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系統設計與應用范文
時間:2024-04-11 16:18:00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分布式系統設計與應用,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中圖分類號:TU995 文獻標識碼:A
近些年來,我國的經濟有了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對于供熱的需求也不斷增加,在我國的大多城市當中,集中供熱網絡得到了長足發展。但是,供熱網絡的運行安全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如何及時發現并解決這些問題,是供熱工作的重點內容,就給熱網監控系統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的設計
在任何一個監控系統中,都離不開硬件和軟件兩部分系統,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也不例外,其硬件和軟件系統分別包括以下內容:
(一)硬件系統
1 監控中心設備。監控中心是整個熱網監控系統的核心所在,其作用在于收集并處理整個供熱網絡的各項相關信息,從而為決策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因此,需要配置的硬件設備是性能較高的服務器、打印機、顯示器和配套通訊設備等。
2 檢測環境溫度設備。在熱網監控中,需要及時了解外部環境中的溫度情況,以確定供熱系統溫度調整的準確,所以,還需要有能夠檢測環境溫度的設備,比如Pt100-A級的鉑阻溫度傳感器以及與其相配套的溫度變送器,組合成氣象箱,安裝在合適位置。
3 監控熱力站的設備。熱力站是整個供熱系統的核心所在,其運行狀態會直接給整個供熱工作造成影響,故而,熱力站的監控也是熱網監控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設備主要包括熱力站儀表、傳感器,控制柜等,通過這些設備的共同工作,來采集并存儲熱力站工作參數,將數據反饋后按照相關指令進行調整,并起到安全保護和報警功能。
(二)軟件系統
1 監控中心軟件。監控中心軟件承擔著整個供熱網絡各項信息搜集、處理、判斷的重要工作,其工作相對較為繁雜,應該具備多項功能,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首先,數據報表功能,能夠完成對熱網實時數據的采集、存儲和整理,并將其制成報表歸入到數據庫中,保證操作人員能夠完成對實時或歷史數據的查詢和分析。其次,平衡分析功能,此功能是對熱網進行調整的重要依據,對于熱網的工作效率有著重要意義,其采用的計算方法是“周期熱量分析管理”法,以此得到相應的調節值,為管理人員決策提供依據。第三,安全告警功能,主要是保證熱網運行的可靠,通過在軟件中設置相應的安全上、下限參數,并根據分布于供熱網絡的監控裝置,來判斷熱網運行是否出現不安全狀態,并做出告警,以降低熱網運行的不安全性。第四,系統查詢功能,此功能在后臺對熱網監控參數進行設置的主要途徑,通過對信息采集方式、時間間隔等的調整,根據實際需求來合理調整熱網監控方式,得到最為合適的監控數據,提高對熱網管理的水平。第五,效益分析功能,熱網監控系統的目標之一就是提高熱網工作的經濟效益,所以,在軟件中,需要設計此功能,通過對歷史實際供熱量與環境溫度情況來分析供熱的最佳比,以此作為依據,對供熱量做出合理的調整,避免熱量浪費問題的發生,從而提高供熱的經濟效益。
2 熱力站軟件。熱力站的調整是整個供熱過程調整的中心所在,也需要有相應的軟件來實現各項功能,具體包括:首先,采集數據功能,熱力站的數據是整個熱網監控系統工作的基礎所在,所以,在熱力站軟件中,必須具備采集數據的功能,通過分布于熱力站的數據采集設備,得到熱力站的實時數據。其次,數據傳輸功能,在數據采集完成后,還需要將其傳輸到中央控制室進行集中管理、分析,這就要求軟件應有數據傳輸功能,保證相關數據傳輸的高效、準確,通常采用的是ADSL-VPN通訊模式。第三,安全報警功能,在熱力站運行過程中,還會發生一些不安全問題,比如掉電、管道壓力過高等,這些會給熱力站運行安全帶來極大威脅,通過安全報警軟件,能夠及時發現這些問題,并通過報警信息反饋給工作人員進行及時解決。第四,自動控制功能,熱力站的運行狀態是需要不斷調整的,這些調整的依據是監控中心發出的指令,這就需要軟件具有自動控制功能,能夠通過調動相關設備來將熱網的循環泵、水泵進行啟?;蛘吒淖児┧l率。
二、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的應用
在供熱系統中應用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需要遵循一定的供熱策略和控制管理原則,以充分發揮熱網監控系統的功能,實現集中供熱運行水平和經濟效益的共同提升。
首先,在對供熱量進行調整時,需要保證用戶對于供熱的舒適感不會受到影響,在此基礎上,考慮用戶負擔和供熱成本,比如在供熱的初、末期,應該采取降低供熱量的方式,從而避免出現高室溫,不僅影響了用戶舒適感,也造成了大量的浪費。根據此原則,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需要將晝夜溫差、月份溫度變化等作為監控內容,最大程度的保證監控結果的準確、可靠與科學。
其次,在對供熱系統進行調整時,應該以一次側電動調節閥為主要調整手段,輔助以二次回水定壓閥,通過對整個供熱系統供應和分配情況的匯總分析,利用綜合調度算法,得到最佳的回路平衡,從而制定科學的調整方案,通過相應的調整措施,來實現供熱區域內供熱均衡,提高供熱工作的整體水平。
結語
綜上所述,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對于當前供熱工作的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作用。在設計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時,需要從供熱的經濟性、效果出發,綜合考慮需要調整、計算的要素,將其納入監控系統的功能模塊當中,保證監控效果的最優化;在實際應用時,需要遵循用戶經濟、舒適相統一的原則,通過合理的調整方法,來保證供熱效果的最佳。
參考文獻
[1]張喜民,尹忠海,王國慶.基于TCP/IP網絡的分布式熱網監控系統的研制[J].儀器儀表學報,2007(05):891-896.
篇2
>> 分布式系統中數據冗余的研究 分布式環境中數據存儲技術的研究 一種分布式大數據的數據安全管控策略研究 淺談大數據下的Hadoop分布式架構 大數據環境下基于Hbase的分布式查詢優化研究 面向大數據的分布式系統設計關鍵技術研究 分布式安全存儲網絡系統的研究 基于一致性樹分布的數據分布式存儲方法 分布式數據庫存儲子系統研究 云計算環境中分布式數據存儲關鍵技術研究 探析分布式數據庫技術運用在大數據中的策略 基于資源分類信息樹的教育資源元數據分布式存儲 一種基于影像塊組織的遙感數據分布式存儲方法 基于分布式的海量數據存儲解決方案 車輛通行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系統淺析 運維系統告警數據的分布式存儲方法 海量空間數據的分布式存儲管理及并行處理技術分析 一種基于信息分散算法的分布式數據存儲方案 分布式系統數據復制的研究 基于分布式大數據的圖書館服務創新模式探索 常見問題解答 當前所在位置:l
[3] Jing Tian, Zhi Yang and Yafei Dai, A Data Placement Scheme with Time-Related Model for P2P Storages,Proceeding of Seven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eer-to-Peer Computing, 2007.
[4] 馬延輝,HBase企業應用開發實踐[M].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5] Lars George HBase權威指南[M].人民郵電出版社,2013.
篇3
【關鍵詞】分布式 遙感影像數據庫 優化設計
在遙感平臺和數據通信技術的不斷發展下,采用遙感技術進行空間數據存儲和管理應用已經逐漸廣泛,但是如果想要進一步提高遙感信息應用質量和精度,就必須要實施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優化設計,以能夠對遙感影像數據高效性以及便捷性顯著提高,促進遙感影像處理的簡潔性以及個性化。
1 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實現
在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設計中需要實現以下幾方面功能,其一采用影像數據庫存儲各種遙感影像資料;其二對數據庫底層的相關函數和方式調用,從而對影像數據庫實施各種各樣的操作。重點是在進行查詢數據的時候,結合實際需求,實現對不同時期、不同格式以及不同形式的影像資料查詢;其三在矢柵一體化模型之中,需要將影像數據和矢量數據之間的共同管理,并且還要對兩者數據庫自動進行更新,以便于對數據庫相關內容實施以及定位;其四在Web環境中,分布式遙感影像處理必須要能夠實施XML和SOAP調用相關操作。那么基于這些需求,關于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的設計,圖1是遙感影像數據庫系統結構圖。
在系統優化設計中,采用Web Service實施遙感圖像分布式處理,首先一定要依照影像數據庫的實際需求進行確定,進一步優化數據流程設計。其中本次數據庫運行流程則如圖2所示。其中圖2的左側部分是在Web Service技術下獲取遠程數據的具體流程,右側部分則顯示了數據庫的被訪問過程。在這一分布式系統中,則是采用讀物形式將數據庫節點當成是網絡數據源,并且在物理結構上這就是在單獨服務提供者結點。其系統的運行流程則如下所示:在將Web服務系統構建之后,在UDDI用戶服務注冊中心可以實施服務查詢,這樣也就能夠得到UDDI返回數據庫服務提供者的地址,繼續將其請求發送到數據庫服務提供者的結點,這樣也就能夠采用相應技術將數據和消息的傳輸工作完成。在請求者想數據庫請求具體數據的時候,則也就能夠直接將其定位到數據庫服務提供者結點,之后轉輸到數據庫服務中心,獲取所需要的數據,最后將其依照用戶的請求方式將數據返回,也就完成了整個數據請求過程。
2 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的功能設計
基于各方面內容要求,在進行系統功能設計中一定要對不同的數據服務請求進行綜合考慮,在進行數據查詢的時候,也要為外界進行數據庫查詢提供相應的數據查詢接口,其中包括成像時間查詢、分辨率查詢以及復合查詢等等。圖3為系統總體架構。在整個系統之中,對于元數據以及影像數據的存儲并沒有在同一個數據庫之中,其中元數據庫則是一個獨立的數據庫,其原因主要是因為:本次系統需要設計到的影像比較多,因此數據量絕大,并且系統在進行數據訪問的時候可以采用多個訪問方式,但是元數據庫不但要對應系統影像數據庫,同時也要關系到信息數據庫、矢量數據庫以及影像數據庫等,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數據庫更有助于進行影像數據庫索引等操作;同時基于數據庫安全性考慮,數據庫服務中間件在經過數據定向后,才能夠進一步對數據庫訪問,有助于提高數據庫安全;將元數據抽出并將其作為一個獨立的數據庫,將其成功作為是數據服務中間件和影像數據庫的中間件連接部分,能夠提高客戶信息查詢速度。
3 SOAP/XML技術在數據庫訪問中的應用
在分布式系統構建中,系統設計中所采用的技術是SOAP/XML技術,這一技術的應用特點包括平臺無關性以及語言無關性;同時SOAP/XML技術也對網絡數據傳輸中存在的各種安全問題進行了綜合考慮,在Internet傳輸過程中能夠成功跨越防火墻,更有助于實施網絡數據傳輸;另外在SOAP/XML技術之下,實施數據和消息傳輸其與OpenGIS標準更相符,有助于實現和其他系統的集成。
4 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設計效果
在通過對分布式遙感影響數據庫設計及功能分析之后,則需要進一步在局域網中對其效果進行測試,基于數據庫各種基本操作,SOAP/XML技術的應用能夠顯著提高數據庫在實際應用中的有效性。本次研究中在Web Service環境下對遙感圖像分布式處理影像數據庫系統設計分析,數據資源的查詢工作由消息中間件完成,之后通過元數據庫實現影像存儲的快速定位,之后和SOAP/XML技術下相結合,成功完成了局域網中的系統設計。經過測試,也有效確定影像數據查找能夠對Web Service環境下遙感影像分布式處理要求滿足。在下一次研究重點中應該是在對原型系統完善的基礎上,進一步補充數據庫服務中間件功能,并且要進一步對分不就是環境的不同數據庫集成功能滿足。
5 結語
在SOAP/XML技術基礎上實施分布式遙感影像數據庫優化設計,能夠實現系統從消息中間間將數據資源查詢工作的完成負責,借助于元數據庫完成影像資源存儲的快速的定位,并且和SOAP/XML技術等輔助接技術相結合,也就能夠成功在局域網內實現系統設計,并且從其效果測試結果來看,這一系統設計能夠對當前數據查詢需求滿足,并且也進一步擴大了數據庫服務中間件功能,可以在不同數據庫集成下完成分布式環境中的各種功能。
參考文獻
[1]隋雪蓮,任華,龐園園.影像數據庫管理系統功能設計[J].數字技術與應用,2014(01):167.
[2]張莉霞,江南,胡斌,等.TB級多源遙感影像高效建庫方法研究[J].遙感技術與應用,2013(03):496-504.
[3]馬瑞,董玲燕.基于快速索引調度的金字塔影像構建及其可視化[J].人民長江,2013(23):82-85.
[4]王旭輝.Excel數據導入數據庫的設計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13(12):71-73.
[5]王月莉,李發紅,王占宏.多級多源控制點影像數據庫系統的設計與實現[J].測繪通報,2013(03):86-88+115.
[6]徐富新,朱鳳燕,黃玉秀等.基于LabVIEW的油滴電量測試系統的數據庫訪問[J].現代電子技術,2013(12):151-154.
作者簡介
呂睿(1979-),男,河南省鄭州市人。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碩士學位?,F為鄭州輕工業學院民族職業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計算機網絡、數據庫、電子商務。
篇4
【關鍵詞】LTE MIMO 多業務全光分布式系統 基站不共址
中圖分類號:TN929.5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1010(2013)-21-0042-05
1 前言
目前,國內的電信運營商一般運營有2G、3G、WLAN和固網寬帶等多種網絡,于是數字射頻系統可以將這些網絡合并后通過光纖傳輸,這樣可以減少網絡建設的重復投資及物業協調工作。但是由于建筑物對無線信號有著嚴重的衰減和屏蔽作用,在一些大型場館、寫字樓、地下車庫和城中村存在很多的盲區。同時,2G和3G網絡下行速率比較低,隨著移動業務的增長,難以滿足目前智能終端用戶對數據業務的體驗需求。另外,在安裝和組網方面,傳統的數字光纖系統都是搭建饋線網絡,通過無源合路器件將多頻信號融合到天饋端實現覆蓋,天線的輻射問題引起人們的恐慌,導致運營商在小區和寫字樓的很多建網系統因遭到投訴而拆除。
多業務接入的數字全光分布式系統各個單元之間全部采用光纖連接,克服了五類線傳輸距離只有100m的劣勢,可以利用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網絡單元)駐地網絡資源拉遠覆蓋。同時,運營商4G網絡的試點建設正在逐漸加快,在滿足高速下載需求和提高用戶感知度方面優勢明顯,為未來高速的無線通信奠定了基礎。基于此,LTE多業務分布式系統將能滿足運營商多網共建共享的要求,既可以實現傳統網絡的覆蓋和資源共享,又可以提供4G業務接入,而且采用基站不共址接入的設計,組網更靈活,覆蓋更深入。
2 LTE多業務系統
2.1 系統概述
LTE多業務光纖分布式系統是集2G、3G、4G、WLAN和固網寬帶于一體的室分系統,設備主要由多業務接入單元(AU)、多業務擴展單元(EU)和多業務拉遠單元(RU)組成。該系統中接入單元從信源RRU或微蜂窩基站端耦合多種信號,采用數字光纖傳輸方式,通過光纖將基帶信號傳輸到擴展單元,在擴展單元與WLAN信號合路,然后通過光纖拉遠傳輸給多個遠端,遠端機對信號進行數字處理后,射頻信號通過設備一體化天線實現覆蓋。
多業務光纖分布式系統基于數字中頻技術的數字光纖傳輸,克服了模擬光纖傳輸時信號信噪比惡化的缺點,具有大動態、低噪聲的優點,并且可以開發多種功能,支持星型、鏈、混合組網,具有模擬設備不具有的波動和時延校準、選頻、底噪關斷以及數字濾波等功能。
系統設備從接入單元到射頻遠端單元全都是利用光纖或五類線來傳輸的,射頻信號經過數字化處理,主要應用于城中村等特殊場景下的信號深度覆蓋,具有接入制式多、傳輸距離遠、覆蓋范圍廣、遠端射頻單元功率可控可調、有效功率利用率高、集中監控、選址及安裝施工方便等特點。系統框圖如圖1所示。
2.2 傳輸原理
下行系統中接入單元從信源RRU或微蜂窩基站端接入多種業務的射頻信號,經過下變頻模塊后變成中頻信號,中頻信號經A/D變換器變換為數字信號,基帶信號處理單元將其打包成適合標準接口協議(如CPRI)要求的幀格式后,由數字光纖收發器將其傳送到擴展單元。擴展單元實現光電轉換、數字中頻信號與寬帶信號合路,以及下行信號功分/上行信號合路。激光器接收下行數字信號,與ONU或者AC輸出的下行寬帶信號合路,合路后的數字信號需要以一定的格式進行重新組幀,通過功分單元將下行數字信號輸出到8個光口。
上行數字信號在8個光口進行合路,其中的寬帶信號傳輸給ONU或者AC,分離的數字中頻信號通過激光器光電轉換后傳輸給主單元。拉遠單元通過數字光纖收發器將基帶數字信號送入基帶信號處理單元,將其恢復成基帶數據,經D/A變換器變成模擬中頻信號,由上變頻模塊變換為射頻信號,通過功放放大后,經設備自帶的一體化天線發射至覆蓋區域,達到信號覆蓋的目的。
3 LTE多業務MIMO的實現
LTE網絡的優勢在于能夠更好地提供高速數據業務。研究表明,70%的高速數據業務都發生在室內環境中,作為解決室內覆蓋的主要方式,LTE室內分布系統建設成為LTE網絡建設的重中之重。LTE引入MIMO多天線技術,充分利用空間信道的多徑,將用戶數據流分解為多個并行的數據流進行發送和接收,在不增加帶寬與發射功率的情況下,成倍提高無線通信的質量與數據速率,有效提高系統容量。
3.1 傳統MIMO方案
(1)單通道建設方案
LTE單通道設計方案采用單通路設置,使用一路射頻單元,不實現MIMO,在室內分布系統建設中與2G/3G共用分布系統和天饋系統,如圖2所示:
該方案工程建設簡單,投資成本低,受限于一路MIMO的系統容量,無MIMO的優勢,不能充分發揮LTE性能,理論上單用戶峰值體驗速率較MIMO低一倍。
(2)一路新建一路利舊方案
該方案中LTE采用雙通道設置,使用兩路射頻單元實現MIMO,在室分建設中與2G/3G共用分布系統,LTE的一路射頻與2G/3G共用一套天饋系統,另一路射頻使用單獨的天饋系統,LTE的兩路射頻通過單極化天線的方式進行覆蓋,如圖3所示:
該方案LTE有兩路輸出,具有MIMO的效果,峰值速率有明顯提升;但需要對原來2G/3G系統的無源器件和天線進行改造使之滿足LTE和2G/3G的頻段要求,需充分考慮各制式之間的空間隔離,同時新增了天線和端口,物業協調難度高。
3.2 分布式系統MIMO方案
LTE多業務光纖分布式系統的MIMO在RU單元的實現采用雙通道單極化方案,設備使用2路射頻單元實現MIMO,同時在射頻鏈路上2路射頻單元分別合路2G和3G的射頻信號輸出,在室內分布建設中與2G/3G獨立建設,采用獨立的天饋系統且LTE每路射頻通過單極化天線的方式進行覆蓋。對于不方便建設天饋系統的覆蓋區域,由設備自帶的一體化天線實現覆蓋。分布式系統MIMO方案如圖4所示:
該方案的優勢鮮明,由AU直接耦合基站RRU的無線信號,通過EU中繼傳輸給RU,再由RU直接對室內進行覆蓋,工程量小,建網方便,省去了大量的無源器件和天饋系統。同時各個單元之間采用光纖實現數字信號的傳輸,RU單元對數字光信號進行解調、數字濾波、射頻放大后,由設備自帶的一體化天線無線覆蓋,在實現MIMO功能的同時建設更快捷。
4 多業務基站不共址
LTE多業務分布式系統的RU單元可以對2G、3G、LTE的無線信號進行覆蓋。在實際的網絡建設中,存在新建的LTE信源跟2G、3G信源不共址的情況,而同一個小區又需要同時滿足2G、3G和LTE的無線網絡信號覆蓋。對此,LTE分布式系統結合硬件和軟件的實現,通過光纖的形式,實現了基站不共址的接入方案,使得2個及以上的接入單元所連接的拉遠單元均滿足多業務覆蓋的要求,如圖5所示。
多個接入單元同時在網的情況下,根據時鐘同步問題,要設置主接入單元和從接入單元,主接入單元只有一端,從接入單元可以有多端。主接入單元和多個從接入單元彼此之間選用一個光傳輸接口通過光纖連接。
當兩個接入單元都正常工作時,從站時鐘自動同步上主站,信號正常覆蓋。當主接入單元故障時,兩個接入單元的通信中斷,主從站時鐘失步。此刻從接入單元將以自己的時鐘作為時鐘參考,可以保證其本身及所拖的拉遠單元業務正常運行,有網絡信號的覆蓋效果,這個時候主接入單元所帶的拉遠單遠將沒有覆蓋效果。由于主接入單元已經出現故障,因此從接入單元的拉遠單元就只有一種覆蓋業務,該業務即為從接入單元的接入業務。另外,主接入單元的監控系統已經失效,而所有的監控信號都是通過主接入單元上報給一個監控中心的,導致了整個分布式系統的監控癱瘓。當主接入單元掉電或者故障后,在備用電池供電期內主接入單元會將告警信息上報給監控中心,提供網絡業務故障的依據。
若主從接入單元時鐘同步故障,主從接入單元會智能地以各自的時鐘為主,各自獨立不相干擾,物理上將多業務分布式系統分割成兩個或多個單業務系統實現拉遠覆蓋。
5 LTE系統升級實現
分布式系統分為2G/3G和2G/3G/4G,在目前LTE還沒有普及的情況下,共享已網建的多業務2G/3G室分資源,同時演進成帶LTE網絡多業務系統的覆蓋,是LTE多業務系統未來布局的關鍵,即既要優化資源,又不能因新的網絡增加運行維護的復雜度和施工難度。
5.1 軟硬件升級模式
對于一些中小型城市的室分系統,目前仍然是采用2G和3G的多業務系統覆蓋??紤]到運營商建網初期的成本壓力和覆蓋的必要性,可以采用只含2G和3G的業務系統建網,接入單元和拉遠單元均只需要滿足2G與3G的射頻接收和拉遠放大即可。后續運營商若需要再引入LTE滿足用戶高數據業務和建設智慧城市的需求,可直接在原來的系統上升級硬件和軟件即可滿足LTE多業務的需求,即需增加一端接入單元和一端拉遠單元,如圖6所示。
新引入的LTE接入單元MU2需跟MU1通過光口4連接,擴展單元仍然采用前系統的,新引入的RU單元RU1-2需跟RU1-1采用光纖連接,通過升級硬件和軟件后,實現LTE多業務的方案,同時充分利用2G/3G網絡資源。該方案系統改造小、施工簡單,但新帶來的硬件設備成本高。
5.2 軟件升級模式
在目前4G試點的大城市區域,LTE網絡已大量建設,所以在實現室分系統建設的方案中,可以直接采用2G、3G和4G集成的方案。該方案的接入單元和拉遠單元在硬件上已經滿足2G、3G和4G覆蓋,若是后續需要進行LTE系統的演進,只需要升級MU、EU和RU的程序即可,如圖7所示。
該方案只需一次性建網完成即可,系統集成LTE業務,后續升級不需要對硬件做任何處理,大量減少了再次建網和硬件增加帶來的成本壓力,系統穩定性更強。
6 總結
LTE多業務系統是一種新型的室分系統,可以在2G、3G多模的基礎上簡單升級,相比于傳統室內覆蓋系統,其優勢顯而易見。本文結合新形勢下室內覆蓋的背景,基于LTE多業務系統的原理,對LTE多業務系統在MIMO業務、共網共建、業務升級方面作了研究,為室內覆蓋帶來一種優化的設計模式。
參考文獻:
[1] 沈嘉,索士強,等. 3GPP長期演進(LTE)技術原理與系統設計[M]. 北京: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
[2] 黃韜,袁超偉,楊睿哲. MIMO相關技術與應用[M].北京: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6.
[3] William C Y Lee. 無線與蜂窩通信[M]. 3版. 北京: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4] Lucent, Nokia, Siemens, et al. 3GPP TSG Rl-01-1179 A Standardized Set of MIMO Radio Propagation Channels[R]. 2001.
篇5
關鍵詞:多層體系結構; J2EE; MVC; Struts
DOI:10.16640/ki.37-1222/t.2017.04.184
0 引言
針對傳統的客戶機/服務器體系結構的種種缺點,計算機科學家提出了三層或多層分布式系統模型[1]。隨著不斷改進和發展,多層分布式系統逐漸形成了三種具有代表性的主流技術,即CORBA、COM/DCOM和J2EE(Java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J2EE為搭建具有可伸縮性、靈活性、易維護性的分布式系統提供了良好的整套機制。
1 多層體系結構模型
三層架構就是將整個系統業務應用劃分為三個層次,即:客戶層、業務邏輯層、數據訪問層。業務邏輯層又可由多個子層組成,具體要看系統的復雜程度。這樣就形成了多層分布式體系結構,分布性可以體現在軟件上,也可以是硬件,具體模型如圖1所示。
多層體系結構模型將表示和業務處理分開,縮減了客戶端的規模,又將相關業務和資源分開,降低了服務器的負載,避免了服務器的性能缺陷對整個系統性能的影響。這種在多個服務器上分布應用程序處理的多層可變結構比二層體系結構的伸縮性和擴展性有了很大加強。同時多層體系結構解決了客戶機/服務器結構的維護成本問題,改善客戶機/服務器結構延展性問題??蛻魴C/服務器結構支持的用戶人數有一定限額,這種結構限制了internet/intranet及電子商務的發展。
2 J2EE多層模型
為實現企業級分布式應用,J2EE定義了豐富的技術標準、符合標準的開發工具和API為開發企業級應用提供技術支持,這些技術涵蓋數據庫訪問、分布式通信和安全等。
2.1 J2EE多層模型介紹
J2EE是一個基于Java的適合服務器端的、結合了Java Enterprise API的完整的企業級應用系統開發平臺或中間件體系結構,它通過提供一組應用組件和運行時環境來構造可伸縮的企業應用。典型的J2EE結構的應用程序包括四層:客戶層、表示邏輯層、業務邏輯層和數據訪問層,如圖2所示[2]。
客戶端層用來實現企業級應用系統的操作界面和顯示層。表示邏輯層由web服務器和web組件組成。web組件包括JSP頁面和servlets。表示邏輯層也可以包括一些JavaBeans,這一層主要用來處理客戶請求,調用相應的邏輯模塊,并把結果以動態網頁的形式返回到客戶端。業務邏輯層也叫ejb層或應用層,由ejb服務器和ejb組件組成,用來實現企業級信息系統的業務邏輯,這是企業級應用的核心。ejb要運行在容器中,容器解決了底層的問題,如事務處理、狀態管理、多線程、安全管理、資源池等。表示邏輯層和業務邏輯層也可以合稱中間層。數據訪問層處理企業系統軟件,包括企業基礎系統、數據庫系統及其它遺留的系統。
2.2 J2EE核心技術
在J2EE中,開發者可以用來實現多層結構的核心技術應該包括Servlets、EJB、JDBC、JNDI、Java RMI等[3]。
Java Servlet是一項服務器端技術,它接收來自Web瀏覽器的HTTP請求并返回HTTP響應。首先,請求被提交給Servlet引擎,然后Servlet引擎執行適當的Servlet,訪問響應對象,并向客戶端返回一個響應。
ejb定義了如何編寫服務器端M件,并為服務器端組件和管理這些組件的應用服務器之間提供了標準協議,開發者可以利用這些組件象搭積木一樣建立自己的分布式應用程序。ejb并不是一個單獨的文件,它由一些類、接口、描述文件和其它一些資源文件組成。ejb組件有三種類型:會話Bean、實體Bean、消息驅動Bean。會話Bean用于管理實體Bean和其它會話Bean的交互、訪問資源,通常代表客戶機執行任務。實體Bean用于表示數據庫中的數據,向JDBC或其它一些后端API經常訪問的數據提供了一個面向對象的接口。消息驅動Bean響應JMS消息。
JDBC是Java程序與數據庫通信的標準API,使Java開發者能夠用純Java API編寫數據庫應用程序。和ODBC一樣,JDBC為開發人員隱藏了不同數據庫的不同特性。另外,由于JDBC建立在Java的基礎上,因此還提供了數據庫存取的平立性。
JNDI是Java對對象名字和目錄服務的“中央注冊表”,管理著對構建分布式應用程序所需的核心組件的引用。當創建訪問遠程對象的應用程序時,JNDI以查找返回該對象地址的方式提供對該對象的引用。應用程序首先在WebLogic Server部署中需要的對象,而WebLogic Server服務將返回應用程序訪問該對象時所需要的一切屬性。
遠程方法調用(Remote Method Invocation, RMI)大大增強了Java開發分布式應用的能力,支持存儲于不同地址空間的程序級對象之間彼此進行通信,實現遠程對象之間的無縫調用。RMI目前使用Java遠程消息交換協議JRMP進行通信,JRMP是專為Java調用遠程對象制定的協議。因此,Java RMI具有Java的“Write Once, Run Anywhere”的優點,用Java RMI開發的應用系統可以部署在任何支持Java運行環境的平臺上。但由于JRMP是專為Java對象制定的,因此,RMI對于用非Java語言開發的應用系統支持不足,不能與用非Java語言編寫的對象進行通信,其實也可以把它看作是RPC的Java版本。
3 MVC在J2EE中的應用
J2EE能使遵從這個規定的開發者得到行業的廣泛支持,使企業級應用的開發變得簡單、快速。然而在實際的開發過程中,設計者往往忽略了Java語言面向對象的特性,模糊了web系統三層之間的界限,從而使整個系統貌似神離,不能獲得預期地優越的性能。這就要對J2EE開發模式的理論進行探討,目前最流行的就是MVC(Model/View/Controller)設計模式,structs、spring、hibernate、JSF等則是實現MVC模式最流行的框架方案[4]。
設計模式就是軟件人員在面向對象軟件設計中經多次驗證的成功解的記錄與提煉,是在特定上下文情形下解決一般設計問題的類和相互通信對象的描述,是針對問題和解的抽象,是對一系列具有共性的問題的完整的解決方案。設計模式有效地避免了設計損害了系統的復用性,是可復用面向對象軟件的基礎。MVC是一個強大的模型,基于功能清楚地分開了代碼,修改在某一層上的應用程序不會影響到其它層。代碼分布到多個邏輯層和物理層執行,每一層對應于一個特定的應用程序功能,它們之間使用定義明確的、可判定的方式進行通信。通過響應用戶和程序輸入,在層與層之間傳遞信號和數據來完成應用程序的功能。
MVC設計模式具有設計清晰、易于擴展、運用可分布的特點,因此在構建Web應用中具有顯著的優勢。MVC可適用于多用戶的、可擴展的、可維護的、具有很高交互性的系統,如電子商務平臺、CRM系統和ERP系統等。MVC可以很好的表達用戶與系統的交互,可以很方便的用多個視圖來顯示多種數據,從而可以使系統能方便的支持其它新的客戶端類型,如PDA、WAP等。MVC的另一個好處就是將開發團隊依照專業技術方向分開。這樣,GUI設計專家可以在視圖層工作,負責具體功能開發的領域專家在控制層工作,數據庫專家在模型層工作。這種明確分工可有效提高開發團隊所有成員的效率,從而提高整個開發團隊的生產能力。
MVC在J2EE下開發已經成為了開發的主流模式。目前實現MVC模式比較好的框架有structs、spring、hibernate、JSF等。這些框架都提供了很好的層次分隔功能,其中Struts技術是構建J2EE分布式程序的最流行框架方案。
Struts的開發模型分model 1和model 2兩種。model 1模式在進行快速和小規模的應用開發時是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從工程化的角度考慮,它也有一些不足之處,主要在于不方便應用擴展,以及不利于應用系統業務的復用。大型web應用必須采用不同的Model 2設計模式。Model 2是基于MVC模式的框架,"Model"代表的是應用的業務邏輯(通過JavaBean、ejb組件實現),"View"是應用的表示層(由JSP頁面產生),"Controller"是提供應用的處理過程控制(一般是Servlet)。這種設計模型把應用邏輯、處理過程和顯示邏輯分成不同的組件實現,這些組件可以進行交互和復用。Model 2具有組件化的優點,從而更有利于大規模系統的開發和管理。Struts是一組相互f作的類、Servlet和JSP標記,它們組成一個可復用的Model 2設計。這個定義表示Struts是一個框架,而不是一個庫。但Struts也包含了豐富的標記庫和獨立于該框架工作的實用程序類庫。Struts利用taglib獲得可重用代碼和抽象Java代碼,利用Action Servlet配合Struts-config.xml實現對整個系統的導航。Struts增強了開發人員對系統的整體把握,提高了系統的可維護性和可擴充性。
4 結束語
J2EE為搭建多層分布式系統提供了良好的整套機制,包括了J2EE的相關實現技術和應用開發的一般過程。通過多個具體項目的應用研究,開發者可以逐步完善該體系結構,逐步積累各層次的組件,直至最后建立J2EE業務組件庫,從而達到提高研發分布式系統的能力、效率和規范軟件的研發過程。
參考文獻:
[1]梁維海.三層體系結構無關性的研究及實現[D].四川:成都理工大學,2004:1-4.
[2]閆|,郭D.基于Eclipse開發環境的J2EE編程技術[J].河北:唐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6(04):45-46.
[3]王仕超.基于JAVA的MVC模型框架研究[D].江蘇:南京理工大學,2003:11-16.
篇6
【 關鍵詞 】 分布式;單點故障;一體機;分布式文件系統
【 中圖分類號 】 TP302.1
1 引言
隨著公司規模和業務量的增加,相關的開發環境與業務數據也隨之成倍的增長。在這種情形下,獨立服務器存儲空間不足就成為了目前較為突出的問題。雖然公司內部有若干大容量的服務器可以用來保存相關數據,但由于服務器通常位于不同機房,在管理與組織上存在困難,也只能滿足一段時間內的存儲需求。于是這就要求對多臺機器上的空閑空間加以組織利用,來提供更大的磁盤空間,以突破單機存儲的限制。
目前大量企業考慮采用NFS方案,使用共享存儲服務器進行網絡存儲應對數據爆發式增長。NFS方案在規模較小、訪問量較低時能夠滿足需求,但隨著數據量與訪問量的增加,這種方案會顯得力不從心,同時也導致性能與用戶體驗急劇下降。此外,集中式存儲需要保證完全不出現宕機,否則依賴其提供數據的應用將均不可用。
考慮到性能瓶頸與單點故障等問題,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主機正在逐漸取代集中式存儲的地位。在分布式文件系統中,服務器之間的數據由一對多的關系轉變為多對多的關系,從而大幅提升性能與可靠性。分布式文件管理一體機具有海量的存儲空間,并支持靈活擴展、高性能訪問的文件共享存儲平臺,對較大數據量和高并發訪問的應用提供高效、易用、安全、可靠的服務。
2 研究現狀
2.1 分布式系統的現狀分析
隨著存儲數據量的爆發式增長與硬件技術的提升,分布式文件系統已經成為一個較為活躍的研究方向。國內外很多大學及研究機構還有公司都已經或正著手開發自主分布式文件系統,以發揮集群系統的優勢。同時,在某些開源社區中也開發了一批可運行于Linux操作系統之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這些開源項目也大大促進了分布式文件系統的發展與應用。
目前,用MapReduce框架構建大型的并行數據密集型應用是將海量數據存儲到分布式存儲云端時使用的主要技術,它同時需要分布式文件系統如GFS、HDFS等去存儲和管理分布式的海量數據,并提供較高的聚合I/O帶寬,支持大量的客戶端和PB級的數據量。在云計算飛速發展與數據爆炸性增長的時代中,分布式并行文件系統以其存儲容量大,高聚合I/O性能,高數據容錯性,高可擴展性,順應了信息爆炸的增長需求,成為了解決高性能計算系統的海量數據存儲和I/O瓶頸問題的有效方案。
現階段有數十種以上的分布式文件系統解決方案可供選擇,如MFS、lustre、Hadoop、TFS等,并且某些分布式文件系統已經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如基于Nehalem服務器平臺,驗證了MooseFS分布式文件系統的功能,并對該文件系統的性能、可靠性及穩定性進行評估。目前,以浪潮NF5280為核心的解決方案成功應用吉林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此外,Hadoop也受到了國內外眾多軟件廠商的關注,并已在電子商務(eBay就是最大的實踐者之一)、能源開采(美國第二大石油公司Chevron已經采用)和移動數據(美國有70%的智能手機數據服務背后的支撐)等。
2.2 主流分布式系統對比分析
業務系統會產生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大文件,如圖片、GIS中的位置信息文件、音頻、視頻流等,對于這些數據的有效處理將大大提高信息系統的性能,提升服務質量,降低對信息系統運維的成本。
對于下文中的分布式文件系統,主要從功能和非功能兩大方面,包括不間斷寫入高并發數據測試性能,模擬各種故障測試高可用性,數據節點數量增加提高性能的程度,分布式文件系統的易操作性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測試,以得出各個分布式系統的性能數據及驗證其對于現有業務需求的契合度。
2.2.1 HDFS分布式文件系統
HDFS有著高容錯性的特點,設計用來部署在廉價硬件上,而且它提供高吞吐量來訪問應用程序的數據,適合那些有著超大數據集的應用程序。HDFS放寬了POSIX的需求,這樣可以實現對文件系統中的數據的流式訪問。針對HDFS的可靠性,經過長時間高并發不間斷的測試,文件系統依然很穩定,可對外提供7×24小時的服務。系統沒有單一故障點,任一節點出現故障情況,可通過自動切換達到迅速恢復服務的效果,更加突出其穩定性、可靠性。
2.2.2 TFS分布式文件系統
Taobao! File System作為淘寶內部使用的分布式文件系統,是一個高可擴展、高可用、高性能、面向互聯網式服務的分布式文件系統,其設計目標是“支持海量的非結構化數據”。針對海量小文件的隨機讀寫訪問性能做了特殊優化,承載著淘寶主站所有圖片、商品描述等數據存儲。該系統采用完全扁平化的數據組織結構,拋棄了傳統文件系統的目錄結構;在塊設備基礎上建立自有的文件系統,減少EXT3等文件系統數據碎片帶來的性能損耗;單進程管理單塊磁盤的方式,摒除RAID5機制;帶有HA機制的中央控制節點,在安全穩定和性能復雜度之間取得平衡;盡量縮減元數據大小,將元數據全部加載入內存,提升訪問速度;跨機架和IDC的負載均衡和冗余安全策略;完全平滑擴容。
TFS在其高可用性方面具有較高的優勢,但其通用性、用戶接口方面具有一些先天不足。TFS目前僅支持小文件的應用,同時由于其算法機制,Client寫文件是同步處理的,需要等所有Data Server寫成功后才能返回,這大大降低了系統的性能。此外,TFS有自己的文件命名規則,如果用戶使用自定義的文件名,則需要自已維護文件名與TFS文件名之間的映射關系,這大大增加了業務人員的負擔。
2.2.3 MFS分布式文件系統
MooseFS (MFS)是一款網絡分布式文件系統。它把數據分散在多臺服務器上,但對于用戶來講,看到的只是一個源。MFS也像其他類Unix文件系統一樣,包含了層級結構(目錄樹),存儲著文 件屬性(權限、最后訪問和修改時間),可以創建特殊的文件(塊設備、字符設備、管道、套接字),符號鏈接,硬鏈接。
MFS提供通用的文件系統,不需要修改上層應用就可以使用;可以在線擴容,體系架構可伸縮性極強;部署簡單;體系架構高可用,所有組件無單點故障;文件對象高可用,可任意設置文件的冗余程度,而絕對不會影響讀或寫的性能,只會加速;提供Windows回收站的功能;提供類似Java 語言的垃圾回收(GC);提供NetApp、EMC、IBM等商業存儲的Snapshot特性;GFS的一個c實現;提供Web Gui監控接口;提高隨機讀或寫的效率;提高海量小文件的讀寫效率,但是對于大文件的讀寫效率支持就不太好,在當前的測試中,通常對于大文件的讀寫速度在180Mb/s左右。
對于以上分布式文件系統,對其在不同并發數與文件大小的情形下進行了寫測試,測試結果如表1所示。
3 算法與設計
3.1 系統設計
分布式文件管理一體機在功能上應滿足業務需求。根據分布式文件存儲系統的功能需求,系統需滿足不同業務系統文件的安全存儲及無故障運行,并提供友好的操作接口。其具體功能有幾種。
3.1.1基于網絡編碼的分布式文件系統
由于客戶端統一使用Fuse標準接口對外提供服務,為了提高Fuse的性能,需要將文件塊的大小轉化為控制編碼矩陣的選擇上,也就是系統能夠根據文件長度、用戶的策略選擇自動生成合適的(n; k)糾刪碼矩陣,應用于文件的編碼操作。為了使得BlockSize盡可能的在幾十MB的數量級上,系統采用大數據塊的文件組織形式,按照文件傳輸單位進行文件的切分以提升系統性能。同時,對一些誤刪除的文件,一體機可以根據元數據對其進行恢復,從而最大限度的保證用戶數據的安全存儲。
3.1.2高可用框架
分布式文件管理高可用系統設計主要有三個部分,分別是文件系統基本功能的設計、監控系統功能的設計和管理平臺功能的設計。其中,監控系統功能的設計占主要部分,它又分為Agent子系統、MON子系統和Collector子系統,這三個子系統通過互相的監控和消息通信機制實現對整個一體機的管理,保證一體機實時正常的運行狀態。當管理節點的某些機器在宕掉服務、新機器重新接入時,利用高可用的網絡通信,無需將整個一體機的機器設備上的服務停掉后重新開啟鏈接即可完成機器的替換,能夠保證服務與應用的高可用。
3.1.3一體機監控管理平臺
自主開發的一體機管理監控平臺中包括六個功能測試模塊,分別是首頁模塊、實時監控模塊 、資源管理模塊、應用管理模塊 、運維管理模塊 和系統管理模塊。每個模塊顯示不同的業務模塊,界面友好、易操作,能夠清晰地掌握一體機的相關信息,并對其進行調整。
3.1.4異地容災
容災的基本解決方案是為系統建立遠程冗余節點,保證系統業務不間斷。分布式文件系統異地容災解決方案的的設計框架包括本地主備服務器、本地數據服務器、DNS服務器、遠程備服務器和遠程數據服務器。通過遠程備同步本地主服務器的日志和遠程數據服務器備份數據的機制實現容災。通常而言,容災系統能夠經受住大部分對當前活動數據中心損壞或毀滅的事件,當其中一處因意外事故而意外癱瘓或毀壞,該系統將切換至容災端,使得整個系統能夠正常運行。
3.2 軟件與架構設計
3.2.1 資源管理子系統設計
一體機采用分層方式對資源管理架構進行設計。如圖1所示,總體架構分為界面展示層、應用服務層、業務邏輯層與基礎框架層。其中,界面展示層將展示各個設備、服務器、指令與各相關閾值。應用服務層展示了設備應用組件、服務應用組件、指令應用組件與閾值應用組件。在其下是業務邏輯層,展示了各個部分的業務邏輯組件與其關系。最底層為基礎框架層,包括數據庫操作組件與XML文件操作組件。
3.2.2基于網絡編碼的文件操作流程設計
為了使分布式文件系統可以在不同的情況下可以用糾刪碼或者再生碼,設計了一個編碼基本信息類Coding Matrix,糾刪碼信息類(RSCoding Matrix)和再生碼信息類(MBRCoding Matrix和MSRCoding Matrix),如圖2所示。這些所有的編碼方案都繼承編碼基本信息類,這樣就達到了一個通用,易擴展的目標。
在系統中申請寫一個文件的時候,需要根據文件生成編碼矩陣,系統會初始化一個Coding Matrix類。Coding Matrix作為一個通用類,它能夠根據不同的編碼方案引用到與之對應的編碼信息類,為之后文件編碼解碼及修復時使用。
(1)寫流程設計
客戶端通過向名字節點發起RPC遠程調用,申請文件寫操作請求;名字節點結合相應權限檢查要創建的文件是否已經存在。名字節點根據文件大小確定文件切片大小,生成相應的編碼矩陣Coding Matrix,然后再在INode索引文件中做記錄,此時INode索引文件中并沒有相應的Block列表與之相對應。文件編碼進程按照傳輸單位(以下稱為Packet)遍歷整個文件,根據編碼矩陣的關系,將相對應的Packet放入相對應的編碼緩存域等待或者編碼。每遍歷k次將相應的編碼緩存放入網絡傳輸等待隊列,隊列非空的情況下喚醒等待的文件塊傳輸進程。
(2)讀流程設計
文件讀流程的讀流程如圖4所示,客戶端向遠程的名字節點 發起RPC文件讀取請求;隨后名字節點返回給客戶端locatedBlocks對象,客戶端根據一定的策略(比如最近網絡距離、IO等均衡等)選取k個最近的數據節點同時發起連接請求并維護k個連接。k個連接分別通過k個數據預取模塊進行管理,解碼模塊通過預取模塊得到數據而不必與底層交互調用解碼函數。
(3)文件修復設計
當數據節點監測到有Block失效,通過RPC調用名字節點的Block Report方法通報給名字節點; 名字節點收到Block失效后,根據負載均衡策略選擇一個數據節點作為新存儲節點NewComer,并通過修復函數將需要傳送命令給那些參與修復的數據節點,數據節點在收到傳送命令后,先判斷參與修復Block的編碼方案,并按相應的策略,將數據傳送給NewComer。NewComer根據收到的數據,恢復失效Block,之后將該Block添加到Received BlockList,等待下一次心跳時上報給名字節點Name Node。
3.2.3容災備份設計
分布式文件系統異地容災解決方案主要包括三個場景的功能,分別是正常工作場景、主備節點失效的場景和主備節點修復工作的場景。公共功能則是進行基礎功能部分的實現,文件系統的容災方案大部分都是通過公共功能來實現的。
分布式一體機的容災備份包括數據級容災與應用級容災。在數據級上,一體機增加了異地的Metalogger服務器、Chunk Server和DNS服務器,其中異地Metalogger同步本地Master的元數據信息。分布式文件系統中數據至少有一份數據備份在異地Chunk Server中,這樣能夠保證本地服務器失效時數據不丟失,實現數據級容災。
同時,用戶通過訪問DNS服務器獲取Master服務器的功能,使Master服務器的地址對用戶而言透明,即當本地服務器宕機時,異地Metalogger將啟動Master服務器功能,此時用戶察覺不到系統結構的變化,能夠保證業務的不間斷,實現了應用級容災。
4 結束語
分布式文件管理一體機,依托于分布式文件管理平臺高效、容錯、易用的特點,將軟、硬資源高度融合,為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提供一體化的解決方案。在自主研發的基礎上,一體機實現了高效存取海量非結構化數據的主要功能,同時還實現了其上的高冗余安全性與異地容災機制,使得其安全與可用性能夠得到極大保障。同時,系統清晰的分層設計,能夠保證其可擴展性、可管理性與可維護性。此外, 一體機提供標準文件接口,能夠在不需改寫調用任何接口程序的前提下,直接使用系統命令或操作使用,為高并發業務系統的存儲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黃曉云.基于HDFS的云存儲服務系統研究[D].大連海事大學,2010. DOI:10.7666/d.y1696707.
[2] 趙洋.淘寶TFS深度剖析[J].數字化用戶,2013, 3: 048.
[3] Yunxiao A,Yuesheng T,Jingyu W. Chunkserver load balancing selection algorithm on MooseFS[J]. Microcomputer & Its Applications,2013.
[4] Chen S,Schlosser S W. Map-reduce meets wider varieties of applications[J]. Intel Research Pittsburgh,2008.
[5] 許春玲,張廣泉.分布式文件系統Hadoop HDFS與傳統文件系統Linux FS的比較與分析[J].蘇州大學學報:工科版,2010,30(4):5-9. DOI:10.3969/j.issn.1673-047 X.2010.04.002.
[6] 金松昌.基于HDFS的多用戶并行文件IO的設計與實現[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 DOI:10.7666/d.d138677.
作者簡介:
錢琳(1984-),男,吉林長春人,廣西大學,碩士學位,現為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信息系統集成分公司基礎架構部研發經理,工程師;工作業績:主持省部級科技項目4項,國網IT基礎架構產品研發;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數據挖掘、云計算、大數據、分布式計算。
朱廣新(1981-),男,河北人,南京理工大學,碩士學位,現為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信息系統集成分公司基礎架構部部門副經理,工程師;工作業績:國網公司信息系統性能優化項目;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模式識別與智能系統。
俞?。?978-),男,浙江人,東南大學,學士學位,現為南京南瑞集團公司信息系統集成分公司副總經理,工程師;工作業績:電力信息化建設項目、廣域分布式省地一體化調度管理系統建設項目;主要研究方向和關注領域:智能系統。
篇7
1CORBA簡介
1.1CORBA的基本概念
CORBA(CommonObjectRequestBrokerArchitecture)是由OMG組織制訂的一種標準的面向對象應用體系規范,實現了基于對象軟件的互操作性和可移植性[2]。CORBA作為一門新技術,可以完成分布式應用程序之間的通信,在分布式異構軟件系統的開發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也成為實現網管北向接口的主流方案。
1.2CORBA技術的特點
CORBA技術通過分布式計算和面向對象計算相結合的方式實現軟件重用,具有以下特點:
1.2.1引入“”的概念。作為CORBA核心,對象請求(ORB)是一個便于實現不同軟硬件平臺上的互操作和集成的軟件總線。在分布式系統中,ORB抽象了遠程方法調用的內在復雜性,使其獨立于編程語言、網絡協議和軟硬件平臺,因而成為目前最有生命力的跨平臺技術[3]
。1.2.2多種類型的對象服務。CORBA體系規范中定義了包括面向對象系統和分布式系統在內的多種類型的服務,如對象命名服務、事件服務、通知服務等。命名服務(NamingService):命名服務將服務對象賦予一個指定的標識,通過名字與對象之間的映射關系來實現對服務對象的查找和定位。因此,可以利用COBRA對象命名服務訪問到命名服務所存儲的對象引用[4]。事件服務(EventService):事件服務提供了一種異步松散的通信機制,在OMG定義的事件服務中,事件的發送者與接收事件的對象通過標準的CORBA對象事件通道進行異步通訊,事件服務支持推模式和拉模式兩種事件傳遞模式[5]。
1.3CORBA技術的應用
作為比較成熟的分布式面向對象技術,CORBA以其優良的可重用性、便利的服務性特點,在網絡管理領域得到廣泛的應用和普遍的認可。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和人們對分布式系統要求的提高,目前出現了很多成熟、開源的CORBAORB支持,本系統采用ACE-TAO。TAO利用ACE中提供的框架結構對象與模式,針對高效,實時系統所實現的一種CORBA平臺,具有源代碼開發,實時性高、C++語言開發、符合CORBA2.6規范等特點,為實現電力通信告警信息采集系統提供了切實可行的網管平臺。
2系統設計
2.1系統結構
電力通信告警采集系統要求實現對電力通信網中各種設備告警信息采集、綜合分析以及上報與管理等功能,進而提高通信管理的自動化水平。在CORBA北向接口的基礎上,本系統的構成框圖如圖1所示。
2.2告警信息采集
告警信息的采集主要完成對系統內不同廠家通信設備的告警信息進行采集。其中,接口管理功能負責對不同廠家設備接口進行管理,而CORBA平臺的告警信息采集系統更具有通用性和擴展性。因此,信息采集部分的關鍵技術是在CORBA北向接口下針對不同的設備配置符合各自的數據采集適配器。
2.3告警信息分析
由于各網管存在著異構性,致使采集到的信息格式存在巨大的差異,因此告警系統需要將采集到的告警數據格式進行統一規范化。按照既定規則,對各種告警信息及性能事件從接口輸出,采集適配器將告警信息進行采集。解析告警信息,對告警信息進行字段讀取,將信息應用到預先定義的各個報警規則上,讀出告警網元、告警時間和狀態等信息。將原始告警數據轉換成規范化的數據告警格式,對告警數據實現規范化后,將數據放在緩存中,形成緩存隊列,送到事件通道,為實現下一步的信息上報。
2.4告警信息上報
對規范化的告警數據處理方式有兩種:一種將規范化的告警數據保存到數據庫;另一種將告警數據放到緩存空間中,存放到發送隊列中,上報到后臺客戶端服務器。對于緩存空間中規范化的告警數據進行上報過程,系統利用CORBA事件服務有的機制———將事件從提供者傳遞給消費者,且允許對象動態地注冊或注銷感興趣的特定事件即事件通道。事件通道允許多個生產者和消費者之間相互連接,在提供者和消費者之間發起事件傳遞有:PUSH模式和PULL模式。本告警系統采用CORBA通知服務中的PUSH模式來實現通知的主動上報功能,完成對不同網管的告警信息的采集上報管理。
3系統特點
本系統利用當前計算機軟件領域流行的CORBA技術,提出了基于CORBA技術的電力通信告警采集系統的構建模型。通過對CORBA技術的引入,使得該系統具有良好的靈活性、可移植性、可擴展性,從而提高了系統的實用性。
3.1靈活性
CORBA規范實現了客戶與服務器的完全分離,大大減少了兩者之間的工作量,同時也給軟件安裝與實施帶來許多方便。因此在開發平臺和運行平臺的選取上有極大的靈活性同時在編程語言的選取上也有著較強的靈活性。
3.2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
ACE-TAO所提供的抽象模塊使其具有良好的可移植性和可維護性,可以移植到許多操作系統上,如Win32和許多版本的UNIX等,其中ACE已經在很多的平臺上經過移植并完成測試。
3.3可擴展性
篇8
關鍵詞 物聯網;車載電池管理;分布式;遠程管理;事故智能決策
中圖分類號:TP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597(2013)16-0024-02
1 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結構
車載電池管理系統主要通過本車的檢測系統生成汽車電池的統計和分析數據,以實現電池系統的實時數據采集、顯示、存儲和分布的檢測,最大程度上消除車載電池帶來的突發性安全隱患?;谖锫摼W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需要充分認識到車載電池的安全性管理和遠程管理的設計著手,從基礎設備的自動化出發,從設備的傳感器配置著手,并要充分考慮到車載電池控制系統的開放性和相關的標準,根據車載系統的具體需求,特別是車載電池的遠程檢測和管理等要求設計如下的系統總體功能結構。
系統分為數據采集、網絡的聯絡接口、即時數據平臺、基本業務、檢測分析系統、突發事件應對系統6個部分。數據采集系統:專門的接口程序組成數據收集系統,該系統安裝車載電池系統的微電腦上,可以在檢測系統中獲取數據,并通過相關的網絡系統向車載電池管理系統實時的發送數據;即時數據平臺:分為本車數據平臺和遠程數據平臺,兩個平臺通過相應的網絡支持系統及時存儲數據采集系統收集上來的車載電池即時數據,可以壓縮存儲大量的歷史數據;基本業務平臺:完成對系統組織機構的管理、用戶的管理、權限的設置以及維護等功能的設置,為非基本業務系統提供基本的框架;檢測分析系統:對即時車載電池數據進行查詢計算和分析,形成電池檢測報告。使用圖形分析工具綜合分析歷史數據;車載突發性安全問題應對系統:該系統分為本車系統和遠程系統,應用在電池突發安全性狀況上,可以完成應急預案的生成、,同時記錄預案執行狀況;網絡的支持系統:該系統可以采用多種方法對系統數據進行傳輸,同時可以通過可用的方式連接互聯網,對于不方便用有線方式連接的地方可使用GPRS/CDMA或微波方式遠程無線通訊。
2 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分布式網絡拓撲結構
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分布式的部署,采用面向服務的體系結構的思想,將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分為車本體車載電池管理系統網絡、分布式監控管理網絡兩大部分。
網絡服務將分布在車載電池監控與管理的主服務器上,數據庫服務器1臺、Web服務器1臺、信息收集與智能決策服務器1臺、視頻監控服務器1臺、傳感器監控服務器1臺,其網絡結構如圖2所示。
3 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分布式部署
在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中,引入分布式計算和人工智能的思想,通過分布式的架構實現系統,解決現有車載電池管理系統中存在的健壯性問題,通過專家系統(智能決策系統)的思想解決現有車載電池管理系統的缺失智能決策和數據分析的能力。具體體現在車載電池管理本地數據管理分布式模型。
基于物聯網的車載電池管理系統中,大部分CPU時間都消耗在從收集和分析各服務器的數據上,為減少主管理服務器的負擔,我們選擇非對稱的分布式系統。根據車載電池管理服務器分布式實現的要求建立了基于分布式系統管理服務器模型,如圖2。
4 結果分析
通過基于物聯網車載電池系統對節點實驗車體遠程數據采集到電池數據和實際測量結果作為系統訓練的樣本數據,預測指標按照國家頒發的標準分級,并規定發生很嚴重、比較嚴重、嚴重、一般、輕微的歸一化數值分別為0.9,0.7,0.5,0.3,0.1。在數據中,利用數據預處理模塊進行數據處理,得到相應的結果如表1,其中系統訓練過程中誤差曲線如圖3,結果表明,本網絡進行車載電池突發事故程度預測與實際基本符合,系統實現了對于車載電池的遠程管理以及對電池突發事故的智能決策與應對。
參考文獻
[1]胡先鋒.并聯式混合動力汽車傳動系參數優化[J].天津汽車,2009,12(2):27-30.
[2]寧煥生,張瑜,劉芳麗,劉文明,渠慎豐.中國物聯網信息服務系統研究[J].電子學報,2006,B(12):2514-2517.
[3]陸前鋒.基于SJA1000的CAN總線智能控制系統設計[J].自動化,2003(1):23-25.
[4]全渝娟,劉桂雄,洪曉斌,黃國健.分布式時間同步系統的參考時間獲取技術分析[J].科學技術與工程,2007,24(15):3740-3745.
[5]齊永欣.基于神經網絡的專家系統工具[D].河北農業大學碩士論文,2002,6.
[6]Lin C R, Gerla M.Adaptive Clustering for Mobile Wireless Net-works [J].IEEE J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1997(7):1265-1275.
篇9
關鍵詞:船舶綜合控制系統;自動化控制;分布式控制;系統設計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物流運輸業對船舶的數量、質量要求均有所提升,這促進了造船行業規模的擴大和造船技術的進步。但就目前我國現有的造船技術來看,其與發達國家的造船技術相比還有較大的差距。比如,我國船舶控制系統采用的技術比較落后,很多環節依靠人工操作,造成船舶中各個控制系統的控制精度較低、控制效果較差,進而導致船舶的在線診斷和維護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為了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需要加強船舶綜合控制系統的設計、研究工作,利用現代化的自動綜合控制技術,實現船舶綜合控制系統的智能化、網絡化、數字化和集成化,從而提高船舶在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船舶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發展歷程
船舶自動化控制是指在船舶的各個設備上安裝自動化裝置,從而使船舶在無人操作的情況下,按照設定好的程序完成自主運行,并保證船舶運行的穩定性。18世紀,自動化調節技術就被運用到了船舶的部分設計中,為此后實現全面的自動化系統控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19世紀,船舶的自動化裝置已具備了按照設置順序控制的功能,形成了自動化系統控制的雛形;二戰后,控制理論的迅速發展為船舶自動化控制技術水平的提升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相關研究人員將自動化控制技術充分地應用到了船舶設計中,實現了對船舶設備的單獨控制和操作;20世紀80年代后,計算機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全面推進了智能化、網絡化系統控制技術的發展;目前,船舶主要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統,實現了對船舶全方位、分散性的管理和控制,縮小了設備故障的影響范圍,提高了船舶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2船舶綜合控制系統
由于船舶在設計和建造過程中是由多種聯系較為復雜的設備裝置構成的,為了方便后期的控制和管理,需要對不同的設備進行分類控制,從而形成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該系統的分類依據一般為設備功能和設備間的邏輯關系,具體可分為以下3類。
2.1綜合船橋控制系統
該主系統由2個子系統組成,分別為綜合導航系統和動態定位系統。綜合導航系統在船舶的整體運行中主要起導航和定位的作用,且可監控船舶上的各個設備,提高了船舶運行的穩定性和安全性。
2.2機艙控制系統
該系統安裝在船舶的機艙中,起著控制中心的作用,可對船舶的主機、發電機、空壓機等進行全方位控制,并監測機艙設備等。機艙控制系統由主機控制、操舵控制、輔機控制和電站控制四個子系統組成,其通過各個子系統的相互配合完成控制任務。
2.3損管集控系統
該系統的主要作用是監控船舶設備的運行狀態,并隨時提取儀表上的參數。如果有異常狀況發生,則損管集控系統會自動發出警報,提醒相關工作人員及時處理,避免引發更大的運行故障。該系統由檢測器、傳感器、執行器和集控室的控制器組成的,各個設備之間可傳遞信息。如果某個設備存在問題,則會影響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因此,需要做好日常的維護和檢修工作。由此可見,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在應用過程中具有諸多優勢,比如,其在安裝過程中不需要將船舶中的各個設備都通過信號線連接到主機室中,從而縮短了電纜線的長度,且避免信號在傳遞過程中受到過多的干擾;利用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可有效減少后期維護和檢修的次數,當主系統出現問題時,只需檢查子系統的運行狀態,不需要檢修其他具備獨立性的控制系統,這樣不僅能降低維護成本,還能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但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存在較多缺陷,比如,當系統中的設備數量增多時,會因網絡通信負荷過大而降低控制的靈敏度。因此,該系統對網絡信號的質量和傳輸速度有非常高的要求。
3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設計的完善措施
為了提高分布式船舶控制系統控制的可靠性,可以采用高速冗余環網作為系統的網絡結構。采用環網結構的網絡在實際運行過程中出現單點網絡中斷的情況時,不會對整個系統的運行造成影響。因此,利用此結構能有效避免因單網發生故障而導致網絡通信中斷的情況,從而提高系統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此外,使用功耗較低的元件設備能減少系統運行的發熱量、減小控制系統的電源負荷,從而有效降低故障發生的概率。此外,從以往的工作實踐中發現,降低控制系統中元氣件工作狀態下的額定值,能提高系統運行的穩定性。
4結束語
綜上所述,采用分布式控制系統能提高船舶綜合控制系統的控制能力,并能有效降低控制成本和縮小故障的影響范圍。因此,在船舶綜合控制系統的后期設計工作中,可以以分布式系統為設計基礎,并結合實際的控制需求,提高綜合控制系統的控制效率,從而提升船舶運行的安全性和穩定性。
參考文獻
[1]謝坤,夏偉,胡剛義,等.船舶電力綜合控制系統研究與開發[J].機電工程,2015,32(01):113.
[2]何幼富,鄭少霓.船舶電站綜合控制系統的設計[J].廣州航海學院學報,2015,23(06):9-10.
[3]郭遠星,施一明,葉瑩.船舶綜合控制系統研究與設計[J].中國造船,2010,51(03):192.
篇10
關鍵詞:云技術;實時數據庫;數據存儲;檢索
中圖分類號:TP311.13
在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推動下,數據在存儲和處理方面的技術也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云計算技術就是這信息技術發展的重要產物。而且基于云技術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與傳統的數據庫相比,前者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和特點?;谠萍夹g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實現了傳統數據庫無法實現的數據永久存儲,還可以確保在相同位置上存儲或處理信息,大幅降低了數據傳輸所消耗的資源?;谠萍夹g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還可以結合性能較高的廣域網絡。此類數據庫對其存儲的數據進行處理時,通常會采用到數據流的形式來輔助完成。運用該方法而確定的運算函數就可以對通過云技術所存儲的數據進行針對處理。
1 云技術的定義
對云技術進行詳細的研究是實現數據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存儲和檢索的關鍵,也是對其進行探討的重要前提。隨著信息時代的不斷發展,云技術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且可以廣泛應用在各個領域,并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因此以云技術為核心的對應產品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云技術是一種結合了網絡存儲、網格計算以及效用計算等各層次領域而形成的綜合性技術。一般而言,云技術涵蓋了多種多樣的分布式技術,其中包括數據的存儲和事物的協議提取等技術,不僅如此,云技術還可以實現網絡的動態路由技術、實時調度事物等技術。這些技術都是分布式實時數據庫的重要組成部分。
2 建立分布式實時數據庫的框架
隨著云技術在實時數據庫技術中的不斷深入,在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產生了新型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該數據庫的建立需要依靠計算機集群來完成。分布式實時數據庫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其中包括擴展性高、系統性強等。分布式實時數據庫的主要內容包含了數據存儲、事物調度以及沖突處理等方面。該數據庫與服務平臺的連接需要以分布式的客戶通訊服務平臺結構為基礎。而且連接方法也較為簡捷,只要某一個節點實現了連接就可以實現相同服務類型的其他節點進行有效的連接。數據庫對數據進行存儲和檢索的過程是以數據服務器為基礎平臺,依靠接入此平臺的各個組件而完成的。這種先進的服務模式不僅提高了數據的處理效率,還改變了傳統意義上的數據處理器孤島的現狀。針對數據的檢索過程,則是通過將客戶端以及服務平臺進行連接而實現的。
3 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機制
3.1 設計環節
在建立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機制之前,需要進行完善的設計,在設計過程中需要重視的環節為規模動態的調整能力和數據一致性的調整等方面。通過專業的研究,可將設計必須要達到的目的進行總結,可大致分為四個方面,首先,要盡可能的增加服務器的節點數量,以此適應系統并發過程的數據處理,最終提高數據庫的存儲容量;其二,需要加強數據存儲環節的實時性和實用性;其三,要完成高精度的系統數據備份,以此控制出現數據讀寫失敗的幾率,另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還可以設立專門的數據備份維護機制,以此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一致性。其四,針對服務器節點不確定崩潰現象,應添加節點的恢復以及重新加載功能。在對數據的具體分布進行研究和設計時,可以采用分布式哈希表技術,該技術的特點是,可以將各個節點作為小范圍路由和數據存儲的載體,從而實現DHT結構的全面尋址和存儲功能。
3.2 內部結構
在存儲云的內部是由多種服務器以及從屬節點構成的,其中服務器包括主管、安全服務器和客戶端,這些組成部分可以滿足系統內的各種功能要求。從屬節點的具體含義是指被存儲數據的文件,這些節點處理數據的過程需要根據存儲云中客戶的請求進行。一般情況下從屬節點只能接受主管服務器的控制,而且在該節點與客戶端的協調過程中,也需要依托于主管服務器完成。存儲云可以滿足與高速緩存數據進行連接的各項要求,這樣可以從根本上簡化了數據的傳輸過程,改善了傳統意義上需要多次變換連接的傳輸方式。在安全機制方面,存儲云主要依靠控制列表來完成預期的指標。在對存儲云中的數據進行處理時,需要根據控制列表來進行準確的控制,另外還要求客戶端的IP 地址需要處在服務器涵蓋的范圍之內。
3.3 數據的處理方式
數據的處理過程是存儲云系統運行的核心環節,實現這一過程的具體方式是:凡是在存儲云內部的數據信息文件中都含有一個索引文件,而且這兩個文件的連接較為緊密處在同一個節點當中。因此在對數據進行復制的同時,索引文件也會隨之被復制。通常情況下,索引文件中含有每個階段的起始位置和末端位置。對于那些沒有索引文件的少數數據而言,在處理過程需要運用以文件為單位的方式。因此,在此環節中,就需要引進特定的計算函數對數據進行詳細的解析和提取。當數據服務器合理的融入到分布式的通訊平臺以后,就會形成一個完善的分布式系統,在對該系統添加適量的節點,就可以實現數據的轉發和備份。通過存儲云的使用,可以實現任何節點的數據與分布式框架在邏輯上的分離。這是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機制發揮出最佳效果的關鍵環節。
4 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檢索機制
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檢索機制具有特別顯著的特征,另外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數據庫的性能。通過不斷的研究,其具體特點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第一是確保了數據基本的一致性。一般而言,數據在進行處理之前,備份的環節會不同程度的降低數據的一致性,在此時,該檢索系統內部的數據一致性維護機制機會啟動;第二是該系統對于不一致數據進行修復的環節,修復過程只要依靠對比和相應的修復機制來完成的;第三是查詢過程中等級限定一致性。查詢具有的一致性等級就是說指定用戶對查詢結果具有的一致性等級。對于要求一致性比較高的采用數據點具有的主備份節點進行查詢處理,而對于要求一致性并不是很高的可以盡可能的對數據檢索耗費的時間進行縮減。分布式實時數據查詢,可以根據不同的查詢位置分成對備份節點進行數據查詢以及對當前節點進行數據查詢這兩種情況。通過對具體當前節點的數據進行查詢可以實現對備份節點的數據查詢。本地節點對于數據查詢本身還可以具體的分為歷史數據查詢以及實時數據查詢這兩種方式。對于歷史數據的查詢還可以具體劃分為磁盤數據查詢以及存檔緩存查詢。
5 數據存儲檢索機制具有的特點
在系統具體的結構框架下,對于實時數據存儲檢索機制將要滿足大量的實時數據共同存儲,并且實現分布式數據冗余備份,合理有效的解決出現數據重復的重要問題,提供性能較高的分布式數據具有的檢索功能,對系統規模進行有效的動態擴展,對數據容量具備的處理能力進行不斷的開發擴展。
目前的實時數據庫在存儲檢索等工作的研究上依然是進行單方面的副本研究,無法滿足可靠性的具體要求也不能滿足數據的多重冗余性,雖然現有的一些實時數據庫能夠在一定范圍內做到分布式存儲,但對于實時的數據服務器以及數據采集器都只能是比較死板的固定對應,沒有靈活性,在服務器各個節點之間都非常獨立,沒有較大的聯合性,無法實現數據以及數據遷移的靈活擴展,并且,只能通過冗余數據對應的服務器實現冗余,并不能保證系統的可靠性,也無法兼顧系統使用的基本成本。
通過科學的設計分布式系統數據存儲具有的檢索機制,不僅能夠滿足分布式框架下的實時性,同時能夠實現在數據處理的各個節點之間數據能夠進行相互的冗余備份并保持一致的維護,并且,采集器內部的數據可以利用分布式通訊通過服務平臺存儲到多個系統的節點中,從而形成多重冗余,但因為某個節點不能正常工作,對數據點備份造成嚴重失效的現象。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備份卻可以進行正常的檢索以及存儲工作,具備比較靈活的特性,實現了系統規模進行動態伸縮。另一方面,在數據具備的安全性能上,可以利用數據服務器出現的各種數量不同的冗余備份,將重點數據以及一般數據進行區別對待,同時能夠科學有效的保證系統具有的可靠性,還能最大程度的降低系統的成本。
6 結束語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改革與發展,云技術已然成為主流和趨勢,成為國內外優秀信息產業以及計算機教育機構重點研究對象,尤其在分布式實時數據庫中的應用,是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因此應以云技術的特點及框架作為研究的基礎,重點探討基于云技術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機制和檢索機制,使其發揮出最佳的效果,以此適應技術發展對分布式實時數據庫提出的要求,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完善,基于云技術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會在高職計算機教學中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柴天佑.流程工業信息化的發展狀況及對策[J].中國制造業信息化,2011(50):11-15.
[2]褚健,榮岡.流程工業綜合自動化技術[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1(11):31-32.
[3]劉云生,盧炎生.實時數據庫系統(RTDBS)及其特征[J].華中理工大學學報,2011(06):56-59.
[4]梁奎寧.基于云技術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檢索機制探討[J].企業技術開發(學術版),2011(10):101-104.
[5]陳進亞,徐飛.基于云技術的分布式實時數據庫高性能數據存儲檢索機制探討[J].建材與裝飾,2013(04):44-46.
[6]楊慶,戴國忠,葉志寶.流程工業clMS中的實時數據庫技術[J].計算機工程與應用,2010(14):96-99.
[7]劉衛昌,馬增良.企業綜合自動化系統中實時數據庫系統設計[J].計算機應用研究,2010(22):146-149.