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題課范文
時間:2023-04-06 19:09:5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習題課,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一、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展示的空間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習題課中當題目出現以后,教師先不忙著用成人的邏輯將整理好的知識呈現給學生,這會使學生形成被動吸收、機械記憶、反復練習、強化儲存的學習習慣。而應把“過程”作為數學課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教師要給學生留足時間,讓學生通過仔細觀察、認真審題,并采用獨立思考、小組合作交流等方式,找出解題的切入點,抓住關鍵。一旦出現難度較大的習題,在學生百思不得其解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做適當的點撥,做到不起不發、不憤不悱。難點一旦被突破,學生們就會躍躍欲試,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興奮,這時我多以鼓勵的方式請他們大膽說出自己的見解,給予中肯的評價。學生受到鼓勵后,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更多的學生一改往日的沉默,快樂主動地融入課堂教學中。在此基礎上,教師以點帶面,對相應習題加以拓展,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二、分層教學,讓每個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新課標要求“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我在習題課中往往會針對學生的不同程度,精心設置習題的難易程度,采用分層教學。基礎題是每節習題課必不可少的,它可以讓基礎薄弱的學生理解掌握,信心十足;拓展題足以使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斗志倍增,興奮不已。只有面對學生的實際情況,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需求,讓每一個學生在每節課上都產生一些成就感,以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才更有益于啟迪其思維開發和智力,有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積極向上價值觀的形成。心理學研究表明,成功體驗對學生激勵作用遠遠大于失敗體驗,成功體驗不僅可以使學生產成功感和快樂感,愉悅其整個身心,而且能夠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開拓其思維空間,點燃思維的靈感火花,往往會有奇思妙想等智慧火花迸出。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的學習效果也就事半功倍。
三、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
教師要為學生的學習創造一個良好的課堂心理環境,包括情感環境、思考環境和師生關系等多個方面,在良好的課堂氛圍中引導學生開展數學活動。也就是說教師的教學與學生快樂學習有密切關系,教師要變枯燥的數學教學為學生有趣的數學活動,其方法為:加強教材的趣味性、系統性、科學性;提高教學水平,融啟發式、引導式、操作式等多種教學方式使學生不斷獲得新知識,并能將其成功地運用于實際,使其及時得到強化。這樣教學,學生就會覺得饒有興味,感到快樂,通過觀察、思考、歸納、整理及動手操作等多種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而“獎優”和“競賽”也是很好的方法。我經常模仿QQ積分的方式,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積分,分為星星、月亮、太陽等幾個等級。每當習題出現以后,各小組的任意一名組員都可以上黑板板書演示其答案為本組贏得積分,當積分達到一定多時即可兌換相應等級。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去求知和探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我也被學生的學習熱情感染,欣慰之余,教學熱情空前高漲。在這種氛圍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被充分調動起來,課堂上既聚精會神、思維活躍,又層層遞進,學生帶著快樂的情緒學習自然達到循序漸進的學習狀態。課堂上師生之間相互感染,相互激勵,相依為能,教學相長。
篇2
【關鍵詞】多媒體 習題 立展示 課堂藝術性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課型,習題課既檢測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也考察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些教師怕上習題課,總感到在講與練的過程中學生不主動配合,課堂氣氛沉悶,因而教師也就失去了上課的激情。那么如何上好一節習題課呢?下面談談我在教學中應用多媒體上好習題課的一些體會。
數年前我校安裝了兩間多媒體教室,激發了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熱情,但是僧多粥少,一星期能到多媒體教室上一節課并不容易。從2012春季開始,學校的每間教室都安裝了鴻合交互式電子白板軟件,多媒體教學才真正普及。多媒體教學走進課堂,使我們的教育由傳統教學走向“黑板+屏幕”教學。
一、精心備課,是上好習題課的關鍵
在學生掌握物理定律和公式的基礎上,進一步提高他們的思維和解題能力是習題課的核心任務,要達到這個目的,教師就要精心備課,做課件,就是教師備課的過程。為保證習題課的質量,教師對習題的選擇最關鍵,教師在選題中要注意以下幾點:
1.目的性
所選習題具有代表性,通過習題講解,主要鞏固哪些概念,訓練哪些解題方法,預期達到怎樣的效果,都要做到目標明確。如下面是我上“浮力”習題課設計的5道例題,通過5道例題使學生對浮力公式F浮=G排=ρ液gV排及物體的浮沉條件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例1.體積相等的實心鐵塊和木塊,都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 )
A.鐵塊大 B.木塊大 C.一樣大生 D.無法確定
例2.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木塊,都浸沒在水中時所受的浮力( )
A.鐵塊大 B.木塊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例3.體積相等實心鐵塊和木塊,投入足夠多的水中靜止時所受的浮力( )
A.鐵塊大 B.木塊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例4.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木塊,投入水中靜止時所受的浮力( )
A.鐵塊大 B.木塊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例5.質量相等的實心鐵塊和木塊,投入水銀中靜止時所受的浮力( )
A.鐵塊大 B.木塊大 C.一樣大 D.無法確定
2.典型性
典型習題對一類問題或一種方法具有代表作用、選擇并講好典型題,分析研究它的典型意義,以點帶面,可以使學生觸類旁通,從而減輕學生負擔并將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3.針對性
選題要針對學生實際,習題不應太難,脫離學生水平;也不能太容易,對于學生的知識缺陷,多選針對性習題,達到彌補知識不足,提高多向思維水平的目的。
4.綜合性
初中物理綜合性習題內容豐富,復雜,學生對這類問題也感到棘手,而這類問題只能根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已知與未知的內在聯系,去尋求解題途徑。
例6.(2010.南寧中考題)如圖為牲畜自動飲水器的示意圖。A是儲水箱,K為出水口,它的橫截面積為6×10-4m2,出水口處有活塞,受到水的壓強為5×103Pa.細桿0C可繞0點轉動,從0點到浮球球心的距離是O點到B點距離的2倍.當浮球的體積浸入水中1/3時,細桿OC水平,K處的活塞就可將出水口關閉.(g取10N/kg,ρ水=1.0×103kg/m3)求:⑴活塞受到水的壓力。⑵若不考慮活塞桿KB、細桿0C及浮球的重力時,應選擇多大體積的浮球?
例6綜合了壓強、杠桿的平衡條件、阿基米德原理等知識,是一道綜合性較強的計算題。綜合題只要我們將其分解,逐個擊破,即可解題。分三步解題
⑴求活塞受到水的壓力;⑵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求F浮;⑶由F浮可求V球。
二、運用多媒體有利于提高復習效率
在習題課上,由于課堂特點,需要快速復習物理知識點,如“浮力”習題課可將阿基米德原理、物體的浮沉條件、及計算浮力的幾種方法運用多媒體技術,先制作好課件,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回答(下面是我上“浮力”習題課課件的一些復習片段)
1.本節綜合知識體系
⑴浮力的概念
⑵浮力產生的原因
⑶物體的浮沉條件
⑷阿基米德原理
2.阿基米德原理
⑴浮力的大小:等于排開的液重
⑵浮力的方向:豎直向上
⑶計算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⑷適用范圍:液體和氣體
3.計算浮力的幾種方法
⑴稱重法:F浮=G-F示
⑵原理法:F浮=G排=ρ液gV排
⑶狀態法:F浮=G物(漂浮或懸浮)
4.物體的浮沉條件
⑴F浮>G物上浮ρ液 >ρ物
⑵F浮
⑶F浮=G物懸浮ρ液 =ρ物
⑷F浮=G物漂浮ρ液 >ρ物
又如結合交互式學、電學、電磁學及光學的教學工具,教師在上課過程中可以和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互動,如復習電流表、電壓表的讀數;如教學過程中教師展示電路實物圖及簡單電路圖等,多媒體都為教師提供了極大的方便。
把文本、圖形、形象、視頻圖像、動畫和聲音有機地結合起來,多重刺激學生的感觀,讓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節省了時間,大大提高了復習效率。
三、運用多媒體設計情景有利于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的應用可以使習題的展示更優美,增強課堂的藝術性,為突破難點創設一個良好的教學情境。
習題課的重點是通過習題來理解知識、運用知識的。所以習題的講解和分析是習題課的重點,由于多媒體形象具體,動靜結合,聲色兼備,所以恰當地加以運用,取得傳統教學方法無法比擬的教學效果。如在例6中利用課件添加玻璃管分別在水和油中的圖像畫面使題目的問題更直觀。例7在圖中進行動畫的受力分析使學生更加易于接受。 在練習鞏固中,由于運用多媒體教學,省去了板書和擦拭的時間,在習題課上,利用黑板加屏幕能同時展示給學生的解題過程變得更寬廣,能在較短的時間內向學生提供豐富的習題,練習容量大大增加,可以有效地突出重點。利用多媒體還可以在課前擬好分析過程,對重點的問題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漸進地對知識進行深化與提高。
在物理習題課中,關鍵是教師能精心備課,精心設計題目,多媒體技術的應用只是一種輔助手段,但它能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清晰化,使學生的思維活躍、興趣盎然地參與教學活動,用多媒體技術上習題課定能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陳蕾:《多媒體在物理習題課中的優勢》,《考試周刊》,2008.35.
篇3
一、講評要找準學生知識上的薄弱環節
一堂真正有實效的習題課,不在于教者講了多少道題目,也不在于對某一道題講了多少種解法,關鍵是要發現學生知識上的盲點,也許是一個概念,記憶模糊了或理解不準確,也許是對題目中的信息沒有挖掘到位等等,這就要我們去發現。所以在我們講解之前必須讓學生先做,通過學生做的過程,我們就能準確把握學生對這個題目或這一類題目解答上的盲區,然后針對問題再點撥,這樣,教師也就從“一言堂”中解脫出來了,即使我們只用了只言片語,但學生聽了肯定就會,而且效果要比我們直接講析好得多!
二、激活課堂,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只有我們能把學生的思維調動起來,才
能凸顯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和學生平等對話,接近學生,參與到學生學習的全過程中去。
例如:我在講“現有A、B、C、D四種氣體。A是密度最小的氣體,B在通常狀況下呈黃綠色。將四種氣體分別通入盛有酸性AgNO3溶液的試管中時,通入B、D的試管中立即出現白色沉淀。在盛有A、B混合氣體的集氣瓶外點燃鎂條時,可以引起爆炸并生成氣體D。將氣體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時,石灰水變渾濁。根據以上事實回答下列問題:(1)寫出這四種氣體的化學式;(2)寫出與A、C、D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3)寫出在實驗室中制取A、B、C三種氣體的化學方程式,畫出實驗裝置圖,并指出這三種氣體的收集方法。”
這一道題時,我先給學生五分鐘時間做,然后提問,讓學生自己講對這四種氣體的推斷理由,學生說,因為A是密度最小的氣體,那就是H2,B在通常狀況下是黃綠色,則為Cl2,D氣體是由A、B兩種氣體反應得到的則為HCl氣體,C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所以是CO2氣體。我接著問,能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有哪些?該生回答說還有SO2,我問哪C氣體能否為SO2呢?這是學生就爭論不休,好多學生說SO2也可以,理由是SO2在酸性AgNO3溶液中可被氧化為SO2-4,從而生成Ag2SO4,可溶于稀硝酸。我問,Ag2SO4真的能溶于稀硝酸嗎?有證據嗎?學生說有,我們在網上看到的!隨后我們一起查了相關網頁,做了實驗,并重新翻了課本。在網上確實有說Ag2SO4可溶于硝酸的,但通過我和學生共同做實驗,分別用3 mol/L的硝酸去溶解Ag2SO4,未見溶解,然后我們又查課本,發現在高中第三冊課本第97頁說,檢驗Cl-時,如果有SO2-4,必須先把SO2-4除去,再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銀檢驗,這就說明Ag2SO4是不溶于稀硝酸的。這時候學生清楚地知道,Ag2SO4是不溶于稀硝酸的。這樣既讓學生明白了該題的習做方法,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三、注重思路啟迪,注意學法指導
上好習題課可以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是鞏固知識,形
成技能,發展記憶力和思考力的重要手段。在解后教者點撥評析時,引導學生深化習題,挖掘習題內涵,進一步拓寬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通過評析溝通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把知識講活,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變通性、創造性,開拓學生的解題思路,提高解題效率的目的。
另外,良好的學習方法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在練習評析中注意多角度分析問題,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能力,指導學生總結習題所涉及的知識點,并使之系統化,同時對題目類型,解題步驟進行歸納小結,總結解題常用方法、解題的一般規律、應注意的事項、容易出現的問題等,并在掌握常規思路和方法的基礎上,啟發新思路,探索巧解、速解、一題多解的新途徑、新方法,并作出小結論,讓學生明確或記憶,這樣可使學生解題經驗積少成多,開闊視野,少走彎路,提高解題速度。
篇4
當代教學模式的發展趨勢:
1.從單一教學模式向多樣化教學模式發展.
2.由歸納型向演繹型教學模式發展.
3.由以“教”為主向重“學”為主的教學模式發展.
4.教學模式的日益現代化.
習題課教學是物理學科一種重要的課型,但長期以來,由于受到中考升學壓力和學校考核的影響,很多物理教師只顧眼前利益,而忽視了學生發展的全體性、全面性和長遠性,物理教學的目標過份強調知識與技能的教學,導致物理教學中片面追求學生的考試成績;只關注所謂好的學生,而忽視了面向全體學生;只重視知識的具體結論而忽視知識的形成過程;只注重理論知識的記憶而忽視了聯系實際;只熱衷于“題海戰術”的應試訓練,而忽視了物理學科對于培養學生科學素養的功能;只重視解題規律與技巧的教學,而忽視了物理思維方法與科學精神的教育,從而使物理教學退化為裸的知識傳授,甚至演化為解答物理習題規律和技巧的講練.
當前物理習題課教學的一般模式:教師準備大量的習題一學生在上課前完成一課堂上師生共同對答案一學生訂正,基本是學生做、教師講、學生聽;平均用力,導致基礎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消化不良”;注重知識和知識的應用,忽視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基本得不到體現,自主學習變成了自主練習,還是多做、多講的傳統模式.
本人通過學生的問卷調查、同學科教師的研討以及對現階段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的反思,無論是從學生的個性發展,還是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以及物理習題課教學的有效性來說,習題課都到了不得不改革的地步了,近幾年來,本人通過閱讀書籍、查閱資料、學生問卷調查、與本組教師研討、學生分組實驗、互相聽課實驗等,不斷實踐,不斷修改,初步形成了“初中物理習題課模式”,該模式既得到了師生的認可,也通過了實踐的檢驗,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下面就該模式從操作層面作一個簡單的介紹.
一、該模式的實施分成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課前準備——找出問題
具體流程:
教師編寫習題學生完成練習教師評價學生互評綜合評價形成問題教師預設、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案.
具體操作:
“教師編寫習題”——教師要根據本章節教學要求和學生學情,精心選題,主要要體現這樣的幾個原則:鞏固物理基礎知識;體現聯系實際的題目;突出科學探究,關注過程和方法;體現學科間的相互滲透;體現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學生完成練習”——學生獨立完成.
“教師評價”——教師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組4~5人,教師每次每組抽批一人(叫臨時小組長).
“學生互評”——臨時小組長根據教師的批改結果檢查本組其他同學.
“綜合評價”——臨時小組長將本組其他同學批改的結果報物理課代表匯總,形成綜合意見.
“形成問題,教師預設、調整解決問題的方案”——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和生成性的問題,調整備課,這樣的教學更有針對性.
俗話說“功在平時”,這里要說的是“功在課前”,本階段是實施下一階段的基礎,要做到實在、到位,學生的培訓要及時跟上,讓學生達成共識.
第二階段:課堂教學——解決問題
具體流程:
學生匯報評價情況教師分配討論的任務學生討論學生匯報教師點評反饋練習自主評價針對性的作業.
具體操作:
“學生匯報評價情況”——由課代表根據練習統計情況來完成,著重分析學生完成情況、典型錯誤、學生存在的困惑;
“教師分配討論任務”——教師口述,將任務平均分配到各小組,一般每組完成一項即可;
“學生討論”——討論本組的任務(完成任務比較快的小組可討論其他小組問題);
“學生匯報”——匯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形成性的問題(小組同學輪流匯報,鍛煉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教師點評”——教師在本環節的作用只是點撥、引導;
“反饋練習”——教師以試卷、紙條、舉手等形式檢查學生對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
“自主評價”——學生對本節課的學習作自我評價;
“針對性的作業”——學生有選擇的完成.
本階段教師的作用是“策劃者、組織者、合作者”,、“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葉圣陶),組織學生開展好幾個環節的活動,引導學生提出問題,點撥學生解決問題,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質疑、思考、討論、交流、合作、表達中大膽闡述自己的觀點,自主參與,張揚個性.
第三階段:反思提升——反思問題
學生根據針對性的作業,查漏補缺,反思提高.
二、該教學模式的特點
1.針對性
該教學模式就是針對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而設計的,是符合習題課教學的特點和任務;另外該模式是圍繞“問題”來設計的,從發現問題一提出問題一討論問題一解決問題一反思問題,通過問題的解決來滿足學生的需要.
2.自主性
“學生完成練習”、“學生互評”、“綜合評價”、“學生匯報評價情況”、“學生討論”、“學生匯報”、“反饋練習”、“自主評價”、“針對性的作業”、“反思問題”,無不體現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3.可操作性
該教學模式是一種具體化、操作化的教學思想或理論,為教師提供了一個比抽象的理論具體得多的教學行為框架,具體地規定了教師的教學行為,使得教師在課堂上有章可循,便于教師理解、把握和運用,也可靈活運用各環節,特別對于年輕教師很有用,有利于加速他們的成長.
4.合作性
新課標里有這樣的一條要求——“有將自己的見解公開并與他人交流的愿望,認識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動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與別人不同的見解,也勇于放棄或修正自己的錯誤觀點”,本教學模式充分體現了合作與交流.
5.動態性
每一階段都有動態生成的內容,教師不是閉門造車,憑空想象,而是根據學生的學情,不斷調整教學計劃、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教”是為了“不教”、“教”是為了學生的“學”這樣的理念.
三、對該教學模式的反思
1.“初中物理習題課模式”還有待進一步完善
特別是反思提升階段,學生如何反思、怎樣量化反思……,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解決,反思提升只能是一句空話,這是今后需要研究的方向.
2.作為一種教學模式,對它的執行要到位
在實踐過程中就發現學生操作不到位,直接影響了該模式運用的效果,因此加強對學生的培訓、提高學生對該模式操作的執行力,讓學生從內心接受該模式,對該模式的實施是至關重要的.
3.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它需要進行大量的實驗
篇5
關鍵詞:習題課;精心選題;主體性原則;啟發性原則;規范性原則;系統性原則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12)05-190-01
習題課是初中數學學習的一種重要課型。上好習題課,對于總結歸納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有決定性意義。如何上好習題課呢?備課和上課是起決定性作用的兩個重要環節。
一、備課時精心選擇題目
習題課作為重要的教學補償手段,需要精選習題,展開分析和討論,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節習題課質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對習題的選擇。
1、例題的安排要有很強的示范性
首先讓例題體現主要知識的運用,體現通性通法,起到加強雙基的示范性,再通過適當的變式訓練,達到夯實雙基、舉一反三的效果。
2、習題的配備要有階梯性
習題類型有基礎知識型、基本方法型、綜合提高型、創新應用型等,在難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級題型,級與級之間插入“緩沖”習題,這樣安排有利于學生一步一步提高,有利于學生樹立信心。適當安排綜合提高型和創新應用型習題,有利于程度較好的學生的提高。需要注意的是,習題課中要重視計算過程,注重思維訓練,讓學生有所“悟”。
3、習題的設計必須有一定的關聯
所選習題可是同一知識點的層層深化,也可以是一個知識點與其它知識在不同背景下的組合。采用變式練習和題組練習的形式。通過例題延伸出更多具有相關性、相似性、相反性的新問題,深刻挖掘例題、習題的教育功能,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4、對例題和習題的安排,數量要適中
不要搞題海戰術,讓每個題目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示范性,注意體現方法和規律,才能達到舉一反三、事半功倍之效。課本例題、習題均是經過專家多次篩選的,在題目的配備中,要優先考慮課本中例題與習題,或進行適當改編,編制一題多變、一題多用的習題,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應避免低水平的重復,使每個學生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展,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上好習題課要堅持四個原則
精心準備好一節課后,課堂教學是關鍵。在習題課中,要讓學生自練、自悟、自得,教師不失時機的點評。要讓學生自悟出數學規律、數學思想方法,自得出解題技能。要實現上述目標,應選擇師生互動性強、學生參與度高的教學方法。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教學應該以學生為本,注重以下的四個原則。
1、主體性原則
習題課教學過程要充分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思想。教師要精講,學生要精練。
“精講”不是講得越少越好,而是要講到點子上,要充分展現解題的思路、方法和規律,要疏導學生在思考、解決問題中碰到的疑難,要講清解題的規范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前及時了解學生學習中遇到的難點及疑點內容,需要主動發現問題,才能在上課時有的放矢,講解更能擊中要點。學生要多做習題,且要把自己的體會大膽講給大家聽,暴露思維受阻的原因,遇到問題要和同學老師辯一辯,堅持真理,改正錯誤。使學生在不斷克服困難中學會解題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2、啟發性原則
貫徹這一原則要做到以下三點:
(1)提出具有啟發性的問題。提出與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的問題,形成一條由問題(或問題組)構成的教學主線,使學生進入有意義自主學習的心理過程。提出與學生認識上產生矛盾的問題,促使學生出現認知的需要,即產生濃厚的興趣。(2)啟發學生立疑釋疑。立疑是通過學生主動學習與獨立思考,教師適當的引導,使學生找出疑難、發現問題,加深學生的感性體驗。這是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的過程。釋疑是當學生在學習中發現問題,要給學生機會進行深入思考和探索,自己動腦、動手以及在相互交流的過程中嘗試解決問題。在教師啟發下,使學生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發揚教學民主。這是啟發的重要條件,建立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創造民主和諧的教學氣氛,鼓勵學生發表不同見解,允許學生向教師提問質疑等。在確定解題策略時,學生可能產生各種想法和思路,要讓他們有機會講出來,創設思維的良好環境,引導學生進行解題反思,使學生在選擇解題方案上有所突破。
3、規范性原則
解答一定要合乎邏輯順序、層次分明、嚴謹規范、簡潔明了。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是說一說,必須要有板書進行解題示范,可以教師親自示范或讓學生板演、點評后板書,使學生學會規范的書寫。
4、系統性原則
突出審題探索和反思的過程,通過歸納、總結幫助學生形成系統的知識結構,培養思維的獨創性和批判性。在解題以后,對解題過程加以反思、探討、分析與研究是非常重要的環節,可揭示數學題目之間規律性聯系,發揮例題、習題的遷移功能。
篇6
關鍵詞:文科;講評;構建;思維;反饋;
習題課是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堂好的習題課能夠達到查漏補缺、開闊思路和提高學生能力的效果,上好習題課,對于提高學生成績,鞏固所學知識有很大的幫助。尤其是文科學生對知識的掌握需要習題課去加深,而我們經常遇到一些學生一上習題課就昏昏欲睡,沒有精神。如何才能使習題課達到最佳效果?我們教師應該怎么做?根據我在文科班多年的教學經驗,下面談談本人的一些想法,或許能給同行們一些啟發。
一、 課前準備
高中文科班的數學基礎差,要想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對知識消化,吸收,運用,課前的準備自然是必需和充分的。
1、摸底
“摸底”,就是要對學生知識、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做到底數清,情況明。這是教師掌握第一手可靠資料的最佳途徑。在上習題課之前,各學習小組把組員存在的問題集中反映給課代表,并且以書面形式上報教師。
2、溫故
溫故就是要求學生溫習以前所學的知識。在摸清數學底數的基礎上,查出哪些是易錯點、馬虎點、知識遺忘點、易混點和思考盲點,針對這些“點”來設計出針對學生實際的“治療”方案。比如,“馬虎點”要重點講解,“知識遺忘點”應變換角度進行重新記憶。
3、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需要我們縝密分析學生的錯題,對學生的錯誤進行仔細把脈,確立教學的重點及難點。同時教學目標中應充分體現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教育模式。特別是情感價值觀方面,要對一些學生進行信心教育,逐漸培養文科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4、挑選
挑選就是挑選練習題,在習題的選擇上要有針對性、可行性、典型性和梯度性。有針對性對學生所學知識進行加深鞏固,對學生容易出現的錯誤進行“矯治”。通過這些題目的練習讓學生收獲或吸收更多的營養,同時給學生提供一個消化的時間。
二、 上課
1、習題課應該由易到難,逐層遞進
針對文科學生數學基礎差、邏輯思維不強等弱點,因此我在與他們上習題課時,注重知識點的階梯性。習題類型一般有基礎知識型、基本方法型、綜合提高型、創新應用型等,在難度上要有低、中、高三級題型,這三級之間還應插入級與級之間的“緩沖”習題,形成“小坡度、密臺階”習題,這樣安排不僅有利于學生解題,還有利于他們樹立解題的信心。
2、適時總結典型題型和解題方法
針對現代學生在學習中“懶”、“靠”的特點,我在選例題時要注重以下原則:一是掌握基礎。通過一定的題型訓練,加深學生對基本概念和基本規律的理解、掌握。二是著重指出。告訴他們在解題時,哪些環節是解題的關鍵點,通過在解題時,與以往的題型不斷對比、分析,總結題型的異同,找出解題的技巧。三是題型加深。通過不同內容、不同形式題型的訓練,使學生領略到知識點的廣度與深度,以便在以后遇到相似的題型時,增強解題的自信心。
3、注重情感交流,激活學生學習興趣
在上習題課時,我注重與文科班學生的互動交流,通過對學生以往的了解和分析,以及平時課堂上的表現,從而能夠掌握學生學習程度,以及某一知識點的掌握與否;通過鼓勵學生發表自已的見解,毫不吝嗇地贊美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等形式,使學生及時反饋接受數學知識點的信息,以便讓他們的學習興趣最大化發揮。
4、注重師生互動,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準確發現學生在知識理解、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成績和不足,要給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時矯正,引導學生總結尋找突破口的方法。教師要主動把自己的教學情感融入學生心理中,要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對學生的“糾錯”,肯定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即使回答錯誤,教師也要因勢利導,隨機就變,把學生的錯誤資源當做反面教材,認真分析,尋找根源;或者把問題切換成低一層次稍容易的相關問題作啟迪,指出思考方向,鼓勵學生獨立思考,經過不斷地鍛煉和積累,學生才能養成較好的思考習慣且掌握一些解題思路。
5、把題目進行延伸,一題多變,一題多解,來訓練學生思維的發散,提煉解題技巧,把思維引向深入
對于文科學生變式訓練很重要,知識點的掌握僅靠一道題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多道題去鞏固熟悉再理解。
6、課堂教學的模式多樣化。
在習題課的教學中,常用模式有:教師精析型,堂競賽法,例剖析法,組比賽法。習題課教學模式要常做變換,讓學生感受到課堂教學不是一成不變的,它也是豐富多彩的,使數學變的不再枯燥。
三、作業
1.成立數學學習小組
根據文科班學生的實際和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數學基礎,我把學生分成8個學習小組,每小組中有好、中、差三個等級。
2.分層布置作業
在布置作業時,要精心挑選極具典型與知識技能緊扣的習題,分為“最低要求”、“一般要求”、和“較高要求”三部分,讓小組成員明白自己可以做哪幾部分的題。
總之,習題課需要教師潛心設計,從備課方面看,可能比一堂新授課還要多,這樣才不至于出現無的放失、照本宣科的狀況。我相信只要勇于探索,勤于研究,就一定能上好習題課。
參考文獻:
1、《如何上好數學習題課》 讀與寫?下旬刊 2010年第11期
篇7
關鍵詞:能力培養;高效;展示提升;四三三;知識樹
中圖分類號:G63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39-0250-02
在中考高考指揮棒的指導下,有好多學校的好多老師帶領著學生們在題海中遨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的考試狀元,其中又不乏一些考試機器。當聽到一位南方的教授到我們北方來講學時說道:“××的一名高考狀元到清華大學報到,受到清華大學的校長的接待,問到報什么專業時,她說不知道,要問她高中的班主任。”此時,我的心中感到一點痛。我們的學生那么聰明,怎么會沒有思想?如何適應現在的社會?
其實自從課改以來,我們學校就首當其沖走在了課改的前沿,經過幾年的奮斗,在改革中摸索出了適合自己的一套教學模式――“四三三式”教學法。其中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展示提升”環節,課堂上變老師講為學生講、學生析、學生評、學生總結、老師點評。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變成了學習的主人,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總結評判能力,以適應以后的社會。但學生講畢竟不如老師講得多,講得快,這就需要我們在課堂上追求高效率。孫成林教授說過:“評價一名老師是否優秀的唯一標準就看他能否上出高效的課堂。”在這里,我以一節習題課為例,與大家共同探討如何上出高效的習題課。
一、精選習題、跳出題海
要想跳出題海,要想提高學生的水平,就要精選習題。在多年的教學中,我經常向學生們說的一句話就是:“知識是有限的,題海是無限的,我們做題的目的是為了掌握知識,提高能力,不是為了做題。”所以我在選題時會下很大的功夫。例如在上《制取氧氣》習題課時,首先明確本課時的知識點;然后瀏覽近三年甚至近五年本單元中考化學試題,再根據經驗精選試題。要求是:(1)要突出這幾個知識點,并且有助于對基礎知識的理解。(2)是近幾年的中考題中出現的易錯易失分的題。(3)盡可能與科學、技術、社會、環境相聯系,從中增強學生學習化學的社會責任感。(4)每個知識點選一至兩個題即可,多了會煩。選題的目的是為了達到鞏固、檢測基礎知識,并且達到總結規律、拓展、系統基礎知識的目的。例如針對氧氣的制取原理這一知識點,我選了這樣幾個習題:
制取氧氣的原理:
1.下列關于生成氧氣的方法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空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業上用分離液態空氣的方法制取氧氣是分解反應‘
C.加熱氯酸鉀制氧氣可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
D.實驗室常用加熱高錳酸鉀的方法制取氧氣
通過此題了解氧氣的三類五種制取方法――工業制法、自然界生成方法、實驗室制法(其中實驗室3種制法)。
2.下列有關催化劑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催化劑就是用來加快化學反應速率的
B.二氧化錳是催化劑
C.沒有二氧化錳的催化,過氧化氫也能分解放出氧氣
D.催化劑在化學反應前后的性質不變
深刻理解催化劑一變二不變的性質,并且不影響生成物的量。學會分析圖像。
二、批改作業,了解情況
班級多、學生多,老師要備課、上課,還有自己的生活,全批全改幾乎不可能,但最必要的是抽查作業,我在時間最緊張時抽查每組(共6人)2名同學作業情況,在習題課上達到有的放矢的目的。大部分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再講就是時間的浪費,就是低效。
三、展示提升
我們學校“四三三”教學模式中最亮的一個環節就是展示提升。
第一,分配任務:作業下發后首先自己改正錯題,不會改的小組討論交流、上報不能解決的問題;老師分配任務,把需要講解的問題分給各組,組長再把任務分配到個人。第二,營造有力的競爭機制,對表現較好的同學或小組予以肯定、獎勵,激勵其最大限度的發揮潛能。第三,學生分組展示:展示的內容有,先講解習題,再分析關鍵點易錯點,最后總結規律、系統知識,完善知識樹。第四,本組完成后,其他組同學對這一組的展示給予評價或是補充。第五,老師的介入:講解的過程中,對于關鍵點我適時地穿插提問,突出重點;學生卡殼時我以提問的形式給以啟發,學生總結不到位的地方,我給以完善補充;學生挖掘不到位的地方,我適時提出問題,引導前行。最后經過師生的共同努力,通過做這一個題達到了掌握一類題的目的。第六,平行訓練達到檢測本知識點和拓展延伸的目的。
以專題二“制取氧氣的發生裝置和收集方法”為例:
習題內容:根據下列裝置,結合所學化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用高錳酸鉀制取氧氣時,發生裝置應選用
;文字表達式為: 。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時,發生裝置最好選用
,寫出反應的文字表達式 ;收集裝置選用 ;為什么 ?如何驗滿 。
(3)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在常溫下制取二氧化碳,已知二氧化碳是一種可以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的氣體。制取二氧化碳應選用的制取裝置是 。
四、課堂小結
最后老師引導學生把各組的小樹融成大樹,達到本節小結的目的。
五、達標測評
篇8
關鍵詞: 新課程 初中物理習題課 高效
在物理教學中,習題課是課堂教學后必不可少的一種輔課,它是檢驗教學效果、回顧復習、思維發散的場地,也是對課堂缺陷的很大補充。
在課堂教學中,學生已對基本概念、規律、公式有所理解,但讓學生直接運用它們分析、解決問題還有不小的難度,如果直接練習,錯誤的地方就會很多,既達不到鞏固、活化知識的目的,又無法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師在講題時,超前提示多,等待思考少;二是老師講得多,學生參與少,教師指定某位學生一問一答,也是把本應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變成了個別教學;三是照課本講解多,發散分析少;四是著眼結果多,突出過程少;五是就題論題多,方法指導少,教師只停留在這個問題怎樣解而不能使之與其他問題聯系滲透。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應該將習題教學的改革作為整個物理教學的一個重要環節對待。
在初中物理習題課教學實踐中,我總結出使習題課高效的方法,與大家共享。
1.時間安排
習題課時間的安排一定要合理才能取得相應的效果,既不能過早,又不能過遲。早了,學生不能應用所學知識深入思考;遲了,學生會因遺忘失去鞏固的最佳時機,也會因下節內容所學知識引起認識的混淆。所以習題課最好在上完新課后立刻進行,時間以三十分鐘到四十五分鐘為宜。
2.學習回顧
對新課教學內容的回顧是進入習題課學習的初始環節。學習回顧包括哪些內容呢?首先,物理的定律和公式是最基礎的知識,也是每堂習題課前必須掌握的知識。要求學生從五個方面(公式名稱、公式、適用條件、各字母表示物理量、各物理量的單位及符號)進行全方位復習。其次,根據認識規律要讓學生能靈活應用物理定律和公式解決實踐問題,教師應該先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基礎知識,并通過對基礎習題的解答訓練,使學生掌握應用物理定律或公式解題的基本方法及在運用物理量時單位必須統一的要求,進而使學生形成解答物理習題的基本模式,培養學生牢固掌握解題的規范和程序,為進一步深化練習做好準備。
3.認真鉆研教材,精選習題
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在選擇習題上要和新課教學結合,和學生的認知程度接近,使學生感到前一段的學習是有收獲的,以增強對學習的信心。
教師出示的題目應該是精選精編的題目,具有針對性、典型性和靈活性,即能針對教學的重點、難點和考點,起到示范引路、方法指導的作用,還能從情境、設問、立意等方面作多種變化,從不同角度使學生對知識與方法有更深的理解。題目若能用實驗做出來或與實際聯系得比較密切,講解時則應盡可能安排實驗演示或實際動手操作,以增強直觀程度,加深理解。
4.習題課的課堂安排
(1)出示題目,注重審題。
可以通過作業紙或課件形式出示題目,給出題目后,教師要沉得住氣,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審題思考,以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在審題時,引導學生找出關鍵詞,思考選用什么物理概念和規律解題。
(2)注重提問,并能擴大提問范圍。
在提問就是學生思維的展示過程,也會增強學生的表現欲和學習信心,也可以暴露學生思維特點,激起其他同學的思考和判斷,在此基礎上,老師再加以指引,就一定能取得很好的學習效果。另外,按思維的進程面向全體學生依次提出,分別由不同的學生作答。提問對象的選擇要視教材內容和學生素質而定。對突破材料難點和教材內容關鍵性問題,以提問優秀生為宜;對鞏固教材內容為目的的問題,以提問中等生為宜;以檢查已學過的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為目的提問,可以提問成績差一些的學生。另外,教師應注意提問方式,用征詢、探求、協商的語氣代替生硬、命令、居高臨下的口吻。
(3)注重評價,給出正確引導。
通過學生回答或板演,教師準確發現學生在知識理解、方法運用等方面的成績和不足后要給予必要的肯定和及時矯正引導學生尋找突破口的方法,總結易混易錯處,歸納同類習題的共性與異類習題的聯系區別,達到解題時“會一類,通一片”的目的。
(4)拓展問題。
教師要善于把題目分解為一系列環環相扣的問題。對于問題的設計,教師要遵循兩“貼近”原則;①讓問題的表述貼近問題本身,達到提問目的,避免提模模糊糊、似是而非的問題;②使問題表述貼近學生,適合學生的認知水平,不能讓問題本身使學生為難,想不出而產生焦慮情緒。
問題的拓展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遵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層層遞進。對于難度較大的綜合題,教師應采用降低梯度、分設疑點的方法,突出解題思路,把學生引上正確軌道。
把題目進行延伸,拓展思路,以“一題多解”、“一題多變”的方法,提高學生思維素質,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放出來。
5.注意點
(1)注意一題多解。
“一題多解”是指通過不同的思維途徑,采用多種解題方法解決同一個實際問題的教學方法。它有利于培養學生辯證思維能力,加深對概念、規律的理解和應用,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啟迪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促進知識遷移,并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
(2)注意一題多變,拓寬學生思路。
篇9
關鍵詞:習題課;問題;反思
新課結束以后,我們開始對知識進行梳理,接連上了幾堂習題課,這時的學生對待習題課表現出一種近乎麻木的表情,心不在焉,懶洋洋地說著選項,我提出的問題往往缺少回應,課堂顯得比較沉悶,我儼然成了課堂的主人。本打算通過試題的帶動,幫助大家復習和整理知識,沒有想到會是這種情況,我感到很郁悶,也很著急。
一、問題的解決
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針對這種情況,我進行了調整,改變了方式,由學生輪流講解,輪到的學生表現得也不是很積極,這時我又面臨新的尷尬,學生僅能說出選項是什么,但給不出選擇的理由,對選項缺乏深入的分析,不管對錯一致統一“口徑”――“××選項與題意無關或因為它不對所以不選。”如果是一個學生對某道題這樣分析,是無可挑剔的,我們常用的做選擇題的方法中有這兩種情況。但當所有的同學都這樣回答時,那就是問題了。這也不是我想要的結果。接著我又做了一遍示范,教給學生分析選項的一些方法,然后找一些基礎相對好的學生分析,結果也不太理想。
于是,我不得不又改變了策略:針對材料選擇題,我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據材料自己設定問題,這樣吊起了一部分同學的“胃口”,開始“動”起來了。而這一要求對某些學生來說有點難度,我又順勢把前后兩排分成不同的小組,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動”起來的學生就增多了,針對不同小組所提出的問題,我們又該如何作答?這時的課堂已發生了重大的改變,看著他們熱烈討論的情形,我稍感欣慰。
雖然預定的教學任務沒有完成,但我覺得我們師生的收獲都很大。通過這種方式既復習了知識,又培養了能力,還拓展了學生的思維,這真是一舉多得啊。
二、我的反思
通過本堂課,我發現了學生身上的一些問題,我也對自己進行了反思:循規蹈矩式的講題方式讓人厭倦,現在的學生有一種“獵奇”的心理,他們喜歡一些時髦的、新鮮的東西,要想吸引住學生的眼球,就需要教師做“孫悟空”,學會七十二變,而且需要在課堂上不斷的“變”。實際上也就是要求教師從學生的實際出發,了解學生的需求,適應新的形勢,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同時要不斷解放思想,進行創新,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的整合,對各種教學資源充分利用。
篇10
關鍵詞:習題課;新課程;教學設計
數學習題教學是在學生學完一章節內容后,教師為了鞏固所學知識而安排的教學活動。它既可以使學生對學過的一些概念、定理、公式進一步理解、掌握;又可以把數學思想、方法以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技能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思考、處理問題。
2013年3月5日,我們初中數學備課組,聽了一堂組內的公開課。題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復習》。本節教材安排了兩個知識點,不等式的性質及不等式組的解法。
不同類型的習題,有不同的解法,聽了本節課的內容,引發對習題課的一點思考:
一、認真審題 抓住關鍵
教師在講解數學習題時,培養學生認真分析題意,準確審題,因為它是解答習題的前提和關鍵,為此,要求學生仔細閱讀題目,弄清要求和條件,找出要求解答的問題與已知條件的關系,抓住解題的關鍵,從而形成正確的思路和解題方案。
為了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教師在講習題時,不要急于講授解題的過程和結果,而要針對不同情況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如提示、啟發、誘導等)進行處理。不同類型題,審題與解題方法不同。
任課老師在復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性質、解法,并在教室的投影屏幕上打出:
[例3]:已知方程組x-y=1+3ax+y=-7-a的解x為非正數,y為負數。
1.求a的取值范圍;
2.在a的取值范圍中,當a為何整數時,不等式2ax+x>2a+1的解為x
學生審題、思考,探索解題方法。教師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只要學生的方法有道理,就給予肯定和鼓勵,鼓勵學生大膽創新。
學生有困難,教師加以引導:
1.本題有哪些已知量?
(1)解x為非正數,(2)解y為負數。
2.方程組得解能表達出來嗎?
3.求什么?
教師給與引導后,巡視各同學的計算結果,并鼓勵有結果的同學到實物投影儀上展示出來供大家討論。
綜合題要幫助學生搞清綜合與基礎的關系,引導學生應用已學知識和已掌握的技能,理清已知和未知,條件和結果的聯系,再通過步步分析,層層推理得出結論。
二、開闊思路 提高技巧
在學生掌握解題的基本規律和一般方法的基礎上,教師可根據不同的題目要求,運用變式練習、一題多解、錯列分析等多種方式啟發思維,開闊思路,提高解題技巧。
1.變式練習。它就是把基本內容相同,但題目繁簡不同,知識面寬窄不同,靈活性與綜合性不同,按要求從低到高,由簡到繁,編成一組練習題,把其它看成是基本的變式。
任課教師在講解例2時,在教室的投影屏幕上打出:
[例2]: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為.則的取值范圍是 .
教師引領學生對此題進行分析,最后找到方法,給與解答。學生對此題反應還是有些吃力,教師立刻舉一反三,進行變式訓練,在屏幕上給出:
[變式1]: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組的解集為x>a.則的取值范圍是 .
[變式2]: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組xa有解.則的取值范圍是 .
[變式3]:如果一元一次不等式組xa無解.則的取值范圍是 .
這種習題要以原問題做生長點,對原題的已知和結論進行演變,延伸和擴展,發掘其內涵和外延,以點串線,形成一條“題鏈”,即一題多變,不僅得到一系列新問題,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系,更重要的是解決原有問題后,培養學生的思維的創造性。采取變式行為后,逐步達到鞏固教學難點的目的。
2.錯例分析。它是教師在平時教學中積累典型錯例編成錯答例題,指導學生檢查,找出錯誤及其原因,提高他們發現和糾正錯誤的能力,有利于學生應用基礎知識來正確解題,這是在更高的層次上應用所學的知識的一種很好的訓練。
任課教師在講解練習時,常用到此法,效果顯著。
三、精選習題 舉一反三
數學習題類型繁多,涉及知識面廣,以不加重學生負擔,又達到鞏固知識、提高解題能力為目的。選擇習題不在多而在精,把同一類知識或同一類題型集中訓練,才能做到融會貫通,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任課老師在復習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組)及其解法時,在教室的投影屏幕上打出:
[例1]:解不等式組2(x+8)≤10-4(x-3)x+12-6x+73
教師引導:
1.去括號應注意什么?
括號前面是負號,去掉括號變號。
2.去分母注意什么?
3.解不等式組符號如何判斷?
教師給與啟發后,讓學生計算結果,并鼓勵同學到黑板上展示出來供大家參考。
這樣就把不等式的階級所遇到的問題都解決了,做到舉一反三的目的。
四、加強解題小結,注意學法指導
在教學中,加強解題小結是培養學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能力的重要途徑。在解題小結上主要包括:總結習題中所涉及的知識點,使之系統化;總結題型、解題步驟,使之規范化;總結解題的一般規律、注意事項和容易出現的問題,這樣就可以在解題中少走彎路。比如本節課例2結束后,師生共同總結:根據不等式解集的情況求字母,要先確定范圍,再看臨界值是否滿足。因此在練習結束后,應及時安排反思,加強化歸思想的總結和提煉,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極有好處。
總之,習題教學中忌諱以量帶質,滿堂灌,沒有給學生應有的思考時間,一味地講解題型,完成課堂任務,忽視了學生的反映。教師要牢記培養學生能力,傳授解題方法是教學的目的,習題教學不能只著眼于解幾道習題,更重要的是通過解題培養學生審題能力、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總而言之,習題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為主,教師對教學理論、教學的內容、結構和方法要有深刻的理解,平時注意資料的積累,才能發現典型題型,歸納解題規律,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
它同課本知識內容相比,有其身的特點。知識內容為解題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而解題又深化了對知識內容的認識和理解,達到檢查教學目標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余新龍,新課程理念下習題教學的幾點嘗試,數學教學通訊,2008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數學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