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利偉:培養(yǎng)世界胸懷的中國太空人

時間:2022-10-18 02:24:00

導語:楊利偉:培養(yǎng)世界胸懷的中國太空人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楊利偉:培養(yǎng)世界胸懷的中國太空人

新華網北京10月18日電(記者易凌孫彥新)自從楊利偉在2003年乘坐中國自行研制的神舟五號飛船進入太空后,中國成為繼蘇聯(lián)和美國之后,世界上第三個成功實施載人航天項目的國家。中國航天員因此被賦予了一個獨特的稱謂——Taikonaut(太空人)——中國詞匯“太空”的漢語拼音與宇航員的英文單詞“astronaut”的結合體。

如同這個特殊稱謂同時包含中國特色與國際化色彩一樣,正參加中共十七大的楊利偉代表說,在太空中,中國航天員也會像國際同行一樣,堅持自己的信仰。

目前,中國航天員大隊14名隊員都是共產黨員。楊利偉說,將來中國有了自己的空間站,執(zhí)行飛行任務的航天員也會堅持在太空過黨組織生活。“如果我們在太空成立一個黨支部,那或許是世界上最‘高’的黨支部。”

“就像國外的航天員也有自己的信仰一樣,中國的航天員信仰共產主義,這是一種精神力量。”楊利偉說,“在執(zhí)行任務前,我們不會像外國同行一樣禱告,但是我們這個共同的信仰會成為集體的一股強大的凝聚力,在太空這樣一個沒有國界,也沒有地球上的一些規(guī)范的環(huán)境中,使我們更為團結,也成為我們完成任務的有力保證。”

現(xiàn)任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副主任的楊利偉表示,不同的信仰并不會妨礙各國航天員友好合作、和睦相處,“中國培養(yǎng)的航天員是要具有世界胸懷和全球眼光的”。

“人類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不是一個國家能夠獨立完成的,當我們從宇宙回頭看自己的飛船的時候,感受到整個人類的偉大——將近10噸重的東西弄到距離地球幾百公里外的地方飛行,這凝聚了人類的共同智慧。”楊利偉說。

在回顧4年前的太空之旅時,楊利偉說:“作為一名中國航天員,我走出家門時,面對的是人類社會,背后是我的家庭和國家在為我作支撐;然而我走出地球,走進太空時,面對的是整個宇宙,背后是整個人類社會,整個地球為我作支撐。”

楊利偉認為,中國政府提出構建和諧社會,而這一理念同樣適用于航天事業(yè)的發(fā)展。“我相信和諧這一概念不僅僅適用于中國或是僅僅局限在地球。中國開展航天事業(yè)的宗旨是和平利用空間資源,造福全人類,正體現(xiàn)了和諧這一概念。”

他說,航天員上天主要是為了完成飛行任務,但在太空同時還將參與國際救援、維護和平、環(huán)保等多項工作,國際空間合作是航天事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這也就要求中國的航天員胸懷世界,增強合作意識。

為了使將來中國航天員與其他國家同行間的交流和合作更為規(guī)范,增進相互了解,從2006年起,楊利偉所在的中心與清華大學航天航空學院合作,對航天員開始進行在職工程碩士的學位教育,在專業(yè)基礎知識方面增加了《空間法》《航天史》等新課程,并開設了一些關于世界各國文化等方面的課程。同時,航天員還一直學習英語和俄語。

楊利偉說:“目前,大家用外語和外國同行進行一些日常的交流是沒有問題的,這也更利于增進交流,加強合作。”

同時,中國在遵循平等互助的原則上也積極開展國際航天事業(yè)合作,目前同法國、比利時、俄羅斯等國開展了一系列科研合作項目,涉及設備裝置、空間醫(yī)學、空間資源利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效果。

楊利偉說:“國外的同行們無論是航天員還是航天發(fā)展組織,如歐洲空間局都積極要求與我們合作,特別是利用我們的空間資源,比如用我們飛船裝載他們的設備進行試驗。我們在確保完成任務的同時,也與他們達成了一些框架性的合作協(xié)議。”

楊利偉所在的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是繼俄羅斯加加林航天員訓練中心和美國休斯敦航天中心之后,世界上第三個能獨立完成航天員訓練的場所。而建設世界一流的航天員培訓中心、培訓外國航天員已經成為他們的一項目標。

楊利偉說:“目前我們任務還很緊,從我們的愿望來講,正積極建設這種能力,將來沒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