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義范文

時間:2024-04-19 18:04:32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義,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意義

篇1

關鍵詞:上海自貿區;外匯管理;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

中圖分類號:F830.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0017-2015(1)-0077-04

一、引言

自由貿易區通常指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球共有1200多個自由貿易區。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上海自貿區)建設是我國經濟體制改革進入深水區的一項重要國家戰略,作為我國深化改革的實驗田和橋頭堡,上海自貿區在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便利跨境貿易和投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提供著難得的范本和經驗。與此同時,陜西省正值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構想以及“關天經濟帶”、西咸新區國家級新區建設的重要歷史機遇期,本文通過對上海自貿區一年來金融改革開放特別是外匯管理政策方面的實施政策和經驗成效梳理,為探索絲綢之路經濟帶西安自由貿易實驗園區(以下簡稱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發展所需外匯管理政策支持提供思路,為探索內陸地區開放開發新模式、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提供借鑒和參考。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情況

(一)上海自貿區基本情況

上海自貿區是我國在上海設立的區域性自由貿易園區,該實驗區于2013年8月22日經國務院正式批準設立,9月29日正式掛牌開張。實驗區總面積為28.78平方公里,范圍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核心)、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和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2014年1-8月,上海自貿區(企業)進出口貨值達到50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2%,其中,進口3700.4億元,同比增長8.9%,出口1303.6億元,同比增長10.1%。截至2014年9月中旬,區內共新設各類企業1.2萬余戶,新設企業注冊資本(金)總量超過3400億元。經過一年的發展,上海自貿區在推進金融改革創新、擴大對外開放、便利跨境貿易和投資、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引領和帶動作用,成為我國推進改革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實驗田。

(二)金融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情況

為保障自貿區內各項金融工作進展順利,人民銀行協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等各部門出臺了多項支持自貿區建設政策,明確了自貿區金融改革的總體方向,共同構成了金融支持自貿區實體經濟發展的總體政策框架。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9月末,上海自貿區新設金融及類金融機構等超過3000家,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累計51條金融支持自貿區的意見和13項實施細則(如表1)。

(三)上海自貿區外匯管理政策主要內容

為貫徹落實中國人民銀行《關于金融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的意見》要求,支持上海自貿區建設,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經國家外匯管理局批準,國家外匯管理局上海市分局《關于支持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外匯管理實施細則的通知》。該細則按照服務實體經濟、深化外匯管理改革、有效防范風險、“成熟一項、推動一項”原則,實施經常項目、直接投資、對外債權債務、企業集團資金集中運營管理、結售匯管理等外匯管理政策創新措施(如表2)。

(四)上海自貿區外匯管理政策的啟示和借鑒

一是大幅度的簡政放權。從具體內容看,不僅簡化了區內主體和境外之間經常項目交易單證的審核,直接投資外匯登記的手續,還率先在全國實行外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賦予企業結匯選擇權,規避匯率風險;同時,還取消了相當部分的債權債務行政審批的手續,促進了跨境融資的大幅度便利化。在改進外債風險管理的前提下,賦予了微觀主體更多的境內外融資的自主選擇權。

二是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通過深入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上海自貿區投資管理制度更加開放透明。據了解,2014版負面清單將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由190條減少到139條;負面清單以外領域的外商投資項目核準制和企業合同章程審批制全部改為備案制;企業準入由“一個部門、一個窗口集中受理”;服務業23項開放措施全面實施。

三是促進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業態的發展。通過改進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外匯資金池及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各項試點的政策,大幅度放寬試點企業的條件,簡化審批流程和賬戶管理,有利于總部經濟在自貿區大面積的集聚。

四是積極支持融資租賃業務在自貿區快速發展。允許非金融類融資租賃公司境內收取外幣資金,簡化飛機、船舶等大型融資租賃項目預付貸款手續。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極大地便利了區內融資租賃業務開展,促進區內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

五是對系統風險的零容忍。加強統計檢測的分析預警,嚴格履行外匯數據信息報送義務,督促銀行、企業等按照現行外匯管理規定,主動報告異常或可疑情況,防止異常跨境資金的流動;完善外匯收支預測、預警體系,對銀行和企業的可疑情況進行提示;依法開展現場核查和檢查,實施分類監管;在出現重大風險時,可以及時調整政策,采取臨時性管理措施。

三、外匯管理政策支持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建設的借鑒與探索

近年來,陜西省對外開放的步伐逐步加快,已經獲批建成西安綜合保稅區、西安出口加工A區和B區、西安高新綜合保稅區、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5個海關特殊監管區。2014年1月,經國務院批復,西咸新區升級為國家級新區。5月,《西安國家航空城實驗區規劃》獲得國家民航總局批復,空港新城成為全國首個國家航空城實驗區。2014年10月17日,陜西省委、省政府出臺《關于加快西咸新區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整合空港新城和西安國際港務區功能,依托西安海關特殊監管區和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國家海關口岸,積極申報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自由貿易區;設立空港新城海關特殊監管區,開展國家跨境電子商務試點,打造絲綢之路經濟帶交通物流樞紐,建設國家航空城實驗區。從國家戰略到陜西省的決策部署,以西咸新區空港新城為承載,大西安、大空間的地緣優勢不斷被深入挖掘,陜西推動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建設逐步深入。

(一)借鑒上海自貿區經驗,前瞻性開展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建設外匯政策設計

一是研究與貿易自由配套的外匯支持政策。進一步簡化經常項目業務流程。建立前臺“一站式”外匯業務服務體系,簡化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單證審核流程。支持企業集團經常項目集中收付匯與軋差凈額結算。督促銀行按照“了解你的客戶”、“了解你的業務”、“盡職審查”等原則辦理經常項目收結匯、購付匯手續。推動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整合優化,探索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實施主體監管,對園區內重點企業建立一對一定點聯系制度。探索差異化管理方式創新,鼓勵園區內企業充分利用境內外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便利跨境貿易。

二是研究與投融資便利配套的外匯支持政策。進一步放寬資本項目外匯管理。簡化直接投資外匯登記手續,直接投資項下外匯登記及變更登記下放至銀行辦理,實行外商投資企業外匯資本金意愿結匯。加快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探索推動資本項目可兌換的有效途徑,深化區域經濟合作與創新,推動中國-新加坡第三個政府間項目在陜西落地,探索建立絲綢之路經濟帶能源金融中心,推進絲路基金在基礎設施、交通運輸、戰略能源中發揮作用,促進陜西與中亞各國建立更為緊密的經貿金融合作關系。

三是研究支持總部經濟和新型貿易業態發展的外匯支持政策。結合陜西企業發展特色,鼓勵西電集團等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試點、改進外幣資金池及國際貿易結算中心外匯管理試點政策,放寬試點企業條件、簡化審批流程及賬戶管理。便利金融機構為跨境電子商務提供人民幣結算服務。

四是研究支持融資租賃業務的外匯支持政策。取消區內融資租賃公司辦理融資租賃對外債權業務的逐筆審批,實行登記管理。融資租賃類公司開展對外融資租賃業務,不受現行境內企業境外放款額度限制。鼓勵合格外商融資租賃公司開展租賃外債業務,促進園區內企業通過開展設備融資租賃獲取先進技術設備。允許非金融類融資租賃公司境內收取外幣租金,解決貨幣錯配問題。簡化飛機、船舶等大型融資租賃項目預付貨款手續。

五是研究促進外匯市場發展的外匯支持政策。根據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求調整轄內金融機構進入銀行間外匯市場管理政策,鼓勵園區內符合要求的金融機構加入中國外匯交易中心進行即期結售匯和衍生產品交易。便利銀行開展面向區內客戶的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柜臺交易,幫助企業規避大宗商品價格風險。

(二)深入外匯管理改革,創新性開展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外匯管理機制建設的探索

一是建立新常態下以負面清單為主的外匯管理政策取向機制。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正從高速增長轉向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方式正從規模速度型粗放增長轉向質量效率型集約增長,經濟結構正從增量擴能為主轉向調整存量、做優增量并存的深度調整。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區外匯管理也要適應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常態形勢,采取負面清單的政策取向,對現有外匯政策進行有效整合,打破經常、資本等條塊分割的外匯管理模式,實現包涵經常項目、資本項目、國際收支申報等全口徑外匯業務的企業主體管理,探索建立以負面清單為主的外匯管理政策取向機制,進一步減少市場主體運行成本,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積極促進內需和外需平衡、進口和出口平衡、引進外資和對外投資平衡,為涉外主體創造更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二是建立跨部門監管政策配合的協調機制。自貿區建設涉及商務、海關、工商、稅務、財政、人民銀行、外匯局等多個部門,部門之間的政策不協調和溝通不暢將導致自貿區管理的盲點和空白。在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區建設中,一方面應推動跨部門監管政策協調的頂層設計,聯合國際海事、各地海關、港口、稅務、公安等部門搭建第三方監管信息共享平臺,形成監管合力;另一方面,在推動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區建設中,應更好地協調商務、發改委、稅務、海關等多個部門,探索建立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區建設跨部門聯合監管協調機制,減少政策沖突和監管沖突,在簡政放權的大背景下提升對企業的管理和服務的執行效率。

三是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風險應對機制。通過將現有的多個外匯信息系統進行有效整合和連接,探索絲路經濟帶西安自貿園區內數據集中采集和集中監測體系。通過設計科學的指標校驗關系、合理的指標預警值和判斷風險的指標編制,進一步完善跨境資金流動監測預警和風險應對機制,加強對園區內企業統計監測與預警分析,有效防范外匯收支風險。指導督促銀行切實履行代位監管職責,主動報告異常或可疑情況并積極采取措施,防范異常跨境資金流動;強化非現場檢測與現場核查檢查,實施分類管理,將外匯違規信息納入金融業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加大違規和失信懲戒力度。進一步探索建立健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下的外匯管理體系,牢牢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參考文獻

[1]馮宗憲.中國向歐亞大陸延伸的戰略動脈―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區域、線路劃分和功能詳解[J].人民論壇,2014,(4):79-85。

[2]孫媛媛.絲綢之路經濟帶旅游效率評價與差異研究―以關中-天水經濟區為例[J].絲綢之路,2014,(12):20-24。

[3]譚林,魏瑋.產城關系視角下我國絲綢之路沿線產業發展問題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5):58-64。

[4]吳絨絲綢之路經濟帶陜西段文化資源深度開發研究[J].絲綢之路,2014,(18):5-7。

[5]張亞斌,馬莉莉.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問題的述評及思考[J].未來與發展,2014,(9):101-105。

The Referen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Foreign Exchange Administration Policies’ Suppor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Xi’an Free Trade Experimental Zone along the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ZHAO Fei

(Xi’an Branch PBC, Xi’an Shaanxi 710075)

篇2

推動外貿物流創新發展:整合了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四大保稅區后的上海自貿區利好外貿物流。長江是全球最大的內河水運通道,被稱為黃金水道。上海港90%的集裝箱貨源來自長江經濟帶,浦東機場將成為全球最大的貨運機場也依賴長江經濟帶。

FTZ與FTA的本質區別:

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FTZ):是根據本國(地區)法律法規在本國(地區)境內設立的區域性經濟特區。這種方式屬一國(或地區)境內關外的貿易行為,即某一國(或地區)在其轄區內劃出一塊地盤作為市場對外做買賣(貿易),對該地盤的買賣活動不過多的插手干預、且對外運入的貨物不收或優惠過路費(關稅)。與國際上傳統自由貿易區(FTA)不同的是,傳統自由貿易區是多個國家一起玩,游戲規則多國共同制定;而這種方式是一國在自個的地盤玩,自己地盤自己做主,游戲規則自己制定。

傳統的自由貿易區(FTA):是根據多個國家之間協議設立的包括協議國(地區)在內的區域經濟貿易團體。指多個國家或地區(經濟體)之間做買賣生意(貿易),為改善買賣市場,彼此給予各種優惠政策:至于怎樣做買賣,不是某一國說了算,而是在國際協議的基礎上多國合作伙伴一起商議制定游戲規則,按多國共同制定的規則進行。

上海自貿區肩負四項重大使命

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已被理論界普遍認可。面積達28.78平方公里的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不僅是國內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自由貿易區,更是后WTO時代應對美國主導下的全球自由貿易新格局的重大舉措,也是調整國內經濟貿易結構、促進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先行試驗區。專家也將其視為與1979年建立深圳特區、2001年加入WTO同等級別的重大改革舉措。因此,上海自貿區的成立肩負了重大使命。

一是貿易自由化:即沒有海關監管、查禁、關稅干預下的貨物自由進口、制造和再出口。上海要做貿易中心,盡管有航運的優勢,但是比不過舟山和寧波,所以上海的目的不是做集裝箱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而是做轉口貿易和離岸貿易(倫敦不過就是幾百萬標箱)。這里面最核心部件有兩個,一是吸引跨國公司總部(包括資金、運營和營銷),另一個就是構架大宗商品交易平臺。

二是投資的自由化:全面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非禁即入,除了負面清單規定不能干的,其他都可以干。這特別針對的是服務業――金融服務、航運服務、商貿服務、專業服務、社會服務、文化服務,六大領域全部開放。實踐證明,不管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凡是對外開放比較徹底、積極參與全球資源競合的領域,都會發展較好、競爭力變強。因此自貿區內投資大部分會實行備案制,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諸多限制。

篇3

自貿區的功能明顯被夸大

事實果真如此嗎?我認為若 “以自貿區論自貿區”,其功能肯定是被夸大了。

此話怎講?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何謂“自由貿易區”?

系指貿易伙伴之間通過簽署協定,互相之間開放市場,逐步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并允許船舶自由進出,在服務業領域改善市場準入條件,實現貿易和投資的自由化。自由貿易區有貨物進出自由、投資自由、金融自由,及成員經濟體之間無共同對外關稅等四個特點。不同于實行普通貿易優惠政策的“出口加工區”,設立自貿區可以促進地區進出口貿易和增加外匯,提高該地區在國際貿易中的地位,并增加就業促進地區整體經濟發展。

確實,從“表面文章”來看,此番中央批準自貿區對上海及其周邊地區是百利無一害的,但探究細節卻會發現并不完全如此。

需歷經“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

畢竟商務部“國務院批準設立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消息時,明確表示設立自貿區主要任務是要探索我國對外開放的新路徑和新模式。既是“探索”與“試驗”,說明“摸著石頭過河”的變數仍多,加之“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同樣地,香港也經過近百年的耕耘與努力,才成就其“東方之珠”的國際金融中心,“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和發揮作用也需時日。

雖然上海市政府在國務院批準設立自由貿易區的前一天(8月21日)便已下發文件,提出的42條措施落實金融“國十條”,其中也包含“進一步推進人民幣跨境使用”,但要落到實處恐非易事。況且自貿區范圍僅僅涵蓋上海市外高橋保稅區、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洋山保稅港區及上海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等4個海關特殊監管區域,總面積僅28.78平方公里,并不是與國際上的自貿區屬于同一個量級!

房價將提前反應利多

這么說來,是否意味著我不看好“自貿區”的發展呢?當然不是!如前所述,“以自貿區論自貿區”,我深感不少人的判斷太過樂觀,就算是“真命天子”,也才剛呱呱落地,你也得給它20年的成長期吧,現在就過度吹捧,無異揠苗助長。

反倒是房價有機會趁勢而起。畢竟,在許多時候房價的高低起伏,往往反映的是預期與前景。上海發展至今日,活力四射、動感十足,神似活蹦亂跳的年輕小伙子,又有光環、重大利多加身,沖撞房價邊界的可能性與動力,當有無限想象空間。

篇4

關鍵詞:嚴復;經濟思想;自貿區;對外貿易

嚴復(1854-1921),福建人,近代偉大的思想啟蒙家,翻譯家,他是將資產階級古典學派經濟理論介紹到中國的第一人。其譯著《原富》,即我們通常見到的譯本《國富論》,這是英國著名的古典政治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所著。嚴復深受斯密思想影響,但他并沒有全盤接受斯密的理論,有所肯定,也有所批評,他最為肯定的是亞當?斯密的自由貿易理論,他的思想集中表現在《原富》的按語中。

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中國發展也進入了新常態,國內產能過剩問題突出,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任務艱巨,出口所面臨的形勢不容樂觀,在此背景下,2013年9月29日上海設立自貿試驗區。此后,廣東、天津、福建等自貿試驗區逐漸設立。自貿試驗區是我國探索進一步開放的試驗田,對“倒逼”國內改革,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提高產品國際競爭力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嚴復《原富》按語中的主要經濟思想

1.生產自由思想

《原富》按語中到處體現著經濟自由主義的思想,嚴復反對中官商壟斷,主張給民族資產階級充分自由。“蓋財者民力之所出,欲其力所出之至多,必使廓然自由,悉絕束縛拘滯而后可。”只有解除對民族資產階級的束縛,才能發揮其積極性,使他們更多地生產。他主張以一種契約的形式來規范社會生產關系,減少經濟發展的阻力,“一切上之所應享,下之所宜貢者,則定之以公約,如此則上下相安而以富”。他主張市場調節機制和自由競爭,聽任民族資產階級發展工商業的民辦政策,以促進經濟發展,并指出正是英國長期實行自由主義的經濟政策,經濟社會才會保持了長久發展。對于自由主義之理念,他甚至創造性地將中國傳統的道家思想與現代經濟當中自由主義觀念結合起來,在《原富》按語中寫出:“樂其事,若水之驅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耶?”

2.貿易自由思想

在按語中,嚴復深刻批評閉關鎖國的謬論:“今之憂貧者日求國富,而惡為其通,此何異醫者日進填補之劑,而塞病人之二溲。”他提倡自由,反對貿易保護主義,“自由貿易非他,盡其國地利民力二者出貨之能,悠賈商之公平為競,以使物產極于至廉而已”;另外他認為,當時的中國工業落后,所以不得不出口原料,進口工業品,這樣的貿易方式對中國十分不利,因此他主張運用自由的經濟思想理念大力發展民族工業,改變不利的貿易地位;而且他還提倡發揮傳統產品的優勢,大力加強薄弱環節,這有這樣才能在對外貿易中取得成功;他并不認為引進外資毫無弊病,例如在《為張燕謀草奏》中,他說弊病有兩條:“契約不明,任其侵欺,委棄利權,喧賓奪主,一也;見好外人,官為所用,強稱官產,欺壓股東,二也”。

3.金融發展思想

嚴復的金融思想集中體現在“譯事例言”和“按語”中,他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制度應該符合客觀發展的需要。他肯定了銀行的貸款制度,認為這種制度方便了人民,有利于生產,但點名了銀行貸款的宗旨是借給缺錢的人作為資本,用于發展生產而不是用于消費,他反對大規模向國民借債和以款作抵押,認為只有在商業和制造業已發展到高水平時才能這樣,否則國家會遭到覆滅的災難。另外,他反對濫發錢幣,指出弊病,提出整頓幣制,強調政府應該在穩定幣值方面發揮主導作用,通過法制手段建立完善、穩定的幣值以結束幣值混亂的局面,將經濟推上正常的發展軌道。在銀行建設領域,他竭力主張商民自辦銀行,他認為銀行興辦可以疏通滯財,鼓勵節約,輔民善治,幫助民間投資,發展生產,增加積累,滿足消費,因而是求富、務富之道。嚴復還主張以流通刺激農業生產、舉辦保險業、統一度量衡。

二、嚴復經濟思想對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現實意義

1.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一百多年前,嚴復已經提出自由競爭和經濟由市場調節,減少壟斷和政府干預,這種思想對于自貿試驗區改善投資環境有重要的意義。長期以來,繁雜的行政審批制度和行政干預阻礙了我國民營企業的發展,使得民營企業不能在一個公平自由的市場環境中生存。因此,自貿試驗區建設過程中應創新行政管理體制,減少行政管理對企業發展的束縛,實現產業更加自由,發展更加便利。這就要求我們一方面應深入推進商事登記制度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簡化程序,縮短審批時間,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推進事后事中的監管體制,加強司法建設,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2.推進負面清單制度建設,擴大對外貿易

在按語中,嚴復批評閉關鎖國的謬論,提倡自由,反對貿易保護,主張擴大貿易。當前,我國改革正處于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國內產能過剩,產業創新力還遠遠不夠。推動貿易自由化,充分參與國際競爭,對于倒逼改革,促進國內產業優化升級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推進負面清單制度,吸引外資,擴大對外貿易,實現自由競爭十分必要。一方面我們應對負面清單之外領域實行備案制,擴大對外項目,目前我國大部分自貿試驗區已經開始著手推進;另一方面我們應大力推進貿易便利化,提高海關行政效率,努力實現關檢合作信息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資源共享,為貨主節約成本,提高碼頭場地的使用效率以及創造出中外企業公平競爭的商業環境。

3.推進金融體制改革,促進金融開放創新

在“譯事例言”和“按語”中,嚴復認為一個國家的金融制度應該符合客觀發展的需要,主張商民自辦銀行和幣值穩定。加快自貿試驗區建設,我們依然要發揮好銀行的作用,加快金融制度創新以服務實體經濟,實行穩步推進金融市場開放的戰略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促進貿易和融資便利化。嚴復竭力主張的商民自辦銀行對進一步探索私有制銀行或股份制銀行的發展道路,放低社會資本準入門檻,使其發揮好的為社會服務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義。在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進程中,一方面我們應逐步嘗試加大社會資本準入,另一方應正視金融國際化帶來的風險,在“一線放開”和金融逐漸開放的過程中,審慎金融監管,防控金融風險,保障幣值穩定。

三、結語

一百多年前,嚴復將西方自由主義的經濟思想引進中國,表達了他對國家“求強”“致富”的強烈愿望,其翻譯的《原富》及按語中所體現的關于經濟、外貿等思想對今天自貿試驗區的建設仍有重要的指導意義,因此,研究嚴復的經濟思想,深刻挖掘其思想內涵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葉世昌.從《原富》按語看嚴復的經濟思想[J].經濟研究,1980(07).

[2]嚴復.《原富》按語[C]//王蛑鞅.嚴復集.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86:286.

[3]張儒威.嚴復經濟思想探析[J].中國城市經濟,2012(02).

篇5

“2013年,中國政府在東海邊又畫了一個圈,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自此誕生。”在很多人看來上海自貿區的意義之重大可以比肩當年的深圳特區建設。

上海自貿區是一片物理空間只有28平方公里的區域,涵蓋有上海東部的洋山保稅港區、外高橋保稅區、上海外高橋保稅物流園區和浦東機場綜合保稅區。就是這樣一片區域,自去年下半年開始便被賦予了特殊的意義。

承載責任

2013年7月3日,國務院總理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審計后整改工作,研究激活財政存量資金,并原則通過了《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方案對在自貿區內政府職能轉變、投資領域開放、貿易發展方式轉變、金融領域的開放創新等幾個方面作出要求,旨在實現服務業擴大開放和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

9月29日,上海自貿區正式掛牌成立,將在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利率市場化等方面先試先行,此舉標志著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經濟改革實驗室正式啟動。

一時間上海自貿區設立的意義像滾雪球般越來越大,而對于自貿區設立的目的的探討卻不多見。記者根據權威人士的分析,梳理出上海自貿區設立的三大時代背景。

第一是全球貿易戰爭。放眼全球貿易市場,在WTO的全球多邊貿易體系稍顯過時的國際化大背景之下,目前美歐日三大經濟體力圖通過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TIP(跨大西洋貿易和投資協議)等貿易協定以點帶面,使全球經濟向更高標準更高層次的服務貿易和跨境投資轉變,形成新一代高規格的全球貿易和服務規則。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以TPP為主的貿易化格局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必然走向。中國要想在新一輪的游戲規則中占取主動,就需要見招接招,通過自貿區積累經驗,以期未來有更多的“本錢”與美國談判,消除貿易壁壘。

從這個角度講,上海自貿區的實驗非常重要,一旦成功就是一個“可推廣、可復制”的模式在全國其他地區鋪開以此全面對接中國經濟與全球貿易市場。

第二個時代背景是中國自身的改革需求。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表示,改革到了今天,已經步入深水區,存在著對于一部分既得利益和利益集團的利益固化和路徑依賴的現象,那么中國下一步究竟該往哪走。因此設立上海自貿區也是本屆政府以“開放促改革”,力圖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舉措。“我們試的是改革中最難啃的硬骨頭。”

據了解,最初申報的是“上海自由貿易區”,而最后獲批的是“中國(上海)”,名頭凸顯出中國。王朝才強調稱,可見它不是地方層面的事情,這不再是一場區域性的改革,再言區域改革是一種思想的倒退。“上海自貿區的設立不是為了上海,而是為了全國,是為了中國的下一步改革大局。”

第三個時代背景是人民幣國際化。“支持金融創新,推動人民幣離岸業務,自由結算,這些都是自貿區最終目的。”在上海自由貿易區研究中心副主任陳波看來,將來上海建自貿區不是簡單的自由貿易港,其主要目的是為了開放金融,實現人民幣自由兌換、結算。

據了解,從2009年開始起步的人民幣跨境使用,規模已經不小,但這些因為貿易需求釋放的人民幣,在全球貨幣總量中所占的比例依然很小。因此,有分析人士指出,要想做大人民幣的海外總量,需要構建起一個巨大的、有深度和廣度的金融市場來容納和吞吐人民幣的回流。

首選上海

上海自貿區的前身是包括上海外高橋保稅區等在內的4個保稅區。目前,全國有114個保稅區,為什么決策層將自由貿易實驗區的首站放在了上海?

王朝才認為,上海作為一個對外開放的窗口,其對外資一直保有吸引力,軟硬件條件比其他保稅區都要好,有建設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的基礎,這是上海的存量資源。

一位不愿具足姓名的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人士對記者表示,全國的保稅區雖然數量眾多,但是一直以來,除了上海的外高橋保稅區做得比較好之外,其他全國各地的保稅區都沒有交出過靚麗的成績單。因此,基礎條件決定了包括外高橋保稅區等在內的四個保稅區是建設自貿區的首選。

以2013年為例,該人士對記者介紹稱,上海自貿區的工商總稅收和商品銷售額在全國114個海關實施特殊監管區域中都達到了超過一半的占比,分別是53.4%、51.6%。該年,自貿區內的投資企業完成經營總收入為14200億元,進出口總額是1134億美元,累計完成工商稅收476億元。在他看來,這無疑是一個值得稱道的成績。

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上海最大的優勢是其具備全國最全的交易所、銀行間市場和要素市場,因此上海一定會成為人民幣回流最大的目的地和集散地。在沒有自貿區的情況下,資金進來的龍頭要直接接到內地的資產市場,需要通過QFII管道或者借道貿易途徑才能獲取人民幣資產。自貿區建成之后,就可以先建立一個龐大的金融資產緩沖區和蓄水池,完善人民幣的全球循環路徑,并且最終在風險可控的條件下打通資本賬戶,進行雙向投資、相互滲透,實現金融資源的全球優化配置,提升人民幣的國際地位。

絕非財稅政策高地

在自貿區掛牌成立之初,輿論紛紛熱議自貿區將以開放的姿態倒逼財稅改革。甚至一度傳出“為鼓勵企業發展,上海將在稅收方面采取低稅率,其中將包括對自由貿易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消息。

后來,財政部關稅司司長王偉辟謠稱,“自貿區總體方案明確,上海自貿區的一個原則就是,經驗可復制、可推廣。目前,企業所得稅按15%征收,不具備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可能性。自貿區稅制改革要符合國家稅制改革的方向,遵循稅制公平、統一、規范的原則。”

財稅專家、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對記者表示,輿論的觀念誤區來自既往的地區性開發制度改革。過去無論是特區建設,還是開發區保稅區建設都主要靠稅收政策優惠。所以決策層一宣布自貿區建設,按照既往經驗,輿論以為會有一個更大的稅收“禮包”。

事實上,根據上述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人士對記者的介紹,自貿區成立之后,主要延續了原保稅區內的既有財稅扶持政策,而沒有新增稅收優惠政策。“上海自貿區的建立不是為了免稅等優惠政策,不是為了招商引資,而是一種管理體制的創新,是市場開放的一種新舉措。”

另外,據了解,在財稅補貼政策大體不變的情況下,也涉及一些小幅調整。資料顯示,除支持服務貿易企業直接上市融資外,設立服務貿易發展專項資金、對符合條件的“營改增”行業服務出口實行優惠稅率等新舉措也有望推出。但是這些調整更多是行業性的,而非專門針對這一區域的調整。

王朝才表示,上海自貿區的建設用意不是依賴財政政策,而是進一步開放。它的定位是在保稅區的基礎上加上改革的探討。按照公共財政的公平性、規范性、法制性等要求也不會給自貿區新開政策的“口子”。

盡管在稅收政策上沒有優惠,但是上海財政局的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稱,2014年上海財政工作重點仍將聚焦于“推進自貿試驗區的建設”,加快推進自貿試驗區建設相配套的財政政策的落地,進一步優化財政政策環境,旨在加大財政的保障力度。

日前,為了擴大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服務開放,上海市財政部門已經積極向財政部爭取外商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內合伙設立會計師事務所的政策及時落地。

篇6

一、上海自貿區標志著我國以開放促改革進入創新性開放新階段

35 年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就是以開放促改革的歷史。1978年至2001年,是我國改革開放的第一階段。中國先后開放了深圳等五個經濟特區和14個沿海開放城市,1991年的浦東開發開放,進一步推動了對外開放向縱深發展。這一時期,中國對外開放的主要特征是政策性開放,通過特殊的優惠性區域政策,引進外國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僅1989-2001年,中國實際吸引外資增長了12.8倍;13年來中國累計實際使用外資超過4000億美元,吸收外資連續9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中國對外貿易在世界的排名躍居到世界第6位。經過長達15年艱難而曲折的歷程,我國成為世貿組織成員,開啟了新世紀新階段全面融入世界經濟的進程,掀開了中國對外開放的新篇章。中國以開放促改革進入了制度性開放的新時期,世貿組織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提供了穩定的、良好的制度環境。入世以來,中國經濟社會變化“翻天覆地”,2012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世界第二貿易大國、世界第一出口大國和第二進口大國,吸收外商直接投資和對外直接投資分別位居世界第二位和世界第三位。

中國設立上海自貿區,標志著中國以開放促改革進入創新性開放的新階段。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國對外開放的重點是體制、機制等方面的創新,上海自貿區的目的就是實行更加積極主動開放開略,全面提升開放型經濟水平,實現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的目標。《國務院關于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的通知》(國發[2013]38號)明確指出,上海自貿區要“經過兩至三年的改革試驗,......力爭建設成為具有國際水準的投資貿易便利化、貨幣兌換自由、監管高效便捷、法制環境規范的自由貿易試驗區,為我國擴大開放和深化改革探索新思路和新途徑,更好地為全國服務”。簡略地講,中央是要求上海自貿區做到“可復制、可推廣、升級版”的創新性對外開放。

二、上海自貿區對內著眼于通過創新開放倒逼國內改革創新

經過改革開放三十五年,特別是加入WTO十一年來的發展,我國改革開放進入“深水區”,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進入攻堅期。深層次矛盾和結構性問題凸現,新情況新問題不斷顯現。土地、淡水和能礦等資源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經濟增長的資源環境約束強化;傳統的勞動力等比較優勢正在弱化,社會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經濟總量和規模龐大,但總體創新能力不足,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有待提升;經濟發展中的內外不平衡問題日益凸顯,加快結構調整的壓力加大。這些深層次的結構性和體制性矛盾,其根源在于市場化改革不到位。新時期全面深化我國改革開放,需要更加重視改革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需要進一步樹立全球視野、開放觀念和創新意識,通過進一步開放推進關鍵領域改革,強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快形成更加成熟的開放型經濟體系。開放是改革的催化劑,上海自貿區的設立,就是通過頂層開放設計,形成倒逼機制,推動改革向縱深發展,破解國內深層面的難題,推動創新能力和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突破“中等收入陷阱”,在開放中實現經濟轉型。

三、上海自貿區對外著眼于通過單邊開放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

新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進一步深化,突出表現在全球價值鏈已經成為世界貿易和投資的主導特征,全球價值鏈貿易已經占到世界貿易的80%以上。全球價值鏈要求高效的服務以及人員、資金和技術的跨國流動。削減關稅只是融入價值鏈的起點,國內企業不僅從新的出口機會中獲利,而且嚴重依賴進口世界級的商品和服務投入以提升生產率和競爭力。要獲取全球價值鏈最大利益,需要超出貿易政策范疇,涉及競爭、投資、服務貿易、知識產權、勞工短期流動等眾多政策。單邊開放“先行者”能率先獲取專業化生產的好處,提升在國際市場的地位。近年來,國際上美國主導推進跨太平洋伙伴關系(TTP)、跨大西洋貿易投資伙伴關系(TTIP)和服務諸邊協議(TISA)等談判,涉及準入前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投資爭端解決、競爭政策、勞工標準、生態環境等諸多21世紀新議題,目的是推進更高標準、更高水平、更加安全的對外開放,適應全球價值鏈發展的新要求。當前,中國入世紅利基本用盡,我國對外開放實際已經落后于世界先進國家水平。雖然多哈回合多邊談判仍陷入僵局,但我們不能繼續躲在1995年時成立的世界貿易組織背后而沾沾自喜,滿足于停留在近二十年前的國際開放水平上。設立上海自貿區,就是順應經濟全球化新形勢,通過單邊自主擴大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融入全球價值鏈,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創造第二波的經濟全球化紅利。

四、上海自貿區肩負我國貿易投資政策突圍的歷史重任

從當今經濟環境看,上海自貿區是在我國進入工業化中后期,中國經濟進入次高增長,外部經濟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對外貿易高歌猛進時代結束的歷史大背景下設立的。總理在大連夏季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上指出,中國經濟要走一條創新發展的路子,特別是要堅持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著力激發市場活力。下一步,我國將進一步加強市場體系建設,推進宏觀調控、財稅、金融、投資、行政管理等領域體制改革,更加充分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努力深化利率和匯率市場化改革,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堅持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深化涉及投資、貿易體制改革,完善法律法規。設立上海自貿區,就是把風險控制在可控范圍內,控制在28.78平方公里的自貿區范圍內,通過體制機制創新,實現政策突圍。

目前看,至少有五大方面的政策突圍:

一是貿易政策重大突破,著眼于推進貿易便利化,充分實現一線完全放開,二線高效管住,區內貨物流動自由的政策目標,此外,重點要進一步擴大服務貿易開放。

二是投資政策全面開放,自貿區重點放在大幅提高投資準入和便利化水平,當前擬提請人大暫停在區內實施的四部立法中有三部與外商投資有關,不僅要擴大商業、文化、社會等服務業開放,核心是改革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探索外資國民待遇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扭轉“以審代管”局面,更加重視事中、事后監管,同時積極推進自貿區境內外投融資。

三是金融政策破冰試水,金融業開放不足嚴重影響中國經濟轉型發展,自貿區最重大突破是金融業自由化(包括金融體制機制)試水,譬如,促進人民幣可自由兌換,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逐步推進人民幣匯率自由化,以及金融產品創新(包括衍生工具和離岸金融)等等,銀行業也將逐步擴大對內對外開放,打破國有銀行壟斷格局,符合條件的外資金融機構可在區內設立全資外資銀行,符合條件的民營資本也可成立中外合資銀行。

四是稅收政策逐步完善,試驗區內探索配套稅收政策也是必要的,國發[2013]38號文提出實施促進投資、貿易的稅收政策,積極完善適應境外股權投資和離岸業務發展的稅收,預計未來有關稅收政策將進一步完善和細化。

篇7

關鍵詞:中國;老撾;自貿區

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發展

上海自貿區的建立是各方面因素促成的。首先是外生的推力,即國際貿易與投資的發展呈現出新趨勢,新一輪貿易的自由化側重于服務貿易和跨境投資并重,陳舊的WTO國際多邊貿易體制將日益邊緣化,而具有更高標準的以TISA(多邊服務業協定)、TPP(跨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協議)和TTIP(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伙伴協議)為代表新自由貿易協定、以及更具立竿見影效果的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將引領全球貿易新規則。其次是內生的動力,即國內經濟轉型升級的需要。最后是倒逼機制,加快推動各方凝聚改革共識。

上海自貿區建設的重大意義已被理論界普遍認可,其主要肩負著四項重大使命,包含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四大領域。

貿易的自由化。這包括兩個方面的升級。其一是在傳統貿易業務的進一步開放,實現貨物自由進口、儲存、再出口和區內加工制造。其二是伴隨著貿易的發展,拓寬和發展上海在相關領域的地位。比如,自貿區提出將發揮外高橋港、洋山深水港、浦東空港國際樞紐港的聯動作用,發展航運金融、國際船舶運輸、國際船舶管理、國際航運經濟等產業,將上海建立成一個國際航運中心。此外,自貿區內有望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開展能源產品、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一旦上海建成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以及航運金融交易平臺,將有助于上海作為自由貿易港的繁榮。

投資的自由化,上海自貿區內將全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準入前國民待遇。所謂負面清單,即"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對應的是政府的放權。此外,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延伸至準入前,意味著在自貿區內的投資(包括"走進來"和"走出去"兩個方向)大部分會實行備案制。自貿區內外資投資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限制。而區內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可能會取消目前必須由相關部委(如發改委、商務部)核準的制度,并鼓勵成立對外投資基金,在對外投資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金融的自由化。相比目前國際上其它自由貿易區(如香港)的建設,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滯后會給自貿區的發展帶來直接的影響。總體而言,區內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為中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而從長期看,自貿區有可能會建設成為中國境內的一個離岸金融中心。

行政管理、法律方面的改革。自貿區內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重新定義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通過減少政府審批和打破壟斷,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市場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體制中與政府審批權和其它權力對應的設租、尋租現象。在法律方面,人大通過了未來三年自貿區暫時調整實施"外資三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在改革上也是個重要的嘗試。

二、老撾經濟社會以及貿易的發展

老撾在1997年7月23日成為東盟成員國,并于1998年加入東盟自由貿易區,老撾一直在積極追趕東盟老成員國的發展進度,在吸引外資、發展經濟,拓展出口市場,擴大國際合作等領域取得了長足進步。同時,為迎接2015年建成東盟經濟共同體,老撾的經濟發展以全面開放的姿態進入了歷史新階段。

從1998開始到2008年依照東盟自由貿易區共同執行具有約束性優惠關稅稅率協議(CEPT),老撾的關稅稅率已降低至0-5%,到2015年將降低到0%。2012年東盟區域內流通的老撾商品稅率低于5%的有9110種,約占全部商品的95.31%。柬埔寨、老撾、緬甸和越南四個東盟新成員國家列入優惠關稅目錄的商品關稅稅率降低的時間將可延長到2018年,屆時老撾將初步完成商品目錄草案及進行政府審批。還有一項重要工作就是消除各種非關稅措施(NTM)壁壘。目前相關工作組正在制定詳細的工作規劃,計劃于2013-2015年組織實施,爭取在2018年東盟新成員國關稅降稅最后期限前完成所有工作。

除了東盟外老撾還與中國、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簽訂了建設自由貿易區的協議。自組織實施削減東盟自貿區協定進口關稅稅率計劃以來,東盟成員國間貿易、服務、投資進一步增長,特別是老撾的出口逐年增長。

在投資領域,老撾在1998年加入了東盟投資區協議(AIA)。東盟于2012年3月29通過全面強制實施投資協議的決議,主要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擴展投資、保護投資、促進投資、為投資提供便利,特別是在種植業、農業、漁業、礦產及上述相關服務業領域。這個協議的目的在于進一步消除東盟內部投資的障礙,使得東盟可以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展開競爭。加入東盟投資區協議的成員國在吸引外資方面已取得了顯著的成果,如老撾吸引外資的金額逐年增長,特別是在礦產、酒店及服務業等領域。

服務業領域合作也是東盟中十分重要的一個領域,自1997年老撾參加東盟服務業自由開放談判以來,截至目前已進行了8輪談判。根據建設東盟經濟共同體(AEC)的目標,老撾已開放了180個服務業自由化領域中的89個領域,預計2015年將擴大開放至128個領域。

老撾政府積極發展經濟,拓展對外貿易,大力吸引外資,在力所能及范圍內爭取國際援助,不斷加強與周邊國家合作。在國際舞臺上,老撾越來越自信地展示自我,成功舉辦第9屆亞歐首腦會、獲批加入世界貿易組織,體現了老撾主動融入區域經濟一體化和全球化進程的決心和信心。2012財年,老撾對外貿易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勢頭,本幣升值及2011年底泰國北部洪災等因素對老撾進出口帶來較大影響,但由于礦產品、電力及農產品等保持較大幅度出口增速,完成了出口16.96億美元的既定目標。

據老撾工貿部統計,2012財年中老雙邊貿易額為5.17億美元,同比增長63.1%。中國為老撾第二大貿易伙伴、第二大進口市場及第四大出口市場。其中,老撾對中國出口0.71億美元,同比增長9.2%,主要商品有礦產品及礦石0.25億美元、農產品和畜牧產品0.21億美元、木材及制成品0.17億美元;老撾自中國進口4.46億美元,同比增長77.0%。主要商品有投資項下進口商品2.61億美元、一般商品(電子和通訊產品、建材、日用品、工業用品等)1.26億美元、政府管控商品(汽車及零配件等)0.32億美元。另據中方統計,2012年中國與老撾雙邊貿易額為17.28億美元,同比增長32.8%。其中,中國對老撾出口9.37億美元,同比增長96.8%;中國自老撾進口7.91億美元,同比下降4.1%。中與老雙邊貿易額、中對老出口額增速均居對東盟首位。

2013年是落實老撾黨"九大"精神重要的一年,也是"七五"規劃實施過半、承上啟下的關鍵年。受歐債危機蔓延及世界多國災害頻發的影響,當前世界經濟緩慢恢復,2012-2013財年頭6個月,老撾政府努力克服外部環境帶來的不良影響,以舉辦第九屆亞歐首腦會議為契機,多交友、謀發展,政治上保持穩定,社會安寧,經濟上保持快速增長。

三、結論

篇8

如今五年已過,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究竟到了一個什么樣的階段?今年,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推出的一張囊括多達73項重點工作分工表給出了答案,其中“自貿元素”是工作重心,成為了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諸多改革突破口。

金融行業成寫字樓需求主力

一般來說,寫字樓市場的興旺與冷清,可以從側面反映一個城市一段時間內經濟發展的波動。近幾年,隨著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工作的推進,金融服務業租戶的強勁租賃需求催熱上海的寫字樓市場。

戴德梁行研究部數據顯示,上海甲級寫字樓2014第二季度整體平均租金為每天每平方米 8.57 元,環比下降 0.92%,同比下降 1.27%, 為兩年半以來的歷史最低點;其中,浦東區域內甲級寫字樓的平均租金持續上升,達到每天每平方米 9.20 元,環比上浮 2.22%,同比上漲 4.90%;而浦西區域為每天每平方米8.29 元,環比和同比分別下降 2.36%與 4.05%。上海國際超甲級寫字樓平均租金為每天每平方米12.39 元,環比上升 5.45%,同比下降 1.59%。小陸家嘴地區甲級寫字樓一室難求的局面仍在持續,其中,上海國金中心寫字樓的租金成交價首次沖入每天每平方米20元區間。

仲量聯行研究報告稱,浦東新區寫字樓平均租金本季度環比上漲2.5%,并已開始帶動浦西中央商務區租賃市場的需求。仲量聯行華東區董事總經理顧東尼表示:“我們看到內資資產管理、私募股權及其他金融服務行業租戶,正積極尋求擴張或設立新辦公室,從而產生強勁的租賃需求。”第二季度,來自金融服務業的內資公司在上海中央商務區租賃市場尤其是浦東新區市場表現愈加活躍。上海自貿區及相關金融改革方案吸引了內資公司在自貿試驗區內注冊的強烈意愿,并且選擇在傳統中央商務區內租賃辦公面積。為了提升公司形象,許多此類公司表現出租賃陸家嘴辦公面積的意愿。例如,新華產權交易所在自貿區內注冊,并于2014年第二季度在上海環球金融中心內租賃了約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

“由于供應稀缺,加上自貿區效應的發酵,浦東涌現了大批內資金融機構,這是浦東租金漲幅較快的重要原因。有的優質項目個別樓層甚至讓租戶自己出價,業主挑選。”一個浦東寫字樓業主這樣解釋了浦東寫字樓空置率低的原因。

小陸家嘴是全國首個國家級金融開發區,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浦東新區的黃浦江畔,面向外灘,軌交2號線和6號線連通人民廣場、南京西路的核心商務圈。從1990年成立至今,小陸家嘴匯集證券、期貨、外匯、黃金等金融行業,是外資銀行總部、跨國公司地區總部和貿易、投資和中介服務機構等的集中之地。成熟的金融產業鏈和相關服務配套,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其租金一直處于高端價位,而中外各大金融機構在強大的財務支撐下,也紛紛進駐此地。中原地產研究部最近的調查顯示,自今年3月開始,小陸家嘴5A甲級寫字樓租金略有上行,約12~20元/平方米/天,而空置率一度下滑至歷史最低點2%左右。

在多家房地產顧問看來,內資金融機構對寫字樓行情的影響不容忽視。有意思的是,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今年卻一度傳出了“招租難”的消息。2008年在全球金融海嘯背景下開工的上海中心大廈,比著名的臺北“101大樓”還要高出約四分之一,地處有著“東方曼哈頓”美譽的陸家嘴金融城。上海中心大廈計劃于2014年底基本土建竣工,2015年中投入運營。上海中心大廈已在5月敲定由仲量聯行和世邦魏理仕兩家跨國行負責寫字樓租賃業務,被認為力求吸引海外租戶。

對于“招租難”一說,上海中心大廈公關總監朱亞萍予以了否認,“上海中心趕上了一個較好的時機,因為這是小陸家嘴最后一幢綜合辦公樓;另一方面,跨國企業擴租的需求還在釋放。”上海中心大廈對外表示,目前意向租戶很多,主要分布在金融、保險、高端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等行業,“這和我們的定位非常吻合。不過租賃許可證還在申請,所以還沒有正式簽約。”

按照上海中心大廈建設之初的定位,他們首選金融行業,聚焦國際標準的超甲級辦公、超五星級酒店和配套設施、主題精品商業、觀光和文化休閑娛樂、特色會議設施五大功能,其辦公面積約22萬平方米,商業面積約5萬平方米,預計容納規模2至3萬人。

事實的確如此,世邦魏理仕中國區負責人林天春表示,現階段,他們洽談的目標公司主要為國際知名的銀行、金融機構、商務中心、制造業、文化娛樂業、建筑師事務所等。

根據睿意德的數據顯示,在針對紐約、上海、香港等城市的超高層辦公樓租戶背景分析后發現,金融與專業服務業租用了超高層辦公樓80%的面積,為主力租戶。由此看來,比起租金,上海中心更關注企業本身,如果是國際知名金融總部愿意搬過來,租金議價空間也許好談。

此外,上海中心大廈作為陸家嘴區域最后一個辦公樓項目,它的竣工將為陸家嘴金融區20年建設發展的成功拼上最后的一塊拼圖。可以說,上海中心大廈的落成無疑將給浦東陸家嘴帶來約22萬平方米可租高檔辦公用地,屆時,小陸家嘴寫字樓空置率將會反彈,將一定程度緩解陸家嘴“一房難求”的局面。

國際化程度仍較低制約重重

盡管金融行業成為上海寫字樓需求主力,但多位專家認為,上海真正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仍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且面臨很大的阻力。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7月19日在“2014?上海新金融年會暨互聯網金融外灘峰會”上表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已有長足的進步,但制約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的因素,至今仍未有太大的變化。

作為一個指標,金融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可以全面地反映一個地區金融業的相對發達程度。金融中心城市意味著其金融業相對于其他行業較發達,金融業在生產總值中的比重較高。上海去年金融業實現增加值2823.29億元,比上年增長13.7%。今年上半年,金融業增加值為1384.84億元,增長9%,可以看到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的成效。但是,上海金融機構的密集度、規模仍落后于成熟國際金融中心。

按照哈佛大學經濟系教授Richard N.COOPER的看法,上海要建成國際金融中心離不開三個必要條件:第一是規模,必須要達到一個最基本的規模;第二是匯率可兌換;第三是要建立一個公平、公正的爭端處理機制。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孫立堅分析,上海曾經推過跨境支付的結算功能,但發現有人利用我國尚未完全市場化的人民幣匯率和海外市場匯率之間的差價來套利,做虛假貿易,上海很快意識到要防止這種利用金融套利的行為,必須要讓利率匯率市場化,但利率市場化和匯率市場化不是上海能夠決定的,必須要靠整個國家銀行能力和監管能力的提升。另外,目前國內的金融市場建立尚不完全,若開放給國際投資者,會使一部分投資者利用國內金融市場的不健全來投機,容易造成金融危機。“在制度建設完成以前,只能逐漸開放,想一步開放是不現實的。”至于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孫立堅稱,由于前兩個功能都還沒有做好,市場投資欲望不足,不能利用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產品來影響國際的金融產品。

在制度環境建設方面,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執行副院長劉勝軍說:“目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在市場化、法制化等軟環境方面,和香港等地區還有著較大的差距。譬如,法制化方面,現在像股市等違法違規成本都太低,必須提高監管透明度,否則市場很難長期健康發展。”

自貿區金融創新是重點

對于上述存在的障礙,多位專家都提到,上海要主動對接、主動推動中央進一步的金融改革措施,可以把自貿區作為金融改革的突破口。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潘英麗說,“上海現在有自由貿易試驗區,什么叫‘試驗區’?就是要大膽地先行先試,要利用好這個試驗區主動跟有關部門報方案,爭取在金融改革上先行先試。”

經濟學家連平亦提出,首先,可以借助自貿區開展人民幣產品的各種創新。現在全球至少有六七個地方,都在發展離岸人民幣市場。這將使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交易、回流、投資需求會越來越大,這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所能獲得的機遇。自貿區內政策比較寬松,有利于人民幣產品的發展和創新,如利率、匯率等衍生產品均會獲得很好的發展空間。第二,可以借助自貿區推進上海資本市場的開放。是否可以考慮向前推進一步,把香港和上海的金融機構,在上海結合推出一些人民幣的理財產品。第三,可以借助自貿區推進離岸金融的發展。比如,探索將現有銀行的離岸業務嫁接到自貿區的賬戶體系當中;除了銀行業的產品創新,是否可以在離岸證券、保險、租賃等非銀行業務方面,也得到一個很好的推進。第四,借助自貿區的平臺,通過自貿區的賬戶體系和創新,拓展上海的私人銀行財富管理,適時建立私人財富中心。

自從去年9月自貿區掛牌以來,在自貿區內注冊的外資銀行機構多達22家,眼下還有更多外資銀行在申請中。在自貿區里,金融改革創新與跨境貿易投資制度創新,正形成一道相互促進、交相輝映的獨特風景。

今年4月,上海市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工作推進小組辦公室召開會議,提出上海今年將以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為重點,努力實現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的突破。會上,一份重點工作分工表,73項任務對應的牽頭部門和參與部門一一明確,要求以改革統領全局,以推進自貿試驗區金融開放創新為重點,進一步健全金融市場體系、擴大金融開放程度、提升服務實體經濟功能,努力實現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新的突破。上海將做好金融監管信息與自貿試驗區內企業征信系統的對接,研究完善自貿試驗區金融產業發展布局。

目前,73項任務正在穩步推進。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各種面向國際投資者的金融交易平臺,堪稱今年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中之重。此外,上交所、中金所、外匯交易中心、上海清算所、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等在內的金融要素市場,也正積極研究在上海自貿區內設立面向國際的金融交易平臺。

其中,自由貿易賬戶業務的啟動,無疑是一大亮點,為金融市場與機構開拓了全新的領域和無限的想象空間。6月18日,自由貿易賬戶(FT)在上海正式落地,首批已接入央行上海總部系統的中行、工行、建行上海市分行、浦發銀行上海分行、上海銀行共五家銀行,實現了開立自由貿易賬戶功能。而有了FT基礎,黃金交易所將吸引區內和國際資本進入黃金交易市場。據悉,上海國際黃金交易中心已經完成注冊,業務規則已經修訂完畢,交易系統等技術準備已經上線,交割倉庫已經通過海關驗收,加上此次接入自由貿易賬戶系統并與相關銀行達成結算合作,上海黃金交易中心已經搭畢。

在此前一直被視為上海短板的互聯網金融領域,7月21日,上海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關于促進本市互聯網金融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會議強調,要打破思維定勢,避免用傳統產業發展的眼光看待互聯網金融行業,決不能輕視“山寨”和“草根”,要主動適應互聯網金融的新業態、新模式,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發展互聯網金融業務,拓寬企業融資渠道,從人才、創新、信用、配套體系、法制等環境因素著手,營造適宜產業發展的環境,并加強防控行業風險。

篇9

關于自由貿易區,它指向的可以是兩件不同含義的事物。

一種是雙邊或者多邊的自由貿易區(FTA),比如北美自由貿易區、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解釋,此類自由貿易區指的是兩個以上的國家或單獨關稅區通過簽署協定,在世貿組織最惠國待遇基礎上,相互進一步開放市場,分階段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改善服務和投資的市場準入條件,從而實現貿易和投資自由化的特定區域。

另一種則是某一國家或者地區境內設立的自由貿易區(FTZ),這一特定區域實行優惠的稅收和特殊的監管措施。根據世界海關組織的《京都公約》,自由區指的是一國的領土部分,進入這一部分的任何貨物,就進口稅費而言,通常視為在關境之外,并免于實施通常的海關監管措施。上海自貿區則屬于此種類型,德國漢堡港、愛爾蘭香農自貿區、新加坡自貿區、中國香港自由港、巴拿馬科隆自貿區等也同屬此類型。

中國商務部曾經發函規范“自由貿易區”表述,建議將前者稱為“自由貿易區”,后者統稱為“自由貿易園區”。

自由貿易園區最早以自由貿易港口的形式出現。設立于1888年的德國漢堡港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在上世紀20年代,拉丁美洲的烏拉圭和阿根廷也已經開始發展自貿區。在上世紀后50年,自貿區建設進入迅速發展階段。有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的自由貿易園區有1200多個。

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自貿區分布在發展中國家,比如巴西、哥倫比亞、印度、印尼、菲律賓、墨西哥等國。尼日利亞在拉各斯、卡諾、卡拉巴爾等地有十幾個自由貿易區,旨在通過當地生產增加稅收、創造就業機會并推動出口;土耳其國內有愛琴海自由區、安塔利亞自由區、伊斯坦布爾阿塔圖爾克機場自由區等20個自由貿易區;菲律賓有蘇比克自由港;馬來西亞有巴生港自由貿易區等。

但這并不意味著發達國家就不重視對自貿區的建設。美國的自貿區稱為對外貿易區。1936年,美國第一個對外貿易區在紐約布魯克林成立。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為了促進對外貿易的發展,美國各州紛紛設立對外貿易區,數量從1970年全國的7個增至現在的250多個,幾乎遍及美國各個州。美國的自貿區內實施關稅減免、延遲等多種稅收優惠政策,商品可以在區內進行組裝、展示、生產、加工、重新包裝等活動。美國的自貿區還對私人企業開放,如果私人企業希望把自己企業所在地變成自貿區,可以向附近的自貿區申請成為該自貿區下屬的特別子區域。

自貿區通常取消了包括關稅和配額在內的貿易壁壘,政府的行政效率也更加高效。它們雖然被歸于自貿區的名下,但大多又有著不同的稱謂,比如出口加工區、保稅倉庫區、經濟自由區、自由港等。這些不同稱謂也反映了不同自貿區的功能。世界自由貿易園區協會主席格蘭姆?馬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說,為了滿足不同國家的需求,自由貿易園區的概念一直在發生變化,其功能也在從貨物貿易轉向服務業。

雖然自貿區在功能設置上各有不同,但它們通常具有一些基本共性,比如健全的基礎設施、監管制度的靈活性、地理位置的優越性、出口導向型、包括稅收在內的優惠政策。

從這些自貿區分布的地點來看,它們大多被劃設在對貿易有利的地域范圍內,比如機場、海港附近。自貿區也被認為是制造業中心,進口的零部件和原材料在經過加工生產后出口到不同的國家。

這些自貿區的發展不僅促進了當地就業,也推動了投資。阿聯酋迪拜的杰貝阿里自貿區已經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它對迪拜GDP總量的貢獻超過兩成,占迪拜出口總額50%,占迪拜吸收外國直接投資總額20%,并為阿聯酋創造了約16萬個工作崗位。

在經過多年發展之后,自貿區從傳統的進出口貿易、轉口貿易發展為具備了倉儲、加工、金融等更多功能。如今自貿區的發展正在經歷新一輪的轉型,并因此面臨各不相同的命運。

從2013年1月1日開始,德國漢堡取消了自貿區,這個存在了125年的自由港就此正式終結。在歐盟一體化進程下,漢堡漸漸失去了作為自由港的優勢,漢堡自由港也失去了存在的意義。

1958年在愛爾蘭設立的香農出口自由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早從事出口加工活動的自貿區。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歷程中,香農自貿區不斷調整發展戰略,進行轉型。它最新的目標是打造一個世界級的航空業聚集區。

1969年,新加坡政府在裕廊工業區的裕廊碼頭設立了第一個自由貿易區。如今,新加坡自由港已發展成為一個高度開放的貿易自由港。新加坡的自由貿易區并非依靠稅務優惠來吸引外資進行加工制造的生產基地,而主要是提供一個免稅區,并不斷提升其在物流方面的競爭力。

篇10

關鍵詞:自由貿易區;再開放;改革試點

一、引言

自由貿易區指超過兩個地區,通過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相互取消絕大部分貨物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絕大多數服務部門的市場準入限制,開放投資,從而促進商品、服務和資本、技術、人員等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實現優勢互補,促進共同發展。

對于上海自由貿易區,它將實施"一線逐步徹底放開、二線安全高效管住、區內貨物自由流動"的創新監管服務模式。一線指國境線,二線指國內市場分界線,相當于自由貿易區的空間分界線。上海自貿區開放涵蓋的范圍較寬,對比之前開放的力度也較大,目標還希望能夠通過先行先試取得成功和經驗后在全國范圍內予以復制和推廣。這讓上海自貿區和當年中國深圳一樣,成了中國新一輪改革開放的標志。

二、上海自貿區作為標志來進行"再開放"的原因

第一,主要的原因是不想被各種跨國間的自貿區談判孤立。中國是全球化的受益國之一,但WTO的機制目前面臨各種挑戰,影響全球范圍內的貿易自由化的進一步深化。為此,中國需要通過加快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來破解這一困局。

第二,要借上海自貿區建設來優化中國經濟結構,推動中國服務業的發展。中國經濟到了需要調結構的關鍵時期,其中大力發展服務業是穩增長、保就業的主要手段。當服務業日益成為全球更大比例的第一產業的同時,中國的開放中的貿易必然要從產品貿易更多走向服務貿易。為此,上海自貿區的建設更側重于服務貿易領域,金融、航運、文化、社會等領域都體現在服務貿易這一塊。這是典型的中國貿易的升級版,也是通過服務貿易進一步提升中國服務業比重的具體手段。

第三,要通過上海自貿區建設進一步推動上海這個中國經濟中心的做強做大。一個區域、國家的發展必須要有增長極,上海是中國當之無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中國最大經濟帶長三角的核心城市。通過上海自貿區的建設,將"再開放"的新平臺首先放在上海,既是上海的貿易、航運、經濟、金融四大中心基礎較強的邏輯選擇,也是希望通過上海自貿區的建設進一步做強做大上海這一龍頭,從而提升中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綜合競爭力,也是希望通過上海這一中國經濟中心的最大輻射,更好的將上海自貿區的價值輻射到中國更大范圍。

第四,上海自貿區建設來實現通過"再開放"來倒逼中國改革。當前中國經濟、社會、政治、文化、生態等建設進入到新階段,改革也進入到深水區、攻堅期,之前的第一輪的改革紅利逐漸消失,改革面臨各種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面臨日益嚴重的利益固化的挑戰。為此中國政府大力快速推動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也蘊含著通過"再開放"來倒逼中國國內改革紅利的出現,通過改革紅利的釋放來維持中國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

三、自貿區的改革試點四大領域:貿易、投資、金融、行政管理

第一,貿易的自由化。自貿區是貿易升級當然是必不可少的。貿易升級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在傳統貿易業務的進一步開放,實現貨物自由進口、儲存、再出口和區內加工制造。這與目前已有的保稅區的優惠措施并無本質的區別,但可能在放寬海關及關稅管制方面會有進一步的舉措;二是伴隨著貿易的發展,拓寬和發展上海在相關領域的地位。此外,自貿區內有望設立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開展能源產品、工業原料和農產品的國際貿易。一旦上海建成國際大宗商品交易平臺以及航運金融交易平臺,將有助于上海作為自由貿易港的繁榮。

第二,投資的自由化。上海自貿區內將全面實行負面清單管理和準入前國民待遇。這兩條意義重大。負面清單,就是"法無明文禁止即可為",相比之前的正面清單管理("法無明文規定不可為"),僅一字之差,但其背后的理念完全不同,對應的是政府的放權。此外,對外資的國民待遇將延伸至準入前,意味著在自貿區內的投資大部分會實行備案制。自貿區內外資投資不再依賴當前的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來進行行政控制,并可能取消外資持股比例或經營范圍等限制。而區內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可能會取消目前必須由相關部委核準的制度,并鼓勵成立對外投資基金,在對外投資方面提供更大的便利。

第三,金融改革作為上海自貿區改革的最大看點,一舉一動都吸引著市場的眼球。相比目前國際上其它自由貿易區的建設,中國在金融領域的差距可能是最大的,而金融方面的滯后會給自貿區的發展帶來直接的影響。目前流傳的自貿區金融領域的改革包括九個方面:在區內實現金融市場利率市場化,金融機構資產方價格實行市場化定價;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可以先行先試;允許設立外資銀行以及民資與外資合辦中外合資銀行; 允許設立有限牌照銀行;允許設立外商投資資信調查公司;允許部分中資銀行從事離岸業務;鼓勵融資租賃業務,給予稅收支持;逐步允許境外企業參與商品期貨交易,建議允許融資租賃公司兼營與主營業務有關的商業保理業務,允許境外期貨交易所指定或設立商品期貨的交割倉庫;從事境外股權投資的項目公司,參照技術先進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總之,區內金融改革有助于克服自貿區建設過程中的金融短板,也有助于為全國金融改革和人民幣國際化積累經驗。而從長期看,自貿區有可能會建設成為中國境內的一個離岸金融中心。

第四,自貿區內最核心的改革是政府行政管理職能的轉變,重新定義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比如上面提及的在投資方面的負面清單管理模式,不僅有助于中國與國際貿易最新規則的接軌,增強投資者的信心和積極性。更重要的是這是對目前中國行政管理觀念的一種顛覆,通過減少政府審批和打破壟斷,可以更有效地發揮市場的作用,也可防范目前體制中與政府審批權和其它權力對應的設租、尋租現象。

四、小結

總之,上海自貿區的設立,能否最終取得預想中的效果,還有待觀察。畢竟這種開放程度日益高企的自貿區建設,面臨著更高水平的挑戰。不過,既然上海自貿區是種先行先試的改革模式,那就要允許其大膽嘗試,要允許犯錯,要寬容面對,從而為中國自貿區的建設創造較為寬松的環境,從而為中國的"再開放"開啟一個好頭。

參考文獻:

[1]孫玉敏.上海自貿區落地(J).上海國資,2013(7).

[2]葛豐.上海自貿區試點激發改革紅利(J). 中國經濟周刊,20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