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專業范文
時間:2023-04-03 15:51: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武漢大學專業,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二)招生層次、類別及科類:本科、藝術類,文理兼招
(三)報名條件:符合2016年教育部及生源省份藝術類專業招生條件,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藝術素養,且具備下列條件:
1.體形勻稱,五官端正,口齒清楚,無色盲、色弱;
2.原則上要求男生身高1.70米以上,女生身高1.60米以上。
(四)報名辦法
采取網上報名(1月11日開通)的方式,并通過網上銀行繳納考試費用,預約考試時間段。考試需自行打印《武漢大學表演專業報名表》(以下簡稱表演報名表)和《武漢大學表演專業準考證》(以下簡稱準考證)。
(五)專業考試
專業考試分初試和復試兩個部分。初試合格者進入復試。
報名時間:2016年1月11日-2月29日18:00
考試時間:2016年3月4-6日12:00(初試),2016年3月7-8日(復試)
考試地點:武漢大學藝術學系
考生須按準考證上規定的時間到達考點報到。報到時,考生須持本人第二代身份證原件(或臨時身份證原件)及復印件、高考報名表、報名系統打印的表演專業報名表(考生親筆簽名、中學蓋章)、表演專業初(復)試準考證、近期同底1寸免冠彩色照片1張(與報名系統中上傳照片相同)。
1.初試,滿分100分。
(1)朗誦(自選詩歌一首,時間限在2分鐘內);
(2)聲樂(清唱歌曲一首,時間限在2分鐘內);
(3)形體展示(形式不限,時間限在2分鐘內)。
2.復試,滿分100分。
(1)臺詞(自選除詩歌以外的其他文學體裁,如:散文、故事、小說片段、戲劇人物獨白等,時間限在3分鐘內),滿分25分;
(2)表演(命題表演),滿分25分;
(3)聲樂(清唱歌曲一首,不同于初試曲目,時間限在3分鐘內),滿分25分;
(4)形體(形體片段、基本功測試,時間限在3分鐘內),滿分25分。
說明:考試時,所有考生一律穿平底鞋,不得化妝,不得穿裙裝。
(六)合格證發放
根據考生復試成績,按照招生計劃的一定比例分別確定專業考試合格考生名單,并在我校本科招生網上公示。公示無異議考生的《武漢大學藝術類專業考試合格通知單》由考生登錄報名系統自行打印。
(七)錄取辦法
獲得合格證的考生還需參加全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統一考試。學校將在高考投檔分數(含政策性加分)達到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一本線(若一本線分A、B兩檔,我校執行A線高檔)60%以上(四舍五入取整),且不低于當地藝術類專業最低錄取控制分數線的考生中,按照其專業復試成績從高分到低分擇優錄取,寧缺毋濫。
有關說明
1.若教育部及生源所在省(直轄市、自治區)2016年有關藝術類招生的相關規定有變化,則按新的規定執行。
2.若生源省級招生考試機構組織藝術類統一考試,考生還需參加并達到其規定的成績要求;對于上海市等合并本科批次省份的考生,我校將按當地相關辦法執行。
3.藝術類專業錄取的學生不得轉入其他專業學習。
4.若藝術類考生所在省的高考成績滿分分值不等于普通類考生的滿分分值,我校將對該省一本線按比例進行折算(四舍五入取整),再依照藝術類專業的錄取要求執行。
5.若發現考生有弄虛作假等違紀、作弊或其他不誠信行為,一經認定,將依照國家、學校相關規定,根據查實時間取消其考試成績、錄取資格、入學資格等,已取得學籍者將取消學籍,并報生源省級招生考試部門,空缺名額不遞補。
6.考試費用依據湖北省物價局鄂價費[2006]183號文收取,我校不提供其他繳費途徑。
監督機制
武漢大學監察部全程監督藝術類招生工作。
考生申訴及舉報聯系方式:027-68754231,wdzsb@whu.edu.cn,jwo@whu.edu.cn。
咨詢方式
武漢大學招生辦公室
辦公地點:武漢大學本科生院大樓南樓西側205、206室
咨詢電話:027-6875 4231
網 址:aoff.whu.edu.cn
篇2
摘要:通過對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方案演變過程進行梳理,結合公共管理類專業近幾屆畢業生就業渠道,總結出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體系設置所存在的問題。切實結合當下社會公共管理部門用人單位對于公共管理類人才的實際需求的情況,密切聯系學校治學特色,提出重構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培養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管理專業;課程培養;人才需求;特色
中圖分類號:G4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52-0016-03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下文簡稱“我校”)本科生教學培養方案每四年調整一次,2015年迎硇亂宦紙萄Ъ蘋調整,這次調整將在對社會人才需求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根據自身辦學特點、優勢,重新明確培養何種人才、向何處輸送人才等問題,使我校培養的學生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知識技能,從而與其他學校的公共管理類人才相區別。因此,本文所做研究對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建設發展有一定程度的參考意義。
一、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建設現狀
我校公共管理學院學院兼備理、工、管、法四大學科,資源管理特色突出。公共管理類專業涵蓋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3個本科專業,土地資源管理二級學科博士點,公共管理一級學科碩士點,公共管理(MPA)專業學位授予權。在2012年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中,我校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在全國高校中排名第18位,列為湖北省重點學科,并在《2014中國大學學科專業評價報告》中入選中國四星級學科專業。比較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近三次修訂的培養方案后發現,學校尤其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這一點體現在公共管理類專業不同類別課程學分比例趨勢分析中的實踐環節課程學分比例明顯增長,尤其是相比較于2003版教學計劃,實踐環節學分要求增幅很大。與此同時,公共管理類學生通過在秭歸基地、洪山區人民政府、黃岡實訓基地進行教學實習、就業實習來提高實踐能力。在趨勢分析還發現,相比較于2003版培養方案,2007版、2011版培養方案的總學分要求有明顯增加且趨于穩定,浮動不大。盡管實踐環節學分增長較多,但縱觀整個課程設置還是體現著重理論輕實踐這一特點。在對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培養方案資料的整理過程中,考慮到人才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情況變化以及為了提升學生就業率,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在2010年中途提出將公共事業管理(城市社會管理)教學計劃調整為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教學計劃并實施至今。通過2011―2014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來看其培養效果,可以簡單歸納,2011―2014屆畢業生就業去向以企業為主,繼續深造次之,最后才是公共管理部門――機關、事業單位、第三部門。
二、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培養體系建設困境
1.課程設置同質化現象嚴重。①與其他高校課程設置同質化。在綜合對比包括中國人民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礦業大學等17所高校在內的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課程內容后發現除了教學指導委員會規定的核心課程外,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設置的課程中與其他高校相同課程在整個專業課程體系中所占比重較大,課程相似度較高。例如,我校行政管理專業設置的《公共危機管理》課程在武漢大學、復旦大學等十多所高校的教學方案中也能找到。同時,筆者橫向對比了我校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和華中科技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發現前者的學科基礎課和專業主干課有19門課程是和后者相同或相似的,占總課程數量的50%以上;同樣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專業課程與其他高校的課程設置趨同現象就更嚴重,我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的課程基本都涵蓋在其他高校的教學方案中。②二級學科課程設置同質化。這一點尤其體現在2011版行政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的培養方案上,通過比較發現這這兩個專業在通識課和學科基礎課上的課程設置是完全一致的,而在近15門主干課中,有12門是完全相同的,而對于專業選修課的設置則出現課程交叉,具體表現在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成為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同時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專業主干課《績效考核與薪酬管理》成為行政管理專業的專業選修課。在二級學科的課程內容上也出現同質化。例如,行政管理專業的《當代中國政府與政治》與《地方政府學》這兩門課程所授知識點重合之處頗多,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聽到的是不同教材中對于行政區劃、地方自治的復述,是不同學科背景的教師對于此知識點的贅述。
2.專業特殊性不強。①辦學特色體現不明顯。通過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和其他高校的公共管理類專業是沒有區別的。眾所周知,我校是教育部直屬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為主要特色的高校,但很難通過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置去看到這一辦學特色,尤其對于行政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只能在教學方案上找到資源與環境管理(2個學分)和土地資源管理(2個學分)兩門課程。這對于近200多個學分要求的課程設置來說是微乎其微的,這種現象無疑淡化甚至失去了區別于其他高校同類專業的特殊性。②畢業生就業競爭力不足。目前,大學生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就業壓力持續增大。在第三方教育咨詢機構麥可思研究院組織調查并撰寫的《2014年大學生就業藍皮書》中,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高的本科專業前50名中無法找到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存在,而在工作與專業相關度較低的本科專業前10名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排名第7位。通過研究自2014年9月以來我校大學生就業中心主辦的大型招聘會,發現招聘單位多為地礦核企業,但由于同質化現狀,公共管理類專業輸出的畢業生不具備在本專業領域的專長和優勢,在就業市場和就業崗位上也未呈現出明顯的不可替代性。這也就意味著降低了畢業生應有的競爭力,同時這一點在2015屆畢業生選擇的就業單位也可以看出來,鮮有通過大型招聘會順利就業的。
3.畢業生就業渠道與培養目標有偏差。綜合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方案來看,其培養的學生主要面向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其次才是企業。但是結合上面2011―2014屆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發現實際上其畢業生主要單位流向還是企業,黨政機關或者事業單位占比很小,這無疑說明畢業生就業渠道與培養目標存在很大偏差。隨著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的凡進必考,公共管理類畢業生選擇黨政機關、事業單位為就業目標的壓力也越來越大,甚至可以說公共管理類專業畢業生沒有絲毫的優勢可言。通過近幾年的公務員招考數據統計發現無論是可報考職位數還是招考人數,比例均有所下降,這無疑也會對“適應在公共管理部門單位從事實際管理工作”這一培養目標造成偏差。與此同時,根據《2014年度麥可思――大學生就業年度指標》發現本科畢業社會需求量大且受畢業生青睞的職業是更傾向于一些低技術含量且可替代性很強的工作,如人事、助理、文職等。這主要是因為大部分畢I生都感覺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比較困難。在每年超過20%多的升學畢業中,也有很大一部分學生選擇跨專業求學,有的出于就業考慮,有的完全興趣使然,有的考研保研接受專業調劑,更甚者純粹為了升學而升學等。不管是出于哪種原因,都能反應出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培養環節出現問題,如專業知識不夠扎實、學生職業教育不成功等。
三、重構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公共管理類專業課程培養體系
1.設定契合社會人才需求的培養目標。首先必須要確定的是,我校公共管理類畢業生仍然要堅持以政府、公共管理部門為主,只有守住這一培養目標,我校公共管理類各專業才能與相近專業,如管理學、人力資源管理等區別開來。其次,根據我校的治學特色,建議將培養出口鎖定在國土資源管理部門。中國現行各級各類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人員招錄實行“凡進必考”和“凡晉必考”制度,在這種背景下,公共管理類各專業要著重研究對人才能力結構的需求。2003年人事部將公務員的通用能力分為9種:政治鑒別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務能力、調查研究能力、學習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應對突發事件能力和心理調適能力。因此我校公共管理類專業在整個專業的教學過程中要將之滲透在教育教學的全過程,與此同時,要善于利用學校優勢學科資源,強化學生的國土資源理論知識能力。這一點在各省、市、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的人才招聘要求上都是重中之重。能否與實踐部門建立起良性互動直接關系著公共管理類專業是否能夠尋到理論之源,也直接影響著專業學科能否得到長足發展。同時,從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定位及培養目標角度看,如果該類專業不能為其培養的學生提供一個經常、持續地進入公共管理部門觀摩、實踐的平臺,那么這個專業的特殊性以及差異性將大打折扣。在接下來的教學實踐里,可依托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光谷發展研究院、土地工程實驗室、公共經濟研究所等平臺建立公共管理案例教學中心、公務員考試與培訓中心等實踐教學平臺,改變學校與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門的“距離遠”、教學活動中實踐課程少、實習環節走過場等現狀,把課堂理論教學與實習環節緊密聯系,以促進學生對公共管理類專業理論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能力的提升。
2.根據辦學條件及培養方向強化專業差異性。根據我校治學特色,首先要強化的是與國內其他高校同一專業的差異性。只有突出了專業特色才能使專業建設在眾多院校中脫穎而出。學校必須以優勢學科和行業資源為核心,構建相互依托、相互支撐的專業群和學科群。例如,將公共事業管理(人力資源管理方向)調整為公共事業管理(資源環境管理方向),以此來拓寬學生在資源環境等行業的就業渠道,以學校優勢學科資源助力公共管理類專業發展,強化專業差異性。其次筆者認為要強化的是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的差異性,在培養目標以及課程設設置上要嚴格區別開來,重視“專才”培養,以增強其培養的學生在各自領域的核心競爭力。
3.設置足夠體現本校本專業特色、優勢的專業課程。目前,土地資源管理專業是將我校傳統優勢學科與資源管理相結合的成功實踐。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地礦資源等優勢學科為支撐,融合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來進行課程設置。在研究國內高校公共管理類專業的課程設置時,筆者也能找出根據本校本專業的辦學條件和人才培養方向來設置課程的實例。例如,中國礦業大學的土地資源管理專業著重偏重于礦業工程技術類課程,這給我校行政管理專業和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課程設置以啟發――可以增添類似資源與環境管理、環境政治學、國土資源概論等課程,拓寬學生在國土資源環境的知識面。而在上文,筆者對我校主辦的大型招聘會進行了整理,可以看出來校招聘的地礦企業、資源類企業是可以解決很大一部分應屆畢業生的就業需求的,一旦公共管理類專業注重提高學生在這些領域知識面,將直接影響著畢業生作為該領域的后備管理人才的核心競爭力,這也可以避免畢業生多流向銀行、快遞等行業的尷尬局面。
4.教學環節更注重學生發展需求。公共管理類專業不能如愿按照培養目標向公共管理部門輸送人才,大量的畢業生進入企業工作,這勢必會對公共管理類未來學生的專業信心度造成影響,表現在對專業定位、就業前景以及職業潛力的疑慮與迷惘,從而對專業的興趣度降低,進而導致轉專業、輔修雙學位人數遞增。建議公共管理類專業要開設作為管理者和領導者必備的辯論和談判類等訓練語言表達的課程,要加強各類辦公軟件及辦公設備使用、各類公文的寫作等實際技能的培訓,培養環節要鼓勵學生間、師生間多發生思維碰撞,能夠有更廣闊的視野和處理問題的方法,而非局限于課堂教學講授與圖片演示,要重視教學環節要注重多元化的教學方式。
盡管我校在公共管理類專業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取得了諸如入選中國四星級學科的可喜成績,但筆者在對文獻、資料的收集整理過程中,還是發現了培養目標與培養結果不一致、就業預期與就業渠道不一致、人才需求與人才輸出不一致等問題,這在新一輪培養方案修訂之際是要重點關注并亟待解決的。本文結合我校的學科特色及優勢資源,提出設定契合社會人才需求的培養目標等重構公共管理類課程培養體系的建議。與此同時,我們還必須清楚認識到,這里還存在很多約束條件,比如一個專業的課程培養方案是龐大的,牽一發而動全身,必須要充分考慮到配套設施的建立、師資力量的匹配、實踐部門的有效回應等問題。
參考文獻:
[1]陳鋒正.我國高校辦學特色的形成機理:嵌入性視角的分析[J].教育發展研究,2014,(19).
[2]中華人民共和國人事部.國家公務員通用能力標準框架(試行)[Z].2003-11-18.
[3]李軍超.我國高校行政管理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內容改革研究[J].管理觀察,2008,(20).
[4]趙瑞峰.中外高校行政管理專業本科教育課程設置比較[J].高教論壇,2003,(01).
[5]王河江,巫麗君,何曉柯.公共事業管理多元適應性人才培養模式研究――基于勝任力理論的思考[J].北京航天航空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9).
[6]中國校友會大學研究團隊.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M].北京:科學出版社.
篇3
這次我們去了華誠昆山實習拓展基地——一個經濟發達,社會和諧人文自然文化豐富的城市。作為全國綜合百強縣之首的昆山不僅彰顯了他繁榮的經濟面貌更凸顯它南方水鄉獨特的人文風景風情。剛下火車站,我們便來到了車站后面開闊的場地,面前的火車站建筑大樓威武的屹立著,它那豪華的外觀和富有藝術風格的造型深深吸引了我,之后在華誠帶隊老師的精心安排和組織下,我們分成兩排,乘坐汽車奔向基地。一路觀賞了昆山的風景,高樓大廈,繁榮的商業街道讓我大開眼界,寬闊的道路和周圍整潔的綠化然我嘆為觀止,路兩旁的河流和草坪非常的干凈,給人以潔凈而自然的美。一路上看到一些大型企業一個挨一個,還有一些古老的橋,寬窄不齊的河流,古老的船只和白墻綠瓦的農村小鎮,真正驗證了詩中所說的“小橋流水人家”詩一般的意境美。
經過將近一個小時的觀光,我們來到的實習基地。在公司領導的帶領下我們簽訂了合同,參觀了公司車間、食堂,之后給我們安排了宿舍。第二天我們便開始了工作,在車間組長的帶領分配下我被分到了生產電腦鼠標外殼的機臺上,經過剪進頭、刮毛邊、貼保護膜等流水步驟之后再打箱、檢驗、入庫。雖然每一個步驟都很簡單,但是機械每二十秒就生產四個,一停下來就會有產品堆積,為了不堆積產品,保障產品的良好,必須不停的工作,所以一天下來累得我肩膀酸腫、脖子疼痛、腰酸腿乏,我第一次真正的嘗到了工作的辛苦和賺錢的艱難。
我想如果自己不是學生,而是真正的長期工人,在廠里這樣前線的工作,做的時間不只是一個多月而是三個月、一年甚至幾年,那真不知該有多累賺錢有多苦。所以在那個時刻,我有緊緊的咬了咬牙,更加堅定了信念要好好學習。不能甘于平庸地做底層工人,要努力地學習,掌握技能知識培養領導才能,做上層的管理、研究型人才。
經過之后幾天的工作,我漸漸適應了這流水線工作的高效和繁重,并且掌握了許多熟練技巧,增強了自己的動手能力。并且在工作中我充滿熱情地和同事、組長、班長、線長們來進行過交談,因而大大增強了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增加了社會經驗,對各地的人文風俗、經濟發展情況和公司的歷史背景、發展狀況、工資結算、管理模式等許多方面有了深入地了解。
經過這短期的實習實踐,我收獲了許多。不僅是自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做一個真誠、善良、有理想、有抱負、使人生充滿意義的人。“真誠,積極,空杯,務實”,老師們的教誨與激勵是我們不斷的感悟人生不斷的進步。我在內心里由衷的感謝那些勞心關懷我們的老師們,感謝華誠給了我這樣一個充實而富有意義的社會實踐活動機會,如果下次有機會我還會跟隨華誠去實踐去歷練。
篇4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2015〕36號)、《教育部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教高(2018)2號),引導和激勵大學生積極參與科技創新和技能競賽活動,提升學習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培養團隊協作精神,營造創新創業人才培養良好氛圍,推動全省高校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省教育廳決定2021年繼續組織開展全省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現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競賽項目及承辦單位
1.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省復賽,由湖北工業大學承辦。
2.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賽區競賽,由武漢大學承辦。
3.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湖北賽區競賽,由武漢大學承辦。
4.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湖北賽區競賽,由江漢大學承辦。
5.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湖北賽區競賽,由武漢大學承辦。
6.“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湖北賽區競賽,由三峽大學承辦。
7.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由華中師范大學承辦。
8.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由武漢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承辦。
9.湖北省大學生物理實驗創新設計競賽,由湖北民族大學承辦。
10.湖北普通高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由華中師范大學承辦。
11.武漢時尚藝術季暨高校服裝設計展覽,由湖北美術學院承辦。
12.湖北省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競賽,由湖北工程學院承辦。
13.2021年第八屆湖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由中國地質大學(武漢)承辦。
14.湖北大學生新聞傳播教育創新實踐技能競賽,由湖北民族大學承辦。
二、組織領導
全省高校大學生學科競賽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負責指導管理和協調。各競賽項目在省教育廳指導下由牽頭高校、承辦單位等成立相關競賽組委會,負責各項賽事的具體組織工作。競賽組委會須由牽頭高校(單位)的主要領導或分管領導擔任組委會主任,相關院校負責同志參加。
競賽組委會要制訂詳細的比賽規程、評判標準、評委聘請標準、應急預案等工作方案或競賽章程;要參加賽事籌備、部署、評議等工作會議,審核賽事組織實施方案,檢查落實競賽安排部署,指導承辦單位完善競賽組織工作;要加大賽事宣傳力度,協調全省高校積極參加競賽,擴大賽事的參與面和影響力;要切實提升競賽整體質量,以全省高校大學生系列科技創新和技能競賽活動為契機,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三、有關要求
1、強化賽事組織實施。各競賽相關單位要按照省教育廳統一部署,高度重視、加強賽事組織實施。競賽承辦高校要成立工作領導小組,細化各部門工作職責、落實競賽各環節責任分工,要統籌協調后勤接待、安全保衛、疫情防控等工作,做到細致高效、規范有序地開展競賽活動。
2、強化質量立賽公平公正。切實維護參賽學生利益,保障競賽運行質量,確保競賽公平公正、平穩有序、安全進行,提升競賽的權威性和影響力。競賽項目評審遴選要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杜絕徇私舞弊、違規評分、偽造材料、盜用抄襲等行為。該項賽事的評委專家應具廣泛性,其中來自牽頭或承辦高校(單位)的評委不超過評委總數的20%。規范各項賽事的獲獎等級、數量設置,各賽事設個人獎項,分一等、二等、三等三個級別,個人獎項數量不突破參賽項目總數的50%,其中一等獎不突破10%,二等獎不突破20%,三等獎不突破20%;設優秀組織獎,數量不突破參賽高校數的20%。
3、化賽事管理。各項賽事中,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 創業大賽湖北省賽獲獎名單和獲獎證書由省教育廳發文公布和頒發;其他賽事由各競賽湖北省組委會負責對獲獎名單進行公示,獲獎名單和獲獎證書由競賽湖北省組委會公布和頒發,蓋組委會章。各競賽組委會需在賽后認真總結,將競賽總結報告一式一份于賽事全部結束1個月內以正式公文形式報省教育廳高等教育處備案。競賽總結報告內容主要是競賽組織過程、參賽規模、現場比賽、評審、比賽結果等基本情況,實施競賽的創新特色做法、基本成效或示范帶動作用,競賽中存在的問題或意見建議,同時附上獲獎名單、競賽規則、組委會及評審專家名單、評審細則、有無異議及異議處理等附件材料。我廳將把競賽總結情況、完成質量作為納入下一年度全省大學生系列科技創新和技能競賽計劃的重要參考。
4、疫情防控要求。各高校要落實疫情常態化防控要求和防控措施,完善應對突發疫情工作機制,做好疫情防控預案,加強校園管控,做好物資儲備、比賽場所環境消殺,根據實際情況,優化競賽流程,采取線上線下結合等方式做好競賽工作組織實施,確保安全比賽。
請各高校根據本通知和各競賽組委會有關競賽工作的具體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積極組織學生參加相關競賽活動。有關競賽活動通知及安排可在各競賽專門網站或承辦高校校園網查閱。
2021年度全省高校大學生科技創新和技能競賽
活動承辦單位聯系方式
序
號
競賽項目
組委會牽頭
高校
承辦高校
承辦高校具體聯系人
手機及辦公電話
1
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 +"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湖北省復賽
湖北工業大學
湖北工業大學
呂棟
15623988969, 027-59750117
2
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湖北賽區競賽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3
全國大學生電子設計競賽湖北賽區競賽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
朱英
18971042100, 027-68756866
4
全國大學生工程訓練綜合能力競賽湖北賽區競賽
湖北工業大學
江漢大學
宋廣峰
15327126, 027-84212505
5
全國大學生廣告藝術大賽湖北賽區競賽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
王曄
18995641371, 027-68754233
6
“西門子杯"中國智能制造挑戰賽湖北賽區競賽
三峽大學
三峽大學
楊超
15997601292,0717-6392287
7
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學生化學實驗技能競賽
武漢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原弘
13986080018, 027-67867230
8
湖北省大學生生物實驗技能競賽
武漢大學
武漢大學,華中 師范大學
謝志雄
李兵
車靖
13212766195, 13377880988
13349890855
9
湖北省大學生物理實驗創新設計競賽
華中科技大學
湖北民族大學
劉顯明
13972406099, 0718-8437881
10
湖北普通高校師范專業大學生教學技能競賽
華中師范大學
華中師范大學
金新利
027-67867108, 13871239693
11
武漢時尚藝術季暨高校服裝設計展覽
湖北美術學院
湖北美術學院
黎老師
18602743583, 027-81317210
12
湖北省小學教育專業學生技能競賽
湖北第二師范 學院
湖北工程學院
孫平
13871889258
13
2021年第八屆湖北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
武漢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武漢)
張美霞
15527896867, 027-67883124
14
湖北大學生新聞傳播教育創新實踐技能競賽
武漢大學
湖北民族大學
姚愛華
吳龍勝
13477919153, 13972406677
篇5
[關鍵詞] 大學生;職業能力;武漢大學
隨著中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的不斷發展,高等學校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地擺在我們面前。目前,就業所面臨的問題不僅僅與大學生總數上的快速增長有關,而且也反映出人才培養結構上的失衡。因此,從國家層面到各級政府,從教育部門到各高等學校,大學生就業問題引起了高度重視。在社會關注的同時,高等學校也在通過不斷完善就業指導和服務工作體系,逐漸積累了促進大學生就業的良好經驗。隨著大學生進入社會后職業變換逐漸增多,大家也認識到,職業發展能力對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影響最為深遠,也是當前人才培養中最需加強的方面之一。
就此,武漢大學結合學校實際,堅持實施“三創”(即創造、創新、創業)教育,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建立戰略新興產業相關專業,積極推進課程改革,在全面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和職業發展能力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實施“三創”教育,提升綜合素質
筆者認為,大學生良好的職業發展應該包括三個階段:順利就業、適應職業、開創事業。順利就業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很大程度依賴于大學生在校期間的學業或專業成績;適應職業則需要不斷適應和學習,提高專門的知識和技能,滿足職業發展需要;開創事業則是開拓一個新的領域和工作,達到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在這三個發展階段中,發揮最重要作用的是學生不斷發展和提高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武漢大學繼承百年辦學傳統,提出了“三創”教育理念,創造是“原創性”,創新是“推陳出新”,創業則是把創造與創新的東西變成現實,開創出新事業。“三創”教育主要就是強調培養學生“三創”的學識、意識、膽識和見識,為學生今后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武漢大學大力開展通識教育課程建設,推行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并重的人才培養模式,充分利用多學科綜合優勢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學生打造了一個高水準的通識教育課程平臺。學校通過立項管理的方式,每門投入經費1-5萬元、總經費近千萬元,建設了403門通識課程,形成了一批橫跨各科學文化領域,深受學生喜愛,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通識教育課程。這些課程使學生在進行專業學習的同時,有機會領略人類文明的思想精髓,了解不同學科的知識及思維方法,提供思考問題的多種視角,在跨學科的學習中,拓寬知識基礎,增強社會適應能力,提升審美情趣,養成健全人格。
武漢大學致力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材施教,尊重個性,盡量為不同目標追求的學生提供成才路徑。學校通過拓寬專業口徑、設置跨學科專業、推行主輔修和雙學位制度、建立人才聯合培養機制、創辦跨學科試驗班等措施,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發展提供更多選擇;學校實施拔尖學生培養試驗計劃,為有志于基礎學科理論研究的學生提供高起點、高層次開辟教學特區;學校依托國家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和卓越工程師計劃,為高端應用人才的成長提供支持;學校開展學科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建設,開辦多個國際班,推進對外交流與國際合作培養,提高大學生國際競爭意識和能力。
2、面向社會需求,開辦新興專業
武漢大學主動適應國家經濟結構調整和學科前沿發展,根據學生選擇和人才市場需求變化,不斷優化學科專業結構,大力加強專業內涵建設和改造,力圖形成傳統優勢學科專業與新興學科專業齊飛,基礎性學科專業與應用型學科專業交相輝映的格局。
近幾年,學校在新專業設置上優先支持面向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相關專業和優勢交叉學科專業,針對性地加大投入、充實和改善辦學條件,不斷提高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學校還積極參與地方和區域性、戰略性新興(支柱)產業人才培養計劃項目,大力發展與地方經濟建設緊密結合的應用型專業,積極設置主要面向地方支柱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服務業的應用型學科專業,為地方經濟建設輸送各類應用型人才。如針對“武漢·中國光谷”建設,創辦了“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針對廣電人才的需要,推出“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根據國家對外文化交流需求,開設了“對外漢語”專業;為滿足國家國防建設需要,開辦了“電波傳播與天線”國防專業;此外還設置了“空間信息與數字技術”、“軟件工程”、“核工程與核技術”、“遙感科學與技術”、“仿真科學與技術”等一批新興交叉專業。
為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在一些應用型專業中拓展與企業的合作方式,加強學生的專業適應能力,例如學校與中國廣東核電集團、長江電力等企業合作,實施“訂單+聯合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在保證人才培養要求的情況下,將企業的要求融入教學活動之中,為企業“量身定做”高素質人才,使學生一走出校門就能適應企業需求、受到企業歡迎。2012年學校又增設了“數字出版、微電子科學與工程、導航工程、地理國情監測和全球健康學”等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專業,專業特色和水平處于全國領先的水平,能很好地滿足國家產業發展的需求。
3、開展教學評估,推進課程改革
武漢大學為了適應人才培養的需要,積極推進課程教學改革,及時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以2010版培養方案為例,學校貫徹“加強基礎、拓寬口徑、通專并重”的方針,實施通識教育基礎上的寬口徑專業教育,進一步打破學科壁壘,整合校內課程資源,同一級學科按大類設置平臺課程;整體優化課程體系,精選教學內容的原則,進行課程的重組和整合,提高課程的綜合化程度;加強實踐教學,完善實踐教學體系,改革實踐教學內容,改進實踐教學方法,加強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學習,為學生自主學習和研究創造條件。
學校積極建立學生實習實踐基地,強化大學生實踐動手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為了幫助大學生在進入社會后能夠更快適應職業需求、在工作崗位上更加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干,學校積極構建課程教學與實習實踐相結合的“第二校園”,將實習實踐納入人才培養體系,集學生專業課學習、實習、畢業論文、招聘、就業、崗前培訓為一體,通過實習實踐提高大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人際交往技巧,實現大學生、用人單位和學校的共贏。學校建立校外實習實踐基地達331個,分布于全國14個省市。學校每年還派出數百個暑期社會實踐小分隊,隊員們積極奔赴祖國的天南海北、各行各業去接觸社會、調整知識結構、尋找專業學習與社會需求的契合點,為今后就業創業打下堅實基礎。
與此同時,學校根據專業的社會需求和學生的選擇,實行動態的招生計劃調整辦法,每年根據學校的教學評估情況及專業第一志愿報考率、就業率、專業綜合排名、生師比等指標,調整各專業的招生計劃指標。這就要求各專業一方面加強招生宣傳,提高專業的知名度,另一方面加強專業內涵建設,提升專業培養質量,進一步促進學生的職業發展能力,從源頭上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就業質量。
4、強化就業指導,導航學生成長
武漢大學把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之中,建立了專門針對大學生職業規劃和就業導航的課程模塊,開設了《KAB創業基礎》、《創業學》、《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職場展望——就業創業導航》等職業發展教育課程。這些課程通過系統的理論教學、靈活互動的情景模擬和具體實用的案例分析,幫助學生了解國家就業政策和用人單位招聘要求,樹立正確的成才觀和擇業觀,獲得了廣大學生的關注和好評,每學年有數千人次選修并獲得學分。其中《職場展望》課聘請11位來自不同行業和不同性質企業的高層管理者來校授課。他們利用自身豐富的實踐經驗,結合行業或單位特點,幫助大學生及時了解當前就業形勢、社會需求和市場變化,了解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要求和選人用人機制,以及創業相關知識,引導同學們盡早建立職業發展意識和創業意識,科學制訂大學學習規劃,全面提升綜合素質和能力。這門課程一經推出,就被學生“搶選”一空,出現一座難求的火爆場景,引起社會和媒體廣泛關注。
武漢大學還積極開展就業和職業規劃指導活動。一是開展職業規劃與就業輔導,關注大學生的個性問題,在專門辦公地點接待學生有關就業政策、勞動法律法規、求職技巧等方面的咨詢,幫助他們量身定制職業發展目標與實施計劃,順利實現就業。二是以“校園文化活動超市”為平臺,定期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就業招聘和面試輔導、公務員招錄輔導等活動。三是建立“大學生創業園”和“大學生創意創業孵化器”,幫助大學生進行科研成果轉化和創業企業孵化。通過將創業教育和實踐滲透到大學生科研和創業的各個環節,有力地推動了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如第五屆“挑戰杯”金獎得主吳斌同學創辦了武漢銳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該公司已成為東湖高新區大學生創業龍頭企業,公司員工規模達到100余人,解決了許多大學畢業生的就業難題。曾于2009年獲武漢大學“十大風云學子”稱號的2006級本科畢業生曹祺,大二開始創業,現已擁有2000萬身價,其創辦的武漢橄欖無線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經營面積已達600多平方米,一年的全部流水接近千萬,公司已經歷了三輪融資,投資后估值接近一億,為大學畢業生提供40多個就業崗位。四是建立校、院兩級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通過抓創業導航設計、素質拓展訓練、創業評估體系、強化社會認同四個環節,努力使大學生素質培養與創新創業要求同步并軌。五是走訪學校畢業生就業重點用人單位,為畢業生就業和人才培養工作收集重要的第一手信息,促進畢業生素質能力與用人單位實際需求接軌。
篇6
在回答武漢大學法律系大四學生程夢珂關于“法國政府如何保障中國留學生在法安全問題”時,埃羅表示,目前有35000余名中國大學生在法國留學,法國政府提出將這一數字上升至50000名――不僅僅是數量的增加,更在于留學生素質的提升,尤其加強碩士、博士間的交流,使得中國成為在法留學生最多的國家。
他說,大多數法國民眾十分歡迎中國學生赴法留學。法國政府除保證留學生在法學習、生活安全外還建立了一些機構,讓留學生與法國年輕人、藝術家、普通家庭接觸,了解法國生活方式及文化。
弦
連接圓上任意兩點的線段,就是弦。也有俗語說,箭在弦上,不得不發。想要報考武大,先了解這根弦――武大的報考之門吧。
重點學科
武漢大學學科涵蓋了哲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文學、歷史學、理學、工學、農學、醫學、管理學、藝術學共12大門類。現有119個本科專業,296個學科專業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43個一級學科和248個二級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32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52個國家重點學科及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含5個一級國家重點學科,覆蓋29個二級學科),另有17個二級學科為國家重點學科,6個學科為國家重點(培育)學科,26個國家精品課程。武漢大學國家級重點學科(含培育學科)涵蓋哲學、歷史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理論、政治學、公共管理、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學、地球物理、生物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共21個一級學科領域,展示出強大的學科實力。
一級國家重點學科(5個):理論經濟學,生物學,水利工程,測繪科學與技術,圖書情報與檔案管理。
二級國家重點學科(17個):哲學,中國哲學,金融學,環境與資源保護法學,國際法學,基本原理,中國現當代文學,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基礎數學,凝聚態物理,無線電物理,分析化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計算機軟件與理論,口腔基礎醫學,社會保障。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6個):憲法學與行政法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國古代文學,法語語言文學,空間物理學,內科學(心血管病)。
相關鏈接
武大培養人才的風格和特色
1932年5月26日,在珞珈山新校舍落成慶典上演講時說:“將來武漢大學之榮譽,絕不僅在教職員,而尤在學生。”
如今,武漢大學被譽為“拔尖創新人才的搖籃”,校友足跡遍布全球,成為各界巨子、社會中堅。
幾個例子便能說明武大人才培養的風格和特色:連續兩次舌戰“獅城”,國際大專辯論賽奪冠,依托的是人文武大的深厚底蘊;獲全球大學生創業挑戰賽冠軍,體現了武大學子突出的創新精神;本科生鄧量子大三就被選送到休斯敦大學跨級攻博,憑的是扎實的專業功底。
15位國家教學名師、400余門通識課程、5位院士為本科生合上一門課、30多個國際聯合培養項目、造就基礎學科拔尖人才的弘毅學堂……這里是學習的天堂、成才的沃土。
從這里走出的畢業生,都帶著鮮明的武大特色。武大作家群享譽全國,從葉君健到齊邦媛,從熊召政到方方、池莉,其創作大多得益于大學期間的熏陶。黃彰任、田源、雷軍……實業精英們除了扎實的功底,還有一股“敢于闖”“不服輸”的精神。
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院士提出:“我們要努力建成具有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學,世界上最美的大學,具有卓越精神的大學。”
編者手記
篇7
【關鍵詞】微博時代 大學生 媒介素養
微博,又稱微博客、即時博客,是一個基于用戶關系的信息分享、傳播及獲取平臺。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29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我國微博用戶數量從2011年初的6311萬增長到2.5億,增幅高達296%,微博的網民使用率從13.8%增至48.7%。①微博僅用一年的時間發展成了近一半中國網民使用的重要互聯網應用,由于其簡單、便捷、開放、互動性強等特點,深受大學生喜愛。但是,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尚處于形成階段,微博又具有網絡難以避免的虛擬性、社會性和復雜性,它對大學生既有積極影響,也會產生消極影響。因此,這對大學生的媒介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2年4月至5月,我們在武漢市的華中科技大學、華中師范大學、武漢理工大學、湖北經濟學院、湖北工業大學商貿學院等5所高校開展了以“微博時代武漢大學生媒介素養現狀”為主題的問卷調查。調查采取隨機問卷的方式,共發放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51份。調查樣本的性別構成情況為男性48.56%,女性51.44%;專業構成情況為理工類44.57%,文科類55.43%(其中新聞傳播類占16.41%);各年級所占比例為大一31.93%,大二34.37%,大三19.07%,大四14.63%。通過問卷調查和分析,我們可以發現武漢大學生媒介素養的基本現狀如下。
一、武漢大學生的媒介接觸情況
媒介接觸行為是影響受眾媒介素養形成與培養的重要因素,受眾接觸媒介的動機直接影響到受眾對媒介信息的接受程度與效果。在回收的問卷中,僅14人沒有注冊微博,可見微博在武漢大學生中的普及率是很高的,他們接觸微博的主要動機見表1。
我們可以看到:一方面,武漢大學生接觸微博具有較明確的目的性和能動性,能夠按照自身意愿調節自己的媒介接觸行為,利用微博資源;另一方面,在接觸動機中,“關注名人、明星動態”、“休閑娛樂”仍占較大比重,這符合了大學生的年齡和興趣特點,但也從另一角度說明了他們對微博資源的認識有限,缺乏科學、系統的引導。
二、武漢大學生的媒介使用參與情況
微博時代,傳者和受者的界限越來越模糊,每個人都是信息的創造者和傳播者,同時又都是信息的使用者和接受者。因此,討論大學生的媒介素養,強調其媒介使用和參與能力尤其具有現實意義。
從微博的使用時間上看,武漢大學生使用微博的時間普遍較短。微博的興起始于“微博元年”2010年,在調查中,武漢大學生使用微博一年以上的學生不足三成,僅29.71%。此外,79.16%的學生平均每天使用微博的時間不足2小時,每天使用4小時以上的僅3.43%。這表明武漢大學生對微博的使用具有一定的依賴性,但并不沉迷其中,媒介消費行為較為理性。
在微博信息的參與上,大學生并未充分利用自己信息傳播者的權利。在日常使用微博時,“一般只瀏覽”的人數占45.66%,而“一天內會多次更新”的人數僅占9.98%。在“你是否經常在微博上更新和分享熱點話題并參與討論”的調查中,僅11.75%的學生選擇“愿意并經常這樣做”,62.31%選擇“偶爾會這樣做”,剩下的25.94%對此直接表示“沒興趣”。
在微博更新內容上,大多數學生表示經常更新的是“個人心情、感受”,“學生、生活、工作狀態”等內容,而選擇“對社會時事的評價和討論”的人數不足三成(見表2)。由此可見,雖然武漢大學生以獲取信息、了解時事為最主要接觸動機,但在實際行動中卻并非如此,大學生在媒介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從而偏離了最初消費動機。
三、武漢大學生的媒介認知理解能力
媒介素養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媒介的意義是通過受眾的協商完成的。②在調查中,47%的武漢大學生認為受眾在微博媒介中扮演著“很主動或較主動”的角色,40.35%的學生持中立態度,僅有12.85%認為受眾的角色“很被動或較被動”(見表3)。
值得注意的是,在2006年的一項關于上海大學生的媒介素養調查中,有52%的大學生認為受眾在大眾傳媒中的角色是“很被動或較被動”。可見,微博區別于傳統媒介更具開放性和互動性,也使受眾逐步意識到自己在媒介信息傳播中的主動性,從而積極參與其中。
在“您認為微博對您哪些方面產生了影響”的調查中,僅14.41%的人肯定了微博對以上各方面(知識結構、觀點思維、交流、人生觀價值觀)都有影響,此外仍有16.85%的同學認為微博對自己不會產生任何影響(見表4)。這些說明,武漢大學生雖然能夠普遍認識到微博傳播中對自己較為直接的影響,但對其潛移默化的影響力的認識和理解還不夠充分。
篇8
論文關鍵詞:醫學查新 質量控制
為避免醫學研究工作的低水平重復,提高科研立項和成果鑒定與獎勵的嚴肅性、公正性、準確性和權威性,早在1987年,我國衛生系統就啟動科技查新工作,走在全國科技系統開展查新工作的最前列。武漢大學圖書館醫學分館的醫學查新工作歸屬于總館教育部查新工作站,在查新工作站的統一領導與管理下,近年來醫學查新工作取得良好的成績,積累豐富的經驗,培養出一支合格的查新隊伍。但工作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問題與不足,及時總結經驗,優化查新流程,提高查新質量,成為當前的首要任務。
武漢大學圖書館醫學分館開展醫學查新工作,有較長的歷史。早在1989年,原湖北醫科大學圖書館就被湖北省衛生廳授權為醫學查新站,是當時湖北省僅有的3家醫學查新機構之一。2000年合并人武漢大學之后,醫學查新工作一度因故停頓,直至2003年,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武漢大學圖書館正式成立,納入該站工作范疇的醫學查新,重新走入正軌。
1武漢大學圖書館醫學查新工作的發展
1.1檢索工具不斷更新
近20年來,醫學查新工作最大的變化,是檢索工具不斷升級,經歷手工檢索、單機光盤檢索到網絡數據庫檢索的發展歷程。20世紀90年代初,原湖北醫科大學圖書館的醫學查新倚賴MEDLINE單機光盤,以及厚厚的中外文紙質檢索工具,如《中目醫》、《IM》、《EM》、《BA》等。合校后,武漢大學圖書館豐富的電子資源,如CBM Web、EM.BASE、BIOSISPreviews、ElsevierSDOS等權威檢索工具及全文數據庫,使醫學查新工作步人到一個全新的階段。本館館藏資源仍在穩定的發展之中,可以滿足查新工作中醫學文獻檢索與利用的要求。
1.2制定修改規章制度
自武漢大學圖書館科技查新工作站建立以來,制定和修改了規章制度和操作規范,使之能夠符合國家科技部、教育部科技查新管理部門以及本館的有關規定,且便于工作人員具體操作,如制定“工作站管理辦法”、“科技查新規范實施細則”、“科技查新服務辦法(用戶須知)”、“科技查新崗位考核辦法”等,規定查新委托書、查新報告、用戶反饋意見等文件表格的標準格式。在工作站的嚴格管理下,醫學查新工作有章可循,開展得有條不紊。
1.3建立查新工作網頁
2005年依托武漢大學圖書館網站,推出查新工作站的網頁,設有查新站簡介、查新須知、政策法規、聯系查新、收費標準、意見反饋等欄目。一方面,可以對外宣傳查新站,介紹查新基本知識,方便用戶聯系查新業務;另一方面,從查新員人口登錄后,即進入本館查新電子存檔系統,查新員可以瀏覽、檢索、上傳所完成查新項目的完整電子文檔電子文檔的長期保存由此變得方便、規范、可靠。
近幾年,本館醫學查新工作一直處于快速增長狀態,接受的委托項目數量節節攀升、年年翻倍醫學查新工作人員樹立“奉獻為先、服務為本、細節為重”的工作理念,加班加點完成查新項目,并且狠抓查新質量,工作作風和工作水平得到了用戶和有關領導的一致認可。
2目前醫學查新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2.1階段性特點易使查新工作陷入困境
由于課題申報、報獎等的時問限制,查新申請在時問上呈現集中性、階段性特點。此外,由于用戶對查新過程不夠了解,往往沒有意識到應為完成查新預留足夠時問,甚至今天提出申請,明天就要求出具查新報告,因此查新工作往往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全體查新人員突擊完成。例如,近兩年我館醫學查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但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也是十分巨大的。2006年8月至9月。申報“湖北省科技攻關項目”、“湖北省重大科技項目”“863計劃項目”的查新委托任務蜂擁而至,且完成查新項目的時間要求又很緊迫,在人手非常緊缺的情況下,為在委托人遞交科研項目申報材料的最后期限內完成查新項目,所有查新人員均毫無怨言連續日夜加班半個月之久,按期完成全部查新任務.2007年上半年,國家教育部2007年度申請博士點基金課題、新教師基金課題的查新任務,在全體人員努力下也圓滿完成任務。
查新申請的集中性、階段性特點是無法改變的突擊查新幾乎要成為查新工作的一種常態,而時間限制與查新所要求的縝密、嚴謹必然產生沖突,在這種狀況下,必須妥善安排。保證查新質量。
2.2課題專深。凸顯查新人員專業知識局限
醫學領域內容豐富,發展飛速,研究日漸專深,透徹地理解某些查新課題,尤其是基礎醫學前沿課題,具有較高的難度。而科技查新是一類鑒證性質的情報咨詢服務,查新報告結論應追求專業領域的認同,認同感比形式上合乎規范更為重要,努力提高查新報告的專業針對性與分析深度,成為查新工作的一個目標。因此,要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醫學查新工作又對查新人員的學科背景、專業知識面提出更高的要求。
聘請查新咨詢專家,必要時就某個專業問題征詢解答,是彌補查新人員知識局限的途徑之一。根據《科技查新規范》“查新機構應當建立查新咨詢專家庫,充分發揮查新咨詢專家的作用,以提高查新質量。”這些查新咨詢專家“……對查新項目所屬專業有較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熟悉國內外該領域科學技術發展的狀況,在這一領域具有一定的權威性;熟悉查新判斷、分析的原則與要點;但是,依賴咨詢專家全過程地參與一項查新,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優秀的查新機構必然要訓練自己的查新人員,尋找突破專業知識局限的各種途徑。
2.3重形式審查而輕實質性審核的傾向
查新報告是技術性很強的公正性文件,單憑查新員自己很難考慮得十分周全,所以查新審核從實踐上和制度上都是非常必要的。審核員是查新報告的第一個讀者,也是查新機構對外出具報告的最后一個經手人。查新員與審核員的密切配合,能較好地體現出查新機構的整體素質、實力、水平。
在查新工作中,雖然要求審核員對查新的各個環節,包括項目主題的理解、檢索工具的選用、檢索策略的校核、檢索結果的判讀、相關文獻的比較分析、查新報告的專業問題判定及敘述形式,都應當作出評價審查,但由于對專業概念的不夠了解及集中查新時問緊迫等因素,查新審核環節可能只注重審核查新報告的文字、術語、語言邏輯、計量單位等形式上的規范,對于報告的學術性、技術性環節,反而有所忽視。這種重“形式審查”而忽視“實質性審核”的傾向應引起重視并加以杜絕。
3優化查新流程、提高查新質量的舉措
3.1主要查新員和后備查新員制度
針對查新階段性特點,2007年武漢大學圖書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充分考慮各位工作人員的學科背景、外語水平、查新工作經驗、培訓經歷的基礎上,對全館參與查新工作人員進行登記造冊,正式確立主要查新員與后備查新員制度,并制訂相應的激勵機制。醫學分館的日常查新工作由信息咨詢部主要查新員完成,必要時可隨時調用信息咨詢部后備查新員,在任務量大、時間緊的情況下,還可以從其他部門調用符合查新員資質的人員協助查新工作。三級梯隊的人員安排,為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查新工作提供保障。
3.2開展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查新員素質
一名合格的查新人員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良好的計算機與外語水平,對所負責的專業領域有一定了解,熟練掌握各種中外文數據庫的使用方法,并熟悉查新判斷、分析的原則與要點,能對收集到的相關文獻進行分析、整理與綜合。我館對查新工作人員的上崗培訓,一般是鼓勵自學與大膽實踐,老同志帶新同志,使其逐步掌握查新有關技能,經過一段時間工作實踐后,再參加全國性的查新員或審核員培訓班,接受系統培訓,取得資格證書。對于查新人員拓展專業知識,首先,鼓勵查新員廣泛涉獵相關領域,通過自學,增進對相關領域的了解;其次,充分利用館藏多媒體資源,在閉館學習時間段,組織查新員觀看專業多媒體資料;再次,武漢大學醫學院以及附屬醫院各種學術交流活動十分頻繁,密切關注各種學術講座,抽出時間,積極參與,及時了解各個專業領域的最新進展。
通過各種途徑的學習與培訓,工作人員逐步成為醫學查新的中堅力量,并在實戰中更新知識、累積經驗,茁壯成長起來。
3.3采取多種措施。嚴把審核關
為防止查新審核流于形式,采取多種措施,制定制度規范,嚴把審核關。首先,在思想意識上,強調查新審核員對查新報告把關的法律責任,使審核員對自己肩負的責任更加明確;其次,派查新審核員參加全國性的培訓班,系統學習查新審核人員的職責、查新報告的審核要點、查新報告的質量評定標準等業務知識;再次,在工作實踐中,提倡有醫學專業背景的審核員早期介入查新課題,與查新員密切配合,嚴把專業關,使查新結論客觀準確,查新報告嚴謹、縝密。另外,還建立二級質量監控制度,完成審核后,再由資深查新人員對查新報告進行復核,從而確保查新報告的質量。
篇9
摘要:本文以武漢大學為例,從樹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建設國際化課程體系、培育國際化師資隊伍、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科研等方面對我國高校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模式進行了探索。同時,就如何把握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內涵、逐步提高學生國際化的程度、構建國際化管理體制做了進一步思考。
關鍵詞: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模式;思考
人才培養是高等學校的一項基本職能,在我國,高校這一職能的實現需要不同專業通過開展教學活動來具體落實。所謂專業,是高等學校根據社會專業分工需要和學科體系的內在邏輯而劃分的學科門類。按專業設置組織教學,進行專業訓練,培養專門人才是現代高校的特點之一[1]。專業設置科學與否,影響著人才培養結構與社會產業結構的適合度,進而能促進或制約社會經濟的發展[2]。經濟全球化的浪潮,推動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體現在大學的國際化。大學的國際化,基礎是課程建設的國際化,核心則是學科專業建設的國際化。欲開啟國際化辦學,必須緊緊抓住學科專業建設這個核心問題,切實提升學科專業建設的能力和水平。本文以武漢大學學科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建設為例,從樹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建設國際化課程體系、培育國際化師資隊伍、加強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科研等方面對我國高校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模式進行了探索。
一、武漢大學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基礎
與教學過程中某一具體環節的改革不同,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涉及到整個教學過程與最終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包括人才培養目標、人才培養方案、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國際化生源培養、國際學術研究與科研合作、國際化教學管理體制構建等方方面面的改革與探索,是一項宏大的教學改革工程。因此,在進行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之前,必須全面評估學校學科專業建設現狀,客觀分析國際化建設可能帶來的問題,在確保學科專業穩定性,保證人才培養目標實現和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的前提下,進行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
武漢大學有著較好的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基礎。2001年4月,教育部出臺《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1〕4號),其中明確提出:“本科教育要創造條件使用英語等外語進行公共課和專業課的教學。”2007年,教育部又啟動了國家雙語教學示范課程建設工作。作為教育部直屬高校,武漢大學一直高度重視雙語課程和全英語課程建設,目前學校共有國家級雙語教學課程8門,數量位居全國第3;同時,學校也開設雙語課程共144門,全英語課程共115門,遍布武漢大學30個學院的相關專業。為配合學校本科雙語課程和全英語課程建設,教務部還組編了中英文雙語版的《本科雙語課程簡介》和全英文版的《武漢大學本科全英文教學課程簡介》,為本校及國際交流本科生選修雙語和全英語課程提供了有效參考。在部分國際化程度較高的專業,相當比例的專業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已實現雙語或全英語教學,全英語專業課程體系已初見雛形。
通過外聘優秀外籍華人教師和外籍教師并資助本校優秀中青年教師出國學習、進修,引進優秀原版英文教材和鼓勵教師自編全英文教材,學校儲備了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所需的優質師資隊伍,保障了配套教材建設。同時,通過加強國際宣傳,積極招收優質留學生,逐步擴大了非語言類專業本科留學生比例,為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奠定了生源基礎。
2010年6月3日,學校下發《關于做好武大課程2010項目申報工作的通知》(武大教函〔2010〕041號),正式立項建設學科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經過兩年建設,目前在建學科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共9個,分布在國際化程度較高的9個學院,具體為:圖書館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軟件工程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醫學檢驗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生物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哲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護理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法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印刷工程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水利工程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
二、武漢大學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舉措
(一)樹立國際化人才培養目標。
學科專業國際化建設,根本目的是為了培養適應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背景下的國際化、外向型、應用型拔尖創新人才,基礎就是樹立國際化的人才培養目標。各個試點基地立足于學校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國際知名的高水平大學”的總體要求,秉承“國際視野、人文底蘊、創新意識、高超技能”的培養理念,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提出了各專業國際化人才培養具體目標,如:圖書館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提出“通過對這一專業進行國際化教學改造,吸收iSchool的理念,使圖書館學專業具有更廣適應能力與更強的競爭力,以培養學生信息領導能力與處理全球復雜信息能力為目標,經過五年建設使我院圖書館學專業真正實現國際化培養,使之達到全球同類專業的1/100以內,形成中國特色的圖書館學專業教學方法,形成世界領先的圖書館學人才培養模式,在人才培養和教學改革方面起到引領和示范作用”,醫學檢驗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提出“參考發達國家及國際通行的模式,汲取其在檢驗學科發展、人才培養及臨床實踐中成功的經驗,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情況,建立與國際接軌的培養高級檢驗醫師的全英文授課的教學體系和人才培養模式”,生物學專業國際化試點基地提出“培養掌握扎實的生命科學專業基礎知識、具備良好的實踐技能、了解國際上學科發展的動態和研究前沿、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生命科學研究后備人才”。
篇10
關鍵詞:高校;教學建設;途徑
21世紀是知識時代,是科技競爭和人才競爭的時代。培養適合當代社會和科技發展的創新型人才的新體系是現代高等學校教學活動中亟需解決的課題。武漢大學物理與技術學院為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對原有教學體系進行了大膽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充分發揮教學名師的示范作用
學院每學期都組織青年教師去聽國家名師的講課,充分發揮國家教學名師在教學中的示范和引領作用,在教學名師的帶領下,物理學人才培養基地教學團隊、物理學專業基礎核心理論課程教學團隊,先后成為湖北省教學團隊和國家級教學團隊。
2不斷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
師資隊伍是教學改革取得成功、教學質量不斷提高的關鍵。物理學院師資雄厚,學院不僅匯聚了一大批老一輩科學家和著名學者,同時又引進了一批有海外學習、科研背景的優秀青年學者。如今物理學院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教師總數的1/3以上,如何使青年教師盡快成為本科教學隊伍中的骨干,學院制定了青年教師工作條例、青年教師上課的準入制及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的參與制等一系列有效措施。(1)嚴格執行青年教師試講制。青年教師每承擔一門新課都必須經過試講,由院教學指導委員會和教學督導組專家點評和認定后,才可以講授該門課程。(2)院督導對青年教師教學進行檢查。院督導每學期都會對院全部青年教師(40歲以下)講授的理論課程進行聽課檢查,并課后及時與授課教師作溝通討論,指出教學過程中的優點和問題,提出改進建議。(3)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物理學院組織青年教師教學競賽等活動,院督導對參賽教師的講課情況進行了點評,就如何上好課,如何備課、如何把握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如何與學生溝通等問題與青年教師進行教學經驗交流,在督導組和相關老教師的指導下,青年教師教學水平普遍提高。
3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教學改革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
(1)鼓勵教師開展教學研究和交流并在政策上給與支持。學院針對教學論文少的現象,制定了教學論文獎勵分如同科研文章,校級文章同樣計分的政策。對積極參與教學改革研究的教師經費上給予支持,極大地調動了學院教師投入教學研究的熱情。(2)積極組織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學院多次召開教師教學經驗交流會和對研究生助教進行培訓,學院督導老師親自上臺就如何針對學生學風管理、學生學習熱情不高,考試不及格率高等問題向青年教師作了經驗交流。(3)實行本科教學課程助教制。根據物理學院學科專業的具體情況,學院決定在物理學院本科各專業核心課程中實施課程助教制。助教由具有相關知識儲備、責任心強、并有良好的溝通能力的研究生擔任。要求助教隨堂聽課,了解課程進展,每周要進行課外答疑,協助主講教師改作業,充分發揮助教與本科生年齡相近、易于溝通的優勢,作為教師授課的有益補充,增強了教學的反饋度,完善了教學的流程,提升了教學的質量。
4積極開展國內、外合作培養本科生初見成效
(1)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聯合辦學。為探索培養高層次物理人才的創新模式,促進高等院校與科研機構的雙向交流與合作育人,充分利用校所雙方的智力資源和科技資源,加強雙方的全面合作,實現優勢互補。我院分別和中科院理論物理研究所、中科院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聯合創辦了“彭桓武班”和“天眷班”,目前在校已有2012級、2013級、2014級三個年級學生。中科院所還有針對性的對“彭桓武班”和“天眷班”同學開設了“理論物理導論”、“原子分子物理導論”、“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實驗”等課程,這些課程都是由相關研究所派出的教師來給學生講課,由于有中科院武漢物理數學所與武漢大學相距較近,學生去該所方便的優勢,武漢物理數學所特別為天眷班的三年級學生提供適合于本科生的實驗平臺,開設了“原子分子物理前沿實驗”課程,學生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掌握與原子分子物理研究相關的實驗方法及該學科的前沿動態,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認識和解釋原子分子物理實驗現象,并且老師們把他們自己的科研思想及科研成果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熱情。(2)加快國際化辦學的步伐。學院在辦學中引進優質教育資源,加強國內外的交流合作,邁出了可喜的步伐。武漢大學物理學院與美國Duke大學物理系、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簽定了學生交流協議,2013年至今物理學院已有18位優秀本科生獲得國家留學基金委資助并通過兩所學校對交流學生的綜合素質及水平的考核選拔到兩所學校進行交流學習,目前已有11位同學學成歸國。“中法物理雙學位班”進展良好。中法理學工學聯合培養項目是武漢大學物理與法國里昂一大于2004年開始合作創辦的“中法物理雙學位班”2+2+2模式,即在物理學院每年的新生中選拔30名左右學生,在武漢大學學習2年基礎課程和法語,修滿規定的學分,第三年去法國里昂一大學習2年修滿規定的學分,達到里昂一大的畢業條件就可獲得里昂一大和武漢大學的畢業證和學位證。該項目至今已連續簽定了兩個五年計劃。鑒于以往取得的成果,法方意向繼續簽訂下一個五年計劃,并在培養模式上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形成武漢大學——里昂一大——法國頂尖的綜合類及工程師學校的三級跳板模式。即學生在本科畢業后,成績突出的學生推薦到法國頂尖的綜合類及工程師學校。該培養模式的建立起源于巴黎綜合理工,他們看中了中法聯合培養項目學生表現出來的卓越和潛在素質,主動和里昂一大方面聯系,要求簽訂協定,將其作為該校在中國招生學生的重要基地之一。總體來說,該項班進入法國最好的和較好的工程師學院的學生人數相對穩定,同時向法國以外的其他國家求學的學生也有所拓展,2013、2014年中法班畢業生全都被相關大學錄取繼續深造。
5加大“三創”教育和創新型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