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一日范文

時間:2023-03-23 02:20:34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太空一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太空一日

篇1

于是,我連忙吃好早餐和機器人瑪麗坐上了太空飛船去太空.在飛船上我想了很多太空是什么樣的,究竟有多奇妙,可不知不覺中我們來到了太空.

我和機器人瑪麗連忙下了飛船,把飛船變成一輛新型小汽車在云朵路上行駛。啊!真奇妙,太陽是花朵;涼亭是用巧克力做的;河水是用牛奶做的……真是千奇百怪。

接著我們又去月宮,一進門,這里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妙不可言啊!一個月牙池,清澈明亮;一簇簇草中開著朵朵鮮花;還有一棵櫻花樹開的花散發出陣陣清香,真是太漂亮了。突然,一位仙女抱著一只兔子走了出來,``你不就是嫦娥嗎?’’我驚奇的叫到。``是,我是嫦娥’’她說到。后來我問:``這不是廣寒宮嗎?很冷,為什么會如此美麗,’’她說到:``因為玉帝把我放出來,還賜我這座月宮,”原來如此,怪不得這么好呢?嫦娥又帶我和機器人瑪麗參觀了``奇異城’’。

篇2

一、入

準備

家長在家做好

學生

體溫測量,如有身體發熱等癥狀,及時告知教師,不送

學生

;保育員要提前半小時到崗,做好午睡室、活動室等場所開窗通風工作,對室內物品及高頻接觸面進行清潔,檢查防疫物品準備是否充足。教師查看、登記是否有

學生

請假,并及時了解請假原由。

二、晨檢入

學生

要在

門外間隔一米的警戒線排隊等候體溫檢測,顯示健康后方可入

,用“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接受保健醫生檢查;保健醫生對

學生

做到一問、二看、三測、四查,身體無異常方可入班級;家長要在

學生校

門口等候區等待,

學生

晨檢正常后,方可離去。

三、教學活動

開展分散式教學活動,

學生

之間要間隔一定的距離,不安排有親密接觸的互動;區域活動要控制各區域內的人員密度,提醒

學生與同伴保持合適的距離;各類活動中,教師隨時關注

學生

的身體狀態。

四、盥洗。

學生

在餐前、便前便后、外出歸來后、使用活動器械后、接觸動物后、接觸可疑污染物品后均要洗手,每次洗手要用“七步洗手法”;教師保育員提醒

學生

沒洗手之前不能觸碰眼睛、鼻子等“易感”部位。組織

學生

分組有序如廁;保育員做好盥洗室的消毒工作,隨時保持盥洗室地面干燥,空氣流通,光線充足。

五、進餐

學校

提前

30

分鐘用含氯消毒液對桌面進行“清-

-

消-

-

清”;用餐時學生

之間保持一定距離,用隔板間隔,錯時、定點就餐,可以一部分孩子先進餐,另一部分進行相對安靜的活動;餐后

學生

分散開展安靜活動。

六、午睡

教師在午睡前對

學生

進行測溫與記錄;保育員做好午睡室空氣流隔

通工作;午睡時盡量間隔

1

1

米就寢,或頭腳錯位間隔一定距離就寢;教師加強午睡巡視,發現

學生

身體異常情況要及時上報與處理;教師與保育員要在

學生

起床后對

學生

進行體溫測量并記錄。

七、戶外活動

教師要錯時錯峰組織開展戶外活動,引導

學生

保持一定距離,按規定路線上下樓梯,選擇空曠的地方,增設多個游戲場地;提醒學生

按需喝水,根據氣溫增減衣物,如有身體不適要及時告知教師;要循序漸進安排體育活動,活動結束后組織

學生

分組錯時整理運動器械。

八、離

采取錯峰、彈性的方式離

。教師要組織

學生

分批離開教室,按照指定路線并保持一米間距有序離

,提醒家長與

學生

不在

門口聚集,即領即走,不逗留;

學生

完全離

后,保育員進行各場所的“清-

篇3

你們好!

我是河南省周口市六一路小學的學生—朱永帥。我可崇拜你們了!你們于2005年10月12日登上“神舟六號”飛船,并成功地升上太空,那一刻我高興極了,心里好激動,好興奮,仿佛我也飛到遙遠浩瀚的太空里去了。我天天觀看你們在太空的電視節目,希望有朝一日真能穿上笨重的航天服,登上雄偉壯觀的飛船,在奇妙的失重狀態下,品嘗美味的太空食品。我下定決心,一定要像你們一樣,做一名光榮的航天員,親自駕著宇宙飛船,帶著我心中的夢,帶著我心中的疑問,到宇宙大開眼界,解開我心中無數的迷。但我相信只要堅持跑步,積極鍛煉,身體一定會棒棒的。聽說做航天員心理素質也很重要,你們不必擔心我,如今我能勇敢地面對各種困難,我已不再膽怯,自信已經和我交上朋友。說到科學知識,我可好學了,每天認真地聽講,積極發言,作業清楚明白,課后看各種書籍。我想,只要我現在不斷地努力,這個愿望不會是天方夜譚,你們認為我說得有理嗎?

你們在太空上感覺好嗎?冷嗎?在飛船上看地球美嗎?你們有沒有見著拖著長尾巴的慧星?聽說聶海勝叔叔還在飛船里翻了個跟頭,一翻就從臺灣到了北京,這是真的嗎?

我多么希望得到你們的指點,使我快速地成為航天員。此致

敬禮!

篇4

太空植物形態各異有點“怪”?

近日記者前往旅順太空植物館時,館內的太空植物有的還沒有“嶄露頭角”,看上去與普通植物無異。在太空種子展示區,記者看到的太空種子也和生活中常見的無不同。館長馬繼國告訴記者,這是還沒到時候。馬繼國稱由于今年大連天氣異常,館內的植物最快要本月底才能長成,到時大如籃球的大青茄、麥克風瓜、飛碟瓜等,造型上“神奇”之處便一覽無遺。

盡管如此,在館內,記者還是發現了一此“異?!薄T谔沾竽瞎险箙^,記者看到地里金黃的大南瓜的個頭明顯大普通南瓜很多,但馬館長卻告訴記者,這還早著呢,長成后的太空大南瓜最大一個可達四五百斤,一個成年人環抱都抱不過來。

在一片藤架區域,記者發現長在上面的并非葡萄,而是番茄和地瓜。番茄藤下還有枝干,像是一棵樹。據館內講解員董瑩穎介紹,這叫番茄樹。和普通番茄屬于草本植物,矮小且產量有限不同,進入太空后的番茄種子長成后,成了木本樹且四季常青,一般一棵成年樹的株高達到1.5-2m,覆蓋面積最多可達200平方米,年產量可達600公斤。而太空地瓜則有了“出頭之日”,從地下“升”到空中。據馬館長介紹,作為東北地區首家太空植物展館,旅順太空植物館內展示的太空搭載變異品種20多種,500余棵,植物種子全部是神舟飛船的乘客。

太空射線使種子DNA打斷重組

是不是上了太空的植物種子就叫太空種子?回地球種植就能長出神奇果實?馬館長稱其實并非這么簡單。

馬館長給記者提供了一份參考資料,里面介紹搭載飛船進入太空只是培育太空種子的第一步,搭載回來的種子至少要經過三四代的篩選,然后到多個省份的試驗點去試種:試種成功后再拿到品種審定委員會去審定。這其間,品種委員會試種三年,如果三年的表現都超過對照品種,才能得到審定證書,才會被稱為“太空種子”被合法推向市場。

一個新的太空育種品種誕生則需經歷兩個步驟。首先將種子送到太空中。由于太空環境真空,無重力,各種射線復雜,強烈的太空射線將種子的DNA打斷,打斷的DNA又會被重新接上,這一過程后,植物的生長狀況就發生了基因變異。

其次,基因變異的種子被帶回地球培植會出現新特性,有些特性是負面的,直接影響種植成活率、產量和外觀等,將負面性狀篩除掉,再將具有有利性狀的品種選,經過三四年培育最終才能形成新的作物品種。

據馬館長介紹,館內因形似佛手而得名的太空佛手茄就是在2002年3月和2003年10月分別搭載神舟三號和神舟五號返回地球后培育的,而最大能長到1.6米長的太空菜葫蘆也曾是神舟四號(2002年12月)的“乘客”。

太空育種

通過輻射改變了植物的基因序列,使植物出現新的性狀,但是這些基因和性狀還是這個種類作物本身的,其基因遺傳變異是自然的而非人為的,并沒有引入外來基因。

轉基因食品

是將另外一種生物的基因引入到作物中,從而使作物表現出另一種生物的性狀,兩者在本質上是有區別的。

釋疑

太空蔬菜并非轉基因產品

植物種子上了太空,回到地球上長出來的果實變了形態,這讓很多人擔心它們是否成了轉基因蔬菜?館內出售太空蔬菜的柜臺前,有游客好奇參觀,也有人為紀念購買,但談到食用,購買者多會搖頭,表示不敢輕易嘗試。

篇5

“太陽歷”2035年11月7日,在經過4個月的漫長航行后,美國宇航局(NASA)的飛船赫爾墨斯號順利登陸火星。5天之后,一場風暴席卷了基地,馬克?沃特尼失聯。飛船返回地球沒帶上他。

在黃沙和巖石中,他呼喚隊友,無人回應。他存糧告急、淡水匱乏,文明世界離他足有3.8億公里。

好萊塢科幻大片《火星救援》描述的是一個并不遙遠的未來。在那個未來里,如何在火星生存下去,是件惱人的事兒。

對科幻作家來說,太空探索永遠值得人類傾盡全力。對好萊塢來說,勞心勞力地拯救必死無疑的男主角,也已成慣例。保守估計,片中的宇航員在救援到達之前,得在火星這片荒蕪的土地上堅持4年。

幸好在男主角眼中,火星上不只有眼前的黃沙,還有土豆和遠方。

火星的平均氣溫為-53℃,火星土壤也擺出一副不歡迎地球土豆的架勢。

這些都沒能難倒馬克。他把自己的糞便跟火星土壤混合,鋪在基地的室內,讓土豆安家。他從火星登陸艙的火箭燃料中分解出氫氣,混上氧氣,點著,得到了水。最終,他在基地的棲息艙里開辟出126平方米土豆田,種出了幫助他撐過500多個火星日的口糧。

火星上長出的土豆苗,搔到了NASA的癢處,對現實中的科學家來說,也頗有殺傷力。關于人類如何能在火星上多撲騰幾天的法子,他們研究了不止一兩年。

物理學家霍金曾說:“除非我們移民太空,否則,我不認為人類在未來1000年還能幸存下來,因為會有太多意外事故降臨到棲身于這顆行星的生命身上?!?/p>

上個世紀,關于火星移民的種種科幻設想備受歡迎。21世紀以來,NASA不斷向火星發射探測器。2013年,一家名為火星研究協會的非營利性機構,還在美國西部猶他州漢克斯維爾沙漠中,組織了一次火星模擬生活試驗。

這家機構專門致力于鼓勵火星探索和研究,他們從志愿報名的地質學家、生物學家和工程師中選出了6位“宇航員”,讓他們置身于沙漠巨大的巖石地形之中。這些年輕的科學家行走在空曠無際、一片赤紅的荒漠里,那是地球上看上去最接近火星的地方之一。

受試者時刻穿著太空服、戴著頭盔,住在一個直徑8米的白色模擬“太空艙”里,每頓飯都按照規劃好的量進食,出行都乘火星車。他們希望通過這項生存試驗,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對有朝一日真正的火星生存有所借鑒。

科幻照進現實,NASA的最新計劃是,要在20年內把人類送上火星,眼下還有許多技術難關等待被攻克。

他們需要研發能夠向宇宙深處進發的太空發射系統,還需要能在深空中安全推動大負載量前進的太陽能電力推進器。一個有著小型生態系統的太空生存艙正在地球上的沙漠接受測試。正在籌建中的火星2020探測器,其目標除了完成常規科研任務,還將測試一種從火星大氣中制造氧氣的方法。

為適應火星環境,所有航天裝備都需要重新設計,一項NASA的太空服設計挑戰賽奪人眼球。2012年開發的火星太空服Z-1,造型酷似《玩具總動員》中的巴斯光年。新近面世的Z-2則更加輕便,能夠保護宇航員不受細微宇宙飛行物撞擊,隔絕高熱和極寒。

篇6

幾代人魂牽夢縈,億萬人心之向往。自古以來,人類就向往太空,并為此做出過大量的探索。現代航天技術的發展為人類遨游太空提供了可能性手段, “”升空,“天宮”遨游,中國航天的好戲接二連三,中國“空間站時代”指日可待。

這意味著,中國不僅僅躋身于絕無僅有的兩國俱樂部,還重新定義了21世紀太空的意義:軍事上、經濟上以及政治上。并且深入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

腳踏實地,亦要仰望星空。人有好奇心,只有不斷探索人類才能進步。人類社會生產力的持續發展與地球空間資源有限決定人類要走出地球。撫今追昔,從“兩彈一星”的撼動天地,到“東方紅一號”的比肩強國,從“嫦娥”的飛天探月,到太空行走的堅實足音……頂層設計者對中國夢的蒼穹勾勒,正是自信于這個國家發展處于螺旋向上的實力使然。

上下五千年、縱橫一萬里。這縱橫,是天空的高度,也是歷史的厚度。

從看客到主角

從遠古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牛郎織女等神話傳說,到明代萬戶進行人類最早的固體火箭升空試驗,中國人的飛天夢已做了幾千年。“神舟”“天宮”“嫦娥”,這些字眼凝結中國先祖對太空無限想象。而今天,它們恰如其分地成為一個又一個中國制造的航天器的名字。

1903年,魯迅翻譯出版了法國小說家儒勒?凡爾納的《月界旅行》,三個探險家乘著炮彈飛船射向月球去旅行的故事,在當時為人們津津樂道。在譯文的序言中,魯迅指出,人類是不斷進步蘊含希望的生物,將來總有一天會克服地球引力、空氣阻力的束縛,在太空中逍遙自在地飛行,他甚至還預見了未來太空殖民、星際戰爭的爆發。

經過多年投資和戰略實施之后,中國正大踏步地走在成為太空大國的征途上,也凸顯了變太空為重要的民用和軍用領域的目標與雄心?,F在,衛星可以為中國的飛機、導彈和無人機導航,同時還可以監測農作物產量及外國軍事基地。中國火箭和航天員參加的飛天任務的數量越來越多,這也成為巨大的民族自豪感之源。

喬治?華盛頓大學太空政策研究所創始人約翰?洛格斯根說:“太空能力賦予中國與大國相關領域的合法地位。”據估計,中國的太空預算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相比仍相形見絀。但是,中國最大限度地利用了它的預算。過去一年,它成功進行了19次太空發射,數量上僅次于俄羅斯的26次,超過了美國的18次。未來幾十年,中國將進行大量堪與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此前探索飛行任務相提并論――甚至可能超越的――太空發射,包括量子通信衛星和本世紀30年代的載人登月任務。

從1999年開始,我國實施的載人航天工程取得巨大成就,由航天科技集團六院研制的火箭發動機推舉二號F火箭,成功將10艘神舟飛船、12人次的航天員送上了太空。中國不僅僅躋身于絕無僅有的兩國俱樂部,還重新定義了21世紀太空的意義――軍事上、經濟上以及政治上。

華盛頓特區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詹姆斯?劉易斯說:“我不擔心中國會突然超越我們。我擔心我們自己心猿意馬,有朝一日明白過來,意識到他們已經在太空占據了非常強大的地位?!?/p>

太空力量崛起與地緣政治

時間追溯到1970年4月24日,我國的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 在“東方紅一號”成功發射的第二年,錢學森就提出中國要搞載人航天――事實上,中國現在仍然依賴他參與研究發射的太空系統 “”火箭。然而由于當時中國的綜合國力無法支撐,該工程很快就暫停了。

1978年,時任美國總統卡特派遣安全事務顧問布熱津斯基訪問中國,他送來了一份特殊的禮物――一塊從月球上帶回的石頭。中國科學家對這塊石頭進行了切割,完成了中國人的第一次月球實物研究。

上世紀80年代起,中國建造了先進的通訊和情報衛星,并向其他國家提供衛星發射服務。它開始了航天員培訓計劃,并開始建造出載人飛行航天艙和太空飛機。2003年,隨著“神舟”5號載人飛船的發射成功――航天員楊利偉在太空中飛行了21小時,中國的太空競賽開始實現目標。從此,中國取得了快速進展。

而此時,中國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正在頭頂上方的太空繞軌飛行――這樣的安全體系確保了任何試圖攔截或篡改信息傳遞的行為都會向發送者和接收者發出警報,理論上量子加密是不可破解的。在全球電子偵探時代,量子通信網甚至可以避開最先進的網絡情報活動,同時令潛在的對手或間諜蒙在鼓里。除了加強經濟安全之外,它還將享有戰略安全優勢。

展示太空能力常常轉化成地面影響。中國的太空崛起可能重組太空伙伴關系。與模糊的火星之旅恰恰相反,中國國家航天局給很多國家發展新的伙伴關系、開展積極的太空探索提供了大好機會。美國航天基金會中國政策高級研究員瑞恩費認為,在航天領域的某些方面,中國的技術領先美國,比如對接。

篇7

蒂托在花甲之年圓了自己40年的太空夢,標志著人類太空飛行史上一個新時代的來臨。然而,與大多數創造航天紀錄的人不同,他在飛天之路上要征服的不僅僅是生理和技術上的難關;迎接他的也并不全是鮮花和掌聲。

美利堅難圓飛天夢

蒂托1940年8月8日出生于美國紐約。父親是印刷工,母親是裁縫。現住在加州。離異。有兩兒一女。有航空航天和工程學兩個學士學位。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時,蒂托就產生了飛向宇宙的愿望。1961年,蘇聯人加加林首闖太空,更讓他的飛天夢愈發強烈。1964年,他進入美國航宇局噴氣推進實驗室,在那里工作了5年。其間,他參加了飛往火星的水手4號和9號探測器以及飛往金星的水手5號探測器的飛行軌道設計工作。當時,蒂托曾多次提出申請,想成為航天員,均被拒之于千里之外。

帶著對夢想無法成真的無奈,蒂托離開美國航宇局開始下海撈錢??恐詈竦臄祵W和工程學功底,他發明了分析股市風險的新方法。他先是在華爾街當投資管理顧問,1970年創建了自己的公司。他在40歲前賺到了第一個100萬美元。到1998年,他的公司成為全美第三大投資管理咨詢公司,資產上億。此時,蒂托再也不是一文不名、屢遭拒絕、無可奈何的毛頭小伙子了。人生旅途漫漫,蒂托對遨游太空一直癡心不改。雄厚的經濟實力為他實現自己的愿望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基礎。他在尋找著每一個可能的機會。

金錢鋪就通天路

“功夫不負有心人”。20世紀90年代末,在太空運行十余年后,俄羅斯和平號空間站因經費拮據而處境尷尬。俄航天界人士為了給和平號籌集續飛的資金絞盡腦汁,并開始嘗試商業運營的道路。對蒂托來說,這實在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只要有錢,他就有可能飛進太空!

實際上,蒂托并不是第一個、也不是最后一個向俄方表達太空旅游意向的人。值得一提的是,在數位競爭者中蒂托心最誠;他有錢,也愿意出錢圓一個夢。他開出2000萬美元的價格并同意預付100萬美元,于是最先拿到了去太空旅游的通行證。

1999年夏,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蒂托在58歲之年開始學習俄語。他在俄宇航中心進行了體檢,并在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接受訓練。蒂托總共訓練了700個小時,通過了航天員訓練中心至少10項專業技能考試,包括無線電通信、導航和電力工作的知識測驗。俄羅斯航天專家對蒂托的表現非常滿意。一切進展順利。蒂托離實現自己的夢想越來越近。

好事多磨難成行

然而,事不湊巧,年事已高的和平號空間站在苦熬一段時間后,再也支撐不下去了。今年3月23日,俄對其實行了有控再入。蒂托渴望已久的太空之旅的目的地突然間消失了。煮熟的鴨子真的要飛走嗎?蒂托心里打起了鼓。雖然根據蒂托和俄宇航局簽訂的合同,如果該局未能在今年1月30日前將他送入“預定軌道”,俄方有義務將蒂托送往國際空間站觀光,但俄方會對一介平民守信用嗎?

事實證明,蒂托沒有看錯人,俄同意把蒂托送上國際空間站。此言一出,立即招來美國的強烈反對。3月19日,美國、歐盟、加拿大、日本等宇航部門的官員照會俄羅斯宇航局,表示反對俄將蒂托送往國際空間站,理由是蒂托上站可能會影響正常工作。俄沒有采納這些合作伙伴的意見,堅持履行與蒂托達成的協議。俄方的理由很簡單,蒂托支付了2000萬美元,這是一樁嚴肅的交易,俄方應該守信用。如果不履行合同,今后沒有人會認真與俄合作。美國在無奈之下,十分不情愿地點了頭。

踏平坎坷入仙境

莫斯科時間4月28日11時37分,蒂托搭乘聯盟TM32號宇宙飛船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出發,飛向夢中的地方。與他一同前往的是俄航天員穆薩巴耶夫和巴圖林。4月30日13時28分,聯盟TM32號順利地與國際空間站的星辰號艙對接,穆薩巴耶夫、巴圖林與蒂托依次登上了國際空間站。

蒂托是以首位太空游客和國際空間站短期考察組成員的雙重身份到站的。他負責飛船的一部分無線電通信、導航和供電工作,還與俄航天員共同執行對地觀測任務。除此之外,蒂托還幫助在站上生活的航天員準備一日三餐,或做其它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用他自己的話說,他想讓航天員們把更多的時間用在科學實驗上。

當然,觀光是蒂托此行的主要目的。為此,他隨身攜帶了一架照相機、一臺攝像機、一臺錄音機和一個隨身聽。此外,他還準備了30盒膠卷、8張光碟及一些錄音帶等。在站上逗留的5天多里,蒂托的大部分時間都用來拍照、錄像、錄音以及搜集準備發表的材料。

在飛船飛向空間站途中,蒂托曾因太空反應感到陣陣惡心。進入國際空間站后,蒂托的胃部仍覺不適,但這都沒有影響他太空觀光的心情。

5月4日,蒂托在接受俄電視臺采訪時說:“我自我感覺非常好,這2000萬美元花得值。我希望自己為普通百姓打開一道飛往太空的大門,這就好像當年坐飛機是一種奢侈,之后靠許多富 翁的支持才漸漸普及開來;上太空旅游也需要這樣的先驅者。有許多人同我有著相同的夢想,他們也很有錢。我想太空旅游是一個很有前途的產業?!?/p>

在與地面的3個孩子通話時,正經歷著他這一生中最無與倫比美妙時光的蒂托還未開口,已經喉頭哽咽,萬千思緒瞬間涌上心頭。這是在親人面前自然的真情流露。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克服的困難和得到的快樂恐怕也真是語言難以描述的。

篇8

“方特”之旅

今天是“五一”節假日的第二天,我們一家趁著這大好時光,來到了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開始了一日游。

一大早,我們就坐車來到了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雖然下著雨,但也沒能阻擋我們的腳步。我們先看了充滿溫馨的“西部傳奇”;再看了發生在“海螺灣”的海底故事;接著又爬了彎彎曲曲,蜿蜒曲折的“精靈山谷”;接著在“失落帝國”發現了悟空歸來;隨后還來到了“太空世界”玩“飛越極限”、“太空山”和“星際航班”,然而,最后一個,也是我最喜歡的一個項目,那就是:《恐龍危機》。

我們排好隊,耐心等待著……終于等到我們啦!我們第一個沖上瀏覽車,系上安全帶,帶上4D眼鏡,開始了“逃亡”的旅程。??!不好一只迅猛龍過來啦!還好,兩名空中警察來了,開始對迅猛龍一陣進攻,但迅猛龍也不傻的,開始反攻,一名空中警察不幸犧牲,迅猛龍也死了。當我還沒反應過來時,一只霸王龍出現!它張著血盆大口,不顧一切的朝我們撲了過來!“哦哦”!霸王龍突然死了。??!是空中警察來了,這下我們有救了!嗯?這是哪兒?哇!來到了下水道!這還不算是什么,更關鍵的是,有兩條水龍在這,它們是怎么來到這了?先不管這么多了,逃命要緊!空中警察開始和水龍進行了激戰,水龍晃了一下脖子,一名空中警察就從空中掉了下來,剩下兩名空中警察開始用冰凍槍凍結水龍,水龍瞬間就變成了冰龍。當我們來到空中時,哎呀,這兒翼龍好多,飛來飛去真擋路!一個石像砸中我們坐的瀏覽車,瀏覽車掉到了地上后,立刻開始逃離現場,在火焰和鋼管中飛行。啊!一塊樓板要掉下來了,好像要砸到我似的,讓我虛驚一場。終于瀏覽車到達了目的地,有驚無險的動感電影在尖叫聲中結束了,真是太逼真了!

這次游玩既讓我玩到了驚險刺激的項目,還豐富了我的知識,正是一舉兩得。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真是一次難忘的旅程!

篇9

當袁隆平日益攀登超級稻產量高峰的時候,產量也成為時下種業界一個熱點話題,確實,提高糧食產量始終是我們必須要重視的問題,不過對于育種而言,除了產量,也還有另外的發展空間值得去注意:諸如口感、營養、外觀等等。

去年7月,日本“越光”大米進入中國,先后在北京和上海以每公斤約99元的天價,震撼了傳統米業市場,不僅使普通百姓吃驚,在種業界引起的反響也是空前的?!霸焦狻贝竺资侨毡疚兜雷蠲?、質量最上乘的大米,是日本高級大米的代名詞。當普通消費者在對這種天價大米紛紛質疑的時候,“越光”大米所引發的市場效應倒是我們要注意和重視的:“越光”大米登陸中國市場實際上引發了人們對大米消費追求優質、口感、外觀等諸多要素的時代已經到來,我們一日三餐不起眼的大米也深藏著被我們忽視的利潤空間。

“越光”所引發的優質高價效應是很明顯的,不管你買不買,這個趨勢是不可阻擋了。去年11月河南原陽“太空營養米”以每公斤30元的價格亮相北京大型超市,也吸引了大家的關注。太空營養米,獨特之處就是從選擇搭載衛星材料到搭載后的選育,都是以追求營養價值和適口性作為終極目標,雖然畝產僅250公斤,但品質有了保證。它不僅有飽滿晶瑩的外觀和軟筋香甜的口感,而且富含硒、鐵、鈣等微量元素。用原陽縣農科所所長、水稻專家李興啟的話說,太空營養米定位為高端產品,價格是高了點,但物有所值。

作為傳統產品,我國的大米利潤一向偏低,競爭也相當激烈,大米市場的營銷基本處在一個“低價———低檔———無品牌”狀態,究其原因,對育種品質的追求還重視不夠,對品牌的培育還很淡薄。結果就是產量上去了,品質卻沒有跟上。實際上我國的優質大米還是有一些的,如東北五常美裕大米、吉林圣水禾大米等,但勢單力薄,還沒有形成氣候。

近年來我國糧食生產雖然不斷取得豐收,但種糧效益仍然偏低,主要原因就是糧食作為最普通的一種農產品,價格上不去。目前,我國稻米80%作口糧消費,全國年均消費大米2.4億噸,其中品牌大米僅占2%。如果育種單位、糧食企業多從品牌、營養保健、精加工等方面下功夫,那么優良品質所帶來的利潤將是無比誘人的。

篇10

佩蒂特在現已關閉的這個博客上說:“我在這個世界萌芽、扎根,沒有先例可循。我是一種堅韌、充滿活力的植物,能在任何惡劣環境下照常生長。我是一棵西葫蘆,我正置身太空。”

這是以一種非傳統方式耗費美國人所納的稅,但是在你偷著樂之前,一定要想一想:這棵小小的植物將會成為我們人類未來的關鍵。如果像一些末日學家預言的那樣,我們最終將會耗盡地球的資源,使它變成一個難以生存的不毛之地,那么太空農業將被證實對我們人類繼續幸存下來至關重要。

世界各地的政府和私人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在空間站、飛船,甚至是火星上種植可食用作物?;鹦菂f會正在猶他州一個偏遠的角落試驗溫室的生長情況,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大豆和大麥等生長周期長的作物,普渡大學的科學家也在整理適合太空環境的垂直花園設計。也許最為重要的,要數今年晚些時候美國航宇局將會首次在軌道上生產自己的食品。如果太空農業現在看起來似乎仍像一個無法實現的白日夢,那么這顆西葫蘆還充當著一個更加現實的角色。它讓佩蒂特和其他船員能夠保持頭腦清醒。

在太空種植可食性植物有助于解決太空旅行面臨的一個最大問題:食物的成本。據美國航宇局國際空間站和飛船處理董事會項目科學家霍華德·萊文說,把1磅(0.45千克)食品送上國際空間站需要花費大約1萬美元。保質期較長的高熱量食物還需要額外費用。

美國航宇局的博士后吉奧亞。瑪莎表示,補給船運送的這種數量有限的新鮮產品,航天員幾乎立刻就把它們消滅掉。萊文和瑪莎是研制蔬菜生產系統(VEGGIE)的科研組成員,萊文準備在今年底登上國際空間站。今年12月,美國航宇局計劃發射一系列凱夫拉“枕包”,它們里面填充了類似貓糞的材料,可種植6棵長葉萵苣。勃艮第萵苣將在亮粉色LED燈下栽種,并準備在短短28天后收獲。

美國航宇局嘗試在太空栽種植物的歷史由來已久,但大部分試驗的目的都是為了理論研究。這些試驗包括:計算出失重狀態對植物生長造成的影響;通過航天飛機任務檢驗速生苗芽,以及評估不同種類的人造光的生命力。但是蔬菜生產系統項目是該局首次嘗試在太空種植可食性植物,為太空旅行者提供食物。無疑,這個夢想是為了打造一種再生生長系統,以便空間站上可以不斷長出食物。甚至有可能是在月球移民地和火星上種植可食性作物。

勃艮第萵苣被提名為第一階段蔬菜,它屬于速生植物,富含抗氧化劑(是宇宙輻射的一種潛在解毒劑)。稍后采用的蔬菜可能包括蘿卜、豌豆和一種特殊的西紅柿變種,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利用最小的空間種植最多的蔬菜。確定要在空間站上種植哪些東西,植物的大小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考慮因素,因為這里的每一平方英尺都被小心分配,用于特定用途。收獲時間也極其重要,該項目希望在每位機組成員6個月(平均)的停留時間里,盡量使植物的生長周期達到最佳化。

1.猶他州火星沙漠研究站(TheMDRS)是火星協會的一個項目,這是由一群科學家和太空愛好者組成的團體。在漢克斯維爾這個偏遠的地方,研究人員嘗試模擬火星環境,其中包括在溫室里種植他們自己的吃食。該研究站的栽培學仍處于發展的早期階段,該站的目的是評估太空環境對參與者的健康產生的影響。

2.圭爾夫大學不喜歡蔬菜生產系統(VEGGIE),這個加拿大項目正在認真研究大豆和大麥等生長周期長的作物。

3.普渡大學的卡里‘米切爾博士認為,太空農業需要采取垂直方式。即與地球上的城市農業提倡的方式類似。LED的重要支持者米切爾已經從事垂直農業很多年,采用垂直農業是為了支持太空生活。

4.南極使用室內溫室,為了復制太空環境,吉恩·賈科梅利已經率先在南極洲進行研究。這項試驗由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資助,其目的是評估這種環境對南極居民產生的心理影響,因為他們認為,太空環境也是與此類似的隔絕環境。綠葉蔬菜是最理想的選擇,只要把它們從土里,就會被立刻吃掉。馬鈴薯或甘薯并不是太好的生食,因此被瑪莎稱之為“中間水平”的植物。最不切實際的作物應該是小麥和稻子,它們的生長周期更長,而且需要大型研磨設備。很顯然,需要深加工的植物對太空旅行而言沒有太大吸引力。萊文稱,美國航宇局已經通過過去的太空任務,對速生矮桿小麥的變種進行試驗。但是要想大規模種植這種作物,為太空旅行長期提供食物,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萊文說:“在這一點上而言,這個盈虧兩平成本對嚴肅的生物再生農業來說還是太高。6頭萵苣成為機組成員飲食的一個很好的補給,但是他們不會長期食用這種東西?!?/p>

然而這些植物并不只是為了食用,它們還充當著一種情感寄托物,即園藝療法。這是因為照顧植物是-劑人類心靈的安慰劑。據自1989年開始給萊克斯島上的居民進行這種療法的紐約園藝學會說,照顧植物的好處非常多,例如“減小壓力、改善心情、緩解抑郁、促進社交、改善身心健康”和一般健康。無疑這些好處在太空中很受重視,在廣袤無垠的太空中,即使是最堅強的航天員,也有可能會被逼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萊文說:“那里的環境非??量?,你會被困在一個狹小的金屬盒子里。每天侍弄侍弄植物能夠減少心理壓力,讓航天員由此及彼,回想起地球上的美好時光?!痹跒槠?個月的停留階段,佩蒂特把這個太空西葫蘆和另外“兩個新機組成員”——椰菜和向日葵帶入太空,這是一個私人計劃。他沒有新奇的設備,只有一些土壤。

他通過經常在空間站的窗戶間來回移動植物,讓它們獲得陽光,他把它們種在一個塑料袋里,利用混有食物殘渣的液體澆灌它們。機組成員從未嘗試吃這些植物,佩蒂特半開玩笑地說,這讓人感覺有點像是同類相殘。他說:“我們認為,它們就是我們中的一份子。有這些植物陪伴在身邊,把鼻子湊近一片葉子,感受葉片上的絨毛引起的癢癢的感覺,看著向日葵完全盛開,是件非常令人愉快的事情。它使我們的體驗完全發生了改變?!?/p>

瑪莎認為。蔬菜生產系統也能為空間站上的航天員提供類似的心理安慰。該項目的第二階段將包括種植魚尾菊,以便讓航天員獲得更刺激的視覺體驗。更不用說照顧植物還能魔法般召喚出不可知的聯想記憶。例如兒時收獲季或者是早就被遺忘的夏季在花園中散步的美好畫面?,斏f:“航天員會像飼養寵物一樣侍弄每株植物嗎?他會在不經意間憶起早被遺忘的記憶嗎?這些都是未知答案?!?/p>

對美國航宇局的機組成員來說,第一批為太空準備的萵苣有點像是捉弄人的把戲,因為收獲后它們會天被冷凍,并保存起來,等待送回地球進行檢驗。在徹底檢查這些植物上有沒有宇宙微生物以前,不準許任何人食用它們。

1982年的《兒童全未來手冊(Kids’Whole Futu re Catalog)》,出人意料地促使一些人開始思索太空農業的未來。除了采用水培法和堆肥栽種植物,該書還指出,航天員可能很快就會在太空飼養兔子,作為肉食來源。這種說法聽起來是不是有點牽強呢?也許答案是否定的。世界各地的研究人員已經花很多年時間用來研究對太空任務來說最可行的蛋白質。在選擇合適動物時,最需要考慮的問題就是體積和它們排泄的糞便,日本和墨西哥科學家已經研究了可食用太空昆蟲。在日本,有關閉合循環生命保障系統的試驗最近已經在小山羊身上進行。不管是蟲子還是山羊,目前均未被送入太空,但是俄羅斯航天員已經對一種潛在的食物來源一一日本鳴鶉進行了大量試驗。機組成員自1979年開始把日本鳴鶉蛋送入太空進行研究,事實上1990年第一枚卵被成功孵化出來。自此以后,俄羅斯航天員開始親手撫養剛出生的日本鳴鶉,研究它們的適應能力。據美國航宇局的瑪莎說:“航天員對它們日久生情,很難舍得殺掉它們?!?/p>

而那些太空微生物經常都是有益健康的,它們類似于在任何潮濕的根部滋生的天然細菌。俄羅斯機組成員允許食用在他們那側的空間站上種植的蔬菜,但是美國太空任務對微生物標準的規定很嚴格,而且絲毫沒有松動的意思。瑪莎表示,美國航宇局的外科醫生不管是“有益”細菌還是“有害”細菌,只是簡單的根據細菌量設定標準。對第一個收獲的萵苣進行試驗后,她希望該局會重新評估細菌標準。

這個障礙一旦被清除掉,瑪莎將對該項目充滿信心。她的科研組自2011年開始在美國航宇局的實驗室里試驗該系統,計算細菌量,并對該技術進行評估。威斯康星州的軌道技術公司(ORBITEC)制造的植物生長箱非常輕,而且極易保存,擁有相對簡單的澆水和照明系統。每個生長箱需要空間很少,而且容易大規模復制。與笨重、很耗費能源的前輩不同,植物生長箱所需的電能與筆記本電腦大致相同?,斏f:“這著實是一個設計精巧的小系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