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長城的手抄報范文

時間:2023-03-27 09:04:0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長城的手抄報,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長城的手抄報

篇1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1

 

為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在國慶61周年到來之際,我校將組織全體少先隊員開展以“迎國慶頌祖國”為主題的系列教育活動。

 

活動一:組織各年級觀看愛國主義影片。

 

活動二:“祖國在我心中”。為了提高我校學生了解、使用地圖的能力,自覺維護國家版圖的尊嚴,要求每個班張貼標準的中國地圖,老師上好一堂關于國家版圖知識的主題班會教育課。

 

活動三:低年級國歌班班唱。本周利用音樂課和綜合實踐課時間各班統一唱國歌,以宏壯的歌聲迎接國慶。

 

活動四:中年級書畫賽。本周請美術老師舉行看祖國變化書畫賽,優秀作品在櫥窗展覽。

 

活動五:高年級頌祖國征文。國慶期間走親訪友,了解祖國的日新月異,舉行頌祖國征文比賽,獲獎的文章將被“紅領巾廣播站”錄用。

 

希望學生通過對活動的親身參與,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愛國主義熱情,深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2

 

一、活動主題

 

金秋十月禮惠全城

 

二、活動時間

 

20__年9月20日——10月10日

 

三、活動目的

 

1、以國慶節為契機,通過策劃一系列活動,提高知名度;

 

2、挖掘潛在客戶,盡力留住瀏覽過__店的客戶,提高店鋪知名度。

 

3、利用國慶節流量大優勢進行促銷,留住大客戶,實現老顧客營銷。

 

四、活動內容

 

1、全場耗材5折瘋搶

 

新風機高效過濾器、粗效濾芯、凈化機耗材活性碳片、初效濾芯(SC125、SC250、SC500)

 

2、滿200元包郵

 

單筆訂單滿200元,即可享受包郵優惠

 

3、每日前5名

 

每單贈送遠大鼠標墊一個,3M防霾口罩一只

 

4.購機五重豪禮:

 

禮包1:購機有驚喜,凡購買遠大空氣凈化機、遠大新風機任一型號,都有驚喜大禮包,請詳詢客服。

 

禮包2:凡購買遠大任何型號凈化機,每臺贈送1年相應型號的活性碳片;

 

禮包3:凡購買遠大任何型號凈化機,贈送會員卡一張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3

 

一、活動目的:

 

為隆重、熱烈、活潑的慶祝67周年,激發少先隊員的愛國主義情感,增強少先隊員的集體榮譽感,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我校特開展“慶國慶,心向黨”系列活動。

 

二、活動內容及要求:

 

(一)、舉辦以“祖國,我愛你”為主題的黑板報比賽。(推薦:祖國我愛你手抄報圖片大全)

 

請各年級各班根據活動主題要求,出一期高質量的主題黑板報。

 

比賽時間:9月22日至9月28日

 

評比時間:9月29日中午1:30

 

評委:學校少先隊大隊部、

 

三、五年級各班檢查員

 

(一)評比細則:

 

1、評分表:

 

(1)評比項目:字體內容色彩排版圖案

 

(2)評比內容:字跡工整、美觀大方;切合主題、聯系實際;鮮艷、引人注目;有創意、切題;美觀。

 

(3)各項分值:各占20分,總分100分

 

2、評分統計:學生評委自己班不打分。去掉最高分,去掉最低分,取平均分。

 

(二)各中隊開展“祖國媽媽,我愛您”活動。

 

時間:9月26日周一的班會活動課

 

各班主任于國慶節前上交相關活動方案。

 

(三)3—5年級設計一份“國慶???rdquo;手抄報。(每班至少上交5份作品)

 

上交作品截止時間:9月27日

 

要求各班主任認真組織活動,積極開展工作,10月9日大隊部將組織學生會對各班開展活動情況進行檢查評比。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4

 

一、指導思想

 

為了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增強學生愛國熱情,培養學生良好的愛國情操。在國慶節到來之際,組織全體初二學生開展以“懷感恩之心,唱祖國頌歌”為主題的教育活動。

 

二、活動目標

 

1、通過觀看錄像、親身體驗等方式,感受人們歡度國慶的喜悅心情。

 

2、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寫詩、畫畫、手抄報等)表達對祖國媽媽的熱愛。

 

3、知道我國的國名及國慶節的由來,為自己是中國人而自豪。

 

4、學習收集有關資料。

 

三、活動準備

 

1、師生共同搜集人們歡度國慶的圖文資料,如閱兵式、文藝演出等。

 

2、教師準備有關國慶節來歷和慶?;顒拥南嚓P資料。

 

3、教師準備祖國風光錄像(包括長城、故宮、長江、黃河、天安門等祖國風光及各族人民載歌載舞的錄像)。

 

4、指導學生細心觀察國慶節來臨之際周圍生活環境的變化,如街上布置的花壇,建筑物上或學校、單位門前慶國慶的標語、燈飾,電視里呈現的天安門廣場上的花壇等。

 

四、活動設想

 

對于如何過國慶節,學生都比較熟悉,一般是家長利用長假帶著外出游覽或走親訪友,國慶節的由來及對祖國的理解,因此,我們在設計時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制作手抄報入手,以“我為祖國過生日”這一主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通過說對國慶節的了解弄清學生的未知,針對學生的未知開展下面的教學,并播放相關錄像使問題得以解決;通過觀看祖國風光錄像知道祖國是指全國人民賴以生存的家園,是我們共同的母親,并在收集資料、觀看十一慶典。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為祖國慶祝生日等活動中體驗人們慶祝國慶節時的喜悅與自豪之情,培養學生對祖國的熱愛。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5

 

中秋佳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國慶節更是萬象更新普天同慶,為了豐富校園文化生活,能讓全校師生充分感受到節日的氣氛,感受到泰安小學這個大家庭里的溫暖,值“中秋、國慶”佳節來臨之際,學校大隊部將舉辦“慶中秋迎國慶”燈謎活動,具體方案如下:

 

一、活動主題:

 

“慶中秋。迎國慶”燈謎活動

 

二、活動時間:

 

20xx年9月25日(周二)下午

 

三、活動內容及地點:

 

1、猜燈謎

 

活動地點:籃球場

 

四、活動對象:

 

全校師生

 

五、具體分工:

 

1、秩序維持:學校值日生

 

2、燈謎準備:大隊部大隊委

 

3、場景布置:教導處、大隊部

 

六、活動規則:

 

采取自由猜謎方式,參與者將心中的謎底及相對應的謎語序號寫在自帶紙上(要求寫清班級、姓名)交給猜謎語活動(兌謎處)的負責人,如果謎底正確,兌迷處負責人做好登記并給猜謎者發放獎品。

 

國慶節系列主題活動方案6

 

一、活動目的:

 

1.為慶祝60周年,喜迎國慶,提高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認識,繼承發揚詩歌文化;

 

2.配合全國第十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活動的開展,進一步提高我校師生的語言文字規范意識和推廣普通話參與意識,美化校園語言環境

 

3配合語文教學,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

 

二、活動規則:

 

1.各年級以年級組為單位參賽設獎,年級組長負責組織,各班班主任具體負責。

 

2.朗誦要求:(1)所選詩歌,思想內容應積極向上;(2)運用普通話,聲音洪亮;(3)語氣、語調適當,重音、節奏恰當;(4)表達感情準確、自然;(5)服裝統一。(6)時間根據所選內容在5-10分鐘以內。

 

3.內容以歌頌偉大的祖國、偉大的黨、歌頌家鄉的詩歌、散文及古今詩詞均可;形式以朗誦為主,可配表演,盡量多樣化。

 

4、所需音樂自備,9月27日交政教處。詩歌內容于9月20日前,詩歌串詞24日前交教務處。

 

三、活動時間、地點:

 

9月29日上午8:30-11:00,活動地點在天寶一中教學樓前。

 

四、獎項設置:

篇2

青少年違法犯罪時有發生,而且還呈現出上升趨勢,主要原因是小學生缺乏明辨是非能力,缺乏基本的法律常識。學校是法制教育的主陣地作用不容忽視,從小培養學生法律意識,進行法律素養的培養,不僅可以減少青少年犯罪,更重要的是促使他們從小養成依法辦事、遵紀守法的習慣。學生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肩負著建設祖國的重任,促使他們將來成為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并推進國家法制建設,建立良好的法制秩序,依法治國意義十分重大。而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生硬、枯燥的法律條文的學習并不被青少年所接受,因此在小學課程中有機滲透法制教育,達到潤物無聲的目的顯得尤為重要。而小學語文教學在進行德育教育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語文學科中蘊涵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教師可以憑借學科特點,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把握時機,運用多種途徑將法制教育滲透于語文教學中,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育,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語文教學擔負著人文教育的功能,作為語文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熏陶情感的同時,不能忽略法制的引領。那么,如何有效地將法制教育與語文學科有機結合呢?

一、語文教學內容與法制教育有機融合。既不能把語文課上成法制課,也不能漠視教學內容中蘊涵的法制教育因素。課文,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主陣地。利用課文向學生灌輸法律知識自然是最直接、最快捷、最有效的途徑。我們要根據學科特點,憑借教材,充分挖掘小語課文中的教育因素,在教學中恰當地把握尺寸,適時滲透,使學生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受到法制教育。例如在學《檢閱》這課時,引導學生抓住重點句子深入理解:“這個小伙子真棒!”“這些小伙子真棒!”這個小伙子叫博萊克,他作為一名殘疾兒童,在檢閱的隊伍中拄著拐杖,能與同伴保持一致,博得了觀眾的稱贊。博萊克的同伴也很棒,他們為了集體的榮譽,也想過是否把博萊克藏在隊伍中間或不讓他參加檢閱,最終他們的善良和對同伴的關愛讓他們做出了把博萊克放在隊伍第一排的決定。這時,可以自然的把《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滲透進來,讓學生明白,作為殘疾人應該堅強自信,每一個人都應該尊重、關愛殘疾人,殘疾人擁有和普通人同樣的權力。

二、法制教育必須遵循學生認知特點,找準滲透點。教材中的育人因素,大多寓于知識之中,呈隱性狀態。在課堂教學中,結合實際,深刻挖掘德育內容,找準“滲透點”巧妙設計滲透方法,探尋到知識教學與法制教育的最佳融合點,法制教育收到立竿見影之效。

《一個小村莊的故事》課文講述了從前有一個美麗的小村莊,由于村民們無節制的砍伐,小村莊被一場洪水卷走了?!笆裁炊紱]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引導學生理解這句話含義,師生共同討論:保護動植物、保護環境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面對慘痛的教訓,我們該怎么做?緊扣“我們該怎么做”這一話題,簡單介紹《中華人民共和國森林法實施條例》相關內容,領會愛護家園、保護環境、愛護樹木,維護生態平衡的道理。

三、法制教育的滲透要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中,形成法制道德。

語文學習中有很多內容從現實生活中取材,要求學生關注生活,縮短教學與生活的距離,將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統一起來。葉圣陶曾經說過:“學語文,就是學做人?!闭Z文學習是和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的,語文學習來源于生活,生活是語文學習的素材。因此,口語交際、開放性練筆、習作等豐富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為創設法制氛圍提供了機會。

如,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口語交際保護文物,通過一則關于長城的報道,讓學生說說讀后的感受,再圍繞保護長城的問題展開討論,提出保護長城的建議,交流能為保護文物做些什么。聯系生活中不文明、不規范行為,以此為切入點,引發學生的思考,整理自己的思想,表達對事件的看法,規范自己的言行,法制教育水到渠成。當學生在受到美的感情激發和熏陶后,適時把語文教學中美的景象與現實中環境遭受嚴重破壞的丑惡現象(如白色污染、沙塵暴頻虐城市、酸雨影響人民生活等)進行對比,自然而然就會激發學生對環境的熱愛,懂得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篇3

一、一檔音樂專題:《當民歌遇上鋼琴》致敬中國鋼琴音樂百年華誕

為紀念中國鋼琴音樂百年,2015年2月,我們曾經制作了音樂專題《當民歌遇上鋼琴》,采訪了鞍山音樂家協會主席畢長城和副主席賈延飛,介紹了他們為紀念中國鋼琴音樂百年組織編撰的《中國民歌鋼琴曲集》 (漢族卷)(少數民族卷) ,該書在2014年10月由中國青年出版社總社出版發行,該鋼琴曲集收錄了200首中國民歌鋼琴曲。之所以會選擇兩卷各100首,也是為了紀念中國鋼琴音樂百年。

該曲集是全國首部涵蓋56個民族民歌的鋼琴曲集、首部涵蓋中國全部行政區域并按省級行政區劃分的民歌鋼琴曲集、首部涵蓋從初級到高級鋼琴愛好者使用的民歌鋼琴曲集。兩位主編在鞍山是有名的鋼琴教學帶頭人,他們在教學實踐中源于對完善中國鋼琴音樂教育體系的思考,經過不斷論證,決定沿著中國民歌這一脈絡,經歷采風、考察組織創作、教學實踐研討、篩選和審校樂譜,一直到付梓,歷時三年編寫了《中國民歌鋼琴曲集》。

該書填補了鋼琴教學初、高級階段沒有系統對應《拜厄》《車爾尼599》《車爾尼849》《車爾尼299》的中國作品配套教材的空白,對加快建立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鋼琴教育體系做出了貢獻。中國文聯副主席、時任中國音樂家協會駐會副主席徐沛東在采訪中稱之為具有“教科書” 意義的鋼琴小品集,讓學鋼琴的學生能更全面、更系統地去感受中國民族音樂,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對中國民族音樂的審美和欣賞演奏能力。作者邀請中央音樂學院、沈陽音樂學院近七十位青年作曲家進行再次創作,全書的音樂語言風格多樣。鞍山音樂廣播當時以此音樂專題《當民歌遇上鋼琴》致敬中國鋼琴藝術之旅百年華誕(自1915趙元任創作《和平進行曲》算起)。百年來,幾代國人音樂家遵循“洋為中用”的理念,創五聲調式和聲理論,將優秀的傳統民歌改編成鋼琴作品,可以說孜孜求索終獲累累碩果。節目播出后,讓聽眾在對民族音樂了解的同時極大地增強了民族自豪感。

二、延伸推廣策劃:《民歌悠揚》弘揚民族文化

鑒于廣播和音樂共同的聽覺屬性,加之在全國還沒有這樣一個系統全面的介紹民族音樂的廣播節目,我們在播出音樂專題《當民歌遇上鋼琴》后又策劃了長達186集的大型音樂系列專題《民歌悠揚》,近水樓臺地邀請鞍山音樂家協會兩位主席為節目顧問。此前,我國的作曲家、鋼琴家也嘗試過將民歌改編成鋼琴曲,雖也有經典之作,但這些作品難度普遍偏高,受眾面小,適合青少年并利于普及的民族鋼琴作品更是少之又少。

已故中央音樂學院黎英海教授曾寫中國民歌鋼琴小品集,但沒能正式出版,也鮮有人聽到聽全,留下無限遺憾。制作音樂系列專題《民歌悠揚》,通過廣播這一大眾媒體使民歌音樂跨越時空與鋼琴相遇,既弘揚了民族文化又普及了高雅藝術。每期10分鐘,短小精悍,首先介紹一首民歌的背景, 比如《八月桂花遍地開》習慣被稱為江西民歌,實際是根據河南南陽民歌曲調填詞而成,而且是南陽地區第一個蘇維??h級政權成立歌曲,所以一般會被劃為河南民歌;接著介紹國內現有的演奏或演唱版本,然后再按《中國民歌鋼琴曲集》中的曲譜用鋼琴演奏這首民歌。在每期節目的最后,采訪書中負責將其改編為鋼琴曲的作者,由這些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和沈陽音樂學院的專業人員暢談創作感想。

選擇曲目時,從30個省級行政區(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的民歌主要源起于廣東省,、新疆沒有或極少有漢族民歌,故這四個行政區的漢族民歌不單獨列入)的漢族民歌中精選100首,從55個少數民族民歌中精選100首,共計200首分別進行鋼琴曲的編創。

中國民歌是一個美妙而豐富多彩的寶庫,由于東方民族音樂中的語義化特點過于明顯,加之在創作時與西方樂器的融合上存在不小的技術難度,使得編創工作更加艱難。這些青年作曲家是中國音樂的新生力量,他們在編配鋼琴曲時,在保證民歌原有風味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懷著對弘揚民族音樂的崇高使命感,創作中,在呼應西方各流派鋼琴音樂的同時,更加注重探索中國音樂元素的內涵,解構其基因,筆觸力圖形象生動,著力突出旋律性,對眾多的前輩開拓者研究出的中國和聲語言予以繼承,并注重以傳統與現階段內更具先鋒性的和聲語言的開發使用。節目播出后,社會各界好評如潮,尤其是年輕的聽眾只通過一些電視的選秀節目偶爾聽到一些經過改編的民歌,而通過《民歌悠揚》節目,他們聽到了原汁原味的民歌曲調和其背后的民俗故事。比如新疆哈薩克民歌《可愛的一朵玫瑰花》,又名《都達爾和瑪麗亞》,我們就播放了玉米提演唱的和選秀歌手平安在中國之星第八期中演唱的兩個不同的版本,讓當下的年輕人對民歌這一中華民族多姿多彩的傳統音樂多一些了解,鼓勵大家多聽多唱民歌,培養熱愛生活、熱愛祖國的高尚情操,促進社會和諧。

三、開辟線下活動:“民族音樂進校園”普及高雅藝術

在節目播出的過程中,我們從聽眾的反饋里了解到:讓更多的人喜歡并傳承民族音樂仍然任重而道遠。很多孩子對中國民歌的概念幾乎是空白的,令人非常痛心。于是,鞍山音樂廣播開始積極思考,怎樣讓孩子們從小就了解中國民歌?最后我們想到了校園鈴聲。

在鞍山音樂廣播的策劃下,畢長城和賈延飛兩位作者從《中國民歌鋼琴曲集》中,挑選出注重青少年心智開發題材的30首經典民歌,并將其錄制成校園鈴聲,讓學校充分運用課間鈴聲,對學生進行中國傳統音樂的普及宣傳,被鞍山市教育局認可并上傳到官方網站上,供全市中小學自主選擇下載使用。

隨后,鞍山鐵西公益小學和海城西關小學率先采用民歌校園鈴聲,以往相對單一的鈴聲被優美的民歌鈴聲所取代,清晨,聽著悠揚悅耳的民歌鈴聲走進學校;上下課時婉轉動聽的民歌鈴聲再度在耳畔響起。學生喜歡這些優美的旋律,而這些民歌鈴聲也在潛移默化中陶冶著孩子們的情操,達到了寓教于“樂”,潤物有“聲”的獨特教育效果,受到了全校師生的一致好評。同時,學校還開展了一系列書畫展覽等活動,讓孩子們通過繪畫、查背景資料、查歌詞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56個民族的音樂和特點,豐富了學生的民族音樂文化知識,拓展了知識面。經過近半年的實踐,孩子們對中國民歌有了深入了解。

“中國民歌鋼琴音樂校園鈴聲曲”在學校的普及推廣過程中,鞍山音樂廣播的主持人還會同鞍山音樂家協會的同志一起做校園鈴聲宣傳展,做題為《民族音樂進校園》的講座,使師生了解民族音樂的魅力,激發學生對中國近代史傳揚的信心和決心,為民族文化傳揚奠定基礎。不僅如此,還充分利用微信平臺、升旗儀式、班會、音樂課等多種渠道宣傳民族文化。

例如,在鐵西公益小學,全校學生以班為單位自主選擇一首校園鈴聲曲,全班學生及家長共同探究民歌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內涵,學生在《東方紅》、《北京金山上》、《青春舞曲》、《擁軍花鼓》等歌曲的資料收集中,了解了歌曲創作的背景、歌曲表達的情感、民族風情等,使學生了解中國近代史,鼓勵學生樹立愛黨、愛國、愛家的民族精神和公民意識。達到了“德育滿天下,文化傳萬家”的教育目的。海城西關小學在師生及家長對“中國民歌鋼琴音樂校園鈴聲曲”有了深刻的認知的基礎上,又鼓勵學生用書法、繪畫、手抄報等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表達對中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喜愛之情,自制的的民族音樂書簽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宣傳板,把同學們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喜愛之情躍然紙上,激發了學生從小立志探究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情,友善、思考、獨立的優良品質在活動中逐漸養成和提升。

四、拓寬推廣范圍:校園鈴聲研討會提煉傳播價值

去年六一前夕,鞍山音樂廣播、 鞍山市音協、鞍山市教育局邀請了省內知名專家、教授在鐵西區公益小學舉辦了一場“越聽越愛聽 民族音樂進校園”的校園鈴聲研討會?,F場將67首中國民歌鋼琴曲改編的校園鈴聲作為第67個兒童節的禮物送給孩子們。

研討會現場,大家對鞍山音樂廣播致力于中國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媒體責任感,以及畢長城、賈延飛兩位作者致力于中國民族音樂母語教育的做法給予了很高的評價?!爸袊窀桎撉僖魳沸@鈴聲曲”豐富了國家教育部關于中小學“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愛我中華”的課程體系的內容,通過各種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普及推V活動,讓素養的種子“浸”腦、“潤”心。67首中國民歌校園鈴聲鋼琴曲得到了省內教育專家、音樂專家的高度認可。原沈陽音樂學院院長、省音協主席、著名作曲家潘兆和高度贊揚此舉,認為這是中國傳統文化也是國學教育創新模式的巧妙運用;原沈陽市委教科工委書記宮俠說:“民歌音樂進校園,鞍山的具體實踐是成功的,體現了‘滲透’的力量。”原沈陽市文廣新局局長謝石說:“這種校園鈴聲的使用,也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一部分,值得推廣?!?/p>

為了將民歌校園鈴聲普及到更多的校園,讓更多孩子了解中國的民族音樂,鞍山音樂廣播和鞍山市音樂家協會又向國家文化部、教育部申請捐贈這67首校園鈴聲,相信經過全國范圍的推廣后,保守估計,全國全年理論收聽人數將達8千億人次。

篇4

關鍵詞:語文課程;課程資源;開發利用

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的新目標,其目的是要改變學校課程過于注重書本知識傳授的傾向,加強課程內容與學生生活以及現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聯系,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經驗,并要適應不同地區不同學生發展的需求,體現課程結構的均衡性、綜合性和選擇性,增強課程對地方、學校及學生的適應性。

一、關于課程資源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以下簡稱《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各地區都蘊藏著自然、社會、人文等多種語文課程資源。要有強烈的資源意識,去努力開發,積極利用?!苯滩囊恢笔俏覈鴮W校教育的主要課程資源,以至于人們常常誤以為教材就是唯一的課程資源。一提到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就想到要擴大教材容量,提高教材要求,或者是多訂購幾本教材,甚至進口國外教材。

其實,課程資源的內涵極其豐富,它是指課程設計、編制、實施和評價等整個課程發展過程中可資利用的一切人力、物力以及自然資源的總和。[1]長期以來,中小學課程資源的結構比較單一,除了把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外,在課程資源的開發主體、基地、內容、條件等方面也很單一,而且未能形成有機整體。以學科知識為中心、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教綱為綱、以課本為本的“大一統”的教學行為,雖然發揮了傳遞人類文化的中介和橋梁作用,使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有可能接受文化科學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技能,卻忽略了學生內在的、個性的、全面和諧的發展,忽視了學生在學校、課程、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和作用。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發展,我們進一步認識到,要全面實施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素質教育,就必須在整合和優化課程結構、開發課程資源上下功夫。

據研究,課程資源大致可以分為素材性資源和條件性資源兩大類。前者包括知識、技能、經驗、活動方式與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以及培養目標等方面的因素,后者包括直接決定課程實施范圍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時間、場地、媒介、設備、設施和環境,以及對于課程的認識狀況等因素等。[2]

毫無疑問,教材是素材性課程資源的重要載體。如何開發并充分利用教材中包含的豐富的課程資源是很值得研究的一個重要命題。語文教材中的資源開發和利用不能僅僅局限于語文學科知識,應有利于引導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主動地探索知識的發生與發展,同時也應有利于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發展對自然和社會的責任感。所以,教師要從學生興趣與經驗出發,及時把握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嘗試以多樣、有趣、富有探索性的素材展示教育內容,并且能夠提出觀察、實驗、操作、調查、討論的建議。

網絡資源異軍突起,現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和網絡技術的廣泛應用,給學校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也使學校教育面臨嚴峻的挑戰。學校課程以及課程內容的載體(特別是教材)將越來越不是學生學習的唯一渠道,或者說課程與教材的內涵與外延將發生越來越大的變化。顯然,把教科書當做圣經一樣來解讀是陳舊的、過時的學習方式。今天的教材已經不僅僅是學生課桌上的書本,而如何開發和利用網絡資源,是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面臨的新的重大課題。

對于條件性課程資源來說,必須首先保證的是實施課程最基本的時間和空間。比如語文課時的保證,必要的教學場所和教學設備。這是基礎教育課程實施的前提條件,沒有這樣的條件保證就談不上課程的實施。當然條件性課程資源的建設也要量力而行。

從課程實施的活動空間來看,班級課堂當然是最主要的條件性課程資源。但是目前許多學校具備閱覽室、實驗室、電腦房等專用教室,圖書館里的報刊雜志和其他課程資源庫也比較豐富,如果能充分利用這些條件性課程資源,把學生放到更廣闊的空間去學習語文,對學生在探索性、研究性學習中增長知識,增長才干,提高實踐能力將是非常有利的。學校肩負著特殊的責任去幫助學生有效地接觸體現在學者、科學家及藝術家作品中的人類遺產。這些作品的意義在于它們的資源價值,在于學生能從中獲得終身受用的教益。

此外,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還包括充分利用社會上各種有利于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設施和學習場所,例如,圖書館、博物館、展覽館、科技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工廠、農村、部隊、政府機關、企事業單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要充分利用各種自然資源。要讓學生從小廣泛地接觸社會,接觸自然。通過調查考察等綜合性實踐活動提高語文實踐能力。

二、多渠道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資源包括課堂教學資源和課外學習資源,例如,教科書、教學掛圖、工具書,其他圖書、報刊,電影、電視、廣播、網絡,報告會、演講會、辯論會、研討會、戲劇表演,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展覽館、布告欄、報廊、各種標牌廣告,等等。”其次,“自然風光、文物古跡、風俗民情,國內外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話題等也都可以成為語文課程的資源?!闭Z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就是尋找一切有可能進入語文課程、并能與語文教育教學活動聯系起來的資源。語文課程是學習母語的課程,與其他課程學習相比較,學習母語有著得天獨厚的環境條件。中國的兒童從小就處于漢語、漢文、漢字的氛圍之中,滿耳皆漢語,滿目皆漢字,這就使得學習漢語文學科,有了得天獨厚的語言環境和豐厚的語言、文化資源。因而有人說,語文學習的外延和兒童生活的外延相等。如何有效地開發并利用好母語學習的課程資源,對于提高語文教學的效率,提高學生母語學習的興趣和質量,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從目前的研究成果看,多渠道開發和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開發并利用好語文教材,發揮教材的多種功能

教材作為重要的課程資源,其開發和利用的重點是研究和處理教材。教材不僅僅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的文本,還承擔著豐富學生生活經驗,提高人文素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等諸多任務。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借助教材這個例子,主動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情感熏陶和思想啟迪,通過對教材的學習領悟到教材以外的東西,從而獲得學習方法,形成正確的學習態度和習慣,綜合提高語文素養。

(二)創導生動活潑自主學習方式,改變單一的講授文本為主的教學方式

一定要改變把學生禁錮在課堂里、日復一日地重復口耳相授、單調枯燥的教學方式。采取多種多樣的能充分體現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實踐的形式,如上網、讀課外書、詢問、討論,在課前、課后搜集資料,組織新聞會、故事會、朗誦會、討論會,演課本劇,辦手抄報,編習作集等。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生動活潑的語文實踐中學習語文,在講述、討論、交流、品評、操作等活動中促進發展,形成扎實的語文能力,并且體驗語文學習的樂趣。

(三)開展豐富的語文實踐活動,拓展語文學習的空間

課堂只是小天地,天地乃為大課堂。要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如,風景名勝、博物館、紀念館,引導學生在自然、社會的大課堂中觀察、調查、獲取信息,學習語文。要根據學生心理特點和興趣愛好,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方式,將自己學到的知識、技能恰如其分地運用于實踐,在實踐中鍛煉,在實踐中成長。

(四)創設多彩的有利于母語學習的校園環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合理地利用校園、教室等場地,創設多彩的校園文化,將這些設施賦以生命的活力,將這樣的環境作為語文課程資源之一,以熏陶學生的情感,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展。有些學校在教室里張貼學生自己的書法、繪畫作品,發動學生精心布置班級的“圖書角”“閱讀欄”“我會讀”“我真行”評比欄,“看誰寫得棒”習字欄,在校園的草坪寫上“小草正在睡覺,請不要打擾她”等充滿愛心和詩意的話語,讓學生在多彩校園環境中通過各種渠道感受語文,學習語文,在充滿真、善、美的環境中陶冶情操,健康成長。

(五)開發并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

在課程教材改革中,不少學校在分析學校的辦學優勢和資源配置的基礎上,結合實際情況開發出構建各具特色的校本課程。根據學校特點開發的校本課程往往形式活潑,新穎有趣,能激起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比如,有的學校開設了“畫與寫”的課程,讓學生在畫畫的同時,為圖配話,并將這些作品編成班級刊物;有的學校開設了“每周一詩”的課程,讓學生從小認識優秀的中華文化,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三、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教師要有強烈的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

以往大家往往認為課程資源開發主要是專家特別是課程編寫者的工作。其實專家們開發課程的優勢往往體現在內在的學術價值上,但要課程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學生的差異性與多樣性,往往是無能為力的。《語文課程標準》認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新活力的,應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并能夠根據社會的需要不斷自我調節、更新發展”。對于語文課程如何反映不同地區、不同學校和不同學生的需求,學校和教師應該具有更大的發言權。教師必須轉換角色,變革教學行為方式:不能僅僅充當課程的實施者,也要主動地去開發和利用課程資源;教師不能眼睛只看著課堂,看著書本,還要面對課堂以外,面對學生的全部生活;教師要創造性地去開發和利用一切有助于實現課程目標的資源,把課程資源當作實現新的課程目標的中介,充分發揮其在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作用。

(二)要根據地方特點開發課程資源

各地區蘊藏的自然、社會、人文等語文課程資源各不相同,各具特點。課程資源的開發要根據地方特點、學校特點、教師特點,努力發揮各地優勢。教師要根據需要,利用當地、當時的課程資源,建構地方或學校的語文課程,創造生動活潑的語文學習和實踐的形式。地方或校本課程一定要有地方特色,用好、用足當地的課程資源,如北京可利用天安門、故宮、長城等人文資源,延安可圍繞這一革命圣地的文物、景觀來創設建構地方課程,海南島則可利用海島、大海、熱帶景色風光等自然資源開發課程。即使在同一地區,地處城市和農村的不同學校,可開發和利用的資源也各不相同,城市學校可以更多地開發校外公共資源,如圖書館、博物館、工廠、街道等社會資源,而農村學校則可以現成地利用當地的山川、江河和動植物等自然資源。應該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展現每個學校自己的特色。只有這樣,才能發揮不同學校各自的角色功能,為社會培養出各級各類合格的人才。

(三)要根據語文課程特點開發利用課程資源

不同課程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和育人功能。目前學校教育教學內容主要是以課程的方式來呈現的。有些課程以開發人的智力,訓練人的心智操作技能為主要任務;有些課程以陶冶人的情感、情操,提高人的人文素養為主要任務;而有些課程則可以訓練人的動作技能、技巧為主要任務[3]。這就決定了不同課程所要開發的課程資源是有區別的。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既要考慮到與其他課程的溝通與聯系,又要體現出語文課程本身的特點。這里有三點應該注意:一是教師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就要注意開發最適合本學科特點的課程資源,不盲目仿效其他學科教師的做法,“依樣畫葫蘆”往往容易弄巧成拙;二是課程資源具有多質性,也就是說,同樣的課程資源可以為實現不同的課程目標服務,不同的學科可以運用同一種課程資源,因此,應提倡課程資源共享,這也是現代學校教育的重要特點。三是課程資源具有替代性,如果沒有最適宜的課程資源,可以由那些特征和性能近似的其他資源代替。

(四)要加強理論學習,重視實踐研究

課程資源開發和利用是本次課改中提出的新的課程理念,廣大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過程是一個不斷深化、不斷更新的過程,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也是在動態的探索過程中不斷發展,不斷完善的,因此不能急于求成。廣大教師一是要加強學習,從理論上認識課程資源的概念、性質、種類和存在狀態,以及課程資源開發的程序、步驟與利用方式。還要加強實踐的研究,并且重視學習和吸收國內外教師在課程資源開發中總結出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徐繼存,段兆兵,陳瓊.論課程資源與利用[J].學科教育,200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