層次化網絡設計范文
時間:2024-04-12 15:49:1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層次化網絡設計,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隨著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步伐的加快,企業網絡建設越來越普及并亟需大量從事網絡設計、安裝、維護、網站管理及數據資源管理的人才,然而,網絡的應用不只是技術層面的問題,網絡技術人員還需要以企業生產及管理崗位的業務為載體,在此基礎上組建網絡并實施管理與維護[1]。為此,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人才培養上應立足于行業及崗位,結合學生的特點,整合崗位業務知識建立一套具備多層次技能結構的人才培養體系,以更好地適應行業對網絡人才的技能要求。
1層次化培養的依據
當前,高職院校的生源結構有多樣化的趨勢,面對分工細、技術性強的信息服務行業,學生需要掌握符合自身實際的職業技能。當前,多數高職院校和職業培訓機構在人才培養上都采取“生產線”模式,對所有學生設定統一的學習目標,這樣做無法從崗位群和工作流程的角度為學生提供種類不同的技能訓練,在一定程度上還制約了學生職業能力的發展。
從崗位角度看,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幾乎涉及企業所有的部門和崗位,是一項包含多個環節的綜合項目[2];從專業角度看,網絡工作有著系統性的特點,它既有網絡設計、搭建和測試,又有系統安裝、代碼編寫和單機調試,還包含培訓和文檔整理等。基于以上兩點分析,網絡建設和管理工作本身就有著層次化的特點,這為培養多層次的網絡人才提供了行業依據。
2層次化培養的基本思路
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層次化人才培養是以中小企業網絡建設和管理的崗位為目標,通過分析崗位共性,從中歸納出崗位工作的一般流程,篩選出符合相關職業和崗位群共同點的主要操作要素,并以此為依托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時所需要的技能點、知識點和相應的職業道德、行為、品質、心理、能力、體能、形象、拓展等職業崗位的素質要求,分門別類設計課程[3];同時,根據學生的特點分類,依據工作流程為每一類學生設定發展方向,從而實現基于崗位的層次化職業人才的培養。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層次化”主要是基于崗位工作的不同階段及要求,從不同的層面去發展學生的職業技能。
3基本要素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在課程設置、教學內容組織和培養定位上都應體現出層次性和多樣性,其中,層次性指的是培養目標和技能結構的多層次,其主要依據是網絡建設和管理實施過程中的不同階段;而多樣性主要是指課程類型和技能發展方向的多樣,它是實現多層次人才培養的基礎。
3.1突顯職業能力的課程體系建設
在制定課程體系時,依據職業崗位(群)所要求必須具有的和知識、技術、能力、素質以及工作流程的特點等設置專業課程[4]。課程主要分為公民素養課程和專業技術課程兩大類,其中專業技術課程細分為:基礎課、技術課、技能實訓課和崗位實習四類。
公民素養課包括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高職英語、體育和大眾哲學等課程,其中大眾哲學課程重在培養學生對事物的觀察和思辨的能力。
基礎課主要包括高等數學、計算機組成原理、計算機網絡技術、數據結構和計算機市場營銷等,其中計算機市場營銷課程重在培養學生的策劃、分析和表達的能力。
技術課重在培養學生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基本實踐能力,主要有C語言、網絡操作系統、網站規劃與設計、無線網絡技術和計算機網絡安全等。
技能實訓課主要培養應用實踐型的技能,需要體現當前主流網絡技術的應用,具體課程有實用組網技術、網絡工程設計、網絡數據庫、網頁設計與制作、圖形圖像處理、動畫設計與制作和人際溝通與禮儀等。
崗位實習是高職教學極為重要的一環,為保證學生充分的實踐經歷,崗位實習由崗位認知考察、頂崗實習和綜合實習及畢業設計(論文)三大部分組成,共650學時,實習地點主要是網絡行業的知名企業、部分網絡運用較成功的企業公司和江浙一帶的中小企業。
3.2依據工作流程設計層次化教學
課程體系的建立依據是行業崗位,從一般中小企業網絡建設和管理的崗位工作來看,其內容可能涉及調研、需求分析、網絡設計、網絡實施、測試、客戶咨詢與培訓、文案管理和維護等環節,每一個環節都對工作者有著不同的要求且與整個網絡的運行相關。因此,在實施教學時,我們首先針對崗位的工作流程進行階段化分析,劃分出若干個相對獨立的單元,在此基礎上設計層次化教學目標和內容。
在教學內容的組織上,基于工作流程采用漸進引入的方式是較為合理的,即參照工作流程的進展,引入與階段化流程單元對應的教學模塊,在保證流程單元和教學模塊的邏輯性和關聯性的基礎上,依據工作流程由淺入深、逐步展開教學與實訓,這既符合項目教學的實際又有利于層次化培養體系的構建。
以一個企業Intranet中的“三層交換網絡的搭建”為例,如圖1所示,現要求PC1和PC3同屬一個VLAN,PC2和PC4屬另一個VLAN,并通過頂層的三層交換機實現兩個VLAN的通信。
依據工作流程處理與分解思路,整個網絡的搭建可以分為五大單元:需求分析、設計、實現、測試總結和培訓,其中需求分析主要是依據網絡的建設實際,通過需求模擬,以交談討論、現場勘查等形式獲得需求,并撰寫需求報告;設計是通過需求的結論,選擇設備、生成設計方案;實現是依據設計方案,完成設備的安裝、連接與配置;測試總結是依據設計的要求,對網絡實施測試并寫出測試報告;培訓是由設計或實施人員負責給使用者或管理員培訓使用與維護的技巧等,每一個單元所對應的工作類別都有不同,對應的技能任務、實施形式、技能類別、提交成果和實施人員也不相同,我們通過學生分組的形式來組織教學,具體分工見表1所示。
3.3基于學生特點設定技能目標
實現多層次人才的培養需要把握學生個體的特點并給予有針對性的培養。但是,多數高職學生缺乏主動學習的意識且沒有明確的自我發展目標,另外學生的學習潛能和興趣愛好很難在學習的初級階段表現出來。因此,我們采用調查問卷、問詢等手段,主動了解學生的學習感受,把握學生對學習單元的認識及偏好,以此作為下一階段層次培養的基礎,通過不斷的“反饋、調整、測試”,盡可能準確地把握每一個學生的能力特點,進而為開展有針對性的層次教學提供保證。
以表1中的單元為例,一組內善于溝通且獲取信息能力強的學生可以重點發展需求單元的技能;專業基礎扎實且具備一定管理能力和全局觀的學生可以作為組長,重點訓練其設計或測試單元的技能;對動手操作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重點鍛煉設備連接、安裝、配置的技能;另外還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培養網絡建設和管理中相關的文檔管理、報告撰寫和培訓等方面的技能。以上技能都是實際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且都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通過階段訓練,我們要讓學生在實踐中找到自己的優勢,進而促動其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3.4以單元目標為準的雙重考核
針對層次培養的目標,考核的內容具備“雙重”的特點,一是高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課程的基礎內容,這部分內容要求所有學生掌握;二是針對某一門或幾門課程而設計的學習單元,多個單元組成一個完整的崗位工作實例或項目,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選擇一個或幾個單元學習并接受相關的考核。
考核的角度分兩個方面。由于基于崗位的工作項目及其流程來源于企業,因此,企業專家在整個教學活動中起關鍵作用,主要是依據企業相關崗位的要求對學生提供業務指導,并以各工作階段的業務要求為標準,對學生的崗位工作作出評價;另一方面,教師根據學生各階段的技能表現作出技術評價,同時匯總企業專家的評價及學生其他方面的表現作出綜合評價[5]。
4結語
剛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指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注重因此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顯然,基于崗位的層次化人才培養為學生在專業學習領域發揮自身的特長創造了條件。但另一方面,涉及課程單元的崗位業務和工作流程應有足夠的代表性,這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斷地收集實例、抽象提煉來加以完善,進而為有效實現層次化培養目標提供保證。
參考文獻:
[1] 張瓊. 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現狀與對策[J]. 統計與決策,2005(1):135-136.
[2] 田立勤,喬安娟. 網絡工程人才的需求與層次化培養[J]. 農業網絡信息,2007(4):116-118.
[3] 趙京丹,馬少先. 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系統化設計初探[J]. 職業教育研究,2008(7):31-32.
[4] 崔秀敏,李顯寧. 構建以職業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課程體系[J]. 中國成人教育,2008(1):100-101.
[5] 王妙. 高職課程“評價體系”創新探析[J]. 教育發展研究,2005(11):106-108.
Study on the Foster of Classified Computer Network Talents for Varied Pos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YAN Zhijia
(Zhejiang Yuying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are the foundation in medium and small-sized enterprises to realize the informatization, while classifying the professional skills of the talents and cultivation at different directions for the talents are focus for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The design of curriculum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the network and skills required in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d enterprises. Also, teaching programs and assessments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o phase the procedure and divide the course into units can help students master the basic knowledge and choose appropriate units which coincide with the learner’s personality, thus, make it possible to realize the purpose of classifying network talents for different posts.
篇2
關鍵詞 數據中心;虛擬化;云計算;自動化;以太網
中圖分類號:TP39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6-0003-01
1 整合能力
1.1 一體化交換技術
DCE技術是通過整合傳統數據中心資源,最終實現建立面向服務的數據中心SODC。有三種網絡是以前用得最多的:第一種是使用光纖存儲交換機的存儲交換網絡(Fiber Channel SAN),便于實現CPU、內存資源并行化處理的高性能計算網絡(多采用高帶寬低延遲的InfiniBand技術),以及傳統的數據局域網。DCE最大的貢獻在于將此三種網絡在統一傳輸平臺得到實現,為跨平臺間的資源調度和虛擬化服務提供了便捷,同時節約了管理成本,也促進了投資有效性的提高。
作為唯一成熟的標準,Fiber Channel Over Ethernet技術(FCoE)融合了傳統局域網和存儲網絡的共同優勢。將如何把存儲網(SAN)的數據幀封裝進行轉化上升為統一標準。
1.2 無丟棄以太網技術
DCE通過對以太網連接和無保障的Best Effort傳輸行為,保證了一體化交換技術的實現。即保證主機在通過以太網進行磁盤讀寫等操作、高性能計算所要求的遠程內存訪問、并行處理等操作時,不會發生任何不可預料的傳輸失敗。DCE的技術可以運用在各種對計算機網絡要求高的行業中,達到真正的“無丟包”以太網目標。
1.3 性能支撐能力
首先為保證三網合一后的帶寬資源,DCE核心層寬帶的起點是萬兆以太網,隨著技術的不斷革新,40G/100G以太網必將成為未來的主流寬帶。另外,存儲網絡和高性能計算所要求的通過網絡實現的遠程磁盤讀寫、內存同步的性能需求,DCE設備必須提供比傳統以太網設備低幾個數量級的端口間轉發延遲。DCE要求的核心層的三層轉發延遲應可達到30us以下,接入層的二層轉發延遲應可在3~4us以下。這都是傳統以太網技術無法實現的性能指標要求。
1.4 智能服務集中化部署
所謂資源融合,是指將各類網絡智能服務如安全訪問控制、安全監測、協議分析、應用優化和負載均衡等進行無縫集成在寄出設施內,以便于實現虛擬化調度。智能服務包括:1)應用服務優化和負載均衡;2)硬件化訪問控制(防火墻);3)實時入侵監測(IDS/IPS);4)網絡流量統計;5)網絡協議分析;6)CPU抗攻擊保護;7)遠程無人值守管理(Lights-out Management)服務;8)網絡設備自主管理服務。
傳統設計中由于擔心智能服務設施的性能而不得不化整為零、分散部署,這將導致這些服務資源的利用將被豎井化。
隨著硬件能力的提高,現在已經有能力在數據中心做出數十G能力的防火墻,使得分散的防火墻部署可以集中化。當需要增強性能時,只需在中心增加防火墻部署,不用觸及各區域架構,而整體都會得到性能的提升,形成真正的資源池。
2 虛擬化能力
2.1 網絡設備虛擬化技術
除了需要充分利用傳統的虛擬網絡技術對網絡作虛擬化以外,網絡設備自身的虛擬化則是新一代數據中心的虛擬化熱點技術。設備虛擬化技術可將多個設備虛擬化為單臺邏輯設備(所謂多合一),也包括可將單臺設備虛擬化為多個獨立管理的邏輯設備(所謂一分多)。靈活的設備虛擬化將網絡的轉發資源和物理單元解耦,使網絡徹底成為可自由配置的IT資源。
2.2 網絡智能服務虛擬化技術
面向云計算的數據中心在智能服務集中化部署的基礎上,應能夠將其服務虛擬化為多個獨立的邏輯設備,無論使用者在網絡的什么位置,都可得到屬于自己的在服務資源,這樣智能服務無須部署到接入層、也可為不同用戶組提供對應的服務。
2.3 基于網絡的融合虛擬化
隨著虛擬化技術作為數據中心的熱點,越來越多的廠商在自己的優勢產品中提供大量的虛擬化手段,但宏觀看各類虛擬化技術從不同角度、面對不同IT資源形成了相互沒有關聯、孤立設計的解決方案,這些孤島式的虛擬化技術在系統中疊加,不僅沒有帶來優勢,反而帶來管理、擴展性和功能等方面的缺陷。1)數據中心網絡需具備虛機感知能力;2)選取具備多機負載均衡能力的網絡;3)數據中心采用具備高可擴展能力的大二層技術;4)網絡設計應支持跨三層廣域網的二層環境,以解除虛機遷移的地域限制。
3 自動化
當前常見的商務DCE自動化解決方案不僅包括管理自動化,也包括業務部署自動化。作為SODC架構中上層自動優化實現服務調用的必要條件,自動化通過高速整合化和虛擬化,完全不需要物理動作的協助而完成服務的部署。通過虛擬化的平臺可以使各種資源和設施在互不關聯的情況下進行合理的整合和最優化的分配。如果我們需要按照最優的方式進行計算、評估、決策以及調配,我們只需要將一定的業務策略輸入給智能網絡的策略服務器就可以得到實現。
4 層次化
傳統數據中心網絡都將采用層次化、模塊化的設計。層次化模塊化設計可使層次清晰,便于分層管理和故障隔離,但對于新一代面向云計算的數據中心而言,傳統的核心層、匯聚層、接入層的三層結構在數據中心存在以下問題:1)逐層上連的收斂比影響最終性能;2)多層次影響端到端延遲;3)多層次對于大二層部署要求是阻礙;4)管理復雜。
為了既保留傳統層次化架構的分層管理和故障隔離的優點,同時又能適應新型云計算數據中心對扁平化網絡的要求,新一代數據中心提出以下層次規劃建議:1)結構扁平化;2)管理集中化;3)交換矩陣延展。
參考文獻
[1]楊尚森.網絡管理與維護技術[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4.
[2]邵波,王其和.計算機網絡安全技術及應用[M].電子工業出版社,2005.
[3]王宇,盧昱.計算機網絡安全與控制技術[M].科學出版社,2005.
[4]賈晶,陳元,王麗娜.信息系統的安全與保密[M].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5]楊富國,呂志軍.網絡設備安全與防火墻[M].北京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
[6]鐘景華,等.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的規劃與設計[M].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7]劉全中.高可用系統虛擬化管理的研究與開發[D].西北工業大學,2006.
[8]魯松,計算機虛擬化技術及應用[M].機械工業出版社,2008.
[9]蔡昭權,索劍,汪華斌,盧慶武,羅偉.基于Esper和Nagios的網絡監控系統設計與實現[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2(09).
篇3
關鍵詞:課程體系;計算機網絡;分層次教學;課程建設;人才培養
信息社會,計算機網絡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工作和學習的方方面面。計算機網絡課程已經成為計算機類專業的核心課程[1]、非計算機類專業的必修課程。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學習有不同的側重和要求,需要通過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改革尋找出路。針對不同專業的特點,研究和設計與各專業計算機網絡知識要求相適應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已是當務之急。
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核心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應充分考慮到各專業對計算機網絡知識教學的需求。改革和探索主要圍繞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知識領域框架設計、實踐課程設計、課程體系教學大綱、教材和實驗指導書編寫等方面展開。
1研究思路與研究方法
1.1分層次的課程體系設計
不同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內容和需求要有所差異,需要針對不同專業網絡知識需求,設計由一般要求、基本要求、較高要求和專業要求組成的分層次課程體系。對網絡工程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應有專業要求。對計算機類專業,如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和數字媒體等專業應有較高要求。對理工類專業,如通信工程、信息安全、電子信息工程、自動化、信息與計算科學等應有基本要求。對理工類專業,如會計學、電子商務、金融學等應有一般要求。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如圖1所示。
按網絡工程專業、計算機類專業、理工類專業和經管類專業劃分層次,設計不同層次滿足對計算機網絡知識需求的課程。不同層次計算機網絡教學中,與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相關的課程如表1所示。
計算機網絡作為課程體系的核心課程,針對不同專業特點和能力需求,以及講述內容的不同,設計有3門課程:“計算機網絡(甲)”適用網絡工程專業和計算機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數字媒體)專業;“計算機網絡(乙)”適用學校其他理工類專業;“計算機網絡及應用”適用學校經管類專業。
1.2分層次的課程群
課程體系分為計算機網絡理論、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設計與應用3個課程群。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中的課程群如表2所示。
以計算機網絡課程為核心,設計出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和應用相融合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可以很好地使各課程內容前后銜接、融會貫通、知識結構循序漸進、易學易懂。3個課程群分別體現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和應用知識的基本要求,覆蓋了計算機網絡知識結構組成的全部內容,可以滿足不同專業對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的選取,培養了學生應用計算機網絡的動手能力,可以為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核心技術提供很好的幫助,提高學生學習和應用計算機網絡的興趣。
1.3理論、技術和應用相融合的教學方法
設計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和應用相融合的教學方法,目的是讓學生知道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發展的來龍去脈,使學生知道所學、掌握所用,明白所學知識將來如何用,為今后工作就業打下堅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基礎,這樣才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設計立足讓學生通過身邊和所用的網絡,結合各專業培養方案,設計優化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各課程的教學大綱;結合身邊的網絡應用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采用類比人類社會中的通信活動過程來學習網絡知識。針對各專業的特點和學生對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的需求,把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和應用融合到每一門課程的教學內容中,努力做到“學思結合、融會貫通、知行統一”。
例如,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通過對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和網絡協議理論的闡述,說明計算機網絡涉及到的各種技術,例如交換、復用、協議分析、尋址、路由等,結合因特網應用,例如域名系統、Web應用、電子郵件、局域網等應用,使學生容易理解網絡的理論基礎知識、掌握組建網絡所需要的技術、熟悉管理和應用計算機網絡的方法。
1.4設計針對不同專業需求的計算機網絡組合實驗
設計出適用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和能力要求的組合實驗[2],這些組合實驗有:因特網應用、網絡工具與命令、基本組網、路由交換、網絡設計與工程、Linux網絡、網絡編程、網絡仿真與模擬、IPv6網絡等。各個組合實驗又包括多個相關的實驗。
不同專業可以根據專業網絡課程內容選用相應的實驗組合進行實驗教學。例如,經管類專業可以選用因特網應用、網絡工具與命令等實驗組合。
通過設計一系列適用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和能力要求的組合實驗,使學生具有扎實的網絡基礎知識和較強的網絡應用操作能力。
2課程體系實施和研究內容
2.1提出分層次的課程體系框架
采用“分層次”的課程體系研究方法,針對不同層次對學習計算機網絡知識的不同需求,我們提出了網絡工程專業注重網絡設計、分析和研究,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類專業側重網絡基本理論和組網技術,全校其他專業又分為理工類和經管類,分別側重于Internet程序設計和因特網操作使用的課程體系。
研究的思路是以網絡工程本科專業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為主線,結合計算機類專業的計算機網絡相關課程,以及理工類和經管類專業計算機網絡通識課及相關課程的實施方案,設計出計算機網絡理論、技術、應用課程群。各層次和各專業計算機網絡教學可以依據各自的培養方案,選擇適用的計算機網絡教學課程,體現了該課程體系框架的靈活性和可擴充性。
課程體系把課程分為計算機網絡理論、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網絡設計與應用3個課程群,采用理論、技術和應用融合的教學方法。課程體系框架設計立足讓學生通過身邊和所用的網絡,類比人類社會中的通信活動學習網絡知識,讓學生知道所學、明白所用,激發和幫助學生逐步形成對網絡理論、技術、應用學習的興趣,從而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2優化教學內容和修訂教學大綱
在修訂各專業培養方案中有關計算機網絡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制定并不斷調整各門相關課程教學大綱,刪除過時的或與相應層次要求不適應的教學內容,及時將網絡新理論、新技術納入教學大綱。例如,增加的新課程包括:Linux網絡環境、網絡仿真與模擬、移動網絡、IPv6技術、網絡理論與技術新進展等。
2.3編寫適用不同層次教學需求的教材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我們感到,一本好的教材對教和學會有很大的幫助,由于計算機網絡理論和技術發展很快,需要研究不同層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特點,我們編寫出適用不同層次計算機網絡教學的教材。例如,由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年7月出版的《計算機網絡――原理、技術與應用》[3],把計算機網絡的理論、技術與應用融合到一本書中,給出對不同層次網絡教學對教學內容和教學課時選擇的建議,對教學內容靈活取舍,可以很好地滿足不同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需求。
2.4設計適用不同層次的網絡實驗內容
研究和設計適用不同專業學生特點和能力要求的組合實驗,依據對計算機網絡知識的專業要求、較高要求、基本要求和一般要求設計組合實驗的實驗內容。例如:對一般要求,可以開設因特網應用、網絡工具與命令等實驗組合,進行一般因特網應用、網頁設計、常用網絡命令使用、網站設計等方面的實驗;對于專業要求,可以開設基本組網、路由交換、網絡設計與工程、Linux網絡、網絡編程、網絡仿真與模擬、IPv6網絡等組合實驗。
結合組合實驗設計,編著相應的實驗教材和指導書,包括《組網技術與配置》、《計算機網絡實驗》、《計算機網絡常用命令》等。目的是提高不同專業學生設計網絡、組建網絡、使用網絡、管理和維護網絡的動手能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達到知行統一。
3分層次教學的應用和示范作用
3.1應用情況
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團隊合作精神,充分調動有關教師的積極性,需要踏踏實實做的教學工作有很多。經過一段時間建設,目前我們已經形成了較好的分層次課程體系,各課程之間知識結構互為支持,在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中較早地構成計算機網絡課程群。不斷追蹤計算機網絡理論與技術的新進展,逐步開設出一系列新課程,如IPv6技術、Linux網絡環境等。
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以及部分課程教學大綱,已經應用于2004級至2008級5屆的網絡工程專業、計算機類各專業和學校其他理工類、經管類專業。例如,每年計算機類各專業有800余名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中的課程;又如,嵌入式系統等課程,提供了計算機網絡協議、網絡編程、網絡工具與實踐等理論和技術知識。每年學校的電子信息工程、信息安全、編輯出版學等專業有1 000余名學生學習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中的課程。為學生在數學建模、電子設計、財會信息化和機器人大賽取得優異成績打下扎實的計算機網絡知識基礎。
3.2示范作用
分層次的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發現新的問題、研究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繼續完善分層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的理論研究,在總結前階段工作的基礎上,積極吸收其他高校適應不同專業課程體系建設的經驗,取長補短。
分層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要擴大實踐范圍,分層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中的經驗可以推廣到其他課程體系的教學改革中,應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進行實踐檢驗,需要在更大范圍內對教學大綱作更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召開由學生、教師參加的座談會,認真傾聽他們對教學改革和課程體系建設的意見。
我們積極倡導與國內、外高校就分層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建設進行合作研究,對中、外高校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進行比較研究,并對國外計算機網絡課程體系教材進行分析,找出值得借鑒的地方,為進一步搞好分層次課程體系研究和教學實踐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教學指導委員會. 高等學校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發展戰略研究報告暨專業規范(試行) [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4-40.
[2]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研究組. 中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科教程2002[M]. 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 199-207.
[3] 王相林. 計算機網絡:原理、技術與應用[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0:389-390.
Construction of Hierarchical Computer Network Curriculum System
WANG Xianglin
(College of Computer,Hangzhou Dianzi University,Hangzhou 310018,China)
篇4
關鍵詞: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體系;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B
1引言
隨著計算機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當今社會需要大量熟練掌握計算機網絡知識、網絡系統規劃、設計、建設和維護的專業技術人員。學生通過計算機網絡實驗課程的學習,提高在計算機網絡方面的技能,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計算機網絡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其實驗教學與實踐環節不僅僅是對理論教學的深化和補充,而且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網絡實驗教學必須有利于優化學生的知識結構、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網絡實驗教學本來沒有現成的模式,需要進行認真的研究和探索。
2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現狀
隨著網絡的普及,社會對網絡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目前,許多高校都設立了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特別是對于計算機專業的學生來說,它已經成為一門重要的專業課,但傳統的課程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學生掌握大量的理論,卻缺乏應有實踐鍛煉。計算機網絡實驗是有效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主要手段,目前網絡實驗教學尚處于探索發展階段。目前國外一些大學都比較重視網絡實驗教學,且各有其特點,例如美國的Houston大學側重于網絡管理方面的教學,Canegie Mellon University側重于網絡測量等內容的教學,英國的Cambridge University側重于網絡安全和Internet技術的教學。我國清華大學的網絡實驗室主要側重網絡維護、網絡協議編程等方面的實驗教學。華中科技大學側重于網絡組建、網絡安全以及新型網絡技術應用等。全國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網絡實驗教學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一些高校資金相對雄厚,為學生提供了很好的實驗環境,但還有相當多的學校投入不足,或者有一定的投入,但由于教學管理跟不上或師資不足等原因,造成網絡實驗教學質量難以提高。總體上看,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1) 重理論,輕實踐。實驗內容以操作系統的網絡配置和簡單的網絡協議配置為主,而這些實驗幾乎沒有涉及新型網絡技術。
(2) 重基礎,輕技術。許多學校只能安排演示性、驗證性實驗,而讓學生親自動手的機會很少。還有一些學校利用一些模擬軟件來做網絡實驗,無法達到真實實踐的效果。
(3) 重驗證,輕創新。很多高校的網絡實驗只是一些重復性的驗證實驗,難以鍛煉學生的創新能力。
這些問題已經得到關注,為了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網絡工作原理、提高計算機網絡應用和維護的技能,一些學校積極進行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改革,以培養具有動手能力強的網絡人才作為教學目標。有必要針對不同層次的需要進行不同層次的教學,以滿足社會各行各業對網絡技術的需要。
3網絡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原則
針對目前計算機網絡的發展情況和網絡實驗教學的現狀,進行網絡實驗教學改革要重點注意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應該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 實踐性與實用性。 在現代網絡工程應用中,很多環節是需要思考、設計和規劃的,說明我們本科教育的計算機網絡實驗不僅僅要求理論的驗證和理解,更重要的是通過對網絡的實際操作,培養學生對網絡的分析、設計、管理與應用的實踐技能,從而加深對網絡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2) 內容體系的時代性。網絡實驗教學的目的除了加強理論知識以外,主要是促進學生的實踐能力。網絡技術更新快,而網絡實驗課時有限,加上實驗條件限制,不可能在實驗課程中學習太多的網絡技術,但對于熱門的網絡應用技術,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有所體驗,內容教學體系要融入先進的網絡技術。
(3) 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掌握規定的實驗教學內容后,可以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篩選、補充、綜合,增設一些綜合性、設計性和創新性的實驗項目。增加新的實驗內容,使實驗教學能覆蓋網絡技術的基本內容,使實驗教學體系科學和合理。在培養學生基本技能的同時,也要培養學生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4實驗教學體系改革的研究
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的改革要從教學體系改革入手,根據市場需要改革教學體系,并完善教學內容,讓學生學有所用。
(1) 建立層次化的網絡實驗教學體系。針對目前網絡教學的現狀,進行網絡實驗教學的改革,要建立科學的網絡實驗教學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網絡應用能力、工程實踐能力、編程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分3層次建立網絡實驗教學體系。第一層次實驗主要面向“計算機網絡基礎”課程開設網絡基本技能實驗課程,包括網絡資源的搜索和使用、網絡的基本接入實驗、網絡基本故障的判斷和定位;第二層次實驗是面向“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開設網絡協議仿真實驗,加深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原理課程的理解;第三層次實驗面向“網絡工程和網絡管理”課程開設網絡工程和網絡管理系列實驗項目。第一層次實驗主要培養學生的網絡的應用能力;第二層次實驗主要培養學生對網絡原理的理解和應用能力;第三層次實驗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編程能力和創新能力。經過3個層次的實驗教學,使學生具備網絡工程設計和施工的基本能力,掌握網絡的應用、安裝維護、故障排除、網絡監控、網絡編程和網絡設計等實踐技能。
(2) 完善網絡實驗教學內容。計算機網絡覆蓋主要計算機硬件、軟件和通信等幾個方面,是一個復雜的系統,也是一門理論性很強的課程。通過實驗操作,培養學生對網絡的分析、設計、管理與應用的技能,加深對計算機網絡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網絡實驗教學中的實驗與實驗之間相互緊密關聯,往往后續實驗要在以前實驗的平臺上實現,實驗的知識跨度大、綜合性強,這給實驗的教學實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實驗內容的設計是整個實驗教學改革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實驗教學改革的重點和突破口。對于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內容應具有新穎、實用、綜合和可操作的特點。應該盡量將最新的、最實用的網絡技術滲透進入實驗教學當中,通過綜合性的實驗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以適應社會的需要。要形成完整、科學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如果計算機網絡實驗作為獨立實驗課,就必須有完整的實驗教學大綱、實驗教學計劃、實驗教材以及實驗教學參考書。單獨設定學分,規定計劃實驗學時,建立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大綱,根據現有的實驗條件,制定出切實可行的實驗教學內容,在實驗中體現和貫穿理論知識,保證實驗內容先進、實驗操作可行,設置必做與選做等多種層次實驗項目,進行多層次的、靈活的、科學的實驗教學。
從實踐上看,實驗內容還受到實驗環境的限制,在設計實驗內容時充分考慮實驗條件,保證實驗的可操作性。從實驗室實際出發,圍繞實驗教學目標,按照驗證型實驗、設計型實驗、研究型實驗三個層次組織實施實驗教學。具體而言,主要實驗內容如下:
(1) 驗證型的實驗。根據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的需要,對基礎理論進行驗證性試驗,面向的對象是理工類各種專業的學生。目前主要開設的主要實驗包括:
① 網絡組建和配置。如雙絞線,同軸電纜接頭的制作,網卡、HUB、MODEM等一些常用設備的安裝,設置及使用;交換機的基本配置;路由器基本配置;VLAN組建和路由器配置。由于交換機及路由器這些設備比較昂貴,數量有限,首先通過使用模擬軟件 (如BosonNetSim)來讓學生熟悉交換機和路由器的配置,然后再讓學生使用交換機和路由器等設備搭建網絡進行配置和測試。通過這些實驗使學生理解網絡的拓撲結構、常用網絡設備的工作原理,掌握一些常用網絡工具的使用、交換機和路由器的基本配置。
② 網絡服務的應用。在Windows和Linux平臺上分別安裝和配置 DHCP、DNS、WEB和FTP等網絡服務。這些實驗主要要求學生掌握這些網絡服務的安裝和配置,通過實驗加深對這些服務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增強應用能力。
③ 對等網的實驗。結合本校的情況,介紹本校的網絡拓撲結構,通過網絡協議的安裝、對等網的設置、服務器的設置及登錄訪問,實現資源共享的目的,從而使學生理解局域網的互連及特點,理解網絡拓撲結構的原理。
(2) 設計型實驗。目的在于加強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實踐能力,主要面向的對象是計算機、通信等專業的學生。目前主要開設的主要實驗包括:
① 路由選擇協議、VLAN、IP訪問控制列表及網絡地址轉換實驗。這些實驗可以讓學生對路由設置、IP訪問控制等操作以提高其網絡應用水平和設計能力,培養學習的綜合網絡工作設計能力。
② 服務器的安全管理。實現在Windows平臺上服務器的安裝和調試,通過對用戶帳號的安全管理、服務器的安全管理、常見的攻擊軟件的使用,讓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攻擊與防范,如ARP攻擊、禁止死網關、MAC地址與交換機端口的綁定等。
③ 網絡安全與管理。通過學習和掌握一些網絡管理軟件和網絡分析軟件,使學生具備基本的網絡分析和排除網絡故障的能力。通過防火墻的配置,增強網絡安全意識及了解網絡安全的相關技術。通過這些實驗使得學生理解到網絡管理的必要性,了解網絡管理的方法和手段及如何保護網絡的安全。
(3) 創新型實驗。目的在于強化學生的網絡方案的設計能力、網絡理論的系統運用、工程實踐能力和團體項目的創造能力。目前開設的實驗包括:
① 要求學生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些網絡解決方案,如宿舍組網、辦公室組網、實驗室機房組網和網吧組網等解決方案,提高學生網絡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
② IPV6實驗。結合網絡實驗室的條件,讓學生實驗IPV6協議的安裝、IPV6局域網的互連、IPV4與IPV6的轉換及互連、服務器的設置及登錄訪問、服務的應用等。
5結論與展望
開設網絡實驗課程的目的主要是促進對計算機網絡主要理論的理解,培養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設備資源受限、學時量較少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地進行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改革,落實具體改革措施,有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當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一項緊迫任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是實驗教學的兩個關鍵因素,經過近幾年理論和實踐的探索,呈現出一些共同的發展趨勢:
(1) 網絡實驗教學體系層次化。學生的專業方向不同,接受能力不同,愛好興趣不同,因此需要有針對性地進行多層次的教學。總的來說,實驗教學的內容可以分為以下幾個層次:
① 基礎實驗教學:重點要求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和理論。
② 提高型實驗教學:重點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綜合設計的能力。
③ 研究創新型實驗教學:引導學生探索未知領域,培養開拓精神與科研能力。
(2) 改革實驗教學方法,提高實驗教學水平。
① 改變被動教學式為積極引導方式為主,重視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能力。
② 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習對象,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基礎型以驗證性方法為主,引導學生思考相關的理論問題。提高型實驗主要面對專業方向相關的學生,如計算機專業、通信專業等,以開設網絡實用新技術、網絡工程項目為主,引導學生團隊進行綜合設計和綜合實踐。創新型實驗主要面對學習興趣濃厚且具有一定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的學生,可以根據網絡實驗條件和網絡技術發展趨勢,引導學生進行新技術的實驗或設計、開發。
本文結合教學改革的發展方向,分析實驗教學體系和內容的改革措施。隨著計算機網絡的發展及新的網絡技術提高,實驗教學內容也將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計算機網絡實驗教學體系也必然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體系,相關的老師也需要不斷的探討和提高,以適應教學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劉彥保. 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 黑龍江高教研究,2006(2):111-112.
[2] 徐建東,王海燕. 計算機網絡技術實驗平臺構建[J]. 中國電化教育,2004(5):79-81.
[3] 鄭世玨,肖德寶,張江陵. 網絡教學綜合實驗平臺建構設計與實現[J]. 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03,39(18):178-181.
[4] 楊曉燕.案例驅動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改革探索[J]. 計算機教育,2007(9):89-90.
篇5
關鍵詞: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
中圖分類號:TP393.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7712 (2014) 02-0000-01
近年來,我國的計算機科學技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計算機被廣泛地應用我國各個領域各個行業,逐漸成為了人們日常生活和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同時人們也越來越關注計算機的網絡安全問題,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保障人們的網絡信息,對于保障我國計算機網絡安全運行有著重要的意義。
一、計算機網絡可靠性概述
隨著通訊技術和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逐漸產生了計算機網絡,計算機網絡可靠性主要是指在一定的環境因素影響下(輻射、負載、濕度、溫度、維修方式以及操作方式等),在一定時間內,計算機網絡能夠完成的業務能力。結合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定義,我們可以看出業務能力、特定環境和給定時間這三個方面的因素共同決定著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計算機網絡可靠性能夠反映出計算機網絡在特定條件下的運行能力[1]。信息化時代,基于網絡環境下,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已經成人們的焦點問題,一旦計算機網絡信息資源發生泄露,將會給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很多的不便甚至危害,計算機網絡可靠性需要結合文化、生活、環境、政治、經濟等多個方面進行優化。
二、影響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主要因素
(一)網絡拓撲結構
在網絡環境下,各個區域的計算機通過網絡拓撲機構聯系起來,共同組成計算機網絡環境。網絡拓撲結構就是計算機相互連接的重要方式,網絡拓撲結構是影響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想要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首先要分析網絡拓撲結構,科學合理的網絡拓撲結構是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重要保障。
(二)網絡管理
計算網絡具有規模龐大、結構復雜、功能多樣化、綜合性強的特點,由于計算機網絡是由不同廠家開發和生產的網絡系統和相關硬件設備共同組成的,在計算機網絡的實際運行中,實施科學合理有效的計算機網絡管理是及時排除和查找網絡故障、正確傳輸網絡信息、降低網絡誤碼率的重要保障,因此有效的網絡管理是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基礎。
(三)傳輸交換設備
計算機網絡包含大量的傳輸交換設備,傳輸交換設備承擔著傳輸和接收網絡數據信息的重任,這些傳輸交換設備是推動計算機網絡安全穩定運行的重要保障,作為計算機網絡中的重要設備,傳輸交換設備影響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方式比較隱蔽,通常傳輸交換設備對計算機網絡造成的干擾和網絡破壞,很難排除和檢測,需要投入較大的人力、物力和財力。
(四)網絡終端設備
網絡終端設備是計算機網絡中直接面向用戶、服務用戶的終端設備,直接影響著計算機網絡可靠性。在網絡環境下,網絡終端設備具有很強的人機交互功能,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也具有較為穩定的可靠性。雖然我國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很多網絡終端設備比較先進,但是計算機網絡具有很多不確定的應用因素和復雜的網絡環境變化,因此需要不斷完善和改建網絡終端設備,最大程度地降低網絡終端設備對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影響。
三、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有效策略
(一)構建層次化的計算機網絡體系
傳統的計算機網絡層次主要分為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絡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2],經過不斷地改進和完善,計算機網絡的層次化結構可以為操作系統層、物理硬件層、應用層和網絡服務層,不斷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計算機網絡的操作系統層是網絡軟件開發生的代表;計算網絡的物理硬件層主要是指計算機網絡環境下的拓撲結構,涉及到互聯設備、訪問介質方法、通信協議、服務器、網絡拓撲結構等;計算機網絡的應用層主要是滿足不同的網絡用戶多種個性化的網絡需求,如自動化辦公系統、教研系統、教學系統等;計算機網絡服務層為網絡用戶提供多種網絡服務,如數據庫、聊天室、電子郵件、微博等。通過構建層次化的計算機網絡體系,各個層次的分工明確,職責和作用合理,層層遞進,不斷優化和改善計算機網絡層次設計,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
(二)設計科學合理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
計算機網絡體系是由看不見的、無形的網絡層次結構和網絡體系結構和看得見的、有形的計算機網絡設備共同組成的[3],雖然無形的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和網絡體系結構不會和網絡硬件設備一樣對計算機網絡產生實體影響效應,但是這些無形的網絡結構直接關系著計算網路的可靠性。因此要設計科學合理的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提高網絡層次結構的可靠性,發揮計算機網絡層次結構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
(三)實施計算機雙網絡的冗余設計
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硬件和軟件通過網絡鏈路進行連接,實現網絡信息的傳輸和接收,基于原有的計算機網絡,設計一種備用的計算機網絡,實現計算機雙網絡的冗余設計,能夠在計算機網絡發生故障時,啟動備用網絡,保障計算機網絡運行的可靠性。
(四)合理設計計算機網絡的容錯性
合理設計計算機網絡的容錯性,首先要充分利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并行并且冗余的網絡結構,在將用戶終端和服務器分別連接在計算機雙網絡中,有效地防范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安全事故,一旦計算機網絡發生安全問題,兩個計算機網絡可以相互配合,最大程度地降低危害,提高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其次,對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數據鏈路、廣域網以及路由器等網絡設備共同實行互聯,即使其中一個設備出現問題,也不會影響其他設備的運行。最后,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中引進強容錯性、安全穩定的網絡終端服務器以及先進的技術,防范計算機網絡環境中的故障問題。
四、結束語
近年來,隨著計算機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對于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深入分析影響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主要因素,積極采取相應操作,不斷提升計算機網絡的可靠性。
參考文獻:
[1]葉濤.提升計算機網絡可靠性的策略研究[J].科技致富向導,2012(17):50.
篇6
論文摘 要:《計算機網絡》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程。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地方師范院校,急需對課程教學體系、內容、方法等進行不斷調整和優化,才能適應該課程教學的需要。本文主要針對《計算機網絡》課程就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如何提高教學效果、優化教學過程等方面進行了一些切實可行的探索、實踐與研究。
隨著高校不斷擴招,各類學生層次間的距離逐漸拉大,層次界限逐漸明晰。構架在信息技術教育這條主線上的《計算機網絡》教育的難度逐步加大,出現了一些新的問題,《計算機網絡》的課程體系、課程內容的組織都應當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要改善教學方法,重視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從而達到提升大學生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
1 教學體系研究
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廣泛、實用性強,且概念眾多,理論復雜,技術發展迅速。并且是一門與通信技術相互滲透、密切結合而形成的交叉科學,按傳統自然方式進行教學的方式由于不能滿足不同層次學生需要,已不再適合新形式的發展。因此要在《計算機網絡》課程中形成適應差異,發展便于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體系,而分層教學體系可以使教師根據不同學生層次需求,適當掌握教學進度與深度,從而提高教學效率,滿足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所需。
1.1 教學目標的層次化
對《計算機網絡》課程教育可采用三層次的教學模式。
第一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基本理論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從完善知識結構的角度出發,為學生在計算機網絡知識與技能方面打下了一個較為全面的基礎,同時為后續課程服務。
第二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使用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計算機網絡硬件配置與調試、網絡系統安裝與維護、網站建設與管理的技能。進而能夠解決工作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第三個層次為計算機網絡技術應用設計技能教育。該層次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網絡系統設計與施工能力,使之適應計算機學科的動態發展及與其它學科(如通訊、自動控制)的交叉應用,具有計算機網絡建設、網絡管理和網絡維護的能力。進而成為從事計算機網絡及相關領域的系統研究、設計、維護和管理的高級復合型人才。
1.2 教學過程的層次化
首先,在備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根據教學目標的層次,結合教材及教學大綱的要求,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適合該層次學習的教學內容,必要時可補充教材上不詳細的內容或進行適當的引申,明確每次課的基礎內容和引申內容。
其次,在授課過程中要做好分層次教學的準備。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教師應放低要求和起點,注重講解和演示,使其掌握必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對于中層次的學生,教師應精講精練,既重視基本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又要善于引導他們獨立解決問題;對于高層次的學生,在原有課本知識已鞏固的情況下,教師要引申一些實例讓其多加練習,給該層次學生創造獨立學習和思考的機會,注重培養他們綜合運用計算機網絡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采用開放式教學,讓學生有問題時隨時可以提問、討論,采用平等對話的方式,調動全體學生進行自我探索。在練習環節,對基本習題要使各層次的學生都能做對,較難的習題要使低層次的學生能聽懂但不必要求會做,從而在不知不覺中進行分層次教學。
再次,在上機輔導中要做好分層次實踐的準備。對于《計算機網絡》這門課程,實驗環節對于鞏固學生在課堂上所學的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有直接的幫助,其實驗質量的高低直接影響學生學習效果,因此教師應對實驗教學內容層次化。對于低層次的學生,更多的是做驗證性實驗,通過實驗強化基礎,鞏固技能;對于中層次的學生,要在驗證性實驗基礎上加入設計性實驗,在知識、技能鞏固的基礎上調動起學習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對于高層次的學生,應以綜合性實驗為主,設計一些應用性、靈活性及探索性較強、思維量大的實驗。
1.3 教學考評的層次化
由于教學目標及教學過程的層次化,教師在教學進度安排、考評標準的設定等方面,既要有統一的要求,又要有高度的靈活性,形成教學考評的層次化。不能只看學生現有知識水平的高低,應考慮學生的層次,以學生在其所在層次取得的進步作為主要衡量標準,平時成績占期末總評的比重要增加,淡化記憶性內容的測試,增加機試比重,盡量減少評估的偏差,引導學生把注意力集中在對知識點的理解和運用上。
2 教學內容組織
地方師范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內容的知識結構可分為3個部分,共有12章,其中第1章屬于入門篇,主要介紹什么是計算機網絡以及計算機網絡的分類等。2~9章是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部分,主要計算機網絡的體系結構模型,以及圍繞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各層軟硬件情況和基本通信原理等。第10~12章是計算機網絡應用技術,主要介紹計算機網絡應用工具等。
1.1計算機網絡的一般概念,1.2計算機網絡體系結構與協議。
2.1概述,2.2m/m/1排隊模型。
3.1數據傳輸基本原理,3.2常用的物理層標準。
4.1數據鏈路層的基本概念,4.2停止等待協議,4.3連續arq協議,4.4選擇重傳arq協議,4.5hdlc,4.6ppp。
5.1廣域網的基本概念,5.2路徑選擇,5.3擁塞控制,5.4x.25。
6.1網絡互連概念,6.2因特網上的網絡層。
7.1運輸層概述,7.2tcp/ip體系中的運輸層,7.3udp,7.4tcp,7.5影響計算機網絡的若干因素。
8.1ieee802標準概述,8.2ieee802.3,8.3快速以太網。
9.1iso/osi rm的高三層,9.2tcp/ip協議族的應用層,9.3域名系統dns,9.4計算機網絡管理,9.5計算機網絡安全,9.6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
10.1聯網設備概述,10.2調制解調器,10.3網卡,10.4中繼器和集線器,10.5網橋10.6交換機,10.7路由器,10.8建網技術,10.9網絡建設方法。
11.1幀中繼,11.2接入網技術,11.3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
12.1網絡信息系統開發。
3 教學方法選擇
由于地方師范院校的角色定位,這就決定了教師在授課過程中不僅僅是要傳授知識,同時也是在幫助學生如何選擇、使用教學方法,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重要。
3.1 精講多練的過程式教學方法
采用精講多練的過程式教學方法可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網絡應用能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以上機練習與作業為主線,將所教內容建立知識點實踐體系,對每個學生根據知識點進行考核,從而提高理論教學和實踐訓練的整合度,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這種教學法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掌握知識,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
3.2 互動式教學法
互動式教學法。教師講課為主并輔助以學生上臺講課和自己給自己輔導的一種教學方法。通過該方法,師生在課堂上共同研究、討論教學內容,使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相互取長補短,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由“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從而大大加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提高了自學能力。
3.3 類比教學法
對于理論性強的教學內容,啟發學生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相比較、歸納和總結。例如:對于osi七層模型的理解,用一個“從上海到羅馬的貿易過程”的情景設置使學生能體會到為什么要給網絡分成這七個層次。主要的目的是讓學生知道這個參考模型存在的意義,但并不對每一層的詳細功能做過多的介紹。
3.4 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在計算機網絡課程的教學過程中,將同軸電纜、光纖、以太網收發器、各種網卡、交換機、路由器等網絡設備搬到課堂上或直接將學生引至實驗室,對照實物現場進行講解。例如,模擬組建一個校園網,對所給網絡設備和傳輸介質進行選型。這個案例可以讓學生更加了解不同傳輸介質的特點和使用場合、網絡設備的功能和應用場合、具體局域網標準的含義,使學生基本具備中小型網絡設計能力、網絡設備的選型能力。
3.5 任務驅動教學法
教師在使用任務驅動教學法時要把握教學內容,提出任務;然后要和學生共同分析任務,講解重點、難點,還可以給出完成任務所需掌握知識點的有趣實例,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要定期檢查、監督任務完成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最后要制定一個客觀、公正的評分標準。例如在講授dns域名系統時,對企業進行需求分析,提出任務,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同時學會dns服務器的管理方法、工作流程,最后教師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采用多種教學法,使教學過程重點突出、簡單明了,充分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并掌握了相應的知識和技能。對于低層次學生,通過教師的生動講授和自己的練習能較快、較好地掌握課程基本內容;對于中高層次學生,他們學到了許多過去不了解或沒有真正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加深了對計算機的認識與了解。
4 重視教學資源庫建設
由于《計算機網絡》課程課時的限制,教師不可能將重難點反復講解,也做不到知識點的面面俱到,而作為該課程重要組成部分的教學資源庫建設的重要性就凸顯出來。我們在充分分析課程教學內容及學生能力的基礎上,開發了大學計算機網絡技術教學平臺,為學生提供了課程的全部電子教案、實驗指導、應用案例、重難點講解、操作演示、示范授課等多種資源,為教師提供了素材庫、試題庫等備課資源。
教學資源庫的建設使教學內容的載體從單一紙介質的教材向多媒體教學資源發展,教學方法也從以教師為主向以學生為主轉變。通過資源庫,學生可以更多的采用自學加咨詢的方式學習相關內容,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也鍛煉了學生自學能力,促進了學生的主動性與積極性。
5 結語
作為培養學生計算機應用技能的《計算機網絡》課程,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完善其教學體系,今后希望進一步加大教改的穿插力度,以改善現有教學帶來的不良結果,并且結合當前教育體制改革內容,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實驗教學、師資隊伍及資源庫建設等方面進行不斷探索與研究,努力培養高素質的創新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成忠.計算機網絡教學研究[j].重慶郵電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6).
[2] 蔣中云.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網絡”課程教學方法的探討[j].計算機教育,2009(24).
篇7
由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展現出層次化的特點,為了縮短人才培養與企業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學校的人才培養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根據我校的辦學宗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主要由基本理論原理的學習應用,以及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組成。根據對現狀的分析,這種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其不足主要表現在:專業定位目標不明確,專業特色不明顯,人才缺乏競爭力;實踐環節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欠缺;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項目各層次的內涵如下:
(一)網絡研究型
網絡研究型側重于網絡的基本原理和協議,涉及到的課程包括網絡體系結構、網絡協議分析、路由與交換原理等基礎知識,此部分為后續的知識體系打下堅實的基礎。這部分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主要以考研及進入科研院所繼續深造為主,也有部分學生參與網絡新設備、新技術的研發。
(二)網絡應用型
網絡應用型主要分三個應用方向:網絡設計與集成、網絡安全與應用、網絡管理與維護。1.網絡設計與集成主要是指采用工程學和管理學的方法,規劃、設計并建設企業局域網絡,就業方向主要是進入企業幫助組建局域網,從事各行業網絡組網工程方案設計與論證、設備選型、布線和具體實施。2.網絡安全與應用側重于網絡的攻防原理及相關技術應用,就業方向主要是幫助企事業單位制定并實施網絡系統安全策略、安全事故預防及恢復等工作。3.網絡管理與維護側重于網絡管理模型、應用管理系統進行網絡配置,故障分析和診斷等,就業方向主要是企事業單位的網管,對網絡進行日常管理和維護工作。
(三)網絡開發型
網絡開發型側重于網絡應用程序的開發,強調具有較強的網絡編程能力,學生畢業后進入軟件開發公司做基于網絡的應用產品開發,包括移動互聯網相關產品。
二、層次型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由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展現出層次化的特點,為了縮短人才培養與企業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學校的人才培養也應該做出相應調整。根據我校的辦學宗旨,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培養主要由基本理論原理的學習應用,以及相應的實踐教學環節組成。根據對現狀的分析,這種培養模式比較單一,其不足主要表現在:專業定位目標不明確,專業特色不明顯,人才缺乏競爭力;實踐環節力度不夠導致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欠缺;在學習過程中沒有經歷過真正的項目實踐導致學生缺少工程管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同學之間缺乏溝通和表達、團隊合作能力差,缺少工作經驗等問題。本文從我校實際出發,以滿足社會需求為根本目標,從知識體系構建、工程實踐能力培養及創新能力培養三個方面對層次型網絡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條可操作性強并符合我校實際的,以提高學生理論知識為基礎,提升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為核心的層次型網絡工程人才培養模式,從而提高我校網絡工程人才的社會適應性和就業率。銀行業團隊薪酬設計探討段坤
(一)構建以需求為驅動的層次型人才培養知識體系
網絡工程人才需求由三個層次構成:網絡研究型、網絡應用型和網絡開發型,這三個層次的側重點各不相同。網絡研究型重點側重于扎實的理論基礎。網絡應用型側重于學生的網絡設計、組織、實施以及網絡安全知識和網絡管理能力。網絡開發型側重于基于網絡平臺的軟件開發、網絡新技術應用的開發和推廣。對于以上三個方向,需要分別考慮專業方向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的構建。因此在課程設置上分出三個層次:基礎課程、主干課程和擴展課程。要求學生在基礎課程和主干課程的基礎上,通過選修不同的專業課程來體現方向差別。
(二)層次型工程實踐能力培養,采用遞進式的實踐教學體系
第一層:課內實驗和課程設計。課內實驗主要面向一門課程中單獨一節課的某些知識點而設置的基礎性實驗;課程設計主要面向單獨一門課程所學知識點的綜合運用,屬于綜合型實驗,這些實驗或設計內容一般以鞏固和掌握所學知識為出發點。如數據結構、組網工程分別有16個和20個學時的上機實驗,同時這兩門主干課程各配備1周的課程設計,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并運用專業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第二層:項目驅動的實訓教學,在學生掌握了多門專業課的內容后以項目為載體,將所學多門課程的知識點鏈接起來,重點讓學生在實際的項目參與過程中鍛煉其綜合應用能力。實訓教學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教師負責將一些實際課題設計為適合教學的項目,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地完成項目,通過項目的開發來了解課程間的聯系,也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所學知識與具體應用的對接問題。同時,通過項目實訓可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能力、團隊協作能力,以及提高學生職業修養等綜合素質。如我校網絡工程專業在2004—2005第一學期針對大三和大四學生組織開設了《Java游戲編程》《項目實訓》《網絡推薦算法的設計與實現》等6個方向的項目實訓題目,這些項目涵蓋了程序設計基礎、軟件工程、離散數學、Web系統與設計等眾多專業課程和基礎課程的內容,受到學生的普遍歡迎。第三層:企業實踐、社會認證及畢業設計。根據專業學科的實際情況,我專業自2011年起每年組織學生到洛陽牡丹通信有限公司進行為期2周的生產實習,為學生提供機會了解行業發展狀況、企業運行機制、人才需求等情況。同時在網絡工程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參考一些高水平網絡工程認證的教材和實例進行講解,并鼓勵學生利用現有實驗室條件練習,積極參加各類認證考試;同時,加強畢業設計環節的管理,使學生的動手能力、專業知識綜合運用能力以及科研能力得到充分提高。
(三)層次型創新能力培養
篇8
1.1面向工程,適應創新教育新發展工程的復雜性、系統性決定了學生能力培養的實踐性與綜合性。以實驗實踐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模式改革和手段創新為切入點,將融入工程實景的先進教學理念貫穿實驗實踐教學全過程,真實場景、真實問題、網絡平臺、模擬實驗,面向未來崗位工作,架構層次合理、實踐能力突出、訓練過程創新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形成有利于復合型工程應用人才培養的實驗實踐平臺體系。
1.2科學規劃,構建一體化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按照課程知識的內在聯系和工程實踐的綜合性要求,以培養現代工程項目管理能力為實踐目標,構建專業基礎實驗、開放綜合實驗、創新科研實驗與專業技能實踐相結合、面向真實工程把各專業實驗實踐課內容密切聯系的一體化實驗實踐教學體系。把相關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有機形成一個整體,培養學生問題導向的綜合知識應用能力和實踐協同創新能力。
1.3全面開放,架構自主學習網絡平臺工程管理專業堅持實驗實踐教學要緊扣專業特點,兼顧工程實踐與科研訓練的多重目的,努力構建實驗實踐教學與科研研究、專業實踐、工程問題相結合的創新教學模式和平臺。工程管理專業擬構建遠程網絡平臺,使專業網絡軟件校內共享,學生除專門課程設計等實驗實踐教學外,可以參與專業社團的實驗實踐訓練,也可以在宿舍自行訓練,還可以參與教師的橫向課題,更能夠在平臺上完成畢業論文與設計。
2基于能力培養的工程管理專業一體化實踐教學體系構建
結合新的教育改革的理念,構建一個有效的一體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形成滿足社會實際需求的工程性人才的培養方案。
2.1實踐內容和形式的組織天津城建大學經管學院工程管理專業,目前主要的專業課程:施工組織設計,技術經濟學,房地產開發與經營,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和工程項目管理等。在實驗內容和形式的組織上采用階段式、層次式結構,即將實驗教學過程分為三個階段、三個層次進行[2]。(1)第一層次———專業基礎型實驗,是專業基礎入門階段,結合課程當中的理論知識進行,鞏固理論基礎,增強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階段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專業軟件,按照課程知識體系要求,完成相關課程設計與訓練和模擬。如技術經濟學課程設計、會計學課程設計等。(2)第二層次———開放型綜合實驗,是提高階段,這一階段主要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綜合應用,面向工程實際,增強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利用網絡軟件集成系統,按照獨立課程設計要求,分組合作,完成以實際工程問題為中心的課程設計報告。例如,工程項目管理課程設計、工程招投標模擬課程設計、工程造價軟件應用實驗等。(3)第三層次———創新科研型實驗,是綜合應用階段,這個階段是在前兩個階段的基礎上,以教師科研項目為平臺,以學生科研立項為基礎,以專業社團活動為形式,以各類專業競賽為切入點,廣泛參與和競爭選拔相結合,在綜合性、實踐性、設計性實驗實踐的基礎性,創新探索出成果,獲獎出效展風采。如學生可以參加挑戰杯大賽、廣聯達算量大賽、ERP沙盤模擬大賽、清華斯維爾BIM大賽、項目管理沙盤大賽、房地產策劃大賽以及學術研究。工程管理專業實驗實踐層次關系、實驗實踐形式與要求、實驗實踐獨立設課內容、相關課程聯系、實驗實踐功能、一體化聯系基礎等,如圖1所示。
2.2一體化實踐教學的優化工程管理專業實驗課傳統的教學,每個課程設計(或實驗實踐項目)各自獨立,每位任課教師針對每個課程設計(課程實驗)提供不同工程背景資料和工程圖紙,以此為依據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之間缺少有機的聯系,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缺乏對專業知識與技能“整體”的認識,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較差。同時,由于現行課程設計體系中每門課程均強調自身設計的完整性、綜合性,不僅占用了學生較多的業余時間,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而且造成學生的重復勞動,降低了學習效率。因此,為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與素質,提高課程設計效率,針對工程管理專業培養目標,運用系統的觀點進行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優化。“一體化實踐教學”是指在緊密圍繞工程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以素質與能力培養為中心,確立每門實踐教學課程應實現的目標,據此確定相應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按照前面課程為后續課程服務的原則,將部分實踐環節串聯為一個整體,將前面課程設計的成果作為后續課程設計的依據,通過課程學習和一體化實踐活動,使學生最終具備人才培養目標所要求的素質與能力。由于工程管理專業課程之間聯系非常緊密,如果從一開始,面對工程實景提供一個完整的工程案例,從項目可行性研究、設計、實施、竣工全過程進行工程項目管理相關課程設計的實踐,學生就會對自己所學的專業有一個清新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工程管理專業實驗教學的優化基于資源的高效使用,強化實驗教學全過程對工程管理人才基礎能力的培養和綜合能力的反復訓練,以推動新形勢下應用復合型工程管理專業人才的培養[3]。
3網絡學習平臺的構建
篇9
1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簡介
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是指計算機通信網在實際連續運行工作中完成用戶的正常通信需求的能力。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是計算機通信網規定功能的實現基礎和前提。但在計算機通信網的實際運行過程中,意外情況屢見不鮮,故障和擁塞等問題頻繁出現。在網絡承載的信息量超過了計算機通信網的“荷載”能力時即會發生網絡擁塞現象。故障是計算機通信網運行性能的出現問題,根據發生頻率的高低可以分為偶然故障和異常故障。偶然故障是在計算機通信網運行過程中發生的隨機性網絡性能下降的情況,發生頻率較低,影響力較小;異常故障特指因人為因素或自然因素的影響導致計算機通信網的異常現象,異常故障影響面較大。需要對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進行深入研究,確保為用戶提供各種計算機通信網的規定功能服務,滿足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設計在對網絡工程經驗的總結概括的基礎上,對可靠性設計體系進行條理化、系統化、科學化的歸納,形成了計算機通信網設計的基本準則,主要有:(1)充分利用采用冗余技術,通過設置冗余設備的方式防備某臺設備出現故障,保證備份設備無縫接替故障機的任務;(2)采用適應主干網絡技術的發展的一些超前設備,防止由于技術的落后性導致網絡故障,同時又要保證網絡平滑升級;(3)統籌計算機通信網的壽命周期費用,達到最佳的使用性價比;(4)設計中選擇質量優秀、有良好聲譽的網絡產品。
2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影響因素
計算機通信網是開放式的網絡系統,其組成部分個體特征差異較大,整個系統十分復雜,從而導致影響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影響因素不勝枚舉。從計算機通信網自身角度出發,網絡可靠性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溫度、濕度、灰塵、人為因素、地震、冰雪等,其中溫度、濕度、灰塵屬于可控因素,人為因素、地震、冰雪屬于不可控因素。內部因素包括通信設備自身的可靠性、網絡工程設計的合理性、網絡的后期維護管理等。網絡的后期維護管理的有效性是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直接影響因素。在具體實施環節中,網絡設計中網絡拓撲結構的設置、“容錯”和“避錯”措施的運用、網絡維修管理的頻率和水平等均對提高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有直接影響作用。另外,新技術的應用對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的影響也不可忽略。新技術的應用是把雙刃劍,一方面提高了計算機通信網設備和系統的可靠度,例如,智能化技術在計算機通信網領域的應用實現了對網絡系統的實時監控,便于及時發現故障,排除故障,大大提高了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另一方面,新技術的應用匯導致設備和系統復雜度的提高,通信網絡規模不斷擴大,故障出現的位置增多,給網絡的運行管理、故障排查等均帶來了較大的困難。影響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因素紛繁復雜,各影響因素之間關系錯綜復雜,提高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是一項涉及面很廣、難度較大的系統工程。
3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方案
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方案主要采用層次化網絡設計思想,網絡設計模型包括接入層、分布層和核心層3個層次,3個層次的功能相對獨立的。層次化網絡設計模型網絡結構更加清晰明了,降低了網絡設計建設和運營成本。層次化網絡設計形成網絡拓撲結構,將網絡分解為子網,限制計算機通信網的復雜性隨著網絡用戶的增加而增加。接入層是主要是將用戶接入計算機通信網,分布層連接核心層和接入層之間,并且是接入層工作組之間相互連接的通道,核心層是計算機通信網的主干,保證網絡的高速運行。用戶根據實際的應用條件,通過接入層不同集線器和交換機接通計算機通信網;分布層通過過濾、優先級和業務排隊 等方式實現網絡服務資源的分配;核心層主要以路由器或者三層交換機為主要設備,為用戶提供高速度、低時延的網絡通道服務,核心層性能的高低直接影響計算機通信網速率的高低,同時也是計算機通信高可靠性的保證,因此核心層的設計需要定位準確,保持較高水平的同時要求便于升級,方便后期計算機通信網的管理與控制。
4結語
計算機通信網的可靠性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實際生活,需要綜合分析計算機通信網運行過程中內外部因素對其可靠性的影響,從而優化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的設計方案,為計算機通信網的穩定性奠定基礎。
作者:于英元 單位:丹東邊防支隊
參考文獻:
[1]羅俊星.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2012.
[2]韓曉峰.計算機通信網可靠性設計研究[J].煤炭技術,2013,21(20):15-16.
篇10
1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現狀
計算機網絡實踐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近十年來,國內高校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安排由于受實驗設備、場地等因素的限制,實踐系統的構建模式不夠完善,實驗項目的開發受到影響,實踐教學的安排基本是根據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來確定的,只能安排一些較多的驗證性、演示性的實驗,綜合類及設計類的實驗較少,或是僅利用虛擬平臺進行仿真實驗。以“驗證性實驗為主,虛擬手段支撐,依附于理論教學”是目前網絡實驗教學的現狀。驗證性的實踐內容往往要求學生按照操作流程操作一遍,驗證得到結果,并沒有起到啟發式教學作用,且創新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有效的訓練和培養。演示性實驗對學生而言更談不上動手能力的培養。虛擬實驗平臺和各種網絡模擬器的開發和應用,給網絡實踐注入了新的活力。虛擬實驗可以模擬真實實驗環境下難以實現或成本太高的實驗,能較好地解決遠程教育中實驗的開設和異地學生合作實驗等問題。然而虛擬與現實是存在差異的,如果長期沉浸在虛擬環境做實驗而缺乏真實實驗的有力支持,會使學生產生或多或少的虛擬感,降低對實驗信息的接受能力,導致實驗效果下降。依附于理論教學往往僅限于理論部分內容,而忽略了網絡實際應用情景,也就忽略了面對實際問題分析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針對以上現狀,我們從虛實結合、層次+模塊、綜合實用導向、應用技能實踐考核等四個方面出發進行實踐教學模式設計,旨在提高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質量。
2實踐教學的改革思路
針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培養目標,本著網絡應用的真實性為基礎、真實的計算機網絡實驗不可替代的原則,結合計算機網絡知識體系所體現出的一體化、層次感的特點,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模式進行如下設計。
(1)虛實相結合實踐教學
網絡虛擬軟件代替傳統網絡設備及器件等硬件功能,其優勢主要體現于無需價格昂貴的網絡設備實體及線路連接、可提供大量綜合性和設計性的實驗、不受場地時間的限制等。然而,虛擬實驗也有自身不足之處,如在仿真模擬過程中可能丟失許多真實事件的信息,使得實際應用中設備的各種故障現象及干擾因素帶來的隨機性影響無法得到體現,導致實現結果過于理想化。使得學生在單位時間捕獲到的信息量小而單調,產生或多或少的虛擬感。真實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學風,嚴謹的科學態度和解決實際應用問題的各種能力。與虛擬實驗相比,真實實驗更有接近于實際應用的感覺和感受,可以有效消除學生在理論學習和虛擬實驗中的模糊感,這對于培養學生正常思維能力培養方面是不可替代的。虛擬實驗不能代替真實實驗,但虛擬實驗可以實現真實實驗難于做到或難于保障的實驗項目和功能。因此,在網絡實踐中以真實實驗為依托,虛擬實驗為輔助,做到虛中有實、實借助虛、虛實結合、靈活交替,最大程度保障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2)層次+模塊實踐教學
實踐教學是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論知識基礎上鍛煉學生動手實踐能力,應用型院校更應如此。結合目前計算機網絡理論原理的層次化教學,實踐教學也應采用層次+模塊教學方式,如實踐教學按能力培養不同可分為四層,每層又分為不同的模塊。第一層為培養網絡基礎設備的認識和基本操作能力,如網線制作、交換機、路由器基礎操作等。第二層為培養運用網絡設備構建網絡拓撲的能力,如根據網絡需求初步構建網絡拓撲。第三層為培養網絡綜合配置能力,如服務器、交換機、路由器配置等。第四層為培養簡單網絡故障檢測與排錯能力,如對主機故障、線路故障等進行檢測與恢復等。層次化實踐教學可以采取分組實驗、分組討論的方式,在鍛煉動手實踐能力同時,也培養學生們協同合作能力。層次+模塊實踐教學細化網絡技能培養,更容易達到應用型的培養目標。
(3)項目驅動導向實踐教學
在傳統實踐教學中,實踐內容主要依照理論內容進行安排的,但理論與現實應用還是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同時,傳統實踐多為單一性內容,且實踐內容間的聯系不大或沒有一個整體的概念,使得實踐內容沒有真實感。因此,需要根據實際網絡應用項目為前提,現實化實踐教學內容。由于計算機網絡原理性較強,必須設計一個實踐過程與相對的理論知識點相匹配。讓理論指導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和理解理論知識。最終實現綜合實用、項目設計為導向的實踐教學內容的設計。
(4)應用技能實踐考核
實踐教學考核是檢驗學生實踐成果的方式。以往的計算機網絡實踐考核,多為提交實踐報告形式為主,而且考核內容大多一致,這無法衡量出學生掌握網絡真實技能的情況。本著技能以應用為主,可將考核內容按實際網絡技能需求分不同方向進行考核,如網絡拓撲設計、網絡管理配置、網絡故障與排除等,各方向下有不同的考核模塊和評分標準。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這種靈活的考核方式提出更多的具體能力要素,使課程實踐考核更科學、更規范化。
3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效果
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網絡技能。不同的實踐教學模式對于最終的教學效果影響是有差別的。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模式以虛實整合模式為主,以實際應用為導向,調整實踐內容,進行實用網絡技能的培養。同時,以解決實際問題為尺度,以衡量網絡技能為主,調整實踐考核方式。為了方便了解學生對實踐教學模式改革效果的反饋,我們對所授課的兩個班70名學生設計了一個問卷調查,以了解學生對這種模式下計算機網絡實踐課程設計的評價。大部分的學生對計算機網絡實踐教學模式的設計是認可的。但是我們也收到一些負面反饋,如有部分學生認為實踐考核方式不能衡量技能的掌握情況,還有部分學生對模式的效果不置可否。這也將是我們下一步教學模式調整需要重點考慮的方向之一。
4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