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書香范文
時間:2023-04-02 08:24:55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品味書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生活如果缺少了書籍,就好像天空的雄鷹折斷了翅膀。我愛書,更愛讀書。
我們學校是一個充滿書香的校園。每天中午,輪到去閱覽室讀書的同學就會像離弦的箭一樣,沒等鈴聲響就沖進閱覽室。從書柜上尋找自己喜愛的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
我也是一個特別喜歡讀書的男孩。因為讀書讓我學到了不少的知識,更重要的是我不再像以前一樣怕寫作文了。每次的作文點評,老師總會拿上我的作文當范問文讀給同學們聽。這時,我的心里甭提有多開心。星期四的中午,是我們班到閱覽室看書。我總是早早地等在門外。朱老師看見了,說:你真是一個愛看書的孩子,每次都是你排第一個。我對朱老師微微一笑,心里暗想:因為我喜歡看書,想第一個來看書。坐在閱覽室里,我能夠靜靜地品味書香,能夠和書中的主人公一起經歷悲喜歡樂。
書可以讓看它的人沉醉,在美妙又有趣的書的世界。
篇2
翻開書本,撲鼻的書香讓人心曠神怡。躍然于紙上的深刻的文字,引領著我走進文學的殿堂,飄蕩在耳邊的是笙簫聲、牧笛聲、還有那細致的哀愁與悲涼的嘆息。我心里搖曳著的思索已化作一汪清泉,流入文學的殿堂。
在文學的殿堂里,諸子百家爭鳴。他們宛如一朵朵競相開放的鮮花,各有其獨具一格的芬芳。在文學的殿堂里,流轉的是清風明月的雅致,呈現的是梧桐細雨的韻律,還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濃愁與長情。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瀟灑不羈。“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自信與博大。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三分嘯成了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品味李清照,感受到的是凄婉與哀傷。“花自飄零水自流”是怎樣的一絲惆悵,“梧桐更兼細雨”是怎樣的一縷憂傷,“生當做人杰,死亦為鬼雄”是怎樣的一種悲壯,“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又是怎樣的一簾斷腸。
品味曹操,感受到的是遒勁雄渾的意氣。那東臨碣石的一代梟雄,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即使歲月染白了他的須發,也依然能高唱“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不屈之音。
被文學藝術感染了的靈魂與生命,在文學的殿堂里凝固成了永恒,那軒昂的意氣已將我深深感染,浸染了悲歡離合的真情淚滴已將我浸濕。他們將筆下的文字化作一縷書香,存在于歷史的視線里,他們用那高貴的靈魂所鍛造的文字凝滯我的步伐。
在悠然的午后時光感動,在靜謐的午夜時分流淚,在微明的晨光熹微中徹悟……
篇3
上午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品味書香與書為伴》。
同學們,如果我問你“書是什么味道?”你會怎樣回答呢?你可能會想:書怎么會有味道,如果有味道,也是苦的,因為學海無涯苦作舟。可世界上有一個民族的孩子相信,書是甜的。在每一個猶太人家里,當小孩稍微懂事時,母親就會翻開《圣經》,滴上一點蜂蜜,然后讓孩子去吻《圣經》上的蜂蜜。于是孩子便知道:書是甜的。因為猶太人從小喜歡讀書,才涌現出愛因斯坦、居里夫人等杰出人物,而猶太民族也被全世界公認為智商的民族。
我們知道,4月23日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是“世界讀書日”。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海倫凱勒曾說:“一本書像一艘船,帶領我們從狹隘的地方,駛向生活無限廣闊的海洋。”
為了響應“世界讀書日”的號召,了解讀書的重要性,讀到更多更好的書,我們要從以下幾方面做起:
一、愛讀書、勤讀書!把讀書作為自己的追求目標,豐富學識,陶冶情操,促進自己的全面發展。從愛書開始,培養讀書的興趣,養成愛護書、愛讀書的好習慣。每天抽出一點時間,用書本充實頭腦,以書籍洗滌(dí)靈魂。
二、讀好書、善讀書!我們要有選擇地讀書,和好書為友,與知識同行。在讀好書中體味人生,感悟生命;在讀好書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在讀好書中明理強智,成長成才。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讓我們廣泛開展讀書交流活動,每天記錄些心情筆記,每周背誦幾篇經典詩詞,每學期讀幾本經典名著,將讀書與思考相結合,與寫作相結合、與實際生活相結合。
篇4
小時候,我總覺得電視機是十分有趣的,蒙朧間,仿佛書是我一個敵人,它虛偽,許多大道理都是造的。我不明白,為什么大家這么愛看書呢?
小時候我常常看見媽媽拿著一本沒有彩色圖案印滿文字的書在看,小小的我總會湊過去,媽媽就會給我講一些道理,說實話,我不愛聽,直到我已經懂事了,我也不愛聽。直到我認識了書。
“看一本好書仿佛與一個高尚的人談話。”的確,一本書,匯聚了知識,精萃。
在人生道路上,我不免受了不少挫折,有時感到失落。除了親人,朋友,老師的幫助下,還有一位無聲的朋友幫助我――書。記得在五年級時,我迷了跳舞,但我從末練習過,其實我已經錯過了跳舞的年齡,但我不放棄,我一直練,結果拉傷了筋,家人勸我放棄,我堅決搖搖頭,我晚上躲在書房里,失去信心的我拿起一本書,突然看到了一句話:學會放棄也是一種做人的技巧。我剎那間懂了,在某些情況下,在你想做某件事的前提,從各方面想想,這件事是否該做?要是到了中途,應該學會放棄,不要太執著。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漸漸地感到書里面有一種強化的生命力,能使我清醒地入了迷,叫你全部官能在活躍著的時候享受快活的日光浴,這種由閱讀所帶來的愉快樂趣是不會被遺忘的。
要是有人問我:讀書像什么?我會回答:像喝紅酒。讀書像喝酒?是的,讀書像喝紅酒,如果一飲而盡的話,只會嘗到苦味,這味道,會像一絲云霧,在記憶中飄去;讀書也一樣,你一目十行,只了解大意,過不了多久,這篇文章就會在記憶里消失得無影無蹤。喝紅酒,必須一小口一小口地喝才能品嘗出當中的滋味兒,讀書也一樣,必須斟酌每一個字,才能把文章融會貫通。我特別偏愛老舍先生的散文,假若看他的散文一目十行,你會發現,他的文章稱得是俗!但只要你稍加認真,就會發現每一個字滲透著感情。看書就是要如此。
看書會讓一個人暫時忘記喜怒哀樂,它會讓你融入里面的世界里,會令人落淚,令人開心,令人震憾,令人感動。
書是生活的真實記錄,它把每一個細節都寫出來了。書是一位優秀的、無聲的老師,它讓人懂得人生的真諦。
到我該走的時候,她遞給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樣熱鬧。我卻什么也沒看見,淚遮迷了我的眼。今天,淚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了當日孤獨的過那凄慘的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會再盼這我了,她已入土了!讀到這里,我的淚也已經遮住了我的眼睛,“失去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雖然還有色有香,卻失去了根。有母親的人,心里是安定的。”是啊,我不禁回想起我的母親,她令我感到安全,令我感到溫暖。“生命是母親給我的。我之能長大成人,是母親的血汗灌養的。我之能成為一個不十分壞的人,是母親感化的。我的性格,習慣,是母親傳給的。她一世未曾享過一天的福,臨死還吃的是粗糧。唉!還說什么呢?心痛!心痛!”老舍先生每寫的一句話,都深深地振動著我的心。讀完老舍先生寫的《我的母親》這篇散文,著實令人傷心!傷心!
篇5
在書的殿堂里,百家爭鳴。宛如一朵朵競相開放的奇葩,各有芬芳。在書的殿堂里,流轉的是清風明月的雅致,展現的是梧桐細雨的韻律,還有那令人魂牽夢繞的文思。
品味李白,感受到的是豪放脫灑。“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鑄就了他的豪邁與飄逸;“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激蕩著他的崇高信念。酒入豪腸,七分釀,可稱“醉中仙”。
品味柳永,感受到的是他那委婉與哀愁。“草色煙光殘照里”是怎樣的惆悵,“無言誰會憑闌意”是怎樣的憂傷,“對酒當歌”是怎樣的悲壯,“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又是怎樣的柔腸。
品味岳飛,感受到的是遒勁雄渾的意氣。那精忠報國的一腔熱血豪邁,怒發沖冠,南征北戰,就算自己身臨絕境也高歌“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用自己的一片丹心照亮汗青。
篇6
小學階段數學知識的部分概念、性質、運算思路和解題方法具有可逆性,一些數學知識也是通過互逆轉換而發展深化的,這都是培養小學生逆向思維的寶貴資源。在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實現由順到逆的思維重建,引導學生辨析知識,擴展認知結構,使其面對復雜數學情境也能有思維靈活性。
一、 挖掘數學定義與公式的可逆性
有些數學概念具有可逆性。教師的常規做法是正面切入,讓學生觀察現象、發現規律、歸納總結。長此以往,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教師若能從逆向的角度去認識概念,引導學生探究概念中隱含的性質與條件,逐步嘗試逆用公式法則,便能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教學“平均數”這節概念課,學生在教師引導下學會如何計算平均數,了解平均數的取值區間在最大數與最小數之間等。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靈活運用概念去解決更多的問題,便可以巧妙設計逆向思維練習――從平均數逆著去推想具體數。
問題1:三個數的平均數為a,其中兩個數都小于a,那么第三個數(?搖?搖?搖?搖?搖?搖)。①大于a,②等于a,③小于a,④無法確定。學生從平均數的定義入手,聯想求平均數的方法是移多補少,兩個數都小于平均數,那么第三個數一定大于平均數。
問題2:四個數的平均數為a,其中兩個數都小于a,第三個數大于a,第四個數(?搖?搖?搖?搖?搖)。①大于a,②等于a,③小于a,④無法確定。
學生在解答前一道問題的基礎上,容易誤認為問題2中第四個數等于a。實際上,這道題與前三個數的和跟3a的大小關系有關。借助線段圖或者條形統計圖,學生能夠比較出答案是不確定的。通過以上的逆向分析,學生思考問題就會條理清晰、邏輯嚴密。
教材中常有可逆的數學公式、性質和法則,教學中注意雙向思維訓練,除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概念本身,掌握它的常規應用之外,還要引導啟發學生反過來思考,從而加深對概念的理解與運用的拓展。就如,三年級教了長方形周長公式,通過已知長和寬的條件,可以求周長。反過來,已知周長和長,可以求寬。自此,學生得出結論:長、寬、周長三者密切相關,已知其中兩者,即可求第三個量。從已知角度出發,通過對公式本身和其逆運算,使學生對概念辨析更清楚,理解更透徹,幫助學生養成雙向思維的習慣。
二、 加強互逆訓練,增強雙向思維
當學生初步掌握書本上的基本知識和概念后,能按圖索驥,根據相關知識來解決課后練習題。此時,學生對知識并未真正掌握,更談不上發展和創新。把數學結論或題目進行逆推,有利于他們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甚至還能發現一些新的規律。教師要有意識地去挖掘數學教材中蘊含的互逆元素,設計互逆式問題,打破學生思維中的定勢,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年、月、日”一課時,教師設計了一道開放題:小明從小到大過了3個生日,他今年可能是幾歲?學生第一反應是3歲,有些學生根據閏年的知識,推想是12歲。可隨著教師的板書(3、12……),學生重新思考后,發現到下一個閏年前,他都只過3個生日,所以,答案還可能是13、14、15歲。
在課堂教學中,有意識地去挖掘蘊含在教材中的互逆元素,把正逆思維交織在一起,精心設計練習和問題,避免學生孤立地用一種方法思考問題。既可以從條件出發解決問題,也可以從問題出發,逆推出必需的條件再解答,讓學生雙向思維并重。
三、 運用互逆思維多角度解決問題,培養創新思維
有些數學問題利用順向思維解決難度大,甚至會妨礙問題的解決,不如逆向思維的解決方法簡捷。若采用逆向思維思考,可以使問題更快得到解決的同時,收獲別出心裁的解法。例如,習題:環湖自行車比賽,一選手出發1.5小時后,工作人員發現他的號碼牌丟失,立刻由起點的工作人員開車送號碼牌。已知環湖車道全長180千米,開車速度每小時45千米,這位選手每小時騎36千米,那么工作人員至少需要多少時間能送到號碼牌?這道題沒有提出怎么追,而是讓學生來思考,需要突破既有的經驗和思維定勢――因為行程是封閉的環形,與常見的追及問題不同。如果學生首先思考“同向去追和反向去送哪個所用時間最短”,便能提前排除一情況,而不是按部就班地將兩種情況都計算出來再比大小,就能減少思考和計算的時間。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巧妙引進逆向思維設計問題,能拓展學生的創新思維。在進行“不規則圖形的面積”練習中,如果由教師給條件和數據,就是一種解題思路的暗示,容易束縛學生的思維。反之,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完全沒有數據的不規則圖形,提問:“要求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至少需要幾個數據?”這樣開放的逆思考問題,有助于打開學生的思維定勢,依學生的不同程度,有不一樣的方案。這樣的教學設計,讓學生在取舍每一個條件時,對這個組合圖形的面積計算有了多種解題預設方案,并在這些預設中選取所需條件最少的,實際上也就是解題過程的最優化。逆向思維能促進學生突破性思考,培養學生在實際問題情境中,多策略、有效地解決問題,而非遵從單一的思路。進行互逆解題訓練,不僅鞏固了基礎知識,還能克服思維定勢,多層次、多角度地研究問題,拓展學生的思維。
篇7
關鍵詞:猜想 思維 類比 歸納 探究
著名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曾說過:“在你證明一個數學定理之前,你必須猜想到這個定理,在你搞清楚證明細節之前,你必須猜想出證明的主導思想。”猜想是一種創造性思維方式。數學猜想是人們在已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對數學問題進行直覺試探,從而形成某種假設的一種抽象思維活動。《數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能通過觀察、實驗、歸納、類比等獲得數學猜想,并進一步尋求證明的方法或舉出反例,發展推理能力,培養創造性思維。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教學情景,通過引導學生進行數學猜想,激發學習的興趣,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積累,調動他們的觀察、理解、分析、判斷、推理等多種智力因素的積極參與,從而加強對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培養,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
一、運用“類比式猜想”,實現知識遷移
波利亞在《怎樣解題》中指出:“類比是一個偉大的引路人。”在教學中,教師運用類比的方法,引導學生通過比較、分析兩個對象或問題在某些方面(特征、關系、形式等)的相同或相似之處,產生得出數學新知識或新方法的猜想,有利于培養學生思維的變通,實現知識的遷移能力。
案例1 閱讀下列材料,解關于x的方程。
二、運用“歸納式猜想”,激發創造思維
數學家拉普拉斯說過:“甚至在數學里,發現真理的工具也是歸納和類比。”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就是由歸納法得出的。因此,教師應經常使用歸納法,引導學生,通過對研究對象或問題從一定數量的個例、特例進行觀察、研究和分析,產生規律性的結論,形成猜想。
案例2 比較下面兩列算式結果的大小(在橫線上選填“>”“
教師讓學生先按要求填空,然后觀察、歸納,試猜想出能反映這一規律的一般結論,即a2+b2≥2ab,再要求學生證明。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傳授這些猜想的方法,使學生主動、自覺地運用數學猜想去獲取新知識,這對于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有著重要的作用。
三、運用“探究式猜想”,養成創新品質
著名的科學家牛頓有句名言:沒有大膽的猜想,就不可能有偉大的發現和發明。教師要運用嘗試探究法,鼓勵學生增強猜想的膽量和勇氣,具有不怕出錯的勇氣和敢于探索的精神,依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對新知識或新問題做出結論的方向性或局部性的猜想。引導學生在嘗試中探索,在探究中猜想,這樣就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研究。在探究中,學生看到了自己的力量,建立了信心,更好地發揮了創造的潛能。使學生在探究的體驗過程中,不斷優化自己的思維習慣,逐漸養成創新的數學思維品質。
創新是人類思維的最高智慧之花,猜想則是它的催生劑。猜想的實現途徑是探索、試驗、類比、歸納、構造、聯想、審美以及它們之間的組合。數學教學中應用猜想這一思維活動形式,有利于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在實施《數學課程標準》的數學教學實踐中,讓我們多運用一些猜想,讓學生“自己引導思維”,像數學家那樣去經歷“猜想、驗證、確定”的過程,體驗“冒險、創造、發現”的成功和喜悅。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實驗稿)[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本刊試題研究組.萬紫千紅總是春――2003年部分省、市中考數學試題大家評[J].山東教育.2003(11).
篇8
就湖北賽區而言,參賽學生設計了許多不同的實現方案,根據設計方案制作出很多成功的作品,選擇本題進行設計制作的有53隊,占湖北賽區23%,其中參與測試的作品有49件,而能通電測試的作品有43件,占參與測試的88%。而基本功能和擴展部分完成比較好的作品有20件,占本題參賽作品的28%,相對其它題目而言,從整體完成情況看是比較好的。本文主要對數字式相位測量儀和數字式移相信號發生器的設計思路和電路情況進行介紹,對采用的幾種方案進行簡潔的評析,由于只是參評過程中印象較深的部分內容,沒有相關作品原稿,難免出錯和疏漏,僅供參考。
1.數字式相位測量儀部分
數字式相位測量儀設計思路最基本的有兩個。
第一種思路是通過過零比較得到被測信號和參考信號之間的過零點的時間差τ之后,利用相位差φ與信號周期之間的關系:φ=(τ/T)×360o,就可以得到信號之間的相位差了。這種思路非常直接明了,過零比較一般采用集成運放如LM311構成同相放大器完成,也有把進入單片機前的電路功能統一用CPLD實現的作品。而測量τ的方式一般直接利用單片機的時鐘作為基準。也有部分作品為了提高測量的精度,外加高頻震蕩信號作為測量的時鐘基準。采用這種思路,能充分利用單片機的計算功能,但是,必須對信號的周期或頻率進行準確測量。典型的電路框圖如圖1所示。
第二種思路是將被測信號按題目的精度要求(
2.數字式移相信號發生器
數字式移相信號發生器設計的方案有三類。
其一是采用函數發生器產生信號,湖北賽區有4例。采用這種思路,可以很快得到高精度頻率可調和幅度可調的信號,但是,要產生可以隨意調節相位差的兩路信號,就比較難以實現了,故此這種方案不可取。
其二是采用DSP技術,湖北賽區有1例。采用此種思路,其實也是直接數字波形合成(DDFS)技術的一種實現方式,應該可以實現題目的要求,此方案是可取的。
其三是采用DDFS技術實現數字移相信號發生器的方案,湖北賽區有31例,占測試作品的63%,真正實現的有16件作品,成功方案的實現方式一般都是采用單片機加FPGA或CPLD或E2PROM,從性能價格比上講,采用E2PROM更可取,但是,采用FPGA或CPLD更能體現技術先進性。采用DDFS技術實現數字移相信號發生器的典型的電路框圖如圖3所示。圖中虛線框內的部分可以采用FPGA或CPLD實現。
3.筆者對題目的理解
本題的低頻測相部分關鍵是對低頻的充分理解,若采用第一種思路來測相,電路設計方面比第二種思路復雜,要保證精度必須保證τ和T的測量都要正確;第二種思路把相位差轉化成了單一的脈沖個數的計數,不需要測量信號頻率或周期,電路的設計也簡潔,測量準確度也非常高,但是,若被測信號的頻率過高時要求用于“刻度”信號的頻率非常高,對器件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在充分理解“低頻”的前提下,應該采用第二種方案,因為可以大大地提高準確度。
篇9
一、改變學生的學習觀
傳統教學重視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學生的學習經驗、學習情緒、態度都被忽視。數學活動教學加強了學生對于學習時間的自主支配,學生自主地選擇學習內容的表達方式,發展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在教學“相遇問題”時,同桌一起演示相遇的過程,學生在進行合作演示相遇過程的時候,思維立刻活躍起來,對相遇問題紛紛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你應該再向后一些,因為我的速度比你快。”“如果咱倆相遇的點在中間的應該是不對的,一快一慢的走兩個人走的路應該不一樣長。”“你比我早走了兩步,這樣咱倆算不算是同時出發呢?”在數學活動中,通過改變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方式,使學生的學習要求發生了內在變化,從而提高課堂效率。課堂變為學生實踐思考的活動場所,學生主動構建知識,通過與同伴交流對題目的理解來修正自己的認知經驗,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習觀。
二、培養數學思維的嚴謹性
在美國華盛頓國立圖書館門前有一塊標牌,上面寫道:“我看見了,但可以忘掉;我聽見了,就可能記住;我做過了,便真正理解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思維活動的教學,進行數學教學時自然應考慮學生現有的思維活動水平。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差,教學活動可實現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特殊,幫助學生理解那些深奧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活動能讓學生從枯燥的演算、苦惱的思索中解脫出來,在活動中形成嚴謹的數學思維。
在講行程問題時,火車過橋問題是學生最難理解的地方,我把講臺當作“大橋”,然后讓學生自己做小火車,體驗1個人是一列火車時,3個人是一列火車時,10個人是一列火車時火車勻速過橋時的情況。通過以上三組學生的演示,學生認識到火車過橋時必須考慮車頭到車尾的長度對時間計算的影響,怎樣才算火車完全過橋了,時間計算才準確。通過這次直觀形象的演示,全班學生都懂了。
三、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游戲能激發學生思維,培養優良的思維品質。各種形式的“比賽”是學生喜愛的學習游戲。如“兩位數加兩位數進位加法”一課,在鞏固新知時,設計一個游戲。用圓圈套中海洋小生物玩具,它們的價錢為:章魚23元,螃蟹28元,烏龜27元,珊瑚17元,海豚39元。教師提問:(1)你喜歡套哪兩種動物,應付多少元錢?算出結果。(2)套哪兩種動物花錢最多?是多少元?誰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數學活動使每一個學生有用“武”之地,教師要創設愉悅的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樂于操作,樂于實踐。數學活動既培養了學生思維的有序性、嚴密性,又訓練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突出了知識的重點,培養了思維品質。
四、通過知識遷移實現經驗更新和重建
篇10
既然數據已成為企業的重要元素,那我們這幾年在數據這個領域都學到了什么?市面上有多種不同的軟件模式,包括私有專屬軟件、云端SaaS軟件和開源軟件。現在開展大數據分析項目時,開發者、架構師和數據科學家要在眾多軟件中進行選型,某些軟件可能需要昂貴的前期投資或需要投入龐大資源,當然也有一些工具恰到好處,既容易部署又為構建原型(Prototype)供了廣泛的支持。
尋找合適的工具對提高項目成功率和避免落入常見陷阱來說至關重要。Elastic工程師曾勇為用戶在大數據分析項目中進行產品選型提供了以下五點建議:
第一,從簡單的小規模起步。企業構建數據分析項目常見的錯誤往往是貪大求全。特別是如果項目是從上往下推,執行團隊很有可能會被要求構建一套既沒有明確成效卻又十分復雜的解決方案,造成項目成本高昂且工期很長。
企業不如從規模較小的項目起步,讓決策者很快可以看到成效,提升他們對同類項目的信心。利用現代化開源技術,企業不但不用做大量的前期投資,更可以讓開發者迅速投入工作,在幾天或幾周內就能構建出所需的應用程序或是原型。
第二,及早考慮可擴展性。即使只是構建一個框架,也應盡早測試其可擴展性。很多項目之所以失敗,全因應用程序在構建時并沒有測試其擴展性,也可能是因為其所選技術并不是為處理大數據而設計的。
確保性能測試不是事后的事。先預計在這段時間內將會產生多少數據,并進行測試和評估,構建合適的架構,同時確保當數據量增加并需要橫向擴展時,也不會影響業務。
第三,數據的實時性很重要。我們都經歷過應用程序或網站沒反應或是緩慢的那種痛苦。時至今日,任何不能實時響應的事情我們都不能接受。如果有一個請求沒有被及時處理,用戶可能很快就會因缺乏耐心而離開該網站或程序,從而導致客戶流失和營收下降。
企業要確保所用的軟件不但能處理大量數據,還要有能力實時響應這些請求。建議使用具備聚合與地理位置分析功能,且能與實時搜索相結合的數據分析軟件。
第四,采用靈活的數據模式。現今的系統主要包括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但不要被那些為結構化圖表和數據而設計的關系型數據庫所限制。這類數據庫很難被加上索引,解析、搜索和分析這些日積月累的大量數據往往很難。
企業應采用具備通用數據結構的軟件。很多用于數據分析的軟件包括NoSQL數據庫和Elasticsearch等均采用JSON作為數據格式,支持文字、數字、字符串、布爾值、數組和哈希等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類型。
第五,挑選開發者易于使用的工具。現今數據流量之多讓企業或開發者在應對大數據分析項目時,很難去使用不包含開放API接口的軟件。API接口被用作數據錄入、索引和數據分析,這些數據一般來自不同的數據源或是業務系統本身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