜的蜂蜜。去世了,給人們無窮的收獲。蠟燭的幸福,在于點燃自己,犧牲自己,卻給人們留下快樂的生活,一片光明。小鳥的幸福,在于守護大森林,消滅破壞樹木的蟲子,并且也在用歌聲為大自然增添生氣。它是森林的守護神……
幸福,不在于收獲,而在于奉獻。奉獻方使心靈豐滿而又充實,方使人生更完美!
我,覺得我有一個像你這樣的爸爸,十分的幸福。爸爸,謝謝你教育我:“給”永遠比“拿”愉快。是的,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爸爸,感謝你讓我知道奉獻讓我心里很充實、愉快。我會記住你的話,多幫助別人的。
爸爸,你現在一定非常快樂吧!你的兒子已經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成為了一個有意于社會的人。我會努力幫助別人,爸爸希望你的身體能夠早點修養好,早點回來。
篇2
作者/ 征萍
樸實——充溢著層層遞進的品讀
【片段一】
師:春天到了,兒子種的花全開了。這些花怎么樣?(請學生自由朗讀)
師:善于讀書的人,能讀出文字之外的畫面。再讀這段話,想一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聞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花兒爭奇斗艷,爭著比美,聽到小蜜蜂邊飛邊歌唱。
生2:我看到五顏六色的花兒在風中跳舞,擺動著美麗的衣裙,扭動著腰肢,聞到了陣陣芳香,沁人心脾。
師:這么美的景色,誰能讀好?(指名朗讀)
師:如果你是島上的居民,當你早晨醒來時,你看到了高爾基的院子里的這些美麗的花,你會怎樣?
生:我會很開心。
師:是啊,鮮花帶來了快樂,鮮花帶來了輕松,鮮花帶來了一份好心情。帶著愉快的心情,再去欣賞這美麗的鮮花吧。
(生有感情地朗讀)
師:看著滿院的鮮花,高爾基的心情怎么樣?用你的朗讀告訴大家。(指名讀)
【反思】
張田若先生曾說:“閱讀教學第一是讀,第二是讀,第三還是讀。讀懂的過程就是閱讀能力形成的過程,就是語感形成的過程,就是語言積累的過程。”可見,讀是學習語文的一扇窗口,讀是感悟積累的前提。以上片段中,學生通過初讀、再讀、想象說話,體會那些花的美,然后想象美麗的鮮花會給島上不同的居民帶來什么心情,感受鮮花帶來的快樂。學生在朗讀與評價中,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高爾基的心情,是那么美的景色讓他想到了美的創造者——兒子,父親感受到的不僅是鮮花的美,還有兒子的孝心和愛心。
在閱讀教學中,應盡可能地少借助媒體,多指導學生充分地讀、有效地讀,讓學生親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獲得語感體驗,特別要抓住文章的精美之處,從一個字、一個詞、一個句子里品味作者傳情達意的精妙,領悟表達的方法和藝術,進而感悟作者的思想,升華情感。
厚實——搭建了明理的平臺
【片段二】
(出示第九自然段,學生自由讀。)
師:在這一段中出現的“美好的東西”指什么呢?
生1:指對別人的幫助。
生2:關愛,為別人奉獻。
生3:也可以是一個微笑或者一聲問候。
師:生活中的你們也給過別人“美好的東西”嗎?(啟發:你給過別人幫助、鼓勵、安慰、快樂、祝福嗎?)
生1:有一次我乘公交車為一位老奶奶讓座。
生2:有一個同學摔倒了,我去扶他。
師:生活中,很多不起眼的小事都是在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高爾基說:“當你給別人美好的東西的時候,你自己也會感到愉快。”你嘗到過這種愉快嗎?
生1:我借東西給同學,同學感謝我,我很開心。
生2:我幫媽媽做家務,媽媽說我很懂事,
我心里甜滋滋的。
師:真好!生活中只要真誠地付出,都會給別人留下美好的東西,也會讓我們感到別人是多么需要我們。
師:所以高爾基說“那時候,你會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要知道,‘給’,永遠比‘拿’愉快……”這里的“給”是給什么?
生1:給予幫助。
生2:給別人關愛、奉獻,留給人們美好的東西。
師:“拿”指什么?
生:只接受別人的關懷而不付出。
師:當一個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樣重要時;當一個人把幫助別人、為別人奉獻愛心當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時,那這樣的人生也會因此而快樂。這就是“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
【反思】
通過學生談自己理解的句子含義,借助視頻感受“美好的東西”的內涵,聯系實際談談自己的做法和體會,情境引讀領悟“給”比“拿”愉快,出示名言升華感悟。這樣設計,將課堂與生活“鏈接”,為學生明白快樂在于付出而不在于索取的道理搭建了平臺,使得學生的情感隨之融入課文之中,在不經意間觸動學生的心靈。有的課文中有一些含義深刻的句子,既是教學重點,同時也是教學難點的,要去突破。在引導學生理解這些句子時,要引導學生多讀,在讀中感悟、體驗。通過創設情境激發興趣,化抽象為具體,化難知為易懂,提出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聯系生活經驗使課文所蘊涵的道理變得易于理解,讓學生的思維向更深處延伸,讓學生的智慧不斷增長。
扎實——促進了語言積累
【片段三】
師:花兒怎么樣?
生1:花兒很多,有很多顏色。
生2:花兒姹紫嫣紅。
師:“姹紫嫣紅”就是形容花多而且美,看到這個詞,你還能想到哪些詞?
生:五顏六色、五彩繽紛。
(課件出示詞語,生齊讀。)
師:有的同學很會學習,知道邊學邊積累,只不過有的同學積累在腦子里,有的同學積累在書上。
(生將詞語記錄在書上)
【片段四】
師:這封信不光寄予了高爾基對兒子的希望,也是我們所有人應該謹記并且為之努力的。希望大家記住這幾句話,以此共勉。
(生練習背誦,集體背誦。)
師:老師再送大家幾句名言,希望它們能伴隨你們長大!(出示:“贈人玫瑰,手有余香。”“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在于接受,也不在于索取。”生讀記。)
【反思】
在教學中,我幫助學生吸收、內化,遷移課文內外的妙詞佳句收到了較好的效果,體現了學生思維的有效性。語文教學強調積累,如果沒有語言積累,說、寫的能力就成了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積累與能力相比,積累是更基礎、更核心的東西。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讓學生學習語言,而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通過熟讀、背誦,使書面語言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語言,才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理解、運用語言的能力。
豐實——創設了練筆的情境
【片段五】
師:兒子收到了高爾基寄來的信,很激動,決定也給爸爸寫一封回信。兒子的這封回信會寫些什么內容呢?
生1:爸爸,讀了您的信,我知道我種的鮮花開了,你很高興,我也很高興。
生2:讀了您的信,我懂得了“‘給’,永遠比‘拿’愉快……”的道理。
生3:爸爸,謝謝您,我會記住您的話,多幫助別人的。
(師出示要求,生按照要求,把這封回信寫下來。)
【反思】
“情動于中”,方能“形于言”;“形于言”,方能寫成文。崔巒老師指出:“只在作文課上講作文、寫作文,每學期次數有限,學生練習的機會有限,所得肯定有限,要把練筆輻射到閱讀課上。”閱讀課應成為學生寫作方法習得的主渠道和習作訓練的練兵場。教師潛心研讀教材,結合課堂教學,立足教材文本,讓學生在感悟、品評中積累語言,培養語感;在體驗、實踐中發現寫作的素材;在探究、想象中放飛心靈,鼓勵他們把心中所想,口中所說用文字記錄下來,就能變“要我寫”為“我要寫”,激發學生寫作的熱情,讓學生的語文學習更加豐實。
“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堂教學,是以學生的發展和提高為起點和終點的,它呼喚更多的語文教師在這條道路上,行走,思考,實踐……
篇3
讀了《高爾基的童年》這本書,使我受益匪淺。和高爾基比童年,我們今天是多么幸福啊!
高爾基出生在一個木工家庭。五歲時,父親病故了,生活更加艱難了,他和媽媽就住在外祖父家里。由于家境貧寒,高爾基上學只好穿母親的皮鞋,外祖母的外套,黃色的衣衫和散腿褲子。這樣一身五顏六色的不協調的裝束,引起了同學們的嘲笑。有的同學還給他起外號。和高爾基相比,我們現在穿的全是自己的新衣服,有的還是高檔的衣服。想到這兒,我不禁有些慚愧。因為盡管有這么好的條件,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常常挑三揀四,有的衣服穿的多了次數多了就不愿再穿。高爾基為了上學,只得撿破爛換來錢。每逢不上學的日子,他就一大早起來,背著一個大布袋子,走街串巷,撿一些破布頭、爛紙片賣給廢品加工廠。如果運氣不好呢,高爾基上學的事就沒個著落。我們現在上學什么也不用操心,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相比之下,我們有什么理由不加倍努力學習呢?
撿破爛換來的錢成了高爾基的學費來源,但是學校里那些有錢人的孩子并不理解高爾基的行為,反而嘲笑他,說他身上有一股“臭”味。我并不覺得不是高爾基的身上有臭味,而是那些有錢人的孩子故意嘲笑高爾基,他們才顯得很“臭”。高爾基把別人的嘲笑變成自己努力學習的動力。他發奮,刻苦學習,終于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受到了老師和同學們的的喜愛和敬重。
我合書深思,不禁思緒萬千。
大興路小學五年級:Q杜斌
篇4
維吾爾族使用文字的歷史悠久,公元九世紀前曾廣泛使用古突厥文,從公元八世紀至十三世紀(部分地區直到十六世紀)在新疆地區和中亞廣泛使用的文字是回鶻文,在維吾爾人信奉伊斯蘭教之后,逐漸改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文字,這種文字經過不斷改進和補充,現在已成為維吾爾族全民通用的文字。維吾爾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維吾爾文字各地區方言之間語法和詞匯的差別都很小,只是在語音方面有小的差別,現代維吾爾語劃分為中心方言、和田方言和羅布方言,維吾爾書面標準語是在中心方言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大約80%的維吾爾人使用這種方言。1982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七次會議通過了《全面使用維吾爾、哈薩克老文字的報告》,迄今為止,維吾爾族人民仍在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老文字。維吾爾文字的書寫美感標準以古樸雄健見長,以瀟灑完美為優。如同中國漢字書法分為篆、隸、草、楷等諸多字體及名家流派那樣,維吾爾文字也有眾多的字體和流派之分。書體主要有類:即庫法體、三一體、謄抄體、波斯體、簽署體、公文體、畫押、行書體。每種書體又分為若干分支或流派,真可謂體態多姿多變,風格異彩紛呈。例如:“庫法體”,因誕生在古代伊拉克的一座名城“庫法”而由此得名,廣大穆斯林認為,庫法體最能體現他們敬畏與虔誠的心意,因而它被廣泛應用于伊斯蘭的各種建筑領域,庫法體藝術成為伊斯蘭建筑物文字線條裝飾采用的最多的字體,蒼勁雄渾、厚重古樸是這種書體的特色;“三一體”又名大楷體,被認為是阿拉伯眾書法體的母體,難度高,章法嚴。三一體的筆觸粗大遒勁,雄秀兼備,多用于書寫《古蘭經》的章節標題、書名、標語牌,大部分伊斯蘭建筑物的壁飾和經文匾額也都用三一體書寫;“謄抄體”亦被人譯為阿拉伯書法之小楷體,書體工整,結字較小,字母連接緊密,點、線筆畫粗細均勻;章法上,字里行間清晰自然,富有氣韻,書寫速度比三一體快。社會上,尤其是文化、新聞單位的人愛用這種書體謄抄作品、譯稿,不少文書商、謄抄員專門用這種書體謄抄報刊稿件,謄抄體由此得名;“波斯體”書法秀潤遒勁,流暢自然,體姿嬌美;“簽署體”活潑多姿,婉轉流暢,于剛健于妍麗之中……③。每種書體的特點不同,適用的環境也不同。維吾爾文字的一般書寫法則是從右到左,也可由下向上地直線上升,還可以由上向下地曲線下降,或平穩剛健地水平書寫;可以字與字母緊纏在一起,象個花節,也可撇開拉長,象條條游蛇;可以寫得棱角分明,也可寫得圓滑優美;可以寫得很大,也可縮得很小。但這種種書寫形式的確定是有規則的,它不僅取決于書寫者的偏愛與能力,更取決于使用的環境和目的。筆者認為,維吾爾語廣告文字的設計和編排可以從傳統的不同書體特點中、不同書寫法則中找尋靈感,既體現維吾爾文字的字體之美,又與廣告主題相貼切,制作出體現新疆地域文化特色的維吾爾語電視廣告。
二、向相同語族國家的電視廣告借鑒
維吾爾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要借鑒使用相近文字的國家電視廣告文字設計,就可以從同語系、同語族的國家開始。突厥語族是阿爾泰語系的語族之一,語言分布在西起巴爾干半島,東至西伯利亞東部的勒納河,南臨阿拉伯半島,北至亞洲大陸北端的新西伯利亞群島這一廣大地區。現代突厥語族語言在國外主要分布在蘇聯、土耳其、伊朗、阿富汗、伊拉克、塞浦路斯、南斯拉夫、保加利亞、羅馬尼亞、蒙古人民共和國及地中海沿岸一些國家。那么,我們可以從以上這些國家的電視廣告中、甚至是與文字語言有關的視覺作品中攫取營養,作為借鑒的方向。例如:中國移動公司在土耳其播出的商業宣傳電視廣告片(見圖1)④,整部廣告片以視覺圖像為主,輔以聲音對白。在廣告的最后,出現有文字內容的版式,版式背景色呈淺灰,顯得干凈、簡潔。版式的主體部分以中國移動在土耳其宣傳使用的LOGO為主,字號大、且字體簡潔,色彩為藍、紅、黃、橙,既醒目又起到活躍版式的效果。小的段落文字部分以黑色英文為主,土耳其文字為輔,土耳其文采用與LOGO相同的紅色,與圖像、LOGO有呼應作用。文字部分既有字號的大小對比關系,又有字體、色彩的區別,使得廣告片的視覺版面整體效果層次分明,主題突出。圖2⑤是土耳其商業廣告的一個頁面——“古蘭經廣告”,版式設計雖然顯得中規中矩,但廣告主體(古蘭經)突出,色彩(藍色調、紅色調)之間也有相呼應的關系,文字部分也做到了層次分明、主題突出,版面的整體效果比較和諧。近些年來,伊朗的平面設計獲得國際視覺傳達領域越來越多的關注,以其獨特的構圖形式和美感脫穎而出,以下是伊朗設計師MehdiSaeedi以阿拉伯文字為創意點的海報設計:圖3⑥的海報中,文字和圖像結合的恰如其分,整體色調也非常和諧。阿拉伯文字統一采用豎排版的形式,與圖像中的雨絲形成同構效果,文字的黑色調與孩子身上的黑色和豎條紋又有呼應關系。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白色的雨絲也是由豎排的阿拉伯文字構成。整體來說,文字部分既有色彩的對比、又有大小的對比,還能與版式中的視覺圖像很好地結合,是一個文字效果使用到位,文字與圖像完美結合的范例。圖4⑦的海報中,非常巧妙地用阿拉伯文字組成頗具地域民族特色的圖像,在文字組合上體現了獨特的民族圖案美感,又有人物動態生動的呈現。圖像虛實空間法則運用地非常到位,讓人不由自主地產生聯想,造成“空既是實”的效果。段落文字部分由英文和阿拉伯文字組合而成,在色彩上與主體圖案有呼應,在字體字號的使用上,既有區別、對比,又十分協調。整體設計體現了文字本身具有的美感效果、民族特色,巧妙的構思使文字和圖像融洽地結合,構圖的現代感十足!以上的圖例均為視覺版式設計中文字部分使用較為和諧、到位的范例,希望通過對以上范例的分析,能起到舉一反三、拋磚引玉的作用,促進新疆維吾爾語電視廣告今后良好的發展。
三、結語
篇5
您好!
我已經收到你寄給我的信了,從你的信中,我知道了你很喜歡我種的花,看你這么高興,我也高興!另外,你還教了我一個人生大道理——“給”,永遠比“拿”愉快!是的,我在島上留給你最美好的東西——鮮花,你快樂,我也快樂,這也說明了付出,、奉獻是愉快的。這讓我想起了兩句話:“施比受更有福”和“幸福,不在于取得,而在于奉獻。”而在我的生活中,也發生了這樣的事。
有一天,我和媽媽去買菜,經過一間藥店門前時,發現門口旁邊有一對母子坐在地上,他們面前是一張用磚頭壓著的市立醫院的化驗單。咦?這個名叫威倫杰克斯的小男孩怎么得了白血病?是的,我看見化驗單上寫著“檢出患有白血病”著七個大字,旁邊還有一行“請求支援,社會的好心人幫幫忙”的字。當時很多人在圍觀,卻沒有人伸出援助之手去捐錢給他們。我從口袋里拿出五盧布,放進了他們面前的小鐵罐里,接著,我聽到了圍觀的人給我的掌聲,那掌聲持續很久。然后,這位母親熱淚盈眶,拉著我的手,對我說:“謝謝你,小弟弟。”“沒事!”說完,我和媽媽繼續起買菜。當時,我不知道有多愉快,多開心,心里甜滋滋的,因為我幫助了別人,別人開心,我也開心!
這樣的事例不只一個,還有很多。從中我終于領悟到“施比受更有福”!
你的信,讓我更能理解“給”,永遠比“拿”愉快這句話。爸爸,謝謝你的教誨,我永遠愛你!
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
笑口常開,工作順利!
篇6
一、幼兒園環境優美,符合幼兒的成長對環境的需求
我園是一所省級示范幼兒園,院內環境優美、衛生。我園教師對室內外進行大掃除,把地面、墻壁、玻璃徹底清理,并用消毒液有效消毒。我們每天在孩子離園后都要徹底把活動室、洗刷間清掃、消毒。把幼兒的桌椅擺放整齊并把桌椅消毒,教室臥室經常通風,空氣流通,衛生條件良好。我們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來裝飾教室,幼兒園環境優雅,富有文化氛圍。在幼兒園門口我們還作了醒目的禁煙宣傳,提醒家長進入幼兒園要禁煙,防止污染幼兒的活動環境。
二、安全時刻記心間
開學前我們進行了安全排查,發現了部分問題,我們及時做好記錄并制定了整改方案,有效地排除了安全隱患。開學第一天,我們的值日教師在幼兒園門口對入園師生進行了體溫測試,沒有發現幼兒發燒現象。我們加強門衛管理,保安著裝上崗,嚴格按照門衛職責進行值班,確保老師、幼兒的人身安全。開學第一節課我園教師都對幼兒進行了安全教育和常規教育,以保證幼兒能較快地適應幼兒園的生活。
我園幼兒在園就餐,由于幼兒年齡小,對飲食的要求比較高,食堂的管理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制定了《伙房管理條例》、《食品采購條例》等一系列安全制度并把各個制度懸掛在墻上。伙房人員把操作間、庫房進行側地的打掃,餐具清洗消毒,排放有序。采購人員必須購買新鮮的蔬菜,每餐都留有飯菜小樣;炊事員每半年進行一次查體確保他們的身體健康;在食堂期間,他們都穿工作服,她們本著對孩子負責的態度在認真工作。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寒假中我們隊教師進行了假期集訓,集訓時間充裕、內容豐富,在集訓結束時我們隊教師進行了書面考試,效果顯著,我園教師不論思想素質還是業務素質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我園老師服裝得體、大方,教態自然、親切,是孩子們的良師益友。
四、加強教學管理,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篇7
時光飛逝,轉眼之間踏上工作崗位已經快有八個年頭。回首來時路,我的心情難以言表。從初為人師的興奮與激動到第一次站上講臺的緊張與不安,一切仿佛就發生在昨天仍然歷歷在目。我已經體驗到了教師這一職業的諸多滋味:有工作的艱辛與壓力,也有收獲的喜悅與欣慰,有求索的痛苦,也有成長的快樂,這些就猶如一串串音符譜寫著我的青春之歌。而我也清楚地知道,這些還僅僅是一個序曲。為了更好地完成后面的樂章,我要做的還有很多,很多。
小的時候總幻想著自己將來能有所作為,長大了才明白只有靠不懈的努力、毅力去積聚實力,才能夠發現和抓住屬于自己的機遇和藍天。正所謂“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不經歷風雨又怎能見彩虹?育人如同育樹,“能順木之天,以至其性焉爾。”這是指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讓孩子自由發展。
孩子天真爛漫,教師真誠相待,同唱歌、齊跳舞、共同游戲,孩子們玩中學,學中玩,我們教中學,學中教,雙方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境。雖然時時有煩人的“官司”,始終擦不盡的鼻涕,永遠系不完的鞋帶,可精靈般的眼睛,嗲聲嗲氣的童音,純真無瑕的笑臉,卻讓我們心智明晰,心神俱醉,心悅誠服。
篇8
*人的價值并不取決于財富、地位、容貌。
*每年獻一次血,種一棵樹,放一次生。
*一有機會就與家人渡假游玩,并拍照留念。
*量入為出過日子。
*保守秘密。
*要勇敢,即使不勇敢也要裝出勇敢的樣子。誰也看不出你是真的還假的。
*使用信用卡是為方便而不是為了賒賬。
*生氣時不要采取任何行動。
*學會有禮貌地說“不”。
*不要期望生活公平。
*不要低估寬恕的力量。
*不要怕說“對不起”。
篇9
——讀高爾基《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有感
奉化市居敬小學607班王賓輝
你也許知道高爾基這個熟悉的名字,但你也許不知道這個偉大的作家生活經歷。那就請你讀一讀高爾基的《童年、在人間、我的大學》吧。
這本書是高爾基著名的自傳體三步由,作者描寫了他童年、少年和大學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自傳中,我們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向往。
《童年》是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講述的是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小說從“我”隨母親去投奔外祖父寫起,到外祖父叫“我”去“人間”混飯吃結束。外祖父開了家染坊,但隨著家業的逐漸衰落,他變得吝嗇、貪婪、專橫、殘暴,經常毒打外祖母和孩子們,狠心地剝削手下的工人。有一次阿列克謝因為染壞了一匹布,竟被他打得昏死過去。幼小的阿廖沙也曾被他用樹枝抽得失去知覺。他還暗地里放高利貸,甚至慫恿幫工去偷東西。兩個舅舅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整日為爭奪家產爭吵斗毆。在這樣一個彌漫著殘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阿廖沙過早地體會到了人間的痛苦和丑惡。
舅舅們為爭奪家產而爭吵斗毆的情景使小阿廖沙飽受驚嚇。這一幕真實反映了俄國下層人民沉重的生活狀況,批判了小市民的自私殘暴。
然而就是在這樣一個可怕的環境里,也有溫暖與光明。這就是阿廖沙的外祖母和另外一些人,過的另外一種生活。外祖母慈祥善良、聰明能干、熱愛生活,對誰都很忍讓,有著圣徒一般的寬懷。她如一盞明燈,照亮了阿廖沙敏感而孤獨的心,她對阿廖沙的影響,正像高爾基后來寫的那樣:“在她沒有來之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覺,但她一出現,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領到光明的地方,是她那對世界無私的愛豐富了我,使我充滿堅強的力量以應付困苦的生活。”外祖母使他在黑暗污濁的環境中仍保持著生活的勇氣和信心,并逐漸成長為一個堅強、勇敢、正直和充滿愛心的人。
《在人間》是高爾基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二部。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為了生活,他與外祖母摘野果出賣糊口,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當過洗碗工,當過圣像作坊徒工。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的人們打交道,他有機會閱讀大量書籍。生活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在小說中,描繪了俄國社會一個時代的歷史畫卷。高爾基自傳體小說部,寫少年時他正式走上社會,工作階段的生活。用細致的語言刻畫了下層社會人們的悲慘生活,描繪了一個半孤兒(阿廖沙父母雙亡)怎樣奮斗,在社會上艱苦生存,并追求自己的理想的經歷。
15歲以后,高爾基對學習產生了強烈的愿望,便獨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學,他以為“科學是無代價地教給那些愿意學習的人們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學,只好在面包店做工。起早貪黑,每個月僅有三個盧布的工錢。高爾基求學的嘗試終于失敗了。人世間的艱辛激起了高爾基奮斗的決心,他“大口地咀嚼著”各式各樣的文學作品,書,這是他在貧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終于當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師拉寧的文書。這位律師曾給高爾基很多幫助,他的高度文化修養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爾基曾說:“他是我的良師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篇10
今天該正式上課了。新來教我們的李老師講的課確實不錯,同學們心里都有一種感覺:李老師很慈祥。
今天上最后一節課時,李老師提了一個問題:“我們學完《長城》這一課,哪位同學來背著書,向我們大家講一講長城?”沉默了許久的玲穎兒舉起了手,李老師還不記得同學的名字,便用手指了指玲穎兒。玲穎兒站起來,用十分好聽的聲音回答了李老師提出的問題,李老師很滿意地點了點頭,“這位同學回答的很好,請坐下。”這時,同學們發現,李老師看玲穎兒的眼神多了幾分色彩。
下課后,同學們都出去玩了,只有林杰在那悶悶不樂,秋俠便走過去問林杰:“你怎么了,這樣沒有精神?”
“哎”林杰嘆了一口氣,接著說:“玲穎兒命就是好!李老師那么喜歡她,不就是好看一點嗎?”
秋俠一頭霧水,不明白。就問林杰:“什么意思?”
林杰瞪了秋俠一眼,說:“難道你看不出來?李老師喜歡玲穎兒。有些偏心!” “不會吧!李老師怎么會偏心?”秋俠說道。
“笨蛋,我不和你說了!”林杰把秋俠一推,氣憤地走出教室。
- 上一篇:職業目標
- 下一篇:替孩子感謝老師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