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路遙范文
時間:2023-04-08 07:42: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平凡的世界路遙,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它描繪的是一幅愛的篇章,對親情的愛,少安與他的父親:當他在參加全縣升初中的考試中,名列第三被錄取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他面前抱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地告別了,他多么的不情愿呀,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不愿斷送他的前程……."或許,我們的印象里,父親總是高大與堅強的象征,又有誰能夠明白那笑容背后的艱辛與無奈?可是少安知道,為了那個家他犧牲了太多太多,沒日沒夜地忙碌著,從來沒有自私過。他是一個多么有情有義的男子漢呵!還有妹妹蘭香與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誼,一個平凡的環境,一個一包亂的家卻只因那相扶相攜的親情而變得富有……
《平凡的世界》是作家路遙的作品,這部書激勵了無數青年,讓無數人重燃對生活的希望。它主要講了孫少平一家艱苦奮斗的經歷,其中的一個個人物活靈活現。例如永不服輸的少平少安兩兄弟、善解人意的潤葉、愛議論別人的侯玉英等等。
這部書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情節的跌宕起伏,書中的一字一句都牽動著我們的心,讀到最后更是令人感動,從書中不難看出作者路遙為此書做下了許多的生活積累,此書最令人振奮的便是兩兄弟的奮斗歷程,兩人家境并不富裕,甚至是出奇的貧困,可他們沒有放棄自己,而是與生命做起了斗爭,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自己的生活。
另外,還有他們的愛情,少安因為家境貧寒又要供弟弟妹妹上學,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學業,同時也放棄了和潤葉的愛情,當潤葉再次向少安說明自己的心意是,少安明明喜歡著潤葉,可是為了潤葉的生活,他放棄了這份愛,這是多么偉大的品質,多么讓人感動。
從中我們可以學到很多道理:比如堅持、努力、適當的放棄、忍耐。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最近閑來無事,到文體中心圖書閱覽處借了本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來看。為什么要看《平凡的世界》這本書呢?因為五六月份中央八臺在播放《平凡的世界》電視連續劇,我無意中看了一兩集,被里面的劇情和人物深深吸引了,電視劇看完后,在看簡介時得知電視劇改動很多,就想知道原著中的故事情節和結局。
當讀完《平凡的世界》后,感觸頗多。這部小說給我最大的收獲就是對農民的深刻理解,小說深刻的反映農民的生活和喜怒哀樂,讓我們深刻的理解我們那些可敬可愛的農民的平凡與偉大。我最喜歡小說里的田福軍和孫少安這兩個角色,因為這兩個人物都是為老百姓能過上好日子而拼搏,在逆境中心里還是想著老百姓,也就是因為他們心里只有老百姓,所以他們最后都得到老百姓的熱愛和擁戴,最后在事業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績,讓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改變了農村貧窮的面貌,帶領農民走向幸福的生活。這兩個人物滿身都是正氣,在整個劇情里都充當著為民請命的角色,他們的一身也經過挫折和打擊,可是他們沒有倒下,沒有改變為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的理想和抱負,最終贏得了人們的尊敬。
書中展示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近三十多年了。在這三十年間,正是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正是我國實行改革
開放的三十年,我們的國家、中國的社會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富裕了、國力提高了、以前難以想象的生活方式現在都已真真切切的發生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我們絕大數人是平凡的,但是只有努力了,就無愧于這平凡背后的不平凡的人生。書中的小人物都是平凡的,然而這種平凡后的腳踏實地的努力,不正是我們這個社會和國家不斷向前發展的源源不竭的力量源泉嗎人生來是沒有差別的,然而經過了不同的境遇和發展之后,人與人之間便產生了巨大的差別。而在這期間,對于勞動的認識不同,對產生這樣的差別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我們是平凡的,我們每一個人,對于這個浩緲的世界來說,都十分渺小、脆弱、微不足道。在這平凡的世界中,平凡人的一生,更要有堅定的理想和信念,有執著的追求和渴望,我們就應該像孫少平那樣,學會在逆境中歷練心智,在自卑中尋找堅強,戰勝自我,找一個堅強的理由讓人奮進,我們一定能創造出不平凡的人生。
包括在現實的工作中也是如此。
路遙《平凡的世界》讀后感
過記過難眠之夜不倦努力,如癡如醉,讀完了路遙小說平凡的世界最后一頁,古人說開卷有益,合上書卷閉起眼睛已發生的故事好像就在昨天,夢幻中,絆纏繞,頭腦中難舍難棄,在我那平靜如水的心境中激起無數漣漪,蕩起層層波瀾。
書中主人公孫少安帶領一家人,從貧窮“餓著肚子勞動”過日子,一年一年長大,與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田潤葉“忍淚分手”,同愛人秀蓮相親相愛成為眷屬,艱難過日子,并肩攜手,為脫貧致富,不畏艱苦辛勤勞動的經過,深感生活的艱難人生坎坷。
篇2
[關鍵詞]女性形象 情感世界 悲劇探尋
作品描寫了真實動人的農村、城市以及城鄉結合部的生活畫卷,不論有沒有農村經歷,都能在這部作品中找到感情共鳴之處。小說沒有絢麗的辭藻、優雅的敘事,但是作品簡單、質樸和創作的技巧更引人入勝。
一、前人的研究成果
1.女性形象的主要研究成果。研究主要把女性的形象概括為三類,一類是以賀秀蓮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農村勞動女性形象,她的愛情有鄉土的豐厚和濃烈;一類是以田潤葉為代表的徘徊于傳統和現代間的中國農村知識女性形象,她有現代意識又保留著傳統的思想,自身的局限讓她擺脫不了道德的束縛;一類是以田曉霞為代表的擺脫了傳統束縛具有獨立自主意識的現代知識女性形象,她的身上有著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如《路遙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
2.人物情感世界的研究成果。作家們從不同視角的研究對作品人物情感世界進行分析研究綜合。從愛情本身和時空的維度來分析人物情感世界的內容,占據文獻資料研究的大多數。
《黃土地上的艷麗花朵——淺談中的愛情》中把人物的愛情分為三種。首先是從無愛的婚姻到樸素的愛——人性的善良,以少安、秀蓮、潤葉以及向前為例,他們的愛情中更多的包含著親情的成分。其次是沖破世俗的愛——生命激情的爆發,以少平和田曉霞為例。超世俗的愛情,這是對純潔愛情的謳歌,更是對人性的關懷。最后是沒有終點的愛,主要表現金波對那個夢幻中的藏族心上人的思念。這樣的愛情短暫并且苦澀,默默綻放又默默枯萎。從時空的維度來剖析苦難生活中的愛情和親情,如《苦難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論中的情感世界》。少安和潤葉的愛情是苦難的,真摯的感情最終還是受到經濟條件和社會地位的擺布。苦難中的親情描寫的是孫家人,兄弟姐妹親情觀念濃厚,無論貧困還是富有都相互幫扶。
3.作品愛情悲劇原因探尋的結果。大部分研究認為愛情的悲劇在作品中給人留下了無盡的遺憾。主要從三個層面探尋了悲劇的原因:現實原因——門第觀念,傳統的倫理道德觀念使他們的愛情注定是悲劇;主觀原因——兩個人對待愛情的不同選擇,少安內心深處的小農意識和門第觀念,潤葉在親情面前的妥協,主觀因素導致悲劇結局;作家的悲劇情節,路遙的小說悲劇幾乎是永恒不變的主題。
二、作品研究的現況
《平凡的世界》的成就在學術界始終沒有得到明確的肯定,而且文學研究者也很少觸及文學地位不高的作品。《中國當代文學史教程》《中國現代文學史》等流通于高校的權威性教材對它的關注并不多,然而卻受到讀者的歡迎。
《“現象”的歷史考察及研究》對這種現象作了進一步的追蹤、考察和分析后指出,要肯定現象的合理性,并且希望通過對《平凡的世界》的辨析、作家和歷史語境之間關系打開關于路遙研究新的學術話語空間。《珍視這抹淡弱的折光——論的文學史尷尬處境和現實意義》指出作品“熱讀”與“冷落”的尷尬現實是由于當代文學史以精英文學和高雅文學為立場、以西方現代藝術為評判標準,提出確立《平凡的世界》新的文學史地位,對新世紀文學創作和研究具有現實意義和啟迪作用。
當然,這種現象的出現有助于我們進行深層次的思考,使我們學會從讀者和文學史的雙重角度去解讀作品,深化對現當代文學作品的認識。
三、作品之我見
當代的小說中道德的缺失,親情、愛情和友情被現代社會工具化、利益化甚至“肉體化”所充斥,重讀《平凡的世界》不能不為故事中的情感世界所打動。路遙讓田曉霞這個重要作品人物死去,以此來結束她和少平的感情,這使我對作者寫這篇作品內心的想法充滿了好奇。其實作者這樣寫未必不好,傳統的“門當戶對”的觀念也未必有錯。當社會地位、精神狀態不同的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時,結局未必如我們所愿,還不如這樣的情節安排,留下了純潔美好的愛情。
另外,《平凡的世界》中人物人生道路的選擇是作品一個亮點。道路的選擇和他們的感情世界密切相關,不同的選擇必然會有不同的結果。少安和少平兄弟倆的奮斗歷程給予我們很多啟發,可以當作勵志的故事。在他們身上所體現的苦難和道德,使小說體現出獨特的精神風貌和內在價值。
四、小結
總的來說,《平凡的世界》獲得茅盾文學獎就足見作者的文學功底。作品不論是從青年人的感情世界還是奮斗的歷程來講都值得一讀再讀,學術界應該給予應有的肯定和地位。對于作品存在的問題,這是局限性所致,在閱讀過程中可以自我判斷和辨別。通過對前人研究的綜述和作品現狀的研究,我們可以更好地來解讀作品。
參考文獻:
[1]喬艷琴.路遙《平凡的世界》之女性形象分析研究[J].語文學刊,2010(8).
[2] 張娜.黃土地上的艷麗花朵——淺談《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07(4).
[3] 孫桂麗.苦難世界中的平凡感情——論《平凡的世界》中的情感世界[J].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6).
[4] 王子杰.是誰葬送了愛情——淺析《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安與田潤葉的愛情悲劇[J].當代小說,2010(6).
[5]萬秀鳳.“《平凡的世界》現象”的歷史考察及研究[J].當代文壇,2010(2).
篇3
關鍵詞:《平凡的世界》 苦難
引言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記敘中國農村1975-1985年十年間發展歷程的小說,它全景式的描寫北方農村生活深刻地表現了苦難的主題,是一部深刻的現實主義作品。作者路遙將視角放在普通人的生活上,通過刻畫孫少安、孫少平等一系列人物在城鄉“交叉地帶”徘徊的一生,表達了一種對于時代苦難的思考,以普通人的苦難來表現整個時代的焦慮、迷茫、苦難、曲折。而路遙對于苦難意識的書寫也是研究《平凡的世界》的重要部分,大體可分為對作者的研究與對作品的研究。
一、作者的苦難經歷
路遙出生于陜北高原,就在這樣貧瘠的背景下開始了被苦難貫穿的一生。在路遙年僅7歲時,由于家里幾個弟妹相繼出生,父母實在無力負擔,將路遙過繼給了二伯。盡管二伯想要盡力支持路遙繼續學業,但由于經濟上的極度貧困,二伯家最終還是只能供路遙讀到小學畢業。路遙的初中三年就在老師與同學的接濟中度過了,在學校只能吃最便宜的丙菜,每天以窩窩頭果腹,在同學們上課學習時,路遙卻必須承受饑餓、眩暈帶來的負擔。過早的開始接觸人生的殘酷與艱辛,將這一切深深地刻在了路遙的作品里。路遙在描寫孫少平求學時的貧困時寫道,“他瞧見乙菜盤的底子上還有一點殘湯剩水就很快蹲下來,慌得如同偷竊一般,用勺子把底盤上混合著雨水的剩菜湯往自己的碗里舀。鐵勺刮底盤的撕拉聲像炸彈的爆炸聲一樣令人驚心。”[1]這些對于貧困細節的描寫,無疑是路遙真實經歷的寫照。路遙對于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書寫也源于路遙自己曾經的一段愛情。路遙曾與宣傳隊演員林紅相戀,卻在把林紅送出去當工人后由于兩人差距逐漸變大而分手。而《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與田曉霞兩人一個是從農村來的底層工人,一個是年輕美麗的記者,雖然身份地位相差極大,卻因為內心思想的一致而對愛情堅守不移,大概也是路遙對失敗的愛情的另一寄托。
路遙不光是用自身經歷的苦難來寫作,同時也是在用一種苦難式的態度進行寫作。路遙在《早晨從中午開始》中寫道“寫這部書我已抱定吃苦犧牲的精神,實行如此繁難的使命,不能對自己有絲毫的憐憫心。要排斥舒適,斬斷溫柔。只有在暴風雨中才可能有豪邁的飛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有可能播出絕響。”[2]路遙在寫作時,以一種掀開傷疤的決絕,以筆做輸血管,通過指尖的書寫將身體的血液一點點輸出,最終凝成了最后的巨著《平凡的世界》,而路遙也在兩年后因積勞成疾而去世。路遙寫作的態度與宗教中的苦行有著精神層面上的重合,他就像苦行僧與獻祭一樣向著自己寫作的圣地前行。路遙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苦難的哲學家。可以說苦難貫穿了路遙的一生,最終也成就了他,將他銘刻在了文學史的石碑上。
二、物質上的苦難
《平凡的世界》是在貧瘠的黃土高原上展開的,奠定了整部作品不能逃離的貧窮與封閉的基調。心理學中有馬洛斯需求層次理論,認為人的本能需求從基礎到最高分別是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實現。而在小說一開始展現的即是最基本的生理需求的缺失,這也就帶動了后文一系列的苦難,主要人物的生活也由此展開了。
孫少安作為孫家的長子,是一個善良寬容、勤勞認真、同時又敢于創新、敢于帶領村民發家致富的新時代表率。他本可以通過學習走出鄉村,卻因為家庭情況的窘迫不得不輟學務農,過早地擔起了家庭的重擔,接受了自己一生作為農民的命運。但由于生產力低下,即使他再辛勤地勞作,家里的條件也無法改善,依然困苦。但路遙寫生存環境之苦并非為了要讓苦難壓倒主角,而是要從苦難中迸發出頑強拼搏與反抗的精神。孫少安并沒有屈服于現狀之艱辛,反而開始自主探索雙水村農民進步的新路,他摸索出了分組承包制度,但同時他也遭受了處于守舊與改革的夾縫中的打擊,生活一度使他崩潰,給了他沉重的壓力,但他始終憑著自己作為一個莊稼漢的硬氣與生活進行頑強的抗爭,后來他又開始辦磚廠,最終成了一名成功的社會主義建設者與農村發展的帶頭人。孫少安作為新時期農村改革的典型,即使背負沉重的命運,也從未放棄過生存的希望,始終保持著勤勉與辛勤,這也正是苦難的意義所在:并非為了打倒人,而是讓人站起來。
而孫少平則是另一條發展路線。與孫少安不同,孫少平是一個接受了教育并一心向往城市生活的人。孫少平踏實,充滿夢想,并甘愿為了夢想吃苦。他放棄了與哥哥孫少安一起經營磚廠發家致富的道路,轉而孤身來到城市,身上只帶著幾十塊錢,從工人做起,過著城里人最瞧不起的底層生活。他背石頭時“本以為,他的脊背經過幾個月的考驗,不再怕重壓,而沒有想到又一次潰爛了,舊傷依然結痂,但不是痊愈,因此經不住重創,再一次被弄得皮破肉綻,少平盡管脊背的皮肉已經稀皮爛,但他忍受著疼痛,拼命支撐這超強度的勞動”。[3]孫少平帶著初入城市的迷茫與無助,憑著一腔的熱情與堅持在城市底層掙扎著謀生。他最后通過努力終于找到了一份在煤礦的工作,其實這份工作對其他人而言都還是太苦了,但對于少平,卻是人生中一個重大的轉折點。孫少平代表著轉型期間由農村涌向城市的一批青年,他們位于農村與城市的交叉點上,迷茫徘徊,努力想闖出一片自己的天地,可是生來的命運不公一開始就顯示著他們與城市的差別,他們只能用自己的汗水努力打拼,努力為自己在這個城市留下一些曾經來過的痕跡。
三、精神上的苦難
精神上的苦難是比物質上的苦難更難以承受的,作者所經歷的苦難與重壓反映在人物與情節上。精神上的苦難主要來源于美好理想與現實生活的矛盾,這使得主人公處于夾縫中而飽受痛苦。
孫少安作為孫家長子,家中幾口人的吃飯問題常像一座大石壓在他心頭,同時作為生產大隊長,如何提高隊里的生產力,讓大家能在不適宜的政策制度中盡量多些收入,改變貧窮的現狀又成了他的一項重任。他想到了進行分隊承包,開始了的萌芽,他單純地想帶領村民走向更好的生活,卻在這時被政治問題重重的壓彎了腰。田福堂由于自己的權威不斷衰落,嫉恨孫少安的個人威信,將孫少安的改革舉報成政治錯誤,將他劃分為資本主義。但孫少安并沒有放棄,他堅持實行責任組,并盡自己所有去抵抗重壓。孫少安是家中的頂梁柱,遇到這些責任他無法逃避也無處傾訴,只能自己默默承擔。來自家庭與政治的精神壓力時時折磨著他,他卻在這樣的環境下繼續拼搏,拼命掙扎。
而毅然獨身入城的孫少平則面對的是另一種精神苦難。處于城市與鄉村的“交叉地帶”的孫少平面臨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漂泊感。一方面他滿懷不舍地遠離了一直生養他的家鄉與親人,另一方面當他面對憧憬已久的城市卻有一種無法融入的違和感與自卑感。孫少平一方面生活窘迫,另一方面卻有自尊自強的精神,現實生活并不如他想的如意,他就如一個孤兒難以找到歸屬。但是他并沒有屈服,他抱著這樣的精神壓力繼續在城市打拼,到最后成為一名煤礦工人時,雖然仍有干部子弟對他冷眼相看,但也不得不折服與他和平合作。當孫少平在逐漸摸索他在城市里的位置,努力地找尋自己的歸屬感時,生活最終還是給了他回報,他最后還是回到了礦山,開始了自己的新生活。
四、愛情上的苦難
文學作品始終是離不開愛情的,《平凡的世界》中刻畫的幾個女性形象也十分典型。[5]其中既有傳統的為家庭與丈夫奉獻一切的秀蓮,也有在倫理的束縛與自由的愛情中掙扎的田潤葉,也有新時代自由女性代表的田曉霞。他們的愛情或喜或悲,都帶有凝重的時代氣息,是七八十年代女性逐漸開放與進步的縮影。
孫少安與村支書田福堂的女兒田潤葉是青梅竹馬,田潤葉作為一個優秀的青年教師,有著自己獨立的世界觀,他們兩人互存愛慕之心,卻因為田福堂看不起孫少安只是個普通的莊稼漢遭到強烈反對。田潤葉一方面想要追求自己的幸福,一方面內心又被傳統的封建倫理束縛著,使她不能反抗父親的命令。最終兩人只能分開,孫少安與山西來的姑娘秀蓮結婚,并在逐漸的相處中愛上了秀蓮的熱情積極,而田潤葉飽含痛苦地與追求她已久的干部子弟李向前結婚。婚后,田潤葉拒絕來自丈夫的愛意,將自己封鎖起來,并申請調離以遠離家庭。直到李向前遭遇車禍不幸殘疾,田潤葉又迫于倫理照顧李向前的起居才逐漸發現李向前的種種優點。而孫少安與秀蓮兩人相互扶持,一路拼搏,就在廠子建好美好生活即將開始的時候,秀蓮卻突然吐血倒地,永遠地離開了少安。四人這樣一個充滿了唏噓的愛情結局,有喜有悲,但最重要的是曾經有這樣一個人曾經愛過,一同生活過。
而孫少平與田曉霞的愛情則更為理想。少平高中畢業后回到村里成為了一名普通的高中教師,也從此與縣革委副主任的女兒田曉霞結緣,后來他只身到城市打拼,兩人的緣分一直緊牽著。橫亙在兩人間的是身份的差異,家庭條件的不同,更是生活環境的落差。但是兩人卻有一種深刻的內在思想的契合與難得的情感上的一致。兩人相處時可以談論一切關于人生、關于理想、關于整個世界的問題,高度的契合使他們成為了彼此的精神伴侶。但是即便如此,源于未知的未來與無形的自卑,孫少平對這段感情始終懷有一種隱約的不安感。而命運之神又一次打斷了他們美好的進程,一次偶然的報道將田曉霞帶上了一架命運操控的飛機,最后殞身于洪水中。這無疑是對孫少平最為重大的打擊,此前他們的愛情一直支撐著他不斷掙扎,而曉霞的死只留給了少平一個人的杜梨樹。
但路遙筆下的愛情也不是全都是苦難的。孫家最小的妹妹孫蘭香簡直是這個苦難家族中最大的幸福,她年輕美麗,勤奮聰慧,最后考上了北方工業大學,并與一個優秀的伴侶共度一生。她完成了孫家所有人的心愿,似乎是作者最后灑下的一點糖。
結語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傳達的苦難意識是文學難以逃避的主題。[6]人在苦難中學會了直立,學會了反抗與掙扎,學會了將歷史刻在石碑上,將奮斗與不甘永遠銘記。這大概也就是路遙通過《平凡的世界》想要向我們敘述的真理吧。語
參考文獻
[1]李斌.現實主義作家及其創作的互文性與契合度――以路遙《平凡的世界》為例[J].文藝生活,2011.
[2][4]路遙.平凡的世界[M].北京:華夏出版社,1996.
篇4
1、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有了這樣的認識,你就會珍重生活,而不會玩世不恭;同時,也會給人自身注入一種強大的內在力量。——路遙平凡的世界
2、錢當然很重要,這我不是不知道;我一天何嘗不為錢而受熬苦!可是,我又覺得,人活這一輩子,還應該有些另外的什么才對……——路遙平凡的世界
3、我認為,每個人都有一個覺醒期,但覺醒的早晚決定個人的命運。——路遙平凡的世界
4、在這個世界上,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存在或實現。——路遙平凡的世界
5、生命里有著多少的無奈和惋惜,又有著怎樣的愁苦和感傷?雨浸風蝕的落寞與蒼楚一定是水,靜靜地流過青春奮斗的日子和觸摸理想的歲月。——路遙平凡的世界
6、其實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是一個世界,即使最平凡的人也要為他生活的那個世界而奮斗。——路遙平凡的世界
7、真正的愛情不是利己的,而應該是利他的。——路遙平凡的世界
8、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淪!!——路遙平凡的世界
9、生活不能等待別人來安排,要自已去爭取和奮斗;而不論其結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總不枉在這世界上活了一場。——路遙平凡的世界
10、一個中學生要養成每天看報的習慣,這樣才能開闊眼界;一個有文化的人不知道國家和世界發生了些什么事情,這是可悲的!——路遙平凡的世界
11、社會在變化,生活在變化,人在變化,沒有什么是一成不變的,包括人的關系。——路遙平凡的世界
12、只有初戀般的熱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種事業。——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13、勞動永遠是醫治精神創傷的良藥。——路遙平凡的世界
14、人是有惰性屬性的動物,一旦過多地沉湎于溫柔之鄉,就更削弱了重新投入風暴的勇氣和力量。——路遙早晨從中午開始
15、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來默默無聞,喧嘩不止的永遠是自視高貴的一群。——路遙平凡的世界
16、你知道,幸福不僅僅是吃飽穿暖,而是勇敢的戰勝困難。——路遙平凡的世界
17、生活包含著更廣闊的意義,而不在于我們實際得到了什么;關鍵是我們的心靈是否充實。——路遙 平凡的世界
18、無論精神多么獨立的人,感情卻總是在尋找一種依附,尋找一種歸宿。——路遙平凡的世界
19、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錯誤的東西。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別人也永遠不可能給你煩惱。因為你自己的內心,你放不下。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別人。——路遙平凡的世界
20、連偉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那么大的艱辛,一個平凡的人吃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呢?——路遙平凡的世界
21、路遙:一個人生活中肯定應該有理想。理想就是明天。如果一個人沒有明天,他的生活在我看來已經就沒有了意義。就是一個社會也應該有它的理想,那就是這個社會明天應該是一個什么社會。無論一個人,還是一個社會,他們所有的實踐和努力都是為了向更美好的方向發展。所以我覺得,有理想,那么在奮斗的過程中才可能有目標。一個人糊里糊涂混一輩子,這樣一種生活是沒有意義的。
22、路遙:人在生活中應該有責任感,也應該有使命感。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不僅僅是為了吃點飯、穿幾件衣服就準備離開。在人的生命過程中,應該盡可能地尋求一種比較充實的生活。這樣他就會為他的某種理想,為他設計的某種生活目標竭盡全力。對一個青年來說,應該有一個覺悟期——人生的覺悟期。這個覺悟期越早越好。這就是說應該意識到我們要做什么樣的人,準備怎樣去生活。只有對這些問題有深度的理解以后,他就會確立自己的一個比較遠大的生活目標,也就會調動自己的所有力量,為達到此目標而奮斗。當然,對于涉世尚淺的青少年來說,往往會有好多幻想,甚至會有一些空想。我認為這時無可指責的。這也是他們這個年齡特點。如果青少年時沒有什么想法,那就提前變成一老頭了。通常的情況是在我們年少的時候有好多對未來美好的憧憬,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環境的變遷,就會發生很大的變異,有的甚至已經消失得無蹤無影了。但是,總應該有一些東西在你未來的生活中會起到作用。
23、路遙:我認為所謂理想首先包含一種崇高的性質。不僅包含著達到個人的某種目的,更重要的是意味著要做出某種犧牲和奉獻,理想不能純粹局限于個人瑣碎的**中。不要把理想和瑣碎**混為一談,因為這是有本質區別的,一個真正有理想的人,他所從事的一切勞動、工作和努力不僅僅是滿足個人的一些**,而是要為他身處的大環境,為整個社會做出貢獻。這樣,他才可能會感到更幸福一些。
篇5
一顆智慧的頭顱終止了異常活躍,異常深刻,也異常痛苦的思維。
這就是路遙。
他曾經是我們引以為自豪的文學大省里的一員主將,又是我們這個號稱陜西作家群體中的小兄弟,他的猝然離隊使得這個整齊的隊列出現一個大位置的空缺,也使這個生機勃勃的群體呈現寂寞。當比他小的小弟和比他年長的大哥以及更多的關注他成長的文學前輩們看著他突然離隊并為他送行時,諸多痛楚因素中最難以承受的是物傷其類的本能的悲哀。
路遙從中國西北一個自然環境最惡劣也最貧窮的縣的山村走出來,為中國當代文學的繁榮創造了絢爛的篇章。這不單是路遙個人的凱歌,它至少給我們以這樣的啟迪,我們這個民族潛存著義無反顧的進取精神和旺盛而又強大的藝術創作力量—路遙已經形成的開闊宏大的視野,深沉睿智的穿射歷史和實現的思想,成就大事業者的強大的氣魄,為實現理想而堅韌不拔和艱苦卓絕的耐力,充分顯示出這個古老而又優秀的民族最優秀的品質。
路遙深切地關注著生活演進的艱難進程,真切地關注著整個民族擺脫沉疴復興復壯的歷史性變遷,以及由此而產生的巨大痛苦和巨大歡樂。路遙并不在意個人的有幸與不幸,得了或失了,甚至包括伴隨他的整個童年時期的饑餓在內的艱辛歷程。這是作為一個深刻作家的路遙與平庸文人的最本質區別。正是在這一點上,路遙成為具有獨立思維和藝術品格的路遙。
路遙的精神世界是由普通勞動者構建的“平凡的世界”,他在當代作家中最能深刻地理解這個平凡的世界里的人們對中國意味著什么。他本身就是這個平凡世界里并不特別經意而產生的一個,卻成了這個世界人們精神上的執言者,他的智慧集合了這個世界的全部精華,又剔除了母胎帶給他的所有腥穢,從而使他的精神一次又一次裂變和升華。他的情感卻是與之無法剝離的血肉情感。這樣,我們才能破譯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里那深刻的現性和動人心魄的真血真情。路遙在創作那些普通人生存形態的平凡世界里,不僅不能容忍任何對這個世界的過去和現在、歷史和現實的解釋的隨意性,甚至連一句一詞的描繪中的矯情和嬌氣也決不容忍。他有深切的感知和清醒的理智,以為那些隨意的解釋和矯情嬌氣的描繪,不過是作家自身心理不健康不健全的表現,并不屬于那個平凡世界里的人們。路遙因此獲得了這個世界里數以億計的普通人的尊敬和崇拜,他溝通了這個世界的人們和地球人類的情感。這是作為獨立思維的作家路遙最難仿效的本領。
我們無以排解的悲痛發自最深切的惋惜。42歲,一個剛剛走向成熟的作家的死亡意味著什么?本來,我們完全可以自信地期待,屬于路遙的真正輝煌的歷程才剛剛開始。我深沉的惋惜正是出自對一個文學大省,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事業的無法彌補的損失。一切已不能挽回于萬一,所以期待即使是自信的有把握的,也都在1992年11月17日那個早晨被徹底粉碎了。然而我們就路遙截止到1992年11月17日早晨8時20分的整個生命歷程來估價,完全可以說,他不僅是我們這個群體而在更廣泛的中國當代中青年作家中,也是相當出色相當杰出的一個。就生命的經歷而言,路遙是短暫的;就生命的質量而言,路遙是輝煌的。能在如此短暫的生命歷程中創造如此輝煌如此有聲有色的生命高質量,路遙是無愧于他的整個人生的,無愧于哺育他的土地和人民的。
以路遙的名義,我們寄望于每一個年輕或年長的弟兄,努力創造,為中國文學的全面繁榮而奮爭。只是在奮爭的同時,千萬不可太馬虎了自己—這肯定也是路遙的遺訓。
路遙同志,你走完了短暫而又光輝的“人生”之旅,愿你的靈魂在“平凡的世界”里的普通勞動者中間和他們賴以生存的土地上得到安息!
篇6
到了西安后,我就迫不及待地去了陜西省作家協會。剛進大門,就被門衛喝住:“這娃,你找誰?也不到門房登個記。”我對當地方言也能說幾句,就理直氣壯地用西安話說:“登個啥記嘛,都是鄉黨,還怕我是個賊娃子?再說這窮衙門,有啥能讓我看上眼呢?”門衛卻不依不饒,非讓我登記不可。
就在我倆糾纏時,院里有人說話了:“這娃,讓你登記就是個規矩,與單位窮富有啥關系嘛。”我循聲望去,院里,一把破藤椅里,一個發福的中年人正坐著在打盹。這時,聽到門衛對我說:“還講你是西安人呢,連他都不認得,他就是大名鼎鼎的作家路遙,這下傻眼了吧?”
我顧不得和門衛拌嘴了,就直奔那把藤椅而去。到了路遙跟前,說:“路老師,我是專門來看您的。”
路遙睜開惺忪的眼,看看我,說道:“看我?我們認識嗎?”
他這一問讓我頓時語塞。好在我早有準備,急忙從挎包掏出《平凡的世界》,語無倫次地問他:“您是怎么寫成這么厚一部書的呢?”
他被我的問話逗樂了,笑著說:“這有啥奇怪的,一筆一畫,一個字一個字寫的呀。”
“我不是這意思,我是說,小說里的人物都是真實的嗎?”
他仍笑著說:“小說是虛構的,哪有真實的,當然是有生活原型的。”接著,他反問我:“我說你到底找我有啥事?”
我被他給問住了,囁嚅著說:“您的書我非常喜歡,就是想見見您本人。”
他“唉”了一聲,苦笑道:“我有啥好看的,就是個普通人,和你一樣,一天吃三頓飯,也放屁,也上茅房。只是特別愛抽煙,晚上睡覺可能要比別人晚一點。”說著,就掏出一盒金絲猴牌煙。趁他正往外掏煙的空隙,我趕緊拿出一盒芒果牌煙,快速抽出一根遞給他,他接過一看,說:“這煙我還沒抽過,嘗嘗是啥味道。”
他慢悠悠地吸起來,對我說:“其實,我不叫路遙,我的真名叫王衛國,18歲時還當過延川縣的革委會副主任,不過一年后就被免職,這才決定寫點東西。1971年,我寫了一首8行詩《車過南京橋》,用了個‘纓依紅’的筆名,拿到延川縣文化館投稿,有人建議我重起個筆名,我就改成了‘路遙’這個名字。我也是想通過改名,開始一個全新的生活。”
我很感激他能對我這個素昧平生的陌生人說起自己的“隱私”。正當我沉浸在與他交流的美好氛圍中時,有人喊他說是有電話。他匆匆從那把破藤椅上站起,握著了我的手說:“感謝你來看我,讓我很高興。但很抱歉,我還有事,以后有時間咱再聊。”說完,與我揮手道別。
直到這時,我才想起讓他在《平凡的世界》簽名的事。如果此時追上去,就顯得有點不禮貌了,便安慰自己,以后有的是時間,再說憑著這一面之緣,讓他簽個名應該不算啥問題。于是,帶著惋惜悻悻地返回。
沒料到,1992年卻傳來路遙因肝病去世的消息。那一刻,我不知該怎樣表達自己的悲痛心情,不由得想起了《平凡的世界》中孫少平和田曉霞念過《白輪船》中吉爾吉斯人的那首古歌——
有沒有比你更寬闊的河流,愛耐塞,
有沒有比你更親切的土地,愛耐塞,
有沒有比你更深重的苦難,愛耐塞,
篇7
[關鍵詞] 延安文學 文學積淀 農村題材 城鄉交叉
路遙憑借一部全景式的、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得了中國文學的最高獎項——茅盾文學獎,這是一部現實主義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作家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進程,作品達到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高度統一。
路遙對于傳統的現實主義的堅持,是基于對正在威脅著現實主義的“現實主義”表示懷疑。他認為“理論界和批評界過分夸大了當時中國此類作品的實際價值”,“理論批評界首先有責任分清什么是創造,什么是模仿甚至變相照抄,然后才可能估價其真正的成績”。路遙直言不諱的這番話,是對當時正處于潮頭浪尖上的先鋒小說以毫不留情的一擊。他一如既往地堅持自己現實主義的創作特色。他的《人生》、《平凡的世界》等眾多作品都是從現實的社會背景出發,描寫城市交叉地帶人物的各種復雜心理,并在作品中恰如其分地注入現代意識,這種對自己現實主義創作原則的不斷實踐,為我們再現著現實生活的人生百態。
路遙的農村題材小說
作為一個生長在黃土高原的農民的兒子,路遙的作品自然而然地受到了鄉土文化的影響,帶有濃厚的鄉土意味。《在困難的日子》中的馬建強,有著路遙的影子,更有著路遙真切的感受和體驗。[1](P85)當他載著鄉親們的希望與厚愛,背著“百家姓糧”進城上學的時候,首先出現在他意識中的不是如何的用功學習,而是這片黃土地賜予他的土地精神與博愛,黃土地之魂附著在他身上,他的胸中熾熱的燃燒著。這種最無私、最真誠的奉獻與犧牲精神感染著黃土地的代代子孫。
路遙作品的共性是將社會底層人民的艱辛苦澀同農村家庭生活、人與人之間的溫暖感情融會到人的政治和經濟關系中。通過展示這種復雜的人情世故,可以窺視出路遙對農村的生活方式和精神內涵的獨到理解,這一點在《平凡的世界》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展現城鄉交叉地帶的典型人物
作為一個在自己的現實主義道路上行走的孤獨者,作家從始至終都踐行著自己的創作風格。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孩子,由于從小就對古老守舊的鄉村生活十分熟悉,其作品的主旋律就是在對農村貧困生活的展現中表現出對生活狀況的憂慮,以及表現農村中小知識分子對于幸福生活的渴望與對城市文明的向往。這種路遙式的旋律從《人生》開始,延續到《在困難的日子里》,在《平凡的世界》中有更清晰深刻的表達與貫穿。
城鄉交叉地帶是路遙的窗口和天空,在這兒,路遙通過這種特定的時空環境打開了新一代陜北高原的農村和農民的畫卷,展現了一個全新的黃土文化,提出了對中國當代農民的歷史命運的新思考,表達了對黃土文明的新理解。在這片天空中,路遙有力地塑造了高加林、孫少平、孫少安、馬建強等藝術典型,體現了他獨到的人生思考。
蘊含著深刻的歷史內容
路遙的創作一直具有非常強烈的“讀者意識”,他心目中的“讀者”,不是少數的知識分子,而是普通的人民大眾。[2](P105)他始終認為,文學應該是為人民服務的。他堅持使自己的寫作“不面對文學界,不面對批評界,而是直接面對讀者”。[3](11)路遙生活在自己的時代,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是某種歷史時代的產物,在《平凡的世界》中,他選擇黃土高原這個貧窮落后的環境為背景,他以一個記錄者的身份對人們的生存環境和生活狀態進行深刻的剖析與思考,描寫人物的性格和心理,寫出了黃土高原人民個體和群體的命運。通過這些歷歷在目的社會長卷,我們看到無論是高加林生活的那個社會,還是孫家兄弟拼搏的那個社會,都是一個充滿苦難的社會。沉重的民族苦難和歷史苦難最后凝結為實實在在的一日三餐,人們為了生存而奔波,奮斗,貧困成為壓在人們心頭的巨大陰影。
可以說,路遙小說的現實主義的焦點在于對人生的真實寫照。即使作品中對愛情的描寫,也都順應并符合了人物性格和命運的發展。不難看出,《平凡的世界》中的愛情有著深深的時代印跡。作者揭示了現實社會對年輕人愛情的種種制約因素,畸形的社會心理也扭曲了他們的心靈,使他們合理的人性和自我意識任憑風吹雨打都無法得到保護,最終只能成為時代遺留糟粕與社會觀念的犧牲品。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明確指出,作家應該為人民寫作,按照這個原則,文學應該為以工農兵為代表的社會基層群體寫作。路遙的可貴之處正在于他默默堅持的為勞動人民寫,為受苦受難的人民寫的寫作原則,并且認為文學不僅要反映大眾的生活,傾聽他們的聲音,而且要滿足他們審美的需求。路遙說過:“作為一個農民的兒子,我對中國農村的狀況和農民的命運尤為關注。從感情上來說,廣大的‘農村人’就是我的兄弟姐妹,我們也就能出自真心理解他們的處境和痛苦。”[4](P376)
而如今,人們不斷地品味路遙,紀念路遙,不正好說明了像路遙這樣的為人民寫作的精神值得傳承嗎?他的現實主義創作不僅沒有過時,而且正當其時。這是路遙和他的作品成功之處,也是其作品的文學意義。
參考文獻:
[1]馬一夫.民間立場與弱勢群體代言人[J].延安大學學報,2003(1).
[2]賀智力,徐彤.路遙的讀者意識[J].榆林學院學報,2004(4).
[3]路遙.路遙文集(第2卷)[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93.
篇8
----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現實主義長篇小說,也是小說化的家族史。全書共三部,作家全景式地表現了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高度濃縮了中國西北農村的歷史變遷過程,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平凡的世界表現出在平凡中的英雄,落破與無奈,磨難與成長,勞動與愛情,突現出人的無奈,哪怕是市委書記他也有無奈,對社會,對世事,對自然。每個人都有他的無奈。而在這種情況下,表現出主人公的崇高靈魂和偉大情操,而這樣的人在周圍,在整個國家有太多太多,所以他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中的一個很平凡而又不平凡的英雄。這本書真的很好,我很喜歡!
這是一個平凡的世界,幾十年的時光,在路遙的筆下鋪展開來,給我們展示了一副普通而內蘊豐富的生活圖景:一個平凡人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家庭的奮斗歷程,一個平凡人的成長過程,一個平凡家庭的成長過程。在路遙的世界中出現的都是平凡的人物,在這些平凡的人物里,他描寫了人性中的善與美,丑與惡。在他的世界里,人最大的優點就是認識到自己是平凡的,這點從孫少平身上得到最突出的體現。當他得到調出煤礦來到城市的機會時,他選擇的卻是煤礦,這并不是他有多高的覺悟,而是他對自己工作過的地方的熱愛和眷戀,他選擇了平凡。人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令人感概萬分。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用生命來寫成的書,它告訴我們一種人生真諦:無論在哪個時代,勞動是幸福的。人,無論在什么位置,無論多么貧寒,只要有一顆火熱的心,只要能熱愛生活,上帝對他就是平等的;只要做一名勞動者,不把不幸當負擔,就能去做生活的主人。用自己真誠的心去體驗,畢竟生命屬于我們只有一次。
篇9
客
——選修教材《中國小說欣賞》第七單元“情系鄉土”之《平凡的世界》
【教學目標】
1.通過朗讀文段,從“人物”和“環境”兩個方面,感受文中“鄉土情懷”。
2.通過閱讀經典,激發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與認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重點難點】
1.從“人物”和“環境”兩個方面,感受文中“鄉土情懷”。
2.激發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與認知,感悟平凡生活中的“不平凡”。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方法】誦讀法
情境法
【課前準備】
1.閱讀《平凡的世界》,了解路遙及其創作情懷,完成閱讀札記簡表。
2.熟讀課文,梳理詞句,了解課文主要內容,完成學案。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反饋
1.給下列選項中字音和字形全對的一項(
)
A.驚蟄(zhé)
镢頭(jué)
甕聲甕氣(wèng)
父子兩
桃紅柳綠
B.一瞥(piě)
屏息(bǐng)
曲高和寡(hè)
瞎轉悠
世外桃園
C.耿直(gěng)
苞蕾(lěi)
一曝十寒(pù)
難為情
頭暈眼花
D.熾熱(chì)
揶揄(yé)(yú)
少不更事(gèng)
高粱面
不知所錯
解析:
2.閱讀課文,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人物+事件)
二、悅讀分享
文中善良、質樸、親切的人物形象,充滿泥土氣息的生活場景,無不流露出作者濃濃的“鄉土情懷”。請同學們再次閱讀課文,圍繞“鄉土情懷”找出感觸最深的文字并和大家分享體會。
1.我感觸最深的文字:
2.我來朗讀:
3.我的理由:
三、研讀拓展
結合原著,聯系所學,談談你對文學作品中“鄉土情懷”
的理解和認識。
四、課堂小結
“關于‘鄉土文學’,我以為單有了特殊的風土人情的描寫,只不過像看一幅異域圖畫,雖能引起我們的驚異,然而給我們的,只是好奇心的饜足。因此在特殊的風土人情而外,應當還有普遍性的與我們共同的對于運命的掙扎。一個只具有游歷家的眼光的作者,往往只能給我們以前者;必須是一個具有一定的世界觀與人生觀的作者方能把后者作為主要的一點而給與了我們。”
——茅
盾
五、課后作業
推薦閱讀:
1、趙樹理《小二黑結婚》
2、賈平凹《秦腔》
3、莫言《紅高粱》
4、韓少功《馬橋詞典》
5、汪曾祺《大淖記事》
做
客
板書:
路遙
情節:農村生活,平實自然
厚重深刻
人物:淳樸勤勞,頑強堅韌
鄉土情懷
環境:地方特色,泥土氣息
附:
從《平凡的世界》看路遙的黃土地情懷(節選)
黃土地成就了路遙,路遙又把黃土地賜予自己的才華和情感回報給了黃土地,他的小說都寄托著他深沉的黃土地情懷。以《平凡的世界》為例來看路遙作品中的黃土地情懷,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
特有的黃土地語言
“語言民俗主要表現在方言用土語中,負載著民俗文化因子和種種深刻意義的方言土語不僅是民俗學家的考察對象,也是作家極感興趣的東西,它們時常被作家當作創作素材,納入小說之中。”趙樹理寫的山西味的普通話,老舍的北京味的小說,都是作家成功運用方言土語的例子。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把他對黃土地的愛戀都轉化為筆下的黃土地特有的語言,這種語言的運用使小說有一種溫馨感、親切感,就好像在聽一個平凡而又動人的故事。路遙在描寫陜北農村時,就用“圪嶗”、“山峁峁”、“塄坎”等方言詞來反應陜北的山川地貌;用“門樓”、“鹼畔”來反映陜北的村舍院落;用“腳地”、“灶火”、“旮旯”來反映陜北窯洞的特征。他在形容家庭貧困生活窘迫時運用了“?惶”、“爛包”等一些方言詞。小說中還有一些通俗而形象的方言口語詞“壓茬”、“犟牛頂墻”、“歪好”、“爬熊”等,這些詞是陜北人對一些能感知東西進行描繪時所創造的特種方言,有濃重的黃土地味。
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遙還運用了黃土地特有的民歌和信天游、鏈子嘴來抒發人物的情懷。陜北民歌《凍冰歌》在小說《平凡的世界》中先后出現五次,成為小說中一個精彩的有機組成部分。當潤葉懷著愛情的渴望從城里回到雙水村找少安時,突然從田地對面的山梁飄來了田萬有的歌聲,唱的就是信天游:“說下個日子呀你來不來,鹼畔上跑爛我的十雙鞋。墻頭上騎馬呀還嫌低,面對面坐下還想你。山丹丹花兒背洼洼開,有什么心事慢慢價來……。”
大量的方言和陜北民歌的運用無不深刻地表現出路遙對陜北黃土地的深沉的愛,他從未考慮過這樣的口語化,會不會引起讀者的抵觸,只是一味地將自己的黃土地情懷全部形之于筆端。
2.
黃土地的地域文化
黃土高原飽經了滄桑與苦難,自秦漢以來,這里就是邊關重地、軍事要沖。北方匈奴政權和秦漢政權長期對峙,發生沖突,導致這一片土苦難異常,成為農業定居民和游牧民族相互爭奪的要地。由此形成了陜北獨特的性格特點:男性多壯實剽悍,女性多窈窕娟秀;男性多倔強剛毅,女性多心靈手巧;男性外靜內熱、厚重木訥,女性情真意切、熱烈似火。這是陜北特有的心理性格和精神氣度,是數千年來在社會和自然雙重磨蝕下來的。《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的性格就閃耀著陜北人的光輝,男的倔強剛毅、內斂木訥,女的情真意切、熱烈似火。孫少安在十三歲就開始逐漸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供養著父母和弟妹,弟弟妹妹都在讀書,家里勞力只有他和他的年邁父親,一家人的生活非常的凄苦,經常是吃不飽,沒東西吃。而且少安年紀輕輕還要在外面承受著村支書田福堂的處處刁難和打擊。但是少安并未輕言放棄,毅然的挑起了這幅沉重的擔子,克服了生活的苦難,使家里的光景越過越好。孫少平在上學時期經歷著饑餓的折磨,后來他又為了擺脫命運,使自己真正的成長不依賴別人,他選擇進城做小工,盡管身體承受著巨大的痛苦,他卻反而為擁有生活成長的自由而高興,從未放棄他的理想。他們身上有著陜北男子的倔強和剛毅,敢打敢沖,不言放棄。他們在面臨愛情的時候又展現出陜北男子的內斂木訥的一面,比如少安,少安在面對潤葉時雖然心里也是充滿著愛意,卻一直不敢表露,也不敢正面的承認。少平也是如此,剛開始對田曉霞就不敢表露出太多的欣賞和愛意,是逐漸在交往中才有所表現。小說中的女主人公顯然就如陜北的女子一樣,情真意切,對待感情非常的認真,而且面對自己所愛的人也敢于表露愛意,熱烈似火。田曉霞和田潤葉在小說中就是敢于坦承自己的心意,而且非常執著,潤葉是即使嫁給了李向前也依然愛著少安,曉霞是不顧一切的愛著少平即使兩人的家庭有著非常大的差距。
小說中的黃土地特有的地域文化風貌和具有黃土地人性格的主人公都從另一個側面顯現出路遙的黃土地的情懷。
3.
對黃土地和農民的熱愛和贊美
路遙在《平凡的世界》中的黃土地的情結還表現在對土地和農民的贊美,充滿了激人奮進的力量。在這部小說中他更傾向于展示農民的美德(善良、勤奮、忍受苦難的韌性、對命運不去的抗爭),這并不是說路遙不知道農民所在的劣根性,而是他把這些可愛的親人們塑造成集真、善、美于一身的雕像,并把他所有的愛都灌注在這群雕像上,因此,他從內心深處就不愿去擊碎它們,可見這份愛之深沉。正如艾青頌到:“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是因為我對這土地愛的深沉。”這也正是路遙的真實寫照,他用一行行樸素的文字,一句句深情的敘述,表現了對陜北農民的熱愛和贊美。路遙小說中的人物,無論是農民(孫玉厚、孫少安)、干部(田福軍)還是青年知識分子(孫少平)都對這片黃土地有著一種原始的堅定信念。在這部小說中孫少安是一個變革浪潮中的最先覺醒者,但是他還是不愿離開土地半步。他總是這樣說:“咱們是農民的后代,出路只能在咱們的土地上。”
以及“在土地上產生一種藝術創作般的激情……”
。又比如孫少平,他最后放棄了進省城工作的機會,最后還是回到了黃土地上的煤礦做工人。他曾說過這樣一句話:“這黃土地上養出來的人,盡管穿戴土俗,文化粗淺,但精人和能人如同天上的星星一樣稠密。在這個世界里,自有另一種復雜,另一種智慧,另一種哲學的深奧,另一種行為的偉大。”
這已經足夠說明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愛。無論他走到哪里,根總留在家鄉、留在黃土地。這又何嘗不是路遙內心世界的外顯呢?而且路遙在這部小說里,則直接發出“睡吧,親愛的大地,我們疲勞過度的母親……”
“像土地一樣樸素和深厚的母親啊”等對黃土地的靈魂直白。
作者充分的展現出他對黃土地及農民的深厚而復雜的情感,正如有論者指出的:“在作品中,對黃土地、對農民,他灌注的濃烈的情感和深沉的同情,構成他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這種濃烈的情感色調貫穿在他的幾乎全部創作活動之中,是沸騰在他作品中的血液。”
黃土地的情懷再次展現的淋漓盡致。
“正如任何一種文學現象或文化心理的滋生都有其內在的因素和外在條件一樣,路遙的黃土地情結也不是憑空產生的。”
篇10
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已將近子夜,腦中已經差不多混沌一片,想不起來是什么樣的感受,只是閉上眼睛便看見孫少平在悟得了人生的意義以后,幸福的向著屬于自己的地方跑去,在他的腦海中,是那個美麗而善良的惠英圍著紅色的頭巾帶著系著鮮紅色紅領巾的明明站在山坡上迎接著少平的歸來,他們是那樣的幸福,那樣的安寧,那樣的坦然,那樣的純凈。
雖然相比于大都市中的一切,以及妹夫吳仲平為他安排的前程那樣讓很多人憧憬的榮耀,但是,他們的幸福,他們的人生,作為普天下最為簡單、最為原始、最為樸實的一種狀態也是最為安全最為幸福的一種狀態,那里的城堡中的主人就是他們自己,平凡的人生就是如此,沒有閃亮的星,但是卻因為有了素雅的云,一切仍舊具有樸實無華的美。
《平凡的世界》無疑是一部家族式的史詩,與當下流行的電視劇《闖東關》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都是以一個家族的糾葛變遷為窗口,了望的是整個國家的變遷與沉浮。只不過,看完平凡的世界后,心境卻與闖關東完全不同,前者給人的是一種寧靜,而后者給人的以一種激蕩。一個是君子淡如水似的豁然開朗,一個卻是英雄當如是的大氣凜然。
在當下的浮躁社會中,很顯然,大氣凜然已經有點由于錦上添花的美而變得讓人有些疲憊,但是平凡的世界不一樣,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本來就是如此,這就像是一杯清水給茫茫濁世帶來了幾分清涼與慰藉,讓在繁忙與俗物中苦苦糾纏的人們可以暫且拋下一切煩惱,可以忘記自己現今的榮辱,而回憶起曾經最為純真最為樸實無華的那個年代,讓人們懂得,即使作為一個平凡人,亦會有平凡人的人生之幸福所在。
《平凡的世界》對人物描寫的造詣之高可以說是空前絕后,并且貫穿人生的哲理于其中,發人深省。所有的人物都處于一個社會的變局之中,誰也無法預料下一步情節的發展。老實善良的少安,終于不再局限于背向藍天面對黃土的以農為本的生活,開磚窯、包磚廠,謀求新的致富之道;熱情洋溢的少平終于背鄉離井,以礦山為歸宿。都是人生旅途上,開始邁出了新的一步,他們不是生活中的強者,他們身上不可能沒有舊的傳統,但他們能夠沖破舊有的樊籬,選擇應走的道路,求得自身來自價值的確立。
這既是對歷史性變化的追蹤,也是當代青年選擇人生道路的情緒體驗。要說本書的成功之處在于人物的塑造,無庸質疑絕對是大眾認可,不過在細品這部書后我發現路遙先生原來還在書中加入了不少的浪漫主義元素,這在孫少平在失去了田曉霞后精神迷離而遇見外星人,以致于出現第三類接觸這一場景的充分體現了出來。孫少平含混不清,心智喪亂。憑借自己的一點閱讀與外星人交談,當然內容的確是太“內性化”了。竟能使外星人使用黃原方言進行溝通,尚且不說路遙先生用筆之高,光這一點便可看出孫少平用情之深,人物性格一覽無余。希望得到滿足,還有比這種手法更無奈又更好的嗎?
這部書還有一大看點便是它的時代性。從建國初期直至第,再到后來,無一不體現了社會鮮明的時代感。農村生產體制的改革,把孫少安擁上了可以施展本領的舞臺。然而面對紛至沓來的矛盾,他的內心里又布滿著起伏不已的沖撞,這種沖撞打破了他艱苦創業的穩定心態和持重而行的品格,使他在時代轉變中走上了重新選擇的新路。
孫少平在變革的時代中經受著諸種社會沖突對自己內心世界的反復沖突,而且通過每一次沖擊迫使他進行著不斷的思考。這思考中溶入他對社會,對人生的觀察和體驗,也滲透著他對自身價值的估價,能從中感受到一種人格的力量。一種在復雜時世中不隨波逐流、不寄人籬下、不甘平庸的生活追求和人生追求。從中流露出深沉、深厚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書都是讀書人寫的,所以讀書人總是喜歡把自己的影子或者寫成懷才不遇,或者寫成大器晚成,或者寫成心遠世事的高人隱士。這其實只是讀書人的理想,或者說是一廂情愿,而其實這些都是不真實的,都只是阿Q式的自欺。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扎實、踏實、現實、真實,真正讀書人在平凡的世界中的生活是有既定目標、正確方法、堅定信仰與持之以恒的努力,這些才是我所認為平凡世界里平凡人真正實踐經歷的社會生活,否則只會被這生活吞沒自失其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