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償獻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范文
時間:2024-04-18 15:52:0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無償獻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無償獻血;志愿者;管理;問題;對策
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是由無數位熱心于無償獻血及宣傳工作的志愿者所組成,隊伍主要任務是無償獻血,積極推廣無償獻血理念,為保障臨床用血安全,緩解供血緊張。隨著構建和諧社會和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的深入,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建設也逐漸走向成熟,但隊伍同時也受當前法制環境、管理體制、傳統觀念等多方面因素制約,導致無償獻血志愿服務與管理中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影響了其更好、更快的發展[1]。基于此,我們應該采取有效對策積極處理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管理中存在的相關問題,以推動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向規范化、專業化、制度化的發展與轉型。
1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概述
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是指為促進無償獻血事業健康、快速發展,所建立起來的具有"非營利性、志愿性、利他性、群眾性"特點的志愿服務隊伍。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以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服務精神為宗旨,結合當前日趨增長的臨床供血需求,開展一系列與無償獻血有關的服務及宣傳工作[2]。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組織與建立,不僅是代表城市風格面貌的顯著標志,也是衡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成效的量化尺度,更是促進自愿無償獻血工作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社會指標[3]。
2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縱觀現狀來看,雖然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建立對保障臨床用血起到了十分積極的作用,但同時其也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導致隊伍管理中存在諸多問題,具體體現在如下幾點:
2.1志愿者服務質量欠佳 無償獻血志愿者絕大多數都是由固定獻血人群中轉化而來,綜合資料來看,這些固定獻血人群主要為中低收入者,且整體年齡偏大,認知度較差,整體服務質量欠佳。再有一方面因素是,一些城市單純為了獲得榮譽或經濟利益或提高工時,而組織起來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這些志愿者良莠不齊,沒有受過有關無償獻血知識的培訓與學習,在實際開展無償獻血服務時便會出現諸多問題。
2.2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不高 我國雖有建立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但隊伍建立不穩定,服務體制不健全,還未能做到制度化、規范化的管理。此外,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大多數是配合社會或上級要求而展開,以志愿服務為本的服務活動較少,志愿服務組織定性不明確。這諸多影響因素,自然會導致志愿者的歸屬感不強,影響志愿服務的積極性。
2.3相關法律法規缺乏 我國關于無償獻血志愿者自身權益保障以及隊伍管理相關的法律法規還處理空白階段。有關法律法規的不健全,會使無償獻血志愿者的服務工作受到制肘,打擊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工作積極性,從而影響隊伍的管理效果,制約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3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管理問題的處理對策
3.1建立健全志愿者準入制度 首先,嚴格篩選無償獻血志愿者,優先將熱愛志愿活動、積極參加志愿活動、理解能力強、文化水平較高、綜合素質佳、定期獻血的人選拔到無償獻血隊伍中。其次,加強對志愿者的培訓,定期組織志愿者培訓,培訓內容應覆蓋到與無償獻血服務有關的多個方面,如無償獻血要求培訓、采供血知識培訓、文明禮儀培訓以及社會學、心理學、營銷學等方面培訓,提高志愿者綜合服務能力,進一步提升志愿服務質量[4]。再次,合理規劃和設置志愿者隊伍,將隊伍劃分為管理部、宣傳部、服務部,明確各部職責,同時完善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管理辦法,制定詳細的工時記錄制度、值日制度、培訓制度、獎勵制度等,實現組織管理制度化,促進服務質量。
3.2健全志愿隊伍服務制度與激勵制度 ①細化志愿服務工作。根據各城市與臨床的實際需求,設立合理的志愿服務崗位,明確每位志愿者的服務內容,使每位志愿者均能認真投入到志愿服務工作中,不至于服務混亂。②不斷拓展新服務項目。在有效完成上級或社會要求的志愿工作的同時,還應該根據當前社會發展形勢,努力拓展新的志愿服務項目,不斷豐富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內容。③建立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的激勵機制。采取多樣化、多層次的激勵制度,表彰無償獻血志愿者所做貢獻,例如可通過獎狀、獎品、證書、表揚信、先進評選、優先享有服務等多種合理、有效的激勵形式,對志愿者做出的貢獻給予充分的認可與表彰,使志愿者感受到自己所做努力的被肯定,調動志愿服務的積極性,保持志愿服務的內在動力,使更多有志人士能夠積極參與到無償獻血志愿服務工作當中[5,6]。
3.3完善無償獻血志愿服務相關的法律法規 目前與無償獻血較為相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有《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等幾類,無償獻血志愿者應該嚴格遵循如上述法規制度進行志愿服務。在此基礎上,應該建立一些與無償獻血志愿服務有直接關系的法律法規,如建立《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法》,以規范志愿者的服務方式方法;建立《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條例》,條例中明確志愿者服務的法律性質,保障志愿者個體及團隊的合法權益,以提高志愿服務質量。
5結論
當前我國無償獻血志愿者隊伍管理中仍存在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及時認清管理中存在的這些問題,制定合理、有效、針對性的改善對策,以優化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項目,提升志愿服務整體質量,為促進我國無償獻血志愿工作的開展,保障臨床供血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躍國,曹海亮,陸奕,等.上海市無償獻血宣傳招募志愿者現狀分析[J].中國衛生資源,2015,18(3):153-155.
[2]郭麗瑋.長春地區無償獻血現狀調查及招募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公共衛生,2010.
[3]高勇,安萬新,梁曉華,等.全國357家省、市兩級采供血機構無償獻血者服務隊伍的發展現狀與問題[J].中國輸血雜志,2013,26(1):22-24.
[4]戴梓寧,孫森,姜志.以志愿者為主體的應急獻血隊伍的建立與運營[J].中國國輸血雜志,2015,28(8):899-891.
篇2
[摘 要]現階段,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還存在一些問題,基于此,本文對無償獻血檔案的重要意義進行了探討,對現階段無償獻血檔案管理現狀進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進一步完善無償獻血檔案管理的對策。
[關鍵詞]無償獻血;檔案管理;意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7.10.112
[中圖分類號]R19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7)10-0-02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無償獻血事業得到了快速發展,每年都有大量的無償獻血者參與獻血活動,由此而形成的無償獻血檔案也越來越多,如何對無償獻血檔案進行科學、規范的管理已成為當前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1 無償獻血檔案分析
無償獻血檔案指的是在血站采血的過程中所形成的具有保存和利用價值的原始記錄。這些原始記錄構成了無償獻血檔案,其主要包含的內容有以下幾方面:獻血者的個人資料、獻血者的體檢報告、采血記錄、血液檢查記錄等。無償獻血檔案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能夠推動無償獻血工作的發展,具體而言,其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無償獻血檔案是質量管理的重要依據。近些年來,由于人們的法律意識不斷加強,有關醫療訴訟的案件也在不斷增加,其中由于輸血引起的醫療糾紛數量更是有不斷增加的趨勢。無償獻血檔案具有真實性和原始性,因此可以在此案件中作為原始憑證進行使用,在醫療糾紛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二,無償獻血檔案是無償獻血者隊伍建設的基礎。無償獻血者的一系列資料都來源于無償獻血者的檔案,如果能對其進行合理利用,進行獻血者回訪、組建稀有血型隊伍、淘汰高危獻血者等,在一定程度上便可以提高獻血隊伍的建設水平。除此之外,通^無償獻血檔案對獻血者進行統計分析,根據其獻血量的多少進行表彰鼓勵,讓無償獻血者感受到溫暖和關懷,這對建設無償獻血者隊伍十分有利。
第三,無償獻血檔案是學術研究的重要依據。人們知道,采供血是一個完整的系統,采供血系統是否科學高效是學術研究的一個重點領域。學術研究過程中需要大量的真實數據作為研究支撐,通過數值模擬與對比,建立采供血優化模型。因此,無償獻血檔案在學術研究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的合理利用關系到采供血事業的發展。
2 無償獻血檔案管理現狀
無償獻血的人數越來越多,無償獻血的檔案數量也越來越多,這為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帶來了挑戰。近些年來,隨著無償獻血事業的不斷發展,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無償獻血檔案管理過程中仍然存在一系列問題,影響著無償獻血事業的進一步發展。總結來看,無償獻血檔案管理存在的問題主要有標準不統一、重視程度不足、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升、投入不足等。
2.1 標準不統一
目前,我國并沒有出臺資料記錄的標準,《血站管理辦法》中只是規定了血源、采供血及檢驗的原始資料及記錄必須要進行保存,沒有統一的記錄標準,導致資料的填寫比較混亂,為后續的管理工作帶來不便。另外,國家統計局、省級行政部門以及輸血協會之間的統計口徑大不相同,為采供血機構帶來了很多困難及問題。就獻血者職業這一填寫項而言,不同機構對其填寫要求有所不同,在進行數據統計工作時,有些職業之間是相互交叉的,有些職業填寫比較模糊,例如個體戶和經商者之間等類似的情況。基于這些檔案材料統計得到的數據存在一定的誤差,數據的價值有所降低。最后,檔案的整理和管理沒有統一的標準和規范,包括整理方法、歸檔范圍、保管期限、裝訂方法等。因此,統一檔案的填寫及管理標準對無償獻血檔案管理來說十分重要。
2.2 重視程度不夠
首先,血站工作人員對無償獻血檔案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將無償獻血檔案中各種資料的記錄當成是一般資料的記錄,如果由于記錄疏忽,導致檔案內容錯誤或遺漏,那么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對后續的檔案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其次,許多地方無償獻血檔案管理室內的相關設施不健全,無償獻血檔案管理存在著一定的安全隱患。最后,管理人員對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分工上存在混亂,沒有明確每一名工作人員的職責和任務,同時檔案管理制度不夠完善和規范、填寫標準不夠統一等問題的出現,使無償獻血檔案管理過程中出現較多的問題,且問題出現后沒有得到及時解決。
2.3 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升
無償獻血原始檔案信息錄入的工作人員有很多是由志愿者擔任完成的,而這些志愿者大多數是沒有經過檔案管理方面的知識的系統培訓,在對無償獻血者資料的填寫過程中,由于重視程度不夠、業務水平欠缺、對保密授權不了解,常常出現填寫不規范、不完整的現象發生,給后續檔案管理帶來了很多麻煩。另外,在血站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中,相關管理人員的素質也有待提升,其不僅需要加強檔案管理相關的業務知識和業務能力,還需要加強計算機能力方面的培訓,因為在計算機技術飛速發展的現代社會,檔案管理需要與計算機技術相結合,因此,檔案管理對檔案管理人員的計算機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2.4 管理投入不足
在現階段,無償獻血檔案管理主要集中在紙質檔案手工歸檔這一項工作上,而對電子檔案的重視程度不夠。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自動化被廣泛應用于各個行業中。檔案管理中如果采用此技術,將會使無償獻血檔案管理更加高效、節省大量的人力、財力等資源。另外,如果資料收集歸檔沒有及時完成或資料不規范,將無法準確反映出獻血的真實情況,有可能還會造成檔案記錄與真實信息不匹配等現象。一旦出現這種情況,無償獻血檔案往往需要再次進行核對、核對后再進行檔案修改,這會大大增加工作人員的工作量,使檔案的利用價值和指導意義有所下降。
3 完善無償獻血檔案管理的建議
無償獻血檔案必須要準確、完整,只有這樣才能充分保證檔案的利用效果。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提高無償獻血檔案管理水平。
3.1 嚴格控制原始檔案
要加強對無償獻血檔案的管理,相關人員需要從源頭上對原始檔案進行嚴格的控制,保證檔案的規范性和完整性。其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強對原始檔案的控制:①使用身份識別技術對現場的無償獻血者的身份進行信息采集并核實,如果信息在后續過程進行補錄,可能會造成信息的遺漏或出現差錯;②對相應的填寫內容安排專業人員進行填寫指導,使獻血者填寫的信息都是規范統一的,信息一旦填寫完畢并確認后,將不允許進行修改;③建立當日復核制度,安排專業人員對當日的原始記錄進行復核,確認信息規范無誤后,再與檔案錄入人員進行交接工作。
3.2 分級保密制度
無償獻血檔案涉及獻血者的隱私,也與血站、醫療機構、患者的利益息息相關,無償獻血事業要想得到長足發展,需要根據現實情況建立起一套分級保密制度。保密級可以分為三類,最高級是絕密級,如果無償獻血檔案是絕密級,那么將意味著知曉人員十分少,保存的r間較長,一般在30年以上。第二級是機密級,機密級的無償獻血檔案知曉范圍較小,保存年限一般在20年以上。最后一級保密級別是秘密級,機密級的無償獻血檔案允許在一定范圍內知曉。檔案的密級規定不是一成不變的,可根據實際情況和需要進行調整。相關單位需安排專門的人員對無償獻血檔案進行密級確定、密級變更和解除工作。
3.3 推進資源共享和利用
無償獻血檔案要想發揮出其更大的價值,必須要進行資源的共享,將檔案充分進行利用。具體體現在以下幾點:①加強檔案的編研工作,將檔案信息進行分析和研究,研究內容應包括但不限于無償獻血者地區分布、采血血源、醫療機構血液供需情況等,為領導提供決策支持。同時注意挖掘無償獻血中的感人故事和典型,加強宣傳,創造積極獻血的社會氛圍。②開發檔案管理軟件,使血庫與血庫、血庫與醫療機構之間能夠實現信息共享,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當發生突發事件時,相關人員能夠從檔案中找到合適的血源,挽救患者的生命。③加強檔案信息化的處理進程,以實現將檔案信息全部電子化為目標,使檔案信息能夠從網上進行快速檢索和查閱,提高檔案利用效率,為無償獻血者、群眾、單位等提供查詢服務。
3.4 提高檔案管理隊伍的素質
檔案管理的專業性較強,對管理人員的素質有較高的要求。檔案管理人員既要對血液等專業知識有所了解,還需要了解檔案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另外,信息化時代下的檔案管理,還需要懂計算機技術和信息管理相關知識的人才。加強對檔案工作人員的培訓,提高其重視程度和業務能力,同時關注他們工作上的困難,調動他們的工作積極性。
4 結 語
無償獻血檔案管理是無償獻血事業的一個重要環節,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無償獻血檔案信息化有助于提高檔案的利用效率,減少工作人員的工作量,提高檔案資源的共享性。
主要參考文獻
篇3
摘 要 隨著我國無償獻血政策的深入實施,采供血機構財務工作中潛在的財務風險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視。本文在分析采供血機構潛在財務風險控制的重要性基礎上,深入探討了當前采供血機構潛在的財務風險,并針對性地提出了加強采供血機構潛在財務風險控制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 采供血機構 財務風險 風險控制
一、引言
自1998年10月1日至今《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實施已逾15年,我國的無償獻血工作已經步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公民的無償獻血意識和參與程度大大提高。采供血機構作為公益性公共衛生事業單位,在省級物價管理部門對血液收費范圍和標準有明確規定的情況下,強化財務管理、實行成本控制、越來越被管理者重視。探討采供血機構潛在的財務風險,并分析其相應的應對措施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當前采供血機構潛在的財務風險分析
采供血機構是不以盈利為目的的公益性公共衛生機構,財務上實行全額預算管理方式或者差額預算管理方式。在現行價格管理模式、預算管理方式和財政管理體制下,采供血機構存在以下幾點財務風險:
2.1無償獻血返還經費存在潛在困難
我國《獻血法》明確規定,公民無償獻血后,本人與直系親屬用血享受免費的待遇。《獻血法》自1998年實施至今已逾15年,隨著無償獻血工作的不斷推進,參與無償獻血公民享受免費用血政策的人員和報銷的輸血費用逐年遞增。無償獻血者及其直系親屬等受益人,按規定享受免費用血的比例與絕對量呈逐年增加的態勢,當免費用血的人員達到一定數量以后,成本補償就會面臨新的問題,嚴重時甚至可能因經濟原因造成償還危機。
2.2用血價格和運營成本不匹配
隨著采供血成本不斷上升,數年來血液價格保持不變,使得血液安全、生命健康與運營成本的關系不好理順。
(1)隨著醫療機構臨床用血需求的加大,無償獻血招募工作難度加大,無償獻血紀念品開支不斷上升,已由2006年的10元左右上升到目前的30元以上。
(2)為降低血液報廢率,只能加強獻血者初篩工作,將部分檢驗關口前移,如轉氨酶、乙肝表面抗原檢測等項目,這些都需投入資金購買檢驗試劑和檢測設備。
(3)血液檢測成本增加。目前全國已有很多采供血機構對艾滋、丙肝等項目采用進口試劑進行檢測,以提高檢測精度,縮短窗口期,進一步降低輸血風險,但同時增加了血液的檢測成本。
(4)下屬縣市采供血量的增加和采供血頻率的上升使流動采血車、送血車的維護費、燃料費等運行成本不斷增加。
(5)按現行法律法規的要求,對血液質量控制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相應的采供血機構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來購置相關儀器、設備來滿足質量管理的需求。
以上因素都使得各級采供血機構的運營成本不斷上升,但血液價格自2006年以來始終保持不變,上升的成本缺乏補償措施和政策。
2.3資金周轉不暢
部分醫療單位長期拖欠采供血機構的應收賬款,給資金的良性循環造成不良影響。這里所說的應收賬款是指采供血機構在向醫療機構和基層衛生機構提供血液產品的過程中,因血液產品已經出庫并使用,但尚未收到需方支付的款項而形成的一種債權,是資產負債表中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部分醫療單位由于資金周轉困難、醫保欠費增加、基本建設擠占正常業務工作經費等原因,采供血機構因為應收賬款催辦不力又缺乏有效的制約措施造成應收賬款逐年遞增。加強應收賬款管理、加快資金周轉、降低管理成本、保障資金安全回收,對采供血機構來說意義非常重大。
2.4現行的收支管理模式不利于進行成本核算與成本控制
《獻血法》規定:血站是不以營利為目的的公益性事業單位,決定了采供血機構執行的是事業單位會計制度。采供血機構的收入主要來源于臨床供血取得的收入,財政撥款只是總收入中比例較低的一部分。血液從采集、分離、制備、檢驗、儲存、包裝、運輸、供應整個過程需要耗費大量的運行成本,而現行的收支管理模式,制約著采供血行業的財務管理。采供血機構工作的公益性強,工作更注重社會效益,所執行的行業會計制度不同于醫療機構,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低值易耗品不進行攤銷、水電費等財務費用比重大、成本控制的意識比較薄弱,成本控制的措施和方法也比較簡單。
2.5由于傳染病檢測窗口期的存在,患者輸血后傳染疾病的風險始終存在,會造成采供血機構無過錯賠付
傳染病窗口期(以艾滋病為例)是指人體感染疾病后到外周血液中能夠檢測出HIV抗體的這段時間,一般為2周~3個月,少數人可到4個月或5個月。由于感染病毒后產生抗體是需要一個過程的,所以在產生足夠量的抗體之前是檢測不出來的。目前國家衛生部規定采供血機構對獻血者健康檢測中的傳染病因子檢測項目中的甲肝、乙肝、梅毒、艾滋病四個項目均存在窗口期,雖然各級采供血機構先后采用了選擇進口試劑、建立核酸檢測實驗室等方式,但這些都只能盡量提高檢測精度和縮短窗口期,無法完全杜絕窗口期的影響,患者輸血后傳染疾病的風險依然存在。在這種情況下,萬一造成無過錯賠付,需要動用大筆的資金用于賠付必然會對采供血機構的資金周轉和公眾形象造成不利影響。
篇4
[關鍵詞]“血荒”;血站形象;血液管理制度;獻血者行為
1.選題的緣起
1.1選題的背景
近年來,我國不同地區出現了不用程度的血庫庫存告急的情況,一些人將這種現象稱之為“血荒”。根據2010年的新聞報道,2010年北京、長春、青島、太原、重慶、昆明、南寧都出現了不同程度、不同規模的“血荒”,甚至,在2010秋冬之交的昆明出現了十年來最嚴重的血荒現象,有八成以上的手術因為血液的缺乏被迫推遲。由此可見,“血荒”,并不是某些地區出現的偶然現象,而是一個具有普遍性、嚴重性的社會問題。
目前中國“血荒”現象的嚴重性不禁讓人咋舌,讓人疑惑的是:為什么當前中國的“血荒”會如此嚴重?根據查找的文獻資料了解到,目前中國“血荒”現象發生的原因主要有一下集中說法:主力群體放假導致季節性“血荒”、獻血得到的血液血型分布不均衡導致結構性“血荒”、公民奉獻精神的缺失導致人為性“血荒”。然而,這些所謂“血荒”出現原因的分析并不能真正地揭示“血荒”出現的深層次原因。“血荒”的出現,不能僅僅歸咎于公民社會責任感以及奉獻精神的缺失,血站形象和血液管理制度也對“血荒”現象的產生負有很大責任。血站的形象可直接影響獻血者獻血行為,而獻血者行為也極易受到血液管理制度影響。所以,本文就從研究血站形象以及血液管理制度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進而研究“血荒”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
1.2選題的意義
一方面,我們從血站形象角度出發,研究獻血者的獻血行為,可以幫助我們了解血站形象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了解“血荒”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進而找到相應的解決措施來改變“血荒”現象嚴重的現狀。
另一方面,我們也從血液管理制度角度出發,研究獻血者獻血行為,有利于我們探究“血荒”現象出現的深層次原因以及指導我們今后設計更有效的血液管理制度。
3.“血荒”現象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3.1血站形象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
在對獻血者得調查中,采用了問卷調查的形式,選取上海市、福州市、大連市等幾個城市的300個公民作為調查對象,問卷以獻血者獻血的原因、未獻血者不愿意獻血的原因對血站的滿意度等為主要內容,經過統計等到以下結果:
表1 獻血者獻血的原因
獻血原因 獻血是一種善舉 媒體網絡對獻血的宣傳 認為獻血有益身體健康 其他
人數占總人數的百分比 61.8% 10.5 23.1% 4.6%
表2 不愿意獻血的原因
原因 受“郭美美事件”等消息影響 認為獻血有害身體健康 獻血危害自身安全 其他
人數占總人數百分比 61.3% 21.4% 15.6% 1.7%
以上數據不難看出,超過60%的受訪民眾表示不愿意獻血是因為負面消息導致對血站的不信任。血站工作是一種特殊的、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是獻血者與醫院之間的橋梁。血站人員職責是運用正確的被認可的方式,選擇合適的、健康的、低危的獻血者,為臨床提供科學、安全采集的血液。血站對中國無償獻血事業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中國血站目前的形象卻十分令人失望。一方面,隨著“醫改”失敗之后,社會對于醫療機構有著嚴重的不信任,醫患矛盾日益加劇。血站也屬于醫療機構的一部分,因此,民眾也對于血站產生不信任,甚至產生了詆毀情緒。另一方面,血站對于危機事件的公關處理不恰當也導致了血站形象下降。血站作為一個龐大的復雜的組織,難免會產生一些不利的負面事件。例如“郭美美事件”、“鮮血澆花事件”、“高薪血站事件”等。有些可能是事實,有些可能是民眾的誤解,但這些事件毫無疑問都對血站的形象產生了負面的消極的影響,這時血站的危機公關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恰當的危機公關處理能有效地消除這些負事件對血站形象造成的損失。然而,這些事件并沒有得到恰當的危機公關處理,造成血站形象的嚴重損害。此外,血站的衛生條件、工作人員的技術成熟程度以及工作態度都對血站的形象有著重要的影響。
血站的不良形象,直接導致了獻血者對血站的不信任,大大打擊了獻血者獻血積極性,從而導致了血源緊張現象。因此,樹立正面良好的血站形象對于“血荒”現象的緩解具有重大意義。
3.2血液管理制度對獻血者獻血行為的影響
我國的血液管理制度是以無償獻血作為制度基礎和前提。血液管理制度主要分為《獻血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以及《血站管理辦法》等國家法律政策制度和社會對于獻血的理解兩個方面。
雖然中國已經在政策制度上對血液管理做了嚴格的規定,但是在很多細節方面并未顧及,例如血液的去向和用途方面并未真正做到透明公開,血站點的設置并沒有做到方便化、人性化,對于血站工作人員的管理并未真正做到規范化,血液的衛生安全性沒有充分的保障。此外,對于國家一些獻血激勵政策以及針對獻血者得優惠政策,73%的受訪民眾表示吸引力不大。
4.改善“血荒”現象的措施
1、通過各種途徑增強人們道德意識,社會責任感,建立一個溫情社會。
2、各級政府機關、血液中心、醫院等需要加以重視,加大投入,加大獻血科學知識宣傳力度,拓寬采血渠道,增加硬件設施數量,輻射更大的范圍,走進企事業單位、社區、街道等,促使便利獻血。
3、公務員、醫務人員等應做好表率作用,以身作則,贏得群眾信任;完善獻血用血各項機制,提高采血的安全性和血液整個生產、消費流程透明化運作的透明度,贏得信任,增加激勵合保障措施并貫徹落實,提高人們無償獻血的積極性。
4、借鑒其他城市或國家的經驗,不斷改進制度。
5、出臺更多更優惠的政策來鼓勵民眾積極參加無償獻血。
參考文獻
[1]黃聰.血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0.9.
[2]洪峻嶺.國外無償獻血狀況簡介[J].中國衛生法制,1998.4.
篇5
關鍵詞:血液 成本管理 核算
采供血機構目前面臨的形式是各種采供血材料和血液檢測設備費用不斷上漲,血液價格則是一次次下調。加之采供血機構缺乏行之有效的成本核算和控制方法,容易在血液采集、加工過程中出現浪費現象。因此,有必要在保證血液質量的前提下,加強成本管理,建立內部控制機制,堵塞管理漏洞,盡可能降低血液成本。
一、 當前采供血機構成本管理面臨的問題
(一)獻血人數不斷增長
享受免費用血人數也越來越多,無償獻血血液償還量逐年快速遞增,存在償還危機。據統計河南省血液中心2006年至2008年連續3年每年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長。
(二)采供血流程復雜且具有特殊性,缺乏成熟的成本核算模式
(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缺乏完整、有效成本核算體系。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收付實現制的會計核算基礎不利于成本核算
其關注點在于加強現金的管理,有利于現金支出控制,防止預算超支,缺點是收入與費用不配比,缺乏有效的成本核算體系,盈虧計算不準確。
2、成本核算會計科目設置簡單,不利于成本核算
采供血機構作為事業單位,成本核算的會計科目主要有事業支出、經營支出、成本費用等,成本核算的內容、方法較單一。
事業單位會計對固定資產不計提折舊,固定資產直接列為購置期的支出,沒有進行折舊核算,因此,其所提供的產品或勞務成本中無法準確體現固定資產的耗費。
成本管理的基礎薄弱,由于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不利于采供血機構的成本核算,加之其非營利性,長期以來,在管理上注重業務量增加和收入指標上升,而輕視費用的消耗和材料的浪費,成本管理的意識與基礎薄弱。
二、強化采供血機構血液成本管理的基本措施
血液雖然并非一般意義上的產品,但從血液制備的工作流程來看,從對獻血者實施招募、血液采集、檢驗、分離制備到血液的儲備運輸等,與生產企業一樣,有著十分清晰的加工、制備過程。因此可以借鑒生產企業的成本核算方法對血液進行成本核算與控制。采供血機構要進行血液成本的核算與控制就需要在滿足政府部門收支預算管理需要的前提下,在不影響正常財務收支賬目完整性的情況下,將預算會計方法和企業會計方法加以融合,將預算會計中不完全的成本核算形式延伸為完整的成本核算形式,開展血液成本的內部核算與控制。
三、確定有效的成本責任中心
采供血機構成本責任中心的設計應根據血液制備的生產流程,以各科室為核算單位,設立科室明細賬,歸集各科室的費用,從而在血站形成逐級控制、層層負責的成本中心體系。通過對各科室所形成的成本信息進行歸類、分析、比較,為降低成本提供具體的依據。
四、做好成本核算的基礎工作
合理劃分采供血材料的類別,采供血材料可根據材料性質與用途劃分為六大類:檢測試劑、關鍵耗材(即血袋)、低值易耗品(包括醫療器械用品和被服品)、一次性用品、無償獻血用品(包括檔案用品、宣傳用品和紀念品)、辦公用品等。其中低值易耗品又可細分為醫療器械用品、被服品等;無償獻血用品又可細分為檔案用品、宣傳用品、紀念品等。
建立健全采供血材料的出入庫制度,所有材料的購買與使用都必須通過倉庫的管理。材料在驗收后,不論款項是否已支付都必須辦理入庫手續。
五、規范采供血機構血液內部成本核算流程,對各部門所發生的各種費用歸集后,將不同部門的費用通過一定的方式分別分配到不同的血液品種中,形成各血液品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
為了既要適應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又要滿足單位自身對血液成本管理的需要,可以通過在賬外編制成本核算單的方法核算血液材料成本。成本核算單應根據血液種類而設立,一個血液品種對應一張成本核算單,計算每一核算期間該血液品種的總成本和單位成本。具體步驟如下:
關鍵耗材(即血袋)是各品種血液的專用包裝材料,它的種類基本與血液制品的種類相對應,可以在成本核算單中直接計入該血液制品的總成本中。如1人份的血小板對應1份血小板專用血袋。
檢測試劑、一次性用品、低值易耗品、無償獻血用品、辦公用品等的耗費與采血的人次數相關,可以將以上五類材料成本根據采血人次分攤到不同的血液制品中去。
為開展采供血活動,需要消耗除以上采供血材料以外的各種人力、物力。根據目前衛生部、財政部頒發的財務制度規定,這些人力與物力在采供血機構的賬目中體現為各種人員經費、辦公費、交通費、水電費、專項業務費、維修費等。這些費用也可以通過編制費用歸集分配表的形式,根據采血的人次分攤到不同的血液品種中去。
根據事業單位會計制度的規定,采供血機構的固定資產采用一次性計入當期費用,不計提折舊的方式予以核算。在核算血液成本中固定資產的耗費時,可以考慮在帳外以直線法等方法計算出固定資產的折舊額,再將該折舊額按采血的人次分攤到不同的血液品種中去。
通過以上四步,按血液品種歸集出不同血液品種的總成本后,以該血液品種的總成本除以總產量計算出單位成本。
六、加強血液材料標準成本管理
(一)血液材料標準成本管理的優點
有利于血液成本的事先預測與控制,以標準成本為依據,制定每一會計期間的材料的采購計劃,防止材料超量購置造成過期浪費或資金積壓。
有利于血液成本的事中控制 通過標準成本可以制定出各部門年度、季度、每月甚至每周的材料領用計劃。除特殊情況外,管理部門應以材料領用計劃為依據,控制材料的領用,防止材料的濫領濫用或在各使用部門造成積壓浪費,降低因各部門管理不善造成的損失風險。
有利于血液成本的事后考核與改進 通過對血液標準材料成本與實際材料成本的差異分析,有利于查明原因,落實責任,為單位的獎懲考核提供依據。
(二)合理制定血液材料標準成本
在標準成本的制定過程中,其指導思想是:從現實出發,立足先進,并給人們指明一種激勵性目標。血液材料標準成本的制定可借鑒西方管理會計學中變動成本法的觀念,將材料成本區分變動性材料成本與固定性材料成本,由財務部門會同材料采購部門、采供血技術部門等有關責任部門,在對采供血的具體流程進行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共同討論確定。
變動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總發生額在相關范圍內隨著業務量的變動而呈線性變動的成本。在一定期間內它們的發生總額隨著業務量的增減而成正比例變動,但單位產品的耗費則保持不變。血液的變動性材料成本如試劑、血液包裝袋、棉簽、創可貼、無償獻血紀念品等。
固定成本與變動成本相反,是指其總額在一定時期及一定產量范圍內,不直接受產量變動的影響而能保持相對固定不變的成本。固定成本的固定性是有條件的,這里所說的一定范圍叫做相關范圍。如業務量的變動超過這個范圍,固定成本就會發生變動。血液的固定性材料成本如一次性手套、工作服等。
七、血液材料成本差異分析
依據所制定的各項標準材料成本,在血液制備過程中,同實際材料成本進行比較,分析評價實際材料成本與標準材料成本之間的差異性質及其原因,并及時提醒有關責任者,盡早采取有效措施,達到降低成本目標。通過這一過程,不僅可以及時發現實際工作同目標要求之間的差距,促使其不斷改進工作,達到事中控制的目的,而且還可以為成本管理工作的業績考核提供充足的資料和依據。
八、運用激勵機制,樹立全員成本控制觀念
嚴格按照經濟責任制的要求,貫徹責、權、利相結合的原則。血液血成本控制涉及到與采供血有關的所有部門及人員,它需要扎實的管理基礎和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在成本管理過程中逐步把目標成本分解落實到部門、班組或是個人,以標準成本差異分析為依據,對各部門、班組和責任人實施成本管理考核,獎優罰劣,以充分調動每個部門、每個工作人員控制成本、關心成本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保證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參考文獻:
[1]陳凱.淺談血站醫用試劑與衛生材料管理.臨床輸血與檢驗 2008(10):185-187
[2]王文,趙曉華.1998—2006年西安市無償獻血血費返還情況分析.臨床輸血與檢驗 2008(4):363
[3]李連杰.淺議血站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現代商業 2009(6):219
[4]李宏.血站財務管理中的內部成本核算與控制.內蒙古電大學刊2008(3):35-36
篇6
【關鍵詞】臨床檢驗基礎;教學質量;教學改革
臨床檢驗基礎是檢驗醫學專業的一門重要專業課,同時又是一門操作性非常強的實驗學科。該門課程理論課和實驗課的教學質量,直接影響到學生在實習期間和畢業后從事臨床檢驗工作的能力。在教與學的過程中,長期存在“ 填鴨式” 教學模式,學生常常為了考試而學習,過分注重死記硬背,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根據長沙醫學院實際情況,筆者在臨床檢驗基礎的教學中,對該門課的教學進行了系列改革,取得了較好效果。
1 將最前沿的知識及時介紹給學生,增加先進自動化儀器的熟悉和講解
進入21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醫學的發展。醫學檢驗從形式上而言,由原始的手工操作發展成更多的計算機控制的自動化操作[1]。目前,越來越多的大型自動化的儀器進入了檢驗科,尤其是在三級甲等醫院,五分類的血細胞分析儀、流式細胞儀、尿沉渣工作站、糞便沉渣工作站等高、精、尖的儀器已經非常的普遍。而傳統的臨床檢驗基礎主要側重于手工操作的講解與練習,如果在教學中不增加這部分自動化儀器的講解與使用,必定會導致學生在進入臨床實習后不適應,甚至認為在學校所學的知識沒用的觀念。為此,在理論課教學上增加了血沉儀、尿沉渣分析工作站、糞便沉渣工作站等自動化儀器以及尿液檢查標準化等內容的講解,從血細胞分析儀的歷史沿革聯系到全實驗室自動化等等,讓學生了解本專業最新儀器的使用和條例規定,并對檢驗醫學未來的趨勢有所了解。同時特別強調他們現在學習的這些臨床檢驗基礎實驗的最基本技術和方法是現代檢驗學取得新進展的基礎,并且很多是檢驗儀器自動化的金標準。這樣不僅使同學們開拓了視野,了解學科前沿,也使他們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因而更重視臨床檢驗基礎這門課程的學習。在實驗室設備方面,本醫學院已經購置了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1臺、血小板聚集儀1臺、尿液分析儀1臺和血凝儀1臺,讓學生在了解這些儀器基本構造及原理的同時,可以親自動手操作,使學生有充分的感性認識。
2 教學方法多樣化,理論課全部采用多媒體授課
2.1 采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技術將文字、圖像、聲音等多種載體結合在一起,具有信息載體多樣性、集成性和交互性等特點[2]。在臨床檢驗基礎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中以課堂板書講授為主、課本圖片資料有限和圖片質量較差等缺點,而以鮮明生動的圖像、細致清晰的照片、形象逼真的動畫模擬展現給學生,使臨床檢驗基礎抽象的內容形象化、枯燥的內容趣味化,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也顯著地提高了教師的工作效率,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利用多媒體課件可以將抽象的庫爾特原理生動地展示出來:細胞通過小孔時,電阻變化引起了相應的脈沖變化,脈沖訊號與細胞信息有關。目前筆者的理論課100%采用了多媒體授課,筆者還在不斷優化多媒體課件質量。
2.2 舉行知識競賽,開展操作大比武 筆者對2006級的本科學生進行了臨床檢驗基礎的理論知識競賽,競賽內容除了書本上的一些重點、難點及易混淆點內容外,還增加了一些臨床實際中遇到的相關內容。對于表現好的個人和小組筆者給與了一定的物質獎勵并頒發了獎狀。在2007級專科生中進行操作比賽,項目是最基本的操作:毛細血管采血用于紅細胞、白細胞計數,同時推兩張片子。成績最好的學生只用了47 s的時間。這種好成績的取得,除了實驗課的認真操作外,還離不開平時的練習。筆者在第一堂實驗課時就給每個同學發了1支血紅蛋白吸管和2支毛細血管采血針,要求同學們回去自己用清水練習血紅蛋白吸管的使用,利用黃瓜、蘋果等來練習毛細血管采血。目的就是使同學們能熟練掌握這些最基本的技術。通過比賽的形式,提高了同學們學習的熱情,也更好的掌握所學內容。
2.3 開設第二課堂 變封閉式教學為開放式教學。在進行血型與輸血教學時,為了讓學生更直觀的了解從采血、貯血到輸血的全過程,樹立血液安全的意識,并且能夠成為潛在的無償獻血者,筆者組織同學們到血液中心去參觀,由血液中心的老師講解安全用血的一些基本知識以及目前本市無償獻血的一些情況,并給每位同學發1本無償獻血宣傳手冊。由于學生以后的就業方向有可能是社區醫院,同時為了讓同學們明白基本的手工操作的重要性,帶領同學們到一家社區醫院見習,在這家社區醫院里,血常規的分析還完全依賴于手工操作,即用計數板計數紅細胞、白細胞。除了這些基層醫院,筆者還鼓勵學生在暑期實踐期間到當地最好的三甲醫院的檢驗科去見習,讓他們熟悉現代化的檢驗儀器及實驗室自動化,感受檢驗醫學發展的方向,并為盡快適應臨床打下基礎[3]。
3 根據本校師生的特點,嘗試雙語教學
隨著現代化全自動分析儀器的廣泛使用, 檢驗醫學專業的學生在實習過程中都必須熟練掌握現代檢驗儀器的操作。但現今的大多數分析儀器依賴進口, 其儀器操作、維修、保養等說明書均是外文。這就對檢驗醫學專業學生的外語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時也使得在檢驗醫學專業中實施雙語教學變的十分必要[4] 。雙語教學并不等同于單純的語言教學,而是在注重學習外語規范表達的基礎上,提高對本專業知識的學習[5]。因此,推廣雙語教學,并非單純提高英語水平,其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臨床檢驗基礎》課程的知識,它將有助于學生以英語為工具,更全面準確地獲取國內外臨床檢驗的最新研究動態,為今后的檢驗工作和科研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教師是實施雙語教學過程的主導,也是成功實施雙語教學的關鍵。開展專業課程雙語教學工作的教師,首先應該是專業課教學比較成熟和優秀的教師,在此基礎上還要是英語水平較好的教師。授課時能夠準確自如地將教學過程切換成英語,用英語講清有關知識點,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教學交流。由于本校是一所民辦本科院校,學生相對來說基礎差別較大,師資隊伍存在“兩頭大,中間小”的特點,專業課教學優秀的老師往往都年齡較大,英語水平相對較弱;而年輕的老師英語水平較強,但在專業課教學方面經驗尚不足。在此背景下,主要由具有講師資格,碩士學歷以上的老師在檢驗系本科生的臨床檢驗基礎課程中,選取一部分相對較簡單的課程采用英語教學。如對臨床檢驗中常用的主要進口儀器或試劑的英文說明書進行分析,摘錄部分關鍵內容作為講解內容。在每個專題講解結束前,用英文進行小結。提前 1周提供雙語教學的英文材料和主要專業詞匯的中英文,同學們進行預習,講解時先由同學們翻譯,然后再由授課教師講解,用英文進行解釋, 最后再給出相應的中文材料。盡管英語授課比例不高,但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對專業英語將會有一個新的認識,使一些學生逐漸關注醫學方面的英文信息,這對他們專業英語水平的提高大有裨益。同時筆者將逐步加大英語教學的比例,以便做到真正的雙語教學。
4 建立理論考試題庫,改革考試方法
結合目前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要求,參考已出版的多種習題集,在本校考試中心制作試題庫的平臺上建立本門課程的理論考試題庫,結合課本的重點與難點,從中精選出部分名詞解釋和問答題打印出來,在課程開始時就發給同學作習題使用,使同學們更好的掌握課本知識。因同學們走上工作崗位后,將面臨全國衛生專業技術考試,為了使同學們更好的適應這種考試形式,筆者從2008年開始改變考試形式,摒棄以前的主觀題和客觀題所占比例相當的考試形式,并且去掉在資格考試中已沒有的多項選擇題,從題庫中隨機選題,通過加大選擇題所占比例來增加客觀題所占比例的標準化考試,2008年的考試客觀題占了65%,難度與全國相應資格考試接軌,使同學們對未來的資格考試充滿信心。
總之,對本門課程教學進行上述系列改革,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學好臨床檢驗基礎課,掌握好相關知識,既掌握在檢驗科實習和工作所需的理論知識要點,又能使同學們盡快適應以后的資格考試。隨著科學技術的高速發展,今后新的檢驗技術、新的教學手段會不斷涌現,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不斷改革,努力培養出具有較高理論知識并能盡快適應臨床檢驗工作的人才。
參 考 文 獻
[1] 陳宇林,劉冰,陳華根.目前檢驗醫學的發展趨勢和任務.實用醫技雜志,2006,13(2):302-303.
[2] 鄧仕標.醫學多媒體教學中的問題及對策.世界醫藥,2006,(11):134-135.
[3] 李承彬.檢驗醫學實習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檢驗醫學與臨床,2008,5(21):1336-1338.
篇7
【關鍵詞】血液質量; 管理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頒布實施后,特別是《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頒布實施后,對血液質量的安全與血站的質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隨著人們法律知識的增加強,由輸血后引起的傳染病法律訴訟越來越多。因此,血液質量是血站的生命,保證采供血安全,保障血液質量是血站的根本所在,血站該如何確保血液質量,可加強以下幾方面的管理,保障血液質量。
1制定業務培訓計劃,強化員工質量意識
從思想上讓員工了解血液質量的重要性,組織員工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獻血法》、《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等法律法規,邀請輸血專家現身說法,來站講課,并對學習的有效性進行考核,強化質量教育,增強員工對血液質量的責任感。
2建立質量體系,保證血液質量
2.1血站從本組織實際出發,根據《血站質量管理規范》要求,建立覆蓋本組織采供血和相關服務的所有過程的質量體系體系文件,在各相關部門分別建立質量目標[1],確保體系所有血液及血液成分制備過程都能符合所需的受控制條件,及資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并對質量體系及其執行效果實施監控、測量、分析和改進。
2.2為保證體系有效性、充分性、適宜性,堅持實行質量監督和質量審核制度,以達到實現質量方針的目的和手段[2]。由質量管理部門召集相關工作人員對本組織開展經常性的質量監督、定期考核,發現問題及時提出解決方案,并提交質量管理部門進行修正。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將已經建立起來的制度和標準落實到實際工作中去,落實到每一個工作環節和崗位。
3加強質量信息的管理,注重信息的分析
質量信息是進行質量管理和質量決策的重要依據。工作中原始數據、試驗原始記錄、各科數據應按《文件控制程序》進行收集、匯總、上報和存檔。建立信息反饋制度,并以《血液質量管理內部審核通報》形式反饋全站質量信息。血站應建立健全“血站信息管理系統”,使用“血站信息管理系統”的應用軟件,對各項業務工作實行網絡化管理,用機器管理人。工作中注重對信息數據分析,合理的數據分析可有效提高對血站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血液質量。
4控制環節質量,確保血液質量
加強對采供血環節中的質量控制是確保血液質量最重要和關鍵的一環。
4.1獻血前健康教育: 普及無償獻血、無損健康和血液各種基本知識;向公民告知獻血前注意事項如獻血前一天,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把手臂特別是肘部采血部位清洗干凈;獻血當日早餐,吃清淡飲食不吃藥、不飲酒,以免ALT增高。ALT是非特異性指標,它的增高受多種因素的影響,特別是與獻血者服用藥物、飲酒、運動、疲勞等因素有關
4.1在血液的采集方面: 嚴格執行衛生部頒發的GB-18467《獻血者健康檢查標準》,認真做好體檢工作。采血環境要溫馨、舒適且符合國家相關要求,如按規定進行消毒,每月至少做一次空氣細菌培養,進行采血環境監測等。采血時嚴格執行各項無菌操作規程。采血所用物品及器械均符合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且采血前必須對與血液直接接觸的物品進行質控制,如血袋包括熱源、無菌培養和肉眼澄明度的檢查。采血前再次對采血所用物品進行核對檢查,確保萬無一失。血液采集完畢,準確留取試管標本,將熱合好的血袋及時放于2 ℃~6 ℃的冰箱內存放,以保證血液質量。
4.2血液質量檢驗方面: 血液的檢驗過程是確保血液質量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檢驗室建設、人員、操作等須符合《血站實驗室質量管理規范》要求,如血液的檢驗實驗室應保持清潔、衛生、安靜;有足夠空間和充足照明;室溫恒定;各功能區劃分明確、標識清楚;檢驗儀器應處于良好的可使用狀態。按照使用說明書正確操作檢驗儀器;檢驗結束,及時維護儀器,并填寫儀器使用和維護記錄;用于血液檢測的試劑,須經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檢定合格,按照規定條件運輸和儲存,在有效期內使用;對于血液檢驗人員需要具有以下資格:經國家正規檢驗專業教育,獲得相應學歷證明;參加全國采供血機構人員二類崗位培訓,經考核成績合格;血液檢驗人員嚴格執行各項操作規程,工作中要做到相互監督。
4.3在成分制備方面: 要求機采室及成分制備間的整體環境整潔、舒適、安全。符合《血站管理辦法》《血站質量管理規范》中相關要求。為提高成分血的制備質量,裝備先進的成分分離設備,如血細胞分離機、大容量低溫離心機、血小板震蕩儀等。相關無菌物品必須經過高壓滅菌,合格后在有效期內使用。工作人員工作中嚴格執行操作規程及各項無菌操作,確保成分制品符合質量要求[3]。
4.4 在儲血、供血方面: 血供科要根據臨床對血液的需求,及時將采血計劃下達到相關科室,科學、合理控制血液庫存數量;指導臨床科學用血。對于庫存血液,也要進行嚴格的操作與控制以確保血液質量。嚴格交接班制度,建立嚴格的出入庫制度。嚴格執行核對制度,發血前做好血液質量檢查,在血液運輸過程中做好必要的防護,如溫度監視系統和報警系統,達到血液制品運輸所需的要求,確保血液質量。
總之,影響血液質量的因素很多,這就需要血站全體員工的共同努力,不斷加強血站的各項建設,嚴格按照法律法規要求,對影響血液質量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效控制與管理,最終確保血液質量安全。參考文獻
[1] 甄書麟.輸血理論與應用[M].北京:中藥出版社,1994:126149.
篇8
【關鍵詞】
采血護士;職業暴露;防護
職業暴露,是指由于職業關系而暴露在危險因素中,從而有可能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種情況。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而醫務人員職業暴露,又分為感染性職業暴露、放射性職業暴露、化學性(如消毒劑、某些化學藥品)職業暴露、及其他職業暴露。隨著現代醫學科學的發展和人們對醫院感染認識的提高,醫務人員越來越關注職業暴露所帶來的危害,血站也不例外,《獻血法》頒布實施后,為方便廣大公民自愿無償獻血,采血程序不再是化驗合格后再采血,而是快速初篩HBsAg后就采血,這樣所采的血液就有可能含有HBV、HCV、HIV等,因此對采血護士造成了一定危險。筆者從事采血工作10余年,就工作中所面臨的危害因素和采取的防護措施介紹如下,供同道參考。
1 采血工作中的職業暴露
1.1 針尖刺傷 護士是發生針尖刺傷及感染經血液傳播疾病的高危職業群體,而采血護士更是天天直接與血液打交道。我們血站的采血護士平均要采血30~40人次/d,以及初篩化驗60~70人次,如此繁忙的工作特點,若稍有不慎極易被采血針刺傷手指。研究表明,針尖刺傷時,乙肝病毒只需要0.004 ml血液即可傳染,艾滋病毒則需要0.1 ml血液即可傳染。據統計,80%的護士有被針尖刺傷的經歷,經證實被帶乙肝病毒的利器刺傷,受傷者感染率達6%~30%,平均為18%[1];被帶丙肝病毒的利器刺傷,受傷者感染率達1.2~10%,平均為5.6%[2],被帶艾滋病毒的利器刺傷,受傷者感染率達0~0.9%,平均為0.4%[1]。雖然絕大部分采血護士注射了乙肝疫苗,但是HCV、HIV疫苗尚未問世,應值得注意。
1.2 血液泄漏 多見于采血過程中針頭不慎脫出血管造成血液外溢;留樣時操作不當造成血液外溢,血袋熱合口血液外溢,以及獻血員針眼血液外溢,血液外溢時都會不同程度的污染護士的手,如果護士的手部有皮膚破損,與帶有HBV、 HCV、 HIV的血液接觸就有感染的可能。
1.3 氣溶膠 氣溶膠指的是物質以固態或液態微粒懸浮在空氣介質中所形成的分散體系。氣溶膠粒子由于能長期懸浮于大氣中,如果包含無機或有機污染物質,就會通過呼吸道侵入人體而危害機體健康。快速初篩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時血液需經1 min離心后取其血漿化驗,如果標本試管未蓋試管蓋,打開離心機蓋時,血液離心過程中產生的氣溶膠就會懸浮于空氣中造成污染。
1.4 消毒滅菌劑的影響 工作中消毒滅菌劑的應用較多,在防止感染上的確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如用84消毒液進行工作臺面和地面的消毒,用戊二醛浸泡醫療器械,其他的消毒劑還有甲醛、過氧乙酸等,但這些化學消毒劑對人體的皮膚、黏膜、呼吸道及神經系統有一定的負面影響,輕者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鼻炎、哮喘,嚴重者甚至有致癌作用。輕者刺激皮膚引起接觸性皮炎、鼻炎、哮喘,嚴重者甚至有致癌作用。
2 防護措施
2.1 正確處置采血針頭 護士在采血過程中應嚴格執行采血操作規程,安全處置采血針頭,防治針刺傷。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第一,禁止雙手回套針帽,使用單手操作法回套; 第二,及時將用過的針頭丟棄進貼有標簽的銳器盒內;第三,禁止徒手分離污染的針頭和注射器; 第四,我們血站處置采血針頭的方法是使用針頭毀形器,即采血結束,用止血鉗鉗夾拔出針頭后立即將針頭插入毀形器中毀形,再熱合封口。
2.2 提供必要的防護工具 采血護士最常見的危險就是直接接觸血液,因此工作中應戴手套、口罩,穿防護服,當有皮膚破損時應帶雙層手套,戴手套雖然不能防止刺傷,但可以減少病原體進入人體的量,有研究表明,如果一個被血液污染的鋼針刺破一層乳膠手套,醫務人員所接觸的血量比未戴手套時可減少50%以上。
2.3 洗手、擦手 皮膚上有許多種類型的微生物可導致污染,有正常的菌叢和隱藏著的細菌,它們藏匿于毛囊和皮脂腺中[3]。雖采血前已洗手,但隨時間的延長,毛囊深處的細菌又會繁殖,并隨汗液作用于體表,應注意采血結束后立即洗手,并建議每采一位獻血員用消毒濕巾擦手一次,這是一種既保護獻血者又保護采血者,防治交叉感染的有效措施。
2.4 規范操作 嚴格執行操作規程是杜絕職業性感染的有效措施之一。靜脈穿刺時,不要直對血管進針,應從血管旁進針,當針頭斜面完全進入皮膚后再刺入血管,防止血管內血液外溢;拔針時動作要快,以免血滴帶出;及時熱合并檢查熱合口是否嚴密;血液留樣時試管要穩妥放置;標本留樣后試管及時加蓋;標本離心時要按照正確的操作規程,試管加蓋,離心機蓋上蓋子。
2.5 正確處置血液泄漏 有血液泄漏時,立即倒入84消毒液,達到一定作用時間,戴手套用吸水性強的紙巾吸干血跡,連同手套一起放入醫療廢物袋中按感染性醫療廢物處置。
2.6 針尖刺傷的處置 血站員工職業暴露的危險性是存在的,但是發生率很低,它取決于接觸的途徑、接觸的量和接觸所含病毒的濃度。如果一旦被針尖刺傷,應保持冷靜,用健側手立即從近心端反復擠壓刺傷部位,盡可能擠出損傷處的血液;用肥皂水和流動清水沖洗傷口及沾污的皮膚,傷口應用消毒液(2%碘酒、75%酒精)消毒,疑為HBV、HCV、HIV等病毒暴露者,還應進行血源性傳播疾病的檢查和隨訪。
2.7 合理使用消毒劑 凡是有人活動的空間,可用物理消毒法對空氣消毒,如通風換氣30 min/次,可消除菌數63.2%,一些刺激性強調、易揮發的消毒劑應密閉存儲,按使用說明,現用現配 注意室內通風以減少消毒劑對人體的毒性。
長期以來,安全輸血主要是針對受血者和獻血者,而對采血者的關注甚少,職業安全是近年來醫護人員日益關注的問題。由針刺傷所造成的職業暴露而引發的血源感染的潛在危險正日趨嚴重,因此應加強采血人員的職業防護管理,增強采血人員的職業防護意識,規范操作規程,建立健全有關規章制度,這是血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 張海鵬,張燕萍.血液學檢驗中的安全問題.中華醫學檢驗雜志,1998,21(3) :26.
篇9
采供血機構是公共衛生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經歷了非典、汶川地震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采供血機構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從硬件建設階段逐漸進入強化內部管理階段。財務管理是采供血機構內部管理的重要內容,直接關系到采供血機構能否正常運行。隨著公共衛生和公共財政體制改革的深入,政府的財政投入財務績效管理越來越嚴格。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體制改革迫在眉睫,只有不斷創新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提高管理效率,才能促使采供血機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二、公共衛生機構財務管理的主要問題
(一)財務管理體制不夠完善
目前公共衛生機構的財務管理普遍存在管理體制不健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崗位設置不合理,職責劃分不明確。內部控制力低,經費審批不嚴格,同時存在大額支出未經過正規程序審核、財務報賬與實際支出情況不符、支出款項清理不及時等現象[1]。
(二)預算管理不夠科學
公共衛生機構的財務預算管理存在較為突出的人為干擾因素,在部門預算編制方面,所安排的項目支出預算受人為干擾較為嚴重,存在較大的隨意性。預算編制不夠規范,走“簡單程序”,倉促編制。預算執行力度較低,沒有對財務支出產生有效的約束力,未形成完整的預算執行分析考核制度。在資金使用過程中,沒有對基本支出和項目支出進行清晰界定,遠未達到進行預算編制和預算管理的目的[2]。
(三)會計核算不夠細致
目前公共衛生機構的會計核算工作內容較為簡單,成本核算不夠細化,無法實現對事業成本的計算和統計,也無法對資金使用效益作出正確評價。許多會計科目設置以及核算項目與部門預算編報口徑不一致,決算報表數和決算賬面數存在差異。在按收入提取修購基金的制度下,修購基金提取受收入變化影響嚴重,提取不穩定[3]。
(四)資金使用效率偏低
由于預算不夠規范,公共衛生機構的經費使用相互擠占,費用支出定額流于形式,普遍存在隨意更改資金投向的現象。而對經費支出的管理通常是事后核算,沒有對資金使用進行提前預測,在使用過程中,也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缺乏對資金使用效率的考核[4]。
(五)財務分析較為籠統
財務分析管理不夠精細,分析項目籠統,內容不夠充實,采取單位總收支的塊狀分析方式,沒有具體到項目。這樣的財務分析工作無法確保財務分析的合理性和準確性,不能為管理層和項目負責人提供有效參考[5]。
三、建立統一的經濟補償機制
采供血機構作為公共衛生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普遍存在上述財務管理問題,對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體系進行改革與創新,首先應發揮政府政策的引導作用,建立統一的經濟補償機制,促進各地采供血機構的均衡發展。采供血機構的收支結余是其經濟效益的主要決定約束,在財政支出相對穩定的情況下,財務收入決定了采供血機構的經濟效益。不同的采供血機構的財務收入結構由較大差別,除血費收入以外,一些采供血機構間距其他行政業務管理職能,比如用血互助保證金收入、紅十字收入等,可以獲得血費以外的財務收入。而不具備這些管理職能的采供血機構則沒有額外財務收入[6]。各地財政部門對采供血機構財政補助的差異更加劇了財務成果的差距。比如一些地區的財政部門承擔了采供血機構所有的人員經費和支出經費,而一些地區則根據采供血機構的收支情況進行動態的財政補助。采供血機構屬于財政差額預算撥款性質的單位,其直接業務支出可以由血費收入彌補,而基建支出和設備采購支出則需財政部門支持,人員經費支出也需要財政部門基于一定比例的補助。只有制定統一的財政經濟補償制度,才能促進各地采供血機構的均衡發展。同時也有利于建立統一的預算編制管理制度。
四、創新財務會計核算制度
目前許多采供血機構采用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制度,在會計科目設置、支出費用的性質劃分上都存在較大差異,導致財務制度也存在差異。這種差異直接造成采供血機構成本費用支出考核比較分析的口徑無法統一。雖然采供血機構也屬于事業單位,但其性質獨特,兼具行政事業單位和衛生事業單位的功能,承擔著特殊的社會職能。因此,采供血機構的會計核算方法不能照搬一般行政事業的制度方法,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業務特征和費用支出性質,對會計核算制度進行創新,從而準確、細致的反映采供血機構的業務特征和費用性質[7]。用會計支出科目正確反映采供血機構的業務活動的支出內容,并對其賬務設置和實施進行財政監管。采供血機構的業務范圍有限,賬務不宜過多,應在中心血站統一設置一套帳,兼具其他管理職能的采供血機構也不需要加設賬務,更不能設置單位部門小金庫,嚴肅財務紀律,規范會計行為。在建立統一的會計核算制度的基礎上,進行項目經濟成本核算工作,確定有償獻血和無償獻血的消耗定額,并以此為依據,對業務科室的實際支出進行定額考核。對采供血成本進行定期的零基財務會計預算,通過對一定時期內的財務會計的分析和比較,找出是否存在超定額行為,也可以作為制定下年費用支出預算的參考依據,提高預算的準確性。
五、創新財務績效管理
財務績效管理流程主要包括計劃、組織、實施、評估和發展,完善財務績效管理流程,可以形成相對穩定的周期循環,有助于發揮財務管理作用,提高財務管理能力,從而使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工作更加高效、可靠[8]。創新財務管理流程,首先應從財務績效計劃階段著手。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實際情況,結合上級部門的指導要求,合理制定財務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并制定可行的實施計劃。通過合理的崗位劃分和人員組織安排,將財務績效管理的總體目標進行細化分解,明確每個可知的具體職責和個人的職責,為財務績效管理目標的實現提供組織上的保障。實施過程中,應嚴格按照上階段制定的目標和計劃進行實時,采用合理的管理方法,對各科室的工作完成情況進行及時了解和掌握,及時發現并解決工作進展中出現的問題,實行動態化管理。進行財務績效評估時,要根據各科室的既定指標,在掌握其工作進度的基礎上,對財務績效進行反饋和輔導,使科室負責人能夠明確考核結構,從而更好的組織開展科室的各項業務。在財務發展階段,應根據突發任務對財務績效進行適當調整,同時調整資源配置和績效目標,不斷完善財務績效管理工作。
六、提高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效率的建議措施
(一)調整財務管理理念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新的財務管理理念不斷涌現,只有根據采供血機構的實際需求,積極引進新的管理理念,對傳統管理理念進行合理調整,才能保證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發展能夠跟的上時代步伐,為機構良好運行提供保障。針對于現階段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采供血機構的財政管理應改變以往的重要錢、輕管錢,重投入、輕產出以及事后管理的思想理念,以長遠發展目光,處理好眼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的關系,處理好局部利益與整體利益的關系,促進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二)健全財務管理制度
財務管理效率的提高,依賴于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應建立綜合性的管理制度。完善經費管理制度、項目管理制度、內控制度,加強內部管理的約束效力,以制度為保障,做到管理有張可續,按制辦事。強化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嚴格依照制度約束財務行為,對不相容的職務進行相互分離。
(三)注重財務管理內容創新和人才培養
不斷創新財務管理內容,包括預算管理、成本管理、轉向資金管理、固定資產管理等,對財務進行精細分析,發揮財務分析的決策輔助功能。加強人員隊伍建設,提高財務管理水平。在新的經濟形勢下,財務管理人員必須具備較高的素質,不僅要求財務人員扎實專業知識,熟練專業操作,還要具備一定的經濟管理理論和政策法規方面的知識。用新的思路和財務管理辦法處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新問題。重點培養職業判斷力,崗位協調能力和創新能力。同時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只有不斷提高財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才能確保財務管理工作的有效開展。
七、結語
總而言之,采供血機構是國家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重要的行政職責和社會職責,必須不斷提高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水平,為機構運行提供保障,同時促進采供血機構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本文主要分析了采供血機構財務管理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對采供血機構的財務管理創新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參考作用。
作者:茆莊 單位:江蘇省血液中心
參考文獻:
[1]馬紅梅.采供血機構實施財務績效管理的成效與體會[J].中國公共衛生管理,2016(06).
[2]蘇錫云,李泉.采供血機構財務檔案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檔案與建設,2016(03).
[3]田志雯.淺析采供血機構如何實施單位內部控制規范[J].財經界(學術版),2015(22).
[4]姚遠.論如何建立血站財務科廉政風險防控機制——以宜昌市中心血站為例[J].當代經濟,2013(24).
[5]恩曉剛,裘韶芳.血站檢驗科的成本控制[J].中國民康醫學,2011(19).
[6]孫經杰.山東省衛生總費用機構流向及資源利用效率研究[D].山東大學,2011.
篇10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一種重要的世界性傳染病[1],這種病毒主要經由血液傳播,也可能存在其他傳播途徑如母嬰傳播、性傳播和家庭內接觸傳播。約有近半數的HCV感染傳播途徑不明確。丙型肝炎的流行呈全球性,是歐美及日本等國家終末期肝病的最主要原因。根據WHO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2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有3.5萬例。目前尚無治療丙型肝炎的疫苗,也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防控丙型肝炎傳染源及阻斷傳播途徑最為有效的手段就是早期準確診斷并及時發現 HCV感染者。從傳染源和傳播途徑兩方面控制丙型肝炎[2]。正因為如此世界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研究診斷丙型肝炎的新技術。自1989年建立了丙肝病毒抗-HCV檢測方法以來,隨著醫學檢測技術和儀器的不斷發展,丙型肝炎的檢測技術一直處于不斷發展中。到目前為止,丙型肝炎檢測技術主要有抗-HCV檢測、HCV-RNA核酸擴增檢測、HCV核心抗原的檢測以及同時檢測抗-HCV和HCV核心抗原4種類型。本文將對丙型肝炎臨床檢驗技術的發展與展望做一綜述,現報道如下。
1 抗-HCV的檢測
最早出現的HCV檢測技術是抗-HCV的檢測。由于HCV在病人外周血液中的含量及病毒抗原的含量很低,這就使得用常規方法難以直接檢測,經過十幾年的不斷改進和發展,其檢測方法又演變出多種,如:雙抗原夾心 ELISA、間接酶聯免疫吸附實驗(間接 ELISA)、重組免疫印跡法(RIBA)、蛋白芯片檢測法以及免疫層析法。在這些方法之中,重組免疫印跡法 (RIBA)是抗體檢測的金標準,蛋白芯片檢測法主要用于抗-HCV的分型。而ELISA由于其操作簡單,檢測設備廉價,因此成為應用最廣的抗體檢測技術。
根據出現時間的先后以及使用抗原的不同,抗-HCV檢測技術可分成三代。第一代抗-HCV IgG試劑盒所用的抗原來自病毒基因組非結構區 (C100),它的使用使 HCV的輸血感染率下降了80%以上。但其缺陷是:靈敏度較低,抗體檢出時間較晚, 敏感性也較高,達到80%~90%,但假陽性較高。第二代試劑除了包被C100抗原外又加入了HCV核心區多肽C22—3和非結構區抗原C33C。抗-C22-3和抗-C33C感染后出現較早,敏感性和特異性明顯提高,感染后8~12周即可檢測。且對 HCV的特異性較好,二者聯合應用可進一步提高檢出率。第三代HCV抗體ELISA試劑中采用了重組的NSS多肽,核心區抗原比例相對下降,而相應地增加了非結構區的NSS區 C33C抗原的比例,添加了NSS區抗原使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得到進一步改善。
上述三代抗-HCV檢測方法多采用間接 ELISA,雖然也有過雙抗原夾心直接檢測抗-HCV的報道[3],但由于HCV抗原存在不穩定性,因此至今仍無商品化的試劑盒。目前我國市售的抗- HCV試劑盒普遍是采用間接法的第三代抗-HCV ELISA試劑盒和膠體金試劑盒,其特異性可以達到92%~100%。但由于各廠家使用的HCV基因重組抗原的質量和各抗原片段包被比例有所不同,從而使各廠家試劑的靈敏度和特異性存在一定的差異,導致抗一HCV檢測結果的不一致,產生漏檢和假陽性等[4],未能解決在正常ALT者和健康獻血者存在的假陽性問題。加上少部分免疫功能不正常的HCV感染者,則不能檢出抗一HCV。另外,由于“窗口期”的存在,仍有一定的漏檢率[5]。目前抗-HCV的檢測方法仍有改進的潛力,隨著對HCV的研究不斷深入,更多的 HCV蛋白會被發現,其中新型核心蛋白和外膜蛋白被認為能有效提高抗-HCV的靈敏度,但其對抗體的檢出率依賴于抗原的獲得方法,可能與抗原的構象表位有關[6,7]。
2 HCV-RNA核酸擴增檢測技術(Nucleic-acid Amplification Technology NAT)
從外周血中檢出HCV RNA是HCV復制活躍的可靠指標,在感染2個星期內的血清中可檢測到HCVRNA,在感染自然恢復前血清中 HCVRNA將達到一個高峰[8], 目前NAT檢測被國內外部分機構作為 HCV感染的確認方法。但HCV RNA在達到峰值或重新出現前數天或數周內偶爾也可能檢測不到[9]。同時HCV RNA還受進食的影響,易與血中脂質及脂蛋白結合,降低檢出率[10]。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NAT檢測方法的完美。另外由于NAT檢測技術本身在技術和設備上要求較高,且耗時、實驗步驟較多(其中任何步驟出現問題均影響其檢出),因此該方法也容易因污染而出現假陽性,難以在常規工作或基層實驗室推廣,限制了其應用的普遍性。
NAT檢測技術同為檢測HCV RNA,但不同的廠商發展出不同的方法和技術,其中PCR技術發展得最為迅速,也得到了最廣泛的應用,最早的是 RT-PCR,然后是套式PCR,現在是實時熒光定量PCR,檢測靈敏度特異性不斷提高,且實現了全自動定量檢測。最新的NAT研究有環介導等溫基因擴增技術(LAMP)以及基因芯片技術[11,12],由于LAMP技術操作簡單,且無需特殊儀器,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3 HCV抗原的檢測
目前報道有兩類HCV抗原包括非結構抗原和核心抗原的檢測可作為HCV感染的指標。血清中HCV抗原的檢測有利于 HCV感染患者的早期發現,特別是某些免疫功能紊亂、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和某些不產生抗體的攜帶者。HCV核心抗原與 HCV RNA的動力學變化密切相關,可以作為HCV復制的標志[13]。
近年來對HCV抗原的檢測方法的研究不斷取得進展,關鍵點在于單克隆抗體的研制以及抗原抗體復合物解離劑的研究。近期美國Ortho公司已推出了用雙抗體夾心法定性或定量檢測血清樣品中總的或游離的HCV核心抗原ELISA試劑盒,與 RT-PCR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簡單、耗時短、對實驗環境要求較低以及假陽性率低等特點,在臨床上可用于HCV血清學轉換前的早期急性丙型肝炎診斷、抗-HCV陽性感染者的病毒血癥分析以及HCV感染者治療前后病毒血癥追蹤分析等[14]。HCV核心抗原存在的時間較短(約27~70d),所以HCV核心抗原的檢測還要結合抗-HCV的結果。同時HCV核心區基因的變異也可能影響了HCV核心抗原的檢測,比如HCV核心區49位氨基酸的突變就降低了抗原測定的敏感性[15]。改進現行試劑盒的主要途徑是提高單克隆抗體對于天然抗原的構象表位的親和力。
對于非結構蛋白的檢測主要為NS3、NS4和NS5位點的蛋白[16],由于這部分蛋白出現變異的概率較大,目前僅見報道。
4 同時檢測抗-HCV和HCV核心抗原
聯合檢測抗原抗體的思路是HCV篩查試劑盒和血清學檢測的發展方向。目前主要把HCV核心抗原和外周蛋白抗體及部分核心抗體相結合的檢測試劑盒[17]。HCV核心抗原是HCV感染者體內出現的早期感染指標,幾乎與HCV RNA同時出現,核心抗原和HCV RNA的動力學變化密切相關。
HCV核心抗原檢測用雙抗體夾心法定性或定量檢測血清樣品中的HCV核心抗原。該方法不受被檢測樣品中抗-HCV的干擾,檢測結果準確可靠。可用于HCV早期急性丙型肝炎診斷,抗-HCV陽性感染者的病毒血癥分析以及HCV感染者治療前后病毒血癥追蹤分析[18]。目前已有兩家商品化的試劑盒面世,但是這兩種試劑盒都使用兩步檢測,而且檢測時間都較長(超過2h),不利于快速的篩查和POCT工作。另外這兩種試劑盒都不能區分陽性樣本中抗原和抗體的存在情況,不利于進一步分析病情。
綜上所述,無論HCV檢測技術的怎么發展,都必須秉著快速、準確和有效這些原則。由此可以預測未來HCV檢測技術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方面是要求技術上的快速、精確反應 HCV感染狀況的檢測,降低假陽性的概率,使人們盡早發現病情。另一方面是有助于治療HCV和療效觀察的檢測,不斷優化治療HCV的方法,爭取早日研究出治療HCV的疫苗。對于第一種方向,人們較為容易理解,因為隨著實驗技術的不斷進步,HCV檢測的靈敏度逐步提高,HCV感染的“窗口期”將不斷縮短。第二種方向也是當前分子診斷領域的方向,人們可以通過新的檢測方法或是幾種 HCV檢測方法的綜合應用來判斷病人的病情,從而給予臨床治療提供及時幫助和指導。
參 考 文 獻
[1] 張賀秋.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檢測技術國內外臨床研究應用情況[J].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原檢測技術研究與應用論文匯編,1-8.
[2] 買制剛.丙型肝炎臨床檢驗技術現狀與發展[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08.18(1):190-191.
[3] 張賀秋,王國華,陳坤,等.Ⅰ丙型肝炎病毒抗體雙抗原夾心法酶聯免疫試劑的初步臨床評價[J].臨床輸血與檢驗, 2006, 8(1):12-13.
[4] 王福生.ELISA和PCR法篩查無償獻血者結果的分析[J].細胞與免疫學雜志.2010,26(4):398.
[5] 謝立,吳曉東.丙型肝炎病毒檢測方法的研究進展及其臨床意義[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05,13(7):884—886.
[6] 魏葆,李金明.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篩檢中抗原表位的應用及其研究進展[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14(12):955-957.
[7] 邵圣文,武文斌,于建國,等.丙型肝炎病毒F蛋白抗原性及患者血清F抗體流行率的研究[J].中華肝臟病雜志,2006, 14(12):890-893.
[8] Castillo I,Rodrí guez-Iìigo E, Bart oloméJ,et alHepatitis C virus replicates in 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of patients with occulthepatitis C virus infection[J].Gut,2005,54(5):682-685.
[9] 陳朝霞,閔保華,陳延平.影響HCV-RNA熒光定量PCR檢測的因素及其對策[J]國際檢驗醫學雜志,2007, 28(02):175-176.
[10] Yatsuhashi H,YanoM.The present state and problems of HCV blood screening system in blood products[J].Nippon Rinsho,2001,59(7):1303-1307.
[11] 李啟明,馬學軍,周蕊,等.環介導逆轉錄等溫擴增技術(RT-LAMP)在丙型肝炎病毒基因檢測中的應用[J]病毒學報, 2006, 22(5):334-338.
[12] 陳姝,楊光,崔金環,等.膜芯片技術診斷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與基因分型[J].現代預防醫學,2007,34(05):817—819.
[13] Lee S, Kim YS, JoM, et al.Chip-based detec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using RNA ap tamers that s pecifically bind to HCV core antigen [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7,358 (1):47-521.
[14] Ansaldi F, B Bruzzone G, Testino M, etal.Combination of hepatitis C virus antigen and antibody immunoassay as a new tool for early di-agnosis of infection[J].J Viral Hepat,2006,13:5-10.
[15] Kmieciak D,Biernacka-Lukanty J, Migdalski P,et al.A correlati on between the heter ogeneity of hypervariable regi on 1 of E2 glycop roteinof Hepatitis C virus (HCV) and HCV antibody p r ofile: a case study[J].Acta Virol,2005,49(2):97-103.
[16] Dipti CA, Jain SK, Navin K.A novel recombinant multiepitope pro-tein as a hepatitis C diagnostic intermediate of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J].Protein Expr Purif,2006,47(1):319-328.
- 上一篇: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 下一篇:金線蓮的栽培技術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