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失寸心知范文

時間:2023-04-12 02:44:23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得失寸心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沒有惟一的選擇,沒有絕對的真理。因貪選利,因欲選榮或因心選德,其實是見仁見智。

可是我們的心靈呢?它時刻在傾聽著選擇跋涉的足音。噢,利字,你不要再前行了,欲壑難填,人心無厭,縱使你走過了千山萬水,守著萬貫家財,又何曾給我帶來一絲歡愉呢?葛朗臺守著金錢困苦一生,你不曾知曉么?

榮字,也請你止步吧。虛榮搏盡,最終也不過繁華夢一場,盜世欺名者,難逃可悲下場,夢醒了舉目四看,風光占盡的鳳姐也只能黃土掩破席,哀哭向金陵。

不是在心靈的指引下作出的選擇,無法給予心靈真正的快樂。心靈是尚德的,仁者方能不憂。當那位幾近凍死的登山者用心靈最后的勇氣救下那凍僵的人時,他是幸福的。他的幸福在于他聽從了心靈的聲音,而不是讓一種本能而簡單的欲望占據上風。在今后的歲月里,他必將更深的感悟到:如果他作出的是另一種選擇,縱然他的生命會茍延,也定會在自責中度過殘生,再也無法讓心靈的快樂高漲。

面對選擇,我們還有必要在心靈的牽引下徘徊不前嗎?較之于利,心靈的選擇會有意義得多。人之不朽有三,其一便是立德。金錢不過是過眼煙云,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而德行卻是傳世不朽的。千百年后,屈子猶存,不正因著那與日月齊光的高尚的德嗎?而較之于榮,心靈的滿足則更真實。西方有諺曰:一心想得諾貝爾獎的人是得不到諾貝爾獎的,而那些得到諾貝爾獎的,往往只是因為真正的熱情與心靈的呼喚。他們投身于自己熱愛的事業中,也因此獲得了心靈的滿足,于他們而言,這才是最大的收獲,而不是諾貝爾獎本身。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在這逆旅之中,你背著多少無用的行囊?心靈不堪負累,不肯背著那沉重的名利,你我能否徹底讓心靈作一次選擇,扔掉這名韁利索?

篇2

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2、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4、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5、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巾。

6、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7、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

8、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9、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篇3

輾轉盛夏,光陰不再來,回首初中的三年,有多少歡笑與淚水由這里承載,也許逝去并不會帶給一些人什么,它們不在表面,卻在我的心中留下了淺淺淡淡的水樣痕跡,就如同我的青春,清淺的走過這三年的春夏秋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

魚憶七秒,人忘七年。很早就聽過這句話,我卻不以為然,我認為真正值得回憶而你又不想忘記的事,就算飽經了歲月風霜的洗禮,也依舊會存在于你的腦海中,那些片段不曾忘卻,也不會忘卻,不變,一直不變。

涼生,許是人們的思想都太過現實,善良和單純或許有些幼稚,但我依然執著,我想哭就哭,想笑就笑,永遠做最真實的我自己。得失寸心知,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只有自己最清楚,我也一直堅信,世界上最珍貴的東西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所擁有的幸福。

安靜的夜里,我有時候會失眠,在那個時候,我總會聽自己最愛的那首歌,想自己最愛的那個人,想一想,想一想,不多時,我便會沉浸在幸福的夢里,那里,有我與他走過的涼生,還有,我最懷念的那些盛夏光年。

篇4

一、區域農村工業創新的理論與現實意義

區域農村工業創新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首先,區域農村工業創新是新農村建設的必要條件。區域農村工業創新有利于加速農村工業發展,吸收農村剩余勞動力,提高農民收入,從而增加農村經濟的總量,為新農村建設提供物質條件。其次,區域農村工業創新也是建立創新型國家和區域創新的必然要求。農村工業作為區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關系到區域創新的速度和質量。我國農村工業經過改革開放后二十多年的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成為農村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目前面臨一些制約其發展的問題,必須探索新的有效途徑加以解決,而通過區域農村工業創新,建立符合生產力發展的企業組織形式,能夠全面提升農村工業素質,為農村工業發展提供新的推動力,這有助于實現區域經濟現代化和區域創新,從而確保建立創新型國家目標的實現。

本文主要研究企業組織創新。本文中的區域農村工業是指以一定區域為背景,農村工業得到一定發展,但還存在諸如企業規模小,技術裝備和生產技術水平低下,以及由于企業“小而全”的結構,使農村工業企業之間、農村工業與城市工業缺乏經濟技術協作,難以取得規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等問題的區域農村工業。研究如何通過區域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創新,消除上述制約因素,全面提升農村工業的質量,增強農村工業的競爭力,實現農村工業的跨越發展,從而達到新農村建設與區域創新發展的雙重目標。

二、目前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形式的主要問題

按照企業組織優化的標準,合理的企業組織形式主要是股份制的現代企業組織,以及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企業集團和大中小型企業系列。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相當大部分交易是在企業內部完成的,而不是在市場上完成的,市場交易和企業內部交易都存在著非零的交易成本。合理的企業組織便可將存在于高市場交易費用的市場交易一體化為企業內部交易,降低市場交易成本,提高企業的效率與效益。在現代生產活動中,工業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如何,不僅直接關系到企業本身效率的高低,而且還會影響到整個行業的效率。因此,農村工業企業的生產組織形式對農村工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高效的農村工業企業生產組織形式能夠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使企業獲得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從而加速農村工業的聚集,促進農村工業的發展,反之則相反。

眾所周知,由于種種原因,我國農村工業企業多是“小而全”的組織形式,即企業規模小,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都在本企業內進行,缺乏與外界特別是城市工業的生產分工協作。這種“小而全”的封閉的企業組織形式具有明顯的不合理性:

1.規模不經濟。在現代化社會大生產中,許多產品的生產具有規模報酬遞增的特點,尤其是現代化的工業,大規模的生產會降低單位生產成本。而鄉村工業企業,由于規模過小,形成明顯的內在不經濟,表現在管理成本、原料成本、銷售成本、技術開發成本、運輸成本高,導致單位產品成本高。雖然勞動力成本低和土地無償使用,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內在不經濟,但這僅僅是暫時的,從長遠看顯然是行不通的。而且一些資源開采型企業則是以資源的浪費為代價進行生產的。例如,鄉鎮小煤窯采用掠奪式的一次開采方法,有的煤炭開采率不到20%,比國有煤礦低近3倍,造成了煤炭資源的破壞和浪費。

2.交易成本昂貴。企業作為生產的一種組織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市場的一種替代。企業的存在能夠節約交易成本,即有些交易在企業內進行,使交易成本內部化,避免單個生產者直接面對市場所帶來的麻煩。從這個意義上,交易環節越少企業越經濟。而通過企業之間的聯系--企業對技術采購和銷售渠道的共同利用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節約交易成本。農村很多小企業特別是家庭工廠作為獨立的個體,直接在市場上進行交易,需要與眾多的對手打交道,花費很多信息成本和時間成本,對企業是一種資源的浪費,無疑加重了企業的負擔。

由于規模不經濟和交易成本昂貴,這種“小而全”的封閉的企業組織形式對農村工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利影響:(1)限制了企業的技術路徑選擇。由于“小而全”的結構加上實力弱,農村工業企業在發展的起步階段大多采取掠奪性技術創新戰略,只能利用耗能高、工藝落后、原材料浪費大的城市工業淘汰的落后設備;采用簡單、粗放、勞動強度大的生產技術;選擇城市和發達國家不愿生產、污染嚴重、治理成本高的產業,以犧牲當地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企業的發展。(2)制約了企業規模的擴大。由于缺乏外界的要素來源和供給,這種小而全的企業組織形式不利于企業擴大規模。2004年農村工業企業平均從業人員12.7人,平均總產值196萬元,平均固定資本原值56.5萬元。其中,占農村工業總數98.5%的規模以下工業企業的平均固定資本原值25.5萬元,平均從業人員5.2人,年均營業收入51.2萬元。(3)增加了企業的市場風險和社會成本。農村工業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直接面對市場競爭,由于缺乏實力,處于很不利地位,加上中國農村工業起點特別低,勞動力素質、技術裝備水平等與城市工業差距明顯,缺乏市場競爭力,加大了不確定性和經營風險。企業為了生存,只好以低價取勝,而為降低勞動力成本,不惜以損害勞動者的健康為代價。個別企業甚至依靠非正當競爭手段,如生產假冒偽劣產品,擾亂了市場秩序,產生了很大的負面作用。這種“小而全”的企業模式、封閉的生產力系統,影響著要素優化組合,難以取得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制約農村工業企業自身競爭力的生長和農村工業化的進程,也不利于新農村建設的推進和國家工業化的最終順利完成。

三、農村工業企業組織創新的途徑

農村工業企業大都規模小、實力弱,不可能也沒有必要都發展成大企業,因此,只能通過生產的分工協作,將其納入現代大生產體系,獲取規模效應和聚集效應,同時提高其技術與管理水平。

工業企業之間的分工協作是十分必要的。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分工越來越細,生產日趨專業化。工業化的實現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也是一個生產社會化的過程,要建立在社會分工和社會協作的基礎上。這就要求按照經濟合理原則,實現有組織的分工和協作,消除生產要素組合過程中的封閉性所造成的危害,使社會分工和協作趨向合理化。城鄉工業之間的協作尤為重要。城鄉工業聯系形成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可將局部優勢轉化為整體優勢,增強企業的競爭力。特別是對于農村工業來說,與城市工業進行分工協作,能夠較快提升自身的素質,盡快納入社會化大生產軌道。那種認為城鄉工業應該平行發展、二者始終是兩個相互獨立的體系的觀點,忽視了工業經濟的內在規律性,割裂了城鄉工業化的本質聯系,使城鄉工業不能有效地發揮各自的經濟優勢,降低了資源利用率,使工業整體效率降低。不僅會延緩農村工業化進程,而且最終會制約國家工業化進一步發展。

根據國際經驗,建立大中小型企業系列是一個有效途徑。即在同一種行業、生產同一種產品的企業之間,大企業通過合同契約形式與中小企業結成固定的承包經濟關系,從而將零部件加工等生產任務交給中小企業完成,使之成為自己的生產車間或附屬企業。這樣就形成了以大企業為頂點的金字塔型的承包結構。塔尖是大企業,中間和底部是中小企業。系列內的企業進行密切的生產分工協作:大企業承擔技術開發、組裝等關鍵性生產,中小企業承擔一般性任務和零部件加工,由此形成高效的生產體系,既充分利用了大企業實力雄厚的優勢,也有效發揮了中小企業靈活的機制。具體而言,這種大中小型企業系列的優點主要是:(1)可以使中小型企業納入現代化、專業化生產軌道,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社會分工所帶來的好處。有利于促進其生產水平的提高。(2)能夠將大小企業的優勢較好地結合起來。既能使大企業避免企業過大、機制不靈活的局限性,又可使小企業避開激烈市場競爭的風險,集中生產。而且有利于打破地區分割,使城鄉經濟一體化。(3)由于系列內的中小企業群一方面是有組織的,另一方面內部的各家企業又都是獨立的,所以,在獲得外部經濟效益的同時,又保持了內部各個小企業固有的靈活性。這就使它們在一定意義上兼有大中小各類企業的長處,并在一定意義上避免了大中小各類企業固有的弊端。創新成果在系列內擴散的速度加快,促進產業結構升級。

建立大中小型企業系列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1)要有領頭的大企業,而且這些大企業要具備較強的實力,能夠面向國內外市場,不斷強化自身的優勢競爭地位。(2)城市工業改革開放以來結構進一步優化,效益逐步提高,特別是機械制造業發展迅速,一些大企業已經占領了部分國際市場,在國際上形成一定的競爭力,隨著自主創新的不斷深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在逐步增多,城市工業實力不斷增強,輻射逐漸加大,應該而且能夠成為農村中小企業的重要支持力量。(3)需要合適的行業。那些生產過程能夠分解的行業,才是比較理想的選擇。

四、區域農村工業創新的保障措施

篇5

關鍵詞:農村信用社農村經濟信貸支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近兩年來,農村信用社以服務“三農”為宗旨,信貸支農工作成效顯著,而且隨著國有商業銀行撤并農村機構網點及對縣域經濟信貸功能的萎縮,其支農主力軍作用日益突出。與此同時,面對農村經濟不斷發展變化的新形勢和出現的新情況,農村信用社在信貸支農中也存在著諸多問題,亟待改進和解決。

一、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面臨的新形勢、新情況

(一)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以及農民的收入構成發生了很大變化。絕大多數農民已解決了溫飽問題,傳統的農業已不再是農村經濟中唯一的生產方式和經濟收入來源,一些新型的優質高效農業、生態農業、科技含量高的特種種植、養殖、加工、運輸及工商業正在因地制宜地逐步興起,農村小城鎮建設的普及更產生了積極的催化劑效應。農村信用社在支農信貸投放上如果仍然固守“春貸、秋收、冬不貸”的傳統運營模式,已不能適應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需求。

(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對資金的需求量增長迅速,而且對農村金融服務要求趨向多樣化。表現在一是傳統的種植業在農業中的份額呈萎縮趨勢,資金需求量相對較大的養殖業、特產業和庭院經濟等非傳統種植業所占份額逐年上升;二是以鄉鎮民營企業為代表的非農產業發展迅速,目前正處于結構升級的關鍵時期,技術改造和擴張資金需求量加大;三是農村城鎮化建設的步伐不斷加快,也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跟進;四是農村第二、三產業發展迅速,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村勞動力急速下降,而從事第二、三產業的勞動力飛速上升,農村第二、三產業的產值占農村社會總產值的比重提高極快。農村經濟市場化程度的提高,使農村經濟對金融服務要求趨向多樣化。農村信用社如果仍沿用過去傳統的金融服務手段,已不能完全滿足農村經濟發展的需求,這迫切要求農村信用社改進和提高金融服務水平。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杠桿調控作用弱化。解決了溫飽問題的農民在市場經濟大潮中的致富奔小康路上面臨著很多困惑。過去是春耕秋收送公糧,種什么、種多少、交多少,農民按照政府的要求辦,無需過多考慮。現在分散的農戶必須獨立面對市場,既缺乏鄉村政府部門的宏觀指導,又缺乏引導他們走向市場的“橋梁”。農民從事傳統田間作業以外的生產經營活動常常帶有很大盲目性,往往造成得不償失的結果,導致農村信用社難以運用信貸杠桿幫助農民進行合理的生產結構調整和有效地增加農民收入,從而取得支農效益和自身效益的雙豐收。

(四)信貸作為農業資金投入的主渠道作用和農村信用社支農主力軍地位日益突出。表現在:一方面財政部門和農戶對農業投入的資金呈逐年下降趨勢。財政、農戶是農業資金投入的重要渠道,但近年來,由于地方財政收入增長有限,對農業的投入呈逐年下降趨勢,而農戶因收入負增長或增長緩慢,投入農業中的資金效益較低,也影響了對農業投入的積極性,以__市為例,20__年支農資金占地方財政總支出的比重由上年的3.5下降到2,農民投入比上年減少16個百分點,農業投入的主要來源是信貸投入。另一方面,近兩年來,國有商業銀行撤并了大量的農村機構網點,上收了貸款權限,其對農業的投入幾乎處于停滯狀態,農村經濟發展所需的大量信貸資金無疑集中到了農村信用社身上。

(五)農村產業化程度低,一家一戶簡單的小農生產,難以應對入世后對農業的挑戰,增加了農村信貸的風險。目前,[找文章到文秘站 -一站在手,寫作無憂!文秘站 =站注:]農村產業化組織的發展相對滯后,服務水平不高。龍頭企業規模小,輻射力弱,抗風險能力差。造成產業化程度低、信息渠道不暢,大多農民仍處于一家一戶簡單的小農生產階段,勞動成本大,市場競爭力差。特別是加入WTO后,國家逐步放松對農業的保護措施,使一家一戶簡單的小農生產,在激烈的競爭中更加處于劣勢,無形中增加了農村信貸的風險。

二、當前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對涉農企業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貸款明顯不足。由于涉農企業大多規模小、微利經營,抗風險能力差,農村信用社擔心形成新的貸款風險。因此不少農村信用社明確限制對此類企業的貸款。實際工作中,不少農村信用社為防范信貸風險,在貸款投放上從原來的“壘大戶”又走上了另一個極端,基本上只發放農戶貸款。這種“撒胡椒面”的貸款管理方式,是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信貸風險,但難以發揮貸款規模效益,根據目前農民生產經營對資金的需求特點,也必然造成信用社大量的資金閑置。

(二)部分支農貸款投放不盡合理,對促進農民收入增長的效果不明顯。近年來,支農貸款投放雖逐步得到調整,但投放中“唯農、偏種、重糧”和“春放、秋收、冬不貸”的傳統運營模式還沒有得到有效的轉變,貸款投放仍主要用于支持農民購買化肥、種子、農藥等農業的生產經營,對效益較高的新興高效農業、農業龍頭企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貸款投放仍顯不足,使支農資金的運用效率下降,支農貸款使用效果不高。

(三)農村信用社推行小額農貸、農戶貸款證的廣度和深度需進一步拓寬。表現在:一方面,目前農村信用社實際發放小額農貸的數額小、期限短,難以滿足一些資金需求量大的農戶規模化、專業化養殖和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的農業生產項目開發的需要;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核發農戶貸款證的覆蓋面較小,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對支農資金的合理需求。

(四)目前普遍缺乏具有法律規范的農戶擔保組織體系,限制了農村信用社對農業產業化,貿、工、農一體化及科技型、創

新型農業的推廣和支持力度。因找不到可靠的貨源,部分農村信用社資金出現閑置,存貸比例偏低,影響了資金的有效使用,有的信用社跨區域在城區拓展業務,甚至集中資金在城區與商業銀行爭客戶、搶市場,導致農村資金非農化的流失。(五)目前農村信用社實行的嚴厲的貸款責任追究制和嚴格的貸款條件限制,制約了基層信用社支農的積極性和農戶對貸款的需求。目前農村信用社普遍實行了嚴厲的貸款責任追究制。要求新增貸款必須保證100收回,否則對信貸員實行停薪收貸、[文章來源于=文秘站 =站-幫您找文章,12小時內解決您的文章需求注:]下崗清收,致使一些信貸員寧可不發放貸款,也不愿丟掉飯碗。對農戶提出的貸款需求普遍過于謹慎,同時,貸款方式也比較單一,條件嚴格。為保證貸款100收回,雖然人民銀行三令五申要求推廣農戶小額信用貸款和實行貸款證制度,但目前農村信用社對農戶貸款主要仍采取質押、“聯保”兩種方式。

(六)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綜合業務素質欠缺,影響了信貸支農服務內涵的延伸和拓寬。許多農村信用社信貸人員知識面窄,市場信息不靈,對農業方面的新科技、新產品了解不多,以致出現對一些創新型農業項目不敢支持,對一些市場前景不明朗的項目不敢支持,客觀上影響了支農服務的深度和廣度。

(七)國家對“三農”的優惠政策沒有得到很好體現和落實。如在利率執行上,人民銀行規定的農村信用社貸款利率最高可上浮50,對支農貸款原則上可不浮或少浮。而多數農村信用社在實際執行中,由于利益趨動,往往僅對入股的社員按股金額度檔次區別執行了少浮10-20的優惠利率,對其他農戶貸款不分用途一律一浮到頂。

(八)人民銀行支農再貸款政策的某些局限性,弱化了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作用的充分發揮。表現在:一是在再貸款的管理上,明文規定其用途只能用于農戶種植業、養殖業、農副產品加工業、儲運和農村消費信貸,沒有涵蓋農村的多種經濟成分;二是在支農貸款的期限管理上,規定最長不能超過一年,不適應農村多層次、多種類經濟發展對資金需求周轉的規律;三是在利率是否可以浮動上,規定的含糊、靈活,農村信用社可執行也可不執行。

三、改進農村信用社信貸支農的建議

(一)改進工作作風,提高服務質量。當前農村信用社一是要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自覺地克服和糾正怕麻煩、圖省事、“恐貸、惜貸”心理和單純追求自身經濟效益的行為。發揚“背包銀行”的精神,深入到千家萬戶了解和掌握農民對生產生活基本資金的需求,幫助農民解決實際困難;二是要進一步轉變觀念,切實提高對支農服務重要性的認識,本著踐行“三個代表”的高度,找準市場定位,堅定不移地貫徹“以農為本,為農服務”的辦社宗旨,圍繞“農”字做文章,不斷加大支農投放,積極探索支農服務的新途徑、新方法,促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的健康發展;三是積極改進支農服務,進一步加大小額農貸支持力度。大力推行農戶貸款證,擴大貸款證的覆蓋面,積極推行農戶聯保貸款,穩妥發展小額信用貸款,切實解決農戶貸款難問題。

(二)充分利用自身的優勢,發揮好支農的“窗口”作用。一是要發揮好“經濟、金融政策窗口”傳導作用,向農民、農村各類經濟組織及時傳導國家的經濟、金融政策;二是要發揮好“信息窗口”作用,利用自身處于農村經濟中心獲取信息較多的優勢,為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提供相關的市場信息;三是要發揮好“咨詢窗口”作用,盡力為農民和農村經濟組織提供經濟、金融、特別是農村經濟、農村金融等方面的咨詢服務,增強雙方的理解和溝通。

(三)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農村信用社要調整經營思路,逐步實現由分散型農戶貸款向重點支持農業產業化傾斜。在支持傳統農業的同時,大力支持特色農業、生態農業、科技型和創新型農業,促進農業生產由原始型向效益型、高效型農業轉變;大力支持農業連片開發和種植業、養殖業規模化經營,上規模、上檔次、上效益,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促進農業生產由粗放型向集約化經營轉變;努力培養新的經濟增長點,立足于扶持“公司 農戶”、“公司 基地 農戶”的農業產業化經營組織形式,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促進農業生產由初級產品低收入型向高附加值農業轉變,實現公司、基地、農戶、信用社共贏。

(四)進一步優化農貸營銷環境。首先農村信用社要認真學習國家有關信貸支農政策,結合實際制定出切實可行的支農措施,提供好服務,創造好環境。其次要做到宣傳到家、放貸到家、收貸到家、真正搞好農村金融服務,體現出農村信用社是農民自己的銀行,切實為農民著想。第三農村信用社要注意培養農民的還款意識和信用觀念,開展好“信用戶”、“信用村”建設,對守信用、按期還貸的“信用戶”、“信用村”,在貸款額度、利率上給予傾斜和優惠,增強農戶信用意識,有效防范化解信貸風險;第四加快農村信用社業務創新,增加業務種類,更好地滿足農村各類經濟主體的融資需求。特別是對那些無物可抵的農民,要想辦法解決他們的資金需要,使其能夠盡快擺脫貧困。第五要正確處理風險防范和合理放貸的關系,完善信貸考核獎懲機制,改變目前慎貸、惜貸心理。

(五)加大“三查”力度。做好信貸支農工作要把住貸款投放關、風險監督關、收貸收息關。農村信用社本身要加大自查力度,信用聯社要加大考核力度,人行要加大監管、督查力度,加強對農村信用社的信貸管理。通過規范手續程序,明確責任,加大查處力度等措施,做到實實在在支農,一心一意為農。

篇6

童年剛剛與我揮手告別,告別童年,走向少年時期,想到自己在童年生活的日日夜夜,對那逝去的一切,我的心里不禁有些傷心、失落。后悔自己沒好好珍惜童年時光。

我們這一代孩子多數是獨家子女,從小就受到父母的百般呵護,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但年幼的我們卻身在福中不知福。當我讀完高爾基的《童年》時,心里真是感慨良多,相比之下,我們就真的像長輩們說的那樣是在蜜壇中泡大的一代人,是一代不知道苦為何物,累為何物的一代人。如果不曾度過《童年》,我不會知道窮困是這樣的;如果不曾讀過《童年》,我就不會知道還曾經有過這樣一個孩子受過這樣的虐待;如果不曾讀過《童年》,我就不知道,一樣是孩子,童年是這么的不一樣。

《童年》反映了小主人阿廖沙在父親去世之后,隨母親寄居在外祖父家中度過的歲月。其間,他得到外婆的疼愛、呵護,受到外婆所講述的優美童話的熏陶,同時也親眼目睹兩個舅舅為了爭奪家財爭吵大鬧以及在平時生活瑣事中所表現出來的自私和貪婪。這種現實生活中存在的善與惡、愛與恨在他幼小的心靈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阿廖沙就是在這種“令人窒息的、充滿可怕景象的狹小天地里”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的。在阿廖沙的童年中,我們還能看到當時俄國腐朽的社會制度,黑暗的現實和自私、愚昧的小市民氣息。

社會是很復雜的,也是最現實的。我們應該認識道這個道理,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里,沒有人會像父母一樣對你,大家都是對手,你沒有實力,就會被社會所淘汰,被人們排斥。高爾基身處逆境,但是他有理想,他的身后沒有人為他加油,但是他照樣能夠堅持下去,在這么多人面前站起來。而我們現在有這么好的教育,又有父母、長輩在身后做我們的精神支柱,經我們前進的動力。只要我們腳踏實地,就一定能在眾人面前脫穎而出。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我們從作家筆下看到了別人的生活,也明白了自己的生活應該如何去過。這應該是我們讀書最大的收獲了吧。

篇7

【關鍵詞】新型農村養老保險 社會保障

中國農村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農民對養老保障的需求十分強烈,發達地區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建設已見成效,但在大部分地區,農村養老保險還面臨著許多困難,能否建立一個適宜的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關系到社會的公平、穩定與和諧。近年來,江西省初步建立了新型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由此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江西省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現狀

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江西省就按照民政部下發的《縣級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本方案》進行了農村社會養老保險的試點工作,到1996年,全省共有200 多萬農民參加了養老保險。到1999年,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該項工作進入了整頓期。直到2002年,省政府明令停止繳費,自此,江西省農保基本上陷入停滯狀態。

2008年,按照十七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個人繳費、集體補助和政府補貼”的要求,江西省決定加快推進農村新型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建設,進一步擴大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試點,制訂出臺全省開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實施方案和財務會計制度。2009年12月,江西省已經確立在新建等11個縣(區)開展新農保試點工作。凡年滿60歲的老年農民,只要家庭子女繳費參加新農保,就可每月獲得55元的養老金;年滿16歲、不到60歲的農村人口,每人每年可自愿繳納100元到500元的養老保險費,政府將按照每100元補3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多繳多補,年滿60歲后就可每月支取養老金。農村重度殘疾人的100元最低保險費由政府代繳。預計到2020年,新農保將在全省農村實現全部覆蓋,惠及400萬60歲以上老人和2200萬適齡農村居民。

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實施的問題分析

在試點范圍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在調動農民參保積極性,為農民提供一種現代收入保障手段及影響人們的家庭觀念和生育意愿等方面,發揮了積極性的作用,但新型農村養老保險也有一些局限性,在江西省農村地區全面實施存在一定難度。

制度適應性問題。在不具備建立統一的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條件下,一方面要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應根據農村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實施相應的養老保險制度;另一方面要對不同的群體進行分類操作。目前農村的農民可以大致分為三類:留守農村以農業勞動為生存根本的農民;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在鄉鎮企業工作的職工。因此,就要建立不同形式的針對性較強的農村養老保險模式。總體來講,類似于江西的發展中省份,農村養老保險需要根據農民群體類型逐步推行,先建立與家庭養老相結合的、多層次的養老保障體系,進而過渡到完全的社會養老保險體系。

公平和效率問題。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不公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由于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導致了養老保險在城鄉之間建立起點的不公平;二是養老資源分配的不公平;三是因參與者地位不同享受的待遇不公平。在社會保障體系中,城市居民養老保險大部分由國家和社會承擔,但是在農村,國家只撥付極其有限的資金,大部分靠農民個人承擔,極大地影響了農民參與養老保險的積極性。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應對比城鎮養老保險制度的待遇和標準,建立公平合理的農村養老保險制度。

資金的可持續性問題。舊農保存在的一個大問題是,大部分參保農民缺乏集體補貼,而且政府并沒有投入資金,實行的完全是個人積累制,不具有統籌共濟的性質。新農保注重強化政府責任,政府對符合領取條件的參保人全額支付新農保基礎養老金,其中對中西部地區,中央財政按中央確定的基礎養老金標準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這意味著財政在農村養老方面加大了投入。再考慮到近來出臺的許多惠民政策都要求地方政府給予“資金配套”,這對發達地區來說問題不大,但是對欠發達的農村地區來說可能會帶來籌資上的難度。為了緩解這樣的矛盾,保證貧困地區新農保制度的建立,因此需要重構省級政府、地市級政府及與縣級政府之間的財政關系,省級、地市級財政按照各縣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的不同對養老保險的保費補貼予以分擔,以加大對貧困縣的財政支持。

保障體系多層次問題。我國農村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根據最近的人口普查數據,我國農村老年人口為8557萬人,占老年人口總數的65.82%,農村的老齡化水平高于城鎮1.24個百分點。因此,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不可能完全由國家來承擔,農村傳統家庭養老保障仍占有很重要的位置。靠親情維系的家庭養老保障具有其他社會養老保險所不具備的優點,它除了在經濟上養老,而且更為重要的是可以在精神上給予照顧和溝通等。但是,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對農業的沖擊,農民的競爭意識、風險意識不斷增強,傳統家庭保障已不能滿足農民對社會保障的要求,暴露出我國保險產品的創新不足,產品缺乏特色的問題。所以,在我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體系的架構上,不可能只通行一種養老保險種類,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應該形成傳統家庭養老保險、基本社會養老保險、商業保險和個人賬戶儲蓄型養老保險相結合的多渠道、多層次社會養老保險體系,從根本上提高農民的抵御能力。

建立新型農村養老保險的對策

農村養老保障制度的多元化。江西省多數農村屬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新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只能是低水平起步,在長時期內會出現多種制度并存的局面,但是應盡可能地覆蓋所有農業人口,與農民工養老保障制度、失地農民養老保障制度以及城鎮養老保障制度一起構成一個初級社會公平的養老保障體系。各省份應當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養老保障資源,充分調動政府、集體、社會、個人的養老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政府的主導下,建立起多元化的養老保障體系。在養老基金的籌集上,堅持國家、雇主和個人共同繳費的機制,形成一個以家庭養老為主、社區養老為輔、社會保險為補充的綜合養老模式。

提高農村養老保險資金的籌集能力。養老保險資金籌集難是制約江西省農村養老保險工作的首要因素,如何使農民由自愿變為主動積極參與養老保險是解決養老資金來源問題的關鍵。一方面,在農村地區可以建立政策性的機構(政策性的農村養老保險公司)介入農村養老,并設計出適合這些欠發達地區的險種。政策性的農村養老保險公司只對經濟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開展養老保險業務,該保險公司既有社保機構的服務保障性質,又有商業保險公司的盈利性質,該保險公司由省財政出資組建,按照商業保險公司的模式經營,設計一定養老保險的險種由農民購買。另一方面,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是采取個人、集體和國家等多方出資籌集養老基金并為老年人提供經濟幫助和服務、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項制度,并且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養老金還會相應增加。該制度的新穎性,首先在于各級政府和村集體逐步加大對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工作的支持和投入力度,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對參保農民進行補貼,建立農民參保補貼制度。政府應該承擔一定的責任,所以政府應給予一定的繳費補貼。

篇8

1、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獨的。赤子孤獨了,會創造一個世界,創造許多心靈的朋友!

2、世界上最純潔的歡樂,莫過于欣賞藝術。

3、一個人對人民的服務不一定要站在大會上講演或是作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業,隨時隨地,點點滴滴地把自己知道的想到的告訴人家,無形中就是替國家播種墾植。

4、自己責備自己而沒有行動表現,我是最不贊成的只有事實才能證明你的心意,只有行動才能表明你的心跡。

5、沒有經過戰斗的舍棄是虛偽的,沒有經過苦難的超脫是輕佻的。

6、一個人惟有敢于正視現實,正視錯誤。用理智分析徹底感悟;終不至于被回憶侵蝕。

7、得失成敗盡量置之度外,只求竭盡所能,無愧于心。

8、藝術家與行政工作,總是不兩立的!

9、母性的偉大不在于理智,而在于那種直覺的感情。

10、人一輩子都在——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一潭死水;或者要有極高的修養,方能廊清無累,真正解脫。

11、多思考人生問題,宇宙問題。把個人看的渺小一些。那末自然回減少患得患失之心。結果身心反而會舒泰,工作反而會順利。

12、惟有肉體禁止,精神的活動才最圓滿:這是千古不變的定律。

13、比賽問題固然是重負,但無論如何要做一番思想準備。只要盡量以得失置之度外,就能心平氣和,精神肉體完全放松,只有如此才能希望有好的成績……倘若能常常想到“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的名句,你一定會精神上放松得多。唯如此才能避免過度的勞頓與疲乏的感覺,最折磨人的不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而是操心!

14、假如你能掀動聽眾的感情,使他們如醉如癡,哭笑無常。而你自己屹如泰山,像調度千軍萬馬一樣的大將軍一樣不動聲色。那才是你最大的成功,才是到了藝術與人生最高的境界。

15、為學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養氣節胸襟目光。“通”才能成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觀天的危險。

16、人壽有限。精力也有限,要從長遠著眼,馬拉松才會跑得好。

17、現在我深信這是一個魔障。凡是一天到晚鬧技巧的,就是藝術工匠而不是藝術家。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目的。

18、“一切偉大的藝術家(不論是作曲家,是文學家,是畫家……)必然兼有獨特的個性與普遍的人間性。我們只要能發掘自己心中的人間性,就找到了與藝術家溝通的橋梁。再者能細心揣摩,把他獨特的個性也體味出來,那就能把一件藝術品整個兒了解了。——當然不可能和原作者的理解與感受完全一樣,了解的多少深淺廣狹,還是大有出入;而我們自己的個性也在中間發生不小的作用。

19、人一輩子都在——低潮中浮沉,唯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

篇9

1、吃一塹,長一智。

2、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3、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4、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5、言必行,行必果。

6、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7、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9、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

11、萬事具備,只欠東風。

12、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13、聰明在于勤奮,天才在于積累。

1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15、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16、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17、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18、謙受益,滿招損。

19、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20、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1、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22、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23、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4、海闊從魚躍,天高任鳥飛。

25、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

26、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27、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2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29、耳聽為虛,眼見為實。

30、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31、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32、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33、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34、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

35、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36、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37、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38、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39、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40、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寫來也會吟。

41、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42、接天蓮葉無窮碧,映入荷花別樣紅

43、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

44、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4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46、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47、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48、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49、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50、江碧鳥愈白,山青花欲然。

51、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52、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53、大意失荊州,驕兵必敗。

54、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5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56、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57、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58、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蓃少一人。

59、疾風知勁草,板蕩識誠臣。

60、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61、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62、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63、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6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5、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

66、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67、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

68、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69、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70、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71、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72、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7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74、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75、春*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76、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77、知己知彼,百戰百勝。

78、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7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80、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81、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82、良藥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8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

篇10

金融“國十條”出臺之后,市場對此解釋很多,不少分析者都認為打響中國金融業存量改革攻堅戰,它將全面沖擊與影響中國金融市場的未來發展。不過,對于當前中國金融業的存量改革,能否取得成功,并非只是提出一些新概念或實際可操作性的政策,而是要對當前中國金融市場的一些重要問題重新梳理。只要找到問題的核心,才能保證當前中國金融業的存量改革成功。否則,不僅可能會事倍功半,甚者國內金融市場還會重新回到原有的老路。

首先中國金融業存量改革的第一要義就是如何保證金融業為實體經濟服務。

那么,國內金融業為何會偏離實體經濟?最大問題就在于前幾年,無論是個人或企業等市場主體,過度使用現有的金融體系,使得其可能成為部分企業或個人暴富的工具。可以說,近幾年國內金融業所發生的許多事情都是這種核心價值的一種鮮明寫照。包括當前國內影子銀行的盛行、企業的資本運作、個人過度地利用銀行杠桿炒房等,都是這種過度使用金融體系的結果。

但是,從世界歷史經驗來看,任何一個國家靠信用過度擴張所實現的經濟增長,不僅會快速推高資產價格,形成資產泡沫,而這種泡沫最后一定會破滅并導致金融危機及經濟危機,并導致該國經濟全面持久的衰退。

中國早幾年經濟快速的增長,很大程度上就是信用過度擴張的結果。比如,2008年-2012年銀行信貸增加35萬億元,社會融資總額增加65萬億元。這兩組數據分別是1998年-2002年的5.3倍和9倍。而整個金融體系信用如此過快擴張,必然導致資產的全面上漲,如北京房地產價格在近十年內價格上漲了十倍以上。而這種行為和觀念一旦大行其道,想要通過政策的小小調整或一定的制度改革去動搖這一根基并非易事,根基一旦形成,其他金融改革的效果就會被全面弱化。因此,當前金融存量改革的核心就是如何從根本上扭轉這種過度使用現有金融體系的觀念。

其次,金融“國十條”存量改革的重心應放在資產證券化、民間資本進入金融業以及一些金融市場及金融產品的創新上。即讓能對可產生穩定現金流的資產進行標準化盤活,增加金融機構的流動性,也可調整一些金融機構的資產期限錯配等。

不過,中國金融資產證券化已經試行十幾年,但是到目前都沒有真正發展起來。這是為什么呢?這既與國內金融機構管理的觀念有關,也與中國相關法律制度不足有關。如果房價在上漲,那么長期的住房貸款往往被國內商業銀行看作是最為優質的資產。在這種情況下,銀行如何可能把這些優質資產拿出來跟他人來分享利益呢?

金融機構資產期限錯配只會通過其他的方式來解決。如果國內房價出現周期性的調整,銀行的住房貸款所面臨的風險就會逐漸暴露出來。在這個時候,金融機構是愿意把與住房相關的長期貸款證券化的。但是,這個資產的投資者會是誰?有人愿意進入這種高風險的市場嗎?特別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中國與資產證券化相關的法律與制度相當不足,這必然會導致這個市場根本沒有能力來保護弱勢的投資者。試想,美國如此健全的信用體系及法律制度,證券化市場也導致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如果中國證券化市場不能夠從基礎性制度入手,就當前的制度條件下推出證券化市場,其風險一定會很高。而且它與當前政府對金融市場去杠桿化的初衷也是南轅北轍的。此外,鼓勵民間資產進入金融業及金融創新的情況也是如此。

第三,不少人認為當前中國金融業的存量改革要放在結構調整上,因為當前中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導的金融市場結構是導致金融業無效率的關鍵所在。而且政府的“十二五”規劃也通過數字化的方式來規定未來中國金融市場結構要如何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