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也蕭何范文
時間:2023-03-15 16:3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成也蕭何,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么哪些營養物質是大腦所需要的呢?現在各種媒體廣告鋪天蓋地地向你推薦花樣繁多食品和營養品,讓人目不暇接,不知所措。科學家經過分析研究,認為大腦所需要的物質和身體其他部位器官大體一樣,無非就是蛋白質、脂類、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各種微量元素。這里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大腦的特殊構造和特點,有幾種營養物質對大腦的活動非常重要。一是氨基酸,特別是必需氨基酸。如果大腦缺乏氨基酸,不僅損害大腦的智力活動,而且大腦的排泄物不能順暢運出去,大腦功能失調或紊亂,人過早糊涂。二是不飽和脂肪酸。許多人堅持低脂肪飲食,甚至信奉素食主義。最新醫學調查發現這不利于大腦的健康,攝取不飽和脂肪酸不足10%的日本人,腦溢血引起的死亡率遠遠高于希臘人。希臘人攝入的不飽和脂肪酸是日本的3倍。三是B族維生素,特別是B12。因為B族維生素是神經遞質合成必不可少的,而神經遞質是大腦向外信息的化學信使。老年人體內合成B12的能力減弱,所以必須適當補充。但好東西也不能像廣告說的那樣越多越好,要知道任何過量營養可能變成。
最近醫學調查發現,導致早老性癡呆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中老年人生活水平提高后,消費重點投向吃。年輕時瓜菜代,甚至吃不飽,現在有錢了,帶有補償性質。進食過飽,營養過剩后,大腦中被稱為“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含量會明顯增加。這種物質的名稱是日本九州大學醫學部的大村治教授提出的。他發現人在進食過飽后,大腦中這種物質比進食前增加了數萬倍。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物質能使毛細血管內側細胞和脂肪細胞增殖,并能促使腦動脈粥樣硬化。腦動脈硬化是引起早老性癡呆的重要原因。甚至有的學者發出驚人之語:約有20%的早老性癡呆患者在青壯年時是大飽口福的“美食家”。正如民諺所說,美食不可多得。
酒足飯飽是現代人的悲劇。許多人開始探索半饑半飽狀態,因為這時人的神志更清醒,思維更敏捷,做事效率更高。早在三十年代,美國康乃爾大學營養學家克萊德?麥凱做過試驗,證明限制進食的小白鼠比自由進食的小白鼠壽命長三四年,這就是著名的“麥凱效應”。現在科學家已經發現,人饑餓時胃黏膜會產生一種名叫“GHRELIN”的激素。這種激素借助血液循環進入大腦,能夠引起一系列的反應,諸如能激發腦垂體中許多不同的生長因子等,而這又會引起大腦其他區域的連鎖反應起到改善大腦功能的作用。
篇2
金融危機造成基金公司的危機,也讓基金經理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原本人才流通就快的基金行業更是出現了大量的裁員和跳槽的現象。
2009年,中國基金業進入了第十個年頭。隨著多重因素影響下股票市場風險的集中釋放,2008年我國基金行業規模十年來首度出現了負增長,行業總規模從年初的3.3萬億元縮至約1.8萬億元。基金公司的危機,也讓基金經理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原本人才流通就快的基金行業更是出現了人才流失現象。
人員更換頻繁
2008年度業績排名百名以外的基金經理離職或增聘公告不勝枚舉。基金經理不再是“鐵飯碗”,管理的基金業績表現不佳,被公司勸退,超炒魷魚!基金經理管理的基金業績表現不佳,被公司炒掉。 僅僅一年甚至更短時間的操盤業績表現不佳就被基金管理公司炒掉。這其中也不難看出:一,大部分基金管理公司現在是追求短期的業績和排名,短期的最大利益化。這是一種極其浮噪的表現。這些所謂宣傳價值中長期投資的基金管理者,在宣傳上是價值中長期投資,在具體操作上是說的一套,做的是另一套。二,迫于短其業績的壓力,有能力水平的基金經理也被逼走誰最短時間內盈利最大化的道路。迫使其最大限度增加投機暴利的操作。從本質上這是真正在忽悠基民和準備成為基民的投資者。各基金經理都有其對外宣傳的投資思路和理念。實質上這和市場中莊家做股票,拉高了股價就不斷出利好講故事同樣。有時故事情節非常動人,實質上后面的動作是出人意料的驚人。
人員的頻繁更換,基金管理公司這樣的做法表面上是為基民著想。到底是為基民的利益還是為基金管理公司其最大利益而想,有時候難以說清楚。
基金經理轉行人數增多
很多基金經理由于不看好2009年行業的發展,以及受08年基金公司和券商對員工降薪的影響,因此已經轉行或正在預備轉行的人明顯增多。根據酷評網調查顯示,在證券、銀行、保險這三個金融行業中,證券領域的銷售轉行最多,占該行業銷售從業人員的26%。行情的低潮讓很多基金經理無法完成既定任務,在殘酷的危機面前,他們對后市也產生了恐慌情緒,紛紛開始為自己的將來做打算。轉行成為不少人的首選。
基金經年輕化
現時,三百家基金都在“混”業績比較優良個股這趟水。而A股市場兩市業績相對比較好的股票也就那么兩三百家。 在市場的這種環境下,注定絕大部分基金其投資出現類同,所以其命運也類同。在這種情況之下,大部分基金經理有沒有真正的水平基本都同樣。換言之,通常要研究生甚至博士才能擔任的基金經理,現階段湊合著找一個具有兩三年股票投資經歷,二十來歲的小伙子就了事。
筆者查詢了一下某基金公司基金經理相關資料:大成創新成長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的新任基金經理倪某某出生于1980年,僅有3年的證券從業經驗;而南方積極配置基金新上任的基金經理張某某出生于1979年;同樣不足30歲的年輕少帥還有銀豐證券投資基金的基金經理尚某某。
正常情況下,入市苦學三年也只是對股市有個大概的認識,又何堪基金經理這樣的重任呢?
人員變動對操作的影響
一些基金研究人士認為,優秀的基金經理對行情判斷好,從決策到行動都非常果斷,往往能夠為投資者帶來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收益。但去年以來公募基金經理和管理層人員劇烈變動,轉行或轉為私募,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業績表現。
基金業人才頻繁流動,影射出業界的浮躁。基金經理大量流失,投資風格千差萬別;“新手上路”越來越多,缺乏投資經驗,這些都對投資者造成傷害。
現時由于絕大部分基金投資品種和持股基本“類同”,倉位也一直基本“類同”。所以整體上在下跌市場中誰多虧點誰少虧點本質上是運氣上的問題。投資品種類同,持股類同,倉位也一直類同這哲射出,在整個基金行業群體中,大部分基金其實現在都是靠看天吃飯。其管理水平遠遠與其正面宣傳的投資方法理念差別萬千。 以筆者之見在如此環境下基金經理要下真正脫穎而出獨領風,除了在選股的挑選上跳出往同行扎堆的大藍籌股里鉆的思維外最重要的還是在把握指數高低位與持股倉位的操作配置之上。筆者不甚過多研究基金持股品種,但時刻留意群基金們的持股倉位。就拿08年年初和年底基金的持倉分析。08年年初上證指數在5000點之時大部分基金持倉超過80%,08年年底上證指數跌2500點這些基金持倉同樣還是80%左右。指數從5000點到2500點跌幅過半,但其倉位則重倉基本沒有變化,避險也就無從談起!
敢于輕倉也需要勇氣!現在基金群體存在一種共通的危險思維:“大家都不輕倉一旦自己輕倉而且看錯,那么倒霉的就是自己一人。大家都重倉,小跌大跌共同跌;小虧大虧共同虧。法不罰眾對自己個人影響不大,錢不是自己的虧了最多少拿獎金。為保自安看著跟著隊伍保日子。”實際如此思維如此行為這并是中庸之道取中間,對基民而言這是嚴重的瀆職行為!
篇3
1、采購成本是企業購進原材料的關鍵費用。企業在降低采購成本時,要派誠信的、有議價能力的采購人員去采購。企業方可以與原材料供應方簽訂長期供應合同,以減少價格波動,來降低企業采購成本。
2、降低時間成本。時間成本是指一定量資金在不同時點上的價值量產差額。而企業中的時間成本是為了達到某種生產目的,占用或使用如資金、材料而引起的應當支付費用。也就是說這種時間成本,是實實在在的金錢成本,而不是虛擬成本。
(來源:文章屋網 )
篇4
職業教育的目標就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傳統職業教育偏重于校內的技能培養,職業素質的培養是一大缺陷,學生不知所學技能的用途,畢業后無法將所學技能應用到企業崗位當中,無法盡快適用企業要求。因此,單憑學校自身校內技能訓練條件是培養不出高素質技能型人才的,所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實行校企合作的崗位技能訓練。校企合作是實現職業教育的職業型和技能型培訓的有效手段。
1.學校的需要
校企合作確定了學校的培養目標,學校能夠準確及時地獲得企業人才的需求信息,從而促進學生的就業率。校企合作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了學習方向,學生需要完成產品的加工,對產品的加工工藝過程產生好奇心,并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對老師而言,帶領學生完成產品加工的同時,不僅可以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發現并彌補不足,還可以從中發現新問題、新課題和新方法,找到自己的改進方向和研究目標。
2.企業的需要
校企合作可以解決企業人力資源的需求。開展校企合作,企業可以向學校提出訂單式培養計劃,保證企業用人,也可以定期安排企業員工到學校參加崗前培訓和項目研討。同時,開展校企合作,充實了企業的技術力量,老師與企業員工進行技術交流,學生的創意設計、技能比武都可以圍繞企業的業務進行,幫助企業解決問題,為企業逐步建立起資料信息庫,推動企業的技術發展和產品研發,提高企業員工的業務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教學過程
首先,對參加生產教學一體化學習的學生進行動員。教師對學生講解生產教學結合的優越性和重要性,并強調現場紀律和嚴格的作息時間,要求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為以后參加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并對學生提出幾點要求:第一,產品產量比較高,要有較高的工作效率;第二,產品合格率高,要求具有較強的操作技能;第三,嚴格的操作規范,需要在人身安全、產品的保護、工量具的使用等方面執行嚴格的操作要求。
其次,教師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
1.課前準備
教師把要加工的產品與學習的專業知識緊密聯系,采用項目教學的形式,以典型零件為載體,通過邊教、邊學、邊做相結合,完成產品加工任務;注重知識面的擴展,舉一反三,讓學生能夠學到更多的專業知識,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和操作技能。
2.現場管理
在操作加工之前,老師先講解加工所涉及到的專業知識,讓學生明確每天的生產計劃以及工序要求,熟悉產品加工工藝和安全操作規程,然后作出如下工作安排:
第一,設備分組。按照企業生產要求,對所用設備進行合理分組,確保各生產線工作順暢。
第二,人員分組。考慮到學生的特殊性,對學生合理分組,每臺設備至少配備2名操作者、1名質檢員,對整個現場要選出3名優秀學生進行巡檢,對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反饋、及時糾正,確保產品的產量和合格率。
第三,安全操作規程。對現場的紀律要求嚴格,學生必須穿合身的工作服、戴工作帽。留有長發的女學生要將長發挽起、固定后戴上工作帽。操作前,學生要有足夠的技能基礎,如:在數控車床上加工產品,學生需要熟悉車削工藝,具備較熟練數控車床的操作技能,操作加工前必須仔細閱讀機床上的警示標牌;對測量工具的使用要得當,課后要對機床及周圍環境進行徹底清掃,并對設備進行保養。操作規程都要按照企業的標準要求學生,讓學生在加工過程中養成良好的職業素養。
第四,分組產量評比。每天生產加工結束后,有專門人員統計每道工序所加工的產品產量和產品合格率。把結果公布于現場的生產進度板上,并進行評比,對先進小組給予表揚和獎勵,這樣可以大大提高學生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
第五,質量分析、質量跟蹤。每天檢查發現問題當日匯總,對出現的產品質量問題進行分組討論,找出問題的根源,并制訂改正措施,確保達到合格的工藝技術要求,為下次改進工作做好充分的準備。
第六,宣傳陣地。在加工現場設置宣傳欄,介紹生產教學結合項目、產品的用途和產量、安全操作規程、學生的學習心得和先進事跡等內容,做好配合生產實習的宣傳工作。
生產現場的任課教師要進行專業知識集中講解、現場巡回指導、紀律的維持、人員的安排與調度和學習興趣的培養等工作。
3.課后鞏固
學生課后要對每次加工的產品進行工藝分析,結合加工中出現的問題,制作加工工藝卡片,這樣可以大大提高自己的工藝設計水平。要進一步了解企業的生產環境和工作流程,鞏固操作技能和所學知識,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積累經驗。
篇5
從這一道理可以得出結論:企業若要成就市場,關鍵是要學會靈活運用“營銷”這一手段。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成功利用營銷手段運作市場成功的例子可謂數不勝數,但是在這些輝煌的腳下,我們能看到什么呢?
“大品牌、大企業、大市場”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弱勢企業都會失去生存的空間。關鍵在于弱勢企業要有積極的態度,以改革求變謀生存的思想,深度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有效地增強企業實力。大的企業集團在聯合、兼并的過程中,對聯合、兼并的對象將會實行多方位評估,擇優入圍。而弱勢群體又會產生優劣之分,絕對弱小的企業難免出局。
在此前提下,藍哥智洋國際行銷顧問機構應市場變化提出了動態平衡營銷理念,該理念認為:營銷過程不是靜止的平面或形式上的改變和調整,而是一個動態性的產品與市場博奕中所演繹出的平衡狀態,產品除了內在品質的完善、技術含量的領先和生產工藝上的先進外,一方面,它需要有區別于同類對手獨到的定位、賣點和差異化的操作模式,換言之,就是要有核心競爭優勢,另一方面,最主要的關鍵是不能用所有的精力、物力和財力圍繞產品的自身物質屬性絞盡腦汁,而需要怎么考慮把內在的優勢和外在的推廣手段在資源整合基礎上充分彰顯個性化的特質。以達到內外之間的平衡以及在雙方對接產生的落差中通過多種動態調整方式給予充分彌補,從而規避由此帶來的市場風險。
可以說這一理論正是針對目前中小弱勢企業生存困難、運作不靈的現狀提出的,因此可以說是“久旱逢甘雨”,給部分弱勢企業帶來的利好消息。提出之出就受到了眾多重量級報刊媒體的追捧。
藍哥智洋的“動態營銷理論”主要從三個方面來闡述動態平衡營銷的理念,即差異化、生動化和人性化。
差異化營銷――讓企業在競爭中占盡先機
“競爭戰略之父”邁克爾?波特指出,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生存,要么具有成本優勢,要么實行差異化戰略一有差異才能有市場,才能在同行業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弱勢企業要立足市場,首先要有吸引消費者眼球的產品或服務。在各行各業產品日益同質化的今天,弱勢企業必須在開發產品時就立足創新,在運作過程中營造差異化優勢,實現業務、產品和價格的優化組合,開創全新的市場格局。同時還要不斷推出獨具特色的新產品,開發潛在的消費需求,尋求新的“顧客”增長點。真正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
然而,在產品特別是基礎語音業務同異化日盛的今天,服務的同質化、趨同性也日益突現。僅僅從關注客戶需求方面尋找差異化還是不夠的,我們面對的同時也是一個“個性化”的消費時代,除了關注客戶的需求外,還要對客戶進行“差異化”服務。把傳統的賣產品、賣服務轉向賣需求過渡,提供超值服務,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實現客戶與企業的良性互動發展,領先一步,不斷超越,始終讓客戶感受到本企業的差異化特色服務。只有做好服務工作,建立起與客戶之間的誠信關系,不斷提高客戶對產品的滿意度和對公司的忠誠度,使客戶樂意用企業的產品,才能提高企業的營銷競爭力。
大體來說,除了以上服務差異化和產品差異化兩點是差異化營銷必不可少的環節之外,還有以下兩點也是必須要提的:
1.實施市場差異化營銷。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僅僅依靠傳統的營銷方式已經不能掌控市場,必須根據市場變化,建立完善的銷售網絡,實施差異化營銷。用心去占領這部分市場,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實施手段差異化營銷。根據不同的市場特點,適時、適地、適度變換營銷手段,是戰勝競爭對手、爭取最大市場份額的有效措施。對必保市場、必奪市場、必爭市場和隨機市場,可以分別采取大量促銷與限量銷售,薄利多銷與厚利少銷,低價促銷與高價限銷,賺錢經營與賠錢經營,熱情服務與冷淡服務,先發制勝與后發制勝等不同的營銷手段,以確保市場份額的穩定增加與經營效益的穩步提升。
總之,弱勢企業要想成就市場,除了產品質量優良外,還必須讀懂市場,采取靈活多變的營銷策略,以有限的營銷投入,獲取最大的市場份額和最佳的經濟效益,促進企業發展壯大。只有靈活運用差異化營銷手段,才能開拓市場、挖掘市場,才能取得較大市場份額,才能在強手如林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生動化營銷――讓企業在競爭中呼風喚雨
邁克爾?J?沃爾芙是美國最大媒體與娛樂業顧問機構一一BOOZ―Alan&Harnilton企業管理顧問公司的創始人。他在不久前出版的《娛樂經濟》一書中正式提出了娛樂經濟的概念。他認為,娛樂因素已經成為產品與服務的重要增值活動及市場細分的關鍵,娛樂經濟已成為新的世界通貨,2l世紀的貨幣不是歐元,而是娛樂。
娛樂的這種巨大力量,催生了整個娛樂營銷的概念。
邁克爾?J?沃爾芙曾自問自答地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在這個消費者的時間如此少、口味又如此善變的世界里,企業應如何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呢?一旦抓住消費者的注意力,企業可以加進些什么來提高產品的價值,使產品更具吸引力?答案只有8個字:娛樂內容或娛樂要素,也就是娛樂的內容和經驗。今天,娛樂業對經濟的沖擊鋪天蓋地、無所不至,公司必須超越競爭對手,去取悅、撩撥和教育消費者。換言之,公司需要提供消費者可以參與的娛樂經驗。
娛樂營銷,換言之就是藍哥智洋國際行銷機構提出的“動態營銷理論”中的要素――生動化營銷。
生動化營銷的到來決不是偶然的。新經濟中物質的因素在逐步降低,非物質或是人文的因素在快速增加,以全球兩大手機品牌的競爭為例,來自芬蘭的諾基亞,提出一句震撼人心的廣告“科技以人為本”,打破了該產業以技術競爭為核心的概念,首創手機的外殼可以替換,迎合了年輕人買不起第二支手機但可以換外殼來求新求變的風尚,于是拉開和第二大品牌――來自美國的摩托羅拉的競爭。可見,即使是高科技產業的產品,也必須在實用之外,加入休閑娛樂方面的附加價值,才能發揮它整合營銷的效應。
舉個簡單的例子,百事可樂公司主席羅杰?思瑞克曾說:飲料之戰沒有永遠的贏家,輸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有趣。這大概是生動化推廣的一種境界。
國際知名企業尚且如此,弱勢企業就更應該在營銷過程中尋求“生動化”方式。總之,生動化營銷就是企業圍繞產品所展開的一切推廣手段、方法和模式都要從過分的商業促銷中走出來。從全民
參與角度出發,強調趣味性、娛樂性和互動性,在活潑中融入個性,在輕松中吸引投入,同時,雙方保持協同一致與交流溝通中增加理解、友好等動態平衡元素。和傳統營銷方式相比,生動化營銷的最大特點是摒棄和削弱傳統營銷中嚴肅、呆板、凝重的一面,讓產品變得親和。輕松起來,更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有了生動化營銷手段,企業何必板著臉掙錢呢?
弱勢企業只有真正掌握了生動化營銷的真諦,才能真正地在市場營銷中呼風喚雨、戰無不勝!
人性化營銷――讓企業在競爭中百戰不殆
人性化營銷,顧名思義,就是一切以人為主,依照人性來進行市場營銷活動,通過充分滿足人性的需求來達成企業經營的目的。這一觀點是包括眾多知名企業在內的所有企業在2 1世紀所面臨的一個問題。也就是說,人性化營銷,弱勢企業必須提到日程上來。
為何如此說呢?舉一個大企業人性化營銷的典型例子,海爾集團是率先提出“您來設計我來實現”人性化新口號的知名企業,其意義在于由消費者向海爾提出自己對產品的需求模式,由海爾集團來實現。這種人性化營銷在當時引起了轟動。海爾集團產品的人性化和實用價值與傳統工業社會的產品價值已經不能同日而語。海爾的市場權勢,正是用它所提供的滿足顧客人性需求的產品和服務,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造成低于其他滿足顧客需求源的位勢,才使它的營銷活動處于強勢的地位。而這個過程,可以歸結為塑本、造勢、增值和創新的人性化營銷鏈。這個營銷鏈周而復始地運行,形成海爾營銷的良性循環。
人性化營銷的最大效果不是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而是提高了消費者對品牌的忠誠度。. 品牌忠誠度應包括兩方面的內容:行為忠誠度和情感忠誠度。行為忠誠度是指消費者在實際行動上能夠持續購買某一品牌的產品,這種行為的產生可能源于消費者對這種品牌內在的好感,也可能是由于購買沖動、促銷活動、消費慣性、轉換成本或者市場覆蓋率高于競爭品牌等其他與情感無關的因素促成的。情感忠誠度是指某一品牌的個性與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相吻合,消費者對該品牌已產生了感情,甚至引以為豪,并將此作為自己的朋友和精神寄托,進而表現出持續購買的欲望和行為。
這種典型的人性化營銷方式正是眾多弱勢企業所應該借鑒的,過去人們購買商品,更多地是看重它的使用價值,一方面是由于商品匱乏,品種單一,沒有充分的選擇余地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人們生活水平低而導致文化欣賞水平不高。現在人們購買商品時,不再滿足于吃飽穿暖等低層次的需求,人們還需要商品能夠更多地符合自己的人性化。這就要求生產企業尤其是弱勢企業必須迎合現代消費者的心理,多設計開發具有個性化、人性化化的商品,增加商品的文化附加值。
篇6
關鍵詞:工業中小企業;成本核算;改進措施
中圖分類號:F27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4)22-0140-02
中小企業是推動國民經濟發展,構造市場經濟主體,促進社會穩定的基礎力量。工業中小企業是指從業人員1 000人以下或營業收入4 000萬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其中,從業人員30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2 000萬元及以上的為中型企業;從業人員20人及以上,且營業收入300萬元及以上的為小型企業。成本核算作為企業管理和財務決策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在促進企業健康發展方面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作為期間成本的對稱,產品成本是指可以計入存貨價值的成本,包括按特定目的分配給一項產品的成本總和。企業可以根據生產經營特點、生產經營組織類型和成本管理要求,具體確定成本計算的方法。成本計算的基本方法有品種法、分批法和分步法。品種法是最基本的成本計算方法,中小型企業按產品品種計算成本,是產品成本計算最一般,最起碼的要求。中小企業一般選擇品種法。若有需要或管理上要求按訂單生產,也可采用分批法。分步法是按照產品的生產步驟和產品品種匯集生產費用、計算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它適用于大量大批多步驟生產。分步法很明顯不適合中小企業。現行工業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現狀及建議改進措施如下:
一、財會人員素質參差不齊
工業中小企業較少配備專職會計,使用兼職會計現象比較嚴重。工業中小企業會計核算人員知識老化現象嚴重,知識更新較慢,遠不能適應現代會計核算的需要。會計人員業務素質差,缺乏職業道德,知識和能力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相當多的會計人員只具有應付日常業務的能力,缺少會計業務的整體組織和綜合分析能力。致使工業中小企業會計核算弱化現象日趨嚴重。因此工業中小企業要提高財務人員素質,加強對財務人員的培訓,樹立創新意識,強化終身學習的理念。工業中小企業要加強后續教育,不斷增加新知識的培訓,組織以會計法、會計準則、會計制度和會計基礎工作規范等法規為主要內容的培訓,使會計人員熟練掌握各基本環節的規定和要求。
二、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學
工業中小型企業因受到財力、物力和人力的瓶頸,企業內部管理水平的影響。財務決策能力、成本核算制度、財務控制制度等基本制度一般不完整、不系統,導致會計基礎工作薄弱、會計信息數據采集不準確。在生產過程中具體表現為:沒有專職的成本核算人員;輔助核算部門沒有獨立核算;車間物流劃分不明顯;傳遞手續不完善而導致數據失真;車間生產管理人員與行政管理人員不區分。中小企業的這些特點決定了他們應對成本核算方法進行簡化,使成本核算方法能符合其管理的需要,同時也決定了他們大多數應使用實際成本法,而不會采用標準成本法或其他的成本核算方法。
三、成本計算對象不規范
從企業看,為使將來生產銷售產品的耗費能夠計量,從而與其收入相配比,必須正確確定成本計算對象,這對任何一個生產有形產品的企業都是必要的。確定成本計算對象,就是為了解決成本、費用由誰來承擔的問題。但有些工業中小企業對這個問題看得并不重要。它們在成本核算中不管生產產品的品種和規格有多少,統統按一個成本計算對象來核算成本,結果必然是不管各產品耗費工料費的差別有多大,計算出來的單位產品成本卻都相同。但由于各種產品的銷售價格并不一樣,因此計算出的損益就不真實。對此,工業中小企業要規范確定成本核算對象。在確定成本計算對象時,應遵循以下原則:既要適應企業生產技術與生產組織的特點,又要滿足企業加強成本管理的要求。對于同時生產兩種產品的企業,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分別計算產品成本。對于同時生產幾種產品而且每種產品又分多種規格時,應以每種產品作為成本計算對象,采用品種法核算產品成本,然后采用系數法核算品種內不同規格產品的成本。對于生產主要產品又兼營生產少量副產品的企業,應以主要產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再用適當的方法計算產品成本。如果副產品數量較多,也可以每種副產品作為一個成本計算對象。
四、費用分配標準不適當
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對于耗費的費用,應選用適當的標準進行分配,合理地計入成本計算對象開設的成本計算單中。但有些中小型企業不管分配什么費用,一律用工人工資作為標準,而實際上這些共同費用并不都與工人工資有關。對此,工業中小企業要選擇適當的費用分配標準。對于不同的共同費用應采用不同的分配標準。具體而言,一是合理選擇分配標準,分配標準與所分配費用的多少應有比較密切的聯系。二是要簡便,作為分配標準的資料易于取得,計算比較方面。如,動力費一般與機器工作的時間有關,應采用機器工時作為分配標準。輔助材料一般與產品所耗原材料重量、體積等發生聯系,應按產品重量或體積作為分配標準。制造費用可采用生產工時,也可采用工資標準進行分配。
五、月末完工產品與在產品成本計算不準確
有些中小企業,不管在產品有多少,一律不計算在產品成本,當期所有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月末在產品成本的計算無所謂。這樣必然會造成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的時候,當期發生的生產費用全部由完工產品負擔,產成品成本就會虛增。而當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少的時候,由于完工產品數量大,產成品成本又會很低,人為造成成本不實。因此工業中小企業要科學選擇成本計算方法。生產費用在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的方法很多,如何選用,則取決于企業的生產特點和在產品的具體情況,不能脫離企業實際而盲目地選擇哪一種。當各月在產品數量很少,月末在產品成本計算與否對完工產品影響不大時,可以不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當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較多,且數量變化較大,但材料費用在產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較大時,為了簡化手續,月末在產品成本可只計算直接材料一項,如果企業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準確、穩定,而各月末在產品變化不大時,可按定額成本法或定額比例法計算月末在產品成本;如果月末在產品較多且數量變化較大時,也可以用產量法計算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六、科目設置簡單化,成本信息不真實
在工業中小企業中,將基本生產成本和輔助生產成本合并為一個成本科目,導致成本費用歸集混亂,無法反映真實財務狀況。此外,中小企業經營范圍比較小,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及所耗原材料基本相同,除主要原材料能歸屬到具體產品外,其他項目不歸屬到具體某一產品,其核算的產品反而失去真實性。因此工業中小企業要加強成本核算基礎工作,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包括:建立和健全成本核算的原始憑證和記錄,合理的憑證傳遞流程制度;制定工時、材料的消耗定額,加強定額管理,建立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領發、盤存制度。
篇7
一、秭歸縣勞動力資源及高校畢業生基本情況
秭歸縣是典型的勞動力資源和勞務外輸大縣,截止到2012年末人口367107人,據不完全統計,縣長年外出務工人員為9.1萬。2010年至2012年縣應屆高校畢業生分別為1654人、1499人、1588人,合計4741人,可以看出,縣應屆高校畢業生年平均1500人左右。
二、秭歸縣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
1.機關事業單位招錄。2009年至2011年,秭歸縣進入機關事業單位的高校畢業生分別為69人、52人、82人,總計為203人,占到上述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的4%。
2.三支一扶錄用。2009年至2011年,秭歸縣共招收“支教、支農、支醫、扶貧、人社、青年事務、共青團、計劃生育”渠道217人,占到上述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的5%。
3.大學生村官。2009年至2011年,秭歸縣大學生村官31人,占到上述應屆高校畢業生總數的1%。
4.縣內用人單位及其他形式靈活就業。通過縣內企業招聘、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公益性崗位招錄等形式實現靈活就業。
5.縣外多渠道就業。針對2011屆高校畢業生125人開展就業跟蹤服務,省外就業人數達89人,占到抽樣調查人數的71%。
三、縣內規模企業中高校畢業生狀況
1.高校畢業生就業情況。通過走訪帝元罐頭、屈姑食品、匡通電子、戈比迦玻璃四家勞動密集型縣內規模企業,近三年吸納高校畢業生分別為35人、30人、123人、37人,工資待遇為1500~3000元,職業以會計、市場營銷、行政管理、業務員居多。從中可以看出,高校畢業生目前從事的都是管理類崗位,工資待遇略高于普工,但和經濟發達地區工資待遇比較仍有明顯差距。
2.高校畢業生流失情況。從上述四家縣內規模企業摸底了解到,存在著留不住人的現象,據不完全統計,流失總人數為41人,且流失人員大多為外地戶籍人口。從企業自身情況看,一方面重視高學歷、專業技能對口人員,一方面限制招收外地高校畢業生,優先招錄本地高校畢業生或成家立業者,造成了供求兩難矛盾。
3.高校畢業生實習情況。四家縣內規模企業分別與華中農院、武漢理工大學等院校廣泛合作,為即將畢業的學生提供實習崗位,2011年共為92名學生提供實習崗位,使得高校畢業生的實習機會大量增加。高校與企業的廣泛合作對于人才培養、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一方面高等院校充分認識到高校畢業生到企業實習的重要性,提高了高校畢業生技能,達到了理論和實踐操作的結合;另一方面使企業充實了高學歷人才,為保證企業實現跨越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實現了雙贏。
四、秭歸縣高校畢業生就業呈現的特點
1.秭歸縣登記高校畢業生失業人數遠低于普通學歷城鎮登記失業人數。據不完全統計,秭歸縣人力資源市場大廳城鎮登記失業人數為1000多人,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數為45人,充分說明了秭歸縣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率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2.高校畢業生就業率較高。根據對去年125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跟蹤情況分析,經過六個月左右的時間,125名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已全部實現就業,就業率達100%。
3.就業渠道呈現多元化發展。據相關調查顯示,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包括機關事業單位,國有、民營及外資企業、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升學出國等。
4.縣外就業人數明顯多于縣內就業人數。同樣以2011年應屆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數據分析,秭歸縣高校畢業生在縣內就業36人,縣外就業89人,縣外就業率是縣內就業率的247%。
5.院企廣泛合作,呈現主流趨勢。從近期走訪的部分企業可看出,高等院校與縣內規模企業走上了院企合作的良性軌道,自2003年就有部分企業在嘗試與高校合作,且合作時間較長。在此合作領域有著廣闊的空間,可使高校畢業生提高就業技能。
6.秭歸縣高校畢業生總數不是很高。縣教育部門統計數據表明,每年應屆高校畢業生人數在1500人左右,加上往年未就業高校畢業生,累計當年需就業人數只在兩三千人左右,通過招考、自主擇業、國有及私營企業等途徑即可安置大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真正長期失業人數在秭歸縣不是很多。
五、高校畢業生就業存在的問題
1.高校畢業生擇業觀念存在誤區。高校畢業生由于投入多、學歷高,對用人單位期望值過高,一是認為機關事業單位是鐵飯碗,是尊嚴和身份的象征;二是大部分高校畢業生、特別是高學歷人才不愿到基層特別是邊遠、偏苦地區就業。
2.高校畢業生專業與企業需求矛盾突出。從走訪企業看,7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崗位與所學專業接近,說明企業崗位對專業的局限性。
3.部分用人單位片面追求高學歷。在舉辦招聘活動中,部分企業在招聘人才時,片面追求高學歷,將能勝任工作的大專、中專類人員拒之于門外,造成了招不到人和供過于求的矛盾。
4.吸納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企業較少。能安置高校畢業生的規模企業是今后就業的主渠道,由于秭歸縣經濟欠發達,有實力、有影響、能提供大量高校畢業生就業崗位的規模企業還不是很多,造成了高校畢業生不愿返鄉就業。
5.高校畢業生就業配套措施落實不到位。由于秭歸縣中小企業及規模大、效益好的企業無法解決戶口及后期保障等問題,特別是中央、省針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扶持政策在秭歸縣還未完全落實到位,客觀影響了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致使高校畢業生有后顧之憂,造成就業不暢。
六、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相關建議
首先政府要加快經濟發展,才能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通過多種手段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就業、自主創業,改變畢業生競爭現有崗位的境況,通過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創造新的崗位,為大學生帶來更多的就業機會。
其次,出臺符合我縣縣情的積極的高校畢業生就業政策,逐步增加政府資金投入。對于吸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規模企業,給予資金、政策上的傾斜,同時工商、稅務、財政等相關部門應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造良好氛圍。
再次,政府提前介入,加大高校畢業生動態監測。教育、人社、學校、鄉鎮等部門對高中畢業學生建立動態跟蹤臺賬,同時為大學生就業做好各項服務工作,如提供職業指導、技能培訓、檔案托管、就業見習等。
最后,大力拓展實習崗位促就業。政府部門要認定一批具有高校畢業生實習資質的基地,制定切實可行的實習方案,積極籌措資金,激發用人單位積極性,大力提供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實習崗位,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技能。
篇8
關鍵詞:企業;經營管理;概念;過程
企業是國民經濟中的細胞,是市場發展的中堅力量,對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市場的開放化,以及市場機制的引入,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越演越烈,而企業需要在“大浪”中生存下來,就必須對企業的生產、經營、管理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尤其一個企業的經營的成敗,直接與企業營銷管理息息相關,這就需要充分認識“企業的營銷管理”的定義概念,而“企業的營銷管理”的定義概念就首先要從“企業的營銷”的定義概念認識開始,所以,文章從3個方面來闡釋要義。
一、“企業的營銷”概念
“企業營銷”的定義目前在學術界尚無一個統一的標準,但人們普遍上認為“只要是涉及到以贏取利益作為目的的,并且在這個千變萬化的市場環境中不斷做出調整,以適應環境,并隨機作出反應的動態的過程”稱為“企業營銷”。當然,依據不同的分類標準,“企業營銷”又有不同的定義概念。
在社會層面上看,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美國)在2001年把企業的營銷的根本意義概括為“向人們傳遞一項高標準的生活方式”。在管理層面上看,企業的營銷就是“向人們推銷產品的一門藝術行為”。
在人們的生活實際中,專門從事人類與企業產品進行“交換”的活動的手段非常多,并且需要五花八門的技巧,已經成為一門藝術。“企業營銷”的活動不僅囊括了企業生產領域、企業流通領域、企業銷售過程,而且包括以顧客為全過程的服務領域。因此,在市場信息瞬息萬變的現代市場環境里,為了不斷滿足日益增長的顧客需要,企業必須根據市場變化不斷調整目標、做好定位、做好商品研發、做好銷售渠、做好商品運輸與儲存、做好售后服務等一系列全過程。
二、“企業的營銷管理”概念
營銷學家菲利普?科特勒(美國)認為“企業的營銷管理”指的是“為了達到企業所定下的目標,對此進行生產、經營、銷售、服務,尤其在提供服務過程中注意將企業目標跟顧客需求保持交換,以實現兩者利益的最大化,并為這個最大化利益的交換制定切實可行的方案。”通常情況下,我們認為“企業營銷管理”也就是為了刺激人們對企業商品的需求欲望,好讓企業實現生產規模與銷售量的擴大化。但是,這種認識還是狹窄的認識。在實踐當中,其實“企業營銷管理”活動不但是刺激人們的購買欲望,擴大市場的需求,而且是調整人們需求跟市場供應平衡的“無形的手”。
為此,“企業營銷管理”的任務至關重要,起到協調企業生產與市場需求,促使企業與顧客在“交換”過程中實現買賣雙方利益互利互惠的重大意義,這也就實現了企業經營管理與營銷的目標。所以,“企業營銷管理”本質上為“管理市場的需求”。而在“管理市場的需求”過程中,最大的參與者就是顧客。而參與的顧客又分為2大類:一類是新顧客,另一類是老顧客。為此,“企業經營管理”的策略就是不僅要不斷吸引新的顧客,還需要盡可能的留住老的顧客,在新老顧客與企業間建立一種良好的關系。
三、企業的營銷管理過程
“企業營銷管理”的關鍵在于調整企業的生產經營營銷活動跟錯綜復雜變化的市場環境相協調。所以就需要充分認識企業的營銷管理過程,而企業的經營管理過程主要分為4個步驟:
(一)探析與評估市場機會。“市場機會”指的是“市場當中還存在著沒有得到滿足的需求”。也就是說“哪里的需求還沒有得到滿足,那么那里就有企業發展的市場機會”。可這種“市場機會”并不是每一個企業都能識別得出來,這就需要企業的營銷員自身具有強大的分析能力、評估能力。所以講“營銷機會”對一個企業非常具備吸引力,誰抓住了“市場機會”誰就贏得了市場的先機。而要贏得“市場機會”就需要企業具有高度的戰略眼光,能夠看到到企業的長處,又要看到企業的短處,盡量發揮長處,規避短處。此外,由于市場競爭機制的引入,適者生存,為此效率地的企業必將被淘汰,這就需要一個企業具有評估能力,能夠充分依據市場變化,看出企業在市場里存在的問題,然后做出調整,采取舉措將市場威脅降到最低,避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害。
(二)探究與抉擇目標市場。一是預測與推測市場中的需求。也就是針對企業抉擇的營銷策略,既需認真仔細地測量市場現有的容量,又需科學地預測市場將來的發展規模,為企業踏入市場提供科學、合理、客觀、準確的依據。二是展開市場具體細分。也就是將整個市場按照顧客們不同的需求進行具體明確的劃分,然后歸類,分成為幾個類型。三是抉擇目標市場。也就是企業可以抉擇多個市場或一個市場做為自身提供服務的對象。一般情況下,很多企業均是向一個市場或者一個子市場提供專項的服務,不可能同時為多個市場或者多個子市場提供不同的服務,畢竟一個企業跨行業地去生產經營是很吃力的,而且也不可能行行都做的很好,為此,這就需要企業對自己做出充分的認識、評估,然后根據自身的專長進行集中提供服務,以在市場中贏得絕對的優勢。四是進行科學的市場定位。也就是企業需要根據市場變化并結合自身實際,經過調查、分析、評估等基礎上,確定企業生產經營管理在市場當中的定位,包括企業形象與產品形象,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使企業的產品具有鮮明的特色。
(三)定制企業營銷組合對策。“企業營銷組合對策”指的是“企業按照市場目標需求與企業的目標定位定制出具有強大競爭力的對策,以便實現企業的發展目標與長遠戰略”。而在這個過程中涉及到企業營銷控制的各種要素,依照美國管理學家麥卡錫的企業營銷控制要素的分類,主要包括4個方面:一是產品結構;二是產品價格;三是分銷渠道;四是促銷組合。
“企業營銷管理”既受到企業內部目標定位與資源的影響,又受到企業外部宏觀環境與微觀環境的制約。而正是這些影響與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活動要素具有可變性,不易于控制,因此,企業的營銷管理人員需要在工作中對營銷組合對策做出科學、合理、準確的謀劃,確保企業在內部與外部要素的制約想仍然能夠與市場環境保持協調。
企業的營銷組合對策應當具有靈活性,只有這樣企業才能根據市場的變化隨時做出進一步調整。通常情況下,在短期時間里,企業能夠對環境的變化做出比較快的價格調整、規模的調整等,而企業對研發新的商品、完善渠道的分銷等卻需要很長的時間。此外,企業的營銷組合對策還是一種多層次、全方位、復雜的組合對策,也就是說“產品結構、產品價格、分銷渠道、促銷組合”4個要素是錯綜復雜交織在一起的,這就需要企業格外注意安排好這4個要素相互之間的配合,促使各層次所有營銷組合要素均能夠達到靈活運用與有效安排。
(四)管理市場的營銷活動。企業開展豐富多彩的營銷活動,既應當根據商品的特色定制出別具風格的營銷規劃,又應當落實營銷方案,并對整個方案的實施進行控制。而企業營銷計劃的實施過程有:(1)定制詳細的行動計劃;(2)建立健全科學、合理、高效的組織結構;(3)設計需符合決策與報酬制度;(3)研發和科學分配人力物力財力;(4)樹立健全企業文化與管理風格。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執行落實營銷計劃時,企業的營銷管理人員有可能會遇到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這就需要企業預先制定有突發事故的應對策略,通過對企業營銷過程進行實時監控,提高對危害的防范力度,及時發現并解決突發事故中可能遇到的問題,確保企業營銷目標的實現。此外,為了保障營銷計劃的順利實施,企業的營銷管理部門的組織架構還應當跟企業的規模與營銷管理的任務相協調。
參考文獻:
篇9
【關鍵詞】高職院校;校企合作;金融專業
文章編號:ISSN1006―656X(2013)12-0099-01
按照社會的具體需求,依據文化與社會的共同發展趨勢,為學生制定的一系列有計劃、有目的培養方案叫做課程建設。課程是是實現教育教學的綜合目標,傳授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培養學生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的重要手段。課程建設在高職院校教育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當前,我國教育部門對高校教學工作的開展質量以及教學方式的改革創新有了新的要求后,課程建設工作也逐步被廣大高校教師所重視。
一、高職院校金融專業開展校企合作的重要意義
當前世界經濟形勢變幻莫測,時時刻刻都在發生變化。由于我國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金融行業的發展也十分迅速。高職院校教學過程中,想要讓學生了解實時的金融動態,就必須利用校企合作這一方式。當前高校金融專業課程的設計中教材依然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理論性的知識占據了課堂上的大部分內容。高職教育由于其自身的特點,比本科教育少一年的教學實踐,學生的課程有一定程度的精簡,精簡后金融專業課程的特點就是理論知識占了絕大多數,實踐活動大部分被簡化掉了。這種教育模式使得學生對目前金融領域的變動無法及時了解。雖然目前許多高職院校對金融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了變革,加入了其他的方式來完成對學生實踐能力的鍛煉,但是目前依然處于不成熟的階段。目前行之有效的最好辦法就是,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開展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的育人初衷就是要培養出與企業需求相適應的專業型、復合型、適應性人才。金融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是高職院校開展教育工作的起點,所以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金融企業的工作環境、職業特點有一定的了解,對于學生的專業素養提升有相當大的促進作用。開展校企合作能讓學校與企業完成雙贏,企業在此項活動中能培養出適應自身崗位特點的專業性人才,學校可以有效提升自身人才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契合度,并完成對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目前我國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校企合作現狀
(一)課程建設形式單一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在開展校企合作時常用的課程建設形式只有兩類,課程置換與課程共建。課程置換就是將傳統的金融專業課程全部或者部分替換為企業的專業培訓課程。課程共建就是學校與企業一起進行課程的構建,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是讓企業的員工加入學校課程構建的工作隊伍中,并參與其中的課程設計部分。
(二)課程建設范圍局限性強
目前的校企合作制多應用與專業課程建設中,對于非專業的基礎性課程則沒有實施校企合作。因為在專業課程中加入校企合作理念是專業課教師自然而然產生的觀念,這種觀念在非專業課教師中還未完全樹立,在課堂教學中往往沒有體現。而且,想要將非專業課程的內容與專業的校企合作聯系起來展開教學目前還存在一定的難度。
(三)課程建設過程中對校企合作概念理解不準確
目前在許多金融專業教師的教學過程中,對于專業技能過多的重視,忽視了對學生職業素養以及職業文化等方面的培養,認為校企合作的展開就是想讓企業獲得擁有過硬技能的人才,忽視了企業對人才全面性的需求。事實上,校企合作課程建設工作開展的理念應當是讓學校與企業聯合起來,讓學生通過這種合作在課堂中不僅能學到學校應當傳授的知識,同時也能學到企業需要從業者掌握的知識,完成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促進。
三、如何更好的實施高職院校金融專業校企合作
(一)完善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原則
首先在實施校企合作,進行課程建設的過程中,雙方應當確立各自在其中起到的重要作用。通常情況下應當由企業起主導作用,學校其主體作用。因為在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過程中,是以企業的具體需求與整體要求為基準進行的,企業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學校師資都能夠有所要求。只有當企業正確發揮自身的主導作用,提出相關要求時學校才能夠培養出適合企業的專業性人才。而之所以要以學校為主體,是因為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企業提出自身的人才需求以及對課堂內容的要求后,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其體現出來。由于教師的職業特點,所以學校能夠更好的發揮課程建設的主體作用。其次,滿足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實現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是校企合作開展的最終目標。高職院校中,教育活動開展的目的就是讓學生對自身職位所需要專業技能、理論以及素質有一定程度的掌握,所以在課程建設當中學校必須對企業的具體需求有所了解。高職教育需要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學習企業需求方面的內容,也要讓學生學習教材理論中的相關知識。所以教師需要發揮自身應當發揮出的作用,對企業提出的要求與課堂教學內容整合起來,使學生接受的教育能完成對其綜合素質的全面促進。最后,樹立以項目課程為基本方式、以課程單元為基本單位的教學模式,保證高職教育課程建設的成果。項目課程,就是在課程開展的時候,企業提出的教學目標決定了教師教學內容的選擇。這種方式能讓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具體需要更加契合,幫助學生完成對相關知識的整合。課程單元則是一門課程的組成單位,通常情況下一個課程單元當中會有幾個課時,將教學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整理就能夠形成一個課程單元。
(二)改進校企合作課程建設的內容
課程論中將課程建設分為了三個重要階段,課程設計、課程組織與課程實施。在這三個大方面中依然存在一些更小的方面,例如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評價、課程資源、課程師資等是課程設計這些細化分類。在進行課程目標的設置時,我們需要對此目標進行全面的考量,思考其是否對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有所促進,并且是否能夠滿足企業對人才的具體需求。課程內容必須與企業的日常生產活動相適應。對課程進行評價時需要遵循固定的兩項評價標準,首先對企業的要求進行理解和落實,然后就是對學生綜合能力進行拔高和推進情況。課程資源就是學校能夠為教學提供的設施等。在進行課程的整體組織時,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把針對學生知識與能力的培養進行分類整合,并在其教學過程中添加各類要素,最終形成各個教師獨特的課堂內容。課堂內容受到了許多因素,例如教師的教學觀念、企業的人才需求、學校的教學政策等的影響,所以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能只局限于對教學大綱、教材等材料,應當與當時當地的實際情況相結合,培養出更有應用價值的專業性人才。
四、結束語
校企合作課程建設模式是曾倩我國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一項重要手段,學校與企業在開展合作的過程中應當充分認識到自己的職責,為學生的未來可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篇10
國內知名信息化運營專家中企動力認為,傳統意義的網絡營銷已經無法滿足企業發展需求,隨著企業網絡意識的提高,效果將成為網絡營銷評估的核心標準,也意味著以效果為導向、客戶為中心的營銷型網站時代真正來臨。
市場需求催生營銷型網站發展
中企動力認為,傳統網站建設根本無法滿足成長型企業的這種發展需求。傳統網絡營銷從表現形式和最終效果上來看,更像一個“廣告牌”,“有且可以看”,其重視的是“有”而不是“用”,技術的落后和思想理念的落后,最終導致了企業網站頁面看似精美,實際卻無法讓真正的目標人群能夠搜索到網站,同時也無法有效地使訪客轉變為顧客。也就是說,傳統網絡營銷效果無法把控。
網絡營銷歷經10年的發展,隨著企業發展步伐的加快和營銷理念的成型,越來越多的企業意識到,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網絡營銷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網絡營銷,網絡營銷必須是一個可控的投資行為,投入的資本必須可以轉化或可見的效果。因此企業對網站建設的需求,也必須從“單一展示”轉變為“全方位營銷”,從“面子工程”向效果工程的轉變催生了營銷型網站的發展。
效果,網絡營銷評估的核心標準
營銷型網站的出現,就是要解決傳統網絡營銷遺留下來的弊端:企業網站粗制濫造,滿足不了企業網絡營銷需求;網絡推廣粗放經營,難以獲取有效流量,更不乏忽悠型推廣毫無作用;流量轉化粗枝大葉,得不到有效利用,白白浪費大好商機。其中,最重要的是,需要解決效果不可控,不可評估的問題。
網絡營銷相較于傳統營銷,呈現出一個最大區別:網絡營銷模式是有足印的。好的足印,跟進者紛至沓來,優化顧客體驗,加強與顧客間的溝通交流,追蹤網絡營銷效果,就成為網絡營銷舉足輕重的部分。也就是說,企業可以根據顧客需求,對網絡營銷提出更進一步的效果導向和個性化需求,這將直接用來判斷企業網絡營銷是否成功,是否達到原定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