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業精神范文
時間:2023-03-31 01:4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敬業精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要提倡敬業精神
要提倡敬業精神。敬業,就是全心全意地對待工作。對絕大多數人而言,事業將是你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因此,敬業是一種人生態度,是珍惜生命、珍視未來的表現。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有義務、責無旁貸地去做好每一項工作,我們都應該為盡一份心、出一份力。敬業,離不開對自己工作的認真思考和奉獻。你明確自己的工作目標了嗎?你為這個目標付出了嗎?“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我們要腳踏實地,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在我們的身邊經常有這樣的事,當你被吩咐去做某事或需要其他部門的人協助時,你或他也許會睜大眼睛,滿臉狐疑地反經理∶“怎樣做?”“這事我不知道啊?”很少去思考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是我們以前不曾碰到過的,但如果我們不去思考,不主動去做,而只能簡單地重復過去,我們怎能談得上提高,怎能談得上創新呢?我想:“如果送信的那個人是我,我是不是也能象羅文那樣出色的完成任務?”捫心自問,答案讓人汗顏,并非說我不能完成領導交給我的任務,而是懷疑在重重困難險阻面前是否能始終保持有完成任務的信心而不退縮、不抱怨。我想,與羅文相比,我們大多數人的身體上所缺乏的是這堅定的毅力和必勝的信心。要提倡勤奮精神。勤,做事盡力,不偷懶;奮,振作,鼓勁。對工作沒有熱情,缺乏主動性,得過且過,用他們的話說是“沒激情”不要去埋怨別人、埋怨公司、埋怨社會,要多去想想自己身上的問題,你認真學習了嗎?你勤奮工作了嗎?你積極付出了嗎?通常在這個時代,環境時時刻刻都在快速地變化著,我們每個人都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適應,要用創造性的思維去工作。勤奮不是三分鐘熱情,而是一種持之以恒的精神,需要堅忍不拔的性格和堅強的意志。為了磨練你的人性,為了美麗你的人生,勤奮地工作。目前,我們公司雖然還處于創業階段,各種困難也在所難免,但困難并不能阻止我們對事業的追求,面對重重困難,我們不僅要建設自己的礦井,而且還要把我們的礦井建設成最好的。這就要求我們每個員工都應該考慮的“如何把信送給加西亞”。首先要樹立忠誠敬業的思想品德,要有主動進取的工作精神,追求完美的思想品格,樂在其中的工作態度。建一流企業,首先要自身成為一流的人才,要有為企業出力流汗的思想,“逢山開路,遇水架橋”,與公司同甘苦,共命運,把我們的公司建設成為中國一流的大企業。[1]
在百度搜索:要提倡敬業精神
篇2
愛崗敬業,這四個字對我們來說,一定是再熟悉、再簡單不過了。可怎樣做好這四個字,怎樣把這四個字切實地體現在我們的工作中,體現到我們的行動上呢?還記得離開校門時,老師的殷殷叮嚀:參加工作后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還記得踏入工作崗位的第一天,領導的深切教導:步入崗位后你要做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我也曾淺薄地認為愛崗敬業就是為了工作要加班加點犧牲休息時間,為了工作放卻忽視親情和友情,為了工作帶病的身體于不顧而忘我投入的表現。可在經歷了工作的點點滴滴,目睹了身邊的人和事,才知道什么是真正地愛崗敬業。
敬業不是加班加點,敬業不是任勞任怨。敬業是把自己的工作當作一種精神享受的人生體驗。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勤奮和主動,就是節儉和意志,就是自信和創新。加班再多而沒有效率那不叫敬業,不顧健康而忘命的工作那不叫敬業,只是機械式的勞動而不用腦子,沒有創新那也不叫敬業。在我國敬業者的楷模比比皆是,許虎、李素麗、張瑋、任長霞、許振超……,他們就是那種把工作當成人生的追求,把工作當成人生享受的那種人。其實,就在我們石油大廈,就有一些這樣的人:我們敬愛的吳總經理,財務的姚部長,后勤的大孫哥,旅行社的張經理,餐飲的王詠,PA的王秀晶等等。重所周知,我們敬愛的吳總來大廈已經四年了,經過他的不懈努力我們大廈有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從20__年的裝修改造到20__年的二期工程,只有他自己知道對此他付出了多少辛苦。自從他走進了大廈那一天,他就從來都沒有休息過一天,每天不到七點就早早的來到了工作的崗位,巡視查看早班的工作情況,深夜了他才托著疲憊的身子回家,身體不好時就在辦公室打個點滴。再說財務的姚部長,自從他來到大廈工作就能以一身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去,在他的精心管理下使得財務工作逐步的走向正軌,建立了各種各樣的財務制度,不斷的完善了各種制度的執行,使得財務工作有了明顯的成就,今年還在全局財務工作評比中取得了三等獎。他工作認真,對錯誤敢于批評指正,做人坦坦蕩蕩。后勤的大孫哥不用說大家都知道好事一籮筐,在這里就不一一例舉了。咱說說旅行社的張姐吧,大家都這樣認為,旅行社有什么,其不知,帶團出行不是旅游,她一人帶過40多人的團,40人的吃喝要一個人去照顧,可想而知,一會兒吃的不順口了,一會兒房間有問題了,這都要她一個人來解決,大廈的旅行社是星級標準,服務更是星級的,今年夏天她一個人帶團去云南原始森林,因為飛機晚點8個小時,她當時嘴上就起了大泡,后來飛機終于來了,可是到了云南她頂著地表溫度80度的日頭陪旅客游玩,終于堅持不住病倒了。從本省的長白山,到遙遠的東南亞,從美麗的西雙版納到歷史悠久的秦始皇陵。無論是藏區的九寨溝,還是巍峨的黃山;都留下她堅韌不拔的足跡。餐飲的王詠,說到她大家都豎起了大拇指,自從她生完孩子她就沒再盡過母親的職責,誰沒有孩子,誰又會不愛自己的孩子,可是就是這樣一個職業讓她忘記了她是一個母親,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天早來晚歸,在婚禮、生日的接待程序上不斷的完善,得到了客人的一致好評。王秀晶大家并不陌生,一個職工能夠下到最基層的前線部門,當一名普普通通的服務員。是什么讓她有這種舉動,這就是愛崗敬業,如果他們沒有對工作的熱愛,沒有對工作的執著和專注,他們又怎會如此投入。他們是幸運的,因為他們被大家所知,因為他們成了楷模,成了表率。而更多的員工,卻可能不被我們大家所知,他們或在房間里打掃衛生,或在高高的梯子上修理,履行著自己的職責,堅守著自己的責任。他們精心調控著每一個指標,他們精心呵護著每一臺設備,他們會為班組出一個點子,為大廈提一條建議,他們是那種默默無聞的敬業者,是那種不聲不響的愛崗者。就拿我的同事劉銳來說吧,作為衛生間的清掃員。她不僅做到了腿勤、眼勤和手勤,而且她特別善于觀察。尤其是剛裝修完后發現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由于提出及時得到了整改。平時把一些瑣碎的事情記錄在本子上。當她心愛的筆記本,攤開在我的面前時,我發現我的眼前不再是一個筆記本,那密密麻麻的文字變成了一名普通女工的滴滴心血,晃動在我眼前的是她在崗位上不停地穿梭的身影。朋友們,難道這不就是我們大廈員工敬業愛崗的最真實寫照嘛!
此時你或許會說,我們一個小小員工能起多大的作用,你不敬業,我不愛崗,石油大廈照樣能接待客人,企業照樣要發展!可是我想說:朋友,正是有了一個個像我們這些平凡的員工、敬業的員工,才構筑起石油大廈這個松原唯一一家四星級賓館,才有了那一批批高興而歸的客人。就說我所在的PA部崗位吧,雖然是一個保潔的部門但是大家干的非常起勁,都是你追我趕相互學習,從不落后,深夜沒人的時候我們還在為一個踏墊的清洗而討論,經過幾次的實驗終于將踏墊恢復了原有模樣,這時大家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下清洗的方法。互相微笑了一下。或許這就是工作帶給我們的快樂,是敬業帶給我們的享受。如果我們敷衍了事,不盡職盡責,將有多少設施消失原有的模樣。其實,接待任務少了我們哪個崗位能行呢?而又有哪個崗位不是由我們這些普通的、敬業的員工組成的呢?
如果沒有一種敬業愛崗精神,我想李素麗不會用紙輕輕捏起別人吐在地上的痰。如果沒有一種敬業愛崗精神,石油大廈不會有今天的口卑;如果沒有一種敬業愛崗精神,王秀晶就不會從民航崗位下到基層。劉銳也不會將每位客人提出的每件小事記錄下來。[本文出自文秘站網-]
敬業愛崗體現在我們每一個平凡的工作日,體現在每一個普通的崗位上。如果我們人人都能成為一個愛崗敬業的人,把工作當成一種享受,把工作當成一種使命,那我們的企業一定會蒸蒸日上,興旺發達!做一個敬業愛崗的員工吧,在平凡的崗位上盡情展現你的才能和智慧,因為企業的發展就是我們的明天!
篇3
【關鍵詞】新護士 愛崗敬業 培養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2)3-264-02
經濟快速發展,社會全面進步,隨著我國這幾年GDP的快速增長,城市化進程越來越快,以及我國計劃生育政策堅持生育一胎的情況下,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為了適應我院的病人越來越多的情況,我院近兩年來錄用了大批的年輕護士,其中有不少是獨生子女。嬌生慣養、自私心理的形成,更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所以為了更好地滿足患者的需要,以適應新的護理醫學模式,要加強對獨生護士的品德及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愛崗敬業是社會主義職業道德的基礎和核心,是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外在表現。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大背景下,提倡愛崗敬業精神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愛崗敬業是指在其位謀其政,從業人員認真對待自己的崗位,對自己的崗位職責負責到底,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要符合一個公民的基本行為規范。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尊重自己的崗位的職責。愛崗敬業作為護士職業道德的基本規范,是做好護理工作的前提。
1 護士愛崗敬業的重要性
1.1 只有愛崗敬業,才能符合我院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為了一切病人的宗旨。俗話說“三分治療,七分護理”,這很鮮明的指出了護理工作的重要性。護士約占醫院人數的1/3,大多數分布在臨床第一線,她們24小時離不開病房。因此,護士比醫生接觸病人的時間要多得多,對病情的變化也比醫生發現得早,對病人思想情況了解得比醫生多。一個合格的護士,對待病人應該以對待家人的態度,全面掌握心里護理知識和病人溝通技巧,以高尚的情操,溫和熱情的言行,嚴謹的作風去施護每一位病人。這樣做能調節病人心理,增強病人戰勝疾病的勇氣和力量,促進病人早日康復。反之,如果不具有愛崗敬業的精神,那么,對工作搪塞責任,對病人產生厭煩,導致病人對治療產生失望,對醫院失去信心,久而久之,盡管付出了雙倍的護理勞動,也只能落個事倍功半的結果。所以說:愛崗敬業是一個護士為人民服務意識在護理職業道德觀念上的體現。
1.2 只有愛崗敬業,才能為醫院創造效益。無論是門診還是病房,護士都是該部門的“管家人”。如果護士愛崗敬業,忠于職守就能為單位節約大量開支。會注意在合適的場合宣傳自己醫院的優勢,鼓勵病人來自己的醫院就診。在醫療收費中,實事求是做到既不漏帳也不增加病人負擔,既為醫院積累資金,也要維護病人的利益,使病人相信醫院,有病還會來醫院治療。否則,如果護士不格守職責,,就會造成管理工作紊亂,甚至發生差錯事故,危及病人安全,影響醫院的聲譽。愛崗敬業才能增加主人公意識,增加單位的收入,增加單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加單位核心競爭力的軟實力。
1.3 只有愛崗敬業,才能有進步的理念、有學習的動力。當今社會已經進入網絡時代,科學發展日新月異,醫療手段、醫療技術不斷更新。因此,一個優秀的護士光有熱愛自己崗位的敬業精神還不夠,還必須努力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跟上時代的節拍,才能做好本職工作。一個合格的護士必須對病人的病情發展、心理狀態和社會背景有比較全面透徹的了解,保證對病人的心理、生理、社會等方面的整體護理。說過三天不學習就要落后的話語,所以護士要不斷擴大知識面,掌握廣博的醫學、心理學、理論學、語言學、營養學等多方面的知識,從疾病、心理、家庭、社會等方面,了解病人,消除病人各種恐懼心理,使病人處于良好的生理,心理狀態接受治療。
2 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
2.1 樹立愛崗敬業意識。愛崗敬業作為最基本的職業道德規范,是對人們工作態度的一種普遍要求。必須讓新護士明白什么是愛崗敬業,愛崗就是熱愛自己的工作崗位,熱愛本職工作;敬業就是要用一種恭敬嚴肅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工作。愛崗敬業是人類社會最為普遍的奉獻精神,它看似平凡,實則偉大。冰清玉潔、慎獨自愛、耐住寂寞、洗盡鉛華,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清清白白做人,清白是護士必須堅守的職業和道德底線。勞動做事,就是人生命的一部分。無論從事何種事業,都是神圣的。一份職業,一個工作崗位,都是一個人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保障。同時,一個工作崗位的存在,往往也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所以,愛崗敬業不僅是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也是社會存在和發展的需要。愛崗敬業是“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 在日常工作中的具體體現。病人無醫,將陷于無望:病人無護,將陷于無助。這是我國首屆南丁格爾獲得者王瑛的一句話。當非典疫情襲來時,我國120多萬護理工作者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發揚南丁格爾精神,高揚白求恩精神的旗幟,無私無畏,沖鋒在前,用生命譜寫了救死扶傷的壯麗篇章。
2.2 建立合理高效的激勵機制和處罰制度。對于工作熱情、勤懇,服務態度好,對患者熱情、技術老練高明的護士要給予精神和物質獎勵,使她們感到勞有所得和人生價值的體現。反之對與那些服務態度差,缺乏責任心和愛心、品行不端正的人就要批評教育。如果造成醫療事故或者醫療糾紛就要內部處罰或者甚至追究法律責任。由于人們對自身價值觀念的改變,因此,首先必須大力提倡和普遍樹立“先貢獻,后索取,貢獻大于索取”的人生價值觀。然后,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提高護理人員的待遇,如:在住房、調資、晉升職稱等方面對護理人員有所傾斜;在工作要肯定他們的工作成績,定期表彰獎勵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護士,使他們的付出得到回報;在生活中經常和護士談心,關心他們的家庭、婚姻、生活等問題,并盡可能的幫助解決。
2.3 加強學習和培訓,提高護士業務素質。醫療技術的發展,各學科相互影響和滲透,對護士的個人能力是一種挑戰,也會從直接或間接經驗中,意識到自己所處的位置。經常性的專業技術考試考核、繼續教育學分達標、獎勤罰懶的分配政策、患者及社會評議、監督等措施,對促使護士愛崗敬業、發揮他們的工作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護士若工作在一個勤奮好學的集體里,工作在善于組織崗位練兵,技術競賽的集體里,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積極向上的工作動力,將會對自己的職業產生自豪感。在具有較高文化分素質和技術職稱結構的環境里,心理不平衡感也能激勵護士通過學習,創造成果來滿足心理不平衡的需要。通過創造激勵護士學習必備的環境,激發護士的愛崗敬業精神,從而促進護士素質的提高和護理事業的進步。還可以采取派遣新護士到北京上海等大醫院進修學習,學醫院的先進經驗以及人家的愛崗敬業精神
新世紀的新一代護士要在實踐中逐步培養良好的醫風醫德,確立愛崗敬業是我們做好工作的立足點和基本點的醫德信念。克服浮躁心態,養成嚴謹的工作作風,樹立才一切為了病人,為了病人的一切,為了一切病人的理念。更好地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才能提供以人為本的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才能體現新時代護理工作的高尚風貌,展現白衣天使的圣潔。
參加文獻
[1] 劉仙花,我院獨生護士品德及愛崗敬業精神的培養 中華現代護理學雜志 2011-6-29.
[2]方衍,護理工作必須加強,醫院改革切勿偏頗,當代護士,2001.7:6.
篇4
關鍵詞:優化環境 軍校教員 敬業精神
敬業是軍校教員的總體風貌,教員隊伍的主流品質。但現階段軍校教員的敬業精神出現淡化、弱化現象,一定程度有整體發展的跡象。塑造和培育敬業精神,成為軍校教員職業道德建設中急待解決的課題。
筆者認為,塑造軍校教員敬業精神,可從社會環境著手,構筑外在支持力,增強教員的職業吸引力。在全社會達成一種“民族振興,教育為本;教育發展,教師是關鍵”的共識,提高教師的社會地位,使其從內心感到教育是崇高的事業,教育工作是光榮的崗位,教師是受人尊敬的職業,產生強烈的職業光榮感、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使軍校教員將塑造敬業精神變為自覺行動。
一、營造愛軍尚武的社會文化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現象,是一個國家或民族在文化背景底蘊下催生,自然環境、社會形態、經濟水平等作用下長期形成的精神與物質總和。軍校教員敬業精神也屬文化行為。作為有歷史繼承性和廣泛滲透力的載體,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在塑造和改變民族心理、品格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精神、觀念形態和思維方式,也左右著軍校教員敬業精神的形成。
對此要大力營造愛軍尚武的社會文化,首先,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廣泛、深入、持久、扎實地開展全民國防教育,拓寬路子,形成機制,增強實效,堅持把政府行為與群眾自我教育相結合,經常工作與必要聲勢規模相結合,不斷強化民族國防意識,在人民心中筑起牢不可破的長城,其次,要真心實意地支持幫助部隊推進改革好和建設事業,著眼于軍隊建設新特點,深入開展擁政愛民和擁軍優屬活動,繼續為部隊官兵辦實事、解難題。開展智力擁軍的同時,努力為軍隊現代化建設創造良好外部環境。再就是,要充分發揮大眾傳媒的作用,大力宣揚我軍在各個時期的貢獻和涌現的英雄模范,使我軍贏得最廣大人民的理解、熱愛和支持,使新時期的國防軍隊建設真正成為全民族的事業。
二、培育良好的重教風氣
尊師重教是我軍的優良傳統,是我軍強盛和發展的希望。良好的風氣對塑造教員敬業精神具有積極整合引導作用。因此,營造尊重教員的風氣對于培養敬業精神具有重要的理論實踐意義。
1.尊重教員的主人翁地位。尊重和依靠教員是辦好院校的根本。全體同志牢固樹立教員是辦學主體,專家治學,領導機關為教員服務,生活待遇教員優先的觀念。暢通言路,福利教員,請他們參與研究學院建設與發展等問題,論證學科專業建設規劃,審定教學計劃大綱,參與教學的組織與管理,使他們確實感到教員在院校建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其主人翁思想,強化敬業精神。
2.要尊重教員的勞動特點和成果。教員的工作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工作需要,往往不受作息時間限制。教員職業是復雜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需要集中精力做學問,院校應排除各種干擾,保證其工作時間安定性,大力推廣先進經驗,充分肯定教員的科研成果。
3.營造良好的重教風氣要堅持法規制度化。尊師重教為何做得不盡滿意,很重要的一條是沒有形成相應的法規制度,往往依領導和機關的情緒而波動。鑒于此,院校應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制度,確保尊師重教工作落到實處。
三、保護軍校教員的合法權益
從塑造軍校教員敬業精神的情況看,2001年,《現役軍官法》出臺后,雖然大的系統原則規定了軍人應享有的合法權益,但這些尚無完備的子系統支持,也就是沒有具體的法規制度來保證。有的政策遲遲不出;有的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有的執行不夠力度;有的部門和領導,法規意識淡薄,不習慣依照法規制度開展工作,在強調無私奉獻的同時,不善于運用法規關心和保護教員合法權益。如:教員待遇偏低、轉業安置難、隨軍家屬就業難、子女入學難、住房難等問題,缺乏有力的法規保障。諸如此類問題,使許多教員一度對無私奉獻產生懷疑和逆反心理,直接影響軍校教員敬業精神的塑造。因此,必須運用法規制度關心和保護教員的合法權益。黨、國家和軍隊應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法規制度,對軍校教員的榮譽、人格尊嚴采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及保護;對其享有與其履行職責相適應的生活福利;退出現役的軍校教員在妥善安置和生活、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優待;現役軍校教員家屬,在就業、住房、義務教育等方面給予照顧。
四、提高軍校教員的社會地位
篇5
摘要:“愛崗敬業”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工匠精神是指工匠以極致的態度對自己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金庸個人的人生經歷和金庸小說中塑造的一些人物,都承載著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特質,對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精神的培育,有著重要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金庸小說;敬業;工匠精神
大學承擔著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其中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培育在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就當前來看,高校存在著對“敬業精神”、“工匠精神”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大學生“工匠精神”“敬業精神”教育內容有失偏頗,教育途徑較為單一等問題。科技部部長萬鋼曾說,“工匠精神實際是一種敬業精神,就是對每個人所從事的工作鍥而不舍。對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在每一個工作崗位上的每一件事都不能放松。”工匠精神與敬業精神二者是互為統一的。
筆者在所在高校開設了《金庸小說賞析》選修課,在課堂上,金庸先生傳奇的人生經歷和其塑造的人物,對“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都有很好的弘揚。很多選修該課程的學生都表示,深受金庸先生及其作品的影響,要努力弘揚工匠精神,做敬業樂業的人。
一、金庸先生是“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典范
金庸先生生于1924年3月10日,這些年每年的生日金庸先生都收到來自世界各地的粉絲的祝福,也包括很多明星們,大家對金庸先生的敬重,不僅僅是因為他是新派武俠小說的代表人物,更重要的是被他的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打動。
1955年,31歲的金庸開始創作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一直到1972年最后一部小說《鹿鼎記》。歷時17年,這時金庸48歲。對于一個作家來說,這正是創作的黃金期。但金庸卻對外宣布,這是他最后一部小說。而后,金庸又用了十年的時間對自己的作品進行了修改和完善,才有了現在的15部呈現在觀眾面前的作品。《射雕英雄傳》、《鹿鼎記》、《笑傲江湖》、《倚天屠龍記》《雪山飛狐》《天龍八部》、……這些耳熟能詳的小說或者是電視連續劇陪伴著我們大部分的人成長,不管時間過去多久,都煥發出迷人的光芒。
也許對于很多金庸迷來說,無法理解金庸的決定。但是,筆者認為,金庸封筆,并不是江郎才盡,而是對讀者負責,對自己的作品負責。是金庸先生的“工匠精神”,才有了如此精彩的作品問世,讓讀者對他有了發自內心的尊重。
在文學創作上,這樣的精神更讓人感動。有人把文學創作比作生孩子,這是一條艱難枯燥的路,要不模仿、不借鑒、不抄襲地走一條屬于自己特色的路很難,但是金庸先生卻做到了。
而且,他對于作品中的那些“瑕疵”毫不避諱。金庸的江湖是“工匠精神”的延續,不刻意、也不隨意,寧靜致遠,在浮躁的當下,金庸這種追求卓越、執著專一,把對作品質量的追求融入血液中、靈魂中,他的這種敬業精神、工匠精神是非常值得大學生學習的。
二、金庸小說對“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塑造
掃地僧是《天龍八部》中著墨不多的人物。甚至有點不太起眼。但確是金庸小說中公認的武功最高的人物。因為在他的“輕描淡寫”之下,就降伏了蕭遠山、慕容復這樣的絕世高手,而且化解了兩人的仇恨,使其皈依了佛法。這個很容易讓我們忽略的特殊人物,卻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無論在任何時代,靠耍嘴皮子,靠泛泛的空談,是成不了事的。必須心無旁騖,一以貫之,靠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為支撐,把職業當事業,才能達到較高的境界。
《天龍八部》里,從小生活在少林寺的虛竹,人生理想很簡單,就是做一個好和尚。做好和尚的標準就是嚴格遵守戒律清規。但造化弄人,虛竹在被迫之下破了包括戒在內所有的戒律,但他依然一心向佛。后來,雖然他被少林寺開除,擔任逍遙派掌門,已不是真正意義的和尚,但卻被很多讀者認為是最好的和尚。因為他有一顆佛心,是不是和尚在不在廟里,甚至念不念經都不是問題。
《射雕英雄傳》中的郭靖,天生木訥。出身卑微,從小受母親的熏陶,不忘父仇,不忘國恥。好在他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單純,因為單純,所以容易相信別人,因為相信別人,所以他自己寧愿吃虧。因為敬業,所以勤奮。俠之大者,為國為民也,郭靖就是真正大俠,守衛襄陽幾十年。
《射雕英雄傳》中的周伯通武學的喜愛可以說到達了“癡”這個境界,也可以說達到了從敬業到樂業的敬業。一天可以不吃飯,但不可不練武。他把畢生的精力都奉獻給了修理武學上。
總之,敬業精神是大學生的成才立業事業發展所必需的。金庸及其小說為我們開啟了一扇感悟敬業精神和工匠精神的大門。大學生要在其中汲取營養,追求人生價值和自我實現,謀求成就事業和貢獻社會。
參考文獻:
篇6
關鍵詞:大學生 敬業精神 培養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后,高等教育的質量與畢業生就業問題成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的熱點。敬業精神是高等學校學生教育的重要內容,是實現人生價值的主要載體。而民辦高校作為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陣地,其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處于弱勢,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是一項艱巨的任務。因此,民辦高校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搭建各種實踐平臺,切實抓好在校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和訓練,從而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
一、敬業精神的內涵
敬業精神是專心致力于所從事的工作的精神。它表現為對工作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強烈的進取心和較高的承受力。作為大學生, 敬業精神的表現就是: 熱愛并專心致力于自己的學業, 學習認真刻苦, 學習目的明確, 態度端正, 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和求知欲, 努力取得最好成績;對自己承擔的社會工作和應盡的義務認真負責, 積極主動, 保質保量, 善于培養自己創新的能力和社會適應力。它具體包含以下三個內容:
1、愛業樂業精神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敬業精神首先表現為強烈的職業榮譽感和高尚的職業尊嚴感。它要求從業者自我認同、自愛自強、積極進取、頑強拼搏,把自身與事業融為一體,從而感到心情愉快、精神振奮。
2、勤業奉獻精神
職業不僅是謀生的手段,而且是每個人承擔的社會責任。敬業精神表現為強烈的主人翁意識、為人民服務的觀念和高度的職業責任感。它要求從業者兢兢業業、恪盡職守、敢于負責、甘于奉獻、以苦為樂。
3、精業創新精神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敬業精神表現為精益求精、敢于置疑、敢于創造。它要求從業者不僅要愿干苦干,而且要會干巧干,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提高工作效率。
二、當代大學生敬業精神對就業影響的現狀分析
目前,我國的民辦高等教育在高等教育市場競爭中仍然處于弱勢地位,民辦高校對大學生入職前敬業精神的培養力度不夠。據調查,用人單位認為應屆大學畢業生最欠缺的因素指標中,"敬業精神"高居第一。大學生自身敬業精神的缺失已經給他們的就業帶來了消極的影響。具體表現如下:
1、從社會環境方面看,受功利主義思想影響,社會上的浮躁已經深深地影響到大學生對專業的選擇和就業去向,讓大學生在盲從潮流中,迷失自我。他們追求熱門專業,爭搶高薪待遇,較少考慮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和給單位帶來的效益,把單位當作跳板,處心積慮積累工作經驗和人際關系,見異思遷,頻繁跳槽。隨著整體就業環境壓力的增大,大學生面臨著更多的就業壓力和更小的職業選擇機會,這往往會導致他們盲目就業。學非所用,用非所長的現象非常普遍。對很多人來說,現在的就業只是在等待另一個的機會而已,何談敬業精神的實現。
2、從用人單位方面看,現有的用人單位在職位設計、領導方式和考評制度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一些用人單位仍然存在著職位設計單一,領導方式簡單粗暴,考評吃大鍋飯等現象。而有的用人單位在錄用大學生時,抬高錄用門檻,不愿意錄用應屆大學畢業生;降低大學生錄用待遇,以減少錄用成本;對新錄用的大學生不愿花成本進行培訓。長此以往,惡化了大學生的就業環境,具有強烈自主意識,追求個人價值體現的當代大學生對此感到無奈,就以消極怠工的方式抗拒,甚至跳槽,影響到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3、從現行的大學階段教育來看,高校對于加強學生職業道德行為養成和就業前相關的職業指導都有不同程度的忽略。雖然中國高校教育體制近幾年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但在專業和課程設置等方面與社會依然脫節,"供需失衡"現象嚴重。學校教育偏重基礎知識、專業知識,卻忽視了對就業所需要的職業觀念、知識、方法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系統性的培養。目前大學生除了職業認知,即獲得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是在校期間完成的,而其他方面,如職業情感培養、職業技能的訓練、職業行為規范等,都是在就業后才能獲得。這種存在于學校教育和就業單位之間的敬業精神培養的斷層已經造成大學生的"就業力"嚴重不足!有報道說企業認為大學畢業生有證書無能力缺敬業精神。
4、從大學生自身來看,他們也存在先天的不足。由于大學生對其自身價值定位不準,導致大學生個人的期望值與其實際的社會價值相去甚遠,從而表現出對現實的工作抱怨牢騷多、踏實苦干少等敬業精神缺乏現象。一些大學生好高騖遠,渴望競爭,但又缺乏競爭的勇氣,不能正視現實,不能積極主動地適應職業環境;面對繁重的工作、微薄的收入和復雜的社會,有的大學生感到苦惱壓抑,怕困難,怕矛盾,怕冒險,怕承擔責任,把職業當飯碗,得過且過,不思進取,缺乏年輕人應有的朝氣、自信和工作熱情,對企業本身、企業的使命感認同較低,遲遲不能進入職業角色。
三、我國民辦高校大學生敬業精神培養存在的問題
對比公辦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模式,民辦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在國家政策支持、社會認可度、師資力量的配備、資金投入等方面都缺乏優勢,民辦高校無論是其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發展,都存在制約其就業能力培養的因素。
(一)內部問題
1、學校本身教育的缺失
許多民辦高校往往只重視對專業和課程設置的建設以及就業所需要的知識、方法和專業技能等方面的系統性培養,忽略了學生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的教育。
首先對敬業精神的培養重視不夠。多數民辦高校沒有專設"職業精神"或者"職業道德"課程,忽視對學生職業素質、情商的培養。其次培養措施不夠具體。學校對大學生健康人格培養的途徑、方法都未明確, 使教育缺乏實效性和感染力。再次,就業指導的定位有時出現偏差,缺乏對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使他們對自己將要從事的職業沒有一個好的規劃, 頻繁跳槽,導致用人單位對其敬業精神的看法也大大打折扣。
2、資金投入不夠,師資力量不強
相比公辦高校,民辦高校由于政策和體制的原因,缺乏資金投入和專職教師隊伍。民辦高校的資金來源,主要靠學費收入,在招生競爭激烈的情況下,民辦高校的生源減少,勢必會影響到學校的資金投入,導致配套設施不全,沒有實踐基地,雖然在教學計劃中明確了對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但在具體實施中落實不到位,影響到了學生就業能力的培養。而其師資力量主要來自公辦高校的離退休教師或是剛畢業的青年教師,中青年骨干教師和學科帶頭人嚴重匱乏,且因為兼職多,流動性強,不利于專業和課程建設,更不利于學生培養。這些因素綜合起來,制約了民辦高校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
3、學生自身社會適應能力欠缺
社會適應能力是提升就業能力的關鍵。民辦高校師資隊伍經驗不足,教師多采用外聘,在學生培養中也缺乏耐心,缺乏對學生的教育與引導。致使一部分大學生缺乏實干、苦干精神,就業后頻繁"跳槽",一味不切實際地追求薪水高、環境好、工作體面、升遷快等,不能腳踏實地工作,不愿從基層小事做起,急功近利,對現實的工作不滿意,缺乏工作熱情,缺乏愛崗敬業精神,心態浮躁。另外則有一部分大學生找到滿意的工作后安于現狀,缺乏繼續上進,精益求精,做大事、成大器的精神,不能適應社會生活。
(二)外部問題
1、政府政策制度不完善,扶持力度小
在政府的意識形態中,民辦高校的發展歷史短暫,抗風險能力不強,因此對其投入和扶持非常有限。首先由于缺乏國家綱領性文件,民辦高校很多指導服務、監管管理不到位大學生就業這一塊,更加缺乏可操作的管理體制和評估制度,影響到了畢業生的就業。其次國家對民辦高校的資金投入不夠,限制太多,民辦高校依靠自身摸索進行著改革與發展,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民辦學校的辦學條件就會隨之惡化,教學設備設施落后,優秀師資無法引進,人才培養模式難以得到提升。
2、社會接納不夠
針對民辦高校的地位問題,盡管國家承認了民辦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也出臺了一些有利于民辦高校發展的政策法規,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從政府到民間對其都存在著一定的偏見,對民辦高等教育缺乏應有的理解、支持和認同。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民辦高等教育無法達到較高的教育質量。所以,針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很多用人單位存在"學歷歧視",民辦高校的畢業生在在就業時受到不公正待遇,有一些企事業部門在聽到畢業生來自民辦高校,連簡歷都不看,就拒人于千里之外。社會接納環境不利,用人單位歧視,已經成為影響民辦高校就業率的主要原因。
3、校企合作不到位
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民辦高校的辦學特點決定了他與企業的關系千絲萬縷,但是,受民辦高校社會地位、生源特點等因素的影響,企業與民辦高校的合作,停在表面,處于被動,在合作培養上,方向不明。首先是學校的教學內容與企業的實踐沒有有機結合,無法真正實現為企業培養現代人才的責任,導致企業合作熱情不高。其次是校企合作的專業面窄,僅僅停留在個別專業上,沒有實現大多數專業的覆蓋。即使是合作,也僅僅局限于員工培訓、教學設備捐助、實習基地提供的合作,沒有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合作機制,沒有實現真正的教育資源優化組合。
四、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入職前敬業精神培養的策略
在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過程中,各級政府起著引領和倡導作用,各學校、企事業單位、社區實現教育和落實,大眾傳媒則進行大力宣傳和強化的作用。只有充分發揮全社會各界的合力,積極倡導各行各業敬業的風尚,才能營造出愛崗敬業的良好氛圍,逐漸形成愛崗敬業道德風尚。
(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促進民辦高校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塑造
民辦高校作為培育高素質人才的陣地,應注重大學生敬業精神教育。首先,要加強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強化大學生的敬業精神。民辦高校可以采用利用典型、樹立榜樣的方法,利用先進事例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愛崗敬業教育。樹立敬業精神標兵,使敬業精神通過高校中先進的人和事體現出來,倡導積極向上的敬業精神,從而激勵他們刻苦學習、踏實工作、不斷進取、勇于創新。其次,重點加強擇業指導, 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結合"職業道德"等課程, 強化畢業生敬業精神、吃苦耐勞和立足崗位成才方面的教育, 引導畢業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再次,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培養敬業精神。開展形式多樣的敬業精神實踐活動,精心培養。因此,在民辦高校教育工作改革中應積極建立起以基本知識教育、情感教育、信念教育為基礎,以技能教育和行為規范教育為重點,以各學校的實踐基地為依托的整體性敬業精神的培養模式。
(二)多渠道拓展大學生自我敬業精神的培養
民辦高校的大學生思想活躍,時尚前衛,熱愛挑戰。因此,民辦高校應開展各種技能競賽,促進學生參與競爭,強化學生敬業意識。學校可以在專業教學和班級管理中,以拓展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敬業意識,大力扶持學生自主創業,創建校內創業孵化基地,為學生提供場地條件,并給予入駐項目政策咨詢、風險預測、營銷指導等服務;設立學生創業基金,扶持學生創業項目成長;積極爭取政府、校友和社會的支持,發揮校友企業家俱樂部的作用,為在校學生創業提供良好的外部環境;發揮學生社團作用,扶持一批創業型社團發展;加強創業意識、創業知識教育,提高學生敬業素質,通過各種渠道和方式促進學生自我敬業精神的培養。
(三)加強政府在民辦高校大學生敬業精神培養參與
人力資源的配置主要依靠市場來進行調節,但是市場并不是萬能的 需要政府的適當介入。特別是針對民辦高校的畢業生,政府更應該盡快加強法制建設,制定就業歧視法,保障大學生的合法權益;政府需要完善民辦高校及中介機構的市場準入制度,對現有的職業指導服務機構進行規范,制定職業培訓法律,促進職業培訓體系的建立。鼓勵各類企事業單位招錄大學生就業;規范建立有秩序的大學生就業市場,創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完善激勵政策,引導大學生到基層就業,緩解就業壓力,真正提高大學畢業生的就業效率。此外,政府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當代大學生,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努力培育大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精神面貌。同時,要通過經濟、行政、法律等多種措施,打擊和制止社會上制假售假、投機取巧、、等不良現象,凈化社會風氣,形成人人樂于奉獻、勤于奉獻、吃苦耐勞、勇于創新的敬業精神主旋律。
(四)改進校企合作培養模式,促進學生入職前敬業精神的培養
企業作為用人單位,對市場更了解,對人才的需要更直接,它甚至可以根據自身對人才的需要量體裁衣,與高校合作,對學生實行訂單式培養,減少中間環節,實現與高校的"雙贏"。這就需要民辦高校和企業之間建立合作培養的機制,將企業作為考察學生是否合格的主體,直接參與到學生的培養過程中,參與教學評價和學生管理,高校可將企業對學校教學的評價,作為學校教學評估的一項指標,納入綜合考核,有助于教學方法的改進。同時企業可以利用專業技能大賽,對學生進行現場指導,建立平價制度,開展職業能力評估,制定行為規范,傳播企業文化。通過這些豐富多彩的學生活動開展,培養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感,促進學生入職前敬業精神的培養。
(五)大學生要自覺加強自身敬業精神的培養,養成敬業的習慣
敬業精神是大學生走向職場必備的首要品質,每個人都應該磨煉和培養自己的敬業精神。大學生應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敬業精神的培養。首先,從學習上培養敬業意識。作為大學生,敬業精神的首要表現就是: 熱愛并專心致力于自己的學業,學習認真刻苦,學習目的明確,態度端正,具有強烈的上進心和求知欲,努力取得最好成績。其次,要增強組織紀律觀念。一個紀律觀念很差的學生,就會對工作單位的規章制度淡漠,最終會因違反正常程序而被單位淘汰出局。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應從遵守校規校紀方面強化自己的紀律意識,要嚴格遵照職業行為所要求的各項紀律章程。再次,要以高度的責任感認真履行好自己的崗位職責,敬業精神就是一種基于責任心對工作、對事業的全身心投入。所以,敬業就要以高度的責任感把本職工作做好,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產品或服務,這也是實現敬業的一般渠道。
培養大學生的敬業精神,是時代的呼喚,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個人生存發展的需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發展,高校進行擴招,畢業生人數大大增加,就業難的問題讓國家、政府、高校、學生本人都高度重視。對于原本就處于就業弱勢的民辦高校畢業生來說,形勢就更為嚴峻。所以,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站穩腳,民辦高校加強對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十分重要。
參考文獻:
[1]任江林.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育和弘揚[J].人才開發,2006,(7).
[2]孫宸.論高校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J].青島遠洋船員學院學報,1999,(6).
[3]邵青艷,陳玲.論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7,(4).
[4]鐘一彪.大學生就業素質與就業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青年研究,2006,(3).
[5]吳國君.經濟危機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學生就業能力培養的有效途徑[J].網絡財富,2009,(6).
[6]曾娜,涂曉群.論高校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培養[J].理論導報,2009,(12).
[7]張勝.如何培育具有時代特色的敬業精神[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9).
[8]薛雷.當代大學生敬業精神的價值與培育途徑[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9,(8).
[9]黃敬寶.高等教育體制與我國大學生畢業生就業[J].中國教育經濟學年會,2005,(7).
篇7
[關鍵詞] 企業家精神 職業經理人精神 MBA精神 成長模式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日漸繁榮,以企業為生存平臺,逐步形成了企業家、職業經理人、MBA等一系列新的社會階層。伴隨著對這些新興階層的關注,人們不禁要對其做出更進一步的認識,提出一系列的疑問。而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及其三者的關系正是這些紛至沓來的疑問中的焦點之一。
一、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定義及內涵
盡管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MBA三個階層產生的時代背景不同,而且三者大多數情況下是作為不同的企業經營者面目而獨立存在的。然而在當前逐漸成熟規范的企業界,確實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最初是MBA學員,而后步入職業經理人生涯,最后又創辦企業,成為一名企業家。如果說早期的企業家更多是先從事企業實踐工作,而后返回來學習MBA課程的話,那么有理由認為科學、規范的企業經營者成長模式正在日趨完善,并最終在企業家成長軌跡中占據主導地位,這一模式即: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
1.企業家及企業家精神的含義
目前學術界對企業家尚沒有一個全面而統一的定義,溯其淵源,企業家一詞的原文是法文:entrepreneur,其含義帶有冒險家的意思,指當時領導軍事遠征的人,這種人需要承擔風險,因而十八世紀后期的重農學派經濟學家鮑杜認為:企業家具有承擔風險和創新兩個重要特點。首先給予企業家較嚴格定義的是薩伊,他在《政治經濟學論文》(1803年出版)和《政治經濟學精義》(1815年出版)兩本書中,把企業家看作經理人,經理人“把他所有的生產手段結合在一起,取得產品的價值,……不斷重新建立起來他們全部資本,他所得的工資、利息和地租,以及屬于他自己的利潤。”隨后,充分論證企業家定義和職能作用的是熊彼特,他認為經理不能都有資格被稱為企業家,只有當他對經濟環境能做出創造性的或創新的反映,從而推進生產的增長時,才能夠被稱為企業家。所以,企業家是促進物質生產增長的中心人物。
“企業家精神”是指人們競相成為企業家的一種行為,其內涵是“著手工作,尋求機會,通過創新和開辦企業實現個人目標并滿足社會需求”。從以上對企業家的不同理解中,可以歸納出企業家精神表現為:
(1)承擔風險精神。正如1755年,法國經濟學家理查德?坎博龍將企業家精神定義為“承擔不確定性”。(2)創新精神。在這個意義上企業家被稱為“創新的靈魂”。正如1942年熊比特在《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主義》中指出,所謂創新就是企業家對新產品、新市場、新的生產方式、新組織的開拓,以及新的原材料來源的控制調配,就是對傳統生產力要素進行重新組合,從而使企業家成為企業的“催生婆”或走出困境的領路人。(3)強烈的責任心。
2.職業經理人及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含義
職業經理人是指運用資本所有者的資本、機器等生產資料,通過運用各種科學管理知識,使其與員工進行最優匹配、整合,并對市場信息進行把握、運用,從而實現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具有專門職業能力的企業經營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職業經理人應該在職業道德和職業能力兩個方面具有較高的水平,同時具備管理和決策兩大社會職能。
本文認為職業經理人精神首先應該包含企業家精神中的諸多方面,其次也有其獨特的內容,主要體現于以下幾點:
(1)克已敬業的奉獻精神;(2)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具有領導力、想象力、判斷力、組織力和堅持性;(3)敢于領先的英雄主義精神。具有獨特的個人魅力和卓越的監督管理才能,充分的專業知識背景和較強的學習能力;(4)當機立斷的決策精神。善于捕獲時機,相機做出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決策。
3.MBA及MBA精神的含義
MBA是工商管理碩士的簡稱,首創于1908年的美國哈佛,于1991年引進中國,是一種注重實戰能力的教育。經過近一個多世紀的實踐創造了舉世矚目的MBA神話。所謂的MBA精神主要指崇尚自由競爭和個人奮斗,崇尚冒險和創業,鼓勵對事業的追求,強調勤奮工作以創造富有生活,強調個人能力、毅力、智慧和決心,注重理性分析,講求實際和辦事成效,在某種意義上,MBA精神也可以說是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精神的一個綜合,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
(1)誠實守信精神。要想做事,先學做人。而做人最基本的一條信念就是要以誠實守信為立身之本。(2)開拓創新精神。熊彼特曾給企業家下過這樣一個定義:企業家是從事“創造性破壞”的創新者。從這個角度出發它說明了創新不僅是企業家精神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同樣的,創新也是MBA精神中不可或缺的一面。(3)積極主動精神。MAB要爭當企業的“領頭鳥”,積極應對市場變化,主動尋求企業發展契機,勇于承擔責任,努力學會從CEO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凡事積極主動,先人一步。
二、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的比較分析
從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和MBA三者的關系來講:MBA以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背景和實際操作能力的職業經理人為直接目的,而職業經理人卻并不都能成為企業家。據此分析,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并沒有本質上的沖突和區別,三者只是企業經營管理者在“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這一成長模式的不同階段中,著重擁有的品質的一個凸現。換言之,三者的精神是一個統一體,只是在經營管理者個人成長的各個階段中,這一精神統一體的不同構成要素交替發揮著首要性作用。
1.MBA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對比
從“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的經營者成長模式中可以看出,MBA在某種意義上以培養職業經理人為直接目標,因而,可以認為MBA是職業經理人的初始化階段,而職業經理人則是MBA的實踐過程。因而現實中的MBA教育必須和職業經理人市場掛鉤,加強學員對企業管理基本要素和經濟環境的了解,對各種行業和行業典型企業的了解,對商業思維方法和溝通能力,信息收集和研究能力等的掌握,并在MBA教育中積極強調職業道德等文化教育。側重培養職業經理人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所需的人際關系協調能力、實踐經驗和組織能力。職業經理人則應在管理實踐中充分運用MBA知識,并結合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大力培植實戰能力。
2.企業家精神與MBA精神的對比
在“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這一企業經營者成長模式中,MBA和企業家分處首尾兩端。我們說,每個MBA都渴望有一天能獨掌大權,成為企業家。因而MBA是經營者的最低階段,而企業家是經營者的最高階段。其最明顯的階段差別,說明了MBA應側重于不斷的培養管理技能、方法和信心,致力于敬業精神、團隊精神的塑造。而企業家則要樹立敢于承擔責任、務實創新、善于協調各種關系、豁達的胸懷、平和的心態等企業家精神。
3.企業家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對比
首先,從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與企業的所有關系來講,職業經理人有別于企業家。職業經理和企業家不同,他們通常不是其所管理公司的所有者,而是被雇傭來管理公司日常運作的人。其次,企業家注重創新精神,是企業的創立者;而職業經理人更注重管理能力,是企業的維持守護者。職業經理人的才能可以通過正規的教育和訓練培養出來,而企業家則被理解成具有非常的創新、敏銳、敢于破壞和敢于建設的人,他們身上那種最可貴的創新精神是不能通過學校教育培養出來的。最后,企業家是敢于超越自己的資源去開拓事業的人。而職業經理人則主要是充分利用現有資源,最大程度使其發揮作用。
三、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在參與企業運作過程中的沖突
盡管從單一的經營管理個體來說,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是不同成長階段上的統一體。然而在由不同成長階段上的經營管理者共同組成的企業管理層中,企業家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MBA精神三者卻在參與企業運作過程中扮演著不同的角色、發揮著迥然的作用,有時會產生尖銳的沖突。
1.MBA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沖突
MBA精神崇尚自由競爭和個人奮斗,這樣會使MBA學員一面憧憬于典型的創業英雄事跡中,生搬硬套成功人事的所謂成功秘訣;另一方面,多從自己的成長角度出發,鋒芒畢露,試圖搶奪一些大事的決策權,從而導致急功近利。而職業經理人精神更多的是強調一種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有時會以犧牲個人的代價來謀取企業所有者的利益。當放任和規范、利己和服從相遇時,MBA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沖突也就發生了。
2.企業家精神與MBA精神的沖突
企業家精神中的創新精神常常使企業家會做出一些非同尋常式的大膽決策,這些決策更多的是建立在企業家以往的經營經驗基礎之上,帶有隨意性,沖動性和直覺性。而MBA則早以熟稔了成功企業家的創業事跡,在不知不覺中會陷入對他們的無意識模仿,并會在實踐中囿于其中。這樣,在遵循前車之鑒和信服超人直覺的兩難抉擇之間,往往就導致了企業家精神與MBA精神的沖突。
3.企業家精神與職業經理人精神的沖突
企業家多數具有英雄主義特征,有著傳奇式的成功經驗,如比爾?蓋茨、松下幸之助、柳傳志等。這樣的風險冒進精神在企業創立之初,往往會極大地鼓舞士氣,對于企業的頑強生存和迅速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然而,恰恰又是這種精神在企業發展并走向正規化后,會因為所謂創業時期的成功經驗,創造性舉動以及企業家的管理隨意性等,給企業的發展造成障礙,甚至毀滅企業,如史玉柱和他的巨人集團,以及馬勝利和他的超級小造紙航母的由盛至衰。然而職業經理人精神則更加側重于基于科學預測定位基礎上的程序化規范管理。這就勢必產生企業家精神和職業經理人精神的沖突:是要大起大落跌宕起伏的意志性管理,還是要四平八穩波瀾不驚的規范化管理;是循規蹈矩的發展,還是沖動型的開拓。
四、結論與啟示
通過本文從“MBA職業經理人企業家”這一經營管理者成長模式出發所進行的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結論:MBA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各自有其獨特具體的內涵,并且有時會出現抵觸情況。但從一個經營管理者完全的成長模式來看,MBA精神、職業經理人精神和企業家精神只是其成長過程中的階段性精神體現,是一個互為基礎的統一體,并沒有根本性的區別,正如一個人從幼年到青年到老年會表現出不同的精神狀態一樣。從這個意義上講,我們要著重注重經營管理者在其特定成長階段上的階段性精神培養,使三種精神貫穿于經營管理者的整個經營管理職業生涯之中。
參考文獻:
[1](美)彼得?德魯克彭志華譯:創新與企業家精神[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0
篇8
團隊精神是心
一個優秀的團隊必然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就如同一個健康的人必須有一顆強健的心臟,才能夠充滿活力,積極進取。作為一名企業的員工,意味著必須與他人合作,俗話說:“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一根筷子容易折,千根筷子不易折”。依靠集體的力量,充分發揮團隊精神才能使工作做得更出色。這種合作必須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相互信任的基礎上,而且這種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進行的,是團隊共同奮斗的橋梁和紐帶。“人”字兩筆是最優美的字形,表示著人需要相互支撐和扶持,身為文明人的我們又怎樣能不懂其中的含意呢?如果能在這個群體中,積極、有效、無私地既幫助于他人,同時又能獲得他人幫助,這樣才能很快進入角色。一個沒有團隊精神,不善于合作,封閉自己,單打獨斗,不能群體奮斗的員工,那就等于喪失了錘煉自我、超越自我、展現自我的機會。
職業精神是手
“天上不會掉餡餅”,我們的幸福生活,企業的美好明天是依靠我們辛勤的勞動,用我們的雙手創造出來的。新時代的工人許振超就認為,愛崗就要敬業,敬業就要精業。他參加工作30多年來,對待工作總是兢兢業業,一絲不茍,甘于奉獻。他的事跡生動的說明,只要我們在工作中具備敬業精神,就會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成績。許振超用他們的事跡給敬業做了很好的詮釋——敬業必須樹立正確的社會職業道德觀,這是我們作為員工的天職。你越熱愛自己的工作,越富有敬業精神,你成功的機會就越大。一個人是否有所作為,不在于他從事什么職業,首先在于他是否具有敬業精神,是否用心地將本職工作做好。因此,無論從事何種工作,都要做到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不能朝秦暮楚,見異思遷,得過且過。在我們周圍,也有很多員工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他們對工作勤勤懇懇、任勞任怨,嚴格把好質量關,不論有無管理人員監督,總是把工作做得最好,他們有著崇高的敬業精神,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致力于做好每一項工作。因此,讓我們熱愛自己的工作,讓我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奮發努力,為企業的成長進步做出應有的貢獻!
創新精神是腦
“創新是進步的靈魂,是企業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一個人是否具有創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嶺。潛能會被習慣掩蓋,被時間消磨。只有對“習慣”提出挑戰,對“傳統”提出質疑,運用自己的頭腦認真去思考的人,才能夠富有創造力,才能夠最大的程度上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
人們在談論創新時都提到要“敢于質疑”。有位老師說過,“當學生對他說“教授,你錯了”,是最值得高興的事。”因為他有勇氣去質疑,不迷信權威。電力企業的很多工作要求我們要令行禁止,但這不代表要墨守成規,不能質疑。例如調度令是嚴格執行的,但《安規》中明確要求,如對指令有疑問必須向發令人詢問清楚方可執行,“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創新精神還需要我們自我加壓,以積極的態度對學習,不斷的充實自已,才能夠具備創新的資本,擁有創新的能力。朋友!縱容自己就是毀滅自己,別讓你的怠慢、弱點、安逸和需要毀滅了你的明天。
唯實精神是足
篇9
摘 要:現代學徒制是建立在學校與企業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通過教師與師傅的聯合傳授,以學生為培養主體,培養高職學生的工匠精神,為企業提供高技能和高素質人才提供重要的保障。校企雙方通過深度融合,共同開發課程體系。本課程體系的建立使"工匠精神"扎根于現代學徒制中,為人才的培養指明了方向,很大程度上解決了職業教育人才供給與企業用工需求之間的矛盾,為產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動力。
關鍵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技能
現代學徒制是目前職業教育一種切實可行的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校企雙方深度融合,從而培育出具有 “工匠精神”的高技術技能人才。通過第一批現代學徒制的試點,目前,國內職業院校都在陸續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我院2013年和慈興集團就機械設計與制造(軸承方向)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并簽訂聯合辦學協議。通過三年多的探索與實踐,構建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校企共同育人,政府和社會各界共同支持“工匠精神”培育下課程體系的建立。
1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構建的依據
《國家教育事業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明確提出:高等職業教育重點培養產業轉型升級和企業技術創新需要的發展型、復合型和創新型的技能人才[1]。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共同的傳授下,學習相關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_到行業和企業要求的技能標準[2-3]。通過思想道德教育、職業素養和職業精神的培育,使“工匠精神”真正落實到教育實踐活動中,使學生在學習操作技能的過程中養成較好的職業素養。
通過政府牽線搭橋,校企雙方簽訂簽訂聯合辦學協議,學徒與學校、企業簽訂三方培養協議,在符合相關法律、法規情況下,按照三方約定,將相關的責任、義務和權益得到保障。校企雙方共同完成人才的培養,包括: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教學團隊的組建、課程的開發、課程標準的建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組織實施等。
大力弘揚“工匠精神”讓學生們對“工匠精神”有一個新的認識,轉變其擇業觀念,讓“工匠精神”深入的職業教育中,構建以現代學徒制為基礎,在校企協同育人的“雙主體”辦學模式下,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培養,同時加上政府政策的引導和社會力量的支持,為全面實施戰略強國和中國制造2025培養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4]。
2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建設目標
2.1 構建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
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方案要以職業崗位的能為依據,以職業崗位的真實工作為基礎,采取“教學工場+企業崗前培訓基地+企業”三層次人才培養模式。以精密零件加工制造能力、軸承產品質量檢驗與分析、軸承加工工藝制定為核心能力,將實際的生產項目引入到教學過程中,以典型的工作任務為單元,分階段實施,培養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同時在學生學習期間培育其“工匠精神”,讓其掌握技能的同時要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以負責任的態度參與到企業的實際生產和技術創新,從而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企業的生產成本,有利于企業技術創新和產業的轉型升級。
2.2 增強學生的職業素質建設
通過對宣城地區多家企業的調查,大部分企業對職工的要求除基本的職業技能外,還必須具有敬業精神和懂得做人的道理。現代學徒制中學生在校期間應該開展各種形式的職業素養建設,通過職業素養建設來培養“工匠精神”。
職業素質建設主要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通過開設職業道德、企業文化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實習實訓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崗前拓展訓練,提高學生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和社會責任意識,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人才。
2.3 深化師資隊伍的建設
雙方要深度融合,突破傳統用工制度,實行校企人員互聘、互用,企業安排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技術人員擔任實訓指導教師,科研能力較強的研發人員擔任核心課程的授課教師,企業管理人員擔任學生頂崗實訓的輔導員,實現學校有企業人員的長期進駐,通過企業管理人員擔任輔導員,解決學生由學生轉變成員工形成的心里落差以及崗位適應所帶的問題,如圖1。
通過師傅對徒弟職業生涯的影響,師傅不僅對徒弟在學生和動手能力上進行指導,而且對徒弟的職業規劃起到關鍵性的影響。如在上課時間上要求徒弟不遲到、不早退,養成早睡早起的習慣,準時到達工作崗位,養成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對公司的設備操作、維護和維修要細心、細致和規范,要有責任心;對于工作任務的完成,要科學合理的評價,對具有創造力的學生要給予獎勵,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對于懶散和投機取巧的學生要給予一定的處罰。
3 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的基本組成
根據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將現代學徒制課程體系分為通識課程模塊、職業素養拓展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實踐課程模塊等四個部分。
3.1 通識課程模塊
本課程模塊安排在第一學期,注重基礎知識和基礎技能的培養,主要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工匠精神。主要包括“兩課”、軍事教育、英語、計算機等,“兩課”是必須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完成相應的教學內容,但教學方式可靈活多樣。同時也在教育活動中,通過觀看專題片、開展道德講堂和學習報道等方式培養學生的遠大理想信念,尊重勞動、學無止境、精益求精和獨具匠心的精神,使校企共同提升學生對“工匠精神”的理解和認識。
篇10
【摘 要】 本文認為學術型教師的教學必定是充滿智慧的,是滿溢人文性的,也必定是體現著崇高的敬業精神的,張揚著嚴謹的科學精神的。
關鍵詞 學術型教師;專業精神;思想內核
一、學術型教師
何為學術型教師
先借用“學術型碩士”這一概念。中國實行的學位教育主要分為學術型學位(學術理論研究)和專業型學位(注重操作實際能力)兩種。學術型碩士教育以培養教學和科研人才為主。職業特點決定了實際教學能力是一線教師的立身之本,故學術型教師當是在具備實際教學能力的基礎上更注重學術理論研究的教師,是具備系統化的專門知識,并能對其規律進行學科化論證的教師。
二、學術型教師的專業精神
(一)敬業精神
敬業精神是基于對職業的熱愛而產生的一種全身心投入的精神,是社會對人工作態度的一種道德要求。學術型教師的敬業精神可以分解為信業、勤業、樂業、奉獻四個階段。首先表現為對教師職業的高度認同;然后是務實苦干、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接著是對教師職業的發自心底的熱愛與全身心投入,充滿事業心和責任感;最后是對教師這一職業的無私奉獻精神。
北京師范大學林崇德教授認為,名師應體現在師德與業務能力兩個方面。而如果業務能力不夠突出,就不能很好地履行教師這一職業功能,從某種意義上說也是缺乏職業精神的表現。出色的業務能力來自于教師對自身專業的不斷追求與發展。
(二)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為本”,是對人的尊嚴、價值、命運的維護、追求和關切。“人文性”是課程和教育的靈魂。新課程改革把教育的終極目標定位于培養人的人格和精神,完善人的精神結構、從而實現人的全面發展,最終擁有健康完美的人格。
亞里士多德指出具有教學美德的教師常常表現出勇氣、友善、信賴、正義、機智、具有榮譽感、溫和、高尚、高貴、大度、節制。理查德森和芬斯特馬赫強調了教師的公正、富有同情心、謙卑和寬容。諾丁斯強調教師的關懷意識。范梅南也指出教學中的關系力并不僅僅是單向的知識傳遞的關系,而是一種人際之間道德、情感的互動。這些要素正是人文精神的要義所在。
(三)科學精神
⑴學術型教師應當具備以探索批判為基點的理性精神
理性精神指的是在教學活動和科學研究中,不斷探索各種客觀現象的內部規律,追求合理性,使感性的經驗性的認識不斷上升為理性認識。探索之時亦須批判與懷疑意識。懷疑與批判是科學精神的靈魂。批判與懷疑不是胡亂猜疑,它們的背后是思考,是扎扎實實的研究。
學術型教師對于教育教學研究,對過去傳統的經驗與方法,對其他地區其他學校其他人的經驗與方法,不會生搬硬套,而會批判地汲取,棄糟粕而取精華,在此基礎上實現自己的創新。
⑵學術型教師當具備以求真求實為基點的實踐精神
教師當有先進的理念作為自身專業發展的支撐。但是再好的理念,如果不能物化為行動,等于空話一句。歌德說:“理論是灰色的,唯生命之樹常青。”理論只有在實踐中才能體現其價值,也只有在實踐中才能走向完善。教學實踐是教師工作的主要內容,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直接提升專業知識與技能,而且能夠讓教師的專業精神在實踐中得到錘煉,在打磨中趨于成熟。
⑶學術型教師當具備以發展創造為基點的創新精神
錢學森教授在95歲高齡時感嘆中國當前辦學缺乏像加州理工學院那種科技創新精神,在培養會動腦筋、具有非凡創造能力的人才方面有欠缺。原教育部長陳至立曾說:“只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的教師才能對學生進行啟發式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學術型教師必定是具有創新精神的教師。要把一個個獨特個體從蒙昧狀態培養成各種人才,絕非靠按照某種程式的機械勞動可以完成的。
⑷學術型教師當具備以自省完善為基點的反思精神
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院丁鋼教授認為,名師應具有自我反思精神。伯萊克認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動及情境的能力。不僅要求從技術上質疑自己教學的有效性,還應審慎考察教學實踐的倫理意義并樂于矯正不良的教學行為。通過反思,教師可以擺脫“不動腦筋的遵循學習理論或缺乏分析的教學實踐”的工匠行為,從而較快成為更好、更有效率、更富有創見的行家。
⑸學術型教師當具備以交流互助為基點的協作精神
協作精神是教師專業精神中不可缺少的元素。“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每個人都渴望心理上的一種認同感和歸屬感。教師專業發展需要一種氛圍,或者說需要一種“場”。封閉起來孤軍奮戰對教師專業發展是沒有好處的。教師的成長除了獨立奮斗之外,還需要協作,還需要與外界廣泛的交流,在碰撞中擦出火花,在融合中取得發展。所以,學術型教師必定是善于交流善于協作的教師。
⑹學術型教師當具備以尊重理解為基點的民主精神
諾獎獲得者李政道教授說,他在美國三十年,什么都沒學會,只學會了“平等”兩字。民主育人、建立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極其重要。學術型教師必定是具備民主精神的教師,這樣才能培養出大批具有民主精神的人才,才能擔當起“把我國最終建成高度富強、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這一歷史重任。
三、學術型教師的思想內核
教師的思想內核簡而言之就是教書育人的理念,而學術型教師的思想內核就是教書育人理念的深化和升華,是更高層次、更高標準、更高要求的“教書育人”。具體要解決幾個問題:教什么書,怎么教書;育什么人,怎么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