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搭配練習范文
時間:2023-04-06 11:57:2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詞語搭配練習,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語料庫 并列連詞 名詞搭配
文獻回顧
漢語與英語的語言結構存在顯著差異,漢語重意合,英語重形合,因而英語斷句規則相當嚴密,結構非常清晰,相對于其他的銜接手段,連接是英漢兩種語言最顯著的差別之一。銜接手段有助于篇章語義和邏輯連貫,連接詞是一種重要的銜接手段。中國學習者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忽視了這一點,誤用邏輯連接詞,造成英語表達缺乏邏輯或邏輯混亂。關于學習者詞匯搭配的研究從不同方面反映了學習者詞匯搭配能力的欠缺,表現在搭配不地道、錯誤多、缺少變化、產出困難和產出性知識滯后等方面。如果將對比中介語分析與基于雙語語料庫的對比分析結合起來,就能驗證某些存在于中介語中的語言特征是否是因為受到母語的影響而產生的。
研究方法
本研究所用的中國學習者語料庫是由陳建生等建立的非英語專業EFL大學生作文語料庫。該語料庫收錄的是天津市各高校非英語專業英語學習者所寫的作文, 體裁為議論文,約1038篇, 涉及48個作文題,共174931個詞。作對比研究的英語本族語語料庫由《紐約時報》《金融時報》和《泰晤士報》上的社論構成,共900篇,345946個詞。這兩個語料庫都設置了自動詞性附碼,采用的附碼集為CLAWS7,檢索工具為Wordsmith Tools 4.0和antconc3.2.1。
本文采用antconc分別統計and,but,or和nor在學習者語料庫和本族語者語料庫中的數量,使用Wordsmith Tools 統計society在兩個庫中出現的次數及其搭配出現的詞。
數據分析
1.并列連詞對比分析。經過卡方檢驗發現,學習者使用and, but和or顯著多于本族語者,使用nor顯著少于本族語者。具體數據見表1:
學習者語料庫中and用于句首的標準頻數為197次,在本族語者語料庫中標準頻數為113次。and和or作為邏輯連詞有助于語篇的邏輯連貫,但中國學習者在寫作中使用and, or的頻率高于本族語者的使用頻率,并不意味著中國學習者已經正確掌握了and, or的用法,過分使用顯性連接詞會影響語篇的連貫程度。寫作不僅要求形式的連貫也要求內容的連貫,外語學習者習慣于把連接關系明晰化,表現出語言學習或習得過程中中介語的特征(陳清,陳建生,2010)。朗文英語口語筆語語法的研究表明,but多用于口語中,書面語中則較多使用however和yet等連接詞。中國學習者多用but的原因可能是寫作中出現了口語化現象。在本族語者語料庫中,共使用nor 84次,其中用于句首35次。而在學習者語料庫中,共使用nor 6次,僅1次用于句首。說明學習者對nor用于句首的用法不熟悉。
另外,通過Wordsmith統計,學習者語料庫平均句長為13.36,本族語者語料庫平均句長為20.47,這說明本族語者使用復合句多于學習者,而學習者使用邏輯連接詞卻多于本族語者,進一步說明了學習者過多的使用了顯性連接詞。
2.名詞society的搭配研究。對比兩個語料庫,society在本族語者語料庫(總詞數345946)中出現81次,在學習者語料庫(總詞數174931)中出現了559次,這可能是特定的作文題目導致學習者多用society這個詞。
經分析,學習者在society這個詞的搭配使用中,存在明顯的母語負遷移現象。以development為例,在學習者語料庫中development與society的搭配力排在第11位,甚至在a之前,而在本族語者語料庫中,與society搭配5次以上的詞并沒有development。學習者語料庫中,development與society搭配基本都是以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society development組合形式出現的,這是學習者按照漢語“社會的發展”直譯的搭配組合,是母語對目標語的負遷移。兩組數據都有一定的“噪音”。
結語
本文借助學習者語料庫和本族語者語料庫,對比分析了并列連詞使用及名詞society的搭配,發現中國學習者在使用并列連詞時存在只注重形式連接,從而導致了過度使用連接詞的現象;在society的搭配使用上,中國學習者受到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過度搭配使用了一些詞。在英語寫作中,學習者一方面要注意文章的邏輯連接,另一方面要注意詞匯的搭配,不要受到母語的影響。
參考文獻:
[1]Granger,S.H.J.& Petch-Tyson,puter Learner Corpora,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M].John Benjamins B.V.,2002.
篇2
一、要重視字、詞、句的訓練
識字是重點。字詞的訓練要著重抓音、形、義結合,學用結合,進行形近字、同音字、形聲字的組詞,獨體字和合體字的比較,常用偏旁的歸類、筆順規則的練習。通過這些練習,把學過的字分別歸類。學生經過多次練習,就可掌握漢字的規律,并運用這些規律分析字形,培養他們自學漢字的能力,有效地鞏固識字。
詞語的練習,首先要抓好詞的理解和運用。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我先讓學生把句子中各個詞語的意思弄懂,然后幫助他們正確地理解句子的意思,懂得句子是怎樣通過詞語準確完整地表達意思,結合講讀,讓學生聯系上下文,體會詞與詞之間的聯系、用詞的準確性和句子的完整性。
如,課外閱讀《我們的老師》一文:“上課鈴響了,同學們趕快走進教室。””趕快”在這里是什么意思呢?學生經過思考,懂得是“立刻”“馬上”的意思,并能造句。教師再問:“‘趕快’可以和哪些詞語搭配在一起呢?”學生舉出許多例子:趕快走,趕快做,趕快起
床……教師根據搭配的詞語,再指導學生練習表達和寫話。如:
我趕快起床。
弟弟摔倒了,我趕快
又如,經典閱讀《農夫和蛇》中有一句:“它一醒過來,就咬了農夫一口。”要求學生理解“一……就”的意思,并用來練習說話。我把“它一醒過來,就咬了農民一口和“它醒過來,咬了農夫一口”這兩句讓學生進行比較,體會哪句寫得好,為什么?學生說,有“一……就”的一句寫得好。農夫救活了毒蛇,毒蛇醒過來立刻咬了農夫一口,咬得又快又狠。加上“一……就……”,把蛇的兇惡、狠毒的樣子寫出來了。我告訴學生:用“一……就”表示前后兩個動作接得非常緊湊。為了幫助學生掌握“一……就”的句式,并打開思路,可以適當提示。如:
他一有空,就
黑熊一下山,就
詞語練習,還要注意經常將學過的詞語進行歸類、比較和辨析。經過多次練習,使學生對詞語的特點逐步有所認識,對概念的理解逐步清楚,以后運用時就比較準確。如:
反義詞填空:
寒冷的冬天, 的夏天。
農夫救活了蛇,蛇卻咬 了農夫。
選詞填空:(溫和,溫暖,暖和)
穿上了棉衣,我覺得很 。
媽媽 地對我說:“你要做個好孩子才對呀!”
春天, 的陽光照耀著大地。
一年級開始,就要進行句的訓練,使學生懂得用詞要確切,表達意思要完整、清楚,言之有序。又如,改寫句子的練習,使學生懂得,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句式來表達,但要通順,要最確切地表達思想,我讓學生思考:“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這一句話還可以怎么說?學生說:“還可以這樣說:教室里靜悄悄的,大家都在想:選誰呢?”“大家都在想:選誰呢?教室里靜悄悄的。”我問學生哪一種寫得最確切、最好?學生說書上寫得最好,因為“選誰呢?”是大家正在想的問題,是這一句的主要內容,放在前面比較好。這樣討論以后,再安排同類型的練習。
二、由易到難形式多樣
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注意力不持久,如果練習形式單調,難度太大,學生就會疲勞、畏難、厭倦。因此,在組織練習時,要注意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形式力求生動活潑。例如,說句子,可從說到寫,養成先想后說、說好再寫的習慣,把思維訓練、說話訓練和寫話訓練結合起來。開始要求不能太高,能寫短句,寫得通順,錯別字少就可以了;不會寫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訓練時,先扶著學生走,也允許學生模仿,還可以提示一下,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例如:
1.先搭配成詞語,再擴展成句子。
非常 非常高興 非常高興,
2.把句子寫完整。
早上,太陽剛剛
火車剛剛
3.提示范圍,一詞多用。
干干凈凈
桌椅 書包
教室 衣服
4.仿寫句子。
例:蔬菜的種類很多,有的吃根,有的吃莖,有的吃果實。
公園里的花開了,有的 有的 ,有的 。
下課的時候,同學們有的 有的 有的
5.看圖造句。
高興(圖:小朋友唱歌)
(圖:小朋友游泳)
越……越……(圖:大雨)
(圖:火車開往遠方)
三、注意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小學生在入學時已經掌握了不少詞匯和語言,但許多話不合邏輯。因此,從一年級起詞句教學中就要有意識地進行邏輯訓練。如,《蔬菜》一課,讓學生把蔬菜歸類。然后讓學生說說生活中的例子。這樣,不僅使學生掌握概念劃分的標準,還培養了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我還經常讓學生進行詞語歸類的練習和組詞成句、組句成
段、整理句子的練習,使學生知道詞與詞、句與句之間有嚴密的邏輯性,說話和寫句都要做到意思正確、用詞恰當、語句通順、前后連貫。
篇3
對于“詞語盤點”的教學,“讀―抄―聽”是教師教學必不可少的三部曲。然而,在平時的課堂中,教學方式的單一,教學時間的吝嗇,使“詞語盤點”教學顯得索然無味,自然也起不到“盤點”的效果。因而,努力為學生創設生動、活潑、富有趣味的學習氛圍,引領學生對詞語進行深入理解、有效積累和靈活運用,顯得尤為重要。下面以四年級教材的“詞語盤點”為例,談談“詞語盤點”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多樣朗讀,變單純正音為趣味理解
1.開展比賽,激發興趣
“詞語盤點”中詞語的讀音在平時的教學中就已經落實,再次朗讀是為了查漏補缺。為了改變詞語朗讀的乏味,采用適當的比賽活動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充分釋放熱情,從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提高學習效率。可采用的比賽方式有很多,如個別賽讀、開火車賽讀、輪讀、小組賽讀、男女生賽讀等,運用多種形式,讀出詞語的溫度、讀出詞語的厚度。學生在自主實踐的過程中較好地掌握了這些詞語。
2.激活表象,再現意趣
教學“詞語盤點”時,在讀正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進行想象,有助于激活詞語在學生頭腦中的表象。如讀到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爭先恐后”時,讓學生進一步想象:讀著這個詞語,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幅什么樣的畫面?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畫面感。學生舒展地聯想、入境地朗讀,讀出了詞語的內涵、讀出了自己的情感,也加深了對詞語的感悟。
一些詞語的理解可以用演一演(一舉手、一投足、一個表情、一個神態對于學生了解詞語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畫一畫、聽一段錄音等多種方法。如演一演“專注”“氣喘吁吁”等,畫一畫“魚貫而出”等,然后結合評議進行說話造句理解。
二、巧妙練寫,化單純理解為有效積累
1.自主抄寫,夯實基礎
在正確朗讀的基礎上,請同學們找一找,把難寫的或易錯的字圈出來,提醒大家,并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寫幾遍,注意把字寫正確、寫工整。
經過此番梳理,學生能了解到自己或他人書寫的情況,對這些生字新詞也有了進一步的理解,然后要求學生選擇容易寫錯的字詞認認真真地再寫一遍。這樣,通過學生自主揣摩、互動交流,直面難寫易錯的字詞,有效地夯實了學生的語文基礎。
2.趣味聽寫,促進理解
當學生有效地完成了詞語的朗讀和書寫后,可以進行“聽寫大變臉”。除了邊聽邊寫,還可以邊看邊寫、邊思邊寫,調動學生所有的感官。為了增強聽辨能力,提高記憶能力,可以三個四個詞語連著寫,教師一口氣報四個,學生邊記憶邊聽寫。為了檢測理解能力,可以根據教師給出的詞語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還可以聽寫所報詞語的近義詞和反義詞,或是根據教師動作神態的暗示寫出相應的詞語,甚至可以讀一段話,讓學生根據情境聽寫詞語……對于學生聽寫中容易出錯的詞語,可以列個“錯字排行榜”“別字小檔案”等,加深記憶。
趣味聽寫盤活了學生的記憶和思維,讓學生在富有情趣的學習過程中習得了詞語,積累了詞語,奠定了語言學習的基礎。
三、合理拓展,變單純積累為活學活用
1.抓住特c,分類識記
有些結構相似、組成形式類似的詞語會出現在同一組“詞語盤點”中。如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詞語盤點”,我們可以讓學生按詞語形式分分類,并根據詞的組成特點進行仿寫:
白茫茫、金燦燦、笑盈盈(ABB);
郁郁蒼蒼、恍恍惚惚(AABB);
涓涓細流、簾簾飛瀑、滔滔江水(AABC);
若隱若現(ABAC);
梨黃、葡萄灰、茄子紫(事物名稱+顏色);
紫檀色、百合色(事物名稱+“色”)。
又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詞語盤點”,里面有十幾個近義詞組成的詞語,像“捕捉”“返回”“肥沃”等,我們可以讓學生照樣子從中找到所有同類的詞語,并進行積累和拓展。
此外,我們還可以根據同偏旁、反義詞構詞,含有反義詞或近義詞的四字詞語,描寫內容、感彩等不同特點引導學生進行分類積累并仿寫。
學生通過分類整理,不僅復習了詞語,而且加強了詞語間的聯系。通過分類記憶,培養了學生分析、比較、歸納的思維能力,有利于學生主動建構語文知識。
2.借助詞組,體會含義
給“詞語盤點”中的詞語進行詞組搭配,是詞語理解十分有效的方法,更是一次嘗試運用的過程。如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詞語盤點”,根據詞語的特點,可以設計以下幾組詞語搭配練習:
偵察( ) 多災多難的( ) ( )腐爛
捕捉( ) 愚不可及的( ) ( )崩塌
揭開( ) 機毀人亡的( ) ( )侵蝕
避開( ) 異想天開的( ) ( )毀滅
在練習時,要求學生先根據原文進行搭配,然后再想想還有沒有其他合適的詞語可以進行搭配,爭取越多越好。學生在一次次的理解、嘗試、判斷、運用中積累合適的詞組,他們的思維過程被充分地展現出來,同時也增強了詞語教學的有效性。
3.結合語境,盤活積累
“詞語盤點”教學要立足于學語文、用語文的目的。根據詞語特點經常為學生創設運用詞匯的語境,以用促學,增強了詞語運用的靈活性,使習得的詞匯真正成為學生自己的語言。
學習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詞語盤點”時,可以讓學生從“詞語盤點”中選擇詞語填空:
(1)炎熱的夏天,喝上一杯冰鎮可樂,真讓人(神清氣爽)。
(2)(氣魄雄偉)的三峽工程,凝聚了中國幾代人的心血。
(3)看見他畫出的小貓惟妙惟肖的樣子,我也(躍躍欲試)了。
(4)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
(5)秀麗的玉女峰,在這(崇山峻嶺)之中顯得格外引人注目。
(6)你看那黃河上的老艄公,一個個(神態自若),在驚濤駭浪中毫無懼色。
此類訓練,盤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語言積累,讓學生在應用中感受語言、內化語言,掌握用詞的規律。
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詞語盤點”時,可以引導學生選擇“境界、繡花、聾啞人、清澈見底、賞心悅目、一絲不茍、融為一體”等詞對課文中的人物進行再描寫。這種“選擇幾個詞語說說課文內容”的練習,既鞏固了詞語,運用了詞語,還培養了學生重組語言材料的能力。
篇4
【關鍵詞】 詞塊理論;對外漢語教學; 語言輸出;應用策略
一、詞塊理論
自上世紀80年代起,在認知心理學、語言習得理論及語料庫語言學相關研究的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學者開始著眼研究語言中的“詞語板塊”現象,即人們在交際中頻繁使用的、接受程度較高的多詞板塊結構。它們通常是固定的或相對固定的語言結構,兼有詞匯與語法的特征,且具有特定的話語功能,可作為整體存儲在腦中,在構建句子時,能快速提取生成話語。
對此語言現象,各家所用的術語和分類不盡相同。Nattinger & DeCarrico (1992)采用“詞匯短語”(Lexical Phrases)的概念,并將其分為四類:多詞詞匯(polywords)、慣用表達(institutionalized expressions)、短語架構語塊(phrasal constraints)和句子框架結構(sentence builders)。
Michael Lewis(1993)則提出“詞塊”(Lexical Chunks)的概念并力推“詞匯法”(Lexical Approach),他將詞塊分為四類:單詞(words)和多詞結構(polywords);搭配(collocations或word partnerships),即以較高頻率出現的單詞組合;慣用話語(institutionalised utterances),指形式固定或半固定、具有固定語用功能的單詞組合;句子框架和引語(sentence frames and heads), 指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的語篇框架語, 包括轉折詞。
我們采用“詞塊”的概念對相關語言現象進行探討。盡管詞塊的分類無統一標準,但由各家對其功能及類別的剖析可見,詞塊具有較強的語言生成力,可作為整體被存儲,并在語言輸出時被整體提取;以詞塊為單位學習和操練詞匯,符合認知的基本規律,故詞塊理論出現后在國外得到較大的發展,在我國也被廣泛應用到英語教學中,并逐漸為對外漢語教學界所采納。
二、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應用詞塊教學法培養學生漢語輸出能力的優勢
我們在應用詞塊教學法的對外漢語教學實踐中發現,大部分留學生在口頭或書面表達中頻繁使用課堂上學習的詞塊,可見詞塊積累對于培養留學生的漢語輸出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表現在:
1、事半功倍,提高學習效率
強調語塊的整體學習和記憶,能使學生的注意力從一些費時費力的逐字理解過程轉移到比單詞大的單位,這樣在獲取所需信息的時候能實現較高的效率。以詞塊為單位構建詞庫,能高效增大積極詞匯量;當學習者積累了一定量的詞塊以后,在運用目的語進行交際時,能將詞塊作為整體進行快速提取,“略過自下而上的心理過程的某些方面”,壓縮語言編碼加工的時間;且儲存在學生腦中的詞塊就像構筑句子用的預制板塊,稍加組裝便能使句子成形。因此,詞塊教學法有助于學生對詞塊進行高效存取、快速再認和流暢表達,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語感,減少母語負遷移
留學生在學習漢語的時候往往會受到來自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采用詞塊教學,讓留學生對詞塊進行有針對性的強化記憶和操練,可在學生腦中形成大量現成的漢語規范表達和正確的詞語搭配,可有效減少來自學生母語負遷移的干擾,培養留學生的漢語語感,讓學生在語言輸出的過程中快速選取正確的詞語,進行得體、地道的表達。
3、胸有成竹,增強學生自信心
應用詞塊理論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引導留學生在語庫中儲存漢語詞塊,并要求學生反復操練使用,有助于增強學生用漢語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的自信心;當留學生積累了一定量的常用詞塊以后,便胸有成竹,在相關語境中無需臨時編造不地道的表達,而是直接提取現成的詞語搭配,提高在大腦中獲取語言信息的速度,縮短反應時間,緩解交際時的心理壓力,提高留學生漢語表達的流利度和準確性,增強學生用漢語進行表達的自信心,提高留學生學習漢語的積極性。
三、應用詞塊理論培養留學生漢語輸出能力的教學策略
對于來華學習的留學生來說,漢語詞匯量大,語言結構復雜,因此,詞語搭配便是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大難點;盡管不少留學生掌握了較大的詞匯量,并具備比較扎實的語法基礎,但他們往往由于未能搭配好詞語而不能進行流暢、地道的表達。針對此問題,我們在教學中嘗試使用詞塊教學法,注重詞塊的輸入和輸出,以期培養留學生的詞塊意識,促使他們重視并主動進行詞塊積累,從而培養漢語語感,并提高遣詞造句的能力和效率,提高其漢語輸出能力。
1、循序漸進,培養留學生的詞塊意識
從留學生入學時起,就應重視培養他們以詞塊為單位學習和積累詞匯、并持之以恒地在大腦中建立詞塊語庫的習慣。譬如在學課文時,教師提前查找出課文中的常用句子結構、固定搭配和高頻搭配等,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操練,并要求學生牢記;在口語和寫作課上,教師根據教學主題為學生準備一些使用頻率較高的詞塊和框架結構,作為學生語言輸出的預制板塊以便進行語句組合和表達。總之,應引導學生用詞塊高效地擴大積極詞匯量,用詞塊構建語句,提高漢語輸出能力。
2、學以致用,設法提高新學詞塊的復現率
教師在課堂操練中應引導學生通過詞塊識別、組合及應用等方式,在設定的情景中或指定的語言框架下進行口頭和書面語言輸出練習,具體操練方式可包括替換練習、句子重組、造句、情景對話和成段表達等,操練新學詞塊;譬如在學完課文后可為學生提供相關的成段表達語言框架,讓學生進行填充式練習。課后應用也是鞏固詞塊的有效方式,應鼓勵學生在課后通過課文相關內容的小調查、寫漢語日記、參加漢語沙龍等方法在課外應用平時積累的詞塊。
3、授之以漁,引導學生用科學的方法高效學習詞塊
首先,教師應培養學生識別詞塊的能力,如在課堂上要求學生分組找出課文中的詞塊,再進行總結,并建議學生使用不同顏色的熒光筆分別標注出詞語搭配組合、習語和熟語以及句子連接成分和句子框架等,讓學生逐漸養成在課內外學習中辨別和積累各種詞塊的習慣。此外,運用語言學及心理學的相關理論,指導學生使用科學合理的方法識記詞塊。如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的規律,學完新詞塊后應及時歸納復習,并通過開動各種感官進行多樣練習和多次應用,以加深對所學內容的記憶痕跡。
4、舉一反三,注重歸類學習與聯想記憶
在運用詞塊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應重視對類似語言現象和詞語搭配進行歸類,并鼓勵學生做頭腦風暴式聯想,在學習新詞匯時幫助學生激活腦中原有的相關語言鏈接,對相關詞塊進行集合記憶。如在學習“鼻子不通”時,總結表示健康狀況的詞塊:頭疼、感冒、喉嚨疼、發高燒、拉肚子……學習“然而”時,聯想總結其他表示轉折的詞塊,如:但是、可是、只是、不過……在這種教學方法的促進下,留學生在較好地掌握了某個詞語的搭配規律以后,往往能觸類旁通,將其應用于類似語境及語言現象,其腦中的詞庫也能逐漸系統化,在輸出使用時能更得心應手。
四、結語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詞塊理論,有助于留學生形成系統的積極詞匯詞庫,在使用時能快速提取合適的詞語,地道、準確地表達思想,有利于培養留學生的漢語語感并提高教學效率,同時顯著提高留學生漢語表達的得體性及流利性。值得注意的是,語塊教學的核心是詞與詞的搭配,而詞語搭配的掌握需要一個較長的時間才能完成,特別是積極詞語的搭配。因此教師在應用詞塊教學法時,最重要的是循序漸進,并持之以恒,才能切實促進留學生的漢語學習并提高其漢語輸出能力。
【參考文獻】
[1] Nattinger, J. & DeCarrico, J. Lexical Phrases and Language Teaching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2.
[2] Lewis, M. The Lexical Approach[M].London: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 1993.
[3] 周健.語塊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價值與作用.暨南學報,2007(1).
篇5
關鍵詞:對外漢語《橋梁》教材 注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C
D01:10.3969/j.issn.1672-8181.2015.03.194
1 緒論
教材就是學生學習的起點,教材研究成為學科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外漢語教材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在20世紀90年代以后出版的教材主要是以結構、功能、文化相結合為主導思想。在對外漢語教學生詞是留學生首先遇到而又必須掌握知識。詞語釋義法的研究是對外漢語教材研究的課題之一。為了讓第二語言學習者更方便學習,大部分教材都采用英語注釋漢語詞匯。可是英注容易讓學習者以英語思維方式思考漢語詞語語義、語用,產生錯誤,所以很多研究都主張應該重視漢英或漢語與其他語言的對比分析,強調母語和目的語詞語對比在教材編寫中的應用。
“不同語言語匯單位之間,除了專有名詞和單義的術語以外,基本上不存在簡單的對應關系,更不可能是一種‘一對一’的關系”。(胡明揚,1997)中高級水平的學生所產生的偏誤主要是語內的過度泛化。我們有必要研究教材注釋,探究注釋對留學生學習漢語的影響以及如何減少影響的負面作用,提高教學效率。
2 《橋梁》生詞注釋中存在的問題
我現在任教于萬隆國際外語學院,負責三年級綜合漢語教學,采用的教材是由陳灼主編,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橋梁》。《橋梁》的生詞注釋體例是依次列出生詞、詞性、漢語拼音、英文注釋、法文注釋、HSK詞匯等級;其次會選重點詞匯進行詞語搭配和擴展的講解;最后是某些重點詞匯的語法釋例。
2.1 詞匯意義
2.1.1 注釋義大于生詞義
如:大小(名)size
Size有“碼、號”和“大小”,學生依照注釋的英語詞語的習慣來判斷“大小”的意義和用法,導致“這雙鞋子沒有我的大小”或“我需要大的大小”這種句子,“大小”使用范圍是受到限制的,有些地方需要換成“碼”。
2.1.2 生詞義大于注釋義
如:知識分子(名)Intellectual
“知識分子”在中文里指的是具有較高文化的從事腦力勞動的人。比如醫生、教師等,“intellectual”指的是在學術上相當有成就的人。按照這種解釋,學生在理解“知識分子”的時候,就會不自覺縮小詞語原有的意思。
2.1.3 英語譯釋過分繁瑣
“詞性標注最好立足于本課用例,詞匯在課文語境中意義單一,詞性也單一。”(齊燕,2009)過分繁瑣的英語注釋讓學生在選擇用詞上產生困惑,抵觸漢語。
如:鞋店(名)shoe store.shoe shop
宣言(名)declaration:manifesto
我們可以看出一些注釋是多余的,如“鞋店”的注釋中store和shop是一個意思,,沒必要重復注釋;有些注釋給出了太多的義項,不利于學生學習。
2.2 語法意義――英漢詞語搭配不同
如:排除(動)remove;get rid of
Remove和get rid of包含“排除”的意思,但是remove的基本義翻譯成中文有“移動、開除,調動,脫下”等意義,同時get rid of有“擺脫”的意義,當學生想表達As soon as the cake is done,remove it from the oven.時就會說成“蛋糕一烤好就把它從烤箱里排除”。Remove在英文中的經常搭配clothing、stain等等,而“排除”在中文中的常用搭配時是“排除隱患,排除可能性,排除危險”等等.不考慮詞語搭配的注釋就會導致學生造句時詞語搭配錯誤。
如:弄(動)to do,to make,to deal with
這個注釋雖說已經盡量從多方位注釋詞語了,可是仍然沒辦法包括“弄”的搭配,學生會造出“我晚上弄一些問題。”這種句子,主要原因是不了解其可搭配的賓語,當然這也跟“弄”這個詞適用范圍較廣、所搭配賓語沒有特別確切的范圍有關。
2.3 色彩意義
2.3.1 英漢詞語感彩不同
如:“狗”dog,一般來說,中文里給“狗”賦予的感彩多為貶義,如“走狗‘ ’、“狗腿子”、“狗急跳墻”等,在英文里,與”dog”有關的詞語具有褒義的則有很多,如”a lucy dog”(幸運兒)、”a jollydog”(快樂、有趣的伙伴)、”work like a dog”(拼命苦干)等。
2.3.2 英漢詞語語體色彩不同
如:請示(動)request( ask for)instructions
學生看完教材注釋以后說“打掃完房間,我向媽媽請示還有沒有需要我做的事情”。學習者意識不到書面語和口語的差別,就常會說出來一些不符合場景的句子。
2.3.3 英漢詞語文化附加義不同 漢語里“吃醋”一詞,若僅用“to have vinegar”來直譯恐怕無法表達中國男女感情中“嫉妒”這一涵義。“豬”在中國文化中無論是在古代還是現代都不是完全貶義。上古時期,豬是衡量勇敢的尺碼。人的素質以豬事為坐標來衡定,如“敢”字,有徒手提豬以示勇敢之意。現代,豬老實可愛被很多人視為寵物,所以有“豬寶寶”、“豬豬寶貝”等詞語,“豬”對譯為pig,在印尼這樣以伊斯蘭教為主的宗教國家就會讓學生們一頭霧水。
3 教材生詞注釋各種問題的相應解決辦法
3.1 利用反義注釋提高英語注釋的準確度――針對詞匯意義問題
如:奇怪(形)strange,abnormal
”strange”常見的意義可表示奇怪,也可表示陌生。因此,一定要有相應的反義詞加注才行,要注釋的意義為“奇怪”時,要用“不奇怪”這個詞的否定來限定范圍,而若要注釋“陌生”時,就要用“不陌生”這個詞的否定來注釋。因為漢語中反義詞不一定是一對一的形式存在,所以在選擇反義詞時必須經過仔細考察和篩選才能確定的,而不能隨便用一個反義詞的否定。
3.2 利用詞性的標注來區分詞的用法――針對語法意義問題
3.2.1 用v0與V來標注動賓結構的動詞
如:談話VO
to chat; to talk
留學生看到VO的注釋之后就明白這個生詞本身就是動賓式,便會避免在其后再加上賓語“我想談話他”之類的病句。
3.2.2 用RV標注述補結構的動詞
如:完成RV finish; have done
沒有RV的標注,會使學生認為該詞是可以自由使用,不受結果補語的限制,根據簡單的英語注釋理解,會比較閑惑,不太明白他們的區別及各自的意義。
3.2.3 括號加注常見搭配用法
如:排除(動)remove;get rid of( trouhles,dangerous)
括號中的知識有利于學生明白“排除”的搭配范圍限于“閑難”、“危險”之類的詞語,能夠把remove和get rid of中合適的搭配挑選出來減少上文提到的偏誤。
修理(動)to repair (material ohject)
Repair在英語中既可以和具體事物搭配也可以和抽象的事物搭配,而“修理”只能和具體實物相搭配,不能和抽象事物搭配。material ohject限定了事物的范圍,學生們就可以明白“心靈的創傷”這類抽象的感覺不能做“修理”的賓語。
3.3 從語用角度注釋生詞――針對色彩意義問題
3.3.1 加注感彩意義
當英語中無法找到完全同樣感彩時,此時應從語用角度“加注”處理。
例如:狗(名)dog(褒)。
3.3.2 加注語體色彩意義
《橋梁》以記敘文為主,課文中采用的生詞主要是書面語體,有的是中性語體詞既可用于書面又可用于口語。趙金銘認為口語體內部的談話語體、論辯語體、演講語體,書面語體內部的公文語體、政論語體、文學語體、科技語體,在語言材料和表達方式等語體特征方面仍存在著很大的差別。(趙金銘,2004)
請示(動)request( ask for)instruc,tions(書)
抵達(動)to arnve(書)
3.4 建立與教材相配套多媒體學習系統
目前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的應用主要體現在課文和練習部分,詞語的注釋問題也應該跟上時代的步伐,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技術手段,編者可以建立配套多媒體學習系統。多媒體學習系統可以增加詞匯介紹篇幅、利用音頻、視頻等先進的技術對學生進行多維度教學,提高學生對生詞的記憶,也可加人大量生詞實例展示,和生詞相關練習,加深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掌握詞語的使用方法,提高單詞學習趣味性。多媒體學習也可以添加課下學習資料、增加學習的難度。
4 結語
本文從微觀的角度對筆者任教期間使用的對外漢語教材《橋梁》生詞注釋中存在的問題教材進行了逐一分析,在具體操作上給生詞注釋提供明確的幫助,希望有助于教材生詞的編寫。
參考文獻:
【1】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中語匯教學的若干問題【J】.語言文字應用,1997,(1):12 -17.
篇6
關鍵詞:詞匯閱讀;技巧;方法;復習;質量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5-173-01
新疆漢語高考試題是由閱讀理解、書面表達、和寫作三大部分組成。其中閱讀理解分為詞匯閱讀和短文閱讀兩部分,書面表達由關聯詞填空、漢語句子的順序和多項定語和狀語的排列三部分組成。詞匯閱讀在閱讀理解中占20多分,由此可見,詞匯閱讀在新疆漢語高考試題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因此在高三復習中,如何有效提高高三復習的質量就顯得尤為迫切,現在我就自己這些年在漢語教學中如何讓有效提升高三詞匯閱讀的復習質量談談自己的看法。
俗話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要提升這類題型的復習效果,就要充分了解這類題型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展開復習,這樣才能提升復習效果。這類題型主要考察考生的詞匯量以及對詞義理解的準確性,對詞義的準確把握是考察的核心內容。同時這類題型也是一種綜合性測試,也就是說這類題型的考查不僅僅限于詞語的層面上,而是從語篇的水平上來測試考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特別是常用詞語知識的能力。這種題型要求考生不僅要具備扎實的語法功底,還需要具備較好的語篇分析能力,對常用詞匯、常用的習慣用語,詞語的語義差別和使用范圍有較好的掌握。了解了詞匯閱讀題型的這些特點,我們在復習時,就要緊緊抓住這些特點展開閱讀復習。我們在復習這一類這一類題型時,首要的就是擴大學生的詞匯量,詞匯是基礎,只有掌握了大量的詞匯,學生見得多、識的廣,拿到考卷次才不會慌張。高考漢語考試說明中就明確指出:初中階段應累計認識現代漢語常用字3000個以上,掌握其中的3000個左右;高中階段累計認識現代漢語常用詞8000條左右,要求掌握其中的7000條左右,并能在口語交際、閱讀和作文中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由此可見,詞匯量的積累在高中閱讀中的重要作用。作為高三復習階段,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量的詞匯積累,但離我們高考要求還有一段差距,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我們除了講深、講透習題、試卷中出現的詞匯外,還要繼續讓學生積累詞匯。我們在高三復習過程中可將習題、試卷中出現的一些新詞讓學生圈劃,利用第二節課的幾分鐘聽寫,來鞏固學生上一節課出現的新詞。這樣日積月累,積少成多,學生通過一年的復習,又可以掌握很多詞匯,進而進一步擴大了學生的詞匯量。
篇7
首先,語感是言語能力的核心,培養語感是達到語文教學特殊目標的必要途徑。
語感是一個廣泛的概念,是對言語內涵的一種直覺能力。學生語言能力的最高體現就是語感直覺或習得語言。語言是認識系統的一種,但語言習得與一般知識的學習有著不同的生理、心理機制,它對知識、理論的依賴遠不如對言語主體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的依賴重要。這種言語主體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實際上就是對言語對象的感覺、領悟和直覺地把握,就是語感。語言習得的關鍵是語感的生成、發展和提高。人對語言的使用也更多地依賴著人的心理因素和精神操作。有語言習得,才有語言的使用。
當代語文學科的特殊目標是培養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以適應社會生活中的言語交際需要,因此它屬于語言這個大范疇。所以不管理解語言,還是應用語言,都得靠語感。
培養語感能力,在語文教學中就是把文質兼美的課文言語轉化為學生的語言,使學生讀懂、聽懂、寫通、說通,而且聽得真,懂得深,說得好,寫得美。學生的語感能力愈強,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愈強。缺乏語感,即使學生學了不少語文理論知識,也不能很好地進行聽、說、讀、寫等活動。因此,只有抓住語感這一根本,語文教學才有可能真正完成培養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這一任務,培養語感是達到語文教學特殊目標的必由之路。
其次,語感是語文知識學習的基礎和條件,培養語感又是語文知識教學的最終目標。
語感體現了漢語言的特點和個性。漢語詞匯豐富多彩,語言結構靈活多樣,表現手法生動形象,教師在教學中要指導學生盡可能地積累語言材料,盡量豐富自己對語言文字的感受能力,領悟能力。呂叔湘先生說:“語感是總的名稱。里邊包括語義感,就是對詞語的意義和色彩的敏感;包括語法感,就是對一種語法現象是正常還是特殊,幾種語法格式之間的相同相異的敏感;當然還包括語音感。”因此,我們看到課本里有些練習題就是為培養學生的語感而設計的。如:為了培養語義感,選擇同義詞,辨別褒義詞、貶義詞和中性詞等,這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詞義的輕重差別、范圍大小、感彩、語體色彩以及詞語搭配習慣等的敏感,以此培養學生和訓練學生的語義感;為了訓練語法感,多做關聯詞語和辨析病句的練習,有助于增強學生對句子結構、句子成分搭配、詞語順序等方面的敏感,以此培養學生和訓練學生的語法感;另外課本中關于漢語拼音的練習,聲母和韻母之間區別的練習,則可以培養學生的語音感。
再次,培養語感可達到塑造學生思想的目的,提高學生的精神境界。
篇8
教學目標
1.讀懂課文內容,通過了解鄉村房屋建設的變化情況,使學生認識到改革開放以來,有些農村變化很大,農民重視教育,希望孩子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2.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
3.學會6個生字及生字組成的詞語,認識一個新偏旁。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
3.識字、寫字。
教具準備生字卡片,小黑板(寫好課后2、3題),田字格黑板。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在改革開放后,有些農村起了很大變化,重視教育,希望孩子們能受到良好的教育。教育學生為祖國的繁榮富強而努力學習。
(二)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一)理解課文內容,了解農村的變化。
(二)讀懂每句話,理解詞語。
三、教學過程
(一)讀課題,理解題意。
1.指名讀課題,板書:
2.課題“哪座房子最漂亮”是一句問話,誰說說它讓我們回答什么問題?(說說哪一座房子是最漂亮的)“漂亮”是什么意思?(好看,美觀)“最漂亮”呢?(特別好看,美觀)
師述:這課書從課題上提示我們通過學習找出最漂亮的房子,這最漂亮的房子是做什么用的呢?讓我們來學習課文。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讀準字音。
1.借助漢語拼音,自己練習讀課文。
這篇課文有幾句話,從哪兒到哪兒是一句?(一共有四句話,1~3行是第1句,2~6行是第2句,第7行是第3句,第8行是第4句)
3.課文告訴我們一件什么事?(在好多漂亮的房子中最漂亮的是小學堂)什么是小學堂?(就是小學校)
4.出示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座前果香后成
(三)細讀課文,讀懂每句話,理解詞義,理解課文內容。
1.觀察插圖,對最漂亮的房子有個初步認識。(出示插圖)
(1)圖上畫的都有什么?按從遠到近的順序觀察。(遠處有小山、房子、農田、樹,近處有果樹、小學校、小河、鴨子)
(2)這是什么地方?(農村)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的?(遠處的山、田野、近處的小河和在河水中浮水的鴨子)
(3)這些房子中哪一座最漂亮呢?(小學校的房子最漂亮)
(4)小學生們正在做什么?(同學們正在課間休息,做各種運動)
2.自讀第1段課文,想問題:新房子是什么樣的?(自讀2遍課文,自答問題,同桌討論)
(1)指名說“新房子是什么樣的?”(第2、3行)
(2)“一座房,兩座房”是不是說就有兩座房?(不是,是小朋友在數村子里蓋了多少座新房)
(3)課文怎樣講新房子的樣子的?(齊讀)
(4)房子用了什么顏色的瓦,抹成了什么顏色的墻?“青青的瓦”指的哪兒說的?(房頂上鋪的瓦)什么房子才能是“白白的墻”呢?(新蓋的房子)板書:青青的、白白的。
(5)“青青的”和“青的”,“白白的”和“白的”意思一樣嗎?(“青青的”、“白白的”是說瓦的顏色很青很青,墻的顏色很白很白)
師述:青瓦是質量很好的瓦,這一行話從顏色上講房子是新的,又堅固,又美觀。自己讀讀,讀出句子的意思。
(6)讀讀第3行,想“寬寬的門,大大的窗”介紹的新房的門、窗的什么特點?(門很寬、窗子很大)什么樣的房子才能開這樣的門窗?(房間很高,很大)板書:寬寬的大大的
(7)“寬寬的門,大大的窗”說明房子怎樣呀?(房子又高又大,屋子里很明亮)
(8)小朋友們在數新蓋的房子,房子這么漂亮,他們心情怎樣?你能讀出來嗎?指導朗讀。
一座/房,兩座/房,
青青的/瓦,白白的/墻,
寬寬的/門,大大的窗。
(9)小結提問:農村為什么會蓋了這么多漂亮的新房呢?(引導學生知道改革開放以來,農村的面貌起了很大變化,農民生活富裕了,才能蓋這么多的新房)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富裕起來的農民,很重視子女的教育,要把他們培養成有文化,懂科學的人,長大更好地為建設農村貢獻自己的力量。
(二)讀懂每句話,理解詞義。理解課文內容。
(三)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句義、詞義。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讀生字卡片:座前果香后成
2.朗讀課文第1句。
(二)學習課文第2句。
1.練讀2~3遍。
2.思考問題:“三座房,四座房”是不是說小朋友數了數一共有四座新蓋的房子?(不是)那是什么意思?(這句和第1句“一座房,兩座房”意思接著,第1句是表示小朋友開始數新房的數量,這句是繼續數,都是說明新房子很多)
3.新房子周圍有什么?(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
板書:花果香
樹成行
(1)“花果”指什么說的?(地上種的花草和樹子結的果子)
(2)“花果香”指什么說的?(地上種的花草發出的花香和果樹上成熟的果子散發出的果香)
(3)為什么能聞到“花果香”呢?(因為栽培了很多花草,種植了很多果樹)
4.房前這么美,屋后怎樣呢?(屋后樹成行)
(1)怎樣才能“樹成行”呢?(①樹種的數量多;②種的樹排列的整齊)
(2)從“樹成行”看出什么?(農民有計劃地建設自己的家園)
5.引導學生看圖,加深對“房前花果香,屋后樹成行”的理解。
6.農村為什么會有這么優美的環境呢?(農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富裕了,利用房前屋后的空地養花植樹,既美化了環境,又改善了生活條件)
7.指導朗讀。
農村人民的生活好了,小朋友們生活在這樣優美的環境中心情該多么舒暢,歡快呀,請你把他們的好心情讀出來。
房前/花果香,
屋后/樹成行。
(三)學習第3句話。
1.學生練習朗讀2~3遍。
2.小朋友們數著數著就想到了什么問題?(哪座房子最漂亮)
3.看圖,說說哪座房子最漂亮?(小學堂)板書:小學堂
(1)“最漂亮”是什么意思?(在全村所有的新房子相比較后得出的結論:小學堂最漂亮)
(2)看圖說說小學堂“最漂亮”在哪些地方?引導學生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觀察。
①整體結構美觀:紅色尖屋頂、綠門窗、白白的墻。
②門廊造型美觀:突出三角形屋頂,粗大的粉紅色的柱子,綠色寬闊的大門,白墻上的黃色專欄,屋頂上三角形白墻上的隊徽,構成了整體色彩、造型的美觀。
你們看小同學們學習、生活在這美麗的校園里,多么幸福,多么愉快呀!他們數著全村的新房,就數自己的學校最漂亮,他們多么自豪呀!
請你們讀出小同學的自豪感。
哪座房子/最漂亮?
就數咱們的/小學堂。
(四)練習課后第2題。
出示小黑板:
1.有哪幾個詞語是形容物體的顏色的?(青青的,白白的)哪幾個詞語是形容物體的大小的?(寬寬的,大大的)
2.引導學生通過比較法知道哪兩個詞語搭配在一起合適。
(1)用“寬寬的”與“門、窗、墻”三個詞都搭配一下看哪個合適。
(2)其他的兩個詞語讓學生自己練習一下。
3.也可以用問答的形式進行搭配,什么樣的瓦?什么樣的窗?什么樣的墻?什么樣的門?(讓學生一一分別回答)
(五)鞏固練習。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完成第2題作業。
【板書設計】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學會6個生字:座、前、果、香、后、成。認識新編旁“廣”,廣字旁。
(二)能在田字格里正確書寫生字。
(三)學習朗讀問句和陳述句,注意語氣。
(四)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識字、寫字。
三、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讀生字卡片,檢查對生字讀音掌握情況。
2.朗讀全文。
(二)學會6個主字。
1.座,zu^,拼讀音節,讀詞語:一座。
(1)理解詞語:“一座”是什么意思?(指房子的數量)師述:“座”在本課是表示量的詞,和“把、個、口”等相同,“一座”是表示建筑物或較大的物體的數量詞,如,一座房子,一座高山,一座宮殿,一座石橋。
(2)識記字形,學生自學后講方法。(座,zu^,半包圍結構,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外面是廣字旁,里面是“坐”字,一共10筆,一座的座)
(3)同位同學互相檢查記字形情況。
(4)擴大對字義理解,口頭組詞語。
一座座位座次座鐘星座
(5)指導書寫。
①找準位置:第一筆點,離邊線三分之一處點在豎中線上。第二筆橫,在上半格中間。第三筆豎撇,從左上格中心點左邊起筆,到左下格中心點左邊收筆。“坐”宇壓豎中線,左右對稱。
②教師示范,學生仿寫字頭。
2.前,qi2n,拼讀音節,讀詞語:房前。
(1)識記字形,學生自學后,教師輔導學。
用筆畫加部件的記法,上中下結構,上面是點撇(),中間是一橫(),下面左邊是“”,(),下面右前是立刀,(前),一共9筆。
(2)學生默記字形,同桌互檢,教師抽查。
(3)口頭組詞語。
前進前面前方前天前途
(4)指導書寫。
①整置:上小下大。
②筆畫、部件位置:一筆點,點在左上格右側中間。二筆撇,左右上格右側中間。三筆大橫在左半格離邊線三分之一和離橫中線四分之一的交叉點起筆,寫斜橫,到右半格離邊線三分之一處收筆。下面的“”第一筆豎,在左半格離邊線三分之二處,壓橫中線起筆,到左下格中心點斜右下方收筆。第二筆橫折,到豎中線頓筆寫折。直壓豎中線,過“豎”寫鉤。“右”邊立刀,占左半格三分之一。
3.果,gu%,拼讀音節,讀詞語:花果香。
(1)識記字形,學生自學后討論發言。果,gu%,獨體記,上邊是扁日(曰),下邊“木”字一豎穿過“曰”,(果),共8筆,花果香的果。
(2)口頭組詞語。
水果蘋果如果結果果實
(3)指導書寫。
找準位置,上面“曰”在橫中線上,上半格正中間。下面“木”,一筆大橫,斜壓橫中線,二筆豎,直壓豎中線,最后兩筆撇捺。都從橫豎交叉點起筆,各自在左、右下格中心點左、右兩側收筆,兩個筆畫左右對稱。
4.香,xi1ng,拼讀音節,讀詞語:香甜。
(1)識記字形:自學討論。(用部件組合法記字形,上下結構,上面“禾”字,下面“日”字,合起來是“香”字。一共9筆。香甜的香)
(2)用找反義詞的方法,理解詞義。
與“香”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臭)
(3)指導書寫。
①整置:上大下小。
②部件位置:上面“禾”字過橫中線,撇,捺過橫中線到離邊線三分之一的地方。下面“日”在豎中線上。
③教師示范,帶寫字頭。
5.后,h^u,拼讀音節,讀詞語:屋后。
(1)識記字形,學生自學,指名問。(h^u),后,用筆畫加部件的方法記,半包圍結構一筆橫撇“”,二筆豎撇“”,三筆橫“”,下面是“口”字。一共6筆,屋后的后。
(2)口頭組詞語。
前后后退后方后天
(3)與“后”意思相反的詞是什么?(前)
(4)指導書寫。
①找準筆畫位置。第一筆橫撇,從豎中線起筆,撇向左上格中心點下方。第二筆豎撇,左半格中間,撇向左下格中心點斜下方。第三筆橫,靠第二筆豎撇起筆壓橫中線,到左半格中間收筆。下面“口”,占下半格中間。
②教師一筆一筆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6.成,ch6ng,拼讀音節。
(1)識記字形,按筆順記字形,教師輔導學生,一筆橫(一),二筆豎撇(廠),三筆橫折鉤(),四筆斜鉤(),五筆斜撇(),六筆點(成)。
(2)學生默記字形,同桌互檢,教師抽查。
(3)口頭組詞語。
成功成立完成成長成人
(4)指導書寫。
①找準每一筆的位置。一筆橫,從左上格中心點下方起筆寫斜橫,到右上格中心點右下方收筆。二筆豎撇,到左下格中心點左邊收筆,三筆橫折,壓橫中線寫橫到中心點頓筆寫折,寫左斜鉤。四筆斜鉤,離上邊線三分之一處,壓豎中線起筆,寫斜鉤過右下格中心點收筆。五筆斜撇,在離豎中線三之一處。橫中線上方起筆,撇向豎中線,與“”對齊。六筆點,點在右上格中心點上方。
②教師一筆一筆帶寫,學生仿寫字頭。
(三)指導朗讀句子。
1.師述:這四個句子中有兩個疑問句,句子標點是問號(?)的句子,讀的時候語調要上揚,表示疑問,用問話的語氣讀。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其中有兩個句尾標點是句號的句子,是陳述句,是要告訴人一件事的句子,讀時語調要平緩,語氣要肯定。教師示范,學生模仿。
2.同桌同學互練問句和答句。
3.讓同學自己練習第二組句子的讀法,教師指名讀做檢查。
(四)指導背誦。
1.填空式背誦練習。
一()房,兩()房,()()()瓦,()()()墻,()()()門,()()()窗。()()房,()()房,房前()()(),屋后()()()。哪座房子()()()?就數()()()小()()。
2.提問式練習。
(1)新房子是什么樣的?
(2)周圍都有什么?
(3)哪座房子最漂亮?
(五)鞏固練習。
1.背誦課文。
2.寫出反義詞。
前—()ch^u—()
篇9
一、在語言學習中培養了良好的語感
在默讀中捕捉句子的語病所在,進而準確辨別出語病來。這種辨別法的應運原理是語感。朱光潛說過:語感就是對語言、文字的敏感。學生廣泛接觸并積累了很多言語材料,憑借記憶的檢索功能便形成直覺思維,在語言學習中培養了良好的語感。正因為語感具有直觀性,很多語病就可以借助“讀”來讓它顯形。例:我們每個人都應不遺余力地為祖國建設做出應有的自己的貢獻。
此例屬語序不當,應為“自己應有的貢獻”。
二、找句子主干,即找出句子的主、謂、賓中心語,看句子成分有無殘缺、贅余或搭配不當的現象。
(一)審句子的主干實踐證明,大量的語病都犯在句子的主干上,所以,我們在找語病的時候,可以此作為辨析的突破口。拿到一個句子后,先審讀句子的主干,看看句子成分能否搭配,有否殘缺,句意表達是否雜糅等。例:目前,電子計算機已經廣泛應用到各行各業,這就要求我們必須盡快提高和造就一批專業技術人員。
“提高”與“專業技術人員”搭配不當。
(二)審句子的枝葉也有部分語病犯在句子的枝葉上,這一類語病主要是搭配不當、詞序不當、成分贅余、表意不明等。例:在翻閱中國話劇100周年紀念活動資料時,他萌生了創作一臺尋找中國話劇源頭的劇本的意念。
此例屬搭配不當,“一臺”與“劇本”沖突。
三、很多語病都附帶有一些顯著的標志,抓住語病標志,弄清語病方向,那么,準確辨別語病也就變得較為輕松了。
(一)句中有“能否”“是否”“強弱”等詞語時,考慮句子是否前后照應。例:21世紀的中國有沒有希望,關鍵在于既要堅定地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又要廣泛地學習外國先進的科學文化。
此例犯了前后照應不對稱問題,可在“在于”后面加“能否”,并將句中的兩個“要”字刪去。
(二)句中有多個否定詞,考慮是否濫用否定,將語意說反了。例: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我們所缺乏的,一是勇氣不足,二是謀略不當。
此例犯的是濫用否定,結果將句子的語意說反了,可刪去“不足”“不當”。
(三)句中有“和”“同”“以及”等詞語,考慮是否表意不明。例: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
此例屬表意不明。可以理解為“他背著總經理和副總經理”,也可以理解為“他背著總經理”,“副總經理”跟他是同伙。
(四)句中有多個并列成分,考慮詞序是否得當、概念有否交叉、搭配是否妥當等。
例:我們的報刊、雜志、電視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責任做出表率,杜絕用字不規范的現象,增強使用語言文字的規范意識。
“報刊”就是報紙和刊物的合稱,不能與“雜志”并列,“一切出版物”又包括“報紙”“雜志”,兩者也不能并列。
(五)句子以“通過”“由于”“對于”等介詞或介賓狀語帶頭的,考慮主語是否殘缺、主客是否顛倒。例:初始階段,由于對淮海地區的地質條件整體認識存在誤區,導致了勘探隊多次與遇到的油層擦肩而過。應刪除“導致了”。
(六)句中出現關聯詞語,考慮關聯詞是否誤用,詞語位置是否恰當,關聯詞語帶出的句子語意有否顛倒等等。例:因為技術方面的原因,本省生產的零部件質量不是比外國廠商的同類產品低,就是成本比外國廠商的高。
此例的“不是”應放在“質量”前,因為前后兩個分句的主語不一致,分句的主語應置于關聯詞后。
(七)句中出現數量短語,考慮是否犯了成分贅余、表意不明、不合邏輯或語序不當等問題。例:1.根據各地調查統計顯示,多數投資者只敢把30%~50%左右的資金投入股市。
2.日前,記者走訪了四個浙江省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請他們談談對今年高考“統一考試、分省命題”的看法。
3.天津市婦聯最近進行的一項千戶家庭閱讀情況調查顯示,市區只有12%的家庭有讀書的習慣,比5年前下降了3倍。
以上三例均含有數量詞,都存在語病。例1應刪去“左右”。例2“四個浙江省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表意不明,可改為“浙江省四所重點中學的特級教師”。例3數目的減少、下降不能與倍數搭配。
(八)句中有“這”“此”“他”“它”“自己”等代詞,考慮是否表意不明。例:“五一”假期剛過,趙鵬宇就親自來到王教授家。請他把自己即將在《科學通報》上發表的學術論文再認真校對一遍,確保準確無誤。
“自己”是指趙鵬宇還是王教授,表達不明確。
(九)句子以“是”“就是”“成了”“成為”構成判斷,考慮主賓搭配是否恰當。例:生物入侵就是指那些本來不屬于某一生態系統,但通過某種方式被引入到這一生態系統,然后定居、擴散、暴發危害的物種。
主賓搭配不當,應將“物種”改為“現象”。
(十)句中出現長賓語,考慮成分是否殘缺、搭配是否恰當。例: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的主題是“和諧之旅”,它向世界表達了中國人民對內致力于構建和諧社會,對外努力建設和平繁榮的美好世界。
篇10
一、每天早上提前半小時起床,讀語文和英語各10分鐘,剩余的10分鐘預習當天要學的課程。
二、每天背5個單詞
三、按時完成當天學校布置的作業的作業。
四、做多點關于當天學到的數學的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