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教學技能培訓范文
時間:2024-05-06 17:4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網絡教學技能培訓,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論文摘要: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已經在各地展開,在原有培訓模式的基礎上,筆者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和自身條件,做了新的培訓模式的嘗試。希望能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這一復雜的工程做出實踐的創新,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為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機構及培訓者提供參考建議。
引言
根據教基[2005] 5號文件《教育部關于啟動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通知》,[2] 我國啟動了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2005年首先在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啟動試點工作。從2006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到2007年底,通過多種途徑和渠道,完成對全國中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培訓和國家統一組織的教育技術能力水平考試認證,使廣大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水平顯著提高。全國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的宗旨是:以《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試行)》為依據,以全面提高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促進技術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為目的,建立教師教育技術培訓和考試認證體系,組織開展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為主要內容的教育技術培訓,全面提高廣大教師實施素質教育的能力水平。
一、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一般模式
目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正在各地展開,培訓的模式一般是集中授課,時間為6天(3個周末或連續6天)。這種模式培訓效果很好,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通過對參加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的訪談,發現問題主要表現在中小學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的過于繁重,如果花費連續6天或3個周末的休息時間參加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無疑加重了他們的負擔。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在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過程中,開始嘗試一種新的培訓模式來改善這種狀況。
二、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新模式嘗試
1.新模式概述
以何克抗教授主編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育技術培訓教程》(初級)為例,鄭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對一線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實驗班是這樣進行的。 2.新模式的準備工作
(1)硬件、軟件準備
學校已具備教師教育網的資源,如錄課系統的硬件、軟件,放置數據的服務器,接通的教師教育網站。錄課的硬件攝像機、采集卡、計算機等硬件也已經具備。錄課系統的軟件功能十分強大,攝像完成后能自動生成課件內容畫面、教師畫面、目錄畫面三個畫面組成的三分界面。
(2)教師準備
學校有8名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國家級教師。教師一同舉行研討會,研討新模式實施方案,對課程內容進行分章負責,即每位教師負責2個模塊,進行分頭備課,做到精益求精。
(3)技術人員準備
針對新模式的環節,專門配置了兩名技術人員,負責攝像和教學內容網站制作。需要完成的任務有攝像、網站開發制作,如在網站上學習時間統計程序的開發、記錄每個登錄網站學習教師的學習時間等。 "
(4)內容準備
以上準備就緒后,就是授課內容的準備了。每位教師根據自己所承擔的講課內容,進行集中授課內容的錄制。錄制完成后,由技術人員將自動生成的錄像內容網頁連接到學校教師教育網站上。
3.新模式的實施
準備工作完成后,下面就是具體的實施了。 (2)下面的周一至周五幾天時間,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進行遠程網絡學習。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工作的空余時間按照所分配的用戶名、密碼登錄指定的網站,觀看錄制好的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第9模塊的視頻內容,并完成這幾個模塊的作業,記錄遇到的問題。
(3)第二個周六、周日集中面授,完成省下的第7模塊、第8模塊、第10模塊的內容。解決通過網絡自學的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遇到的問題。
4.新模式的優越性
通過新模式的使用,有下述優越性。
(1)減少了集中面授的時間。整個一期的培訓時間由原來的6天減少為了4天。這樣,使工作繁重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多兩天休息時間,減輕了學習的負擔。
(2)教師可以在業余時間學習。在學校的一周時間里,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學習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的內容。其實,中小學教師不僅在培訓期間可以學習這幾個模塊的內容,而且在任何時間都可以登錄網站重復學習這些內容。
(3)節省了人力、物力資源。前期做的很多準備工作,在后期的培訓過程中可以重復使用。整個培訓過程少了兩天的時間,更是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
(4)擴大了受教育面。網站里的教學內容,不僅是接受培訓的教師可以登錄網站學習,接受培訓的教師的同事也可以登錄網站學習。其他中小學教師,只要申請一個用戶名,也可以學習“在線學習網站”里的教學內容。
5.實施中的問題
雖然我們做了很多準備工作,但是在新模式嘗試實施的過程中,仍然遇到了一些問題。這些問題主要反映在以下方面。
(1)沒有在線交流系統,導致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有問題只能在下周面授時間提問解答。
(2)個別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因網速慢,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
(3)個別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因為工作忙等原因,沒有登錄網站進行第3模塊、第4模塊、第5模塊、第6模塊和第9模塊的學習。
6.進一步改進的辦法
根據實施中遇到的問題,我們做了如下改進。
(1)增加網絡學習的在線交流系統,可以方便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學習過程中提出遇到的問題,以及主講教師及時解答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2)在視頻教學的基礎上增加多媒體教學課件,解決視頻網上傳速度較慢的問題。多媒體課件打開的速度遠比打開視頻的速度快,這樣,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可以通過視頻內容學習,也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進行學習。
(3)增加每個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在線學習時間統計系統,這樣可以統計每位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的在線學習時間,從而判斷接受培訓的中小學教師是否進行了在線學習。
篇2
本文將慕課在醫學教育國際化進程中臨床基本技能教學作為研究背景,通過分析我國目前醫學教育基本技能教學所面臨的問題出發,將慕課作為我國高等醫學教育的標準以及“全球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分析將慕課利用到現代教育技術、虛擬現實以及多媒體,通過音視頻和計算機網絡進行醫學教育的重要性。
關鍵詞:
慕課;醫學教育;改革;探索
一、研究背景
越來越多的人將現在我們所處的時代稱之為網絡時代(Web時代),其最主要的特點就是網絡越來越多的深入到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每天通過互聯網進行互動,了解彼此的信息,或者在閑暇時候進行娛樂,這已經變成我們的一種生活習慣。而作為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教育,也受到了互聯網的青睞,各種在線教育視頻網站,網絡公開課也已經漸漸深入我們的教育和學習中。自從2012年之后,人們往往將這種線上教學模式稱之為“MOOC”(MassiveOpenOnlineCourse),音譯過來就是“慕課”。
二、慕課在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
慕課在醫學教育教學改革中的作用主要體現在其可以通過使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以及遠程通信技術,從而能夠有效地實現醫生對于醫學信息的遠程采集、創術、處理以及查詢,從而有效的達到異地疾病的診治、醫學遠程教育、衛生保健以及醫療信息資源的共享等目標。利用慕課涉及到的遠程醫學教育主要有病理學、皮膚病學、內科學、外科學、精神病學、牙科學、醫學影像以及咨詢和會診、手術示教等學科。慕課是醫學院高等院校的畢業生走向醫療衛生崗位后終身學習知識的一個方便途徑,也是醫學終身教育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更是我國醫務人員進行不斷的學習、探索和更新專業知識的有效途徑。
三、不同領域的應用和探索
慕課作為一種較為新潮的教育方法,受到了世界各國教育界的青睞和認可,也為我國醫學教育改革和發展帶來了很大的機遇。我們從不同的角度和領域來審視它給我國醫療領域制度變革、診療水平提升、就醫條件改善,尤其是醫學人才培養方面帶來的優勢。
(一)遠程醫學教育領域縱觀國內外醫學慕課的發展進度,從實際應用上來說,國際上發達國家已經有了較為明顯的進步。中國因遠程教育起步比較晚,慕課尚存在著體系不成型、醫學教育理論不完備以及遠程醫學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等缺陷,使得現在慕課在我國還處于課堂搬家、黑板搬家、書本搬家以及形式缺乏創意等狀況,還存在老師和學生之間缺乏互動和交流、學習較為被動以及不注重效果等等,這使得慕課跟傳統教育模式相差不大,并沒有完全體現現代網絡普及慕課的信息化所帶來的進步和創新。
(二)臨床醫學模式領域醫學教育模式多種多樣,各有優缺點,但是這些模式跟慕課在類型和功能上有著很大的差異和區別,特別在遠程教育環境下,其差異更為突出。現在,對慕課醫學教育技能培訓的主要模式包括:帶徒模式、器官系統模式、問題學習模式以及臨床表現模式等,這些模式既相互獨立,又交叉滲透,其主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使學習者能盡快地接觸臨床知識、掌握臨床技能和培養溝通能力。
(三)臨床技能培訓領域本文的重點是闡述慕課在臨床技能培訓方面的重要性,從臨床技能培訓的角度來考察遠程醫學教育的實際應用意義。現有醫學臨床教學模式主要是采用行為主義來學習理論指導,然后對醫學生進行技能方面的培訓,過于強調現在臨床帶教老師的作用,忽略了醫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而將臨床技能培訓視為一個教學行為模仿和修正的過程,故影響了臨床技能訓練的有效性。慕課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并不是一個簡單的模仿和修正的過程,而是一個如何構建認知的過程。主要是在臨床帶教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老師提供示范,學生主動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因此需要充分發揮示范老師的主觀能動性,也要充分體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地位。由于現有的臨床技能培訓實踐機會較為缺乏,臨床能力培養缺乏序貫性,而現有的臨床教學訓練大多以音頻和視頻的模擬技術作為基礎,同時一對一的操作,這就大大限制了學習者的參與范圍和其積極性。慕課可通過網絡技術,使用三維重建技術,建立人體器官的各個模型,為醫學生學習提供較為形象的三維模型;并且為真實的手術訓練提供一定的技術保障,還可以充分發揮臨床技能培訓的交互以及協同作用。鑒于目前臨床技能培訓方面主要還是采用傳統的外科醫生培養方式、虛擬手術培訓和計算機仿真培訓等方式,慕課傳授醫學技術的方法并沒有得以推廣使用。
四、總結
由于現代通信以及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在醫學教育領域,我國傳統的醫學教育模式已經受到了新的挑戰,不管是在醫學教育還是臨床見習或者實習方面,其主要的方式、方法、手段和技能培訓等方面均已經遠遠落后于現代醫學教育發展的需求。本研究主要針對我國現有的遠程醫學教育的特點,結合現代醫學教育的實際需求,系統分析了現代醫學教育、醫學教育模式以及臨床技能培訓等方面的進退得失,將相關的醫學教育理論進行重新梳理,從不同的理論視角提出了慕課在我國遠程醫學教育技能培訓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從而為我國廣大的醫學工作者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醫學教育培訓方法,也為我國利用網絡慕課來進行醫學教育改革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陳玉琨,田愛麗.慕課與翻轉課堂導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
[2]郭,陳學飛.中國網絡教育政策變遷:從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到MOOC[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
篇3
關鍵詞:網絡;教學技能;技能訓練;教師教育
教育正在發生深刻變革,僅僅具備傳統的教學技能是難以滿足信息化社會教育的需要和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的,現代教師的教學技能應當在傳統教學技能的基礎上進行改造和擴充,形成教師的現代教學技能。一些發達國家已經充分意識到這一點,例如,1998年,新加坡教育部提出了結合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育的規劃,稱為資訊科技教育總計劃(The Masterplan for IT in Education),該規劃認為未來教師技能的焦點將集中于思考、學習和交流等方面,而基于信息技術的教與學則是獲取上述技能的關鍵途徑。①因此我國師范院校的教學技能培訓應進行改革,確保所有的畢業生具備基本的使用信息技術和資源進行教學的能力。
一、現代教師教學技能
一般認為,教學技能是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依據教學理論,運用專業知識和教學經驗等,使學生掌握學科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并受到思想教育等所采用的一系列教學行為方式,②它是多種能力的綜合,并且它的發展是一個動態完善的過程。但是,由于文化背景、教學傳統和分類思想的差異,全國各地的教育工作者對課堂教學技能的分類卻不盡相同。其中,湖北省中小學教師繼續教育中心組織編寫的《課堂教學技能訓練》一書,從三個側面提出了比較全面的分類系統:③
課堂教學技能包括:1.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2.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3.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其中課堂交流的基本技能可以分解成:教學口語技能、板書板畫技能、體態語技能、提問技能、情感交流技能、媒傳技能。課堂教學的施教技能可以分解成:導入技能、講授技能、組織學生活動的技能、課堂紀律管理技能、結束技能。課堂教學設計與評價技能可以分解成:課堂教學設計技能、測驗編制技能、聽課評課技能
本文認為現代教師教學技能是傳統的教學技能的基礎上增加以下新的內容,包括:語言對話技能、情感體驗技能、創新技能、反思實踐技能、教學交往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課程評價技能。傳統的師范技能訓練模式如見習實習、微格教學、口語表達訓練、三筆字簡筆畫訓練等均不能使師范生獲得以上新技能,基于網絡教研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正好可以彌補這一不足。
二、行動研究的設計與實施
行動研究,是由于問題有關的所有人員共同參與實踐和研究,對問題情境進行全程干預,在實踐過程中解決問題并探索原理的方法。本次行動研究的對象是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學專業05級本科1班,共59人。
(一)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的可行性分析
參與網絡教研,個人計算機是必備的工具。目前,擁有個人計算機的學生人數比例越來越大,以湛江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小學教育學專業05級本科1班為例,到了大學三年級,超過90%的學生擁有個人計算機,所有的學生寢室都有計算機。并且,所有的培訓對象都學過“計算機網絡基礎”的課程,都使用過不同形式的網絡資源,都會使用qq聊天工具。由此可見,學生參加網絡教學技能訓練的設備和技術都沒問題。
(二)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目標
1.通過在UC房間說課,播放錄制的微格教學錄像,UC房間的其他老師或學習者的反饋意見,獲取體態語技能、提問技能、媒傳技能、導入技能、講授技能、組織學生活動的技能、結束技能、課堂教學設計技能、語言對話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
2.通過教研論壇、群郵件或群空間等工具分享、討論受訓者或他人的教學設計,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等。
3.通過UC房間,觀摩名師課堂的錄像,聆聽一線教師評課、議課,并上麥交流自己的看法等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聽課評課技能等。
4.通過教學研討qq群提出問題,結合資深教師的回答和反饋,對教育、教學問題的討論獲得課堂教學設計技能、反思實踐技能、信息技術運用技能等。
(三)網絡教學技能訓練的操作模式
1.準備
網絡教研的工具有兩類,一類是同步互動平臺,例如QQ教學研討群,popo,UC教育房間,TQ,MSN等;一類是異步的平臺,如論壇,博客,群空間,群郵件,教學網站,遠程教育平臺等。在實際使用時,可以用一種,也可以幾種配合起來使用。本文討論的(用來作為師范技能訓練的)網絡教研的工具主要是指QQ教研群―論壇―博客―UC視頻聊天室的組合。
活動前先建立班級qq群,例如湛江師范學院05小學數學教育專業班的群號是:17330691,負責教學技能培訓的老師是班群的管理員之一。培訓學生安裝并會熟練使用UC視頻聊天工具,動員受訓者安裝帶有話筒功能的耳麥,為上麥交流做好準備。培訓可以由負責教學技能培訓的老師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教學平臺講授,學生操作實踐。也可以通過教研群或UC房間,資深的老師對群成員或聊友進行培訓,如:教育交流中心B―數學苑――群里昵稱為欣醇的老師以下信息對群成員進行培訓:
欣醇(594002824) 19:51:34
UC【空中課堂】10月16日研討:《“厘米、米”等怎么教學?》
進入[空中課堂]的途徑
1.先下載UC,這是下載的網址:download.省略/uc_download.shtml?1
2.申請一個號碼
3.進入空中課堂的途徑:點擊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進入“聊天大廳”――點擊“查找”――輸入“空中課堂”――進入。
或點擊UC窗口左下角的聊天室――進入聊天大廳――合作專區――合作免費教學專區――中國教師在線――空中課堂。密碼:369
2.組織和指導
教師事先了解各個教研群的活動計劃(包括活動時間和,UC房間,主題,主題帖的網址等),如:搜集好關于本次活動的資料,了解活動的主要參與成員,讓學生在活動前對活動有所了解、有所準備、有所選擇。
3.活動方式
QQ教研群-論壇-博客-UC視頻聊天室的組合的一般活動方式是:(1)日常交流。通過QQ教學研討群在線交流;群成員的教學論文、教學反思日志、教學視頻、教學設計掛在群空間、論壇或博客(自己的或他人的)里隨時供大家學習或討論。(2)UC活動。每周每個教學UC房間至少有一次活動,時間是固定的,話題的提出者負責組織全體參加者圍繞主題進行深入地研討。每次網絡研討前,相關人員會通過QQ群消息,通常提前一周讓老師們作好發言準備,讓大家都經過思考,討論起來會更有深度。每次討論都會確定一個主持人,主持人能對大家的發言作出及時恰當的點評,并引導大家討論的方向。每次討論完畢,主持人都會把當晚的討論整理好,在最短的時間內放上教研論壇或博客上,以便讓其他沒能趕上討論的老師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見解。
4.管理和監督
由于網名和真實姓名不一致,而且網名可以隨意更改,因此通過點名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考核已成為不可能。而且每位學生上網交流的時間和內容也不相同,這無疑會給管理上造成困難。但是,如果不對學生進行管理,這種訓練就會流于形式。在研究中我們發現:讓學生自由選擇參與網絡教研的時間和方式,記下每次參與正式教研活動的時間、主題、主要參與者和主要觀點,寫心得體會,每月交一次,指導老師審閱,并定期組織學生相互交流、研討是一種比較有效的管理方法。
5.學習結果的評價
通過組織書面測試(例如設計一個教學方案)或者行為測試(例如:評課、說課、試講、實習等)了解受訓者在知識或行為上的變化,并根據評價結果調整培訓的策略和方法。
三、經驗與問題
(一)經驗
經過一年的嘗試,我們初步探明了訓練的操作模式,發現基于網絡的教學技能訓練的模式相對于傳統的師范生技能訓練模式,有其獨特的優越性:
(一)突破師資相對不足的瓶頸
目前我國高等師范院校一個專業可能有幾個教學班,一個教學班一般超過40名學生,而一個專業的教學法教師通常只有1至2名,況且教師技能訓練只能使用個別化教學的方式。所以,師資是相對不足的。通過網絡,可以借助全國有經驗的教師的力量對高師范進行培訓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二)主動、便捷
在大學的課堂上,學生習慣單方面地洗耳恭聽大學教師的講授,多數學習都是被動的。通過網絡教研的培訓模式,學生主動參與,由于網絡是匿名的,因此學生可以比較隨意地發表自己的見解,就自己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向一線的老師或專家學者在線請教。這種培訓模式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三)客觀、全面
通過網絡教研,學生可以與更多的資深的教師交流,同時得到多個老師的指導,因此修正的意見比較客觀、全面。
(四)獲得更多的教學資源
目前,越來越多的教師建立Blog,用它的寫錄、分類、更新、下載、互動、鏈接、搜索等功能,記錄和個人的工作過程、生活故事、思想歷程,精選和積累自己最為需要的信息資源。④因此,可以共享的資源越來越多,學生通過基于網絡教研的教學技能訓練可獲得大量原創性的資源,和教育實踐經驗。
(五)經濟、便利
通過網絡教研,減少聘請專家指導,預約時間、地點等迂回環節,而且得到的幫助都是免費的、義務的。網絡功能的強大使得信息查詢檢索方便,編輯、整理資料簡單,發表教研觀點容易,和專家交流溝通快捷。
(二)存在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目前亟須解決的問題主要有:
(1)管理方面尚存問題
有的學員在受訓時利用網絡打撲克、閑聊QQ、瀏覽娛樂信息等,由于網絡情景復雜、網絡功能強大和使用的靈活性給管理造成一定的困難,在訓練中管理和評價方面還須加強。亟須提升網絡教學管理的技術水平以及開發教學管理系統,使學生進行學習的自我管理進而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另外,還要加強教師的組織與引導,營造網絡課程與教學文化氛圍。
(2)網絡雖然能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但缺乏系統性。因此做到:
①教師先要對龐大的資源進行適當的篩選,然后推薦給學生,可以減少選擇資源耗費的時間,降低學習的盲目性。
②盡快建設基于網絡的教師技能訓練的課程和編寫相關的教材。
基于網絡的師范生教學技能訓練模式的探討并不是旨在取代傳統的教學技能培訓模式,如見習、實習模式、口語表達訓練、三筆字簡筆畫的訓練、微格教學模式等。新模式和老模式只是各自培訓的側重點不同,在實踐中相互配套應用效果更好。
注釋:
①孫衛華.新加坡微型課程計劃述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06,(5):68-70.
②李雅娟.教師的教學技能[J].遼寧教育學院學報, 2000,(3):100-101.
篇4
1 引言
新時期,結合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現狀,構建完善的教學體系,明確技能培訓目標,完善教學管理體制,改進人才考核方式,加強質量保障建設,有利于提高信息安全人才培養的規范化、科學化和標準化,提高信息安全人才隊伍整體質量和水平,對保障國家信息安全都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2 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的現狀分析
信息安全人才培養對社會發展意義重大,它不僅是企業正常運營與發展的根本前提,而且是國家信息安全保障體系構建的先決條件。但就現狀來講,我國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訓還存在著認識度不高和人才短缺的問題,嚴重制約了我國信息安全的現代化建設步伐。
信息化時代。企業的業務和管理已經離不開互聯網,這也決定了信息安全對企業生存與發展的重要性。據調查,有九成以上的企業完全或高度以來互聯網開展業務,企業安全問題十分常見,大到企業商業機密,小到個人隱私信息。但即便如此,大部分企業決策者依然沒有充分意識到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性,錯誤地認為一個殺毒軟件、一道防火墻、一個IT部門,就可以完全解除這種風險存在。可以說,信息化時代企業的“生產”安全指標通常是個未知數。
此外,信息安全人才短缺是當前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當企業逐步意識到信息安全保障重要性,并開始著手進行體系構建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信息安全人才是異常短缺。保障信息系統的安全,人才始終是根本,信息安全人才培養是為適應信息化時展的現實要求,是一種時代催生的全新職業導向。當前,全球各國都急需業務能力過硬、綜合素養較高的信息安全人才。拿美國來講,信息安全人才供需比為1:4,而我國在這方面的人才缺口更是驚人。據最新的權威數據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網絡安全人才缺口高達上百萬。截止2014年,我國高校設有信息安全專業的才僅僅103所,而碩士點和博士點更是少得可憐,總人數不到50個,而每年我國信息安全專業畢業的人才數量不足1萬人。由此可見,人才供需存在著嚴重失衡。
但是,人才需求與人才數量是不能劃等號的,信息安全教育因其專業獨特性,企業在信息安全人才的引進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訓體系不健全,人才引進機制不合理,高校教育重理論輕實踐,安全人員大部分都是“紙上談兵”等。可以說,面對社會認識度不足和信息安全人才短缺等問題,信息安全人才培訓體系的構建已迫在眉睫。
3 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的體系構建
3.1 教學內容體系構建
信息安全培訓教學體系的構建,主要包括基本概念、操作系統安全、防火墻技術、應用密碼技術、入侵檢測技術、網絡服務安全技能、病毒分析與防御和安全審計等方面,這是結合信息安全專業特征,在充分教學目標的基礎上所確定的內容,具有非常強的適用性。
首先,合理選擇培訓教學內容。通過對信息安全職業的全面分析,并基于信息安全的職業導向,明確各個工作環節的任務。然后針對具體任務確定相應的教學內容,包括病毒特點與機制、安全數據庫設計、掃描軟件的使用、安全審計的基本概念、Web應用服務等。
其次。合理安排培訓教學內容。結合不同行業對安全信息保障的不同要求,構建靈活、開放、多元的教學模塊,并將其分為前導性模塊和獨立性教學模塊,前者主要是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和法律法規,后者則主要上述所講的不同工作環節所涉及的教學點。這些教學點的課時與順序是由教師自行安排的,以更為全面的滿足不同行業領域的個性需求。
3.2 教學管理體系構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的管理體系,主要包括組織結構的管理和檔案信息的管理。一方面,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訓組織要在統一規劃、分級實施的原則指導下,按照國家相關部門的部署和計劃有步驟地開展相關培訓工作。此外,要成立培訓工作指導委員會,對安全信息人才技能培訓進行質量管理,以確保其高效、規范、合理地開展。各級信息安全人才技能培訓機構要負責組織和知道相關工作的開展;行業主管部門則負責制定培訓標準、發展計劃,指導運營使用單位相關工作的順利開展,以確保上級政策的全面貫徹與執行;而信息系統運營使用單位則負責具體的培訓工作,確保信息安全人才按計劃參加具體培訓活動,同時保證經費投入。
另一方面,要構建完善的培訓檔案管理機制。做好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的檔案管理,不僅是技能培訓規范化開展的有力保障,而且是對培訓教育重視程度的具體體現,也是后續教學經驗總結和管理策略調整的重要依據。具體地說,檔案管理主要包括培訓規章制度資料管理、培訓理論教材管理、培訓教學計劃管理、培訓考核管理、培訓輔助資料管理等。在培訓檔案管理過程中,要注重對相關檔案的搜集、整理、保存,并成立專門的資料庫,以便后續的開發與利用。
3.3 教學評價體系構建
信息安全培訓既要強調理論教學,又要做好實訓教學,所以其評價方式也分為兩部分,即理論知識考核和實踐操作考核,兩者所占比應為4:6。理論知識考核主要是基本知識點掌握程度的考核,并結合重難點進行考核權重的合理分配,如操作系統安全和網絡應用技術都是需要熟練掌握的內容,因此其考核權重各占6%,數據庫安全、入侵檢測技術和安全審計技術是需要掌握的內容,其考核權重可設為5%,信息安全的基本概念、基本法規和密碼技術是需要理解的內容,其考核權重可設為2%,而剩下知識點則可酌情分配。這樣一來,就構建了層次分明、靈活性強的評價體系,有利于幫助信息安全人員理解信息安全的內涵,提高培訓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4 教學保障體系構建
信息安全技能培訓教學的保障體系構建,主要是指培訓的質量監督和評估體系構建。培訓的質量監督主要包括,對各類人員培訓考核情況的監督、對計劃實施情況的監督、對檔案管理情況的監督、對技能培訓機構的監督、對技能培訓制度制定和落實的監督等。而培訓的質量評估。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原則指導下,結合相關制度標準和發了法規,合理制定質量評估標準。信息安全技能培訓教學的質量評估,是一種對培訓效果的綜合性評估,可通過直接評估、間接評估和現場評估等形式,對參訓人員的行為態度、學習效果、實際改進等方面展開動態評估。可以說,完善的教學保障體系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信息安全技能培訓能否達到預期效果。
4 結束語
為推進國家信息安全保障建設的深入開展,也為提高信息安全從業人員的整體水平,以及降低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生率。
本文初步構建了信息安全技能培訓的教學體系,希望能夠為信息安全保障建設提供實際幫助。信息安全技能培訓是一項復雜的工程,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我們必須加強創新,不斷探索,以促進信息安全教育的可持續發展。
篇5
一、城鄉勞動力技能培訓的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1、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全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的總體目標,按照培訓和就業緊密結合的原則,加強勞動者職業技能培訓,在培訓規模、層次和質量上抓好落實,統籌全處勞動力轉移就業。
2、主要目標:2012年全處開展勞動力就業指導1000人;開展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270人,其中職業資格培訓160人,專項技能培訓110人;勞動力創業培訓30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00人;完成應屆初中畢業生勞動力預備制培訓15人。
二、加強基層服務平臺建設,建立就業服務網絡
3、健全就業服務體系。健全完善勞動就業服務平臺功能,將職業介紹、職業培訓、求職登記、就業指導、動態管理臺帳等全部納入網絡管理,拓寬勞動保障服務中心的工作職責;暢通與勞動局的勞動保障信息網絡連接,并將信息網絡逐步延伸到村。融入市城鄉勞動力資源動態管理體系,逐步實現市、鎮(街道)、村三級信息資源共享,形成科學、規范、便捷、高效的信息系統。
4、設立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窗口,建立村勞動保障協理員制度。在全處每個村設立勞動保障服務窗口,每村配備一名兼職的勞動保障協理員(全部由村計生主任兼任),協助街道勞動保障服務中心做好本村的勞動保障基礎工作。對村級勞動保障服務窗口實行機構、人員、經費、場地、制度和工作“六個到位”,同時對勞動保障協理員進行崗位培訓,以提高其就業服務水平。
三、加強實訓基地建設,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5、加強實訓基地建設。按照服務農民、方便農民、就近培訓、促進轉移的整體思路,加強我處成教中心基地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加大資金投入,依托我處資源和產業優勢,把我處成教中心建成體現農民教育特色,針對性、適用性較強,具有一定規模的實訓基地。
6、積極開展就業指導。由成教中心安排兩名專職工作人員開展就業指導。加強對就業指導員的管理和培訓,提高就業指導能力和水平。積極開展就業指導服務,向有轉移就業要求的農村勞動力傳授擇業方法與技巧、法律法規等知識,及時辦理《市勞動者求職證》。
7、強化實用技術和職業技能培訓。成教中心要明確培訓重點,針對我處農村勞動力實際需求,突出創業本領培訓,實現由打工型經濟向創業型轉變;強化實用技術培訓,由二三產業向一二三產業并舉的方向轉變;拓寬培訓工種范圍,提升培訓層次。按照培訓辦真事、農民得實惠的要求,采取“訂單式培訓、菜單式教學、遞進式就業”的培訓轉移模式,切實把工作做細、做好,讓農村勞動力盡快掌握一種或多種技能,增強其擇業和自主創業能力。針對農民實際需求,今年舉辦4個實用技術培訓班:海參養殖(20人)、網箱養魚(20人)、水產品加工(20人)、服裝縫紉(50人);4個職業資格培訓班:車工(40人)、汽車修理(40人)、電焊(40人)、物業管理(40人),確保超額完成上級下達的培訓指標。
8、加強對技能培訓的監督管理。按照培訓程序做好開班、辦班備案,嚴格檔案基礎管理,按照開辦培訓過程整理裝訂檔案,做到相互銜接、環環相扣,標準統一、資料齊全、規范完整。
9、搞好勞動預備制培訓。按照“個人申請、村審查、社會公示、街道確定”的原則,落實好培訓對象,搞好人員登記和勞動預備制培訓檔案基礎管理,發放《市勞動預備人員證》,為農村應屆初中畢業生學習職業技能提供方便。
10、開展創業培訓,提升勞動者的創業能力。對有創業意向但尚未創業人員,舉辦1個創業培訓班(30人),重點開展創業意識教育和創業基本知識培訓,幫助他們創新觀念,明確創業目標,掌握必備的專業知識,提高創業能力。要組織好有關人員,抓好學員管理,搞好開業指導、項目開發、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服務,積極幫扶勞動者成功創業。
四、加強基礎管理,提升服務層次
篇6
【關鍵詞】職業技能,網絡教育
1、網絡教育的現狀分析:
我國的網絡教育自20世紀末以來,得到了迅猛地發展,短短的兩三年時間已初具規模。目前,僅面向中學生的網校,全國已有200多所,注冊的學生數已達60多萬。自1999年以來,教育部批準67所普通高校學校和中央廣播電視大學開展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允許上述68所試點高校在校內開展網絡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通過現代通信網絡,開展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全國目前已經形成: 高校以網絡學院為主,中小學以輔導網校為主,IT培訓,會計培訓,認證培訓,職稱英語培訓等在網絡教育這一方面都是競爭十分激烈的格局。
就目前網絡教育的整體形勢火熱的情況而言,職業技能的網絡教育明顯冷淡,針對于職業技能這一領域的網絡教育可以說屬于空白地帶,在互聯網的搜索引擎上找不到一家成功的職業技術網校,為什么會造成這樣的情況呢?分析原因有以下三點:第一,職業技能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能以純理論方式完成網絡教學任務。第二:技能實踐需要投入大量的實踐設備與實習場所,特別類如:數控加工,車工,汽修,模具類專業工種,僅設備的投資就需要幾千成之多,一般的網絡學院無法突破基礎投資的限制。第三:師資無法進行持續的保證。當前網絡上流行的社會類網絡教育,如“IT培訓,會計,英語類課程”,師資方面均可以采用臨時聘用、聘請的方式來解決,但是技能人才,特別是達到技師級別的師資人才,卻需要多年的工作經驗和教學經驗的積累。這一點也成為職業技能網絡教育一道屏障,一般院校和社會投資力量無法解決的問題.
2、 學校和社會對開展技能類網絡教育的迫切需求:
(1)拓寬職業技能教育人才的培養模式:由于網絡突破了時空的限制。網絡教育資源具有的一、分布廣泛性,二、形式多樣性,三、快捷性,四、共享性,五、互動性等特點。可以使學員非實時異步式點播進行學習。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出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2)每年全國畢業上百萬的技工人才,這些人才隨著工作的經歷變化和社會對于技能人才需要的變化,也迫切需要充實自己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水平。并且需要通過認證來證明自身的實力。以獲得更好的待遇。
(3)我國是職業技能教育的資源十分不平等,沿海地區和工業發達省份資源相對比較豐富,需要大批的技能人才,僅僅依靠當地有限的學校和社會力量辦學培養模式遠遠不能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要。迫切需要新的教育形式來提升資源不發達省份的人才素質。
(4)中國作為世界的制造工廠,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特別對于高級技能的人才缺口已經到了一個十分嚴重的地步,而當前的企業出于自身的利益考慮,一般不愿意花費大量的投資用于員工的技能培訓。社會上又招聘不到合適的技能人才…..面對這種局面,“職業技能網校”的網絡教育順勢而起,為加快全國技能人才的培養充當開拓者。可以先行試點,然后把獲得成功經驗,推廣到全國。
3、職業技能網絡教育的經濟分析:
項目的經濟收益分析有直接收益、間接收益和社會收益三個方面:
1)直接收益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方面:“職業技能網校”初步預設7專業的網絡課程,分別是:數控、模具、汽修、鉗工、電工、物流、計算機網絡與電子商務。 每個專業都按國家職業等級要求設立五個級別(高級技師,技師,高級工,中級工,初級工 ,廣大的網絡學員可以通過手機,網上支付,購買學習卡,學分卡等方式選擇學習的專業和技能培訓課程;保守估計每年參加網絡學習的學員有5000個,7個專業就有35000個網絡學員,平均每個學員購買的課程花費為500元, 這樣每年有1750萬元的直接收益。 第二方面:學員學完網絡理論課程學習后,需要通過學校組織的技能鑒定和考核證書認證,學員通過網上報名,再由學校統一組織集中面授和考前強化訓練,參加考試和技能鑒定。每年僅按30000人參加本校組織的全國技能鑒定考證,僅鑒定考證辦理這一個方面可以從每個學員那里收益200 元,使職業網校的技能鑒定所財政每年增收600萬元。另外的網校學員集訓和面授的費用因為考慮到實習場所的使用、用料消耗和教師的培訓工資支付,這部分學員收費未計入直接收益。
2)間接收益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方面:由于網校的開設可以滿足職業學校與當地技術學校的學生自主式專業課程的學習,可以減少20%的教師教學課時費用。而抽出來的這一部分師資力量正好可以充實到網絡學員的短期實訓教學中去,更好地為網校學員做好考前輔導和培訓,提高網絡學員考證的通過率。 第二方面:通過網校網絡教育的廣泛傳播和影響,可以擴大學校的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為學校的招生和就業工作帶來極大的便利。節約每年學校因為招生和畢業生推薦就業所花費的費用,約20萬。
3)社會收益:每一個“職業技能網校” 網絡學員僅需要花費少量的學費,就可以享受到與在校生一樣的優質技術和技能教育,為學員生存和就業條件的改善,個人競爭力的增強方面帶來很大的益處。同時,隨著這種教育形式的大力推進,必定為全國的發展輸送大批優秀的技工人才,產生極大的社會價值。
4、 職業網絡教育存在的意義:
1)“職業技能網校”依據全國諸多技工類學校的實力,打造出在全省乃至全國的影響力的品牌網校,進一步為全國的職業教育培養出更多更好的人才。
2)全國技工學校每年的招生人數變化很大,各省的情況均不一樣,而每年的畢業的高職和中職學生在經濟發達省份卻是供不應求,社會面對更對渴望學到一技之長的青年人,迫切需要新的教學模式來拓展培養人才的渠道。
3)“職業技能網校”要充分利用網絡手段為全國的農業人口向城鎮人口的轉移,軍隊復員和轉業軍人的就來,以及城鎮再就業人員的培訓方面做出更大的貢獻。
4)“職業技能網校”要為全國技工人才的培養方面探索出一種新的形式,以“網絡課程+實訓”的方式在全國推廣。為國家在勞動職業技能培養方面作出應有的業績。
參考文獻:
篇7
[關鍵詞]信息技術 基本狀況 培訓方式
[中圖分類號] G4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4-081
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以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使教育教學發生了重大變化。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對教師的職業技能和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們應開展信息技術技能培訓,切實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
一、我校教師信息技術培訓的基本狀況
我校主要開展了三次全員培訓。第一次是2003~2006年期間的“河北省中小學信息技術初級培訓”,其內容是Word、Excel、幻燈片的制作,目的是提高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使其能處理基本的文字材料和數字統計。第二次是2007~2010年的“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綜合教育技術培訓”,其目的是:(1)培養教師在網絡上搜集資料、整理資料的能力;(2)引導教師對音頻、視頻文件進行修改與制作,把學科與信息技術相結合;(3)提高教師根據學科制作教學課件的能力。第三次是2011年至今的“國培計劃――河北省農村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遠程培訓”和“河北省中小學教師素質提高遠程培訓”。這次培訓在提高教師信息技術水平的同時,還對教師進行了一次頭腦風暴的洗禮,不僅在理論上提出了“中觀課程”的概念,還提供了一套教學方法:主題單元計劃設計、探究式教學設計以及相應的評價方案設計。每一次培訓都提高了教師的思想認識和信息技術水平。
二、信息技術教育的培訓方式
總的來說,我校教師的信息素養較低,在信息技術的使用方面,44歲以上的教師只能在計算機上完成網頁瀏覽的操作,不能完成簡單的音頻、視頻的處理,不能結合所教課程制作教學課件。因此,我們對在職教師主要采用集中分批脫產培訓、送教下鄉、校本培訓三種傳統的培訓方式。
1.集中分批脫產培訓。把教師分批次集中,進校進行脫產全封閉式(吃、住在校)培訓。
2.送教下鄉。每年暑假,我校都要聘請各學科專家或骨干教師到各個學區講授繼續教育課程。
3.校本培訓。組織我校的教師定期到各個學區參加校本培訓,指導教師的教學方法,收集教師的教學經驗。
三、在職教師網絡培訓學習方式
1.搭建網絡培訓學習平臺。利用繼教網的教育資源,建立起教師培訓平臺,聘請教育專家、知名學者和優秀骨干教師講課,讓教師能學到先進的教育教學思想、方法和技能。建立繼續教育的輔導主頁,使教師能解決平時在教學和科研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受培訓教師的文化水平和業務能力。網絡培訓平臺由教師進行實名注冊,并為每一位教師建立電子學習檔案袋和學習目標計劃書。學習檔案袋包括:學習記錄、下載材料、學習反思、學習作品集。學習平臺采用交互式學習,交互式學習有以下兩種方式。
(1)人機交互方式。該方式是指人通過電腦與學習平臺所承載的教學內容之間的互動。首先承培單位或教師把大量學習內容放到學習平臺上,然后學員按照自己的需求來選擇要學習的內容和適合自己的練習,這能使學員產生學習的欲望,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地學習。
(2)人機人的交互方式。該方式是指學員和教師之間、學員與學員之間通過學習平臺或網絡通信手段進行交流的方式。它可以讓學員和教師之間,學員和學員之間展開討論,迅速向教師反饋學員的學習信息,教師可以及時地給予輔導,這不僅僅是知識的交流,同時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這種交流可通過教師的QQ群、博客等進行交流(短期脫崗集中培訓宜采用這種方式),也可以采用非實時的離線展開,通過主頁留言、E-mail等方式進行交流(個人的學習可選用此方法)。
篇8
關鍵詞:成人高等教育;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120X(2016)14-0081-02
成人高等教育與生俱來就是培養“復合型”人才的理想教育模式,但受普通高等教育迅猛發展的影響,它遇到前所未有的發展瓶頸,如何充分發揮好成人高等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教育功能,力促其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為當今經濟社會發展培養“復合型”人才,以滿足行業、企業對人才的亟須,這是我們成人教育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成人高等教育的不可替代性
成人高等教育作為一種教育模式,它有輸送學歷人才的補償教育功能,但絕非教育的補充,更非可有可無。成人高等教育是特色教育,更重要的是從業者大學后的職業技能培訓教育,這是它貢獻社會的強大服務功能。成人高等教育充分利用高校的學科優勢、專業優勢、科研優勢和人才優勢,它能有效縮短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新能源、新設備、新管理知識的傳播時間和傳播途徑,能依照專業屬性直接實現將最新的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二、成人高等教育的發展瓶頸
生源的日漸減少、學費標準的低廉、教育投入的不足、教學師資的短缺、教學內容的陳舊、實踐性教學環節的缺失、教育教學方式的滯后、教學質量的滑坡、質量監管手段的缺少、學習平臺建設的落伍和社會聲譽的低下,這些問題的凸顯不利于成人高等教育主體教育功能的充分發揮,迫使成人教育工作者去創新成人高等教育培養模式,強化人才的職業技能素養,培植新常態,發揮新作用,做出新貢獻。
三、影響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的因素1.影響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的內因
(1)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教學計劃課程的融通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計劃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教學計劃專業課程的一致性。兩種教學模式的課程一致是融通的前提,也可以說專業課程融通是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的充要條件,離開專業課程融通談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融合是空談,更是無稽之談,專業課程的融通當然也少不了教育主管部門的批準,但專業課程的融通程度完全取決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主管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可制訂相關的指導性專業課程融通標準,指導高校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機融合。
(2)成人高等教育教學條件與職業技能培訓教育要求的適應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教學的條件要完全滿足職業技能培訓在理論與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條件要求。在實現了專業課程融通的前提下,既能保證理論課的正常教學,又能滿足專業課程對實習、實驗、實操的要求。
(3)專業設置與崗位要求的適應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與職業技能培訓的工種設置要根據社會的需求進行,兩者專業教學計劃的課程設置要與崗位對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要求完全一致。只有這樣,專業才是社會上受歡迎的專業,人才才是社會需求的人才,技能才是社會緊缺的技能。
(4)教材內容與職業標準的融入度。它是指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教學計劃中專業課程教材的內容要足夠支撐對從業人員職業技能素質要求知識的一致性程度。教材內容不能掛羊頭賣狗肉,不能短斤少兩,更不能用盜版以次充好,在滿足專業知識完全符合職業技能要求的前提下,理論性與實操性、知識性與趣味性、可讀性與專業性、美觀性與實用性、前瞻性與現實性的完美統一卻是十分重要的,兼顧深入淺出,由表及里,循循善誘,潤物無聲,做到既遵循成人高等教育規律,又符合成人高等教育的特點;既具有成人高等教育的特色,又符合成人學習的特點;既有嚴格的理論知識要求,又有理論指導實踐的實操功能,達到完全符合職業標準的知識融入程度。
2.影響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有機融合的外因
(1)“職業資格證書制”。它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的國家考試制度。它是指按照國家制定的職業技能標準或任職資格條件,通過政府認定的考核鑒定機構,對從業者的技能水平或職業資格進行客觀公正、科學規范的評價和鑒定,對合格者授予相應的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度。
(2)“雙證制”。它是指政府相關部門允許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證書分發,學分互認,成人高等教育頒發學歷畢業證書,職業技能培訓頒發職業資格證書的制度。學歷畢業證是從業者系統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熟練掌握專業知識的證明,而職業資格證是從業者具備足夠專業職業素養和實操能力的證明。
(3)“行業準入制”。它是指隨著社會競爭的日趨加劇和中國加入WTO后進入一體化國際市場,我國的人事制度逐步從學歷證書向職業資格證書過渡,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已做規定的行業從業人員必須持有職業資格證書才準進入的制度。“行業準入制”的制定和實施,標志著我國就業制度邁入常態化、法規化和科學化的軌道。
(4)“認證體系”。它是指利用互聯網資源和成人高等教育學歷數據庫、職業資格數據庫進行網上認證的體系。特殊情況或由政府授權,委派教育主管部門或社保部門的某個單位對認證者在網上進行學歷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認定,并出具相關證明。
(5)“雙證管理制”。即學歷證、職業資格證的管理體系。雙證管理體系是指從業者在接受成人高等教育的過程中以專業技能和職業標準為核心,以專業課程融通為紐帶,使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國家職業標準要求相一致,達到提高從業人員職業素質,最終實現從業者職業素質與職業技能水平相互融通、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雙證同時持有的體制機制。
四、注重人才職業素質培養,創新成人高等教育培養模式(1)科學擬定成人高等教育的專業課程教學計劃。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計劃要兼顧理論性,突出實踐性,注重應用性,強化實操性,建立學校主導、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研發機制,充分吸納行業企業對人才知識能力、技能素質要求的合理化建議,力促成人高等教育的人才培養計劃和教學計劃完全符合職業技能準入標準要求,實現兩種教育模式專業課程互相融通,同時根據實際需要不斷做出調整和修改,以滿足經濟社會對“留得住”“善管理”“精工藝”“多技能”“復合型”人才的需求。
(2)注重“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雙師型”師資隊伍既有高深理論的支撐,又有實踐技能的傳授。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可通過師資培訓、內請外聘、專兼結合的方式,建立“金牌師資庫”,以確保成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的人才培養質量。
(3)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強化職業技能培養。重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就是重視人才培養的能力建設。實習實訓基地是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職業技能素養,知識轉化為生產力,增強動手能力和實操能力的實踐平臺。高校應加大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投入,加強與基層企業與生產單位的聯系,讓實習實訓基地落地行業企業內部,深入生產線、流水線,真正培養出受社會歡迎的“復合型”人才。
(4)合理利用網絡資源,建設學習培訓平臺。在信息科技和互聯網技術突飛猛進的當下,成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要重視網絡資源的利用和學習平臺建設,建立學習便捷、不限時空、形式靈活、開放自由、輕松愉悅、興致樂向、反復演練、利于記憶的網上學習和考試平臺,方便從業者業余學習,有效避免了工學矛盾。
(5)開展“雙向互動,訂單培養”服務。高校可以通過聯合辦學、送教上門、委托培養、實習實訓等方式,增強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務功能,與行業、企業簽訂人才培養訂單,為行業、企業量身定做培養專門人才。
(6)加強監管,確保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質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的生命線,質量好壞決定成人高等教育能否持續發展。因此,要加強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的監管,要把監管深入到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用制度機制、監管隊伍和措施手段,對成人高等教育教學質量全方位、全過程進行監控,確保成人高等教育人才的培養規格和質量達到職業標準的準入度要求。
(7)創新體制機制,加強合作聯盟,走驅動發展之路。成人高等教育發展瓶頸已日益凸顯,教育主管部門和高校應拓寬思路,完善系列制度建設,建立利于成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發展的體制機制,從影響成人高等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融合的內外因素上下功夫,積極與行業、企業建立聯盟,合作辦學,訂單培養,便于產學研互相促進,教學與需求相互匹配,不斷推進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學內容的改革向深度和廣度發展,以兩種教育模式的專業課程融通作為紐帶,與行業企業共同探索建立成人高等教育培養計劃與專業課程教學計劃與職業資格準入要求相一致,校企合作、計劃共訂、教師互聘、課程融通、學分互認,證書分發、產學研結合,相互促進,驅動發展,合作共贏的人才培養新模式。
成人高等教育與職業技能培訓的有機融合需要相關部門和相關行業相互配合,完善管理制度和體制機制建設,共同奮斗,強化成人高等教育的服務功能,共同建造服務型成人高等教育新體系,服務當今經濟社會,引領新常態,走驅動發展之路。
參考文獻:
[1]黎璞琛.成人高校學歷教育與技能培訓有機結合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4,(8).
篇9
那么,是什么使這一切變成現實,武隆在遠程教育上有何經驗可供推廣?
目前,武隆正在打造一個教育新項目――重慶市城鄉統籌遠程教育服務“三農”試驗區,該項目把教育全民化引進了農家。
遠程教育網絡覆蓋全縣各鄉鎮,山區學校實現“班班通”。這一全新的教育品牌已在全國引起了反響。
探索遠程教育新模式
把教育全民化引進農家
2007年,武隆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作出了“打造知識武隆,營造創新武隆,建設生態武隆,構建和諧武隆”四項戰略部署,并把“打造知識武隆”放在四大戰略首位。按照這一新的發展思路,近年來武隆縣加快了整合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黨員教育、農民教育、社區教育等各類教育資源步伐,不斷深化全民教育意識,真正形成了學校、家庭、社會教育“三體一位”。學校的遠程教育和師資等力量,也在黨政干部教育、農民素質提升、專技人才培養和農民技能培訓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武隆縣火爐鎮,每逢趕場,該鎮成教干部就將電視搬到街上,向當地農民播放養魚、種烤煙等實用技術。火爐鎮中心校的多媒體教學設施,已被運用到農民變市民的技能培訓上。同時,武隆縣將遠程教育與“貧困村信息路建設試點項目”緊密結合,通過安裝衛星上網設備,開通貧困村互聯網寬帶等,將“信息高速路”修到千家萬戶,使廣大群眾通過互聯網學習,開展農民變市民的技能培訓。
事實上,火爐鎮的這種方式目前已擴展到全縣所有的鄉村。近年來,武隆利用教育資源網絡,平均每年培訓農民高達11萬人次,平均每戶農民都有1人以上接受了實用技術教育。
武隆遠程教育服務三農,把教育全民化引進了農家,讓有限的教育資源效益最大化,這是遠程教育應用的成果之一。在為農村培養大批人才的同時,也促進了武隆經濟的發展,農民的增收和社會的進步。
天上一顆星
地上一片網
從2003年開始,武隆縣結合農村遠程教育工程,投資620多萬元,建成了光盤播放點66個,衛星收視點122個,計算機教室23間,學校覆蓋率達到了100%。隨后,武隆縣又投入1200多萬元,建成了“教育城域網”,在村完校以上的學校配置了計算機網絡教室,建設了電子備課室,實施“班班通”工程。到目前為止,該縣基本形成了中學以“計算機+投影”、中心校以“計算機+平板電視”、村完校以“移動一體式多媒體”為基本模式的“班班通”,形成了“天上一顆星 ,地上一片網”的現代遠程教育網絡體系。
為使網絡設施得到最有效的利用,縣教委把遠程教育的應用作為農村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與推進素質教育、課程改革緊密結合,通過舉辦賽課、說課、論文評審等多種方式,實現信息資源與學科整合,滿足不同的教學需要。
同時,縣教育城域網通過衛星接收,將全國的優質教育資源到網上,供全縣的中小學教師瀏覽、下載和使用。并充分利用好電子備課室,集中備課,資源共享,使遠程教育的優質教育資源得到了充分的運用。
篇10
關鍵詞:救護技能;大學生;平臺建設;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2)09-0170-02
一、國內外現狀和趨勢
一個新的流行病學模式正在出現,意外事故和肉體傷害行為常常對受害者個人及其家庭造成災難性后果[1]。據統計,每年350萬人死于事故造成的損傷、日常生活中的意外和暴力行為,受傷需要治療的人數為上述的100~500倍,其中200萬名受害者形成永久性殘疾。汶川大地震傷亡人數374470人,死亡或失蹤87150人。軍人,學生,大批的志愿者戰斗在一線,很多志愿者是臨時突擊進行救護技能培訓,我們也心痛地看到,因為救治不當,大批傷員致殘,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增加社會壓力[2]。這就提出了新的系列科學問題:救護技能普及迫在眉睫,如何進行培訓,培訓對象的突破性選擇,培訓體系如何構建,培訓效果跟蹤與評價等。聯合國在上世紀90年代就提出了20世紀最后10年為“國際減災10年”;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提出文告:長期以來,人們對家中,路上或工作場所可能遇到的危險認識不足,未形成公眾輿論[3]。美國的救護體系建設領先,源于猝死病人的急劇增加建立了被全世界接受的“生命鏈”理論體系,現代救護技術在9.11事件和颶風這種大型公共事件的救援中得到了較好應用[4]。我國救護體系建設、救護意識建立越來越得到重視,2008年國家設立了“中國醫學救援協會”這樣一個一級協會組織來關注醫學救援和救援裝備[5]。在部分省市的紅十字會開展了一些救護技能培訓,使得包括奧運志愿者,普通公眾得到了救生技術的培訓[6-8]。但是這些培訓組織的體系性、績效評價都有待于進一步發展。尤其是我們看到我國目前高校在校生幾千萬,這是以后社會各行業的主體,尤其需要普及救護技能,并以他們為火種,帶動全社會的救援體系發展。要破解上述科學問題,救護、救援技能培訓將朝新的方向發展,建立以大學生為對象的救護培訓基地,開展救護技能培訓具有重要意義。
二、培訓平臺建設
1.與紅十字會合作,建立正規培訓機構。據不完全統計,重慶郵電大學紅十字救護技能培訓中心是全國第一家高校專業救護技能培訓中心,2008年8月正式成立,如今受訓學員16期,共計4000余人。該中心從成立之初,就提出“高起點、高規格、高效率”的建設思路,率先解決機構身份問題,獲得重慶市紅十字會高度認可,成立高規格培訓機構。一方面獲得了社會和學生認可,另一方面獲得了紅會支持,培訓技術可以與時俱進。
2.構建專業講師團。組成一只復合度高的專業講師團。本培訓中心專業教師包括全國紅十字會培訓資深講師;重慶市紅十字會救護培訓專業講師;重慶市急救中心急救課等臨床醫學專家;重慶郵電大學送國家紅十字總會培訓合格的培訓師資。這樣的人才架構,從隊伍上保證了培訓實力,學科結構復雜、學緣廣的隊伍特色也保障了救護培訓這種多科性、實踐性強的教學組織。
3.高效率的管理隊伍。該培訓班開辦以來,學生反響積極,每年度報名人數超過1000人,占當年學校新入學大學生數量的25%以上,而且部分教職工、特別是學生工作系統的輔導員、班導師也積極參加。因此本培訓中心建立了優質、高效的管理團隊。招生組織、學籍管理由專人負責,按照培訓班分班班級,還配備班主任,對培訓學員培訓時間沖突進行調整和管理,確保每位學員足夠、全程獲得培訓。
4.課程體系安排。根據最新救護培訓知識大綱,設計培訓課程體系。圖1是培訓內容和學時分布圖,總共16學時,其中實踐時間占50%以上。救護新概念重在強調救護的時效性、“生命鏈”體系,國際救援發展;止血、包扎、固定、搬運等重在強調實踐訓練和臨場觀察;CPR重點強調操作手法的準確性;綜合考核要求所有學習內容每個學員必須完整、熟練完成,強調實際技能,所有培訓師資全體參與本環節教學。
圖1 培訓內容和學時分布圖
5.訓練設施完善充分。良好的設施是培訓效果的保障。本中心獲得重慶市紅十字會提供大量的圖文資料、電子課件、模擬人、擔架、呼吸面具、頸托等教具。中心還利用校內外支持經費購置模擬人3套,達到每堂課、每小組(5~6人)都有充分教具使用。特別是比如對教具要求較高、訓練時間長的CPR環節得到保證。
6.完善的管理跟蹤機制。通過考核,學員完成培訓后,頒發重慶市紅十字會初級救護員資格證書,通過網絡建立檔案,對學員后期參與志愿者、救護技術使用等情況進行跟蹤。目前已經收到學員在日常使用救護技能應對突發事事故案例10余起,在課堂救治突發暈厥患者2人,利用救護知識正確救治顱腦外傷病人1起,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
三、討論
在培訓課程體系中,必須建立新的救護概念。新的救護概念是在現代社會發展和人類生活新的模式結構下,利用科技進步成果針對各個環節的危重急癥、意外傷害,向公眾普及救護知識,使其掌握先進的基本救護理念和技能,成為“第一目擊者”。要讓培訓對象建立及時、先進、有效的救護理念[9]。救護技術是大眾必須普及的技術,從何時,以何種人群開始就顯得尤為重要了。高等教育是人才培訓主體,以大學生為特定人群進行研究,必將起到更好的效果[10]。大學生將深入到各行各業,在回家、上學、社會實踐等各種社會交流途中,都可以展現良好的救護技能。瞄準救護技能培訓重大的需求,可以以大學生培養體系建設為核心,構建一套適合我國大學生救護技能培訓的知識體系,包括立體化的網絡資料,科學合理的培訓評估體系為救護知識教育提供新的參考。通過與學校教務處、學生處等部門協調,讓本培訓進入大學生培養方案中,增加學生選課積極性。
通過幾年培訓班實施以來,本研究得到了重慶郵電大學教學改革項目支持,還在教學手段、教學資料、評價體系、評價技術等領域產生諸多研究成果,這些成果具有如下應用價值:①形成一套立體化涵蓋字紙、電子、網絡網站的大學生救護培訓教學體系,并成功推廣到高校使用。②形成救護培訓效果反饋體系,評價培養效果。③切實提高大學生救護技能,為素質教育實施提供特色素材。④形成的教學資料、網絡為紅十字會和高校提供參考,甚至為行業救護技能培訓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孫海琴,姜麗萍,楊曄琴,等.基于社區公民開展初級救護培訓的體會[J].醫學信息,2010,5(10):2987-2988.
[2]李妮,王曉霞,趙璧.強化業務培訓管理提高突發事件救護能力[J].護理雜志,2009,26(2):66-66,71.
[3]邵華.開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知識培訓的教學研究基層[J].醫學論壇,2008,12(13):460-461.
[4]劉潔英.救護新概念在社區工作者急救培訓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09,7(2):155-156.
[5]廖全全,鄒紅梅,王從華等.新型急救護理培訓模式在急診科的實施與效果[J].護理研究,2009,23(2):360-361.
[6]閆遠杰,殷振瑾,郭洪杰等.大學生救護培訓及社區救護普及探索[J].中國醫藥導報,2010,7(17):120-121.
[7]陳瑤,桂莉,顧申等.厲瑛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中的應用及對野戰救護培訓的啟示[J].護理雜志,2009,(10):38-40.
[8]張亞卓,夏雪瑩.戰傷救治模式在急診護理培訓中的實踐與思考[J].護理雜志,2008,25(23):74-75
[9]姚金蘭.某高校非醫學類專業大學生傷害的救護培訓效果評價[J].中國學校衛生,2007,28(12):1112-1112.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網絡監督管理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