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展前言范文

時間:2023-03-13 19:31:29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書畫展前言,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書畫展前言

篇1

關鍵詞:GIS;發展;演化

一、前言

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一種專門用于采集、存儲、管理、分析、和表達空間數據的信息系統。其既是表示、模擬現實空間世界和進行空間數據處理分析的“工具”,也可看作是人們用于解決空間問題的“資源”,同時還是一門關于空間信息處理分析的“科學技術”。

二、GIS的提出和迅速發展

50年代,由于電子計算機科學的興起和它在航空攝影測量與地圖制圖學中的應用,使人們開始有可能用電子計算機來收集、存貯和處理各種與空間和地理分布有關的圖形和屬性數據,并希望通過計算機對數據的分析來直接為管理和決策服務,這樣就導致了地理信息系統的問世。

1956年,奧地利測繪部門首先利用電子計算機建立了地籍數據庫,隨后各國的土地測繪和管理部門都逐步發展土地信息系統(LIS),用于地籍管理。1963年,加拿大測量學家R.T.Tomlinson首先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統這一術語,并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GIS—加拿大地理信息系統(CGIS),用于自然資源的管理和規劃。稍后,美國哈佛大學研究出SYMAP系統軟件。但是,由于當時計算機技術水平不高,存儲量小、磁帶存取速度慢,使得GIS帶有更多的機助制圖色彩,地學分析功能極為簡單。當時的系統能實現手扶跟蹤數字化地圖,進行地圖數據的拓撲編輯,分幅數據的拼接,并發展了基于柵格的操作方法。

進入70年代以后,由于計算機硬件和軟件技術的飛速發展,尤其是大容量存取設備—磁盤的使用,為空間數據的錄入、存貯、檢索和輸出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用戶屏幕和圖形、圖像卡的發展增強了人機對話和高質量圖形顯示功能,促使GIS朝著實用方向迅速發展。一些發達國家先后建立了許多專業性的土地信息系統和地理信息系統。GIS這一技術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領域。

三、80年代的GIS—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

80年代是GIS在理論、方法和技術上取得突破與趨向成熟的階段。由于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問世,推出了第四代計算機,特別是微型計算機和遠程通訊傳輸設備的出現,為計算機的普及應用創造了條件,加上計算機網絡的建立,使地理信息的傳輸效率得到極大的提高。另外,軟件開發工具的廣泛應用和數據庫技術的推廣,推動了GIS的數據處理能力、空間分析功能、人機交互對話、地圖的輸入、編輯和輸出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并逐步走向成熟。GIS的應用從解決基礎設施的規劃(如道路、輸電線等)轉向更加復雜的區域開發問題。當時,GIS已跨越國界,在全世界范圍內全面推廣,應用領域不斷擴大,并與衛星遙感技術結合,開始應用于全球性的問題(如全球變化、全球沙漠化監測等)。因此,國際著名的GIS專家,即前面提到的R.T.Tomlinson認為:“如果70年代是GIS發展的鞏固時期,那么80年代則是國際上GIS發展具有突破性的年代”。這個時期,GIS還保留有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含義和意思。

四、90年代的GIS—地理信息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

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人類處理和分析大量有關地球資源、環境、社會與經濟數據的能力,而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其應用的進一步發展則必須以地球信息機理理論為基礎。陳述彭院士在論述地理信息系統發展時強調了對于地球信息基礎理論的研究,并指出地球信息基礎理論的實質內容:地理信息系統已不僅僅限于物質流與能量流的信息載體,而且包括研究地學信息流程的動力學機理與時空特征、地學信息傳輸機理及其不確定性(多解)與可預見性等;并認為:Geo-Informatics不同于Geomatics,在于這個Info還包括很多地學規律,其分析模型必須以地學為基礎。

Goodchild于1992年提出地理信息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的概念。地理信息科學主要研究在應用計算機技術對地理信息進行處理、存貯、提取以及管理和分析過程中所提出的一系列基本問題,如數據的獲取和集成、分布式計算、地理信息的認知和表達、空間分析、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及其對于地理信息系統操作的影響、地理信息系統的社會實踐等。地理信息科學的提出是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應用發展到相當水平后的必然要求,它是在人們不再滿足于僅僅利用計算機技術來對地理信息進行可視化表達及其空間查詢,而強調地理信息系統的空間分析和模擬能力時產生的;它在注重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同時,還注意到了與地理數據、地理信息有關的其他一些理論問題,如地理數據的不確定性、地理信息的認知以及社會對于地理信息技術運用于實踐的認可等。由此可見,地理信息科學在地理信息技術研究的同時,還指出了對于支撐地理信息技術發展的基礎理論研究的重要性。 世紀之交,由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應用日益廣泛,加上航空和航天遙感、全球定位系統、數字網絡(Internet)和地理信息系統等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及其相互間的滲透和整合,逐漸形成了以地理信息系統為核心的地球空間信息集成化技術系統,為解決區域范圍更廣、復雜性更高的現代地學問題提供了新的分析方法和技術保證;同時,這些現代信息技術的綜合發展及其應用的日益深廣,掀起了全球變化研究與對地觀測計劃的新高朝,于是時勢造英雄,促使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地理信息科學”的脫穎而出。這個時期,GIS己經漸變地含有地理信息科學(Geographic Information Science,GIS)的含義和意思。

五、現在的GIS—地理信息服務(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

近年來,隨著地理信息產業的建立和地球數字化產品的普及應用,GIS的發展進入到各行各業乃至各家各戶的用戶時代,成為人們生產、生活、學習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助手。這個時期,社會對GIS的認識普遍提高,需求大幅度增加,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許多機構(特別是政府決策部門)必備的工作和決策咨詢系統。國家級乃至全球級的地理信息系統已成為公眾關注的問題,地理信息系統已被列入“信息高速公路”計劃,也是美國前副總統戈爾提出的“數字地球”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地理信息系統的研究和應用正逐步形成行業,具備了走向產業化的條件。

近來,個人數字助理(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PDA)、移動電話的普及給新的應用創造了許多機會。這樣的應用有流動工作人員和基于位置服務。流動工作人員,顧名思義,他們工作在遠程位置,如客戶處、分公司或者野外現場。這些工作人員經常要為完成某項任務下載一段所需的數據,在遠端使用這段數據,然后在每天工作結束的時候將改動更新(同步地)到主數據庫上。這種場景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客戶端保留有數據,并以離線方式在本地對數據進行操作。基于位置服務的使用是近年來出現的一個重要趨勢,這類服務徹底改變了對用戶地理位置的依賴。隨著全球定位系統(GPS)的應用,可以很容易確定任何一個客戶/使用者的精確位置,并根據用戶的地理位置提出最佳解決方案。基于位置服務的影響和重要性促使開放GIS協會(Open GIS Consortium,OGC)提出了開放位置服務(Open Location Service,OpenLS),希望能夠將地理空間數據和地理操作的資源集成到位置服務和電信基礎設施中去。美國聯邦政府已于2001年10月頒布了規定:所有蜂窩電話的位置在67%的使用時間里必須是可追蹤的,追蹤精度為 125米。這樣,一方面人們總在評述著Internet革命“消滅”了地理的概念,與此同時,對于空間技術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位置服務(Location Based Service,LBS)的巨大魅力在于通過固定或移動網絡發送GIS功能和基于位置信息,從而在任何時間應用到任何人、任何位置和任何設備上。當前,LBS已成為科學研究、技術發展和市場開拓領域共同的熱點話題。此時,GIS已朝著地理信息服務(Geographic Information Service,GIS)的方向發展。

六、結 論

篇2

關鍵詞:公共交通樞紐;火車站;站前區域;概念規劃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et railway, the inter-city rail, urban rail, transportation, rental and so on many kinds of transportation in one of the public traffic type of railway passenger transport hub form quickly, this type of railway hub station square regional planning problem is increasingly being all attention.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jiaxing railway station by regional concept planning design of research and introduced, and the internal traffic hub of the organization studies, and for other domestic same kind of railway passenger station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of the regional plann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public transport hub; The station; The station area; Concept planning

中圖分類號:TU24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規劃背景

滬杭鐵路建成通車,嘉興火車站及周邊區域也隨之發展,歷經近百年的變遷,如今的嘉興火車站區域在功能、交通、景觀、形象等各方面均顯露出頹勢。作為城市門戶,越來越無法體現嘉興的城市建設水平和歷史人文風情。

隨著嘉興南站(高鐵車站)的建成,高鐵和主要的動車客流都分流到南站,使嘉興火車站的地位和作用有所減低,但火車站的客流量仍在持續增長中,而且未來城市軌道交通以及可能的城際鐵路的設置,還將為火車站區域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2.火車站區位及規模預測

2.1 區域條件

嘉興火車站區域位于老城區以東,南湖的東北側。基地與老城區隔環城河相望,距離傳統的老城商業金融中心僅1公里,基地北側的中山東路是穿越老城區的十字形主干道之一,區位和交通條件優越。同時,基地西南側隔甪里街即為南湖風景名勝區,景觀條件也十分優良。

2.2 規模預測

2.2.1客流規模預測

2.2.2 站房規模預測

(1)長途客流站房

預測嘉興站遠期平均日發送量約為1萬人次,最高聚集人數約為2000人。根據《鐵路旅客車站建筑設計規范》,站房主體部分面積不少于3000平方米。

(2)城際客流站房

預測嘉興站遠期城際客流平均日發送量約為2萬人次高峰小時發送約為4000人。建議站房設施總面積不少于2000平方米,站臺需要向南擴建30米左右。

3.功能定位研究

3.3.1 功能定位

嘉興主城重要的鐵路客站,重要的城市客廳和交通換乘樞紐;城市主中心的組成部分,具有旅游集散旅、旅游服務、特色商業、商務辦公等功能的復合功能的城市中心節點。

(1)嘉興主城重要的鐵路客站,重要的城市客廳和交通換乘樞紐。與嘉興鐵路南站即高鐵站有效分工,承擔時速在300公里內的長途鐵路客站和城際鐵路客站功能。

(2)城市主中心的組成部分,具有旅游集散、旅游服務、特色商業、商務辦公等功能的復合功能的城市中心節點。本區域作為城市的重要門戶,緊臨老城、城市主中心,以及作為紅色旅游重要基地的南湖風景區,區位優勢明顯。

3.3.2 適建項目與規模

(1)交通項目:包括鐵路客站及其相應配套設施,各類停車和交通疏解設施;廣場等開敞空間;輕軌地下車站,公交樞紐、城鄉公交站等交通換乘設施等。

(2)其它項目:旅游集散、旅游服務(中檔,中低檔為主的酒店,餐飲等服務設施)、特色商業、商務辦公、酒店式公寓等。

(3)業態:除為鐵路客站服務的商業服務設施以外,以中檔特色商業為主。初步考慮,可安排青少年流行商品、文化用品、服裝、餐飲服務、便捷服務等。

(2)適建規模

借鑒國內外城市重點區域的各項功能設施所占開發量的比例,結合嘉興火車站區域的實際條件,建議商業服務設施部分占開發量的比例在10%-20%之間,旅游集散和旅游服務設施部分占開發量的比例在10%-20%之間,商務辦公設施部分占開發量的比例在50%-60%之間。

4.站前區域規劃方案

(1)功能布局

采用線上候車式站房,地面層為公共開敞空間(站前集散廣場),兩側布置公交樞紐站、出租車候車等交通設施,實現“零距離”換乘,并通過地下通道與軌道交通站點形成便捷、安全的步行聯系,打造高效、便捷的鐵路公共交通樞紐。

站場北側安排商務辦公組團,南側安排酒店、旅游服務中心綜合體,東南側結合軌道交通站點設置復合商業、辦公、酒店式公寓等多種功能的大型建筑綜合體。

(2)交通組織

鐵路客站的公交車、出租車主要安排在站房兩側,流線相對獨立;社會車輛安排在地下停車場,車行出入口設置在公交樞紐站內部。

獨立開發商業地塊均獨立設置各自的地下停車庫和獨立的車行出入口。

通過站房正下方的公共地下步行通道,串聯南北廣場、鐵路站房、軌道交通站點,形成便捷、安全的步行系統。

(3)空間景觀營造

以現代化商業中心景觀為南片的風貌特色。通過商業、辦公建筑圍合而成的廣場,完美展現現代化交通建筑的景觀,并形成強烈的空間秩序感,使行人對于他們所處的空間一目了然。

沿紡工路是現代化的商業、辦公、酒店建筑界面,塔式高層與多層裙房形成富有韻律的空間節奏;沿甪里街為酒店、大型商業建筑界面,跌落的裙房和形態優美的酒店建筑與南湖遙相呼應。

(4)地下空間利用

在軌道交通站點周邊設置地下商業空間,并通過地下步行廊道與出站大廳以及跨鐵路地下步行通道相連。此外,結合周邊商業功能布置一處下沉景觀廣場,豐富空間景觀,加強地下商業空間的可達性。

5.結語

隨著國家鐵路建設的大發展,集多種交通方式于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將會不斷涌現,如何實現樞紐內部各種交通設施的快捷、方便的換乘,站前區域為乘客出行提供多樣化選擇及人性化服務,將是規劃設計的重點和難點。嘉興火車站區域規劃設計方案有以下經驗可供參考與借鑒:

(1)首先應明確樞紐的功能定位,指導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與實施,促進地區發展。

篇3

一、靈活的肢體語言

肢體語言也被稱為身體語言,指的是在人際溝通過程中,人們通過身體各個部位的彼此協調來傳達復雜的思想感情和豐富的內心世界,幫助接收者迅速有效地理解傳達者的意圖。合唱團的表演可以借鑒這一表達方式,靈活地運用肢體語言向觀眾傳達視覺符號,從而實現彼此之間的情感共鳴和心理互動。事實上,肢體語言的類型非常豐富,包括各種形式的、復雜的面部表情和肢體動作等,如果靈活地使用這些肢體語言,可以大幅度地提高藝術表現力,充分調動起觀眾的情緒,最終取得良好的演出效果。2010年,我國舉辦了第十四屆CCTV中央電視臺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的合唱比賽,中國人民武裝警察合唱團演唱的曲目為“打靶歸來”,在表演過程中演唱者通過俏皮的搖頭動作等新穎的表演形式獲得了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這種熱情也傳遞并感染了評委,最終獲得了本次比賽的最高獎。

二、豐富的隊形變換

由于受到傳統觀念和習慣做法的束縛,目前大多數合唱節目采取的是“墻”式隊列方法。在這種相對簡單的造型下,每個合唱隊成員必須保持身體筆直,這種限制不僅影響了合唱效果,也無法通過隊形表達出不同類歌曲所蘊含的更深層次的思想感情。因此,合唱隊形不應局限于傳統的兩行或四行站立,應該拓展思維根據不同曲目的思想內涵采取更有表現力的不同隊形,如既可整體向右站立,又可以整體向左坐著;既可以一人一組又可以多人一組。隊列形式的設置應更具針對性,即根據作品的不同內涵相應地改變隊形,最終達到提高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思想性的目的。一般常用的隊形主要有菱形、梯形和長方形等,同時可以根據合唱進程的不同階段,靈活地變化隊形。

三、適宜的舞臺燈光

舞臺燈光是合唱表演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對提高合唱表演藝術的表達效果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常來說,獨特的舞臺燈光設計可以充分地渲染出作品的表達意境,增強合唱的藝術表現力和觀賞性,巧妙地使用舞臺燈光可以為表演者創造出適宜的、愉悅的表演環境,也可以讓觀眾產生良好的視覺效果,從而達到改善觀眾的審美體驗,提升其藝術審美能力,體會作品當中的藝術內涵。在2009年2月14日“情人節”的當天,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一場大型愛情歌曲演唱會,在演出現場就合理地使用了現代化的舞臺燈光,有效地改善了表演效果,給觀眾帶來了一種全新的體驗,從整體上提升了藝術表達效果。這場音樂會沒有窗簾遮掩,采取完全開放式的表現形式,但音樂作品通過組合燈光的使用運用創造出“以景帶情”的良好表演效果。

四、絢麗的演出服裝

合唱團在文藝表演時,通常都穿著整齊劃一的服裝,這樣能給觀眾帶來協調的視覺,同時演唱者統一的著裝也會在潛意識里給他們帶來一定的凝聚力,有助于刺激他們的團隊意識,激發起表演的熱情,充分發揮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但如果不管什么樣的歌曲,都用一成不變的著裝來應對,則又會引起觀眾的視覺疲勞,因為不同特色的演出服裝有助于發揮更為良好的舞臺表演效果。華南師范大學教授周正松指揮的“56個民族56首合唱系列音樂會”在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舉行時,合唱團員在演唱不同民族的歌曲時,穿著不同民族的特色服裝、佩帶著不同民族的特色服飾,但各式各樣的衣著繁而不雜、多而不亂,使觀眾在欣賞不同民族曲目的同時,也就根據服飾對各個不同民族進行識別,從而充分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也感受到由多民族組成的中國大家庭的團結。因此,在舞臺服裝設計方面,我們也應該努力突破和創新,根據合唱曲的主題來配以不同的服裝從而加強合唱表演的獨特魅力,勾勒出一幅五彩繽紛的音樂畫面。

篇4

關鍵詞:繪畫語言 水彩本體語言 材料 技法 教學

一、水彩畫教學的發展概況

水彩畫的出現,最早在西方的英國,19世紀到20世紀在英國開始成熟并達到高峰。出現了一大批有特色有影響的水彩畫家。如威廉·透納、康斯太布爾、弗林特、薩金特、佐恩、安德魯·懷特,在這些畫家的不懈努力下,水彩畫在西方繪畫中不斷成熟,發展,壯大。

水彩畫傳入中國已有百余年的歷史。中國第一代水彩畫家如李鐵夫、關廣志、李劍晨、潘思同、王肇民等對中國水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開始形成了中國水彩畫的獨特風格,為中國水彩畫的發展做出了示范作用。20世紀40到50年代,出現了第二代水彩畫家,以古元、吳冠中、邵宇等為代表。他們深入群眾,深入生活,堅持到工廠、工地寫生,他們的作品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但當時的中國水彩還沒有擺脫“小品畫”的地位,在中國水彩畫的地位還不高。進入到20世紀70年代,產生了中國第三代水彩畫家,他們大多是美術學院畢業,都經過正規的美術基礎訓練,不僅具有良好的美術基礎,還有豐富的人生經歷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熱愛水彩畫,開始向水彩畫更為廣泛的范圍和表現深度迸發,開始改變水彩畫在中國美術界“小品畫“的地位,為使水彩畫作為獨立的畫種做出了自己的貢獻。經過改革開放,時至20世紀末,21世紀的今天,經過第四代第五代水彩畫家的努力,水彩畫已形成了空前的繁榮局面,全國性的各項大展促進了水彩畫的向前發展,使水彩畫在人們的心中不再是“小品畫”,已成為繼油畫、國畫后的第三的畫種,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局面。一大批水彩畫家,特別是中青年畫家,正朝著民族風格和藝術語言的多樣化的方向繼續前進發展。但在看到成績的同時,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缺點和誤區,對水彩語言認識的不清,對水彩畫認識特點的不夠。水彩畫有水彩畫的特點,有其基本的繪畫方法,水與彩的巧妙結合以及水彩的特有魅力才是畫家應該追求的目標。這就要求在嚴格的基本功訓練中獲得提高,然后在實踐中運用并達到運用自如的地步。所以水彩語言的探索是長期的發現運用失敗成功的艱辛的過程,要不斷地總結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和表現手段。中國水彩畫發展到今天,技術手段,形式手段都日漸豐富,水彩畫作為獨立的畫種應該有他獨特的表現語言,這也是他存在和向前發展的根本保證。在保證水彩畫獨特的藝術語言的基礎上,增加其他畫種的藝術語言,為水彩畫所用,使水彩畫的表現形式多樣化,并向前發展。

二、水彩語言在教學中的發展樣式及特點

翻閱中西水彩畫的資料,西方水彩畫沒有太多的“水色淋漓”的樣式,給人更多的印象是深入刻畫的能力之強,并不亞于西方的油畫。中國的水彩畫也是十分精細刻畫的作品,但整體上給人的印象是它的詩意和意境。西方水彩畫最初是作為油畫和版畫底稿出現的,后來在素描的基本功上加以淡彩,逐漸形成西方現在的水彩畫。它追求的是西方油畫的效果,追求的是寫實的效果。西方水彩畫發展到成熟階段,它的效果和油畫已沒有太大的區別。中國水彩畫是由西方傳入的,整體上是西方繪畫的特征,但是在它傳入中國的同時,它的面貌也有所改變。中國水彩畫在某些地方繼承了中國國畫的某些特征和意境。這使中國水彩具有了它的異國特征和民族性。中國水彩畫的表現形式是多樣的,有偏重西方的多重寫實特征的,在這一領域的代表畫家陶世虎先生,代表作品《秋韻》。也有在西畫中帶有水墨意味的,在這一領域的代表畫家侯安智先生,代表作品《人體》。還有偏重水墨畫和裝飾畫,在這一領域的代表畫家王涌先生,代表作品《追憶中的藍色》。線條結合色彩表現的特征,還存在用特殊技法表現“肌理”效果的作品。在這一領域的代表畫家趙云龍先生,代表作品《初春的陽光》。

由此可知水彩語言是繪畫語言之一,繪畫語言是畫家通過繪畫的訓練和實踐而產生出來的各種表現方法和繪畫技巧,是畫家進行塑造形象的手段,它以線條、明暗、色彩、筆觸、肌理、層次、空間、虛實及節奏等繪畫所有的基本元素來表現作品中的意境從而在各種形式的組合與變化中為畫家的繪畫進行服務。

篇5

如何從高校科研秘書重新認識自我入手,對科研秘書進行個體職業化發展的深入探討,確定個體職業化發展的具體目標,開展個體職業化發展的詳細規劃,充分發揮廣大科研秘書的積極性,以推進科研秘書隊伍建設,提升其科研管理實踐能力,是各大學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近年來,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對高校科研秘書提出了新要求,即新時期高校科研秘書,應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扎實的專業基礎、過硬的心理素質和良好的科研管理能力,能夠掌握和運用科研管理前沿成果,創造性地從事具體科研管理工作。

高校科研秘書個體職業化發展,不僅是其人生價值逐步實現的過程,更是在充分認識高校科研管理意義的基礎上,不斷提升精神追求,增強職業道德,掌握科研管理規律,拓展學科知識,強化專業技能和提高科研管理水平的全過程。因此,科研秘書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將個人的發展目標與高校的組織發展目標結合起來,并貫穿于整個職業生涯動態變化的全過程。

1.制訂個人的職業生涯發展規劃

首先是明確職業選擇方向。職業的選擇受到職業價值觀、職業人格、職業能力等多個因素的制約,這些都從不同角度影響著個人行為。其中職業價值觀主要決定行為的方向,職業人格和職業能力則是維持對專業或職業持久興趣的保證。此外,社會因素的制約作用也不可忽視。

高校科研秘書在職業生涯初期,個人的職業目標帶有理想化色彩,因此會出現個人理想在現實社會中可能沒有機遇實現,而社會提供的選擇和機會個人又可能不愿接納的狀況。明確個人的職業選擇方向,則可以解決個人的職業理想和追求與社會提供的選擇和機會之間的矛盾與沖突。個人在確定職業方向時,需要綜合考慮個人理想、自身條件和社會實際,即通過審視自己,總結自己的個性、興趣和特長,并與實際工作相結合,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方向。

然后是確定職業生涯目標。個人在職業道路上要實現自己的最大價值,做出最高的成就,需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職業生涯目標。職業生涯目標的確立應該考慮內部自我因素和外部環境因素兩個方面。在確立目標時,除了本文由收集整理要考慮個人的實際能力、價值觀等內部因素外,還要對社會環境、組織的現狀及前景、人際關系等方面進行具體分析。長期的職業生涯目標通常是在短期目標的不斷實現中逐步形成的。因此,科研秘書可在結合學校的職業化政策基礎上,設定自己的發展目標,并用目標來激勵自己,進而確立自己的終身職業生涯目標。

2.加強個人的職業素養

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科研秘書隊伍建設處于黃金發展階段。作為科研秘書,應清醒認識當前所處的有利環境,適應社會變化,跟上時代步伐,堅定走專業化、職業化發展的信念與信心,擁有崇高職業理想、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良好的職業心態。唯有如此,事業才有可能不斷進步,取得新的成就。這就要求高校科研秘書接受再教育,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否則就會被時代淘汰。

高校科研秘書的知識結構、技術經驗,與時代對該職業提出的新要求之間又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高校科研秘書面臨的職業挑戰是嚴峻的。加之科研管理創新是當今科研管理發展的趨勢,只有具備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高校科研秘書,才能培養創新能力;只有自身具備不斷學習提高能力的高校科研秘書,才能懂得如何學習。高校科研秘書的創新能力需要終生培養,創新動機需要終生激勵,而無論是創新能力還是創新動機都應歸結于高校科研秘書的終身學習。唯有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接受先進文化的熏陶,提高審美品位、人文素養,才有助于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3.提升個人的業務知識和工作技能

職業化要求科研秘書個體必須具備專業化的知識和能力。因此,專業從事科研秘書職業的人員要將職業發展與學習進修緊密結合起來,不斷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高從事本職工作的技能。非相關專業的從業人員,則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學習,并主動參加與科研秘書相關內容的職業培訓,通過科研管理理論的學習,提高專業水平,并在理性認識中豐富自我。

總之,只要是從事科研秘書職業的人,都應認真學習領會新知識、新方法,掌握自己所處學科的專業特點;養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習慣,做到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的最優化;體會新的科研管理思想與理念的價值,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形成自己的科研管理風格;堅持學習與實踐的真正結合,多與他人進行交流與溝通;勇于提出自己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或形成的不同觀點,在共同探索中達到共同進步。

4.規范個人的職業行為

作為一名高校科研秘書,首先要堅持學習黨的理論知識,嚴于律己,忠誠于黨的科研管理事業,具有高度的責任感,服從工作安排,并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行為規范,嚴格按照高校對科研秘書職責的明確規定從事職業活動,認真把握好職業規范培訓、學習的機會。其次,在未來工作中,努力貫徹執行科研管理方針政策,全心全意為組織服務,遵紀守法,弘揚社會主義道德風尚,創造一流工作業績,以實際行動展現一名新時期高校科研秘書的風采。

5.結合學校需求分析規劃職業生涯

職業生涯發展是否順利受到社會發展的客觀影響,特別是社會職業現實要求的限制。因此,對高校科研秘書而言,適應組織的文化十分重要。如果個人價值觀與組織文化相一致,就會很快地融入組織,建立良好的同事關系,持續地在組織中得到發展;如果個人價值觀與組織文化相沖突,就會影響在組織中的發展,個人或組織的一方就需要做出調整或讓步,即進行工作調適。現代人力資源管理理念要求個人的職業發展必須與組織的發展目標一致,通過個人的發展,促進組織發展,并在組織的發展中得到個人的更大發展。

篇6

【關鍵詞】腦膠質瘤;放射治療;化療;司莫司汀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combined chemo-radiotherapy in high grade intracranial glioma

QI Li-wei, FAN Yu-wei,LI yu,et at.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cology,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Liangyungang city,Lianyungang 222000,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postoperativeconcurrent radiochemotherapy for high grade intracranial glioma. Methods 117 cases of postoperative intracranial glioma were randomiz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58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5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postoperative external irradiation were administered with a total dose of 60 Gy/6week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hemotherapy was concurrently with radiotherapy. When the irradiative dose was 20 to 30 Gy, patients received Me-CCNU 150 mg orally, followed by once every week, the total cycles were three to four during the radiation and the total cycles were six to eight.Results The local respons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as 68.97% and 25.42%,respectively.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m(P

【Key words】

Intracranial glioma; Radiotherapy; Chemotherapy; Me-CCNU

膠質瘤是起源于神經膠質細胞的腫瘤,主要包括星形細胞腫瘤、少突膠質細胞腫瘤和混合性膠質細胞腫瘤。臨床常將惡性星形細胞瘤和膠質母細胞瘤統稱惡性膠質瘤,而將Ⅲ級膠質瘤(如間變性星形細胞瘤,間變性少突膠質細胞瘤)、膠母細胞瘤、膠質肉瘤等統稱為高分級膠質瘤。高分級膠質瘤惡性程度高,具有浸潤性生長的特點,加上病變處于腦內,切除時顧忌太多,因此外科手術難以完全切除,術后局部復發是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高分級膠質瘤術后無一例生存超過兩年,50%死于6個月內。臨床研究已經證明術后放療能提高腫瘤局控率和患者生存率,因此已成為標準治療方案[1]。然而,目前高分級膠質瘤患者的長期生存率仍不盡人意,5年

作者單位:222000連云港市第一人民醫院放療科

生存率不超過10%[2]。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我院采用同步放化療的方法治療高分級腦膠質瘤術后患者58例。并對同步收治的59例相同分級患者行術后單純放療。兩組資料對比分析,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5年3月至2009年2月,我院對手術切除后的117例高分級腦膠質瘤患者采用信封法隨機分為兩組繼續治療。觀察組(A組)采用術后放療同步口服司莫司汀化療,對照組(B組)行術后單純放療。兩組資料如表1。

所有患者經手術后病理證實均為高分級腦膠質瘤(WHOⅢ~Ⅳ級)、放療前KPS≥70,手術后放療前頭顱MRI提示腫瘤均有2~4 cm的不同大小殘留,無明顯放化療禁忌證。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術后2~4周皮膚切口拆線后行頭顱放療:B組面膜固定,仰臥位,6 mV-X線等中心照射,常規分割。先全顱照射,DT=40 Gy/4周,然后根據術前頭顱CT及MRI所見在腫塊水腫區邊緣外放3 cm局部加量DT=20 Gy/2周,總劑量DT=60 gY/6周。A組放療方法與B組相同,在放療DT 20~30 Gy時,口服司莫司汀(Me-CCNU)150 mg化療一次, 放療期間每周一次,共3~4次,放療結束后每6~8周一次重復,共6~8次。

1.3 觀察方法 放療期間每周監測血象,每半月監測肝腎功能,放療結束后每個月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治療結束時及治療后每3個月復查頭顱MRI。觀察腫瘤變化、復發時間、生存時間、死亡原因等。

1.4 療效評定標準 對比手術后放療前及放療結束后3、6個月時頭顱MRI,分為完全緩解(CR):腫瘤病灶消失;部分緩解(PR):腫瘤縮小>50%;無變化(NC):腫瘤縮小

中樞神經系統無變化功能完全正常,有輕微神經體征,無需用藥出現神經體征,需家庭照顧/可能需護士幫助/包括類固醇的用藥/可能需抗癲癇藥物有神經體征,需住院治療嚴重神經損傷,包括癱瘓、昏迷或癲癇發作,即使用藥仍每周>3次/需住院治療

血液學白細胞(×1000)≥4.03.0~

血小板(×1000)>10075~

器官組織01級2級3級4級

腦無輕度頭痛,輕度嗜睡中度頭痛,中度嗜睡重度頭痛,嚴重中樞神經功能失調(行動能力部分喪失或運動障礙)癲癇發作或癱瘓,昏迷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1.5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是資料采用t檢驗,P

圖1

2 結果

2.1 局部近期療效 以對比手術后放療前與放療結束后6個月時頭顱MRI影像來觀察,結果如下:A組有效率(CR+PR)68.97%(40/58),B組有效率25.42%(15/5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8.183,P

2.2 放療結束后檢查出現復發時間 A組復發時間5~24個月,中位時間14.25個月。B組復發時間4~26個月,中位時間10.38個月。A組復發時間要長于B組約4個月。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202,P

兩組患者生存曲線如下圖:1年生存率,A、B組分別為72.41%(42/58)與49.15%(29/59),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1.630,P>0.05);2年生存率,A、B組分別為43.10%(25/58)與15.25%(9/59),兩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08,P0.05);4年生存率,A、B組分別為12.09%(7/58)與1.69%(1/59),兩者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930,P>0.05)。可以看出A組生存率在數值上要優于B組,但是經處理后僅2年生存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3 近期急性反應與遠期損傷,見表4。

按照RTOG和EORTC的放射治療毒性標準分級,白細胞下降A、B組總發生率分別為100%(58/58)與20.34%(12/59),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20.601,P0.05)。可見在腦損傷方面,無論是急性還是晚期損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不過A組在血液毒性表現方面要明顯高于B組,但血細胞下降經使用升血細胞藥物治療3~4 d后均回升至正常水平,臨床可以接受。且所有患者隨訪期間觀測肝腎功能均無明顯改變。

3 討論

高分級膠質瘤由于其惡性程度高,腫瘤呈浸潤性生長,與周圍組織無明顯分界,同時由于腦部功能的特殊性,外科醫師在手術時往往投鼠忌器、左右為難,單純手術預后很差。文獻報道無1例活過2年,半數在半年內死亡[3]。術后放療為降低局部復發,延長患者生存作出了很大貢獻。手術加術后放療已經是高分級膠質瘤的常規治療方案,但是多年來單純術后放療的療效仍維持在較低水平,中位生存期在9~12月左右徘徊[4]。傳統化療藥物對膠質瘤的抗腫瘤活性較低,并且對血腦屏障的通過能力較差。大多數化療藥物在腫瘤組織內難以到達滿意濃度。然而,近年來有部分術后放化療聯合與術后單獨放療的隨機對照研究結果顯示:聯合化療后惡性星形細胞瘤患者的2年生存率從31%提高到37%,膠母細胞瘤從9%提高到13%。并且危險比分析提示,不管腫瘤預后因素如患者年齡、Karnofsky評分、腫瘤組織類型和侵犯范圍,放射治療聯合化療均可提高生存率[5]。我國也有學者報道:頭顱照射量達到DT20~30 Gy時,血腦屏障開放,此時使用化療藥物可以使腫瘤內藥物濃度明顯增高,放療8個月后血腦屏障恢復到治療前水平[6]。這些均為高分級膠質瘤的綜合治療提供了新思路,我們正是按此思路進行的。

癌細胞的放射敏感性與癌細胞的細胞周期有依賴關系,G2期與M期交界處的放射敏感性高出S期2~3倍。長春堿類藥物與ACNU、BCNU、CCNU等藥物在細胞周期中對M期有阻斷作用,使細胞周期蓄積在G2~M期,此時進行照射因細胞敏感較易收到顯著效果[7]。司莫司汀(Me-CCNU)是洛莫司汀(CCNU)的衍生物,為亞硝脲類抗瘤譜較廣的藥物。其分子量小,脂溶性大,易透過血腦屏障。與癌細胞DNA起烷化作用,阻止DNA損傷修復,作用于增殖期或非增殖期細胞,正好與放療作用之間形成細胞周期時相互補,同時抑制了腫瘤細胞對放療所造成的各種損傷的修復,于放療起到了協同及增敏作用。本組研究單純放療復發時間,生存率及近期治療有效率等均與國內外有關文獻[2]相似,放化綜合組在近期療效、復發時間等方面均較單純放療表現出較大優勢,盡管關鍵數據1、2、3、4年生存率比較中僅有第2年生存率表現出了統計學差異,但是1、3、4年生存率從數值上看仍具有一定優勢(72.41% vs 49.15%,22.41% vs 10.17%,12.09% vs 1.69%),其間差距依舊令人鼓舞。分析其之所以統計學顯示無明顯差異可能與樣本含量較少以及隨訪時間尚短有關,下一步工作中會注意加強。

本組研究同時顯示,放化綜合組患者的急性血液學毒性與單純放療組比較明顯升高,主要為司莫司汀的延遲性骨髓抑制,經使用血細胞生長因子3~4 d后均回升至正常水平。觀測治療前后肝腎功能均無明顯改變。在腦損傷方面,無論是急性還是晚期損傷,均無明顯差異,說明放化綜合治療的安全性。

今后,隨著放療技術的日益發展,檢查與治療技術的進一步提高,生物治療手段的逐漸豐富[8],以及以替莫唑胺(TMZ)等為代表的第二代口服烷化劑的進一步研究[1]深入,有望通過術后同步放化療的方式來進一步提高高分級膠質瘤的治療效果。

參 考 文 獻

[1] Stupp R, Mason WP, van den Bent MJ, et al. Radiotherapy plus concomitant and adjuvant temozolomide for glioblastoma. N Engl J Med,2005,352:987-996.

[2] 楊軍,馬林.高分級膠質瘤的放化綜合治療.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06,15(2):100-103.

[3] 谷銑之,殷蔚伯,劉泰福,等.腫瘤放射治療學.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聯合出版社,1993:737-738.

[4] 邱幸生,陳龍華.腦惡性膠質瘤放射治療進展.廣東醫學,2005,26(9):1174-1175.

[5] Stewart L A, Chemotherapy inhigh-grade gliom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 from 12 randomised trials.Lancet,2002,359(9311):1011-1018.

[6] 秦德興,鄭蓉,唐謹,等.腦部放射治療對血腦屏障的影響.中國放射腫瘤學,1990,4(1):29-31.

[7] 劉泰福 現代放射腫瘤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上海醫科大學出版社,2001,474-475.

篇7

是一位以藝術養生、以藝術為樂的藝術堅守者。因年少執念,蔡德安先生沉浸於藝術世界半個多世紀,為之癡迷。他自幼喜習舞龍獅,長大之後專注傳統工藝家具雕刻u作,是一家大型出口傳統工藝家具廠的管理人。2004年,他全身心投入藝術海洋中,習書法、國畫、篆刻、裝裱,行草皆佳,水墨頗靈,篆刻深得要領。近年,他將之前專業化為興趣,埋身木雕傳統工藝,精雕細琢,旨在傳承中華優秀傳統工藝且樂在其中,以藝術裝點平實人生。

將興趣化為專業,木雕藝術展光彩

走進蔡德安先生的工作室,筆者一瞬間就被擺放得滿滿當當的各種木雕作品給吸引住了。在香港,極少有機會見到如此多雕刻工藝精湛而又傳統的木雕作品了,而它們的創作者,正是眼前的這位長者蔡德安先生,現為香港書畫筆藝會執委,然而,他還有一個特別的身份:傳統工藝家具廠管理人。

早在十幾年前,蔡德安先生曾是香港一家頗具規模的出口傳統家具廠管理人,打理著整家木u家具廠。眾所周知,中式傳統家具稱得上是一件件藝術品,無論其純天然材料、優美的線條,還是其令人矚目的雕刻工藝,無一不是藝術之亮點,“中式傳統家具對工藝特別有講究,同樣材質,工藝好的家具比一般的家具要價能高上幾倍甚至十幾倍。”據他介紹,那時在海外經商的人還特別喜歡用傳統工藝u作的古香古色的招牌,因而當時該家具廠承接了許多海外訂單。

幾十年的打磨,蔡德安先生在骨子里沉淀著一份對木雕的熱愛。退休後,他的生活悠哉,f來無事,重操舊業,這次,木雕不是他用以謀生的職業,而是發自內心的一種喜愛,以及對傳統工藝的承傳。

“木雕是傳統家具中的裝飾部分,形式上有圓雕、浮雕、透雕、半浮雕、刻線、鑲嵌和漆家具上的剔紅等,家具上雕刻的紋樣圖案大都屬於中國傳統圖案,含有吉祥寓意。現在,我就將木雕部分單獨取出來,雕刻出各種字畫一體的作品。”由蔡德安先生雕刻的作品中,大多是寓意催人上進、吉祥如意的道家字體,一幅字即一幅作品,如“恭賀新禧、招財進寶”之作,其中“招財進寶”雕成龍船形,宛如一只載滿金銀財寶之龍船,寓意事業興隆;再如另一幅作品“天道酬勤、地道酬精、人道酬善,和道酬誠”,粗粗一看,只能看出每幅小聯中的首個字,連成一起則是“天地人和”;又如“書山有路勤作徑,學海無涯苦作舟”,這一聯,分前四字和後三字雕為一處共為四個大字,四等份分布於一幅作品中,字體連貫,自成一體,十分富有特色。

當前,此類木雕精品在整個香港已屬少見,而精通此門木雕技藝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蔡德安先生深諳其術,實屬行業中的鳳毛麟角。

問及蔡德安先生為何幾字聯在一起雕刻,形成獨特的藝術感,他解釋道,這原本是道教合體字的特色所在,“常言道,‘漢字之美,美在形體,美在風骨,美在精髓,美在真情’。漢字是中華民族文化的化石,是歷史的載體,是前人智慧的結晶,用不同的方式去演繹漢字往往有不同感受,以木雕去演繹,更能體會文字的深厚文化意蘊。”

細看蔡德安先生的木雕作品,人們會發現,每一幅作品除去木雕原有的工藝外,還融入了書法技藝,落款處是用心篆刻的印章,而且被用心地裝裱起來,整幅作品下來,處處見其用心、細心、專心。後來又得知,原來他在書畫、篆刻、裝裱皆有學習,皆有所得。

自幼喜習藝術,以藝術養生為樂

早在十幾年前,蔡德安先生退休後就開始探索自己的藝術之路。

“自小,我就極愛各種傳統文化。年幼時,看見別人舞龍、舞獅,心里也是癢癢的,常是尋找各種機會去學習。”苦心人,天不負。半個多世紀以前的廣東中山,各種傳統文化保存完好,蔡德安先生也在學習舞龍、獅時,享受到各種傳統文化之美,對書畫等興趣大為濃厚。

退休後,無需再為生活奔波,蔡德安先生在2004年開始求學。

起初,他隨余寄撫、黎博倫、陸叔輝、李偉宏及周長忽諸位老師學習書法,隨趙維靈老師學習國畫,隨何繼賢老師學習篆刻,後隨曾樂然、葉千里老師學習裝裱,學習之N,勤奮過人的蔡德安先生發揮不服輸精神,學好一樣再學另一樣,一步一步,穩扎穩打學習基礎。

在學習過程中,蔡德安先生十分熱心,特別是學得裝裱之後,常義務教導其他藝術愛好者裝裱,同時為人謙虛、寬容、負責,得到了大批朋友的信服及支持,也愿意與其共同切磋技藝,分享心得。

匠心獨具的他,經常為創作一幅作品而廢寢忘食,“每當沒做好手中的工作,我是寢食難安,但如果作品完成得很滿意,內心的滿足感難以言表,完成以後就可以好好地休息兩天。”做事較真的他,還如年輕時一般,要麼不做,要做就要做好,這也成就今日的他。

2010年,在眾藝術好友的協助之下,蔡德安先生的個人書畫展覽隆重舉行。當時,在“秀群安f活動坊”中,各位藝術愛好者集聚一堂,大家抱以學習的態度認真地欣賞蔡德安先生的各種書畫作品。整個活動坊中,有序地擺放著其作品,既有山水花鳥,亦有行書草楷,一張張、一幅幅,獲得大家頻頻的稱,這亦可見他平日之用功。

篇8

[關鍵詞]農村學生 水墨畫素養 教學策略

前言

1.農村學生特殊性現狀分析。從參加美術新課程教學的十年課堂實踐的過程來看,理想狀態的水墨畫教學猶如“烏托邦”一樣,在農村學校的具體實施開展還是存在許多現實的問題,比如一些父母的藝術教育投資意識不強,父母很少關注或從不關注孩子的學習狀況,孩子書包里唯一的美術工具是六年如一日的蠟筆等普通繪畫工具,有極個別的孩子蠟筆還是幼兒園時候帶來的;美術學習只能是一種奢談;現在的學生多數對水墨畫接觸的比較少,不會欣賞,更不會畫。美術課本中,每學期水墨畫的內容也只有一兩課。因而,很多學校,水墨畫的學習只在興趣小組教學中開展。那么,怎樣才能促進農村學生水墨畫素養的發展?農村學生水墨畫的教學策略是什么?這些問題急需我們進行實踐和探索,為農村小學的水墨畫教學提供參考。我提出:在完成好教學大綱規定內容的前提下,結合地方特色,加大農村學生對水墨的欣賞和繪畫教學的實踐,從而提高農村學生水墨畫的素養。

2.農村學校學習水墨畫可以相結合的可能性,優越性,有效性分析。小學生好奇心強,想象力天馬行空;而水墨畫簡單、概括性的表現形式非常符合小學生的思維特點,特別適合淳樸的農村學生,有利于農村學生大膽揮灑、毫o顧忌地作畫,這對農村學生創造力的發展有著很大的促進作用。

3.農村學校經過水墨畫教育之后對學生產生的影響,藝術特色。學校通過水墨畫教學,使學生認識水墨畫,喜歡水墨畫,會畫水墨畫,從而產生美的悟性和感染力;水墨畫成為學校特色品牌。

一、以賞入門,以評檢測,提升審美

(一)選擇經典圖例,引導學生在欣賞作品中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欣賞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欣賞可以陶冶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增強學生愛國主義熱情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促進學生各方面和諧發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美術教師在日常水墨畫課的教學過程中,選擇經典圖例,引導學生欣賞,了解畫家不同的用筆用墨的技能,認識毛筆、水墨和宣紙這些特殊工具材料的獨特性能,產生不同的筆情墨韻,從而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如二年級水墨畫《魚兒的自由》一課,欣賞古代名畫家朱耷(山人)畫魚的作品。欣賞時,我先引導學生觀察和領悟水墨畫創作的表現手法,師從用筆用墨、用情、畫面的整體方面引導學生欣賞,如師問:“山人是怎樣用筆用墨的?哪些地方值得你學習?”生1:“魚身上的墨色有濃、有淡;”生2:“身上是淡墨,花紋是濃墨;”生3:“魚背用側縫,魚的頭、魚肚用了中鋒。”學生在欣賞中學習了山人畫魚的技法,山人運用毛筆、水、墨在宣紙上通過運筆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方圓粗細,干濕濃淡等不同的處理,去追求酣暢淋漓、婉轉、清秀、遒勁的藝術效果,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到山人以筆墨“線條”作為主要造型手段,以“傳神”作為塑造藝術形象,以墨色濃淡為層次,是水墨畫的一個重要的藝術特色。

通過水墨畫欣賞教學,讓學生充分地感知到這種水墨趣味,用賞識的眼光感受美的作品,感受祖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強民族自豪感,提高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二)多元展示、評價結合,檢測深化教學效果。

《標準》美術評價的多維性和多級性要求,建立課堂教學的“全程式”評價。所謂“全程式”評價,即是把教學評價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從而提高學生美術素養。教學中教師通過不同形式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點滴進步,在集體中給予及時的表揚鼓勵;讓學生在看到別人成功時,也看到自己的成長;學生每次完成作品后,我都組織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這也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事情,他們用自己童真的語言表達對美的渴望,對生活的理解。在氣氛熱烈的交流中,學生按教師對構圖、色彩、情趣所定的標準要求進行評價,一方面他們的觀察力、注意力、形象記憶力和思維能力得到鍛煉,另一方面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展。如:《美麗的荷塘》水墨畫一課展示與評課時,師:“你能說說,畫得好的地方嗎?”生1:“構圖飽滿。”師:“你覺得那張畫得好?”生2:“這張的花畫得很漂亮,線條畫的好!”生3:“我喜歡這張畫,鹽散開來了,很美!”學生在展示與評價中互相學習,互相鼓勵。

我校還常開展 “水墨童年”書畫展,讓學生從中感受成功的喜悅,也通過欣賞同學們優秀的作品,從中取長補短。我也常與家長取得溝通,讓家長給予孩子親情的支持與鼓勵,將孩子的作品進行簡單的裝裱,掛在家中作裝飾;家校合作,為孩子創造濃厚的的藝術氛圍,促進積極學習態度。

多元展示、評價結合,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評價中,學生能用美術術語,結合水墨畫特點欣賞作品、評價作品,提升審美能力。

二、游戲水墨,自主體驗,感知筆墨情韻

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可以激發人的自身潛力。學生活潑好動,對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的感受力和無窮的想象力。只有讓學生對活動感興趣,他們才樂于參與。在水墨畫教學過程中我用游戲形式來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我們通過游戲實驗的方法讓學生親身去體驗與發現技能、技巧。讓學生通過筆的輕重緩急,抑揚頓挫,方圓粗細,干濕濃淡將毛筆蘸上濃墨在宣紙上自由揮運,上下、左右、來來回回地“亂涂亂畫”,直到筆干墨渴,然后蘸水、蘸墨繼續運動,可以在已有的墨色上重復運行……將游戲貫穿于活動的始終。

如二年級《蝸牛》水墨畫一課,我“不小心”在宣紙上撒了一滴墨,同學們竊竊私語,老師問:“怎么辦呢?”有些熱心的同學拿著自己的宣紙馬上遞給我:“老師,用我的吧。”老師微笑著說:“非常感謝這位熱心的同學,但我不想浪費這張宣紙啊,大家幫我想想辦法好嗎?”同學你們紛紛發表自己的意見,老師眼睛一轉說:“我有辦法了。”老師拿起筆用淡墨在點外順勢加了一個圈和身體,等半干后,用濃墨畫觸角、眼睛、嘴巴,一只可愛的蝸牛呈現出來了,頓時哇聲、掌聲響起一片,在課室里久久地回蕩著!同學們覺得太不可思議了!借此,鼓勵他們自己試一試,調一調,邊涂抹邊體會,邊練習邊掌握,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感知水和墨的調和方法。學生通過不同的用筆用墨方法,產生奇妙的水墨效果;激起了學生有意識地進行一些筆墨基本訓練的熱情,培養了興趣,提高了表現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

三、基于臨摹,尊重個性,突破原作

臨摹是水墨畫教學的一種重要手段,也是掌握水墨畫本體規律的重要學習方法,通過臨摹又會將自身的潛能得以充分發揮。清代董啟運說:“初學欲知筆墨,須臨古人,古人筆墨,規矩方圓之至也。”要傳承水墨畫的民族文化精神,就得要通過臨摹這個途徑,掌握傳統的繪畫語言和技巧及造型規律,領悟文化精神特質。但教師不能用固有的知識結構簡單應對學生,更不能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代替學生具有豐富想象的思考。那么如何對學生的臨摹學習作正確的引導?

(一)聯系學生生活體驗,選擇好的范本

學生一般對自己熟悉的東西比較感興趣,學生臨摹所選擇的繪畫內容是與農村學生的日常生活有著密切關聯的事物,我參考兒童水墨畫,于是在農村學生身邊尋找熟悉而有趣的事物,制定了學習內容,如我設計的課程內容從荔枝、楓葉、蝸牛、瓢蟲、魚、、柿子、江南風景等這些身邊熟悉而簡單的內容;因為農村學生對這些事物比較熟悉、感興趣。讓學生臨摹畫家的這些內容,畫起來比較容易上手。

(二)培養學生多觀察、勤思考的習慣

觀察生活、體驗生活是水墨畫創作的起點,而求變、求異是兒童的天性。為了能更好地學習水墨畫,我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積累資料,投身于大自然的懷抱,從中尋找美,發現美,創造美。如《柿子》一課,北方的柿子與我們南方的柿子外形不一樣,在臨摹畫家作品時,我們聯系實際,畫我們南方的柿子。我從家鄉帶來柿子,讓學生欣賞、觀察、品嘗;學生感知柿子,知道柿子為木本植物,果實在深秋成熟。秋風之下,葉將落凈,艷紅的早實掛在枝頭,更為金秋增添色彩。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讓學生帶著問題觀察柿子的外形、葉、莖的特點,當孩子們通過觸摸、觀察、品嘗家鄉柿子,欣賞和學習畫家作品等一系列活動,在畫柿子時,他們作畫大膽下筆,無拘無束,任意馳騁,作品單純而簡練,稚氣十足,栩栩如生。這樣既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感受力,又為農村學生水墨畫的創作提供了源泉。

(三)鼓勵創新,突破原作

水墨畫是隨機而成的,隨機體現出創新。學生性格天真活潑,有著獨特的感受能力,形象思維和空間概念、想象力都十分奇特,他們繪畫作品從內容、構圖到用色往往不拘一格,大膽夸張變形、豐富多彩、作品單純而簡練,稚氣十足。如《自由的魚兒》一課,在山人的作品中,感受到山人是一個孤寂的老人;我們學習他的水墨表現技法,我將傳統的水墨畫技法與兒童的創造性思維有機地結合起來,我引導學生從生活環境中感受幸福、和諧的社會,我們愛家、愛小伙伴們!孩子們在作畫中,借助水墨畫抒發自己的感覺,畫出的魚兒有大有小、快樂自在的!孩子們的作品有感而發、有意而為的自主性創造。

四、示范аВ催化教學,提升技能

“示范導學”是傳統美術教學中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在教育改革背景下也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教師示范是美術課堂教學中最直接、最具體、最直觀的教學方法,也是美術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巧妙的示范教學是美術課堂的催化劑,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由此及彼,觸類旁通,舉一反三,擴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養成觀察美、塑造美、表現美的習慣。同時,示范教學也是美術課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它不僅展示了教師獨具智慧的專業學識,受到學生的喜愛,也讓美術課堂充滿著生命的活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魚兒的自由》一課,老師邊示范邊講解:用側鋒蘸淡墨畫魚背,用中鋒蘸濃墨畫魚肚子,用側縫蘸重墨畫魚鰭和魚尾,用中鋒、側縫蘸濃墨畫線和點畫花紋裝飾魚身;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舉一反山,用濃墨的點裝飾魚鰭和魚尾,用面和線裝飾魚身;作品上的魚兒栩栩如生,充滿童趣。總之,學生掌握了基本技法,在宣紙上自由揮灑,表現出水墨的干濕濃淡、線條的粗細變化,在水墨的交融中抒發筆墨情韻。

結語

多年的水墨畫教學實踐使農村學生不再是單一的蠟筆畫或彩色筆畫,更熱愛用水墨畫的形式大膽地表現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運用國畫語言表達自己的思考,用水墨畫抒發自己的感覺;水墨畫有感而發、有意而為的自主性創造。他們作畫大膽下筆,無拘無束,任意馳騁,作品表現得單純而簡練,稚氣十足,栩栩如生,變化無窮、淋漓盡致、樂在其中。農村學生的造型能力與概括能力、藝術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得到大大的提高,水墨畫教學陶冶了農村學生的情操,提高農村學生水墨畫素養,促進了農村學生的全面發展。

資金項目:廣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在小學美術課堂中提高農村學生水墨畫素養的研究》課題編號:2014YQJK044

參考文獻:

〔1〕才志舜.美術教室――中國畫[M].沈陽:萬卷出版公司,2008;

〔2〕陳玉萍.廣州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科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美術[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13;

〔3〕楊力.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解讀[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4〕龐麗鵑.教師與兒童發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5〕劉萍.兒童彩墨花鳥畫技法[M]. 北京: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1994;

〔6〕藝術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主管,國家級藝術類核心期刊,2012(4);

〔7〕劉爭鳴.構建兒童水墨畫世界.畫刊學校藝術教育.江蘇鳳凰美術出版社,2012;

〔8〕美術(小學義務美術教科書).嶺南美術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