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醫學論文范文

時間:2023-04-02 04:00:56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心血管醫學論文,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心血管醫學論文

篇1

服務營銷與網絡信息服務管理并非是互相獨立,隨著信息技術和社會的發展及新經濟時代的到來,兩者的聯系也突顯起來。

(一)網絡環境下服務營銷構成醫學信息服務管理理論的基石

醫學網絡信息服務已打破了傳統的信息服務和管理理念本論文由整理提供,引進服務營銷的理念和經營管理之道,同其他信息服務實體競相爭艷。

營銷者將產品(服務)按照從核心到的順序,依次是:核心產品;基礎產品;期望產品;附加產品,包括增加的服務和利益;潛在產品。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產品也可以參照此方法來劃分,由此可以看出醫學網絡信息服務除了提供基本的核心產品和實物產品外,還要提供給用戶附加產品和潛在產品,它們共同構成醫學網絡信息用戶的價值層次,滿足了不同用戶的不同層次的個性化需求。為了維持和發展用戶,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系統必須樹立服務意識。另外,從用戶需求的角度看,醫學網絡信息服務也要借助服務營銷理論進行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的運營和管理。

服務營銷的根本理念就是以用戶需求為導向,這正符合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管理的客觀需要,即忠誠地服務用戶。醫學信息服務的知識化要求高素質的人員創造高質量的服務,為此,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管理更關注對人(包括內部員工和用戶)的管理,即人本管理。服務營銷就是強調對人的管理,認為人是產品(服務)的一部分。[1]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的動態性要求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管理特別注重創新和服務質量的管理,而服務質量是服務營銷理論研究的重點。

(二)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管理對服務營銷理論的逆向促進

服務營銷與醫學信息服務管理的關系是互相影響和作用的。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及其管理有著自身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服務營銷在醫學網絡信息服務專門領域的發展,會促進服務營銷理論的成熟;通過專門領域研究發現新的問題,進而以新的視角審視服務營銷,促進服務營銷的完善和進一步的發展。醫學網絡信息服務理論的發展可以拓寬服務營銷的研究思路和研究領域。

二者是相輔相成,互相發展和促進的,這使醫學網絡信息服務工作和管理理論與實踐蒸蒸日上;同時,服務營銷在專門領域的深入研究使得服務營銷理論的研究有了新視角,體現服務營銷理論的價值。

二、網絡環境下服務營銷對醫學信息服務管理的影響與作用

(一)服務營銷強調顧客導向的理念對醫學數字信息服務管理具有指導和影響作用

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要以顧客滿意度為指標,要從顧客角度,用顧客的觀點來分析消費者的需求。[2]顧客的滿意是企業未來利潤的最好指標。因此,服務營銷的核心是用戶滿意和忠誠,并通過信息服務組織戰略概念的制定以及內、外部各個服務環節體現信息用戶導向理念,體現每一個工作或管理環節都是下一環節的服務提供者,同時又是上一環節的服務接受者。

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管理應從中得到啟示,努力研究用戶需求,用戶心理,以及用戶信息需求行為,學會與用戶交流和溝通等,以實際的數據分析用戶市場,指導醫學信息服務管理,通過高質量的內部管理促進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用戶的鞏固和發展,切實推動醫學信息服務的社會效益(公益性)和經濟效益。

(二)服務營銷管理更注重“人”這個因素的作用

在服務營銷管理理論中,人是產品的一部分,既包括用戶也包括服務組織內部員工。服務營銷使得用戶直接參與服務的生產過程,并且對服務質量做出最終評判,因此,管理好信息用戶成為服務營銷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另一方面,服務績效的好壞還取決于服務提供者的素質,這是構成服務質量的內容“技術質量”和“功能質量”的決定性因素。因此,積極營造內、外部營銷和互動營銷的環境與氛圍,創造性地激勵員工和用戶的潛能,這在服務營銷管理理念中至關重要,以此體現人文關懷,培養服務精神,培育組織文化。尊重人的價值,開發人的潛能和創造力,對基于網絡的醫學信息服務管理具有指導和借鑒意義。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管理應努力吸收服務營銷管理中先進的理念和觀點,為我所用,在醫學信息服務組織服務文化戰略的驅動下,通過對醫學信息服務員工的合理激勵,適時培訓,適度授權,充分關懷和滿足其需求的一系列人性化管理,以及對用戶合理與互動的管理與滿足,本論文由整理提供真正體現人本原理,創建醫學網絡信息服務品牌效應,滿足醫學網絡信息用戶精品化和個性化需求。超級秘書網

(三)服務營銷以服務質量為關鍵環節和要素,對基于網絡的醫學信息服務管理服務質量的控制具有指導作用

在服務營銷理論中,不僅強調產品質量同時強調服務質量。而服務質量同信息用戶的感受關系重大,它不僅取決于預期質量與體驗質量之比,也決定于技術質量和功能質量的水平。功能質量則指用戶同服務人員打交道的過程中,服務人員的行為、態度、穿著等方面對用戶感知的影響狀況。因此,產品也反映了產品的服務和利益。

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管理也要特別強調信息服務產品的質量問題,醫學信息服務用戶對信息服務產品評價同樣是通過信息用戶的感知獲得的。用戶除了對產品核心價值、基礎價值的評判外,還包括對附加價值、潛在價值的判斷。因此,基于網絡的醫學信息服務的質量管理是全局性、系統性管理,任一個服務環節的失誤都有可能造成整個服務的失敗。對于網絡環境下醫學信息服務管理,應吸收借鑒服務營銷的質量管理控制的先進理論,從用戶的角度設計與制定質量管理、控制模型和方法。保證基于網絡的醫學信息服務組織從整體服務系統到每一個員工再到用戶實際的感知服務整個服務過程環環管理環環相扣以及持續控制和改進醫學信息服務質量。

參考文獻:

篇2

1.1對象

2009年7月~2010年7月在本院就診的全部患者,并遵循以下排除標準進行排除:腎炎、腎病等腎功能損害疾病;急性腦出血、腦梗死;所有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除外)、腎臟疾病以及使用激素;妊娠、腫瘤、類風濕性關節炎。使用統一設計的調查表,通過病案查詢收集所有入選患者的臨床資料,入選患者供325例(女109例、男216例),年齡35~80歲。

1.2方法

依據《心血管病治療指南和建議》將全部患者分為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AMI)組、穩定型心絞痛(SA)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四組。按照ACC和AHA冠狀動脈造影指南,采用德國siemens公司HICORA-COM大型X線機與美國GE公司AdantxLC心血管造影機、Judkin’s法按常規選擇投照。樣本采集:清晨8點之前空腹采集靜脈血5ml。測定方法:3000r/min離心分離血清,使用免疫比濁法檢測血清CysC的濃度C(正常值0.6~1.3mg/L)。檢測試劑為北京利德曼公司的CysC試劑盒;檢測儀器為日本Olympus公司全自動生化分析儀。記錄患者的性別、年齡、糖尿病史、高血壓病史、冠心病家族史、吸煙史等。依據年齡、性別及血肌酐,使用簡化的MDRD方程計算eGFR(ml/min•1.72m2)=186×血肌酐(mg/dl)-1.154×年齡(歲)-0.203(女性×0.742)。

1.3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13.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

2.結果分析

2.1CysC與冠心病病情的單因素分析結果

對照組、穩定型心絞痛(SA)組、不穩定型心絞痛(UA)、組急性心肌梗死(AMI)組四組的CysC值分別為(1.02±0.30)mg/L、(1.15±0.29)mg/L、(1.47±0.50)mg/L、(1.10±0.37)mg/L。上述組間的CysC值比較結果為:SA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SA組、UA組CysC值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1);UA組CysC值比SA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1);AMI組CysC水平比UA組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隨著CysC的升高,冠心病患者中存在加重的趨勢。

2.2CysC與冠脈病變的多因素相關研究結果分析

以年齡、性別、高血壓病史、糖尿病史等因素作為自變量,通過Logistic回歸結果將325例患者作為整體進行多因素的分析。與冠脈存在無病變相關因素的是性別、年齡、高血壓病史;通過多元逐步回歸,結果顯示與冠脈病變Gensini積分顯著相關的因素是LDL-C、糖尿病史、性別、年齡、HDL-C、Glu,通過表2可以看出,CysC與冠脈病變Gensini積分依舊存在獨立相關關系。

3.討論

血管壁重建過程的干擾或混亂是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再狹窄形成的重要的發病機制之一。胱抑素C作為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劑,重要生理功能是調節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影響中性粒細胞的遷移,參與血管壁、細胞外基質產生及降解的平衡過程中以及炎性反應過程等。本研究結果顯示,CysC參與了心血管系統疾病諸多病理、生理的過程,隨著CysC水平升高,冠心病的病情會逐漸的加重;血清CysC水平還可以用來反應炎性反應活動過程,而炎性反應是動脈粥樣硬化發生及進展的重要因素。同時,血清CysC的水平與冠心病密切相關,是反映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程度的一個重要指標,而檢測Cys對于預測冠心病的發病、發展及預后等具有重要的意義。

篇3

1.1人工處理醫學信息的局限性

人工處理信息是有很大缺陷的。第一,速度慢,手寫字符平均為40字每分鐘。第二,人工的處理繁雜的醫學信息出錯率很高,一旦出錯,甚至會導致嚴重的醫患關系。還有,人們憑著自己的感覺直覺在識別信息上是很弱的,在推斷和概率估計上存在著很大的主觀傾向,這是萬萬不行的。如上的種種局限性在醫學信息管理中會嚴重影響信息的及時性,準確性以及適用性。醫學信息管理的中的各類信息,是在診療康復過程中相互依賴,環環相扣的。任何一個環節的出錯都會引起“水波效應”,使整個有機整體處于紊亂狀態,影響工作的進行。

1.2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優越性

眾所周知,計算機以迅速,準確,可靠和擁有極大的儲存能力為突出優點被廣大工作者所喜愛。而且,其計算和分析能力遠遠的超過人工可能達到的最大程度。計算機用于處理醫學信息適應了其信息量大,面寬的特點;與醫學信息處理的及時,準確的要求相適應。通過計算機技術的支持,從根本上改善了醫學信息管理人員工作性質和條件。所以,計算機技術用于醫學信息的處理,是醫學現代化管理的重要手段。繁雜的醫學信息一旦引入了計算機技術,就會提高管理的效率,減少錯失,保證醫療過程科學而協調地進展,對病人,對醫生,對有的醫療機構乃至整兒社會,都有著極其深遠的影響。

1.3辯證地看待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有著計算機技術的支持,我們不能否認醫學信息管理更協調,更有效率;但是,計算機也不是萬能的。計算機技術在應用過程中,尤其在信息采集方面,對于涉及面廣的信息很難實現計算機化,自動化。而且,計算機畢竟是機器,在靈活性方面就明顯的沒有人工有優勢。因而,在信息管理過程中,要通過計算機與人工相結合的方式來對信息進行管理;才能讓信息不但具有準確和高效性,也有一定的靈活性。所以,因才施用,才能更好的發揮計算機技術在醫學信息管理中的作用。

二、對計算機技術教學方式的建議

計算機技術的運用,對于醫學信息的管理意義是重大的。兒如何將兩者有機的結合起來則是我們醫務工作者的事情了。當今時代,每個醫療機構在每個季度,都會有一定的計算機教學,對象上至院長下至護士,可見其重要性。因此,一個良好的教學方式就顯得更加重要。多媒體教學相對于枯燥乏味的照本宣科有如下優勢:

1、直觀性,能突破視覺的限制,多角度地觀察對象,并能夠突出要點,有助于概念的理解和方法的掌握;

2、圖文聲像并茂,多角度調動學生的情緒、注意力和興趣。

3、動態性,有利于反映概念及過程,能有效地突破教學難點;

4、交互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學習更為主動,并通過創造反思的環境,有利于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5、通過多媒體實驗實現了對普通實驗的擴充,并通過對真實情景的再現和模擬,培養學生的探索、創造能力;

6、可重復性,有利于突破教學中的難點和克服遺忘;

7、針對性,使針對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成為可能。

8、大信息量、大容量性,節約了空間和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通過多媒體教育,是的醫務工作者快速的,有效的,持久的掌握計算機技術與醫學信息技術的結合使用,這不僅僅使利醫療機構本身構成更加精準,有效,有機,更是讓病人得到了很大的便利。

三、結論

篇4

(一)存在的問題

當前,信息技術課主要采用投影講授或在計算機室中采用電子教室統一控制講授與上機練習相結合的同步課堂教學模式。教師先統一講授,然后學生上機練習,盡管教師和學生均對該課寄予很大的期望,也付出了努力,但仍主要存在著如下問題:

1、學生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技能兩極分化

來自不同區域的學生,計算機技能水平參差不齊。目前,大部分城鎮小學已經開設信息技術課,因此來自城鎮小學的學生基本上操作技能較為熟練,在初中階段學習起來較為輕松,而大部分農村小學沒有開設,學生沒有接觸過信息技術課,初中階段學習從零開始。因此,學生在知識水平、認知能力、思維技能等方面存在著較大差異,接受新知識的能力也不同,在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著有的學生吃不飽,有的學生吃不了的現象。

2、教學效果較差

采用電子教室統一控制講授的教學方式,老師在控制主機上專心講授知識、操作方法,學生聚精會神聽課,課堂基本上以滿堂灌為主,上機練習時學生主要模仿教材中的案例或老師提供的案例,學習好的學生做完練習后便無所事事,操作技能不好或學習差的學生則做不完。由于只聽或只練,形不成新的學習刺激,學生的注意力僅能保持較短時間,學生學習動機不強,自學能力欠缺,整體教學效果較差。

3、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差

學生在上機練習只會模仿教師課堂所講授過的案例,大多數學生不能獨立設計、制作有創意的作品。在遇到具體問題時,往往不知如何解決,缺乏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影響

以上問題是目前信息技術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已嚴重影響到信息技術課教學目標的實現。急需一種能針對學生個體差異實行個別化教學、有效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培養創新能力的新型教學方法。信息技術在教學中并不陌生,現代信息科技在教學中的應用為我們所常見,多媒體的教學效果以其直觀性和內容的豐富多彩性獲得了大部分教師與學生的喜愛。在多媒體教學過程中和社會中各種對信息技術的應用讓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充滿學習興趣與渴望,但教學實踐中如果不能恰當地把握好初中學生信息技術學習的差異性,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必然導致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乘興而來、敗興而歸。要么是理論性太強,操作較為復雜,基礎差的學生學不懂、摸不會;要么是學生嘴里面說的小兒科、沒意思。學習興趣的喪失,無疑是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最棘手的問題,如何處理好這一基本問題?筆者認為要處理好實際教學實踐中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上對不同學生因材施教,把握好學生差異性,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相比較于其他課程來說,在學習初中信息技術課程這一基礎性應用的課程時,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差異性很大。主要表現在:首先是初中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態度存在差異性,這是在初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學生差異性表現得最為明顯的一點。大部分學生對于信息技術充滿極大的熱情和興趣,但就初中信息技術課程教學的具體內容,學生的興趣和態度是有差異性的。有的學生對學習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期望值更為有興趣的是各種各類的時尚游戲,或者是各種好用的上網沖浪的內容及方法,而初中信息技術基礎知識教育必須系統地對相關的信息技術做詳盡的學習。學生明顯地表現出對具體教學內容的好惡、興趣與態度的差異性。其次,學生性格有差異性,初中信息技術課程要求學生動手去操作、去實踐。學生的性格差異在信息技術課堂上表現明顯:性格外向、大膽的學生在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表現活躍,敢于嘗試,樂于操作,求知欲強;而平時性格內向、膽小的學生往往不是害怕在同學前因為出錯而面子掃地,就是怕弄壞學校電腦,不敢嘗試,不敢操作。最后,在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我們常常采取任務驅動的教學方法,也布置了作業等要求學生在課堂后去自主的溫習和學習一些教學的內容,而因為學生家庭環境的不同,其完成學習任務的家庭條件存在差異性。比如說有的學生家庭經濟和學習條件較好,配備了設備齊全的計算機,家長也非常重視這方面的技能,甚至參加各種計算機輔導培訓課程。而有的家庭還沒有計算機,孩子信息技術的學習完全靠在學校的學習和操作。同時現代信息教育中存在一種情況也就是家長普遍提及孩子上網就畏之如虎,怕孩子上網成迷、影響學業,以致許多初中信息技術的教學內容的完成性具有較大的差異性。

二、針對學生情況實施差異性教學的原則

實施差異性教學,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個性,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因材施教,調動各層次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1、端正理念尊重學生差異

教師應更新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善于與學生平等交往,傾心交流,從深層次真切感受每位學生獨特的個性,理解學生,尊重差異,發展個體特長。

2、深入觀察

鑒別學生差異,準確鑒別差異是實施差異性教學的前提。教師應改變僅靠考試分數對學生的發展給予界定的做法,結合學生各方面發展的實際,采取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和多種工具相結合的方式有效地對學生發展的差異進行鑒別。

3、開發資源利用學生差異

我們的教育目的是培養不同發展方向的人,而不是培養一種模式的人。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講,差異是教育的財富,而不是包袱。教師要把差異作為教育的資源來開發,努力創造公平環境,讓學生品嘗成功。

4、形成課堂學習功能小組展現個人化智力

在實施差異教學時,教師應劃分若干個課堂學習小組,使學生個體之間、學生個體與班級之間產生一種有機的組織聯系,從而協同學習,發現和研究問題。此外,通過成立興趣小組,將部分信息技能水平高的學生組織起來,利用課外活動時間,參與一定的具有實際效用的任務,如負責本班甚至本校的網頁制作與維護,參與教師課件的制作等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5、彈性課堂設計為學生的差異留下發展空間

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課堂情景,根據學生的差異有計劃地進行彈性教學設計,留下可變化的余地,實行靈活民主的課堂管理,為學生運用自己獨特的方式主動參與留下空間,使課堂教學盡可能契合每個學生的實際狀況,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最大潛能。

6、對學生進行情景性評估建立針對個體獨特的學習模式

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情景性評估,根據多元的標準,從發展的角度進行評價,而不僅僅是結果性、終結性評價,及時為學生提供有益的反饋,幫助學生識別自己的智力強項和弱項,給強項以充分發展的機會,同時運用強項作為弱項的人口,促進弱項發展。

三、初中信息技術課程實施差異教學的策略

1、創設和諧自由的教學氛圍

信息技術課堂中應體現學生思維的釋放,讓學生在學習中自由自在、無拘無束,方能產生思維碰撞,閃現思維火花。應該讓“差生”敢于提問,讓“優生”勇于質疑,讓拈燥乏味的內容變得生動有趣,讓簡單劃一的操作充滿生氣,讓不同能力的學生都融人課堂,都學有所獲。

2、因材施教進行目標設計

目標設計把握三個要求:一要以學生學情為根據,吃透大綱、教科書,以符合教材編排的邏輯層次為序列,以準確的語言文字表述為載體。二要具有三個特性:整體性,指知識、能力和思維的三位一體;客觀性,指目標制定的質與量與學生認識水平相統一,既體現大綱要求,又切合學生學情,并有一定彈性;可測性,指目標可以操作,這要對目標表述行為化,對行為產生的條件和標準有明確的說明。三要做到三個有利,即有利教師鉆研教材和處理教材,有利于激發學生達標的信心,有利于以目標為中心組織教學。如在學習在Word中制作表格時,根據學情,有的學生從沒有接觸過,有的能設計一般的表格,但對其調整、美化等操作沒有涉及。設定目標時,就要有彈性,一般性教學目標是“在文檔中插入表格;合并、拆分、刪除單元格;表格文字字體、顏色的設置”,拓展目標是“除掌握上述任務外,調整表格的行高和行寬,表格線條、單元格背景顏色設置,樣式的應用”。

3、巧妙進行問題和任務的設置

差異教學實行問題化教學,將問題作為教學的起點。根據知識的內在聯系,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劃分為多個相對完整的教學模塊,指導學生按照模塊與模塊之間的聯系,逐模塊進行自主學習。剛開始時,先實行小模塊問題化教學,將一個問題分解為若干個小問題,讓學生在自學過程中體驗學習的成功感,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隨著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適時地進行大模塊問題化教學。同時任務設計要合理,具有階梯性。例如在本節課中我設計了以下任務。任務一:比一比哪位學生先找到教師帶來的照片。任務二:觀察照片,學生小組內一起分析問題,討論解決的辦法。任務三:選擇一張喜歡的照片,運用“ACDSee”中提供的相關功能菜單進行調整。任務四:給照片作注解———添加文字。任務五:探索“ACDSee”中更多的功能,制作一個有個性的桌面或國慶60周年閱兵式的相冊。每個任務都包含了教學目標的部分內容,如通過第一個任務的完成,學生輕松掌握了利用“ACDSee”瀏覽圖片。讓學有余力的同學完成任務五,拓展了視野。這樣的任務設計層次清晰,也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

4、自主學習為主,教師指導為輔

對學習困難的學生老師要較多地介入他們的活動并及時反饋,注重基本操作技能的強化和逐步達標。對程度較好的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課堂上,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必須經常、及時地開展對學、群學等互協作學習,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從自己的思考過程中獲得知識,還可以從其他學生的觀點中獲取知識,有利于擴展學生知識面和增加學習的途徑。

5、分層進行學習評價

對學生的評價采取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定量評價可采用等級制,定性評價可采用語言描述,兩者相輔相承。在學習過程中還要關注學生的變化與發展,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對基礎差的學生重在定性評價,評價他們的學習態度和過程,努力發現其閃光點并及時鼓勵,例如:“你的做法很好!”“你用你的思考解決了問題!”這樣能在學生內心深處形成一股強大的心理推動力,在潛意識里產生向表揚目標努力的追求;對基礎好的學生則定量評價,評價他們學習活動的質量和結果,激發提升自我的欲望。

6、積極應用信息技術

創建虛擬學習環境,教師使用網站、電子郵件、校內ftp服務、校內網絡硬盤向學生提供任務和資源,同時作為與學生交流反饋、展示作品的工具,將學生作品分類上傳,及時反映學生學習情況。如,在完成網頁設計的學習時,要求學生上傳個人作品到網絡硬盤中并及時展示,讓學生們相互查閱,相互學習,形成積極向上、互信互助的氛圍,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7、滲透“合作”與“協作”的互助教學

篇5

[關鍵詞]梁漱溟 新儒家 文藝思想 心 身 本能 理智

〔中圖分類號〕IO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0-7326(2007)02-0124-04

梁漱溟的“新儒學”思想既不同于熊十力及其門人所堅持的“返本開新”的努力方向,亦有別于馬一浮以儒家六藝之學統攝天下諸學的致思理路,而試圖以西方現代生理學、心理學研究成果為根據,將傳統儒學所建立的精神世界納入一種具有普世性的人類精神發展圖式之中。而這一人類精神發展圖式的建立,則是以其對身心關系的獨特理解為理論基石的。在梁漱溟所設想的人類精神發展圖式中,儒家以理性為主要特征的精神境界居于最高位置。而“文學藝術之屬”則是實現這種理想境界的最有效方式之一。在梁漱溟看來,文學藝術活動可以使人進入一種“能人化境,這是人的生命頂活潑的時候。化是什么?化就是生命與宇宙的合一,不分家,沒彼此,這是人生最理想的境界。”[1] (P120) 由此可見,“文學藝術之屬”在梁氏文化哲學中的重要位置,惜乎為其社會文化方面的巨大學術成就所掩,學術界迄今對梁氏文藝思想的研究還比較少見,也不夠深入。近年來關于梁氏學術思想的各種評述,關注的熱點大都集中在他對中西文化哲學的論述方面,而較少涉及其文藝思想。僅有的幾篇提到梁氏文藝觀點的學術論文也只是在談及梁氏文化哲學或者道德哲學的時候順便涉及其藝術哲學,而且大多也只是羅列一下他關于文學藝術問題的各種觀點而已,既缺少對其文藝思想之內在邏輯的分析,也未能闡明其文藝思想與文化哲學思想間的內在聯系。鑒于此,本文擬通過對相關材料的梳理、分析,揭示梁氏文藝學思想的基本構成和理論脈絡,借以把握梁氏文藝思想對我國當代文藝理論研究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身心關系:梁漱溟文藝思想的哲學基礎

在梁漱溟看來,“人的個體生命即人身,通過某種感覺器官與環境相接乃發生感覺、感情,一切文學藝術都建立在這上面”。[2] (P232) 而所謂“感覺、感情”者,則是“從身達心,往復心身之間”的,[2] (P231) 因而文學藝術之屬也就可以被看作是往復于人類的身與心之間的一種特殊的精神活動方式。這是梁漱溟關于文學藝術問題最為根本的看法,也是其一切文藝觀點的理論基石。

在梁漱溟的文化哲學思想中,身和心是一對極為重要的概念,對身與心之間關系的闡釋也是梁氏整個文化哲學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理論之一。在梁漱溟看來,所謂身,即“生命活動所資借的物質條件”;而心則是“生命活動的表現”。[2] (P106) 他征引現代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指出生命活動賴以發生的生理基礎是動物神經系統的發展,由于人類神經系統的發展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動物,因而擁有著地球上最高的智慧。人類因為有了特見發達的頭腦,有了高級神經與低級神經之間的分工,“人類生活既進入理智之一境,知行之間往往很有間隔”,[2] (P105) 于是身與心之間也出現了必然的分野。

身和心之間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梁漱溟說:“人身――人腦只是給人心(生命)開豁出路道來,容得它更方便地發揮透露其生命本性耳”。[2](P130) 即是說,就人類而言,身是為心服務的,心是身的統帥。身、心雖性質互異,卻并非彼此懸隔,而是一體相通的,“譬如電解池內兩端有陰極陽極之分別,卻往復相通而不隔”。[2] (P111) 因而,在梁漱溟看來,身和心之間是彼此相反而又相通,共存于生命有機整體之中的。這也就為感情“從身達心,往復心身之間”之說奠定了理論基礎。

然則感情又是如何在身心之間往復的呢?這里需要提到梁氏文化哲學的另一重要概念――理性。梁氏是在與理智相對的意義上使用這一概念的。“從生活方法上看,人類的特征無疑是在理智”,[3](P126) 但“理智必造乎無所為的冷靜地步,而后得盡其用;就從這里不期而開出了無所私的感情(Impersonal feeling)――這便是理性”。[3](P127) 這種理性,梁漱溟也稱之為“情理”,以表示其偏于主觀的特性。 這種“無所私的感情”與一般意義上的人類感情也是不同的。梁漱溟認為,一般所說的感情可歸諸“沖動”一類,與他所謂感情含義有別:“沖動(impulse)無疑地是身內機械運動的發作,感情(feeling)則不盡然。一般粗重的感情當然聯結到沖動,同為身之事;進于高尚深微的感情,離身愈來愈遠,其境界便很難說了”。[2] (P111)

由此可見,在梁氏哲學中,感情與沖動都存在于身心之間,而有高低之別。沖動離身――本能較近;感情則離心――理智較近,其至為“高尚深微”者,即梁氏所謂“無所私的感情”,也就是理性。就二者之間的關系而言,感情之粗重者,還難免與沖動相關,其“高尚深微”者,則與沖動關系極為渺茫了。但也還不能說是毫無關系,因為身與心之間原本就是相通的,因而所謂感情,也就不能絕對與身――本能無涉。在梁漱溟看來,這種“從身達心,往復心身之間的”的感情,適足以成為文學藝術所要表現的內容。

身和心也是傳統儒學談論較多的一對哲學概念。但梁氏從現代生理學、心理學的研究成果出發對這一對傳統哲學概念所做出的全新闡釋,無疑使其具有了現代科學的某些特征,從而也給他的文藝思想提供了一個堅實的哲學基礎。

二、梁漱溟論文學藝術的本質特征問題

梁漱溟認為,文學藝術之屬“大抵可以美或不美為其概括地評價”,[2](P231) 文學藝術顯然應當屬于美的范疇;然而,他又認為“文學藝術總屬人世間事,似乎其所貴亦有真之一義”,[2](P231)于是文學藝術之屬又具有著真的含義。美耶真耶,文學藝術現象的本質特征究竟如何?依梁漱溟之見,就文學藝術而言,“真切動人感情斯謂之美”。[2] (P231) 可見,文學藝術之屬要成為美的,除了要表現人類多層次的豐富感情外,還要求這種感情必須能夠真切動人。如是,則既是真的,亦是美的。因其是真的,才成為美的。這里所說的真,“與科學上哲學上所求之真固不同也”,[2] (P231)而具有自己獨特的內涵。

為了說明真的不同含義,梁漱溟曾借用佛家《瑜伽師地論》中的“四真實”之說詳加闡述。所謂“四真實”者,一是“世間極成真實”,“此即肯定現在通稱的感性知識是有其一面真實性的”;二是“道理極成真實”,“此即肯定現在通稱的理性知識有其真實性”;三是“煩惱障凈智所行真實”,所謂煩惱障指緣自“我執”(或曰“人我執”)的煩惱使人煩擾昏亂,真理無從顯現,凈除此障,即成“凈智”,真理方得以顯現;四是“所知障凈智所行真實”,所謂所知障,指緣自“法執”(或曰“法我執”)的障蔽使人迷惑于假象,真理無從顯現,凈除此障,即能進入佛家所謂“真如”之境(梁氏認為此即宇宙本體)。[2] (P206-209) 比較而言,前二者屬于人世間的真實,后兩者屬于出世間的真實。

顯然,這是兩種不同的真實。梁漱溟的新儒學觀點是深受佛學影響的,在他的文化理想中,始終為佛教天國在人世間的實現留有一席之地。因而,在人世間的真實與出世間的真實之間,他明顯傾向后者。梁氏認為,從根本上講,“世間一切相幻妄非真也”;[2] (P231) 但“平情論事,世間的真實性又何妨予以承認,卻是出世間就更真實耳”。[2](P206) 在梁漱溟看來,科學研究所求的是他所謂人世間的真實,“治科學者意在求真,其真不出吾前文所云四真實品之前二者”;[2] (P231) 而哲學所求的則是出世間的真實,“然真莫真于破除所知障,是則非世人想象所及矣”。[2] (P231)

然則文學藝術之真實,與科學或哲學所求之真實又有不同。梁漱溟認為,文學藝術之屬,莫非作家與其觀眾之間藉作品若有一種精神上的交通”。[2] (P232) 從創作者方面來講,“創作家出其生命中所蘊蓄者以刺激感染乎眾人”;從欣賞者方面來說,則是“眾人不期而為其所動也”。在這種狀態下,“彼此若有默契,若成神交”。[2] (P232) 可見,文學藝術活動不是科學研究那樣基于主體對客體的分析,因而不是感性認識或者理性認識之真實與否的問題,也不是哲學探討那樣基于主體自身的體悟和探究,因而不是破除什么“執”或“障”的問題,而是基于創作主體與欣賞主體之間,經由作品而產生的一種精神交流活動的真實發生。文學藝術之屬的真實,指的就是在這種精神交流活動中感情的“真切動人”。這種“真切動人”,不一定是上述四真實之任何一種,但卻可能在每一種情況中存在:既可以是人世間真情實感的催人淚下,亦可以是出世間神秘情感的令人神往。在梁氏看來,“人的感情大有淺深、厚薄、高低、雅俗之不等”,[2] (P232) 因而體現在文學藝術之屬中的精神交流活動之真實狀況,也就有了不同的層次。層次低者,只可“悅耳悅目”;層次高者,則可“怡神解憂”;感情至為“高尚深微”者,則可以上通“宇宙本體”。

于是,在梁漱溟的文藝觀念中,作為文學藝術之屬之本質特征的,自然是美;然而此所謂美,又必須是真的,只有首先是真的,才有可能成為美的。因為“美者非止悅耳悅目,怡神解憂而已”。[2] (P231-232) 尚須由人心之廣大深遠以通乎宇宙本體,[2](P236) 亦即人類之生命本體,如此才能成其為無私的至美。顯然,梁漱溟對文學藝術之屬之本質特征的理解,也是奠基于他對身心關系的獨特理解之上的。

三、梁漱溟論文學藝術的分類問題

梁漱溟所說的文學藝術之屬,所涉極廣。“說文學,涵括詩歌、詞曲、小說、戲劇、電影等等。說藝術,涵括音樂、繪畫、舞蹈、雕塑、建筑等等”。[2] (P231) 面對繁多的文學藝術門類,梁氏試圖從不同的方面對之加以分類說明,借以把握它們不同的藝術特征。

首先,梁漱溟依據文學藝術作品之藝術形式作用于審美主體之感覺器官的不同方式,將所有文學藝術分為三類。第一,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即“從第一信號系統以與人類生命發生交涉”者,如音樂、繪畫之類。第二,間接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即“形之于文字符號或口語者”,屬于從第二信號系統以與人類生命發生交涉者,如小說、詩文、書籍及彈詞、說書之類。第三,多種方式綜合作用于人的感覺器官的,即一般所謂“綜合藝術”,如中國的京劇。[2] (P232) 這樣的分類方法看起來似乎借鑒了俄國生理學家巴甫洛夫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之說,而實質上依然是基于梁漱溟自己對于身心關系的獨特理解之上的。梁氏所謂身心之間的分野,實際上講的就是本能與理智的差異。梁漱溟概括巴氏學說為:“其所謂無條件反射者概屬本能;其所謂條件反射則不離本能而向于理智發展之見端。凡此皆其所謂第一信號系統,為人類與高等動物所同具。其所謂第二信號系統,亦即信號之信號者,則理智之能事,而為人類所獨擅矣”。[2] (P42) 在梁漱溟看來,第一信號系統多半基于本能,第二信號系統則全部建立在人有理智這一事實之上。因而,第一信號系統與第二信號系統發生作用的范圍,就在本能和理智,亦即身和心之間。而文學藝術之屬的存在方式,不是第一信號系統便是第二信號系統,當然也是存在于身和心之間的。

其次,基于文學藝術作品反映對象的差異,梁漱溟又將文學藝術作品分為“聯屬于身者”與“聯屬于心者”兩類。“聯屬于身者”,即表現人的本能的藝術作品。依人類本能的不同,這一類作品大致又可以分為這樣幾種。其一,表現人的性本能的。在梁氏看來,“文學藝術任何一方面自古至今的創作,如其不全是圍繞在此,至少亦必涉及乎此”。其二,表現人的斗爭本能的。這主要包括武俠小說、驚險影片、球類競技以及取材于雄師猛虎的繪畫、舞蹈之類。另外還有一些是表現人類其它本能的,如:探究之本能、游戲之本能、自由冀求之本能”等等,“亦皆為文學藝術各方面創作中所常利用”者。[2] (P234) 在關于人的本能問題上,梁漱溟顯然是深受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影響的,認為“所謂生活問題者,從一切生物所有生活看去,要不外個體生存、種族蕃衍兩大問題而已。圍繞此兩大問題預為配備所需用之種種方法手段,隨動物生命以俱來者,即所謂本能也”。[2](P47) 因而他在人的諸種本能之中最為強調性與斗爭兩項。而所謂“聯屬于心者”,指的是那些“意境甚高的文藝作品”,此類作品能夠“感召高尚深微的心情,徹達乎人類生命深處,提高了人們的精神品德”。在梁漱溟看來,這一類作品無疑屬于可以感發人的“無所私的感情”者,是至真的,也是至美的。在這一類作品中,梁氏特別提到了“陶淵明的詩,倪云林的畫,恬淡悠閑,超曠出塵;又如云岡石窟、龍門造像,靜穆柔和,耐人尋味;或如歐洲中世建筑仿古羅馬式哥特式大教堂,外高聳而內閎深,氣象莊嚴,使人氣斂神肅,起恭起敬,引向神秘出世之思”。[2](P235-236)凡此種種,均可算作“聯屬于心者”的藝術作品。

綜上,我們看到,在梁漱溟的文藝觀念中,無論是從文學藝術的表現形式方面著眼進行的分類,還是從其內容方面著眼的分類,實質上都是基于他對身與心之間關系的理解這一根本文化哲學觀念展開的。

四、梁漱溟論文學藝術的社會功用問題

在梁漱溟看來,文學藝術之屬并非只是一種娛樂方式。作為人類生命本性自然而真切的外露,文學藝術具有引導人生擺脫庸俗,走向典雅、高尚;引領人類社會平息各種爭端,走向和平、安樂的意義。當然,這些在眼下還不能實現,但梁漱溟深信,不遠將來,在他所謂中國文化在全世界得到復興的時候,文學藝術之屬所具有的上述種種人生的、社會的意義將會得到完美的體現。幾乎在他所有涉及文學藝術問題的論述中都講到這些內容,梁氏稱之為“未來社會人生的藝術化”問題。我們不妨按照梁氏的邏輯將這一問題分為人生和社會兩個方面來探析。

梁漱溟認為,心作為人類特有的精神活動方式,主要體現為理智,但理智卻并不必然會引導人們進入理性的精神境界。在很多情況下,理智的運用適足以使人“在人情世故利害得失上易有許多計較”,于是“他的情緒常是被壓抑而不能發揚出來,他的生命常是不活潑,而陰冷、澀滯。”[1] (P120) 而文學藝術之屬的作用恰恰就在于它能夠“使人解脫于分別計較,從支離破雜的心理得到很渾然整個的生命,發揚出真的有力的生命,把一切俗俚瑣碎的事都忘了。”[1] (P137) 通過文學藝術之屬的熏陶,原本被本能桎梏的理智終于得以脫離其障蔽,從而獲得一種合乎理性的精神生活。

從社會方面看,梁漱溟認為,在一個有宗教生活的社會里,人們可以借助形成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在一個缺乏或者宗教勢力逐漸失去其原有影響力的社會里,則需要以道德力量構建人們的精神世界。而道德,在梁氏看來,就是“一種人生的藝術”。這有兩方面含義:其一是說道德本身所達到的效果,其情形恰好就像是一種藝術形式,“道德是什么?即是生命的和諧,也就是人生的藝術。”[1] (P87) 其二,道德本身要起到更明顯、更妥帖的作用,也需要借助某些藝術手段。比如中國古代常將禮樂并舉,就是出于這種緣故。禮者,“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4] (P7) 是具有某些宗教意味的儀式。中國古代沒有明顯的宗教形式,禮主要還是一種維護道德規范的手段。而樂者,為“五聲八音總名象”,[4] (P124) 顯然主要是指各種以聲音作為表現手段的藝術形式。兩者并舉,說明了兩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禮和樂看作維持社會人生正常秩序的有效手段,正是道德活動對藝術手段的借重。梁漱溟如此看重文學藝術活動在社會人生中的積極意義,與他的文化發展觀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梁氏認為,作為兩種早熟的文明,中國古代文明和古印度文明將會在不遠的未來依次得到復興。古印度文明的復興意味著一種宗教精神的重新抬頭,而古中國文明的復興則意味著道德社會的來臨。在梁氏看來,不論是古印度文明還是古中國文明的復興,都離不開社會人生的藝術化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文學藝術活動將滲透在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而人們的整個社會生活也將成為一種藝術化的生活。在梁漱溟看來,這是一種更為合乎人類理性的生活。

盡管梁漱溟并不以文藝思想家著稱,但在他為數不多的有關文藝問題的論述中卻包含了極為豐富而深刻的文藝思想。他對“文學藝術之屬”作為往復于人類身心之間的一種特殊精神活動方式的理解,既帶有明顯的儒家傳統文藝思想的印記,亦融合了許多西方現代思想觀念,而出之于他個性化的現代新儒學論述方式。因而,在將前人學說推向前進的同時,梁氏文藝思想的形成過程也為后來者指示了一條如何將中國古典文藝思想由傳統推向現代的門徑,這一點無疑對我國當代文藝思想的建設具有深遠的啟示意義。

[參考文獻]

[1]梁漱溟. 梁漱溟全集 (第2卷)[M]. 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0.

[2]梁漱溟. 人心與人生[M]. 上海:學林出版社,1984.

篇6

查看更多《中國現代醫藥》雜志社信息請點擊: 《中國現代醫藥》編輯部

       論著

        (1)微針聯合硬化劑對雞冠毛細血管網作用的實驗研究 徐思達 韋強

        (4)射波刀治療中患者拍攝的千伏級影像數量統計及受到的劑量評估 徐慧軍 李玉 張素靜 韓萍 楊曉

        (7)衡陽地區2749例女性宮頸人瘤病毒感染情況分析 陳友軍 唐雙陽 李樂

        無

        (10)科技論文正文書寫的要求 無

        論著

        (11)卒中后抑郁患者載脂蛋白h與血脂的相關研究 李靜 鄭振雨 郭康 宋景貴

        無

        (13)《中國現代醫藥雜志》征稿征訂啟事 無

        論著

        (14)實時三維超聲心動圖評價不同qrs間期心衰患者左室收縮同步性的研究 李琳 蘆芳 段銀玲

        (17)亞低溫對于心肺復蘇后大鼠海馬神經細胞ros產生量和caspase-3mrna表達的影響 陸件 張艷

        無

        (21)醫學論文選題的原則 無

        論著

        (22)不同麻醉方法在小兒腸鏡檢查中的應用 陳慧 張林勇 羅曼

        無

        (24)科技書刊阿拉伯數字及漢字數字的用法 無

        論著

        (25)釘棒系統與髖臼上外固定架在骨盆tileb1損傷模型中的生物力學比較 李尚政 蘇偉 謝能峰 何肖丞 郭杰

        (29)ceacam1和ca199測定對胰腺癌的診斷價值 許先鋒

        (31)腸易激綜合征患者焦慮抑郁及睡眠障礙臨床分析 鄧鈞 鄭鵬遠 李晶

        無

        (34)著作權的概念 無

        論著

        (35)動脈血乳酸清除率與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評分在感染性休克治療中的預測價值 申彪 郝東俠

        (38)p188在電損傷動物實驗中療效觀察的研究 陳國華 陳浩杰 李梅 余文富 于新國 王彬彬

        (41)無功能腎上腺疾病的外科治療分析 胡世成 王軍起 朱旭光 曹成松 馬祝新

        (43)骨科內固定術后感染臨床分析及外科治療策略探討 歐陽遠武

        (46)高齡胃癌患者圍手術期處理研究 翁少濤 李廷堅 陳釗誠 王博智

        無

        (48)單位符號使用和書寫規則 無

        論著

        (49)單管或雙管引流對乳腺癌改良根治術后皮下積液影響的研究 宋杏

麗 王鋼

        (51)婦科體檢中應用tct結合高危型hpv檢測對宮頸上皮內瘤變的篩查價值 陳冬梅

        (55)后路減壓聯合不同融合節段固定治療退變性脊柱側凸的臨床研究 周新強 汪代東 彭軍 趙有春

        無

        (57)醫學論文中引言的寫法 無

        論著

        (58)剝脫性食管炎診治經驗并文獻復習 孫中武 牛雷芳 馬亮

        (60)超聲沖浪式浸浴治療燒傷殘余創面的療效觀察 周蓉

        (63)護理干預對腹腔鏡膽囊切除術患者身心恢復的影響 陳少芬

        無

        (66)醫學論文選題的基本要求 無

        臨床經驗

        (67)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10例膠囊內鏡結果分析 邸雅南 彭德銀 張波 楊林英

        無

        (69)醫學論文選題的類型 無

        臨床經驗

        (70)急性腦梗死與血清載脂蛋白a、b及血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相關性探討 王繼勛

        無

        (71)表格形式的選取 無

        臨床經驗

        (72)慢性硬膜下血腫術后腦中線移位與血腫復發的相關性研究 周曉坤 杜貽慶 莫萬彬 陽永東 楊保華

        無

        (73)論文摘要的分類 無

        臨床經驗

        (74)a型肉毒素治療眼瞼、面肌痙攣的臨床觀察 田林 楊全興 熊偉

        無

        (75)醫學論文選題的基本程序 無

        臨床經驗

        (76)ct引導下臭氧治療在椎間盤突出癥中的應用 劉勇 杜朝輝 趙寰飛

        無

        (77)論文摘要的意義 無

        臨床經驗

        (78)剖宮產指征6046例初步分析 姜云蘭

        無

        (79)醫學論文科學性的標準 無

        臨床經驗

        (80)tct異常患者274例經陰道鏡下宮頸活檢的病理分析 方煜蓉

        (82)利多卡因聯合布比卡因預防氣管插管拔管期應激反應的臨床觀察 馬新 王克滿 蔡團序

        無

        (83)科技期刊的定義和特征 無

        臨床經驗

        (84)微螺釘支抗種植體用于口腔正畸臨床效果觀察 蔡嘉喜

        (86)重組人干擾素αlb聯合消旋卡多曲治療小兒秋季腹瀉臨床觀察 史躍杰

        (88)重癥急性胰腺炎應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治療療效分析 付華 馬國英

 

       無

        (89)論文摘要編寫的注意事項 無

        臨床經驗

        (90)補佳樂配伍復方萘普生栓用于絕經后婦女取環的臨床觀察 呂秋云

        (92)心血管內科住院患者醫院感染危險因素分析 錢紅翠

        病例報告

        (94)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例 常炳慶 鄒煦 李爽 黃新春 邸雅南 彭德銀

        無

        (95)醫學論文書寫中的有關規定 無

        病例報告

        (96)腸內營養液錯位輸入靜脈1例 曹一波 馬晶 侯英卜 馬亞輝 楊鳳斌 金偉 丁玉泊

        無

        (97)醫學論文實用性的判斷 無

        病例報告

        (98)平陽霉素治療新生兒齦瘤1例 張魁山 馬莉

        無

        (99)醫學論文選題的重要性 無

        護理

        (100)健康教育對初產婦健康知識知曉率及產后并發癥的影響 陳娟

        無

        (101)醫學論文書寫中的有關規定 無

        護理

        (102)slipa喉罩與lma喉罩用于全身麻醉的護理配合 郭婷 郭麗娟 陳素麗

        無

        (104)受保護作品的特征 無

        護理

        (105)經橈動脈途徑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的護理 徐海君

        (107)提高三伏貼貼敷效果的護理干預措施 何玉梅

        無

        (108)關于文稿投送介紹信的要求 無

        護理

        (109)糖尿病住院患者的護理方法及效果 湯金珍

        無

        (110)作者署名的意義及原則 無

        藥物與臨床

        (111)我院門診西藥房電子處方的開展與意義 林良沫

        無

        (113)醫學寫作的概念 無

        綜述

        (114)socs1與腫瘤相關性的研究進展 邱輝 張俊萍

        (117)急性胰腺炎相關致病危險因素的研究進展 張瑜(綜述) 張炳太(審校)

        無

        (120)執行國家標準遇到問題時的處理“原則” 無

篇7

關鍵詞:語言本體論;翻譯“二層次”論;新時期;方言創作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2)29-0013-01

一、語言“通譯”的質疑:翻譯本質的“二層次”論

高玉將語言思想功能的控制力和決定性作用引入中西翻譯文學的研究,得出了如下結論“翻譯可以歸結為語言問題,但絕不僅僅只是語言技巧問題,同時還是語言深層的思想思維和文化問題。語言既是工具,又是思想本體,這是兩個不同的層面,相應地,翻譯作為語言問題也可以區分為兩個層次,即技術層面和文化層面。在語言作為工具的層面上,翻譯是技術問題;在語言作為思想本體的層面上,翻譯是文化問題。”

語言本體論認為,不同語言之間的差異根本上是語言思想層面的差異。翻譯不僅是不同語言之間外在客觀形式互換的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是關于語言深層本質的思想和思維的問題。翻譯的難度并不在于語言形式外殼的轉換,而在于不同思想體系和思維方式之間交流融合的巨大復雜性。所以,“翻譯對母語來說,與其說是‘轉換’,還不如說是創造”。

從語言學的角度來看,翻譯和語言一樣也存在著一個不同層次的問題。一是技術層面,一是藝術層面。在技術的層面上翻譯是一種科學的存在,是有客觀標準可以依據的。比如英語中“star”就是中文“星星”的意思。在這一層面上,翻譯不存在思維的轉換與解說。不同的語言系統大都可以實現“通譯”。但是,在語言作為思想的層面上,翻譯成為了一種創造性的藝術活動。比如,英語中的“science”與其中文翻譯“科學”之間在思維架構上是有很大不同的。類似的詞匯在英語語境中,其意義是和歐美人的歷史文化語境與思維方式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在翻譯的過程中這一類的西方語言打上了深深的漢語思維烙印,他們在不同語言系統之間的轉換是一種全新的創造而不是所謂的“等值”或者“等效”的譯介。

總之,翻譯作為技術,主要體現在語言的工具層面上。而它作為一門藝術,則相對應地體現語言的思想層面上。在技術層面上,翻譯可以實現“等值”“等效”的“通譯”。而從藝術的角度看,翻譯一定程度上存在著不可譯性,即不是絕對的不可以翻譯,而是相對的不可翻譯,就是翻譯無法做到“等值”或者“等效”。

二、方言“通兌”的質疑:新時期文學創作中方言意識的形成

在20世紀中國文學史上,方言作為一個相關話題再次被提出來,它再次作為一個極重要的語言資源受到許多作家的關注是在新時期。許多作家將其看做一筆重要的資產,力求趨利避害,開掘和利用其潛在的巨大表現力。新時期作家在這個問題上的態度的轉變主要得力與這樣兩個條件:其一是受新時期創作的拉動。其二受到新的語言觀念的影響。

在方言問題上,學界一直以來都存在這樣一個誤解,那就是認為漢語的方言畢竟有著至親的血緣關系,方言之間差別比較大的是語音,各方言的詞匯以及詞匯表達出的思想內涵和情感色彩是能夠通兌的。但是從現代語言學的角度來看,這種觀點恰恰是錯誤的。語言本體論認為,一種語言的概念義通常是人類理性篩選的結果,它在不同語言的譯介中不會發生極大的消耗;而語音結構往往是一種語言的特殊性所在,更為關鍵的是它內在地規定了一種文學的能指形式。而語言所攜帶的感彩更是依附于理性概念義之上。總之,對文學創作來說,一種語言的語音和情感形式其實正是所謂那種“模子的色彩和線條”,它對文學創作是至關重要的。

新時期有一大批作家追求創造本土的地域文化特色,而新的語言理論認為,文學的地域文化氛圍第一位的要素就是語言,或者說文學的地域性其實就是地域性的文學語言。語言本體論有一個非常著名的論斷,即語言不是透明的。這一論斷包含著兩層含義:其一,語言是一種先在的符號系統,在創作中作家并不是創造了語言,而是在使用語言,而且是在一種比較有限的意義上使用語言。其二,讀者在藝術欣賞中面對的也是語言,而不是直接面向作品所講述的那種生活。任何地域色彩、風土人情都首先必須是語言的,或者說必須通過語言來彰顯。而方言土語就是一個地區歷史文化的產物,它與民俗和民情是相互滲透的,或者說他們干脆就是同一個東西。文學中的地域風情其實是在語言中展現的風景線,用來建構這種風情的材料是語言,是那種有意味的地域語言,而不是某一種物質現實。

語言本體論關于語言思想對于文化尤其是文學決定性作用的理論,使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對20世紀翻譯文學的“通譯”觀點以及新時期之前的方言與普通話的“通兌”理論提出懷疑。從這一點出發,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理解中西語言作為兩個截然不同語言體系的差異以及漢語內部方言土語的異質性地位。

篇8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

一、本問題研究的重要意義

1.理論上,通過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這一命題的基本問題進行哲學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正確處理基本問題與其他問題之間的辯證關系;有助于構建并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理論構架體系。

2.實踐上,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路徑選擇問題,有助于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大學生當中的培育和踐行,有助于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目的的實現和教學實效性的提高,有助于大學生健康成長。

3.學科建設方面,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是思想政治理論課發展的內在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作為宣傳和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進行主流意識形態教育的重要陣地,屬于理論二級學科范疇,研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基本問題及其路徑,有助于豐富理論二級學科建設的內容,從而也為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提供強大的理論支持。

二、國內外關于本問題研究的現狀

本課題研究既需要梳理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又要梳理國內外關于意識形態建設和意識形態教育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這兩個方面的研究成果均能為本課題研究提供有價值的參考。

1.關于意識形態教育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研究

國外學者不僅始終關注意識形態問題,而且也十分關注意識形態的教育問題,主要集中于德育課程理論和德育課程實踐的研究上。對如何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作了一些研究,并有一批有影響力的成果,如杜威的《教育的道德原理》、查贊?巴里的《當代道德教育理論》等,基本觀點認為,把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理論的核心,在教學方法上,反對灌輸,強調受教育者的主動性和自覺性。

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繼而黨的十又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概括為二十四個字,學術界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也隨之繁榮起來。國內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其教育的研究成果十分豐碩。如韓震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周中之和石中臣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探索》等等。論文方面數以萬計,如陳力祥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研究的國外學術維度》、周中之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研究》、韓振峰的《高校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基本途徑》,等等。研究的主要內容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的實質和內容、必要性與可能性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的經驗總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教育的路徑和方法等。

2、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改革理論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研究成果也十分豐富。如周琪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三個轉向及實現》,劉崢《大學生認同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等,這些研究主要聚焦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意義、方法、對策以及路徑方面的研究。

(1)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思想政治理論課之關系研究

做這方面基本問題研究的成果還比較少,其中釗旭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關系研究》一文中做了初步的探討,他認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之間具有相當緊密的聯系,思想政治理論課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容是辯證統一的。[1]

(2)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難點及存在的問題研究

薛明珠、陳樹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思考》一文中,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要難點進行了深入地思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增加了融入的難度;要根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與層次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課程體系進行重新定位和梳理;教學方法陳舊、形式單一;教學效果評價困難。并提出了具體惡實施途徑: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具體化;拓展第二課堂進行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行多元化評價方法。[2]

陳延斌、周 斌則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思考》這篇文章中,分析了當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信仰存在一定程度、范圍的弱化;實用主義增強與理想信念弱化交織;對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重要性的認識顯現出兩重性的傾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政治、理論素養有待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存在亟待改進的問題與環節,對這些問題的思考對于實現有效融入具有極大的意義。

(3)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實施路徑研究

胡綠葉、何菊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路徑探索》一文中提出三條路徑選擇:以提升教師素質櫧鸕悖展開理論研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現為主線,精選教學內;以大學生認知律為導向,創新教學方法。以校內外教學資液為載體,拓展教學途徑。邵 銀 、余 華在《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側重點》分別從四門思政課特點出發,提出了開展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側重點問題:“基礎”課重在幫助大學生厘清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邏輯結構,領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統文化資源;“原理”課教學重在幫助大學生理解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論基礎和方法指南;“綱要”課教學側重于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寬廣的歷史視野和深厚的歷史積淀 ;“概論”課教學重在講清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屬性,提高大學生對價值觀的鑒別和選擇能力。陳宗章在《社 會 主 義 核 心 價 值 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思考》一文中設計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實現路徑:規范化路徑,即合理規范設計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的計劃大綱,作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根本依據,使之成為總體教學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組織、有秩序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實際效果,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要有制度化的考核評估機制;生活化路徑,即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要體現生活內容,在生活敘事中展開實踐活動,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成為大學生生活的新常態;社會化路徑,即搭建社會化的教學實踐平臺,展開廣泛的社會實踐調查研究,加強大學生面向社會的志愿者活動等。王占仁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徑研究》一文中,提出以下幾條途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及內容體系,從根本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感知;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從手段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認同;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撐體系,從環境上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為大學生所接受。

三、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以上國內外關于意識形態基本范疇、意識形態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為開展本課題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和支持。但是已有的研究尚存在不足:

1、鮮有對地方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特點及局限進行研究。

2、主要集中于“融入的路徑和策略等方法論上”的研究,體現出一種急于求成的傾向,而對一些基本的理論維度和文化維度問題缺乏細致的思考和探索。

3、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有效性條件研究不足,對融入過程中存在的困難缺乏足夠的重視。

4、技術性路徑研究呈現出簡單重復的研究狀態,缺乏可操作性的創新。

5、缺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踐中存在誤區的思考。

參考文獻:

篇9

論文關鍵詞:駕駛員警惕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1:出租車司機小王,在一生活小區等待客人時,因疲勞睡著了。門衛發現該車在門口停了很長時間,幾次敲打車窗,小王均無反應,遂打110報警。警方趕到后發現小王早已死亡。現場無任何博斗痕跡。遂與法醫取得聯系。經法醫鑒定認為,該司機死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2:晚上10點左右,36歲的趙先生將朋友吳先生送到先鋒路辦事,自己開著空調在車里等待。“不知道等了多久,感覺越來越困,慢慢失去了知覺。”等趙先生清醒過來,已是深夜11點10分左右。原來10分鐘前,吳先生拉開車門,發現趙先生竟然昏睡過去,趕緊將其抱下車來搖醒。吳先生慶幸地說:“還好當時他沒有鎖門,否則就麻煩了!”原來趙先生屬于一氧化碳中毒。

案例3:女老板張莉,一直做煤炭、酒店生意,在當地小有名氣。去年,女老板在某小區租了一間車庫,停放自己的越野汽車。今年5月,車庫租期已到,房東多次聯系女老板,但一直未找到其人。6月1日,房東打開車庫醫學論文,發現車庫內停放著女老板的那輛高檔越野車。但是,當他走到車窗玻璃前一看,被眼前所見嚇了一跳——駕駛員和副駕駛員位置分別躺著兩具干尸。

原來,出事當晚,女老板和司機進入車庫后,用遙控器關閉了車庫的卷閘,隨后兩人在車內休息。因為外面天氣很冷,車內開著暖風,所以車一直沒有熄火。時間長了,車庫內的汽車尾氣(含有毒氣體一氧化碳)濃度越來越高,最終讓兩人在昏睡中中毒身亡。

據專家介紹,汽車在停駛狀態下,車內外的空氣難以進行對流,發動機長時間運轉排出的一氧化碳可能逐漸聚集在車內,加上車內人員呼吸耗氧,時間一長,車內氧氣逐漸減少,車上人員便不知不覺中毒而失去知覺,嚴重時會喪失生命。

隱蔽殺手――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是一種無色、無味、無臭的氣體。它的毒性很強,是一個隱蔽的殺手。

汽車駕駛員經常與汽油、燃燒蒸氣、汽車排出的廢氣接觸,其中就含有一氧化碳,高濃度短期接觸吸入即可致急性中毒;低濃度長期慢性蓄積可造成慢性中毒。一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主要取決于吸入的濃度和接觸的時間。造成駕駛員中毒的一氧化碳,主要來源于發動機中燃燒排出的廢氣。廢氣中一氧化碳濃度達4%一7%,而在加大油門或車輛燃燒系統發生故障時,廢氣中一氧化碳濃度可成倍增加。

此外,在長途運營中,發動機蓋密閉不嚴、汽車廢氣排放管位置不當,含有大量一氧化碳的廢氣,都可倒流入車廂或駕駛室論文參考文獻格式。密閉較嚴的面包車及小臥車若在行車或停駛時開著空調,因開空調時發動機在工作,產生的一氧化碳可被空調機的風扇吸入車內,而車門窗緊閉很容易產生一氧化碳中毒。

慢性中毒,多由于長期或短時間反復接觸一氧化碳所致。

一氧化碳經呼吸道吸入肺臟,然后經血液循環遍布全身。一氧化碳進入血液后,與血紅蛋白結合,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在正常人體內血紅蛋白可與氧結合,載著氧供應全身所有組織和器官。但一氧化碳與血紅蛋白的親合力比氧與血紅蛋親合力高出240—300倍,所以一氧化碳可以搶占氧的位置,而且還可把本來與氧結合的血紅蛋白奪過來,把氧擠出去而形成碳氧血紅蛋白,它是沒有攜氧能力的,這樣就使周身的器官、組織、細胞嚴重缺氧。

一氧化碳中毒的機理

一氧化碳中毒按中毒性質可分為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急性中毒按嚴重程度又可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中毒。

輕度中毒:碳氧血紅蛋白的飽和度為l0%-20%,可感覺頭痛、眩暈、心悸、惡心、嘔吐、四肢無力、反應能力和靈敏度下降,吸入新鮮空氣或氧氣后,癥狀會較快消失。

中度中毒: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為30%~40%。早期為輕度中毒癥狀,隨后可出現昏迷、虛脫,口唇及面頰、皮膚呈櫻桃紅色,若救治及時幾天后可恢復。

重度中毒:碳氧血紅蛋白飽和度大于50%。中毒后可突然昏倒醫學論文,立即進入昏迷狀態,昏迷可長達幾日,嚴重者如搶救不及時,死亡率極高。有的經搶救雖挽救了生命,但可能留下嚴重的后遺癥,如癱瘓、癡呆、聽覺障礙等,或變成植物人。

慢性中毒:長期低量接觸一氧化碳所致的慢性中毒,主要是對心血管系統有影響,亦可導致不明原因的頭昏、乏力及疲勞等。

一氧化碳中毒的搶救與預防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搶救時應立即將中毒者搬移至空氣新鮮處。有條件應立即吸氧,并注意保暖,清醒者可喝熱濃茶。然后迅速送往醫院搶救。對中毒場所要立即打開所有門窗,充分對流換氣,并查找、清除一氧化碳來源。

因拋錨修車,發動機廢氣冒進駕駛窒或車廂內,駕駛員感覺困倦無力、睡意漸濃時,要意識到是一氧化碳中毒的可能,應立即停車,關閉發動機,打開車窗,下車呼吸新鮮空氣。

同時駕駛員在思想上必須樹立防止一氧化碳中毒的意識,并應熟悉容易引起中毒的原因,才能切實予以預防。主要預防措施如下:

(1)保持良好車況,防止發動機廢氣逸出彌散到駕駛室或車廂內。

(2)改善廢氣排放管,防止廢氣倒流入車內。

(3)最好不在不通風或密閉的條件下加大油門、啟動車輛。

(4)在發動機密閉不嚴或廢氣倒流時.都應關閉發動機。絕對不能在發動機工作的汽車里睡覺,尤其是冬季門窗緊閉或使用空調機的情況下睡覺。

篇10

伍漢文,中南大學湘雅二醫院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曾任中華醫學會第二十屆常務理事會理事、中華醫學會一至三屆內分泌學委員會委員、湖南醫學會八、九、十屆理事會副會長等。曾任《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中華內科雜志》、《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中華糖尿病雜志》等十余種雜志的編委。兼任《糖尿病新世界》雜志顧問。

從事內科學和醫學遺傳學的醫療、教學、研究工作50余年。在內分泌及醫學遺傳學領域共獲國家級科技進步獎2項,部省級獎9項;另獲國家級榮譽獎勵2項、省級獎勵5項。主編或參編醫學專著38部,發表醫學論文388篇、科普文章數十篇。入編《英國劍橋國際名人錄》、《二十世紀中國名人辭典》、《中國大陸名醫辭典》、《共和國專家成就博覽》等辭書、畫冊、文獻。

良好的生活增進健康,幫助疾病康復。

和諧人生

人體許多物質與功能隨著體內外環境的變化而不停地起伏波動。體內物質與功能的變化如果有序而和諧則生理功能是健康的;如果體內環境的變化無序而不協調就引發疾病。

和諧人生包括下述內容:

1.宇宙與人統一和諧:人的生活與工作要順應自然規律與生理規律方有利于健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風和日麗適當戶外活動,天寒雪雨必須防凍。人的生理功能是經過長時期適應宇宙環境,在進化過程中得以保留下來的,故人與宇宙應保持著和諧的關系。

2.社會與人統一和諧:高尚和良好的社會因素對健康有益,低劣的和不好的社會因素對健康有害。事業順利,同事間關系良好,家庭和睦都有利于血糖的降低。吸毒販毒、、兇殺掠奪、侵略戰爭都會加重疾病。人心情愉快時血糖和血壓都傾向平和,憂郁、驚恐和憤怒則使血糖和血壓上升。

3.精神與肉體統一和諧:人的認知、思維、行為、語言文字和藝術等都屬于精神活動。大腦細胞健康才有良好的精神活動,大腦細胞退化衰亡就會出現老年性癡呆,思維就不健全了。精神活動又影響肉體,例如飲酒與吸煙都是不良習慣,影響健康。酒損傷肝臟,引致肝硬化和脂肪肝。酒也損傷腦細胞,易發生癡呆。酒還可引起高脂血癥,是發生動脈硬化和各種糖尿病并發癥的因素之一 。吸煙者易發生肺癌及其他癌癥,也是發生心與肺疾病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除了可偶飲葡萄酒外應戒絕煙酒。

4.環境與人統一和諧:空氣清新,水源干凈,居室與工作環境整潔,優美安靜,使人身心愉快,有益健康。

綜上所述:建立和諧的人生,使人體內外環境都和諧,是防治各種疾病的根本。

合理飲食及運動

糖尿病飲食如欲安排得恰當細致,需要復雜的計算、查食物營養成分表及對食物稱重量,這對于一般患者不易操作。簡易的方法是控制飲食、適當運動,使體重、體質指數和體型趨于正常。具體實施注意下列數點:

1.保持理想體重:理想體重(千克)=身高(厘米)-105。例如身高167厘米,則理想體重為62千克。允許有±5%的增減范圍,即62±3.1千克,可認為合適。體質指數(BMI)=體重(千克)÷身高(米2)。仍用前例數據,體質指數=62÷1.672=22.2。體質指數 18~24可認為正常。體重和體質指數過高代表脂肪過多。

還要注意脂肪分布,測定腰圍、臀圍及腰臀比值。方法:空腹,呼氣狀態。腹圍:皮尺置于腋中線肋骨下緣與髂嵴連線中點水平位置周圓長度。男性腰圍>90厘米,女性腰圍>80厘米,為超常。臀圍:皮尺水平環繞臀部外側最大處周圓長度。腰臀比值男性<0.90,女性<0.85,有危險性。超常者易發生糖尿病及心血管病。

2.飲食量概要:不吃含糖食品(糖塊、可樂、冰琪淋等),食品均衡不偏食。每日主糧(大米、面條、米粉、饅頭、玉米等)4.5~5兩(220~250克),烹飪用油25克/天,蔬菜隨便,但含淀粉多者(如芋頭、馬鈴薯)若多吃應減主糧。各種肉類總和2~3兩/天(100~150克/天)。飲食供給能量,工作、學習和運動消耗能量。通過增減飲食和活動量以達到理想體重、體質指數及腰、臀圍及其比值為目標。

主食中含糊狀及含水分多易使血糖升高。少吃多餐可使血糖水平較平穩。因糖尿病屬消耗性疾病,無機鹽與維生素亦被消耗,宜補充。

摒除不良習慣

成癮摧毀健康,致家破人亡,煙酒致病等于慢性自殺,賭博使生活與人格墮落,都直接或間接加重糖尿病,宜戒除。

適當腦力活動

讀書、工作、學習及思維可增強腦的活動,避免老年思維退化,減輕記憶力減退,克服孤癖、憂郁等表現。生活規律,不要過度疲勞,適當用腦,可確保腦的健康,思維敏捷。

心情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