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專業范文

時間:2023-04-04 23:25:1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二本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二本專業

篇1

本科二批普通類專業只保留護理學1個專業,計劃招生700人,文理兼收。公共事業管理專業計劃招生55人、圖書館學專業計劃招生40人、檔案學專業計劃招生40人。另外,中外合作辦學項目中的通信工程、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材料科學與工程等4個專業,也由之前的本科二批調整到本科一批招生。

鄭州大學是一所涵蓋理學、工學、 醫學、文學、歷史學、哲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農學等11大學科門類的綜合性大學,是河南省唯一的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是河南省人民政府與國家教育部共建高校

(來源:文章屋網 )

篇2

關鍵詞:ERP;應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養模式

基于ERP開展應用型本科教育,逐漸成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并成為高等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方向。通過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實施高職教育質量工程、全面提高職業性本科教學質量。

一、基于ERP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

改革開放以來,全國中等專業學校紛紛升級為高等職業院校,許多二本院校也開始實踐了應用型本科教育培養模式。面向經濟社會發展,背靠行業,開創一條應用型本科發展新路。許多院校積累了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和建設的寶貴經驗。近年來,國家明確提出了“發展應用型教育,培養應用型人才,建設應用型大學”的辦學方向,形成了以“應用”“職業”為宗旨的思想體系。綜合運用外國應用型教育的先進理念和成功經驗,開展了大量的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及改革實踐。通過試點改革,同時開展理論研究與實踐。通過一系列應用型本科教育改革試點,基于ERP,以應用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成為主流。通過改革試點,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其中四川師范大學成都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四川大學錦城學院等開創了應用型培養模式的實踐。

首先,設定應用型本科培養社會經濟一線人才為目標。結合自身專業所面對的行業與職業,根據市場需求,確定了人才培養定位。其次,制定應用能力培養的課程系統。各專業突破教學型和學術性本科教育課程體系,以應用型本科專業建設理念為宗旨,開展了課程結構、學時分配、實踐等改革,重點是應用能力培養,在培養方案上符合培養目標。再次,創新實踐教學。各專業開設集中實踐教學,加強專業應用能力培養。最后,開展教學方法與考核方法變革,適合應用能力培養。各專業依照自身特點,制定了許多應用型教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之間形成IBL教學法、啟發式、案例式、引導式、基于問題的教學法和項目引導的教學法等,創設真實企業情景。

二、應用ERP原理,探索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應用ERP原理,在應用型本科教學實踐過程中,探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為一般應該是:以應用型教育理念為宗旨,針對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征,建構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最佳模式。設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目標、規格、培養方式、課程設計等。

(一)應用ERP原理,樹立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理念。多樣化、大眾化為基本理念。明確應用型本科教育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未來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以國家、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為導向,杜絕與學術性本科教育等同,并創新理念和實踐。

(二)以培養一線人才為目標。根據科術發展、產業結構、經濟轉型、組織形態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大量急需應用型本科人才。透徹了解區域和地方經濟發展現狀和趨勢,充分把握其對應用型本科人才提出的新需求。

(三)把能力培養作為教育核心。應用型本科人才能力必須把工作相關的能力和素質融為一體。以能力培養為核心。堅持“應用”的專業理念;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課程體系設計,打破理論先于實踐的設計思路;堅持“做中學”,確立教學過程中的學生主體地位,掌握實際工作能力和職業素養。

三、基于ERP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特征及原則

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征,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指導原則。

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特征,可以概括為以應用為導向、以學科為基礎、應用能力培養為核心、全面職業素質教育為重點。以需求為導向,滿足市場需求。專業設置面向區域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培養目標滿足用人部門需求;設計以培養綜合應用能力為目標的綜合性課程;教學過程和方法、考核方法以“應用能力”為標準。由培養目標決定的應用型本科教育的理論課程應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完整性。要重視專業建設和學科建設;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和學科團隊建設;開展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以應用型學科為基礎,開發專業課程;以應用型學科為基礎,建設應用案例;從學科前沿研究“應用”的內涵,為專業發展提供新的應用方向。 全面職業素質教育,關注與專業相關的基本素質;重視職業道德、關鍵能力和人文素質等非專業的職業素質,如溝通能力、責任、敬業、合作等雇主更為關注的職業素質。

四、基于ERP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法

由于基于ERP應用型本科教育是以應用為導向、學科為基礎的開放式教育,形成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是分析專業-學科。制定培養方案,必須召開兩次以上的“專業-學科”分析座談會,由專業專家、應用部門專家、學科專家,依據會議內容和重點,確定每次參會專家的側重。通過兩次開放式的分析座談會,確定人才培養模式中涉及的重要要素。

專業學科分析座談會首要目的和任務,確定培養目標、規格、模式類型等。各專業專家、應用部門專家、學科專家,以應用部門專家為主,分析專業所面向的工作特點、分析應用型學科前沿及在專業所面向的工作規律、分析專業人才面向的工作需求。

“專業-學科”分析座談會,必須確定學科基礎課程框架、確定本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件。在選擇專業專家、應用部門專家、學科專家過程中,以專業專家學科專家為主,分析專業人才需求的學科基礎、分析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要件。座談會的分析結論是構建專業課程體系、編制培養方案的重要依據。

參考文獻:

[1]王臘梅.基于ERP環境下的應用型本科院校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研究[J].經營管理者.2014(02)

[2]邢志良,張志峰,張巖.ERP課程“理論、實驗與證書”一體化教學模式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4(02)

[3]劉文斌.應用型本科院校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 ERP 課程的教學設計探索[J]. 知識經濟,2014(06)

[4]孟翠翠等.應用型本科ERP課程改革初探[J]. 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 2014(06)

[5]林瑞芳.應用型本科教學中基于實踐的過程考核方式探析――以ERP系統應用與實踐課程為例[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12)

篇3

2、澳洲計算機專業相關教育高質領先,學生在完成計算機專業碩士課程后一般都能獲得業界較高級別的認證。

3、澳洲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的就業前景非常可觀。此類職業也是澳洲目前發展勢頭最猛的行業。

4、課程設置實用強,IT專業的學生所學的技術均可應有于計算機多個領域,因此擇業面非常廣。

篇4

1、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

2、機械動力工程學院:機械設計制造及其自動化、機械電子工程、工業設計、能源與動力工程、車輛工程。

3、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屬材料工程、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4、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網絡工程。

5、自動化學院:自動化、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6、測控技術與通信工程學院:測控技術與儀器、通信工程、安全工程、物聯網工程。

7、管理學院:工商管理、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市場營銷、人力資源管理、旅游管理、財務管理。

8、經濟學院: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會計學。

9、應用科學學院:信息與計算科學、應用物理學、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光電信息科學與工程、材料物理、電子科學與技術、應用統計學。

10、法學院:法學。

篇5

關鍵詞: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教學問題

作者簡介:李克訥(1978-),男,廣西貴港人,廣西科技大學電氣與信息工程學院。(廣西 柳州 545006)

基金項目:本文系廣西工學院博士基金項目(項目編號:院科博12Z05)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0079(2014)08-0257-02

隨著電氣工程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發展,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逐漸趨向于復合型和應用型。因此,各高校日益重視培養本科生對專業英語的運用能力。[1]但二本院校普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2]學生英語基礎不好、專業知識掌握不牢、學生學習不夠投入等。那么,電氣工程專業英語課程的教學目標該如何定位,其內容如何講授才能提升教學質量?筆者針對教學中出現的上述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電氣工程專業英語的特點

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是用英語表述與電氣工程相關專業課程中的一些概況和基本原理,課程具有獨特性、專業性、靈活性等特點。由于專業英語具有較強的實踐性,通過死記硬背的方法是很難學好的,更無法做到靈活應用。很多大學生認為專業英語難度大,究其原因在于其基礎不夠扎實,再者專業英語詞匯也具有多功能性。例如:“power”在基礎英語中譯為“力量”、“權力”和“能力”,而在專業英語中用來表示相關的專業術語,如“功率”、“電力”和“電源”等。另外,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慣用非限定動詞、被動語態、條件句和長句,在詞匯方面則大量使用專業詞匯和半專業詞匯,而且常采用合成法、混成法、縮略法和簡化法等構詞法,學起來有一定的難度。[1]

二、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筆者對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總結出了以下三個方面的主要原因。

1.學生英語功底薄,對專業英語的學習力不從心

在大一、大二階段,由于同學們剛從苦悶、緊張的高中學習步入了嶄新的大學生活,學習目標還不明確,并且受二本院校學風差的影響,于是放松了對自己的要求,也不再堅持英語早讀的習慣。[2]英語學習熱情的逐漸消退,直接影響了英語的單詞積累和語感的培養,造成英語基礎的薄弱。而且,專業英語課本里的單詞往往沒有標注音標,大部分學生不查詞典,拼讀起來容易出錯,甚至是無法拼讀。另外,語法也成為學生理解課文的攔路虎,一些長句、難句難以理解到位。因此,學生常對專業英語學習感到力不從心,甚至心生畏懼。

2.學時安排過少,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重要性認識不夠

專業英語學時不足也直接影響到教學效果。以筆者所在的學校為例,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是一門選修課,學時數很少,只有24個學時,課本內容只能挑選部分來講,其他內容則由學生在課外補充閱讀。但由于二本院校的學風較差,且電氣工程專業需修讀的課程較多,這樣實現起來就有很大難度。[1,2]由于課時緊張,任課教師上課忙于講解課文,不能板書太多,只能講解一些關鍵語法,也無法與同學形成有效互動,課堂授課的價值就會大打折扣。灌輸教學模式使得同學們囫圇吞棗般接受知識,這樣或許能應付短期的期末考試,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學質量問題。同時,也使學生對專業英語的重要性不能形成正確認識,只是把專業英語當做大學英語的簡單延續和補充,導致基礎較差的學生仍然心懷畏懼感,直接選擇逃避學習,而基礎一般的學生則認為把時間花在大學英語四、六級考試上更為實際,甚至擠占專業英語課堂時間來復習和備考四、六級英語。

3.專業英語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重點有偏差

由于二本院校學生數理基礎較差,導致理論創新意識不強,更注重于知識的技術性和實用性,所以學生對計算機編程以及電子設計的興趣較大,或者熱衷于考證,[2]認為自己掌握實踐技能即可,不需要很深入地理解專業理論知識,更不需要看英文的理論資料等。另外,少數考研學生起早貪黑地到自習室和圖書館里復習相關的幾門考研科目,不惜以曠課的代價來復習。[2]甚至有部分學生已經打算畢業后不從事本專業,更是應付式地學習。二本院校學生的這些思想觀念要求教師要有的放矢地設計課堂內容和授課方式,把專業英語教學和學生追求的目標進行有機統一,讓學生從心理上認同專業英語學習是幫助自己實現目標,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電氣工程專業英語的目標定位

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需要結合二本院校學生基礎差、接受能力較弱的特點,[2]對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教學進行合理定位:一是幫助學生掌握基本的電氣工程專業知識的英文表達,掌握一定的專業詞匯;二是培養學生閱讀、查找電氣工程專業英文文獻和提高電氣工程專業英語的應用能力。

另外,為全面提升二本院校電氣工程專業學生的英語水平和就業與考研等競爭力,學校應當注重引導學生大一、大二階段的大學英語基礎學習,并增設相關的專業課雙語教學等后續課程,以進一步鞏固、充實學生的專業英語知識。

四、專業英語教學問題的解決措施

上課過程中要及時發現學生表現出的問題,引導大家發言,以摸清同學們的想法。要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溝通、交流,征求學生的意見,逐步改進和完善教學方式方法。總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進或加強。

1.引導學生有效地記憶單詞,加強詞匯量的積累

英語詞匯量匱乏是二本院校學生的一個比較明顯的弱勢,甚至使學生產生了逃避學習的態度,使得專業英語的教學工作難以開展。因此,教師需要幫助該部分學生端正學習態度,樹立起學好專業英語的信心。同時,引導學生安排好自己的單詞記憶計劃,并采用適當的單詞記憶方法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采用滾雪球法、聯想法和“6S”法等方法來記憶專業詞匯,逐步擴大詞匯量。[3,4]另外,要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適當安排周計劃或者月計劃,使用精讀的方法來閱讀一些英文專業文獻,一方面可以消除對英文文獻的心理畏懼感,另一方面還可以從文中學習單詞,不但可以理解它的用法、詞性,還可以提高分析句子的能力和對文章的把握度。

2.闡明專業英語的實用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大多數二本院校學生畢業后選擇就業,因此,教師上課時可適當增加專業英語應用的講授,以貼合學生的實際和需求;布置作業時可以讓同學們練習英文簡歷的制作、商務信函的寫作或產品說明書的描述等。部分學生喜歡基于單片機、DSP芯片等設計編程,積極主動進行電子設計制作和參與學科競賽活動等,這是比較難得的。[5]因此,任課教師可挑選一些典型的英文文檔資料進行講授,以幫助學生克服畏難心理,并體會到直接閱讀英文原版文檔的便利。

3.調整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引起學生的重視

由于專業英語課時少、內容多等,如果在講臺上只有教師在“唱獨角戲”,則難以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而且在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比較好的方式是師生一起融入、參與課堂,并嘗試互換角色。比如,把學生按興趣特點進行靈活分組,輪流講解英文資料的翻譯作業,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點評,強化交流互動。另外,考核方式也要進行相應調整,劃分為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平時成績由課后作業和課堂互動表現構成;期末考試可增加英文資料翻譯,以進一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闡明專業英語與其他專業課程的關系,有機學目標和學習目的

專業英語和其他專業課程是緊密結合、相互促進的。電氣工程專業英語的內容主要包括“電子應用技術”、“計算機技術”、“控制理論”和“電氣工程”等幾部分,[1,6]通過這些內容的學習,既可以復習已學課程,也可以對即將學習的專業課程進行展望。因此,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根據學生的專業課修課情況,對已修讀的課程著重講解相關原理和內容,對未修讀的課程主要講述概述性、介紹性內容,避免讓學生感覺專業英語是一門獨立的課程。

五、結語

經過不斷努力和教學實踐,筆者總結了二本院校電氣工程專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學生的興趣、特點改進和完善了教學方式方法,把課程教學目標和學生學習目的進行了有機統一,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為今后進一步的教學改革提供了研究基礎和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蘇小林,顧雪萍.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英語[M].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8.

[2]孫鵬超,楊強旭.二本院校大學生學風建設所面臨的主要困境[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3,(5):248-249.

[3]國銳,魏旭濤.在教學中用“滾雪球”的方法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J].哈爾濱金融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3):57-58.

[4]劉艷華.英語單詞記憶法探究[J].讀與寫雜志,2009,6(8):31-32.

篇6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視唱練耳;本土地域

視唱練耳課程作為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的基礎必修課程,從其教學時間之長,教學內

容之廣可見這門課對于音樂專業學生的意義何等重大。然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在視唱練耳教學方式上普遍采取的依然是專業音樂院校的教學理念、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學效果也是參差不齊,良莠并存,如何對現有的視唱練耳課程進行切實有效的改革,使教學更加有效、實用、更適合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學生的學習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深入研究和解決的重要課題,以下是本人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一、將本土地域音樂文化引進地方本科院校視唱練耳課程

自從2003年3月,我國教育部出臺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公共藝術課程指導方案》,明

確提出“各高等學校可根據本校學科建設、所在地域等教育資源的優勢以及教師的特長和研究成果,開設各種具有特色的藝術任意選修課程或系列專題講座”以來,以挖掘、整理、保護、傳承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民族民間音樂品種為內容的課程改革如雨后春筍般在各地方本科院校音樂專業中展開。

在視唱練耳的教學內容上,我們應當擺脫傳統教學中追求高難度的技術訓練的傾向,把地方本科院校的特點和就業相聯系,從教學的有效性角度進行教學。首先,在視唱曲目的選擇上,我們可以加入當地的“呂劇”、“山東民歌”、“山東原野板胡曲”等音樂,使學生能夠演唱部分“呂劇”選段和山東的民間小調,在多聲部視唱教學中,可以用即興創編二聲部的方法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其次,在節奏教學方面,可以增加“山東快書”、“呂劇鑼鼓經”等具有山東地方特點的多元風格的多聲部節奏素材。通過練習,不僅可以提高學生學習本地戲曲和民間音樂的興趣,分析和掌握地方戲曲音樂和民間音樂的特點,更重要的是為挖掘、整理、保護和傳承當地音樂非物質文化遺產和地方民族民間音樂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二、通過親身實踐,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

傳統的視唱練耳教學從建立之初就走著一條模仿歐洲和前蘇聯的模式,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課堂的授課方式依然是以講授法和練習法為主,學生處于一個被動的位置,而被動學習的弊端之一就是大大壓抑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久而久之,教學效果自然失之毫厘,謬以千里了。

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世界各國音樂教育體系教學法在我國得到傳播,其中柯達

伊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和達爾克洛茲教學法三大教育體系的共同點是注重即興、體現創造性教學,在教學方式上,特別重視以實踐活動為主,使教學對象都可以親身實踐音樂,主動參與到音樂活動中來。有位教育家曾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學生學習,而是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在視唱練耳的教學方法上,單一的鋼琴音色和單調的技術性訓練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我們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用即興創編節奏或旋律的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尤其是在多聲部節奏教學中,運用聲勢進行即興教學,往往可以使較復雜、很難懂的音樂語言變得直觀、形象,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必須十分注意對方做出的動作和聲音,并且要迅速作出反應,學生不再處于被動接受的位置,而是成為教學環節的參與者,通過親身實踐教學內容,進一步增強了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三、以就業為導向,培養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從我國現有的音樂教育機構布局來看,全國高等音樂教育機構由原來的不足40所,增

加到700多所。(劉嶸《原生態民族音樂與當代音樂發展研討會側記》,《中央音樂學院學報》,2006年第3期,第143頁。)其中大部分為地方性本科院校新增設的音樂專業,它們與音樂學院及師范院校相比,處于一個上不頂天,下不著地的尷尬位置,所培養的學生專業性比不上音樂學院,應用性、職業性比不上職業定向的師范院校音樂專業學生。

篇7

實踐教學模式是在現代教育思想或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通過創設職業情境,以實現學生實踐能力的提高為目標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可供操作的實踐教學結構框架或活動程序。通過對國內多所院校的考察以及國外實踐教學模式的研究,我們總結出旅游管理專業本科階段實踐教學的“一?五?二?三模式”(表1):

表1 旅游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模式構成圖

即一個培養目標、五塊實踐教學內容、二次實踐教學循環、三種實習基地合作方式。

(一)一個培養目標

張金霞認為,培養“高素質、應用性、復合型”的旅游管理專業人才是游管理專業本科教育的重要使命,很多業界專家學者也感同身受,高素質,何種程度為高素質,比較抽象,應用型和復合型相對較好理解,筆者認為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培養目標應是:培養具有旅游管理專業相關知識,理論基礎扎實,實踐操作能力強,能在各級旅游行政管理部門、旅游企事業及相關單位,從事管理、技能、服務等工作的“高層次應用性復合型人才”。

(二)五塊實踐教學內容

1、課程實踐。現在大多旅游院校旅游管理專業的課程一般由公共課、基礎課、專業課和實踐技能課四部分組成。汪京強認為這四部分課程體系其比例結構大致為公共課約占15%,基礎課約為30%,專業課約為40%,實習與技能約占15%。(見表2)

表2 課程體系比例

現在的高等學校開設的旅游院系中對于專業實踐課程的安排一般相對偏少。洛陽師范學院旅游管理本科2009年新修訂的培養方案如下:課內總學時2432,課堂講授2062學時,課內實踐370學時,課外實踐444學時,課程實踐總學時814,占總學時比例28.48%。實踐教學累計學分數占總學分數32.83%。(見表3)

表3洛陽師范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實踐課所占比重

明顯修正了實踐課程較少的問題。但是國外很多同類型的高校中,旅游實踐教學課時與理論教學課時的比例基本持平,中國的旅游實踐教學的革新之路則任重而道遠。

2、專業見習

專業見習是結合一些專業課程的學習,選取周末或者假期等時間段在老師的帶隊和指導下到相關景區或者企業見習。旅游行業實踐性和變化性較大,要求新生對旅游行業進行調查,了解旅游行業的發展歷史、旅游業的地位和作用、旅游業的發展趨勢等非常有必要,首先產生關注旅游行業發展的基本意識和基本素質,隨著對行業的調查了解的深入,形成對旅游行業動態變化的敏感性。其次,通過第一學年有組織的實踐安排使學生養成關注行業發展的良好習慣,并在以后學年中能夠比較主動地進行自我安排,比如合理安排學習內容、學習時間、學習方式方法等。最后,通過行業調查能夠更加清楚地認識旅游行業,對學習的重點與努力方向以及擇業、就業忠誠度等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課程實習期間,除了專業任課老師安排一定量的參觀實習外,還要在假期安排野外集中實習。

3、校內實訓

校內旅游實訓是學校培養人才的基本手段。校內旅游實訓基地建設時應優先考慮學生最能受益的實訓項目,并且要優先考慮專業課的實訓。比如餐飲擺臺、形體實訓、模擬客房、模擬導游等。校內實訓,既便捷又易于操作,還節省教學經費。其不足是不能提供真實的工作場境和氛圍,且許多高校的旅游管理專業的實驗室設施、設備老化,更新速度較慢,難以滿足社會對于實踐操作技能的需要。張龍認為,旅游管理專業校內實訓基地可以分別建設導游模擬實訓室、旅游規劃設計室、旅游電子商務實驗室、形體實訓室、餐飲吧臺以及客房實訓室六個實訓室。本人認為有條件的高校還應該有校內旅行社或旅行社門市部,以及星級或快捷酒店。如海南職業技術學院擁有旅游策劃中心、旅游信息中心、旅游市場推廣中心、旅游表演中心、藝術設計中心、旅游產品設計中心等10個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及3D實景模擬實訓室等現代電化教學設施。

4、社會實踐

在國外,很多旅游高校對社會實踐環節極為重視,對社會實踐的考核都有極為嚴格和具體的要求,如美國康納爾飯店管理學院要求學生在四年內必須有800小時在服務行業實習的工作經歷才能中請學士學位,還鼓勵學生在每年5月底至8月底的假期內中請暑期工。再如,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要求所錄取的本科生必須要有1年以上的相關工作經驗。如果學生之前沒有這方面的工作經驗,學院會對其進行半年以上的學前培訓。社會實踐可以采取學校安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學生自主安排的形式。學校安排的社會實踐主要是根據教學計劃以及課程設置,有重點地安排各年級的實踐教學:一、二年級主要在旅游景點;三、四年級在賓館、酒店或旅行社。學生自主安排的專業實踐主要是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假期到一些旅游企業或相關單位兼職,鍛煉自己的實際工作能力、管理能力和交際能力,培養和磨練自己的職業個性,了解企業的各工作環節操作情況和社會動態,增強適應社會的能力。

5、綜合實踐

綜合性旅游實踐不僅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解決旅游現實問題的能力,同時也是檢驗學生所學理論知識是否具有價值的重要手段。綜合性旅游實踐主要以三種形式出現:一是畢業論文寫作;二是專業實習;三是畢業實習。在學生畢業論文的寫作指導過程中,一直采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在學生進行畢業論文選題時就對學生進行實踐教學活動延展指導。實習主要是在校外實習基地如旅行社、酒店賓館等進行專業技能、服務技能、管理能力等方面的鍛煉和培養。實習方式一般是在旅游企業相關部門工作人員帶領下,參與到賓館酒店、旅行社的整體工作中去,在參與實踐中學習和提高。洛陽師范學院旅游系已經建立了多個穩定的校外實踐基地。有些同學實習期間就與用人單位簽下了工作意向。目前畢業實習迫切解決問題是:實習也大多淪為學生的頂崗實習,實習崗位較為固定,缺少輪換,內容較為單一,很少能接觸到更高級別崗位的管理實習,如旅行社方面的實踐教學主要局限于對導游帶團技能的訓練,很少涉及到旅游線路設計、旅行社計劃調度、旅游產品營銷等關鍵崗位;很多酒店接納實習生主要分配客房部、餐飲部、宴會部、前廳部的一線工作,實習生擔任熟練工的角色,并且很少輪崗,更沒有讓其擔任領班、主管等更高級別的工作,很難深入到各實踐環節的管理流程中去。

(三)二次實踐教學循環

根據教育教學規律,把理論知識學習、實踐教學內容、實踐教學平臺、專業技術平臺按“學習一實踐一再學習一再實踐”的兩輪循環進行組織和合理銜接。第一輪循環:一年級學生入校后先學習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奠定學生初步的專業理論基礎。二年級學習專業技能課程和部分專業理論課程,并進行基本業務技能和專業理論應用能力的學習和訓練,使學生掌握基本業務操作技能,具備一定的專業理論應用能力,其中穿插課程實踐、校內實訓、專業見習、社會實踐等實踐教學內容,我們院系的酒店管理專業的學生于第四學期進行第一次集中企業實習,而旅游管理專業的學生安排第五學期開始第一次企業實習,此為第一輪循環。第二輪循環:三年級學生進行新一輪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和專業應用能力提高訓練,對第一輪循環所取得的理論知識與感性認識進行總結,加深學生對學科專業理論的認識,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科學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四年級進行綜合實習訓練,加深學生對學科專業理論知識的認識和對實踐的感受,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并由此融會貫通,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社會適應能力、溝通能力、管理能力、創新能力等,并完成畢業論文,完成第二輪循環。此循環主要貫穿社會實踐、科研訓練、專業技能競賽、畢業論文寫作、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內容。

(四)三種實習(訓)基地建設方式

校內實訓和校外實習在旅游管理本科實踐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實習(訓)基地的建設主要通過三種方式實現:自建、共建和他建。如山東旅游職業學院有一所80間客房的4星級實習賓館,實訓條件一流。自賓館開業之日起,所有飯店管理專業的學生都要在這里見習一個月,很多飯店實訓課也在這里進行。更為特別的是,賓館對外營業,但一線員工均為見習學生,高層管理人員均為專業教師,真正實現了工學一體的教學模式。山東旅游職業學院也是全國為數極少的擁有國際旅行社的院校,在建的120畝地的高爾夫球練習場,是由學院提供土地,一家房地產公司出資建設的校企合作項目。建成后將對外經營,同時供學院高爾夫專業的學生教學使用;2010年太原旅游職業學院校外實訓基地―后溝景區委托學院經營,標志著太原旅游職業學院正式接管榆次后溝景區,開啟了山西旅游院校與景區深度合作的先河,是山西旅游人才培養機制、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益探索;重慶工商大學旅游學院攜手重慶中旅集團成立重慶中旅集團工商大學門市部,讓在校生經營運作,積累工作經驗。除門市部經理由熟悉行業運作的專業人士擔任外,具體業務、導游服務以及各項實際操作均由該院旅游管理專業學生運作。門市部設立了門店經理、銷售專員、行政助理、導游等職務,除門店經理,其他崗位均為該院校在校生設置,并可輪崗、換崗。總之,無論校內實訓基地,還是校外實習基地,學校可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共建、自建或企業自建,學校和企業密切合作,為實踐教學提供良好的平臺。當然好的實踐教學模式還需一定的保障條件:合理的教學計劃和課程設置;培養“雙師型”教師,提高教師的實踐教學水平;足夠的實踐教學經費投入;加強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完善實踐教學考核制度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現有旅游實踐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構建以能力提升為導向、旅游人才培養與旅游產業發展同步,符合“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培養原則的旅游管理專業本科“一?五?二?三”實踐教學模式,對促進我國旅游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實現從旅游大國到旅游強國的戰略構想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篇8

關鍵詞: 幼兒園課程變革 幼兒教師素質 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 完善措施

隨著我國的師范教育逐漸從原來中專―大專―本科三級體制轉為大專――科二級體制,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走向托幼教育機構已成為普遍趨勢,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正努力調整培養目標、優化課程設置、加強教育實踐等以適應形勢的改變。在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著手課程改革的同時,幼兒園課程改革也在不斷推進,特別是《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頒布以后,幼兒園課程的內涵與外延都發生了重大的變革,對幼兒教師的角色和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究型、專家型幼兒教師培養已成為幼兒教師職后教育和專業發展領域人們關注的焦點之一,這也理應成為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培養的一個重要改革方向。本文試圖從幼兒園課程變革對教師的角色和素質提出新要求的角度,分析當前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改革的不足,為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建設與完善指明方向。

一、幼兒園課程的變革

盡管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幼兒園課程的內涵與外延是不同的,但如今,特別是隨著2001年《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頒布,人們對幼兒園課程的內涵與外延的理解基本取得一致的認識:幼兒園課程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促進其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各種活動的總和[1]。

(一)幼兒園課程內涵的變革。

仔細分析上述幼兒園課程的定義,不難發現幼兒園課程的內涵發生了深刻的變革。以往,在一般人和教師的心目中,幼兒園課程就是“科目”、“學科”,進而等同于“教材”、“課本”。如今,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逐漸得到普遍的認同和接受。對幼兒園課程內涵的理解由“科目”變為“活動”,直接引起了實踐層面的幼兒園課程在目標、內容、實施與評價等方面的變革。

就課程目標而言,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科目”,教師更關注幼兒的認知學習,即知識的掌握和智力的發展。而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教師更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獲得的“經驗”,而“經驗”不僅指認知方面的,還包括動作技能的經驗和情感態度的體驗。

就課程內容而言,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科目”,幼兒的學習內容是存在于“教材”中的關于周圍世界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而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幼兒的學習內容不僅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還包括蘊涵在活動中的基本態度和基本活動方式。

就課程實施而言,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科目”,教師通常采用的是“直接教學”,幼兒基本上是一種“接受學習”:“教師講,幼兒聽;教師演示,幼兒看;教師提問,幼兒答”[2]。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通常要求教師盡量采用“支架式教學”,幼兒基本是一種“發現學習”:教師設置問題情境,幼兒發現問題;教師給予啟發,幼兒進行思考;教師提供支持,幼兒在活動中解決問題。可見,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傳授者”,而是幼兒活動的觀察者、引導者和支持者。

就課程評價而言,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科目”,幼兒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往往是衡量教育效果的唯一指標。而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幼兒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對知識的探索、情感的體驗、活動方式的把握都將成為衡量教育活動成效的重要指標。

(二)幼兒園課程外延的變革。

幼兒園課程不僅在內涵上發生了深刻的變革,在外延上也發生了重大的變革。

以往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科目”,幼兒園課程的外延自然是各門課的總和。如今將幼兒園課程理解為“活動”,幼兒園課程的外延自然是各種活動的總和。凡是作為實現幼兒園教育目的的手段而運用的,能夠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經驗的活動,無論是“上課”,還是游戲、生活活動、環境、家園合作,都是幼兒園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

二、幼兒園課程變革對教師提出不同的專業要求

(一)就課程內涵的變革而言。

將幼兒園課程的內涵理解為“科目”,教師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將幼兒園課程的內涵理解為“活動”,教師就是幼兒園課程的發現者、設計者、實施者和評價者,是真正的“研究者”。

教師是“知識的傳授者”,幼兒是“知識的接受者”。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的教師通常需要給予幼兒清晰的講解和標準的示范,而作為“知識的接受者”的幼兒則通過聆聽、觀察、模仿、練習等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教與學”的模式下,教師必須具備豐富的知識和扎實的語言及藝體技能,包括普通話標準、故事講演繪聲繪色、鋼琴彈得好、兒歌唱得準、手工做得精致、繪畫畫得像、舞蹈跳得美。

教師是“研究者”,幼兒是“探索者”。作為“研究者的教師”是“幼兒的傾聽者、觀察者、幼兒的伙伴與向導、幼兒活動材料的提供者、幼兒行為的記錄者與研究者、實踐的反思者”[3],而作為“探索者”的幼兒則通過調查、探究、實踐和與他人的交流等方式進行學習。在這種“教與學”的模式下,教師不僅應當擁有豐富的知識和扎實的技能,而且應當具備科學的教育理念和理性的研究能力,包括觀察幼兒的能力、教育價值分析的能力、教育行為的反思能力等。

(二)就課程外延的變革而言。

將幼兒園課程的外延理解為各門課的總和,教師的重要職責就是備好、上好各門課。將幼兒園課程的外延理解為各種活動的總和,教師不僅要精于教學活動,發揮教學活動的教育功能,還要善于組織游戲活動、生活活動,幫助幼兒獲得有益的學習和生活經驗。此外,教師還要能夠創設有益于幼兒發展的環境,積極有效地與家長溝通交流,家園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促進幼兒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三、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不足

既然幼兒園課程的變革對幼兒教師的角色和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那么,作為承擔幼兒教師職前教育的高師本科學前教育課程是否適應我國幼兒園課程的需求呢?以下從幼兒園課程變革的視角分析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不足之處。

(一)重視對學生知識和技能的傳授,忽視對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

長期以來,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偏重于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教育學科的教師,課程體系重學術理論、輕實踐能力培養。隨著我國師范教育體系由三級向二級過渡,幼兒園一線教師的培養成為大學的使命,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原有的培養目標和課程體系面臨著巨大的挑戰,紛紛進行培養目標的重新定位和課程體系的改革。為了使學生將來能夠從事幼兒園的工作,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對原有的“知識模式”的課程體系進行了重新調整,借鑒原有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技能模式”,增設《琴法》、《兒歌》、《舞蹈》、《美術》、《手工》、《故事講演》等課程并加重其比例。學生的語言和藝體技能明顯得到提高。這些既具有“理論知識”又具備“語言和藝體技能”的學生的確比以往單一的“理論型”學生能夠更快適應幼兒園的工作,但這樣的學生并不能適應幼兒園課程改革的需求。正如前面所分析的,在新的課程理念下,教師不再是單一的“知識的傳授者”,教師僅僅給予“幼兒清晰的講解和標準的示范”是遠遠不夠的。在原來要求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當下幼兒園課程改革迫切需要“研究型”的教師:能用研究的眼光觀察孩子,能夠為孩子提供有價值的活動,尊重孩子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鼓勵孩子通過自己體驗和動手操作進行探究性學習,建構學習經驗和生活經驗,不斷反省自己的教育教學實踐[4]。這些對幼兒教師的高素質需求,在當前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設置和實施中都是相當欠缺的。

(二)重視對學生教學能力的培養,忽視學生在游戲、生活、環境、家園合作等方面能力的訓練。

從課程科目來看,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一般都會開設《學前兒童語言教育》、《學前兒童科學教育》、《學前兒童健康教育》、《學前兒童社會教育》、《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其中《學前兒童藝術教育》往往又會分為《學前兒童美術教育》和《學前兒童音樂教育》)等教學法課程,使學生對幼兒園五大領域的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實施和課程評價有著比較系統的學習,初步獲得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能力。針對培養學生生活活動,以及家園合作方面的組織與指導能力的課程幾乎找不到。至于培養學生游戲活動的組織、指導能力和環境創設的能力,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雖然普遍開設了《幼兒游戲理論》和《幼兒園環境創設》等課程,但終因課時有限、目標定位不準、內容重點不突出、教學方法不當,使得學生根本無法獲取相關的能力。

從教育見習和實習來看,學生的學習重點也是幼兒園教學活動的組織與指導。在見習期間,幼兒園往往會為見習的學生精心安排集體教學活動的觀摩,而很少為他們提供游戲、生活等活動的示范。在實習期間,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往往安排學生在實習前進行“說課”訓練,實習中進行“優質課”的展示,實習結束后進行“匯報課”的評比,而學生在游戲、生活、環境、家園合作等方面的組織與指導能力的訓練常常受到忽視。

(三)重視對學生外顯素質的訓練,忽視對學生內在職業道德、專業精神的培育。

目前,大多數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程設置包括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兩大部分。其中學科課程包括通識課程、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這些課程的開設都側重于對學生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等外顯素質的訓練,而忽視對學生專業情感、專業態度等內在職業道德、專業精神的培育。縱觀所有的學科課程體系,只有在通識課程部分的《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涉及對學生的一般道德修養的培育,至于作為幼兒教師應當具備的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幾乎找不到相應的課程體系。在活動課程部分,主要包括教育見習和教育實習。如果說學科課程的課堂教學模式本身不利于學生專業情感和態度培育的話,那么活動課程倒是非常有利于學生專業情感、態度的養成。可遺憾的是,很多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見習、實習因為不能聯系到足夠的、合適的教育實習場所;見習、實習的時間較短;更重要的是在有限的見習、實習時間內,教師對學生的見習、實習往往放任自流,疏于必要的管理和有效的指導,使得教育見習、實習常常流于形式,不能實現預期的教育效果。

四、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課程的完善措施

(一)明確培養目標。

隨著我國師范教育體系由三級向二級過渡,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普遍對原有的培養目標進行了重大的調整,由培養原來的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師資轉變為幼兒園的一線教師。但在新形勢下,幼兒園一線教師應當具備怎樣的素質,對此并不是所有的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都有非常理性的思考。很多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都將改革的重點放在原有的“知識型人才”培養模式向“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不管是“知識型人才”還是“技能型人才”都不能適應幼兒園課程改革對幼兒教師的素質需求。所以,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應當重新思考自己到底培養什么樣的幼兒教師,這些幼兒教師應當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傳統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養是必需的,但是還遠遠不夠。新形勢下,幼兒教師首先應當具有崇高的教師職業道德和專業精神,要熱愛和尊重兒童,熱愛幼兒教育事業。其次,幼兒教師應當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教學觀、課程觀、師幼觀等專業理念。最后,幼兒教師應當具備能將理念轉化為實踐的能力,包括觀察、了解幼兒發展的能力,教育價值分析與判斷的能力,教育活動(包括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指導能力,創設支持性環境的能力,與家長溝通的能力,教育評價與反思的能力[5]。

(二)完善課程體系。

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在明確培養目標的基礎上,應當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一步完善。一方面,可以增加新的課程科目。比如,針對幼兒教師專業情感、專業態度的培育,可以增設《幼兒教師職業道德》課程;為了使學生具備更加完整的教育能力,可以增設類似《幼兒生活活動的設計與指導》、《幼兒園家長工作的開展與指導》等課程。另一方面,需要對原有的課程體系進行調整。比如,可以增加《幼兒游戲理論》的課時,使學生不僅了解游戲的相關理論,而且能夠組織與指導幼兒園的游戲活動;調整《幼兒園環境創設》的課程內容,不僅使學生掌握幼兒園室內外墻飾的設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樹立科學的環境教育理念,能夠為幼兒發展創設支持性的物質和精神環境。此外,有些課程科目的內容要注意整合,避免重復。比如,可以對《幼兒園教育活動的設計與指導》課程與五大領域的教學法課程的重復部分進行適當整合。至于一些與學前教育專業發展不是非常密切的課程,比如《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等課程可以刪除。

(三)改革課堂教學。

在某種意義上,改革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課堂教學比增設新的課程更加重要。如果只是單一地增設課程而不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使課程體系再完善,也不能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比如,《兒童心理學》、《幼兒教育研究方法》等課程一般都是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必修課程,但傳統的“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教學模式,并不能提高學生對幼兒心理的觀察能力、對幼兒教育現象的反思能力和研究能力。所以,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必須對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革,教師應變單一的理論講授為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案例教學、小組討論、實地觀摩與研究、情境扮演、微格教室模擬、課題研究等。總而言之,要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把學習過程中的發現、思考、探究等認識活動顯現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讓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一個視自己為學習主人的教師,將來也更可能把兒童看成是學習的主人。這正體現了現代全球教師教育新理念的要求,即“教師由傳統的‘技術員’轉變為‘研究者’、教師教育由傳統的‘技術員訓練’轉變為‘自主參與者養成’”。“自主參與者養成”的過程就是在教師職前教育中變學生被動學習為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過程,是學生對理論知識積極建構、主動內化的過程[6]。只有在主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才能夠真正提高思考力、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養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專業精神。

(四)提高教育見習、實習的成效。

任何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實踐的錘煉。職前教育的實踐主要集中于教育見習、實習環節。為了提高教育見習、實習的成效,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首先要增加見習、實習的時間。從國外的師范教育情況可看出,他們的實習時間遠遠比我們的長。其次,教育見習、實習的安排方式應該多樣,可以把教育見習、實習的時間分割為若干部分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活中。在一年級上學期就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幼兒園見習,讓他們了解幼兒教師的專業要求,提高他們專業學習的目的性和積極性。二、三年級,可以結合課程的開設進程(比如教學法的課程、游戲、一日生活、環境等相關課程的教學),安排學生針對性地見習。到大四可以讓學生深入幼兒園進行頂崗實習。再次,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應加強見習、實習的規范管理和科學指導,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見習、實習目的,并及時與學生交流見習、實習的收獲與困惑,針對學生的問題給予及時的指導,對學生的見習、實習進行全面的考核,既要考核學生的實踐能力,又要考核他們的學習態度和職業精神,從而提升他們的職業認同感和專業精神。最后,需要強調的是隨著政府對學前教育事業投入的增大,高師本科學前教育專業近幾年都有擴招趨勢,在追求招生數量的同時,千萬不能放松對幼兒教師師資培養質量的要求。盡管研究型、專家型的高素質幼兒教師的成長是一個職前職后一體化的過程,但作為職前教育的高師本科學前教育應當盡自己的最大所能為其后期的成長和發展打好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2]馮曉霞.幼兒園課程.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14:255.

篇9

【論文摘要】把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定位為研究型幼兒教師是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必然要求。研究型幼兒教師具有強烈的求知和探索欲望、獨立自主的工作能力、不斷反思實踐的態度和較強的科研能力。對于此,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應改革教學方法,創新教學模式,加強實踐環節,通過改革教育教學工作,更新課程設置等,為幼教機構培養出合格的研究型幼兒教師。

一、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應定位為研究型幼兒教師

1952年,教育部頒發了《關于高等師范學校的規定》,其中強調高師教育系得分設學前教育組,以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的教師。該年,教育部集中力量組建了南京師范學院幼兒教育系和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師資。1955年,教育部頒布了《師范院校教育系幼兒教育專業暫行計劃及其說明》,在幼兒教育專業科目設置中,專設“幼兒師范教育科目教學法”課程,以培養中等幼兒師范學校師資。1978年10月,教育部又頒發了《關于加強和發展師范教育的意見》,再次強調“原有學前教育的師范院校,應積極辦好這個專業,擴大招生名額,為各地幼師培養師資”。目前,全國絕大部分省(市、區)至少有一所高等師范院校設置了學前教育專業。

基于以上慣性,一直以來,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主要定位于培養幼兒師范學校和中等師范學校(包括職業中學)教育學和心理學教師、幼教管理人員及理論科研人員。學前教育專業在教學中也逐漸形成了重理論、輕實踐,重觀念、輕技巧,重學歷、輕能力的傾向。然而,這種培養模式已遠遠不能適應新時期社會發展需要。一是隨著近年來的改革與發展,我國教師教育格局發生了重大變化,三級師范向兩級師范過渡,原來處于三級師范的幼兒師范學校紛紛撤并。二是由于近幾年高校擴招,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學生人數猛增,幼兒教師崗位以外的其他所謂兒童工作崗位無法容納已有一定規模學前教育本科畢業生。而且近幾年的幼兒園處于一個課程改革、;}.}3念更新時期,對教師的知識、學歷、科研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

對于以上變化,各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紛紛調整培養目標,如“培養達到高等師范學前教育專業本科學歷水平的幼兒園骨干教師,幼兒教育管理和

教研科研人員及其他幼兒教育上作者。”“培養具備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能在托幼機構從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師,學前教育行政人員以及其他相關機構的教學、研究人才。”……“培養幼兒園從事管理、科研、教學的專業化教師,也培養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幼兒教育專業課教師,教育行政部門的幼教管理人員,科研部門的幼兒教育研究人員,同時培養社區服務機構和計劃生育部門及婦女兒童工作的相關人才”。

盡管以上院校對學前教育本科培養目標的提法不盡一致,但都強調一個很重要的培養方向,即培養研究型的幼兒園教師。

達成以培養研究型的幼兒園教師作為高等師范院校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培養目標,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原有的本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與目前社會對學前教育人才的需求錯位。當代社會經濟文化的發展、文明程度的提高,使社會各領域提高了對人才需求的規格。這一變化必然會影響到作為培養人才奠基工程的學前教育。放眼世界,我們會發現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和日本的幼兒園,高學歷者(碩士、博士)擔任幼兒園教師的越來越多。毋庸置疑,隨著時代的發展,本科學前教育畢業生走向幼兒教育機構必將成為一種大趨勢。

第二,原有的本科學前教育專業的培養目標與生源狀況不協調。一般情況是,學前教育本科專業大多辦在二批本科錄取線以上的大學,這些學校往往按高考分數錄取學前教育專業的新生。這樣的生源文化素質比較好。但進人大學后,由于年齡原因,對于學習學前教育專業的基本技能技巧課程,如形體訓練、鋼琴、舞蹈、美術等課程,有一定的難度,且大多數學生達不到比較理想的水平。因此,把本科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定位大技能型教師,恰恰是生源的弱項,而墻養蜂們的科研能力,才是揚長避短。

2.幼兒園觀摩模式獷

這種模式有下列幾種做法。

現場觀摩幼兒園教師的教育教學競賽活動,優質課活動,新觀念、新方法展示活動,教學改革活動等。觀摩前,先由主持者介紹自己的活動設計理念及具體方法步驟,觀摩后,通過座談方式由主持者向學生釋難答疑,之后每個學生提交觀摩總結。這能使學生獲得意想不到的科研收獲。

教育理論課程尤其是教學法課程教師有針對性地選擇有關內容讓學生到幼兒園現場觀摩幼兒活動,必要時直接參與幼兒活動,現場學習、現場消化、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發現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

學生將自己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科研設計作業帶到幼兒園實施研究。學生在研究、觀察與反思中,、獲得科研素養的提高。 3.創新的“師傅帶徒弟”模式

即在一段時間內,到幼兒園實習科研基地請那些已經畢業且有較高科研水平和科研管理經驗的教師擔任師傅,具體而又詳細地指導學生進行科研性質的見習和實習工作。這種做法可以有針對性地使學生了解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研究的現狀,研究熱點,積累科學研究的實踐知識,從而能大大縮短學生理論知識和實際研究的距離,能更快地適應作為純兒園研究型教師的工作要求。

(三)加強實踐環節,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教育科研的源頭在于實踐,只有在教育實踐中,科研的靈感才能迸發出來。教學中必須切實加強學生的教育實踐訓練,使學生獲得從事學前教育工作的實踐經驗。通過采取集體與分散結合的形式,根據課程內容適時安排見習、實習活動,讓學生帶著有關課程內容同題進行幼兒教育的調查、測查、咨詢等科研實踐。

(四)改革考試評價方法,凸現科研素養考核

可采用口試與筆試相結合,考試內容增加分析向題和解決問題的主題形式,降低死記硬背題目的比重,把平時課程的見習報告、教育活動設計、活動評新,特別是科研小論文、研究報告,甚至與課堂中提出薪問題、新觀點和閉卷考試等結合起來評定成績,明確科研素養考核的地位。

(五)教學實習、科研實習、畢業論文“三位一體”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科研實習是指學生深人到有一定教科研基礎和指導能力的幼兒園等實習單位,全面參與幼教一線的科研活動,運用課堂學習的教育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通過對幼兒園工作的診斷,提出問題,進行活動記錄與分析、調查訪談等各項教育研究工作,并盡可能完成相關的科研任務。

目前,高師學前教育專業長期存在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已引起重視,學生在校接受理論學習時間長,而實踐時間過短的現象已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一般情況下,學生在校學習四年中,有2個月左右的實習時間,另外在專業理論課程學習中還安排有必要的見習、觀摩、觀察和短暫實習。但是,作為培養研究型幼兒教師的重要一環—科研實習還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事實上,鑒于高師學前教育專業四年學程有比較繁重的課程學習任務,不可能有比較充裕的時間進行科研實習。因此,教學實習、科研實習一體化,一方面能改變以往教學實習因時間不夠而淺嘗輒止的困境;另一方面,學生科研工作能夠立足幼兒園工作的實際需要而避免常見的紙上談兵。

篇10

論文關鍵詞: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新疆;塔里木

目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普通本科院校共計11所,其中綜合類院校3所,即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和塔里木大學。新疆大學、石河子大學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211工程”本科院校,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北疆。塔里木大學是排位僅次于這兩所大學的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綜合實力排名第三的本科院校,也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疆地區唯一的一所綜合性大學。

塔里木大學原名塔里木農墾大學,位于塔里木河畔的阿拉爾市,創建于1958年,2004年5月經教育部批準更名為塔里木大學。塔里木大學原為農業部直屬院校,現為中央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共建。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成立于2003年9月,現有教職工76人,專任教師65人,副高以上職稱占17%,碩士學位的教師占64%。學院包括5個教研室:計算機應用基礎教研室、計算機軟件教研室、計算機硬件教研室、通信工程教研室、數學教研室以及1個計算機實驗室。目前該學院有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及通信工程2個本科專業。其中通信工程本科專業于2009年開始招生,每屆兩個班,每班30余人,該專業現有專業任課教師7人。

一、專業課程設置

1.專業必修課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中所設置的專業必修課有:高等數學、大學物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大學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序設計、電路分析、現代電子技術、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通信電子線路、微波技術與天線、信息論與編碼技術、單片機與外圍電路、計算機網絡、數字信號處理、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等。

與中央民族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培養方案(2010年版)相比,其多開設的專業必修課有大學計算機基礎(由于中央民族大學生源較好,因此沒必要開設該門課程)。中央民族大學按照專業選修課開設、塔里木大學按照專業必修課開設的課程有:計算機網絡、光纖通信、移動通信、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等(由于中央民族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是按照兩個主要專業方向培養學生,即無線通信和通信網絡,因此這種設置是合理的)。塔里木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未開設的專業必修課有:機械制圖、數學物理方法、電磁場與電磁波、通信網理論基礎等。

2.專業選修課

塔里木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大一上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通信工程專業導論。大二?上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數據庫原理。大二下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通信仿真技術EDA。大三上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MATLAB及仿真應用、綜合布線技術。大三下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Web系統與開發技術、現代傳輸技術、DSP原理與應用。大四上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通信工程專業英語、多媒體通信技術、前沿技術專題講座、寬帶無線通信、圖像處理與通信。四學年開設的專業選修課共計13門。

中央民族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所開設的專業選修課分布如下:大二下學期開設專業選修課3門,大三上學期開設專業選修課5門,大三下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8門,大四上學期開設的專業選修課16門(由于大部分學生專業選修課的學分在前三學年已選夠,且到了大四很多學生要考研究生、找工作、忙著聯系出國等,故大四上學期能夠真正開設的專業選修課寥寥無幾)。四學年開設專業選修課共計32門。

通過以上數據可看出,中央民族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所開設的專業選修課數量遠遠多于塔里木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所開設的專業選修課數量。但在塔里木大學通信工程本科專業所開設的專業選修課中也不乏頗具特色的課程,如綜合布線技術就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課程。

轉貼于

二、其他專業教學環節

1.實驗與實踐教學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的實驗教學樓建筑面積8800平方米,擁有10個多媒體教室、10個公共機房和8個專業實驗室(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硬件、計算機軟件、計算機網絡、自動控制、通信工程、數學建模、計算機創新)。通信工程專業所開設的實驗課有:電路分析實驗、現代電子技術實驗、信號與系統實驗、單片機與外圍電路實驗、C語言程序設計實驗、通信電子線路實驗、通信原理實驗、MATLAB及應用實驗、數據庫原理實驗、通信仿真技術實驗、現代交換原理與技術實驗、計算機網絡實驗、光纖通信實驗、移動通信系統實驗、嵌入式系統原理及應用實驗等。專業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信號與系統課程設計、現代電子技術課程設計、通信原理課程設計、通信電子線路課程設計、嵌入式系統課程設計、專業認知實習、計算機網絡實習等。

2.專業實習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專業的專業實習安排在第六學期暑假進行,時間為8周(4學分)。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十分重視學生的專業實習,為學生聯系了多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與通信工程專業有關的實習單位,如新疆阿克蘇移動通信公司在通信工程專業建設、實習基地建設、教師實踐鍛煉、實驗通信機房建設等方面都給予了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大力支持。為了保證專業實習的效果及真實性,每個實習點都有學院專業教師帶隊,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并保持和學院的經常聯系。這種保質保量的專業實習為學生們畢業后走向社會并盡快融入企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畢業設計

塔里木大學的畢業設計安排在第8學期進行,時間為12周(6學分)。為了保證畢業設計質量,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嚴把開題關,提倡畢業設計內容與實際工程相聯系,避免學生在畢業設計中弄虛作假。為了鼓勵教師搞好畢業設計工作,帶一個本科生畢業設計給10個課時的工作量;若所帶的學生畢業設計成績優秀,則工作量加倍。為了使學生的畢業設計成績公平、公正,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制定了一系列嚴格的畢業設計成績評定程序與標準。

4.學科競賽

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非常鼓勵與支持學生參加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及全國舉辦的各項學科競賽,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如在2011年的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通信工程專業有兩名同學分別獲得了國家的二等獎,一名同學獲得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一等獎,三名同學分別獲得了自治區的二等獎,還有兩名同學獲得了自治區的三等獎。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和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共同主辦,是教育部重點支持的全國大學生四大競賽之一,目前已成為全國高校規模最大的基礎性學科競賽,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數學建模競賽。作為創辦時間很短的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通信工程本科專業,能在這樣的大賽上取得如此成績實為不易。

此外,為了使學生能夠較早地對所從事職業有所認知并做好就業準備,塔里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為學生還安排有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課程。

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